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专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年青人-学好文武艺再说转专业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6-5-4 20:31
今天,认真学习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说的9句话 http://news.sohu.com/20160504/n447623304.shtml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我觉得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是有能力。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习总讲话,如果我以前早点学习了,现在不至于 混的这么惨,估计都搞个院士了,嘿嘿。 在中国拍马屁和吹牛逼两件事,各位同学多少都要会点。 不过,我现在总熬夜,以后要根据 习总讲话,多注意。 我发现生科院又开始有一大批人闹着转专业的,貌似 这几年生物向其他专业转的同学越来越多,以至于名额都不够用。 作为班导师,我也和你们聊了聊,总体上,大家讲的很多的 就是 生物不好就业 。你们没有就业或创业过,我想很多也是听说。 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总体上工作不好找,而且职位收入也不太好。 不过,我群里也和大家谈过了,如何看总体与个人。如果你统计 学得好,就知道什么时候考虑总体,什么时候考虑个体。 我不想讲太多大道理,就讲讲个人,当时,我1995年高考, 那时最火爆的是对外贸易,其他都一般,就是毕业赚大钱那种, 可是我毕业时,遇到了海外贸易低潮,最好专业变成最差。 我有个亲密哥们,为了赚大钱,找关系拼命考进大连海事,放弃了 北大清华这类高校。其他他们家经济条件很好的,毕业后,他发现 自己专业不懂,选错了,然后后来自学了计算机拼命出国,去了加拿大。 另外一个同学,高考失利考上一个大专,但是专业选得好,学了计算机 也移民去了加拿大,自己创业都有公司了,这两个同学都姓周,住的很近。 我个人喜欢数理化,特别是物理等,不过我爸爸觉得基础学科不好就业, 当时我们国家基础学科也没什么经费,最穷,我高中物理老师非常器重 我,他都和我说,搞物理,如果不出国,就像我们当老师了,没出息,要三思。 后来,我就听我爸的学电子工程,这个在美国挣钱最多,我毕业时, 这个也是好专业。还有一个是毕业我去了部队,我爸爸分析将来部队待遇 会提高,也被他预言对了。不过我去了发现,自己对这些工作不太感兴趣, 还是想搞一些研究,特别是生命科学,结果工作几年,又进入生物信息领域。 我个人发现,自己当时考虑到 就业好,并不是自己的追求, 工资高低,我也不感兴趣,如果发不了大财,一个月挣5千或5万,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想和大家说一句,你们一方面多了解一下 其他专业;也看看《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们这一届我看普遍有些都是家里条件非常好的,不是穷二代, 就业工资高低,对你们很重要么?也许你们可能成为潜在的院士或者知名科学家。 群里我也和大家聊了很多了,后面大家有问题也可以聊一下, 不过不要问我太直接的问题,我不便于直接回答你转不转之类的问题。 各位老师,你们那里情况怎么样,生物专业很多学生都转出去了,嗨。
1587 次阅读|12 个评论
穷二代要转专业-能解决问题么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6-4-24 00:14
一个跟着我学习生信的穷二代(他自己这么叫的)要改学计算机, 当时,这个同学因健康原因做不了实验就来搞生物信息的。 现在突然有这么个想法,我表示理解,因为毕竟家里有压力,早毕业早挣钱。 但是,我对这个方式不赞成。 学习计算机,我觉得更重要是能力培养,我们生物信息做的东西, 其实从计算机角度,除去计算理论方面,从应用角度比他们的还要难, 计算机这个玩意,主要就是多动手,多动脑。 你不去计算机学院就不能学习了么?非要去计算机学院么? 最后我逼你也说了你思维的核心还是想有个本子好找工作。 我和你说了,靠本子找工作的时代过去了,以后还是有真本事。 计算机 不是你毕业证上 写三个字 你就能搞;否则,找一批人 脑门写上高级人才,咱们国家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计算机除了极少数搞理论的,你比如并行计算那帮子; 都是搞应用的,他们还要进入我们生物呢。 你毕业应该早赚钱还是我和你说的呢,你不想做科研也没关系。 但是现在你参与的科研项目,不光是为了培养你的技能,更重要是 做事的态度,责任感,事业心,思维方式,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 你不能把他简单化为科研工作。 穷人的问题最根本不在于经济穷困,而是他的思维,总是落后于时代。 中国的落后也是这样,以前政治经济学说过,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少走弯路,弯道超车。但是实际上,落后国家绝大多数 是因为观念落后,不仅不会借鉴先进国家经验,而且还会把他们的错误都犯一遍。 转到计算机,成不成不说,这段时间荒废了,如果你塌下心认真学一年,能积累 很多东西,而且你半路出家过去,跟计算机的人比有竞争力么?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这位同学,还有和你一起来的另外一个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我好像和你们说了好几次了。 你们两表面文静,踏实,但是双眼充满了浮躁,我理解是家里压力大,但是你们这样 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忘却一切困难,学好当前每一天,才有机会逆转。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和你们一起的那个富二代同学,到处游山玩水的公子爷, 看着一身浮躁。但是我的相人之术告诉我,他是一个能够塌下心做学问的人,我最担心 这位同学不能坚持到解放,背叛自己的誓言,所以我对他说,我们进入xxx叛变倒计时。 富二代同学,你要坚持住啊,我最怕你心太软,别人一带你就走了。 看到你们的故事,我又想开始 “每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是个SB”。 我这句名言有点不雅,不过是我大学时发明的。 如果你真的“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就去吧;我们这里的工作你能参与多少都行, 不用不好意思,有困难还可以找我。 只是再次建议你自己多动脑思考。 如果你想去搞计算机,我给你讲一个 求伯君的故事 他是我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友,前辈,号称“中国第一程序员” 他本科四年基本不上课,都是在机房度过的,你有兴趣baidu一下他的故事吧。
176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另一种意义上大学的严重不负责任
热度 23 lin602 2016-3-1 21:10
许多学生在学期间,就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工作时不可能专业对口,一方面是社会需求,二是工作地点不会去,三是自己可能没有兴趣。许多人是师兄弟们告诉他们的。 有的学生在高考时,根本就没有填这专业,但填了服从志愿,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或不了解的专业去了。 所以有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因为对某些课不感兴趣,或者就有畏惧心理,对所学课程就是学不好,学不进,许多课就不及格。当然有些学生是玩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承认,部分学生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对今后工作不对口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但是,在目前高校转专业是非常困难的,比例非常小,最后一着棋只能是退学重考或不读了。 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情况在高校比例不低! 退学?代价太大,可能家长也不同意。读下去,可能就是混个文凭,今后凭文凭考公务员或做其他专业的事。 而大学招生,不一定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是确定招生数的,是根据上面的招生计划招生的,根据学校的师资招生的,其实是一种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定招生计划,我们不能忘了,那时候上学不要学费,而且不少学生还有生活费,而且国家保证分配工作。而现在,家长要提供学费,提供生活费,而且毕业后工作得自己找,找不到工作自认倒霉,所有的专业不对口及因此引起的问题,全部要学生及家长承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另外一种‘图财害命’,因为招的学生多,经费才多,学生退学后就少经费(财)了,这个命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是学生们的工作与前途。 许多学校的某些专业明明知道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人很少,但招生数仍然居高不下,学校也知道许多专业的学生要转专业,但这个口不能开,担心‘决堤’。 可能有人说,高考时你服从志愿的呀,同意转专业的呀,不过,我们在大学工作的人都知道,不在大学工作的普通人有多少知道这些情况呢?大数据普通人是不知道的。同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学生进学校后学习才知道自己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立足点应该不是按学校条件办学,应该是按社会大体需要招生办学,这是最重要的。 应该建立大数据,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并向社会公开,让家长与学生知道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而且有个机制,对转专业有个科学的管理方式。这个管理方式应该好好研究,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出国的同学们都选有机化学专业,大家知道化学专业相对来说比较苦,但许多同学们还是选这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呀。所以就业会自动调节学生们选择专业的。 我们在怪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同时,我们的大学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上的缺陷。 尽管专业需要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应该向社会公布,让社会来调节,让学生来选择。当 然这方面的难度非常大,不知道国外是如何操作的,但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因为难,才需要官员与高校及学者们仔细研究,建立模型,统计数据,提供招生建议,而且确定合理的转专业的管理方案。 可能有人说,所有人会转到金融等好专业去了,我想如果人太多,工作不好找,大家会调节的。 粮食、钢铁、工业品也是市场经济呀,这都能够调节好,所以这些问题应该也是可以调节好的。
7276 次阅读|35 个评论
穷且益坚,不坠物理之志
热度 65 SoSoliton 2013-3-25 11:30
最近大二学生开始申请转专业了,物理专业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要求转到其它所谓的“热门”专业学习,而其它专业无一申请转读物理专业。本来物理专业学生就不多,如果所有申请学生都如愿以偿的话,相当于物理学后继乏人了。 申请转专业的最好理由是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对某某其它专业更喜欢。芸芸众生,果真没有喜欢物理的了?可能不是这样!这从学校2013年自主招生情况可见一斑。学校2013年探索“基础学科人才”的自主选拔录取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从数理化生等8个基础学科中任选其一报考,进校后不能转专业。物理专业报考人数踊跃,考生们一个个表达出对物理专业的浓厚兴趣,立志今后献身物理。 那么,申请转专业或专业思想不稳的真实理由到底是什么呢?除了物理专业本身的因素外,恐怕功利和急功近利才是最真实的理由。不争的事实是,越接近实用和越产生所谓“大款”的行当所对口的专业,越具有黑洞效应——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一旦吸引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从这点看,大学生的专业趋向又充分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千钧一发之际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做做挽留和稳定军心的工作吧!但经历和经验告诉我,在学生看来,现在的老师对学生的所谓苦口婆心,犹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振振有辞,句句无比正确,但句句不是无用的废话就是骗人的鬼话。真正能够稳定学生的,只能是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以及整个社会的风气或价值取向。这儿留点文字谈谈我对物理专业的肤浅认识,绝对无意影响物理专业学生的人生重大抉择。我当研究生导师多年,再怎么优秀的学生我都从来没有主动招揽过,更何况本科生。 一、物理专业好不好? 大学里,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学生才有个体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训永远适用。毫无疑问,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决定着人才的需求和去向,但也正因为如此,大学里的专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经济社会的调节。所谓的好专业就像市场上的抢手货,源于强大的市场调节功能,它只能是昙花一现,物理学也曾经抢手过。此外,大学本科已是一种大众教育,在我看来,读大学就像做习题,不同的专业相当于不同的习题,习题本身不重要,通过习题训练出来的能力和水平才重要,纠结于习题好不好做、会不会考的学生注定是很难通过考试晋级的。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做了大量看起来没用的功课,才能成就少许有用的事业。所以,作为大学生,明智的选择是不要去做哄抢热门专业文凭的盲流,而要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喜欢的功课,培养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注意,“好”专业绝不是一些不学无术、挟专业以自重者所标榜的“好学”、“好毕业”、“好找工作”的所谓“三好”专业。“好学”等于没学,“好学”的东西就像易玩的游戏,老不晋级,玩一段时间自己都会感觉很无聊;“好毕业”意味着要求低或者好混,好混的专业除了培养混混,是很难培养人的;“好找工作”不重要,找好工作才要紧,找好工作后能胜任甚至出类拔萃更关键。越是“三好”专业出来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甚至命运越接近农民工。 其实,专业好不好,可简单看看本专业的老师好不好,因为老师就是直接吃本专业饭的,而老师好不好,可看该老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怎么样。从培养能力和水平看,好专业没有好老师,等于白好;差专业有很多好老师,那是真好。反观大学教师的处境,不难发现,一个大学老师的地位和影响力强烈地取决于他的专业成就,而与他所从事的专业好坏和热门程度没有丝毫关系。其他职业也莫不如此,其实在任何行当要取得同样的地位,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专业之间是没有差价的。 二、物理专业有没有用? 任何专业都是有用的。专业没好坏,但的确有一时的“热门”和“冷门”之分。从有用角度看,“热门”和“冷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就谋生而言,表面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好处就在眼前,而后者的好处总是滞后。也就是说,相对于应用性或实用性强的学科来说,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可能很难产生急功近利的功效,属远水解不了近渴型。但从本科生的就业层面看,由于它需要的是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受过严格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专业训练的人一旦入职,反而更显优势。前几天美国 《 今日物理 》 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物理人能做任何事”( Physical scientists can do anything )说,大多数物理人认为他们的价值只体现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其实源于他们学物理或其它基础学科所锻炼出来的令人极度羡慕嫉妒恨的技能(highly coveted skills),他们除了从事物理研究的巨大天赋外,还有更多的才能可展现给潜在雇主。 长远看,越是基础的东西因越接近“大道”,所以越有用,越有利于创新和实现价值。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正是缘于数理化是一切应用性或实用性学科的基础,基础越坚实,路子才会越广越长。在学习方面,建议有志向的年轻人好好领会老祖宗“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的哲学智慧。物理学不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的认识水平,更因为其追求“大道”的价值取向而具有强大的修身养性功能,这在当今的浮躁社会尤其弥足珍贵。 三、越穷越要学物理 据统计,目前大学里读物理专业的大多是寒门子弟,而且大多是被“抓壮丁”抓来读的(如果不是被抓来读的,可能也不会有如此多的逃离和不稳)。在我看来,寒门子弟读物理,这是天意,更是机遇。说是天意,是因为谁叫你不投个好胎可以“拼爹”呢?“好”东西或“热门”必然竞争激烈,优先占有的必然是有实力或有门道的人,寒门子弟一方面因为不能“拼爹”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高考实力欠火候,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冷门”,另一方面一来到人世就自生自灭,没有任何门道,只能听天由命。 说是机遇,其实也是天意,是天赐良机。其一,世上最郁闷的事情是牛人很牛还有牛关系,你怎么活呀?上天给你指条路,让牛跟牛斗去,你躲进小楼(“冷门”)成一统。既然“热门”专业聚集了最密集的最聪明和最有门道的人,没门道的寒门子弟即使靠聪明绝顶的智商跻身这种专业,在走向职场后也不具竞争力,十有八九会被有门道的关系网闷死。其二,上天叫你读“冷门”,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牢记老祖宗的教诲,天将降大任于你了,你担大任之前要有什么心理准备。如前所述,“热门”和“冷门”的表面区别在于前者的好处就在眼前,而后者的好处总是滞后,跟有门道的人争眼前利益,寒门子弟不占优,而滞后的东西才考验人、成就人,所以,寒门子弟尽管面临着十分现实的生计问题,但也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追逐“热门”不如创造“热门”。大学阶段,当别人都在追逐“热门”的时候,你不要有失落感,你要感觉机会来了,要好好偷着乐,潜心修炼“冷门”;如果毕业之后再“冷门”一阵,比如读研读博,你就会比任何“热门”里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热门”或把“冷门”变成“热门”,那时候,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颜如玉”追着你,“黄金屋”送给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越穷越要学物理,因为它是一条从根本上远离贫穷之路。学物理,可当北大校长。往更崇高的方向说,再怎么热门的专业,它能诞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热门人物吗? (登载于《湖南大学报》2013年4月1日总第1314期P2版“ 穷且益坚,不坠物理之志 ”)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6833 次阅读|87 个评论
如果让学生入学后任意选择专业将会怎样?
lxj6309 2011-9-16 17:46
有人抱怨 : 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给学生的选择余地也很有限。我国的大学往往以院系、学科为壁垒,考生进入大学后很难对专业进行二次选择。虽然说一些高校允许学生一年后转换专业,但程序之繁琐、手续之复杂、名额之寥寥,令许多考生止步不前。正如复旦大学一位副校长所说,“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因此,有的学生甚至感叹:转专业比考大学还难!不能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一些学生缺少专业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混日子、混学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可以让学生入学后任意选专业吗?这里其实存在几个问题。 1.一个学生之所以能去某个学校其实与所报专业有关,如果入校后可以任意转专业,那么高考的录取方式就得变,即报志愿时只报学校不报专业,否则对那些落榜的学生不公。 2.如果入校后可以任意转专业,那么,一些冷门专业只可以在少数名校开设,而且得有优惠条件,否则,有的专业只有不到五个甚至没有学生。这样学校的师资配备将是难题。这样可能就必须实施宽口径专业设置才可以有效组织教学。比如历史与语言专业就要合并才能达到一定的学生数。有些专业可能只好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后备人才。 3.学生任意选专业,首先是对专业要有深刻的认识,其实,高中毕业生对专业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除个别人外,都或许只能有个文理或理工农医方向,再加上传说中的热门。即使到了毕业时,有些专业对其学生来说也很抽象。 所以,对于专业,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灌输诱导,而要顺其自然。关键是学一行爱一行的专业思想和毕业后强大的适应能力。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是尽可能准确评估社会的专业需求,采取合理的专业设计指导方针。 任何自由都是有代价的,有的代价由个人承担,有的由社会或机构承担,而且前途难料! 今年我们专业有八个转专业指标(七到八分之一),最后只有一人转走。
个人分类: 教育|3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科转专业中的麻烦事
ywang69 2010-10-28 18:22
大学入学后,有些同学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想换专业,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因为教育部有明文规定,一般来说,每年转专业都是土木学院本科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越是正规大学,转专业工作越正规。各个专业都有转专业的名额,控制比例一般是5%。但是最多不超过10%,即一个好专业的班级原则再多进来2-4人。 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转专业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环节不同学期实习安排不同,以土木工程为例,大一暑假有认识实习,大二暑假有测量和工程地质实习,二年级转入的学生就会缺少一年暑假实习学分,当二年级想补实习的时候,时间上就会冲突。 一般来说,第一学年不出现挂科,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原来学院同意,拟转学院同意接收,转专业不会出现问题,但实习环节的学分可能是件麻烦事。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395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