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蛋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人民日报:分好“蛋糕”促和谐 怎么看分配不公
whyhoo 2012-1-8 19:28
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611元、12862.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07元、3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约为0.47。对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虽然基尼系数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因此,理解分配不公关键是要明确分配公平的标准是什么。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应看分配与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是否相称,贡献多则收入多,反之则收入少;在再分配中,主要应看政府是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等手段对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在三次分配中,主要应看高收入群体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拿出部分财富帮助困难群体。 知识点   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A/A+B)。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   知识点   三次分配机制   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 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   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十分关注,要求改革分配制度的呼声也很高。对此,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年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什么不公平感似乎还强了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分配不公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分配不公看起来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比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形成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仍然存在,体制的不健全必然造成分配的不公平。同时,由于不同地区、领域、行业改革推进的先后和力度不同,因而享有的机会、占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就会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异。   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分配问题并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受到很多方面政策的制约。比如,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基本社会保障欠缺等。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据统计,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不足20%和31%。   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一次分配中,没有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没有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中,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比例,难以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对分配的调节功能有限。同时,分配的调节和监管不够有效。比如,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逆向调节”的现象:2009年6300多亿元的个税中,工资、薪金项目占了40%以上,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对某些“灰色”和非法收入也缺乏有效的监管。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的诉求日益强烈,因而对分配不公的感受更加强烈。一旦对分配不公现象有直接感受,或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人们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权益。 ● 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这句俗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正像有的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收入差距已经接近社会所能忍受的“红线”,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分配公平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作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权利平等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有权利获得公平的收入分配。分配不公造成收入差距过大,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体现。   分配不公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内需不足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制约民众的消费能力是内需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但无力增加消费支出。结果就会出现“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使消费需求这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挥不出应有作用。   分配不公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分配不公会使部分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社会地位下降,降低他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改革、投身建设的积极性;而部分既得利益者害怕改革触及自身利益,则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同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会导致激励机制扭曲,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从而丧失工作和创造的激情,使社会发展丧失活力。   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分配不公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包括许多群体性事件,很多都源于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悬殊。分配不公还容易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容易泛滥。   可以说,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并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突出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调节收入分配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必须照顾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协调好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取得共识。同时应看到,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承受能力增强,有条件、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要以攻坚克难的精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使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切实得到提高,使再分配的各项调控机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更加有力、有效,使三次分配的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等在促进分配公平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努力,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切实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网友提问   网友:促进社会和谐要保障公平,发展市场经济又要讲求效率,那么应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   答:公平与效率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而分配的公平也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促进效率的提高。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看到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也要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既要有紧迫感,也不能在短期内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把胃口吊得过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应以降低效率来追求低水平的公平,而应主要着力为困难群体提供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   ●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4月的北京,春暖花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当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可以说,总书记的话既切中了分配不公问题的要害,又指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当前,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在绝大部分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的情况下,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收入,扭转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匹配,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据报道,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相比而言中国则差距较大。要完善和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近年来,不少省份开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截至2009年,全国签订集体合同124.7万份,覆盖企业211.2万个。应逐步全面推行这一制度,扭转“劳方不敢谈、不会谈,资方不愿谈、拒绝谈”的局面,有效发挥对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保障作用,更好地协调劳资关系,切实维护普通劳动者合法权益。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新时期以来,很多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抓住机遇、勇于开拓,通过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等方式,率先富了起来。对他们的合法收入依法予以保护,同时进行必要的调节,这是促进分配公平、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5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对高收入者的个税征收力度,将高收入的重要来源——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纳入个税征管对象。这是通过税收手段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举措,对于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将产生积极意义。   应该说,“调高”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劫富济贫”,更不是“均贫富”,而是要通过税收等手段,使高收入群体的一部分财富交给国家,用于二次分配。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加大调节力度,既充分保护人们劳动创业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又有效缓解收入差距过大趋势。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引入竞争。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垄断行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   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款项实行全额税前列支或抵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民间自愿捐赠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帮助困难群体,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见,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见,而主要是对通过违规、违法行为获得巨额财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强烈不满,对这些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和打击。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在一个社会中,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有助于社会稳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数量偏少,在全社会比重小。应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规模,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城镇化。制约我国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收入长期偏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渠道。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时间越长,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人通过攀登“知识的阶梯”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3%,且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财富的公平分配是人类社会至高无上之美德。”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公平分配的追求从未停歇。当代中国,亿万人民必将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共同分享自己创造的甘甜果实。 观点声音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两头超载”、中间纤弱的“哑铃形”发展,必然是病态的发展。   只有促进分配公平,才能避免部分社会群体产生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剥夺感,才能给全体人民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企业提高工人工资要算成本账、收益账、良心账。   深度阅读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243419.html
个人分类: 经济|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制小蛋糕迎新年啦
热度 2 henuxhyang 2011-12-29 23:04
自制小蛋糕迎新年啦
为了做更加贤淑的主妇,在新年来临之际买了烤箱和面包机学做蛋糕、面包。 晒晒偶今天晚上的杰作,嘿嘿,因为没买到高筋粉,又耐不住新面包机的诱惑,先用普通面粉做做试试看啦! 结果不但看起来像模像样,吃起来口感也相当不错呢,被老公夸啦 ^_^ 后记: 昨天学校发了饺子粉,试试效果,果然比普通面粉好得多呢! 看来还是得去买高筋粉呢,估计做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些吧,期待放假…… 再来个切片图
3348 次阅读|3 个评论
孩子,爸爸不让你喝奶吃蛋糕是为了让你肚子尽快好起来。
热度 1 zhumei185 2011-12-13 09:22
孩子上周四晚上,吃得挺多,后面吃了根冷香蕉,一下子把肚子凉着了,造成了积食。大便拉不出来,吃东西一旦吃得不适还要呕吐。由于来宁夏之前有过一次经历(那次一喝奶就吐,最后到医院输液,还拿了一堆的药,孩子整整喝了一周的小米粥),因此对这种称之为肠胃感冒的病,应对起来还没有那么手忙脚乱。首先,得让孩子拉出来,然后就是只能喝小米大米粥。他爷爷有空就给她揉揉肚肚,我呢,每天下班就陪着她在床上蹦跳,总之得让肚子多多活动。两天的功夫,孩子就好得七七八八。 周五是她妈妈的生日,那天提起了吃蛋糕,孩子特想吃。但是无奈肚子不适,我不能答应。但是经不住孩子两整天的絮叨,最终心一软就答应孩子,说明天肚子舒服了,就领她吃肯德基。我想,肯德基的上校鸡块比起奶油,对于孩子的胃肠刺激应该更小一些。(其实,还答应了,中午肯德基吃了舒服的话,晚上就可以吃蛋糕。) 周日,带着孩子吃了肯德基,孩子一直到晚上也没什么事儿,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又有点不舒服。晚上吃饭,孩子没怎么吃。半夜里,孩子又开始吐了。哎,我这头大的,明明知道这病的厉害,干嘛非答应她吃肯德基啊。一定是胃肠又开始犯病了。 因为在家呆着,爷爷总是让她躺着,要不就是抱着。孩子缺少活动,因此,我还是在周一坚持送孩子去了幼儿园。在那里叮嘱老师,不要让她吃油腻的东西,不要强制孩子吃东西,并在中午吃一次调和肠胃的汤剂。傍晚,接孩子时,感觉孩子还好,没什么问题。 晚上,孩子饿,非要奶喝。这次,我毫不客气的不让她喝奶,并拿昨天的肯德基教育她,如果要想晚上肚肚不再疼,不再吐,那一定要听爸爸的话。孩子现在懂事了,倒是不那么坚决了,但是眼里那泪啊,一个劲地流。我赶紧拿出早就备好的紫米粥让她喝了,然后睡了一个好觉。 今天又送孩子去幼儿园了,送去时,一遍遍强调“爸爸,一定第一个来接我。”眼里那个泪啊。 晚上,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让她赶紧拉便便。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每天都要求我第一个来接她,而且幼儿园里的孩子大都这么要求父母。哎,孩子间的互相学习还真是快。)
个人分类: 其轩流水账|3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今拍案110:做/分蛋糕都是一般重要,和谐才是当前最重要滴!
热度 2 QFL 2011-12-13 09:21
当今拍案110:做/分蛋糕都是一般重要,和谐才是当前最重要滴!
据爆料 (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12/12/content_24314068.htm ) :前日 在伟大的首都北京市, 广州与重庆 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两地的最高领导们均出席现场,其中, 广州说: 正在按照中央要求 … 使粤渝合作成为国家东西部合作的典范 ;而重庆说: 首先祝贺广东在 “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 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 提升合作层次,使渝粤合作更加愉悦 … 。 博主批: 由此可见: 1 、 这次的 “ 渝粤 ” 合作,应该是真正 的 “ 愉悦 ” 合作 ;但协议的签署地点在首都北京,除非是随机的选择,否则其意义或许还是颇耐人寻味的; 2 、 当前,无论是“做”还是“分”蛋糕,都是一般重要,而 “ 和谐 ”才 是最最重要滴 。 值得回顾地是,我 在《 当今拍案 74 :人民日报要做和事佬:做 / 分蛋糕其实是 “ 和谐 ” 的 》中说: “ 至于老百姓,要么继续围观下去(注:后加上此半句),要么就洗洗睡吧 ! ”; 不过, 老邪却不以为然,他在《 要警察国家,还是要公民社会 》中说: “ 围观的时候,是可以喝彩或喝倒彩的。网友 QFL 以为人民日报做和事佬就定论了,也是误解。您链接的文章,档次非常低。档次高些的,比如, ‘ 任仲平 ’ 的文章,都有可能和中央不一致 …… 就像 “ 按既定方针办 ” 和 “ 按过去方针办 ” 一样,实际上是两回事 ” 。 当时,俺深以老邪的观点为是,并虚心地接受了老邪的指教;然而,如今事态的发展趋势倒是好像让我给歪打正着了。所以,我现在又倾向于认为: “分/做 蛋糕 ”的 观点,现在似乎倒是可以被定论了 , 因为未来的领导核心必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新景象 。老邪,您说呢?(注:老邪后来说:“ 不好意思,本来写了一篇博文回应。但刚踩了红线,不想再踩,就没发。祈谅! ”;对此,我完全理解老邪的话,同时也对科学网略感到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4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一个1212生日快乐
热度 4 babyann519 2011-12-12 18:39
又一个1212生日快乐
浩浩, 去年的今天,我们在一起,给你过生日,很开心,今年没能有机会送上我亲手做的蛋糕,只好在远方祝福你幸福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20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蛋糕 做大了 才 好吃
dongzg101 2011-12-10 12:26
今年三月,在来北京面试中科院MBA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些搞中学教育的老师,他们是团中央书记们的家教老师,当然,要推销科学网我的博客,呵呵!听说中央领导的秘书们也经常在网上逛逛,尤其喜欢看科学网!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还会加好友,发发短消息...... 大家在科学网上有什么说什么?网络学习,了解中国科学发展现状,科学网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万一领导看上了......
1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中山市事件评
热度 2 王铮 2011-11-14 06:49
广东中山市发生一起村民打砸抢烧工业园事件 http://t.cn/SAcehR 。你看这报道说的。新闻报道不能每次都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把自己与公众对立起来,结果让政府跟着与民众分裂,接下来就是社会分裂。看来还是蛋糕问题,广东不要从改革开放的前缘变成革命的前缘,要把和谐地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
个人分类: 区域管理|35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 辩证统一 的
dongzg101 2011-10-11 14:18
人民日报: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辩证统一的 2011年10月11日 04:5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卫兴华 79590 人参与 22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体现。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致力于尽快把蛋糕做大;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中央强调和重视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把民生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是要求更加重视分好蛋糕。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只重分好蛋糕而轻做大蛋糕。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就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来讲,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生产多少才能分配多少。而且,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决定按照什么方式、什么原则去分蛋糕。这就是说,首先要做蛋糕,才谈得上分蛋糕;蛋糕做得越大,人们分得的蛋糕才能越大。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决定作用。蛋糕分得公平合理,可以调动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当也能够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起来,也就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分好蛋糕的同时促进蛋糕做得更大更好。但国际国内发展实践表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并不是天然统一的:既不是只要把蛋糕做大,收入差距就会自动缩小;也不是收入差距扩大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动趋于缩小。如果没有政府的自觉调控,收入差距是不可能自动缩小的。即使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看,也不存在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天然统一的情况。在当代,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重视分好蛋糕的问题,它们通过高额累进税、遗产税、慈善事业等来制约收入分配和财产占有上的差距扩大,通过较为成熟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缩小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过大差距。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既重视把蛋糕做大做好,又重视把蛋糕切好分好。无论只重做大蛋糕而轻分好蛋糕,还是只重分好蛋糕而轻做大蛋糕,都是偏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什么叫分好蛋糕?怎么分好蛋糕?第一,分好蛋糕不是搞平均主义、人人分得相等的一块,而应是根据各自在做蛋糕中的贡献分得相应的一块;第二,缩小收入差距不是不要差距,合理的、与贡献差距相一致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第三,在公有制经济中分好蛋糕,就要贯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适时增加职工收入,规范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第四,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分好蛋糕,就要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处理好企业利润与工资的分配关系;第五,从总的框架来讲,要把蛋糕切分为三大块——企业一块、职工(劳动报酬)一块、国家一块,现在的问题是职工的一块偏小,所以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六,提高劳动报酬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只重行政命令,而应根据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并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起来;第七,分好蛋糕重在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对低收入者来说应重在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劳动绩效来增加收入,不能仅仅在不变的劳动绩效和既有的蛋糕存量上不断增大自己的一块;第八,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相关报道: · 瞭望东方周刊:被误读的“蛋糕论” · 共富发展学多重逻辑:一边做大蛋糕一边分好蛋糕 · 中国各省市频出新政蓝图 地方大员展现执政思路 相关评论: · 红网: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键是增加个人的权利 · 解放日报:“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哲学 PN010 标签: 分好蛋糕 收入差距 资本主义国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0人 分享到: 凤凰微博 document.write('');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帐号: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找回密码 注册凤凰通行证
1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警察国家,还是要公民社会?
热度 4 lix 2011-10-11 13:31
网友 QFL 当今拍案 74 :人民日报做和事佬:做 / 分蛋糕其实是 “ 和谐 ” 的! 里讲,至于老百姓,围观后,就洗洗睡吧! 老邪觉得,围观的时候,是可以喝彩或喝倒彩的。网友 QFL 以为人民日报做和事佬就定论了,也是误解。您链接的文章,档次非常低。档次高些的,比如,“任仲平”的文章,都有可能和中央不一致。(见任仲平双十文章和 TG 讲话) 任仲平 是“ 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意思。见百度百科。该文与 TG 讲话的差别是对当前形势的估计,一个是完成时,一个是进行时。差别很小很小,但是就像“按既定方针办”和“按过去方针办”一样,实际上是两回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6 次阅读|5 个评论
当今拍案74:人民日报要做和事佬:做/分蛋糕其实是“和谐”的!
热度 3 QFL 2011-10-11 11:45
当今拍案74:人民日报要做和事佬:做/分蛋糕其实是“和谐”的!
“分好 蛋糕 ”还是“做大蛋糕”重要? 两位地方大员分别表达了各自观点,但却是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互不示弱。 人民日报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10/11/nw.D110000renmrb_20111011_4-07.htm?div=-1 ) 则做了个和事佬,并以团结 大局为重中之重、 以“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 ,从特色社义的本质即“ 一是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出发,高屋建瓴地认为: “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辩证统一的 ”! 博主认为: 至于 老百姓,要么继续围观下去,要么就洗洗睡吧!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576 次阅读|6 个评论
围观:针锋相对
热度 4 lix 2011-10-10 18:06
汪洋:不能用运动式方式解决民生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53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庆的“蛋糕”分好了吗?
热度 2 liuliangyun 2011-8-19 13:10
据《重庆晚报》,市委书记薄熙来再次为他提出的“蛋糕”理论正名,“讲经济总量,重庆连续3年GDP增速保持在15%以上;讲效益,财政去年增长49%,也不错。开放方面,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03%;利用外资,2007年10亿美元,今年可达100亿美元;去年我市对外投资50亿美元,也排在全国前列。” 我们或痛苦或享乐于体制内外的巨大不公,体制内的筒子们享乐于每年超量的财政增收。理论和现实表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公平的方式,权力是资源配置的最低效方式。 财政收入的超量增长是最无耻、最低效、或许还是最腐败的分蛋糕的宏观行为。 重庆蛋糕论辩证的不错,唱唱红歌也很洗具,但现实确太餐具。
2117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认为“分蛋糕”至关重要,否则仅体现一个“代表”!
热度 9 QFL 2011-7-17 11:13
重庆认为“分蛋糕”至关重要,否则仅体现一个“代表”!
就 “ 蛋糕 ” 问题(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7/17/7741817_0.shtml ),重庆再次强调: “ 蛋糕 ” 分得不公平,做 “ 蛋糕 ” 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 “ 蛋糕 ” 就总也做不大 ;能做好 “ 分蛋糕 ” ,那就代表了那就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践行了 “ 三个代表 ” 。 另外,重庆也认为: 如果出现两极分化,那就仅仅能体现 “ 一个代表” , 即仅 “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而代表不了 “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也代表不了 “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两极分化可不是先进文化 ! 博主批: 个人基本上赞同上述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11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微博4:蛋糕问题
热度 2 王铮 2011-7-16 23:42
欢呼重庆节度使对广东节度使回应: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新闻发言人聂连文答记者问说:“蛋糕”做大与分配不矛盾。 现代社会,政治家就应该公开争论。其实中共最初是流行党内争论的,失败者仍然可以当中央委员。好!可是1949年后,失败者就成了“反党集团”。请注意毛泽东没有定刘邓为反党集团
个人分类: 微博|1801 次阅读|2 个评论
围观:两方面大员为蛋糕吵嘴
热度 13 lix 2011-7-12 17:03
汪洋:经济建设中心没变 分蛋糕非重点做蛋糕才是 新快报 2011 年 07 月 12 日 03:19 报导汪洋 11 日讲话: 分蛋糕不是重点 , 做蛋糕才是重点 “ 继续牢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这是针对性非常强的一句话。 ” 昨日参加分组讨论时,汪洋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的 “ 主题主线 ” ,极大地增强了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信心和决心。 “ 提醒全体同志们不要忘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讲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来讲两个文明建设,到现在讲四位一体,无一例外都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汪洋表示,虽然目前提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但中心仍然是经济建设,这一点没有变。 他表示, “ 现在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强调要注重民生问题,但是要做大蛋糕我们仍然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这点是有针对性的。这不是新话,但是在这个时候强调它就有新意。 ” 汪洋的“针对性”好像是针对 薄熙来前一天的讲话: http://cq.cqnews.net/html/2011-07/11/content_7185269.htm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 30 多年,在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后 30 年,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将是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而“三个差距”和“三农”问题又紧密相连。如何使近 8 亿农民富起来,是缩小“三个差距”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想,重庆不必等到发展的高级阶段再去研究合理分配与共同富裕的问题,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就统筹兼顾,考虑好、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发展与分配的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家园。要看长远,算总账,一边分好蛋糕,一边做大蛋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为什么“局内和局外”人都想切强震预测这块蛋糕?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1-6-15 23:18
在某些世界性难题未从科学上得到解决之前,各色人士都会“粉墨登场”,或“不懂装懂”,或“慷慨激昂”,或“无知无畏”,或“道听途说”,或想“成名成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世界性难题还未证明是“穷途末路”之前,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要轻下断言,说什么“不可能解决”、“谁也没有办法”之类的妄语。我们与大家一样深信,经过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科学难题终将被突破和解决。当然,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妄下结论。 请看以下某些人在地震预测方面的表演和闹剧: 1 、出于民间的“有才”和“大师”们,在甚至不明白地震是什么的情况下,就依靠什么与地震孕育过程基本不沾边的东东,如“天上”的东东,“算命”的东东,自制的类似“电表”的东东,自己发明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核爆炸理论”、“质量重分配理论”等,胡蒙乱猜地震三要素。依靠人数众多且在地震易发地区胡蒙乱猜的“优势”,有时也能蒙对几个,但蒙对的概率绝对不会超过 50% 。试想靠这种瞎蒙能成为地震预报的依据吗?如果您是地震局领导,您敢依据这些不靠谱的“预测”做出预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再次强调,科学研究需要找到强震孕育过程的共性规律,而不是不靠谱的个性规律。 2 、我很佩服有些知名人士,如方舟子等。我佩服他们的不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成就,而是学术打假和反对学术腐败的勇气和作为。但方舟子等人可能“啥都明白”,经常拿“沙堆模型”和“自组织临界性”说地震的事儿,还冒出来“孤立型地震”以讹传讹的错误概念。这些不是您学术研究领域的“强项”,在强震预测难题还未从科学上得到解决之前,就不要轻易说什么“废黜地震预报”之类的“豪言壮语”。科学研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过去某些认为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不是已经被解决了吗。“废黜”了,科学研究怎样取得进展呢?这恐怕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吧。 3 、在科学界,一般都认为强震预测的难度受“地球不可入性、非频发性及非线性的”制约。在地震发生后,某些“局内人”给出的解释不外乎是这三点。 其一,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 12 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 6370 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精确探测深部介质与结构,对预测地震发生的地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回答:掌握了强震孕震模式和规律后,即使我们不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依据对地震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地震活动性的长期监测,仍然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强震短临预报。 其二,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大地震的复发时间比人的寿命、比有现代仪器观测以来的时间长得多,限制了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地震学在对现象的观测和对经验规律的认知上的进展。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而经验规律的总结概括以及理论的建立验证都由于大地震是一种稀少的非频发事件而受到限制。 回答:只要我们掌握了强震孕育过程的共性规律,在有详细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大部分强震与所有的主震事件都能被预测,与是否频发没有关联。 其三,地震物理过程的非线性。地震是发生于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回答:如果地震物理过程是线性的,地壳介质在强震前的物理力学过程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前兆现象,果真如此,那么强震真的不能被预测。实际上地壳介质是非均匀的,孕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正是由于非均质和非线性的存在,才会有前兆现象,强震才可能被预报。我们的研究表明,强震前的震群事件是唯一的大地震活动性前兆,建立了震群与未来大震的力学联系,则大震预测的理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 、强震预测问题基本是一个岩石力学与地质学结合的问题,有些科学工作者或不懂力学或不懂地质学,在谈到地震预测问题时,常常发表一些不着边际、似是而非、无的放矢的言论,有时真起到了“忽悠”民众、以讹传讹的后果。呵呵,谁来为此“埋单”啊?到了“埋单”的时候,就找不到您的影子了,您就溜之大吉了。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2062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些蛋糕够数学的
热度 6 jiangxun 2011-3-5 07:48
作者:蒋迅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蛋糕图片,这个蛋糕被做成一个台阶儿系列,据说是按照 斐波那契数列 ( Fibonacci number ) 的比例制作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斐波那契螺旋。 一张白纸上可以画美好的图画,一块蛋糕上则可以做出很多数学的图案。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下面再给一些够数学的蛋糕图片。这些蛋糕一定会给参加聚会的数学家带来惊喜。 Source: etsu.edu Source: mathfail Source: math-art Source: strangelycharming-physics Source: dallasnews.com
个人分类: 够数学|992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杀虫剂 中国蛋糕店普遍使用
szcong2002 2010-11-8 23:00
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杀虫剂 中国蛋糕店普遍使用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108/10/6KVB0D56000125LI.html 南方都市报11月8日报道 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广泛使用。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世界各国已纷纷限制,但中国却在大规模、无限制地使用。 面包、奶酪、蛋糕都用氢化油 最新的世界糖尿病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高达九千多万,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生活已经向着高脂肪、高蛋白的方向发展,而这些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流行的温床。 专家告诉我们,威胁人体健康的食品还不止洋快餐,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激凌都有这种风险,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 千万别吃廉价的蛋糕!!!!!!!!!!!!!!!!!! 用植物油的可能性更大点。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日蛋糕第二天吃
jxz1963 2010-10-27 23:49
说起生日,早在前几天朋友就问我:生日如何过? 我笑了:父母在不言寿! 可朋友还是要给过,我说:真的没必要,不是七老八十了,还是忘了年龄好一些!朋友说不过我,便给我说:也不送你东西了,送你几张魔幻 KTV 代金券吧! 我很乐意地接受了朋友的赠券,并于当天晚上与夫人和几位朋友一起卡拉 OK 了三个小时,大家都很尽兴,这个提前的生日过的人真高兴。 10 月 25 日是我身份证上的生日,一大早就有朋友给我手机上发来了祝福,我没敢回复。早上上班后主管住房公基金的阿 L 专门上楼说要给我订生日蛋糕,我没有让他订,说我不想过了,屁大点年纪过个啥生日。 阿 L 没有说什么就走了,午餐是在职工食堂吃的饭,在吃饭时阿 M 给我说:你今天就吃这个饭,也不吃点好的? 我笑笑:这就很好了呀! 她在我耳边说了一声:快乐! 我应道:快乐! 忙了一天了,临近下班时,夫人来电话问我:晚上回家吃饭不?我笑着说:回家!夫人便开始在家里做饭了,可没过五分钟,就由阿 L 炒活着要吃饭,加之我办公室正好来了一位退休了的老朋友,我说那就一起吃饭吧!走在路上有几位朋友听说是我过生日,非要买一蛋糕,但朋友在一起更多的是要喝酒,酒是喝了不少(我要开车没喝一口),蛋糕最终是一点没动,朋友说:拿回家你们夫妻二人点上蜡烛浪漫一下子吧! 无奈,我们把蛋糕放在了车子后备箱里。夫人说:蛋糕你就带到单位和朋友们一起吃了吧! 第二天早上,我就对阿 L 说:中午在集体食堂大家一起吃蛋糕吧!阿 L 笑着说:你们昨晚没有吃? 中午的食堂里先后有 80 多位员工来用餐,一个 16 寸的蛋糕是如何也分不过来的,但凡吃到蛋糕的同事,都在问:今天谁过生日?朋友们都争着说:我过生日! 于是,大家齐唱生日歌,一声声的祝福飞进心田,那一瞬间真的感到无比的幸福!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676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