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大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深院士是个什么院士?
热度 3 gl6866 2011-7-1 23:20
在科学网上常常见到有著名xx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逝世的标题。这不免引起了我的一点儿兴趣。我倒是想知道,这资深院士是否就是退休了的院士呢?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说院士有退休制度了,这当然是我的猜测,不知中科院主席团是如何界定的。 中科院本无院士一说,在1978年前都叫学部委员。不知哪年改称院士,这样大概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的缘故吧。以前中国大陆只有一个科学院,那就是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后那些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的学部单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而留下的哲学社会科学部则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没有院士,依然是学部委员,保持了先前中国科学院的称谓。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开始搞起来这方面的工作,可是还是没有叫院士,而是叫学部委员。当时有人提议应该效仿中国科学院,叫院士,可最后还是认为学部委员制度要比院士制度资格老,院士制度才有几年啊。由于社科院的许多老先生在某些领域有着极深的造诣,但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大多退休了。所以在首次评选学部委员时,就把他们评为荣誉学部委员。但他们的退休身份却依然没改。 那么中国科学院的资深院士又是怎么回事?他们与当下的院士又有何区别?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希望明白人能给个说法。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23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郎咸平:谁造就了中国百姓的贫困
热度 8 iwesun 2011-6-30 19:27
郎咸平竟曝光了中国大陆的一个惊人秘密金钱的价值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 郎咸平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   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即也是美国印钱却不会通货膨胀,而中国制造产品却换回来通货膨胀的秘密.
154 次阅读|23 个评论
JCR2010中国大陆(含港澳)期刊表现
热度 3 ningbi 2011-6-29 08:24
JCR2010中国大陆(含港澳)期刊表现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ISSN 2010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2010 Articles SCIE SSCI J MOL CELL BIOL 1674-2788 108 13.4 1.25 28 Y N CELL RES 1001-0602 4243 9.417 1.604 96 Y N FUNGAL DIVERS 1560-2745 1181 5.074 0.712 59 Y Y NANO RES 1998-0124 899 5.071 1.15 100 Y N MOL PLANT 1674-2052 944 4.296 1.024 83 Y N WORLD J GASTROENTERO 1007-9327 15119 2.24 0.325 813 Y N EPISODES 0705-3797 1115 2.041 0.048 21 Y N CELL MOL IMMUNOL 1672-7681 1051 2.026 0.712 66 Y N ACTA PHARMACOL SIN 1671-4083 4364 1.909 0.338 207 Y N COMMUN COMPUT PHYS 1815-2406 680 1.835 0.39 105 Y N INT J SEDIMENT RES 1001-6279 271 1.708 0.139 36 Y N CHINESE PHYS B 1674-1056 2973 1.63 0.238 1163 Y N ASIAN J ANDROL 1008-682X 1194 1.549 0.765 98 Y N ACTA BIOCH BIOPH SIN 1672-9145 1131 1.547 0.128 117 Y N HEPATOB PANCREAT DIS 1499-3872 1020 1.514 0.139 101 Y N J ENVIRON SCI-CHINA 1001-0742 1950 1.513 0.064 283 Y N J GENET GENOMICS 1673-8527 414 1.494 0.169 77 Y N J HYDRODYN 1001-6058 560 1.475 0.2 105 Y N SCI CHINA SER C 1006-9305 892 1.345   0 Y N J NAT GAS CHEM 1003-9953 443 1.345 0.225 111 Y N PARTICUOLOGY 1674-2001 199 1.317 0.102 98 Y N J SYST EVOL 1674-4918 207 1.295 0.289 45 Y N SCI CHINA SER D 1006-9313 2634 1.271   0 Y N ACTA PHYS SIN-CH ED 1000-3290 8555 1.259 0.132 1366 Y N SCI CHINA SER G 1672-1799 792 1.195   0 Y N CHINESE SCI BULL 1001-6538 6148 1.087 0.228 604 Y N J RARE EARTH 1002-0721 1305 1.086 0.056 319 Y N CHINESE PHYS LETT 0256-307X 5298 1.077 0.215 883 Y N SCI CHINA SER B 1006-9291 1312 1.042   0 Y N J BIONIC ENG 1672-6529 240 1.032 0.162 80 Y N J ZHEJIANG UNIV-SC B 1673-1581 770 1.027 0.137 124 Y N CHINESE MED J-PEKING 0366-6999 3900 0.983 0.1 689 Y N PEDOSPHERE 1002-0160 819 0.978 0.093 86 Y N WORLD J PEDIATR 1708-8569 125 0.945 0.143 56 Y N ADV ATMOS SCI 0256-1530 1028 0.925 0.218 119 Y N J UNIV SCI TECHNOL B 1005-8850 541 0.919   0 Y N CHINESE J CHEM ENG 1004-9541 873 0.901 0.041 146 Y N NEW CARBON MATER 1007-8827 413 0.888 0.087 80 Y N EARTHQ ENG ENG VIB 1671-3664 234 0.88 0.036 55 Y N RES ASTRON ASTROPHYS 1674-4527 147 0.856 0.377 106 Y N CHINESE J ASTRON AST 1009-9271 499 0.849   0 Y N PROG NAT SCI 1002-0071 1137 0.832   0 Y N CHINESE J GEOPHYS-CH 0001-5733 1438 0.832 0.195 323 Y N INT J ORAL SCI 1674-2818 23 0.815 0.034 29 Y N TRANSPORTMETRICA 1812-8602 64 0.808 0.1 20 Y N CHINESE J ANAL CHEM 0253-3820 1876 0.798 0.078 357 Y N CHINESE CHEM LETT 1001-8417 2063 0.775 0.138 385 Y N J COMPUT MATH 0254-9409 506 0.76 0.292 48 Y N J MATER SCI TECHNOL 1005-0302 1023 0.759 0.058 190 Y N CHINESE J CATAL 0253-9837 1184 0.752 0.052 231 Y N ACTA MECH SINICA-PRC 0567-7718 489 0.749 0.073 96 Y N ACTA PHYS-CHIM SIN 1000-6818 1689 0.734 0.112 501 Y N SCI CHINA SER E 1006-9321 1012 0.729   0 Y N NUMER MATH-THEORY ME 1004-8979 40 0.714 0.115 26 Y N ACTA METEOROL SIN 0894-0525 694 0.704 0.053 57 Y N J CHINA UNIV GEOSCI 1002-0705 181 0.703   0 Y N CHIN OPT LETT 1671-7694 841 0.692 0.143 322 Y N T NONFERR METAL SOC 1003-6326 1761 0.676 0.058 588 Y N J GEOGR SCI 1009-637X 276 0.673 0.014 69 Y N CHINESE J INORG CHEM 1001-4861 1546 0.67 0.08 401 Y N CHINESE GEOGR SCI 1002-0063 163 0.656 0.014 69 Y N CHEM J CHINESE U 0251-0790 2636 0.656 0.103 468 Y N ASIAN J SURG 1015-9584 340 0.652 0.028 36 Y N RARE METALS 1001-0521 567 0.643 0.059 118 Y N SCI CHINA SER F 1009-2757 484 0.642   0 Y N CHINESE J CHEM PHYS 1674-0068 382 0.642 0.07 129 Y N J MT SCI-ENGL 1672-6316 186 0.632 0.077 39 Y N CHINESE J STRUC CHEM 0254-5861 1042 0.624 0.043 303 Y N ACTA CHIM SINICA 0567-7351 2287 0.611 0.043 415 Y N FRONT PHYS CHINA 1673-3487 124 0.581 0.25 36 Y N CHIN J INTEGR MED 1672-0415 182 0.578 0.183 82 Y N J SYST SCI COMPLEX 1009-6124 145 0.564 0.042 95 Y N PROG CHEM 1005-281X 871 0.56 0.088 260 Y N CHINESE J ORG CHEM 0253-2786 1241 0.555 0.086 291 Y N PLASMA SCI TECHNOL 1009-0630 479 0.553 0.028 141 Y N ACTA MECH SOLIDA SIN 0894-9166 277 0.543 0 38 Y N ACTA MATH SIN 1439-8516 1078 0.54 0.098 205 Y N SCI CHINA SER A 1006-9283 1292 0.526   0 Y N APPL MATH MECH-ENGL 0253-4827 855 0.514 0.092 152 Y N ADV APPL MATH MECH 2070-0733 29 0.51 0.085 47 Y N FRONT MATH CHINA 1673-3452 57 0.494 0.022 45 Y N COMMUN THEOR PHYS 0253-6102 1516 0.488 0.113 433 N Y ACTA POLYM SIN 1000-3304 788 0.481 0.053 228 Y N CHINESE J POLYM SCI 0256-7679 419 0.478 0.123 106 Y N ACTA METALL SIN 0412-1961 1036 0.477 0.123 204 Y N ACTA OCEANOL SIN 0253-505X 675 0.476 0.024 82 Y N CHEM RES CHINESE U 1005-9040 524 0.46 0.087 208 Y N J INFRARED MILLIM W 1001-9014 322 0.452 0.01 103 N Y CHINESE ANN MATH B 0252-9599 394 0.452 0.048 63 Y N PETROL SCI 1672-5107 111 0.432 0.176 68 Y N J EXERC SCI FIT 1728-869X 43 0.421 0 17 Y N J HUAZHONG U SCI-MED 1672-0733 466 0.405 0.065 154 Y N J INORG MATER 1000-324X 822 0.397 0.051 256 Y N APPL GEOPHYS 1672-7975 165 0.387 0.098 41 Y N J WUHAN UNIV TECHNOL 1000-2413 630 0.383 0.039 229 Y N J TROP METEOROL 1006-8775 232 0.38 0.019 52 Y N ACTA MATH APPL SIN-E 0168-9673 449 0.371 0.123 65 Y N ENG APPL COMP FLUID 1994-2060 59 0.36 0.146 48 Y N J CENT SOUTH UNIV T 1005-9784 517 0.329 0.043 211 Y N CHIN J OCEANOL LIMN 0254-4059 331 0.325 0.04 174 Y N J ZHEJIANG UNIV-SC A 1673-565X 442 0.322 0.05 120 Y N INT J MIN MET MATER 1674-4799 45 0.322 0.048 125 Y N ALGEBR COLLOQ 1005-3867 226 0.305 0.035 86 Y N CHINA OCEAN ENG 0890-5487 242 0.302 0.066 61 Y N CHINESE J AERONAUT 1000-9361 142 0.301 0.041 97 N Y ADV STEEL CONSTR 1816-112X 33 0.296 0.032 31 Y N J EARTH SCI-CHINA 1674-487X 33 0.286 0.049 182 Y N ANN ECON FINANC 1529-7373 49 0.278 0.062 16 Y N CHINESE PHYS C 1674-1137 226 0.266 0.079 368 Y N CHINESE J CANCER RES 1000-9604 64 0.252 0 49 Y N PROG BIOCHEM BIOPHYS 1000-3282 336 0.236 0.074 163 Y N ACTA MATH SCI 0252-9602 365 0.213 0.034 175 Y N J THERM SCI 1003-2169 162 0.212 0 85 Y N J SYST ENG ELECTRON 1004-4132 224 0.211 0.037 163 Y N HONG KONG J PAEDIATR 1013-9923 37 0.211 0.053 38 Y N NUCL SCI TECH 1001-8042 86 0.204 0.038 78 Y N CHINA FOUNDRY 1672-6421 44 0.204 0.062 65 Y N CHIN J MECH ENG-EN 1000-9345 147 0.194 0.037 109 Y N NEURAL REGEN RES 1673-5374 109 0.18 0.009 320 Y N ASIAN PAC J TROP MED 1995-7645 42 0.172 0.061 278 Y N HONG KONG J EMERG ME 1024-9079 44 0.167 0.036 83 N Y LIFE SCI J 1097-8135 43 0.158 0.017 59 Y N APPL MATH SER B 1005-1031 93 0.144 0.035 57 Y N HONG KONG J OCCUP TH 1569-1861 13 0.143 0 10 Y N J COMPUT SCI TECH-CH 1000-9000 79 0.142 0.057 105 N Y J IRON STEEL RES INT 1006-706X 308 0.14 0.026 196 Y N RARE METAL MAT ENG 1002-185X 1210 0.139 0.008 647 Y N CHINESE J ELECTRON 1022-4653 187 0.135 0.026 156 Y N CHINA REV 1680-2012 65 0.125 0.059 17 Y N CHINA PET PROCESS PE 1008-6234 19 0.088 0 47 Y N HONG KONG J DERMATOL 1814-7453 4 0.059 0.056 18 Y N ASIA PAC LAW REV 1019-2557 9 0.059 0 17 Y N CHINA COMMUN 1673-5447 15 0.058 0.007 135 Y N CHINESE SOC ANTHROP 0009-4625 10 0.053 0 9 Y N CHINESE LAW GOV 0009-4609 18 0.048 0.024 42 Y N INT J OPHTHALMOL-CHI 1672-5123 1 0 0 68 Y N SCI CHINA TECHNOL SC 1674-7321 55   0.1 479 Y N SCI CHINA PHYS MECH 1674-7348 35   0.075 389 Y N SCI CHINA MATH 1674-7283 11   0.029 277 Y N SCI CHINA LIFE SCI 1674-7305 65   0.369 168 Y N SCI CHINA INFORM SCI 1674-733X 33   0.133 240 Y N SCI CHINA EARTH SCI 1674-7313 40   0.181 182 Y N SCI CHINA CHEM 1674-7291 52   0.129 350 Y N
个人分类: 我看办刊|5756 次阅读|7 个评论
2009年SCI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及其在本学科中排名
热度 1 rensl 2011-6-26 23:18
2009 年度的 JCR 中统计有 114 种中国大陆期刊,其中的 111 种期刊有影响因子数值。与 2008 年相比, 2009 年中国大陆期刊相对位次居前 1/3和 前 1/2 的比率均有所增加。 2003 、 2008 、 2009 年 SCI 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及其在相关学科中排名 相对位次 刊次 -2003 % 刊次 -2008 % 刊次 -2009 % 0 - 30% 2 2.11 5 4.55 12 8.82 30% - 50% 17 17.89 10 9.09 18 13.24 50% - 80% 40 42.11 47 42.73 56 41.18 80% - 90% 18 18.95 26 23.64 25 18.38 90% - 100% 18 18.95 22 20.00 25 18.38 总计 95 100.00 110 100.00 136 100.00 附: 2009年SCI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及其在本学科中排名.doc 相关阅读: 2008 年 SCI 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及其在本学科中排名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5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朱清时的失败与南科一梦的破灭
热度 15 冯用军 2011-6-20 18:26
最近,南科大核心创业团队——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及该校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纷纷抛弃朱清时而去,他们是带着深深的失望情绪离开的,而离开的重要原因是认为朱清时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这些言论说到了南科大和朱清时的命门上,也是 朱清时和南科大的致命伤或者说“先天基因缺陷”——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加之碰上一个不想作为、不敢作为的过渡部长,情况确实如此,可能还会变坏。 高考仍然是中国目前最公平科学且合法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唯一通道,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应该挑战这公平的最后一根稻草和道德底线。 如果说港科大的四位教授们太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政治环境和办事传统,那么老乡朱清时是太了解了,他原本以为,筹建中的南科大违反国务院教育部法律法规而违法、违规招收45名学生,全然不顾《高等教育法》的严肃性和高考招生的规律性,自以为将“生米煮成熟饭”,教育部就会“法不责众”,承认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权和自授学位;本来教部给了朱清时和南科大一个台阶,就是教部发言人续梅说中国任何高校招收学生都必须参加法定的高考,准备给了45名非法生一个寻求合法身份的路径,以参加合法的高考而换得招生的让渡资格。可是, 朱清时继续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做他的“南科一梦”,害人害己, 变相要求45名学生发公开信不参加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公开的合法高考,而自己躲到外面去避风头,最后,以学生要挟教育部的“倒逼方案”未得逞后,又出来发话说这是学生自愿的,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妄图以老迈之躯和45个无辜学生去对抗体制和国家机器,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以餐具收场。 朱清时的失败,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失败,无论是作为老乡还是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从道义和专业上我也很同情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去行政化”、落实《高教法》)的失败,更是中国整个体制改革的失败。 南科大本身就不合时宜、不伦不类,而且又落到不懂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朱清时手上,换句话说, 深圳市委市政府选从体制内退休的副部级校长朱清时来当体制外的南科大的筹建校长,本身就是一个决策错误 。南科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到普通的服务人员,都应该挑体制外的青年才俊,这种人才既有高等教育经验,也有干一番事业的闯劲,既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也懂得人才培养规律。 朱清时一厢情愿、深圳市委市政府一厢情愿的失败实验和改革——南科大真的就要成我当初预言的“南科一梦”了, 可怜了那45个出身非法的孩子们,他们的一辈子就毁在老朱和某些政客的手里了 。朱清时“南科一梦”失败,反正没什么责任,大不了继续他的退休生活,或者到那个独立学院、民办学院继续兼职赚多点钱,深圳市委市政府也不用为失败的南科大和浪费纳税人的巨额税赋承担政治决策失误的责任,只是苦了那45个孩子们,还要坚强些,振作起来,从朱清时鼓吹的美丽肥皂泡破裂之后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昂首走上高考的正确道路和按考分上大学的科学人生,或者并入深圳大学预科,降低青春损失,重新开启幸福人生。 无论是谁来宣布,朱清时本人承认改革失败、实验结束,还是始作俑者深圳市委市政府,放过那45个无辜的孩子们吧,让他们早日从苦海中解放出来,通过全国统考或教育部批准的80校的自主招考获得合法的身份。解铃还需系铃人, 南科大的失败和夭折只是个案,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体制机制改革还必须探索新的道路,而且必须探索新的改革道路,否则,“钱学森之问”将永无破解之日,中国高等教育也将走向消亡的不归路。 朱清时仅仅是一个退休的老人,而已,我们本不应该对他指望太多、期望太高,现在失落感、挫折感、失败感很强,那也是人自找的,毕竟, 现在的深圳已不是30年前的深圳、现在的领导人已不是30年前的领导人 。你期望太高,就应该有这个挫败感最强的心理准备。邯郸学步也好,东施效颦也罢,我国大陆是没有像香港科大那样的生长土壤和环境的。无论朱清时式的“南科一梦”是个杯具、洗具还是餐具,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错过了引领新一轮30年改革开放的最佳时机,其实,从许宗衡因腐败被抓之时就已经失去了,所以,各方一厢情愿的“南科一梦”最终沦为历史的笑话、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吊诡败笔。 我们国家有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违背常识的言行一般而言是错误的或伪科学的,老朱心太急了,步子迈得太大、跨得太远,将事物的基本成长规律搞反了。我理解老朱的心急,毕竟他年龄不小了,能清醒做事的时候不多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急是老人们的通病, 想当年一代伟人小平同志92南巡也急,何况是区区朱清时。其实,在中国特色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要取稳健措施,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儿的来,绝不能操之过急, 毁其旧屋,露处野以待新厦之成,于新衣未成之前,弃其旧服,兴无衣褐之叹。按照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做法,南科大的改革探索可以学习梅贻琦先生复办清华或香港国际公开大学的做法,利用好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上十亿资金,不拘一格聘教师,特别是既有高等教育研究经历,又有高等教育工作经验、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和人才培育的青年才俊,全球范围内同行聘评人才、组建卓越的教师团队,大师可以爱钱但不能唯利是图,先全球范围内招收优秀研究生,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取得学术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等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水到渠成地自主招收本科生、自授学位。 老朱的致命缺陷就是年龄偏大、操之过急、违反常识、朝三暮四,根本的还是太老,引起了后面的连锁性错误反映。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只有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一条阳光大道,其他所谓的改革之路万千条都是浮夸风、死胡同、伪改革,注定会失败,而这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就是“党委指导(管思想、抓组织建设)、校长治政(行政和服务)、教授治校(教学和学术事务)、专家治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学生治学(学习知识和提升素养)”;“朱清时们”太老了,思想观念陈旧、包袱太多太重,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承担也承担不起改革失败的重任, 只有我们这些年轻人,才会满怀希望要从当下死水一潭、铁板一块的“行政化”体制中杀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血路来 ,只有我们这些轻装上阵、没有思想包袱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才有这个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和闯劲冲劲,我们要敢于担当也应主动挑下这副历史重担,真正建成党委主管战略校长负责决策的、“去行政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引领时代潮流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927 次阅读|37 个评论
《哥白尼索引》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待评估/淘汰期刊84种一览表
热度 1 zhpd55 2011-6-12 16:15
今天是《哥白尼索引》评价指标(ICV2010)公布的最后期限,我国大陆地区被收录的497种期刊中,有84种期刊依然处于待评估状态,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些期刊已经被终止评估(如《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目前已经被IC数据库淘汰),先将待评估的84种期刊摘录如下,供编辑同仁参考。最新变化,请浏览: http://journals.indexcopernicus.com/search_journal.php ⇑ Title ⇓ ISSN ⇑ INDEX COPERNICUS 2010 ⇓ Acta Mechanica Sinica 0567-7718 0.00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English Edition) 1671-2927 0.00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2221-1691 0.00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1001-5302 0.00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1001-7372 0.00 China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1672-4984 0.00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1672-2019 0.00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1007-9572 0.00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 1000-6621 0.00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08-5882 0.00 Continued by: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674-635x 0.00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1001-9391 0.00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Electronic Version) 1672-6448 0.00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1672-7290 0.00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1001-8050 0.00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 1672-7118 0.00 Formerly: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000-8179 4.72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1000-386X 0.00 Computer Engineering 1000-3428 0.00 Dalian Qinggongye Xueyuan Xuebao 1005-4014 0.00 Continued by: Journal of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1674-1404 4.28 Disease Surveillance 1003-9961 0.00 Earth Science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000-2383 0.00 ⇑ Title ⇓ ISSN ⇑ INDEX COPERNICUS 2010 ⇓ Earth Science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000-2383 0.00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1001-9529 0.00 Geoscience Frontiers 1674-9871 0.00 Geriatrics Health Care 1008-8296 0.00 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95-1191 0.00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1002-1663 0.00 Insulators and Surge Arresters 1003-8337 0.0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1673-534X 0.0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 1756-378X 0.00 JI SUAN JI KE XUE 1002-137X 0.00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95-0756 0.00 Formerly: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1000-5692 9.00 Jiguang Jishu 1001-3806 0.00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1673-2049 0.00 Journal of Arid Land 1674-6767 0.00 Journal of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1004-1540 0.00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1674-487X 0.00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1006-8783 0.00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1673-808X 0.00 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009-7961 0.00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1671-587X Not indexed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 1007-855x 0.00 ⇑ Title ⇓ ISSN ⇑ INDEX COPERNICUS 2010 ⇓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 1007-855x 0.00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1005-0906 0.00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000-2030 0.00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00-5005 0.00 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05-7145 0.00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1009-3095 0.00 Continued b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Engineering Journal 1673-565x 0.00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1000-2790 0.00 Liaoning Gongxueyuan Xuebao 1005-1090 0.00 Life Science Journal 1097-8135 0.00 Linchuang Gandanbing Zazhi 1001-5256 0.00 Modern Radar 1004-7859 0.00 NANFANG SHUICHAN KEXUE 2095-0780 0.00 Nanjing Ligong Daxue Xuebao 1008-2646 0.00 Neuroscience Bulletin 1673-7067 0.00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674-9669 0.00 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1009-1831 0.00 Power Electronics 1000-100X 0.00 SHIXIAO FENXI YU YUFANG 1673-6214 0.00 SUI DAO JIAN SHE 1672-741X 0.00 Shanghai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1001-2087 0.00 Continued by: Laboratory Medicine 1673-8640 3.64 Shiyong Linchuang Yiyao Zazhi 1672-2353 0.00 ⇑ Title ⇓ ISSN ⇑ INDEX COPERNICUS 2010 ⇓ Shiyong Linchuang Yiyao Zazhi 1672-2353 0.00 Tetrahedron 0040-4020 0.00 Tongji DAxue Xuebao(Yixue ban) 1008-0392 0.00 Wuhan Daxue Xuebao(Gongxueban) 1671-8844 0.00 XINAN JIAOTONG DAXUE XUEBAO 0258-2724 0.00 ZHONGGUO BINGDUBING ZAZHI 2095-0136 0.00 ZHONGHUA SHIYAN YANKE ZAZHI 2095-0160 0.00 ZHONGHUA XINGWEI YIXUE YU NAOKEXUE ZAZHI 1674-6554 0.00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1009-7147 0.00 Zhejiang Keji Xueyuan Xuebao 1671-8798 0.00 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 1671-5926 0.00 Continued by: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1673-8225 0.00 Zhongguo Shiou Kantan 1672-7703 0.00 Zhongguo Tuxiang Tuxing Xeuabao 1006-8961 0.00 世界临床药物 1672-9188 0.00 中医杂志 1001-1668 0.00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1674-2397 0.00 中国农业科学 0578-1752 0.00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 1673-9701 0.00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005-8559 0.00 中国酿造 0254-5071 0.00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1005-0523 0.00 ⇑ Title ⇓ ISSN ⇑ INDEX COPERNICUS 2010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1005-0523 0.00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95-042X 0.00 现代药物与临床 1674-5515 0.00 药物评价研究 1674-6376 0.00 铁道工程学报 1006-2106 0.00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3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陆化学论文 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热度 2 Flyingriver 2011-6-8 09:00
本报讯 作为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重要活动,“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昨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纳米科技专家和物理化学家白春礼院士在开场报告中指出,中国大陆化学领域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目前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白春礼称,不仅是SCI论文数量居于世界首位,在国际公认的化学界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上,中国大陆发表的论文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在《德国应用化学》上是22篇,在美国《美国化学会志》上是36篇;2010年,在《德国应用化学》上是215篇,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是301篇。十年间我国在两个重要的期刊中发表文章提高8.4倍和9.8倍,表明了我国的化学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提升。 转自: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6/08/6878236_0.shtml
15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5年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排名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1-6-4 12:17
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 5 年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排名如下: 1、 新疆与其边境地区,在各地震区都有强震发生; 2、 川滇地区; 3、 西藏地区; 4、 甘肃与青海地区; 5、 山西与河北北部地区; 6、 内蒙古地区; 7、 福建、广东地区; 8、 上海东部黄海地区。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5009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1915-2011年
xupeiyang 2011-6-3 11:36
截至2011年6月3日,PUBMED数据库收录全世界医学文献总量为:20,559,615 篇(文献年限为1854年-2011年)。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共计医学文献517485篇,位列全球第五。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SA 3,504,597 ‍ Japan 807,788 ‍ United Kingdom 775,715 ‍ Germany 644,956 ‍ France 446,761 ‍ Italy 396,801 ‍ Canada 384,671 ‍ China 367,606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共计文献517485篇) ‍ Spain 252,267 ‍ Australia 242,604 ‍ Netherlands 238,081 ‍ Sweden 167,972 ‍ India 161,804 ‍ Switzerland 141,039 ‍ Brazil 135,694 ‍ South Korea 120,480 ‍ Belgium 108,349 ‍ Turkey 104,237 ‍ Israel 102,181 ‍ Taiwan 台湾 91,696 Hong Kong 香港 40,091 Macao 澳门 822 数据来源,检索平台: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gr89s8wm1iv4I1kI2tI00h001000j100500001001000000120dbgTest=true PUBMED数据库收录中国医学文献分析结果 1915-2011年 China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tyq5kpkrv6s9IbIjI0 376,28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statistics Term: China Description: The country China 1 2 3 4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09 45,120 ‍ 2010 41,297 ‍ 2008 41,199 ‍ 2007 34,746 ‍ 2006 31,179 ‍ 2005 27,337 ‍ 2011 26,249 ‍ 2004 21,625 ‍ 2003 17,787 ‍ 2002 14,314 ‍ 2001 11,571 ‍ 2000 10,050 ‍ 1999 8,282 ‍ 1998 7,375 ‍ 1997 6,660 ‍ 1996 4,993 ‍ 1994 4,459 ‍ 1993 4,425 ‍ 1992 4,395 ‍ 1995 4,387 1 2 3 4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China 376,286 ‍ USA 519 ‍ Iraq 196 ‍ Japan 109 ‍ Hong Kong 90 ‍ Taiwan 87 ‍ United Kingdom 49 ‍ Germany 49 ‍ Switzerland 45 ‍ South Korea 45 ‍ Netherlands 34 ‍ Sweden 34 ‍ Australia 34 ‍ Italy 30 ‍ France 30 ‍ Denmark 23 ‍ Canada 19 ‍ Singapore 15 ‍ Norway 11 ‍ South Africa 11 1 2 3 1 2 3 ... 30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Beijing, China 81,175 ‍ Shanghai, China 46,305 ‍ Guangzhou 24,409 ‍ Wuhan 18,874 ‍ Nanjing 18,490 ‍ Hangzhou 16,410 ‍ Laizhou 15,021 ‍ Chengdu 12,613 ‍ Xi'an 10,235 ‍ Changsha 9,151 ‍ Tianjin, China 8,587 ‍ Chongqing, China 7,631 ‍ Shenyang 7,582 ‍ Jinan 6,608 ‍ Changchun 6,092 ‍ Hefei 5,309 ‍ Harbin 4,941 ‍ Dalian 4,180 ‍ Lanzhou 3,876 ‍ Zhengzhou 3,793 1 2 3 ... 30 1 2 3 ... 20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Zhonghua Yi Xue Za Zhi 6,344 ‍ Chinese Med J-peking 6,295 ‍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5,719 ‍ Spectrosc Spect Anal 5,622 ‍ Zhonghua Wai Ke Za Zhi 4,692 ‍ Ying Yong Sheng Tai Xue Bao 4,297 ‍ World J Gastroentero 4,143 ‍ Yao Xue Xue Bao 3,537 ‍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3,462 ‍ Huan Jing Ke Xue 3,462 ‍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3,112 ‍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2,991 ‍ Sheng Wu Yi Xue Gong Cheng Xue Za Zhi 2,950 ‍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 2,867 ‍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638 ‍ Zhong Yao Cai 2,578 ‍ 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Ke Za Zhi 2,570 ‍ 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 2,570 ‍ Zhonghua Yan Ke Za Zhi 2,510 ‍ 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2,510 1 2 3 ... 202 1 2 3 ... 2378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158,957 ‍ Animals 95,745 ‍ Patients 80,995 ‍ Adult 70,030 ‍ Proteins 61,417 ‍ Middle Aged 57,172 ‍ Genes 56,243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53,880 ‍ Aged 37,354 ‍ China 36,029 ‍ Tissues 35,690 ‍ Neoplasms 32,846 ‍ Rats 31,717 ‍ Mice 29,719 ‍ Asi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 27,375 ‍ DNA 26,754 ‍ Adolescent 25,918 ‍ Control Groups 25,188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24,534 ‍ Diagnosis 24,251 1 2 3 ... 2378 SCOPUS数据库 中国医学文献分析结果 1996-2009年 http://www.scimagojr.com/countrysearch.php?area=2700country=CNw = 1996-2009 H Index 145 H指数 Documents 140.325 总文献量 Citable Documents 136.931 可引文献量 Citations 517.599被引文献量 Self Citations 162.157 自引文献量 Citations per Document 3,69 篇均引用量 Documents Citable Documents Cites Self Cites Cites per Doc. Self Cites per Doc. Cited Docs. Uncited Docs.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 Region % World 1996 1.987 1.947 15.462 3.567 7,78 1,80 1.091 896 25,87 6,19 0,59 1997 2.039 2.019 19.336 3.346 9,48 1,64 1.131 908 24,62 6,12 0,58 1998 2.527 2.509 20.775 5.063 8,22 2,00 1.460 1.067 26,55 7,18 0,72 1999 2.634 2.604 24.260 5.979 9,21 2,27 1.604 1.030 23,04 7,42 0,74 2000 3.052 3.005 27.022 8.468 8,85 2,77 1.910 1.142 20,90 8,16 0,84 2001 3.226 3.181 26.418 8.665 8,19 2,69 1.922 1.304 16,92 8,72 0,85 2002 5.179 5.113 35.998 12.617 6,95 2,44 3.146 2.033 13,44 13,01 1,36 2003 7.395 7.044 50.836 16.609 6,87 2,25 4.710 2.685 16,52 16,06 1,87 2004 9.560 9.427 56.979 16.836 5,96 1,76 5.204 4.356 16,40 20,03 2,29 2005 13.941 13.768 60.997 18.559 4,38 1,33 6.516 7.425 14,08 24,46 3,11 2006 17.605 17.311 57.781 20.078 3,28 1,14 8.065 9.540 13,71 27,92 3,63 2007 20.333 19.935 53.768 19.116 2,64 0,94 8.908 11.425 14,70 30,38 4,05 2008 24.182 23.522 44.489 15.386 1,84 0,64 9.936 14.246 15,74 32,05 4,64 2009 26.665 25.546 23.478 7.868 0,88 0,30 8.075 18.590 17,75 32,61 4,97 Documents by subject categories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Anatomy 27 28 22 24 35 15 14 38 43 65 398 442 520 537 Anesthesiology and Pain Medicine 11 14 19 17 11 33 24 20 32 35 59 82 111 131 Biochemistry (medical) - - - - - 2 2 8 12 12 30 34 52 105 Cardi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18 145 158 139 60 77 80 116 143 203 376 490 612 814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13 15 24 9 12 8 15 21 106 181 560 806 944 946 Critical Care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5 3 1 4 4 5 8 6 9 8 19 25 27 28 Dermatology 14 14 20 20 20 26 20 45 58 89 285 327 349 420 Drug Guides - - - - - - - - - - - 1 1 - Embryology 3 7 6 5 8 9 20 29 27 36 197 207 245 248 Emergency Medicine 8 7 8 5 9 8 17 13 12 19 255 279 239 220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18 24 27 41 29 30 40 54 47 67 86 123 163 214 Epidemiology 14 15 25 13 26 26 28 28 41 55 57 72 90 116 Family Practice - - - - - - - - - - - - 2 - Gastroenterology 22 14 156 130 376 344 619 1.022 1.289 1.393 1.202 1.361 1.488 1.439 Genetics (clinical) 35 24 34 138 157 160 173 249 288 331 332 351 445 518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1 - 6 4 5 6 6 9 25 18 44 47 51 72 Health Informatics 9 21 7 8 12 13 11 14 15 15 29 28 70 50 Health Policy 3 1 4 2 4 4 9 3 13 8 15 16 23 44 Hematology 51 47 72 46 116 119 61 99 128 143 183 251 408 620 Hepatology 3 2 2 10 7 4 11 10 14 14 33 51 72 114 Histology 5 5 9 10 14 4 3 6 10 10 169 183 228 256 Immunology and Allergy 5 7 8 10 5 12 14 25 39 62 85 150 164 209 Infectious Diseases 12 10 21 21 22 16 20 44 44 60 174 269 296 416 Internal Medicine 6 3 2 7 19 19 13 27 23 28 41 73 94 112 Medicine (miscellaneous) 836 769 842 927 1.130 1.326 1.707 2.138 2.125 3.496 4.518 5.479 6.449 6.969 Microbiology (medical) 89 121 106 127 151 158 160 247 256 278 474 539 355 357 Nephrology 10 6 12 17 12 26 31 64 48 47 95 97 131 168 Neurology (clinical) 38 115 160 155 174 138 166 235 231 344 573 525 734 968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31 22 24 40 48 38 57 58 104 116 183 205 252 378 Oncology 386 407 432 359 95 124 144 214 297 626 956 1.723 2.287 2.763 Ophthalmology 32 22 22 30 214 191 214 262 262 639 1.067 1.147 1.650 1.760 Orthopedics and Sports Medicine 16 13 17 13 15 32 15 26 47 48 74 116 188 246 Otorhinolaryngology 18 14 20 25 27 26 28 33 42 54 96 94 144 178 Pathology and Forensic Medicine 21 31 47 54 52 36 37 78 95 211 263 344 408 562 Pediatrics, Perinatology and Child Health 8 14 9 17 20 16 20 32 30 162 153 202 276 401 Pharmacology (medical) 18 17 19 25 25 31 36 63 71 96 486 722 1.258 1.208 Physiology (medical) 3 3 5 8 6 13 15 12 14 27 648 595 619 690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12 12 84 68 25 31 28 38 55 69 92 124 163 162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81 62 77 86 77 77 70 139 198 382 461 506 543 606 Pulmonary and Respiratory Medicine 10 10 15 12 20 17 119 121 133 162 176 177 277 415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and Imaging 29 38 47 61 63 52 56 106 142 156 1.341 1.439 1.465 1.544 Rehabilitation - 2 - 3 4 2 1.055 1.634 3.027 4.426 3.204 56 62 103 Reproductive Medicine 7 8 3 10 6 4 10 13 18 31 31 36 33 64 Rheumatology 4 2 2 4 - 4 5 9 18 18 33 25 57 98 Surgery 69 58 73 80 87 119 186 215 233 294 399 475 687 917 Transplantation 36 23 27 11 25 26 13 47 28 60 125 2.873 2.671 2.324 Urology 3 20 6 3 7 9 10 21 29 37 226 244 267 300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福泽渝吉“政学分离”观点的启示
热度 3 techne 2011-6-3 01:37
福泽渝吉“政学分离”观点的启示 王 键   对近代史的重新梳理   近现代中国的形成,无论从地缘还是从文化上来看,基本上有四个国家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英国,美国,苏联,日本(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作为统领世界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英国最早侵入中国大陆地区。并向中国输入商品、技术和文化。但此后随着英国全球扩张能力的衰退,以及俄国、日本、美国先后兴起之后,东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逐渐淡出东亚,对中国的影响力也渐渐衰落。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苏联、日本和美国是塑造中国大陆的地缘格局和文化形态的三个主要的外部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一度在地缘和文化两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无论中国国民党方面的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等人,还是中国共产党方面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和日本有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日本在1920年代到二战期间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日本走上危险道路,最终其东亚霸权功亏一篑,遭到彻底瓦解。实际上,日本在二战后已经彻底丧失了曾经具备的对中国地缘格局和文化形态两方面的较强影响力。   另一个重要的外部参与者是美国。美国曾经在文化形态上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美国坚持的“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制衡了英国、俄国和日本称霸东亚甚至吞掉中国的战略设想,因此在地缘上对维持中国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二战的残酷较量中,日本的大规模外部入侵强烈地刺激了中国内部的政治激进主义,并促成了激进力量的快速成长,最终造成美国早期的门户开放政策走向了彻底的失败。此后,尤其在朝鲜战争之后,美国也基本上丧失了对中国的影响力。   从这一过程来看,苏联(俄国)是近代中国的地缘格局和文化形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和建构者。尽管在1960年代之后,短暂的蜜月期过后中苏联盟也开始走向瓦解,但毕竟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最重要的开创阶段,包括此前中国内部漫长的内部头争和革命准备阶段,苏联可能都是参与这一建构过程的最重要的外部参与者。因此,中国在1949年之后建立的国家基本框架,包括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都深深地打上了苏联的烙印(在建国阶段和此前阶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尤其在将这种影响加以制度化之后,它将会具有非常强大的惯性)。   只是在1970年代中美重新建交关系正常之后,中国才开始逐渐“去苏联化”,但由于1949初始阶段的架构设计就是“苏联化”的,这种“去苏联化”显然只能是表面的和有限的,否则毫无疑问将会诱发国体动摇,引起不稳定的危险和震荡。无论如何,在1949之后形成的大量限制因素之下,中国基本上不再有任何可能去实现“美国化”。因此,尽管美国模式对中国仍然是非常富于启示力的,但其具体可行性却非常有限。   “回到明治”   但近现代中国的这一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抛开本是源于欧洲的苏联特色不谈。其实,相对于苏联,也相对于美国,另一近邻日本的近代改革经验(也包括教训)更值得中国借鉴。首先,从整个亚洲的演变过程来看,明治维新就开了先河,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如果说,一种变革和重建在它的开端时期总是最重要的,若以亚洲的整体视角来理解中国问题,那么必须重视日本和明治维新。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除了大批好话说尽、惯于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之外,也不乏很多富于危机感的有识之士高呼“回到五四”,重新理解面临的诸多问题,甚至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跟清末的改革一样,已被套上设定轨道难以调整方向。   上述学者的观点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本文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问题,回到“五四”仍是不够的,而重审清末的历史也还够不到位。要更好地理解中国问题,就绝不能囿于“苏联化”的单一视角,不但应当超越1949前后的历史阶段,甚至应当逾越20世纪的历史,而从一个亚洲整体的维度思考。因此,应当“回到明治”——即回到亚洲变革的开端——事情在它的开端,总是充满着最多的变化和可能性,也是最值得思考和富于启示力的。   福泽渝吉论学   明治思想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就是福泽渝吉。接下来,笔者就引用一下这位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渝吉的“政学分离”观点,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学问独立”的看法的。福泽的阐述实在是非常精彩,非常到位。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福泽发表这些观点,早已是迄今128年之前的事情。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在日本早已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却还仍然是些成问题的问题。   在福泽渝吉看来,学问同政治完全不同,其作用各异。他用比喻来形容这种区别:政治像是医生给人治病,追求尽快见效;而学问则起平日传授养生之道的作用,重在持久。这二者各司其职,作用都非常重要。政治着眼于现实,日常人事;而学问则要防患未然,警示社会。   但在实质上,政治是灵活变化的,而学问是深沉静止的。因此,福泽渝吉认为:学问应当同政治相分离,这对国家和社会而言都非常重要且有宜。福泽认为,尤其应当避免短视的行政官僚系统对学校和教育的控制,同时,也应当避免由负责子弟教育的学者来担任官员职务。   福泽的上述观点,明显有违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传统中,中国一向推崇内圣外王的士大夫精神,也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不断让新生代知识分子进入高级官僚阶层。但福泽渝吉认为,混淆政治和教育,让学者担任政治职务,非常容易出现中国宋代的朋党政治局面,导致政府内部不和。而学者的作用并不在于参政,而是在政界之外通过教育和学问,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影响社会。学者担任政治职务,还会造成学问性质的改变,本来不同学问之间的正常观点冲突,由于学者担任政治职务,就会演变成为学问之外的政治分歧,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而政府官员对学问的干扰,同样贻害无穷。福泽渝吉认为,假如所有的学校都附属于教育部,而教员都由政府官员来担任,那么只要政府的方针、路线有所变化,学风也就会在顷刻间改变。然而,教育和学问应当是百年大计,不会以一时一府的变动而动摇,如果政治与学问如此密不可分,那么政治的变动就必然会引起学问的动摇。   因此,福泽认为:政府应当同学问和教育分开。而且,在福泽渝吉的设计下,学校要交于帝室而非政府来保护,由帝室负责学校和学者的开支。日本天皇应当承担起为学者授勋和提供生活保障的责任,学问源于闲暇,只有避开了政治和官僚的干扰,年轻人能够借学问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将毕生精力投入学术领域,学问才有可能发达。   福泽的上述观点,颇类似于“政教分离”,但此处这个“教”并不指宗教,而是指教育和学问。因此,不妨称之为“政学分离”。福泽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中国借鉴:一个是这种“政学分离”改革的起因,也就是说,明治时期在最初为何没有实现“政学分离”?日本为何会形成“政学合一”的局面?福泽认为,在明治维新之初,由于百废待兴,很多事情处于创业阶段,对于公私区分问题没有明确,导致一切新兴的事业都由政府管理,甚至包括工商的细微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校设置在文部省和工部省之下。这个起因,同中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方面,则是福泽最后关于“学校要交于帝室而非政府来保护”的设想。这一设想是深刻的:既然学问同政治要分离,学校不能依赖于政府,那么学校怎么获得支撑而存在下去呢?毕竟,不同于欧美的自由社会,甚至相较于印度的多元传统,近代以来的日本仍然属于儒教圈的范围,也同中国类似,具有较为强大的政府权力和弱社会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和科研系统缺乏支撑力量,无法脱离政府。因此,唯有求助于天皇的力量(重要的背景在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君主立宪,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有别于政府的权力)。   到了明治后期,日本的国立大学(帝国大学)的校长和下级学院院长的资格是通过天皇的敕令来加以任免(当时日本大学的教职员都是政府官员,类似于公务员),虽然具体操作仍然要通过内阁和文部大臣的代理,但这些行政官员本身只有执行权,而没有最终决定的权限。这样看来,福泽渝吉的上述“政学分离”观点,以及通过天皇帝室的保护来保证学问的独立的设想,部分地得到了实现。   对中国的启示   尽管福泽渝吉发表的看法,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观点。而且明治维新的时代,同现今时代的时差同样很大,情况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明治思想界却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首先,尽管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下属描述仍然是相当客观的:同明治之前的时代类似,中国面临着未能实现宪政的难题,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另一个与明治时期类似的权力的结构性问题:作为国家最高象征的权力来源(在明治时代是日本天皇,在今天的中国则是作为一个庞大组织的中国共产党),还有作为国家权力的具体掌握者(一个庞大的科层制官僚体系,也就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这两者的协作构成了今天中国的政治现实。   从福泽渝吉的观点来分析,让学问和研究依附于政府,是个很差劲的选择。所以他提倡将学问和研究依附于日本天皇,以实现同政府相分离,避免官僚体系的干扰。日本此后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部分地实现了福泽渝吉的设想,虽然以今日视角来观察,当时日本的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的现象。但无论如何,日本当初的这种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学术的繁荣,也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话语权。   而且进入日本的大正民主时期之后,由于日本的教授和学者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以往通过天皇敕令来进行任免的校长和学院院长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一些学校(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开始通过教授团来选举校长和院长。天皇和文部省也认可了这一变革。尽管日本近代的教育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鼓吹“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方面过激,在公民自由教育方面具有不足,但从明治到大正的这种改革方向仍然是良好和正确的(此后的错误转向另当别论)。   因此,在汲取和借鉴近代日本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可以考虑一些类似的改革方案。比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地位,可以考虑通过类似的制度设计,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级别,由党中央最高层级(总书记)直接任免国家级大学的校长资格,以提高科教地位,避免下级官僚体系对教育和科研系统的过多行政干扰。尤其在同近代日本的情况相类似,中国科研体系的“行政化”顽疾挥之不去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福泽渝吉的观点所提供的有效启示。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1724 次阅读|1 个评论
首发2011两岸四地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热度 1 冯用军 2011-6-2 13:15
更多信息请登录: http://www.cuaa.net/ 首次发布“中国一流大学”名单,两岸四地 35 所大学入围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星级评价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发布 “2011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来自中国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35所大学成功入围;其中,中国大陆高校有24所,港澳台地区高校有11所,其中2所为台湾私立大学。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资深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入选“2011中国一流大学”的高校均是我国两岸四地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成就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群体,拥有我国两岸四地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部分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是目前我国两岸四地人才贡献与科学贡献能力一流、研究水平一流和社会声誉一流的高校集团。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经济区域 所在地区 学校名称 大学星级 东部地区 北京 北京大学 六星级 ★★★★★★ 清华大学 六星级 ★★★★★★ 中国人民大学 五星级 ★★★★★ 北京师范大学 五星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五星级 ★★★★★ 中国农业大学 五星级 ★★★★★ 天津 南开大学 五星级 ★★★★★ 天津大学 五星级 ★★★★★ 上海 复旦大学 五星级 ★★★★★ 上海交通大学 五星级 ★★★★★ 同济大学 五星级 ★★★★★ 浙江 浙江大学 五星级 ★★★★★ 江苏 南京大学 五星级 ★★★★★ 山东 山东大学 五星级 ★★★★★ 福建 厦门大学 五星级 ★★★★★ 广东 中山大学 五星级 ★★★★★ 中部地区 吉林 吉林大学 五星级 ★★★★★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五星级 ★★★★★ 安徽 中国科技大学 五星级 ★★★★★ 湖北 武汉大学 五星级 ★★★★★ 华中科技大学 五星级 ★★★★★ 湖南 中南大学 五星级 ★★★★★ 西部地区 四川 四川大学 五星级 ★★★★★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五星级 ★★★★★ 港澳台地区 香港 香港大学 六星级 ★★★★★★ 香港中文大学 五星级 ★★★★★ 香港科技大学 五星级 ★★★★★ 台湾 台湾大学 六星级 ★★★★★★ 台湾成功大学 五星级 ★★★★★ 台湾清华大学 五星级 ★★★★★ 台湾交通大学 五星级 ★★★★★ 台湾政治大学 五星级 ★★★★★ 台湾中央大学 五星级 ★★★★★ 台湾辅仁大学* 五星级 ★★★★★ 台湾长庚大学* 五星级 ★★★★★ 中国校友会网说明:标*的高校为私立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审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热度 3 techne 2011-5-25 01:53
此文已发表于“爱思想”网站(天益思想库),该网站的网址为 http://www.aisixiang.com/;文章标题略有改动(《重审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重审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王 键   前一阵读了茅于轼老先生“把毛泽东还原成人”的文章,感想颇多。相对于很多接受传统教育所建构的认知系统的人群而言,这种偶像由神到人的跌落感,其冲击力恐怕是巨大的。毕竟,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活的中国人,他们所接受教育的方式,还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中国政府的教育部门,几乎控制了所有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各种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和价值导向。教育部不仅控制着各种教材的具体内容,而且通过一个庞大的官本位导向下的官僚体系和制度安排,来对人事事务、教师资格和思想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地控制。正是通过这种正式的体系安排,毛泽东的形象给戴上了光环。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很多事情无疑在发生变化,上述局面也有些微改观。比如,不少教材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有些文章进行了更换,也有些文章的内容受到了修改。但笔者以为,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整个体系的制度安排,却尚未有实质性改变。笔者迄今还清楚地记得,在中学读书时,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地讲解鲁迅的一篇作品,尤其突出文中作者“对着山那边的微笑”这一细节,以此烘托出当时的鲁迅对激进政治势力的赞赏和支持。但当时笔者年幼无知,不解风情,始终不能理解其中的玄妙。待到日后皓首穷经,终于拜读了鲁迅文集之后,才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由此不禁感到鲁迅其实是死得其时,否则日后恐怕难免被强迫认可自己文中充斥着潜移默化的“微笑”。果真如此,一代文豪的风骨也就不免骚然顿失了。   作为中国民间思想和知识分子的代表,鲁迅的表述本身具有其独立性,其思想并非可以用阶级、阶层利益冲突的简单定位方式,随便贴个标签就能解释清楚。但是,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体制下,这样的歪曲现象却是普遍的。然而,对鲁迅的曲解并不是唯一的例子。由此不禁让人感叹,在超限的权力淫威之下,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居然可以如此之严重。尽管以赛亚•柏林早就有名言曰:扭曲的人性之材,凿不出直的东西。但柏林一定很难想象得到,如此这般的扭曲教育,不但不会造出直的东西,反倒会把“笔直”人材活生生给扭成弯的。   类似于茅于轼先生的“去光环化”尝试,笔者根据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试图梳理一番,重新审视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应该说,这篇文章非常经典,被中国教育部钦定收入中学课本之中,让十数亿民众奉为楷模。在求学之初,当老师讲解此文时,资质驽钝的笔者同样不知所云,根本不能理解此文的深刻内涵。但时过境迁,当笔者转过头来,重新回首这些往事时,心头却不禁感到惊诧。因为经过再三犹豫和推敲,笔者仍然不免要发现这个具有颠覆性的事实:原来,曾被中国民众奉若神明的这位毛泽东同志,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自由主义”。而教育部钦定写进教科书的模范文章,居然是篇皇帝新装一般经不起推敲的问题作品。   毛泽东在他的文章里,号称要反对“自由主义”,那我们先要明确自由主义这个主题。自由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伟大领袖毛泽东所反对的这个自由主义,同作为世界范围内一般意义中“常识”的自由主义,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对此,我们最好有个界定,以免概念上的混乱。   笔者研究政治学已有多年,“自由主义”这个话题自然是很庞大的,西方有很多学者进行过众多复杂论述。在此笔者不在概念上进行过于繁琐的描述,只借用一个经典、简单又很形象的表述。所谓自由主义,其实是这样一种想法和信念:它有两条核心观点:“我们必须捍卫他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我们能够和我们的敌人和平地共存”。   上面的这个表述是很简单和直观的。但它已经凸现出了作为一种理想的自由主义的美妙和迷人之处。当然,同时也凸现出了它的幼稚和不切实际之处。   “捍卫他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这只是在近代以来的人类社会中才逐渐演变成一种现实的可能。在霍布斯丛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中,从来都是由强者来掌控话语权并塑造世界,那所谓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从来都是蜷缩于权力淫威之下的空话、套话。也只有在自由民主制度在全球崛起之后,自由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才真正开始成长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实。由此可见,自由主义这个“权利”信念来之不易。   至于“我们能够和我们的敌人和平地共存”,这也是自由主义的基本信念。当然,从险恶的世界格局来看,这个信念最后到底能不能维持下去,它是不是一种天真幼稚的幻想,恐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在国家框架之内,自由民主制度已经作出了一定的表率。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它倾向于认定只有持不同政见者,而没有所谓的敌人。任何发表不同意见的人,都不会涉及到敌我划分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涉及国家公共事务的讨论中,只要没有损害他人的行为,任何言论只存在对错之分,但无论对错,它都不会被看作一种威胁,不会被看作是“敌对的”。   由此可见,在自由主义的这一信念中,它所设想的世界图景,是多么浪漫,多么具有包容力。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看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是怎么评说自由主义的,这篇文章的种种牵强附会到底何在。   毛泽东开篇指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就是思想斗争。毛泽东认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是,“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而自由主义则相反,它“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思想斗争”呢?就具体情形我们可以假象,毛泽东大概会认为它是“对敌人如冬天般冷酷,对朋友如春天般温暖”一类的姿态。笔者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自由主义的确无法同“积极的思想斗争”相融和,因为一旦涉及到权利问题,自由主义的斗争要求就变成了普遍的人权问题, “对敌人或朋友都如春天般温暖”,或者套用已遇刺身亡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名言:“即使是敌人的鲜血,也会让我悲痛万分”。   在这里面的分歧在哪里呢,自由主义并不要是取消思想斗争,而是要保证这种斗争的公平和头争中各派的权利平等。它是一种建立在牢不可破的 “底线”之上的和平,它并不是毛泽东所谓的“无原则的和平”。自由主义的和平与极权主义的和平,其区别在于:自由主义的和平强调和平共处、双方权利的对等,而极权主义的和平强调头争的你死我活、钦定的正确一方(我方)必须要压倒被预设的错误一方(你方)。   然而,极权主义对于正确必胜的要求,真理必压倒错误的要求,反倒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自由主义实际上潜在设定了“自由先于真理”,“民主先于哲学”,“人权高于主权”,“伦理高于国家”。而极权主义则设定了真理是先于自由探索的,它可能以某种神秘莫测的方式已预先掌握在某些人手中,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真理或神性的抽象或世俗的代言人,利用一套现实中的极权制度来帮助伟大领袖实现这种真理的按需显现而已。斗争归斗争,但斗争只是走过场,结局早已由神一般的化身预先设定。   但是,最后导致腐朽和败坏的恰恰不是自由主义者,反倒是极权主义者。这是因为,在自由主义的预设下,很容易形成多方相互制衡的局面。多方反复博弈,信息经过再三传播、反馈和升级,最后形成折中的终端意见均衡,并不容易走向极端,而且可以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而在极权主义的预设下,反倒容易形成一家独大下的垄断局面。阿克顿说得好,“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那么,哪种情形更容易招致腐败,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毛泽东随后罗列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我们逐个看一看,这些表现到底和自由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一组表现:拉帮结派,难得糊涂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仔细观之,其实,上述这些并不是自由主义的表现,而属于“拉帮结派”或“难得糊涂”。这反倒违背了自由主义所要求的个体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指出这些不良现象,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正如卡尔•波普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所指出的,与开放的自由社会相敌对的,正是建立在血缘、地域基础上的熟人小圈子式的低级封闭社群。这种小帮派现象的存在,甚至有悖于建立在平等权利基础上的自由社会形象。   至于“难得糊涂”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笔者以为,“不争论”或“难得糊涂”,无非暴露出中国的制度和体制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气质:对于权力或财富的推崇,完全压倒了人们对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在这样一种制度幽闭下的“逆淘汰”博弈,自然很容易倾向于淘汰掉崇尚“争论”追求“真理”的异端分子,而造就出大批“莫谈国事”的冷漠民众,人们怎么会不“难得糊涂”呢?   由此可见,毛泽东此处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的放矢,而且暴露出他在这个问题的缺乏理解,以及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无知。   第二组表现:背后乱说,少说为佳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看到这段令人诧异的表述,不知毛泽东是不是想把人们都变成机器一般服从命令的生物?我们要认识到,自由主义强调言论自由,但其前提是要建立一套制度安排来保证人们发表不同意见确实不会招致政治迫害,人们批评领袖不会招来权力的打压。也只有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所谓言论自由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这样来看,无论是“背后乱说”还是“少说为佳”,这些都不是什么自由主义的表现,而是人们面对强权时不满情绪的宣泄,或者是一种但求自保的心态。在笔者看来,这仿佛是一幅官僚集权文化的素描,它恰恰反映出超限权力对于自由主义的权利原则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去反思制度本身,而把人们“背后乱说”的发泄行为以及“少说为佳”的自保行为贴上自由主义的标签,着实是匪夷所思。   第三组:不要组织纪律,个人攻击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毛泽东的这段描述,是关于个人言行和组织纪律的关系问题。与毛泽东不同,自由主义者确实会认为:坚实的个人权利构成集体的基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人权高于主权,伦理高于国家”。然而,极权主义者的看法恰恰与之相反。极权主义者不但要求集大权于一身的领导核心,而且认为可以为了集体利益而彻底抛弃个人利益,煽动狂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   当然,上述的分歧其实是表面的。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分界,是通过一套法律和制度安排来实现的,关键之处在于这个具备普遍性和正当性的法治基础。而极权主义所鼓吹的集体高于个人,它和自由主义的真正分歧,并不在于这一主张本身,而在于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不可能通过一套具备普遍性和正当性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这种有效裁决,而惟有通过特殊的极权垄断来实施这种价值诉求。   在这种情况下,命令、组织或纪律很可能已经预先丧失了正当性,而所谓团结、进步的代价是以严重损害某些个人的权利为基础的,这自然会招致某些个人的抗议和反叛。只要求生、逐利的人性没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自由主义的解决方式,只是面对人性难以改变的现实,而最大化地通过诉诸个人独立、自主的意愿,通过保障个体权利,以及在权利和权力之间不断调适、互动的过程,来实现个人和集体利益的统一。这样来看,毛泽东此处的批评又再次无的放矢。这些不良现象并不必然和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而他的主张所强调的价值倾向也有悖于自由主义的权利基础。   第四组表现:不报告,不宣传,不鼓动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显然,毛泽东在这一部分谈论的其实是思想控制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面对不正确的议论,是不是只是个争辩的问题?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报告上级之后,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难道会是拥抱亲吻么?   可以想见,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在力压群儒盛气凌人的真理部教士们的控制下,那些“不正确”的议论自然就必须要销声匿迹。勇于告密报告上级,自然就是好同志——于是,那些持不同政见者就被迅速地检举揭发出来,随后被“咔咔”掉,也“被消失”了。   而在自由主义的理解中,问题并不在于争辩。如果通过争辩而非暴力,而且是真正的权利对等的讨论,并没有确凿理由可以预先认定“反革命分子”的论点一定会在这场辩论中败下阵来。在自由主义的世界中,少数和多数都是相对变化的,通过长期的信息传播,极少数可能会发展成少数,而少数可能发展成多数。自由主义并不会以一种僵化不动的方式来理解变动不居的世界。   而毛泽东的观点则完全不同,所谓“时时刻刻对民众进行宣传、鼓动、演说、调查”,这一切似乎是要把人都变成宣传机器、鼓动机器、演说机器、调查机器。甚至通过持久的极权控制乃至暴力的方式,让确保让某种特殊观点来彻底压倒所有其它不同观点。   这里,我们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分歧:自由主义会认为,存在着某种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谓正确或真实是“自然”形成的,外力不应介入这个过程,而应当维持这个过程中的当事者之间的权利的平等。也惟有如此,通过“fair play”的公平竞争,才能有助于正确或真实的产生。显然,毛泽东式的极权主义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想要的结果是,这个自然过程应当是受自己控制的,通过这种控制,将所有错误观念和异己分子一网打尽。毛泽东需要的不是所有参与者所需要的“公平竞争”,而只是他自己所需要的预定了的“正确”。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垄断集团的正确性和持久性。   需要认识到:自由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实质性观点,它并不预设某种观点在事实上是对的或错的,尽量将政治形式同实质观点向分离,它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实质正确,它所追求的是提供一个可以尽量让所有不同观点都纳入其中的具备最大包容力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各种观点进行公平竞赛,人们通过不断延续的过程反复进行判断,来逐步选择最优的观点。   而极权主义则完全是一种实质性观点,它预设了某个观点在事实上是对的,另一些则是错的。它认为这种预设完全没有必要经过公平竞争来检验,最优的观点事先已经在那里了,而不是一种尚有待发现的东西。通过这种对比,各位读者应当可以判断出高下对错。   第五组:随便松懈,知错不改      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毛泽东在这一部分对自由主义的描述,近乎于栽赃行为,这不禁让人感到无语。作为神一般的最高领袖,不该如此张冠李戴。先不说这人不是机器,不可能随别人的意志而盲动——无论如何,毛泽东所列举的这些特征,完全是些个人修养的问题,和自由主义到底能扯上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又开始一阵上纲上线的批判:“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这是一段典型的阶级斗争理论。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无数学者阐述过。求生逐利的人性,终归无法变成笔直的神性。毛泽东的问题在于,他非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神,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自由主义则认为,我们必须把政治表述建立在现实的人性基础之上。   自由主义当然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变成神,但自由主义同时也并不像那些在毛泽东时代过后因为神性的丧失而涌现的大量虚无主义者所设想的,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猥琐不堪只知道趋利避害的动物。   自由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无论你想成为神,还是甘愿做动物,它都会初步认可你的这种表述方式。尽管如此,接下来自由主义仍然会表明它追求进步的姿态:无论你是神,还是动物,大家必须彼此尊重对方的权利,通过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青睐。这才是自由主义所认可的将理想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追寻美德的方式。   以下不再过多转引毛泽东的论述。笔者的总体感觉是,“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文章让人想起奥维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在文中,所谓 “自由主义”就像是一个活靶子,仿佛临近的农场总有敌人虎视眈眈地惦记着自己农场那块地旁的一大堆宝贝木材,当自己的“老大哥”(Big Brother)或伟大领袖宣称“自由主义”是一个敌人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突然变得炯炯有神,随时愿意为一个伟大的事业牺牲奉献,献出自己的生命。   重读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各位读者将会明白在一个肉身世俗之神所鼓吹的乌托邦世界里,最需要的什么样的人:其实也就是“动物庄园” (Animal Farm)里如同那头任劳任怨的辛勤公牛(BOX)一类的人物。而它的最著名的标志性口号是:“伟大领袖是永远正确的”(Napoleon is alway right)。更令人感慨的是,1930年代的中国,如此一篇文章居然成为了此后中国人的近乎永恒的经典作品,这让人情不自禁会为此感到百感交集甚至热泪盈眶。由此,不禁想起动物庄园中的那个伟大口号:“全庄园的动物联合起来!你们失去的只是生命和虚假的自由,赢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无论如何,笔者亟需指出的是,上述对“反对自由主义”的分析所揭示出来的这种政治表述的谬误,却早已作为一种常识,而深入到中国整个国家的骨髓。这决非偶然现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毛泽东如此著名的一篇文章,被广泛收入教科书之中,并作为样板作品广为传颂,这无疑已经深深型塑出数代中国人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和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不禁为中国人整个群体,乃至中国整个国家的自我认知,及其认知世界的能力而“杞人忧天”。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人们的自我认知情况,应当能够发现,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认识情形:一种可以称为“自然认知”,另一种则可称为“反常认知”。   什么是自然认知?它建立在这样几个基本假设之上:   其一是当事人的影响力基本对等,权力的差异(对暴力的使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在一个设定的博弈情境之下,尽管存在着很多当事人,但没有一个置身于博弈中的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当事人或其集团,可以垄断暴力来消灭或镇压其他的当事人或者集团。   其二是当事人都具备理性分析能力,差异不是很大,都可以遵从逻辑判断,大家出错的几率也不会相差很大。形象地说,就是大家的思维基本正常,没有人是疯子或精神病患者。   其三是公共信息能够及时充分地实现自由流动。也就是说,当涉及各位当事人的公共事务发生时,当事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帮助自己获得理性分析的结论。在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巨大的交流障碍,也不会存在明显的黑箱操作或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形。   其四是假设认知的时间或轮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经过多轮反复的博弈,认知结果将会逐渐收敛于某个测度区间。   笔者以为,如果能够同时满足这些预设,当事人所形成认知,就是一种自然认知。这种设定的理由在于,满足的这些预设条件,将能够保证博弈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在其权利接近对等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认知过程,他们对信息的掌握、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对未来的预期,都可以较充分地建立在自主性的原则之上。这样形成的认知,是比较符合自然过程的认知。   相反,如果这个认知不是建立在上面这些预设之下,那这种认知就不是自然认知。具体地说,如果预设一和预设三同时都没能得到满足,存在着明显的垄断和信息控制,在这种反常状态下所形成的认知及其结果,就会是一种“反常认知”甚至是“受迫认知”。   在这种“反常认知”模式下,当事人所形成对自我的观点,其看待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态度,将是严重扭曲的,它可能会完全偏离于“自然认知” 状态之下的认知结果。由于权利不对等,信息不透明,人们的认知很可能会完全受到博弈过程中的强势利益集团的操纵,也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再调试。   在笔者看来,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这样一篇指鹿为马的文章,居然能够在中国大陆地区长期流行无阻,被奉为楷模,这无疑可被看作一个绝佳的案例,验证笔者所谓的“反常认知”状况。而这种状况,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是一种持续了很久的认知“常态”。   这种现象,无疑值得人们为此而担忧。而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足以影响世界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利益相关者,这种反常的认知偏离现象,不应当也不可能再这样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在这样一种反常认知模式之下,一个无法以自然方式实现自我认知的人,不能成为正常人。而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的国家,也绝不可能成为正常的国家。   伴随着力量的不断增长,一个不能正确认知自我也不能正确认知世界的国家,在逐渐摆脱了外部约束后,无疑将会愈加放手对世界范围内已存的所有常识进行重新定义,以“再定义”方式对正常和“不正常”的认知进行颠覆,而伴随这一“再定义”和颠覆的,则不可避免地将世界范围内的动荡。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262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热度 11 chunyinzhou 2011-2-20 13:28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周春银) (说明:前人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已经有过系统的划分,每种划分方案均具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研究的特点运用。本文只是对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进行浅略地介绍,并不作详细地构造划分,因为构造单元的划分需要大量的研究积累资料,我个人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本文所讨论的构造单元主要是基于相关的地球物理研究文献。另外,关于具体的构造单元划分以及构造事件(运动)时间等,随相应的时空变化以及各研究而不同,尚有部分争议,本文在讨论中可能会主观选择其中的某观点,在叙述中也可能会加入个人的一些观点,请注意。关于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已有不少地学大师如黄汲清、王鸿祯、李春昱、任纪舜等对此有过重要的阐述;可以参考2009年潘桂堂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文,对于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分区等具有较为详细的总结;另外可以参考万天丰2007年《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一书(网上有pdf版下载)) 相关文献下载: (1)潘桂堂: 潘桂堂-2009-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df (2)白登海: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流动 2010-Nature Geoscience-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reveal.pdf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 临区板块 :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 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 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 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 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 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 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 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 Japan Sea 日本海 Bohai Bay 渤海湾 Yellow Sea 黄海 East China Sea 东海 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 :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 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 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 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 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 :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 Pamir 帕米尔 Tian Shan 天山 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 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 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 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青藏高原 :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 Lhasa Block 拉萨地块 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 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 火山活动 :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 Wudalianchi 五大连池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 Tengchong 腾冲 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东部(Eastern China) 这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包括了东北地区、华北大部分地区、山东江苏部分江淮地区等。之所以将东北地区也划入中国东部考虑是因为东北及华北地区在地球物理上(上地幔结构)均受西北太平洋的俯冲影响。 图2. 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Li and Niu,2010) 东北地区 以东北平原(松辽盆地)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板内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地区),西北为近NS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北段,属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东北地区总体上构造运动不是十分剧烈,这里不作详述。 图34. 华北克拉通主要构造单元(两图分别来自Chen et al.,2009和An et al.,2009) 华北克拉通(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 (中朝板块中国境内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保存有38亿年的基底岩石。NCC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分为三部分:西部鄂尔多斯地块,是一古生代-中生代盆地;中间过渡区(Trans-North China Orogen);东部华北地块,变形微弱。西部地块(West Block, WB)相对较为稳定,内有银川-河套裂谷系(Yinchuan-Hetao rift system)发育,北部阴山,南部靠近黄土高原。中部过渡区内发育NNE太行山和吕梁山,陕西-山西裂谷系以及汾渭地堑纵贯其中,东北燕山毗邻东部地块。东部华北地块(East Block)以渤海湾盆地(Bohai Bay Basin, BBB)为中心,东部NNE郯庐大断裂穿过山东,形成大别苏鲁超高压构造变质带东段,其西为鲁西隆起(uplift)。 图5. 华北克拉通主要地质构造单元(Zhai and Santosh,2011)Jiaoliao Block (JL), the Qianhuai Block (QH), the Ordos Block (OR,上图中作者表示为ER,可能是错误标记,作者注), the Jining Block (JN), the Xuchang Block (XCH), the Xuhuai Block (XH) and the Alashan Block (ALS) 大量研究表明,NCC内各地块在地球化学、岩石学、地球物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差异,其中近年来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NCC岩石圈的演化,尤其是东部克拉通(有时华北克拉通NCC这一称呼也专指东部地块,西部称为鄂尔多斯地块(盆地))岩石圈减薄特别明显,从古生代时的~200km减少到目前的大约80km,而且目前的厚度也远比中生代时减薄很多。关于NCC岩石圈减薄机制,有众多的模型,其中较为流行的两种模型分别是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和热机械-化学侵蚀(thermomechanic and chemical erosion);另外关于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和幅度,也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难于达成一致的认识。 华南地区(South China) 图6.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简图(Chen et al.,2010) 华南地区(板块) 主要包括扬子板块(克拉通,地台等称呼有一定的争议)和华南褶皱带,是由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包括华南褶皱带和向东水下部分)拼合而成。四川盆地有时会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而被当作独立的单元。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的陆陆碰撞拼合,是一次特别重要的地质事件,形成了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奠定了现今中国中东部构造格局的基础。扬子板块内部沉积作用明显(如西南大面积石灰岩覆盖区),构造运动不是很强烈。而华南地区(华夏地块)的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的岩浆岩的出露,是研究岩浆作用极好的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作用被认为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内在的成因联系(请参考南大周新民老师的研究成果等)(当然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图7. 西南地区构造简图(Wang et al.,2010) 西南地区 构造较为复杂,地处多个板块边缘交汇处,这里常常被当作印度-青藏高原碰撞形成的“挤出构造”。东临四川盆地、扬子板块和华南褶皱带,内部主要有松潘甘孜褶皱带、羌塘地块以及拉萨地块的东南分支部构成,西南毗邻印度板块和孟加拉板块,南部是印支板块,周围及内部有多条断裂(缝合带)发育。 西北地区(Northwest China) 图8.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简图(Li and van der Hilst, 2010) 西北地区 以盆山构造体系为特点,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北毗邻哈萨克斯坦,内部南北分别发育准葛尔和塔里木盆地,两者之间为天山。西部紧邻帕米尔地区,向东延伸至阿拉善地区以及祁连山区,南部为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昆仑山向东延伸为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 地区受印度板块的强烈快速俯冲作用,在过去的50Ma里迅速隆升形成现今的世界屋脊,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大陆的构造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作者学识有限,这里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地质构造的时空分布将不作讨论;其内部部分地块以及边界的划分,不同学者可能也有不同的认识。 图9.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构造单元(Kind et al.,2002) MBT (Main Himalaya Thrust), MCT (Main Central Thrust), YZS (Yarlung-Zangbo suture),BNS (Bangong-Nujiang suture), JRS (Jinsha River suture), KF (Kunlun Fault), and ATF (Altyn Tagh Fault). 青藏高原北缘和塔里木盆地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北为柴达木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主要为松潘甘孜地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这些地块之间分别以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界。这些地块内部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可能会再细分为一些微地块,这些(微)地块之间的边界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争议,地块和边界(断裂、缝合带)的名称也会随之略有变化(如图9和10)。 图10.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图(Zhou and Murphy). AKMS, Ayimaqin-Kunlun Mutztagh suture; BNS, Bangong-Nujiang suture; IYS, Indus-Yalu suture; JS, Jinsha suture; MFT, Main Frontal thrust; MBT, Main Boundary thrust; MCT, Main Central thrust; STD, South Tibet detachment; GCT, Great Counter thrust; ATF, Altyn Tagh fault; LM, lithospheric mantle. 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加厚的地壳(以及岩石圈),地壳厚度达80km;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在空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与印度板块的俯冲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青藏高原周缘其他板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的流动,关于这一问题具有较多的争议,作者学识有限在此不作讨论,可以参考白登海2010年Nature Geoscience文章(中科院对该文章的介绍 http://www.igg.cas.cn/xwzx/yjcg/201004/t20100419_2824829.html )。 主要参考文献: An, M., M. Feng, and Y. Zhao (2009), Destruction of lithosphere with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ferred from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Geochem. Geophys. Geosyst., 10, Q08016, doi:10.1029/2009GC002562. Denghai Bai, Martyn J. Unsworth, Max A. Meju, Xiaobing Ma, Jiwen Teng, Xiangru Kong, Yi Sun, Jie Sun, LifengWang, Chaosong Jiang, Ciping Zhao, Pengfei Xiao and Mei Liu. 2010.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by magnetotelluric image. NATURE GEOSCIENCE, 3(5), 358-362. Chen, L. Cheng, C. and Wei, Z. (2009) Seismic evidence for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s in lithospheric thickness beneath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Earth Planet. Sci. Lett. 286, pp. 171–183. Chen, Y., F. Niu, R. Liu, Z. Huang, H. Tkalčić, L. Sun, and W. Chan (2010),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China from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is, J. Geophys. Res., 115, B03307, doi:10.1029/2009JB006386. Huang, J., and D. Zhao (2006), High-resolution mantle tomography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J. Geophys. Res., 111, B09305, doi:10.1029/2005JB004066. Kind, R. et al., 2002. Seismic images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ibet: evidence for Eurasian plate subduction. Science, 298(5596): 1219-1221. Li, C., and R. D. van der Hilst (2010),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Southeast Asia from traveltime tomography, J. Geophys. Res., 115, B07308, doi:10.1029/2009JB006882. Li, J., and F. Niu (2010), Seismic anisotropy and mantle flow beneath northeast China inferred from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 J. Geophys. Res., 115, B12327, doi:10.1029/2010JB007470. Liang, X., Y. Shen, Y. J. Chen, and Y. Ren (2011), Crustal and mantle velocity models of southern Tibet from finite frequency tomography, J. Geophys. Res., 116, B02408, doi:10.1029/2009JB007159. Wang, Z., D. Zhao, and J. Wang (2010), Deep structure and seismogenesis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in southwest China, J. Geophys. Res., 115, B12334, doi:10.1029/2010JB007797. Zhai, Mingguo, Santosh, M., The Early Precambrian odyssey of North China Craton: A synoptic overview, Gondwana Research (2011), doi:10.1016/j.gr.2011.02.005 (in press) Zhao, D., Yu, S. and Ohtani, E., 2011. East Asia: Seismotectonics, magmatism and mantle dynamic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0(3): 689-709. Zhou, H and Murphy, M.(2005) Tomographic evidence for wholesale underthrusting of Indian beneath the entire Tibetan plateau, J. Asian Earth Sci. 25, pp. 445–457.
个人分类: 地学基础|18704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大陆的诺贝尔科学奖候选工作
zlyang 2010-12-9 09:59
中国大陆的诺贝尔科学奖候选工作 请您推荐! 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候选工作与得主。 估计有 10项以上了? 因为《杨振宁:中国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384.shtm 那么现在这些工作应该出现苗头了。 弱弱 请求编辑部 : 本文是否可以 精选 ? 以增强我们的科技信心?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6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对中国大陆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一些批评和建议[zz]
热度 1 weah0500 2009-7-2 20:40
孙贤鉥 前言 最近我写了四篇评论中国大陆地球科学研究有关的杂文,准备投到大陆地球科学杂志或者报刊出版。同时也希望台湾的同行们有可能也看到这些杂文,对大陆的情况增加一些了解,甚至因 似曾相识 而引起回响。两岸的来往近年来不断地增加,如果我们希望有好的成效,则 以诚相待 是很重要的,这是我对这篇杂文 一鸭两吃 在两地发表做法的解释 . 从 70 年代中开始我和大陆的地球科学工作者来往, 1981 年第一次到大陆去访问。十多年来我自认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关心。两年前开始我觉悟到许多努力基本上是浪费了,我的投资成效很低。不免要问:为什么会如此?如何能做些更有效的事?作了些思考之后我的结论是写些建设性批评的杂文。如果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振奋,则其结果比我所能做到的实质的帮忙更有意义。读者和作者有不同的经历、立场和偏见,因此,杂文中的许多话可能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和不同意。由于作者对中国大陆的近代历史缺乏亲身的感受和体会,不免要犯 隔靴搔痒 的毛病,以至于很难把握分寸,写得透彻。但愿读者能超越文章中肤浅的成分,不必顾及作者是否有些狂妄、崇洋、自大,或文章中说教成分太重不够含蓄,而着重较深层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作者无意于站在西方工作的环境中对中国的同行们做道德的批判,也无能力冒充自己知道答案,如何去解决大问题。作者批评留学生时也包括批评自己。四篇杂文以 大师 、 现代化的贵重仪器 、 年轻人 和 学风和自我教育 为主题,借题发挥。希望能达到一些 解咒 、 当头棒喝 以及 号召同志奋起 的功效。一些人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科学发展苦苦地奋斗,使我们由衷地敬佩。批评年纪大的 大师 虽然是基于实情,不免有失厚道,但那是无可奈何,必须面对的。在这同时,我对许多大师曾经为中国的地质事业打基础,做贡献表示敬意。杂文中许多的批评是抽象的泛指,并不表示毛病都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身上。中国政府对贵重仪器设备往往做大量的投资购置,有时令西方人羡慕。但这些仪器至少在地球科学界,往往成为少数人的 生产工具 ,只顾增加私人的收入。做出的数据是否正确、有用,似乎不关他们的事。这样的结果,使用数字的人往往不懂得基本的原理,更不用说如何擅于运用这些数据。投资贵重仪器的结果往往成了大浪费,不必有任何人负责,大家所接受的无可奈何的现实,在这个情况下怎样去发展踏实的学风?做有深度的研究?培养年轻的一代?避免 买办 式人物的得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优良的学术环境的形成除了需要改善生活条件之外,还需要文化环境的结合。等十年后大陆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可能有大量的 留学生 、不归的 访问学者 回去讨生活。其中有精英也有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或被击败者。我们不能期望、等待他们回国后再对建立优良的学术环境做出大的贡献。因此,必须现在就依靠国内有识之士, 有心人 加上少数已归国精英的共同努力。在这些杂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曾得到一些朋友的热心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南京大学的周新民,中科院地质古生物所的陈丕基,北京地质大学的喻学惠,科技大学的李曙光,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的刘敦一,中科院地质所的王凯怡和广州地化所的李献华。他们不但建议草稿的修改,并且出主意增加了一些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有深刻体会的字句和段落。由于他们的帮助使得这些杂文能不过分地脱离现实并减少了一些 尖酸刻薄 。藉这个机会我诚心地感谢他们。这些杂文现在能在 中国矿业报 和 地质 两刊物上登出,主要得归功 于王凯怡 女士和台大地质系的 钟孙霖 先生二位的推荐、支持和幕后所做的努力。另外值得记一笔的是:这些杂文的剪裁版差一点就能够 过关 而发表在 中国科学报 上。 中国矿业报 上发表了第一篇的剪裁版 大师的悲剧 之后,其余的三篇被枪毙了。这些情况当然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的存在。 ( 一 ) 困境与解脱:论突破前人的规范 最近借到一本某位中国地质学大师总结一派之言和成果的书,作者是位我所敬重的长者。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复杂的心理困扰。多年来堆集的一些感想不断地涌出来,经过了一番整理在这里写出来提供给有心人作参考。几十年来中国有一些地质界的前辈在国家很困难、孤立的情况下发奋图强,怀着民族的自尊心,在困境中挣扎,勇往直前,终于也为他们自己创造出国家级大师和权威的地位。除了对他们的心志和气魄我有敬意之外,我发觉他们之中有很多善良、敦厚、令人可亲的长者。然而,对许多大师的一家之言,我常常感到不敢领教。 有人可能指出,许多这些大师的理论虽然自成体系,也曾风行一时,但现在一般人对它们没什么兴趣或置之不理。自然胜利法则的运行,只要他们过世了,那些理论也就逐渐瓦解成为历史上的遗迹。我们可以不必浪费时间为去它们伤脑筋。对于这种说法我能够理解但不能同意。现在是解放思想的时代,许多过时的 真理 不断地我们的眼前土崩瓦解。如果我们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源,将会使很多人有从困境中突围的解脱感。这样作很有建设性的意义。很明显地,在孤立、不良的发育环境中成长,患难中成熟,对中国地球科学思想的进化是极不利的。大师们难免被青年时代所学到的概念和思想所限制。由于对近代西方新观察、发现、新思潮,及思考方法的形成和演进不能有深入的理解,以致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能汇聚到现代地质思想的主流之中。更不幸的是,在表面上往往还带有强烈的敌对和反抗性,虽然仔细分析之后能发觉事实上并非如此。 近代革命性的 板块构造运动 理论成熟阶段在六十年代中期。很不幸地中国当时正在进行史无前例,反文化的 大革命 ,因此失去了宝贵的参与机会,没人能够深入体会当时的思潮的演化,发展以及在开始时许多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在思想上所经历的变化,包括了反抗、困惑、震撼、反思、转化、狂喜和顿悟。随着板块理论的发展,其它许多地球科学的理论也突飞猛进,面目一新。中国的许多地球科学家们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和资讯的封闭以致对外界的新思潮不能作有深度的理解,造成了长远的不良影响。一些地质界的大师对板块理论以及相关的新知识的无知和误解是我亲身体验过的。据说, 1992 年 9 月份在北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 70 周年纪念会上,有人 ( 但不是大师或老人 ) 专题报道板块学说,指出一共有 18 个学派。这样的说法使得在场的唯一西方人 Roye Rutland 教授感到哭笑不得。直到现在仍然有些少数人保持使用着板块理论出现前的语言和概念架构,不肯提 板块 这个名词。他们对新知识和观察似乎知道并且能引用在自己自成体系的理论之中,提出反对板块理论的例子往往是过时的争议。他们往往患有自恋症,缺乏自知之明,而看不到自己模式中的大毛病、致命伤。从事地球科学的研究工作除了大自然吸引人之外,它有很大的发展才气的空间和出新主意和花样的机会。但因此也容易在缺乏警觉性和自知之明的情况下误入歧途,越走越远,终于 走火入魔 。由于中国缺乏优良的科学文化传统而容易导致严重的 学风 问题。一些人使用自创的名词和表达方式去重复表达别人的意思和解释新的科学观察,以为这样就是创新,说明自己理论的证实。进而忘记了应当对西方人才辈出,严格辩难下发展出的理论认真对待的态度。做科学研究应该走自己的路是重要的,但由于缺乏严格、明确、清晰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方式往往造成被幻象干扰。如果这时缺乏尖锐的自省工夫,客观地去证伪和试错,容易受好名、利,好胜心的误导去发展一家之言,自成一派,进而自觉地或糊里糊涂地被捧成大师、理论家。如果再加上门徒们的吹捧和护卫则不难走上 天南一霸 和 东方不败 的老路子。到了中、晚年许多大师或许早已忘记了年轻时代自己心中所发的誓愿 志在振兴中华 ,而逐渐地转变成了科学和人文进步的阻碍。这是多么带讽刺性的中国式的悲剧。然而,我们也不应当低估这些大师们对当时的贡献和时代的意义。有时我想,如果这些人生活在西方的环境里,他们可能也是成为大师的材料。但这样的思考却不能也不应该取代我们对学术基本原则应有的执着。有人可能会不耐烦地指出,现在主要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改善个人的收入,其它都是次要的。没有钱,没有研究经费如何去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在接受这个论点的同时,我想指出心境的改善和解脱也是很重的,不然当经济改善之后,科学研究可能仍陷在困境之中。 在反思的情况下,有善意的老一辈的大师和领导们不难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逆境和困境,转而希望年轻的人有着不同的、较好的发展环境。希望他们能充分了解现代西方的研究情况,热衷于科学研究方法,不要继续打糊涂战。希望他们能用最现代的研究方法去整理国故,清理桌面,重新解释以往的观察,不要将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希望他们的成果终于能汇聚到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主流之中并且有重大的贡献。这样作能帮助中青年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掌握一定的决定权,同时不必再担心如何在狭缝中求生存。 当我们解咒之后从烟雾中走出来,平心静气地分析历史的演变时,或许我们能重新找回一些对前辈大师们的理解和同情。 ( 二 ) 理想与现实:论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发展 去年中看到中科院发表了改革计划,预定在 20 世纪结束之前 精简 机构,并且鼓励杰出的研究员流动,以保持 活水 的状态,接着又听说中央政府收到政协的建议,决定拨款七亿人民币给中科院研究所 ( 共约 140 个 ) 买大型现代化的仪器。对这些好消息除了欢迎之外,我们也不免有一些相关的思考和疑问。以目前中国各种改革所采取的 摸着石头过河 的作法不免令人担心遇到水淹过顶和迎面巨浪来的时候, 精简 会不会成 精减 ?如何去吸引杰出的人才留下来、加进来?如何使买来的仪器有效地使用并且避免遇到走了 司机 没人开车的局面?有人会说在目前巨变失控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受害者,为了维持生存都发生问题,那里还能顾得那么多?问题实在太大、太多了,网路牵扯不清。面对困难大家都有无力感,明知道入口只有几步路远,但要走到那里却须要浪费时间和精力,转许多弯。以致到了入口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无能为力了。所以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说了也没用,目前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吧。只有等待国家的经济好转、改善之后问题自然会减轻的。这种说法可能是有道理的,是关心目前工作实效的人须要面对现实。对于冷酷的现实须要多作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须要大家共同去寻找可能解决办法。很明显,现代化的仪器必须有现代化的思想、工作方法和研究环境配合,须要有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不幸地,目前的情况往往是贵重仪器和实验室被少数人把持,作为小集团的生产工具,只顾收钱,而不关心作出的结果是否有用。因此,失去了当初购置贵重仪器、建分析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往往作出一塌糊涂的分析数据,造成全国大浪费,甚至为害。许多工作人员早已忘了如何去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结合。一旦主控仪器的人跳槽、退休或者申请出国去了,价值几十万美金的仪器甚至就由一、二个中专学历的实验员主管,仪器的使用往往一路走下坡甚至停摆。这个情况显然不能让它继续下去。 我们关心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改善研究的环境和士气,如何能让有潜力作研究的年轻人出头。由于 历史因素 造成了目前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对新知识只能道听途说,拾人牙慧,对现代的仪器更不在行。他们对研究已经弹性疲劳,欲振无力,失去了敬业的精神和责任感,实在没有能力去指导那些有潜力作研究的青年。但他们却主控着许多杰出青年的前途和展望。许多青年在长期被当下手、跑腿的情况下终于丧志,心冷,造成了个人和社会的巨大损失。令人看了伤心!有些领导缺乏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能力,往往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 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但结果造成了局面失控。如果说机构的领导或大计划的负责人都无心培养或希望青年人出头,可能是不确实,冤枉的。但不幸地,表面上看来的结果却往往给人如此的印象。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领导们成天开会,应酬宴会,忙得没命,自顾不暇,往往也不知道该如何在学术研究方面去培养年轻的一代,如何去为他们创造研究的环境。有时他们感叹找不到适当的、能定下心来的年轻人接受培养。有时又遵照政府的旨意,通过简单的选拔,着重于他们的背景资料,给少数年青人以几十万元的大项目,以为这样做就尽心尽力了,并对海外学子起了吸引力。其实它忽视了一个严肃的事实:年青科学工作者最终的成长往往是不能事先预料的。因此不能,也不应当把 宝 压在这几个项目和这几个人身上,而忽略了基本条件的创造和改善。年青人需要让他们在奋斗和竞争中成长。另一方面,年轻人往往 心不在焉 ,浮燥,不曾经过真正的苦干、挣扎,过早地承认自己被环境多击败,无能为力,心灰意懒地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有许多数理化底子好的学生,如果能加以适当的栽培,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好的研究员。如何去达成这个理想是个大难题。除了接受栽培之外,显然地青年人本身须要有所觉悟,要有抱负,肯努力,主动地多看和自己研究相关的国际新杂志和书刊,关心方法论,避免闭门造车自成一派。值得多和杰出的年轻研究员和归国留学生交往,从他们那里学习有用的新技术、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机构的负责人和基金委值很考虑支持年轻的工作者不必挂名在别人之下申请研究经费,以增加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负成败。值得考虑加强国内、两岸和国外不同机构间的联合培养人才,著重中国大陆的课题。 现代的科技研究突飞猛进,须要对仪器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善于利用仪器和前锋的研究要求结合。为了使仪器正常使用,不沦落到以往大浪费的同样后果,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术思想的更新和地质实践的加强越加地迫切。除了选购仪器和应用时须要有良好科学道德和责任心强的人负责之外,培训工作人员 ( 包括研究员 ) 的修护能力更必须认真严肃地去执行。整个过程中须要有杰出的年轻研究人员加入、努力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让年轻人参与重大的研究计划,担负重任,到研究课题的前沿,并且由他们领头主写文章,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发的努力。如果能及时加以严格考核,加强各方面的综合训练 ( 包括传统地质、构造 ) 使他们真的对地球科学研究发生兴趣,则不难使他们的工作能站在国际已有的成就之上,引入新观念,带新意地把前人的工作成果整合到现代化的架构之中。种 整理国故 和 清理桌面 的工作往往不必花很多钱,却能在短期内有好的成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值得利用高水平的专题和综合研讨会去理清、消化和过滤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样能使我们很快地到达这些研究课题的最前沿,看清问题的所在、展望和须要努力的方向。这类好的研讨会能振奋人们的精神和激情。一旦有一群人能合作创造出 临界质量 的环境,只要自己有能力参加连锁反应,则大家都能分享到处飞奔的新资料和想法,并且能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我们不但须要从以往的失策和失败中解脱出来,还须要从中学取教训,设法把应有的理想和希望建筑在冷酷的现实之上。我们需要有许多 有心人 同舟共济,团结努力,坚持地去创造有利的小气候,并且等待大气候的好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会发现许多人有类似的善良愿望,等待着好的领导去聚合这种能源,去领导大家从困境中突围。 我们不妨偶尔想起那句名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三 ) 理想与现实:论地球科学的发展和青年人的培养 常听人们说:我们寄希望于下一代。细想一下这句话,不难发现它的后面隐藏许多辛酸、悲哀和对自己一代以及上一代的失望。由于中国近百年的动乱,缺乏稳定的发展机会,以至许多事不能上正轨,大家都成了受害者。事到如此,是无可奈何的。我们的确需要寄希望于下一代。我们希望年轻的一代有积极性,敬业、热诚,有责任感、创造性,并且能够创业,希望他们比我们争气。然而年轻一代人的处境和表现却又是如何呢?许多人会说: 问题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关键在于该怎么办 。要是我们严厉地批评社会,国家教委、教师和学生,各打五十大板,追问怎么会搞到这个地步?!则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是废话。充其量只是表达了忧患意识,捅了马蜂窝,这是于事无补的,反而惹人讨厌。这情况似乎应了耶稣的那句名言 让自认无罪的人站出来投那第一块石头吧! 。面对这情况我们是否应当低着头,羞愧地走开,不做任何的评论?显然是不能的。 现实往往是 理想 的讽刺。虽然许多领导人在努力工作,设法去改善现实的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严重的现实困难仍然存在。当大家看到理想和希望被践踏时,不难看出许多情况是和 寄希望于下一代 的设计不相容的。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的情况,体制的束缚,社会分配的不公,五十年代的献身热忱的不再,贪私的人性在这情况下为害,人们被现实生活所迫,很难去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的精神。问题明显地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不是砍上一、两板斧所能解决、突围的,不然早就有人做成功了。二、三十年前反文化的 文化大革命 对目前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人员新陈代谢的功能仍然遗害无穷。固然不少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基础扎实,敬业,对新知识观点有敏锐的反应,他们对年轻人的培养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关心。为了地质事业的发展,使年轻人能出头,有些老一辈的人的确有诚意想退到第二线上去工作。但由于缺乏能力强、适当的接班人,或工作单位强拉着不让退,结果只好勉强苦撑下去,心中有苦而说不出来。但也有许多人不学无术,靠吃老本过日子,到老仍不肯释手,永远要当教父。有的一、二十年不进图书馆,却长期靠手中权力、权术,不断获取后来者的成果去登院士的顶峰。以致阻挡了后来者的企图心,让后生感到无奈和憎厌。 对于年轻人的现况,人们可以指出:国家为他们创造了比以往好很多的工作、学习环境,但他们对社会的回馈如何?许多年轻人生长的环境使他们无法成熟。酱在不务实、口是心非、文化思想浮浅的环境里,他们为了生存,挣扎、苦恼以致不容易培养出社会责任感。苦恼之一是敏感的 职称 问题。除了面子之外,它与各种福利,包括住房、工资、奖金、医疗、公差、评奖、申请基金等等紧紧地相关。在人才难流动的情况下,一年一度不管职称怎样地贬值,千军万马挤上升级的 独木桥 去争取几个有限的指标,其结果得益最大的几乎都是各级领导和各类领导。庶民而言,不得不人比人、人斗人,制造出无穷的哀痛和创伤。有些人不免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结攀成派,告状哭闹。以至于拿洋人的支言片语或戏语去抬高自己,拿自己的行政官衔去强索学术职称。一些年老者拿到了高职称(迟到的春天)时已无活力和余力,从此进入退休状态。年轻而能获得较高职称者不少在考虑另找出路,在目前地质事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去适应市场经济以增加财富。专心致力敬业的人虽然仍有,但他们的心灵不断地受苦恼袭击。就相当多的青年而言,其结果除了正义、敏感的一面之外,还不断地滋生着虚无、世故和滑头,只顾自己,以致比西方个人主义社会的青年还自私。运气特别好的杰出青年,他们的努力用功、挣扎上进往往只是为了自己。在文化和思想上往往属于 破落户的飘零子弟 的心态,许多重点培养的青年人(包括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平时说得天花乱坠,但一有机会就溜。出国留学成了跳过龙门般的解脱之路。虽然能出国的人是极少数的,但对整个教育系统、研究机构的新陈代谢和一般社会上的影响却是极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破坏是长远的。国内好的研究所有多少年轻不务正业,成天念英文,准备考 GRE 和 TOEFL ?有多少杰出的人才因为不能出国而自艾自怨,认为自己没前途了?有些访问学者在国外有利的工作环境中,别人的帮助加上自己多年的准备和国内同事们的资助而能作出大量的研究分析和成果。一旦回国之后又酱回到困境之中,以致他们不难得出结论:只有出国才能有所成就,很痛惜自己当年没有努力申请外国奖学金,惋惜自己运气不好不能在六四之前出国,不然就可以在国外留下来了。这些令人丧气和丧志的思考除了对他们本人回去之后有影响之外,对周围的人、学术界的心态都有极不良的影响。面对那些曾经以及仍在努力和奋斗的,现在被他们所瞧不起的前辈,这些年轻杰出之辈是否应当感到惭愧? 形势比人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想尽办法留在国外。当我们听到 科学不分国界,人才是世界的财产 之类的话用来作为他们不归的辩词时,不难结论他们已经做了决定,其它的话只是为不归作合理化的解释:中国目前的环境不适合这些只能在温室中生成的留学生。他们暂时不回国其实是为国家保护一批人才,如此作其实是对国家有功的。多在国外留学几年可以增强学识和工作能力作为以后建国家的储备。等情况改善了以后再回去,现在回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大家是不是想把所学报效国家,而是考虑返回国后前途迷茫,报效无门。倒不如暑期回国开会,讲学对国家反而有用。这些说法都有它们的道理在。不过当他们结婚、生子之后不难又有一套新的优先考虑出现,这是现实的人生。许多留学生、访问学者在国外留不下来,不得不归国,回去之后又有明文规定的特殊的待遇,造成了国内努力多年有汗马功劳的人的心理不平衡。事实证明,投机取巧的人往往又是最后得利的人,奈何?那些把留学生、访问学者送出国进修、取经,在计划中等待他们回去作改革、贡献的人往往落得仰天长叹,欲哭无泪。培养年轻人的善良愿望被击败的原因,除了没有计划好无法彻底执行之外,我们不难联想到其它的原因:在现行的体制中,社会分配长期体脑倒挂,知识分子收入过低,人们热忱的减退、消失,韧性的疲劳以致斗志的磨蚀,以及西方功利观念的长驱直入无以为防。现实生活那困境使得人们只能顾及现实生存而无能力为 理想和希望 奋斗。研究所往往失去了当初设计的理想和功能,只能 为生存而生存 。人们失去了虔诚和反省的精神,丧失了健全的荣誉观念、道德勇气和正常的研究能力,大家都只不过是一群 穷书生和可怜人 !这情况说明了 邓小平 先生所作的结论:十年来最大的失败是教育。 在现行体制下压制和浪费人才,大家习以为常。许多青年辛苦奋斗了二十多年,到了中年在 老中青 三结合的口号下,往往又有 超老 坐镇,造成了闻名国际有中国特色的奇异现象。目前在地学界, 爷爷领着孙子闹革命 的情况令人沈思和长叹:大课题 (120 万元人民币以上 ) 由爷爷把持,中课题 (30 万元和 60 万元两种 ) 是为杰出的青年而设。父字辈 ( 或母字辈 ) 们只能挤在面上基金项目中去自由竞争 ( 去年每项平均 10 万元 ) 。这种怪现象和中国近代史有密切的关系。虽有 不得已 的深层考虑,但也有明显的荒谬之处,令人哭笑不得。由于科技界缺乏妥善的退休制度以至于许多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舒适安顿,不得不苦撑下去继续阻碍科技发展和破坏人才的培养。这种不得已的过度时期还需要拖多久?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年人往往成了老年人和超老人的奶妈。由于自己处境困难,奶妈们很难全心全意认真地去代为培养别人挂名的学生。所谓的 发挥老一辈的指导作用和中年一代的骨干作用 的漂亮话对实际情况真有多少鼓舞性?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年轻人往往动作慢,缺乏冲动, 瘟 顺。许多有才气、有潜力的人不免终于被浪费,令人惋惜。封建式老中青三结合学术梯队和留自己弟子(研究生)在身边工作等种种陋习早应废弃,年长者不能再将梯队中年轻人看作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须要代之以自然过程中产生的现代学术道德规律的群体和不断更新的血液。学界权利的中心往往是 学 和 官 的结合,造成;了中国的另一特色。一些早已无能力做现代化研究的人迫不得已必须亲自主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往往是贻笑国际。当我们认真地去层层分析,不难冷酷地发现层层包裹之中并不是 为国为民 、 为科学发展 或 传世之学 而只是 老不休(羞?) 、 贪 、 私 、 无自知之明 ,不能觉悟到自己在为害而已。这情况下也容易产生 买办 式的人物,他们有些办事能力,精于玩弄手腕、张罗、交际,能够道听途说,拾人牙慧,作为自己的本钱。许多正直的人在如此的学风中发展,结果在作为上也大受影响,很令人失望和惋惜。这些种种情况显然是对 寄希望于下一代 的构想极为不利的。该如何去面对现实、努力改善是需要大家共同关心的,虽然我们不难想到 蜉蝣撼大树 不自量力的形容。挖掘和暴露问题的 扒粪 工作不但惹人讨厌,自己也觉得恶心,但却也有建设性的意义。我们批评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奋起,指出大家不应该继续作旁观者,心中明白但不动声色的人。我们须要能善于应用建设性的紧张使大家能振奋起来。我们需要有深度、冷酷地分析清楚关键的问题,搞清楚是否真的是大困难重重,以致我们只好无能为力地被小问题整得团团转,作一些无用的呻吟文章和发出几声无力的呐喊?!很明显地,需要有身历其境深受其害的人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那样才可能切中要害,较有深度。因此,写这一类的杂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大家热心地参与,对各种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大家怀着 同舟共济 的心情为地学界逆流而上的努力作些贡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解冻,改善学风,重建优良的研究文化和环境需要大家的热心参与、坚持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建设的工作。除了改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外,加强自我教育更为重要。我们需要让传统文化中许多优良的品德逐渐地复活、现代化、生根。这样才能增加历史感、民族感、责任心和精神的动力。我们不能要求一般人有下地狱的勇气和上天堂的机智,以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但杰出的少数 有心人 不妨如此自勉和互勉。我们需要将心中的悲忿和不平转化为有建设性的工作动力,不过我们也需要记着 画虎不成反类狗 这句名言。我们需要努力地健全志同道合的科研群体,提倡开创、宽容和合作的精神,并互相鼓舞。同时支持开明的决策者、领导作好整体的工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地努力在科学导向和资金上支持和培育着一大群搞基础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在自由选题、自由结合、自由竞争的学术体制下,对一些传统的作法作些改善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值得考虑让一些在第一线实地奋斗的、最优秀的人士得到更多的资助并委以较大的课题。这样不但能使他们在探讨中国地质和基础地质原理方面更上一层楼,也可以鼓舞其它在踏实、努力工作,有才气的人。在此同时也值得考虑邀请华裔学者充当基金申请评委,并增加国际合作经费(如访华者在华费用)申请过程的透明度。这样做可以减少一些 近水楼台先得月 、 朝中无人莫做官 、经费申请须要 疏通关节 之类的批评。 有心人 不妨先从自己周围的小气候的改善作起,并等待着受经济主控的大气候的好转。我们希望那些敬业、称职的教师,研究员和领导们能够在经济环境极不利的情况下坚持着继续努力,虽然有时不得不和现实做些妥协。年轻人需要设法充实自己,增强斗志,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协助年长的去努力改善现状,去开拓新的局面。大家很值得考虑把最活跃的前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年轻人有可能很快地出人头地。一部分归国工作的留学生必须除去自己被击败而归的心情,这样在国内才能有好的影响和作为。在不能寄希望于许多留学生归国服务的情况下, 访问学者 们出国进修时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要努力去 取经 带回西方好的学术风气、工作方法、态度和管理的艺术,并且在回国后热忱地去推广。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挣扎、梦想和图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的关怀和努力将是这个历史的延续。偶尔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的良心:我为中国作了些什么? ( 四 ) 困境与解脱:论学术风气和自我教育 学术风气能够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因此,如何能创造好的学术环境,改善学术风气是大家所关心的事。好的学术风气是发展科学所必须的,许多人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作些贡献。相反地,不好的学术风气是大家所痛恨的,希望能够消除它。许多人曾经有高尚的愿望却被人性的弱点所击败,造成的不良后果,在这个情况下学风败坏是震撼人心的悲剧。恶劣学风让人感到悲愤,惋惜却又无可奈何。似乎 人性 、 大环境 和 命运 强力牵扯我们走上想避免却又无能力避免的歧途。这是悲剧令人震撼之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闭关自守,自我隔离,自己整自己,宗派林立的情况下,后果不难设想。近年来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界交往增加,一些方面已有了不少的改善。少数走运的 访问学者 和留学生一旦进入到西方科学文化系统,很快地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对他们而言,以往不良的学风只在身上留下了一些烙印。绝大部分不能出国的人,在困境中就没有资格和权利享受同样的解脱吗?答案明确是否定的。 最近看到一段英文写的讽刺地球物理和地质工作者的话很有 禅意 。虽然挖苦得过分,但能引起 有心人 的思考。现在翻译如下: 一个地球物理工作者可能被认为是个精准专家,因为,他 ( 她 ) 能够产生出大量令人无法理解、带有高度准确性数字的公式,虽然导公式那出发点往往是一些很含糊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导自使用精确度有问题的仪器或结论不明确的实验。做实验的人往往思路不清、不可信赖,常常存心做出些结果去刺激一群没救的狂人,使他们更加糊涂。这群狂人是所谓的地质工作者,他们生活在科学社会圈圈的疯狂边缘。 这些尖酸刻薄讽刺的话对于好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工作者显然是不恰当的。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涉及了许多和人类存亡相关的重大课题,需要有高科技的能力:譬如生命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上的大灾变和生物大灭绝的相关性,人类文明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生态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遇到地质狂人而尝过苦头的人,这些刻薄、讽刺的话似乎是十分恰当的,令人拍案叫好。有些地质狂人缺乏现代科学文化修养,缺乏自知之明,常常发挥阿Q精神,顾影自怜,自鸣得意,疑神疑鬼,但不自疑,语不惊人死不休,自吹自擂,以至于自欺欺人。这情况是全球性的,不只限制在中国大陆。更悲剧性的是有些精明、有才气的人虽然知道到处都是思想上的陷阱,时时警觉,但不免终于掉进了陷阱而不自知,还以为看到了天光,悟了道。如果是生活在封闭、权威主控的环境里,不难从此以后一手拿着自著的经书,一手拿着对付异己的宝剑,迈进了 走火入魔 疯狂的境界。由于信徒们的拥戴和投机取巧,投靠份子的吹捧加上现实权利的引诱,使得 走火入魔 的 大师 ( 东方不败,天南一霸 ) 又醒觉而回转头进入科学的理智境界的机会大为减少。这情况由于不能及时加以对抗,当头棒喝使之醒悟,结果造成了长远的恶劣影响。 中国大陆地球科学的学术水平低主要是受了历史上晚起步的科学发展以及环境的限制 ( 许多人看不到近期的国际刊物 ) ,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不宜嘲讽。然而,在学术土壤贫瘠的环境里 百花齐放 常能使得旁观者感到哭笑不得:有些人靠才气凭感觉,不免于闭门造车;许多人踏实努力,缓慢前进;有些人做学术买办,时常一知半解地转手贩卖过时的洋货;有些人贩卖假药宣称是万灵丹;有些人走火入魔进入了 疯狂 的境地;大多数人为了生活。由于中国缺乏好的科学文化传统,许多人基础科学训练和资讯不足,加上多年教条思想横行,不鼓励独立思考,以至于面对现代西方科学的冲击挑战时,常有力不从心、小脚放成大脚的尴尬。许多人为了自己或研究机构的生存挣扎,在困境中找出路(被逼出来的浮夸之风),以至于恶性循环,不得不取巧,出些花样与众不同,设法在西方普通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自吹自擂的 系统 。往往西方的原创人已经改变了主意,但在中国的 系统 反应不过来,只好继续卖旧货。有些人志大才疏,隔雾看花,将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识,有实用但需要理论解释的观察,和稀泥地堆砌放在一起就自以为成了 体系 ,到了更高的层次,达到了思想上的飞跃,并号称 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一些 理论 ,如使用 矿源层 和 不同星子源造成地球初始不均一性 去解释超大型矿床的成因,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使用已知的资料去思考、证伪和试错,不难发现这些 理论 基本上是导自错误的观察,幼稚的思想,脑子的偷懒和对现代成矿理论、地幔和地壳演化历史、地幔对流的混合能力等课题的无知。有时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提炼,自成一家 的结果制造出一个韩愈称之为不祥之物的 四不像 (画虎不成反类狗)。最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人逻辑思考不清楚,以至于只能打糊涂仗。有些人把不是问题的问题炒得若有其事,标新立异,目的在于哗众取宠,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发展出一个低水平、缺乏现代科学深度的 学说 。并不时故弄玄虚,创造些没用的新名词(如硅桥和幔汁工业等),在香灰中加了一些抗生素就号称香灰可以包治百病。现在地球科学研究居然和易经也拉上了因缘。这些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阻碍了优良学风的成长。由于缺乏公开的学术批评和认真的讨论风气,加上学术杂志审稿制度的不善,也姑息助长了这种不良的学风。关系户的文章,杂志挂靠单位的文章往往无限制地刊登过多。此外,审稿人往往不尽责,或自己的水平太差,不肯花时间努力去找出文章的缺点、致命伤予以严格地批评,指出问题并建议如何修改,以至于许多低水平、明显大错的文章都能发表;对学术界,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严谨而有水平的审稿队伍。 一些人只靠一套 学说 维持学术地位和尊严,好象只摆了一个摊子,一旦被人搞翻了也就没戏唱了;因此,必须拼命保护。有些人的文章上引用了几个公式就以为有了理论根据,而忘了时代已经进步到了另一个阶段,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是 玩票的 而不是 专业的 。谈大问题学问不够,谈小问题却又第一手经验不足。喜欢玩数学模式,但缺乏科学的知识,没能力判别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却又无自知之明,以至于一些人的 理论 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推销,被退货,于是强力在国内推销、唬人。一些聪明人缺乏严格的思想训练,抓着一些往往早已过时的西方学说、理论的小辫子不放,拖出来批斗就以为把它搞垮了,而忘了模式、学说、理论是可以不断地修正、改善的,除非被击中致命处。一些人自以为把别人的大厦搞垮了,却建立了一个小茅房取代之,自鸣得意地住在里面。许多人专业知识不足,但在写文章做报告时不得不勉为其难地顾及全面地去作各种专业性的解释;把花了很多钱、精密仪器作出的分析数据自以为是地或断章取义地套 专家 的一些不恰当的话去解释,或凑合大师的心意。他们往往得出和资料矛盾的结论而不知,人哭笑不得。有些领导喜欢表面上有多解或无解的情况,喜欢手下的意见互相矛盾,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发挥,打迷糊仗,热心地搞 中国的特色 。等而下之,一些人脑筋不清楚,不能理解别人的工作,却又好辩,勇于批评以至阻碍了自己和周围受影响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些人自成学派已久,要他们做大的改变牵扯影响太大,只好将错就错地苦撑下去;在这种情况下 真理 无法接近,不可能越辩越明。糊涂仗,各说各话,可以永远地拖下去,解决的办法只好靠生物的自然规律,等待他的去世。但令人担心的是他们的徒子徒孙还可以继续地如法泡制。 是非 往往并不是最令人关心的。在不利的环境里观察 百花齐放 常能发现许多人思想含糊以至于说不清、写不清,许多人被批评时容易恼羞成怒。这时如果 学 和 官 结合,后果不难想象;有权就可以拥有一切?许多 学术权威 、 学官 多年不参与第一手的科学研究,脑子早已跟不上时代,以致最基本的知识,原理不曾学或忘了,但责任在身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凑合;或从参加学术会议、参加评审会、听汇报中获取一些拾人牙慧的信息和新名词,以至于贻笑大方,在国际会议上丢人现眼,让人看了可悲。他们的作为阻碍进步,破坏有能力的人的出头机会并且误导学科的发展。在这情况下不难令人想起孔夫子说过: 老而不死,是为贼 !可悲的是许多中青年人为了争取研究经费,大项目研究计划的申请,不得不把老人抬出来。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从这样的尴尬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改善的办法之一是:为了配合他们的身份,改善学官和大师们的形象和风格,值得要求有敬业精神、忠于职守的绘图员、助手或学生为他们认真地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和投影胶片在做重要的学术报告时使用。此外,中青年人也要自己争气,努力去发展独立的学术和表达能力,使这些人有可能退到第二线,坐着欣赏年青人取代他们做学术报告、领衔申请研究经费。踏实努力工作的人应当能做出好的成果,这是正常、可喜的情况。但 鹤立鸡群 相比之下他们而成就显得突出,以至于有些人就自以为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而自满,到处宣传,进而忘了需要向更高的境界去发展。 当尘埃渐定,回顾历史我们不免要问:如何搞到今天这样窘困的地步?长远的影响如何?到底多少是受了 传统 的害(为什么老是推责任?)?多少是受学习苏联制度的苦?多少是我们自己不争气、不努力、不能选择自己的方向,堕落所致?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逐步改善学术界的现行体制和各类政策?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优良的新学风?从西方的学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对于改善学风是否真的大家都束手无策以至于只能学习大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琬为不幸的婚姻所作的悲叹 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二十世纪初中国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成果和其它的学科相比曾经是最现代化、最杰出的,但五十年代朝着比西方落后的苏联 一面倒 的作法造成了长远不好的影响。五七年的 反右 加上六六年的 十年浩劫 打断了 中国的脊粱 。社会环境挫伤人性,以至于正直、刚强、光明正大的人吃亏了。它对学风的影响如何,大家心里有数。许多杰出有展望的知识分子受到精神上的折磨,浪费了一生做研究最重要的岁月,从此一蹶不振。五十年代早期所有的 神气 、热忱而献身精神不再(这又能怪谁呢?) 人们心中含有悲哀和苦闷,丧气和自怜,无处去哭诉。 文革 期间造成的不良风气和各种后遗症渗透到学术界,以至于到现在大家仍然受害。目前中国政府在推行 精简 政策,加上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地球科学行业的各种运作也必须随着调整。除了少数基金委支持的大项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的以及国内一些较有信誉和成果的学术群体之外,在现实情况压迫下很难有人能专心谈学问、做研究。即使那些在较好环境中的人也是 人心惶惶 。许多地质队连全工资都发不出来,如何能关心是否做好填图的地质工作?各种研究机构负责的领导、实验室的主持人往往被钱的压力压迫得换不过气来,用尽心力去应付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每天心神疲惫不堪,但又不得不苦撑下去。这是现实的生活。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无法提出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困难的办法,却强调改善学风的重要性,不免被认为是书生之见不识时务。然而当我们想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时,也不难同意改善学风是当前的急务。改善学风和改善某些现行的办法、体制和规范有关。以 奖 为例,报奖、评奖,特别是省、部级的奖,涉及的往往不单是奖金,而且个人的工资、退休后的工资、晋级等等挂勾。人们被迫必须重视这些 奖 和相关的获奖者的排名次序。但给予的奖又有多少真是达到了评定那样的高水平呢?评审人员又了解多少国际和国内的情况呢?作大项目(往往有强硬的后台老板)似乎都能获得大奖。资助大项目的领导有时更在乎奖。这情况助长了虚浮之风,知识界的双重人格成了良好学风的大敌。由此看来, 报奖 , 评奖 的现行做法需要降温和作大幅度的改善。 另一个类似评奖的例子是 博士生导师 (博导)的头衔。在每个大学,系和研究机构个别的专业都有人数配额的限制。一旦能当上了 超教授 的博导,除了名声之外还可以得到许多额外的实惠和待遇,如住房条件的改善,退休年龄的延长,增加工资(有些地方比教授多出一倍)。为了鼓励年轻人,最近还 破格 提拔了一批 40 岁以下较杰出的人为教授和博导。每逢( 2 年)要评博导时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有些手中有权的人明明不够博导资格,也要千方百计或明或暗地做手脚把别人从呈报的名单中换下来,好使自己有机会进入这个阶层。在西方国家讲师(英国制)、助教授(美国制)以上就可以带博士生。因为杰出的年轻教师大多活跃在学科的前沿阵地,很适合指导博士生。在台湾最近通过的 大学 法仍然保守地规定只有教授才能指导博士生。这个做法使人引起与大陆同一思路,为现实所困、 难兄难弟 的联想。试问在大陆真有能力的人升成了教授,却还没有资格带博士生,那么这个教授头衔还值什么呢?事实上许多资深的博导早已无能力作研究、指导硕士生,更不用说博士生了。而一些有能力的人因为争取不到名额反而不能指导博士生。这情况很明显是荒谬、令人痛恨的。目前在大陆高喊继续深化改革与国际体制接轨的口号中,博导制度已经是弊多利少到了该要废除的时候了。或许值得考虑,每年招博士生时由大学的系或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认真地讨论一下,都需要培养那些方面的人才,由谁带最合适,然后做个决定执行。很明显地改善学风需要从个人做起。通过大家的关心,热心地主动参与才能搞得热闹起来,造成风气。个人的自我教育、觉醒和自救,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从科学界大思想家作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和历史上的科学大公案中我们能学习如何磨练心志,增加智慧。国画大师齐百石有句名言: 像我者死,学我者活 。像只能依样画葫芦,学习他的艺术精神才是关键所在。在志于作 研究 工作的人都需要体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培养好的科学文化,以及科学研究的 练金术 。从许多科学界杰出的大师身上我们除了看到科学的基本精神,怀疑、分析和批判之外,不难发现一些其它共通的特征:他们对工作属于 乐之者 型,有激情,对大问题有兴趣,思考严谨,思想灵活自由,积极自信,好胜且不满现状,精明勤快,意志坚强有韧性,有文化修养。因为他们是 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至于能 衣带渐宽终不悔 ,废寝忘食地工作;对关键性大问题有兴趣,关心大架构,以至于能看清自己的研究对大架构的影响,不为小问题所困;思考严谨但思想灵活以至于能不装腔作势,不被自己的思想所愚弄(知之为知之,有建设性的自疑),胆大心细,逻辑分析,判断能力强,思想独立,有想象力,心中常保持 活水 的状态,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思想才不容易僵化;积极自信能产生勇气成为灵感的源泉,工作的动力;好胜不满现状以至于能不完全接受有关假说、理论(即带有智慧的反叛),不断地求新、求变、求好,总想更上一层楼;明勤快以至于能眼光锐利,警觉性强(不疑处有疑),能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精兵简政把握重点,知轻重缓急,把握时机,不勉强,不偷闲地随便去套模式,常能在一堆看来不相关的紊乱中看出头绪,相关性,甚至得到直觉的灵感,增加 歪打正着 的机会;意志坚强有韧性,以至于有斗志,干劲十足,在有时看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能锲而不舍;有文化修养以至于自重但不轻人,虽然思想激进但并不妨碍行为敦厚有礼(极高明而道中庸?),对 权威 能以平常心相待,有时尊敬但不崇拜;对教育承先起后的功能热心以至于能教学相长,不分长幼,其乐融融,使后学者如沐春风。 在较单纯的大学环境中学风的改善较容易推行。青年人在那里有很大的自由去打破专业的局限,养成独立思考、敬业精神、和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的信念;把年轻人的脑子训练成好的分析仪器,学习如何取巧、站在国际最新的发现和成就之上去提高、发展,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反思,自我调整,寻求气质的提高;组织学术研讨会,养成习惯以平常心对待权威的意见;对学术界常见到群雄混战的现象加以分析和理解。当他们毕业加入社会工作时,能像风吹种子一般把好的学风带到全国各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学风的改善和自我教育是当前大家需要关心、面对的严肃课题。或许值得把它们作为社会科学专业进而加以调查研究的课题,以认清问题的根源、发展并积极寻求改善的办法。 现在强调学风的改善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并不仅是 清高 也具有高度的 经济效益 的考虑。这是和讲求精简、效率、现代化的管理以及高科技有效地应用等等密切相关的,值得大家共同来思考如何能使它们 互为呼应 。 六十年前鲁迅先生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要挑起因循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过年轻的一代去过着光明、正大、快乐的日子 。关心学风的改善、愿意致力创造好的学术环境的人,不妨把这些话刻在自己的心上。 转自: http://www.shensusun.net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88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一书已经出版
热度 1 majorite 2009-4-16 11:47
《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 . 嵇少丞 著 科学出版社 责编:朱海燕 定价:29元 (全书铜板纸印刷,内含64页彩图) ISBN: 978-7-03-024501-4 简介 汶川地震不是中国的第一场地震,更不是中国的最后一场地震。地震是地球村的一员,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本书是作者实地考察5.12地震灾区后撰写的科普力作,其目的是让广大读者更多地、科学地、理性地认识地震,了解中国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了解如何预防地震、抵抗地震,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尤其强调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书可供任何对地震感兴趣的人、任何想知道他或他的亲人居住的地方是否位于地震活动断裂带上的人、任何想知道中国哪些地方历史上曾经或今后还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人阅读。 《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将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进入全国各地书市,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目录 作者简介 1. 5.12特大地震的震中在哪? 2. 地震来时什么样? 3. 地震如何杀人? 4. 最不该倒的建筑倒了! 5. 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 紫坪铺水库制造了汶川地震? 7. 汶川地震,一本打开的地质和建筑教科书 8. 地震是地球村的一员 9. 逃逸的亚洲大陆 10. 中国地震分布特征 11. 拉萨地块 12.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 13. 滇西地震区 14. 龙门山断裂带 15. 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断裂带 16. 阿尔金与祁连山断裂带 17. 天山断裂带 18. 阿尔泰断裂带 19. 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 2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 21. 结束语:中国的应对策略 22. 参考文献 后记 ---------------------- . 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图7),5.12以前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位于青川县三乡(红光乡、关庄乡、石坝乡)交界,居民有1000人。因处交通要道,商旅频繁,这里有医院、学校、商店、旅馆、茶馆、饭店、信用社、邮局、文化站。地震时山沟中的平坝冲天而起,尘烟滚滚,地下断裂带中的岩石碎裂成流,像挤牙膏一样腾空喷出,碎裂流中最大的岩石碎块重达好几百吨,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以每秒1~2千米的速度射向对面山坡,山沟两面陡坡上的沙土、树木和岩石哗啦啦填满山沟,并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山沟下游涌流,瞬即就掩埋了东河口村,200户房屋和780多人被活埋在浅则20米深则100米的岩土层之下。远处山上干活的农民,被强烈的地震波颠倒在地,只听到轰的一声恐怖巨响,便立刻被笼罩在从天而降的灰尘中,连近在2米之外的人也看不见,2分钟后等到他们彼此能看见了,发现对方满头满身都是灰尘,再往远处看发现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没有了,这时他们开始拼命地沿着崎岖小路向着村庄狂奔,大声哭喊着留在家里亲人的名字。摘自《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第二章。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364ab0100d4nr.html )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679 次阅读|8 个评论
20世纪中国大陆及其邻区4个地震活动幕的空间分布
杨学祥 2008-11-17 00:18
本报北京讯 (记者柳建云)目前,汶川地震灾害范围类别的评估已基本完成。划定了四川、甘肃、陕西等三省的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各省分别是 39 个、 8 个和 4 个。 51 个灾区县总面积 13 万多平方公里。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在昨日( 2008 年 9 月 4 日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据了解,根据已公布的重建规划的总体指导方针,十个专项减灾计划也正在完善之中。   对于有言论关于地震往南转移的说法,马宗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此次攀枝花地震,都是同处于南北断裂带上区域内地震活动,汶川地震属于南北断裂带的中断,而攀枝花则处于南段,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汶川地震对京津塘地区、台湾板块或广东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影响。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在发布会上透露说,根据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 亿元人民币,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 91.3% 。人员伤亡方面,因为地震发生已经三个多月了,因地震造成失踪的人数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死亡的 69000 多人加上失踪的 18000 多人,汶川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 87000 人。   马宗晋 : 中国的地震,在西部是非常频繁的,总的数量大概和东部地区发生的地震相当于 9 ∶ 1 的比例关系。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不太均匀,比如我国东半部边缘地带,人口比较密集,工业比较发达,随着这些区域人口、产业、事业的发展需求来安排我们的监测力量。目前,我们正在特别考虑上海周围的地区,广州、北京、天津等人口比较密集的重大城市,防灾减灾的需求更大 。 图 1 1897-1912 年第一地震活动幕(马宗晋, 1995 ) 如图 1-4 所示意,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从 1897 年至 1957 年长达 60 年地震都发生在中国西部,历经三个地震活动幕。仅 1966-1980 年第四活动幕中国东部才有破坏性的强震发生 。 图 2 1920-1937 年第二地震活动幕(马宗晋, 1995 ) 图 3 1946-1957 年第三地震活动幕(马宗晋, 1995 ) 图 4 1966-1980 年第四地震活动幕(马宗晋, 1995 ) 从前四次地震活动幕的发生区域来看,第一次集中在西部边界呈人字形分布,第二次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呈多字形分布,第三次集中在西部的内部呈丁字形横卧式分布,第四次发生在中部和东部呈八字形分布。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 8 级地震造成的地震趋势,如果与第二地震活动幕相当,那么,距东部地区地震集中期还有两个周期,即有 20 年的安全期;如果与第四地震活动幕相当,情况就不那么乐观。如何作出这个判断 ? 从图 5 可以看到, 2007 年以来地震的活动范围,与第三活动幕的活动区域相似,呈丁字形横卧式分布并向中部地区扩展。如果此判断成立,东部的安全期至多为 9 年。至少是多少?没有任何可靠的根据能做出这一判断。 要判定安全期,就应该判定目前地震趋势与历史哪一个地震活跃幕类似,第一可以完全排除,第二?第三?还是第四? 图 5 2007 年以来,中国六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王铮,顾高翔, 2008 ) 图中绿色圆点为震中位置,黄色地带为中国自然灾害活动的过渡带活动域,其东大陆为东灾害活动域,其西为西灾害活动域。海区为海区灾害活动域。数据现实,东灾害活动域尚无地震灾害。 本文给出了马宗晋院士专著中 20 世纪中国大陆及其邻区 4 个地震活动幕的空间分布原图,图中圆点是不同级别地震的分布,斜线是主要地震区。在图 4 的第四地震活动幕,除八字形地震主要区域外,西藏和新疆也发生了强震,与图 5 也很相近。 台湾在每次活动幕中都有强震发生,这是应该注意的。在第2地震活动幕中,强震主要发生在中国西部,但是东部也有一个强震发生,所以,安全的观念是相对的。偏见是地震预防的最大危险,唐山地震预测之争就在于地震发生在东部还是西部之争,结果东部和西部都发生了强震。这个教训不能忘记。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地震的历史记录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柳建云。不能肯定青藏高原近期有 7~8 级地震。 2008 年 09 月 05 日 03:22 大洋网 - 广州日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8-09-05/032214405387s.shtml 2. 杨学祥 . 时间差就是所谓的安全期:换个角度也是前兆 . 发表于 2008-11-13 15:04:53 科学网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657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财政部、城建部:一组刺激楼市政策信息
陈龙珠 2008-10-19 16:04
财政部:国家住房市场新政信息 来源: http://www.mof.gov.cn/caizhengbuzhuzha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0810/t20081022_83596.html 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 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自 2008 年 11 月 1 日起 , 对个人首次购买 90 平方米 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 1% ;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 收土地增值税。 同时,为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要求首次购房证明由住房所在地县(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出具。 二是 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 ,加强对个人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0.7 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 20% 。同时 , 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 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 0.27个 百分点。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灾后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最低首付款比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保持不变。 三是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多渠道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2008 年中央财政已下达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 81 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支出和新建廉租住房建设支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16.8 亿元,专项用于东北三省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支持地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 出台《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 。为规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行为,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即将下发。五是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上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住房消费的政策环境,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负担,扩大住房消费需求。 ------------ 城建部:允许并密切关注各地刺激楼市政策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8-10/19/content_10216893.htm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19/011214594972s.shtml 昨日(10月18日),全国各地69位市长齐聚深圳参加中国市长论坛,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论坛上表示:应该给各城市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各地的政府应该说有能力、也有责任,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选择。这也是高层首次对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作正式表态。 国内多个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地产新政,以期扭转房地产市场颓势 近日,杭州、上海等18个城市相继推出刺激楼市政策,具体举措包括向市民提供购房补贴、延长还款期限、减免相关税费和调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同时,有部分媒体质疑,一些城市的措施已经触及中央的政策红线。鉴于以上原因,政府高层的态度也成为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 此番仇保兴的言论,让已经出台救市措施的城市吃下了定心丸。仇保兴解释, 每个城市有不同的特点,房地产业的形势也不同,因此可能会出台不同的政策 ,仇保兴说:我们相信每个城市政府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有许多事情只能先试一步,下一步再规范,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过来的 。 对于地方政府在救市过程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仇保兴表示:当前, 对于各个城市的政策动向及政策效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在密切观察,并评估各种措施的效应 。哪些应该继续发扬,哪些应该终止,适当的时候会拿出规范的意见。如果有什么问题再纠正,还来得及。 (来源:新快报 仝逍遥) ------------- 相关阅读: 国务院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 中房协副会长:政府救市不应以维持高房价为目的 泡沫迟早要挤掉 专家指中国房市2010年才能回暖 逾八成网友反对房地产救市:还是买不起房子啊 全国16城市地方政府出招救楼市 楼市新政或出台 中房协:国内大部分地区楼市步入调整转型期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