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压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严重抗议科学网在相关方压力下对我的举报进行隐性封锁
热度 2 wych199771 2015-6-16 10:56
出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43282do=blogquickforward=1id=898349 严重抗议科学网在相关方压力下对我的举报进行隐性封锁 自“复旦大学110年校庆宣传片抄袭三重门”事件爆发后,我在科学网上的连续实名举报复旦大学纪委书记圆正红、纪委委员李华、中科院院士王正敏的新的博客就被从博客目录中人为地“消失”了。这既是表明被举报者及其单位对舆论监督、对群众举报的一种恐惧,也是一种隐性暴力压制。 在此,我作为实名举报人,对我所举报的内容,如果失实,不仅文责自负,而且欢迎复旦大学和被举报者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绝不接受封口堵嘴这种下三滥的作派。这种作派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严重抗议科学网在相关方压力下对我的举报隐性封锁
热度 3 zhangyanqing 2015-6-16 10:05
严重抗议科学网在相关方压力下对我的举报进行隐性封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43282do=blogquickforward=1id=898349 自“复旦大学110年校庆宣传片抄袭三重门”事件爆发后,我在科学网上的连续实名举报复旦大学纪委书记圆正红、纪委委员李华、中科院院士王正敏的新的博客就被从博客目录中人为地“消失”了。这既是表明被举报者及其单位对舆论监督、对群众举报的一种恐惧,也是一种隐性暴力压制。 在此,我作为实名举报人,对我所举报的内容,如果失实,不仅文责自负,而且欢迎复旦大学和被举报者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绝不接受封口堵嘴这种下三滥的作派。这种作派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4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压制
热度 13 zhaoming159 2012-6-4 23:05
周末出去碰见几个官二代,他们普遍表达一个观点说, 现在的年轻被老年人压制着,缺少机会,难以展开手脚做事;领导是不会提拔那种几年之后可能超过他的人的,只会提拔那种资质平庸、老实听话为他所用的人。 有时候也听到我们身边的朋友这样说,很悲观的样子。我虽然曾经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但是并没有像他们这样认为,只是反过来提醒自己做事应该更加考虑周全、沉着稳重。实际上,至少目前为止,我所接触到的长辈们每一个都是对我爱护有加,没有碰到过他们所说的极端情况。 我个人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 记得亚伯拉罕·林肯先生曾经写过一封信给他的终身法律合伙人威廉· H ·赫恩登先生,表达了他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这种情形的看法,在这里特意找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亲爱的威廉:你的附有剪报的信已于昨晚收到。这封信的主题使我非常痛心,我不得不承认你对老年人的动机的看法是错了。我想我现在也算是一个老人了,我以我的信用——我想对你的信用还是好的——担保说,最使我满意的,莫过于得知你和家里年轻的朋友们在参加战斗,使自己为人民喜爱,而且受人民称赞的程度远远不是我过去所能及的。我想象不出其他老年人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我无法用事实证明我的话,不过我自己也曾经年轻过,我深信我从来没有受过胸襟狭窄的老人的排挤。我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年轻人上进之途,就是用一切方法使自己提高,决不要疑心别人存心跟你过不去。 我向你保证,疑心和妒忌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有时候可能有种气量小的人企图埋没年轻人,而年轻人如果思想不走正路,心里老想着自己吃了亏而不能自拔,那么那种人的企图就会得逞。 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堕入这种感情而受到伤害。 ——入木三分,太在理了!假如您身边有哪位年轻人陷入了这种感情之中,请您推荐他把这封信读三遍,相信 ta 自会明白。 本文由赵明摘抄自《林肯选集》,朱曾汶译,1983年,商务印书馆。《三十六、摘自给威廉 · H · 赫恩登 的信,1848年7月10日于华盛顿》,P47-48. 注:本文所指的"老年人"是指年龄稍长的人,也就是长辈的意思,不是单指上了岁数的老人。用英语可能更好理解:older people not old people.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760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当遭遇学术权威的压制
热度 29 zhumengjin 2011-8-1 15:06
当遭遇学术权威的压制 “人之初,性自私”,在整个人类科学史上,代表“过去时”或“现在时”的学术权威排挤、压制代表“未来时”的新生力量的现象数不胜数,这种现象并非某国科学界所独有。不少大家都熟悉的科学巨匠均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来自权威的压制,比如孟德尔、普朗克、法拉第、欧姆、亚当斯、阿贝尔、玻尔等。科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主要来自学术权威的打压与抵制,更有甚者是遭致来自恩师的压制,像法拉第、康托尔等。 学术权威为什么要压制新生代?当遭遇学术权威的压制,新生代又当如何应对? 学术权威们有意或无意压制“小人物”的举动有着多样化的原因: (一)保守心理 这种心理在科学界较为普遍,每个“官科”都或多或少具备这种心理,包括普通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在无意扮演阻挠新生事物的角色。特别突出的是,在经典信息学、数学等领域,科学家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们心性保守,注重维护科学的“纯洁性”,喜欢俱乐部式的玩法,集体拒绝陌生人染指他们的世袭领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阿贝尔。 19 世纪 20 年代,挪威青年阿贝尔创立了阿贝尔积分,解决了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让德苦苦思索 40 年未曾解决的命题,但他得不到数学权威们的支持。在这些权威们看来,像阿贝尔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怎能闯进他们的世袭领地,他们必然将阿贝尔的发现打入冷宫。 (二)妒忌心理 有些学术权威压制和排挤他人主要出自妒忌心理,他们学术创造高峰期已过,无法继续创造领衔潮流的新成果,但他们又见不得别人与之平起平坐或超过自己。法拉第曾有 10 年时间不得不离开自己擅长的电磁学领域,主要原因就是恩师哈维的妒忌所致。 (三)变态心理 牛顿就心理变态。牛顿因自幼生长环境而性格上颇为偏激自负,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若有人触犯了他,必会遭至倾力报复,甚至不惜利用学术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压制。事实上,不少人都因为成长经历有挫,从小人物变为某领域的权威后,曾经遭受压制的心理阴影无法抹去,一旦从媳妇熬成婆后就便把媳妇往死里整,从中享受报复的快感。一个例子就是赫尔姆霍茨。当他还是小媳妇之时,第一篇能量守恒的论文被老资格的主编波根道夫退回。正因为有此经历,当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于 1878 年向慕尼黑大学提交博士论文时,已经熬成婆的赫尔姆霍茨对普朗克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思想加以反对、嘲笑与抵制。另一个例子就是乔治 . 康托尔。康托尔是集合论的创始人,但在他提出集合论之后,其恩师克罗内克却用极其刻薄的语言侮辱康托尔长达 10 年之久,使得康托尔的学术论文无法发表,在柏林的大学里找不到任何教职。可怜的康托尔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中孤独地死去。用常理无法揣测克罗内克的作为,只能用心理变态来归纳克罗内克的所作所为。 (四)捍卫科学信仰 玻尔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是量子力学的一代宗师。但在玻尔还是小媳妇的时候,曾求助提出过光量子的爱因斯坦为之助阵。然而,令玻尔意想不到的是,不但没有得到爱因斯坦的助阵,反而遭到了爱因斯坦凌厉的攻势。多年以后,甚至在全世界物理学家投身于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成为“孤家寡人”之后,老爱对玻尔的责难依然没有停止。 在爱因斯坦的科学信仰中,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确定性的。玻尔的不确定理论直接冲击了爱因斯坦的科学信仰。身为当时物理学领袖的爱因斯坦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攻击新生代的玻尔,其原因就是捍卫自己的科学信仰。爱因斯坦对玻尔说:“我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玻尔回敬道:“上帝掷不掷骰子,不关你的事。”不难理解,捍卫信仰之战,通常也是不遗余力的。 (五)结束语 对于个体而言,当遭受权威压制时,奋起抗争是必要的。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是真的死掐起来,who怕who还真是说不准。毕竟,如今的学术环境已大不同于历史上的环境,一个权威即使想压制一个人,也不可能将被压制者的方方面面都压死。在杂志多如牛毛的如今,一个权威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控制本领域的所有杂志,至少您可以在低IF杂志上发表您的新学术观点。只要您的学术观点真的有科学价值,终会获得后人的认可,毕竟在名不见经传的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成果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已不再是个例。 总体而言,面对学术权威对新生事物的打压,时间可能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抗衡策略。曾遭受权威压制的普朗克提出过著名的、令后人戏称的“普朗克原理”——“ 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通过说服反对者而获胜的,它最后的胜利是由于反对者们终于死去而赞同它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 。”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3803 次阅读|58 个评论
和谐来自包容 而不是压制
chrujun 2010-11-2 17:30
现实中,有靠压制维持和谐的言论和行为。曾庆平老师的评论很能说明问题,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希望我删除一些评论,不给反对者舞台。 我个人觉得, 只有包容才能产生和谐 。谁喜欢发什么评论,还是任他们去评论吧。下面是他的评论和我的回复。 标题: 发表评论人: qpzeng 删除 回复 小陈,这个傻啦吧唧的是反曹的, 你千万不要跟他搞在一起, 你看他说的那些话! 我希望不要因为他的不当言论影响你, 更不希望你为他提供反曹的舞台! 博主回复:我的地盘上,还有人来反对我呢,什么难听的评论都有。 别人有言论自由,博主应该尽最大力量去尊重,不合适的评论编辑部会删除。 他要反对谁,我管不着。我觉得,不必把别人反对谁的评论删除。无论删除与否,反对本身就客观存在。 靠压制本身产生不了和谐。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59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