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分之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北京6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接近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三分之一
redtree 2019-1-16 00:22
北京6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日期: 2019- 01- 08 信息来源: 北京市科委计划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北京主持完成的6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3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8%。 历经改革开放40年伟大变革,步入创新发展新时代,北京科技创新迈向新的高度,一批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硬科技”成果涌现,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蓄了新动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了北京力量。 源头供给活力迸发,北京连续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北京聚集顶尖人才、机构和项目等核心创新要素,坚持在战略领域和关键“卡脖子”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给予持续稳定支持。 薛其坤院士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团队于2012年底首次实验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不需要强磁场的情况下,实现无能量损耗的电子运动。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中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促成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也为拓扑绝缘体各种量子效应的实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从2016年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到2017年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再到2018年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北京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越来越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出现,提升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基础研究的引领地位愈加凸显,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 北京还主持完成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涉及信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基础研究呈“全面开花”之势。 其中,李永舫院士主持完成的“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共轭侧链来拓宽共轭聚合物吸收光谱的设计思想,形成一类有代表性的高效给体光伏材料,对国内外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朱文武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规模多媒体的资源跨域协同计算理论方法”项目,建立了大规模多媒体的资源跨域协同计算新理论,开辟了多媒体资源计算的新途径,为发展多媒体网络资源计算基础理论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陈春英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项目,在“纳米蛋白冠”的形成机制、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物医学功能等瓶颈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为发展肿瘤的可视化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高精尖布局初显成效,科技支撑“减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如今,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制定并狠抓“10+3”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多措并举扶持 “硬技术”创新。如今,战略布局的成效逐渐显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发展领域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获奖成果,推动高精尖产业加速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梅宏院士主持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研发了支持云-端融合系统高效互操作的燕云平台,与神州数码、联想、科大讯飞、阿里云等企业联合推出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了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提供了源头创新技术。 在医药健康领域,清华大学与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攻克了脑起搏器生产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内首次自主建设了系列脑起搏器产品生产线,并在全球首次建成脑起搏器远程程控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脑起搏器产品已在全国160余家医院完成8500余例次植入手术,2017年国内植入占比已达到约60%,并开始出口到国外,显著提升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科研、产业化和临床应用水平。 在新材料领域,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带材万吨级产业化装备和工艺技术,建成了我国首条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提升了非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研发与制造水平,为我国输配电领域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保障。 在智能装备领域,黄强教授主持完成的“仿人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解决了仿人机器人多模态多关节协调的运动规划与控制难题,研制了国际首个具备行走、爬行、翻滚、摔倒保护等多模态运动的仿人机器人,推动我国仿人机器人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成果服务于载人航天国家重大工程,并在多家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了仿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继续“领跑”,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始终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潮头,肩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重任,步入新时代,作为“三城一区”的领头羊,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的能量更加充沛,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8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奖获奖项目达59项,占北京获奖总数的85.5%,占全国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26.3%。高校、院所、企业的创新合力更加凝聚,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在京落地转化的创新链条更加完善,中关村科学城迈向科学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步伐更加坚实。 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突破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大数据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在数据库管理系统领域多年的科研成果依托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应用最广泛的国产数据库品牌产品,全国累计部署超过50余万套,遍布全国3600多个县市,全面提升了国产数据库产业化水平。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在多源笔交互信息感知技术、复杂笔迹结构理解技术、笔式智能交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代表性的成果,通过院企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使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机交互应用方面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实现了5大系列20多个品种电子白板、交互式平板的产业化,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并推广到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29个国家,以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超1/3城市遭垃圾围城 垃圾堆占地75万亩
redtree 2013-7-19 10:17
中国超1/3城市遭垃圾围城 垃圾堆​占地75万亩 2013-07-19 06:00:24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北京)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并且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每天 生活 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 “垃圾围城”不仅是城市病,而且蔓延到了农村。日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就环保问题作报告时指出,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8亿吨,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 “垃圾围城”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远丰村是一个有400余人的村庄,村后有座垃圾山,10年间12人因患癌症死亡,被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汉平表示:“这样的肿瘤死亡比例实在太高。” “垃圾围城”日益严重,但我国目前的整体垃圾处理能力还远远不够。以北京市为例,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的设计总处理能力日均约为1.03万吨,每天缺口达8000余吨。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统计,2011年,全国657个设市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编者注)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1.1%,其中20.1%为直接堆放或简易填埋。以当年城市垃圾清运量1.64亿吨计算,仅上述657座城市,当年已堆积未处理的垃圾就接近5000万吨。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把填埋作为首选,而不少垃圾场是各方利益的结合体。但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垃圾产生量大的城市地区,填埋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表示,垃圾处理现在看来绝对不是我们发展中的单纯的“垃圾问题”,应当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放到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高度上去认真面对。 他认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先焚烧然后再填埋,这样会大大减少填埋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同时垃圾焚烧发电也能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现实的困境是很多地方担心垃圾焚烧带来大气污染,焚烧场周边的居民抵触情绪很大。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燃烧后每立方米空气二恶英的含量不超过0.1纳克,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 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垃圾经过焚烧之后体积是原来的五分之一,重量只有原来的十五分之一,可以有效减容。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曹淑艳曾指出,垃圾焚烧要保证监管到位,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增加监管的透明度,让公众不仅参与项目的环境评估,还能参与到垃圾处理设施建好后的运营监督中。 她提醒,垃圾焚烧的前提是要做好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 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就被列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然而至今,很多城市中的垃圾分类工作依然举步维艰,甚至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于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垃圾分类之所以很难推行,受访者眼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难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63.0%)。其他原因还有:政府不重视(62.1%);政府投入不够(61.4%);分类标准复杂,很难掌握(54.3%)等。 2012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在东盟博览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有上百个城市、近千个县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关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国家将投资60亿元加以处理,并将推出利好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各地方政府也将有450亿元投资鼓励垃圾清洁处理。 解决“垃圾围城”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全民的积极参与。陈昌智呼吁,全社会都要倡导垃圾减量、分类处理,使垃圾的总量降下来,尤其要倡导简单化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的生活方式。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Nature》中国1/3来稿抄袭到方舟子大陆1/3学者造假
热度 1 Eucommia 2010-10-26 18:57
对于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编辑部主任张月红 9 月 9 日 发表在奶车( Nature 即《自然》)杂志的通信称 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 (《中国期刊发现投稿中 31% 为剽窃》),李小文院士曾发表题为《 请教张月红:打黑还是黑打 》的博文进行驳斥。李小文院士写到: 反抄袭,反剽窃,绝对支持。但是给人定罪要郑重。回顾张月红主任在 科学时报 2009-5-6 发表的文章: 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中,通过 CrossCheck 对不同体裁论文相似度标准的初步分析和确定,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投向《浙江大学学报》的论文作者是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的,其论文相似度比较低。然而,确有 20% 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具有一定程度不合理的抄用他人之句和自我抄袭等表现,其中约 5% 的文章甚至严重涉及剽窃和版权之嫌,个别文章甚至达 50% 以上的相似度 。 好像还是比较郑重的,怎么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变成 31% 的投稿存在剽窃 了呢?张月红主任应该给大家一个解释。 在随后的 《 再请教张月红:n =? 》一文中, 李小文院士 更问: 产生 科学时报 2009-5-6 文章数据和产生《自然》杂志通讯数据的 n 设定是同样的吗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德华的博客 发表《 《浙江大学学报》的问题不能代表中国的主流期刊 》,表示 不解为什么这样的稿件会在《自然》发表,更认为文章的题目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 《自然》发表《中国期刊发现投稿中 31% 为剽窃》这样题目的通讯, 张月红作了如下的 说明 : 关于标题的来由: 1. Policing plagiarism in China is helped by innovative software (创新软件帮助中国编辑应对抄袭 ) (这是经作者最后校对的标题及内容:见校对附件 http://www.zju.edu.cn/jzus/download/Correspondence_proof.pdf ) 2. 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 (中国某期刊检测出 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 (这是《自然》编辑在最后一刻改定的标题及内容,见附件: http://www.zju.edu.cn/jzus/download/Correspondence.pdf ,未经作者校对,见《自然》编辑经作者申诉后来信的部分内容: .This was a last-minute change by one of the senior editors. Because your letter mentions only JZUS, we expect it will be clear to the majority of readers that the 31% figure refers only to that journal. I'm sorry that I cannot be of more help. 《Nature》的这篇通讯引发了一场 大争论 《Nature》的这篇通讯引发了一场 大争论 ,而《Nature》编辑 未经作者同意擅改其文章标题的做法更被网友戏为奶车对牛奶进行勾对。 更时髦一点说就是标题党的《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 因为这篇通讯只是简单介绍了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使用CrossCheck的情况,而且也没有认定这31%的投稿都是剽窃。那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题目啊? 对此,自称求真皇帝的超一流科学家、被方舟子称为高人的刘实一针见血地指出:《 月红妹被人当枪使了,应挺起胸脯反戈一击 》。刘实查证:《 plagiarism是源于西方文化的绅士剽窃 》。刘实还《 建议月红妹Crosscheck《自然》已发文章并报结果 》。 我在 9 月9日 奶车发表通信 的当天就发了 《 Nature 上发了一篇题目荒唐的通讯(Correspondence) 》一文。并主动与刘实联系,表示应写一篇 通信给 《Nature》。而刘实当即就回信,称他已写了个稿子(英文的),但没法投给 奶车,因为奶车已表明了不再收刘奶。他要我看下这稿子,如同意,就由我来修改后投稿。 刘实与 李小文院士 和王德华 研究员 也取得了联系,他们两位也愿当共同作者。 所以,经过大家几个来回的修改,最终我代表大家在9月12日发给Nature编辑部一份题为《Dont blam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for modern evils in science》的短信(Correspondence)。9月17日Nature编辑部来函表示接受发表,9月22日我们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校对稿,打开一看编辑修改的短信只剩下了一句话,完全篡改了我们短信的意思。我们当然不同意,经反复协商写出了我们自己的修改稿于9月24日发给编辑部。此后近两周没有任何消息。10月5日我发E-mail查询,10月6日编辑部来信说不发了(详情见《 Nature 如此处理读者来信 》、《 差一点就在 Nature 上发 文章 了 》、《 再说 差一点就在Nature发文章了 》)。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应当克己复礼才是,应当先让《Nature》发个短信,其它事以后再说。(见《 就不当地下奶车向共同作者作个自然的道歉 》),不过 王德华 研究员发表了 《 Nature 拒稿感想:不遗憾,谢博友 》,并进一步指出《 张月红编辑应该让 Nature 进一步认错 》。 其实,让 《 Nature》认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我最近发现战奶车的 刘实恐怕已被 奶车压死(见《 肖案判了、《自然》论了、刘实哑了? 》、《 求真皇帝遇难,造假皇帝称雄 》)。 不过,如果张月红主动去信要求撤稿,可能还有希望消除《Nature》对中国科学腐败的重判。 现在, 《Nature》所称的中国期刊 三分之一来稿抄袭已被方舟子引用并放大到 大陆学术界三分之一人造假 。而这一结论正被方迷们广为传播。如 水博 就 转载 了《 世界日报》发表的《 大陆学术界约三分之一人造假 》一文。而网友在此文下留的一些评论还是有道理的: 标题: 发表评论人: sc z ip:18.82.5.*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论文,有 60% 来自境外学者稿件 ,跟 大陆学术界约 1/3 文造假 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这是关于两件事情的两个个人陈述。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hua0a 方不群还是老实交代在中科大的假侨属证明事情吧。 还有,方不群自己的几次摘抄及翻译别人文章不注明原作者和出处的行为,本身就是剽窃行为,自己先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抗议 ip:61.185.221.* 张月红已指出,投《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论文,有 60% 来自境外学者稿件。方舟之还丧心病狂地说:大陆学术界约 1/3 文造假。这简直就是一个疯狗,是一个对中国怀有敌意和不择手段污蔑的疯狗。 标题: 发表评论人: jihua0a 方舟子 博士故意把 (In early trials,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have done the surgery have found the results to be far more promising.) 删掉。 纽约时报文章这段文章透露:在美国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做过手术的医生们发现其结果是很有前途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84b1b90100mou9.html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科学发展观 ip:61.138.129.* 方舟子会美国主子哪里去邀功请赏去了,也是接受下一步行动指示。他先把自己的画皮揭下来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2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