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菩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乘菩萨如何对待外道典籍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6-1-14 18:19
1、“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是佛法难。”《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2、“吾般涅槃去世已,于后正法灭尽时。比丘乐于外典籍,彼便毁谤我胜法。”《月灯三昧经》 3、“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心故。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是名修行无障碍道。” 4、“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 5、“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 6、“实义菩萨者……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 7、“若于外法生于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 8、“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优婆塞戒经》 9、“云何是善能遮止魔业。谓若菩萨于一切处。常离恶知识亦不至恶国。复不亲近修习外道典籍是为菩萨善能遮止魔业。”《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10、“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 《佛藏经》 11、 “菩萨有佛经藏不能勤学,乃更勤学外道俗典,犯重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12、“佛子,菩萨若舍大乘经律,言非佛说,因而受持二乘经典,或者外道邪见典籍,犯轻垢罪”、“若舍三宝,反学二乘外道俗典、杂论书籍,为断佛性障道因缘,而非修行菩萨道法。若故做者,犯轻垢罪。”、“若别请僧属外道法,不符圣道。”、“心中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悉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退。若生一念趋外道心,犯轻垢罪。”《梵网经菩萨戒本》 13,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上聪敏,若能速受,若经久时能不忘失,若于其义能思能达,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一分学外;则无违犯。——摘自瑜伽师地论 若诸菩萨安住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玩爱乐味著,非如辛药而习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摘自瑜伽师地论。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9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福建和贵州春节民俗的差异
热度 4 chrujun 2014-2-1 10:39
福建和贵州相隔湖南和江西两个省,距离1000多公里,两者的春节民俗却有极大差异。简单说来,贵州人在春节期间主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到祖先的坟上烧香磕头,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福建人在春节期间主要供奉菩萨,到庙里烧香打卦,希望感动菩萨,让自己的心愿成真。 大年三十,贵州农村最重要的祭祀就是用整个猪头祭祖。一大早就用火和烙铁清除猪头上的毛,特别是猪耳朵里面的毛,清除要求很高,然后将这个猪头蒸熟。 农民养的猪生长期一般是1.5-2.5年,重量300-500斤,一般要花5-6小时才能把猪头蒸熟,祭祖的时间为下午3-5点。 祭祖的时候,要喊邻居一起来喝酒。 大家直接从猪头上切一些猪耳朵蘸点盐作为下酒菜,为祭祖的主人说上几句祝福的话。用猪头祭祖之后就是准备丰富的晚餐给祖先吃。即使家里只有2个人过年,也要准备12-13道菜,在8个饭碗和酒杯里盛上米饭和白酒。 然后由家里的男主人亲自给祖先烧纸钱,这里要求尽量说出多位已经去世的祖先和亲人的名字,请他们来领钱、吃饭、喝酒,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发财。 这个过程需要10-20分钟,然后是全家老少逐一对着供奉祖先灵位的神龛磕头,最后才是全家一起吃年夜饭。 吃完晚饭后男主人还有带着一些饭菜和纸钱到大路上去烧纸,把饭菜也放在路上,这是给没有人祭祀孤魂野鬼准备的,让他们过年也有钱用、有饭吃。 福建的农村在这一天则不同,要求把过年吃的全部东西,包括鸡、鸭、鱼和糖果等放在一张大桌子上。再点上香和蜡烛请供奉的神来享用。 在厨房里供奉的是灶神,在堂屋里供奉的是财神。 不用磕头,不用做成饭菜,只要吧食材放上就行。 吃晚饭前也不用祭祀,准备好饭菜后大家就可以吃了。 在福建最重要的祭祀在大年初一。大年初一的第一餐必须吃素,吃蔬菜和豆腐,主食是稀饭或米粉。吃素后就准备东西到庙里供奉菩萨,准备的东西包括过年吃的、蜡烛、香、纸钱、鞭炮和酒。 一家人不管男女老少全部都要到庙里去。 在福建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庙,有的村甚至有3个庙。庙里供奉着各种菩萨。 庙里菩萨都有不少手下和助手,全部都需要点蜡烛和点香,最少也有十个地方需要去。当然,只要给菩萨烧纸钱和磕头就行了。 全家人都必须给菩萨逐一磕头,祈求菩萨保佑。如果有什么心愿,可以跪在菩萨面前摇签和打卦。 先摇签,摇出一支后再打卦。 打卦的结果必须是一阴一阳。如果不是一阴一阳,则摇签的结果无效,必须重新摇签和打卦。 如果连续3次打卦都不成功,就不能再摇签了。 如果3次都不成功,一般认为是对菩萨的诚心不够,需要继续修行。打卦成功就可以去查看摇出的签对应的内容。 贵州的农村大年初一则不用吃斋,这天主要是到祖先的坟上烧香烧纸钱上酒。不用全家人都去,由家里的主人去就行了。 烧纸钱的把自己的心愿都说出来,祈求祖先保佑。 由此看来,福建人春节主要祭拜神和菩萨,贵州人春节主要祭拜祖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5 次阅读|8 个评论
恭祝准提菩萨圣诞!
热度 1 lily201268 2013-4-25 09:02
今天是准提菩萨的圣诞日,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论胜利、夫妇相互敬爱、使他人生起敬爱、增进人际关系、求得子嗣、延长寿命、治疗疾病、灭除罪业、祈求降雨、脱离拘禁以及远离恶鬼、恶贼之难等等,种种的祈愿,无不满足。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天人丈夫观音。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修学准提咒并没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份者,都可以修学诵持的。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6021 次阅读|5 个评论
锁骨菩萨
热度 1 satangell 2013-4-10 08:17
题记:此篇续的是四年前旧作,《 星空下道的艳遇 》(初识),《 莫道春来早 》(重逢)为过渡。虽为狗尾,续的也不是貂,但起了此意,不写便不得心安。 桃花深处,流云似乎都停滞下来。自见到那人起,老和尚便呆住了。青海湖畔、菜花香里、星光、涛声……年少轻狂的模糊影像一幕幕从心头划过。蓦然回首的一眼,却是咫尺天涯,不知今夕何夕。 老和尚呆住不说话,那人也就不说话,只眯着月牙样的眼睛望着老和尚笑。小和尚被那人容颜所慑,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扭头看看老和尚,又扭头看看那人,终于明白了这里没他什么事。于是乘着师父发呆,紧赶慢赶着蹭出庙门找小道士耍乐,丢下老和尚与那人在庙里发愣。 怔了半晌,老和尚迟疑着问道:“是你吗?” “是我。”微微笑着,笑靥如花,光洁的脸庞上全无岁月痕迹。 “这么多年了,你一点没变。”老和尚笑了,拉起X的手漫步行去,依稀有当年做流氓时的畅意。 “我来尘世一遭,用的是这幅皮囊。虽为虚相,却要借以度化众生,老不得啊。”X任由老和尚牵着,笑应道。 “度化众生?”老和尚顿一顿,问道:“《维摩诘经》上有言:‘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莫非……” X笑笑,答道:“正是。” 心下疑惑,老和尚脱口便问:“以欲钩牵,与爱无涉。如何引人入佛智?” “众生的爱和欲,当真就能分得清楚吗?你看世间的男女,爱对方的有几人不是为了要对方爱自己。这是爱人,还是爱己?即便有那暗恋别人,不求被爱的,贪恋的也不过是心头暧昧。爱不离欲,欲为虚妄,是故爱为虚妄。佛度众生,怜的是众生皆苦,何曾要过众生爱佛。我以欲钩牵诸好色者,消的是其心中欲念,令其明白爱欲皆为梦幻泡影。”X解释道。 听到这里,老和尚不再追问。沉默、继续沉默……日影西沉,后山有花香传来,层层拂过,老和尚牵着X循香踱去。 行到花香浓郁处,却是断崖一面,无路可进,崖顶有樱花,花上已是一钩残月。老和尚与X携手依偎坐于崖下,山风渐起,夜露重重。樱花随着风自崖顶飘零而落,抬头望去,像是从月色里析出一般。月上中天的时候,X缓缓起身道:“我要走了。” 老和尚牵着X的手不忍放,半晌方道:“既然当年说了‘相忘于江湖’,今日为何要重逢。你讲了一通爱欲皆空的道理,可对我这生活在虚无时空中的人来说,本就是一切皆空,留下些爱欲的痕迹任它成空又何妨。” X立了一会,轻轻掰开老和尚的手,低声道:“六道轮回,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你说自己生活的是虚无时空,想是已经明白自己不过是那个作者创作的人物,明白自己不过是他人借来说话的一个躯壳。不过,那作者自己的生活究竟是虚无还是实在,他却还未必有你清楚。存在过,便是永恒。爱欲的痕迹,不是我说消就可以消得去,也不是你说留就能够留得住。” 伸手拭去老和尚脸上的泪水,X叹道:“众生若有你这般见识,又何必要我如此……我,要走了……”顿了一顿,狠心续道:“这一次,当是永别……” 月光里的漫天花雨中,X轻启朱唇,浅吟低唱:“巧笑嫣然兮君不顾,君不顾兮无所住……”,来回翻覆…… 君为众生,菩萨欲度众生,可这众生只顾追名逐利颠倒痴狂面对良善何曾有过片刻驻足。歌中此意,老和尚心下明白,脸上老泪纵横,胸中郁郁,忍不住长啸而起,双手击节,高声和到:“吾所居兮青埂之峰;吾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吾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一歌一和里,X的身影在月光中逐风起舞,随风而起的还有漫天花瓣。一时间过去,X的身影卷入月色花雨之中,已然分辨不清…… X走了,一起带走的还有老和尚的年少轻狂、乱发飞扬…… 第二天清晨,老和尚在崖下醒来,身畔落英缤纷,何曾有过人来人往的痕迹。月光下的唱和,断崖前的清影,老和尚与道有了一次交汇的重逢,仅此而已。 附:锁骨菩萨(唐•《续玄怪录》) ------------------------------------------------------------ 云: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邪?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6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普贤菩萨很执着?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4-3 00:57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蔣科學按:《華嚴經》佛門號稱經中之王,原是向菩薩們宣說的大乘經典,代表了佛教的最高境界。而《普賢行願品》又是華嚴經的精髓所在,廣大佛子們廣泛持誦,體現了菩薩上求佛道,廣度眾生的悲願,與《金剛經》所代表的無住生心的智慧,相輔相成,共同詮釋了大乘佛教的精神。可惜,知識份子們一般只欣賞《金剛經》的不住相,大多忽略了《普賢行願品》的精進努力,如此大乘佛法就變成了口頭禪,《金剛經》的真意也湮沒不彰了。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3837 次阅读|17 个评论
恭祝普贤菩萨圣诞!
热度 4 lily201268 2013-4-1 09:29
(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这是石头记的普贤菩萨吊坠,8年前第一次来西单的石头记时,为弟弟请了一件。直到现在,普贤菩萨依然在保护着他。感恩菩萨!) 四川峨眉,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以前在重庆时,没能有机会去,遗憾,不过相信普贤菩萨能收到我们全家的感恩之情的。 我的弟弟,高一下学期出现抑郁烦闷,不能继续学习,中间反反复复,休学复学、复学休学。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很多老师讨论抑郁症,当时很想写一篇博文,但是又不想回忆那心酸的过去。三年后,有幸遇到一位有缘人亲自去峨眉参拜普贤菩萨,请菩萨加持护佑,之后休养半年后才能继续。我们全家都很感恩菩萨的恩情!
2495 次阅读|8 个评论
恭祝观世音菩萨圣诞!
热度 3 lily201268 2013-3-30 09:52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许巍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 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 阎浮 瓶中 甘露 常时洒 手内 杨柳 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时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64057498_6628237166.html
280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个有菩萨心肠的农民——安金磊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2-9 09:36
一个有菩萨心肠的农民 —— 安金磊 祁胜勇 算起来,我做记者 8 个年头了,这些年,我见证过许多轰动全国甚至世界的事件,走近过许多的人,他们中间有慈善家、改革者,有平民、高官巨富,有文化大师、传奇英雄 …… 一个个面目鲜明,每个人都可以写一本精彩的书。想来我能与如此之多不同凡响的人士结缘,实是三生有幸。 如果检点一下,哪个人最触动我的心灵,令我仰慕赞叹?当心头浮现出枣强农民 “ 安金磊 ” 的名字时,连我自己都有些惊奇。 认识了安金磊后,我把这个比我小 4 岁的农民称为安先生。 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曾在讲法中向大家推介安先生,《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都报道过安先生,一个农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于是今年夏天的一天,我到他居住的偏僻小村庄走了一趟。真是不虚此行,安先生的生活思想对于我真如醍醐灌顶。 回到物欲横流的都市,回到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我许多次与朋友说起安先生,我对他们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特别是一个文化工作者,你不能不识安金磊,也许你不能像他那样生活,但你必须要知道,还有那样的生活 …… 以下是我从安先生生活经历中采撷的几个片段,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安金磊今年 36 岁,曾是他的家乡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不多的几个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年轻人。 14 年前,他从衡水农校毕业,分配到当地一家国营农场当技术员,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此之前,他一直上学,父母是小商人,家里只有三亩地,没让他干过农活。第一次下地,是到果园里喷除草剂和农药,拧开农药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扑面而来,熏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心想,这么大的气味,这得有多大的毒性?果树能受得了?残余在果子上,人吃了会怎样?这时他又听到附近一家农民遭遇不幸的消息:一个孩子中毒,原因是大人给他弄了块西瓜吃,没想到中了毒。最后化验出原因,西瓜地里使用了过量的呋喃丹(一种杀虫农药) …… 安金磊经常爱找农场附近村庄的老人们聊天,而老人们说,几十年前,地里有虫子,但很少形成虫害,使用了农药后虫子越来越多,好多虫子都有了抗药性,于是农药越来越毒;使用了化肥和转基因种子,产量是提高了,但粮食和蔬菜越来越没有味道 …… 他们说,现在种地图省事,除草剂、农药一喷,化肥一撒,就等着收庄稼,闲着打麻将、玩,世界上哪有全好的事?全好的事就有大问题!安金磊了解到,农民们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已非常普遍,这些化学产品的确使农产品一时增加了产量。但他注意到滥用化肥农药对土地所造成的伤害 —— 尽管化肥用量在逐年提高,地力却在不断下降。他分析,很大程度上,增产是由于现在有了机井等灌溉设施的结果,是以大量抽取地下水为代价。 从第二年起,安金磊就在自己负责的地块上开始 “ 有机农业 ” 实验,他用鸡粪代替化肥,用翻耕和手拔代替除草剂。当年他的地块上西瓜的品质明显优于使用化肥农药的地块,而且产量也不低,只是他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些。 在农场工作了 7 、 8 年,他坚持着有机农业的尝试,但总因为农场是国有的放不开手脚。到 2000 年,机会来了,他的家乡东紫龙村有 40 多亩贫瘠的土地,过去每亩每年只有几元钱还没有人愿意承包,安金磊和妻子张秀双商量好,他们双双辞去了农场的职务,回村包地,他们出的价格是每亩每年 50 元,这让人们认为他们犯了傻。 安先生埋头地里的活,很少与村民接触,串门聊天等事情根本谈不上。没有外人来,他和妻子、儿子以及田里的庄稼鸟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平时说话很少,但与远道而来拜访他的专家学者谈论天地人生却辩才无碍。我问他,与村人相处可有矛盾?比如他们见你的土地现在成了良田,有无反悔之意?安先生答,我与虫子都能和谐相处,何况乡亲。如果村里反悔,收回便是,但现在村民们还没有这样的意思。这是题外话,让我们继续看他的故事: 中专的同学们许多进城当了干部,对安金磊的举动更不理解,他们认为,安金磊应该想办法进城才是。但安金磊认为,只有自然的、田园的生活才是最健康的生活。 早在上高中时,他偶然买到一本庄子的书,喜欢得不得了,充满了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经典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他又读到了《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中国传统的农业经典,了解了神农、伏羲。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大智慧,那就是尊重、顺应自然规律。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他和妻子张秀双每天 4 点多起床,傍晚看不到手指时收工,村人惊叹着他们的勤劳,也在惊异着他们的做法。不使用方便省力的化肥,他却从附近藁城等地的养鸡场买来鸡粪;不使用除草剂, 40 多亩地全部用人工除草,而且要留一些以涵养水分;不种整齐化一的单一作物,而是棉花和玉米、芝麻间作;不使用转基因的种子,而是自己筛选培育 …… 农田里的活计因为现代农业技术而变得越来越省力,但安金磊反其道而为之,整日在田里劳作,村人问他累不累,他说,其实我很闲,心闲,和土地在一起,我几乎什么心思都不动。 安金磊认为,土地本有一个天然和谐的系统,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 “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使用农药,表面上一时除去了虫害,但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也杀死了,比如蚯蚓,在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土地里就很少见,土地就板结了,而机械的深耕也不能使土地恢复原本的松软。不使用除草剂、农药,大量的蚯蚓繁殖起来,它们就成了耕田的帮手。而对昆虫是 “ 害虫 ” 、 “ 益虫 ” 的定义本来就是片面的,比如认为是 “ 害虫 ” 的蝼蛄,它可以起到间苗作用;各种蚂蚁,在深秋时会把草籽收藏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而第二年地里就不会闹草荒;一种所谓的 “ 害虫 ” ,恰恰是另一种 “ 害虫 ” 的天敌,只要种类足够繁多,它们相生相克,哪一种都不会形成虫害 …… 地里间种了芝麻,多种棉虫就会躲避芝麻的气味,旁边种几株玉米,又使它们有了比棉花更好的食物;豆类有固氮菌,会在地里保留天然的氮肥,下一季正好可以种玉米;保留适当的杂草,可以涵养水分 …… 每天凌晨或者夜晚,安金磊经常在地里,倾听庄稼地里的响动:几十种昆虫,蛐蛐、七星瓢虫、蚂蚱 …… 它们的叫声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声部;还有庄稼拔节、抽穗的声音,露水的声音,在安金磊听来,都是无比美妙的天籁。另外,每个昆虫的声部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哪个声部多了或少了,就意味着田里的种植结构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了。 7 个秋天过去了,不使用丁点的农药,他的农田里一次也没有像乡人们的地里一样发生严重的虫害。近日,记者来到他的地里观察,看到一片茂盛的庄稼地里,各种熟悉或不熟悉的昆虫都在地里自由地出没,品种繁多,但数量都不是太多。 他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都是传统的棉花与五谷,他没有种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大棚,他认为大棚是有问题的,一方面病菌会在大棚里大量繁殖,一方面反季节的蔬菜也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另外,最要紧的是,这样的生产方式一刻不停在压榨着土地,而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 在他的眼里,土地也和人一样需要尊重、需要 “ 养、藏 ” ,每年他用轮作休耕的方式让疲劳的土地休息。 他坚持不在地里打手机,怕手机的辐射伤害了禾苗和昆虫。 如今,安金磊的田里不但可以见到 60 多种昆虫,还可以见到燕子、老鹰、喜鹊等 16 种鸟,有时还可以见到平原上稀罕的野鸡呢。 当地是棉乡,很少有人种植谷子。让乡亲们感觉安金磊怪异的是,每年他都会种一大片谷子,用来招待麻雀,头一年他种了 5 亩谷子,看到有大量的麻雀赶来啄食,他就不收割,等着麻雀们吃,几千只的麻雀都赶到了他的田里,他妻子惊奇地喊, “ 全镇的麻雀都来了! ” 整整喂了 17 天,忽然,麻雀们发现了旁边棉田里的虫子,于是开始散落开捉虫,捉了几天虫,都没影了,他最后把麻雀吃剩的谷子收回来,还打了 400 斤。 今年他种植了 13 亩谷子养麻雀,在谷子 7 分熟时麻雀们就该来了,将有上万只, “ 全县的麻雀来开会 ” 。他说现在每年秋天看到这么多麻雀赶来也不欢喜了, “ 他们为了这么一口食物,得飞多远的路,得多辛苦?想想看,它们平日生活的环境该是多么艰难啊! ” 站在他的农田里,他用手拔起一根粗大的野草,几乎有点伤感地对我说:你看,为了打粮食滋养这个身体我们还得伤害这些草,我总在想,人能不能仅依靠喝露水生活啊。我笑了: “ 餐风饮露,那你就成了神仙了。 ” 安先生家的伙食很简单,因为我新到,是客人,做了三个菜,一个是土豆用水焯了,加盐,一个是茄子泥,放盐,一个是黄瓜切断,都是他地里的出产。焯菜的水留下来做粥。他说,知道你是居士,好招待。我平常菜里经常不放盐就生吃,也吃不多,我教育孩子吃饭喝水要想着天下还有众多的人和生灵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七分饱就够了。 “ 你们城里人不健康,一个是运动少,劳动是人健康的基本需求;二是你们吃的那些食物没有营养,能量不够,那些大棚蔬菜、转基因食品对人有害。 ” 饭后,他请我吃院子里的葡萄,很清香,他自己连皮和核一起嚼了吃,他说吃东西这样最好,吃东西最好吃本地的、正常季节出产的,那些远方的水果不要吃它,它运过来,需要多少能源的浪费?后来说起土地上的收益,他说,过去外人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许多记者也是,认为绿色农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他这里的一个新闻点,不能真正理解他,所以后来不想见媒体。 纯粹有机的生产方式,使他田地里出产的产量略比使用化肥农药的乡民们低一些,但他的棉花粮食品质好,又能获得更好的价格,比如棉花,每斤能比使用农药化肥的多卖一元三四。没有购买农药化肥的成本,计算下来,倒是他的地效益好一些。 但他说,经济效益是最末节的东西。谁能计算出污染一滴水的代价?地里的地力在一年一年恢复,生态系统在好转,这其中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计算,更重要的是,自然的田园给了人最健康的生活。 每年秋天,他会把田里出产的这些最健康的粮食的一部分供养到柏林寺,一部分分寄给各地的朋友,冬天他和妻子要做大量的被套,那些没有农药的干净的被套,他分寄给各地的有自然之心的朋友分享。 各地的来访者大多会在他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跟他一起下地一起吃饭,临行他都会给他们带一点地里的出产,当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他常年素食,他认为素食是最健康的,而且一个肉食者对自然的消耗是素食者的 10 倍。他没给儿子买过一粒糖果或者冰糕,他认为,即使是糖果冰糕这种非自然的很小的工业产品,也意味着能源和环境的消耗。他认为现代农业一味追求产量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粮食的一大部分都是用来当了生产肉制品和奶的饲料、做了酒、甚至燃料。而这些都是追求产量而使用化肥和农药、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的一个原因,不仅粮食的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以及生产环节中,对环境和能源的破坏不可估量。追求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意味着品种的整齐化一,意味着对土地更多的压榨,把田园变成车间,使土地丧失了通过轮作休养、多样化耕作的机会,获利的可能仅是商人,对农民、土地则都是一个陷阱。 “ 三口之家,三亩地就可以过上自足的生活,但如果像城里人那样买轿车、楼房,无休止地追求奢华消费,三百亩地也不够。 ” 他认为,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根本是减少欲望。 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他说这些现代的东西染污心灵。他把 12 岁的儿子送到南方一个朋友那里读国学,计划让他长大了再回来种地。他本人每晚读的书籍也都是古圣先贤的著作。家里不用洗涤剂,使用雨水,废水冲厕所,然后进入沼气池,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废料又成为田里的肥料。很少使用现代的农机,去年 1 万斤棉花,都是他用小车一车车推回来的。 村里人也潜移默化地受着他的影响,现在有一些人的瓜果上开始不使用化肥农药,开始使用有机肥,开始拣棉地里的塑料膜。 有人偶然把他的生活方式传到了网上,引来了媒体的关注,更多的网友关注他,许多人到东紫龙这个偏僻的村庄来看他,其中知识分子居多,有来考察他有机农业的教授专家,更多的则是出于对他独特生活的好奇。 近两年,经常有人来住上一段时间,跟着他一起下地干活。北京大学一名 40 多岁的教授,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回去就把工作辞了,回老家种地去了。记者在采访安金磊时遇到来自北京的高先生,高先生带了妻子和儿子来这里住了一段日子了,他今年 39 岁,过去是一家外企的工程师,他说认识了安金磊后才认识到自己过去的工作对自然、对环境是无益的,自己活得也很累,去年回去就把工作辞了,每年带家人来这里住一段,感觉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生活是应该用减法的,放慢下来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安先生的思想吸引着我,我们视他为老师。 高先生讲,对他触动最大的是,安先生几年前外出坐过一次飞机,当听说飞机起飞得需要几十吨汽油后就再也不坐飞机了,也很少出门了。 “ 我过去每周都要坐飞机出差,住宾馆,后来我住宾馆时,里面的一次性设施一点都不动,保持得还和入住时一样,但这样还感觉不行,我住进去了,脏不脏床单都要洗,对资源环境也是破坏,在这里,我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 “ 这个世界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 这是甘地的话,与安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 布袋和尚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也许回归本源,才是真正的发展啊,向外的、无休止的所谓 “ 进取、发展 ” 的结局可想而知。肮脏的河流、残破的青山、被染污的心灵和世风,哪一件不是怵目惊心的教材?这个世界需要安先生,需要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表率。从安先生那里回来,我也在思考,我们这些以文字为职业的人,我们是否知道哪些是应该写的,哪些文字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破坏和脏乱?执笔为文者,可不慎乎? 蔣科學按:人類長期以來習慣了殺戮,習慣了自我中心,習慣了鬥爭哲學,遺忘了和諧的追求,貪婪、仇恨的心態導致了環境破壞,身心污染,最後害物害己,誠可憐憫!事實上,只要願意,一種慈悲無血腥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建立的,雖然我們重新建立與自然的和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流行的錯誤觀念和習慣會擾亂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貪欲會蒙蔽我們的心智,我們必須要以更大的勇氣和耐心去追求真理,實踐真理,才能實現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87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与菩萨同名的文殊兰
turongl 2013-1-26 11:33
与菩萨同名的文殊兰 佛教里有个文殊菩萨,神情端庄,据称是人类智慧的化身;花草中有文殊兰,而佛教的五树六花中就有这种灵动而花叶俱美的花卉植物 http://www.cas.cn/kxcb/kpwz/201108/t20110819_3324566.shtml (附注1) 。 红花文殊兰反而在秋冬季节开花,花大而更美;也许它的繁殖能力不是很强,所见的倒是不多;而白花文殊兰却在园林绿化中有较多应用。 1. 2. 3.单朵 4. 5. 6. 7. 8.文殊兰的果 附注1:(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文殊兰和文殊菩萨 http://www.cas.cn/kxcb/kpwz/201108/t20110819_3324566.shtml 盛夏炎热百花稀少之时,文殊兰如期的开放了。长长的花梗,撑着伞状的白色花序,显得亭亭玉立,纯洁端庄;丝丝条条的花蕊,散发着愉悦的淡淡香气,带着佛家的灵气,显得大方质朴,似乎告戒人们一定要静心静气,拂去心灵的尘埃。 文殊兰( Crinum asiaticum L. )可不是兰花,而是一种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它的别名很多,有罗裙带、秦琼剑、文兰树、引水蕉、十八学士、海带七、郁蕉、海蕉等。叶片宽大肥厚,常年浓绿,长可达 1 米以上,前端尖锐,好似一柄绿剑;其花期集中于夏季的 7-9 月,每个花序一般有花 20 多朵,呈伞形聚生于顶端,盛开时细长的花瓣努力向四周伸张,甚至会向后弯曲,显得飘逸淡雅;花谢后结成圆形的果实,果序能一直垂到地面,看上去似乎很重,但实际上果实里除了种子外,全是很轻的海绵质,所以它能很好地浮在水面上。正是具有这种浮力,文殊兰才能从它遥远的故土印度尼西亚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文殊兰跟佛教颇有因缘,它名字则是来自于端坐在佛家寺院里,神情端庄,为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文殊菩萨,是人间智慧的化身。我国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此外,文殊兰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之一。沾上了文殊菩萨灵气的文殊兰,总是显得格外高贵、雅典大方,为众人所喜爱。 文殊兰花叶具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绿化价值,既可作园林景区的绿地、住宅小区的草坪的点缀品,又可作庭院装饰花卉,还可作房舍周边的绿篱;也可盆栽用于布置会议厅、宾馆、宴会厅门口等。来自同一属的红花文殊兰( Crinum amabile Donn. ),以及栽培种白纹文殊兰( Crinum asiaticum Linn. var. sinicum )等,丰富了文殊兰的花和叶的颜色。此外,文殊兰的鳞茎和叶子是很好的草药,用以治疗蛇咬伤、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等。
个人分类: 园林花卉|6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现在起,吃素,礼佛,不干坏事
热度 12 famingkuang 2012-11-22 09:20
从现在起,开始吃素,礼佛,不干坏事; 也许很久时间内吃素会吃得不干不净; 也许佛祖并不能带我走到极乐世界,或者根本就没有天堂;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内心的安乐是心灵找到家的愉悦。 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这些美德,捡起来,你便是菩萨,你便是佛。
个人分类: 感恩|5586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为啥要拜佛?
热度 16 jiangjinsong 2012-10-26 09:17
拜佛的真义是透过佛菩萨的外在形象, 开发内心清净觉性, 拜的是自己的佛性。 如此说来, 那是不是就不需要拜了呢? 问题是, 我们凡夫虽有佛性, 却为贪嗔痴所严重遮蔽, 不易开显, 很需要外在的方便来开发这种内在的佛性。 那如果不是凡夫而是圣者呢? 圣者去除了我执, 没有了贡高我慢的毛病, 会更勤勉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909 次阅读|42 个评论
李清照,让我如何不爱你?!
duke01361 2012-10-18 23:55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念奴娇 临江仙子渔家傲 庭院深深红藕消 人生若遇李清照 南歌菩萨乐逍遥 声声不再怨王孙 醉花如梦用嘴叼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价请院士只是请个‘菩萨’引来香火钱的
热度 3 lin602 2012-6-5 10:52
看了北京联合大学用一千万请院士的博文,觉得好笑,中国这样搞科研,这样炒作,能够让中国及高校的科研取得实质性的提高吗? 许多院士年龄已经很大了,从科研创新的角度上来说,已经赶不上许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了。但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年教师及年轻教师,又有什么条件给他们呢。 唉,需要钱的时候没有钱,不大需要钱的时候钱多多。 你以为他们聘院士去工作是为了创新性研究?他们要的是他们的名气,要的是他们在评审机制中的发言权,要的是他们在申报学科点材料及网站上有院士的名字与照片。 院士是他们的‘菩萨’,请到自己大学的‘庙’来,以招来更多的香客,得到更多的香火钱。至于菩萨能不能‘普度众生’或‘显灵’(做出创新成果),那不很重要。 想想钱学森老先生最不会算帐,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可以到三、四个大学去一下,即使每个高校给他一千万元,也有个三、四千万呀。他的身价肯定不止这个数。
2885 次阅读|5 个评论
菩萨比人厉害吗?---看普陀山有感
热度 2 lin602 2012-4-20 22:14
到宁波开会,顺便到普陀山走了一下。只知道这是四大佛山,到那才知道,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检索了一下,四大佛山是四个菩萨的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之道场。这一发现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山及以前的方丈真是厉害呀。 看到那么多香客不远‘万里’来烧香与许愿、还愿,看到那么多人虔诚地拜佛,不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四大菩萨的道场是由‘人’给指定的,并由此得到了许多人去进香与旅游,也因此香火不断,而且非常有地位。 我在想,菩萨厉害还是人厉害呢?好象人比菩萨厉害多了。 这四座佛山真是‘超级大(佛)国’,那时的方丈肯定是非常非常厉害的,他们将这宝贵的菩萨道场安置在自己的山上,让其他佛山或寺院没有办法相争,让我想起了现在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 怪不得许多名人的出生地、墓都被各地抢着。 哈哈。
3181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拜佛
热度 16 hjf306 2012-1-1 23:29
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拜佛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佛陀于是日零晨夜睹明星而悟道,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因无明妄念不能证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张三火老师注重养生,自己在家里 “把家里现有的杂粮凑在一起,有大米、小米、薏米、珍珠麦(八宝粥不可缺少的)、花生米、黑米、红小豆、大枣,刚好也能煮成香甜美味的八宝粥呢,只是没有黄粟米而用小米代替。” 我在宿舍,自然没有办法煮“腊八粥”,不过有另一个应景之作:看腊梅。 昨天本来想和同学去西山公园,探探今年的腊梅。貌似桂林的几个公园里,就只有西山公园里种有一小片。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去成。今天起床时,脑中突然又冒出这个想法,于是中午便前去一探究竟。话说元旦市区人真多,虽然 10路的始发站就在我们学校,但还是一片拥挤。到“解放桥”站下车后再转14路,6站之后才到西山公园。不过为了看看腊梅,这点拥挤是在不算什么。 西山公园的路我算是比较熟悉了,毕竟去过多次 ( 【腊梅凌寒开,独享清净地】 )。 沿着那条熟悉的路,一会就走到法藏禅寺的侧门。远远望见几位大姐在拍照,我心中一喜——定是腊梅开了。更喜的是,我这次终于带上了相机,可以拍几张纪念纪念。前两次来都没有带相机,引以为憾。好在这次终于可以弥补了。 腊梅树不多,但花开正好,偶有人在里面拍照合影。游人也不多,不久后寺庙里就响起念佛声,想必是僧人们在做功课。那些游客拍完后就走了,后来剩我一个在这腊梅丛里。这个时候恰是清净时分,寺里梵音渺渺,身旁花香悠悠,能过上这样清幽的节日,何乐而不为呢。 天色渐晚,也该走了。拍下最后一张照片,心满意足地走了。这2012年的第一天,算是过得平静、简单而又怡然自乐。 出了寺庙沿另一条路走出公园,途径“隐山六洞”带着好奇便进去瞧瞧。只见前方上头刻着一幅观音菩萨,外有金装修饰。下方还摆放着好几尊菩萨瓷像,像前点着不少蜡烛,红光闪闪。菩萨低眉慈目,在烛光的映衬下更显慈悲。心中突有参拜之意,于是双手合十,跪在前方的垫子上。双目闭合,摒弃杂念,安然定于当下。 这是我第一次发自本心地跪拜佛像,并非为祈求健康、学业、事业等心愿而跪,而是为了放下身段,平静地面对外在,更是为了平等地面对自我。平时要么坐着、躺着,要么站着、靠着,几乎没有跪着过。不同的身体状态,应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跪拜虽然只是个身体动作,但却意味着自我心理的谦逊。读过一点关于佛学的介绍,才知佛学的博大精深,面对如此富有智慧的学问,你自然会心生敬意,以谦逊的态度视之。眼前的菩萨瓷像无非“人相”,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待之,就能从中看到什么样的“我相”。菩萨虽然在我上方,但我并不觉得高高在上。 就这样跪拜了几分钟后才起身,躬身礼拜菩萨后满心欢喜地离开。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起心动念,但至少那段时间里,我是在平静地面对自己,与自己相处。虽然不是名寺,不是白玉观音,也不是香火鼎盛,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至此,我隐然感觉到宗教的意义,虽然只是朦朦胧胧。宗教不是迷信不是愚昧,正如佛教不是教人出世。正道的宗教应该是劝人行善,让人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未知,让人宽容地对待世间万物,让人在嘈杂的世界里观得般若,修得正果。 法藏禅寺前,腊八看腊梅。 跪拜见佛相,不负黄金膝。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5105 次阅读|42 个评论
慶祝七一,介紹一位模範人物。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7-2 07:01
這兩天爲了迎接中共建黨九十周年,隨處可以看到介紹各種模範人物,他們的事蹟可歌可泣,令人感動。 其實,我們佛門中這樣的事蹟就更多了。 台灣的道證法師就是一位值得學習和敬仰的佛門模範人物。 她的著作通俗易懂,生動感人,佛法的見地也很純正,廣受歡迎。 以下轉自百度百科: 道证法师 百科名片 道证法师于2003年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预知时至,正念分明,吉祥卧念佛生西。法师出家以前以郭惠珍医师身份讲述之《学医与学佛》、《倾听恒河的歌唱》、《朝圣之旅》、及因罹患卵巢肿瘤而毅然于广轮精舍出家后讲述之《青莲飘香》、《画佛因缘》等一系列感人至深之佛法,经莲友恭录、法师饰文后在《明伦月刊》连载出书流通,深获海内外读者极大之回响。自从其先翁往生后,法师尚有《毛毛虫变蝴蝶》系列之讲述,影响颇为深远。 前 言   法师早年就读中国医药学院,参加医王学社,发心学佛。于广钦老和尚座下皈依,参加忏云老法师主办之大专学生斋戒学会,复发心到台中恭听雪庐老人讲解华严经义,参与莲社佛法复讲,受益良多。曾血书慈云忏主《净土文》赠莲社留念,且于往生前数月至嘉义助念时巧遇莲友,仍感恩表达其净土念佛法门坚固信心之建立,肇端于莲社,其朝夕顶礼自己恭绘阿弥陀佛圣像之对联云:“老实持名全摄佛德成自德,深具信愿决定往生证无生”足可表明决志念佛生西之心愿。   今法师娑婆化缘尽,功满到莲池,特恭录其生平简介,以利见闻,行解相应,并祈法师莲品高增,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阿弥陀佛。   德川谨按    道证法师,1956年2月27日出生在台南市,俗姓郭名惠珍。祖父是一名中医师,父亲从小就要帮忙炮制中药,在烦杂的工作中苦读,考上台大医学院,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专攻肺结核,为那些当时很难治愈的病人治病。法师从小看到父亲总是尽心的照顾病人,深受影响,也走上学医的路,是中国医药学院的高材生。 双亲折摄互用   法师自幼颖悟、聪慧,在父严母慈的教导中成长,从懂事开始,父亲常常用“折法”来教她,使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刚上小学,第一次考试每科都考一百分,得第一名时,她父亲却对她说:“你不要以为考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在我看你是零分。”到她上医学院时,让她用最古老的显微镜;甚至好几个月不寄生活费给她,让她只能努力的靠领奖学金、当家教、兼保姆来完成学业,使她在富贵中刻骨铭心的体验贫穷的滋味。而母亲总是在她快要被父亲的“折法”打败时,以“摄法”来安慰一颗不解深沉父爱,而觉得被伤害的心。   在双亲折摄互用中,法师养成了心怀慈悲,坚毅不拔的特质。法师秉性纯孝,虽然深受父亲的影响,但也是因为母亲“克绍箕裘”的期盼,所以大学考医学院。当她当上医师时,对着母亲说,只因为要让你欢喜,我才当医师;并且在她父亲往生时,把父亲最喜爱的布拉姆斯(摇篮曲),改成念佛歌曲,帮老人家助念;由此可知法师一片孝子赤诚,以及度亲的善巧。 学医与学佛   法师宿具善根,在校期间,就发心学佛,参加医王学社。1982年毕业后,翌年同时考上中西医执照。1983年到高雄阮综合医院内科服务,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郭惠珍医师”。1984年12月往印度朝圣,所著朝圣之旅,可以说是修行者,迈向菩提之道的心路历程。回台湾之后,1985年辞去内科医师到台中顺天医院担任肿瘤科医师。她以医药治疗患者病苦,又适时以佛法解除病患忧恼,录制“莲音小故事”。犹如涓涓清凉甘露,沁入临终病人心灵,引导他们皈依三宝,求生西方。也常受邀到各大专佛学社团演讲佛法,“学医与学佛”、“倾听恒河的歌唱”等的讲座最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在行医多年中,她殷殷勤勤、悲悲切切,不知帮助多少的肿瘤病患,从病痛生死绝望的深渊,带领到弥陀慈悲的大愿海中,她不舍众生痛苦,将甘露法水滋润到他们心中,然而最后自己竟不幸也罹患肿瘤。 老和尚的感召   道证法师在医学院毕业后,曾经往土城承天寺参访上广下钦老和尚,老和尚一见面就要她放下一切,出家修行,然而因缘未具,错失良机,未能在老和尚座下披剃。而老和尚的两位弟子传缘法师、传净法师得知道证法师身患肿瘤后,前往探视慰问,据道证法师描述,就在两位法师进门那一刹那,顿然在两人之间,她看到了老和尚的慈容。   宿缘所追,深植的善根终于成熟,就在1987年佛诞日的前几天,她毅然放下尘俗一切熙熙攘攘入山潜修,三步一拜来到殿前,恳请两位法师慈悲,成就她修行的心愿,就在佛诞日,她遂心满愿,终于剃染出家,法名道证。 病来道转亲   道证法师出家后,仍然病苦缠身,病情起伏不定,两位法师及常住大众师兄弟,一心一意全力护持,只要得知任何可以治愈的方法——当听说小麦草对于肿瘤具有特殊疗效时,大众无不尽心供应照拂,只希望她能早日痊愈。在《画佛因缘》中提到“小麦草的种子,从泡水、催芽、到播种、松土,其中的过程都是非常辛苦,恩师深夜十二点起来持诵大悲咒,来灌溉小麦草。远远看到大家辛勤忙碌的背影,眼泪总是充满眼眶……”。   两位法师为了帮助道证法师突破病苦的折磨与修行障碍,时时耳提面命老和尚的教导与开示,使她度过重重的考验,《画佛因缘》中又提到:“恩师很慈悲,总在疾苦考验的时候,告诉末学一些上广下钦老和尚的开示,老和尚要大家在疲惫不堪的夜里,把大小铁钉捡好,告诉大家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们选时间吗?’等到恩师捡好,老和尚又说:‘要捡也是你们的事,不捡也是你们的事!’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所以只能努力的练习,不管在任何痛苦的时候,都要正念分明,因为师父这样子的教导末学,在每一个困顿的时候念佛。”   法师如沐甘露法水,得以借境炼心,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病苦折腾,所以法师感念师长之恩,不时流露于言表。在“毛毛虫变蝴蝶”中这么说:“感谢菩提道上师长恩——很幸运,我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好的师长,就像临床上遇到很好的教授一样,他们平常运用机缘出考古题,帮我们培养实力,遇到境界的时候,也会用他们自己修行的经验,以适当的启示,帮我们度过难关。”法师那种尊师重道虔敬的心,真是难以尽书。   在病苦之中法师仍精进勇猛,信愿坚固,求生西方;背诵净土五经,依经典的境界义理,恭绘五幅弥陀慈父圣容,以慰娑婆游子不胜思慕之心;刺血恭书《念佛圆通章》及《普贤行愿品》;录著《清莲飘香》、《画佛因缘》等录音带及书籍;并恭写许多念佛法语跟大家结清净法缘,用报四重深恩,广引迷津,皆是法师宿生愿力、悲心所致。 放大光明生极乐   2002年圆因老法师往生前,亲嘱大众,希望把莲子放生团放生事宜交给法师推动,而法师也不顾自己的病情,为持续老法师的志业,周密擘书,由于她见识的独到,愿力的宏大,感召数千名会员,定期举办大放生,活命无数。   近来刀兵、瘟疫横行,大众正庆幸有法师的领导,藉着多放生来消弭劫数时,讵料化缘忽尽,于2003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清晨两点四十分,舍报往生,得年四十八,僧腊十有七年。临终正念分明对陪侍者说:“念佛的心态很重要,要知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现在我已完全明白了。”说完了,又念几声佛,便自在往生了。入殓时容颜祥和,全身柔软。   当传净法师得知法师往生的消息时,当下就打电话告知远在加拿大的传缘法师,法师立即指示:接回本山办理荼毗、追思事宜。当传净法师赶到她潜修的地方时,莲子放生团诸莲友已在助念,得知将接回本山时,大众长跪不起,恳求在潜修处办理,法师进退维谷,不忍拂逆大众一片孝心,勉强答应,然而实是权宜之计,不是佛制常规。 化入弥陀微笑   综观法师一生,有如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有如地藏菩萨的弘誓大愿,用她回春的医术、精湛的佛法,救拔众生的身心痛苦;又示疾说法,使许多人深深体会到娑婆界中,生老病死的无奈,而发心学佛,深信切愿,求生极乐。   法师在“日落之歌”中说:“最后的一口气,让我竭诚歌咏阿弥陀佛。……最后的一抹微笑,愿化入弥陀的微笑,化入那永恒召唤,无尽奥妙的微笑。最后的呼吸,愿纳入弥陀的鼻息,成极乐国土涌自光明,奏百千种乐的阵阵清风。”   如今法师真的潇洒地撒手西去,大家都深深祈盼着,祈盼着法师本著“不忍众生苦,那堪圣教衰”的大悲本怀,早日乘愿再来。阿弥陀佛。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315 次阅读|7 个评论
究竟是執著還是精進?
jiangjinsong 2011-6-18 23:56
許多朋友對佛教教理不太瞭解,往往把“不執著”理解為隨便、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所以,看到誰很努力很堅持,尤其是在堅持一種他們自己不太理解、不太認同、或者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時,往往會批評說,不要執著嗎! 對此,我老人家曾經寫過一篇博文做了一點解釋: 執著究竟是個什麽東東? 看看下面轉帖的佛教經文輯錄,這些朋友更可能會改變觀念,菩薩學佛是需要大精進的。 我們不能把“精進”當作“執著”反對。 菩萨精进波罗密—一 海涛 辑 1.云何菩萨性精进?性精进者,心勤精进,为摄善法故,为利众生故,为令众生得无上道故,为破颠倒故。以性精进故,得身、口、意业善。是名性精进。 2.一切精进者,有二种:一者、世,二者、出世。复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复有三种:一者、庄严,二者、摄取善法,三者、为利众生。 3.庄严者,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勤精进庄严:「若我能令一人解脱,于无量劫在地狱中受大苦恼。受大苦恼已,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乃至能令一人解脱,亦当受于地狱之苦,心不休息。」是名庄严。 4.菩萨具足庄严精进,胜于一切声闻、缘觉所得功德,不可称计。何以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受大苦故。若为一人受大苦恼,尚得无量无边功德,何况乃为一切众生!是名菩萨庄严精进,摄取善法。 5.勤精进者: 一、若为修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勤精进者,名为不动,一切烦恼、一切恶业、一切邪见、一切苦恼不倾动故; 二、亦名坚固,健庄严故; 三、复名一切,知世方术及出世法故; 四、复名具足方便,真实因缘修集道故; 五、复名真实,得真实义故; 六、复名为广,一切时中无休息故; 七、复名调伏,勤修精进,不生憍慢故。 如是七事增长善法,是名摄取善法精进。 ◎以勤精进故,具足六波罗蜜。勤精进法,于诸趣向菩提法中,是近因缘,无上、无胜。是故如来于经中说:「阿难!勤精进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实验论证“佛、菩萨”的存在:台湾大学李嗣涔教授的科学研究
热度 7 king500 2011-5-20 11:40
科学实验论证“佛、菩萨”的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台湾大学李嗣涔教授的科学研究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 )的科学研究: 约 20 年前 , 原本只是研究气功和手指辨识的功能研究,后来却无意中因为手指辨识 字而发现特殊现象,进而确认佛菩萨和灵异世界的真实性。 希望透过以下的内容,以科学的角度,让不信佛的人,或初学佛的人,或实修的佛弟子能够对生命和宇宙,以及生活和佛法,有更宽阔和深入的思维及体会。 虽然这些研究在科学或宗教上可能是一项突破,不过,这些只是提供大家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佛法,这些研究对深奥的佛法来说还是相当粗略浅薄,仍不能圆满的解说佛法。所以 , 佛弟子应该以佛经为依据 , 将此实验当作参考即可,而不是反客为主,弄错了方向。 因此,固然李教授的研究精神可敬,但也不排除其实验过程被邪力所摄的情形,不过影片中他也语带慎重和保留,并且强调正念,或许应该是有注意到这类情况,不论如何,此研究却也佐证了佛菩萨世界的存在。 研究中简单节录: 在研究测试中发现:在纸张上写 这样的字,都能和佛菩萨起信念的连结,在功能者的大脑屏幕中都会呈现出非常光亮的光芒,不过在我们一般人的肉眼下 , 只是 和 这样的字。 ============================== 讲座视频内容即其著作《难以置信 - 寻访诸神的网站》一书精华所在,藉由功能人与灵界 ( 信息场 ) 对话,及透过手指识字与神佛的接触,探索现今日天文物理界难解的困惑 ( 挠场、隐密物质、隐密能量 ) ,以及宇宙演化与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兴衰,内容非常震撼而精彩 …… 视频 人体潜能科学(人体身心灵科学) - 李嗣涔讲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DAoPOH-4qg/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BZmVMJrmu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GMHj7MMTP8/ http://static.youku.com/v1.0.0145/v/swf/qplayer.swf?VideoIDS=XMjE0MDI5ODI4embedid=-showAd=0 备注:若上述网址看不了,请在土豆网或优酷网键入“人体潜能科学”或“人体身心灵”等关键字查找视频播放即可。 ============================== 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 “ 佛神 ” 的存在!【台大校长的实验】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李嗣涔教授在台湾进行了十多年的特异功能研究,并在台大电机系开设 “ 人体潜能专题 ” 课程。通过多年实验研究,李嗣涔科研团队证实了在人类所处的时空之外,还有所谓 “ 信息场 ” 的存在,也就是俗称的 “ 灵界 ”-- 包括 “ 佛和神 ” 。 甚么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到底是甚么?是不变的真理,还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昨天认知的真理是否会因为今天的新发现而改变?而固守昨天的真理较为科学,还是接受新发现的事实较符合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的极限在哪里? ...... 以上种种问题,或许可以从十几年前发生在台湾的 “ 特异功能 ” 实验中,窥见一些反思。究竟 “ 特异功能 ” 存不存在?这个 “ 科学问题 ” 冲击着每一个参与实验的研究者,也叩问着社会上相信与不相信这些实验结果的芸芸众生 ...... 一个想 “ 踢馆 ” 的研究生的经历 时间回溯到 1999 年。当时在台大电机系任教、现任台大校长的李嗣涔教授,进行气功研究与手指识字等特异功能实验已有十年历史;而当年的台大心理系研究生,目前任教文化大学大众传播系副教授的唐大仑,正是这个实验团队中的一员。 回想起这段经历,唐大仑承认,当初加入实验团队的原因,并非想证实特异功能的存在,恰恰相反是想去 “ 踢馆 ” 。由于熟悉心理学知识,唐大仑自认为能识破一切行为操弄的手法,把李嗣涔从 “ 怪力乱神的迷信 ” 中拯救出来。却没想到,参与研究后,竟然大开眼界,颠覆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唐大仑笑着说: “ 那时我想,应该去揭一下李教授的疮疤,看能不能让他悔悟,是不是被骗了?没想到实验做了五年后,发现原来是我错了。 ” 以科学方法探索特异功能、超自然现象的奥祕,这样的尝试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早在 1882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几位教授就成立了 “ 灵力者协会 ” ( Association for Psychical Research ),专注于研究超自然现象。国外把此学问称为 “ 超心理学 ” ( Parapsychology ),有十几种学术期刊发表各式论文。而在台湾,开启这一科学研究领域大门的始祖,最为人知的,就是李嗣涔。 现任台大校长李嗣涔,为美国史丹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专长为半导体光电元件。李嗣涔专业成绩十分优秀,有列不完的学术头衔与奖项:曾任台大电机工程系系主任、国防部参事、台大教务长,五度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并先后荣获中山学术著作奖( 1987 )、中国工程师学会优秀工程师奖( 1987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1997 )、国际电机电子学会千禧年奖章( 2000 )等。 为甚么一个优秀的电机工程学博士,会致力研究 “ 特异功能 ” ? “ 气功热 ” 开启 “ 特异功能 ” 实验研究 时间再往前回溯。 1988 年,由于中国大陆已经开始掀起 “ 气功热 ” ,当时的国科会主委陈履安召集了几位顶尖的科学家,开展对气功的科学研究计划。当时在台大电机系任教,对气功、中医、宗教与人体科学是门外汉的李嗣涔,因为研究计划的关系,亲身练习气功,体验到所谓 “ 气集丹田 ” 、 “ 打通任督二脉 ” 等奇异的气功现象。 1993 年,李嗣涔开始在台大电机系开设 “ 人体潜能专题 ” 课程,开展手指识字、心电感应、念力等研究,从此接触了许多特异功能人士,令他眼界大开。李嗣涔除了对已有特异功能者进行实验外,也着手训练 7 至 14 岁的小孩。结果大约有 10% 到 40% 的青少年可以成功开发出手指识字的特异功能。因此,李嗣涔有了稳定的实验对象来源。 1999 年 8 月的一次手指识字实验,是李嗣涔多年来研究特异功能的转捩点。在实验中,用 “ 佛 ” 字测试时,具特异功能的小孩看到的是千变万化的意象,包括发光的人、宏亮的笑声、寺庙、和尚等等。透过这类 “ 特殊字 ” 的测试,李嗣涔证实了我们所处的时空之外,还有所谓 “ 信息场 ” 的存在,也就是俗称的 “ 灵界 ” 。 这些实验过程历历记载于李嗣涔发表的三本书里,分别是 1998 年出版的《人身极机密:人体 X 档案》、 2000 出版的《难以置信:科学家探寻神祕信息场》以及 2004 年的《难以置信 II :寻访诸神的网站》。 唐大仑当年参与实验时,在研究方法上以心理系的角度提供了很多建议,心理系的专家设计实验时可以考虑到电机工程专家没想到的问题,让实验程序更加严谨。唐大仑说: “ 心理学家最瞭解魔术的操弄技巧与心理陷阱。譬如驴子会算术的表演,驴子可以看数字运算,选出正确答案。其实这些可以通过表演者与驴子间的暗示或默契来达成。所以心理系最瞭解这些把戏。 ” 当时李嗣涔教授正与一名日本的特异功能小女孩高桥舞进行实验,试图瞭解手指识字等特异功能。唐大仑说: “1999 年时,李嗣涔认为这些现象应该可以用科学方法、物理理论来解释。 ” 唐大仑举例,在实验手指识字时,把字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揉成纸团,用封条黏起来,并在封条上写字。如果封条被拆开,黏回去的字一定无法对齐完整,用这方式排除纸团被拆开的可能。 唐大仑觉得这样不够, “ 我想到的不只是这些。我提出纸团不能只有一个,要一大堆纸团,要做实验时再从中抽出一个纸团给受测者辨识,这样连自己都不知纸团里的答案。 ” 他继续严格要求: “ 而且纸团摸出来,让特异功能者用手指辨识后,也不要立即比对答案,要连续测试五次后,再一同比对。因为如果每测一次就比对一次,做实验者对于测试结果的反应,或许会使测试者与受测者间产生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或许会导致受测者猜中答案,或增加猜中答案的机率,所以我们也要用机率、统计的方式来排除这可能。 ” 然而,种种精密防范巧合的设计对高桥舞全然失效,纸团里的字一一被识出。 唐大仑不甘心,向李嗣涔提出,笔画与颜色在视觉接受上,于大脑中运作的区块不同。所以设计出一个实验,实验 20 次手指辨识颜色后,先不公布答案,请受测者先在色盘上指出看到的颜色,指认完后,再打开纸条,用肉眼再辨识一次,核对与手指识别的颜色。结果竟然还是全部正确无误!唐大仑说: “ 哇哩勒!辨识结果都一样耶!几乎没甚么差别。用天目(第三眼)看到的颜色能与肉眼辨识的颜色相符合,这样实验程序符合严谨的心理学实验。我就想,这样我就已经相信高桥舞的能力是实际存在的。 ” 意外和 “ 神佛 ” 展开沟通 严谨的实验程序,不得不让唐大仑相信手指识字的真实性。但,更令人好奇的是,高桥舞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深入访谈后发现,原来小女孩自身也不知为何能看到,而是在另外空间有一个教她修炼的师父,师父会送个讯息给她,在前额所谓的天目里闪出图案来,于是她就知道纸团里的字是甚么了。 问到此,实验团队知道,再追问下去没有意义了, “ 只能到这边终止,我们没办法与师父对谈,只有她才可以和师父对谈。 ” 唐大仑表示,如果继续进行下去,就会落入民间求神问卜的层次 ── 人们问乩童问题,神灵透过乩童传达讯息。这样的模式完全不符合科学实验的原则,因为无从得知乩童讲出的,究竟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神灵传达的讯息。 正所谓: “ 人算不如天算。 ” 享誉国际的实验物理学家,行政院同步辐射中心主任、中研院院士陈建德教授因不相信这个实验,拿着一堆纸团来测试,却意外成为这个实验的重要转折点。 因为陈建德信仰佛教,测验的纸团里有一张写个 “ 佛 ” 字,从此研究团队找到了与信息场中的神灵对话的钥匙。 据李嗣涔在书中描述,当天实验时,一般的字汇与图形,如花卉、动物等等字词,高桥舞都辨识无误。但无意中放进纸堆里的 “ 佛 ” 字,高桥舞拿起来时,在脑中出现的影像不是字,而是亮光与人像。 唐大仑描述: “ 那时候李教授想看看透过各种神圣的字是否会引出不同的神灵,果然真的会耶! ” 因为高桥舞是日裔美籍人士,会讲中、英、日文,当用日文写了 “ 佛 ” 字,高桥舞在前额里闪过的图像竟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人,这位 “ 佛 ” 还用日文问她: “ 甚么? ” 另外,以 “ 老子 ” 与 “ 孔子 ” 来让高桥舞手指识字,脑中出现的都是灰暗的人影,背景正常,然后人影消失。 摸到 “ 药师佛 ” 时,高桥舞脑中闪过了亮光,并且还闻到了中药的味道。不只是如此,读取 “ 药师佛 ” 字样时,小女孩的脑中还看到数个发亮的圈圈。原来那些是一个个植物园,里面有着金光闪闪的药草。 而读取 “ 耶稣 ” 这神圣名词时,看到的是巨大的十字架散发出亮光。 唐大仑说: “ 透过这个程序跟这些特殊字,我们可以确定,这应该不是高桥舞乱掰的,那是真的灵界那边的讯息 feed back (回馈)回来。 ” 2000 年 12 月,李嗣涔的研究团队开始试着直接与神灵对话。唐大仑说: “ 我们尝试把问题弄成纸团包起来,至于回应能不能跟纸团对得起来,我们打开纸团对就知道了。 ” 没想到,高桥舞的师父真的回答了!过程中高桥舞的脑中无法读出纸条上的问题,只能转述师父的回答。有了回应之后,研究团队才打开纸团看提问,然后核对答案与题目有无相关。 这些问题像是: “ 基督教所讲的 ‘ 上帝 ’ 与佛教所讲的哪一层次相当?两个宗教所讲最高层次的世界是一样的吗?请开示。 ” 高桥舞的头脑中的萤幕反应出的答案是英文: “I don't like to compare 。 ” 研究团队接着再问: “ 基督教的耶稣相当佛教哪一层次的神灵?请开示。 ” 回答为: “I don't like to say.” 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 “ 请开示:地球人类何时可以和外星文明接触? ” 信息场中的师父回答: “ 不是已经有了? ” 问信息场中高桥舞师父的问题不下上千个,研究团队对此也写了几篇论文。但唐大仑说,论文上只是白纸黑字,实验过程的奇妙绝非论文能传达。这些经历成了唐大仑在台大求学生涯中最珍贵的收获。 远远超过现代科学的未知领域 从气功研究、特异功能研究,后来发现信息场的存在,还与信息场里的生命联系上 ...... 可想而知,这些被传统科学界认为是 “ 怪力乱神 ” 的题材,李嗣涔以台湾第一学府教授的身分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引发许多争议。 有一个轰动的例子是,中华民国物理学会、台大物理系、清华物理系、台大心理系和中研院的十多位教授,在 1999 年 8 月组成了小组,备妥各种道具前来踢馆。结果,放在盒子中的纸,只要不用铅包住,具有超强特异功能的小孩,都能准确地说出或描画出纸上的字和颜色或各种奇怪的图形。实验进行没有多久,这些教授们大开眼界,直呼不可思议。 2005 年李嗣涔参与台大校长遴选时,其专业领域的杰出成就无可非议,但特异功能研究却使他遭到许多学界人士与社会的质疑。当选台大校长的李嗣涔因此停止这方面的研究,也暂时拒绝接受任何外界关于信息场的采访。 但手指识字的成绩、发现信息场的现象等等,都是在严谨的实验程序下完成的,事实与实验结果摆在眼前。不过,唐大仑也承认,没有亲身参与实验的人, “ 打死也无法相信 ” 其真实性: “ 李嗣涔提出解释这些现象的理尽管许多人不认同,但事实在那里,把事实挖出来清楚地呈现,其实就是一个科学过程。很不幸的,这个科学过程讲出来的事实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 唐大仑介绍,现在科学所走的道路是建构在逻辑实证论的方法上,也就是以事实来建立理论。但这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经验不到的事物就无法推论出理论: “ 你想想有多少人具备特异功能?太少了,百万分之一的机率,因此不会有科学理论来建构这个东西,难怪不会有关于灵异的科学。 ” 而具备了这些信息场对话的实验数据与结果,就能纳入现代科学的范畴了吗?唐大仑认为,他们所探索的领域已经远远超过现有科学所能归纳的范围了。他亲身经历的事实不能用现有科学来理解,但这不减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回忆起那段探索特异功能以及和另外空间信息对话的经历,唐大仑感叹道,实验走到 “ 与信息场对话 ” 这个阶段,在他看来已经不能称作 “ 实验 ” 了,顶多能叫做 “ 对灵界的访谈 ” 。因为面对的是人类一无所知的、比人类高等的灵界神灵,若不用诚敬的心来祈求,实验将无法进行: “ 你看我们写问题都很小心,用 ‘ 请开示 ’ 等词。我们很怕得罪信息场中的师父,因为过程中会发现,有时那个师父不高兴,就不参与实验。高桥舞就是一个肉身,跟我们一样,没甚么能力,那功能全来自于那个师父。 ” 只有 “ 信念 ” ,没有 “ 名利 ” 唐大仑特别强调,在带领实验团队时,李嗣涔有严格的要求,不准学生问关于自身名利的问题,像是乐透号码几号、股票涨跌这种问题。 唐大仑认为,这已经把测试者的 “ 信念 ” 带进实验中了。就知识的定义而言,属于科学范畴的事物是恒常不变的,若要通过信念才能获得实验结果,以目前的标准而言,就不能算是科学。可是,这只能表示科学的局限性,并不能否定实验的真实性。 一般科学家认为,一个被证实的研究必须能够被覆制,在任何时空环境下都能实验成功。而特异功能的实验因为牵涉到太多未知的领域,甚至信念的影响,所以实验结果无法普遍地复制。 “ 其实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关于人的研究,是无法被覆制的,但那程序我们还得把它称为科学的程序。 ” 唐大仑表示,李嗣涔最可靠的研究对象就是高桥舞,这种实验对象并非在大街上随便寻找就可找到,也无法随意重复,许多完备的传统科学理论无法解释这现象。 对于一般科学界对于特异功能研究的排斥,唐大仑也提出看法。他认为李嗣涔若要用这研究求名利很容易,只要稍加渲染包装,就可大肆宣扬行销。但李嗣涔没这样做。很多人批评李嗣涔的研究是伪科学,唐大仑表示,科学理论并非真理,只能说是 “ 近似真理 ” ,因为真正的科学理论一定存在被否定的可能,科学的发现是不断革新的过程,科学家不是真理的占有者,而是真理的探求者。 以更开阔的心胸看待事物 在传播学院教书的唐大仑,鉴于现今媒体为提高收视率,时常把特异功能议题加以渲染,把严肃的科学探索穿凿附会,成为刺激的灵异故事,造成外界的误解;所以在课堂上常对学生阐述正确的科学观念。 唐大仑分析了许多科学、哲学家的观点,他较认同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的说法。黄光国认为,西方的科学是建立在心、物对立的二元论上,只钻研客观物质世界中可用工具理性解释的知识,才被现代主流社会称之为科学。但这种科学就无法瞭解如中国传统的 “ 心物合一 ” 的概念,像气功中的现象就很难被 “ 心、物对立 ” 的二元论科学所理解。 所以,唐大仑在课堂上常告诉学生要以更开阔的心胸看待事物: “ 人称之为 ‘ 我 ’ ,就是会这样,以人的角度看,这世界就是我的,这样的思考就比较封闭。但在这个世界以外,也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 ”
2305 次阅读|9 个评论
农民视角的编年史: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比信钱好
jiangjinsong 2010-12-3 18:19
农民视角的编年史: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比信钱好 2010年08月27日 09:08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共有评论 4 条 蔣科學按:理解了農民的實際生活狀況,才可以理解他們對菩薩,對毛主席的情感。中國農民在解決不同信仰關係的時候其實擁有高超的智慧。看看這位農民寫的對聯:奔共產奔極樂奔向幸福,信馬列信菩薩信仰自由。我看許多學者科學家未必有此深刻的理解。 核心提示: 侯永禄去世后,葬于村头的公墓。他的遗像,被儿女们摆在老家堂屋正中的神龛前。这座1990年修的神龛里,一左一右分别摆着两尊塑像。 右边的塑像,是侯永禄终生崇拜的毛泽东。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胜天、丰胜、万胜、争胜,都是根据毛主席语录里的人定胜天、去争取胜利吧等所取的。 左边的塑像,则是赵菊兰信奉的观音菩萨。菩萨穿着一件藏青色小棉袄,是赵菊兰专门为其缝制。她怕菩萨冷,每年冬天都会给菩萨穿上。门外,正飘着清明时节的细雨。她说,等这场雨下完,天就完全暖和了,就该给菩萨脱棉袄了。 这个因受母亲影响而一生信佛的女人认为,信毛主席和信菩萨,都是让人做好事,总比信钱好。所以老两口从来没有因为信仰而发生争执。为此,侯永禄写了神龛门上这副对联奔共产奔极乐奔向幸福,信马列信菩萨信仰自由。 照片:侯永禄一家人的合影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4日第9版,作者:王波,原题:《一部农民视角的编年史》 这个老汉和其他农民一样,种了一辈子田。他和别人不大一样的,是记了大半辈子日记。 侯永禄2005年去世,终年74岁。这个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的村民,生前从1940年腊月开始,到2004年3月结束,一直记日记。在1957年7月28日的日记里,他解释道,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的进步、碰钉、退坡等曲折的思想活动记录下来,以吸取教训、运用经验、改进工作,改造并提高自己。 侯老汉的日记在他身后出了书,就叫《农民日记》。现在,老伴赵菊兰时常会从柜子里翻出放大镜,拿起炕头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看,尽管有些字她还不认识。书里64年的历史,有43年跟她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对他们的小儿子侯争胜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1978年往后的这些年。如今,30多个大大小小的日记本,已被兄弟4人当作家里最值钱的宝贝分头收藏。侯争胜收藏的日记,从1978年7月1日开始,到 2003年2月28日结束。 人走了,书出了 侯永禄的日记写到第24个年头时,他的小儿子侯争胜出生了。这一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并在12月26日自己生日当晚,召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人吃了顿晚饭。 后来一直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的侯永禄,人生在当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了10年大队会计的他,被任命为路一大队党支部副支书;育有4儿两女的家庭已不堪重负,为了不再生孩子和避免妻子身体受伤害,他背着一辈子笃信多子多福渴望儿孙满堂的母亲,做了结扎手术。 而在毛主席生日的7天前,刚吃完晚饭的侯永禄,在油灯下总结了10口之家的年收成:全家总工分5800分;小麦分了2224斤,红薯分下了2500斤,卖了一些红薯,收入30多元,卖了一头猪收入36元。棉绒厂供匠人补贴现金7元2角5分,拾麦补助现金1元2角;打墙、卖胡基、卖泥基,共收入6元4角。队内预分现金12元。 在侯永禄的日记里,大多是这种关于土地收入、家长里短或有关信仰的社会思考、总结和分析。1964年收入较1963年的大有增加,令侯永禄欣喜不已。 而40年后,当一次次被儿子送进西安西京医院时,当年全家的92元8角5分的现金收入,尚不足以支付一次百元的专家特诊挂号费。 2004年,身患重病的侯永禄为自己写了64年的日记画上了句号。侯争胜一边在办公室与手术室之间奔走,一边忙于寻找门路,力争在父亲去世之前,把他的日记结集成书出版,好让父亲瞑目。 但他的努力失败了。父亲在2005年3月宣告不治。辗转找到的几家出版社,均以工作量太大出了也卖不出去等理由拒绝为他出书。 直到找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谢慈仪,事情才有了转机。2006年1月,《农民日记》终于出版。 如今,在西安家中,侯争胜坐在床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整理父亲的日记本,一边叹息:俺大(对父亲的称呼)还是没看到自己的日记出书,这是最大的遗憾。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佛教名词谈“教师”的境界
arithwsun 2010-11-1 08:25
我因为5岁孩子的缘故, 今年接触了北京海淀区的一些家长们尝试建立一个培育型小学的过程 ,期间也接触了几位民间教育人士。 结合自己多年修学中所接触的人和事,不妨用佛教名词,来谈谈 教师的境界,也许,可以将来用在某位教师的寿辰讲话上, 就像爱因斯坦在普朗克寿辰上的那次讲话一样。 从下往上谈吧,起点的称作善知识,这些人啊,或曰教师, 心中已有正见,但是并不能自觉地应用于实际,不能结合于自身。 很多理想包括一些不重要的技术,都能谈的很好,悟得出来, 可是牵扯到关键技术上,牵扯到大智大慧大勇上,就做不到了, 临到事头,往往因为自己心中的小利,而失却了勇敢, 与理想的初衷背道而驰。 善知识之上,则是罗汉,罗汉是能行之人,敢想敢干, 而且会干得非常出色,是真的出色。罗汉比起更高一级的菩萨, 不足之处是,菩萨是善言善行,无有暇缺,可是罗汉呢, 所行未必能让所有的人高兴,即使论起自身,也有可能是大善、 大恶兼具。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看到陈省身自传,他自言只做到了罗汉 这一层,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看来,他至少应该是菩萨了, 他如何这么自谦。现在年岁大上一轮多,有些感悟, 觉得陈先生也许并非完全是自谦吧,其他几位顶级华人科学家,虽然没有自传的个人自我评估,但是估计也不离罗汉这一层。相比于陈省身先生,他们的某些个人恩怨之争,伤害到了中国学术的整体声誉,用大善、 大恶兼具形容,可谓贴切。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 华罗庚能算是菩萨么,他当年挺身回国,如此献身之举,是否属于 菩萨行的级别,是否属于善言善行这一层, 从我读到的听到的来看,庶几近乎! 数学高手们,在祖国贫穷积弱之时,挺身回国,行为菩萨, 不回国,独善其身,能为罗汉。 菩萨之上,自然是佛,佛的原始定义是,觉悟之人,在我看来, 应该多加几个字,即,能使别人觉悟的人,也就是说, 佛是制造菩萨和罗汉们的老师。华先生的一位学生, 邵品中当年讲座时介绍,所谓数学大师,是培养出(博主增注: 世界级)顶级数学家的数学家,若能于贫穷积弱之母国, 培养出一群世界级顶级数学家,当可称之为佛了吧,时也、命也, 这点,华先生并未做到,参看王元先生写的《华罗庚传》, 以此标准,日本数学家中,看来是有佛这一级别的。 善知识---罗汉---菩萨---佛, 是可以逐渐提升的,有时候只在顿悟的一刹那, 毕竟都有相同的理想,都在修行的一条线上。这个提升过程, 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因为要大智大慧大勇,要舍弃个人私小之利。但是,从善知识 起,他们这些教师们,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理想, 这辈子做不到,下辈子继续修。 现在,要说说在善知识之下,甚至在普通人之下的 等而下之之人,这种人,学问不见得低,也不会太高, 钱不见得少,也不会太多。他们误入歧途, 不再可能走上立心求志之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别人的要求, 跟对自己真正的要求,完全是两码事,相差完全是两个方向。 这些等而下之的教师们,在谈起教育时, 要求别人工作和贡献时,都是要讲究理想, 要大家不要谈个人私利的,要想着法儿的把别人的权益剥夺的。 但是,一当提起要他做点什么时,他谈的都是自己的私利, 自己的个人情况和准入条件,大言不惭之态,让善知识 都能羞愧不已。 可笑的是,有些家长们,竟然将一点希望,放在这种人身上, 可见对教育的认识之低。 不怕言利清楚之人(这一点上, 我倒是很喜欢接触的西方人的做法),怕的就是这种等而下之 之人(是中国文化么?),谈起自己时讲利, 涉及别人时要求别人不要讲利,连普通人亦不如也。 尝试培育型教育的家长们,对于教育界人士,不管是民间的, 还是官方的,亦要有所认识,大多数人跟你们一样,不过普通人而, 能偶尔遇到一两个善知识,就已经很是不错了,应当善加护持。 若是不幸,遇到等而下之之人,对人对己双重标准, 赶紧远离为上策,什么样的老师将来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大致不离此义。 有感而发,展望将来,希望此篇的语言, 将来有在国人庆寿之时应用之地。
个人分类: Book-W|535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