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罗汉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沧海横流,当学王立群、罗汉江、施一公之拼搏精神以显英雄本色
热度 1 ljry8044 2010-11-3 08:20
王立群 喜欢王立群老师的讲座,更为他自强不息,不断拼搏、进取的刚毅精神所感动。 虽然王立群老师小学学习成绩出色,可由于出身不好之故,仅被一简陋落后的民办中学录取,一周得有三天去打工,以赚取学费和老师的工资费用。像牲口一样艰辛地拉车,而且还只能是夜间,因为牲口夜间休息,车子闲置能借用。可他们还是未发育好的孩子,体力体能如何能与牲口比?所以,前面驾辕的王立群曾多次险些丧命,因为下坎时车头常会挟着数千斤的力道往他那里猛栽…… 虽高考成绩优良,可同样由于出身不好之故,王依旧未被录取,可也同样没有放弃,虽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但却可以不断修炼和提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去拼搏,不断进取,所以,他能在13年后的79年,在万人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为研究生。 所以,我们才能在百家讲坛上听到他精彩的讲座,所以,我会被他“我读孟子----强势由人”的讲座所深深打动,因为这是王立群老师的人生经历与孟子经典相碰撞后共鸣出来的,格外地真切、感人。 罗汉江 (科学网博主: http://www.sciencenet.cn/u/lhj701/ )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之故,罗汉江老师上了一个月高中便辍学改上职业学校,可却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走上了 十八年如一日 地艰苦卓绝的求学之路: 自学高中、大专、本科课程。苦修英语,读完了上下册1000多页英语原著《飘》。 艰苦卓绝地复习考研,当夏天酷暑难忍,屁股上生出座疮疼痛难当跪在床边看书;当冬天5点起床、冒着严寒跑步磨练意志和毅力。 终于在2005年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他已是 37 岁,早已过了生理顶峰期,精力大不如从前,而且他还只能在工作之余学习,而且还有家庭的牵累。而且在此期间,他还遭遇过研究生招生老师“夜大毕业生不可能考取”的无情打击。 可在钢铁般意志的支撑下,他还是坚持过来了。 而且,07年提前读博,今年博士毕业。 尽管他享受的教育资源等各方面条件均不能与我们一般青年群体相比,可所取得学业成就却丝毫不让甚至远远超越了大多青年群体: 得到了去上海交通大学973联合实验室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有幸见到了香港科技大学973首席科学家倪明选教授,并获得了去香港他所在的实验室交流学习的机会。 毕业前自己完成了学术论文6篇,已经发表SCI和EI检索收录论文5篇,其中国外期刊论文2篇,计算机三大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篇……获取专利发明1项。 2008年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AMD一等奖学金”,2009年获得了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学术之星”、“中国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综合奖”,2010年获得了 “中国海洋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山东省优秀毕业生”…… 王立群、罗汉江对我们大青年朋友的启发 所以,广大青年朋友们,尤其是80后,在因生活艰难而抱怨社会不公时,有没有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艰辛程度达到了王立群、罗汉江老师的十分之一吗? 社会不公的确使得大家的生活变得越发艰辛,可自我放弃、自甘堕落或许才是生活艰辛的根因所在。连自己都放弃进取了,却指望别人给自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无异于做梦,可如今,还有多少人在做这个梦? 想改善自己的命运,就得像学习王立群、罗汉江老师一样自强不息,刚毅进取。生命不熄,拼搏不已。 【自强,不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自强不息,并非要表现出外在的强悍和霸道,而是要内化为一个人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同时又化为不显山露水的一副傲骨,这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方面。 自强不息刚毅进取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 王立群语 在聊天过程中,罗汉江老师跟我说过: “ 你看外国老人,年龄很大,但眼睛有神,因为他们都有做事的空间”。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追求,数十年如一日一般地去追寻自己的理念,至死不渝,我们则常常年纪轻轻地就放弃了努力,就知道抱怨社会。 所以,罗老师还批评当今之国人 :“关键问题是还没有老,但身体先跨了,与之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心态、精神的衰老,这是中国的一种智力浪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何才能显英雄本色?不就是王立群、罗汉江老师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拼搏进取吗! 坚持拼搏了,未必就一定能成就多大的丰功伟业,但总可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可若放弃拼搏,则必不能成就英雄,只能在随波逐流中被淹没,在淹没的过程中发一些毫无价值的抱怨。 须通过运动锻炼来塑造自强不息的刚毅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练就王立群、罗汉江那样钢铁一般的坚毅品质呢? 必须得运动,最好是长跑,这是塑造钢铁一般的过硬体质的绝佳方法,而钢铁一般的过硬体质又是钢铁一般的坚毅品质的前提条件。否则,稍有吃苦就会头疼、乏力、困倦,再刚毅的品质都是虚的。 王立群: 像王立群老师,年轻时坚持排球等各种运动,即使考上研究上生,每天上完课,他总会督促自己再跑4000米,以强健身心和磨练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所以,成为老师后,河南大学教师运动会的中长跑冠军和越野赛冠军年年都是他。 危机面前的打拼算不了什么,安逸年代的艰苦修炼才能方显王立群男儿大丈夫之真英雄本色和远见卓识。 可悲的是,我们太多年轻人危机面前都不知道艰苦修炼了…… 罗汉江: 罗汉江老师的运动同样有长跑等锻炼,下面贴上他的相应心得、体会: ------------------------------------------------------------------------------------------------------------------------ 锻炼身体的一点体会 健康专家丛老弟发起 《 诚征志愿者,于科学网蓄惊雷,力超诺贝尔奖》 (点击可链接),感到创意很好。健康话题的重要,不仅仅因为身体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基础和本钱,更在于健康对身心健康的互相促进作用。 自己坚持锻炼身体几十年,原来多是喜欢早晨跑步,现在上班地点离自己的家远了,早跑不好实现,自己就努力试着骑自行车上下班。来回50多里地,虽说有些累,但还是坚持着,感觉骑车也能锻炼身体。回想自己锻炼身体的体会,主要有: 早跑能治病: 锻炼身体治好了自己严重的鼻炎。自己的鼻炎严重时晚上睡觉必须用嘴呼吸,冬天出门必须戴口罩。自己那时不知道跑步可以治疗鼻炎,用了无数的药片、药水,甚至还做了冷冻手术,但都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自己厌倦了所有的这些方式,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踏出了勇敢的一步:你鼻子不是对寒冷那么敏感吗,干脆让你在寒冷中吧!令人惊奇的是,跑了不到一个冬天,鼻炎宣布失败,我通过锻炼战胜了自己。年轻时自己另外一个毛病是胃痛,属于浅表性胃炎吧,做了很多次难受的胃镜检查,吃了N多的”丽珠得乐”。吃饭前必须吃胃药,药物说明书讲必须在吃饭前用药物,药在胃的表层产生一层薄薄的隔离膜。如果不吃呢,吃饭后必然要疼很久。也正是坚持早跑,逐渐增强了体质,使自己早日摆脱了胃病的折磨。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 自己的生活、学习之路,始终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陪伴着。可以说没有锻炼身体习惯的陪伴,自己不可能从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职校学生,经过18年的努力,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最后考入大学直至博士毕业。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了体质,使自己能够在“大龄”下负担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顺利完成了学业。 锻炼可以磨练意志力: 我觉得锻炼身体可以磨练意志力。而意志力是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很重要的心力。自己曾经在寒冬的早晨4:30就坚持起床早跑。在学校的操场经常跑10圈为界限,有时早跑要跑十几里路。跑完当然很累,但当时的感觉就是要有意识挑战一下自我,磨练一下自我。通过早跑这种简单形式可以达到磨练自己意志力的目的,使自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产生不竭的向前的动力。 锻炼有助于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的在于可以更好的体味生活,增强生活幸福感。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物质的追求,如果能够健康、幸福的生活每一天,不是更有意义吗?而锻炼身体,可以很好的促进身心健康,易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追求健康的生活目标。而反过来,积极健康的心态,使锻炼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本能的需要,更是积极生活态度的表现形式。 总之,我感觉,锻炼身体,能够使自己身体、精神和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坚持锻炼身体,有利于自身的平衡和和谐,有利于增加幸福感,有助于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 罗汉江老师对锻炼的其他诠释 : 锻炼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先有理念,然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如将科研融入生活一般(博主:比如罗汉江用跑步塑造出来的钢铁一般的意志去促进生活、促进科研) 我认为锻炼是个桥梁---把物质(身体)和精神嫁接起来(博主注:即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灵肉合一) 只有当锻炼--》追求健康——》追求生活,统一起来,健康才会找到真正合适的道路和方式(博主:这才是锻炼身体的最高境界) 锻炼就是体现了一种正常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然追求锻炼这种形式(博主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施一公: 作为生命科学界的大牛,科学网博主施一公老师同样推崇自强不息、强势由人的刚毅品质,同样推崇跑步来强健身体、磨练意志,而且,这种锻炼同样对其科研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回国后,面对繁重的工作量,他“为了保持白天精力充沛,恢复了锻炼”【 参见: 施一公:致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一封 信 , 今天 3000 米 】 。 一旦缺少了锻炼,其精力将不再充沛,科研活动难以为继。可太多的世人呢,还不明其道,以为锻炼会耽误学习或者工作。 友情链接: 诚征志愿者,于科学网蓄惊雷,力超诺贝尔奖 ,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个人分类: 修身畅谈|10340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