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房地产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房地产

相关日志

上海张江高新园定位之惑:高科技还是房地产
pikeliu 2010-1-25 08:22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116/02307255148.shtml 上海张江高新园定位之惑:高科技还是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曾航   我放这些PPT的时候,脊背都在发凉。上海张江高科(13.09,0.16,1.24%)一名高层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每年都有几十拨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区的参观考察团,到张江高科来学习考察,但当他用PPT向这些参观者介绍张江经验时,心里老是感到一丝不安。   来自于周边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已经让曾以老大哥自居的张江高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平心而论,这几年苏南和浙北在高科技园区上做的其实比张江更好。上述高层坦白地说道。   近日,张江高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热潮,希望一改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营造更好的科技创业氛围。   这座被称作中国第一高新园区的地方,在过去10余年的发展当中,到底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张江是做高科技,   还是做房地产?   打开张江高科网站,一串壮观的数字迅速映入眼帘:   截止2008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540家。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从业人员为12.56万。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4233件(2008年为5091件),授权专利3218件(2008年为1013件)   即使在金融危机当中,落户注册张江的高科技公司的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这说明凭借优良的区位优势,张江并不缺好项目前来落地。上述张江人士说。   但正是如此,导致张江高科在前些年一度对一些中小科技创业企业,显得不够重视。   一个在业内流传颇广的故事是,当朱敏以32亿将他在美国创办的网讯科技卖给思科之前,他回国创业的第一站不是去的杭州,而是上海张江。   你的公司是世界500强吗?明年预计做多少收益?你打算投资多少钱?这是张江抛给朱敏的前三个问题。   他们不信我一年能做出400万-500万美金,同时认为初期投资500万美金太少。朱敏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回忆道。这种只喜欢大项目、大企业的思维,让一些从美国回来的创业者很难适应。   和朱敏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施正荣、马云等一大批曾经穷困潦倒的创业者,他们都曾有过因未受重视而与上海擦肩而过的经历。由于周边城市给出了更加优惠的创业条件,这些创业者纷纷远走江浙。   2008年的上海政协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曾痛心的询问道,为什么上海留不住马云这样的优秀创业人才。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则可以归结于张江高科较为粗放的园区经营体制。   张江高科在过去,更像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不是一个褒义词。张江高科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直白地告诉记者。   2009年张江高科半年报显示,2009年上半年园区房地产销售收入6.86亿元,租赁收入1.95亿元,分别占据营业总收入的72%和21%。   也就是说,张江高科的收入中有93%来自于房地产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园区对地产业务的高度依赖,并有意愿推动园区租金的上涨。   目前,张江高科部分写字楼的租金高达4元/平米/天,这一价格已经直逼陆家嘴(25.26,0.36,1.45%)的一些5A级写字楼,这让许多创业型科技企业无法承受。而在无锡等地,一些高科技园区常常推出写字楼免租金,甚至倒贴补贴的方式来吸引创业企业落户。   租金上涨的直接后果是,张江的中小企业外迁潮,在近几年愈演愈烈。以至于张江的官员到苏南等地去考察,到处可以见到熟悉的面孔许多企业都是由张江搬迁而去,这样的状况曾让张江无比痛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张江高科创业氛围的缺失。一个诘问就是,北京中关村(6.25,-0.18,-2.80%)产生了联想、百度、新浪、搜狐,深圳有华为、中兴等一大批由创业变大的科技企业,但张江高科成立10余年来培育出来的知名科技企业,仍然屈指可数。   张江再出发   2005年底,新上任的张江高科董事长刘小龙看到了张江发展的瓶颈,为寻求园区经营的突破,提出了向开发运营商,创新服务提供商,高科技产业投资者的战略转型,即要从房产开发和出租为主要经营模式,转向以园区专业化服务和高科技企业投资为主的经营和盈利模式。   这种模式被概括为一体两翼产业互动战略。   在此之后,张江先后投资成立了浩成创投、张江汉世纪创投,并通过这些创投机构投资了微创医疗、万德信息、微创太阳能等一批优质的科技企业。一旦这批企业成功上市,将给张江园区带来一笔不小的投资回报这块业务已经日益成为张江高科即房地产之后的重要增长点。   根据园区的统计,张江共有将近300家企业有条件在未来两三年内上市。这样充足的投资目标群体也给张江园区的参股投资业务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   根据已披露的信息,张江集团正计划将按照产业方向和企业成长阶段设立总额50亿元的母基金,通过合伙企业等方式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若干个产业基金,争取3年内形成不低于25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   背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迎头赶上的张江高科,依然是一个让其它园区敬畏的竞争对手。
个人分类: shanghai|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厉以宁:资产泡沫是一定要破的 房屋贷款危机将出现zz
zhoumeng 2010-1-24 01:56
转自凤凰网2009年观察家年会北京元月16日 厉以宁:我要讲的题目是如何走出投资冲动的怪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投资冲动怪圈,第二个问题,投资冲动所引起的资产泡沫陷阱。第三个问题,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刚才讲过了,投资冲动的怪圈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在改革过程中,投资冲动怪圈一直反复出现。投资冲动怪圈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应该说地方政府对 GDP 的追求和GDP增长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小于中央政府。另外在地方,他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的压力,所以他总是要增加GDP。要增加GDP就得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投资扩大了,信贷量也随之扩大了。这样一来,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急剧上升和信贷 通胀 就造成了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逐渐就形成了产能过剩,第二个,就形成了物价上涨,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产能的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注意、警惕,这样就出台了紧缩的措施。紧缩措施一出来以后,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慢慢下来,因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的,投资需求拉动只是原因之一,还可能是由成本的推进,比如原材料价格是由于供给不足而造成的。再比如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价格的上涨,比如石油、粮食价格的上涨,也会传递到国内来。所以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的不是一般的增长放慢,而是陷到了滞胀的局面,滞胀是指什么呢?滞胀是通货膨胀虽然下来一点但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经济就停滞了,经济停滞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在中国上谈滞胀,都是把增长率到1%这样的话就可能形成了经济的停滞。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停滞的概念,增长下降6%滞胀就是物价的上涨,这是中国的特色。 前年10月底,我到西欧访问去,那时候国际金融风暴已经出来了,所以在西欧跟经济学家座谈的时候,他们老问一个问题,他们问什么呢?就是说在我们西欧国家,只要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2%到3%,我们就觉得日子比较好过,失业不会出大问题。每年新下岗劳动力,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力的空位就让出来了。因为年满18岁的劳动力就填补了这个空缺,这样没问题。为什么你们中国走到了6%多的增长率就这么惊慌啊,不得了,导致很多的恐慌,在我们看来6%还是挺好的,怎么回事儿呢?我回答,因为中国跟你们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体制的国家,中国的城镇化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我们刚解放的时候,城市化大概占了20%,我们建国60年到了最近的资料,我们的城市化率才达到45%,还有55%是农民的。农民是出来了,农民要出来是挡也挡不住的,改革开放了,略有松动的,农民工就出来了。所以农民工出来身份还是农民,这个情况在我们国家是存在的,西欧没有。因为西欧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几啊,农民在农村都有自己的家庭、农场,有自己的房屋、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都一样的,在农村生活的挺好,干嘛要出来打工啊?出去打工,因为工业化200多年了,农村该释放的劳动力都释放完了,出来打工是他爷爷辈、曾祖父辈的事情,他是不会出来打工的。那你解决什么问题呢?城里退休的新的就业人员填补了,主要是非洲移民,2%、3%的增长率使他们得到工作。 中国农村是大的劳动力需求池,在农村是充分就业的,为什么呢?因为农村有土地承包,那就是就业,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80年代出来的民工,老一代民工出来了,他的根在农村,他在外面赚了钱是要回到农村讨老婆、生儿育女,他是这种想法。但是90年、95年以后出来的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出来就不会回农村的,心不在农村了,他不仅为了收入,我收入能提高一点这是一个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他逐渐的意识到了,为什么我的待遇和城里人待遇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城里不能上学,只能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为什么城里该有的社会福利我没有所以,他悟出来了。所以这种经济萎缩的话,劳动力是不出来了,出来了是不会走,就在各个城市转。我们知道在农村中没有出来的劳动力,如果是机会少了他出不来,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没有办法。而城里农民工,已经出来的农民工在城里,如果经济增长率下来了,他的工厂倒闭了或者工厂规模缩小了,他就减员了或者关掉了,这批人是中国特有的。就是失业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不会回农村的,因为他是新生代农民工,他就在中国各大城市转悠,这就是中国的滞胀特点,跟国外不一样。 陷入投资冲动怪圈之后最后会来一个紧缩,紧缩下来一点,而失业会大量增加,这就是中国的滞胀。所以说投资冲动引起的结果经过政府采取紧缩政策以后,就是滞胀。 第二个问题,由投资滞胀引起的资产泡沫,从投资滞胀的情况下、投资冲动的情况之下,他进一步发展就不在实体经济里了,就会转到虚拟经济里,所以就会形成了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随着投资扩张,信贷大量扩张,他没有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其中有一部分就进入到虚拟性经济领域,主要是投资比较敏感,银行贷款给他了,他发现了有产能过剩的迹象,之后于是他先停留在虚拟经济里,这是一种可能。第二个可能,他对通货膨胀中资产价格的上升有他的预期。因为将来既然要通货膨胀的话,我就买楼或者买其他资产,等待将来再卖。所以他不是自己消费型住宅的购买,而是投机型或者投资型的资产购买,这样资产泡沫就增长。 资产泡沫的陷阱主要是怎么呢?这个泡沫一定要破的,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它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因此这种泡沫如果一破裂的话,就会影响到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所有因为信贷而购房的人,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房屋贷款的危机。股市也一样,股市的泡沫在炒作过程中可能上去,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来也会下来,如果市场投资冲动又引进了资产泡沫的陷阱,那就会产生问题。 第三个问题,怎么来应付这一问题呢?结构调整当然是重要的,用行政手段来贯彻产业政策这也是必要的,但不解决问题,因为它的根子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由哪方面着手呢?第一政府定位,政府必须定位,定位在什么呢?定位在这个,既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是基础条件,政府是高层次条件,政府只干市场所干不了的事,市场所干不好的事由政府做,政府不能包办,地方政府对 GDP 增长这么积极,他完全把政府处在经济的实际的操纵者手中,而且是经济直接干预者,这就形成了地方政府追究GDP的重要原因。 政府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市场做的了的市场做,市场做不了的政府做。那市场有什么东西做不了而必须政府做呢?或者什么东西做不好而必须政府做呢? 大体上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中有一些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行业,这些行业政府他要做,因为市场经济效益低他做不好,比如说义务教育、基本的医疗保健,比如给中低收入者提供廉价出租房和他们买的起的社会保障住房,像这些是政府需要做的。像基础理论研究而不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可以,基础理论研究政府要做,还有公安啊、国防啊,这些市场做不了的,所以政府首先定位在这些方面要做。 第二个定位,市场没法做大的就有个人收入分配的条件。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个人收入分配是按照你提供给市场的生产资料的质量决定的,而且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障碍,所以按照个人分配的原则,市场做不了,而且也做不好。 第三是地区的收入差距,发展程度差距,这是历程所形成的,这是有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造成的,市场可以做,但过程非常缓慢,这需要政府做,因为它使社会矛盾扩大。比如对西部开发政府应该多做一点,因为在目前情况下,必须依赖政府多做一点。 还有第四个政府要做的,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而不是政府没有办法,而它还是要依靠市场。你制定任何政策,不从市场出发行吗,要从主观的愿望出发行吗,所以政府是做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定位再次强调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投资决策体制的改革,造成投资重冲动的,因为投资冲动会影响到投资泡沫,到现在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那些大项目不都是政府做的,但这应当有它的程序,应当有一定的规章来约束他。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体制逐步转向市场主导型的决策体制。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改革的,国有企业不改革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独立,100%国家控股的,80%国家控股的不能吸收市场决定的机制在里头。我们说国家控股是必要的,国有企业主导型也是必要的。但应该改,改到什么程度呢?改到有足够的分量让市场决策机制能起作用,甚至一股独大还不如几股并存为好。这几股可能都是国有投资单位,他有几个股东在里头,就比一股独大更要接近市场化一些。 第三个行业垄断体制的改革,行业垄断体制当前重要的是行业垄断往往跟行政垄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体制如果不改革,阻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并且产能过剩和它有一定的关系,资产泡沫跟他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它把过多的信贷资金通过行业垄断转移到了资产泡沫的投资中间去了。 第四个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就业问题,滞胀怕就业问题,因为经济增长率下来了,要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改变观念,你是靠什么推动就业?是靠国家大量投资吗?国家大量投资是重要的,但国家大量投资为长远发展准备后劲这个角度进行的。你解决就业是靠什么?第二产业和新产业容纳多少人就业。假如该减税的减税、该融资的融资,门槛降低,等等,全国的个体工商户有上千万户,每一个工商户把自己的亲戚小孩找来当帮手,那全国有多少人就业。那么多中小企业,每个企业增加三到五个人,那会增加多少人就业,让更多的人创业了,自己创办企业又能增加多少人就业。这样的话我们就看的很清楚了,光是这个政策一放宽,全国会增加几千万人就业,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最后一个,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城镇化速度必须加快,现在重庆、成都在搞,但我们要注意到,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加快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农民为什么要出来,新农民工为什么不愿意回农村了,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村人和城里人就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同等的社会地位,为了孩子着想,为了家庭着想,所以这个改革一定要加快。这个改革加快了,真正的农业产业化推行,产业链延长,农村本身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出来了,因为城市跟农村一样了,他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为什么出来呢?还有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就跟城镇化连在一起了,大量农民需要进城,但主要在县城和镇,县城和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建设工程。依靠城镇化加快推动,内需也加大,老百姓有地方住,发展城市建设,因为他要建楼房建住宅,建马路,建学校、办医院,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出路,好,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经世济民|96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在买房子,傻瓜才掏钱!zz(我算知道了)
liudcssx 2010-1-17 20:26
现在买房子,傻瓜才掏钱!   昨晚,和一个开典当行的同学喝酒。   我问同学,你买了多少套房子,多少间铺面?   房子22套,铺面12间。同学炫耀似的答道。   那你花了多少钱呢?同学虽然是千万级的富翁,但他也不至于能把千万多的钱压在固定资产上吧!我心中默算了一下,非常怀疑!   现在买房子,傻瓜才掏钱!亏你还是个生意人!同学鄙视的看着我。   同学的话,简直令我震耳欲聋,使我目瞪口呆。我连忙虚心请教。于是,同学就对我说出一番匪夷所思、惊世骇俗的话来......以下,都是我同学的话,虽然词句有些出入,但基本语意我还是转述清楚了的。   一、买房不掏钱,你是怎么操作的?   同学的话   你知道,我的典当生意完全是靠钱生钱。第一次买房时,虽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还是不愿意那么多的现金被房子压死。那时,正流行零首付,于是,我一分钱没花,贷款18万买了房(贷款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要还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运呢?还是我倒霉!那时,我的资金被一笔业务占用了。为了业务,我不仅还不起房款不说,还得另外新增贷款。迫不得已,我找老关系银行的信贷部经理沟兑。当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还房款并另外新增贷款的要求说出来后,没想到,信贷经理却诡秘的一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信贷经理给我出的主意很简单:让我老婆,以两倍的价格,贷款买我的房子,贷款期限也是一年。   两倍的贷款,那就是两倍的利息啊!你这不是变着方的剥削我吗?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到时,你不还款呢?信贷经理很镇定。   啊......   被银行收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除去税费后,我还凭空白得了17万。不,这17万我可不能一个人得,我至少要分给他5万。很快,我反应过来。于是,我对信贷经理会心的一笑......   这,就是我第一次买房的经历。   我后来的买房经历都与此类似,也就是:坚决的不掏一分钱,全部用银行的贷款买房子;然后,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并且,我是开典当行的,与银行的关系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一般老百姓买房,大都选择20年按揭,而我买房从来都是只贷款一年,到期了才还本金和利息。这样操作,不用交月供。而贷款到期后,我只须做做纸面文章转贷款一下。实际上,我一分钱也不用掏。   二、我不信,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如此荒谬的事情。你讲的是童话吧!   同学的话:兄弟!我是看你人对,才给你讲这些掏心窝的话。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呢?你要怎样才能相信我呢?   作者发言:你就给我讲点实际的例子吧!   同学的话: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么发家的吗?   作者发言:那你说说。王二麻子是我的另外一个同学,现在是开发房地产的亿万级富翁。   同学的话   那我就说说。   想当年,王二麻子那个落魄啊!就连他注册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我临时拆借给他的。如今,别看王二麻子表面风光,他拿地的钱,是从银行贷款的;修房子的钱,是建筑商垫资的。总之,他就是一个完全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后,王二麻子在正式开盘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内部认购会。这个内部认购,其实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内部员工和一些象我这样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干脆是一些从招聘会上收集的、众多的、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这些人的名义来买房子,全部用银行贷款来买。这,就是所谓的开发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报给银行的交易价,必须比实际的内部交易价提高30%。为什么?因为贷款买房要首付两成啊!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万,那你就必须以130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给你的钱就是:130万0.8=104万;你实际装进口袋的钱就是:104万4万(给相关银行人员的好处费)=100万。   就这样,通过开盘前的内部认购,王二麻子其实已经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资,把所有的风险转给了银行。到这时,王二麻子才会开始打广告卖房子,并归还买地的银行贷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垫资。   作者发言:后面又怎么操作呢?   同学的话   你怎么那样笨啊!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能想到,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实与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不过,由于已经收回了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价30%,只需按着楼市房价本来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涨14%左右)。   什么?万一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于支付贷款利息怎么办?笑话,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中国楼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这,就是中国楼市的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并且,房价的上涨幅度还不能低于当年贷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觉得可笑,居然有学者说,建筑成本和地价的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原因。这简直是扯蛋!其实,金融成本才是房价构成的大头,至少要占目前房价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莲花河畔景苑为例。网上公布,其楼面价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实,网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准确。市法院电梯公寓的建筑质量总该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没有超过1000元/平方米)这么便宜的房子,开发商为什么非得要把它卖到14000元/平方米呢?卖低一点、少赚一点不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金融游戏是有成本的,每这样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须加价一次。只有不断的加价,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空间。所以,莲花河畔景苑前年卖7000元/平方米,去年卖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卖14000元/平方米。俗话说豆腐盘成了肉价钱。这,就是金融游戏的代价!   有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国楼市的实情,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现在的楼市,房价明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为什么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呢?并且,还要量、价齐涨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   三、你讲的,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楼市的整体形势。   同学的话   老同学,你太孤陋寡闻了吧。请看:   李树彪案:1999年9月8日到2004年1月15日,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骗取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共计44笔,涉案金额1.2亿元。   康明案:2000年前后,河南郑州康明置业有限公司通过东明花园414套房源,在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进行重复抵押贷款共690多套,至少套取银行资金2亿元。   姚康达案:从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发放房贷7141万元,用于炒作128套住房。   森豪虚假按揭案:从1997年年至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森豪公寓、太利花园为幌子,采取假按揭的方式,向中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北京银行展览路支行三家银行骗贷共计16.2亿元。(请看《京城最大假按揭骗贷案震醒房市》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9255894.html)   建行广州分行案:2002年,审计署抽查建设银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发现10亿元虚假按揭。仅广东省汕尾市公安局某副局长一人,即骗取建行广州市芳村支行按揭贷款3793万元。   曲沪平案: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在已发放贷款中,发现1.26亿元个人房产按揭贷款存在抵押不实,贷款代理人为曲沪平。其后更查出与曲相关的房贷高达91笔,涉及金额4亿元左右。银行不得不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抵押房产,以回收问题贷款。   同泰案:2006年,北京同泰房地产公司涉嫌利用87份假业主所签购房合同,从银行骗贷6700万元。   成都虚构房产骗贷案:2005年至2008年期间,犯罪嫌疑人唐某勾结成都市房管局工作人员以虚构房产的方式办理房产证进行骗贷。现已发现的涉案房产证已超过一百多套,涉及金额近二千万元!而且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另外,今年银监会三令五申的明确要求,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楼市。然而,40000亿资金依然流入楼市......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的这类事情呢?为什么全国的银行都明知道是假按揭也要把钱贷给地产商呢?难道银行的官员们都是傻子吗?   其实,银行的官员们一点都不傻。   原因在于,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其实是狼狈为奸的同伙。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是在参与分赃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实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没有了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就是亏了也不怕,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来管,况且那是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以上!原来,在中国,最大的腐败在银行!!   四、我依然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如果你讲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还没有开发商被收楼呢?   同学的话   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就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一近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的同伙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子依然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的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看、只从表面的纸上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护的原因因为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的官员就没有了责任。   五、你的意思是,目前的银行贷款制度有着严重的漏洞?   同学的话   当然!   我能不花钱的买那么多的房子和铺面,甚至还靠房子从银行套出那么多的周转资金做生意,这一切,全都得感谢银行的制度漏洞啊!银行的贷款制度,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制度啊!   作为一个典当行的老板,以同行的眼光来看,我认为银行贷款的制度漏洞有:   1、抵押物价值的评定方法有缺陷。   比如,明明开发商拿地只用了5000万,他却可以用这块地抵押贷款1个亿;比如,开发商修楼修到盖顶,明明只用了7000万(含地钱),他却可以用这个楼抵押贷款2个亿。   如果,按照我们典当行的规矩来办,事情又会怎样呢?   当开发商用这块地抵押贷款时,我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拿这块地,是否真的给了政府5000万。并且,如果这个情况属实,他也最多只能贷款4000万。因为我要预提风险基金啊!   当开发商用这个楼抵押贷款时,我也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修这个楼,是否真的花了2000万(只算建筑成本,不含地)。我会按照各种人工、各种建筑材料的最低价来核算这个楼的建筑成本。并且,如果开发商修这个楼的确花了2000万,他也最多只能贷款7000万0.8=5600万(连地一起抵押)。   最后,当购房者按揭贷款时,我绝对不可能按照购房合同交易价来发放贷款,购房者最多能获得的贷款金额是:7000万0.8购房面积/此楼总面积。   举个例子:有个卖衣服的商人因为生意周转,需要以衣服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你说说,银行是该按照衣服出厂价的8折给他贷款呢?还是该按照衣服零售价的8折给他贷款。   作者发言:当然该按出厂价算。如果按照零售价算的话,卖衣服的商人干脆不用开店了,他直接把衣服卖给银行赚钱更快!恩,我明白了,怪不得在中国会出现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这样的奇闻!!!   同学的话:是啊!抵押房的价值,不能由客户之间的交易来决定啊!!   2、责任追究方法有缺陷   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官员就没有了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在我的典当行,我可不管你的纸上手续是否已经完备,只要是你负责的业务出了问题,嘿嘿!我就找你算帐!!!   另外,让国家损失16.2亿的森豪虚假按揭案暴露后,相关的银行官员居然没有被追究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嘿嘿!如果这样的事是发生在我的典当行,不要说让他家破人亡,我至少会让他和他的亲戚倾家荡产!!!   作者发言:是啊!发生金融案件后,居然不追究相关银行官员的责任。换成是我,我也觉得打马虎比尽忠职守更合算!!!怪不得中国的金融案件层出不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你说到这儿,就连我这么笨的人也知道了应该如何理顺楼市只要严格金融制度,让炒房的人不能获得投机的资金,楼市的泡沫自然的就会散去!!   同学的话   你终于聪明了一回。可惜!!!你看看帖子《银行、地产商联手诈骗,揭开寡头之盟的黑幕》 http://biz.163.com/06/0911/19/2QOV3K3200020QEO.html   哎!中央的话,下面是可以不执行的!!所以,楼市调控,还是难啊!!!
个人分类: 社会透视|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乱弹
tianchuanhao 2010-1-15 00:47
(1)地方政府、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是事实上的利益联合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方面的激励是完全不同的。 (2)房价上涨,民怨沸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分买不起房的少数人也拥有话语权。然后就是各个部门推卸责任。国土部门说不是自己的责任,是因为开发商对房价有过高的预期才会高价拿地;建委部门说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土地成本上升导致住房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价格上升;各自找一帮专家互砸。发现这样不好,不利于部门合作,还是找炒房团做替罪羊比较好,于是温州炒房团成了房价上涨的幕后黑手。或者煽动仇富心理,把房价上涨归因于邪恶的开发商。开发商受了委屈,也找代言人,表明大部分利润都被地方政府拿走了,税收和土地,是房地产开发最大的两部分成本,在中国,都进了地方政府的口袋。好吧,现在找到了一个新的替罪羊,据说房价上涨是丈母娘的原因。看来也真是逼急了,谁说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意的国家?我看这就很有创意嘛,遥遥领先世界各国。丈母娘们是没有办法形成利益集团的,看来这个黑锅要继续背下去。 (3)央行管不好自己的货币供应,又没有新的投资渠道,这些钱出来了往什么地方砸?开个创业板,可以分流一部分资金。其余的钱,总要找个渠道流出去。2008年以前,大部分地王是民企和房地产企业拍下来的,2009年的信贷一放开,大部分自己还是流到了国企手中,钱没地儿花,要么转头又存银行吃利息,要么进入不熟悉的房地产领域,这一年,国企、外行频频成为新地王的买主。如果房子建好卖不出去,谁来买单?国企,当然是国家买单。调整规划,也是理所当然。 (4)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是预算外,是一种预算没约束。有了钱就大上项目,20个新城,100个shopping mall,运河建设,都是钱砸下去。如果按照中央的方针调控下去,房地产市场萎缩,这些岂不都是半拉子工程?总不能让公务员勒紧裤腰带吧。何况,勒紧了也省不下多少。地方政府阳奉阴违是必然的。或许我错了,可能是公开唱反调。这个摊子,谁能够收拾?杭州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397个亿,支出345个亿,09年按照10%的增幅吧,也不会超过450个亿,但是09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800亿,就算扣掉40%的土地开发和配套成本,还有480个亿。这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上项目,等到2010、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降下来,会是个什么状况? (5)绿城是个高品质的公司,也是现金流管理不好的一个公司,总是在周期顶端拿地王,绝不敢在衰退期降价卖房以回笼资金。好日子不是年年都有的。在下一轮周期中,它应该是被人瓜分的一个优质企业吧。死于现金流。或许说的早了点,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酒、股市、房地产
moxj 2010-1-12 20:48
昨天和兄弟们喝完酒后突然想起全国有机地球化学会议结束时海油一位老总开的一句玩笑话:酒都不能喝,怎么能进中海油。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位副院长也对饮酒发过感叹:他个人喜欢喝酒,由于科学院不同院所,不同行业对饮酒态度的差别,让他几次为难。一些地质、油气领域的老师喝酒的比例较大,他每次去视察,别人觉得意犹未尽的时候,他总被灌多。而一些行业一般不喝酒,招待他的时候问他要不要酒,看没有人喝,最多自己应承着要一瓶啤酒;结果自己觉得兴致来了的时候,别人早在一边等他结束了。 酒除了和其它饮品一样满足人的口味需求外,更有对人精神的调节作用。 但要是把它的作用继续放大,那它只会承受不了。不但导致领导们都患上了酒精肝,也让不喜欢酒的人更讨厌它和饮酒的人,最终酒自己也没有了地位,白酒换了啤酒,啤酒改成红酒,全国到处假酒 股市和房地产也是这样,股市不再主要优化资源配置、让投资者分享利益房子主要不再让人住,他们的下场和酒一样糟糕 ---- 崩盘。 身边的年轻人都认为喝酒是将来必备公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知道酒是什么,敬酒频繁忘了情义,喝酒执着不知味道一起喝酒总是喝醉,喝完之后都很荒唐崩盘。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地产商在地狱门前乱舞
fuyuncas 2009-12-30 16:09
房地产不单单是一个产业,它是一帮政客、奸商、说客在地狱的门前乱舞的舞台,是庆祝还是疯癫,不得而知。2009年,最让人不可思议就是房地产业的乱象,上年的低迷,年初的小阳春,年中的疯狂,年末的狂暴,一帮乱舞的人把中国房地产业推向风口浪尖。 高房价是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拦路虎,也是中国激发民愤的点火器。一提到房价,除了无奈就是愤怒,于是乎网民骂完房地产商,骂腐败的官员,骂完官员骂御用学者。该骂的都骂了,能骂的都骂,人家涨的更凶了,人家舞的更来劲了,无济于事,继续无奈,只有等待........ 我们也只有等待,等待什么,等待着房地产的瞬间崩盘,等待着一个个政客因房地产下台。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让我们在漆黑的深夜看到朦胧的一线光亮,但黑暗中生活太久的民众在怀疑那光线能否燃亮黑夜,因为夜太黑了,光线太弱了,人们绝望了。 政府不要再犹豫了,必须忍痛割爱了,尽管你们很爱房地产,它也很爱你们,但是生你养你的父母(百姓)并不赞成你们的良缘。政府需要抉择了,是要爱人还是要父母。 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不遵守规范的行为,终究会受到自然或社会的惩治。看吧,他们在乱舞,在地狱门前乱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77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牛的人,你骂他,他也赚钱
qlms 2009-12-24 12:27
前记: 本文是有感而发,基于下面的两个讨论。 1 )前几天,大家讨论什么职业最好,大家比较倾向于 Faculty 和 PhD 学生是比较好的职业,整天学习,还拿工资。 2 )最近大家在讨论芙蓉姐姐。按照芙蓉前几天在北大演讲的说法,自己开创了中国平民文化精英化的进程。(注:此处应该是体制外进程) 正文: 前天同学急匆匆联系我,咨询手头的万科股票怎么处理。我问他什么时候买的,现在大约赔多少。他说大约两个星期了,买了就开始跌,现在赔 15% 左右。 我说两个星期前国家已经开始调控房价了,你怎么还买地产股啊。他说自己一直看 叶荣添 的博客,国家开始调控的时候,叶荣添在博客上面说了, 地产是个宝,越调控越好 !所以他就买了地产股。 我说地产是个宝没错,但短期看国家还是要做出点样子来的,你怎么会知难而进呢?第二,那个叶荣添,自称是 疯狗 ,你怎么对疯狗的话那么相信呢。作为和 芙蓉姐姐 一样需要人气的人,他会做出相当吸引眼球的动作来,当然,蒙对了,崇拜者就会多一些,错了,你又能拿他如何。 同学说,这样啊,那我去他博客骂他一顿去。我说您还是歇歇吧,他们这些人,都是靠博客里面插播的小广告赚钱的,你要是去骂他,他的点击量又多一次,就又多赚一份钱。 牛吧, 你骂他,他也赚钱 。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60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朝花夕拾:小国的定力与大国的浮躁
qlms 2009-12-20 15:07
党和政府终于忍受不了房价疯涨了,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内,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限制炒房,打击投机,抑制房价。专家与平民对此有叫好的,有围观的,有打酱油的。 实际上,从最近抑制政策的出台,到去年鼓励房地产政策的出台,也就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其实不仅房市政策多变,印花税在 07-08 年,不也是一年多的时间调整了四次吗。每一次的调整,都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因此得利,一些人因此大伤。 我泱泱大国,人才辈出,难道就没有人能给党和政府参谋参谋,弄个能实行的长一点的政策,免得朝令夕改,弄的老百姓天天担心政策变了,无所适从。 不多说了,转载一篇自己今年刚上科学网, 2 月 18 号的旧文章,也算朝花夕拾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718 取消二套房贷限制 论小国的定力与大国的浮躁 -关于新加坡之一 本文前记 1 )本文是我去年 12 月 15 号发表在新浪博客上面的一篇文章,现在把它转移到科学网的博客,欢迎对经济管理有兴趣的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2 )施焕中教授的博客读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有一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我很喜欢读他的博客,春节过后陆续把他科学网上的所有博客文章都粗略读了一遍。施教授曾经到过新加坡,做过短暂的旅游,并且因为一些事情,新加坡给他留下了显然不好的印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施教授对新加坡了解不多造成的。 3 )我在新加坡读书已经接近四年,对新加坡的了解可能会更多一些,所以接下来,我会写一些关于新加坡的文章,从生活到科研,让大家对这么个花园城市多一些了解。 本文正文 : 取消二套房贷限制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是新浪财经上面用黑体标出的一个新闻题目。 对于炒房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对于炒房地产股票的大资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拉升的理由。 为什么我后面加上了一句小国的定力与大国的浮躁呢? 先说一下这个第二套房限制的由来。在 2007 年,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爆,涨价不断,政府调控无能为力的时候,温家宝总理下南洋,来到新加坡这个世界上居民拥房率 99 。 5 %的国家学习居民住房经验。精髓虽然没有学到,但是多少学了一点皮毛,回去搞了一个限制第二套房的相关政策,比如提高首付,提高贷款利率。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房屋的过度炒作。 前面我为什么说温家宝只学到一点皮毛呢?因为新加坡限制第二套房的政策,无疑比国内严格的多。具体来说,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男女结婚之后,可以买房,单身男女, 35 岁之前,不允许买房,只能与父母同住。 2 )第二套房的价格是一手房的 3 倍。 3 )外国人,如果不持有绿卡,买房的价格是本国人的三倍。 4 )收入高于一定程度,就不能申请普通人所购买的租屋,只能买整体环境更好的公寓。 5 )别墅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随便购买,当然价格不菲。 对比新加坡,我们的宝宝上次来考察,说只学了一点皮毛,一点都不过分。 新加坡严格限制炒房,来自于开国总理李光耀那时候的政策。李认为,如果允许国内国际的资金在新加坡炒房的话,最后没有房子住的,还是新加坡人,所以从 65 年建国,新加坡第一个住房计划开始,就严格限制炒房,到现在为止,将近 40 年了,期间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这一政策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人想去改变它。新加坡以 6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 400 多万人口,人口密度不可谓不高。在住房政策的坚持上,的确表现了过人的定力。现在新加坡公民 99 。 5 %拥有自己的住房,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反观我们,就去年学到的那些皮毛,在今年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就想改弦易辙。而不是从最根本上找原因。国家政策随意改变,官员三心二意。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浮躁的国家! 在结尾部分,我想借用胡紫薇的一句话,在我们能对世界输出价值观之前,我们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大国!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35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模式
robinchn75 2009-12-17 17:10
中国模式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仿效的,因为它用了毛泽东留下来的一个人口红利。低人权,低工资,低福利,这样的人口攒下的红利,才使得中国经济腾飞。而且这样的红利今后也没有了。---高瑜, 前经济学周刊杂志副总编,著名新闻人 The China Bubble - Forbes Magazine 28.12.2009 China's economy is humming along in high gear, thanks to a fast-growing pile of dicey debt. Such booms tend to end badly. China's economy is the envy of the world. As developed nations struggle to eke out a bit of growth and to get unemployment rates out of double digits, Chinese output gallops ahead at an 8% annual rate. This $4.7 trillion economy, it seems, is the world's dynamo and the prototype for the future. Take a close look, however, and you may come away thinking China resembles nothing so much as Japan shortly before its stock and property markets melted down two decades ago. A speculative frenzy of borrowing and bidding up is at work. If and when prices crash, there will be hell to pay. @Zurich
个人分类: Science|2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房产出现破坏性后果,将由谁承担责任
lin602 2009-12-14 22:26
近日,中国最大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警告,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可能扩散到中国其他地区,可能会给市场造成破坏性后果。(见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61158750pageno=2 ) 如果这破坏性后果真的出现,谁要承担责任?这种后果有可能不是简单的问题,不排除对银行很严重的打击。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出现过,中国的年初也恐慌过,买房就是爱国的论调也鼓吹过。伤疤还没有好,但痛早就忘了。 这其中还没有考虑对普通百姓寻求公平心理的打击。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53 次阅读|5 个评论
《蜗居》错就错在太真实!
majorite 2009-12-13 13:39
《蜗居》错就错在太真实! (转载) 原载 美国《侨报》2009年12月12日   一个青春和城市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的故事,一部反映当今大陆社会都市沉沦的实录,很少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像《蜗居》这样引发了如许多的唏嘘、感慨和无奈,一直触动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却在经历了删节、禁播等一系列风波之后,又被中国广电总局官员李京盛在公开场合痛批低俗、负面,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   这位官员的这番表态,引发了他始料未及的强烈反弹。有评论质问这位官员,眼里除了性,还有什么?还有人指斥广电局官员批《蜗居》靠官场炒作,本身就是一种官场陋习。网友批评更是风起云涌,一波波的网友发起人肉搜索,要人肉一下这位官员蜗居了吗,住了多大的房子? ( 网友已经人肉出,李京盛在北京1992年购置的高档别墅丽京花园的房子,这片号称北京首家高档涉外的别墅区,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够住得起的,近来又砸重金再购入一栋别墅,据称该豪宅85坪(约280平方米)别墅)。   应该说,《蜗居》故事情节大体上是客观的,该剧以买房为切入点,直面大陆社会三大热点问题:房奴、第三者和反腐败,整个剧作,道尽了生活的百般滋味,遍显了生存的百样人生。剧中的涉性情节也远比大陆的诸多卖座电影电视剧含蓄。但是,这样一部贴近生活真实、故事生动曲折、台词犀利有力的大众娱乐产品竟然命途多舛,还被横加指责,大肆挞伐,也难怪公众腹诽。   对这样一部现实感极强的作品,官员的轻率批驳,难逃公众的一系列质问:   《蜗居》是歪曲了大陆的社会现实,还是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当下的光怪陆离?《蜗居》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权色交易现象负面社会影响大,还是《蜗居》所反映的官场腐败和权色交易负面社会影响大?《蜗居》反映的几代人的住房问题困境,难道不是与腐败并存的社会问题?   很巧的是,就在房奴电视剧《蜗居》热播和争议一再升温时,大陆官方11日发布消息称,1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创年内最高纪录。另据报道,北京二手房价进百万时代,市民感叹两辈子挣不出房钱。可以想象,在高企的房价背后,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商以及官员和风情女子间的现实勾结以及交易程度,定然远远超过电视剧所描述的轻描淡写。   《蜗居》的毛病恰恰在于太真实。由于人物太过典型,故事太过真实,有网友甚至直接发帖将剧中主角与现实一一对号入座,如房地产商陈寺福应是周正毅,甚至连剧中市长秘书宋思明的车牌号江A00029,也和上海前第一秘书秦裕的沪A00029一样。而海藻的原型则是东方卫视的一位知名女主持陈某。   《蜗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向公众展示了一个荒诞的现代城市生存逻辑:在高昂的房价和生活的重压面前,出身贫寒的人仅靠坚强生活、自强不息,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荒诞的逻辑下,心比天高的海萍,渴望在城市拥有自己房子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逐渐丧失理性的过程;与世无争的苏淳为了房子不得不借高利贷、泄露公司商业机密,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了让海藻变作二奶的推手。而更可怕的是,这种荒诞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有太多真实的注脚。   这部电视剧几乎是把真实社会刺啦啦直接裁剪了一块挂在那里播放了起来。   这样一台人间生存、生活与欲望纠葛的大戏,犹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让芸芸众生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俯瞰自己的生活,有机会从麻木的生活状态中苏醒。也让那些沉醉于GDP高速增长,沉醉于盛世景象的官员刺痛,让他们有机会面对普罗百姓的真实生态。正因如此,一些官员的疑虑也就可以理解了,他们担心的不是怕老百姓受了误导,怕的是因监管不严让电视剧引发了民众的怨气而丢了自己的乌纱。   但是,艺术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当这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陋时,需要做的不是打破镜子,让电视剧和电影回避现实粉饰太平。需要做的,应该是直面社会背后的本来面目,是消灭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社会的荒谬,让民众通过努力能够看到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和安居乐业的希望。 在北京至少有两栋别墅的中国广电总局官员李京盛。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9915 次阅读|35 个评论
80后的共识——80后看房地产、房价(转)
msxue2004 2009-11-21 13:00
房价,所有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富人希望房价高点,他们可以继续发财,穷人希望房价低点,他们可以早日有家,我是穷人,我和所有的穷人一样希望房价低点,能早点买房有自己家(别跟我提什么外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买房,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人就希望有自己的家,无数外国人的东西都被证明了拿到中国来不管用,这是题外话)。但希望毕竟是希望,希望不是现实,尤其特别是在目前的中国,穷人的希望往往遥不可及。那么,不妨站在既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的立场看待中国房价这个问题吧! 首先要明白开发商的本质,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允许开发商存在的,开发商自己不劳动,不生产商品,只不过把建筑商修好的房子拿来卖,属于买空卖空行为,属于投机倒把,进入市场经济,开发商便合法赚钱了。本质上说,开发商属于空手套白狼的不劳而获群体,是社会上不需要的群体,说的难听点,就是寄生虫,不劳而获吸取社会的财富,对社会的前进没有贡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房价的供需是否平衡?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的房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需要买房的人太多了,而可以卖的商品房实在太少。 那房价岂不是会不停的涨上去?因为书上告诉我们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物价会上涨!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书上还说了,商品的价格会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会下跌,但请记住前提,商品的价格会围绕商品的价值上涨,而房子呢? 姑且不论房子的价值这个命题,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我个人认为,除豪宅、别墅外普通的房子不应该是商品,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享有的福利而不应是商品推向市场,这是政府这三十年来为了漂亮的GDP数字给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债,而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 既然现在木已成舟,房子已经被政府推向市场,那一套房子的真正价值是多少比较合理呢?我认为有两方面决定一套普通房子的价格。一、房子的成本;二、老百姓的购买力。 一、房子的成本。按目前建筑市场的行情,高层结构的土建成本大约在1500每平米左右,多层大约在1000每平米左右,七层以下的砌体结构应在每平米600左右,这是建筑成本,还有地价,目前来说地价真不好说,因为土地按宪法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为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过日子还要交钱?再有,目前的地价具有很大的泡沫,不具参考性。 二、老百姓的购买力,以长沙市中等收入人群来说,一个廉洁的基层公务员年薪在5万元左右,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年薪在8万元左右(我非常怀疑我的高估了我们的生活水平),除去开支,每年能存下来的收入应该在5万元左右,按目前长沙房价,一个中等收入人群如果白手起家,大概三到五年能赚到首付,还款一十五年基本能买下一套房子,但这十五年生活水平不会太高,得省吃俭用,所以长沙中等收入人群如果白手起家的话,正常情况二十年买一套房子。朋友们,你们认为长了还是短了?我认为太长了,人的一生也就七八十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被一套房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人生还能有什么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我个人认为,在长沙市,普通的房子的价值应该在3000元每平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所以目前房子的价格严重偏离了房子的价值,需要调整。 很多人跟我说一个问题,买房的人太多了,房价绝不会降!我承认,但我只承认一半,就是买房的人很多,但房价一定会降,因为太多太多买房的人都买不起房,真正的有效需求很小,所以实际上是供大于求。 那么,房价怎么降,什么时候降呢? 开发商不是慈善家,他绝不会在楼市旺盛的时候降价,反过来,开发商是资本家,是逐利的资本家,是血淋淋的资本家,他能卖5001,他绝不会在5000卖。而且通过房价已经鼓吹起一个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将开发商、银行、政府绑到了一起,泡沫破裂,对开发商,对银行,对政府都没有一点好处,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和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开发商要赚钱,就拉拢政府,找关系找银行批贷款,拿地找银行贷款,建房找银行贷款,房奴买房还是找银行贷款,最终的风险都在银行,而银行是中国经济的命脉,美国的次级债投行倒闭给美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中国银行的风险比美国大的多!因为中国的监管比美国松的多!政府也需要房地产发展,因为没有房地产的发展,官员的所谓的GDP上不来,官员的收入上不来,官员的仕途没有前途,所以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开发商,银行,政府形成了利益铁三角,指望他们主动降房价?不可能! 房价将通过自然的经济规律自然而然的降,在08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让很多开发商觉得吃不消,降价在所难免,然后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出口、内需、投资三驾马车组成,美国病了,给美国打工的中国出口不行了,美国要挽救其自身利益就要实行贸易保护,要提高其国内的就业率就要发展其自己的制造业,他通过市场经济来挤出中国产品几乎不可能,因为他没有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他可以通过反倾销等贸易制裁排挤中国产品,所以别听奥巴马那些花言巧语。中国的出口在09年不行了,一匹马就这么病了。 内需,内需在这一二十年就是一匹从来没有长大的小马,根本拉不动中国经济,为什么?因为两极分化,房价太高!穷人太穷,要供房,要养儿女读书,要看病,没钱消费。富人数量太少,有钱但花不出去,内需在这十多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拉动过,虽然天天喊,还只是费口水。 所以,09年面对中国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决定用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信贷,上半年银行放出信贷7万亿,而08年一年中国的GDP也就30万亿,天量信贷造成进退两难,停止信贷,大批上马的大项目将成为烂尾楼工程,继续信贷,通货膨胀有抬头趋势。而苏联、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政府的投资行为是没有效率的短期行为,好比一个生了病的人,没有精神,医生开的处方不是看病,而是注入兴奋剂,那病人立即精力旺盛,旁人都在说,神医!那人回暖了,复苏了! 在上半年天量信贷的同时,制造了股市、楼市的繁荣,股市创反弹新高,楼市回暖,半年之后,政府觉得不对头了,信贷规模迅速被控制,10月新增信贷仅为2500亿元,这样下去,自然规律制裁高房价的时候就到了。而今年推动楼市所谓的回暖的动力便是天量信贷,银行把钱贷给国企,国企发现做其他的不赚钱,还是做房地产,所以不断的涌现了国企地王,但天量信贷、政府投资只能是短期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个人预计,明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将越来越明显,央行通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胀预期来了他们就加息,资金回流,楼市将面临资金链紧张,那时候房价怎么走? 我个人期望,不是跌,而是暴跌! 作者:10_roger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王现象的背后
gulangyu 2009-11-18 14:39
一 什么是地王现象? 地王现象是指在我国国有资产的土地在出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销售价格过高达至数亿的现象。 二 地王现象的典型案例 1 2009年7月长沙一块土地以92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我国土地公开出让市场上单宗土地的最高价 2 三 地王现象出现的原因 1 利益的驱动: 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竞争拍卖会上,能够喊出数亿的价格来获得土地的建设使用权,目的是通过获得土地的建设使用权后,通过对获得土地的功能规划,并聘请相关建筑设计单位设计能够达到期望预期构想的建筑设计和土地规划,并请建筑施工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房地产开发商的建筑施工事宜,等房地产建设成功后,聘请相关的绿化设计单位和绿化施工单位进行房地产的绿化后续装饰事宜,等这些事宜完成后,就是房地产开发商配备物业管理部门和相关的销售部门进行房屋的尾端销售,而房地产开发商业在销售房屋的销售额度中减去房屋土地的出让金、减去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费用、减去园林绿化和园林施工的费用、减去物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销售部门的开销费用、以及期间各个环节中的行政审批费用等开销剩下的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额。在房地产的竞争逐利中,土地就是资产,资产就意味着利润,而高端地段的土地或者有开发弹升空间的土地,价值更是不菲。所以房地产开发商才会以高价来获取土地的建筑使用权。 2 房地产市场法制化不健全: 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但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法现象。地王现象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追逐利益的结果,但至于房地产开发商怎么追逐利益还是有待探讨。事实表明,房地产开发商出天价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提高土地的容积率来获得高额利润的。众所周知,土地容积率是指房屋建筑总面积和土地宗地面积之间的比值,而在土地宗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房屋建筑的总面积越大,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房屋建筑收益就越多,正是房屋建筑总面积和土地宗面积之间的正向比例关系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房地产开发商铤而走险,在利润的驱逐下,钻法律空子的漏洞,想法提高土地的容积率来谋取利益。 三、怎么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地王现象的出现: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限期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个人分类: 国信志|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戏言广州房价
陈龙珠 2009-10-30 10:38
从统计资料( 1 , 2 )看几大一线城市房价,相对而言,去年我觉得最不该跌的是广州,而现在它却变成最该涨的地方了。 相关新闻: 广州三大地块接连底价成交遭质疑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假之后再回现实生活
陈龙珠 2009-10-8 15:14
长假最后两天呆在家里,白天不时地能听到房子西侧河里路过小货船柴油马达的声响。这条叫横泾港的河,南端临近在建的闵浦大桥,与黄浦江相连,北端延向莘庄镇,途中还与多条东西向的河道交叉,四通八达地构成了运送建筑材料和其它物质的水上通道。 去年以来,经济形势较为低迷,河上来往的小货船很是稀少,可近来似乎明显地在增多。难道经济包括房地产真地在逐渐复苏了? 于是,今天干脆就不午休了,检索一下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广州这几个我觉得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晴雨表的城市,最近几个月来的房价走势资料吧。 乖乖:上海近日的 秋季房展会成交均价2万/平米 ,较去年猛涨8000元。这意味着,上海一年来房价的平均涨幅达到了67%!这是否也意味着,博士毕业工作的小两口若等着买100平米上下的住房而省吃俭用的话,多少年的存款已经变相地化为乌有?( 还好,本课题组成员已没人在于此列了,早点举债购房看来明智 ) 据说上海市广大地区为迎接明年的世博会,在明年春季末不能完工的拟建工程项目,现在已经不能动工了。这是否意味着明年全年乃至后年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这些广大地区是不能向市场投放足够的现房了?若真是这样,则面对那些硬性需求,上海地区的房价格会不涨上去吗? 如下五大城市二手房价近期走势是从 安居客网 上下载的,供有兴趣的网友了解信息和自己判断走势参考吧。相比之下,很是钦佩广州人,收入不菲,房价嘎低。 .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4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房子的痴迷
sstone2009 2009-9-21 23:24
房子的痴迷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讲郑州的一个规划局的官员针对经济适用房土地上盖起了别墅说了不恰当的话,纪委开始调查他了;之前不久,南京的一个房管局官员也因为因为讲了什么不恰当的话,遭到人肉搜索,据说最后还被撤了职其他关于房子的新闻,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新闻了,关于房子的热度在这个十来年里突然之间把国人的脑子烧红、烧热了,而且久久不能退下来。看来,房子确实已经不是传统的理解所能涵盖的了。 传统的房子,是一个家而已,可以简陋、可以阔气、可以宁静、可以闹哄哄,不管可不可以显摆显赫的身世、身价,但一定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是港湾,是游子永远的归宿 现在,房子有了投资的功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房子的升值和房子赚钱的故事和美好,就像前几年那样,房子仿佛永远会给拥有者带来巨大的利润,无休无止,不会停止,大有房子在手吃穿不愁的感觉。 现在,房子有了让人疯狂的机能,各色人等在忙忙碌碌地谋求着房子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赚钱、户口、考学、改变身世房子好像可以改变一切,那一切又恰巧是人们心底渴望改变的一切,最终导致:没有房子的要有房,有房的要更有房,房多了要讲阔气,房阔了要外国的房十分有趣。 对于房子,看来我的理解是太落后了,在我看来,有一处安静、安全的房子作为居所,累了可以睡眠、读书可以有灯、来客可以小坐、可以做饭菜、可以如厕、可以装一点私藏,那便是美好了得了。我是宁愿老死都住在一个门里,我是宁愿看着屋里的摆设陈旧不堪,我是宁愿蜗居在陋室里听一段儿时听来的评书。 呵呵,可能我是过时了。但倒是这样的过时的思想,让我快乐地活着,可以不必考虑房子的大小繁简,可以不去考虑诸种物欲的诱惑,心安理得地想着自己的生命。
个人分类: 随笔|2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土斯有财的日子里
poorsoldier 2009-9-4 16:21
半月前,经济新闻报道房价反常上涨,担心影响经济发展。银行因为这个也产生了些许担心,担心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因为市场波动的不能如期偿还。不料房地产开发商倒是很看得开,放言道:如果楼价下跌,看你银行和我谁死的更快。有霸气,有底气。 地产商的霸气和底气不是没理由的。套用并篡改网游的一句时髦话来解释这个事情就是:贾君鹏,我就不信你娶老婆的时候不要买一处房子,我就不信你不结婚。巧合的很,看到地产市场反常回暖的新闻后没几天,又看到一条新闻,说广东某楼盘开盘出现抢房潮。其间记者采访一位老妪,老妪说她的 40 平房子住了好久,终于买到了一户 90 平的房子。看来我的解释似乎有些根据,因为现在在包头这个西北城市的工人家庭也基本在购买 90 平米以上的商品房了,看来广东等人口密集城市的购房需求还是很大的。 地产开发商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百姓的住房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这一实际情况。美国也许会出现房子多人少的情况,从而房价下跌。然而中国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会人多房少。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就成了一个永远不会赔本的生意。于是商人就有了这样的逻辑:搞地产买卖只要拥有土地就不会赔本,一旦有土地就一定会盈利。导致的结果就是地产商积聚大量资金,天价拿地。然后把成本转嫁给买房子的人,肆意提高房价,甚至可以利用一些中国特有的情况进行哄抬房价,地产商几乎可以不在乎购买能力。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胡扯,但是现象是很残酷的:各地地王层出不穷,房价在实体经济还没有回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疯狂飙升了。老百姓抱怨生活难,因为现在的房价是根本不靠谱的,老百姓是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的。同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接踵而至:孩子要上学,选个好学校,让孩子受到重点学校的教育。于是地产商就把学区房的房价再肆意哄抬一把,再一次的提高利润。这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教育资源分布的过分不均衡)给与了地产商可乘之机。也许以后还可以因为托儿所的分布再提高房价利润,我猜的。这真是有土斯有财啊。 中国的老百姓是是坚忍不拔的,但是有时也是会变通过头的。买不起房,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贷款买房,毕竟小伙子结婚还是一定要买房的,然而问题是工资永远都偿还不完贷款,又该如何?那贷款又将是生活中的一座大山。于是有人就想到以贷养贷,或者是假身份证套现。这就是许多人担心的次级卡和贷款坏账,这种问题不是没有可能出现的,而且现在也已经出现了苗头。市场不会因为这些导致金融危机吧?我十分担忧。 我们说中国人是很有韧劲的,假设贾君鹏也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决定结了婚还住在老爹老妈的家中,这样就不必买房了,以后有了孩子还可以在爹妈家所在小区的学校就近入学,这不就不必买房了吗。然而商人的智商是不可小视的,商人会延缓土地的开发,加剧住房的供求矛盾,加速现有住房的老化。很不幸,不久后我的猜想就应验了。昨天的中央二套今日观察说道,广东(咋又是广东)连续 27 个地王,在拿到地后两年中有 24 个没有进行开发。开发商似乎并不着急土地开发,也不担心土地占有流动资金。我想现在开发商一定依然看得开,也许他们心里正在想:贾君鹏,我就不信你爹妈的的房子还能再住一百年,我看等你二老百年之后你去哪里买房,到时候我叫你连房子都难买,让你一定接受我的天价房。 现在中国地产业的发展,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事物。能够买的起天价地皮的都是上市公司的开发商,而他们的运作也很有一套:投资天价地皮 然后提高账面业绩,报喜不报忧 增加股票市值 股民投资,公司融资 进行下一轮的天价地皮买卖。而另一有规律性的事物是:许多政府更愿意将土地出让给商品房开发商,而不是开发成为经济适用房和工厂厂房,因为这样之后财政收入会很高,有利提高政绩。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地产商是愿意联系政府的,因为地产商要得到地皮就一定的想办法让政府向他出让土地;对应的,政府有时候也是偏爱地产开发商的,因为它们可以为政府带来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下去,政府和地厂商过分的结合,是否会导致地产寡头的产生呢?如果地产寡头产生,那住房这种民生问题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是地产商。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地产商就可以操控政治了。一旦地产商有了政治的暴力,就可以使用暴力来进行国内市场的掠夺,这让我想起了初中政治课本上关于圈地运动的例子 羊吃人。 我实在不敢设想下去,这样的畸形地产市场一旦运行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下场。我认为房地产已经不能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因为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这是必然导致经济畸形发展。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国家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用来向经济注入养分,为的是促进经济的复苏。房地产却蜕化为资本运营的平台,象癌细胞一样侵蚀着本应该给予实体经济的政策养分,最后导致实体经济没有得到本应得到的养分,从而发展缓慢,迟迟不能复苏;而房地产市场勾结银行、股市等疯狂抢夺政府资金和政策优惠,甚至民众的资金来进行掠夺式的发展,严重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脱节。 将房地产市场立刻取缔,把房地产与市场经济割离,使之独自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调配土地并进行房地产开发也许是个可以考虑的方法。毕竟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在考虑发展时候可以更加长远,也不必唯利是图,同时还要兼顾公平,这样的房地产也许才不会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显然已经不是面对广大买房者的市场,而是金融大鳄的游戏世界了。在这有土斯有财的日子里,老百姓的忍耐是有限的,这同样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 零九年写于建军节前夜家中酒后
个人分类: 体罚广场|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任志强的强盗逻辑
liuxingguo 2009-8-26 10:03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至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报告称上述数据是由万科、保利、金地等40家知名开发商6年多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12个重点城市的拿地及开发情况统计而来,统计地块共计270幅。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大量已出让的土地没有转化为商品住宅而上市是造成了目前楼市短期供应的紧缺,形成了地荒假象。 如果明天地价是下跌的,开发商就不会囤地,其实开发商的预期就是明年后年土地供应不足。潘石屹称。 任志强则说得更直白,而且更为理直气壮:房地产是要囤地的,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如果担心下一顿没有了,房地产是要囤地的。 虽然我对于这些能够轻易的通过对住宅供应总量控制而牟取暴利的黑心商人们并没有特别的反感;因为从逻辑上说,无商不奸本来就是几千年以来都被证明是正确的真理。房地产开发商既然也是商人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最缺乏良心的那一部分,其奸猾自然可想而知;既然知道了他们的真相,自然也就不用特别的气愤他们的行为,更谈不丧特别的反感。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句名言: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做黑心商人赚人民的血汗钱不是你房地产开发商的错,但赚了钱还出来说三道四,说自己多么多么的无辜,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们不去分析和强调地产开发商高达100%的毛利率,也不能去深究其用意牟取暴利的各种手段。但我们不能不关注他们所说的言论;因为他们既然说出来了,你就不能不听;既然说出来了,自然就会更进一步的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人。 在中国的地产开发商里面,我个人觉得,最不要脸的就算是任志强了。任志强这个人,几年之前,其实并不为公众所知晓。他的出名,完全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当年中央为了控制房地产价格暴涨,决定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一些可行的控制手段,这时候的任志强勇敢地站出来说了一句举世震惊的名言:房地产开发商不是为穷人盖房子的。从此以后,其人就声名远扬了。套用这样的逻辑,我们还可以说:大学不是给穷人上的;医院不是给穷看病的。 在去年的年中,目中无穷人的任志强又勇敢地站出来说了一句名言:房地产没有医院和教师黑。说这话的原因是,当时有很多的媒体都在公开的谴责房地产开房上的缺乏良心,以及房地产市场行贿现象的普遍。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任志强的眼中,在根本就看不到穷人的情形之下,还能看出教师的黑来。当然,我们并不会去责怪他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来。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贼喊捉贼,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原谅他的无知吧。 我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任志强总要在不恰当的时候,像疯子一样的跳出来,说一些根本就不符合常理的话。究竟是真的无知呢?还是为了商业操作而做秀呢?也许是真的无知吧。房地产开发商中因为无知而乱说话的并不是他一个人;当年四川地震的时候,既有一个叫王石的人也说过不恰当的话。不过人家王石比任志强似乎还是要更懂道理一些,至少人家后来还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勇敢地站出来道了歉。 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要囤地呢?囤体为什么就是合理的呢?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囤货居奇也是不允许的呀!如果囤货是合理的话,谁都可以把货囤起来,因为谁都知道,只要把货囤起来,未来价格就一定会上涨,一定可以赚更多的钱。无论在任何经济体系中,无论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中,囤货行为一直都是被当作非法商业行为而加以禁止的。按照任志强的强盗逻辑,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地产价格的上涨,一直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的原因和结果。同样,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存在有二奶和三奶,因为和一奶的婚姻存在有未来的不确定性呀! 其实你尽管悄无声息的赚你的钱,也没人去深究你究竟是怎么赚的钱,赚了多少钱?当然司法体制除外。没有良心,没有社会责任心,都没有关系的;因为把并不是你的绝对义务。但请你绝对不要随便出来说一些疯话来吓人!吓人那真的是不对的!
个人分类: 热点评论|2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房产市场在制造罪恶
lin602 2009-8-8 16:38
看近斯的房价,一路飚升,别说北京的房子,就是中小城市,普通百姓也是无法承受的。 刚才几个月的事情,其场景历历在目,国家及各级政府,很害怕许多百姓不还房贷,银行出现无法收回房贷,号召稳定房价,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号召买房就是爱国。让赚满腰包的房地产商们笑得可开心了。 普通百姓真有这么多钱买房子?你想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就是三千元钱吧(第一年一千多元,二三年后三千元左右薪水),如果买五十平方米的房子,你想一个月要还货多少?如果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学历的百姓,一个月许多人只有一千上下,你说他们如何承受这么高的房价。 我是大学教授,但我用自己工资买这房子都非常吃力!每月几千元的月供,会让我喘不过气来,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更何谈一般百姓。 房子卖得掉,还在涨价,仔细分析一下,目前多少房子空关在那里,有良心的可以去新建房子看看,有多少房子晚上是亮灯的。许多都是炒房团的人买的,还有就是做生意的人群买的,还是就是贪官们用不义之财买的,还有就是薪水高的公务员,薪水高的白领,及事业单位工资高的人群买的。他们一是怕人民币贬值,二是买了出租用的。 房子价钱一直会往上涨吗,不会的,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了,为了不让银行破产,几月前的恐慌又出现了。谁买单,国家或老百姓,国家说穿了也还是全体人民的钱。 房价控制不住?不!!!方法是有的。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不作为!!也不排除他们的私欲。 房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不属于奢侈品,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任意买的,任意屯积的。这其中涉及到房子用地,涉及到广大百姓的生存。难道让最低层的老百姓无家可归,无房可住?让他们心怀不满,让他们充满对社会及有钱人的恨? 在美国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家,也不是象我国这样的房地产管理法。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在制造罪恶!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一个问题
sheep021 2009-8-6 08:55
假如,你没有车;   假如,你想买车;   假如,你只有2万元;   假如,你想要10万元的车。   于是,你买不了车。   怎么办?   假如,有1万个你,1000万个你,   大家又怎么办?      假如,你是汽车厂老板;   假如,你想卖车;   假如,你想卖10万/辆;   假如,你的成本是8万;   假如,有1万个潜在用户,1000万个潜在用户,都只能用2万元钱来买车,   怎么办?   假如,10个车厂,100个车厂都如你一般,   大家又怎么办?      先看想买车的你。   你的最初思路是我努力挣钱,早日赚足10万元。   再看想卖车的你。   你的最初思路是需求不足,要么保持品质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或者降低车辆档次,生产更便宜的车,以争取市场;要么,你撤资转产,在需求更大,更有利可图的行业,以求牟利。      上述过程,基本反映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价格太高,需求不足,产品必须降价,产业必须收缩。   然而,这样的思路已经老套了,这样的市场也只能算原始市场了。      一切,缘自银行的作用。   银行对想买车的你说,你可以首付2万,剩下的由我替你垫付,你可以先拿到车,然后分10年,或20年逐月还款。   于是,买车的你愉快地拿到了车。   于是,卖车的你兴奋地数着真金白银。      分析一下。   想卖车的你,是高兴的。原本需求不足,原本大量的潜在用户没有购买力,原本你准备撤资,原本你准备转行。现在,你卖出了车,拿到了真金白银,实现了可观的利润。你是大赢家。   银行,是高兴的。原本一大堆闲钱放在金库里,还要向储户支付利息。现在,轻松套住一个努力挣钱的车奴,每个月可以稳赚相当数额的利息。银行是也大赢家。   想买车的你,同样是高兴的。原本要几年之后才能开上汽车,在银行的帮助下,转眼就实现了。然而,你却是最大的输家。何以如此,理由有二   第一,此后10年,20年,你将努力为银行挣钱;   第二,你付出了更多的钱。   一、可怕的奴役   你也许对上述说法不以为意:笑话,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有啥好说?逐月还款,那是再人性不过,轻松自在;至于付出了更多的钱,好象也没有什么,即使多了一点,好像也不足为虑吧。      我们先看第一点努力为银行挣钱。   假如每个月银行因为你的借款产生100元收益,1万个你,1000万个你,银行的收益是多少?而且,银行是在10年,20年里,长期拥有数量宏大的你为他们挣钱。   再看第二点付出了更多的钱。   车厂以10万元价格卖车,市场难以接受,不能实现规模和赢利的情况下,出路有二,要么是压低成本,要么转产。从行业来说,车辆的单价必然下跌。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只花8万、或9万,就能拿到你心目中的车。正是银行的介入,使购车的潜在需求一下被放大,于是,车厂没有理由降价,所以,你付出了更多的钱。   也许,你对上面的说法还不以为意呵呵,你嫌亏得慌,你不借款买车,不就得了?没那么简单,你不借款还不行。   注意,当大多越来越多的人借款买车,车的价格被推高之后,无论你是自有资金买车还是借款买车,你都得多付钱。你能不亏吗?   当然,亏的又何止你一人。      车如是,楼如是,身边还有什么不是这样?买家电,可以分期付款;旅游,可以分期付款;装修,同样可以分期付款   还有什么不可以分期付款?   信用卡,是最普遍、最灵活的分期付款手段,它可以被充分地应用到任何消费领域。   贷款消费如此广泛地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对社会商品的价格推高同样是普遍的。   也许,你会认为有些小题大做。   不妨看看房贷吧。笔者大胆假设,国家停止房贷,或者把贷款比例调整为首付八成,房价立刻降至目前价位的三成。   可是,国家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国家经济已经完全建立在贷的基础上了,一旦收紧,中国经济将硬着陆。首当其冲的是大量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失业、接着是钢铁业、建材业,当然还有贷款给地产业的金融机构。   可以说,仅以房地产业为切入点,调整信贷政策对中国经济就是一场灾难。更不要说在全社会、各行业普遍压缩信贷泡沫。   既然收紧信贷,可以让房价现形,那么高出的部分是不是大家多付的?      消费领域如此,生产领域也如此。   于是,车贷如此,房贷如此,家电如此,旅游如此水果、蔬菜,也概莫能外。不妨想想,我们到底多付了多少钱?没有人能回答!      于是,我们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所有的,走在车间、写字楼、田间地头的每一个人大家身上都插着一根细细的管子,那根管子不断抽吸着每个人身上的鲜血。有的管子是直接插上去的,有的是间接插上去的;有的粗一些,有的细一些;有的对个体严重一些,有的对个体轻微一些。   所有人,都被奴役了。   没有人逼迫,自愿就范,自然地被奴役了。      二、罪恶的源头   于是,你要问,通过数以万计、100万计、千万计、亿计的管子抽走的血流到哪里去了?   显而易见,一个直接那头是银行。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各行业收入调查中,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总是最高,而且是普通行业的数倍(而这,只是一个佐证,不是笔者想要强调的要点),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金融高管们收入高得吓人,伦敦金融城寸土万金的原因。   更能说明问题还有,通用汽车不赚钱,而负责汽车金融的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却大赚其钱。   那么银行之上呢?   中国的银行绝大多数是国有银行,银行收益的大部份,理论上为全民所有,事实上也不为私人所有。而美国银行,全为金融寡头和家族所有,血管顶端,就是他们,他们是美国真正的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总是显得有钱,而美国政府总是最穷。   你也许会问中国银行的钱都交给国家了吗?或者说都给了全国人民吗?给了在30年间,中国四大银行为国企改制、地方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买单不少,大量呆帐坏帐可以算是改革的成本,这算是方式之一吧(当然,也有很多,流向了一些特定的人群,这些人群通过合理呆帐坏帐实现了快速暴富)。金融系统全国抽血,为改革成本买单,这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方式在世界其他地方无以复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银行都是私有,政府是没钱的,无从调动资源为改革买单。世界各国无从学起,要学必先社会主义之。   注意,笔者不是要论述社会主义银行抽血的合理性,而是要说明全球(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银行抽血的恐怖。   正是由于银行、金融对于全社会的抽血(在中国还有利益再分配的功能),美国历年与中国谈判的焦点之一,就在于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中国历年坚守不退的,也在金融。一定程度上说,失金融,则失天下。      银行抽血之余,还有更迫不及待地做法,把所有待还房贷打包,成了可以在市场上发售的债券,还有债券这债券如此,高端之上,还有高端;抽血之上,还有抽血。      那么,我们能怪谁?怪银行?怪金融寡头?   事实上,是他们坐地吸血,是他们奴役了所有人。可是,他们逼迫你了吗?他们强制你了吗?他们不过是提供一个诱人的可能。就像香烟,皆知其害,能离之者,少矣。   抛出一个诱因,即操纵了世界。   那罪恶的源头,在哪里?      你也许会问,难道(中国)政府对这种抽血和推高价格的魔法就没有办法,或者,没有作为吗?   不,政府做了。最简单的手段包括提高房贷首付比例,这一点总能在房间高企的时候看到;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自有资金比例,这一点很多人不会接触到。但,笔者认为,可能做得不够,或认识不够。   那么美国政府呢?   美国政府没有做。这也就是后来,西方讨论政府监管的根本原因,监管不是要去管理具体的金融创新,而是卡住关键因素(何以美国政府不监管,或者不监管呢?)。这也是奥巴马提出的监管机构提案一再受到各方的刁难的原因。接受公众的监管,无异于给金融寡头们套上笼头。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得以持续30年的基本正常地发展,而危机最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之一。   三、失效的市场   市场无形的手的调节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直起着资源配置、供需调节的作用。   当某行业的产能过剩时,市场上相关产品供应量过大,市场需求不足时,商品价格会自动下降,相关产业会自动收缩;当某行业供应不足,市场需求旺盛时,商品价格会自动上升,相关产业的投入自然增加,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信贷的魔力下,市场之无形的手失去作用了。家电不好卖时,家电企业不是降价,不是收缩产能,而是和银行一起推出家电分期付款;汽车不好卖时,汽车生产行业不是降价,不是转产,而是和银行推出汽车分期付款;房子不好卖时,大家不是降价,不是限制投入,而是寻求信贷支持,六层首付变成二成首付,再变成零首付。   消费行业如此,生产资料分配也是如此。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追求利润,人们不是去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去满足人们的需求,去向产品本身要收益,而是转而向金融信贷要效益,拉消费者入银行的套,而自己呢,从银行拿到真金白银。   市场早已失效,市场早已进入金融的魔咒。   本末倒置,大家一起在洗钱的游戏中争坐高端,仅此而已。   所有的价格被推高,所有的需求被放大。普通消费者辛苦积攒的财富,轻松而巧妙地被拿走了。   当价格疯狂高涨,抽血不断加码,逐步超过消费者的收入增长的极限(大多数消费者是劳动所得,收入在加法增长,集腋成裘,哪里跟得上金融推高商品价格的速度)?于是这根链条断了,断掉的结果是大良产能过剩、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大多数消费者却感觉手头拮据,生活艰难。危机,想不发生都不可能。      四、梳理一下思路   我们再梳理一下思路。   银行放贷,推动消费个体早日实现了生活中的梦想。于个体,这是好事。   银行放贷,推动生产厂商扩大产能、不断满足社会物资文化生产的需要,人们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投资者牟利,还扩大了就业,可谓皆大欢喜。这也是好事。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一, 当这种放贷变为普遍、并无所节制的时候,它对商品价格的推高是恐怖的。   第二,这种放贷常态货、普遍化之后。实际上是使市场的无形的手去功能化。需求下降,商品价格本应下降,相关行业应当收缩,进行自我消化。在信贷的推动下,人们的思维变成了注入流动性、提高社会保障、鼓励消费,努力制造需求。市场调节由此失效。   第三,当人们发现被抽血,人们有得选择吗?没有选择。如果,你不上赶着在价格相对价位较低时及时消费,你可能会被价格抛得更远,在将来某个时候,你享受相同的服务或商品,你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四,更为无辜的是农民和大量低收入者,他们想贷款也难,因为本身生计就艰难。他们,只能被不断上涨的价格抛得更远,压得更加喘不过气来,勤劳已经不能帮他们致富了。   第五,产业老板、投资人,也不是赢家。乍一看,消费者贷款买了产业老板、投资人的商品,赚到了真金白银,他们是赢家才对。是的,短期看,确是如此。但长期来看,他们一样受到不断推高的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土地价格、经营费用的拖累,并且无从真实把握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早已经为信贷和金融扭曲),以极大的成本,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市场中博弈。于是,他们往往在一场系统风暴、或政策风暴中,倒下。他们也是受害者。   第六,银行也不是赢家。风暴袭来,大量的人无力还贷,市场调节能力无以恢复,过剩产能难以消化,银行大量帐面利润消息。一场痛苦的调整正等待着银行和银行家们。   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帝国主义时,他们已经开始自己杀死自己了。      抽血无时不在,奴役无所不在。   可血管的那头的那头,甚至还有N多的那头,到底是谁?无人能说得明白,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极少数的人坐在血管的最高端,看着由无数毛细血管汇总而来的、汹涌不息的、鲜红的血,无声地冷笑。   又是谁在奴役呢?同样无人知晓。被奴役者无所痛痒,唯叹生活多艰,技不如人。同时,大家还以仰望和尊敬的眼光,崇拜着一个又一个可见或不可见的,那些站在血管高端的神人们。      风暴来了,前面说银行及背后操纵控制银行的人也不是赢家,但他们绝不是输家。看一看美国政府及欧洲各国是如何向各大银行输血,就知道了。小银行,或小银行家呢?他们太低端了,图叹奈何。即便银行家和金融寡头们在风暴中受伤,但并无改于他们坐在血管高端的地位,这是最重要的。   除非,全球真正开始限制、监管金融。   这也许超出了资本主义自身的能力。      五、结束语   有人也许会说,金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引来风险是无从避免的。   是吗?   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带给企业发展机遇,是相对于无从借贷的其他企业而言,当所有的企业都借贷进,资金还能给你带来机遇吗?它与大家都不借贷,相互竞争有区别吗?   就像,一个孩子接受课后培训,他可能考上名牌大学,当所有孩子都接受课后培训时,他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唯一的区别在于,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银行就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大小通吃,输赢通吃。      有人还会说,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个人生活天翻地覆。   也许是的,但所有这一切,是为了解放人类,还是为了奴役人类?   人类,会永远被奴役吗?      中国和美国,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银行的全民所有。   中国的抽血系统,或可理解为资源再分配,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国家快速进步的重要基础。   但,必须有所节制。美国鼓励中国刺激内需,其实是要中国放宽金融限制,继续放大泡沫。   笔者想说的是,真正的王道,在于还需求以本来面目,还市场以本来面目,逐步限制金融的作用。   只有当普通感觉到自己有钱时,才是真正盛世,才是真正中华时代。   普通人有钱,最重要的途径是减少抽血,没有掠夺。      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其难于施行监管,难于禁绝抽血。中国,以其全民所有,银行非私人控制的根本体制之胜,或能于金融有所作为。   笔者提醒,我们绝不能恋上金融,恋上金融推动的虚假繁荣。   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或是全球的希望,人类的希望。 如果你认为惟有中华博客是个爱国博客,请将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weiyouzhonghua 转发给你的qq好友、msn好友、skype好友、email好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国的信念和为中华复兴而应该承担的重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