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九江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年第七届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在九江学院举行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1-13 10:06
第7届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 时间:2013年6月14-19日,14日(周五)报到,15-16日开会,17-18日庐山旅游,19日返程 地点:九江学院濂溪宾馆-白鹿洞书院-庐山 要命啊,与第六届只差半年,文章写得出吗? 赶快想一个案例,抓紧写啊!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31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晋升就杀院长来解恨?
热度 1 xuecw 2011-9-26 16:28
曾为九江学院法学院副院长的张俊杀害院长焚尸, 一审被判死刑,赔偿40余万元。法学教授知法犯法,只 为争名夺利致积怨甚深。 据查, 2003 年, 35 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 2009 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职称。 2010 年被推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0 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 2011 年,与院长而积怨而杀人。 在职称仕途上,杀院长的张俊教授 比许多博士幸运多了 。那么那些不如意的博士是不是也要杀个院长才解恨呢? 一般而言,博士在学业上投入多,成功欲望也比较强。在如今行政化气氛比较浓厚的高校,希望职称和行政职位都有所晋升,也无可厚非。 话说某博士 X 看了一下张俊 cnki 数据库的发表的论文,发现他发表的论文期刊档次、质量、数量也并不次于张俊。可博士 X 至今博士毕业已有七年多,副教授也有八九个年头,而且是本单位某学科的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 按这几年各高校快速发展重视博士的常规, 如今他不是院长也该是教授了吧?可他既不是教授,也不是什么副院长。 由此观之,江西九江学院还是重视人才的 。 博士 X 不能晋升,是不是他所在的学校档次高而难以晋升?不见得,也是一所省属地方大学而已。主要是 评审权力下放到学校后行政干部们上的教授职称太多。 既然从硕士、博士都是该校该学科的第一个,为什么连一点行政职务捞不着?因为大学合并后的本土官僚太多(后来有合并进来电大和职业专科学校)。博士要先学会给本土官僚打工才行。打工一次两次可以,但学校每隔两年就合并一次单位,老换领导,运气不佳,不如直接给校长搞课题的教师学术和行政晋升来得直接。糟糕的是,博士X所从事的学科不是学校的发展重点,所以学校可随意为之。当该学科一旦设置有点权力的岗位,往往先要让位于党委下派的对该学科不太了解的、只是为了镀金的官僚,三番五次折腾,使学科错过发展机遇,难以发展。如今,博士 X 不仅不能晋升,还面临失业的危险。 面对如此境遇,博士X 在看到张俊的行为后,跟我揶揄到:“是不是也要杀个院长呢?” 不过 ,请放心,这不过是他对老朋友发发牢骚而已,是就此类现象评说一下而已。事实上, 博士 X 对如今高校的某些现象早已习以为常。 想一想,人生就那么几年。这辈子不当教授或院长,又能如何? 相关新闻: 江西九江学院副院长申请经费遭拒杀院长获死刑 今年1月11日,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年仅39岁的副教授、院长李长江在办公楼内被人杀害并焚尸。案件告破后,真相令人震惊:残杀院长李长江的,竟然是该院教授、副院长张俊,而李长江对张俊还曾经有过知遇之恩。昔日的同事加好友,为何反目成仇,甚至残忍杀害对方?9月25日,记者了解到,这起广受各方关注的副院长杀院长案已经开庭审理,张俊一审被判处死刑。随着案件的审理,此前案件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事发:政法学院院长离奇失踪 从1月11日上午开始,九江学院政法学院的老师就发现院长李长江神秘失踪了,打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李长江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由于临近寒假事务繁多,无奈之下,学院有关人员找出备用钥匙,打开了李长江位于学校“厚德楼”的办公室,发现原本整洁的办公桌变得凌乱不堪、窗帘也被扯落下来。老师们有了不祥的预感,13日中午,学校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派出警力,与九江学院方面一起进行寻找。当日14时左右,警方在距离李长江办公室不远处还没有安装电梯的电梯井里发现了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经辨认和DNA检验,确认死者正是失踪了2天的政法学院院长李长江。由于此案发生在大学校园内,被害人又是该校政法学院院长,在社会上知名度较高,案件发生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时间猜测纷纷。 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警方了解到李长江平时与其同事、政法学院副院长张俊之间有一些矛盾,积怨甚深,并且在案发时间,张俊手机也打不通,去向不明。 13日下午,警方依法传讯了张俊,由于张俊是法学教授,心理素质非常好,被传讯后,一开始拒不承认。但在警方的强大心理攻势之下,张俊最终交代了杀人焚尸的犯罪事实。 行凶:申请经费遭拒竟下杀手 1月11日9时左右,张俊来到九江学院法学院厚德楼六楼李长江的办公室,提出自己想在寒假期间到海南去考察实习基地,需要申请一笔经费,李长江一口拒绝了:“你小子又想到处潇洒,我还想到海南去呢!”李长江说这话时正在看电脑,头都没抬一下,这让张俊感觉受到了蔑视和侮辱,随后两人发生了争吵,多年的积怨此时在张俊心中爆发,他随手拿起李长江桌上一块长约30厘米的镇书石,砸向丝毫没有防备的李长江的脑后,李长江顿时瘫倒在椅子上。 随后,张俊又上前用镇书石对着李长江的后脑继续砸了几下,并将办公室的门反锁,再次用凳子猛砸李长江的头部、面部,最后将李长江勒死。 灭迹:花了一天时间清理现场 确认李长江已经死亡后,张俊把尸体拖到办公室的配电房内,戴上手套、换上李长江的皮鞋,处理办公室内的血迹。在此期间,先后几次有人敲门,李长江的手机也响了起来,他就把手机电池取下,同时把办公室的座机线也拔掉。当他把血迹处理干净时,已经是16时许了。 张俊又用李长江办公室的电脑和打印机,打印了一张李长江欠钱赖账被人带走的字条,以转移视线。打印好字条后,他休息了一会儿,喝了几口矿泉水。等到18时30分左右,他才从李长江的办公室出来,把楼道的门关上后,再打开电梯间的门,将李长江的尸体拖出办公室,扔进电梯井里。 之后,他回到家中拿了4瓶酒精,再来到电梯井,将酒精淋到李长江的尸体上,点燃后离开,并于23时30分左右回到了家中。 积怨:曾有知遇之恩,但却反目成仇 据了解,张俊今年43岁,外表文弱,性格较内向。归案后,他写下了一份悔过书,悔过书清楚地写出了他与李长江之间由知遇之恩、亲密同事加好友再到形成积怨,以至于残忍下杀手的全过程。 2003年,张俊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被时任九江学院法学系(2006年底法学系升格为政法学院)副主任的李长江招入政法学院,业务能力突出的张俊深得李长江赏识,进校后不到三个月,李长江又极力推荐张俊当上了教研室主任,两人关系一度十分密切,还曾经合作署名发表过论文。 2004年,张俊又被破格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与李长江成为平级关系。随着时间的推延,张俊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整个法学系是最强的,不必再对李长江言必恭听,他慢慢疏远了李长江,在一次会议上,两人甚至拍起了桌子,矛盾由此公开化。 2007年,李长江被任命为政法学院院长,而张俊仍是副院长,张俊很不服气,内心的积怨越来越深。2009年,张俊被破格评为教授。作为教授的张俊,担任着副院长职务,而作为副教授的李长江,却担任着院长职务,张俊觉得自己无论是学历上、职称上还是学术成果上都超过了李长江,院长的位置应该是自己的,他的心理更加不平衡。这种积怨,终于在今年1月11日申请经费遭拒后爆发,他自己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我感到非常后悔,非常对不起李长江的家人,对不起我自己的家人,也对不起培养我的学校和老师!”事后,张俊这样向李长江的亲属道歉。 结局:一审被判死刑,赔偿40余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俊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他虽当庭认罪,但不足以减轻其罪责,依法应予严惩。 在此案中,李长江的亲属提出了赔偿152万余元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其中精神抚慰金100万元。由于精神抚慰金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因此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综合案件情况,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张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被害人亲属死亡赔偿金等40余万元。 一审判决后,张俊不服判决,目前已提出上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3092.shtm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28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九江学院杀院长的张俊教授比我幸运多了
xuecw 2011-1-20 09:55
近来学界竟出丑事,有为职称而自杀的,有为权力而杀人的。忽闻九江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焚尸,据说源于争权致积怨甚深。看了媒体对杀人者张俊的简历披露: 2003年, 35 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 2009 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职称。 2010 年被推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0 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 2011 年,与院长而积怨而杀人。 在职称仕途上张俊比我幸运多了。那我是不是也要杀人才合适呢? 我 1997 年硕士毕业到山东工程学院,是当时该学院某学科的第一个硕士。 2005 年又从媒体排名前四的某大学博士毕业,又是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师专合并后的山东理工大学第一个该学科的博士。看了一下 cnki 数据库的发表的论文,我发表的论文期刊档次、质量、数量也不次于张俊。我至今博士毕业 6 年,副教授 8 年,连教授职称也解决不了。 是不是我的学校档次高而难以晋升?不见得, 评审权力下放到学校后行政干部们上的教授职称太多。 既然从硕士、博士都是该校该学科的第一个,为什么连一点行政职务捞不着?因为大学合并后的本土官僚太多(后来有合并进来淄博电大和职业专科学校)。博士要先学会给本土官僚打工才行。打工一次两次可以,但学校每隔两年就合并一次单位,换一次领导,适应不了。糟糕的是,该学校的相关学科一旦具有有点权力的岗位,往往先要让位于党委下派的对该学科不太了解的、只是为了镀金的官僚,三番五次折腾,使学科错过发展机遇,难以发展。我不仅不能晋升,还面临失业的危险。 现在作为多年的博士副教授,每年的津贴还赶不上一个科员。校领导认为,博士可以搞课题吗,但我的学科又比较特殊,刚好是众多行政领导也能搞的。以往省级课题多集中到行政楼上。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往往要过学校的评审关,而教师不能跟领导挣课题是常理。那就申报水平高一点的国家级课题吧。可是谁能保证国家级一定能拿得下来。于是,年终就没有工作量了。 所以我为什么一定要争取一个副处级岗位,为了基本的温饱问题。那么多的人能干,为什么我就不能干?处级干部一百多号人,而某学科的博士只有一个。 那有人问你为何不离开呢?说到这点更窝火。学校自己把专业折腾没了,还不让相关学科老师好走。中 国大学教师不能自由流动势必消减某些教师的学术热情。官员可以荣升到其他高校,教师流动就好像成为学校发展的死对头。 想想九江学院,如果每个院有六七个处级干部, 20 个学院就有 120 个处级干部。不如干脆学校不要设行政级别,课题申报交给一线老师组成的评委会。是不是杀人的几率可以降低? 不过请放心,我只是借此反映一下中国地方高校的现状而已。在厚德楼前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而去杀人的荒唐举动,一般老师是不会干的。写点文章能发就发,期刊如果收费就发到网上。不算数也得进行思维活动。谁让我们搞的是不被国际期刊库收录的 EE 呢,津贴让 EE 、 EI 们拿去好了。 谁叫我们搞的是最软蛋的软学科呢,不过正是这一软学科所涉及的对象由于太软而让温家宝总理确实头疼。 相关链接:九江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焚尸 争权致积怨甚深 http://news.qq.com/a/20110120/000053.htm 杀人动机成谜 副院长院长曾合作无间 李长江和张俊二人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 8 年前的 2003 年。 这年夏天, 35 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通过应聘来到其时正面临升级扩张的九江学院 ( 原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 任教。当时,九江学院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河南鹿邑人张俊,给一位早年相熟的老师留下的记忆是, “ 当时他们去九江学院应聘时,还是我带去的。其实人也很老实。 ” 张俊初到九江学院法学系任教时,李长江为法学系副主任,虽然比张俊年轻,但 1995 年本科毕业后就来校的天津人李长江显然是老资历。 2003 年 9 月,李长江升任法学系主任 ( 副处级 ) ,兼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也在当月,张俊被聘为讲师,并担任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具有硕士学位的张俊当时业务能力突出,深获李长江赏识,两人曾一度打得火热,关系非常亲密。当时张发表了很多法律方面的论文,并与李长江有过合作。 “ 张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比较会讨领导喜欢,李长江也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可以说张是李长江一手提拔起来的。 ” 据知情人介绍。 2004 年 2 月发生在张俊身上的一件事,在当时的九江学院传为美谈。当年放寒假前,学院一位澳籍人士詹频途 (Peter Johnson) 不慎将装有很多现金、信用卡等贵重物品的钱包丢失,而捡到钱包的正是张俊。张和妻子亲自将钱包送到詹的公寓,并谢绝了对方坚持要付的酬金。为此,詹频途曾专门写信给李长江以示感谢。 两个月后, 2004 年 4 月,张俊即被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 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上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有老教师回忆,张俊到九江学院才一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发现尸体的电梯毛坯间,清晰可见焚烧遗留的灰烬、斑驳的油迹、熏黑的墙面,以及凌乱的电线。 尽管张的杀人动机仍未明朗,有待警方最终调查和披露,但短短几天来,在九江学院的教工层面,借由案件本身引发的深层次反思已开始生发、蔓延。 “ 一个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教授,杀人焚尸,其不仅突破了法律的底限,更是突破了道德的底限。 ” 一位教师这样评说。 这位教师认为,追根溯源,扩张时代的九江学院曾出现过崇尚个人权威的领导,而李长江就是那时被提拔的中层干部,以致后来,无论李还是张俊身上,都还残留着权力时代的阴影。 而在学生层面,几天来,政法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更像是一个游离现实的荒诞、恐怖故事,剥蚀着年轻人的内心。 16 日,已经放假的校园内,只有少数考研的学生还在留校复习,政法学院毕业班周小明 ( 化名 ) 是其中之一, “ 这太匪夷所思,我们感到很震惊。 ” 周小明拿出不久前院领导和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照, “ 他是学法律的,又是老师,还是院领导,最懂法的人,却知法犯法,而且手段这么残忍,这让我们学生实在不敢相信,也很难接受。 ” 和张俊几乎没有接触的周小明,如果不是这次出事,甚至认不出毕业照上那个戴眼镜、略显文气的副院长。 而对院长李长江,周小明和他的同学则流露惋惜。院长曾在一次学生大会上,讲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 。一般院领导开会都强行要求学生去听,但院长说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可以不听,这给同学留下很好的印象。 ” 院长留给同学的最后印象,是去年 12 月 28 日,毕业班的聚餐会上。李长江来到桌前向学生们敬酒,并鼓励和祝福他们:毕业后要好好工作,将来做合格的法律人才。如今这句殷殷祝语留在学生心中的,不知是温暖,悲切,还是其他。 人事变动关系裂变 也是这一年,九江学院法学系经四校合并后,由原九江师专政法系和九江财专法学系为班底,重新组建为九江学院法学院,成为九江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 “ 如果追溯两人恩怨,这个时期,是两人关系发生裂变的分水岭。 ” 据知情人士介绍,合并后的法学院发生人事变动,由原九江师专并入的一位副院长实际主持工作。 据该人士称,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到来后,张俊又跟这位副院长走得比较近, “ 李长江不再主持工作后,张一度以为李完蛋了,并和李开始疏远,结果两人关系恶化。 ” 而此时,从权力一线 “ 退 ” 下的李长江,和张俊均为法学院副院长,按照官场游戏规则,两个人 “ 从以前亲密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互为对手,很可能会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服气。 ” “ 当时李长江看在眼里,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认为张太过势利,感觉你背叛了我。 ” 此知情人士分析。 然而仕途险恶,世事难料。 2005 年九江学院爆发了该院历史上颇具影响的 “6·25” 学生闹事事件,当晚至次日凌晨,九江学院数千学生闹事,学校超市和食堂被砸,并有学生围攻行政办公大楼。其原因是关于学校收费和食堂伙食问题,九江市领导出面才使该事件得以平息。之后不久,法学院领导发生异动,李长江重新主持学院工作。据记者查询,李长江在 2006 年 11 月的一个公开场合,出席身份还是法学院副院长,但到 2007 年 5 月其职务已变更为执行院长。 尽管表面风平浪静,但知情人士透露,重新主持工作后的李长江和张俊其实有了很深的间隙。 2007 年底,九江学院筹备成立另一所学院,消息人士称,当时张曾向校领导提出要调到新学院去,但领导没有同意。 2008 年 6 月,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李长江任院长;张俊为副院长,排名在当时的党委书记聂和菊、副院长陈胜才之后。 “ 他们两人,在公开场合看不出什么矛盾,但两人之前私下的恩怨,我们也多有耳闻,可能张曾经 ‘ 背叛 ’ 过李,李是不是会有报复心理,张又不服李,权力场上长期积累的恩怨,一旦产生裂痕,很难修复。 ” 一教师这样分析。 该教师另介绍,张俊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以来比较春风得意,是个遇事不会妥协的人,性格比较容易走极端,而李长江其实也是个从来不妥协的人,平时老师私下曾议论,两人暗中爱顶牛,私下有矛盾和较量。李被杀后,耳闻两人交恶的老师私底下开玩笑说,是不是张杀的?结果真是张干的,老师们还是大吃一惊。 副院长之 “ 非常道 ” 尽管在行政级别上,张俊一直处于下风,但在学术和职称上张却走在了李的前面。 2009 年 10 月 29 日,张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职称。而直至案发前,李长江还是副教授职称。一位老师回忆,去年因为指标原因,李长江没有被评上教授,为此一度很郁闷,曾公开发过牢骚。 到 2010 年底,张俊在业务上高歌猛进,在九江学院组织的 “2010 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的推荐中,张俊被推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然而张俊在业务上表现出的成绩,同事却另有解读,有人认为他 “ 急功近利,善于钻营 ” ,甚至 “ 比较势利 ” 。与张俊原来同在法学院共事过的一位同事,案发后评说张有性格问题,其实是个心理扭曲的人,但具体所指,他不愿意多讲。 “ 一是性格缺陷,二是利益之争。 ” 同事这样总结张杀人的缘由。 两个院长日常有矛盾,这在案发后已是不争事实,但具体什么事情引爆了张,成为动手杀人的导火线,同事中几乎没人知道,或愿意透露。事发后网上曾传李长江生前是九江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正代理一起土地纠纷案。有人起初揣测其死因可能与该案有关。但同事对此予以否认,警方也未予证实。 张俊性格的多面性,从九江学院散在的一些材料中也可窥探一二。据 2007 年 3 月一份资料,当时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对教师的评价,法学院的学生座谈时,张俊曾被作为 “ 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实为人范 ” 的代表,深获学生好评。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有扔锤头,今有夺性命,象牙塔无象牙
tarimriver 2011-1-14 22:21
前段时间,肖传国花钱雇凶,以铁榔头为武器,埋伏街头,伺机教训方舟子,舆论哗然。在远离首都的江西九江学院如今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该学院副院长张俊因日常矛盾,就起恶心,将该院院长李长江杀人焚尸。 政法学院的副院长因为日常矛盾竟然杀人,学高身正方为师,政法学院的教师更应该知法懂法,有什么事情让他恶从胆边生,杀从心头起呢?杀了人又推往厚德楼电梯间,德在何处? 学校这圣洁之地都如此恐怖了,从事政法研究者都选择最恶毒的手段解决日常争端,社会处于什么境地了? 象牙塔里没有象牙了。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