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背榜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苑轶闻-4-苏步青“背榜”记
sqdai 2010-11-5 06:58
别以为大科学家、大学者儿时一定都是优等生,一定都是像高斯那样的神童,非也,且不说离我们较远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 (他们幼时在学校里的表现乏善可陈),就说说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吧!他九岁、十岁的时候连当了三学期背榜生。 何谓背榜生?用沪语来说,是勒末名,亦即在班上或学校里排名倒数第一的学生。就像我在《钱伟长小传》里提到过的孙山和当年苏州中学考生钱伟长,名列榜末,谓之背榜。严重的是,苏步青背的是全校之榜! 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穷乡僻壤,九岁那年,极其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走了百里山路,把他送到平阳城的最高学府县城高小。该校学生大多出生于城里的富裕人家,而家境贫寒的苏步青衣着寒酸,脸黄肌瘦,蓬头垢面,遭到了富家子弟的冷嘲热讽,百般奚落,甚至无端欺侮,拳脚相加,使得苏步青落落寡合,情绪低落,全无自信可言,加上老师上课又不大精彩,使得他只能到校外寻求慰籍。 对来自小山村的苏步青来说,平阳县城不啻为花花世界,于是他屡屡逃学逛街,学业荒废,经常在课堂上立壁角(即在墙角罚站,我上小学时仍有这种体罚,现时可能还有),他一开始还觉得丢面子,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还趁老师稍不留神,走动一下;事后,迟到旷课依旧。直至校方规定他不准出校门,他仍在校内淘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连续三学期背榜,校方甚至向他的家长做劝退工作,如果当时家长听从学校的劝告,世界上就不会出现大数学家苏步青了。 然而,知子莫如父,苏步青的父亲苏祖善始终认为,儿子聪慧过人,是一块读书的料,因此,学习孟母三迁,把儿子转到离家 15 里的刚兴办的北港第三小学。幸运的是,在那里,苏步青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恩师 陈玉峰 老师。 陈 老师的地理课第一次打开了他的眼界,但他的逃课却积习难改,尤其是逃 国文 老师的课,原因是 国文 老师奚落他(他本来很喜欢文学),有一次逃到了 陈 老师那里。于是就有如下对话: 你为什么不去上国文课? 谢 老师看不起我。 看不起?看不起你,你就不读书了?这样到什么时候才会被人看得起呢? 你父母送你到学校来干什么? 学习。 向谁学? 老师。 你不去上课怎么 向 老师学? 。 你交学费的米是从哪里来的? 我爸从家里挑来的。 家里的米很多吗? 。(脑际浮起自己一家人吃番薯干的情景)。 你年年背榜,怎么对得起省吃俭用的父母?别人看不起你,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假如你不是背榜生呢?假如你考第一呢?谁会小看你? 陈 老师见这番话打动了苏步青,趁热打铁地讲了牛顿幼时因成绩不好挨揍后发愤苦读终于成材的故事。 苏步青的灵魂受到了震撼,聪慧早熟的他勃发了无尽的力量,多年受压抑的学习热情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了。从此,他判若两人,发奋用功,接连三学期名列全校榜首,而后,又以第一名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市一中),接着,走上了东瀛留学、回国后努力教学科研的学者之路。 1931 年, 29 岁的苏步青在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后回到故里,到他家的探望者络绎不绝,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他的恩师陈玉峰老师,立即把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奉为上宾,深情地以恩师相称,感慨万分地说:没有恩师当年的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饭后,苏步青雇了一乘轿子,请陈老师上轿,自己跟在后面,步行三十里,把老师送回家。 回味这段故事,我想到: l 不存在孺子不可教的情况,只要引导得法,一时的背榜生也能成材; l 遇到差生(从小学生到研究生里都会有),不用着急,只要把准他们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一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l 自己一不小心,在同学中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只要不丢失志气和勇气,有决心和恒心,定能迎头赶上! 本文据王增藩著《苏步青》中的材料写成 写于 2009 年 2 月 9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6129.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847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