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批判思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新者实用手册(1):如何爱惜你的灵感火花
热度 5 MJ2009 2011-5-9 01:25
昨天参加了一个探讨创业机遇的小型聚会,来者大都是已经在本地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主办方精心为大家策划了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的流程,感受到了灵感火花的迸射,对于科研也有宝贵的启发。 最近正好在读一本书,John Chaffee的《Critical Thinking》(国际版),这是一本教材,内容详实因而读起来很慢,不过其中确实有不少对于创新思考(creative thinking)和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理论层次的剖析。 本文因此小结一下最近对创新的所思所见所感,并打算写成系列,但不求速成。此为开盘第一篇。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无法在此进行系统介绍,本系列旨在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促进创意的产生,这些方法不能保证创新的实现,但或许可以为那些微弱的灵感火花撑一把遮风挡雨的纸油伞。是为记。 1)Chaffee在书中提到,creative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work as partners...they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 in complex, interative ways.很有意思。他指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原意并不是带有破坏意图的批评(因为批判思考完全可以提供建设性意见),而是质疑,理解,分析(to question, to make sense of , to be able to analyze)。因此他认为创新与批判是可以携手同行的。我的理解是,这里说的创新不是白日梦似的胡思乱想(虽然白日梦似的胡思乱想也可能有价值),而是指的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的创新。 2)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时候太过“理性”,太着眼巨细的实际,批判精神或许会导致创意的提前熄灭。这是我昨天brainstorming时的感受。比如说,我的创意是,能不能让手机具有投影仪的功能?这样就能直接把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投射到墙上、纸上,供大家一起欣赏(PS:我举这个例子不是因为敝帚自珍,而是因为剖析自己的idea比较方便)。这时候我们组的人都下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批判思考,提出意见,多半认为不可行,因为几个懂行人的知道,投影仪的耗电量是手机电池目前无法承受的。于是,大家开始讨论下一个创意。然而,你发现了吗,重要的不是“手机+投影仪”这个“实体”的可行性、新意,因为它只是一个火花,重要的是这个火花带给你的【启发】,例如 拆分式启发:“手机+投影仪”不可行,“相机+投影仪”怎么样?或者“手电筒+投影仪”怎么样? 发散式启发1:既然这个创意的起因是因为觉得手机功能有待增加,那么“手机+麦克风”怎么样?手机还能开发什么功能? 发散式启发2:能不能开发一种手持式、迷你“投影仪”?(PS: 类似产品已经有了) 发散式启发3:既然这个创意的起因是因为想要分享照片视频,那么说明投影仪不仅是在做报告、上课的时候有用——投影仪还有什么别的用?能不能用来“透视”?比如把墙后面的管线布置投影在墙上让你看到,你因此好像具有“透视”能力(基于Lawrence的意见,非常感谢!) 思维定势式启发:负面例子,比如有一组正在讨论一个idea,结果有人由于自己的思维和感情“背景”而建议是否能将此idea为特定人群服务(e.g. 残疾人),于是大家都开始琢磨怎么这个方向。问题是,这种『启发』可能是无益的,因此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应该果断地停下来,不再纠结于这个结点上。 3)为什么当时小组讨论时,大家调用自己的批判精神反而导致了创意的火花提前熄灭,以上的【启发】并没有得到讨论,而是匆忙开始讨论下一个创意?James L. Adams在《Conceptual blockbusting: a guide to better ideas》里指出,brainstorming的时候不要评判,如果你赞同别人的创意,说出来,否则不要评价。因为新生的火花都是非常脆弱的,一碰就碎,一吹就灭,要留一点空间让它燃烧并激发其他的火花的生长,它自己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手机投影仪可能没有任何价值),但它的存在所能带来的启发却无法估量。 4)如何爱惜你的灵感火花:识别批判的声音(voice of critisism,VOC) 当你突发灵感的时候,是不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而打消了念头?Chaffee在书中采用了VOC这个短语来形容那些熄灭火花的言论、态度等。我们可能太习惯于VOC以至于无法觉察,更无法估量VOC对我们的灵感的强大抑制力。那么,如果VOC一时半会还不能自动消失,我们应该怎么主动地爱惜、保护自己的灵感火花?Chaffee建议我们创建一个VOC journal,即每次听到VOC的时候,用纸笔记录下来,以后就能培养对VOC的“免疫力”。Chaffee举例常见的VOC: 这是个蠢办法,没人会喜欢的。 即使做成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上次我做成了是因为运气好。 然而,我觉得还有很多其他的、隐藏更深的VOC,它们往往根本不是criticism,对灵感却有同样的杀伤力,比如: 家长式: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哒……一个世纪才出几个伟人啊……(于是乎,你别忙活啦,你不过是一颗小草,这样的事情你是做不成哒) 家人式:你已经做的很不错啦,现在这样就挺好!(于是乎,你别忙活啦,休息吧!) 这些话太熟悉了,太亲切了,但是,它们是不是也无意间挡住了成长的阳光?提高免疫力,建立你的VOC,爱惜你的灵感火花吧。正如Hugh Macleod在《Ingore Everybody—and 39 other keys to creativity》中所说,“The more original your idea is, the less good advice other people will be able to give you”.
个人分类: 创新|613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和谐:发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
pkustm 2010-10-23 13:32
【转者按】:学习过程中碰到这个概念,转载此文在此备忘。有感于许多讨论的激烈程度,深感即使是科学家,也先要具备公民教育的基础。当然,公民教育其实也离不开科学和科学家。个中关系还需真正专家多做普及。 发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又称世界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联合国在1975年界定发展教育为关注已发展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人的权利、尊严、自主及社会公义等问题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继而行动起来推动社会发展,以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发展教育致力于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的素质包含知识与能力,情感/价值和行动三个层面。具体说:    知识与能力: 明白全球相互依赖的关系,认识全球发展与本土的关系,了解贫穷与不公义的成因,并且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有效讨论,批判思考,欣赏差异,调解分歧及纷争,以及选取合适行动方案的能力。    情感/价值: 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价值,切身处地感受贫穷与不公义的情况,反省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个人对世界的责任。    行动: 身体力行,为个人行为对世界的影响负责,愿意在社区以及世界层面做出行动,为建设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   因为世界公民教育最先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以上定义,更多的是从已发达国家的青年人需求角度出发,认为这些青年人应该关注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产生的贫困、环境等问题,思考并承担自身责任。而国内开展的发展教育,目标群体则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的青年人,引导他们关注国内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承担责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可以叫做和谐发展教育。 转自: http://blog.myspace.cn/e/401418216.htm
个人分类: 科学与社会|3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