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道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杂乱记
YonLushgry 2010-11-6 22:21
闫茂伟 一 路途中的老人晕倒在大街上,既没有人上前去搀扶,更没有人敢去扶;家中的老人尽管有着三个儿子却也活活的被饿死在独守的房屋里;敬老院的老人竟然受到了院里的工作人员的毒打、怠慢与折磨;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居然在幼儿园、学校惨遭砍杀与惊吓;纯洁、无辜的孩子遭受着亲生父母的凌辱、残害与遗弃;一些中小学学生之间相互欺侮、相互斗殴甚至是残害而久久得不到真正关爱与妥善管理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底是一种自我安慰、社会劝慰,还是一种不着实际的天真幻想、美好愿景?而老人老以及吾之劳,幼人幼以及吾之幼难道真的仅仅是一种一厢情愿、个人空想吗? 于此,不得不问:推己及人、由己及人,到底能及于何时、及于何地、及于何人? 二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路修了,为什么还致不了富?退一步讲,致富了,为什么却不幸福?我想:要想富,先修路之路不仅仅是指地上的宽广道路,还应是指心中的康庄大道吧!富裕与福裕或致富与造福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指致富于民,还应指甚至是更应指造福于民吧!富与福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财富与快乐的关系吧?到底如何造就才是大事! 三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非完全属于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可能仅仅是利与利之间或义与义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个人与集体同样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去破坏义,且往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非理性、虚伪性、欺骗性、不合法性、隐蔽性、冠冕堂皇性。 个人至善与社会至善之间或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之间或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不仅仅是谁是谁非、谁非谁是的问题,还很有可能是是与是之间或非与非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体道德未必就能造就社会伦理,社会伦理也成就不了个体道德? 并不是任何关系问题都必然地导致伦理、道德问题,但反过来讲却是必然的,即伦理、道德必然地导致关系的问题。所以,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与伦理、道德相联系,否则不仅是泛伦理主义、泛道德主义,更是伦理的泛滥、道德的泛滥,而这是对伦理、道德的伤害。 四 从自然生态向社会生态的演变或推进不是一种向上的而是一种向下的趋势或走向,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不是升华而是凝化。人类从先前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到现在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就是铁的例证,所以,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它意味着人类向自然生态复归,至少是向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统一复归,而这恰是一个向上的、进化的、升华的趋势。由此,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应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也要与全球和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可持续发展不应该仅指一个我国自身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指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指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更指整个世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是具有全面性特征的道德体系。 五 在某些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方被上帝忽悠了,而我们却被西方忽悠了,所以我们也被上帝忽悠了!上帝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上帝什么玩意儿也不是,因为上帝已经死了!死了的玩意儿我们还怎能把它尊奉为、捧高为什么神圣的、万能的玩意儿呢!比如,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也不能意味着西方化,具体地,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不能总是或主要的跟着西方跑、跟着西方搞。当然,西方走过的好路子我们可以挤出一些营养,但西方走过的赖路子我们一定不要再走一遍。中国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构建世界经济秩序这一游戏规则的规制权;WTO不仅仅属于西方,还要属于中国,以及属于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再如,文化、政治的全球化如果成为了西方化,那么这既是可怕的,也是致命的,不过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求同存异,我们更要求异存同;既要纳之以一,更要析之以多。 六 可以说全世界现在,当然包括我们中国也正在大谈特谈企业社会责任,并给企业社会责任规制了这样那样的标准体系,这或许无可非议!但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对之反思或沉思,即企业社会责任:到底谁之责任?何种标准性?我想,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上应该是止于至广的,在其标准要求上应该是止于至高的,在其实质践行上应该是止于至深的,在其追求目标上应该是止于至善的。至广、至高、至深、至善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谛。 而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体系与建设,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有效地融入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活动中去,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及其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体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优秀时代精神,结合各个企业实情构建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适应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而优的人文力、软实力。 七 德者得也,道德者道得也;德-得相通,道德-道得亦相通。不同的是,道德指向价值世界或意义世界,而道得指向现实世界或世俗世界。而伦理则指向理想世界或圆满世界。如果没有道得这个现实生活,那么道德也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伦理则更仅仅是一个理想天国。毕竟,道德哲学也是哲学,而且是更高的意义或价值哲学,但它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现实,即源于道得并经由道德而止于至善、止于伦理。所以,道得这个现实世界是伦理、道德都不能脱离的世界,但道德不仅仅是人的现实生活,它是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事万物的现实生活或具有现实生活意味的现实世界。 八 伦理与道德(得)关系恰若河与水的关系,善或至善是伦理与道德(得)、河与水共同的、既抽象又具体、即理想又现实的相同质地。有伦理一定就有道德,但没有伦理未必就没有道德;有道德未必就有伦理,但没有道德一定就没有伦理。当然,这里只是指人类社会产生道德、伦理之后的事。形象地说,有河一定有水,但没有河未必没有水;有水不一定有河,但没有水一定没有河。当然,这里的河不是指干涸的河或历史上存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但在观念中还存在的河。所以,伦理、道德所追求的都应该是善或至善,否则,伦理只是想象中虚构的伦理,伦理与道德很难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就像河与水既要质地良好也要同时都有一样,否则,就成为了有河无水或有水无河,这样河也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河。而伦理、道德的有无并不一定就说明伦理、不伦理还是道德、不道德。比如,有河未必就有好质地的水,没有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好质地的水;有水不一定就有好质地的河,但没有水一定就没有好质地的河。同样,伦理的未必就是道德的,不伦理的也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道德的未必就是伦理的,但不道德的就一定是不伦理的。 九 所究之学为绝学,所探之路为绝路。绝学、绝路之绝者,空前绝后之绝也。其中有着说不清的东西,用老子的话语,也可以称之为道!由此,绝学、绝路在我看来或许是个好玩意儿,而其中的乐趣贵在、就在这个绝字也!说不清、道不明,只可玩味、尽在玩味之中矣! 十 一一得一,一八得八!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世界就是世界,中国就是中国!都别争着、比着、攀着和我们中国搞!和平不是战争的包袱,战争不是和平的报复!好日子,你们能过,我们中国也能过!心安理得,千万别胡闹!小心一炮把地球吓跑!就连人类都不是中心,故此,谁都不是谁的中心,我们都要以整个人类所处的地球、宇宙为中心! 十一 有些人自己成不了大家就千方百计地贬损大家,然后取下大家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就总以为自己便成了大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有些人自己成不了名人就想方设法地恶搞名人,然后摘下名人的牌子装进自己的口袋,这样就自以为自己便成了名人,真是不知是非耻辱。 2010-11-6 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3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