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物医药经济的又一神话?
guoweihehe 2012-7-14 21:20
生物医药经济的又一神话?
海普瑞上市之初 148 元的发行价, 2 年之间已经缩水至七分之一。 当然不能简单地以股价论成败,但这其中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思考。 2010 年《南方周末》报道: 海普瑞:谁导演了股王传奇 http://www.infzm.com/content/46368 2011 年报道: 高盛猎食“猪小肠”——海普瑞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sgs/20110701/4217154.shtml 附录: 海普瑞:谁导演了股王传奇 一个月前, 46 岁的四川商人李锂及其妻子李坦突然成了中国的新首富。 5 月 6 日 ,他麾下生产肝素钠原料药的海普瑞公司登陆中小板,发行价达到令人咋舌的 148 元高价,按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李锂夫妇的身家就超过了 500 亿元,取代了今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首富宗庆后( 70 亿美元,约 478 亿人民币)的首富头衔。 这个陌生的首富面孔一时间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好奇心。甚至有人无聊地猜测,他的妻子,海普瑞董事、副总经理李坦是随夫姓。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对此哭笑不得,他与李坦是亲兄妹,只不过一个随父亲姓单,一个随母亲姓李。 李锂出生于 “ 文革 ” 前,早年供职于一家国营肉联厂。他是个历史迷,和家人及朋友到 KTV 唱歌,他所选曲目总是《将进酒》、《满江红》之类。在海普瑞内部开中层会议,他经常使用 “ 反帝、反封建 ” 等词汇。 随着上市 4 天后海普瑞股价跌破发行价,舆论从恭维转为质疑,包括海普瑞通过美国 FDA 认证的唯一性、去年可能虚增上亿元收入、享受税收优惠缺乏依据的疑问等。李锂不得不反复解释说明。因股价下跌,他也跌下首富交椅,身家跌到 400 亿元以下。 不过,海普瑞这家去年消耗了 1.6 亿根猪小肠但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公司,其奇迹般的经营业绩究竟从何而来,又如何能使李锂登上首富宝座? 崛起于深圳平台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 1998 年之前,李锂的老本营在成都和重庆。他是成都科技大学 (后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 1987 届的毕业生,后就职于成都肉联厂。肉联厂是彼时非常吃香的国有单位,李锂不久后到其下属的生化制药厂研究所工作,而具有抗凝血和降血脂功能的肝素钠是制药厂核心产品之一,这是李锂接触这一行业的发端。 据李锂当时的一位同事回忆,彼时的李锂外表木讷, “ 学者味 ” 十足,但令人惊诧的是, 1991 年他突然从肉联厂辞职,之后自己做起肝素钠原料药的生意来,他所依托的平台 —— 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他还没辞职时就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金 10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锂)。 重庆通达有过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重庆建投)、深圳市中贸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深圳中贸源)、香港合顺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位股东,这些股东均来头不小 —— 重庆建投是市属国企,董事长吴连帆曾任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为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深圳中贸源则是成立于 1995 年初、已于 2009 年被强制吊销的一家皮包公司,在江湖上声名狼藉,它曾将上市公司 ST 磁卡拖入债务泥潭,直到 2010 年 6 月 4 日, ST 磁卡还公告称 “ 中贸源尚欠华夏深圳相关利息及诉讼费用合计人民币 8196323.34 元 ” 。 这些纠纷与李锂并无瓜葛,但他和深圳中贸源的接触,却开启了将公司迁至深圳的想法。曾任中贸源总经理的杨向阳是医药产业较为知名的投资人,在深圳市政商两界人脉资源丰富,与李锂非常投机。 李锂于 1998 年将公司迁至深圳后,新公司更名为海普瑞,而杨向阳为法定代表人的深圳源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成为海普瑞的股东,并曾为其向银行贷款作担保。源政投资于 2007 年 6 月退出,将股权转让给李锂家族。 相比于重庆时期的借船出海和资本腾挪,来到深圳后的李锂轻松了许多。 2005 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李锂坦言在西部省市时期的尴尬 —— 政府官员对他 “ 太关照 ” 了,而 “ 深圳的政府官员没有事从不会来打扰你 ” 。 李氏家族心存感激的深圳核心官员之一是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原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刘的 “ 前瞻力 ” 赞不绝口。 1998 年李锂来到深圳时,刘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 简称高新办 ) 主任。刘在土地、税收和银行信贷等方面给李锂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李锂也给了刘一个承诺:将重庆通达公司彻底注销;李锂于 2008 年初将这一承诺兑现(该公司最后一次年检时间为 2005 年)。 在海普瑞的会议室里,挂有琳琅满目的奖杯和照片。奖杯多为深圳市和南山区政府所发,如 “ 民营领军骨干企业 ” 等荣誉,几张照片则分别是 2002 及 2009 年几位中央领导人来海普瑞视察时的情景。 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海普瑞上市地点选择深圳,亦有知恩图报之意。几天前,在质疑海普瑞之声四起之时,深圳一位市领导还特意前来慰抚。 控制中国的猪小肠 “如果确系供应商提供,那么众供应商就疑为海普瑞的关联方,”被坊间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说,“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 海普瑞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抗凝血和抗血栓的肝素钠几乎是其唯一产品, 99% 出口。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李锂自始至终站在中游,他的上游是生猪养殖、屠宰及肝素粗品提取行业,下游则是欧美肝素钠成品药企。 因此,李锂的成功与猪的关系密切 ——2009 年,海普瑞的产能为 6.4 万亿单位的肝素钠粗品,而根据海普瑞招股书所披露的 “ 每生产 1 亿单位肝素粗品平均需消耗 2500 根生猪小肠 ” 的比率,当年海普瑞消耗掉了 1.6 亿根猪小肠,而这一年中国生猪出栏数量为 6.4 亿头。也就是说,这一年,全国四分之一生猪的小肠为海普瑞所用。 而按照李锂的规划,未来两年产能要达到 10 万亿单位,若按生猪出栏量年增 10% 计算, 2012 年,海普瑞要消耗掉全国逾三成的猪小肠。 这显然是个极其庞大的工程。原因是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非常分散。根据海普瑞的招股书,全国几百个供应商帮海普瑞提取肝素粗品。但在最近几年,其前五大供应商当中,多为自然人。 李锂方法是,起初在接近供应商的地方设立办事处,通过兄弟公司多普生采购,去年开始则是四处交结当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协会或政府资源。 如近两年都进入其前五大供应商之列的成都嘉盈公司,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吴永军。海普瑞总经理单宇坦言,吴永军是四川天然肠衣协会副会长,这一身份为吴整合资源提供了一定便利, “ 毕竟医药这个行业太特殊也太复杂了 ” 。 为了加紧控制产业链的上游, 2009 年 11 月,在上市进入冲刺阶段的同时,海普瑞与四川康绿食品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 成都深瑞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3000 万元,地点是彭州濛阳镇,与吴永军的嘉盈公司距离很近。而四川康绿公司一位股东,与海普瑞现任的一位副总经理是大学同班同学。 四川康绿是成都的农业标杆企业,其董事长卢文兴正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于彭州搭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在濛阳镇建立了生猪屠宰场与冷冻库。 但令人生疑的是,供应商中多为个人,他们为何不以公司身份供货? 如 2008 年海普瑞的第三大供应商是自然人顾天友,其身份为河南息县天友肠衣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顾天友 2008 年向海普瑞的总供货金额超过 2500 万元, 2009 年停止供应。在 “ 息县招商网 ” 上一则新闻显示,天友肠衣公司一项预计投资规模达 8000 万元的肝素钠生产项目正在招商。 “ 海普瑞采购条件极为苛刻, ” 顾天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 “ 但这个行业极不规范,以公司名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和不便。 ” 这些个人供应商不可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海普瑞出口退税所用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从何而来? “ 如果确实提供了发票,那么就只能怀疑是海普瑞的关联方所提供的, ” 被坊间称为 “ 财务侦探 ” 的夏草说, “ 如果没有提供,那么海普瑞则涉嫌出口骗税。 ” 海普瑞去年的出口退税为 8522 万元。 海普瑞董秘步海华就此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闪烁其词。 “ 行业内如夏草所说的欺诈事件发生过且得到了严惩, ” 步海华说, “ 海普瑞是行业龙头,不可能明知故犯。 ” 但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148 元天价从何而来 海普瑞的产能在 3 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 2008 年不升反减, 2009 年只增长了 16% , 3 年间的制造费用,更是仅增 24% 以 2010 年 6 月初的平均股价计, 2009 年净利润 8 亿元的海普瑞,市值约 560 亿元,而上年净利润超过 50 亿元的地产龙头万科,市值也不过 1300 多亿元。虽然说前者的毛利率较高,最近 3 年平均水平为 50% ,但海普瑞的上市确实吹出了一个大泡泡。 在海普瑞开始启动上市的 2007 年,其净利润只有区区 6800 万元,现金流极差(现金净流量为 -1.2 亿元),上市原因很简单:缺钱。 未曾料到的是, 2008 年初,美国发生了 “ 百特事件 ”—— 近百人使用美国百特公司的肝素钠药品后死亡。这一事件导致行业大洗牌,而海普瑞在洗牌和市场甄选中胜出。 这使得原本就是海普瑞下游重要客户的欧美药企巨头如赛诺菲 · 安万特 (Sanof iAventis) 等加大了对海普瑞产品的采购 —— 赛诺菲 · 安万特在 2008 年的采购金额约 7500 万元,占到海普瑞销量收入的 17% ,而 2009 年采购金额增长 20 倍,一跃至 15 亿元,占海普瑞营收比例高达 67% 。 加上肝素钠出口均价连年攀升( 2009 年行业出口均价是 2001 年的 8 倍),海普瑞在 2007 至 2009 年的 3 年间的业绩划出了一根陡峭的曲线。不过蹊跷的是,招股书中显示,海普瑞的产能在 3 年间增加了两倍,但生产成本中所消耗的燃料动力, 2008 年不升反减, 2009 年只增长了 16% , 3 年间的制造费用,更是仅增 24% 。 不过,业绩井喷并不足以构成海普瑞以 148 元 “ 天价发行价 ”IPO 的条件。嗅觉敏锐的中投证券在看到百特事件对海普瑞的利好后,有意将海普瑞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认证的事件放大,这几乎是资本市场惯常的玩法。 海普瑞就此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 —— 李锂夫妇成为首富,海普瑞原计划募资 8 亿元结果实得近 60 亿元,中投证券收取的承销费和保荐费超过 2 亿元,而高盛更是在不到 3 年的时间账面盈利超过 90 倍。 然而,海普瑞强调其通过美国 FDA 认证的 “ 唯一性 ” ,引起了市场强烈争议。海普瑞的国内同行常州千红、烟台东诚等企业通过不同形式表示自己也通过了 FDA 认证。 6 月 2 日 ,海普瑞一位高管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直指一些同行的 “ 酸葡萄心理 ” ,并援引《华尔街日报》 5 月初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会斥责 FDA 未尽力追查当年 “ 百特事件 ” 中的中国供应商疑犯。 其言外之意是,若 FDA 翻起旧账,一些同行或将遭灾,而海普瑞定安然无恙,既然自身难保,又相煎何急呢? 高盛在参股海普瑞之前,国内外多家 PE 都曾到深圳拜会李锂。但最后只有高盛留下。 一位国内投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百特事件之后,赛诺菲 · 安万特对海普瑞的采购金额激增 20 倍,他怀疑高盛从中撮合。 赛诺菲 · 安万特:朋友还是敌人?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续安营扎寨 海普瑞能够成功上市,离不开赛诺菲 · 安万特这个下游采购商的巨额采购量。但这种关系究竟能维持多久? 赛诺菲 · 安万特是全球第四大医药集团,由法国公司赛诺菲于 2004 年并购法德合资公司安万特而成立。 与海普瑞在靠近上游供应商的地方建立公司的尝试类似,海普瑞所到之处,赛诺菲也在陆续安营扎寨。譬如 2007 年投资逾 9000 万美元,在深圳兴建生产基地,去年亦在成都建立了临床研发中心。 尽管海普瑞总经理单宇称赛诺菲在深圳的基地主要生产流感疫苗,但据 5 月 17 日《医药经济报》报道, 2012 年之后,赛诺菲 · 安万特的很多重要产品将失去专利保护,包括两只最畅销的药物 —— 抗血栓药波立维和抗凝血剂依诺肝素。 考虑到赛诺菲在中国加速跑马圈地的背景,未来,它与海普瑞是友是敌,现在尚不得而知。 而海普瑞现在是完全的家族企业。李锂负责公司战略,妻子李坦负责质量内控管理 —— 和供应商、客户的合同都由李坦签字生效。李锂并没有考虑过引入一个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来担当海普瑞 CEO 。 对赛诺菲渗入中国市场的担心尚属远虑,而李锂的近忧则是两件事 —— 一是如何证明 “ 清白 ” ,特别是不再进入监管层的视野;二是扩大产能 —— 多募到的 50 亿元总得想办法花掉,而且之前给投资者画好的 “ 大饼 ” 也得兑现。 6 月 2 日上午,李锂刚和海普瑞高层就扩产事宜又召开一次会议。 与此同时,海普瑞上市使得整个肝素钠行业风生水起。各路知已未必知彼的资本摩肩接踵而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谁也不知道,几年后,李锂是否还能像来深圳创业不久时那样自信,他那时曾说 ——“ 在这个星球上,只有我才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在这个星球上,我也只能搞懂中国的肝素钠行业 ” 。
个人分类: 粗浅看社会|2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盛操纵中国股市获利路线------谭文亮、吴锦宇
热度 1 freedom110110 2011-1-18 13:46
高盛操纵中国股市获利路线------谭文亮、吴锦宇
高盛操纵中国股市获利路线 谭文亮(中国北京标准咨询公司)、吴锦宇(意大利摩德纳大学) 一、基本前提 经过对 2009 年以来的上证指数和香港恒生中国内地 100 指数的回归分析,发现: 1 、上证指数( A )和香港恒生中国内地 100 指数( HSZZ100 )相关系数达 94% ; 2 、两个指数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 A=-583+0.47 * HSZZ100 。 因此可以认为,只要可以操纵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即可以进而曲线操纵中国内地股市。进而通过新华富时 A50 等指数高杠杆获利。 二、操作手法 (一)做空 当遇到可以做空的触发事件后,高盛自营卖出在港上市的内地股(以下简称中资股),同时在新加坡和香港以 30 倍的杠杆做空以新华富时 A50 指数为代表的以内地股市为标的的指数。 与此同时为规避监管风险,高盛在除美国(高盛的母国,监管严厉)、香港和新加坡(操纵国)、中国(被操纵国)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隆重发布研究报告或研究结论,看多中国长期期经济走势,但对短期持保留意见。 此后高盛立刻给在港投资客户发出内部通知(邮件、电话等),建议客户清仓中资股,绝多客户清仓或不同程度的减仓。与此同时,国内或香港的非客户(包括大量的国内公募、私募基金)看到研究报告或结论后,认为高盛长期看好中国,这是利好,在国内、香港股市上大举买入,而这些买入恰恰为高盛自营和高盛客户高位清盘提供了基础支持。 随后这些非客户意识到问题,也开始抛盘,于是在港中资股开始暴跌,由于两地高相关度,内地股市也开始暴跌,高盛自营在低位平仓,盈利达 29 倍。 同时高盛客户也会非常感激高盛,认为他们判断正确,让其躲过了大跌,在下一次会更加相信高盛的研究结论。进而下一次操作更加有效。 (二)做多 当预期可以做多中国的事件触发后,高盛自营在新加坡和香港以 30 倍的杠杆做多以新华富时 A50 指数为代表的以内地股市为标的的指数,同时低位买入在港上市的内地股(以下简称中资股)。 此后高盛立刻给在港投资客户发出内部通知(邮件、电话等),建议客户买入中资股,绝多客户不同程度的买入。 与此同时为规避监管风险,高盛在除美国(高盛的母国,监管严厉)、香港和新加坡(操纵国)、中国(被操纵国)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隆重发布研究报告或研究结论,坚定其看多中国长期期经济走势。 国内或香港的非客户(包括大量的国内公募、私募基金)看到研究报告或结论后,认为高盛看好中国,这是利好,在国内、香港股市上大举买入。 大举买入引发了国内股市的小牛市,股指快速上涨。高盛自营在高位平仓,盈利达 29 倍。然后通过客户卖出,进而进入做空循环。 同时高盛客户也会非常感激高盛,认为他们判断正确,让其把握了大涨,在下一次会更加相信高盛的研究结论。进而下一次操作更加有效。 三、实践验证 (一)十一月的操纵 2010 年 11 月初,高盛强烈预期宏观调控加码。 2010 年 11 月 10 日 ,高盛自营卖空新华 A50 及其他相关指数;同日在伦敦高调发布中国研究报告,中线看多中国,短线不排除调整可能。 2010 年 11 月 11 日 ,高盛邮件通知全部客户清仓中国概念股,客户大量卖出;同时高盛自营继续做空新华 A50 。同日由于看多中线,非客户投资者大量买入。使得 11 月 11 日 维持震荡。 2010 年 11 月 12 日 ,机构意识到高盛及其客户的大量卖出,也开始跟随大量卖出,由于两地股市高相关性,内地股市大跌。 2010 年 11 月 13 日 -12 月,内地股市一直处于弱势状态,高盛适时在低位平仓出场。 (二)结果 1 、香港恒生中国内地 100 指数 11 月 10 日 以来从 7858 点下跌,跌幅超过 12% 。 2 、上证指数 11 月 10 日 以来从 3186 点下跌,跌幅超过 15% 。中国股市蒸发 2 万亿以上。 3 、截止 2010 年 12 月,高盛自营获利约 350 亿元。高盛客户获利更多,可能达千亿。
34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
sunapple 2010-12-6 19:39
2010-12-06 来源: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2010年12月3日,上证指数报收于2842.43点,而一年前的2009年12月3日,上证指数则收报于3264.63点。如果仅仅以指数涨跌论成败的话,对于鏖战了一年的国内投资者来说,这一年的投资账户肯定拉出的是一根长长的阴线。 的确,今年股市的收成很不好。除了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因高分红题材走了一把牛市行情外,大盘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风基本是在跌跌不休中度过的。今年10月以来,伴随着国内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预期以及美国滥发美元引美元贬值并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预期而来,A股市场开始有了起色:当月上证指数上摸3000点,并拉出一根中阳线。投资者又看到了今年的新希望。 正当投资者准备在年末的翘尾行情中一展身手之际,股市却象六月天的娃娃脸,说变就变了。 11月11日,在这个被时尚达人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权重股中国石油突然被大单强行拉起。中石油的强力上涨推动股上证指数迅速上涨:当日上证指数最高达3186.72点,收盘于3147.74点,收复了自今年4.16下跌以来的全部失地。面对着创出新高的股指,稍微有点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并没有感到十分的惊喜,心里倒是隐隐浮现出一丝担忧。原因很简单,在中石油带动股指上涨的当日,多数股票却没有跟随中石油一起上涨,反而掉头向下。有机构利用中石油的杠杆撬动大盘并掩护出逃的嫌疑味道浓厚。事实上,投资者的这种忧虑在次日,即11月12日,基本得到了验证 。当日,工商银行成为主力新的拉升对象,工商银行上涨6.84%,而上证指数却暴跌了5.16%,收于2985.44点,3000点得而复失。接下来,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上证指数甚至以日跌百余点的巨大长阴,将大盘无情地再次击倒于2700点左右。 毫无疑问,导致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表面元凶自然非中石油莫属。许多财经媒体对这次大暴跌,戏称为两桶油引发的劫难,就是明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证监会五部门决心铲除内幕次日交易毒瘤,严打内幕交易之际,又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动用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造成市场短期如此巨幅的异动以谋取暴利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与以往股市暴跌相似的是,在中石油被拉高、其他股票纷纷高台跳水之时,一个个耸人听闻的利空传闻充斥市场: 11月11日,市场传闻是中国内地将要加息和上调印花税。 11月16日,市场上竟然传出国内基金业的大佬级人物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被双规。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上最著名的投行,即 高盛 公司看空A股的传闻开始在内地投资者中广为传播。 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主角似乎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双面高盛 众所周知,从今年11月的CPI达到4.4%,并创出25个月以来新高的情况来看,中国内地加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对于CPI而言,依然处于负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赶上CPI上涨的速度,投资成为百姓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项之一,因此加息对股市的下跌影响力,作用不会太大。至于上调印花税,则更显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点附近震荡,蓝筹股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市场根本不存在投机过热迹象,何谈上调印花税呢?至于传出内地基金大佬级人物范勇宏先生被双规的消息,更显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袖级人物,其被双规的消息自然在市场中引发担忧,进而引发A股市场的大幅震动。事实上,上证指数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点。谣言惑众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尽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说,此为市场谣言,纯属无中生有。但谣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传闻。如果我们再参考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感觉就更清楚了。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文章特别指出,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据此,《南方日报》亦撰文指出,该文所指的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这也难怪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的;另一份却是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卖出的。 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资本 作为国际投行大鳄,高盛对赚取资本市场的快钱向来是来者不拒,由此培养出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国内举办的盛大的建国35周年大庆让高盛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为了便于就近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态,方便制订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设立,让高盛嗅到了香味扑鼻的商机。为此,高盛动用了其在美国政界、商界、 金融界 等多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其打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铺路。高盛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高盛获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与此同时,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拿到进军中国资本市场通行证的高盛丝毫没有耽误这从天而落的馅饼,把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场:1994年6月,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资3500万美元。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高盛转让平安保险股份之后,10年投资收益高达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发行上市之日,高盛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平安的IPO发行,为已经是赚的盆满钵余的高盛又奉献了一把。 杀向中国金融资本的第一刀让高盛品味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资回报让高盛尝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国内金融资本的刀锋磨得更加锋利。2002年,高盛担任中银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鉴于高盛在国际投行的大鳄地位,高盛也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额度为5000万美元。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而这一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则是高盛以1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国内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高盛也非常看好国内银行上市的商机。不过,为了降低参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参股工行价格上的话语权,高盛也是颇费心机。先是利用评级机构说事,惠誉国际评级在当时一份评价工商银行的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状况近来出现的改善能否长久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惠誉认为,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人要求拟上市的国内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为此,四家国有银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银行剥离的2.5万亿元不良资产,这不仅使四家银行大大瘦身,资产质量一夜之间大幅改善,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的是一个甩掉历史包袱、资产优良的银行股权,使得国家担负了银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导致了工行发行价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工行也在一夜间由一个资产状况不佳的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而当国人沉醉于这个全球最赚钱的银行称号之时,高盛则是低声埋头发大财,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资产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通过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丰硕收获的同时,高盛也把屠刀挥向了俨然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内产业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和人脉资源,对国内优秀企业展开了新一轮剪羊毛运动。 二屠产业资本 高盛在国际投行中的卓然地位为其在国内企业开拓投行业务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也缺乏与国际资本沟通的渠道,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 从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募资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国石油、中粮包装、中芯国际、东风汽车、北汽控股、盛大、腾讯、平安保险、中兴通讯、TCL、联想集团、中海油、分众传媒、上海先进半导体的融资上市都有高盛的参与。2006年,高盛再度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后通过受让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约收购。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借助着双汇发展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通过加大利润分红比例以图迅速收回参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最高分红额度占净利润额度的比例高达88%,这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中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牛市的到来,高盛在狂吞双汇发展分红的同时,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以及其他公司,并未在双汇发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双汇发展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以未分配利润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亿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投资回报高达974.3%。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此次投资曾被业内人士指责有手续违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持股数增至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利达93.27倍。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新东方、 阿里巴巴 、国美电器、分众传媒、中国粮油控股、先声药业、英利新能源、宁波银行、中国铝业、北京控股、 远洋地产 、 雨润食品 、SOHO中国、东南融通、波司登、尚德电力、中国旺旺、远洋地产、茂业国际、太平洋航运、吉利汽车的上市融资路上,都能看到高盛这个资本大鳄的身影。而在掘金国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后,高盛也把资本阴影伸向了刚刚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的国内中小投资者。 三屠中小资本 今年的股市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极为郁闷,因为股市中为数不多的行情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电梯。从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导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股指期货大幕拉开后,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对冲时代,进入了做空也可以赚钱的股指套利时代。各种迹象表明,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观面的原因,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一股不为投资者所知的雄厚资本,利用国内指数编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在市场上具备如此雄厚资本实力和影响舆论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 从高盛精确出台的国内外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出台时机和市场异动时机极为吻合,由于能够看到高盛精准研究报告的都是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当这些机构投资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资思路,凭借其资本实力,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急涨急跌的走势,为高盛浑水摸鱼掠夺中小投资者的散碎资本大放绿灯。这些跟随高盛投资思路资本采取的是拉高权重股吸引跟风盘、在股指冲高时逐步布局股指期货空头头寸、通过散布利空制造恐慌引发股指下跌三部曲实现的。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额度所限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 高盛三屠,让刚刚20岁进入青年期的国内证券市场累累受伤。而高盛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横着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张国际著名投行的画皮?所依仗的不过是美联储高官以及美国财政部高官多是从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资源?因此,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在国内证券市场步入20岁之际,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和创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国特色资本之路,让高盛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赚取应该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谋取暴利!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要理直气壮地清算高盛的罪行
sunapple 2010-11-4 08:38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兴风作浪,贻害世界,为美国赚取了巨额利益。但首先清算高盛的却是美国政府。2010年4月16日晚,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机构、直属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准司法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高盛,罪名是欺诈。 在4月16日向联邦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中,SEC指控高盛集团在金融产品问题上涉嫌欺诈,隐瞒与第三方的关系,放出错误信息,造成投资者损失超过1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些交易可能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SEC在随后发布的一项声明中指出,高盛设计并销售了一种基于住宅次贷证券(RMBS)表现的抵押债务债券(CDO),高盛没有向投资者透露该CDO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公司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C在资产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被透露,也没有透露该基金已对这一CDO做空。保尔森公司参与并帮助高盛集团选择了投资组合,并通过对抵押债务债券的卖空交易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时期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但高盛没有向投资者透露该对冲基金公司参与了该交易,以及其在该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这项交易,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4月向高盛支付了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而以ACA资产管理公司和德国IKB银行为代表的投资者,因此蒙受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0亿美元。随后,希腊、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对高盛的欺诈行为提起诉讼。 当涉嫌欺诈遭遇欧美国家政府的围剿时,高盛在中国的丑闻也遮掩不住了。以高盛为代表的这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幽灵不仅在美国次贷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等金融风暴中时隐时现,而且越来越多出没于新兴市场。高盛在中国市场翻云覆雨,不仅赚取巨额垄断利润、控制主导中国的相关产业,而且误导中国政府与企业的经济决策,涉嫌危害中国经济安全。高盛在中国市场所从事的各种交易勾当给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要比高盛在美国、欧洲的欺诈行为更加严重。 一、高盛是何方神圣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高盛集团是在J.Aron公司和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加盟之后,得以快速发展的,成为美国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 给中航油放债进行豪赌的三井住友银行与高盛和三井物产的关系如同手足兄弟,这在三井住友银行追讨中航油欠款的起诉书中的一段叙述就已经不打自招了。起诉书中写道:2004年8月和9月间,中航油向三井住友(银行)贷款1480万美元,用于支付欠(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和(高盛旗下的)J.Aron公司的债款,并在2004年9月将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公司进行的一笔1326万美元燃油交易所得转入公司在三井住友(银行)的户头,以此为抵押取得三井住友(银行)2004年11月发出的1350万美元信托收据。 高盛本身是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服务性公司,很多收购行动的背后都是由三井住友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夏天,在外国投资者对日本武富士消费信贷公司(简称:武富士)股份的争夺战中,高盛公司从幕后走到台前,一度获得排他性的交涉权并宣称要收购武井家族的58%的全部股份。高盛此次收购项目的负责人是高盛证券(日本)公司总裁持田昌典,他与三井住友银行行长西川善文关系密切,而三井住友银行是高盛收购武富士强有力的后盾。 在过去的25年里,华尔街制造了一系列的丑闻,垃圾债券、IPO、次级房贷以及其他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融产品,在公众心目中都成了诈骗的陷阱。信贷市场正陷入危机当中,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逼得华尔街不得不去找一个新的圈套诱人上钩全球化模式。 为什么全世界都要统一成全球化模式呢?1984年即在高盛任职的日本人神谷秀树在他所著《贪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推进全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无疑都是美国巨大投资银行的顶层人物。简单地说,证券世界的销售体系是由不到十家高盛这种巨大投资银行(包括储蓄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部门)掌握的。他们为了让自己更方便,要把所有的证券都做成定性化的商品。也就是说,他们使交易条件规格化以便于自己更好买卖。不仅仅限于证券,原油、玉米、大豆、咖啡豆等等,他们建立起的商品交易系统中,交易的种类越多,他们的利益和市场支配能力就越强。 高盛等投资银行致力于用微薄的手续费来操作具有统一性(专家称商品化)的大规模商品,只要数量庞大,那么即使很小的价格差也能够带来巨额收益。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就是贪婪资本主义的产物,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需要全球化模式,推行全球化,就掌握了世界。高盛在保尔森主政期间达到鼎盛。这位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在执掌高盛的8年时间里,保尔森把中国市场列为高盛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时候,保尔森在获得了高盛老掌柜、财政部长鲁宾的支持下,毅然派员飞抵中国,拿下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工业改革项目。 保尔森执政期间,让高盛取得了中国金融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高盛不仅仅成为政府发行海外债权的主承销商,还私有化大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高盛的名单上有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等。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交所B股交易许可权的外资投资银行,以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2004年12月2日,高盛高华证券公司成立,使高盛成为第一家通过买门票方式直接在中国开办证券公司的外国投行。 二、高盛在中国的斑斑劣迹 高盛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高盛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用于在华公关,像在本土一样娴熟玩弄起金钱与权力的旋转门,主攻目标就是政府高官与国企高管。2007年,高盛税前收入第一次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中国是高盛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高盛通过本土化战略,借中国市场的不透明,捞取了更多的保护色与拓展空间。逐步在中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向中国市场全面渗透。参股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之中是高盛进入中国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如出资3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6.8%的股份;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网通2.4%的股份;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4.0%的股份;斥资37.8亿美元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等。高盛还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在过去的十年中,由高盛主导的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有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石油、中国银行(香港)、平安保险、中兴通讯等。 高盛进入中国瞄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为达到破解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最高的转让权限,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公司合资组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高盛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的67%。实际上,高华证券6个自然人出资8.04亿元形成的3/4的公司股份均来源于高盛公司的商业贷款。通过如此巧妙的财务安排,高盛绕过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方持股比例上限为33%的相关规定,成为首家绝对控股中国内地合资证券公司的海外投行,从而拿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承销A股股票和从事B股交易的门票。高盛利用中国企业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弱点,通过信息披露、制造概念、诱人上当等擅长手法,如唱空中国银行业并趁机杀入。在2004年中国国有银行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但结果是高盛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在工商银行上市,高盛就通过入股该行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在资源期货市场精心设局与中国企业对赌,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通过各种灰暗的渠道入股中国企业或者利用上市增发的时机低成本获得投资标的,然后在二级市场寻求最佳时机大量套现。2006年7月,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经过了次年的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923亿股。2009年3月5日,高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5%的股份,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巧合的是,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A股市场雪崩的紧要关头。 2003年以来,国际炒作人民币币值低估,施压人民币升值一浪高过一浪,大量热钱由此纷纷涌向中国,房地产是热钱栖身的重要领域。擅长投机的高盛当然不会坐失良机。2005年底,向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注资220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凯德置地有限公司的百腾大厦(商业写字楼)用于出租,成为当时上海成交价格最高的地产买卖,直接拉抬上海房地产价格。2006年10月,高盛以7000万美元买下了上海虹侨花苑酒店式公寓。同时,通过并购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高盛拥有双汇和雨润两家巨型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并向上游养殖进军。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渗透的不仅是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更涉及中国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另外,德意志集团已经注资天津宝迪集团,这样中国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均被外资染指,业内人士担心,继中国大豆与豆油沦陷后,生猪养殖与猪肉正在成为外资的盘中餐,由此引发的食品与粮食(集中于玉米)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在高盛等境外机构的游说下,中国大型骨干企业纷纷于海外上市、引进战略投资或海外并购。而企业海外融资必须请外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投资咨询、审计、评级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家底盘查。凡是经过外资中介机构周密服务的,近乎都无秘密可言。高盛因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地位,在中国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石油、电信、金融、汽车、大众传媒、医药等行业高盛都有染指,而且无一例外都是龙头骨干企业。更值碍关注的是.高盛还担任一些省政府的经济顾问,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近年来,高盛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事后发表的报告数据,经常出现惊人的一致,有时连小数点后数字都分毫不差。 银行、铁矿石、稀土、石油石化是遭受高盛欺诈重灾区。这主要是通过低价贱买准市场化国家的国有资本来进行,然后通过改名改制重组,乔装打扮,高价回售。就这样,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垃圾的价格抛售给了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巴菲特,然后再以高于5倍的价格卖给中国百姓。 高盛杰作之一:联想失陷IBM。2004年12月9日,通过高盛的穿针引线,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其时已经陷入亏损的IBM旗下个人计算机项目,作为顾问的投资银行高盛因此获得了900万美元的顾问费。 如果联想未能成功收购,高盛是拿不到一分顾问费的。为了促成此事,面对联想资金短缺,高盛先是协助联想获得了6亿美元国际银行的贷款,随后高盛又给予联想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并趁机引入了三家美国PE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3.5亿美元注入联想。由于信息不对称,联想所有涉及海外业务的重大决策无不依赖于这三家美国公司的安排,三家PE仅仅花了区区3.5亿美元,就控制了30亿市值的公司。 联想创业元老、联想集团原总工程师倪光南的一番话,或许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他说:联想并购IBM,17.5亿的代价,没有买到什么高技术,更不用说核心技术。IBM原来和长城合资生产PC,在合资之前,却把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服务器拿出来,和长城专门成立一个服务器的工厂,卖给联想的工厂只剩下PC,只剩下一半的技术。而实际上IBM的狡猾不仅仅在于将服务器拿出来卖给了长城,在将PC部门交给联想之前他把很多相关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分拆卖出。2009年4月,一位网友在联想集团网站上的问吧里,写下了题为强盗走了,联想还剩下什么?的帖子,文章细数联想收购IBM个人业务中的赢输家,赢家包括甩掉亏损包袱的IBM、三家赚得盆盈钵满的PE,自然也包括拿到并购佣金、提供过桥贷款的高盛。 高盛杰作之二:TCL折戟汤姆逊。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法国汤姆逊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一家名为TCL-汤姆逊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及销售彩电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在合资公司里,TCL国际和汤姆逊分别拥有67%和33%的股权。新公司的收入将并入TCL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报表。汤姆逊在合资公司成立后的18个月内,可以用合资公司股权置换TCL国际的股权。 合资以前,TCL的彩电销售量为1000多万台,汤姆逊约为800万台。这也意味着,一夜之间,TCL变成了跨国企业、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的控股股东。李东生的动作一向很快。尽管汤姆逊在今年(2003年,编者注)上半年就开始了在中国寻找彩电业合作伙伴的旅程,但正式与TCL接触却是7月份之后的事。汤姆逊公司的一位投资顾问介绍说,汤姆逊几乎谈遍了国内主要的彩电生产企业。包括康佳、创维乃至长虹。开始的时候高盛向汤姆逊推荐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TCL。 从当年7月开始,双方投入了很多精力进入了实质性谈判,并经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达成了合资的意向。就如此规模的合作而言,谈判所用时间之短,表明了双方达成合作的迫切,而双方的财务顾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为汤姆逊服务的是高盛,站在TCL身后的则是摩根士丹利。资料显示,号称全球第四大的彩电生产厂商汤姆逊公司在2001年消费电子(家电)领域的销售额为65.41亿欧元,2002年下降为54.44亿欧元,2003年上半年则跌破盈利线,亏损达8000万欧元。也就是说,汤姆逊置入合资公司的是一个当年上半年就亏损8000万欧元的业务,是汤姆逊急于摆脱的一个财务包袱。 在专利技术的使用方面,新旧公司有别。合资公司产生的新电视技术,将由新公司拥有;而汤姆逊原来的专利,TCL将按市场规则支付相关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有一项专利技术要用到合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上去,仍需像两个企业一样结算。但同时,汤姆逊却把它从事彩电、DVD业务的8500名员工放到了合资公司,这相当于汤姆逊把庞大的员工成本,转移到了TCL头上。据2006年三季报显示,TCL集团亏损7.06亿元。 三、对中国国有企业疯狂的欺诈与掠夺 中国行业龙头企业接连沦陷于外国投行之手,在高盛、大摩、美林,在华尔街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你设计出一个复杂的金融产品,在欧美卖不出去,一定能卖给中国。华尔街还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卖给我们有毒的牛奶,我们卖给他们有毒的金融产品。 2009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党报上发表措辞尖锐的长文,直点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他指出:中国国有企业所遭受的巨额亏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的、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 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底,共有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浮亏114亿元。其中有26家央企是自行在境外从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OTC),且大都与交易对手私下签订的是一对一的非标准化合约。而这种所谓的一对一的选择交易,一方亏损才有一方赚钱,交易风险大,透明度不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国央企内战外行,外战内行,哪里算计得过久经考验、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资深外国投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一味对资深投行抱着莫名其妙的好感,站着出去,躺着回来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除此之外,中国央企通过大型商业银行,还大批购买了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国外投行设计的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中国远洋(601919,SH)在2008年年报中披露,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远洋所持有的FFA(远期运费协议)产生浮亏41.21亿元。从2007年初,中国远洋开始陆续签订FFA协议。随着中远在FFA上持仓的扩大,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FFA市场参与者,也开始引起西方投行的注意。据中国远洋内部人士透露,起初中国远洋的交易对手主要是船东和货主,但是到了2008年,高盛等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高盛等投行取代传统的船东和货主成为中远的主要交易对手,是导致中远现在巨额亏损的原因。中远的主要交易对手变成金融机构后,后者贪婪追求暴利的本性,驱使他们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销售优势,借助复杂的产品,将中远的正常套期保值活动沦为他们欺诈、鱼肉的猎物,他们与中远签订了大量名为套期保值、实为高风险的欺诈性合约。 2008年3月12日,深南电(000037,SZ)某高管与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公司签署了两份未经授权的对冲合约。专业人士分析称,对高盛来说,这两笔合约交易最多亏300万美元,最多可以赚几亿美元,对风险有完全的控制;对深南电来说,最多盈利300万美元,最大亏损几亿美元,对风险没有任何的控制。因此,深南电与高盛的协议不是一个对赌协议。如果非要说成赌博,也是一个深南电失败的概率是100%的赌博协议。 中国国航(601111,SH)公告显示,国航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订立于2008年7月间,当时,国际油价正站在140美元/桶以上的历史最高位。2008年10月中国国航首发公告称,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跌,其持有燃油套期保值合约的公允价值出现负值。11月22日公告显示,截至10月31日,公司在燃油套期保值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31亿元。 以上为2008年时中国企业海外衍生品投资上出现巨额亏损或潜在亏损的部分事件。中国期货业协会一名李姓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2008年ST东航、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企业,在投资金融衍生品时,有上百亿元的黑洞,其中,仅东航一家,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而包括上述3家企业在内的23家央企,亏损高达数百亿元,如果将央企和地方国企加起来算,衍生品总亏损额不下1000亿元。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同时,国资委也表示,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孰料,仅仅一年多过后,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做空石油期货),总计亏损5.5亿美元。 从2003年12月31日到2004年1月31日,中航油已亏损1100万美元,主要就来源于在石油期权交易中输给了交易对手高盛的J.Aron公司。由于不希望让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决定将盘位后挪。据普华永道2005年3月30日公布的中航油事件调查报告显示,中航油在2003年四季度对国际油价作出下跌的预期,因此改变交易战略,从做多转入做空,开始卖出买权并买入卖权。高盛的挪盘暗藏杀机。2004年1月26日,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的J.Aron公司签署了第一份重组协议,双方同意结束前面的期权交易而重签一份更大的合约。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的下跌,反而一涨再涨。到二季度,因期货产生的亏损已高达3000万美元。中航油再次选择后挪,在6月28日同交易对手J.Aron公司签订第二份重组协议,风险成倍扩大。 当2004年6月陈久霖再次同意把所购期权的到期时间全部后挪至2005年和2006年的时候,这一做法已远远超过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中只允许超过12个月的上限。有业内人士认为,J.Aron公司应该向交易对家分析市场、陈述交易风险,还要判断交易对方内部操作的程序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财务能力。这些义务,J.Aron公司均未履行,甚至明知中航油贸易一部的交易员GerardRigby越权做投机交易,也没有阻止。 在2005年2月期的《中国企业家》封面文章《谁搞垮了中国航油》中,当事人陈久霖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近年来,国际资本长期觊觎我国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和海外中资企业;国际竞争对手一直有意挤压中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三井、美国高盛公司等先是给中航油放账操作期权,即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不用收取保证金;后又允许挪移盘位,对挪移盘位的风险也没有说明。后来等到油价冲到历史高点时,突然取消放账、提高保证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斩仓。 四、培植买办代理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政权稳定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2005年8月-2009年底,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涉案金额165.9亿元,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13914人,县处级官员4442人,厅局级官员345人,官员疯狂卖国求荣已严重威胁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危及国家安全。 跨国公司施行商业贿赂愈来愈甚:今年3月,上海市第一中院对力拓胡士泰案等人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到七年不等。2003年-2007年,西门子向5家中国医院行贿2340万美元,其贿赂中国部分官员,获得了价值10亿美元地铁工程和华南地区两个总价值约为8.38亿美元电力高压传输线项目。2005年6、7月,天津德普公司在中国行贿国有医院医生在美国受罚。在过去几年中,包括高盛、沃尔玛、朗讯、百事可乐、西门子、德普等知名跨国企业均在中国染指商业贿赂。目前,几十万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到国外经商。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屡屡得手,严重影响国家利益安全,国家还得为官员腐败埋单。 目前,我国各领域逆淘汰与潜规则盛行,致使社会风气浮躁、思想道德滑坡、以权谋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前腐后继越来越触目惊心。在中纪委监察部查处包括省部级、厅局级高官中,有相当一部分跨国性质商业贿赂腐败案件,往往是美国、欧洲当地政府发现端倪调查,然后我国才被动引起重视。跨国商业贿赂成为了贪腐的重灾区。中国经济面临八国联军新的入侵。 世界500强几乎每家都设情报部门;美女、美男间谍正迎合高官、高管低级趣味。钱、色公关所向披靡;境外集团常聘请一些部门官员、管理层、科研人员做咨询师,有的以安排出国观光、子女境外就读、协助转移资产等为诱饵,许多学者主动笑纳糖衣炮弹,这彻头彻尾的卖国行径大行其道,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国家安全部门失职失责。冷战后,西方庞大情报机构触角地转向经济领域,跨国公司将商业贿赂主战场也随即转移中国,进而控制新兴的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兴风作浪在中国官员偏爱贿赂面前如鱼得水。有些案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很大,许多地方为维护虚假政治形象,选择的习惯性沉默,客观上纵容了在华跨国公司的猖狂贿赂的行为。 当下,卖国求荣成为部分官员、精英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最便捷的交易,只要能象苍蝇追逐利,哪怕将给国家造成多大的灾难,这些败家子也不会心痛?吏治不严,先进性教育走过场,反腐败制度好看不管用形同虚设。这一切已让中国的铁矿石、稀土、银行、石油石化等相关产业付出惨痛代价。在未来的国际商战中,我国在国际上能否复兴大国和平崛起,胜败就取决于国内反腐战场上的较量。对那些收受跨国企业商业贿赂,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官、高管、精英们,依靠所谓的专门整治和法律重典奏效希望渺茫,如今贪腐利益链已结成了统一战线,并在党和政府中培植了代理人。 五、中国要坚决彻底地清算高盛的罪行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盛一度作为金融黑手推向舆论的前台,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士认为,这只是阴谋论的一家之言。 一年多后,SEC的起诉,为当初舆论对高盛的鞭挞落下了坚实的注脚。正在国会推进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将终结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转而向华尔街问责,以保护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避免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再次引发危机、危害经济。 当4月16日高盛被SEC起诉的消息传出后,有外国媒体称,这是奥巴马对高盛的秋后算账。中国原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指出,在中国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质金融产品的高盛、大摩等美国投行,中国人民也该对他们进行清算。 2005年12月15日,时任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的胡祖六在上海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做了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演讲,核心观点是只有中资银行全部卖给外资银行,或者让外资控股70%以上,那样中国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才最强。针对胡祖六的观点,人大国际贸易和经济学博士刘崇献于次日发表了《胡六祖的全盘西化论可行否》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在金融危机中接受IMF救济的国家一般都要接受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一揽子开放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措施,否则IMF不会轻易施救。而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金融改革方案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几乎是新的二十一条,当年韩国面对IMF开出的条件,也是犹豫斗争了很久,甚至到了号召全国妇女捐献首饰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的地步,但最终还是没有顶住外部压力,接受了IMF的救助,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要求。所以韩国现在前七大银行几乎都被外资持股了70%以上,是韩国在那次金融危机中被强奸的直接后果,而不是什么惊醒! 入股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所负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运用相对很少的投资支配调用银行全部存款资产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是巨大的,成功了获益巨大,失败了损失有限。而中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国家信用,否则以这些银行的经营水平,遇到风吹草动,如果国家不管,肯定是全行业性的破产。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短期利益最大化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首的美国投行也将贪婪的鸦片带到了中国,严重地冲击了中国固有的企业文化,促使中国企业、中国人放弃了责任、执着与勤勤恳恳,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本应该立足长远做好主业,为职工为国家服务。但当下的现实是,国有企业投机性变强,国家主人翁意识丧失甚至不务正业。国企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涉足与主业不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损失百亿美元;还涉嫌抬高房价,涉足房地产。人民网文章指出128家央企有七成涉足地产;其次是百余家央企旗下竟存在2000多家酒店。央企尚且如此,省级国企、市级国企将作如是观?连央企都一心发展暴利的、来钱快的金融衍生品、房地产、酒店业,那中国的企业何以强?何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出去?何来技术积累?何来科学研发?员工何以安心工作?华尔街的贪婪、拜金文化已经深深地侵蚀了中国。 美国制造业从巅峰开始走下坡路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期短期利益主义开始腐蚀美国,当大型企业涉足金融业、房地产时,美国制造业便开始走下坡路。美国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之所以最终走向没落、破产,就是因为汽车已经不是他们的主业,在追逐金融鸦片的大潮中迷失了责任和本质,金融部门成为了整个公司效益的惟一部门,汽车成了他们造概念的工具。反观许多中国企业,走的正是许多美国制造企业曾经走过的路。当圈钱上市一夜暴富抵得过十年辛苦劳作时,当大把圈来的资金投向完全不符合招股说明书的募资投向时,当炒股、炒房甚至假借套期保值的名义、涉足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品投资成为他们的主业时,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前景何在? 在美国,高盛32000名员工被看作商业恶魔军团,制造住宅泡沫的贪婪操纵者,以及致使其商业伙伴美国国际集团(AIG)高额负债近乎崩溃的机会主义者。在2010年4月5日由国际知名调研机构HarrisInteractive发布的2010美国最受尊重企业排行榜,高盛集团被评为信誉最差的5家美国公司之一。4月9日以高盛为首的美18家银行被曝虚报债务数据。4月12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指出,现在的高盛在华盛顿几乎没有朋友。败絮其外在美国公众眼里,高盛就是华尔街罪恶的渊薮。 高盛还涉嫌助希腊瞒赤字,并试图嫁祸中国。希腊为了能够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寻求高盛等投行帮助降低财政赤字。因此,高盛帮希腊政府悄悄贷进了数十亿美元。因为被视为货币交易而非贷款,而没有对外发布。这笔交易帮助希腊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仅达到欧洲赤字的规定获得加入欧元集团资格,还得以继续挥霍,但也埋下了隐患。2009年,希腊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2009年12月,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引爆希腊政府债务危机。 多项记录显示,在华尔街的协助下,希腊过去10年来一直努力躲避欧洲负债的限制。由高盛制造的一笔交易,让希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得以躲过布鲁塞尔预算监督人员的审查。希腊为此支付了高盛大约3亿美元的费用。 掌握了高盛及一些华尔街交易文件的雅典经济学家Gikas Hardouvelis表示:这类交易因为没有以贷款的方式记录,常会误导投资者以及金融监管人员对一国负债深度的了解。此外,这些秘密交易,除了通过欺骗投资者,更诱导政府采取错误的政策,以避免采取严格措施,来控制他们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比如,高盛曾一度要向中国推销250亿欧元希腊债券,想假借中国之助,进一步帮希腊来掩饰现在的债务。高盛此举有转移危机,嫁祸中国之嫌。法国分析家认为,透露出中国拒购希腊国债是令人吃惊的。这种消息按惯例是绝对处于保密状态的。对投资者或推销者来说,这种消息的泄露对两者都是不利的。然而《金融时报》却发现,消息透露者居然是高盛投行的第二把手凯利科恩。他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次前往雅典,试图游说希腊当局让高盛将高达250亿欧元的国债推销给中国,但遭到希腊的拒绝。 高盛以金砖四国、北京共识等炒作中国概念,目的就是让中国举国上下处于一种赶超美国的狂躁心态。高盛很早就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过去几年中国业务已成为高盛的核心业务。高盛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日前直言中国市场已成为高盛支柱。高盛进入中国几年之后,中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人们开始质疑利润高涨的高盛伪善。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投资者之后,中国媒体加入到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媒体行列,集体讨伐高盛这个金融教父。 彻底清算高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时机已经成熟。现在中国政府可以理直气壮地高调清算高盛在中国的欺诈和巧取豪夺行为。从国际上讲,在清算高盛的问题上,中美两国可谓高度一致:高盛利用人们的信任,大肆宣扬的价值观,贪婪和拜金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美国的企业和人民放弃了责任、执着与勤勤恳恳,利益主义开始腐蚀中国和美国,大型企业疯狂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使经济泡沫越吹越大。人们不顾一切地炒股、炒房,甚至以假借套期保值的名义、涉足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品投资,根本无心做实业,再也不相信靠勤劳致富。中国政府此时彻底清算高盛正是配合与帮助战略合作伙伴切除掉高盛这个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兴风作浪,吸附在世界经济体上的毒瘤。从国内情况上说,反腐肃奸的民众呼声越来越高涨,中国政府必须从高盛开始彻底清算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商业贿赂行为,对那些危害中国经济安全,危害中国政权稳定的企业和人员追究法律责任;对那些不顾民族大义,损害国家利益,坑害自己的父母兄弟的民族败类、汉奸,不论其精英头衔有多高,学术成就有多大,都要绳之以法。还中国一个朗朗青天和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经济社会环境。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局部垄断——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29)
newniu 2010-10-29 22:13
今年三月份,北京地区蔬菜价格大涨,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蔬菜从菜农到居民消费者手中,经多次倒手后要涨价5倍,甚至10倍的程度。从海南1元钱一斤收购的茄子,到北京初级批发市场卖1.8元。再经过多道流通环节后,消费者需要花费10元钱。新发地蔬菜市场的批发价为每斤1.8元,到了大洋路批发市场和石门批发市场是每斤3元,到了新世界商场是每斤5元,而到了崇文门菜市场的售价是每斤10元,与新发地市场相比,涨了5倍多。今年以来,水、电、汽油,价格轮番上涨,似乎蔬菜价格上涨是很正常的,不过这种涨法似乎有点不正常。 离我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卖蔬菜和水果的小卖铺,面积大概有12平米。地方不大,每月房租却有四千五百元,加上其它各种费用,每月至少 6000元的花消,房租占了大头。卖蔬菜的是一家子,也住在附近,房租2000元多元。除此之外,每有还有其它花费1000多元。卖蔬菜的一家人,即使不赚钱,每天至少也要从蔬菜里面淘300元。淘得多了才能赚到钱。大多数蔬菜的价格批发价也就一元、两元钱。在很便宜的蔬菜中加上1元左右的成本,价格上升非常明显。 在各种费用里面,房租占据了其中的很大部分。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说,房子只是必备经营的场所,并不会创造价值。然而由于房子处于较好的位置,加上周围良好的环境,使房东却能够在每月获得很大一笔财富,形成很明显的食利阶层。那么我们自然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公平吗,有效率吗?其实在18xx年,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了。最著名的一位是美国人亨利乔治,他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他认为土地的价值之所以增加,源于人口的集聚和公共环境的改善,而非某个人的劳动或投资引起的,因此土地增值的收益应归全社区或国家所有。一般来说,政府官员会认为政府起主导作用,建设基础设施(比如地铁,学校),促进土地增值,有必要分一杯羹。业主则认为自己投资眼光独到,及时发现了价值洼地。从不同角度来看,结果是不同的。那么从效率来看,由于社会上多出了一批食利阶层,并不利于社会效率,甚至会引起工业衰退。 业主从两个方面占居了优势房子占据了好的位置,能与之相竞争的房子稀少。在事实上,业主形成了局部垄断我就这个价,反正总有人租。实际上,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局部垄断的行业。局部垄断体现在对地段和位置的垄断。业主不得不高价购买房子,随后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增值。无论如何,有一些个体利用局部垄断获取了巨大利益。不过人们很少关心局部垄断,以及产生的危害,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大型垄断组织上。 在历史上,大型垄断组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洛克菲勒这个商业巨蟒吞并了所有其它石油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所有的石油产量。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却是一头狮子西奥多罗斯福。他除了具有狮子一样的热情和能量,我还认为他像狐狸一样狡猾。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垄断经营。标准石油公司被分为32个公司,从此诞生了包括艾克森等在内的美国几大石油公司。 在那个自由思想占核心地位的年代里,政府的干涉并不受到欢迎。垄断组织是自由竞争的结果,政府随便直接插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洛克菲勒年轻时同样很贫穷,据传他有两个梦想,一是要赚到10万美元;二是要活到100岁。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洛克菲勒的成功源于他的能力,他并不是天生的垄断者。为什么要反垄断? 不妨看看我国反垄断法的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人们反垄断是为了公平竞争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垄断者虽然源于自由,但是讨厌自由。他们希望能利用其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然而,当碰到社会利益时,他们只有解散。因此说,社会利益才是最核心的。 专利权和著作权也能带来垄断性收益,不过它都有固定期限。在我国,发明专利只有20年的保护期限;著作权在作者死后50年。为什么要设一个期限?拥有者完全可以像房屋业主一样,永远占有。美国总统林肯说了,假如某项技术一直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技术就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专利权相比,著作权保护的时间要长得多,只是因为它对经济的影响不如专利权大。著作权只是一种文化,由于并不是那么重要,保护时间长一些对社会也不会产生大影响。简言之,因为无用才受到更多保护。在这里,庄子的思想有了用武之地,无用才是大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公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问题的实质。任何规定和制度都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因素。如果个人权利与社会发展产生矛盾,前者必然就要为后者让路。大型垄断组织被分解,发明专利权只设20年保护期,并不是从高尚的理论,而是从社会整体利益来设置的。 大型垄断组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就成为打击的对象。不过却很容易放过局部垄断组织。与之相对的单个局部垄断组织或个人由于本身弱小,危害较小,并不被人注意。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局部垄断现象数量众多,产生的危害并不比大型垄断性小。在19世纪,亨利乔治预见了土地产生的问题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引起地价不断上扬,人们对土地增值收益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轻易不肯出让土地,导致严重的土地囤积问题,地价进一步上涨,生产因此停滞。土地的垄断者集聚了大量的财富,而没有获得土地的人不得不忍受贫穷与饥饿。生产的衰退与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直接导致了19世纪末期西方世界的工业衰退。他认为世界越文明,贫富差距越大,其根源在于分配不当,因此他主张土地公有。 南京2006年仅房屋租赁税达到4亿元,由于按5%交纳,可以确定全市的企业与个人租赁费用达到80亿。这只是能够统计的,那些没有统计的,还不知有多少。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全国会有多少个南京,因此说房屋租赁带来的食利问题并不可小视。我们可以把大型垄断组织比作大象,把局部垄断组织看在昆虫。大象虽然个头很大,但是昆虫数量众多,从总重量上看,昆虫比大象还要重。土地是局部垄断的一个例子,其它方面的局部垄断则是多种多样,如旅游资源、出租车牌照、水资源、矿山、公共交通线路等等。此类现象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地方,数量庞大。从单个个体来看,获益并不显著,然而从总和来分析,与之相关的利益是巨大的。不像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那样庞大,只是很小很小的,人们也不会觉得对经济有什么影响。然而他们数量巨大,与之相关的利益并不比中石油、中石化小,同样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现在,随着社会发展,与土地相关的局部垄断得到部分破解,1980年,美国十年一度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70年代美国非大都市区人口增长率超过大都市区增长率,这在1810年以来尚属首次,因而在美国研究城市的学者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很多学者据此得出大城市已经衰落的结论。其代表人物美国联邦农业部的人口统计专家艾尔文比尔称70年代为美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另一代表人物、历史学家肯尼斯福克斯则进一步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城市分布模式已趋于稳定,从此可以向大都市区挥手告别了。当人们向大都市告别之时,与之对应的土地价值自然会跌落。与之相对应的新都市主义应运而生,拆立交桥、复兴公共交通、缩窄街道的宽度、重振小商业,成为逆潮流的时髦。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城市归还给最为常态的人。 我国城市正在高速发展,被人称为摊大饼方式。建大马路、修世界上最高的高楼,有点类似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我国的建设方式正走着美国的老路。这种城市建设方式使土地价格上涨,运营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竞争力。由于土地价格飞涨,政府收入大幅度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城市竞争力同步下降。例如最近一些时间,由于地价上涨,大量企业从深圳迁出,特别是一些活力很强的互联网企业、成规模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纷纷离去。 许多经济学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认为我国城士土地会大幅度增值,并给出许多惊人的数据。不过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社会财富是固定的,我们多拿一点别人就会少拿一些。现在的增值在将来就会成为企业的经营费用,削弱其竞争力。事情不是完美的,许多政府在土地问题出了问题。如果政府索取土地增值费用,这同样也有利于增加未来企业的经营费用,以及居民生活费用。然而不索取这些费用,只会有利于囤积土地者。我们必须小心又小心地处理这一切。 当然,有人还会有疑问,土地放在那里,为什么会增值?我将放在后面讨论。不过先说一下思想。许多人一定了解囚徒困境,这是博弈论中的第一个例子。那么我们说,土地增值源于博弈论中的合作共赢。增值后,如何进一步分配?这又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城市发展将来会走向何方,实际上也很难判定,下面看一个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笑话吧!为个笑话让我想起我国与英美在城市建设理念上的不同。 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上菜了! 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 俺们刚吃上糖,你们又尿糖了! 俺们刚拿白纸擦屁股,你们又用它擦嘴了! 俺们刚存上点钱,你们又买保险了! 俺们打工春节赶能回上家,你们过节又开始出门旅游了! 俺们刚能歇一会不用出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流汗了! 俺们刚安上电话,你们又宽带上网了! 俺们刚学会在电影院约会,你们又开始网恋了! 俺们刚吃饱穿暖,你们又开始减肥了! 俺们刚能看到电视节目,你们又改成看黄片了! 俺们都想往城里跑,你们却到乡下建度假村了! 俺们刚把茅房改成厕所,你们却把厕所改成卫生间了! 俺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你们又爱吃虫子啃过的青菜了! 俺们刚刚结束喝河水的历史,你们又改喝纯净水了! 俺们刚开始学会打麻将,你们又开始赌球了! 俺们刚把破裤子扔掉,你们又开始在裤子上剪洞了! 俺们刚能抽点烟喝点酒,你们又开始吃摇头丸了! 俺们刚抽上带把的烟,你们又改为吸白粉了! 俺们刚有钱买睡衣,你们又改为裸睡了! 嗨!总之一句话: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啊! 银行业同样存在着局部垄断。在我国主要是大银行在起作用,私人银行是不允许存在的。在国外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美国有1万多家银行。从表面看,银行不是一个集中的行业,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不完全的银行竞争问题。大企业可以向全国各地的任何一家银行借款,而仅为当地所知的小企业却只能向本地的银行借款。外地的大银行是不值得为贷款给这些小企业而搜集有关信息的。在农场区里可能只有1家银行。1973年,在占乡镇数的13%的地区仅有1家银行。 在早期,银行家只是把目光瞄准那些富裕的大企业家,如同我国现在的银行。金融大王贾尼尼于1904年10月创立意大利大众银行。当其他银行家瞄准大企业家时,贾尼尼却穿梭于小商、小贩、农民之间。后来贾尼尼决定给小商、小贩、农民、鱼贩等以25 美元为限的无担保的小额贷款。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3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影子建筑——高盛新厦
yaoyaxin 2010-7-19 11:56
我们身边的建筑物象,从来都是建筑之外的非物象表达,茅舍有可能是回归自然的一种雅好,但棚户决非居住其中者的选择。一座建筑潜藏的根本矛盾,在于物质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分离,更多地表现为财富力与观念、审美能力的失调,尽管社会对于美的包容度日益宽舒,审美基准却有它的永恒性。跨越式发展取得的经济成果,若是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水准,而尽情铺张于城市建筑的大兴土木,那么一些城市精心营造的地标性建筑,极有可能成为巨资造就的精神侏儒,成为反遭设计者暗地揶揄的笑柄,成为留在千年文明国土上的建筑病。中国在社会与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补上无法超越的现代主义艺术精神的基础课,理性对待历史建筑,现代建筑内涵式创新,城乡气质优美清新,才不至于成为近百年中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园梦。我们看看高盛集团的新总部大楼,是如何思想建筑的,以下是《纽约客》天际线专栏建筑评论家 Paul Goldberger 的文章: 影子建筑高盛新厦 作者: Paul Goldberger 纽约的大型金融机构惯以建筑来吸引眼球。 1960 年,大通银行在曼哈顿下城建成巨型玻璃摩天楼时,银行名称、标识布满整座建筑,人们的视线无不投向这里,大通银行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地点就这样逐渐家喻户晓了。正是步曼哈顿各商业银行的先例, 1930 年,大通银行大厦在华尔街 40 号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高楼,银行家们遂以占地几个街区的金字塔式顶尖高楼而闻名。 高盛作为全球最大、最具财富的金融集团,对此却别具见解。数千名高盛雇员近期迁入位于曼哈顿下城的总部大楼,玻璃与钢质的大楼,外表平滑光润,却不再冠以高盛大厦的名称。曼哈顿西街 200 号的高盛,不仅在建筑外部、大堂,甚至在保安人员的制服、赠与参观者的徽章上,都找不到公司名称。高盛新厦高 43 层,占地两个街区,呈现的却是希望回归无形的设计理念。 近两年来,高盛问题缠身,先是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又接受联邦检查官的刑事调查,高调形象难再,希望遁于无形更容易理解。高盛新厦由亨利科布(贝聿明事务所合伙人)设计,在金融危机爆发、高盛在次贷市场受到指控之前,高盛新总部大楼已规划有时,建筑设计关注高盛长期形成的权力极致与世人罕匹的地位,而很少言及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 今天,高盛形象低调的举措,看似古怪,甚或有些错觉感,其实它这样做已颇有时日。高盛总部原来位于布罗德大街 85 号, 1983 年建成的预制混凝土大厦,是纽约最易被遗忘的大楼之一。随着建筑不断增高,高盛集团请佩里在泽西市新建一座面向哈德逊河的玻璃大厦, 2004 年竣工时,成为新泽西最高、最优雅的摩天楼,同时也埋下在纽约规划建设新总部的伏笔。纽约新筑选址在炮台公园市( Battery Park City ),位于世贸大楼遗址( Ground Zero )西北的一个街区,这里长期用作停车场,属于曼哈顿下城的发展迟滞区,高盛的选址计划无疑带给纽约市和州级官员一份意外的惊喜。市州一级立即同意为高盛提供价值 1.15 亿美元的税惠与资金担保,更开特例,州与地方政府决定提供另一笔大额资金,准予高盛使用 16.5 亿美元的免税自由债券,意在刺激 911 后的美国经济发展,意在为高盛新厦 21 亿美元造价的一部分埋单。高盛上月宣布, 2010 年第一季度盈利已近 3.5 亿美元,在数月之内,用现金方式,足以支付新厦的全部开支,而无需来自纳税人的任何助力。 然而,当你看到高盛新厦建筑时,很难不想到以上事实,它们根本未影响这件建筑作品的质量;有趣的是,又能从中发现不少高盛精于算计的聪明才智。在与建筑师交往时,公司想要表达什么,总是缺少充分表达的感觉。建筑要体现业主的权力与尊严,还是不惜成本地摆阔?钟情新理念、老传统,还是融会新旧?从高盛新厦看来,它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说,将建筑要体现的所有品质皆分解为平淡与中庸。高盛的建筑目标十分明确,一座建筑外观要现代化,炫技的先锋却无处可见;建筑不能过于简朴,更不宜奢华;建筑要讲求效率,看上去却并非只重功能。这些建筑理念的辩证法,造就了 43 层的矛盾体 一座寡言的大厦。 在诺曼福斯特、理查罗杰斯等国际主流建筑师中,高盛选择了 84 岁的亨利科布。科布的低调人生很自然地适应了高盛新厦的主旨,科布大部分的职业生涯比他的许多同伴更为内敛,贝聿明就是他最长期的合作伙伴。 在高盛新厦之前,科布设计了风格简约的汉考克大厦,也有人认为是高技风格,这件 30 年前建在波士顿的作品,至今仍是美国最优美的摩天楼之一。科布先生举止优雅,富于思想,有时话语轻柔得让人难以听清,但他坚毅而有主张。科布先生的种种气质,对于高盛的理念,最为贴切,当然也最具魅力。 高盛新厦的建筑,仿佛一件精心裁剪的衣装。远观,建筑别无二致;走近,则能捕捉到它的品质象征精致的表皮与细致的连接。科布设计的建筑立面十分平展,为清澈无色的玻璃与光亮的钢的组合。 钢质网格向上攀升,那些宁静的方格纹样如果不做出适当比例的微转,这个方体很有可能显得灰暗。足够近地感受这 座建筑服饰,就能辨出它确实没少花钱。 新厦的组成包括一座容纳公司办公室的厚板形大厦,上部基础体积笨重,包括 6 个贸易专区,每区能容纳近 1000 名雇员。从大多数角度看,建筑呈方形,只有面对哈德逊河的西侧,弯出一条长而优美的曲线。高盛认为贸易专区要尽可能地开敞,因此,建筑师通过运用桁架托臂来减少柱子,全部电梯被挤到建筑的北角,而非在建筑中部运行,这就营造出如同航站楼般的超级大堂空间。若从南端进入新厦,需要步行近于航站楼的距离才能到达电梯。大堂风格简约,大理石墙面平整,无任何装饰;但是,为减少长距离步行的乏味,高盛布置了两堂令人印象深刻的抽象派壁画,一幅出自美国年轻女艺术家朱丽麦赫图( Julie Mehretu ),是急速与狂奔的组合,位于东侧,暗色、彩色各一;另一幅出自德国艺术家弗朗茨阿克曼( Franz Ackermann )之笔,位于西壁。透过宽大的窗户,从外面的街道也能一瞥壁画,但这不比公众看到的建筑外表丰富多少。当然,高盛的保密文化使之免于受到侵犯或炫耀王牌之虞。然而,高盛新厦丝毫不像纽约最令人称羡的商业圣殿,对于不在其中工作的人,这座建筑永远算不上什么。 高盛新厦第十一层还有另一个大堂,建筑基础与塔楼在此连接。名为空中大堂,也像在高耸的酒店,所有来自街道的电梯先在此停站,因此任何人都要步行经过这个空间,才能到达上面的办公区,空中大堂如同公寓式社区的主广场。这个高达两层、气派堂皇的空间,拥有大开窗与自然光,可以直面哈德逊河;由于对现代家具略知一二,还陈列着红木板式家具;不少宽敞的大门通往一间大型咖啡厅。在建筑的中部,巨大的螺旋型楼梯盘旋而上,向上一层通往各式会议室,向下一层通往健身中心。 办公室都配有 SOM (美国最大的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木质办公桌,质感很强的地毯,空间宽敞,自然光充足;整体色彩柔和中性,充满舒适温和的氛围;位于下层的贸易专区空间却是充满活力与动感,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私人办公室有玻璃墙,比旧楼时期几乎没少多少。只有高盛集团的合伙人才有私人办公室,薪酬丰厚的主管、副董事为数不少,他们只能坐在规划出的开放空间中办公,他们的地位显示,他们与透过周边墙体射进的自然光的亲近程度。 高盛委托许多前卫建筑师对咖啡厅、音乐厅、健身房等内部空间进行设计,这也是新厦最不寻常之处。这样做,是为了给很少在协作环境中工作的新公司提供一个机会,以展示他们可能的作为。尝试获得了多样的结果:波士顿公司设计出一个惊人的咖啡厅,白石膏屋顶和柱子,呈现自上而下的俯冲型;借用现代主义建筑师高迪的手法,巧妙地使科布的几何外壳相形见绌。纽约 SHOP 公司设计了音乐厅,铜板外墙给人印象深刻,内装修却是截然不同的传统风格。建筑研究事务所( ARO )设计了健身中心和会议区,普利斯通 .S. 科恩突发奇想,在建筑的一侧建个转角玻璃天篷。加拿大多伦多 KPMB 公司设计了建筑的顶部两层,形成一种会议、餐饮形式的行政顶层空间,并做外部装饰。这里空间较大,墙壁不透明,感觉比下面各层更安静。的确,在这座建筑里,你越往高处走,似乎能耗越往下降,这也许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下面各层没有 KPMB 公司出色设计的原因。( KPMB 设计了供皇家音乐学院演出的加拿大多伦多科纳音乐厅)行政餐饮空间展示了高盛的建筑摄影艺术收藏,尊贵的进餐空间被建筑图象环绕,这可比建筑本身更具冒险意味。或乘公共升降梯,或乘隐在门后、由保安操作的小型私人客梯,可达顶层的行政餐饮区。 在高盛深沉宁静的总部大楼中,为身处边缘的新生小型金融公司安排了一席之地,对于当代大型投资银行,这并非一个恶意类比。大厦清醒严肃的外表掩盖了其中每个独立个体的冒险之举,他们匆忙地设计出复杂的金融产品,而局外人很难理解产品的真意。不幸的是,在高盛新厦,人们可以大胆地接触到建筑内部,但是作为只见建筑表象的局外人,却又无法认清这里。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高盛竭力脱去主业之外非己所长或无能为力的业务,将其风险事业完全保持在局外人的视野之外。 姚雅欣译 Photo From: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00419/ffe080226.asp
个人分类: 过眼译|6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郎咸平:高盛时代的来临
sunapple 2010-6-20 14:07
2010年5月5日,希腊民间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大罢工,并引发严重骚乱。此前,希腊的债务高达300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113%。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希腊政府为了削减赤字,争取援助,采取了紧缩政策,削减工资,增加赋税,降低福利,而这也正是引发本次罢工的直接原因。 随着希腊危机向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欧盟国家蔓延,欧盟27国财长5月10日凌晨决定,设立一项总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2009年,希腊经济总量约为3422亿美元,只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左右,而这小小的2%竟然将欧元区的98%拉下了水。郎咸平说 就在希腊危机令欧盟一筹莫展之际,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华尔街翘楚高盛也正在遭遇麻烦。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提起诉讼称,在2007年次贷泡沫破裂之前,高盛与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有益隐瞒信息,致使投资者损失达10亿美元,那么高盛到底做了些什么?美国为何起诉高盛?高盛与希腊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呢? 其实,我是中国第一个对于这次幕后黑手提出纠正的人,这个幕后黑手就是高盛。甚至前一阵子网上有个谣言,说高盛的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离职后可能要当央行副行长。当然这个不可能是真的,最后经过我们中组部的询问,反应比较负面,所以这个议案就打消了。 前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 你看看胡祖六这个人,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我们家上礼拜装修,有个装修工人长得就挺像他的。也没什么气质,看起来傻拉吧唧的,但是他聪明得不得了,比我聪明得多得多。高盛聘人的原则就是,专聘那些内心极其聪明,但是表明看起来又非常木讷、非常老实呆板的人。所以在高盛做过事的人都是这个特性,要么长得丑,要么长得蠢,要么长得傻,要么长得呆,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特性,外表个个其貌不扬,但是内心深处聪明得不得了。我甚至怀疑胡祖六这个人起码比我聪明10倍,他太聪明了。这哥们混得这么好,在高盛赚了这么多钱之后还有可能一脚踏入政界,一下子当个副部级的央行副总裁。这个水平太高了,我们哪里比得上他?我只能在这边讲讲课,讲一些话别人都还不听,多可怜。 这就是高盛。 其实从2010年的第一季度开始,简单的讲,那就是高盛时代的来临。 到了这个时刻你们才发现,还是郎教授有眼光,我几年之前对于高盛的批判今天全部应验,他们太可怕了。 记不记得我们搞过银行改革,记不记得我们搞了一个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怎么出来的? 高盛的建议。 高盛说,你们这个银行太糟糕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把四大行的坏账全部撇清,撇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一定要是干净的壳,然后才能上市。然后用最便宜的价格卖给美国人,我们居然还会听他的话。 我就以建行为例,一个没有任何坏账的干净的壳,最后按照高盛的安排,以1块钱1股卖给了美国银行。到了2007年年底,美国银行对外宣布,由于次贷危机他们损失了很多钱,可是建行的上市他们一家伙赚回13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高盛安排的结果,我们13亿中国人每人为此付出了100块。 由于中国信用体制不健全,中国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以土地和房地产为抵押贷款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因此,谁先取得了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权,谁就可以提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当初谁提议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 高盛 最后我们发现,高盛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中两家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近百亿元的不良资产的处理协议,其中的50%为土地地产。 原来高盛要求四大行把所有不良资产全部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其中一半属于房地产,然后把这些干净的壳以贱价在美国上市图利华尔街。而后高盛再回到中国去收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两家,然后把土地和房地产全部纳为己有。 这不太像高盛,有点像土匪。这种事在美国他是不敢的,可是在亚洲没有他不敢的事。 作为美国投资银行的百年老店,高盛的盈利状况在全球金融机构中首屈一指。2000~2008年期间,高盛每年人均创造利润22.2万美元,而其最强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同期数字为13.3万美元。高盛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万名员工,2009年人均薪酬大约为70万美元,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以千万美元计。 随着希腊危机的爆发,欧美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高盛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指责的枪口对准了高盛以及在各个国家中身居要位的高盛毕业生。英国《每日电讯报》甚至撰文说,意大利人已经开始怀疑高盛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那么这些国家为何会指责高盛,高盛又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高盛,让高盛道德诚信破产。 4月19号,英国首相布朗率先批评高盛,他说,华尔街最大的投行高盛道德破产(博主注:布朗已经下台了,滚蛋了) 4月20号,英国金融监管局吊销了高盛某某副总裁的交易执照,同时宣布,就英国银行8.41亿美元损失对高盛进行调查。 4月21号,德国总理默克尔建议,德国政府停止向高盛提供新业务,而且寻求有关高盛集团坑害德国工业银行的所有资料。 4月21号,法国经济部长要求法国监管当局对高盛进行全面调查。 你发现都是欧美人士对高盛大加挞伐,亚洲各国全部都不讲话,为什么? 因为亚洲各国没有一个搞清楚怎么回事,他们糊里糊涂这么多年,基本上都被高盛坑了。 我就先从一个人谈起,这就叫做约翰保尔森,他搞了一个对冲基金,叫做信贷机会基金,这个钱赚惨了。2007年这个基金赚了200亿美元,全世界金融市场几乎崩盘的情况下赚了200亿美元,而他个人就赚了37亿美元,因此被称为对冲基金大王。连索罗斯同志都非常谦卑地跟他共进晚餐,因为他认为这个人太伟大了,能提前预测出次贷危机,而且从中赚了大笔的钱。 最后我们都懂了,这个世界上原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赚这种不义之财就只有找高盛,我发现保尔森赚了这么多钱都是高盛在他后面替他详细运作的结果。就像对付我们中国人一样,到美国到欧洲去骗欧美人士而图利了保尔森,高盛在全世界的手法都是一样的。 我们就来看看他如何捧红了保尔森的: 在2004~2005年之间,高盛搞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衍生品工具交易平台,非常复杂(具体细节就不需要知道了),这个平台的主管叫做托尔雷,他在2007年1月11号说完了完了,这种次级债交易已经死了,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全身而退了。 也就是说,高盛在2007年1月11号就已经知道次级债要爆发了,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全身而退了。而我们还在继续买,我们根本不懂出了什么事。次级债真正爆炸是在2008年11月,几乎是2年之后,高盛在2年之前就知道了,而我们一无所知,我们根本不懂华尔街在干什么。 在2个礼拜后的2007年1月23号,我们查到他们在电邮里面这样讲的:整座次级债的大厦将随时倒塌,但是唯一的幸存者就是我,我不管这个产品有多可怕,这个方程式有多复杂,但是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他为什么要这么讲? 因为他找到了保尔森,高盛开始发挥他的天赋本能,搞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惊天大骗局。他跟保尔森之间达成了一个协议,在次级债市场即将崩溃的时刻,我们来赚上一把怎么样?保尔森说,OK,那咱们就干吧! 一只吸血大乌贼,缠绕在人脸部,无情地把吸管插入任何闻起来像钱的东西。这就是美国《滚石》杂志眼中的高盛。不过2006年之前的约翰保尔森除了与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拥有同一个姓之外,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业绩,他只是华尔街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字号基金经理。没有人可以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华尔街数十万人失业之际,这个小字号基金经理的个人年收入居然达到了37亿美元。这是可以买到451万吨黄金,或者2个福特公司,甚至5个利物浦足球队,3000套曼哈顿最奢华楼盘的个人年收入。那么这位被誉为华尔街赚钱之神的新传奇人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约翰保尔森 保尔森就开始找了,他找了全美国风险最大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就是BBB级的,如果再少一个B的话就是垃圾债券(BB级),BBB级的就是即将要变成垃圾的债券,他总共找了123支,都是贷款人的信用评分非常低,而且都集中在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内华达州这些地产泡沫非常严重的州。 泡沫非常严重,而且贷款买房的人信用非常差,这种人是最容易还不起钱的。比如,当初房价从100块涨到200块,他就拿这个溢价的100块再去找银行贷款,这100块里面借出70块,去买汽车,买电视,买奢侈品去了。如果房价再涨50块,他就再拿这50块再去向银行贷款,再去买别的东西。美国人就是这么过日子的,所以风险非常大。你越有泡沫,大家借的钱就越多,就用泡沫的这部分再去贷款买汽车,所以泡沫越大他的负债就越重,因此越容易崩盘。 因此保尔森就找这些信用评级最差的,差一点就是垃圾的债券,又是在泡沫地区非常严重的这些债券,总共找了123支。可是保尔森还是觉得风险不够大,又在2007年1月9号从123支中又选出63支随时会爆炸的。 找出来之后,他们就开始卖,卖给了德国人,德意志工业银行,这个银行是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德国人也没有那么傻,他们也不可能听信高盛的一面之词。于是高盛又找了一家保险公司叫做ACA,专门替次级债做保险的保险公司,一旦出了问题他来赔偿,这样德国人就相信了。 可是ACA也不傻,他就问高盛,为什么是保尔森呢?他扮演什么角色呢? 高盛说,你不要担心,他就是个傻冒,这个人非常贪婪,他就是个小角色,他只提供一些资金。 提供什么资金呢? 这63支债券里面,真正会出现问题的应该是0%~9%,会出现问题的不超过9%,可是保尔森先生准备出2亿美元把这个0%~9%的债券全部先买下来,所以一旦出现危机他受到损失最大 ACA一听,这就没问题了,因为保尔森愿意承担最大的风险损失,那就没问题了。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高盛说是0%~9%,最后证明是0%,最后发现保尔森什么都没买。因为高盛说9%以下,那0也是9%以下嘛。所以最后风险都给了德意志工业银行和ACA。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保尔森在卖空。 保尔森把这个债券卖给德意志工业银行之后,他就同时向高盛借出这个债券以今天的价格卖掉,等到明天次级债崩盘,他就是最大的赢家。德国工业银行只买了1.5亿美元的这个组合,ACA提供了9.09亿美元的保险。次债危机发生之后,德国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德国工业银行,德国政府最后花了135亿美元来救他。这1.5亿全部透过保尔森的卖空进入保尔森的口袋了,ACA保险公司几乎破产,到了2008年初亏损了690亿美元,还是不够赔。高盛把这63支债券组合还卖给了荷兰银行,荷兰银行也完了,最后被苏格兰皇家银行兼并了,到了2008年8月7号,苏格兰皇家银行向高盛支付了8.41亿美元以清偿次级债的损失。这8.41亿美元大部分又透过卖空进入保尔森的口袋中去了。郎咸平博客 被尊称为行业圣经的著名金融杂志《阿尔法》称,保尔森做空次级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交易。 经过精心布局在金融市场上以卖空牟利,这是高盛最为擅长的手法之一。西方媒体更是在希腊危机后报道称,当前市面上高声唱空欧元的并非那些恐慌的散户,而正是一些金融机构。他们完全可以率先大举卖空希腊国债和欧元,然后煽动炒作希腊财政的严重程度,从而四两拨千斤地影响债市和汇市,坐收渔人之利。 在各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之下,美联储在内的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也终于把目光瞄准了高盛,那么美国政府对于高盛到底是怎样一种态度呢? 美国证监会最后出面要调查高盛,高盛就傻眼了,因为美国证监会过去的监管只是股票的监管,比如说不能搞内幕交易,不能操纵股价。可是高盛的这种手法那是一个升级版,美国过去的交易只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够看的,因为高盛这种交易手法可以说是最新的Windows 7,美国证监会的监管水平只是Windows 95,落差太大了。所有美国证监会希望将他的监管升级,升级到和高盛一样的水平,就开始查高盛。 美国证监会监管水平与高盛的差距 高盛跑去请全美国最好的律师跟证监会抗衡,因为不能够败诉,因为美国是一个普通法系的国家,只要一旦败诉的话就会形成案例,一旦形成案例那就是未来判案的标准。最后高盛决定跟证监会将讲和说,我输了,你罚款可不可以?你别再查下去了,我求求你了,你要罚多少钱我都认,我都给你可以吧? 高盛一投降,只要证监会接受的话,案子就不查了。高盛失败,证监会大胜,但是这个案子不能作为案例,所以高盛还可以故伎重演,真是聪明。 因此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护老百姓剩下40%的利益,他必须对高盛开刀,打击高盛,因为高盛是全美国最伟大的投行,打击他之后,让别的投行只能在60%里面来剥削老百姓,千万不能越界。 虽然奥巴马也是高盛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这次把高盛的捐款全部公布出来说,高盛捐了多少钱我都公布,老百姓都知道。但是他还是要整治高盛,就是透过打击高盛,树立一个典范,你不能捞过界。 但是高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目前是没有界限的,他剥削所有的人,所以我在这里呼吁,要透过规则跟立法,打击这个国际金融大鳄。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对海外金融机构和“金融鸦片”要清醒
hanhuijian 2010-5-15 00:56
高盛、摩根士丹利纷纷因金融衍生品诈骗而遭到调查为人们敲响警钟。无独有偶,中国富豪们通过银行 理财 ,不但自己的上亿身家赔得干干净净,更欠下银行巨额债务。内地商人郝婷倒欠星展银行9000万港元,中国女首富杨慧妍亏损12亿人民币,前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被花旗追讨970万港元。这些被血洗的投资客,不乏在资本市场翻手云覆手雨的精明玩家,现在却只能被这些投资机构宰割。 国内富豪“哀鸿遍野”。 高盛欺诈门 摩根士丹利或遭调查 汇丰衍生品血洗中国富豪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 高盛称中国总负债近GDP一半 或步入“负债大国”
ysughb 2010-5-13 14:14
看来高盛还是不了解中国。 透明负债率48%确实不高,但隐性负债呢?中国社会的隐性比例会低于已公开部分吗?估计中国的实际负债情况绝不会比任何国家低,看看地方政府作为就行了。 但风险也不一定有那么大。中国人民的承受力是惊人的,清末的负债率比例谁算过?1000%也不止吧,不也撑那么多年。面对当前惊人的腐败中国人不还......,在政府号召下保守估计中国人民再义务养半个地球估计没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视点评论|1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投入股大摩和巴菲特入股高盛比较
lcguang 2008-10-16 06:14
结论:中投其实是买了大摩股票再让他人融券卖空, 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风险; 而巴菲特投资高盛,换股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中投应该学巴菲特。 中投入股大摩方案公布后, 很多人认为中投吸取了投资黑石的教训,选择了非常明智的方案。但是,我发现这个方案等于买了股票让人融券卖空。与之相比,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才是明智的。 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是:巴菲特认购50亿美元的优先股, 利率为10%,同时获得5年内以115美元行权认购50亿美元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高盛普通股周二收盘是125.05美元; 巴菲特的认购价便宜8%。 优先股加认购权证就等于可换股债券。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 风险极小。就是高盛破产,巴菲特也优先获得公司剩余财产的清偿。 而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是:中投购买大摩发行的50亿美元的股权转换债券,利息是9%,两年七个月后必须转换成大摩的9.9%的股权。转换价格不超过参考价的120%; 参考价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一周价格确定。 这个方案似乎是一种创新, 中投既得到了股权, 又得到了利息。 其实不然。实际上这个方案等价于下面方案:中投按参考价买了大摩的股票, 又把股票借给别人(卖空),得到了9%的利息。 如果将来股票上涨,中投收回股票,交出部分利息――不超过投资额的20%。如果下跌, 利息就不用还了。但是中投承担股价下跌损失。 可见, 这个方案比买股票让人融券卖空还坏, 因为融券的利息是不用归还的。 和巴菲特入股高盛相比比, 中投入股大摩名义上是买换股债券, 实际上是买进股票再让别人融券卖空。巴菲特入股高盛,名义上是买优先股, 实际上是买可换股债券。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中, 中投没有选择权,中投承担了股票下跌的绝大部分风险(收的利息弥补了部分亏损);而在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中, 巴菲特有选择权,巴菲特承担的风险几乎是0。 两相比较,可见巴菲特控制风险远比中投高明。 其实巴菲特以前曾多次使用类似方案。 明显的榜样,为什么不学? 中投投资大摩 参看: http://www.sasac.gov.cn/n1180/n4175042/n4495974/n4525827/4911171.html 巴菲特投资高盛, 参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24/content_10101284.htm
个人分类: 经济学|5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