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网编辑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科学网编辑部组建咨询性学术顾问团
热度 3 黄安年 2013-1-29 07:37
建议科学网编辑部组建咨询性学术顾问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1 月 29 日 发布 让科学网中的高学术含量博文得到更多博主和网友的关注是关系提升科学网正能量的重大问题 , 目前编辑部推荐博文对于科学网导向影响重大,这样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讨, 仅仅靠编辑部几个值班成员的推荐是不够的 , 原因很简单 , 编辑部成员不是各行各业都很精到的行家里手 , 他们需要有在各行各业中的专门研究家来咨询 , 提供意见 , 献计献策。而现在的 “顾问博主委员会”“是编辑部关于科学网社区管理、重要功能改进及相关活动等问题获取咨询建议的 ”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quickforward=1id=552236 ), 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好些行业领域中的专家并没有包括在这个(双百)名单中。 看到 李小文院士 2013-1-27 20:40 发布的博文《 灰霾研究:凄凉科学网》提到 “ 像蒋大和教授的研究,是有相当水平的,但好像既没有奖又没有参加专项,就连在科学网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科学网难免凄凉。 ” 我写了一个短评,小文校友作了回应如下: 黄安年 2013-1-28 20:30 很专业的博文被 " 凄凉 ", 很正常 , 如果都很重视 , 反倒不正常了 , 这里提出了科学网编辑部应该有个学术顾问团 , 聘任不同专业的专家做询问顾问 , 否则我估计编辑部承担不了这样的任务 ! 博主回复 (2013-1-28 20:59) :我们联名写信给科学报陈鹏社长(兼总编)吧。陈社长思想好像比编辑 MM 解放些。反正又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也老了,没什么坏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657071 我感到有多说几句的必要,所以单独写了这篇短文。我以为 咨询性学术顾问团成员有义务向编辑部推荐学术含量高的博文,编辑部需认真研究学术顾问的建议;如果编辑部不准备精选推荐,则有责任在页面的一般栏目上列出文并标明学术顾问推荐博文字样。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052 次阅读|5 个评论
就博文目录给科学网编辑部提点建议
热度 5 黄安年 2012-10-9 16:31
就博文目录给科学网编辑部提点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9 日 发布 昨天的博文提到博文分类目录编辑问题, 勁松 评论说 : “编辑部应该提供便利的搜索工具啊! ” 德华 说 : “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记得老版科学网,每个博文目录中有多少篇博文是显示出来的,也很容易查看。现在只能查看总数,自己的分类目录中就无法知道了。建议黄老师题目上加上:兼给编辑部的建议,促进一下这个工作。 ” 迎晓 说 : “以前用过 wordpress 博客,检索功能挺强的,可惜被国内封了,更新起来太不方便,只得放弃。国内用过几个博客,但检索功能都比较弱,但相比之下,科学网这方面更弱些,起码可以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呀。我现在只得把博客本地备份一个,在自己电脑上用检索软件做检索。 ” 不过 , 编辑部对此并无反映 , 不知有无难处,或者根本是多次一举。 现在向编辑部提些具体建议 : 第一,“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 ” 的建议希望编辑部进行研究 , 这样在现今 62 万多份 ( 篇 ) 博文中 , 可以从点击日期查看相关博文 , 方便检索了。 第二,在现有的五个排行(博文周排行、博文月排行、周总排行、总排行、均排行)中,最好增加博文量排行,我们不能只注意点击量 , 不注意博文量,设想如果现在的 10 万博主平均每周写一篇博文,那么仅仅一年就该是 520 万份 ( 篇 ) 博文,即使三万博主,一年也有 156 万 , 远高于现在的 62 万 , 就算这 62 万博文全部是一年内发出的,那么才等于 5 万博主每月写一篇。所以鼓励常写,持之以恒地写是很重要的。 第三 , 创造条件逐步推出和完善科学网博文的分类目录,这项工作具体而繁琐但是功在千秋 ,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 , 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发展 , 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 我为什么要辑结自己的博文目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8 日 发布 自 2007 年 3 月 7 日 我的博客落户科学网以来,迄今发布的博文已经 8888 篇(份)了。 2012 年 9 月 13 日起 ,我陆续发布这些篇 ( 份 ) 的全文目录。每次 100 篇,发完为止。按照平均每天发 100 篇博文的目录计算 , 需要 88 天 , 即近三个月的时间,争取在 2012 年内发完。 博文写多了不可避免的有一个编目分类的问题,没有编目分类 , 就会对所写博文没有清晰的了解 , 也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写好博文,而没有可供快速检索的博文目录,就会发生不必要的困难。本来指望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 问题是科技手段需要人来设计和操作 , 如果没有这个设计的欲望,那么这份目录是出不来的,个人如此 , 对于整个科学网博客来说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 今天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科学网上的博文 ID 已经有 62 万多份(篇),这 62 万份 ( 篇 ) 中,你能够快速查阅同类题目内容的博文吗?肯定做不到,原因没有提供这类优质服务。为什么四五年以前已经谈过的老问题 , 现在被编辑部置顶或推荐,为什么有的博主所谈内容别人早已说过 , 而且讨论过 , 如果同类问题的快速检索,也许重复现象就不会出现,而且也会快速地了解他人的见解。 就我个人而言 , 现在要找自己前几年发过的博文就很困难 , 目前科学网提供的检索方法无法一次确定某篇博文 , 只能一次查 4 篇 , 例如就查第 6888 篇博文的内容 , 就得点 50 次( 25 次为 100 )才能够看到这第 6888 篇 , 如果要查第 4888 篇博文则点 100 次才能看到,请问,谁有这个耐心和时间来查 , 这不等于很难很难查阅了吗? 个人如此 , 你现在要查 62 万份 ( 篇 ) 博文中的前 60 万篇博文都很难,这就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了。 至少我自己花苯功夫来做自己的这件工作算是便于查询、资源共享、问心无愧了。不过这只是全部博文目录还不是分类目录,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分类目录则是 2013 年第一季度的事情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0305.html 当前推荐数: 12 推荐人: 赵凤光 刘旭霞 蔣勁松 王德华 苏德辰 朱晓刚 王号 梁进 杨正瓴 张焱 王春艳 徐迎晓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 删除 回复 徐迎晓 2012-10-8 22:42 同感。以前用过 wordpress 博客,检索功能挺强的,可惜被国内封了,更新起来太不方便,只得放弃。国内用过几个博客,但检索功能都比较弱,但相比之下,科学网这方面更弱些,起码可以弄个日历让人能够点击日期看博客呀。我现在只得把博客本地备份一个,在自己电脑上用检索软件做检索。 删除 回复 王号 2012-10-8 13:58 有点乱,是需要理一理 删除 回复 王德华 2012-10-8 11:54 这是个很迫切的问题。 记得老版科学网,每个博文目录中有多少篇博文是显示出来的,也很容易查看。现在只能查看总数,自己的分类目录中就无法知道了。 建议黄老师题目上加上:兼给编辑部的建议,促进一下这个工作。 删除 回复 蔣勁松 2012-10-8 11:35 是的,我想查自己的博文都很难,虽然我的博文比黄老师少很多。编辑部应该提供便利的搜索工具啊! 博主回复 (2012-10-8 11:42) : 我估计具有浮躁心态的人是不会来做的 ! 删除 回复 赵凤光 2012-10-8 11:13 做词典很辛苦 博主回复 (2012-10-8 11:19) : 得有人来做 . 不做对谁都不方便 , 而且不利于学术发展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20305
3333 次阅读|9 个评论
科学网编辑部不要置身事外
热度 7 黄安年 2012-9-18 17:37
科学网编辑部不要置身事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9 月 18 日 发布 科学网编辑部主持的置顶博文和精选博文,这些天没有一篇涉及“保钓”、抗议日本占我钓鱼岛的博文,大有远离政治的味道,这是上级指示呢,还是编辑部所为 , 无可获悉。幸好我的博文我做主 , 否则把我憋得出不了气了。 科学网是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全体科学和学术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家园里避谈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事情,我总觉得怪怪的。发个声明容易,做点实在事,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是最重要的。
2730 次阅读|6 个评论
问科学网编辑部的为什么
热度 8 王铮 2012-9-10 11:05
转基因人士新的攻击我的文章又被编辑部推荐了,他继续发扬偷换概念的方法,我也推荐大家一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6037-611064.html 我的讨论科学伦理的文章不仅达不到科学网的推荐,而且还在最新论文中消逝过,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的文章 科学伦理问题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力关心的事,也应该是科学网大事
个人分类: 我的故事|3579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网的堕落:首页精选无实证据的愤世博文过多
热度 11 陈龙珠 2012-7-7 18:04
科学网的堕落:首页精选无实证据的愤世博文过多
A、B、C之间私下所做之事,别人怎么知道地那么清楚?一个 “嫌疑”地说那样 做的,能代表真地就那样做了?说真的那样做了,出示必要的证据,那怕是一丁点也好啊。在哪? 一个科研经费超千万元的年轻副教授,呆着的会是很差的一所中国高校吗?而这所高校的学霸可以“约谈”这位年轻副教授, 不同意推荐其申报教授 ,说得很悲切、更愤慨。但是,请问目前哪所像样的中国大学,副教授晋升教授的申请会要求必须有“学霸”推荐,而不是向院系职称评审委员会直接提交的? 不好意思:最近本博多次点评科学网编辑部的精选博文,但愿这篇是最后一次。本博觉得,知名学者博客和编辑部精选博文,应该与这些博文所期望的社会净化之心相匹配,首先应在客观求是方面起必要的表率作用。否则,以捕风捉影的案例开展大批判,又能如何为年轻一代的学者带来怎样好的交流氛围呢? 经过精选置首的博文,客观上起到了推荐作用。若未在其显著位置声明不代表科学网观点,理应理解为科学网赞同其博文的观点,并期待更多的读者予以关注。科学网总编及管理团队,不会不明白这点起码的道理。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657 次阅读|21 个评论
强烈建议:科学网编辑部担当起社会责任
热度 1 陈龙珠 2012-7-2 11:55
强烈建议:科学网编辑部担当起社会责任
《 OMG,浙江大学真的这么威武吗? 》,这种基于未经证实消息而起评论的文章,也能被编辑部精选置于首页。若这种文风得以蔓延,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值得思考。 只要对科学网博客读者群体稍有责任心,都应该在精选置首前检索一下信息来源和可靠性的。但显然科学网编辑部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只要查询那份微博,或许就能看到 提示:微博用户举报此消息不实,请勿轻信。 详情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146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我真的很鄙视博主委员会委员!
热度 23 xcfcn 2012-4-9 20:11
编辑部胡作非为很多次。 1、评论注册制 2、推荐实名制 3、博主“游行制” 可是,我却没看到博主委员会有任何动静! 博主委员会的任何一个成员,我鄙视你们! 我建议大家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赞成的要明确向编辑部提出反对! 编辑部没有反馈的话, 你还窝在博主委员会里面干吗? 我为了表达我的强烈抗议。 我开始休博一周。
个人分类: 杂论|710 次阅读|34 个评论
微博:科学网上了新浪的首页
热度 1 xcfcn 2012-4-9 13:04
微博:科学网上了新浪的首页
http://www.sina.com.cn/ PS:看来科学网编辑部也是爱折腾的主。 进一步阅读: 微博:一个关于吸烟的故 事
个人分类: 杂论|441 次阅读|2 个评论
就学术刊物拒绝刊登异议文章展开讨论一事致科学网编辑部的函
热度 1 kexuepifu 2012-1-18 23:48
就学术刊物拒绝刊登异议文章展开讨论一事 致科学网编辑部的函 尊敬的科学网编辑同志: 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由该院高洁院士担任主编的《中国测试》杂志 2009 年第 5 期刊登的,由该院鄢铃等所撰“ 超声波骨密度仪标准体模的研究”一文存在严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错误,我和学生们特地撰写了异议文章,于 2011 年 5 月初投寄给这个明白宣示的“学术刊物”,然而经由电子邮箱两次收到的却都是“不适合”在该刊刊登的答复。 我们想:大概是编辑部人员没有向主编高洁院士反映这一情况。于是,同年 8 月 1 日,我又直接写信给高洁院士说明前情,请其定夺。并附上鄢铃等的文章和我们的稿件,用特快专递发出。经确认,此函已被签收。然时至今日,音信杳无。 全世界都知道,学术刊物是发表作为科学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一——论文的地方,所发既正面论述,也有商榷、异议和批评,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为可贵。然而,在学术造假和注水论文泛滥成灾当今中国,作为官方批准和主办,由院士牵头的“学术刊物”,竟然公开地拒绝刊登对其所发错误文章表示异议的文字,岂非咄咄怪事!如您们所见,我已将所投文稿及来往函件公布于科学网。我认为,相信您们也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件事并非仅仅是我作为文章作者与所投刊物之间的争议,而是事关科学共同体游戏规则的大事。为此,衷心希望和强烈建议能结合这一事件在贵网展开讨论,以期为真正实现百家争鸣和纠正当今的学术不正之风鸣锣开道。 本网博主之一 牛凤岐 2012-01-18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编辑部的辛劳
黄安年 2011-12-4 21:17
感谢科学网编辑部的辛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2 月0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笔者 11 月 28 日的短文(见下)引起编辑部的高度民主重视并回复了一封长信 , 信的内容比我的短文还长,我真有点不忍心,花了编辑人员那么多时间。 编辑部和博主间需要相互理解和沟通,不是不得已我决不会打扰编辑人员的宝贵时间 , 但是有些问题往往具有共同性 , 编辑部及时处理会事半功倍的。月初以来有朋友申请成为好友 , 我和往常一样操作却轻而易举地成功了 , 说明编辑部在技术上作了改进 , 再次感谢编辑部的辛劳。 ********************** 致编辑部并网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1 月2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6 天前的我的一个小小困扰 , 迄今没有解决 , 小事一桩虽然不值得注意 , 但是总得有个回音。笔者无能对于更换文本模式跟浏览器模式之类的技术问题并不熟悉。 一笔者之见 , 我们的操作技术总是越简便越好 , 不要自找麻烦。我明明已经登录了 , 可以发博文了 , 为和偏偏为回答网友问题是还要继续登录 , 而且登录了十来次还是要我继续登录 , 这个难题究竟何时能够解决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12599 科学网编辑部 2011-11-29 11:27 黄安年老师,您好!自动退出问题是由于科学网采用的 DISCUZ 系统固有的问题, discus 一直以来采用浏览器的 user_agent 作为登录 cookie 的加密基础,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靠的。频繁退出是浏览器的 USER_AGENT 由于网络原因有一定几率存在变动,造成 authcode 解不开造成的。 目前,科学网技术人员已经改进了登陆代码,登陆退出问题应该已经得到改善,请您尝试一下账号退出问题是否仍存在。 如果仍然存在上述问题,请您清除 cookies 后关闭浏览器后再重新打开,或更换浏览器类型。 以下介绍 3 种常用浏览器的 Cookies 清除方法: Internet Explorer: 工具(选项)内的 Internet 选项 → 常规选项卡内删除。对于 Maxthon, 腾讯 TT 等 IE 核心浏览器一样适用。 FireFox: 工具 → 选项 → 隐私 → Cookies → 删除私人 Cookie 里可以对 Cookie 进行对应的删除操作。 Opera: 工具 → 首选项 → 高级 → Cookies → 管理 Cookies 即可对 Cookies 进行删除的操作。 如仍有问题欢迎邮件 blog@stimes.cn 联系我们。
2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來評論一下科學網編輯部——與科學網博主肖重發先生的對話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5-11 09:45
一般也不瞄“精选博文”。偶尔会瞅一眼“热门博文”。 ===我也差不多。 我對精選博文,雖然也有時發發牢騷,但是並不特別在意。 我比較憤怒的是,編輯部常常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放正,喜歡對他們認為所謂科學性不足的文章封殺,而且在這麼做的時候還常常勢利眼。 科學網博主在科學問題上算是成人了吧?有些文章的確科學性有些不足,甚至可以稱為偽科學,so what ? 難道其他博主會被誤導變得偽科學起來了? 人家劉全慧老師都覺得可以不必封殺,你一個不懂科學的編輯牛什麽牛? 博主回复(2011-5-11 09:22) : 精选博文吸引了太多的眼球,这对科学网的发展绝对不是好事。在这一点上,科学网要追求“无为而治“,否则相当于办了一份中不溜秋的报纸。悲剧。 黄秀清科班出身都不许讨论基本科学问题,那还要科学网干什么?? jiangjinsong 2011-5-11 09:41 我對精選博文不太在意,因為那畢竟是錦上添花的事。 但是,科學網的小編輯把自己太當回事,太蔑視我們這些專家教授,隨便評判我們的博文夠不夠科學,這就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博主回复(2011-5-11 09:45) : 是很纳闷。 政治红线,我们还可以理解。 科学红线,实在不能理解。不知道博主委员会能不能在这方面发出点声音。 jiangjinsong 2011-5-11 09:46 這就是無知者無畏。 我已經不是博主委員會成員了。 看其他博主有什麽看法。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44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第二届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启动
热度 2 科学网编辑部 2011-3-1 11:30
尊敬的用户及首届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委员: 为了更科学地维护科学网博客平台,编辑部通过广泛征询博主意见,于2010年7月正式组建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半年来,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121位顾问博主为科学网博客的管理和建设出谋划策,给编辑部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编辑部非常感谢121位顾问博主在首届任期内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根据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342166 规定,首届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任期为6个月。6个月之后,将开始新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的改选工作。因2011年1月份临近春节且科学网新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编辑部决定延期1个月进行博主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改选方式,遵循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http://bbs.sciencenet.cn /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quickforward=1 id=342166 中第4项: 4)改选:半年后,我们仍然向“双百博主”发出邀请;同时由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20名顾问博主(候选对象为非双百博主)。两者共同组成新一届的顾问博主委员会。 (注:“双百博主”即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和均排行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去除公共博客和重复者。“双百博主”名单以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开始时间2月28日确定。“双百博主”候选人名单请见下文。)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已于2月28日开始,联系首届博主委员会成员和第二届博主委员会候选人的工作正在进行。请相关博主注意查收邮件并回复意见。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成员名单将会在综合候选人和首届博主委员会意见之后,向广大用户公布。 附:“双百博主”候选人名单 黄安年 http://blog.sciencenet.cn/?415 王鸿飞 http://blog.sciencenet.cn/?176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77 许培扬 http://blog.sciencenet.cn/?280034 武夷山 http://blog.sciencenet.cn/?1557 周可真 http://blog.sciencenet.cn/?126 陈安 http://blog.sciencenet.cn/?53483 吴宝俊 http://blog.sciencenet.cn/?200147 王德华 http://blog.sciencenet.cn/?41757 李世春 http://blog.sciencenet.cn/?2321 嵇少丞 http://blog.sciencenet.cn/?51597 李小文 http://blog.sciencenet.cn/?2984 饶毅 http://blog.sciencenet.cn/?2237 吴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6 曹广福 http://blog.sciencenet.cn/?40247 马臻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4 何毓琦 http://blog.sciencenet.cn/?1565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75 杨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38 籍利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55 王铮 http://blog.sciencenet.cn/?2211 陈儒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626 王汉森 http://blog.sciencenet.cn/?5414 任胜利 http://blog.sciencenet.cn/?38899 陈龙珠 http://blog.sciencenet.cn/?39070 孟津 http://blog.sciencenet.cn/?4699 刘进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9731 戴启广 http://blog.sciencenet.cn/?3913 王志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00 蒋新正 http://blog.sciencenet.cn/?2179 王宝山 http://blog.sciencenet.cn/?76913 孙学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1174 桂耀荣 http://blog.sciencenet.cn/?3777 万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81 黄庆 http://blog.sciencenet.cn/?2317 蔣勁松 http://blog.sciencenet.cn/?224810 李维 http://blog.sciencenet.cn/?362400 杨秀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6669 李泳 http://blog.sciencenet.cn/?279992 李亚辉 http://blog.sciencenet.cn/?1630 王鹰 http://blog.sciencenet.cn/?39176 刘俊明 http://blog.sciencenet.cn/?915 王号 http://blog.sciencenet.cn/?45556 刘立 http://blog.sciencenet.cn/?71079 吕喆 http://blog.sciencenet.cn/?111635 刘玉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7691 翟保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35 张学文 http://blog.sciencenet.cn/?2024 迟菲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71 冯用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5571 曹聪 http://blog.sciencenet.cn/?45671 陈永江 http://blog.sciencenet.cn/?226527 廖景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8998 李侠 http://blog.sciencenet.cn/?829 王应宽 http://blog.sciencenet.cn/?39523 张志东 http://blog.sciencenet.cn/?2344 周涛 http://blog.sciencenet.cn/?3075 王海辉 http://blog.sciencenet.cn/?5281 苏青 http://blog.sciencenet.cn/?2247 韩健 http://blog.sciencenet.cn/?290052 沈海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356 鲍得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190 马昌凤 http://blog.sciencenet.cn/?39437 李虎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598 郝云龙 http://blog.sciencenet.cn/?44407 陈海春 http://blog.sciencenet.cn/?38949 李淼 http://blog.sciencenet.cn/?3047 沈阳 http://blog.sciencenet.cn/?190 朱猛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95006 王修慧 http://blog.sciencenet.cn/?55745 唐凌峰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 魏东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19 李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359 徐坚 http://blog.sciencenet.cn/?63234 王飞跃 http://blog.sciencenet.cn/?2374 李宁 http://blog.sciencenet.cn/?71485 武际可 http://blog.sciencenet.cn/?39472 王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644 祖乃甡 http://blog.sciencenet.cn/?39061 李学宽 http://blog.sciencenet.cn/?254303 张檀琴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4 邢志忠 http://blog.sciencenet.cn/?3779 关燕清 http://blog.sciencenet.cn/?38667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0615 吕乃基 http://blog.sciencenet.cn/?210844 张旭 http://blog.sciencenet.cn/?275634 陈学雷 http://blog.sciencenet.cn/?3061 段煦 http://blog.sciencenet.cn/?458 马志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58217 曾庆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81238 王晓峰 http://blog.sciencenet.cn/?3176 肖立志 http://blog.sciencenet.cn/?2401 黎在珣 http://blog.sciencenet.cn/?3017 陈永金 http://blog.sciencenet.cn/?200380 胡业生 http://blog.sciencenet.cn/?40486 施一公 http://blog.sciencenet.cn/?46212 肖传国 http://blog.sciencenet.cn/?385748 王孝养 http://blog.sciencenet.cn/?402046 许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67397 周耀旗 http://blog.sciencenet.cn/?472757 鲁白 http://blog.sciencenet.cn/?393255 唐常杰 http://blog.sciencenet.cn/?287179 贾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65898 刘全慧 http://blog.sciencenet.cn/?3377 饶海 http://blog.sciencenet.cn/?296014 孔晓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19944 鲍永利 http://blog.sciencenet.cn/?52239 朱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96754 梁建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1231 陈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49679 金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56 颜宁 http://blog.sciencenet.cn/?65865 孙常全 http://blog.sciencenet.cn/?356017 彭思龙 http://blog.sciencenet.cn/?39416 戴世强 http://blog.sciencenet.cn/?330732 王晓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361 刘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359436 李霞 http://blog.sciencenet.cn/?4600 顾世建 http://blog.sciencenet.cn/?273184 张志坤 http://blog.sciencenet.cn/?471257 金拓 http://blog.sciencenet.cn/?70942 信忠保 http://blog.sciencenet.cn/?58729 青秀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6709 杨义先 http://blog.sciencenet.cn/?453322 彭春艳 http://blog.sciencenet.cn/?287086 麻庭光 http://blog.sciencenet.cn/?302992 张显峰 http://blog.sciencenet.cn/?40992 李万春 http://blog.sciencenet.cn/?40007 黄秀清 http://blog.sciencenet.cn/?480705 胡盛志 http://blog.sciencenet.cn/?267444 陈斌 http://blog.sciencenet.cn/?504218 罗会仟 http://blog.sciencenet.cn/?22926 刘建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4316 张天翼 http://blog.sciencenet.cn/?216720 廖俊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60310 葛肖虹 http://blog.sciencenet.cn/?39465 刘晓军 http://blog.sciencenet.cn/?2160 李永丹 http://blog.sciencenet.cn/?281175 吴云鹏 http://blog.sciencenet.cn/?392525 栗原博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8 戴洪兴 http://blog.sciencenet.cn/?462620 徐耀 http://blog.sciencenet.cn/?303939 何士刚 http://blog.sciencenet.cn/?43510 陈国文 http://blog.sciencenet.cn/?66009 郭向云 http://blog.sciencenet.cn/?39232 吴旭干 http://blog.sciencenet.cn/?475649 苗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214181 李炳照 http://blog.sciencenet.cn/?82077 郑芹珠 http://blog.sciencenet.cn/?455805 章忠志 http://blog.sciencenet.cn/?311410 胡锋 http://blog.sciencenet.cn/?43547 杨海涛 http://blog.sciencenet.cn/?66090 李维音 http://blog.sciencenet.cn/?380104 谢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100463 (注:名单以2011年2月28日博客总排行和均排行数据为基准获得。) 科学网编辑部 2011年3月1日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36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发掘新版的潜力,弥补新版的不足
热度 2 biozhang 2011-1-22 13:25
张星元:发掘新版的潜力,弥补新版的不足   昨天本博主试着调整了悟空书斋的版面,有一些心得写下来与博友们交流。   科学网改版对博主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编辑部来说有一个引导和完善的过程。   新版的推出,对读者来说 信息量上升 ,对于博主来说 自主权增大 ,编辑部的这个贡献是应该肯定的。   “信息量上升”突出地表现在科学网 “论坛”与“博客”的融合 ,将两种功能合二为一,方便读者浏览阅读。   “自主权增大”突出地表想在具有五块可机动使用的“自由模块”。 博主可以灵活应用“自由模块”自主地展开版面,主观能动地宣传自己观点。   许多博主怀念老版本,其实利用 新版本的选择功能和“自由模块”功能 ,不但可以“新瓶装老酒”,构建出类似于旧版本的版面,而且可以独出心裁推陈出新,做到兼容“新酒”和“老酒”。   新版的推出对编辑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对新版的完善问题。本博主认为 ,博主 旧版本的“足迹”记忆功能很好, 对其他博文所作的评论以及对方的回音,都能在版面上得到反映,不需打开原文即可阅读。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足迹”同样是思想成果,新版本中也应该有个集中保管的地方,以便随时查阅。   本博主还发现过去博文中 链接 的科学网博文已经不起作用了,也许是因为在新老转换中被引用的博文的网址发生了变化,影响到了 旧版资源的维系 。   本博主 希望科学网编辑部在推动科学网“与时共进”的同时能尽量保持科学网原来特有的科学人风格。
个人分类: 随笔|38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科学网编辑部的一点意见
majorite 2009-11-22 01:07
对科学网编辑部的一点意见 王鸿飞《评嵇少丞的两篇博文》的博文连续 3 天 挂在科学网博客首页 人物记事栏中,而我今天回答 王鸿飞博文的博文《 评王鸿飞的博文和留言》,只在 最新博文单上呆一小会儿就被编辑给封了,更没有在科学网博客首页 人物记事栏中出现。科学网编辑明显地袒护一方,打压另一方,是不公平的。 另外,有位自称是我忠实粉丝的美国的华人学者,来信反应说,他的 IP 上了科学网黑名单了,自从科学网最近改版以来,再也不可能在我博客上留言了。据我所知,这位网友从没有留过任何出格的言论,科学网编辑在后台做这些手脚,我认为是不应该的。 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笔战,是文人间的笔赛,比写作水平,比认识深度,比人品人格。古今中外皆然,不可厚非。报纸、杂志和网络是文人学者笔赛的赛场,参赛双方都请到场才算是比赛正式开始。只让一方参加,不让另一方到场,那不是比赛,因此也不吸引观众。报纸、杂志和网络的编辑是笔赛的裁判,广大读者是裁判公正性的监督人。裁判的公正,才能维护公平竞争的道德和提倡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不能因为某参赛者的太太是咱编辑的同事好友,就在后台搞点小动作,吹黑哨,以达到震慑对手袒护朋友之目的。这样做,一是太不公平,而是太小心眼,二是有碍你所袒护的参赛者技术水平的提高。被惯的孩子长不大!那个参赛者借助文字之外的黑色力量妄图在文坛上取胜也怪可怜的。这样的笔赛已经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咱宣布退出笔赛。 王鸿飞, 现在你可以独自宣布你赢了。 - 表1. 嵇少丞和 王鸿飞笔战小结 - 嵇少丞批评王鸿飞的文章 王鸿飞 批评嵇少丞的文章 1 《科学时报》记者王丹红吃别人嚼过的馍 嵇少丞教授一篇成问题的博文 2 博文预告 嵇少丞教授一篇成问题的博文(补充) 3 粗暴的王鸿飞 嵇少丞教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 王鸿飞吃人家嚼过的馍 解密《解密: 5.12 大地震》 5 《科学时报》记者王丹红的一篇文章值得商榷 爱因斯坦对阅兵的评价 6 再次责疑王鸿飞 可笑的嵇少丞教授 7 可笑可悲的王鸿飞! 爱因斯坦在 1931 ,嵇少丞在 2008 8 做人难 嵇少丞教授为什么要自取其辱? 9 月亮式的借光 科学网成了欢乐谷 10 李小文 vs 王鸿飞 苏青和贺涛为什么要自取其辱? 11 评王鸿飞的博文和留言 Why We Fight? 12 Why 嵇少丞教授 fight ? 13 假装道歉,不是以图卷土重来? 14 普通人和教授研究员的出路 15 评嵇少丞的两篇博文 发表评论人: 科学网编辑部 删除 回复 你好!我们没有对您的相关博文进行过处理,有可能是近期系统调整不稳定所致,请您理解。如有问题请再与我们联系。 博主回复:谢谢编辑部,我的那篇博文《评王鸿飞的博文和留言》又正常重现了。看样子,系统调整不稳定就像随机抽查,正好就抽查到我的那篇文章了。
个人分类: 遭遇文匪|3125 次阅读|8 个评论
Aloha, 科学网编辑部!
zuojun 2009-10-11 17:22
Time goes by so quickly! It has been one month since I was introduced to the ScienceNet by a new friend, who is a managing editor of a journal. It took me one day to decide this is where I want to Blog: to teach scientific writing from home, to follow closely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Chinese science community, and to make new friends I never Blogged before, so I had fear naturally. The timing could not have been worse: I started Blogging on 9/13/2009, the day the net was down for service. It was Saturday morning here in Honolulu. The more I tried, the worse it got: I lost the connection to my Blog account first and then the net itself vanished That was a good test of my will to Blog, I suppose. During the first month, I have received all but one reply to my requests from the staff; I am very impressed with your service. I also like your hands off policy when there is a war I saw Blogs about 杨汝清老师 , whose voices will stay with us forever... I discovered so many talents, so many cool names (such as 武夷山 ), and so many scientists who care deeply about the future of China I also learned a new meaning of the word 牛 . This morning, I met my new friend, an active figure at the net. Thanks, 科学网编辑部! Your service is greatly appreciated. From Wikipedia: Aloha in the Hawaiian language means affection , love , peace , compassion and mercy .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it also has come to be used as an English greeting to say goodbye and hello .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3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我对编辑部期望的一点补充说明
qlms 2009-5-16 19:33
上午我的拙文 编辑部导向太明显--普通人的文章越来越难被读者发现 贴出来之后,引起了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半天就被推荐了10几次,在这里,首先对各位老师同学表示感谢。 尤其感谢重发师兄,他亲自验证了我文中所阐述的问题,并对我表示了支持。感谢曹老师撰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268 ,东平老师撰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282 ,李晓敏老师撰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340 来阐述我提出的小问题。发发兄也专门发文 发发教您如何在科学网上一炮走红 。一篇小文得到四位老师兄长的回复,真的是不容易。也说明我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感谢周春雷老师,蒋劲松老师,王铮老师,蒋晓晖老师,刘玉平老师,陈国文老师,陈安博士,李宁博士,刘先国博士,迟菲妹妹等对本文的关注。 可能因为我表达不清楚,开始的时候,被大家大家误会了,以为我要求编辑部推荐我的文章呢。但是等大家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后,都对我表示了支持,东平老师还专门在他的文中补充了说明,表示对我表示完全支持。 其实我的文章的主要意思是,编辑部修改了规则,减少了新人的博文被阅读的机会。被改动的规则如下:我们发文的时候,都会要求选择一个编辑部设置的栏目,比如 观点评述、科研笔记等等。过去的时候,我们的文章帖出去之后,你在首页点一下相应的栏目,比如观点评述,就会出现所发的那篇文章。但是现在,这个规则被编辑部修改了。比如说,你点击 观点评述, 进入之后,现在不会发现我上午所发的文章,原因很简单,就是只有编辑部推荐的文章,才能出现在里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科学网编辑部上面的留言及科学网编辑部的回复如下: 苗元华:我的文章发表在观点评述栏目里面,但是我点开观点评述,却不能发现我的文章,是不是系统有问题。谢谢 2009-5-15 22:36:02 科学网编辑部:苗元华您好。分类博文处目前只显示编辑部推荐的博文,并非所有博文。 2009-5-16 9:06:01 我感觉科学网改变的这个规则不好,遂写了一些感想发表了出来。 我对科学网编辑部的要求概括如下: 编辑部推荐博文,可以没有;(首页版面有限,只能推荐好的博文,新手一般才疏学浅,发不了高档次的博文,可以理解) 首页的分栏目推荐博文,这个可以没有;(首页版面有限,分栏目页只能在上面显示比较好的博文,可以理解,免得点一下进去,发现根本不值得读) 点击分类栏目,文章按照发表顺序显示,这个应该有。 (这个是不占用版面的,是只有点开分类栏目进入才能看到,并且读者还可以看到点击次数,评论次数等等,来确定自己想读的文章) 事实上,过去科学网编辑部,也是按照我所建议的做的,至于什么时候修改了规则,我没有看到过公告说明啥的。 再次对大家的关注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5467 次阅读|5 个评论
编辑部导向太明显--普通人的文章越来越难被读者发现
qlms 2009-5-16 12:43
昨天发了一篇博文,发好了以后,和过去一样,习惯到所发的栏目里面看一下,是不是已经出现在所在栏目。但是过了很久之后,发现所在栏目还是没有自己的文章,以为是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就给编辑部留言如下: 苗元华:我的文章发表在观点评述栏目里面,但是我点开观点评述,却不能发现我的文章,是不是系统有问题。谢谢 2009-5-15 22:36:02 编辑部回复如下: 科学网编辑部:苗元华您好。分类博文处目前只显示编辑部推荐的博文,并非所有博文。 2009-5-16 9:06:01 读罢回复,感触挺深: 1)如果你是科学网博客的新人,如果你在科学网上面没有几个老朋友,你的文章发了其实基本没有几个人读的,因为即使你的文章有人想读,他也很难发现你的文章。你的文章能被大家发现的时间,可能就是在最新博文栏目出现的几分钟。 2)编辑部真的太厉害了,通过这种方式,肯定能控制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部不推荐也就罢了,分类博文处不推荐也罢了,但是打开分类博文处,里面的博文根本就不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来显示了。结果就是,科学网编辑部看不上的文章,你发了文章基本等于没发。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7097 次阅读|61 个评论
落户科学网半年的一些感受
nipy 2008-12-13 23:04
落户科学网半年的一些感受 --- 也对科学网编辑部提几点建议 2008 年将过,我到科学网博客论坛落户也已逾半年,颇有一些感受: ( 1 ) 有个家的感觉 我在网上各种网站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已有多年,但终有到处游逛,飘泊不定的感觉。自到科学网站建立自己博客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集中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很方便地管理,确实感到我有一个家的不错的感觉。 ( 2 ) 有广泛的知识交流 。 科学网在 科学 的大旗下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教师在这里交流知识,讨论问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哲学等几乎一切科学领域的知识,也提出不少比较前沿和深层次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而且网站把科学新闻、论坛、博客、期刊杂志等结合在一起,使科学网讨论的问题具有更深厚的基础。我这半年在这里确实学到不少新的东西。 ( 3 )有比较活跃的学术气氛。 科学网采用实名制,网友发表意见、讨论问题都比较认真负责,形成比较良好的学术讨论气氛,既有不同观点的争论,又有对共同关注问题的切磋,在这种气氛下,也自然会形成科学网网友之间的友好群体,这个群体中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朋友,互相取长补短,更有利于科学问题尤其是交叉科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 4 )有比较自由开放的讨论环境 一般人对科学的理解往往偏重于自然科学,所以科学网中讨论的问题大部分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我还是注意到,科学网,尤其是科学网博客社区中讨论的问题,仍然有不少涉及时政方面一些敏感的话题,如改革方向、毛泽东时代、邓小平理论、官场腐败、教育方向、两极分化等,经常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如汶川地震、奥运会、世界经济危机等也都在博客社区中得到及时反应和热烈讨论。我感到科学网编辑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采取了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政策,既没有刻意引导,也没有轻易禁止。我认为这是很明智的。这不仅是因为时政问题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涵,而且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复杂动荡的现实社会中,恐怕也很难单纯埋头于纯学术的科学研究而不去联系和思考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把!科学网目前人气比较高,这种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讨论环境,可能也是因素之一。至少对我来说,也是吸引我来此落户的一个重要因素。 ( 5 )有严肃认真也有生动活泼 科学网博客社区中既有学术问题的认真讨论,也有时政问题的热烈争沦,同时也有不少轻松而有情趣的话题在这里交流,如一些摄影作品、诗歌作品、旅游见闻、节日祝福、家庭生活、健身心得等等,给我们科学网博客社区大家庭增添了更加温馨和人性化的气氛,这也是是非常可贵的。博客社区毕竟不同于学术论坛或专业会议,人们在这里不仅要交流知识、探讨问题,也需要在紧张工作之后来放松一下神经,淘冶一下情操、广交一些朋友。何况,在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和气氛中思考问题,有可能更容易并发出有价值的思想火花。 ( 6 )有个功能很强的编辑器 从我个人经历的一些网站比较,感觉科学网上的编辑器是功能最强,最令人满意的。我现在写博文先在自己计算机上用语音和手写笔输入,用 Word 编辑器编辑好后直接拷贝到科学网编辑器中,科学网编辑器能够智能的识别 Word 格式而直接转换为科学网网页上的格式,并保留 Word 基本格式(包括字体、大小、颜色等),所以非常方便。上传速度也很快。上传图片和扦入图片的操作也很方便快捷,并且图和文的 Size 也没有太严格的限制,这在许多网站编辑器是很难做到的。科学网编辑器还提供了博主留言、评论检索、友情连接、博客收藏和博文搜索等功能也非常有效、方便,有利于傅客之间的交流。 透过上述感受,也使我确实感到我们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们为建设、管理和维护这一网站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高度责任心,非常感谢你们! 为了科学网办得更好!也有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 1 )博文分类问题 每篇博文增加了博文类别,有利于博客按分类查找自己关心的话题,但是科学网博客内容非常广泛,按现在的十项分类似难以涵盖。因此在规定此项为建博文必选项时,有些博文感到难以填写。建议对分类进行一些调整和扩充,可参考和统计所有博客个人分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项,但可能也难以覆盖,需要加其他。或许像以前那样不作为必选项也可。 ( 2 )关键词问题 博文中使用关键词,可以使每篇博文后面立刻提供相关文章的链接,这非常有利于集中了解和讨论相关的话题。建议把填关键词作为建博文的必选项,并实时提供热门关键字的排行,以利引导对相关问题的相对集中的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可与已有的博文搜索引擎结合起来。 ( 3 )版面利用问题 科学网博客大部分选用了编辑部提供的标准外观样式,但许多外观样式的两侧大约有三分之一版面空着没有使用,至使主要文本占用的版面较窄。建议对标准外观样式做适当修改,把不用的版面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使正文的字和图更大、更清楚些。 ( 4 )行间间隙问题 发现有些博文字选大时,行与行的间隙不能按比例增大,显得行之间很挤甚至产生重迭。我也发现编缉器中的空行好像在转换为科学网编辑格式时被去掉了,我现在是在空行中打一个点符号来保住它。另外,现在 Word 编辑器的 5 号字自动转换为科学网编辑器的字体是 Small ,显示行间间隙也较小。如果转换为 x-Small 可能会好些。不知道这是我们使用的问题还是编辑器的缺陷? ( 5 )最近访客问题 最近访客的名单是否可扩展更多,或保留所有访问过本博客的傅客名单,以便更广泛增强博客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因为有可能相隔一段时间没上网而丢失某些访客的名字。 ( 6 )自动登录问题 博客登录每次要写密码,能否系统记住密码,注册用户只要进入科学网,填入用户名 就可以自动登录?不少网站都可以这样处理,对用户经常登录发博文,还是方便些。 倪鹏云
个人分类: 历史回忆|2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致科学网编辑部的信及回信
王铮 2008-10-17 08:10
基于科学网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他们回答说科学网的基本原则是:涉及人生攻击的评论他们删除,但是涉及人身攻击的博文仍然保留。我决定删除本贴内容。由于相关的内容已经删除,对于评论,也给予删除。不过我保留了一些涉及实质性问题的。同时希望科学网删除评论时,把评论者名字保留在存根上,因为我们不能抹杀历史。 科学网编辑部 金融危机来了,我们最近正在加紧开展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模拟,他的问题我只能忍着。我的一个朋友昨天从美国对我说:某人纯粹给我们海外学者丢人。 敬礼 王铮 2008年10月17日8时17分 10月17日21时32分王铮来到科学网19时来信 王铮老师, 您好!关于您最近与嵇少丞等人的争执,科学网无意介入,我们只是平台提供者,希望大家心平气和讨论学术问题,繁荣中国学术。我们抵制任何地方的人身攻击,不管是在博文里,还是在评论里。所以麻烦您修改您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990 如果确实有人对您说科学网不管博文里的人身攻击,那一定是冒充科学网编辑部。 我们从未对您的IP做任何特殊处理,事实上,万一我们临时锁定了任何IP,也会跳出您的IP被锁定的字样。您提到的需要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应该是该博主的要求。 我们一向对您很客气,也很尊重。您的博文多次被推荐到科学网博客首页,或者选入电子杂志,我们也邀请了您担任此次博客大赛的特邀评委,承蒙您不弃,还欣然应允了。 既然其他几方已经住手,希望您也能就此偃旗息鼓。 祝您工作愉快。 此致敬礼! ** 助理总编 科学网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共同主管 科学时报社主办 电话:010-82619191转8202 传真:010-82614611 电子邮件: ***@stimes.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邮编100190 我答复如下 您好 给你们填麻烦了,对不起。有些情况说明如下 1 关于科学网的基本原则是:涉及人生攻击的评论他们删除,但是涉及人身攻击的博文仍然保留的话,是今天我以贵网编辑部名义来信的人说的,他说自己叫* ling。* ling说收到了他是科学网博客板块的负责人,我问他代表赵主编吗?他说赵主编不知道此事。我说我发了传真给他,他说没有收到,是这个号码吗?82614611?我说发的是82614609,从你们某领导给我的名牌查到的号码,他说我派人去拿,你怎么发给某领导了?接着我要求删除嵇少丞加拿大正教授对我人身攻击的王铮研究3,4,因为涉及到别人,至于王铮研究1,2就留在把。他说某个编辑部有自己的原则涉及人生攻击的评论他们删除,但是涉及人身攻击的博文仍然保留。如果是骗子,问题大了,请到刘社长那里查一查谁取走我的传真。难怪至今没有消息。 2 我没有出现过跳出您的IP被锁定的字样,跳出的是请您先登录。您提到的需要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应该是该博主的要求不准确,因为我没有在别人博客以游客形式评论,我在我自己的博客懒得登录,我也没有设置,可能还是网络问题。 3 你说的下面这句话很不准确,既然其他几方已经住手,希望您也能就此偃旗息鼓。第一,没有几方,只有另一方。我与杨学祥先生争论过中国东域的问题,使得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共同进步了。陈龙珠先生被认定是我一方的。嵇少丞教授在我博客上留言杨学祥,你怎么还不删除tonglezi在你那里的评论?可惜被你们作为人身攻击评论删除了,所以杨学祥只是我一方的。第二,我从一开始就只有旗,没有鼓过,早已经偃旗息鼓了。某人在给我留言不争论后突然连发王铮研究四篇,傻子都看得出,王铮研究三试图挑拨我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关系,王铮研究四试图挑拨我与所领导及院领导关系,还丑化我们研究所。这叫偃旗息鼓吗?这是树 已 静而风不止。我是偃旗息鼓了,这次是 请求你们帮助我删除涉及我朋友的帖子。先谢谢了。 4 我要求你们删除涉及我朋友、同事和院领导的,不是怕某人挑拨关系成功,更不是做贼心虚,而是基本道德守则所致。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失误牵扯别人是很内疚的,对M,L,Z,F四位朋友我很内疚。至于担心挑拨,那是笑话,如果某人这点技巧他们都识别不了,能够当的住领导吗?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与可真先生争论),也是检验错误的唯一标准。你认为科学网没有涉及人生攻击的评论他们删除,但是涉及人身攻击的博文仍然保留,请删除《王铮研究3,4》,因为那里间接攻击了F,M,Z,L和我的单位。至于《王铮研究1,2》,就留着吧。你们一旦删除《王铮研究3,4》,我立即删除那句涉及人生攻击的评论他们删除,但是涉及人身攻击的博文仍然保留的话。有证据证明冒名顶替,我立即为这个谣言向你们道歉。 感谢科学网对我的长期关心和照顾! 感谢科学网对科学观点的宽容! 此致 敬礼! 王铮 中国正研究员 土博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4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