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巴菲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巴菲特

相关日志

巴菲特的智慧与启示
wpxu 2017-10-3 09:15
在得到专栏的吴军硅谷来信《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么(一)》中提到巴菲特告诉我们一生不该做的三件事:首先,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在信的最后,吴军由此还引申到,对一个工薪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是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因为你擅长于此。 上面巴菲特和吴军这几条提醒让我受益非浅。其实,以前听过巴菲特提过不要买自己不懂的股票的建议,但是没有上升到不要做自己不懂事情的高度,更没有想到吴军老师后面的引申。而这些道理其实自己也知道,但是就是没有去践行,如自己总是以为凭着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应该可以通过股票投资去实现财富的不断增长。在股市里混了很长时间,股票投资与技术分析的书也看了很多,还是没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在想想,其实,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或道路错了。 上面两位老师的提醒其实就是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要去做我们熟悉与擅长的事情,不要去碰不懂或不擅长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自己的核心与边界,也就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自己的核心与边界之内,找到重要事情。那么什么事情是重要事情呢?我认为一件事情是重要事情要满足三个条件: 对公司或单位、自己的贡献或回报最大; 可以使自己有效快速成长; 工作杠杆率高。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崔鹏先生对工作杠杆(他将之称为「职业杠杆」)的解释是:随着你所做工作的产品或者服务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边际劳动量或者边际成本没有降低甚至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你的工作杠杆率较低。反之,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么就是工作杠杆率高。
个人分类: 学习思考|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拿几何学最高奖、提点杨振宁,转行玩金融却还能吊打巴菲特
热度 5 beckzl 2017-4-10 20:54
有人说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石,没有数学就不会有人类的灿烂科技。 可是现实中的数学总是伴随着非议,学生们的声音尤其尖锐。 几年前,在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就赤裸裸地叫做 “数学滚出高考” 。 有调查显示,超过7成网友投出了赞成票,他们觉得学数学就是浪费生命。 也许有人觉得,数学除了那些科学家搞搞研究外,对大众根本没有意义。 学好数学最多让人成为一个“书呆子”,什么微积分、几何、概率论根本百无一用。 然而,这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个例子,他的存在让你黑数学的行为显得极度的无知。 每当你对数学充满了憎恨和挫败时,他又总会跳出来“教你做人”,告诉你数学究竟怎么用。 他23岁就拿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学位。 30岁就成为了数学系主任,一手振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数学专业。 另外,他还跟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合作创立了 陈-西蒙斯理论 ,还获得了五年一届的 几何学最高奖维布伦奖 。 后来又 “提点”了好基友杨振宁 ,帮他解决了很多数学上的细节问题。 这才让杨振宁毫无障碍地完善著名的 “杨-米尔斯理论” 。 看起来也就是一个有点厉害的数学家,有什么卵用?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人家学术玩腻了之后,直接进军华尔街。 他靠着一套神秘的数学模型,不依靠任何金融界的“老江湖”,成为了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 他的基金成立20多年来,几乎未亏损,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5%,什么“股神”、“大鳄”都不放在眼里。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学好数学,吊打巴菲特,索罗斯不是梦。 学好数理化,做世界的“爸爸”! …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鞋厂,老板是个犹太人。 他每天疲于生意上的奔波,生活无趣且乏味。 儿子詹姆斯·西蒙斯的降生让他又喜又惊。 自己唯一的儿子似乎聪明绝顶,以至于让他怀疑起了隔壁的老王。 青年西蒙斯 果不其然,童年的西蒙斯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他偶然间想到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 如果油箱里的汽油每次只用一半,那是不是永远用不完呢? 这个问题在西方被称作芝诺悖论,在东方我们常说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很难相信小小年纪的西蒙斯竟能像一位 长者 一般思考如此宏大的问题,令人excited! 芝诺悖论的中国式表达 西蒙斯少年老成,高中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仅仅一年就达到了毕业生的水平。 20岁拿到了学士学位,23岁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 可好戏才刚刚开始,西蒙斯博士的跌宕人生大戏正式开演。 毕业后,他阴差阳错地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是监控全球的那个)召入麾下,成为了一名密码破译工作者。 不羁的青年西蒙斯 那段时间,西蒙斯拿着国家的高薪水,还能腾出一半的工作时间搞搞数学研究。 简直就是中国人最向往的公务员生活,他自然也很享受。 结果没做两三年,西蒙斯心血来潮耿直地在时代周刊的采访上怒斥一位退役的陆军上将。 指责他为美军介入越南战争辩护,顺带黑了一把美军。 越南战争 他没想到的是,这位陆军上将正是他所在情报机构的顶头上司。 当面跟老板互怼,没有丝毫政治觉悟,不炒你炒谁? 一不留神丢了金饭碗,西蒙斯有些挫败,心想:既然吃不了皇粮,那就重新搞搞科研吧。 那个年代,他一个数学博士在学校混口饭吃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课堂上的西蒙斯 于是,西蒙斯来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上来就想应聘数学系的主任。 没想到教务长不但爽快地答应了,还流露出一丝邪魅的笑容。 直到西蒙斯签下了聘书,教务长这才握住他的双手,语重心长地说:“西蒙斯啊,我很感激你,你是我们这个系里唯一 一个真的想要这份工作的。” 全世界都以为西蒙斯被坑了,但是人家可不这么想。 要是这个数学系不烂,还怎么能体现出他这个系主任的牛B? 西蒙斯在石溪分校做科研一做就是8年,这8年里发生了很多事。 不仅把年轻的数学系硬生生地搞起来,成了全美的数学圣地,还搞了两个大新闻。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一个是和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合作,发表了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 创立了 陈-西蒙斯 理论,如今被广泛应用到数学、物理等各个领域。 两年后西蒙斯因此获得了几何学的最高奖—— 5年颁发一次的维布伦奖 。 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 另一个是结识了当时同样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作的杨振宁。 好基友杨振宁其实很欣赏西蒙斯,常常邀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讲讲物理。 杨振宁当时是什么人物啊,已经是物理学的大牛、诺贝尔奖的得主了。 西蒙斯虽然对物理学一窍不通,但是出于对朋友的尊敬还是会前来欣赏杨振宁的“天书”。 著名中国籍物理学家杨振宁 西蒙斯整整听杨振宁讲了3年,竟也渐渐看懂了一些。 他发现杨振宁这三年一直卡在一些其实已经被解决了的数学问题上,没有什么进展。 经过西蒙斯的提点,好基友杨振宁终于扫清数学上的障碍,完善了伟大的杨-米尔斯理论。 杨振宁还为此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感谢西蒙斯。 杨振宁与西蒙斯合影 西蒙斯和杨振宁两人的丰功伟绩是石溪分院的骄傲。 到现在其几何学和物理学机构都还是叫 “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和 “西蒙斯几何物理中心” 。 西蒙斯几何物理中心 拿了几何学最高奖,又在物理学上插了一手,西蒙斯在学术界已经没什么可以留念的了。 他问陈省身: 你说我是到政界守护GDP好呢?还是去华尔街搞搞金融好呢? 陈省身还是建议他别去政界搅浑水了,就凭他那点政治觉悟,搞不好连命都保不住。 西蒙斯一想也觉得很有道理,那就去华尔街玩玩吧。 华尔街 说话间,西蒙斯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投资公司,正式下海。 前十年里,西蒙斯按照传统的方式运作他的对冲基金。 每天都根据最新的消息以自己的经验和眼光决断,频繁地调整决策。 对冲,是一种降低部分风险的投资方式,往往指两笔走势相关联,但方向相反的交易。例如防晒霜与雨伞,不论天气晴或雨,两者的需求量总和大致不变,虽然降低了收益,但也规避了部分的风险。 虽然有赚有赔,但靠着灵光的脑子总体还是有些盈利,只是心理压力实在太大。 哪天自己老了,想不过来了,很有可能从人生赢家变成抠脚屌丝。 西蒙斯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有没有什么手段可以让他躺着就能赚钱? 于是他想到自己的老本行数学,这些看似随机的价格走势背后一定有数学规律可循! 不过很遗憾,西蒙斯所研究的微分几何,拓扑学似乎帮不上什么。 可是人家有人脉啊,数学界扛把子不是白当的,挖几个专家还是轻而易举的。 他重新成立了基金公司,起名“文艺复兴科技”,从社会各界挖来了一大票程序员、数学家、密码学家等等等等。 文艺复兴科技 西蒙斯打算让这些专家建立一个能反映现实价格走势的数学模型。 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计算机自行决策交易,还很装逼地起名为“大奖章基金”(指的就是他的维布伦奖章)。 新公司蓄势待发,可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没有什么搞金融的专家。 华尔街看西蒙斯的公司简直就像是看笑话一样,甚至都开盘赌他几年倒闭了。 然而,西蒙斯的新公司还真的就不行了,第一年只盈利了不到10%,聊胜于无。 第二年直接就大亏30%,吓得西蒙斯赶紧叫停整改。 西蒙斯又请来了一位数学大师亨利·劳佛对模型进行优化。 经过半年的冥思苦想,两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模型中的宏观数据,专注于短线交易。 这下可算是找对了路子,大奖章基金重启的第一年就大赚了55.9%。 之后的20年里,大奖章基金从未亏损过,堪称金融界的一大奇迹。 从1990年开始,大奖章基金就没亏损过 即使在最不景气的2008年,大盘下跌超过30%的情况下,大奖章基金竟然还大赚了80%! 大奖章年均35%的回报率,吊打“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10余个百分点。 西蒙斯也靠他的大奖章基金成为了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 巴菲特看了都忧伤 叱咤金融界20余年,西蒙斯又玩腻了,从掌门人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去搞慈善了。 西蒙斯就是能在涉足的领域里混风生水起,然后挥一挥衣袖,留下一段传奇。 其实他的存在就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并不只是证明学好数学究竟有多重要。 而是证明,就算数学滚出了高考界,改考打游戏,能考高分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帮人。 数学只是众多人生战场中的一个,就算换再多的战场也不意味着能改变什么。
9568 次阅读|5 个评论
【救人一亿,是怎样的功德?】
热度 2 liwei999 2017-2-24 21:09
今天 看比尔盖茨给巴菲特的信 还是有震撼。说比尔基金会这么多年累计拯救,一亿两千两百万(122 million)儿童的性命。地球上因此多出了这一亿多本来会死于贫穷 饥饿和疾病的人。同时这些家庭的计划生育开始奏效 也少生了亿万。 这大多是地球最贫穷的人群 主要在非洲 得到了地球最富有的私人基金的助益。盖茨以此作为对巴菲特慷慨捐赠的一个汇报。国家和国际社会 在这方面 效率的确不如私人基金。 有意思的是,盖茨强调了计划生育的奏效。的确,当上亿的人一举被拯救以后,社会如何持续,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难题。如果没有配套的计划生育,被拯救的亿万儿童终将面临悲惨的人生。在动物世界,这都不是问题,高生育高死亡保持一种自然淘汰的平衡。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有不必践行自然淘汰森林法则的可能。文明社会大都在拯救生命与计划生育两方面,达到了符合人性的人类繁衍目标,这个世界因此显得有希望和意义。可是盖茨们致富以后没有忘记,世界上还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地区,缺乏起码的卫生保障系统,生命的夭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准了这里,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道主义成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一亿 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这种盖世功德,至少盖茨和巴菲特是感觉到了。这比做上帝的感觉要棒的多吧。 以前对社会财富在现代社会的两极分化 非常不以为然 甚至 抱有社会主义者对资本现实的敌视与厌恶。至少在盖茨基金会的作为上 现在感觉到了分化后的重回人性和合理。貌似比社会主义的政府行为和财富再分配更有效率和积德 虽然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财富的监督。 不知道中国的超级富豪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和作为出来?马云有希望吗?从平时的论述看,在国内超级土豪俱乐部里,他倒似乎是个有情怀的。 Bill Gates is a LinkedIn Influencer Co-chair, 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1d Follow Follow Follow Bill Gates One of the greatest values of our nation is the belief that the best investment any of us can ever make is in the lives of others. As Melinda and I explain to our dear friend Warren Buffett in our Annual Letter, the returns are tremendous: http://b-gat.es/2lrya05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识巴菲特25载:智慧与欢乐
jackiekeyi 2016-7-18 09:11
比尔·盖茨 我不记得与大多数朋友初次见面的确切日期,但我记得在25年前的今天 , 1991 年7月5日 , 是 与巴菲特第一次见面时间。 这个日子之所以记忆在心中,是这次意外获得的新交朋友友谊,改变了我和我妻子梅琳达的生活,使我们考虑问题更理性更智慧。 沃沦·巴菲特帮助我们做到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二件事:理智和欢笑。 过去25年,我们努力按它去做。我和梅琳达每谈及巴菲特的人生智慧时,都是一次学习和享受机会,为他所说的和所做的趣事发出咯咯笑声。 7 月5日 是我们友谊周年纪念日,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当时与他相处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尴尬的初次会面: 在人们眼中,巴菲特和我并不是同类人,我是技术白痴,他是连电邮都不用的投资者,相互没有共性。说实话,我也从未想到与他交朋友。 1991 年,我妈要我一道到我家的胡德运河(Hood Canal)别墅去度假,同时去见一些朋友,其中有沃伦·巴菲特。当时我不想去,对我妈说我忙着嘞。妈妈坚持要我去,并说他是位有趣的人。我不信,“你看,他只是买卖股票,没有真正价值。我们没什么共同点。”不过,最终我还是听了妈妈的话,同她一道去了,只答应最多在那里呆二小时,时间一过我就要回微软工作。 就在那里我见到巴菲特。他起初问到有关软件方面的事:为什么微软小公司敢于与IBM大企业竞争?它的技术诀窍在哪?产品又如何定价?这些让人好奇的问题谁都没有问过,我难于回答,相互沉默下来,时间不知不觉渐渐消失掉。他作为投资大亨,这是他不曾遇到的。他的谦逊谈吐,他的风趣,特别是对事物的清晰思维,给我深刻印象。我们之间友谊就是从这次第一次谈话播下的种子。 奥利奥饼干当早餐 :巴菲特让人令人惊奇的一件事就是,他基本上保持着他六岁时的饮食爱好。当然,他早过了幼婴儿饮食年龄。他爱吃汉堡包、冰淇淋和可口可乐。与巴菲特一道就餐也是件有趣的事。我记得,有一天早晨,他在我们家把奥利奥饼干当早餐吃。当时,我家小孩在他诱惑下也要抢着吃。这对小孩或许不是好的示范,但却适合巴菲特饮食口味。 巴菲特有次邀请我和梅琳达去旅游,第一次到他的奥马哈住所。我说:“我们喜爱在这吃你的菜饭。”但来到他的餐厅后,惊奇发现椅子上没有椅套。巴菲特同样感到惊讶。他看看说:“出了什么事?”最后了解到几前因翻修椅子已经拆除了椅套,他却没有发现。出现如此笑话,该是他常在厨房吃奥利奥饼干的原因。我们从此以后每提及那桩事都会引发一阵笑声。 我的电话热线: 在我的办公室,有二个速拨电话号码:一个家里,一个巴菲特。给他通话是我非常兴奋的一件事。我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我们谈企业经营、谈政治、谈世界大事和谈创新。 我与巴菲特背景不同,和他一起研究问题确是件兴奋而愉快的。巴菲特对问题的看法具有经济投资穿透力,我更多从技术角度来认识。巴菲特作为我们基金会董事,有独特见解。我们每当遇到困难问题时总要问问自己“巴菲特会如何处理?”它通常能给我们找到最优方案。巴菲特是我事业伙伴,比我聪明,是一位长者。 善于情感投资: 巴菲特不仅在商业投资方面赢得“奥马哈之神”的赞誉,他还擅于人的情感投资。我惊讶发现,他总能吸引许多人在他身边,人们也乐于跟他学。他工作繁忙,仍抽出时间去关心朋友,培育友谊。他经常拿起电话问候朋友;把读到的有趣文章邮寄给我们。 25 年来,我从巴菲特学到不少东西,重要是从他那儿知道什么是友谊。友谊就是你拥有自己希望寻找的那种朋友。我很幸运,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位睿智和仁慈的朋友。他把美好情感带给他人,让人共同分享他生活乐趣。 直到现在,我每次到奥马哈去(只要有机会我就想去),巴菲特就开车来机场接我。 这虽是桩小事,但意味着我们相见的迫切心情。我一到奥马哈机场,总是不耐烦地等候机舱门打开。我知道巴菲特又有新故事新笑话,等我学习,让我欢笑。 真诚感谢巴菲特给予的友情。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25年!我期待未来的回忆更让人怀念。
个人分类: 译文|2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菲特的混蛋说
热度 3 陈龙珠 2014-5-4 09:09
坚持健康的信仰,才能阳光人生。中国近来富了,可混蛋多到了CPC 政治局,便是例证。 仿造一句 于我亲身和从网上见到的海外华人,西方发达国家的好环境只是让其中的多数本来拥有的智慧得到了彰显;至于其中本来就是混蛋的人,好环境也改变不了他们什么,他们只是变成了披着华丽外衣的混蛋 ( 声明:谢绝对号入座! ) ◆ ◆ @环球市场播报 : # 巴菲特 股东大会# 问答上半场全部精华,依时间倒序排列。连珠妙语从一个段子开始:我认识的那些亿万富翁让我明白,财富只是让他们本来就拥有的美德得到彰显。至于那些本来就是混蛋的人,财富改变不了他们什么,他们只是变成了有钱的混蛋。” 今天青年节,本文算是为了大家的轻松一刻而作。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0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巴菲特眼中最好的投资 文摘5则
xuxfyuwp 2014-4-22 09:34
巴菲特眼中最好的投资 一名来自津巴布韦的观众问: 巴菲特先生,通胀年代的最好投资是什么?在一个通胀率是100,000%(百分之十万,即每年物价翻1000倍)的国家里,您会怎样去投资? 投资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答:当钱币变成了糖果,你唯一能有的防卫就是你的才能与挣钱本事。 如果你是最好的脑科手术大夫,或是镇里最棒的切肉师傅,或是最棒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不管是什么,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钱币贬值到什么程度,不管人们开始用鲨鱼牙齿、还是贝壳做货币,你总能把握你(在经济中)应得的股份。 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在自己身上。 我总是将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们:如果他们学会怎样更好地沟通,学会一切能培养自身才能的东西,那就用不着担心通胀。只是当你试图储存财富时,你需要千思万虑货币价值的变化。 (《意林》第八期 佚名)   时光   朋友的孩子刚生下来抢救不长时间便逝去了。后来我看到了病历,上面“年龄”一栏写着:半小时。半小时的年龄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生命何其脆弱,时光何其短暂!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管理的国家。在那里,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是这个国家第几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在“财产状况”这一栏,瑞士人会为刚出生的孩子填什么呢?让我们惊讶的是,所有的瑞士人写的都是两个字:时间。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一辈子的时光。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光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于是就用自己的时光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于是就用自己的时光去换取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不迫地度过自己的时日。 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不可回头。所以有人说,要生活啊,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 (《杂文报》5.11 张道川文) “异才”的悲剧 祢衡,可谓三国里最著名的大嘴狂人。他的结局家喻户晓——击鼓骂曹之后,被曹操转送刘表,然后又转到黄祖那里,终于被夺命“封口”。 “此子有异才”——这是祢衡的首任领导曹操对祢衡的评语。所谓“异才”,与众不同,但终究是“有才”。 面对来自上司的侮辱与损害,敢于据理力争,历代官场有几个这样的率真直性人?击鼓骂曹的故事发生在曹操对祢衡“图欲辱之”之后,上司侮辱你让你难堪,你该不该怒发冲冠是一回事,敢不敢怒发冲冠则是另一回事。祢衡敢做一般下属不敢做的事,亦是“异才”使然。 然而,官场上看不惯“异才”的人,不止是领导,还有被领导阶级。“异才”口无遮拦,对任何事物评价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极易招致庸才同僚咬牙切齿的仇恨。 “人皆以是憎之”的“异才”祢衡,不但很难在官场交到朋友,反而招来无数的怨恨,受其辱者,皆欲寻找机会报复他。 个性张扬,锋芒毕露,不知韬晦隐忍,逢迎附和,与世浮沉……这些让同僚不屑的仕途菜鸟秉性,“异才”祢衡几乎全具备了。 京城容不下“异才”祢衡,“唯才是举”的曹操容不下祢衡,带着失望,“异才”辗转到荆州,他换了三个领导,其结果却是一个比一个令他失望。 “异才”祢衡,直到死也没找到值得他献计的领导。《文士传·祢衡》讲,祢衡竟“无人可以依违,无处可以投”,怀中提案(策文)上的字渐渐模糊,“竟无所诣”。因为得不到伯乐的阳光,才子的耕耘,竟颗粒无收,白白荒废。 尽管曹操被祢衡骂得狗血喷头,但并没有否认祢衡有才,尽管“异才”有才,但就是不为领导所用——这便是“异才”的最大悲哀,因为你与众不同,不肯屈就领导,所以必然出局,可见,所谓“才”是封建社会领导用人的次选,而你服不服我才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即便是以“唯才是举”闻名的曹操也概莫能外。 官场多禁锢,“异才”难容身。于是“异才”越来越少,庸才越来越多,他们的背后,是一场场毁掉“异才”的逆淘汰悲剧不停上演…… 2010 年 4 月 10 日《今晚报》作者:程万军 普利策的记事本 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一,也是有“新闻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策奖的创始人。 作为一名来自匈牙利的偷渡客,普利策在进入报界后,由一名普通记者,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就拥有了自己的报社,并在不久后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子,他的传奇经历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1921年,也就是普利策逝世10年之后,有人注意到了他生前留下的10余个记事本。这些记事本记载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的琐事,大多只是一句话而已,诸如“今天总编告诉我不要在一篇稿子中反复使用‘了’字, 那样太沉闷。”“今天我让马修先生下午3点准时来办公室谈印刷事宜。”细心的研究者注意到,普利策的这些记事本以1878年为分界,此前全是记录别人对他讲过什么话,以后记的全都是自己对别人讲什么,而 1878年正是31岁的普利策买下圣路易斯的一家老报——《圣路易斯快报》,自己成了老板的年份。 研究者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身为普通员工时,普利策一直记着别人的话,提醒自己照办;成为报社老板后,他记下自己的话,是想提醒自己要记得遵守诺言。这个结论一经面世,就被人们广泛认同。 摘自《精品悦读》第3期 作者:佚名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总之,大家的这种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的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摘自《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原文写于2010-05-20 20:12:49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1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菲特的传奇
胡业生 2013-10-7 22:39
不走别人走过的路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菲特
siccashq 2013-8-2 20:53
如果巴菲特传没有刻意美化这位财富管理者的理念的话,至少他对于投资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如同股市上极高的换手率一样,我们做很多事情缺乏的都是执着和信念。巴菲特对于他所选择的股票,如果不是全部,绝大多数都是参与其中去共同运营,而不是投机。 投资不仅仅是为了高回报,而且是共同成长。我们之所以经常失败,恰恰是在高回报的急功近利下做出荒谬的选择。 这和我们所从事的任何职业并无不同。
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石述思:巴菲特拦不住无比绝望的中国大妈
mathmhb 2013-5-11 20:30
我的阅读提示: 1、这个世界的80%只属于20%的人。 2、世上没有救世主,救命只能靠自己。 3、学会在别人疯狂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4、观察理解人性的弱点,剖析直面自己的弱点! http://elegantliving.ceconline.com/ART_6000020907_350300_EL_8f48e8cf01.HTM?click_from=3000018312,8948504904,2013-05-11,ELOL,NEWSLETTERFinance 石述思:巴菲特拦不住无比绝望的中国大妈   有一句中国式投资忠告: 当邻居大妈都去疯抢的时候,你一定要赶紧撤退。   按照股神 巴菲特 的名言: 等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石述思 :巴菲特拦不住 中国大妈   在中国,其实不用等到退潮,你就可以断定:裸泳的一定是中国大妈。   最典型的是A股市场,在这个投资万人坑里,占满了中国散户的杰出代表中国大妈。   现在中国大妈再度吹响集结号,成为震惊全球的淘金族。   近期,中国内地、香港都出现了疯狂抢购黄金的场面:北京的一些黄金市场,都出现了购买的长龙,甚至有人因为拥挤而受伤。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断刷新,周一飙至新高,达到43吨。   五一小长假,甚至有媒体报道“中国消费者豪掷1000亿,狂扫300吨实物黄金”。进而被描绘成投资大鳄和中国大妈之间的黄金多空恶战。唱衰黄金的声音一时间不绝于耳。事后,有权威专家说这是假的,但真的是啥,他自己也不清楚。   连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国大妈成为中外专家戏谑调侃的对象。   股神巴菲特在股东大会开始前的两天,抽空接受采访时直言:“即使跌倒1000美金一盎司,甚至是800美元,我也不会买入,我觉得黄金除了看之外,其实也没什么用处了。”   在国际黄金市场暴涨12年后出现颓势,冒出一帮子压根不懂投资理财专业知识的中国大妈抄底——她们当真疯了?   专家们的谆谆教导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最初可能大妈们还是对其有盲从心理的,后来发现这帮子人多不是替自己说话的贴心人,甚至充当利益集团为自己挖坑的帮凶,久而久之随着财富被洗劫掠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被骗多了,也就成了精。即使专家们 这次是真心提忠告,可惜像红十字会那样公信力没了,根本拦不住大妈——包括没怎么坑过自己的巴菲特。   这是一群无比绝望的大妈。   对于公众而言,投资理财基本有四个通道:一是储蓄,但现在年利率只有3%,远远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CPI目标3.5%。简单说,存多少赔多少。相关理财产品不是门槛高,就是不靠谱。   二是股市,目前实体振兴前景黯淡,尚难看到回归价值投资的迹象,加上这几年持续熊市坑死散户,大妈多被套牢,根本不抱幻想。   三是艺术品投资。可惜假货云集,制度缺失,监管不力,市场混乱,流行不冤不乐。   在当下M2目前已破百万亿,百姓手里的存款已经到40多万亿的今天,面对着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保不健全的逼迫,大妈们面临着一个二元选择:要么将钱继续放在注定缩水的银行里等死,要么急病乱投医买黄金找死。   别急着褒贬嘲讽大妈,您能给她们支个招吗?   来自法治健全的成熟市场的专家们称流动性是王道,警告大妈们远离房产和黄金这样流动性极低的产品。而现阶段,随着新一轮城市化的启动,无比凶狠的国五条都没能阻止大城市房价上扬,显然只能怪中国特色暗中作祟。大妈们只恨自己动手晚了——等想起买房时往往不是门槛高就是没指标了。   巴菲特建议股民要真正去了解每一只股票,然后购买个人认为一周内或一个月内会升值的股票,来从中获益。这话在美国管用,在中国真未必。   说心里话,这次大妈们将身家性命押-宝黄金真悬了。毕竟,病态的房产有各地急功近利的政府做坚强后盾——他们靠疯狂的地价争取政绩养活同僚呢,而黄金却是一个被国际市场主导的深水区,疑似一条不归路。   避免更多大妈往黄金万人坑跳的唯一出路是:与其专家喋喋不休地给她们讲听不懂的大道理,不如政府切切实实给她们涨工资和完善社保,保证她们的资产不神奇地缩水——没准她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以后,还能为扩大内需做出巨大贡献呢。否则,她们永远走不出不是被人洗劫就是自我埋葬的恶性循环。   等钱被各类大鳄权贵骗光了,大妈们将留下这样的遗嘱:当我老无所依,请将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伙计居然和巴菲特一起喝过咖啡
热度 2 ywang69 2013-5-9 20:48
那天陪 Peterson去都江堰,路上顺便问了下他那大学所在的偏僻小城奥马哈市出了什么著名人物,他说股神Warren Buffett就是,而且还和巴菲特一起喝过咖啡呢。巴菲特的基金公司总部一直就在奥马哈。 据说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会吸引全世界许多富翁参加,大家会听他关于投资的建议,但亿万富翁们谁也不会真正按他说的做。 2013 年 5 月 3 日上午 10 点,西南交通大学“创源”大讲堂研究生学术报告在九里校区逸夫馆 4209 举行。国际制图协会出版委员会主席 Michael P. Peterson 应我校邀请,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云’中制图:地图和互联网的新世界”的讲座。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志林教授、遥感信息工程系执行主任齐华教授参加了此次活动。 Michael P. Peterson,国际制图协会出版委员会主席,美国Nebraska大学Omaha分校地理系教授,北美制图信息社(North American 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Society,NACIS)前任主席,国际制图协会(ICA)地图与网络委员会前任主席。Peterson教授曾在华盛顿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等多所世界各地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Peterson教授是地图与网络方面的专家,在这方面已经发表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如《Interactive and Animated Cartography》、《Maps and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Maps and the Internet》、《Online Mapping with APIs and Webservices》等。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5009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大妈和巴菲特
sstone2009 2013-5-4 23:26
巴菲特说,黄金是一只不会下蛋的鸡,再便宜他也不会买。巴菲特似乎以金融大鳄的姿态,旁敲侧击地对中国大妈们对黄金的理解给予了极度的鄙视。 根据巴菲特的话,他似乎表达这样两层意思:黄金不是可以获利的工具,所以再便宜他也不买;购买黄金很愚蠢,所以中国大妈很愚蠢。如果巴菲特的意思成立,那么,黄金有关的交易就没有意义,各国央行储备黄金也很愚蠢!这个情况显然不是很有说服力。显然,巴菲特的所言的正确性值得商榷。 至于中国大妈购买黄金,是否很愚蠢?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黄金的理解说起,黄金不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担当了重要货币的角色,这个角色,在中国大妈们的人生体验中依然那样鲜活;更为重要的是,黄金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件特殊信物,这种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升值,是否可以作为货币,是否可以借以获利,而是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在现世和非现世,若有黄金相伴,便有华丽、幸福、富足!黄金,如同我们的图腾!中国大妈朴实的心底,深厚的文化积淀,造成了她们对黄金理解的大部分,这些理解恰是巴菲特们所不解,而且永远无法理解。中国大妈是中国民族的精英,她们对黄金的热爱恰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具体。 看来,巴菲特关于黄金是不会下蛋的鸡的言论,着实不怎么样。巴菲特对中国大妈的藐视,其实也是对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藐视。而他在中华文化面前的无知,只能让他逐利的面目显得不十分体面。巴菲特一直在努力逐利,如果黄金不能给他带来利润,黄金就是狗屎;如果黄金能给他带来高额利润,那么黄金就是好股。在这一轮的华尔街黄金”阴谋“中,巴尔特失策了。 中国大妈与巴菲特不同,她们不是逐利,她们要的是幸福,拥有黄金便是幸福!在中国大妈看来,黄金不需要用人民币、美元来衡量,黄金是用文化的厚度和文化传承的深度来衡量的。 另外,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还需提防巴菲特言论的恶意,谨防他以自己的影响力,让中国大妈不再购买廉价的黄金,甚至抛出手中的黄金,这样,黄金的价格必继续大跌至华尔街设计的目标值,达到他们做空的目的。
个人分类: 草根经济学|2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投资的理智与情商
rrpub12 2013-1-1 09:57
巴菲特对智商很不在乎,经常说,如果你的智商达到150,可以卖掉30,剩下的足以做好投资赚钱。他认为自己投资成功,除了运气,最重要的一点是情绪的稳定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技术为无数专业和业余投资者所模仿,但人所不能模仿的,是其投资理念与其高尚情商的完美结合。所有的投资者,都梦想像巴菲特那样赚钱。许多专业和业余的投资专家,也在模仿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技术。但是在我看来,正在乐观地走完财富一生的巴菲特,其最成功、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模仿的,是其投资理念与其情商的完美结合。 9月27日至30日,巴菲特、芒格、盖茨,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其他两名董事会成员等一行人,访问了中国。在媒体一片“劝捐”的聒噪中,80岁的巴菲特和86岁的芒格,兴致高昂地沉浸于他们一生都最感过瘾的事情:实地考察他们所投资的公司,寻找赚钱机会。    而我全程跟随了深圳、惠州、北京、长沙整个考察过程,跟着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这个决策团队,一起参观了从电池、薄膜、储能、汽车造型到电动巴士生产和研发,基本上都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亲自讲解。在深入了解了比亚迪不为人知的一面的同时,得以近距离观察巴菲特与其团队成员是如何了解一个公司的。    巴菲特给我的最深印象,并不是他不断被人请教,又不断地讲如何进行价值投资, 而是他在任何场合下,都能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 无论是七八个人在一个电梯间里、十几个人在车间里、在酒店里面对上千名经销商,还是在礼堂里面对3000名员工,巴菲特最大的本事,是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愉快。他讲一些轶事,机敏地评论,弹起夏威夷四弦琴,或者与芒格调侃几句,总能让周围充满愉快和轻松的气氛。他会热情地拥抱深圳驾驶电动出租车的司机,给比亚迪的女工签名、合影,甚至摆出他著名的赠送钱包的动作。他享受眼下的每一刻,而且非常善于让周围的人一起享受同处的时光。 他不懂那些技术,但他懂人,包括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我想,这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与长其6岁、性格掘强的芒格,有长达51年的成功合作;与比尔•盖茨长达19年的“忘年交”,邀请其进入自己的董事会,把一生创造的财富的绝大部分交给了盖茨的基金会。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无论与芒格还是盖茨初次相见,都立刻有遇见知音之感,陷入难以自拔的思想交流。    关于芒格如何说服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巴菲特在中国之行的不同场合,至少即兴演绎了三个不同的版本,但这个版本我最喜欢:芒格第一次向我推荐王传福时,说遇到了另一个亨利•福特,我说回去研究研究;第二次推荐时,说我要错过另一个爱迪生,我只是感到有点意思;第三次他对我说,如果还不买的话,将错过另一个比尔•盖茨,于是我就说那咱们就买吧。” 显然他即兴发挥了其中关于盖茨的情节,但更重要的是他让在场的芒格、盖茨、王传福,以及比亚迪的3000名员工,都捧腹大笑。    巴菲特对智商很不在乎,经常说,如果你的智商达到150,可以卖掉30,剩下的足以做好投资赚钱。他认为自己投资成功,除了运气,最重要的一点是情绪的稳定。 作者:周建工
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天与高人聊天的秘诀
热度 1 sheep021 2012-11-4 19:59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则认为只有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 —— 〔德〕歌德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 ——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由此可见, 天天与高 尚的 人聊天 的秘诀就是——读好书! 与股神巴菲特共进一顿午餐,可能要一大笔花费,但是亲耳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却无需花费一分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30 次阅读|4 个评论
巴菲特毕业于哪所大学?
热度 15 GeoffreyLiu 2012-7-25 11:28
巴菲特毕业于哪所大学? 文/刘子岸 我曾经做过一个随机调查: 请问,比尔·盖茨本科就读的是哪所大学?几乎所有人都能立即给出答案——哈佛大学,而且会补充一句:他辍学了。 再问,张朝阳本科就读于哪所大学?一半回答说是留学回来的,也有人说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标准答案:清华本科,麻省博士。 那巴菲特呢?知道的人寥寥。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和我们这期的“独家”栏目 “考研基地学校”的选题也有关系。这是一个被热议很久的话题,而我们想了解的是这样的学校到底有怎样的氛围,里面的学生到底处于怎样的状态,他们有怎样的想法,他们读研的同窗、导师又会怎样看待这些学生? 文章组回来之后,其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我们整个班就像是一群充满不甘、充满愤怒的小鸟,下定决心要冲破‘鸟笼’。” 之所以让人“愤怒”,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被调剂过来的,而且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期望考上名校研究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样 “愤怒”而敏感的情绪我也有过,那是在中学时代。我所在的城市里有两所中学的教学质量最好: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简称一中和二中。一中,“校”如其名,排名第一的中学,每年都有若干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二中,有些年份有考清华北大的,有些年份没有。我属于比较“二”的学生,自然就读于第二所中学。 偏偏我家就在一中的围墙外,每天上学、放学都会遇到很多那个中学的学生,看到那些印有“一中”字眼的校服在眼前晃荡,感觉自己就像在一群蛟龙中混着的泥鳅。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问住在楼上,在一中就读的好友:“你们怎么看我们二中的学生?” “很好啊!”邻居很放松地回答。 不死心,继续问:“那你不会觉得二中的学生成绩没有你们好啊?” “没想过。” “没想过!”这三个字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自己耿耿于怀的“名声”“成绩”“智力”等问题,别人根本没放在心上。 所以,高考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不必埋怨命运的不公;从非“211”院校考上名校的同学,也别纠结于自己在名校的同窗面前是否会“低人一等”。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尤其不要臆想那些负面评判,因为,那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 再回到开头的名人教育背景问题。我们发现,当一个人三十岁时,别人会同时关注他的工作情况和学历背景;四十岁时,关注工作业绩的比重大大超过教育背景,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知道张朝阳做了什么事,却不太关注他从哪里毕业;五十岁以后,别人只关心这个人的事业成就,学历已经被人抛在脑后,所以,巴菲特的学校几乎无人知晓。 比尔·盖茨是个特例,他不但做成了事,而且挑战了教育制度。对于非名校的你我来说,化“愤怒”为“奋发”,不回避自己的教育背景,奋不顾身地投入学习与工作,你的成功,将为现今教育制度提供新鲜注解。 (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5月刊)
个人分类: 《求学考研》杂志卷首语|1322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巴菲特
热度 1 siccashq 2012-3-21 20:30
国外把吃自助餐叫Buffet,最后一个t没发音,否则就可以翻译为‘巴菲特’。 我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在筑波,刚去的时候一帮中国爷们骑着自行车,经过田地自动售米机和无人看守的农家贩卖屋,就是大牛头店了。里面应有尽有,中国山东产的蒜头198日元一大串,日本本地产的498日元三个蒜头,价格差别真是大。我不知道去年日本311以后这个价格是不是要反过来算。 大牛头店二楼以前是有一家巴菲特,我们凑巧吃过两次,感觉不错,850日元一个人,猪牛鸡肉做烧烤,酒类水果都有,遇上我们一帮刚从国内来的青年人,那吃的可是汗流浃背的。要知道日本的西瓜苹果价格,就会觉得850日元一顿真是巴菲特在救济了。后来第三次去这家店就关了门,不太清楚什么原因。 吃自助餐的坏处就是暴饮暴食,在宁波某家酒店去吃,大概100元一个人吧,每个座位都是堆成了山,服务员移山了之后还会有第二座第三座山,愚公也会叹气。 好像现在各类人才项目也像是巴菲特,青年千人,拔尖领军,青年杰青,青年973,各省市的江山学者等等。刚回国的看的眼花缭乱,防不胜防。我们所的人力资源部年底算一下各类人才项目经费,居然也上了千万级,真是流金岁月! 巴菲特这玩意真不能多吃,一会儿烧烤一会儿冰淇淋,一会儿生蚝一会儿炸虾,胃绝对受不了,心脏也堪忧。其实二两米饭吃饱,一两小酒下肚,岂不快哉。
21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巴菲特支持我对股市的看法
热度 1 wliming 2012-2-11 14:52
呵呵,最近搜狐报道: 巴菲特:现在投资股票最安全 ,跟我一个星期前的看法完全一致: 买房是傻瓜,买股正当时 。你再不信我的话,巴菲特你总要信吧?
个人分类: 社会|12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行合一随想
cnruby 2012-1-29 18:21
刚刚阅读了文章“ 巴菲特给大学生的三个新年忠告 ”。他的忠告是:多读书(知),多实践(行),多爱惜身体(合一,这是我随意而想)。王阳明和巴菲特对生活有着共同的感悟。看来人生活到一定境界,其悟性是相同的。不同是的,王阳明生活在过去的中国,而巴菲特在今天的美国。思想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
个人分类: 我的生活|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柳传志:巴菲特先赚后捐 我是先分钱后做事
dongzg101 2011-11-2 00:47
柳传志:巴菲特先赚后捐 我是先分钱后做事 2011-11-01 11:24:46 来源: 中国企业家 (北京)  有 218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2 ) 巴菲特是我把钱赚到手以后我再做基金,赞助给全世界的人。我的做法是我宁可把钱早点给我认识的人,大家共同把这事做好了。 10月3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9级EMBA毕业典礼在上海举行,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参加该次典礼并接受访谈,分享了联想并购 IBM PC前后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重回联想之后的管理之道。 柳传志表示,自己和巴菲特不用,巴菲特是先考虑赚钱,然后建立基金捐钱,自己则宁愿先把钱和人分享,再一起做出事情来。 http://money.163.com/11/1101/11/7HP6T42J00253G87.html
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市有没有规律?
热度 2 zhangxp 2011-5-8 04:18
本来我以为股市是没有规律的,但是最近有两个发现,我知道了股市还是有规律的。 发现一:经常看到王亚伟这个名字,股民们都很关注他的操作动向,于是我百度了一下,此人曾是某省的高考状元,现在是基金经理,连续几年操作成绩在基金中排名前三。 发现二:巴菲特最近开股东大会,热闹得很,这厮少年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挣钱,后来炒股票,几乎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现在已经连续几十年了,年年跑赢大盘。 这说明很聪明的人,在股票中是能赚钱的。以前我忽略了一点,即人和人的智慧有很大的差别。聪明的人在人人平等的博弈中,还是能掌握到一定的规律。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律,就和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这不叫规律,那物理规律也不能叫规律。同样的,这种规律的不稳定性,自然规律也一样有,只是程度差别非常之大。 有一种规律是介于中间点的:即动物的活动之于人是有规律的。人很容易掌握动物活动的规律,轻松逮住动物,这是因为人比动物聪明太多了,但是逮动物的过程中不小心受到动物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别说动物了,即使我们用刀子,也有不小心被割到的时候。
个人分类: 物理|1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金融高端人才培训,5天掘金336万
热度 2 sheep021 2011-4-26 12:29
一、抱着金碗讨饭吃(不是唐僧) 外来来的和尚会念经,抱着金碗讨饭吃,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在金融管理、企业管理领域也屡见不鲜。 与谷神巴菲特共进一次午餐需要多少美刀? 西方金融学家们若有真能耐,也不至于把天捅破——09年至今的金融危机,不亚于捅破天吧。弥补之法,恐怕还要中国出马,呵呵,新时代的女娲补天,估计就要成为现实了。央行行长 周小川已经开始尝试用中国思路调理中国经济问题。见: 用中医调理经济问题,一个出奇制胜的妙招 。金融界的大佬们如果还紧紧抱着西方金融理念不放,后果将会怎样? 二、5天掘金336万, 浦东联手沃顿商学院打造金融高端人才内生模式 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和沃顿商学院合作开设的金融高端人才培训班下周一将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正式开班。据了解,尽管5天6万元的学费不算便宜,但首期报名依然爆满,国内很多金融机构的高管甚至打电话要求成为“插班生”。【本博注: 计划招生50人,实际56人参培训,总费用为336万元,这还是“小班化”精英教学模式,嘿嘿 】   一个金融培训班为何受到这么多高管的青睐?与一般“文凭教育”不同的是,这一培训班完全走“小班化”精英教学模式。每期课程的主讲都是海外顶级的经济学教授,学员人数也控制在50名左右,学员上课不是简单的“背书抄黑板”,更多时候是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相互切磋,倒更像是一场“金融俱乐部”的年会。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真正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成为既熟悉中国国情又通晓国际惯例的金融管理人才。”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说,目前浦东已拥有金融从业人员16万余人,但相比香港的40余万、纽约的近80万,人才缺口还很大,尤其是领军式金融人才、职业型经理人和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更为紧缺。 三、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添加日期:2011-4-25 12:05:53 来源:品牌中国网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传入中国,由于西方的管理学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思维模式和西方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的管理体系,被引入中国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一些企业由于盲目崇拜西方管理学对企业进行了全西化管理的改造,结果使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早年的实达集团由于引进麦肯锡咨询公司进行西化管理,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最终也倒在了西化管理的路途上。其实中国企业有所不知西方人从中国古代智慧中寻求管理的救世良方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十七世纪西方管理学者就已意识到管理学离不开中国智慧,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智慧。17世纪末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的《四书》在法国出版,于是孔子思想在欧洲各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开来。当时有“欧洲孔子”之称的魁奈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都把孔子的画像供奉在自家的礼拜堂里。依照美国汉学家顾立雅的说法,“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而与儒家相比,《道德经》、《孙子兵法》因其实用性而更受欢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强调:“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同样也受到军事界的厚爱。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孙子兵法》被西点军校列为教学参考书。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发现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   西方现代管理偏重于技术和理性的部分,但仍处于管理“术”的层面。缺乏“道”的内容。中国管理具有管理哲学“道”的智慧,但缺乏条理化和流程化。如何使“中国管理哲学科学化,西方科学管理中国化”是一个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大课题。有人对日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日本管理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日本建立了一套把西方管理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日本式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模式。   纵观中西方成功企业,其管理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即使是没有专门研究过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他们也是异曲同工的应用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谈到企业管理理念是什么时说:“我的管理理念是把流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与西方理性的科学管理相结合”。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说过“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恐惧简单,唯恐一旦自己变得简单就会被人说头脑简单,而现实中是事实正相反,那些思路清楚,坚忍不拔有能力有成就的人们正是最简单的人!”他这一理念的源泉是来源于孔子大道行简的哲学思想。   当代中国许多企业正面临着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化的管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不敢过多的提中国化管理,他们认为一提中国化就代表落后。但又不敢把国外的东西全拿过来,因为他们也担心水土不服。所以有些企业很矛盾,不知如何把握中国化和西方化的平衡。在这里要告诫那些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构建企业的管理模式时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解决中国管理如何科学化的问题,二是解决西方科学管理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段俊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思维模型
热度 3 chenxna 2011-4-7 12:37
巴菲特和芒格一定不是靠掷筛子下注的,他们比一些人更接近真相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个人将思考问题分成7个步骤。 1. 正确的定义问题 Define Question 我们的身体常常不太聪明,表面现象常常另有所指。牙齿脱落可能是肾虚;而头发疼可能是脑子出了毛病。同样的,我们的大脑常常不聪明,大脑提出的问题 未必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打算跳槽的做人力资源的学妹曾经问我,“我投的一家大公司即将给我offer了,可是现在所在民营企业的老板答应给我加薪升职,我还该不该跳槽 呢?” 我问她“为什么要跳槽呢?” “想去外资企业。” “为什么想去外资企业呢?” “外企规模大,也更加正规。” “为什么要去规模大的企业呢?” “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流程。” “有完善流程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能够让我学到更加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 “学到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向上突破的重要基础。” “好,那么现在的企业即使给你升职,是否能让你学到完整的体系呢?” “不能,我明白了。” 这个时候学妹头势和思路就非常清楚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帮她纠正了定义问题的方法。她的问题不该是一开始问的“该不该跳槽”,而应该是“哪 个公司能给我我要的学到完整人力资源体系的机会”。 我曾经留意过一天中被问到的问题。我发现,2/3以上的提问者自己都没想清楚自己最终想知道什么。我们得不到答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2. 建立逻辑树 Set up Logical(Decision)Tree 巴菲特最好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曾经形容过巴菲特的思维方式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巴菲特及其善于运用逻辑树,又叫决策树。 什么是决策树?就是由所问的问题展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把问题作为结果,即是会影响结果的因素)。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未必准确。 例如,我想知道为何阿凡达的票房会如此火爆,请问你该如何回答。是因为炒作?因为实力?还是因为导演知名度? 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复杂一些,复杂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拍脑袋想到或者媒体上看到的几种可能性来下定论。 阿凡达剧中有棵生命之树,是潘朵拉星球生命的根源,万物由它而生。把我们的问题当作生命之树,衍生出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层层剥离的方法列 出,就形成了逻辑树。此处我只粗略列了2个1级目录,4个2级目录以及16个细分原因,如果认真思索,一定能想到更多。 3. 奥多姆剃刀 Dirty Filter 你一定也发现了,逻辑树中有几处原因有明显的问题。例如,内部因素-人的因素-演员。 不清楚导演的用意何在,这部片子的演员基本都不是大牌,可能是为了节约片酬成本(反正看不清脸),也可能是个人习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启用的也 不是当时的大牌)。因此,由于演员吸引了观众而促使《阿凡达》火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我们可以直接将他从逻辑树中删除。 奥多姆剃刀的原意已经很难考(我已经看到众多版本,这也不是本章的目的),我的解释是为确保高效简洁和操作性,保留核心,大胆删除不相关部分或者相 关度低的部分。 4. 提出假设 Build Hypothesis 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这也是人类大脑“原装”的思维方式),即演绎的思维。要回答阿凡达为何火爆的问题,我们可以收集海量的各种数据,动 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综合分析,最后计算出无数种可能性,最后从庞杂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关联系,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这样无限的资源,即使有,我们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呢? 逻辑学家提出了归纳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在数学家手中发展出了递归的思维方法。当运用到科学领域的时候,科学家总结出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型:假设- 检验。 也就是说,在我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假设。例如,我根据自己的常识,感觉以及少量的数据,进行判断,提出一个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 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这个假设不是空穴来风,确有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一个隐藏的违背常识的规律: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就是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好,既 然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我们接下来就要找到相应的数据,来支持,或者推翻我们的假设。 5. 确定数据 Define Data 我现在就要找到数据来检验我的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那么我需要哪些数据呢? 如果我以美国为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否和娱乐产业相悖?美国有几次经济萧条?萧条期娱乐产业发展速度如何?那么非萧条期娱乐 产业发展又如何?(在证明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必须同时证明他不是什么)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有哪几个爆发的阶段?这些阶段GDP的发展如何?在欧 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否有同样趋势? 此外,如果我们想把问题解决的更加严密,还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阿凡达》多大程度能够代表电影产业和娱乐产业?(毕竟娱乐产业再好的时候毁掉的 电影也不在少数)电影产业的火爆是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还是仅仅同时发生但并无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产业链又是如何从经济引导到一部具体的电影的? 这些问题,有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就确定了收集数据的方向。 6. 写出数据来源 List Data Source 我们已经明确了需要哪些来源,好比我们已经为晚上的Party开好了菜单,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规划好去哪里买菜了。是去大卖场,还是超市,菜场,还是 便利店。不同的产品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采购,数据也是一样。 7. 收集数据 Collect Data 开始着手收集需要的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 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完成了一个思维循环。我们在处理任何的问题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果为始。以最终的结果作为思考的开始,以最初需要的数据或 者信息为这个循环思维的终点。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者做出重要结论前,先确定真正的问题,思索一下所有的相关因素,进行清理。然后针对重点提出假设,并 明确支持或者推翻假设需要的数据,然后明确目的地,收集数据。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变得更高效,科学和强大。 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少信息,唯独缺少有效的辨别信息的思维方式。就好比缺乏一杆标尺,帮助我们衡量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 要浪费时间的,而哪些根本就是垃圾。 1. 实证模型 首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据得到理性科学结果的。请问,以下哪个问题是我们能够通过数据解释从而解决的呢? 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 回答问题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实证”。一个最简单明了的理解:“实证的”就是指能够通过客观事实来证实的。 科学的思考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实证主义,即任何一个理论或者理念要被确认为正确的话,首先他必须是能被观察的,能现实存在的。否则就无法被科学 地承认。 如果有人认为科学其实也未必“科学”,还有大量科学未能解释的现象例如用意念移动电视机,所以我们凭什么相信“实证”就是对的呢。对不起,我只讨论 科学系统中的思考方法,人文主义的理解不在此讨论。 接下来,我们使用实证模型看待之前的三个命题,很显然,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无法通过实证来证明的,这个问题直接pass,我们根本不需要 花时间讨论,因为根本没有终极的答案,当然这不妨碍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无疑是能够被现实观察和证明的。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貌似很难观察和证实,而事实上我们还是能找到方法来证明的 2. 可证伪模型 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看到许多颠覆性的言论,惊为天人。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时候可证伪是个非常有用的模型。 可证伪性模型有3点需要注意。 1) 可证伪的定义。可证伪定义比较长,我的通俗表达就是:当这句话/理论是为真时,发生A,如果不为真时,发生B。A和B互斥。 好了,就是那么简单。我记得曾经有个足球解说嘉宾,他显然很好的掌握了可证伪这个模型,所以反过来使用忽悠观众。他每场比赛开始都会说,“这场比赛 主队优势非常大,只要好好打,胜利就是他们的。但是,如果对手好好打,那么可能就要输了。”最后不忘补充一句,“当然,如果大家都发挥不错,平也是有可能 的”。我听了就想把脚上臭袜子塞他嘴里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可证伪这个模型来辨别信息的正确性(或者反过来说是可笑性)。 2) 能解释一切的东西往往不具可证伪性。 刚才的解说嘉宾就解释了一切可能性,不管主队最后是胜平负,他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正确”是建立在不可证伪的基础上的,因此事实上他“很可能”是 错的。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座。星座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未来,甚至人生轨迹。总之这个人他妈决定什么时候生他就给他一生定了性了。 我试图举出反例证明星座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我的例子是有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被不同的家庭抱走了,因此性格迥异,人生遭遇也迥异,但他们确实是同时出 生的。如果星座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未来应该是完全相同至少非常接近的。 但是马上有许许多多星座的拥趸来指出了我的“无知”。他们告诉我,星座是很精确的,精确到每0.00000000(此处省略200个零)1秒。所 以,虽说是孪生姐妹,但是他们在出娘胎的时间上也是有细微分别的。而正因为星座对时间的解释是如此精确,所以孪生姐妹几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生,他们的性 格和未来迥异是很正常的啊!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是孪生姐妹悖论也无法证明星座的无效性,星座是万能的,是终极真理,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好吧,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了。 3) 可证伪是有强度的。强度不同,可信度也不同。 我说我能预测扑克牌的大小,随便抽一张王之外的扑克,我预测这张牌一定大于等于1,小于14,你是不是想抽我一顿? 是的,这就是所谓股神使用的技巧。股神提供的预测往往是貌似能够证伪,实则可证伪强度很低的。 股神会先发表预测,看好某类股票,并告知大家,他预测股票一定会涨,除非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这个所谓“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范围其实非常大,大到通用 破产了小到邻居流产了。但是杀红了眼的投资者往往不会仔细考虑这些信息的可证伪强度。最后,如果预测对了,股神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如果错了,就会说这是由 于某某国际事件的意外影响。总之股神是不会错的,因为他的话虽然可证伪,但是可证伪强度几乎为零。 可证伪模型能够帮我们辨别信息的可信度。 3. 信息来源模型 信息是否准确,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这个可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这个信息的根源是否可信。第二层含义是信息宣传的来源渠道 是否可信。 在第一个层面上,最可信的渠道就是得到行业认可的专业学术刊物。一个理性的科学观点如果要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么必然要能够经历同行的考验。 面对当前国内雨后春笋般的经济学家,要分辨其是真有实力还是仅仅哗众取宠,只要看他是否曾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郎咸平教授虽然具有“走江 湖”人士才具备的出众口才,但是其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ournal of Finance的论文能够证明他在国际上是能说上话的,并非哗众取宠。 而曾经盛行网上的“X个奇异事件”,其实只需要留心其信息来源,就会发现要不是不知名的八卦小报,要不就是凭空编造的的来源信息,即便是确有起源, 也是假借其名,在第二层面上进行造价。 通过业内认可的专业期刊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可信的,而其他来源的信息,需要谨慎得追根溯源,否则可能研究半天得到一堆垃圾。 4. 个案见证模型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这类故事:某国(一般不是美国就是俄罗斯)专家发现某种独特治疗癌症的方法(意料之外情理更之外的方法),例如吃屎或者长时 间倒立,可以有效治愈癌症,并已在多名志愿者身上试验成功。 此类信息,基本不可信。原因是一件事情如果只能靠“个案”或者“见证者”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那么哪类信息是可信的呢?是拥有大量样本的 统计数据。 格兰德维尔有一本书叫《Outlier》,中文名字叫《异类》,描述了与大的群体表现不符合的一小部分人的情况。但是,outlier是大自然中的 少数,outlier的存在是无法代表大多数的。 因此,在判断一个论断,或者一个发现的时候,只需要分辨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大量的实验或者统计数据,还是仅有的几个个案。 个案见证模型可以帮我们分辨信息的代表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采用。 5. 具象模型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抽象的,如果将之具体化形象化,简称具象,会加深这个信息给我们的印象,增大在我们心中的影响。具象模型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鲜 活形象效应”和“当下发生效应”。 举例说明“鲜活形象效应”。当你听到全世界受饥荒影响的人口是地球总人口的30%,你可能只是获得一个数字,不会有更深一次的感触。而如果你看到的 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某国3个贫困儿童在饥荒中和狗争食,捡人们抛弃的垃圾为生的生存现状的话,你一定会被深深触动,从而认为饥荒的情况非常严重。后者因 为形象鲜活,而不是一个冷酷的数字,使人主观夸大了信息的影响力。 再看“当下发生效应”。电影《阿凡达》最火爆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其实,这并不单是因为《阿凡达》本身优秀,而是因为这是当 前发生的事情,人类善于遗忘的天性让我们无意中将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力夸大。再过若干年,《阿凡达》应该也会成为我们记忆中某一部已经被淘汰的“有点印 象”的电影。 使用“具象模型”,我们就能轻易的解释,为什么飞机作为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却有许多人宁愿做汽车而不敢坐飞机。 具象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哪些重要的信息是被我们主观意识夸大的,从而是我们可能客观的其影响。 看侦探小说最大的乐趣不在于知道结局,而在于侦探提出犯罪假设,到现场寻找线索,然后在脑中思考这些线索的关联和矛盾,从而建立犯罪真相的模型,最 后将线索填入模型,Bingo!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这个主题将分享我的5个寻找真相模型,体验成为数据侦探的乐趣。 1. 因果关联模型 我上大学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周围哥们和女朋友分手的概率是和他最近去学校小卖部的概率成正比的,我把这个叫做“超市夺妻理论”。 这个发现乍一看很令人惊讶,男人去超市的次数怎么会和与女友分手成正比关系呢?如果这两者没有关系,为什么数字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呢?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般人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频率基本是相同的,同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购买习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有一件东 西的购买频率是很容易改变的,就是香烟。为什么呢?因为香烟和这个人近期的心情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见人就发烟的豪杰,大部分人的香烟都是买来供自己抽 的。 如果一个人最近抽烟数量猛增,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精神压力极大,这往往是因为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例如考试考不出,工作找不到,考试没抄着答案, 或是抄着了答案但是被发现了。这种情况下,这哥们会陷入低潮,心情失落,脾气特差,也疏忽了女友的感受,这些因素是感情产生了摩擦,导致了感情的裂缝最终 导致分手。第二种可能是喜欢上了某种上瘾的嗜好。比如麻将,打牌,网游等等。这种比较刺激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非常耗费体力脑力,需要一只只的香烟提神。于 是女友因为无法忍受男友的不求上进而提出分手。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件事情,当我们看待一个事件或者数据时,A和B同时发生,未必代表A和B有因果关系,他们可能只是有相关性而已。 因果关联模型就是在脑中建立一个报警器,当看到两个高度相关的事件或者数据时,敏锐的识别出他们究竟是因果关系还是仅仅只有相关性,以防止我们被表 面现象或者所谓专家举出的别有用心的数据所迷惑。 2. 第三因素模型 我们知道了AB相关并不代表因果,那么尝试进一步思考,AB究竟为何会呈现如此高的相关性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第三因素。也就是说AB之间存在一个隐藏的关系C,其实是AB和C发生因果关系。 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个地区燕尾服的销量越高,该地区的出生率越低。为了达到农民不要生太多孩子的目的,我们是否要求农民都穿着燕尾服去种地呢? 显然不是的。假设燕尾服的销量是A,出生率是B,那么一定存在一个经济发达指数C。当经济越发达,高级宴会等需要燕尾服的场合会相应增加,同时经济 发达也早就了更多的丁克族,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所以我们可以说C导致了A,也导致了B。所以C才是和AB发生因果关系的幕后黑手。 第三方模型在因果关联模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发现幕后驱动因素的思考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三方因素并不都像燕尾服的例子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 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并确定第三因素呢? 3. “If…So…”控制模型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借鉴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控制实验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控制实验法”就是:确保其他因素不变,找到发生影响的根源。 心理学家Harlow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例子来自于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ology)他想回答一个困扰大众多年的问题,人们的恋母情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因为母亲的哪方面特质是孩子迷恋母亲?当时流行的 假设是因为母亲提供了食物(乳汁),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体温(母亲抱着孩子),舒适的触感(孩子抚摸母亲)等。 Harlow用猴子做了实验,小猴将接触2个假的不同的母猴,经过一段时间后,看小猴更喜欢哪个母猴。实验中,他每次都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 他要测试的变量,例如母猴子都不提供食物,体温都一样,但是只有触感不同。这样他就控制了第三方变量。 Harlow发现,一段时间后,相比起硬邦邦的电线制作的母猴子,小猴子明显偏爱触感更佳的绒线做的母猴子。然后Harlow再加入其他变量,例如 温暖的电线猴子和冰冷的绒线猴子;能提供乳汁的电线猴子和不能提供乳汁的绒线猴子。他发现小猴子依然偏爱绒线猴子。所以他得出了恋母情结是来自婴儿时期抚 摸的触感这个结论。 实验通过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要测试的量,来达到发现第三方变量的目的。 同样,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脑中建立一个“If…So…”的控制模型。当其他的条件不变,如果这个情况变了,那么事情会受到什么影响。那 么我们就能辨别什么是事情的驱动因素。更重要的,一旦这个驱动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能最快预见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4. 交互影响模型 但是,再一次,现实生活要比拿猴子做实验复杂的多。 例如,女人为什么会爱上某个男人?显然答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外貌”,“性格”,“幽默”能够完全解释的了。这是一个多种因素结合的结 果。这类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结果的影响就叫做交互影响。 这个结论非常简单,但是放眼世界,我们能发现无数忽视交互影响的人。看一下财经博客就会发现,无数自封的经济学家或者投资专家依然在仅通过通货膨 胀,CPI,某项技术性指标,央行的某项措施甚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动向等单一数据/信息解释股市的走向。 在脑中建立一个交互影响的模型,就是当看到一个数据/信息的时候,将该数据/信息放入过滤器过滤,判断是属于单一因素起决定作用,还是众多因素相互 影响共同作用。如果是交互影响,又有哪些因素共同作用,哪些作用大?哪些作用久?哪些又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作为数据侦探,如果没有嵌入交互影响的思考模型,就会夸大片面数据/信息的影响,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变成屡犯错误的毛利小五郎。 5. 安慰剂效应模型 安慰剂效应的概念非常普及,也很便于理解。最经典的关于安慰剂的案例是,把相同病症的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吃最新研制的特效药,另一组吃无疗效的 镇定剂;一段时间后,吃特效药和吃镇定剂的病患都认为自己的病症减轻了。 既然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关于安慰剂效益的模型呢?因为以上这个普及版的安慰剂概念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以上这个案例的内容结合“安慰剂”三个字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病症的减轻是因为镇定剂带来的心理暗示(安慰)作用,所以由这种 心理暗示(安慰)作用带来的以为自己好转的现象叫做安慰剂效应。 而事实上,安慰剂效应指的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对结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服用安慰剂案例。” 在该案例中,让我们举一反三。人体本来就具有一定程度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服用镇定剂一组确实可能好转,而并不是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样,服用特效药 一组的好转也可能是因为自我修复能力,而特效药可能根本是无效,是研发失败的。 安慰剂效应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质疑看似无懈可击的错误逻辑,发现隐藏的真相。正确的理解了安慰剂效应模型,我们就能看看它对我们是多么有效了。我们带 着安慰剂模型再来尝试回答下列问题:通用电气的一时繁荣,是否真的来源于杰克.韦尔奇的改革措施?美国经济指标的好转,是否真的来源于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措 施?温室效应的日渐明显,是否真的来源于人类的污染行为? 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会这样,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 6. 因果方向模型 我有个朋友身高矮小,他常常后悔少年时代没有打篮球而是一直踢足球,因为他认为打篮球能帮助人长高。他的理由是,你看NBA的人都那么高,还不是打 篮球打出来的?可是他错了。NBA的人不是因为打篮球所以长那么高,而是因为长得高,所以适合打篮球。 我们以为A导致了B的发生,可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们常常犯因果倒置的错误,从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因果方向模型如此重要。 此外,因果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是可能发生互换的。比如巴菲特早期选股凭的是眼光,他挑选可能会上涨的股票;而到了晚年,巴菲特选股可以靠影响力,他 挑选股票的消息本身就会造成股票上涨,因为市场相信巴菲特的眼光。 所以,我们看待一个数据/信息时,需要首先找到它的假设前提。许多假设前提都是隐藏的,但却决定了作者基于假设的观点正确与否。因果方向模型提供了 解构和质疑假设前提的一种思维方式。 正确思考的一个重点是正确的阅读和分析数据/信息。首先需要使用因果关联模型分辨关联与因果的差异性,在这基础上使用第三方模型寻找可能的驱动因 素,通过控制模型确定真正的第三方因素。然后通过交互影响模型全面的认识本质,通过安慰剂效应模型了解现象改变的真正原因。最后通过因果方向模型结构信息 的假设,从而正确认识数据/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结论。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209 次阅读|4 个评论
消灭一切榜样?绝不成为榜样?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1-2-13 00:19
1 有这样一个说法:巴菲特绝对不会告诉你,他第一次去证券交易所是他做国会议员的爸爸领去的;比尔盖茨在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他从IBM拿到的DOS操作系统的订单是因为他妈妈是IBM的董事。 2 如果以上说法为真,看来老外们在当广大人民学习榜样的时候也是不好意思说最开始的那一桶金是凭关系淘来的——他们也觉得那会掩盖自己的光辉啊。 3 中国人也和外国人一样,喜欢宣扬自己从啥都不是到巨大成功的经验。去台湾撒钱的巨富也不会说自己在老家买通官员买卖土地得到第一桶金的事实,而华西村也绝对不提自己开始是走私走上的致富道路。 4 可是,我们需要榜样啊,上帝啊,给我们降下几个榜样吧? 5 尼采早就说:上帝已死,偶像的黄昏。 于是,德国出了希特勒。 不过,好在今天的德国没有了偶像,也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偶像。 6 我想给很多人做榜样,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7 没有问题,这是生产线上早就做熟了的产品。 把你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最后罗列到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一生或者半生竟然如此不幸。 把你生命中所遇幸运的事情都和你的努力扯上因果关系,因为努力,所以XX;因为勤奋,所以ZZ。那偶然得到的幸福,也有之前之前的努力和它遥远地相关。 你很快就是榜样。 甚至你的成功日记都可以从第一篇开始做起,就象当年的雷X日记一样。 8 因为榜样,所以西单地下道里会充满了梦想的小姑娘吗?甚至东单都会盛满带吉他的小姑娘吗? 深圳的TT广场也会充满有点舞蹈兴趣和天赋的农民工。 还会有《秋天里》、《冬天里》、《夏天里》那嘶哑的歌喉在欢唱吗? 9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也没有必然。 没有个上帝掷骰子啥的? 没有,不过发达的国家有中帝掷骰子,不发达的国家只有下帝在掷骰子。 这个世界只以给定的概率存在,下帝在看着人掷骰子。虽然也有掷不准的时候,但很少。 为什么不能让“下帝”看见你? ——你以为下帝真眼瞎啊?! ——你以为不给点贿赂下帝会自动把眼光转向你,凭什么呀!
个人分类: 人论|36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大数法则——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53)
newniu 2010-10-25 21:37
在南方多雨季节,人们离家时总要带一把伞。在那个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前一个时辰还晴空万里,下一个时辰就有暴雨从头顶上砸下。带伞防雨表现出人们的危机意识,土话叫做防万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同样要防万一,比如存钱防老、防大病,保暖防感冒等等。人们为了防万一,不得不让一大笔钱在那里睡大觉,有点可惜。当想到这些时,我们自然会问:除了存钱以外,会不会有其它办法解决生大病。怎么解决才好?现代保险业迎合了这种需求。人们向保险公司投保,当出现大病时,由保险公司付医药费。人们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给保险公司,就轻易地化解万一问题。 存钱防万一与交保险,方法不同,效果相同。某人存钱10万防病,由于可能性很小,一辈子也许都用不上,最后留给儿孙。另一人花1000元买保险,保 10万元。当得大病时,有10万元可由保险公司支付。不过,1000元交给保险公司,收不回来了。 保险公司愿意用10万元换1000元,好像挺吃亏,实际上他们利用了大数法则生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具体含义是:对于个体出问题的可能性很低,当把所有个体集中在一起时,出现的问题则相对稳定。10万人投保,可能只有500人得病,并获得赔偿。保险公司收的保费为10 万*1000=1亿元,赔付总额为10万*500=5千万。那么保险公司得到毛利1亿-5千万=5千万。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赔付的金额远小于保费。虽然保险公司不知道谁会出事,但每年赔付的数量是稳定的,总量越大,结果越稳定。保险公司有一个重要指标赔付率,即保费与赔偿之间的比例。保险公司要用保费来赔偿,获得收益,赔付率显然要小于1。 在现实生活中,大数法则处处可见,例如对于单个人来说,生病不知哪一天,但北京各大医院一直是人来人往;我们不知某天上路,但路上仍车来车往。例如银行要对外贷款,担心赖帐,不过可能性很小。由于贷款人数量很大,赖帐(坏账)数量会形成稳定的比例,即坏帐率。 有一些话说:在商海中,船越大,就越抗折腾,被暴风雨吞没的都是小船。当企业很大时,外界只能影响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其余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各部分就可能互相救助,共同抵抗风险。这句话与大数法则的说明同一类问题。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想做大,尽可能做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大数法则起作用,企业生存也就有了保证。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民间贷款人,由于规模小,很容易出问题。 只要把企业打造成巨大的航空母舰,不管风吹浪打,都可高枕无忧。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华尔街自认为是不沉的泰坦尼克号。次贷扮演了冰山的角色,华尔街一样出问题。泰坦尼克是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投行消失和倒闭是华尔街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房地美、房利美、AIG等保险公司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大数法则不适合实际情况了。不是个别人不还次贷,而是大量的人还不起次贷。 每次提到次贷,人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杠杆和衍生品,它们实际上都与大数法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银行贷款给业主,怎么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关联起来?这不能不提衍生品。有的公司想花钱免灾,有的公司是替人消灾,衍生品把两者关联起来。银行担心次贷坏帐,想把风险转移出去,保险公司想通过保险赚钱。衍生品把两者联系起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衍生品同样如此。,如同炒股的手续费、赌场老板的抽水。由于风险并没有消除,只是转移,并且每转移一次都会有一些额外的花费,因此巴菲特在致股东一封信时,才引用了别人一句话: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本来赔钱的手段就不少,人们非得再去发明一些新玩意来浪费钱。新玩意即是衍生品,浪费钱指风险转移过程中的额外费用。 衍生品的例子很少,前几年国有银行坏帐打包出卖。银行坏帐即是一种衍生品。衍生品就像沟渠,把风险汇聚到某几家大公司。由于风险汇聚,根据大数法则,波动则会变小很多,有利于抵抗风险。 巴菲特还提到杠杆,与力学的杠杆是类似的。许多人用过千斤顶,为什么人能轻松地把几千斤的东西吊起来、顶起来,就在于千斤顶。杠杆就是金融市场的千斤顶。千斤顶不是白用的,杠杆与衍生品一样,需要额外的费用。 在现实生活中,与杠杆例子很多。企业的负债即是杠杆,企业主只有1亿元,但他通过贷款却能够建设十亿元企业。他即是用1亿元撬动10亿,这即是杠杆,如果赚钱,他大赚;赔钱,他大赔。李嘉诚为什么能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短短十几年积累这么多钱,即是这个原因。他的公司贷款买地、建房,还卖楼花,他只投入很少一部分人力费用,却赚了无数的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越大的公司杠杆越大,小公司反而自有资金充足。大公司有规模优势,船大抗风浪,银行愿意贷款给这样的公司。 银行的储户能够随到随取,同样利用了大数定律。到银行存款的是个别的小额存款人,而他们提取存款又是各自独立的,银行则只须掌握少量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这些提款。在正常条件下,存款人是否决定提款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特殊情况,例如他决定要大量购物、去医院、上学等。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在正常条件下,各个存款人的提款行为互不影响,从而可以应用大数定律。有时这种幸运状态会出问题,例如储户开始担心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倒闭,他们都会试图提取存款。这时的金融中介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偿付。直到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才开始为存款保险。在此之前,美国曾多次发生金融恐慌,其间有许多银行倒闭。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4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澜:巴菲特夸我是最棒的
sheep021 2010-10-8 17:07
杨澜:巴菲特夸我是最棒的 世界真小。刚刚在北京与巴菲特相见,又在华盛顿的女性峰会上重逢。让我吃惊的不是他作为嘉宾参加峰会,而是他连续三天一场不落地出席峰会的各种活动。奥巴马总统说,巴菲特深受女性领袖的青睐,自己不如他;希拉里在致辞的开始不说女士们,先生们,而是说女士们,巴菲特,可见他支持女性领导力的认真程度。作为股神,他应该是洞察到女性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吧!他见到我也很高兴,跟旁边的人介绍说他此次的中国之行对中国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指着我说:在我参加的慈善活动中,她是最棒的(主持人)。哇,谢谢夸奖。 --------------------------------------------------------------------------------------------------------------------------------------------------------- 哪儿最棒? 巴没说,杨也没说。 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有无数种解读方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京报“巴菲特盖茨慈善晚宴未劝捐”跟帖摘要
fqng1008 2010-9-30 09:58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 : 关于这巴比慈善的新闻,我一直在关注.我做为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公民,也许就是对两位慈善大使的一种敬佩.熬到了深夜,这新闻终于出来了,也第一次在163这里抢到了沙发.祝福天下有爱心的人.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 : 你给他们谈慈善,他们给你谈国情...... 网易广东汕尾网友 : 本人不多,约有几千万吧,我也可以全部捐出,但前题是我必须清楚我捐的这些钱用到那去,假如不清不楚,只给有些人用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等,那我不如留给后一代。 网易江苏淮安网友 富豪们说,我为什么要捐?!劳资辛辛苦苦挣的钱,为什么要送给ZF那帮龟孙子买车盖楼?! 网易中国网友 : 这两位不懂中国国情。在现在的中国,私人搞慈善公募基金是不准许的,只有政府可以。民间的力量不可以发展过大,否则影响社会稳定。为了稳定,不鼓励人们做善事的制度是必要的。 网易辽宁大连网友 : 巴菲特和盖茨回美国不知会如何评价中国的富豪。 盖茨的一句话应该让每个人都产生共鸣:ldquo;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rdquo;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 的原贴: 你给他们谈慈善,他们给你谈国情...... 美国如果说没有高额的遗产税,富豪们,是不会去搞慈善的!如果说不是心黑,那来的第一桶金! 网易上海网友 的原贴: 你捐了的话,50%要归政府的,里面包含了手续费,车船费,劳务费,周转费.........捐,个人所得税就45% 扣了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 我觉得李连杰的观点比较衷肯,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必须让慈善精神充满每个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过分的走极端会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恶果。社会需要发展,需要事业,这也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大事。 网易火星网友 政府还是缺少公信力,别人都担心他们捐的钱去那里了,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在实处,还是层层雁过拔毛直到最后消失。一方面政府缺少被监督,另一方面又不允许国外那种先进透明的慈善机制。谁都不想捐的钱大多数进贪官的腰包吧。 网易贵州贵阳网友 : 富豪们........总祘松了口气..........原来两位世界上最聪明也最喜良的人........没有我以为的那样傻 网易广东东莞网友 穷人仇富是个伪命题,这话绝对没错,建立起相对公平的制度,是穷人追求的,正因为目前制度的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所以,穷人不满的是这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而非仇视富人,没有谁愿意接受别人的嗟来之食。 人人都想靠自己的努力过好生活,而不是靠施舍。 合理的制度建立才是治本的方法。妄图依靠富人捐款解决问题,那是痴心妄想,也是政府推脱责任的借口。 至于富人,爱捐不捐,穷人其实不在意的。 网易广东广州番禺网友 制度而非善心:西方社会私有产权发达,这种私人性质的基金会既非上市公司,又非盈利性质的企业,因此根本不需要信息披露,基金会实际控制人的任命程序也不需要对外公开。西方富豪们捐助这类基金会实际目的就是把基金会掌握在家族后代手里,但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网易浙江嘉兴网友 不要叫什么企业家捐款,希望纪委部门的工作做好一点!多抓点贪官,没收财产,用之于民!就足够了!!! 网易河南南阳网友 : 无论如何,我们目前还不能跟美国比,美国富豪捐钱,是面临很大比例的遗产税,并且,美国经济已发展到很大很成熟,而中国,尚处在发展与巩固的阶段,此时过多言捐赠,实际是损害中国整体经济战斗力和竞争力,相信这对美国是希望看到并力求看到的事情hellip;hellip;所以目前来看,应该鼓励大企业全力求发展,而不是劝捐甚至迫捐hellip;hellip;在经济力量的壮大上,中国尚需走很长的路,而且一定不会平稳,所以,我们可以赞赏盖茨、巴菲特,但不能盲目学他们,毕竟他们太强大了,我们得处处小心hellip;hellip;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 ip: 我钱不多,我只想捐给ldquo;零壹基金rdquo;或者是巴菲特,盖茨的慈善基金。什么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去他MLGB,老子信不过这些玩意! 附1:巴菲特盖茨慈善晚宴未劝捐 50余中国富豪参加 http://news.163.com/10/0930/01/6HPSOTD000014AED.html 9月29日下午四点左右,盖茨(左6)和巴菲特(左8)到达城堡。 9月29日晚,晚宴开始,盖茨和巴菲特与商界、慈善界人士共议慈善。 新京报9月30日报道 昨晚,备受各界瞩目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据主办单位表示,当晚赴宴的企业家约有50人,并未像此前预测的那样ldquo;有一半富豪拒绝出席rdquo;。且ldquo;巴比rdquo;信守此前承诺,并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ldquo;劝捐rdquo;。 现场企业家约50人 据潘石屹透露,当晚的宴会厅大约摆了六七桌,按照每桌8人计算,企业家和家属合计约50-60人,其中企业家约50人。另据媒体报道,这些企业家中既有此前高调确认出席的王石、陈光标、余彭年、牛根生、冯仑、曹德旺,也有之前媒体猜测的柳传志、张朝阳、马云,还有ldquo;壹基金rdquo;创始人李连杰以及几位部委官员,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和央企领导人等。 ldquo;巴比rdquo;讲慈善故事鼓劲 据悉,宴会从下午5时20分左右开始,首先是一个由杨澜主持的讨论会。巴菲特和盖茨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并简要介绍了正在提倡的ldquo;慈善捐赠承诺rdquo;活动。但二人同时强调,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独特国情的慈善模式。据悉,会议中ldquo;巴比rdquo;二人并未出现ldquo;劝捐rdquo;的言辞。 巴菲特称,慈善捐赠是很私人的决定,此次来中国只是和大家分享经验。ldquo;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3个孩子都从事慈善,每人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我给他们每个基金会捐赠了10亿美元。rdquo; 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ldquo;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rdquo;他还说,对中国而言,现在这一代人是ldquo;关键的一代人rdquo;,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盖茨也谈到家庭对他慈善观念的影响。盖茨说,他父亲曾教导他,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盖茨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财富全部用于慈善,因为他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快乐。盖茨表示很关注捐助会用在什么地方,他本人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疫苗研究和教育领域。 ldquo;裸捐rdquo;话题引热议 现场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ldquo;裸捐rdquo;的话题。晚宴中,陈光标继续大谈ldquo;裸捐rdquo;,称他的ldquo;裸捐rdquo;是给盖茨和巴菲特两人中国之行的见面礼。但发言的多数人表示反对,觉得在当前国情下,裸捐较极端,应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据悉,昨晚与会人士讨论的话题包括对待财富和捐赠的态度,捐赠如何更有效,以及慈善对家庭的影响。根据微博爆料的内容,ldquo;裸捐rdquo;成了当晚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做慈善应该保持理性,富人做慈善也要循序渐进。 李连杰表示,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工作;他同时呼吁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很多发言人表示,应改善中国慈善环境,为慈善立法。 据悉,此次慈善宴会的讨论环节持续时间不到两小时,随后进入冷餐会。 潘石屹表示,参加晚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于当前慈善环境的关注,对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规范善款的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的呼声很高。他期待中国的慈善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直播 巴菲特:我们的慈善工作不分国界,不论种族,我们关注的是全人类。 盖茨:我和太太一结婚就知道,我们以后不会留给孩子们很多财富,我们一直都在找机会把我们的资源转到社会公益上。 李连杰: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的工作。 mdash;mdash;来自张欣微博 附2:如今中国富人为何不捐钱? http://news.163.com/special/charity20100910/ 为号召全世界富豪捐出一半资产用于慈善事业,比尔bull;盖茨和巴菲特号计划今年9月底访问中国并游说富人捐款。而在2010年,中国的亿万富豪总人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当代中国富人对慈善的贡献却与这个排名相去甚远。事实上,中国富豪对慈善的淡漠,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化差异或者为富不仁。【相关专题: 美国人为何乐善好施 】 对比当下慈善事业举步维艰的现状,人们更喜欢将矛头指向富豪们缺乏与其拥有的财富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的确,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富人的慈善贡献不可同日而语。但与古代、近现代中国本身相比,当下富人的贡献也相差很远,这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社会不公平会强化人对财富的占有欲 事实上,一个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同这个社会的制度环境息息相关,而富人是否热衷做慈善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社会结构最核心的要素是公平与公正性,公平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淡化人对财富过分强烈的占有欲,也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凭自身的能力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并有尊严地生活。 制度不能提供有效保障,钱成为最大的保障 如果社会上升的途径得到制度保障,那么财富对于个人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对拥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家庭来说,只要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父母也不必担心子女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在此前提下,巨额遗产对于子女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相反,在中国,无论富豪们还是普通工薪阶层,更愿意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女,往往是他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不足,对未来无法把握。这样,留给子女的财富就成为对子女的一种有效保障和安慰。他们未必不知道过多的财富容易使子女丧失奋斗的动力,但权衡利弊,财富的保障往往更有现实意义。 慈善需建立在对财富的绝对拥有上,无恒产也无恒心 在另一个层面上,对私有财产权的有效保护,也是对富人们捐献资产的一种承诺和鼓励。恰如中国古语所言,ldquo;有恒产者有恒心rdquo;,ldquo;恒产rdquo;指的是稳定的物质基础,而ldquo;恒心rdquo;则是指稳定的精神诉求。人向善的美德,皆与拥有ldquo;恒产rdquo;这一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有关。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公众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热情。只有富人能够后顾无忧的绝对保有并支配自己的财产,大量巨额的财富捐献才会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国家由于私有财产得到强力保护,从而在客观上为其慈善与公益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制度条件。 有安全感有保障,富人慈善才会成为可能 据《南方周末》此前对中国新富阶层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富人认为巨额财富给自己带来的是ldquo;不安全感rdquo;和ldquo;烦恼rdquo;。在这其中,不排除有的富人财富来源不合法所带来的不安,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财富的不稳定性。 事实上,当下现实环境往往给人这样的印象:政策说你是合法,非法也合法;政策说你是非法,合法也非法。一纸政策让一个人腰缠万贯,一纸政策也能瞬间让一个富人一贫如洗。摸着石头过河的政府决策也尚未摆脱ldquo;朝三暮四rdquo;的局面,政策不确定性给新富阶层造成的影响至今未彻底消除。因此财富巨子没有理由不担心今天还捧在手中的财富,明日还会不会继续在自己手里。富人对自己的财产没有绝对的拥有权,就不可能有安全感,那么继续保有财富成为富人被迫的第一选择,盖茨巴菲特式的千金散尽自然退居其次。(据人民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另一面 当一个社会对ldquo;杀富济贫rdquo;的暴力流氓逻辑还在推崇的时候,当一个社会对私有财产的态度还朝三暮四时,如何使富有阶层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谁又敢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千金散尽?在一个千金散尽回不来的社会环境下,无论贫富,大多数人都会优先选择自保。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蓋茨與巴菲特:中國之行不是勸捐而是學習聆聽
jiangjinsong 2010-9-14 22:05
盖茨和巴菲特:中国行不是劝捐而是学习倾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8:30 中国企业家网 巴菲特与盖茨(资料图) 【蔣科學按:這哥倆的確有水平,見解不俗,不僅慷慨大方,而且謙虛好學,值得學習。】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表示,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网】9月14日,在即将到访中国展开慈善之旅前夕,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针对新华社记者提出的书面问题,发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回应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一封信》。盖茨基金会特别授权《中国企业家》发表公开信,全文如下:   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不久前,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了美国非常富有的40个家庭已经同意加入财富捐赠承诺。对于参与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而只是一个承诺保证其在有生之年或过世之时,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以回报社会。我们特别高兴成为这项捐赠承诺行动的一部分;同时,也被许多加入承诺的人们的义举和慷慨深深感动。在相互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两人都深受20世纪伟大慈善家的影响。以洛克菲勒和卡耐基为代表的慈善家给美国慈善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他们是慈善的领袖和榜样,并鼓舞了很多伟大的捐赠者追随他们的脚步。   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124 次阅读|4 个评论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捐款超越资本主义 ?
sheep021 2010-9-6 10:22
繁体字: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初闻世界首富号召全球富人每人捐出个人财富的一半,甚是感动,难道社会主义在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 但仔细想想资本主义的金字塔体系,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如上图所示,可能还算好的,财富总算下降了一层,最起码金字塔的稳定性会高一些。 也许更糟糕的是,也许只是最上层的财富优一个袋子,变为俩个袋子,分开装而已,那金字塔的稳定性会可能还要差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盖茨和巴菲特9月访华 50人受邀慈善富人聚会
jiangjinsong 2010-9-3 15:06
盖茨和巴菲特9月访华 50人受邀慈善富人聚会 www.eastmoney.com2010 年09月03日 07:44经济观察网  本网独家获悉,约50个中国富人将成为盖茨与巴菲特慈善中国行的受邀嘉宾。    据负责操办此次聚会的盖茨中国基金会介绍,聚会在北京的某豪华酒店举行,届时约50多名受邀的中国富人将参加盖茨和巴菲特有关慈善的封闭的私人聚会。基金会还表示这一名单是保密的,他们承诺不公开受邀嘉宾的名字。    本网获悉,盖茨基金会负责慈善聚会的项目组,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盖茨和巴菲特此次访华的有关慈善聚会的工作,最初西雅图(盖茨基金总部所在地)方面是按照美国的情况,选择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人发出邀请。    但最终确定用一网打尽的办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见到尽可能多的人目前邀请仍在进行中。    盖茨基金中国项目主任叶雷告诉本网,在他们发出邀请后,有一小部分人最后拒绝了参加聚会。近10天内,受到邀请的人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人都打来电话确认是否会在现场被要求进行捐赠承诺。叶雷说。他们最担心的恐怕是在现场感到难堪。    据了解,受到邀请的名单中绝大部分是财富排名靠前,且对慈善事业态度积极或正在做相关的慈善事业的中国富豪,也有部分是没有出现在财富榜中的隐身富人。    叶雷表示,盖茨和巴菲特此行最初的目的只是在他们访华(办理其他事务)期间组织一次与慈善事业相关的聚会,本意并没有打算中国要说服中国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象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   据了解,为了打消中国富人们的疑虑,盖茨和巴菲特可能会在本周发来一封亲笔信,说明有关慈善聚会,只是希望结交朋友、沟通思想、寻找伙伴,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有关财富捐赠上的压力。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jiangjinsong 2010-8-29 23:35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来自:中国企业家 巴菲特的捐赠自述 又:剛剛發現今天正好是他老人家八十大壽,真是個好日子!    2006年,我曾做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做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United Way)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有许多人,容我骄傲地说,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培育,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这项捐赠行动不会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波及我的子女。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个人财富以供支配,未来还会获得更多。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也对社会颇有回馈。我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它已满足我对生活的任何所需。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我的财富还要拜以下三点所赐:生在美国,一点幸运基因,以及广泛的兴趣。我和我的孩子都有幸赢得了我所说的卵巢彩票(以我为例,上世纪30年代能够出生在美国的几率是30:1,加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我得以规避当时社会许多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生活在这样一个间或产生扭曲结果的市场体系(尽管整体上看这个体系为我们的国家谋得福利),不得不说我的幸运更凸显出来。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的家人和我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然而,剩下的99%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这份捐赠誓言,就是我们踏上慈善之路的开始。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1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贪官巴菲特的Google Earth KMZ 地标文件
creator 2010-5-19 12:10
安装Google Earth 后可以添加地标,并负载信息。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到位置,添加地标。 第二步,给添加的地标负载信息。弹出的窗口可以编辑。 (以上信息来自于网络,纯属杜撰演示) 第三步,添加更多地标,负载更多信息,并将地标信息保存。 第四步,保存的时候可以选KMZ格式。 将KMZ格式的文件夹解压,可以获得KML及一个Files文件。用记事本打开KML文件可以看到源代码。 贪官巴菲特的Google Earth KMZ 地标文件 下载这个文件,用Google Earth 打开可以看到相应信息。 这样这个地标文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P2P共享,供大家修改查看,可以将资料做得很准确很丰富。还可以给地标文件添加图片。 比如透露其财产隐私,娱乐去处隐私,子女信息隐私等。 从上面的步骤可以看出,操作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上面负载的信息是真实(文中是杜撰的),那么就透露了巴菲特很多的隐私,这就是它不利的一面。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随便收集信息,并标注共享。
个人分类: 杂谈|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读后
fouyang 2010-5-8 06:31
提到金融富豪,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笔挺的西装,装饰豪华的办公室,来往匆匆的助手,噪杂的电话下单这正是《滚雪球》(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Business of Life by Alice Schoeder, 2008)的开场。但是接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完全不符合刻板形象的巴菲特。他对赚钱充满热情,但把人品原则看得更重。他对子女出奇吝啬,对社会却乐善好施。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自信,却又象孩子一样期盼别人的肯定。他腰缠亿万却不求奢侈,最爱的享受是和朋友打桥牌。他与太太中年开始分居,但太太去世却使他伤心欲绝。。。然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巴菲特的人生道路。 《滚雪球》是按年份记叙的,每一章涵盖一到几年时间。但是,我认为巴菲特的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文不名开始积累财富,这段时间内,巴菲特学习股票投资,拉来投资者成立了几个合伙公司。通过挣管理费重复投资,巴菲特在为客户创造出色回报的同时,自己在32岁(1962年)时也成为百万富翁。到1969年,他解散了所有合伙公司,只留下伯克希尔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和另外一个小型公司。第二个阶段中,他除了继续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外,开始追求少年时代的梦想:办报纸。他买下了一家地方报纸经营,还成为《华盛顿邮报》的股东,并由此进入国家级的精英圈。第三个阶段,他又专注到投资上。伯克希尔公司多年表现亮丽,他也跨入世界首富行列。同时,他开始输出自己的投资,经营和社会观理念。他参与过反对取消遗产税的政治努力,在很多场合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和金融界过度借贷的状态提出批评。而后来他终于找到自己的舞台,就是通过慈善事业来影响世界。除了经营自己和太太的基金外,他还在2006年宣布将80%的财富捐给其他慈善基金(主要是盖兹基金)。此举开创了富豪在世时就捐出可观比例财富的先例,也带动了其他富豪,包括远在香港的李小龙和李嘉诚等大笔解囊。原来处事低调的盖兹基金,为此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 按这本书的说法,巴菲特在投资决策上可算是百战百胜,从未遭受过重大的挫折。但是他在参与经营方面,却是乏善可陈。通常,巴菲特购买公司股权后,或者把公司关掉变现,或者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自己很少插手。但是他也有几次由于种种原因参与管理,却都不顺利。最多也就是解决了危机,而从未带来大的发展。其实这也不奇怪。巴菲特虽然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比如企业应把股东而不是经理的利益放在首位),但他对经营并没有热情,而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可见,即使是股神,没有热情也不能成就奇迹的。 我常常在想,那些富豪们,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消费所需。那么金钱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巴菲特尤其有趣,不仅因为他的首富身份,而且因为他不是一个追求奢侈的人(他面对山珍海味,却在想念麦当劳的土豆条)。但是,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的财富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益处。首先,财富给了他资源来实现理念和扩大影响力。除了在商业上呼风唤雨外,巴菲特的成功也为他赢得了很多忠实听众。他每年给股东的信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世界各地的中学生来到他的办公室朝圣,聆听巴菲特关于投资,理财和人生的告诫。巴菲特还通过他控制的慈善基金推动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第二,财富使得巴菲特能做他想做的事。由于从很年轻就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很顺利,巴菲特很早就告别了为饭碗而工作的日子。他总是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度过人生。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第三,财富使得巴菲特能与很多出类拔萃的人为伍。年轻时,他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与年长十几岁的《华盛顿邮报》掌门人葛兰姆(Kay Graham)成为好友。葛兰姆请巴菲特主持投资事宜,并把他领进华盛顿的上流社会。他们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友谊,一直持续到葛兰姆去世。巴菲特的另一个长期朋友是比他年轻很多的比尔盖兹(Bill Gates),微软公司创始人和总裁。他虽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却很赏识盖兹的技术天才和经营能力。他甚至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托付给盖兹基金从事慈善事业。巴菲特有句名言:对于成功的衡量,是看你所在乎的人中有多少人爱你。显然,要得到象葛兰姆和盖兹那样的人的友谊,没有足够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可见,财富对于巴菲特的人生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巴菲特因为有了他的理念,热情和智慧,才能享受这些财富所带来的得益。其实,巴菲特也深知这一点。在他年轻时,他认为自己对社会贡献的最好途径就是积累财富。但到晚年,他却认为他的财富已经超过了自己和继承人的管理能力,所以应该趁早归还给社会。巴菲特的辉煌人生,来自于财富和智慧的结合和平衡。 巴菲特多次宣称过不写传记。《滚雪球》这本书是得到他本人合作的少数传记之一。作者虽然是个金融分析师,却力求超越金融和投资,展现巴菲特人性的一面。她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本976页的书,不但记录了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也以相当笔墨介绍了那段历史中不少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解读人生本来就很困难,更何况象巴菲特那样经历丰富的人生。所以,读这本书也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这里,我只能写些自己某一角度的感想。关于投资理念,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个人分类: 书山有路|52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巴菲特精彩语录
coofish 2010-5-3 10:1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以下是巴菲特当天的精彩语录。   我很想每分钟都赚到50美金,但我不会因此短期投资。   一个公司有坏的信贷记录、失掉了信誉和名声,这只能导致公司和投资者双双失败。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对高盛的经营管理非常出色。他是一个聪明的、出类拔萃的人。   高盛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上输掉了公关战役。之所以遭受打击,是因为它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声明上动作太过迟缓。   出现严重通胀的概率已经上升,不单单是美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我偏好投保险行业。中国和印度现在都有这样的问题,限制外国公司持有更多保险股份。我们不可能让一个才华横溢的CEO为一个只有20%股份的公司工作。   如果大家以捐赠的方式来学习像我一样去逃税,那再好不过了。   与其去改变旧组织的文化,不如你用新文化去建立一个新组织,因为前者非常困难。   相信我,我不会放弃印度。20年前我也没想到我会投资中国,现在中国和印度是发展得非常快速的国家,他们也许不会有所有我们在美国有的,但是他们已经比20年前好得多得多。   我丝毫不排斥做空,也不害怕大声说出来,只要一位做空者做空的目的是试图声明自己的判断。   从10-20年长期走势来看,推荐买股票(包括美国公司股票)而不是债券或持现金,股票可能能带来真正的回报。   报纸行业的快速消亡令人触目惊心。这是一道答案很糟糕的算术题。   我更喜欢电视采访而不是纸媒采访。很显然,纸媒的记者可能会歪曲我的话,因为大家喜欢断章取义。 转载: http://bjzdc.blog.sohu.com/149967464.html 作者:张东臣
个人分类: 心情驿站|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期的三明治
fqng1008 2010-4-27 23:03
在每年一度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活动中,精彩部分是餐会结束一个月后的最佳报道奖。这是那年巴菲特从众多征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篇获奖文章,全篇不足200个字: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馆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实在挤不进去。正准备打退堂鼓,忽然看到一名流浪汉,他衣衫褴 褛 ,却怡然自得。此时,他正在餐馆外的垃圾桶里翻拣食物。突然他一阵欣喜,显然,他发现战利品了!大快朵颐之后,他抚着鼓囊囊的肚子,打着饱嗝,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过期的三明治和沙拉酱,也照样能把肚子填饱。 作者艾格伊供职于麦哈顿的一家地方小报,文字里面只字未提巴菲特三个字,它获得奖金不菲的原因正如巴菲特所云,是被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艾格伊接过奖杯后,发现杯底有这样一些字:对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而永远都填不满的,是无边的贪欲。 我想,过期的三明治能够给流浪汉带来快乐,巴菲特的奖金能够给小报记者带来快乐,但是这两样东西都不能给巴菲特带来快乐,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快乐阈值是不同的:当阈值低的人已经快乐无比的时候,阈值高的人却远远不能启动。因此,穷人比富人容易满足,奋斗者比功成名就者容易获得快乐。 从这一点看来,上帝永远是公平的!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37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腐败:只有在退潮时才知谁一直在裸泳
simonjo828 2008-11-16 19:0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性质的腐败现象也随之受党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指出,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据《学习时报》分析报道, 2006年是中央加大反腐力度的一年,官员腐败依然保持着级别高、贪腐数额大和群蛀现象严重的特点。首先,涉案区域及其官员的级别较高。京津沪三市高层干部队伍中都发现问题,如,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的腐化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涉嫌经济案,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涉嫌挪用32亿社保基金案。其次,贪腐数额越来越大。由于案件多涉及房地产或固定的社会基金,故而这类案件的涉案数额都超亿元。如,郴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主任李树彪的贪腐额仅用于豪赌的就达1亿多元,而上海社保基金案中挪用数额高达32亿。再次,群蛀现象严重。凡是涉及高官案,尤其是领导班子第一把手的问题,一查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湖南郴州市贪腐案带出市委书记李大伦、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副市长雷渊利及其他政商界人士158人(雷渊利称自己的贪腐在整个郴州只能排在第12位);福建省工商局局长周金伙案引出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仓山区区委书记、土地局局长等官员;上海社保基金案调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委书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电气集团副总裁和董事长、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等一些厅局级官员便相继浮出水面。   试想,一个地区的主要官员整天脑子里想的是通过土地出让、卖官鬻爵等寻租行为去中饱私囊,还有什么心思去发展经济、造福一方呢?层层的送礼行贿,最后的买单者是食物链中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通过行贿取得垄断经营权的企业会阻碍合法经营者的进入,产生劣币逐良币的效应,经济环境就会逐步恶化。   我们需要的是效率的政府、透明的政策、稳定的预期、公平的竞争、有效的进入。一个充斥着贪污受贿、吃拿卡要、暗箱操作、垄断经营、了无安全的环境,对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   巴菲特曾说过,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当一个地方揭开了腐败的盖子,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才会发现经济停滞的真正原因,只是我们又痛失宝贵的时间和发展的机遇。于是,方显治理腐败之刻不容缓。治理腐败会带来阵痛,一个短时间的停顿、动荡会换来明天的起飞、祥和。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投入股大摩和巴菲特入股高盛比较
lcguang 2008-10-16 06:14
结论:中投其实是买了大摩股票再让他人融券卖空, 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风险; 而巴菲特投资高盛,换股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中投应该学巴菲特。 中投入股大摩方案公布后, 很多人认为中投吸取了投资黑石的教训,选择了非常明智的方案。但是,我发现这个方案等于买了股票让人融券卖空。与之相比,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才是明智的。 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是:巴菲特认购50亿美元的优先股, 利率为10%,同时获得5年内以115美元行权认购50亿美元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高盛普通股周二收盘是125.05美元; 巴菲特的认购价便宜8%。 优先股加认购权证就等于可换股债券。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 风险极小。就是高盛破产,巴菲特也优先获得公司剩余财产的清偿。 而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是:中投购买大摩发行的50亿美元的股权转换债券,利息是9%,两年七个月后必须转换成大摩的9.9%的股权。转换价格不超过参考价的120%; 参考价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一周价格确定。 这个方案似乎是一种创新, 中投既得到了股权, 又得到了利息。 其实不然。实际上这个方案等价于下面方案:中投按参考价买了大摩的股票, 又把股票借给别人(卖空),得到了9%的利息。 如果将来股票上涨,中投收回股票,交出部分利息――不超过投资额的20%。如果下跌, 利息就不用还了。但是中投承担股价下跌损失。 可见, 这个方案比买股票让人融券卖空还坏, 因为融券的利息是不用归还的。 和巴菲特入股高盛相比比, 中投入股大摩名义上是买换股债券, 实际上是买进股票再让别人融券卖空。巴菲特入股高盛,名义上是买优先股, 实际上是买可换股债券。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中, 中投没有选择权,中投承担了股票下跌的绝大部分风险(收的利息弥补了部分亏损);而在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中, 巴菲特有选择权,巴菲特承担的风险几乎是0。 两相比较,可见巴菲特控制风险远比中投高明。 其实巴菲特以前曾多次使用类似方案。 明显的榜样,为什么不学? 中投投资大摩 参看: http://www.sasac.gov.cn/n1180/n4175042/n4495974/n4525827/4911171.html 巴菲特投资高盛, 参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24/content_10101284.htm
个人分类: 经济学|5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