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爵床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那些年我拍过的爵床科植物
热度 8 mimu 2017-6-18 16:37
前几天,天然产物杂志(J. Nat. Prod. )刊登了一篇关于爵床科植物抗 HIV 的文章,小小地在我的微信圈刷了一下屏。 爵床,于很多人而言,听名字是一种相当陌生的植物,但实际上爵床科是一个拥有约 250 个属 4000 多种的大科,只是多数种属分布于热带地区,相对来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比较少。 其实这类植物离我们并不遥远,即便是深处武汉这样的大都市,身边的草丛中,也随处可见爵床( Justicia procumbens ),只是花极小,通常被人当做无用的杂草罢了,却没想到这种不起眼的小草,可是爵床科的科长大人。可能是爵床太过普通的原因,我翻了一下自己的图库,居然没有找到单独拍过的爵床,好吧,那就看看爵床作为蝴蝶蜜源植物的样子吧,对比之下,方见其花之小。爵床我记得是8-9月开花,到时候就是很好的补拍时间。 爵床抗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疱疹病毒上(文献略),国内也有开展抗植物病毒的研究(文献略)。 爵床属有一种著名的观赏花卉叫做虾衣花( Justicia brandegeana )。虾衣花以前曾划分在麒麟吐珠属,现在撤掉分在爵床属。 上面文章中所说可抗 HIV 的有效成分为 Patentiflorin A( 爵谱卡明 A? ) ,来自于爵床属植物小驳骨( Justicia gendarussa ) ( 具体可参见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613071 ) 。 从多样性来讲,上海辰山植物园韦宏金先生曾在广西发现了一种新的爵床 属 植物,合作者以韦宏金的名字命名为 Justicia weihongjinii , 发现的过程很有趣, 影像记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颇为值得关注。 和虾衣花形态有些相似的一种花叫做金苞花( Aphelandra Pachystachys ),也是形似虾体,只是为黄色,所以也叫黄虾花,但是是爵床科单药花属的植物,原产秘鲁。同样,金黄色的瓣片只是起保护作用的苞片。 紫花芦莉( Aphelandra Ruellia ),也划分在单药花属,只是花的形态乍一看似乎差距甚大。 鸡冠红( Odontonema strictum )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爵床科鸡冠爵床属观赏植物,照片 2008 年摄于广州从化。 山牵牛,只看花朵则是比较难于想到会是爵床科的成员。山牵牛我见过两种:翼叶山牵牛 ( Thunbergia alata ),桂叶山牵牛( Thunbergia laurifolia )。翼叶山牵牛也叫黑眼苏珊,应该是 得名于其显著的黑色花心。 此外,我还曾经拍到过金脉爵床 、鳄嘴花( Clinacanthus nutans ) 等几种观赏花卉,具体种属尚在鉴定中,存疑。 鳄嘴花,也叫忧遁草,抗病毒研究开展的较广泛(文献略),最近几年南方市场开发的比较厉害,相关功能茶饮料有很多。 白接骨( Asystasiella neesiana )是我 2014 年在鄂西南记录到的爵床科白接骨属的一种植物,花期在 7-8 月。花朵很有特点,过目难忘,名字更是有特色,据说可以用来接断掉的手指头,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爵床科还有一类有意思的植物叫板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需要注意的是, 通常认为, 著名药物板蓝根并不是用爵床科板蓝属植物板蓝的根做成的药物,而是十字花科菘蓝属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的根,有研究表明菘蓝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然而,据记载板蓝以及同属的马蓝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可用于治疗腮腺炎等疾病。 有些厂家的复方板蓝根实际上是同时使用了菘蓝和马蓝的。 板蓝也好,菘蓝也罢,这两种植物还都可以用来做染料。小时候,曾经亲眼见过农村染土布的全过程。而且很不幸的是,我大约在五六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次腮腺炎,竟然被村医用这种染料敷在腮帮子上辅助治疗,看着镜子中自己半脸的靛蓝色,记得自己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直到现在,我依然有些郁闷,不解的是,他们给我用的,到底是菘蓝呢,还是板蓝抑或是马蓝呢? 九头狮子草20170820
1008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十二生肖话植物-丑牛不丑
热度 5 saraca 2013-1-12 16:05
十二生肖话植物-丑牛不丑
图1:灌状山牵牛Thunbergia erecta 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身躯健壮,双眼炯炯,为啥就叫丑牛了呢?冤哪!不过这众多带牛的植物名中,谁也不能说你丑!见过牵牛花吧?看,红的、紫的、白的,夏秋之季开得多鲜艳啊!当然,牵牛花很常见,那容我“牵”一个不常见的“山牛”吧,叫山牵牛。 话说山牵牛,长在深山里,爬在高枝上,一开就是一串鲜红、明橙或亮紫。 朵朵花儿,你挨我挤,成串成片,好不热闹。攀上高枝的是大花山牵牛,一片紫,从夏末到次年春都在竭力地“借人高枝”渲染着“春意闹”。花序低垂的是含蓄沉静的红色山牵牛,静静地垂挂在山谷的幽暗处。明黄色的是翼叶山牵牛,多年生缠绕草本,喜欢匍匐于地,绿色丛中,一朵朵花儿挤挤挨挨,相继开放。花儿的喉部是一黑圈,恰似一双黑眼睛,尤为明亮,又称黑眼睛。还有一种灌木状的山牵牛,花朵深紫,更像喇叭,一般都是双朵并列,却给人沉静而美丽的印象。当然啦,郑重声明:此山牵牛非彼牵牛花,虽然花冠外形类似,皆为喇叭状,然前者为爵床科,后者是旋花科。 图2:翼叶山牵牛 Thunbergia alata 图3:大花山牵牛 Thunbergia grandiflora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722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黑眼睛
saraca 2010-10-31 01:36
记得有那么一首诗,曾经深深地震撼了一代人。记得那一首诗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经典流传:黑夜给我了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此诗,此语,出自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颇具传奇色彩的诗人:顾城,刊登于 1980 年的诗刊《星星》。 时光流逝不多,仅 30 个年头,此时的人们不再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更多关注着外界喧闹的声音。人们更愿意用房子,车子,票子等东西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彷徨和迷惑。这个年代,诗人不再,诗歌慢慢地缩回到一个狭小的角落,沉寂着。 在此,我的本意并非来谈论诗歌和诗人的事情,我在这里给大家要讲的是一种植物。 它,攀援草本,攀爬于树上或灌丛,远远地看上去,黄色的花冠檐配以其中的黑色的花冠腔,异常醒目。第一眼,就喜欢上小黄花了。仔细看,蒴果具喙,似曾相识。对它的判断徘徊在爵床科和旋花科之间。回到办公室,借助科属检索表和中国植物志,呵呵,找到名字了,翼叶山牵牛( Thunbergia alata ),属于爵床科( Acanthaceae )。种加词 alata 的意思就是有翼的,再去看植株的样子,看到了长长的叶柄具延伸的翼,中文和拉丁文的意思都非常贴切地表达了翼叶山牵牛的特征。 属名 Thunbergia 是山牵牛属,看到山牵牛不由地想起 10 余年前,与导师一行五人在麻栗坡采集标本的情景。在麻栗坡的草果地里小心翼翼地沿着村民踩出的小路走,生怕踩到 10 多年前反越自卫战时残留哑地雷。在那种紧张的心境下,我们爬到了小山包顶,站立休息时,眼光敏锐的导师彭说,看,那一株开白花的是什么?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山脚下,有一株高大的树上爬满了密密的灌丛,那一藤本植物开满了大朵大朵的白色的花朵,泛着淡淡的紫色。大家纷纷猜测着,说牵牛花的比较多。可很少见牵牛花能爬那么高呢?后来大家来到树下,仰头看,高枝剪也难以够到花枝,悻悻而归。当时的我,对这个植物没往心里去。未曾料到,回到植物所几天后,碰到了导师彭,他对我认真地说,在野外看到那株开白花的植物叫大花山牵牛,爵床科。我暗暗地吃惊不小,想不到在野外一时不能确定的植物,竟牢牢地印在导师心里。我点头同意他的看法,心存一丝疑虑。 多年后有幸和导师在滇东南出差,车停在路边,田埂上怒放着大朵大朵的白色花朵,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紫。我和导师彭异口同声地说:大花山牵牛。采了花朵,在车上对照着科属词典描述观察花朵结构特征,心里对导师的敬意悠然而生。在往后的野外工作中,看到有着喇叭花一样的花朵,我再不敢轻易而言旋花科,仔细辨别之后方敢断言。在植物园,我又看到了灌状山牵牛,红花山牵牛等等。看到它们,我都会想起导师彭,我心怀感激的老师。 前两天,和同事漫步植物园。看到了路边的翼叶山牵牛,我说多漂亮啊!同事说,黑眼睛!听她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翼叶山牵牛就像一双黑眼睛一样,那么醒目,那么有灵性!于是,我再次想到了顾城的名句:黑夜给我了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412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