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微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微软

相关日志

[转载]微软的另一创始人去世了
kd652 2018-10-19 23:58
https://mp.weixin.qq.com/s/I31HqovJAjcLdR7zqWishQ
个人分类: 历史|1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软件安装
richor 2018-5-22 21:05
Office2010 版本。 激活的时候,右键,管理员权限。 链接 : https://pan.baidu.com/s/1Ve7i1E9sffkKG_sZ__aS2g 密码 : 1fg6 win7 win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08fa40102x4o3.html
个人分类: 计算机|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软重大突破:一个稳定的量子比特强过1万个普通量子比特
quantumchina 2018-3-29 15:40
微软的量子计算突破终于来了!研究人员今天在Nature发文,给出他们发现天使粒子—— 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证据,他们在特殊制备的导线中,将电子分为两半。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至少在人工制备/调控、操纵量子态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有助于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和应用。 就在刚刚,微软宣布了一项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在一条导线中,电子分为两半。 微软的研究人员观察到被称为“天使粒子”的 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 存在的相当有力的证据,电子在他们的导线中分裂成半体 。 如果微软希望建造一台能工作的量子计算机,这将是至关重要的。 IBM、谷歌、英特尔等大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已经造出具有多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微软看起来是落后的,它甚至没有产生过一个量子比特!但是,微软正在研发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它结合brain-melting的物理机制,克服了困扰竞争对手的一大挑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 这是物理学家用来发现Majorana粒子最清晰信号的装置。中间的灰线是纳米线,绿色区域是超导铝条。 Credit: Hao Zhang/QuTech 量子计算机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计算机,即研究微观粒子的物理学。量子计算机被用于执行普通计算机很难或不可能完成的计算。虽然谷歌有报道过72量子比特的计算机,但这些都是不精确的的量子比特。来自外部环境的微小震动或能量都可能导致计算错误。但微软的“拓扑”量子计算机可能能够大大降低噪音。微软的研究人员今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今天发表在Nature的论文。他们认为, 将在今年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 微软量子计算业务发展总监Julie Love几周前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的一个量子比特将会有1000个、甚至10000个嘈杂的量子比特那样强大。 ” 计算机以比特(bits)作为计算单位,即二进制位,例如一枚硬币,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一个量子比特(quantum bit),或称量子位(qubit),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计算过程中,硬币是在一个黑盒子里翻转。你可以在硬币的每一面设置一些初始值,例如高中学过的a+bi这样形式的复数。在操作时,输入硬币是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只有打开盒子,你才能知道硬币的值。计算是通过将几个硬币同时放在盒子中,并以某种方式让它们相互作用,以让上面的初始值发生数学上的交互。现在,输出就跟所有的硬币相关,使得某些正面和反面的组合的概率更大,其他组合的概率更小。 这个系统可以用于很多事情,例如高级化学模拟、人工智能等。但关键是找到一种 量子的“正面和反面”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两种状态可以形成 叠加 (黑盒子)、 纠缠 (将硬币捆绑在一起)和 干扰 (硬币在盒子中纠缠时,概率发生变化)。你还必须找到另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即使你推动(nudge)了盒子,硬币也仍会继续翻转,或者找到一种方法构建冗余(redundancies),以弥补这种推动。 微软的研究人员认为, 克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拓扑系统(topological system) 。这是一个工程系统,无论你如何改变它,都会保留一些固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即 拓扑对象( topological objects) 。 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构建他们的拓扑对象。微软专门制造了一条由锑化铟制成的半导体导线,并用超导铝包裹。在磁场中,将这条导线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使电子形成一种集体行为,该行为迫使某些电子特性呈现离散值。 拓扑量子比特的示意图 via :微软 量子信息将被存储在这个系统中,但不是存储在单个粒子中,而是存储在整条导线的集体行为中。在磁场中操纵电线,可能会使电子的一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半要成为电子但还不是电子的粒子,位于两端中的任意一端。这些所谓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或马约拉纳费零模(Majorana zero-modes),受系统的集体拓扑行为保护,你可以在电线周围移动一个,而不会影响另一个。 这些马约拉纳零模也构成两个量子比特状态。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要么变成零,要么变成一个完整的粒子。 这就是今天微软科学家所报道的进展: 他们观察到这些马约拉纳零模存在的相当有力的证据,电子在他们的导线中分裂成半体 。 本质上说,微软开发了一个由原子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看上去在两端都有一个电子的一半。当你移动其中一个电子半体时,他们的特殊设置不会因为量子噪音而坏掉。把这两个电子半体放在一起,你就会得到两个量子比特状态之一:是,或者什么都不是。 但是,这只是创建了一个不太静态的系统。要实际进行量子计算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我们需要让两个马约拉纳子在彼此附近移动,这样交换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显示非阿贝尔统计,”微软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员Leo Kouwenhoven接受Gizmodo采访时说(译注:非阿贝尔任意子由于其特殊的统计规律,在拓扑量子计算中有重要的应用)。 我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实际操纵马约拉纳粒子。 所谓“非阿贝尔”,意思就是如果你在马约拉纳粒子上执行两种不同的操作,改变操作的顺序,将返回不同的结果。打个比方,如果你把手机往左转,再往右转,会得到一种结果;但是,如果你把手机先往右转,再往左转,就会得到另一种结果。这就是一组非阿贝尔行动。简单说,如果你用不同的方式交换马约拉纳粒子,你可以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 从技术上讲,至少需要这样4个马约拉纳粒子来做量子计算。假设所有4个粒子都安排在“H”的四个角落,中间由两条特殊的导线相连。先交换上面两个马约拉纳粒子,然后交换下面两个,测量到的结果会跟先交换下面两个再交换上面两个不同。 这种交换动作称为编织(braiding)。基本上就是上面谈到的,在黑匣子中捆绑在一起的硬币。它必须是非阿贝尔的原因,是物理定律规定,每个粒子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用普通的电子建立这个系统并交换它们,不会留下关于以前发生的事情的任何知识。但是,用这些马约拉纳粒子的非阿贝尔性,意味着它们保留了之前发生的事情的记忆,这可以让研究人员分辨量子比特,并且计算它们。 拓扑量子计算机(Topological Quantum Computer)的优势在于,它对外在噪声的抵抗力比普通的量子计算机更强,更具鲁棒性。 最近几年,随着‘拓扑量子计算机’概念的出现,马约拉纳费米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人员尚未通过实验展示编织,但微软量子研究公司副总裁Todd Holmdahl表示,他们希望在一年内实现这一发现。 Kouwenhoven说,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拓扑量子比特还不能完成其他量子比特能够做的所有事情。如果把两个量子态所有可能的组合,看做一个球体上的点,这些交换操作不能击中球面上的每个点。但是,Kouwenhoven暗示,“我们有一个计划。” 没有参与研究的物理学家们对此感到兴奋,原因有几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物理系副教授Smitha Vishveshwara告诉Gizmodo说:“我认为这篇论文很重要。”她认为要做到编织(braid)还需要一定时间:“许多步骤仍然必须落实到位。但每当确认新的一步时,我都觉得这很刺激。” 她对物理本身同样兴奋。这些“马约拉纳粒子”最初被推定为以自身反粒子的形式存在于自由空间中。目前在自由空间中还没有发现马约拉纳粒子,但在像这样的系统中发现他们的模拟是很酷的。 毋庸置疑,微软已经投入数百万美元用于发现高度工程化系统中的新物理,以便让量子计算机发挥作用。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为什么微软还没有做出来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但一直在开发量子硬件,以及量子计算机软件开发套件的工作。 微软有信心,如果它能够把所有东西都运转起来,它将拥有最好的能力,并且能够快速赶上竞争对手。 “我们有一个稳定的量子比特,比其他人的更稳定,”Love说。 “你可以用砖块建造一座房子,但砖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我们的量子就像钢铁一样,能建立起高楼大厦。“ 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杂志。 值得一提, 这项工作的三位联合一作,两位是华人, 分别是张浩、Chun-Xiao Liu和Sasa Gazibegovic。其中,张浩(下图)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杜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在TUDelft做博士后。Chun-Xiao Liu也是华人,所属机构是马里兰大学。 Nature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6142 Gizmodo原文:https://gizmodo.com/how-will-microsofts-wild-electron-splitting-topological-1824142429 来源链接: http://www.sohu.com/a/226657012_473283 量子最快入门教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4677do=blogid=1084559from=space 量子机器学习入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4677-1096172.html
个人分类: 量子计算|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软推出量子开发工具套件Mac/Linux版
quantumchina 2018-2-27 19:15
今天,据外媒报道,微软 刚刚宣布了“量子开发套件”(QDK)的首个重大更新。其于Ignite 2017大会首次亮相,并于去年12月迎来了首个公共预览。   本次更新的最大变化,就是支持用Q#在Linux和macOS平台上做开发。开发者们可以借助Visual Studio Code中的量子模拟支持,来构建他们的应用。微软表示,这是大家在预览时最感兴趣的一项功能。   其次,新版QDK支持Python互操作,毕竟许多开发者都有现成的Python库。如此一来,开发者们无需Q#移植,便能轻松上手。   此外,新版QDK包含了更多开源库。微软早前曾分享过这些库的源码,以演示工作原理。显然,该公司希望开发者们能够重用代码和做贡献,于是授权了这么做。   最后,新版QDK改善了仿真性能,速度提升达到了4-5倍,特别在涉及20个或更多量子位的模拟中。 来源链接: http://tech.sina.com.cn/it/2018-02-27/doc-ifyrvnsw9675050.shtml
个人分类: 量子计算|1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掌故:“白头宫女说微软”】
liwei999 2018-1-28 21:16
想到一个简单的区分NLP文傻和理呆的试金石:听到P和NP,首先想到介词和名词短语的是前者;首先想到计算复杂性的是后者。二者同时想到的是超人。这个群估计一多半是理呆,文傻属于珍稀品种,应予保护。 很长一段时间,听到 IE 我就想的是信息抽取这个改变了我人生道路的研究领域。而不是微软的那款破劳什子。 曾几何时,微软帝国征服世界,指哪打哪,不可一世。WordStar 后是 Word Perfect 教育了市场,可是 Word 一来,溃不成军。1-2-3 曾何等 popular,可 Excel 席卷过来,片甲不存。到了 Netscape 开拓了互联网的广阔疆土,IE 上场,集中优势兵力,泰山压顶。据说当年的微软 campus,帝国霸气毕露,臣民情绪激昂,日夜兼程,IE 团队的 QA组不间断测试与 Netscape 的各项指标的此起彼伏,直到全面压倒,于是在帝国为自己的对手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场面壮观而感性。 那是怎样的一个帝国时代,微软股票连续分裂,仍不断上扬,记得在视窗95(?)发布的当天,全美的电视台全天候报道这个软件巨无霸,播音员把微软的OS和Office比喻为信息时代为自己开的现金账户,财源滚滚而来,来自全世界消费者。 就在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1996年吧,我有幸一瞥帝国风采,作为他们NLP组 short listed 的候选人,被招去面试。从温哥华到西雅图 Redmond 总部,一个小小的候选人,HR 居然给订了头等舱和五星酒店。 Bill Gates 当时对NLP组寄予很高期望。MindNet 那个 demo 蛮 impressive 的,一个基于词典定义自动parsing建立起来的一个知识图谱。各种关系线条(其实基本等价于把维基百科map到图谱的内部数据结构去),很炫酷。可没人知道怎么用这个图谱。来自定义的知识,基本构成是一个本体知识库(ontology),并没有多少情报知识。落地显示价值方面有很大挑战,总之是探索了近十年,也没落地下来。后来据说是利用它和parsing,试图落地到MT。结果 Brill 来了,带领的机器学习组叫 NLG(NL Group,not NL Generation),几个月就做出了一个 MT 与 这个老牌的 NLP 组,做企业内恶性竞争,NLP 一败涂地。终于导致 NLP 组的大裁员。好像除了英语和日语,其他语种的NLP小组全部遣散。 要说情报知识图谱由于其情报性,由于大数据的信息过载,还有落地到产品、显示价值的一些空间,一个本体知识库要落地,就艰难多了。本体知识库,by nature,相对固定有限,可以人工穷尽,不像情报知识那样具有流动性,需要大数据的持续更新处理。你做得再花哨,毕竟是自动从数据生成的,必然具有噪音,而且逻辑不完备。你怎么跟董老师这样潜心30年研发出来的深思熟虑 精心设计的本体知识体系 HowNet(知网)去 pk 呢?所以战略上,MindNet 就走错了路。也是当时的条件所限。他们的那个基于规则的 parser,鲁棒倒是还鲁棒(比起多数局限于实验室的规则系统),但太粗线条了,精准远远不够。他们当年没有办法拿那种质量的 parser 去应对各种自然语言的文体和数据源,于是聚焦在词典的定义这个子语言上去细磨。定义的句式不外是 a is b's c” 这样的句式,容易拉出一个本体知识链条出来。 记得当年还利用这个parser做过 grammar checking,在 Word 内。根本就无法用,几乎全是 false alarms。后来好像是找了另一家的 grammar checker 纳入了 Word,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变得可用了。当然,目前最好用的 Grammar Checker 并不在 Word 内,而是可自由下载的 Grammarly,已经渗透市场,无孔不入了。 【相关】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3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软用 12 年的时间让量子计算走进现实
quantumchina 2017-10-17 19:38
二十年前,当 Michael Freedman 加盟微软的理论研究团队时,他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天才,他所研究的数学前沿领域被称作拓扑学。 他的工作职责就是继续研究数学,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工作环境下,微软开发出首个拓扑量子位。微软认为强大的量子位将成为可扩展、通用量子计算系统的基础,这将是量子物理学领域一次意义深远的突破。 微软负责量子研究的副总裁 Todd Holmdahl 表示:“我们为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奠定了基础,我非常激动。” 在 2017年 9 月 25 日举办的微软 Ignite 大会上,微软展示了拓扑量子位以及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技术将让更多开发者充分利用量子计算的力量。 这些进展包括一种与 Visual Studio 深度集成,同时适用于量子模拟器和量子计算机的新型编程语言。 Michael Freedman (由 Brian Smale 拍摄) 微软构建量子计算生态系统的计划基于 Freedman 的数学研究领域,以及一个看似神秘的物理学分支——早期研究者曾援引哲学和灵性概念描述它,后来的门徒在上世纪 70 年代获得了资助和支持。即使在现在,专家也用“神奇状态”来描述量子计算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元素。 虽然量子计算让人联想到神秘事物,但是专家认为量子计算有很多实用的好处,因为它能让科学家在几分钟、几小时内,完成目前最先进经典计算机用几十亿年才能完成的计算,而这意味着人们可以解答之前无解的科学难题。 研究人员表示,量子计算最终将被用来解决全球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从饥饿到气候变化。 Krysta Svore 在微软负责基于量子计算机及量子模拟器上运行的软件开发工作,量子模拟器能让开发人员在实体机器尚未问世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工作。她说:“量子计算机能够对自然进行建模,而通过经典计算机,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这些流程。” 专家认为,拓扑量子计算机最早的用途之一就是帮助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加快训练算法的劳动密集型流程。 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 Craig Mundie 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 Craig Mundie 在 12 年前第一个支持 Freedman 进一步研究量子计算。他强调,如果量子计算能够把 Cortana 数字助理算法训练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天,这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进步。 Mundie 说:“即使其它保持不变,Cortana 的速度也会提高 30 倍。”他将继续深入参与该项目。 对于 Freedman 来说,看到毕生研究的理论数学模型变成一个能够解决之前无解问题的真正计算平台,确实“非常激动”。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探索理论数学(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拓扑节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这引领他完成了心目中人生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构建拓扑量子位。 Freedman 说,他很少思考自己的工作可能会产生哪些改变生活的影响。 他说:“许多人问我是什么激励着我?是想要治愈疾病、设计新材料、保护环境?事实上,跟这些都无关。目前在这个项目中,我唯一关心的就是让量子计算机运行起来。” 从理论到实践 Freedman 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微软不只对开发可在实验室展示的量子计算机感兴趣,还启动了完整的拓扑量子计算系统的交付计划,包括从能够持续运行需要数万个量子位计算的硬件,到可以编程并控制量子计算机的完整软件栈。 把测量线连接到一台量子设备上 微软负责量子研究的副总裁 Todd Holmdahl 表示:“我们在做各种工作,从物理到控制面板,到运行计算机的软件,到有趣的事情(例如量子化学)所需的算法,再到个性化医疗和应对气候挑战。”微软甚至有一个专注于后量子世界密码学和安全性研究的项目,并且正和整个行业一起准备量子抵抗密码算法。 但微软研究的核心是拓扑量子位。 12 年前,当 Freedman 找到 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 Craig Mundie ,想让他支持自己的量子计算理念时, Mundie 说,量子计算有些低迷。 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谈论开发量子计算机的可能性,努力开发一个拥有足够高精确度的有效量子位,以便在开发真正可行的量子计算机中发挥作用。对于那些仅使用最低精确度的物理量子位的研究人员来说,大约需要 1000 个物理量子位才能组成一个“逻辑”量子位,这种量子位非常可靠,足以用于任何真正有用的计算。问题在于,量子位非常挑剔。即便是最轻微的扰乱,它们也会“散开”,用外行话来说,就是它们不再是可用于计算的物理状态。 Freedman 表达了他一直以来探索的量子位理念,即拓扑量子位会变得更加稳健。因为它们的拓扑性质会使其更加稳定,且能提供更多固有的防错能力。根据定义,物质的拓扑状态就是电子可被分解、并出现在系统不同地方的状态。一旦电子被分解,就很难被干扰,因为你必须改变所有存储在不同地方的信息。 作为一位资深超级计算机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Mundie 立即 表示他 接受了量子位的理念。因为量子位更强健,并且也有内置容错功能。它将使设计一台可扩展、有用设备的任务变得更容易。他说:“计算本身已经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我意识到,如果创造出能够改变这些基本构建块的新型计算,就能够完成过去五六十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一个完整的堆栈 在 Mundie 的支持下,Freedman 在加州圣巴巴拉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开始招募全球最杰出的凝聚态物质和理论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一起构建拓扑量子位。这个团队现在拥有许多著名的量子专家,过去几年,他们以员工身份加入微软,包括 Leo Kouwenhoven,Charles Marcus,David Reilly 和 Matthias Troyer 。 为了创建完整的计算平台基础设施,微软还同步开发用于拓扑量子计算的构建块、软件和编程语言。 Krysta Svore,在微软 负责基于量子计算机及量子模拟器运行的软件开发工作。 在 Ignite 大会上,微软宣布了开发完整堆栈的最新里程碑——一种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新的编程语言,能够开发应用软件,在当前的量子模拟器上调试,并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拓扑量子计算机上运行。 Svore 表示:“目前在模拟器中运行的代码,未来也可以运行在我们的量子计算机上。” 这些新的工具是专为那些计算机技术前沿的开发者而设计的,他们也是机器学习以及其它人工智能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即使不是量子物理学家,也可以使用。 新的编程语言与 Visual Studio 深度集成,包括进行经典计算(例如调试和自动完成)所依赖的各种工具。Svore 说:“它不应与他们已经在做的东西有太大差别。” 这套工具 将在年底前提供免费预览版,函数库和教程,以便开发人员熟悉量子计算。它的设计便于更高的层次上的抽象工作,没有量子计算专业知识的开发者也能真正调用量子子程序,或者写指令序列,最终编写一个完整的量子程序。 个人用户在可以模拟最多需要 30 个逻辑量子位能力的问题,而使用 Azure 的企业客户可以模拟超过 40 个量子位的计算能力。 在量子计算中,功率随着逻辑量子位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一个逻辑量子位就是算法层面上的量子位。每个逻辑量子位在硬件中都由一系列物理量子位来表示,以保护逻辑信息。微软的方法是通过更少的拓扑量子位开发一个逻辑量子位,使其更容易扩展。 Svore 表示,拥有一种能在模拟环境中使用的编程语言的关键优势在于:它能帮助那些有兴趣使用量子计算机的人解决问题,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量子的能力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一旦量子计算可用,将加快利用量子计算的能力。 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即使拓扑量子位预计比一般的量子位更强健,但它还是相当脆弱。保护它免受外界干扰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在非常非常寒冷的地方。 微软量子计算部门架构师 Douglas Carmean 带领的团队致力于开发一个让量子位能够在近乎绝对零度(或 30 毫开尔文)条件下运行的 系统架构 。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甚至比宇宙深空还要寒冷,但它能让在室温中工作的人和计算机进行通信。 量子位,必须在非常寒冷的温度下创建并运行。研究人员使用一个稀释冰箱,把量子设备插入一个“冰球中”,随后它将被冷却到毫开氏温度。 研究人员也许通过一个量子位在一个完美的实验室中取得进展,但 Carmean 希望创建一个让程序员使用的能计算数万个逻辑量子位的系统。他说:“我的工作职责就是把理论学家和实验学家展示过的东西再做一次,然后在有用的形式中复制数百万次。” 漫长旅程的开始阶段 已经完成 量子计算专家往往会强调两件事,一是,他们看到的拓扑量子位最好的使用案例就是开发更好的量子计算技术;二是,这种工作的最大的乐趣就是你无法预测它会产生哪些难以置信的进步。 12 年前,Mundie 第一次支持 Freedman 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就预见——到某一阶段,量子理论将转化成工程。 在 Richard Feynman 提出量子计算理念的 50 多年后,Mundie 正展望量子经济。他相信,这种新型计算将创造一种经济形态。就像经典计算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样,他认为量子计算最终将给万物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开始于化学、材料和机器学习。 Mundie 说:“70 年来,第一次我们想要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计算系统。这不是一次增量升级或改进,而是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新事物。” 来源: http://www.sohu.com/a/198434209_181341
个人分类: 量子计算|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言两语:机器人会写诗吗?
热度 1 lxj6309 2017-6-23 09:09
三言两语:机器人会写诗吗? 前些日子,机器人围棋刚刚又热闹了一番,现在机器人诗人又来了。但是,机器人真的能写诗吗? 我的答案是:除非机器人成了真人! 那么,什么是真人?这个实际就是关于什么是人的问题的终极解答。这个终极答案,目前我也无法完全确认。一个初步的认识是:人类的思维是近似无限维的和无限大的,人类的成长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果机器人即人类用非生命(什么是生命恐怕又是一个纠缠问题)物质搭建出来的物体成了真人,那实际上就是真人与机器的融合,相当于实现人类神经与机器的直接有线连接。很显然,现在的机器人没有达到这一点,其差别仍然是质的差别! 现在的人工智能实现的仍然是有限次计算,不是在与人的感情交流中学习,所以,不要谈 AI有几岁孩子的智力,它现在连几天都没有!当然,这又涉及到什么是智力的纠缠问题。 因此,我的答案是:机器人写的诗不可能是诗!微软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营销活动,那个出版社应该按照广告的价格收取广告费!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那些所谓的诗句! 机器人现在能干的就是有限次计算和确定性问题!所谓模糊人工智能本质上仍然是确定性的,是人类赋予其截断规则,这个规则是确定性的。真正不确定性思维仍然只属于人类或类似人类的动物。 前两天还出现了机器人高考问题,但是,机器证明早已为吴文俊先生创建了多少年了,这都是有限次计算问题和确定性问题。机器考生丢的分应该是不确定性的语言认知问题。 或许人类的最高思维模式就是情感思维和辩证思维! 关于诗集出版的法律问题,那版权当然只能属于机器人的主人,如果它要求版权的话!但那确实不是人类水平的诗。要是人类写出那样的诗,是不会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的,除非是非文学的原因! 科学网—再说一次Alphago - 刘新建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709-105794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2727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与微软surface的故事
热度 1 lkzmaster 2017-6-14 19:50
今天电脑弹出一个对话框: 微软问我会不会给其他人推荐这个机器,让给个分数,分越高越好。我给了1分(因为没有0分可选),他们居然还要理由。下面就是一个流水账的理由,挂在这里希望有人能看见,别瞎的像我: 我和同事买了两台surface,有一台回来就发现亮度最低的时候屏幕一闪一闪,找销售商,那个店长一开始还不承认,说没看见,还有有两个小伙子比较实诚,说看见了,最后给换了一台。再说另外一台,回来用了四五个月,突然就开不了机了,找幸亏及时备份资料,要不然自杀的心都有。这还不是高潮,高潮的是你们微软的售后居然打不通,一天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打不通,气的吐血。后来我灵机一动打商城试试,果然一次都通了,我就让商城帮我转到售后,这样搞了四五次,终于接通了,说是实在太忙了,这surface质量得多差呀,售后都忙死了。 你们的售后如果能像商城一样效率高,那我吃亏也认了。可是你们商城周末是8:30上班,售后却是10:00上班,放假还没人值班。我正好清明节前出的问题,最后打通电话的时间是节前一天下午5点多,你们售后就告诉了我一些方法和昆明售后的联系方式。然后就是各种方法的试,最后电脑彻底试死了。我就联系了昆明售后,他挺痛快,直接让我去找他。我就飞奔而去,结果到了发现这个维修点就跟杂货铺差不多,跟黑店一样,和惠普、联想的差远了。最关键的是,那人居然不在,走了、走了。我从家出发到那里也就是二十多分钟,他是不是放下电话就走了?当时真他妈想骂人。 然后就等待假期结束,继续联系不上售后,继续让商城给转接,期间居然有个接话员不给转,说是和售后两条线,不能转。我一下子血压就又高了,老子转了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为什么就你不能转?后来因为我就是不挂电话,她说她试试看。我估计这妹子接线员也做不长。 Anyway ,最后售后让寄给他们维修,大概要15-30天。我是一个天天要用电脑的人,你一修修一个月让我怎么活?但是没办法,卖电脑的说这个surface维修仪器太高大上,不是哪都能修的,所以只能寄到厂里修。欺负我没见过世面是不是?在维修上不愿意付出真金白金、不愿意多设维修点就是了,还扯得有模有样。哪家电脑公司不是同城有正规的维修点(而不是什么协议点),我们是被骗大的吗? 电脑寄走了,一等就是个把月,终于寄回来了。我兴冲冲的开机装程序,然而又悲剧了。突然原装的键盘罢工了,每次开机都是前2分钟可以,然后就是罢工,在网上百度了各种方法都不行,又只能联系售后,这次有进步,打通了。又是按照她说的方法各种试,结果还是不行。最后又是返厂........。 我再重复一遍,我是一个天天要用电脑的人,这前前后后折腾我几个月,这电脑不是白买了吗?然后这还没完。前天电脑又寄回来了,说是给我换了个新的,我是不是该谢谢你们啊?这次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这个风扇就是呼呼转不停,后面也是贼烫。前一个电脑可没这毛病啊,我还没搞清楚状况。 虽然我尽量用平和的叙述方式,但实际上心里是万马奔腾。你说经历这些,我还能推荐给别人吗?还想问,你们的推荐为什么没有0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献检索与打印
tangshanlhf 2016-5-6 18:17
1.安装adobe acrobat 9 pro 可以实现知网期刊原版目录的打印,好得很,减少了图片的复制再打印的繁琐,而且更加清晰。 2.文献搜索的几大网站:微软学术、百度学术、谷歌学术、proquest,等,可以从淘宝买账号,但是至今未尝试。 3.安装adobe acrobat 9 pro 后可以实现打印网页成为PDF,能够打印整个页面,好得很。同时开启网页的加载项(安装的时候基本开启),能够将网页装换成为PDF,太好用了。
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电科买办下的win10政府版
冯用军 2016-4-30 21:36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自斯诺登事件以来,国家对信息安全愈发重视,国内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等政策也相继出台,国内的IT自主厂商也终于迎来了告别已久的春天,在操作系统方面,中标麒麟、深度等国产Linux操作系统在党政军市场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发展机遇。就在国产操作系统不断在党政军市场抢占阵地之时,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不期而至,给国产操作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一丝阴霾。那么,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能保障信息安全么?是否如媒体所言,选择微软是国产操作系统不堪用呢? | 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是什么鬼? Windows 10中国政府版由微软和中国电科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国电科占股51%,微软则为49%。)开发,合资公司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定制Windows 10系统,根据微软和中电科的合作声明,主要包含三点内容: 新成立的公司将作为中国境内微软产品的唯一代理; 双方将展开合作,为中国政府机构和负责国家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提供操作系统技术与服务; 中国电科相关子公司将加盟“微软合作伙伴网络”,签署“微软开发者高级支持服务协议”,微软将对其提供Windows部署、支持和最佳实践方面的技术培训与认证。 虽然中国电科占股51%,但实际上 中方根本没有掌握Windows 10的技术知识产权——微软和中电科的主要合作内容并没有涉及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也不涉及Windows系统内核开发能力培训、以及技术共享和转让 。而微软Windows和设备集团副总裁Yusuf Mehdi也表示,“微软将保留所有关于Windows 10的技术知识产权”。 笔者猜测,所谓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是删除或者屏蔽了一些中国政府容易被关注或者比较明显的的模块,比如某些云功能,部分安全模块,但屏蔽多少,删除多少,仍然不透明。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本质上就是WIN10的马甲,所谓“中国政府专用版”则犹如皇帝的新衣, 是国内买办意图将WIN10引入党政军市场的遮羞布 。 | 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无法保障信息安全 虽然微软的Windows和设备集团副总裁Yusuf Mehdi表示,Windows10的安全性和隐私标准绝对值得信赖,但只要人类社会依旧存在国家和阶级,就 无法杜绝人为预留后门的可能性 。在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所掌握的数据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若是将操作系统交给微软,等于是授人以柄。 另外,操作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先不论合资公司有没有获得WIN10的全部源代码,即便获得微软提供的全部源代码,但如果没有设计文档和吸收消化能力,也是很难吃透的。即便是开源24年的Linux,基于Linux开发的本土品牌操作系统厂商,仍然不敢打包票已经掌握了系统的所有细节。 所以哪怕微软早就号称把WIN7以前几个版本的windows源代码交给了中国政府审查备案,但恐怕不会有国人相信我国已经掌握了对windows全部代码的解读吸收能力。而且国内应用系统生长在国外基础技术平台之上,Intel和微软等国外厂商把基础软硬件做成了黑盒子,导致应用软件研发人员对软硬件底层机理不清,致使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在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握在微软手中,且合资公司没有能力消化吸收的情况下,WIN10中国政府专用版根本无法保障信息安全,仍然解决不了我国信息安全受制于人的根本问题。 媒体声称国产操作系统不堪用,因而中国政府选择WIN10是不实报道。 据媒体声称,“中国政府在微软停止支持Windows XP后对采购Windows 8发出了禁令,力推基于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不过国产操作系统被发现存在稳定性问题,时常出现卡顿、死机的现象......中国政府最终还是选择使用微软旗下操作系统。”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媒体的报道严重失实——像航天科工集团等军工企业早已将核心经营管理类应用系统进行了国产化迁移、适配、优化,实现了从处理器、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中间件的全国产化替代,并在真实科研生产环境下开展了广泛应用。在专用设备上国产Linux操作系统也颇有建树,比如国内有部分ATM机就采用了深度操作系统,有部分轨道交通售票机采用了中标麒麟……即便是最近的几个大规模试点也都取得了成功——在一些市政府、国家部委的大规模试点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而且这当中相当部分是“龙芯、申威+国产Linux”形式的存在(目前x86+国产Linux多一些,毕竟用户有大量的存量机)。更关键的是,这些替换不是做样子,积灰层,绝大多数用户是真的用起来,包括应用都进行了替换或者迁移,而且大多数外设也没有问题,比如深度云打印技术,解决了绝大多数场景的无linux驱动问题,已经在两个项目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上述应用场景非常具备典型意义,今年底明年初就有可能公开。 因此,媒体声称“国产操作系统不堪用,因而中国政府选择WIN10”是不实报道,从实践上来看,在党政军市场,自主CPU+国产Linux完全可以满足基本使用。 | 不利于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发展 自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中国在基础软硬件方面奋发图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转变,填补了很多该领域的空白——在CPU方面有了龙芯和申威;在操作系统方面有了中标麒麟和深度;在数据库方面有了达梦、金仓;在办公软件方面有了WPS......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软硬件的能力,虽然没有Windows好用,但也可以满足基本的办公需求。 若在此时,放Windows进入党政军市场,国产操作系统相较于Windows如同是让成年人与幼儿同场竞技,必然导致国产操作系统的全面溃败,等于是前功尽弃。由于软件和硬件的高度一体化—— 龙芯和申威跑不了Windows,这必然导致自主基础软硬件在Wintel技术联盟面前全面溃败,将会使刚刚初具雏形的自主基础软硬件被扼杀于萌芽状态。 | 结语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虽然产品可以买到,但技术是买不到的,自主技术能力更是买不来的。自Win8开始,Windows就被政府采购所禁止,但如今却在带入党的带领下,有可能重新进入政府采购,着实让我辈草民大跌眼界。 美国制裁中国四家超算中心和中兴通讯尚历历在目,而中国却对美国公司大放水——银行业的IOE运动不了了之,而且相关部门在没有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程序的前提下,却把涉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的苹果支付放进中国市场;IBM、思科、惠普等选择与国内合作/合资,更换马甲后全部成为“自主知识产权”;《反恐法》最终版本中有关数据本地化的条款也顺利消失了;多年来没法进入政府采购的思科产品居然开始重新回归政府采购目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决策者能够吸取教训,亡羊补牢。 【作者介绍】铁流,关注芯片、航空等领域,公号: tieliu1988。
个人分类: CHAM胜美公司Corporation国安中心|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百度搞外卖微软在干啥?
热度 1 冯用军 2016-4-4 15:47
阿里一直否认刷信誉、京东一直不承认卖假货 百度天天忙着送外卖、腾讯天天忙着收微信钱...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干啥呢? 2个字,赚钱-现在的钱....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干嘛呢? 2个字,赚钱-未来的钱... 微软新技术让瞬间移动成为现实 http://v.163.com/paike/VBFMA0F1R/VBIPN0V99.html?elsechannel_article_recommend 阿尔法狗已经打败了李世石 holoportation将打败潘建伟... 什么叫高科技,这就是,干货... 微软的黑科技还有多少? 今日,微软 Kinect 技术参与人 Alex Kipman 介绍了微软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 Holograms 。Holograms 借助头戴设备,让用户以实际环境作为载体,实时处理、获取虚拟信息。比如,在墙上获取消息、查找联系人,在地上、家具间玩游戏、在客厅墙上直接进行 Skype 视频通话、观看球赛。事实上,用户甚至不需要任何信息载体,所有数据都直接通过头戴设备呈现在用户眼前。 与此同时,微软也发布了自有 Holograms 技术设备 HoloLens。从外观上,看这款设备很可能使用了微软此前购买的 ODG 智能眼镜相关技术。据介绍,HoloLens 带有透明镜片,内置高端 CPU 和 GPU。 看过这段视频,绝对是款拽酷炫屌咋天。沉寂了这么多年的微软,似乎终于要崛起了。那要如何评价 HoloLens 的黑科技呢? 以下为正文: 引用宣传视频里面的一句话: It was science fiction, Microsoft brings it into science fact. HoloLens 所实现的效果并不是微软一家的创新,他早已流传在种种科幻电影中。HoloLens 是一个 Oculus+Kinect+Jetson TK1 集成起来的夹在鼻梁上的嵌入式怪物。脑补一下把 Kinect 带到头上的情景吧。微软做到了! 首先给没有看宣传视频的孩子介绍下 HoloLens 吧,HoloLens 是一个基于深度摄像头,高性能处理器和双屏幕显示的进阶版 Glass,长这个样子,具体参见 微软官网 。 根据我目前看到的信息,HoloLens 需要的技术支持包括三个部分: 实时的三维计算 这是游戏届玩烂的东西,可以说在阿凡达之后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幕布,经过 NVIDIA、Intel 等公司的苦心经营,实时的双摄像头渲染已经很成熟。微软终于把这种技术推向了更广的领域。下图这种效果在也就是现在是游戏级别的水平。 精准的姿态确定和位置确定 根据网上流传的信息,可以肯定微软采用了基于深度识别的 SLAM(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 SLAM,就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的有限信息,比如视觉信息、深度信息、自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来确定自己的相对或者绝对位置,并完成对于地图的构建。 SLAM 的准确度对于最后的显示效果非常重要,姿态确定就不是事儿。几十块的电容式陀螺仪或者几百块的 MEMS 抄几段代码就好,但怎么确定位置就是微软的功力了。当然深度摄像头这种事情微软常年吊打整个行业,Kinect 快成行业标准了(帮助了多少论文发表)。想想我们用的激光雷达的价格。真是要哭了。 电影中,使用小型探测器扫描出来了隧道全景并且全息呈现了出来。对应到现实《普罗米修斯》里面用的是这种玩意,相当于一辆低配的奥迪 A8 的价格,可以发射几十束激光同时扫描。Google 无人车也用这种激光雷达来进行实时的路况分析。 微软做到的可是实现了三年前科幻电影的效果啊! 注意这张图,微软暗示进入一个房间之前要先进行扫描,这里明显是在用 Deep Camera 生成 Point Cloud 然后三角面片进行 SLAM(我实验室的某个师兄在微软实习的时候,做的毕业设计也是这个,微软在这个技术上的积累很强的)。如果确定是和 Kinect 类似的红外摄像头,那么可以认为 kinect 有的毛病他都会有,比如对黑色物体、光滑表面的探测。 可以说,HoloLens 的核心难度是深度探测和相关的手势识别。这可是微软的专长了。所以 HoloLens 就是一个戴到了鼻梁上的 Kinect。 为什么说 SLAM 对于 HoloLens 非常重要呢?因为只有实现了靠谱的 SLAM,才能知道眼镜的空间坐标和相对于室内各种障碍物的位置,同时识别出各种室内摆件的形状,这是宣传片中人机交互的基础。 在视频中,主人公一直在走动,画面的稳定性很好。 注意上图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各个表面的贴合度已经达到了 SLAM 的程度。 图像识别技术 这里注意到一个细节,展示在三维空间中的 UI 很像是 Autodesk Fusion 的 UI,难道自动桌已经先行一步?来自官网的一张图片,可以看到使用的正是 Autodesk。 作为半个工程师,我当时买 Leap Motion 就是为了玩 Solidworks Fusion。现在有了 HoloLens,比 Fusion 体验不知道酸爽多少倍。脑补一下去参观 EAST 的时候眼睛里显示出 EAST 剖面的情景。不能再震撼了。 这三个技术在近些年成熟,促成了 HoloLens 产品化。之前 Google Glass 的设想与此类似,Hololens 把它推向了现实。 其实 Hololens 所实现的效果也不是新鲜货。早在冷战末期,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就通过头盔里面的信息来操作机枪所瞄准的方向。这两年我军也有装备。当年Su35 的 “回马枪” 向后发射的导弹就是用尾椎雷达和头盔瞄准具实现的。 更进一步,上图用到的也是类似的技术。 不过,根据技术分析,Hololens 可能会遇到如下一系列困难: 第一,耗电量。计算视觉、SLAM,以及反过向进行三维虚拟现实,都是常耗费计算量的任务。Hololens 是时势造英雄的产品,这种计算量在二十年前可是阿拉莫斯实验室用于核聚变模拟的计算量。现在只要耗电量跟的上,NVIDIA 的 Tegra K1 还有 Intel 家的协处理器在嵌入式上飙计算量没问题。 第二,是在开放环境、欠光线环境的识别度问题。我对此持保守态度,得拿到产品再说。 第三,是定位精准度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了。 事实上,上图中这种配合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流。 如果修的不是自来水管而是血管,看到的是通过 B 超技术实时扫描出来的人体内部,那么未来的医院会是怎么样的。 如果显示的不是自来水管的 manual,而是实时匹配无人机的爆炸视图,那么以后的工厂和 DIY 是怎么样的。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一切居然要成真了! 微软研究院养了那么多人真的不是白养的。目前来看,微软在这些技术上解决的都非常好。 另外十分看好 HoloLens+ 无人机的交互。拿到货以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我们的无人机系统移植上去。这画面太美。我简直不敢想。 还有多系统配合,这是像 iPhone 可以推动 21 世纪历史进程的玩意。 买买买! 估计 Google 也会坐不住了,也会有大动作,相关技术大部分(包括廉价的深度摄像头)都是开源的,估计很快会有公司扛包出现类似设备的开源硬件和软件,市场一刺激华强北也不会安分,投资空间有多大。各位手里有钱的主,都掂量掂量吧。由 iPhone 引发的历史轨迹就是证明。 看起来,全息估计不会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了。 不过,我最好奇的还是,这个东西进入中国以后,广电会不会要求接入都要审批(显然会抢电视机的饭碗)。
个人分类: CHAM胜美公司Corporation国安中心|1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于微软学术搜索的国外图书馆学研究计量分析
热度 1 terahertz 2015-12-12 02:29
(本文发表于《图书情报研究》2015年第4期) 摘要: 以微软学术搜索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法从高产作者、高影响力作者、高被引研究机构、高被引期刊、高被 引论文和高被引关键词6 个角度全面扫描国外 图书馆学 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国外 图书馆学 主要分为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及用户研究等8 个分支领域。 关键词: 微软学术搜索;图书馆学;文献计量;搜索引擎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2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可能的商业模式(2)》
liwei999 2015-12-11 05:44
白: 微软 小冰后续的roadmap,可以剧透吗?也不知道小冰单独核算的话赚不赚钱?微软有这方面数据吗? 周: 小冰的未来我自己也没搞明白。不过我觉得互联网精神:就是小步快跑,不断试错,迭代演化。让用户告诉我们下一步往哪里走。我们这些专家操心的很多事用户都不关心。小冰不赚钱就是一个试验田。想怎么搞都行。搞到一定程度,猛地一下,搞一个落地东西。要想挣钱可能还能挣到钱。不过要做一个大的,还需要奇才。 我: 落地在客服,这个趋向很直接。 周: 是的客服很大一块。M系统也不错。 我: 还有就是聚集用户粘性,广告。 周: 如果把扯淡聊天做成刚需也能考虑广告和推荐。智能硬件,机器人也有意思。 吉: 机器人教学不在于教孩子学会了多少套机器人的设计组装和编程控制,而在于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为迎接2017年就要开始的着眼于考察能力素质而不是背记功夫的高考改革做好准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如果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它必将潜滋暗长,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爱因斯坦四、五岁时爸爸送给他一个指北针,无论如何转动,指北针的红色尖头永远指向北方,这让小爱因斯坦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童年之谜深深的印在爱因斯坦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萦绕不绝,促使他不断思考,探索宇宙之谜,终成一代大家宗师!两轮而不倒的平衡车机器人,一分钟可解开魔方的机器人,避障漫游机器人,逐线跑机器人,抓物臂机器人,自动门机器人,等等,对孩子们固有常识的颠覆,对孩子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其作用都比爱因斯坦那个指北针来得更加生动而强烈! 周: 如果扯淡聊天做得好,再把正经的加上去。实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老毛思想。我觉得也有意思。所以诸位专家都是王明不是老毛。哈哈。 吉: 哈哈,都有! 我: 也许不是老毛。肯定不是王明。 周: 立委有老毛精髓。我说你农村包围城市精髓。 我: 是说小米加步枪吧 呵呵,譬如 这个 pattern matching 已经用到炉火纯青了. 白: 带变量的pattern matching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比如“项庄舞剑”是个pattern,但一个场景里谁说了做了什么类型的事情暗地指向了谁,才能匹配,这个不简单。 白: 问个法律问题啊,如果机器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这个话是设计者不能控制的输入语料训练下通过机器学习学出来的,那么谁该对机器人的言论负责? 周: 问题很好。在中国最要紧的是政治敏感。最好当点心。其他胡扯没事。 马: 政治,黄色都要小心 雷: 是,我知道有一家做此的公司,面临的问题就是黄色问题太被专注。 白:如果是不受云端控制的机器人在线下,比如客厅里卧室里说了不该说的话,法律上有啥不同么? 雷: 这个不应该是问题吧。chatbot 等,容易谈性。这个是那家公司面临的问题。社交网也容易谈性,但那是个人与人工之间的事。 周: 在家里怎么说都问题不大。 马: 即便是云端的,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吧? 白: 云端学习线下说话。 云端学习线上说话。 周: 在学习之前要数据过滤敏感 白: 二者引起的关注度不同 马:对大众来说没有区别,包括记者。比如央视搞谷歌 白: 把成语用得应景,会给人机对话加分不少。 农村包围城市,是逼出来的,不是规划好的。假如有利器有资源,也不排除另一种打法。 如果现阶段如果一家初创公司学小冰,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杨: 到上海请教白老师的“另一种打法” 周: 白老师说得对。有啥好主意别藏着。 我: 白老师的好主意是 RNN w Word Embeddings,加上 filling roles,至于怎么用到 chatbots 上,光请红烧肉是不够的。 不过,白老师说的妙用成语,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很有帮助,是良策,你们应该重视。自动对联都做过了,加上成语的噱头,很容易的。多调用成语,显得小冰有深度,有智慧。如今,重在气质。光性感、卖萌、用网络俗语、接地气是不够了。 成语的另一个好处是语义不是那么确定,牵强点也没关系。chatbots 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多义和含混,越歧义越模糊对这一路越好。好的算命先生深谙此道,这才有很多人信他。你说出一句歧义的话,不同的人就往不同的方向去理解,理解“错”了他责怪自己多于责怪小冰。这是合算的买卖。因此,如果不是知识问答,而是定位为聊天伙伴,打发时间,消解寂寞,明话不如暗语,直接不如绕弯,浅白不如高深,或故作高深。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设计思想的。 当然,也不能过火,成语漫天飞,即便用对了场合,也让人生厌。认识一个男孩,喜欢成语,他满口跑火车,成语满天飞,一知半解,我的印象中他几乎就没有用对过成语,每次用都是笑柄,他却不自知。 最后还是要 config,根据不同人的喜好,来增加不同的内容。有人好成语,有人爱心灵鸡汤,有人喜欢听故事。小冰给我讲过两个故事,莫名其妙,我就非常讨厌。后来想,也许90后好这一口呢。个性化是出路,所以要“领养”。以前网上有 app,让孩子领养宠物,然后每天与这个虚拟宠物互动,喂它吃喝,女儿也曾乐此不疲。何况领养一个人呢。过两年可能会有新闻,某人迷恋上了小冰,非她不娶,我不会觉得奇怪。 我从来坚信,在不太远的将来,机器会取代和超越平庸的人,因为人平庸的时候,比机器实在笨多了。庸医、无聊的作家、没有特色的画家、80%的升学指导、90%的投资顾问,统统会被个性化服务的机器代替。以后不管做啥事,如果找不到前 10% 的专家,不如找相关的机器专家更有利。 马: 自己能鉴别谁是前10%的专家,也是难事。 我: 实在鉴别不了,从概率上看,还是选机器更有利。所以说,AI 和专家系统有做不完的活儿。只要各个领域的系统都做出来了,人的选项中至少包含了超越平庸的可能。 马: 可以做一个推荐前10%专家的系统 赵: 能找到前30%的专家就不错了。以后的小冰有医生小冰,有教师小冰,有画家小冰…… 马: 那就看小冰往哪条道上走了 我: 小冰是 chatbots 的嫡系传人,不像 Siri 还只是拿聊天做噱头。而专家小冰就会是专家系统的传人。这些 “老AI”(chatbots and expert systems)也可能在新时代换发青春。 赵: 那会让人很激动的。 我: 说到尽量用歧义。前不久聊过双关语。说是,双关语似乎需要高级智能,其实是最傻的人工智能,因为是词典绑定的。可是老百姓并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双关语用得越多,越让人称奇,越增加用户体验。博文在这里:《 贴身小蜜的面纱和人工智能的奥秘 》。 赵: 跟外交用语一样。让机器用歧义词,难度有点大啊。 我: 不大,我那篇博文说的就是有些我们认为很难的“智能”其实可以用很简单的办法模拟实现。 微软小冰说老实话,就是在全民 AI 热的氛围下,利用了这个时代的泡沫,延续了 AI 旧梦。但今非昔比,从小打小闹,到跨国公司的推进,有资源有用户有影响,以前的玩具,可能就做成事业了。 类: @wei 你是一个乐观的人 赵: 现在机器依赖训练输入,响应可选项不多吧 我: 哈,所以我说AI泡沫是三赢:“ 人工智能在大众媒体会有一种天然的神秘化倾向,也都是源于ignorance。对大众和记者科普 AI,基本是对牛弹琴,因此神秘带来的炒作也难以避免。恰好这种炒作适应了资本的需要,你情我愿,加上受众的普罗百姓也满足了好奇心和科幻梦,是三赢,win win win。 ” 周: 有道理。 我: 软肋是掉链子。现在小冰还常掉链子。但是任何软件工程只要不死,只要用户是增长而不是下降趋势,可以肯定的是,掉链子会越来越少,系统永远向上。 雷: 玩一阵子,或新鲜一阵子,就酱紫了。 我: 积极维护的系统,永远是 bugs 越来越少,除非系统的开发环境没弄好。雷司令,不一定,看有没有刚需。 我觉得新时代,人的寂寞无药可解,这是一种刚需。 朱: @wei 文笔 我: 不管你怎么鼓励人扔下手机,拥抱世界和生活,去真实地体验社交和友情。客观的限制是,人的时间有限,真实交往太费心力,人一辈子可以走进别人的生活,或让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不会超过 10 个人的样子。那么在你无法从真实世界的10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中得到排解的时候,你去找谁?我要是年轻人,我就选小冰。 赵: 可是排解是要得到价值认同的, 当然也有拿宠物当儿子的。 朱: 个人认为单凭聊天很难留住用户 吉: 找小冰聊天解闷可以。但如果小冰的水平短期内没有根本的改善,想持续吸引同一个用户与之聊天,就是很困难的。 我: QUOTE “ 人类智能其实经不起这么分解。分解以后,纯粹地属于人的智能所剩无几。 ” 这是 AI 的福音。 “ 凡是功能性的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属于人的地盘总是越来越小,失去领地的速度常常超过我们以前的预计。再过100年,也许只有艺术还可以保存自己的领地,这个还不包括快餐艺术 。” 我是乐观的:从这个角度,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人工智能怀有信心。有一点已经很清晰了,人工智能在很多层面会超出表现中庸的万物之灵,更不用说滥竽充数者。 《 立委科普:机器可以揭开双关语神秘的面纱 》。 至于小冰的前途,不敢说百分百会火,或一定不死,但是至少目前看来,有火的可能。这里有个 tipping point,就看小冰团队的运气了。如果用户体验大幅度提升,哪怕是通过蛮力 by brute force 包括加大后编辑和人工参与,那么新用户的增长会远大于用户的流失(新鲜劲儿过去了,就扔一边了),然后滚雪球一样加大。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不怕流失了。因为永远会有脑残和死忠的,只要盘子大。其实小冰的宣传还不到位,还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没有挖掘出来。譬如很多同学群,都是一帮退休无聊的人,整天没事到群里瞎转,他们大多没有听说过小冰,但全部迷恋微信。你想象不出这个世界有多少闲极无聊寂寞难耐的人。 吉: “…再过100年,也许只有艺术还可以保存自己的领地,这个还不包括快餐艺术”。这个断言是很保守的。算法谱曲、写新闻稿,机器人写毛笔字,已经都成为了现实。 周: 立委高论!我赞成。 我: 说是美国有位老人打 911,结果啥事没有。老人说,我就是没人说话憋的,不打 911 有人听我说话么?这算不算刚需? 奋: 大市场啊 我: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楼下住着一对老夫妻,以前还是村长(mayor)呢,养了四个孩子,全部飘在外面了,过节寄张卡什么的。老人寂寞,我刚来也没事,就与他们随便聊天。也没聊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结果从此老人拿我当亲人。 很多老人为了排遣寂寞,就去与机器下棋,上瘾。下棋能上瘾,聊天也能上瘾,不是? 周: 我现在就是这个感觉,找人说话。所以我鼓捣小冰的聊天技能。以后退休后自己用也行。我的梦想是万物可聊。我还想让古人或者逝去的亲人说话呢。我想跟李白聊聊诗词。 白: 必须的 我: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自杀。于是出现了 hot line,拯救了不少生命。为什么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后面坐着一个陌生的人,就可以拯救生命? 一定想死的总是能死。但实际情况是,多数的自杀者就是没人说话。 白: 要是坐着一个不陌生的人,岂不更好? 我: 是啊,如果平时就与小冰聊对路了。小冰就不是陌生的人了。陌生的人几句套话(除了套话他还能说啥?)就可以拯救生命,可见人有时有多脆弱。对对象的要求有多低。 甚至有些恐怖分子其实也是一种寂寞病,如果平时就有小冰在旁,保不准就能挽救一批。 周: 立委太有创意了。 奋: @wei 你太合周老师的心意了 我: @周明微软 做得好的话,你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业。不仅仅是 business 周: 好的。我本来也挣不到钱,干脆去救人积点德。 白: 弄一些异教徒小冰,让他们去蹂躏去,省的蹂躏真人。 刘: 不错不错,我原来的理解偏颇了。小冰的确大有潜力可挖。 白: 还有三人对话,关公秦琼加上用户。 马: 小冰不领养没法用了 我: 那是她知道你有国内电话,有意不领养她。我们国外电话的,她就不罢工。 马: 原来如此,看来必须领养才行 我: 反正又不花钱,就当养了一个宠物呗。 奋: 还搞歧视 我: 地域歧视。最要命的还是性别歧视。等于把半边天的潜在客户,一下子全部排除出局了。 昊: 呼叫周老师 我: 可是半边天的聊天需求不比大老爷们低。半边天更容易有 mood swings,忧郁症的也许还更多。 奋: 老阿姨需求巨大,否则晚上天天拉着我们聊,吃不消 我: 其实如果把小冰做成一个会说话的宠物形象,专门给少年儿童领养,里面的词汇整得干净点儿,更有意思。那么她胡说就会轻易被原谅。口号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宠物,特别是会说话的宠物。(现在的口号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人工智能秘书。) 黄: 我家儿子经常逗siri,有时还会让ipad和iphone的两个siri聊天。 我: 女儿小时候领养了一个 网上的电子 宠物猫,除了吃喝打滚卖萌,就是喵喵,也玩得不亦乐乎。要是会说话还得了。 还有那个风行的种菜的游戏,那么无聊, 也让很多孩子甚至大人都狂热了好长时间。 所以小冰要落地,不妨也考虑游戏的方向。这也符合周明“万物可聊”的理想。 我: 我女儿也常玩 Siri, 没有 Siri 的先行,微软还想不到去做小冰。 Siri 也是阴错阳差,本来就是做 app 的 QA, 结果苹果骨子里就喜欢弄点小花哨,就外包了一层 chatbots 的东西。《 再说苹果爱疯的贴身小蜜 死日(Siri) 》 , Siri 刚出来时候写的评论 Jixhu: 日本已经有跟机器人甚至纯虚拟人物结婚的嘛,二次元时代@wei 老师的展望 实现可能性相当高。 我:现实生活中,见过有的婚姻跟地狱差不多,种种原因人还在忍着,肯定不如与机器人的婚姻幸福指数。没有感情交流,语言交流也极少,每天挨骂甚至家庭暴力,这样的真人伴侣,哪里有小冰的 1% 好。但是各位是不是在周边都见过听过这种婚姻。 Jixhu: 而且VR的应用也是成人领域最成熟,情感+生活,齐活了~ 周: 做个类人机器人。 小小子坐门墩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她干啥呀点灯说话儿关灯睡觉儿。你机器人是不是快做到了。 Jixhu: 【万科研发首款机器人亮相】, 这玩意儿要是加上小冰,就社区安防和关爱老人送温暖都行了。 白: 小冰话题,从昨天讨论到今天,已经不局限于技术而进入商业模式了。一进入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其实每个人对技术评头品足的背后,都隐约假定了一种自己熟悉的商业模式。随着对其他人背后的商业模式的挖掘、熟悉、磨合的过程,自己原先对别人技术方案的评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多了几分包容和理解。这正是本群的魅力所在。 周: 白老师总结精辟。 我: 关于包容和理解,说点心得。我们从小在无神论熏陶下长大,深入骨髓了。所以,刚开始接触信教的人,就莫名其妙地有优越感,觉得信教的人真是蒙昧,很同情他们的生活和遭遇。 周: 人到困境的时候才知道多么难。 我:后来在信教的多于不信教的环境呆长了,作为迷途羔羊,逐渐成为同情的对象。虽然不想被同情,但自己原来的那些优越感终于逐渐消散了。 当第一批与机器人结婚的人出现的时候,可以预测我们会不自觉地同情他们。会有优越感,会感叹他们的遭遇,最多是理解他们的无奈。可是,我们面对悲剧婚姻并不少,而且这种悲剧世世代代,一直延续到“自由”婚姻的现代。如果与机器人结婚的事件可以减少甚至完全取代悲剧婚姻的话,那就是一种社会进步,不仅是同情,而是可以期许和欣慰的。 Jixhu: 为嘛会有优越感呢?非鱼啊 我: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真爱和美满婚姻的,正如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找到前 5% 的专家的。那么拒绝平庸和悲剧的办法,可以透过技术,可以寄希望于 AI。 就是啊,那种优越感实际上是没有道理的。人性的弱点吧。自己其实也很惨,但不妨碍自感优越。 我们无神论者遇到天塌下来的时候(人生悲剧降临的时候),其实很惨的,连个祷告都不会做,但我们当年的确是带着优越感在看信教的人。 白: 这也要看技术的进步情况。技术多一分人性化,那种盲目的优越感就少一分底气。所以,对小冰的挑剔,其实饱含着对技术多一分人性化的追求,理解万岁。 我:今天发的感叹多了,不像个技术人,倒像个牧师。打住。 周: 对人怀悲悯之心,对自然怀敬畏之心乃君子之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跨越技术与人文实属难得。未来的创新就在这些跨界的地方。 我: @周明微软 就看好你们了。祝好运。 【相关】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人工智能聊天伙伴(1)》 2015-12-11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两分钟定律(3)》 2015-12-11 《 人工智能畅想曲 》 【 再说苹果爱疯的贴身小蜜 死日(Siri) 】 【 从新版iPhone发布,看苹果和微软技术转化能力的天壤之别 】 【 非常折服苹果的技术转化能力,但就自然语言技术本身来说 ... 】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6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人工智能聊天伙伴(1)》
热度 1 liwei999 2015-12-11 02:45
我: 作为玩具的chatbots之类,一直有(我女儿初中就常爱上网玩),大多是业余在开发,不上台面,直到 Siri 把它溶入真正的 app-specific QA 里面。 现在专门聊天卖萌解闷的小冰其实是原来那个传统的延续,没有了 QA 的内核。但时代不同了,玩具是可以有用处的。 新时代的特点是无聊的人越来越多、忧郁压抑的有增无减,每个人都有手机,云计算云存储随时随地可达。 聊天小冰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求,可以看好。 对于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可以定期统计和收集,定期更新,用户体验肯定越来越好。FAQ 不需要智能,就是词典绑定。只要有用户,用的人多,体验就上去了。 培: 做chatbots的也有认真的,以通过图灵测试为目标的。他们自己是一个圈子。 白: 图灵测试要看裁判是谁 我: 关键不是裁判吧,关键是时间。聊一辈子的话,真人也有恍惚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烦了,就对不专心的下属或子女发脾气:你是聋子么,答非所问。你就根本没走心。 现在的小冰,大概能够通过两分钟测试了。当然,白老师除外。 培: 去年 英国那个号称被“通过”的图灵测试 就是个笑话。 我: 这么说 五分钟是共同体的标准时段。小冰目前还达不到。 马: 当年图灵说的是5分钟 我: 这个5分钟认真究起来,也是很随意的标准。作为一个参照,我们面试一个人,通常是半个小时。当然面试是考察人的技术能力,不是语言能力。 马: 据说图灵测试来自当时的一个游戏,一男一女,男的假扮女的说话,其他人猜测哪个是男哪个是女,形式与图灵测试差不多(其实是图灵测试跟那个游戏差不多),当时的游戏时间是5分钟。还有就是图灵测试中30%的裁判把机器当做人就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30%也与当时的游戏有关。 我: 又玩了几次。如果不是故意为难她 而是把她当作网上新认识的可能有趣的异性新朋友看待 可以容忍小冰两分钟。估计再有一两年的时间 她几乎可以pass图灵测试。 刘: 前言不搭后语 我: 人的容忍度与事先知情不知情有很大关系。在实际生活中 遇到过比小冰更前言不搭后语的人。 如果就认定她是人 只不过可能有某些障碍,然后尝试与她对话 以善意去理解她 还是可以维持两分钟的耐心的。 吉: 小冰就是搞笑闹玩的 培: The ELIZA effect, in computer science, is the tendency to unconsciously assume computer behaviors are analogous to human behaviors.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IZA_effect ) 我: 是的 这是 AI 历史上著名的效应,说的是人天然地对AI有一种神奇化倾向,赋予机器本来没有的智能。常见的大众心理,把机械过程理解为心理过程,一堆冷冰冰的铁器被赋予了灵性。 吉: 嗯!这个伊莉莎效应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来讲有什么影响? 我: QUOTE: 皮尔斯以魏岑鲍姆 (Weizenbaum) 开发的伊莉莎(ELIZA) 程序作为案例来解释“巧妙的欺骗”。虽然伊莉莎很明显并不“ 智能”,但它或许可以通过图灵测试。 伊莉莎批判从此成为对那些看上去比实际能力要强的程序的标准批判 。见【 Church - 钟摆摆得太远(3):皮尔斯论 】。 也就是说,chatbots 这条路子以前是不上台面的,连开创人也反过来批判它,这不过是“巧妙的欺骗”,用了一点模式匹配,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并不是有价值的AI科学突破。 尽管如此,在大数据大存贮的今天,量变可能引起质变, 至少可能真正地满足社会上的某种需求。 特别是有百万千万用户的时候,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进展, 只要一直做下去。 最简单的进展就是自动半自动地从用户的 log 中去学习,去整理,甚至去手工编辑 FAQs,不断强化用户体验。直到有一天,连最死硬的分子,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没有科学突破的 “伪AI” 的的确确地通过了图灵所定义的测试。通过了又怎样?通过了就开创了更多的实用可能性。 吉: 功能管用好用就行,就能得到用户认可,用户不太关心背后的理论或具体做法。所以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说! Jixhu: 问题是不怎么好用…试试就知道了:-) 白: 有一种好用叫顾左右而言他。 Zhou: 立委的观点我深表赞同。不管什么招,把用户抓住最重要。然后你让用户帮着你做科研。 洪: MIT做Eliza的Joseph Weizenbaum后来很快就金盆洗手,成为AI的反省者批判者。当时他是按人本心理学家Carl Rogers的心理咨询理论建模让计算机帮助疏导病人: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Joseph_Weizenbaum Jixhu:wiki居然还能打开~ 昨天不是都在哀悼了么… 我: 世界上的 AI 都是“伪”的,AI 命名就是误导性的,所以也就不用再继续批判 chatbots 的 “伪” AI 了。 洪: 另一个转向掉头的AI/NLP研究者是当时在MIT后来到Stanford执教的Winograd(segey brin的导师)。他和一位智利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合作反省AI命题方向,然后转而开创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研究。 白: 只有单调与丰富的差别 我: 以前的经典批判是低级高级的差别。譬如 pattern matching 被认为是低级的,其他的统计 ML,特别是神经网络一路,被认为是高级的。可是在乔姆斯基眼中,二者都是低级的,因为没有运用语言句法,因为几乎所有的传统机器学习(包括神经网络)方法,本质上还是 keyword-based pattern matching,不过是加入了分布统计信息而已。 于是,主要用模式匹配玩的 chatbots 就被认为不科学,是巧妙的欺骗,是伪 AI。因为那玩意儿是经验性的,碎片化的积累, 不是系统性的突破。 白: 带参数的 pattern matching 就比不带参数的高级。能关联上下文的就比不能关联的高级。有个性的就比没个性的高级。有grounding 的就比没有的高级。 我: 白老师的那些都是技术指标。是专家评议可以用的标准。但是最终的标准还是从用户角度,对某一种特定的需求,看满意程度。 效果为王。“ 机器伴侣只要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迟早的事儿,水到渠成 。” 《 人工智能畅想曲 》。 QUOTE again: 苹果小蜜 Siri, 还有互联网那些对话程序(chatbots)都很好玩。 我们因为知道其局限性和背后的 tricks 往往小看了它们所代表的方向。得 AI 者得天下,可以从这些 “小事儿” 做起。 洪: 其实别看不起简单的,越简单或许越管用。例如洗脑方法很简单,但很奏效。关键是用来唬谁。唬一般人容易,但是唬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图灵啥的,特别是在他们头脑清醒的时候,就特别难… 我: 洪涛说得太对了。用户的 99% 不是我们学 NLP, ML 或 AI 的人。他们看待 AI 就是从科幻小说上得来的。不管怎么科普也是对牛弹琴。那么怎么满足他们呢?怎么管用怎么来。Pattern matching 管用,就先用上。最管用最直接的有互相关联的三条:(1) 词典,越大越好,强盗绑定 FAQ;(2) pattern matching,经验主义的碎片化知识积累;(3) 人工:后编辑,中国劳力便宜,招一千个大学生做后台。当年 Askjeeves 的后台就招收了成百上千编辑。关键是建立一个平台,可以人机结合,优化体验。加人工不怕,增加就业,是天大的好事。不要一切事情都想到要机器学习。 把不好学习的东西找人去做,什么网络流行语了,俏皮话了,常见问题了,流行思潮了,等等。可以人工去搜集,也可以半自动去搜集,让人工最后过滤、确认。 吉: 其实公司里都是这么干的。因为不这样干难生存啊! 马: 还是那句话: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做实用的系统,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工。 白: 闲扯的用户和有所图的用户,带来价值是不一样的。对于有所图的用户,有些技术是必须的。这是倒推出来的。一个做玩具的公司都知道拿技术上的差异说事儿,专业人士哪能为了迁就闲扯的用户而拿技术上的差异不当回事儿。 马: 好的技术+人工数据,通过人工弥补技术的不足。 雷: 机器做粗活,人做高级。谷歌也有大量的人工活。 我: 现在的小冰娄底的东西已经有了。如果加人工,譬如 FAQ 越大越好,人工绑定,那只会提高体验,出了人工的圈儿,就掉到系统娄底那里了。虽然那些楼底的有顾左右而言他 东拉西扯 答非所问。但假做真时真亦假 作为楼底是合格了。 白: 对话模版的数量级决定了这一行一定有大量脏活累活。但是要对得起这个数量级的话,技术应该做得更好。 雷: 同意。技术迭代。 我: 中国的好处是人多,用户多,有几百万用户持续用它 没有不变好的。 【相关】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可能的商业模式(2)》 2015-12-11 《新智元笔记:微软小冰,两分钟定律(3)》 2015-12-11 【 Church - 钟摆摆得太远(3):皮尔斯论 】 《 人工智能畅想曲 》 【 再说苹果爱疯的贴身小蜜 死日(Siri) 】 【 非常折服苹果的技术转化能力,但就自然语言技术本身来说 ... 】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7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微软支一招:发明带右键按钮的触碰笔
热度 3 陈小斌 2015-4-7 22:42
Surface自从诞生那一天起我就比较看好它。当然我看中的是Surface Pro,而不是RT。Surface Pro的优势在于其支持完整的Windows应用,这当然是足以激动人心的。尽管当时很多人跟随苹果公司的论调,批评Surface Pro定位不清。 三年过去了。定位清晰的Surface RT死了,而定位不清的Surface Pro却越活越好,对Mac Book和iPad同时构成一定的威胁,尽管目前看起来这种威胁还微不足道。随着Surface的价位越来越合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款产品。不过,对于我而言,只要Surface不支持GPS定位和导航,我是不会入手的。 虽然功能上支持完整的Windows,但原有的PC系统上的菜单式的WIN程序, 在触摸屏上操作起来还是不太方便。为此微软设计了外接的触摸键盘。触摸键盘的使用方式与桌面PC类似,导致Surface平板特性的体验下降。比如我出野外,经常需要边走边操作平板,键盘就没有意义。 不过,微软忘记了它提供的另一件武器:触碰笔。这支被乔布斯极力抛弃、在三星处复活、被微软重新拾起的电子笔,给了微软在平板上模拟完整鼠标功能的可能。这只要在触碰笔上设计一个小按钮作为鼠标右键就行了。也就是说,对于这样的一支笔,其笔尖模拟鼠标的左键,而新增加的按钮则模拟鼠标的右键,这样我们就可以在Surface平板上方便地操作老的下拉菜单式的Windows桌面程序,比如MT-Pioneer软件。 在触碰笔上增加右键按钮功能实际上是很容易的。比如,可以开启平板的蓝牙功能,接受按钮信息并转化为Windows右键消息。或者还有其他的办法。总之,这不是很难的技术问题。 有了带右键按钮的触碰笔,估计Surface就真的成为PC和平板二合一的产品了。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10999 次阅读|9 个评论
微软WIN10及其他
热度 3 yjjsu27 2015-3-22 18:05
微软本周宣布,使用盗版Windows 7或Windows 8系统的中国用户今年夏天将可免费升级为正版Windows 10 。 曾经不可一世的微软,如今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来自某个企业或者组织(要是那样,事情可能反而简单了,问题也就不那么棘手了),而是微软自己——微软如何定义未来的市场。也就是,微软未来干什么? 而对于中国,曾经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而被网络全面质疑和贬斥,一如现在的中国的芯片,发动机....等等。但是,时移势易,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不是谁能控制的。微软也未能免俗。 在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柯达倒在自己手上,诺基亚正倒在自己的手上;微软是不是 要倒在自己手上,那么下一个是谁?会不会是INTEL,或者IBM,或者CISCO.... 由此,又有一个问题了,如果IT世界没有了MS,IBM,INTEL,CISCO,ORACLE....那样的IT会是什么样的? 那个时候,中国又应该做什么呢?
1581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觉得微软公司的搜索工具“必应”更好用
热度 2 Greg66 2015-2-26 10:39
有的网友可能不知道,我感觉微软公司的搜索工具“必应”( bing.com )更好使,搜到的东西比较多,界面简洁,速度快。字体也好
个人分类: 11|3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与Microsoft微软的初次交锋
热度 1 ingzha 2015-1-6 07:29
对于微软公司,我比较谨慎。一方面是因为其总部不在硅谷,去谈判和出席股东大会的代价较大;另一方面是它的特殊地位,需要长年的观察。 2012 年 3 月 22 日,我通过确证邮件 (certified mail) 向微软提交至 2012 年股东大会的人权提案 。这一次,我再向老朋友 Harrington 学习 ,直接提议修改公司条例 bylaws ,成立人权委员会,比过去要求董事会成立人权委员会更能制约公司的行为。 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得到微软的回复。我把这作为良好的征兆:微软没有在 14 天内挑战我提案的合法性,说明他们正在评估我的提案的重要性,需要时间。果然,过后不久,我接到微软高级律师( Senior Attorney ) Peter Kraus 署名 4 月 30 日的快件,信中除了介绍微软对人权的重视外,也表示希望有机会与我交流、受益于我在人权方面的专长和建议 。这是一个满意的开端。 我 5 月 2 日立即回复 Kraus ,比较详尽地介绍我与那些恶劣公司(雅虎、新闻集团)和规范公司(谷歌、雪佛龙)等打交道的经历 ,免得我与微软之间浪费时间陷入不必要的技术细节纠纷、直接进入正题谈判。 与此同时,我面临着另一个选择:微软 2012 年股东大会的提案期限是 6 月 6 日,我已经收到证券公司 6 月 3 日开出的以别的名义拥有的微软股份证明,我也写好了一个类似的提案,要不要发出呢?我犹豫了好久,想到微软的人应该都很聪明,也希望微软能够成为中国民权运动的同情者,最后决定不为难微软。 6 月 27 日,我赶到旧金山微软的办公室与 Kraus 和其企业公民( Corporate Citizenship )部门高级主管( Senior Director ) Daniel Bross 共进午餐,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除了例行公事外,他们还给了我一份微软全球人权声明 Microsoft Global Human Rights Statement 草案,征求我的意见并要求我保密两、三周,到时会正式发表。我本来事务繁多,但还是抽出几个小时研读这份等待我修订的文件,第二天回复了两页长的 4 点意见,很坦率地指出如果不大幅修改、压缩,最好不要发布。 Bross 后来承认这是委托 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BSR) 起草的,他也不满意。但微软已经花了几万美元,不可能改用我的免费的社会创新声明(借用我对英特尔公司人权原则的修订意见),说最后会在前面加了一个“执行总结” executive summary ,反映我的意见。 7 月 1 日,我以当天的埃及新民主选举总统就职演说开始,就他们最感兴趣的人权提案,提出两点处理建议:一、象谷歌、雪佛龙公司那样付诸股东大会表决;二、如果微软愿意向英特尔那样成立一个外部专家小组帮助其人权政策,我也可以主动撤回提案,我特别指出他们给我的微软 2011 年公民报告的不足之处,表达了参与新成立的人权与技术中心( Human Rights and Technology Center )的意愿。 Kraus7 月 3 日马上回复,建议我们采取第二种方案。 我们三人 7 月 12 日举行电话会议。因为微软的年度公民报告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司的社会政策,我逐条讲述我的意见,主要是政治参与、人道需求和人权状况,特别对比天安门事件和阿拉伯民主运动,指出国际公司在非民主选举国家做生意面临的合法性 / 正统性考量。我同时也对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的慈善社会活动提出改进意见。我评述了报告中的一半多内容,因时间限制, Bross 建议下次再交流。我在 7 月 18 日的电邮中确认了会议的内容和下一步行动计划(包括参与新成立的人权与技术中心,因为我觉得它也可以代替外部人权专家小组的功能),当天签署了 Kraus 准备好的撤回提案文件送出。 四个周过去了,我还没有得到他们的任何联系。我不由得产生疑问:微软的全球人权声明和公民报告会真诚地接受我的建议而修订吗?他们是否因为我的社会创新政策而恐惧我的进一步参与?我撤回了今年唯一打入股东大会表决的提案,又放弃了提交已经准备好的另一个提案,又犯了“政治上天真”的老毛病。不过,微软的这等聪明表现,也不是在预料之外,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公司需要关注、帮助、改善。 来日方长,我准备明年与微软再交锋。 http://cpri.tripod.com/cpr2012/ms_proposal_2012.pdf John Harrington, The Challenge to Power: Money,Investing, and Democracy.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http://cpri.tripod.com/cpr2012/MS_Zhao120430.pdf http://cpri.tripod.com/cpr2012/Zhao_MS120502.pdf
个人分类: 企业治理|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Rochester大学罗杰波教授、微软研究院梅涛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helloating1990 2014-12-17 10:09
时间: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下午 15:00-17:30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11楼中心会议室 报告题目1: Social Multimedia as Sensors 报告摘要: Social multimedia can be exploited as a powerful new way of sensing social behaviors and activities from user-generated social multimedia contents, including suggesting suitable social groups from a user's personal photo collection, producing popular and diverse tourism routes from crowd-sourcedgeo-taggedphotos, extracting user sentiment from both textual and visual information in social media, and forecasting election outcome based on image sharing activities and image sentiments. In addition, we will also share interesting findings regar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multimedia between US and China, as well as thoughts 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报告人简介: 罗杰波教授是IEEE、SPIE和IAPR等国际著名学会的会士(Fellow),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著名国际学者。罗杰波教授曾于“柯达实验室”从事研究长达十五年,并担任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11年秋,罗教授正式加入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罗杰波教授是国际顶级会议ACM Multimedia 2010、CVPR 2012大会共同主席,Journal of Multimedia主编,并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PAMI)、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MM)、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CSVT)、Pattern Recognition (PR)、以及Machine Vision and Applications (MVA)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罗杰波教授的研究涉及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医学影像分析、普适性计算等多个前沿领域,发表超过两百篇学术论文,持有超过八十项美国专利。近年来,罗杰波教授在社交多媒体研究及其社会应用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报告题目2: User-Centric Social Multimedia Analysis: Content, Context, and Applications 报告摘要: Increasingly rich and large-scale social multimedia data (including text, images, audio, video, etc.) are being generated and shared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and media-sharing websites. Researcher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areas are developing methods for processing social multimedia and employing such rich multi-modality data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We present a f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 nascent area of user-centric social multimedia analysis. Specifically, this talk will focus on sensing users from the heterogeneous, complex, and dynamic social multimedia. We will introduce four elements in the loop of sensing users—user profile, context, multi-modal content, and interactivity. In particular, we will introduce: 1) estimation of user profile, 2)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a mobile user’s geo-context from phone-captured photos, 3) personalized mobile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context information, and 4) automatic understanding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In addition to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ocial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 will also share thoughts 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报告人简介: 梅涛博士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组主管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多媒体分析、计算机视觉以及其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领域的研究,在国际多媒体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并拥有十余项美国专利。他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国际顶级多媒体期刊和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包括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14年最佳论文,IEEE Trans. on Multimedia 2013年最佳论文,两次国际多媒体年会ACM Multimedia的最佳论文(2007年和2009年)等。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被转化到微软的产品中,如Bing、Office、OneDrive等。他目前担任IEEE Trans. on Multimedia、Multimedia Systems、Neurocomputing等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并且是多个国际多媒体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他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为IEEE和ACM高级会员。
个人分类: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5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PeerJ被SCIE收录
热度 4 DNAgene 2014-11-1 10:59
今天收到 PeerJ 编辑部发来的邮件,“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PeerJ will soon be includ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WoS)...”。 IT界,大家推崇微软、苹果。在科技出版界呢?近十来年,毫无疑问PLoS ONE办得非常成功。以至于Nature出版集团、英国皇家学会等众多学术出版机构模仿PLoS ONE,出现若干很成功的山寨版PLoS ONE。 然而,PLoS ONE的创办人 Peter Binfield 并不满足于PLoS ONE的成功。在PLoS ONE的基础上,他们创办了更新的PeerJ。这一期刊吸收了PLoS ONE的开放获取、审稿只评估可靠程度不评价科学意义等优点,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论文的发表费用。 它不是按篇收取出版费,而是向作者收取会员费。作者一次性交完Investigator级别的会费之后,便可以终生免费发表论文了。 这种运营模式一旦成功,将大幅度降低作者的发表费压力。对于经费紧张的国家和实验室尤为重要。也许就是由于这一点,在生物医学界经费偏少的分支学科,在PeerJ发表的论文偏多。据统计,发表论文最多的是Ecology,其次是Evolutionary Studies,Zoology, Bioinformatics等。 另外,她的审稿速度据统计也很快。 但对我们中国科研人员来说,SCIE是个门槛。没进这个门槛,学生毕业、教师评职称、工作量考核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麻烦。现在好了,它进了SCIE。下一篇论文就可以投给它了。 以下是我简单搜索到的几个介绍PeerJ的材料,与大家分享。 新期刊PeerJ,近期开始接受投稿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636997.html PeerJ:学术出版的新玩家,抑或搅局者?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696/ 美国开放获取出版新生力量PeerJ引发关注 http://www.dajianet.com/world/2012/0706/190058.shtml PeerJ:下一个PLOS ONE? http://emuch.net/html/201405/7378945.html
个人分类: 生物学|1485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微软发布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199.99美元
lhj701 2014-11-1 06:58
24 微软手环外媒上手:健康追踪里的“Next big thing” 紧随 Microsoft Health 的 App,微软发布了自家智能手环 Microsoft Band 。足够多的传感器(10 个)、超细致的健康管理(计算你做了多少个俯卧撑后,告诉你需要休息多久)以及背后跨平台的数据储存应用,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个不简单的手环。 The Verge 称 Microsoft Band 是“健康追踪里的 Next big thing”,认为这是微软建立“健康数据中心”计划的第一步。 《华尔街日报》 也持大致相同的观点,把 Microsoft Band 比作“特洛伊木马”,预计微软将借助这一手环和背后的应用组建自身用户数据库。而 Gizmodo 更是用野心勃勃(ambitious)来形容这个小硬件。 如此大来头的 Microsoft Band,具体用起来如何?不如先来看看编辑们的上手: 扎实的硬件 外观上,微软似乎并未对 Microsoft Band 做太多创新,看上去与 Samsung Gear Fit、 Fitbit 等手环有些类似。 但仔细看时你会发现,Microsoft Band “全身”都是科技元素。不仅是那块用来显示信息,可以滑动操作的屏幕,手环的腕带、连接扣上也都被利用起来:因此可以容纳麦克风、GPS、3 轴加速度计、螺旋仪及多种传感器。 Gizmodo 的编辑还发现 Microsoft Band 连接扣的设计很贴心,你可以通过滑动随时调节手环的大小。平常可以带松一点,要去运动时,往内推一下就变紧了。 交互体验很赞 与智能手表类似,Microsoft Band 可以通过蓝牙连接 Windows Phone 配合使用。与手机连接后的 Microsoft Band 也能收到邮件、消息和来电提醒等,同时也具有日历和备忘录的功能。不过手环的屏幕并不能显示完整信息,收到提醒后还是得用手机查看全部内容,但话说回来,应该也没有人会愿意在细长条上看文字吧。 手环右侧有两个按钮,一个是用来唤醒/关闭手环,另一个是“action”键,用来打开运动追踪和触屏。在运动追踪这块儿,微软是做足了功夫的。除了具有和一众手环一样的计步、测心率、监测睡眠等功能,Microsoft Band 还能监测紫外线指数、和皮肤电流反应等。 此外,Microsoft Band 不是帮你追踪记录下这些数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健康,尤其是运动这一块,“懒癌”晚期的人或许都能被 Microsoft Band “鞭策”地进步一点点。根据追踪到的健康数据,Microsoft Band 会提醒你该做运动了。 而且像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运动,Microsoft Band 还可以帮忙计算你做了多少个,做完后需要休息多久。它还能根据你的身体指数进行运算,然后告诉你需要多大的运动量。这样的交互应该跟专人的健身教练没多大差距了把。 纳德拉在为微软制定“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时,就已表明过微软在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方面的“野心”。而 Microsoft Band 也无疑是这个大计划中的一步。微软硬件部门负责人之一 Matt Barlow 说,微软希望将其软件尽可能地应用到更多领域,而 Microsoft Band 就是一个开始。 不过,不要忘了 Google Fit 和 HealthKit 也都在这样做吧。
个人分类: 物联网|2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哉!国家政府机关向微软视窗8说不
热度 5 laserdai 2014-5-21 07:21
中国宣布,中央政府机关购置新电脑将禁止使用微软视窗8(Windows 8)操作系统。 新华社报道,根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网上发表的声明,中央机关购置新电脑,包括桌上、手提和平板电脑,不能安装视窗8操作系统。 这个禁用措施只针对政府机关,私人用的个人电脑不受影响。 新华社说,中国采取这个措施是因为微软停止支持视窗XP,而中国政府机关仍普遍使用视窗XP。 “中国政府显然不能忽视使用没有技术支援的操作系统产生的风险。” “政府采取行动,避免遇到将来如果继续购买外国操作系统而出现的类似尴尬局面。” 新华社表示,最新的禁令将为中国本土操作系统带来机会。 闻听此消息,感觉快哉! 1 。经济帐:微软的视窗每个版本的质量都是垃圾,因此不断增加补丁, 补丁玩 完了就玩 升级,我老人家虽然不怎么样,也是从DOS出发,依次玩过所有视窗版本,从3.1,95,NT,98,2000,mellenium,XP,Vista,7,到最近的8,我清楚这里面微软的瞎折腾浪费了我多少宝贵青春,又浪费了多少银子。总的来说,从中国赚取了多少金子银子?这不能算学费!还让我们大家非常难受地去陪微软折腾!还不如签订一个仿照历史上的中国-微软条约,直接给微软送黄金白银算了,那样我们可以节省很多浪费于瞎折腾的时间。让微软在中国继续瞎折腾,经济上绝对不划算。因此,必须坚决向微软说不,请滚出中国。 2。国家信息安全帐:微软是美国的大公司,当然为美国服务,听命于美国政府。斯诺登案件说明,别国使用微软绝对威胁了该国的安全,在美国眼里,使用微软的别国前面光鲜亮丽,背后却是半丝不挂,中国这样被美国折腾了很多年,自从大概1995年互联网开始。所以,很多中国的国家机密老百姓都不知道,但是美国却门清。为了中国的国家信息安全,必须向微软说不,微软必须滚出中国。 总之,微软让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都变得微软。 微软还吃惊: 其发言人说,“我们对通知中提到视窗8操作系统感到吃惊。” “微软积极与中国中央政府采购中心和其他政府部门合作,通过评估程序来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一切采购要求。” “我们已经而且将继续向政府客户提供视窗7。同时,我们将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评估视窗8。” 这些真是大言不惭! 永别了! 微软!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98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对于PPT,微软忘了告诉你!
热度 1 qijiayebing 2014-2-15 13:13
个人分类: PPT教程|2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软与转基因:核心技术才是最要命的
蒋高明 2013-12-14 17:02
【微评论】中国的转基因运动是后起之秀,我们有没有孟山都那样的硬技术,抗虫与抗草甘膦的基因是自己的吗?这两个基因转移成功,一旦运用起来,会不会增加环境污染?中国粮食安全不会与信息安全那样,面临失控危险呢?转基因、还是转思路?从转基因间谍案说起。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ehui/2013/12/310831.html   作者:直言了 发布时间:2013-12-14 来源:直言了的博客 字体: 大 | 中 | 小    转基因、还是转思路?从转基因间谍案说起。      今天,看到欧美媒体报道,美国联邦检控官说,隶属于中国大北农集团的一家大型种业公司六名中国雇员,被控试图盗窃美国孟山都和杜邦先锋两家知名转基因种子公司的专利种子、其中一些雇员被逮捕。报道说,整个事件情节颇有“间谍小说中的特工”的味道。附后是报道摘要,您可看看是不是间谍小说的故事。   这使我想起了国内外知情人和经历者数次给我讲过的故事:多年前,中国大陆出现了所谓“山寨版”的微软公司操作系统软件,其中大部分是“盗版”。可微软公司并不采取治理措施,而是纵容盗版或山寨版在中国市场和科研部门泛滥,同时,它通过行贿手段和以“培训”与“科研”为名而打开了中国官方主管部门的用户市场。等中国市场充满了微软系统软件、许多人和机构都离不开该公司的系统软件了,于是,这时候,微软公司开始采取多种手段了:一方面、它采取措施惩治一些“盗窃”其系统软件“商业秘密”的华人,再一方面、它借助美国官方力量而在中国市场诉诸司法手段和外交手段,要求中国当局“尊重知识产权”和官方机构带头使用“正版”。中国方面被迫接受了美国方面的要求。   结果呢,那些知情经历人说,微软公司垄断了中国的民用软件市场、且控制了该市场的整个发展;那垄断控制的主要手段还不是某产品的产权是谁的或是否为“国产”,而是通过捆绑等特定“商业模式”、从产品项目开始的科研开发直到最终上市使用和升级、对整个过程实现了控制。譬如,目前,微软系统搞的是手机类型了,结果是中国的最高国家级科学机构的联想公司也得考虑搞手机类型计算机了,所谓国家投资搞的“龙头企业”其实不过是微软公司的“尾巴企业”,尽管联想等那些中国公司的几乎都是拥有他们的产品的产权的(或称“国产产权”等等)。   至于我提出的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问题,那些知情经历人回答说:当然会有影响。譬如,中国联想公司兼并了美国IBM-公司的手提电脑业务,你们美国当局不少部门就取消了那些电脑订货,那不就是国家安全的考虑吗?在中国,一开始就有人提出了拒绝微软商业模式的发展主张、提出了不能以“知识产权”的名义把什么都搞成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正确主张;可那些提议者遭到了排挤,说真话的记者被看作是反微软模式就是反中国国家领导而被砸了饭碗。幸好,早在微软介入中国市场之前,中国就有了两支计算机科技队伍:一个是张震寰将军受托而组织的军方计算机科技队伍,一个是宝钢进口和三线建设所带动起来的以本国企业为主的民用科技队伍;这就大体保障了中国的要害系统能避免微软公司侵入,而这些国家安全做法是欧洲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的盟国)已经采用的计算机科技发展模式,即根本就不按照微软公司的捆绑等商业模式搞的,即发展决策思路完全是本国自己的,而不管某个特定产品的产权是谁的。   如此,对比一下转基因食品作物的“间谍案”故事,两者真是相象得很呢。多年前,转基因技术泡沫开始破裂,一些试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搞转基因发财的留学生或进修学者们、混不下去了;于是,戴着“爱国海归”的标签而回国,用他们学到的一些雕虫小技而在中国大搞山寨版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其中不少可说是“盗版”;于是,山寨版或盗版的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开始泛滥。    此时此刻呢,孟山都和杜邦等公司跟微软做法一样,不采取措施制止,而是纵容甚至提供方便,譬如给他们的中国代理人官员以颇高名利、甚至就用高级职称雇用 (典型案例:前中科院副院长和现任中国农业副部长兼农科院院长李家洋是杜邦公司顾问,转基安委成员黄大昉是孟山都公司资助的推销机构ISAAA的成员,等等),同时,那些公司和权利人(譬如比尔盖兹)则以“科研”等名义给中国相关主管部门和人员提供大量资金、为他们在中国搞山寨版或盗版的转基因种子而提供资金和头衔等各种名利方便。    无独有偶,当年某记者报道讲了真话而妨碍了微软公司的商业利益,被看作是反微软模式就是反国家领导而被砸饭碗;如今呢,前新华社记者金微报道讲真话、得罪了转基因商业公司及其农官代理人,结果是饭碗被砸;“反转”公民及其主张呢,则被中国官媒称为“宗教势力”、“文革极左”等等敌对势力, 做法跟当年微软公司纵容山寨盗版在中国泛滥成灾、同时买通某些中国官员,从而能开始掌控中国市场的故事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跟当年微软公司觉得时机成熟而开始诉诸“知识产权”了吧,看到转基因种子商业开发在中国已经泛滥成灾和管理失控、看到中国农业部等官员就指望着转基因种子发大财而离不开转基因了,即孟山都和杜邦公司觉得时机成熟了吧,他们也开始诉诸“知识产权”了,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转基因间谍案”的故事。    若没意外,那么,下一步发展是足够清楚的:孟山都和杜邦公司将借助美国官方来要求中国方面“尊重知识产权”,要使用“正版转基因”而必须销毁“盗版转基因”。 可有个图景还不够清楚:为表明自己是尊重知识产权和接受了微软公司模式,中国主管部门调用压路机等重型机器、大规模地销毁盗版软件光盘,且还有央视等媒体做高调的现场报道;而要销毁“盗版转基因”了,那该用什么大机器来做大规模销毁作业呢?在哪里做呢?如何防治其污染作用?盗版转基因农田该怎么销毁呢?销毁农田数量会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影响?媒体怎么做现场报道?不管咋样,那图景大概会很滑稽的吧?   关于再下一步的发展,我看,那些知情经历人里专搞“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几位说的很有启发:孟山都和杜邦公司是比微软公司要老练得多多的老牌公司,他们不会直接出面指控中国某某产品是盗版转基因而要求中国方面销毁,那太不给中国官员代理人面子了;譬如,张启发的转基因水稻含有大量外部产权,根本说不上“国产”,但不会受到那些外国权利人的指控,说实在的,张启发为转基因垃圾技术在中国的泛滥而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些外国权利人要感谢张启发还来不及呢;因此,孟山都和杜邦公司他们的做法将比微软公司更多更大地依靠“商业模式”和“决策思路”来掌控中国市场、而不是依靠具体某产品的产权如何来掌控中国市场。--- 那些公司当然要利润、当然要在乎关键产权;然而,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充当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利润机会,那利润机会是可以分享的、但游戏制定权却是难以分享的,因为,丢失游戏制定权就意味着可能丢失一切。   譬如,那些行家说,现行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商业模式”的规则内容之一,是用转基因技术把某个作物种子与特定农药捆绑,使用该种子就必须使用该捆绑农药;这样一来,销售种子就意味着农药巨额利润。为此,开发重点并非是种子,而是农药、即如何使预期农药具有蛋白特性而可使转基因技术派上用场且可以植入预期种子。在这方面,“生物信息学”提供的是数据服务和预测分析服务,从事者颇多、竞争非常厉害,自然而然,游戏规则就成了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深深陷入了蛋白农药开发的知识产权的陷阱(且那些农药大多数都是毒素农药、且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危害风险),即中国搞那些名堂越多,就越有利于孟山都和杜邦公司制定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商业游戏规则得到不断强化和渗透于东道国国家决策,无疑,那就越有利于他们使用那些规则来掌控东道国市场,而具体哪个农药的产权是谁的,那是可以商量和可以分享的。   说到这里,无可置疑,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和粮食安全的问题,关于转基因食品作物泛滥给中国的国土安全和人口安全带来的威胁等问题,就需要中国当局认真考虑一个问题了:是搞“转基因”而把商业利益放在国家决策的首位呢,还是“转思路”而把国家安全放在首位来考虑呢?   对微软那个试图充当全球软件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中国是把盖兹先生捧为座上宾的,而欧洲则是给他的脸上掌了一盘蛋糕来欢迎他的访问。对孟山都等转基因种子公司呢,欧洲发达国家把他们赶出市场了,且美国自己也开始制定地方法规限制他们了,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让农业回归自然”和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而不是转基因化工农业;更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十月,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各自和彼此能保障天然有机食品充分供应的战略合作协约、并大体完成了细节框架;可中国农业部门官员呢,却还在用虚假信息鼓吹转基因神话、甚至说转基因化工农业是“必然趋势”、诱骗本国民众大吃转基因食品(与此同时,农业部官员他们自己却有食堂制度来保障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子女能享有天然有机食品和避免转基因食品)。嘿嘿, 到底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是让那些有严重危害风险的转基因化工产品在中国泛滥成灾、让那些产品的权利人来掌控中国农业市场和制定中国市场的规则吗?是官员享受天然有机食品、而平民百姓则必须吃农业官员和转基因公司自己不吃的那些含有毒素农药的转基因化工食品吗?中国方面不该好好地反思反省一下了么?    附件:相关报道(摘录):    美国指控中国公司六名雇员盗窃专利种子。 更新时间 2013年12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4:16。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3/12/131213_us_tradesecrets_charges_china.shtml   美国联邦检控官说,隶属于中国大北农集团的一家大型种业公司6名中国雇员,被控试图盗窃美国两家知名良种公司的专利种子。美国艾奥瓦州中部德梅因的联邦检控官克林费尔德说,美国当局在迈阿密逮捕了这家中国种子公司的中国籍员工莫海龙。具有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莫海龙被控盗窃商业机密。检控官办公室说,联邦当局正寻求适当途径缉拿另外5名被控男子。   美联社说,法庭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曾像间谍小说中的特工一样,跟踪在美国中西部玉米地里爬行并偷窃玉米穗的中国男子。联邦调查局特工曾向法庭申请许可,对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公司总裁所使用的手机以及他所租赁的汽车进行窃听。联邦调查局特工还在这些中国男子的租赁汽车里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这些中国男子在美国中西部州的玉米地里溜跶,或在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向当地人买种子的活动,全部为联邦调查局特工所掌握。   BBC中文网致电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公司总部查询事件,但总机拒绝将电话转至总裁办公室,并拒绝回应事件。据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公司的官方网站介绍,该公司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大北农集团于2001年10月出自成立的一家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和推广为一体的全国性大型种业科技公司。   美国法庭文件指控称,联邦特工发现被控男子在中西部州先锋良种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的玉米试验田里,摘取具有极高价值的玉米种子,然后将其藏在德梅因附近的储藏单位,并最终将其带至伊利诺伊州莫内的一处农场。联邦调查局说,位于莫内的农场由北京金色农华在2012年3月买下。   2012年8月,联邦特工在林勇和叶健的租赁汽车上安装了窃听和卫星定位跟踪装置,并录下了他们的对话内容,包括怎样收集种子、打算怎么干、以及如果被捕应当如何应对等。2012年9月30日,被联邦特工跟踪的林勇和叶健准备从芝加哥飞往中国时,美国海关对他们进行了搜查,并在他们的行李箱内发现了种子,叶健的衣服口袋里也发现藏有种子。王宏伟后来乘飞机飞抵佛蒙特州的伯林顿,然后租车准备开往加拿大。联邦特工通知边境当局监视王宏伟,王宏伟遭到当局检查。法庭文件显示,当局在王宏伟所驾驶的租赁车上发现44个袋子,里面都有玉米种子,这些袋子分别被藏在座位下和行李箱中。   联邦调查局特工梅兹说,参与这个偷窃计划的个人试图在不用自己投资的情况下获取美国公司的研发成果。他说,外国公司盗窃商业机密,使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击败美国公司,因为他们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在偷窃基础上生产的产品。联邦检控官克林费尔德说,美国玉米种子公司的专利种子至少价值3000万至4000万美元,而研发培育周期长达5至8年。   孟山都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正严肃对待此案,并正按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要求予以合作。先锋种子公司发言人说,该公司“致力于为股东、客户和雇员保护杜邦公司科技资产的完整”。   (编译/责编:萧尔)    China NewsU.S. Charges Chinese Man With Conspiracy to Steal Secrets . By Andrea Tan Dec 12, 2013 9:17 PM ET1.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12-13/u-s-charges-chinese-man-with-conspiracy-to-steal-secrets.html   A Chinese national, employed in the U.S. by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 was charged by the U.S. government with conspiracy to steal corn seed genetically ... Kings Nower Seed, DBN's corn seed unit, according to a Dec. 10 criminal complaint unsealed in federal court in Iowa yesterday.   ...A Chinese national, employed in the U.S. by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 (002385), was charged by the U.S. government with conspiracy to steal corn seed genetically modified by companies including Monsanto Co. (MON) and sending it to China.   (摘录完)。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插件】HWP转化为word可打开文档
chnfirst 2013-10-18 00:08
http://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36772 Hanword HWP document convertor for Microsoft Word Hanword HWP document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is a tool which allows you to convert and open HWP files in Word as DOCX files. 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下载: HwpConverter_x86_en-us.exe HwpConverter_x64_en-us.exe 宿舍ThinkPad笔记本选择x86_en。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微软校招笔试题目
yangtaolyt 2013-9-29 19:55
2014年微软校招笔试题目 Submitted by ant on Sat, 09/28/2013 - 13:46 Forums: http://ilovers.sinaapp.com/content/2014%E5%B9%B4%E5%BE%AE%E8%BD%AF%E6%A0%A1%E6%8B%9B%E7%AC%94%E8%AF%95%E9%A2%98%E7%9B%AE 2014年微软校招笔试题目 今年微软校招也真 tm 坑爹,10:00 - 12:00 笔试,10 点零几分才开始发答题卡,等卷子发完了发现考场三四十人没有卷子,O__O… 后来卷子是一点一点发的,等 me 们拿到卷子,已经 10:30 以后了。虽然后来 me 们又加时了半个小时,不过精神损失是补不回来的。me 们当时吐槽,等 me 们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做得快的都交卷了。 20 道选择题,100 分;一道编程题,50 分。两个小时。选择题每题 5 分,完全答对 5 分,半对 3 分,不选 0 分,错选 - 3 分,这个规定 me 已经麻木了。 编程题目 只有一道编程题目,所以就先说该题目,也就是 21 题。该题 50 分!要求是写出来的 程序可以编译通过且能得出正确结果 :将一个单向链表 (L 0 、L 1 、L 2 、L 3 、...、L n ) 转换成 (L 0 、L n 、L 1 、L n-1 、L 2 、L n-2 、...) 给的结构有: struct Node { int value ; struct Node * next ; } ; 题目还有要求:1) 空间复杂度为 O(1) ;2) 只有 next 字段是可以修改的。 解答 me 的解答:第一次将 L n 插到 L 0 和 L 1 之间,第二次将 L n-1 插到 L 1 和 L 2 之间,... 需要执行的操作是 n/2 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链表为 NULL,这是错误;链表的 n 为 0 或是 1,不需要调整,直接返回即可; 单向链表,所以每次找最后一个结点都需要从前向后线性扫描; 每次要将最后一个结点从原来的链表上摘下来,所以还需要保存其前面一个结点,让其 next 为 NULL; 多选1-5 Submitted by ANT on SAT, 09/28/2013 - 14:04 多选题目 1-5 题目全是英文描述,me 这里自己翻译了一下,然后大体给出题目的情形,me 没有原题。 1. 关于进程和线程的说法,对的是: A. 线程共享父进程的存储空间;子进程共享父进程的存储空间; B. 如果对父进程操作(比如撤销、调整优先级等)会影响线程;对父进程进行操作不会影响子进程; C. 线程会操作死锁;进程不会造成死锁; D. 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可以直接通信;进程和父进程需要通过 IPC 进行通信; E. 以上都不对 2. 关于 TCP 说法正确的是: A. TCP 封装了 IP,发送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B. TCP 支持多播; C. 1024 以内的端口是周知端口,比如 21 是 FTP 使用,25 是 SMTP 使用; D. TCP 负责包丢失; E. 以上都不对 3. i 初始值为 0,那么 i+=i0 ? i++ : i-- 执行后 i 的结果是: A. -2 B. -1 C.0 D. 1. E. 2 (卧槽,发现 me 当时做错了 !) 4. 对于二叉搜索树,下面不可能是后序遍历结果的是: A. 1 2 3 4 5 B. 3 5 1 4 2 C. 1 2 5 4 3 D. 1 2 3 4 5 5. 对于加载到内存中的 DLL,下面可以共享的是: A. 代码段 B. 静态数据 C. 全局数据 D. 外部链接的定义和引用 E. BSS 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多选题目 6-10 Submitted by ANT on SAT, 09/28/2013 - 14:16 多选题目 6-10 6. 对于下面的程序,计算 f(10) 过程中 f 调用了多少次 ? int f ( int n ) { if ( n = 2 ) return 1 ; else return f ( n - 2 ) + f ( n - 4 ) + 1 ; } A. 14 B. 18 C. 20 D. 24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7. 50 万个学生信息,其中有 id 和 name 字段,id 是 7为数字,name 是字符串;问如果要查询 1) 通过 name 查 id 2) 通过 id 查 name 那么,合适的数据结构是 ? A. ... B. ... 和数组 C. ... D. 有序树和数组 8. 有癌症的人 100 个中有 5 个可能误检查;无癌症的 100 个人有 1 个人误检查。已知癌病的人群概率是 0.1%,问如果一个人被检查出是癌症,而它确实患有癌症的概率是多少 ? A. 90% B. 50% C. 30% D. 10% 9. 下面哪种情况需要用到 outer join ? A. 被 joined 表有 NOT NULL 列 B. 被 joined 表只有匹配的数据 C. 被 joined 列有 NULL D. 被 joined 表有不匹配数据 E. 被 joined 表既有匹配的也有不匹配的数据 10. 下面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可能的遍历结果有 : A. BADECF B. BADEFC C. BCAFDE D. BCFEDA E. BFDECA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多选题目 11-15 Submitted by ANT on SAT, 09/28/2013 - 14:32 多选题目 11-15 11. 快速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 A. O(n) B. O(n 2 ) C. O(nlgn) D. O(lgn) 12. 下面不能加密文本的是 ? A. MD5 B. RSA C. RC4 D. DES 13. L1 的失效率是 50%, L2 的失效率是 10%,L1 的速度是 5ns,L2 的速度是 50ns,内存访问速度是 400ns,问读内存的平均访问时间是 ? A. ... B. ... C. 45ns D. ... 14. 下面哪个是函数指针的声明 ? A. void *f(int); B. int (*f)(); C. void (*f(int, void(*)(int)))(int); D. void (*(*f)(int))(); 15. 下面哪些可以优化程序性能: A. 调整程序模式,减少 cache 失效率; B. 使用一些特殊的指令来代替编译器生成的指令; C. 将递归改写成迭代; D. loop unwinding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多选题目 16-20 Submitted by ANT on SAT, 09/28/2013 - 14:41 多选题目 16-20 16. 下面可以匹配 www.microsoft.com 的正则表达式有 ? A. ^\w+\.\w+\.\w+$ B. {0,3}. *. + C. {3,10} |.+ D. + + E. \w+ 17. 下面计算正整数乘积 A× B 的代码中最大的 bug 在第几行 ? int mul ( int a, int b ) { int c = 0 ; for ( int i = 0 ; i b ; ++ i ) c + = c ; return c ; } A. 2 B. 3. C. 4. D. 5 18. 下面哪些是常用的攻击方法 ? A. ... 扫描 B. SQL 注入 C. Drive by download D. Brate force 19. 下面可以建立一个但不能建立多个的索引的有 ? A. 无索引 B. clustered 索引 C. clustered 索引和多 non-clustered 索引 D. 多 clustered 索引 20. 关于数据库服务器说法正确的有 ? A. 数据库服务器不要和 web 服务器放在一起; B. 数据库服务器不要放在 based server 之上(不懂什么意思,O__O…) C. SA 不要使用空密码; D. 采用集中管理模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 次阅读|0 个评论
账户
Irasater 2013-9-8 00:21
微软账户 phound.wang@gmail.com irasater12 金山词霸账户 923050019@qq.com
个人分类: Notes|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就这样收购了诺基亚的手机
热度 1 lixiangfm 2013-9-5 10:27
一系列的阴谋也太明显了吧。 都成阳谋了。 埃洛普这无间道玩的,漂亮啊。 wp把诺基亚害的,爽啊。 老外也很狡猾的。 微软也很阴险的。 比尔盖茨也是不讲仁义道德的。 人家能赚那么多钱,还真是有一套的。 什么黑客,什么木马。微软告诉你,木马是怎么玩的。
个人分类: 我的各种谬论|2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微软收购诺基亚想到的
热度 1 yuliping 2013-9-5 00:36
9 月 3 日,微软宣布将以 37.9 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 16.5 亿欧元购买专利组合,共计 54.4 亿欧元,约折合 71.7 亿美元,微软财大气粗,收购金额将全部通过现金支付。诺基亚预计,将因此项交易获利约 32 亿欧元,约合 42.2 亿美元。 2012 年这部分即将出售的业务给诺基亚带来了 149 亿欧元的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的约 50% 。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减慢,微软继续依靠操作系统为主的软件战略难以取得重大进展,互联网领域似乎也斩获不大,收购诺基亚可以说是微软的战略升级。一方面,微软想转变战略,另一方面,诺基亚也难以为继,双方一拍即合,可谓强强联合。从诺基亚的角度讲,虽然不能说是美女在最美好的年龄嫁给了最优秀的人,但至少没有沦为剩女,也是不错的选择。 IT 领域从来就不缺乏大规模的并购,与我国有关的是前几年的联想收购美国 IBM 的 PC 业务, 2005 年,联想宣布以 12.5 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现在看来谈不上多大的成功,后续 THINKPAD 产品饱受小黑迷们的诟病。如果并购业务不能带来公司的成长,或者有效提高垄断地位,仅仅扩大规模,那么这种并购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进入 21 世纪,我感觉 IT 技术发展慢下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客观上可以缩短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在军事和航天领域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科技战略方面,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全面赶超,但应该选择几个关键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的科技创新战略,还相对粗糙,涉及面过广,与其广而撒网,天女散花,不如集中投入,花 10 - 20 年时间在有限的几个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如80年代日本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就一举超越了美国。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便宜的事情,公司并购也是如此,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并购受到种种阻力。在国际交往中,从伊拉克、利比亚到最近的叙利亚,我国吃亏太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是需要的,国际化也是需要的。创新驱动发展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不花 20-30 年的努力,是难以取得成效 的。这一点,中央高层是非常清楚的,关键是做好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目前最落后的,其实并不是科技,而是科技管理体制。 科技体制改革不要希望一步到位,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要准备交点学费,关键要动起来,务求实效;对地方政府考核,也要重点看看是否做到创新驱动发展;对重大科研成果,要给予重奖或者补贴,比如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航空母舰电磁弹射技术,谁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给几个亿给个人又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搞什么科研经费审计;要努力做到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将有限的科研经费分配给想干活,能干活的人;要做好国家科技战略的制定,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2013.9.5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3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软】终于收购【诺基亚手机】
热度 4 outcrop 2013-9-3 16:03
当微软的艾洛普担任诺基亚CEO之后,一直出招诡异,让人们对其目的表示不解。如今,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让整个过程回味无穷。 网易广东省惠州市网友(120.86.*.*)网友的文字很有意思,直接转载: 一场惊人的收购,新木马屠城记。 今天中午打开网页,弹出来了诺基亚的新闻。一看一场显赫的阴谋逐步披露出来,一场新时代的的木马屠城记,一场真正的无间道。在真实的社会,真正的发生在我们的面前。 曾几何时,辉煌时期的诺基亚 市值1100亿欧元,数以千计算的技术专利。在世界各国毫无疑问占据手机的第一把交椅。但是盛极而衰,是千年不变的真理。但是纵观诺基亚的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诺基亚的衰落明显有人为的因素,加速其衰落。其中很大一步棋就是,埃洛普前微软高管,加入诺基亚后成现任CEO,毅然决然选择windows phone 被埃洛普,先是砍掉美狗系统、塞班系统.然后拒绝多元化出安卓机,然后裁员、买办公楼; 然后否决以前诺基亚一年出几百款的手机,低中高挡手机并发的策略,改走一年几款的精品路线,定价奇高,过几个月暴降,让用户不敢买诺基亚,就这样把一个市值1100亿欧元的诺基亚甚至可以吞比微软的帝国,玩的只有37.9亿欧元, 微软很小的代价就吞并了诺基亚。 再看当年各个时期的新闻报道和介绍,会发现连起来才是最有意思的。 微软将收购诺基亚业务 埃洛普等多名高管将加入微软2013/09/03(间谍回归,封王拜相) 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总价约72亿美元2013/09/03(爪牙显露,图尽匕见) 诺基亚结盟微软 称将全球范围大规模裁员2011/02/12(阴谋进行,毁其大梁) 传微软19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诺基亚CEO坚决否认2011/06/02(行为被发现,尽力避嫌) 诺基亚结盟微软突破困境2011/02/14(阴谋的开始,敌国的筹备) 读史以明智,千古百年,古今中外,从不例外。现在的商业社会,尽在24史。一场用37.9亿的欧元,就鲸吞掉当年1100亿欧元的公司,这个就是当今的社会,可怕吓人!赤裸裸,刀光剑影。 延伸阅读 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7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喜获微软虚拟学院(mva)白金学员证书
mrzhangli 2013-8-25 18:08
8 月12日 ,本人接到微软中国来信,获得微软虚拟学院(MVA)白金学员证书(证书编号:300127-2013)。目前,张力的中国排名为54名,在全球排名894名。白金学员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员。 微软虚拟学院MVA等级证书参与微软虚拟学院MVA学习,通过自我评估累积学分达到白银(100学分以上)及以上级别的学员,均可获得由微软颁发的相应的等级学员证书。微软虚拟学院全球共有近120万注册学员,是一种完全搭建于Windows Azure 云平台上的在线学习体验,向IT专业人士提供免费微软私有云技术培训。微软资深技术专家精心打造微软虚拟学院(MVA) 中的各系列课程,带学员体验真实的云部署场景及最新私有云计算技术和工具,旨在帮助IT 专业人士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掌握微软私有云技术,在其工作单位中成为可信赖的IT专家。
5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微软的"物联网实验室":连接你家中的所有设备
lhj701 2013-7-16 20:53
微软的"物联网实验室":连接你家中的所有设备 2013-07-16 10:00:39 1927 次阅读 稿源: cnBeta.COM 5 条评论 作为微软HomeOS的一部分,该公司将扩展其"物联网实验室"(Lab of Things)项目,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大幅提升居住空间的设备情况。 微软的"LOT"也将面向公众开放,其SDK将发送给软件作者们,以便他们能够在外面开发以家庭为基础的系统。该系统已经在今年的微软研究技能峰会(Microsoft Research Faculty Summit)上部署过,并且配合了第一天的活动。 作为HomeOS的延伸,微软的Lab of Things也将带来"连接家庭和驱动器的教学与研究"。而作为微软研究院的一个延伸,该软件也会授权给学术机构和开发商,旨在大力推动居家环境。 LOT的目标,就是从单一的专用机上运行整个机构(或家庭)。该机器会运行微软的HomeOS,而它的名字则叫做HomeHub。该系统能够与许多不同类型的系统协作,在家庭自动化、能源管理、卫生保健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当前,HomeOS能够与电视机、摄像机、路由器、打印机和PC等设备一起工作。开发人员也可以连接游戏机、监控设备、手机和医疗设备。整套系统免费向开发人员们提供(非商业用途)。 LOT的SDK可在 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网站上下载 到
个人分类: 物联网|2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斯诺登称微软等帮美国安局破解信息密码
wukeli 2013-7-13 06:22
(none) 斯诺登称微软等帮美国安局破解信息密码 更新时间 2013年7月1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47 《卫报》又曝光从斯诺登那里得到的绝密文件,显示美国硅谷和情报部门背后的合作。 英国《卫报》根据美国前情报分析员斯诺登提供的绝密资料报道说,微软等大公司密切配合了美国情报部门进行网络监控的“棱镜”项目。 报道说,微软与美国情报机构密切合作,允许后者拦截并收集用户的通讯信息,并帮助国家安全局绕过该公司自己的加密措施。 相关内容 防止泄密 俄保安机构改用老式打字机 斯诺登“要求和人权组织见面” 美中官员就斯诺登事件发生分歧 更多相关的故事 相关新闻话题 美国 , 科学技术 , 防卫事务 报道说,微软的Outlook.com门户网站以及其旗下的Skype都密切配合了“棱镜”监控计划,包括允许“棱镜”搜集视频通话情况。 有关绝密文件是由斯诺登提供,记录了过去三年间微软与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之间的合作。 合作程度 曝光文件还显示,美国国安局通过“棱镜”项目收集的情报,定期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分享。 文件显示,微软的Outlook.com门户网站尚未向公众推出,就先和情报部门配合解决了监控的有关问题。 该公司还和联邦调查局合作,让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轻易拿到云储存器里的文件,全球有2.5亿用户使用微软的云储存器Skydrive。 虽然监控美国公民需要法庭单独批准,但只要美国国家安全局有51%的把握认为监控目标不是美国公民、不在美国领土上,就可以绕过法庭批准对美国公民进行监控。 微软等公司在“棱镜”曝光后曾表示不知情,但上述绝密文件显示,有关监控合作程度很深,并且一直在进行。 发表声明 微软在今年4月份最近的营销活动中,还强调对客户隐私权的保护,并打出口号“你的隐私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该公司旗下Skype公司的隐私政策也说:“Skype承诺尊重您的隐私和您个人数据、网上浏览信息数据和通讯内 容的保密性。 ” 《卫报》还报道说,针对该报的报道,微软发表书面声明,表示严格遵守法律行事,认真对待向客户做出的承诺。而法律也要求该公司为了国家安全和打击犯罪和有关部门进行配合。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发言人和国家情报部门发言人也就上述指责联合发表书面声明表示,美国完全根据法律进行有关监控,并有国会和国家情报部门总监监督管理。而并不是其它所有国家都有保护公民自由和隐私的要求。 (编译:立行 责编:路西) BBC
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末代帝王微软:戴着PC枷锁跳“移动style”
热度 1 williammilo 2013-6-8 20:42
博主按:分析的还比较深入,可以看一下~ 近日据外媒报道,微软CEO鲍尔默正计划对微软进行一次架构重组,以便更好地与谷歌和苹果展开角斗。 这次架构重组的背景是微软在移动端扮演角色的“无关紧要”。究其原因,或许本质上缘于微软戴着PC枷锁跳“移动舞”,以及在移动端作为挑战者的微软仍难放下大佬心态所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时下微软已沦为移动端的配角。2013年,微软要么由配角升级为主角,要么进一步沦落。但行业竞争生态留给微软可挥霍的时间已不多,微软必须与时间赛跑。 微软之困: IT创业者故事 诠释微软扮演角色 在全球移动生态链中,真正的大佬只有两位: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正如3G门户总裁张向东所言,两位大佬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统治着移动互联网。而在移动生态链中最核心层的操作系统环节,留给后发者的生存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张向东所言的“微乎其微”的机会中,PC端大佬微软不甘心在移动端沦为配角,去年10月末,微软携WP8再战移动江湖。然而目前看来,微软在谷歌和苹果两位大佬的夹击下,正在上演一出“英雄配角戏”。 创业者没有选择WP/ IT创业者王智翔的创业故事便很好地诠释了微软在移动端的角色扮演。 王智翔是基于社交的场景音乐分享类App应用 “你听”的创始人。2011年,伴随传统音乐行业被电子音乐市场颠覆和智能手机带动移动应用的兴起,王智翔看到了以互联网来改变音乐的创业机会,2011年底,王智翔的App团队聚集了20个人,其中包括前微软MVP工程师、知名互联网应用团队产品经理等骨干。 待团队搭建完毕后,开发产品和寻找与产品对应的移动平台,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首选iOS平台,王智翔有自己的考量:iOS平台用户数量大,且苹果产品定位于高端,因此用户质量高。此外,iOS平台是个封闭、统一的平台,相较于Android平台,在该平台运行的App应用,其使用体验效果更高,且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皆更低。因此首选苹果iOS平台是很多移动开发者的想法。 友盟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国内苹果iOS系统活跃用户已达8500万,谷歌Android活跃用户达1.6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统计数据上,WP平台的活跃用户因量小而未予统计。 而创业至今,王智翔也只选择了苹果的iOS平台及谷歌的Android平台。对于此选择的原因,王智翔解释说,对于移动领域的App创业者来说,选择与其搭配的移动平台时,平台用户数量、质量及投入产出的时间比是衡量平台性价比的关键三大因素。他表示,Android平台用户数量大,iOS平台用户质量高,这是两个移动平台各自的优势。而微软旗下的WP平台目前用户量较少,质量更是无法考证。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搭载WP系统的移动设备厂商基本以诺基亚等为代表的第二阵营,而三星等一线厂商虽然也已成为微软的合作伙伴,但其重点仍在Android平台。WP平台硬件合作伙伴的非主流化,导致了其用户数量和质量皆“非主流化”。 微软WP平台的PC思维 业内认为,WP平台基本上继承了微软 “PC思维过重,移动基因不足”的特点,例如iOS平台上的3D游戏技术,在WP平台上运行不够流畅,而用户使用量极大的微信,在WP平台运行,其中的很多功能并不能正常使用。 IT评论人士孙永杰对此表示,微软是欲将其在PC移动操作系统的影响力,顺延至移动端,这恰恰是其以PC思维开发移动操作系统的原因所在。微软应该在移动操作系统的架构设计中,转变技术理念。 记者发现,微软WP平台不仅在技术层面存在“PC化思维”,在生态营造方面同样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微软将PC端的“授权费思维”移植到了移动端。 对此,王智翔极为不理解:“开发WP平台的应用,微软还要收取授权费。对于开发者来说,不如选择其他平台,然后将这笔资金空间让利给分销商等合作伙伴。” 而WP平台的本地化落地不够,也成为阻碍一些应用开发者来此生态体系扎根的障碍。 “WP平台的账户注册局限性很强。其种种限制性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开发者增加了开发障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以王智翔为代表的应用开开发者,绝大多数人仍以观望的心态在看待WP平台,而一些已探路WP平台的应用开发者,其投入产出比也不高,基本扮演“业务补充的角色”。 艾媒咨询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在选择开发平台时,最关注该平台的市场前景以及该平台的盈利能力,关注比例分别为68.6%、56.0%。很显然,目前仍在苹果iOS平台和谷歌Android平台夹缝中求生存的WP平台在此两方面皆不占优势。 至此,在苹果和谷歌两位主角面前,微软的WP平台陷入了一个待解僵局:WP设备销量小,导致难以吸引开发者。而应用量小,会进一步减少对用户的吸引力,从而导致销售受阻。最新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苹果AppStore上的应用数量已达85万,谷歌旗下的GooglePlay的应用数量也超过70万,微软WPStore的应用数量不及15万。 微软之路: 错失良机 PC大佬成移动端配角 如今的微软,在移动互联时代,已彻底沦为谷歌和苹果身边的跟班配 角 。 正 如 美 国 财 经 网 站MarketWatch撰稿人科迪·维拉德所言:“微软一度在估值方面占据高不可攀的领先地位,但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是,Facebook、亚马逊或是其他科技公司是否也将成为下一个超越微软市值的公司。” 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PC端的大佬,微软不管是在平板电脑布局还是移动操作系统上,皆有过较早的战略卡位,但都因为没有勇气自我革命而屡错转型良机。 早已意识到移互时代到来 以时下移动端的两大战略性产品之一的平板电脑为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1999年,盖茨就曾表示平板电脑上市的时机已经来临,并在2000年拉斯维加斯举办的计算机大展上,向外展示微软平板电脑的构想蓝图。 而后的2005年,盖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将取代包括iPod在内的数字音乐播放器,成为主流产品。” 换句话说,实际上当时的微软高层已意识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即将到来。而当时,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两大移动端的战略突围产品间,微软选择了平板电脑作为重点突围方向,此战略延续至今。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微软王朝危机》作者姜洪军对此表示,IT技术科班出身的盖茨,当时已预测到IT界最新一波革命浪潮即将到来,而之所以选择以平板电脑作为突围,主要基于“关联性选择”,毕竟平板电脑仍是电脑范畴,而在微软内部,也一直以PC思维将平板电脑作为“PC+”模式来操作,而非将其作为一种革命性产品来规划。 tabletPC的夭折,主要缘于微软的大公司病。基于PC端的霸主地位,导致微软的创新能力和拼劲在下降,平板电脑只作为一种“PC+”模式来运作,因此作为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平板电脑,在微软内部饱受“排挤”,得到的战略、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力度不大。 盖茨退休后,其力推的平板电脑并未得到继任者鲍尔默的认可,从而在微软内部销声匿迹了。 与此前微软以PC思维运作平板电脑不同的是,后来者苹果于2010年,以移动互联思维推出了iPad,并成功地上演后来居上的好戏,成为平板电脑界的王者。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以iPad亲自革了自己旗下的MAC电脑的命,并成为新的王者,而作为苹果曾经PC端竞争者的微软仍在PC池中游泳。 在移动操作系统节节败退 平板电脑如此,在移动操作系统的布局战中,微软同样“起个大早而赶个晚集”。2003年,微软发布了针对移动设备而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且在苹果推出iPhone手机前后,WindowsMobile一度拿下近35%的市场份额。 不过,2007年后,苹果以iOS平台的用户体验性和谷歌Android平台以免费、开放,双面夹攻,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的地位,由主角降为配角。 生活在广东的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是最早接触WindowsMobile系统手机的圈内人士之一。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007年iPhone面世后,业界人士纷纷iOS操作系统与当时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的大佬WindowsMobile系统做比较,并指出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显得过于臃肿且缺乏创新。不过面对这些批评,身处危机中的微软,其大佬心态不改,仍旧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 当时鲍尔默曾对 《今日美国》表示,缺少键盘配置是苹果iPhone的一大潜在弊端,将表示iPhone没有机会获得任何重要的市场份额。微软作为IT大佬在心态上的傲慢可见一斑。 记者在采访中,深圳一家有A股上市公司背景的智能手机生产商负责人介绍说,当年,一台手机支付的WindowsMobile授权费用就高达30美元左右,这让国内大量小规模手机制造商望而却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多普达、联想、夏新等之外,国内的手机品牌都弃用WindowsMobile,转而选择授权费更低的WinCE系统,但这种系统并不兼容WindowsMobile的第三方软件,从而加剧了微软手机生态中的乱象。” 2010年,伴随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免授权费式大推广,很多手机公司转向Android平台。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算上WindowsMobile对CPU、内存等配置的高要求所带来的费用以及授权费用,国产手机公司生产的一部手机的单机成本可节约最高近800元。 基于经济考量,截至2011年初,三星、LG、索爱等原本使用WindowsMobile系统来运行其尖端智能手机的厂商尝试使用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摩托罗拉则在2010年完全舍弃了WindowsMobile并转向Android。而在2010年10月,微软以WP系统替代WindowsMobile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脱节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的节节败退态势。 微软之惑: 移动端突围:难舍PC情结 在移动互联时代,微软不甘于沉沦,因此去年10月26日推出Win8操作系统,以兼容移动终端的思维主打“多屏合一”牌。 Win8操作系统被鲍尔默称作微软有史以来做出的最危险赌注。然而5月上旬,微软向《金融时报》承认Win8失败。 为了在移动端实施这个 “有点激进”的计划,微软推出了自有平板品牌Surface,以期助推微软向平板领域挺进,但结果同样收效甚微。 Win8、Surface失败探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Win8的落寞,原因错综复杂,然而微软在PC端的成功,由此催生的“成功者包袱”,如PC思维过重、转型纠结等因素,是微软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障碍之一,这从Win8定位上的模糊和挣扎便可窥见端倪。 微软将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视为Win8在移动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Win8发布之初,鲍尔默曾踌躇满志。他预测道,2015年平板电脑销量将增长至3.2亿台,其中,Win8将获得其中近12%的市场份额,即约3840万台,而当时的市场份额基本为零。 不过在由iPad统治的平板领域,虽然微软一直未对外公开Surface的销量,但被市场公认为表现“差强人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微软中国相关人士在沟通中,对方对于Surface销量问题时回答道:“Surface融合了最佳的PC和平板电脑体验。它将登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更多的零售店与消费者见面,届时再讨论销售量才会更合适”。不过该人士未明确“届时”对应的具体时间节点。 彭博社曾在3月中旬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Surface旗下两个版本,即SurfaceRT及SurfacePro,自发布至今的销量分别只有100万台和40万台,合计140万台。而与此数据形成对比的是,IDC年曾预测,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将达到1.91亿台,比2012年增长50%。 在一年近2亿台的市场容量中,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自去年6月推出至今,合计销量才不到150万台,几近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微软在平板领域再次冲击的出师不利,IT评论人士孙永杰向记者分析道,“微软选择了一个推广Win8竞争最激烈和对微软品牌认知度最低的平板电脑市场,”这足以显示出微软迫切希望借助平板来减弱或改变微软身上浓厚的PC标签。 不过有点矛盾的是,微软对于以此来淡化自己PC标签的平板电脑的定位,却带着浓浓的PC味。 4月2日,微软新品SurfacePro平板电脑正式在中国大陆发售,其较高于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或者超极本、笔记本的售价,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如果用户想达到完整的SurfacePro体验,需要支付至少7500元。 作为在平板领域扮演挑战者角色的平板产品,SurfacePro过高的定价,一时引起业内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饱受争议的售价,引来微软方面对SurfacePro定性上的解释。在微软Surface全球公关总监BenReed看来,SurfacePro是款具备平板体验的PC产品,与其他相同性能的笔记本或者超极本相比,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因此“我们认为现有定价有竞争力。” 而微软Surface部门负责人PanosPanay也对此附和道:“SurfaceRT是被设计为平板电脑的。由于外观的因素,人们可能把它们搞混了,SurfacePro常被认为是一款更重且续航能力不足的平板,但请大家知晓,我们所设计的是一款PC。” 不管是微软Surface全球公关总监BenReed还是微软Surface部门负责人PanosPanay,在解释中都将SurfacePro定义成PC,而非平板,但不可否认的是,Surface一直就是微软旗下的平板电脑品牌。 微软难舍“PC情结” 实际上,记者注意到,微软在运作平板电脑时,一直难舍“PC情结”,就连微软创始人盖茨也不例外。 近日,盖茨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微软将会在iPad占有统治地位的平板电脑市场争取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有很多用户对iPad感到沮丧,因为他们不能用键盘打字,不能创建文档,而且iPad连Office都没有。而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可以提供这些iPad放弃而用户期待的PC应用。” 换句话说,在盖茨眼中,Surface平板电脑与iPad间的最大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是PC应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对于作为移动互联概念的平板电脑,“PC公司”微软还是以PC思维来定位,只是将平板电脑作为另一种非桌面PC,而苹果对iPad定位时,以一种抛弃PC,完全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加以定调。 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说,实际上,在目前一线的消费习惯中,PC是生产和处理内容的平台,而平板电脑是消费内容的平台,如玩游戏、收发邮件、观看视频等。但微软以PC思维定义平板电脑,还在以生产内容的平台来营销平板电脑。 正是基于PC思维,与苹果、谷歌等对手以完全非PC思维来构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不同的是,微软在定义平板电脑以及营造商业模式等方面,只是将移动互联网作为桌面互联网的延伸端,因此Win8主推 “桌面端+移动端”的混合模式,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PC颓势尽现、移动端崛起的背景下,PC巨头们在突围时,普遍陷入既不想失去提供当下现金流的PC地盘,又欲进攻代表着未来的移动端,因此折衷之下,跨界式的混合模式成为了他们的通常选择,微软并非个案。 时下正在进行中的Computex2013台北电脑展,在今年“拯救PC”的主旋律大旗下,英特尔、联想、惠普、戴尔、宏?、华硕等PC大佬们纷纷基于PC思维欲以混合式设备来拯救自己。 实际上很早以前,微软和英特尔的PC双雄便欲以“PC+平板”概念力推“超极本”,希望借助这一产品挑战苹果MacBookAir和iPad。 原雅虎中国总裁谢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了类似PC巨头们转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谢文指出,对于PC巨头们来说,伴随行业变革的到来,转型的成功率很难保证。因此从策略上说,在实际转型中,希望一边占着PC市场,一边又变得移动一些,这是一种过渡式尝试,这种混合式模式能不能成功就很难说,至少目前为止还未被市场证明过;从财务上讲,对于这些PC巨头,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面临中短期财报压力,而PC端是他们的现金流提供者,而移动端却是砸钱的业务,因此也很难像苹果那般壮士断腕,而基于PC基础上的混合式模式,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尝试方式,风险更小;从企业基因的角度来说,像这些PC巨头们,在转型中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大公司病的问题,即公司的决策思维、市场反馈机制、人员配置等,皆带着深厚的PC文化,因此以混合式模式来尝试转型,也实属正常。 正如谢文所言,微软们以混合式模式进行突围的方式,至今尚未被市场证明过,不过Win8以及扮演推广Win8尖头兵角色的Surface平板电脑的落寞,已渐成残酷现实。
18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际图书馆学研究现状与热点(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热度 1 terahertz 2013-5-28 08:39
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中文 : 微软学术搜索 )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在线免费学术搜索引擎。它为研究员、学生、图书馆员和其他用户查找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权威期刊、作者和学术兴趣圈提供了更加智能、新颖的获取方式。 一、 Top authors in library science 1, Stephen Edward Robertson Microsoft 2, Peter K. Willett School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Lo... 3, Colleen Cook Texas AM University 4, Bruce C. Thompson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5, Charles Oppenheim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6, Blaise Cronin Indiana University 7, DAVID D. NICHOLA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8, Gerard Salton Cornell University 9, Karen Sparck Jones (Karen I. B. Sp...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0, Mike Thelwall See more 二、Top publications in library science Indexing b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An algorithm for suffix stripping Relevance weighting of search terms 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 A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ERM SPECI... Bibliographic coupling between scientific ... The probability ranking principle in ir 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ur research RELEVANCE: A review of and a framework for... Visualizing a Discipline: An Author Co-Cit... ASK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T I. BAC... COGNITIVE PERSPECTIVES OF INFORMATION RETR... A general theory of bibliometric and other... Stemming Algorithms: A Case Study for Deta...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SE OF CO-OCCU... Author cocitation: A literature measure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ssential Infr... ON THE SPECIFICATION OF TERM VALUES IN AUT... A BEHAVIOURAL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RETR... See more 三、Top journals in library science AMER SOC INFORM SCI - Journal of The Ame... J DOC -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J ACAD LIBR -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 LIBT - Library Trends PROGRAM-ELECTRON LIBR INFORM - Program-ele... The Electronic Library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LIBR INFORM SCI RES - Library Informatio... LIBR HI TECH - Library Hi Tech LIBR QUART - Library Quarterly Library Management American Documentation 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Library Review New Library World Libri J LIBR INF SCI -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 INTERLEND DOC SUPPLY - Interlending Docu... SERIALS LIBR - Serials Librarian INT INF LIBR REV - International Informati... See more 四、Top keywords in library science Academic Libraries Indexati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Design Methodology Automatic Indexing Information Seek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Higher 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Digital Library Library Service Case Study Reference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Informing Science Public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ee more 五、Top organizations in library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Microsoft Corne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Drexe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See more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7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专利之殇:微软要把Android变成一个悲剧
mathmhb 2013-4-27 09:56
我的阅读提示: 1.中兴的安卓手机为何要向微软交专利费?谷歌不是安卓的开发者吗? 2.在 IT行业 等技术领域,从来离不开 技术 ,但技术从来不是最重要的。 http://www.36kr.com/p/160876.html 专利之殇:微软要把Android变成一个悲剧 马超 发表于 2011/07/08-17:26 Android / 微软 快成为第一个 分享 的人吧! 分享到 不知道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的时候,Sun Microsystems 还只是一个创业性的科技公司。某一天,一小撮 IBM 员工突然出现在了 Sun 总部大楼内,声称 Sun 侵犯了 IBM 7 项专利并要求支付赔偿。Sun 的员工在认真查阅了涉案的 7 件专利后发现其中 6 件很可能是无效的,而且 Sun 很明显也没有侵犯 IBM 所提到的第 7 件专利。在 Sun 阐明这一结果后,场面突然非常的尴尬。不过很快领头的 IBM 员工发话了: 好吧,也许你们真的没有侵犯我们刚刚提到的那 7 件专利,但是我们在美国有 1 万件专利,你难道真的想让我们空手回去再查查看你们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其他专利吗?还是你们小小的表示一下,花个 2000 万美元私了了此事? 后来的结果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Sun 给 IBM 开了一张支票。而 IBM 则继续去到了下一家目标公司收取“专利保护费”。 为什么提到这个故事呢?因为 Google 的 Android 现在就面临着微软给出的一个类似的难题。 微软最近就到处在要求生产Android移动设备的公司向他们支付专利侵权费用 。可能许多人会说不公平,微软最近在移动领域的创新显然不如 Google,它凭什么去收取专利侵权费? 这样说 的人大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微软手握海量专利(约18000) ,甚至其单在过去的 4 个月时间里就获得了 700 项专利。而对比来说 Google 却总共只拥有 700 多项专利。 事实上,申请软件专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远远超出工程师的努力范围。另外软件的复杂性和低标准又意味着工程师随时都可能生产出来一个可以申请专利的点子。但是大部分工程师都不会认为这类点子值得申请专利,那么公司就有必要对这些工程师进行重新培训帮助他们写出这类点子然后通过专业的法律手段来为其申请专利。 对于正处于高增长期的科技公司来说,显然不具备资源去打类似的法律战,而且还可能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你既要花费巨资聘请律师,又要抽调你极为宝贵的工程师资源来协助律师们合理规范的编写能够申请的软件专利。 但对于更加成熟的公司比如微软或者 IBM 来说,情况却是不同的,它们付出的机会成本要低得多。事实上他们有许多未能充分利用起来的工程师和金钱资源可以被抽调去和法务部门合作编写专利申请。此外由于机构臃肿,他们本身的产品开发过程也比较满,因而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增加一个专利申请编写过程也对他们的生产力不会构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而且 这一差别还因为申请专利和专利获批间巨大的时间差进一步加大了。比如微软本周获得的 52 项专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其在 06 年到 08 年之间申请的,甚至最早的一项是在 03 年申请的。早在 06 年之前,微软就一直在不断的调配大量的资源申请专利了,而 Google 却刚刚才开始在这方面严肃对待并投放资源。考虑到申请和获批间巨大的时间差,就算 Google 从今年开始向微软般的疯狂开动专利申请机器,它们或许也要到 2015 年才能看到效果。 或许,你认为 Google 可以采取绝招直接避免侵犯微软的专利。但是在软件领域要做到这一点很难。Android 大约有 1 千万行代码,要 Google 将其一一对照看是否侵犯了微软的 18000 项专利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微软正式提起诉讼之前,专利侵权的涵义也非常难以界定。因而大部分的硅谷科技公司的常态做法是不采取任何措施避免专利侵权,而是寄希望说当官司真要打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够有足够的钱雇到好律师。 因此,和其他许多的大型软件一样,Android 不可避免的会侵犯诸多微软的专利。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微软正和当年的 IBM 一样到处找 Android 设备生产商收取专利侵权费。也正是和当年的 Sun Microsystems 一样,许多公司都乖乖的写下了赔偿支票。 那么最后的结果出来了,财富由创新的科技公司大量的流向了成熟的臃肿不堪的行业巨头。难道没有人会觉得很讽刺吗?因为专利制度原本是用来保护创新者的利益的。看来 北电6000件专利竞购失败的Google 真的是伤不起啊。
个人分类: 创新随想|1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Z微软新工具让你的 Excel “活起来”
热度 1 wmornlight 2013-4-13 10:05
Excel 和 3D 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据 TNW 消息 ,微软今天发布了一款叫做 GeoFlow 的插件,它是结合 Excel 和 Bing 地图所开发出来的 3D 数据可视化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以加载项的形式运行,目前支持 Excel 2013 或 Office 365 ProPlus。 GeoFlow 的概念最早于 2011 年 6 月被提出,微软也曾在 2012 年 11 月的 SharePoint 大会上推出过 GeoFlow。GeoFlow 可以帮助用户创建和浏览时间敏感型数据并与之交互,而这些数据也可以应用到数字地图上。同时,用户也可以使用 GeoFlow 将数据转换为 3D 图像的形式与他人分享。 按照微软的说法,我们可以把 GeoFlow 理解为 WorldWide Telescope 项目的更新版。它可以帮助信息工作者通过详细的 3D 数据图来搜寻和分享全新的数据视角。 据介绍,GeoFlow 目前支持的数据行规模最高可达 100 万行,并可以直接通过 Bing 地图引擎生成可视化 3D 地图。数据可以通过三维垂直或二维贴片的方式呈现,并且同时支持 Execl Data Model 和 PowerPivot 两种模型,还可实现对 Bing Maps 的区域可视化。目前,GeoFlow 支持包括立柱型、二维斑块以及“气泡图”在内的多种可视化类型。 来自微软研究院的 Curtis Wong 指出,他们是在构建一个巨大的“虚拟望远镜”,若想达到这个目的则先要构建一个“可视化宇宙”的引擎。他还表示 GeoFlow 将为全球公司带来动态、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功能。 微软在 Excel 的官方博客中解释了 GeoFlow 的工作方式。以德州达拉斯居民家庭能源使用数据为例,GeoFlow 先将这些用户的位置在地图上标记出来,而 Excel 则会将这些家庭的房屋面积和市价用三维图像显示出来。 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地图”也会实时改变。用户若想将数据分享给他人,只需在 GeoFlow 中截取“画面”,然后创建一个“场景导游”最后导出就可以了。 目前 GeoFlow 只支持 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2013 和 Office 365 ProPlus。
个人分类: Tools|18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才发现,微软也出学术搜索引擎了
haijunwang 2013-3-13 11:27
如题,地址是: http://libra.msra.cn/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2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3-12 李成写作练习: The Economist: The week in charts
gogorocklee 2013-3-13 00:20
注:图表来自经济学人网站,文字是我写的,目的是雅思练写作,挂在这里希望大家不吝指出错误(单词用法、语法)并提出修改建议(更好的表达方法)。 Daily chart The week in charts Mar 8th 2013, 14:28 by Economist.com 微软:虎落平阳,喝水都塞牙缝 The line graph above demonstrates the share of internet browser use via desktops and laptops in Europe. Overall, the share of Internet Explorer and Firefo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share of Chrome increased greatly during 2009 to 2013. Around the beginning of 2009, an obvious share of 50% leading by Internet Explorer, followed by Firefox' 37%, showed great contrasty with Chrome,which only accounted for 3% at best. Since then, Chrome began to climb slightly and finally exceeded Safari and other browers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Meanwhile, the share of Internet Explorer declined moderately and the share of Firefox just rose and fell around 40% until the end of 2010 when the share of Internet Explorer fell to 38%, equaling that of Firefox. In the whole course since the end of 2009, Chrome kept climbing steadily and finally outstripped Internet Explorer and Chrome by second quarter of 2012, while shares of Safari and other browers just fluctuated around 5%. At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3, the marketing share of internet browser use showed a new differentiated result which is leaded by Chrome's 37%, followed by Firefox'30%, then by 25% of Internet Explorer, and bottommed by Safari's and other browsers' shares, which were near 5%. TIPS: http://zggng.stock.cnfol.com/130301/129 ,2449,14515207,00.shtml 欧盟反垄断组织或因“浏览器”处罚微软   北京时间3月1日晚间消息,欧盟委员会计划对微软做出制裁,因为其没有遵守协议,即允许欧洲的Windows用户有选择IE浏览器之外其他浏览器的权利。目前罚款的数额还不知晓,但欧盟竞争专员乔奎恩-阿尔穆尼亚公开表示处罚力度可能很大,处罚消息将会在三月公布。   根据2009年微软与欧盟委员会签订的反垄断和解协议的条款,微软承诺会在屏幕上显示选项,为用户提供机会来选择除IE浏览器之外的其他11个浏览器。但微软并没有信守承诺,2011年2月系统升级到Windows 7时,微软悄悄的取消了选择程序,并一直持续到了去年夏天。   2012年7月,尽管微软道歉声称这是一个“技术性错误”,欧盟仍对其展开调查,并在秋季提出正式指控。阿尔穆尼亚在10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旦企业作出了承诺,他们就必须言出必行,否则就要为其行为承担后果。   对于微软而言这是个坏消息,因为该公司已经被欧盟处以了约12.8亿美元的罚款。而如果按照欧盟当前的处罚计划,微软则可能面临其2012财年营收的10%,约74亿美元的罚款。   对此,微软拒绝发表评论。(中金在线)
个人分类: 给世界添点儿堵|4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进军互动媒体
pkuzeal 2013-2-12 16:22
据微软高层人士在周一在称,微软正在筹备它的高端互动电视项目,将应用在其Xbox Live服务。该项服务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实施。 曾经在CBS工作过的微软娱乐及数字媒体部门总裁Nancy Tellem说到,她将运用类似Kinect的技术以使各类节目更加互动。 然而,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Nancy Tellem补充道,“这将是有机的且目前节目的自然延伸”例如一些直播节目,或是儿童节目中,孩子们可以和角色互动。 Tellem 拒绝透露微软将投资多少在其原创内容的制作上,“我们会有一个很令人期待的节目单”。目前她的部门有125名员工。 早在几年前微软就涉足了娱乐内容领域,在其Xbox Live平台上已有超过110,100项内容。微软负责互动媒体的高级副总裁Yusuf Mehdi周一宣布其Xbox Live的全球订阅用户有四千六百万。 Yusuf Mdhedi 不愿继续透露微软关于Xbox硬件方面的进一步信息,也不愿就微软是否将推出一款更轻薄的室内娱乐设备做答。 汉式婚礼
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个人视野与社会需求的互动看盖茨和乔布斯的起落
热度 2 jintuo 2013-2-4 11:04
科学网博主吕乃基老师撰文论及技术的不同层次,提及了盖茨和乔布斯的技术贡献。其用意不难理解,单就盖茨和乔布斯二人的同异而论,从其个人视野与社会需求的互动来看更为贴切。 盖茨当年创业,说服 IBM 高层接受人机友好界面时,用的恰恰是苹果的例子。苹果当时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远远好过微软赖以起家的 MS - DOS 和最初的 Windows 3.0 ,一些常用软件如 MacWrite 、 MacDraw 也比微软的同类产品好用且容量更加小巧。为什么盖茨后来居上?我的解释是盖茨的个人视野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三十年前,个人电脑正处在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当时的电脑价格相对于当时人们的收入远非今天这般友好。盖茨的视野是人手一台电脑的实现,表现在微软的商务模式上是广泛授权其他企业在克隆电脑上安装其操作系统。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刚好与微软相反。苹果旨在通过向客户提供最好的电脑和操作界面而取胜,故不开放和授权其操作系统。如此一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组装克隆电脑的小公司,其产品价格几乎为相同功能的苹果机的一半甚至更低。这就迎合了人们对个人电脑的投资预算,满足了个人电脑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同时造就了远比苹果机更大的软件市场。于是,软件供应商们纷纷撰写适合微软克隆机的软件,造成苹果机在软件应用上孤家寡人的局面。苹果凋零了,以致把乔布斯逐出公司。 三十年后,人手一台或多台 电脑 已经实现,人手一部或多部手机也已齐头赶上。盖茨当年的视野和理想成了完成时,而更加理想的产品成了电脑和手机实现“温饱”后的消费追求,乔布斯的提供最好的产品的商务哲学得以发扬光大。于是,苹果也玩了一次后来居上,在市值上把微软远远地甩在后面。 盖茨和乔布斯的此起彼伏是个人视野与社会需求互动的鲜活实例。走向职业生涯的年轻人如果能够早早地洞察其中的天机,何愁人生不够多彩。
4009 次阅读|6 个评论
“山寨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热度 8 sunsong7 2012-11-12 00:43
“山寨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山寨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年“小米加步枪”的游击队击败了“全副武装”的正规军。今天有一群像蚂蚁雄兵般的作坊之间既合作又相互竞争,以专业化分工取代了垂直一体化,以快速响应市场取代了闭门造车,以低成本制造取代了高成本营销。他们几周内能做到品牌企业需要花几个月完成的事情,在占领了中国市场之后,又以强大的生命力走向了海外市场...他们的名字叫“山寨”。 “山寨”虽出身草根,却以超低价不断冲击品牌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但因其身份一直饱受诟病。 “山寨”一词源于 广东话 ,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 。 人们观念中 “山寨 产品 ”往往 被 标上“ 剽窃 ”、“ 劣质 ”、“ 冒牌 ”等名号。 本文认为 模仿是 创新的基础, 是超越的必经之路 。 “山寨现象” 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因创新而成长, 与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 1. 山寨现象是 人类的本质和本性 在澳大利亚著名设计师PaulCohen看来,“山寨”是人类的本质和本性,无法避免。一直以来,“山寨”被视为是一种禁忌,难登大雅之堂,但事实上有谁不曾“山寨”过?人类从小学说话、学走路,这些都是模仿,但又有谁会耻笑这一过程呢? 模仿是一种美德 不论是复制、模仿,还是跟风、借鉴,它们并不为山寨企业所独有,只是山寨企业把这些竞争手段上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高度,把它们当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而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善于学习的典范。 2. 山寨现象是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践行 “两弹一星”的山寨式创新 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 巨大 贡献。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 多 年来,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和管理理念,以及人的思维价值观的变革,都带有“山寨 现象 ”。无论从电视机、电脑、汽车,还是食品包装、报刊版式、女人所有用品等等,都是从“山寨产品”开始逐渐走向自主创新自己发展的轨道。 3. 山寨是进口替代的“秘密武器” “ 师 夷长技以制夷 ”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 , 就是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去对付西方列强的进犯 。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出口,必须两条腿走路。 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为国家补上了科技不足、资金不足这一难题,能够采取的方式就是研究、仿制、改良和创新 。山寨正是以 “进口替代 ”为使命在同国际品牌竞争。 4. 山寨是 打破暴利与垄断的杀手锏 有人戏称,中国手机生产 制造 或许成为所有高新技术产业中门槛最低的行业。打开中国大陆十支国产的手机,七支里面的晶片写著MTK。这家 1997 年创立、来自台湾新竹的芯片设计公司不但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美国德州仪器(TI)、高通(Qualcomm)、德国英飞凌(Infineon)公司主导的通讯芯片市场,也一路见证了大陆手机如何突破全球前三品牌大厂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市场大者恒大的宰制。同时 山寨机的价格确实实惠,有的网友甚至对山寨机充满感激,说如果没有山寨机,也许现在手机还在卖电脑价,还举例说山寨机没出来时,一些手机售价五六千,山寨机一出来,那些手机只用一千多块就能买到了,为消费者省钱,山寨机的贡献功不可没。 山寨是一种 文化 ,是暴利行业的杀手锏,对平衡产业发展有着关健的作用。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山寨” 最 大的优势就是受到消费者欢迎,因为它把品牌机的暴利给压缩了。 山寨 产品 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 5. 山寨的魅力 在于 永不消亡的创新精神 艾君认为,“山寨现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一种思维的革命和意识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对其他个体、群体和组织中的主流产品、主流意识、主流现象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 便宜、廉价、创意十足且功能兼容性良好 的山寨机为低端消费者 带来了福音, 他们 用最少的钱却能追逐最“时尚”、最“强悍”的功能 , 山寨机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其永不消亡的创新精神,从各种或大或小的地方寻求最独特的创意 。 华为在一份对山寨机的研究报告中 指出 :“山寨机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即使你没有的需求,也给你创造出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6. 山寨不代表永远是低端 山寨现象 是 弱者的强势生存法则 ,山寨产品不代表永远是低端 赢得数以亿计的中国年轻人青睐的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最开始也是模仿 国外 ICQ起家的, 淘宝 网 的出生本意是为了狙击eBay,《读者》山寨美国的《Reader's Digest》,当当网在中国成功复制亚马逊, 华为 、 中兴也是从山寨起步的 。 微软不但是从山寨的 DOS操作系统起家,做大后的 微软 “山寨”行为仍然无处不在 :Windows的图形界面是模仿Apple和Xerox的 , Explorer 浏览器 是模仿 Netscape 的, Word是模仿Wordstar和WordPerfect的,Excel是模仿Lotus1-2-3的...就连MSNMessenger、MSNSpaces、MSNDesktopSearch也是跟随别人的概念才开发出来的。 丰田、三星、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 , 它们也曾经走过一段漫长的山寨之路,但它们由于能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并最终超越了被模仿者。 7. 山寨无罪,政府有责任帮助山寨企业阳光化 社会学家、资深评论家 艾君 认为 山寨产品 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 调查显示网友们竟然异常团结地力挺山寨机:山寨机的质量并不像媒体批评的那样差,有些网友们甚至觉得山寨机比有些正规牌子的手机还好用,而且功能更多,外观也更好。至于售后服务,反正正规军的售后服务也不怎么样,有和没有并没有什么区别,何况有些山寨机还有售后服务呢! 在得到政府许可的合法经营下,或者在没侵犯他人专利等权利的条件下,消费者愿意买并喜爱某种产品也是一种自由,“山寨产品”更无罪可言。 由此看来,草根出身的“山寨现象”利国利民,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考量了我们的政府。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大声疾呼:“要像扶持中小企业一样扶持‘山寨’企业!” 小幽默:最牛山寨手机 某天晚上,我值班,有人报警说有个酒醉男子在他店面门口闹事,我们就把他带回来派出所,“约束至酒醒”。那个男的到了派出所还在发酒疯,用他的手机砸头,领导怕出事,就把他的手机收了起来,放在值班室让我看管。     这是一台神奇的山寨机,我粗略看了一下,有9个扬声器!!!这时,惊悚的事情出现了,有人不断的给这个手机打电话,铃声是“狼爱上羊”。俺滴天啊,电话是不停的打啊,手机铃声起码有100分贝,大得连一般的说话声都掩盖过去了。我接起来,打电话的也是个醉鬼,无法沟通。我想关机,需要关机密码!!!我想等他没有电自己关机吧,响了2个多小时还没用完一格电!!!     我想,那好吧,我拔电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我做出了人生最错误的决定!!!!!!!!电池一拔出来,这个手机居然还有警报声,没错,就是警笛那种警报声,比我们警车的警报声还要大声,你说电池都没了他哪里发出来的声音啊???响了十几分钟还不停,没办法,我只能把电池又装了回去,开机,继续“狼爱上羊”的歌声。         到了凌晨2点多,那个人终于清醒得可以正常沟通了,我痛哭流涕的把手机还给他,请他赶紧离开派出所,放我一条生路... 扩展阅 读: 从山寨现象看中国式创新
618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写在Windows 8发布之际
热度 4 lionbin 2012-10-26 16:56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写在Windows 8发布之际
微软于北京时间10月25日夜间11点15分在纽约正式发布了Windows 8操作系统。作为从最初的微软操作系统DOS追随至今的铁杆子“微粉”(微软的粉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盛大的节日。今天,想顺便在这个恰当的时刻聊上几句,回顾一下微软公司的发展途径,从我自己的认识来唠叨唠叨。 我第一次听到“ 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这句口号是来自苹果公司,但后来考证是可口可乐的一则广告语,在播出后被奉为经典。看来可口可乐的产品不仅一直在被模仿,连这句广告语也被模仿了。但是,微软公司从1975年创建并逐步发展成全球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其过程用一句话来总结则与这句话恰恰相反,那就是“ 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 ”。这也让我们认识到, 通过模仿也是能成功的,但关键是除了模仿,更重要的是要设法超越。 说到微软公司,不得不说比尔・盖茨。1975年,19岁的比尔从哈佛大学退学,与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当时的编程语言中,BASIC语言简单、易学,已经普遍流行起来,几乎所有小型、微型以及家用电脑,甚至部分大型电脑,都可提供使用者以此种语言撰写程序。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所以改写程序的能力十分了得。后来,盖茨与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后,他们两人就以修改和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谋生。这个产品做得很好,有些制造商也开始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在其他产品中还考虑一些解译器与微软产品兼容。很快,微软BASIC逐渐成为事实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多年之后,盖茨还自豪地宣称,我可以用BASIC语言做任何事儿。 这是微软公司发展的根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正式进入了从模仿到超越的过程。 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微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当时微软公司不得不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一位程序编制者Tim Patterson手中买下QDOS的使用权。微软公司对这个产品仅做了简单修改,就变成了最早的磁盘操作系统(MS-DOS)。 这是从模仿到超越的进一步发挥,直接购买归我所用 。特别是,MS与IBM共同开发,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多任务操作系统是OS/2,却是一个巨大的超越。 伴随IBM-PC机的普及,MS-DOS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IBM公司不同于苹果公司的硬件开放策略,市场发展了一些列IBM兼容机,而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授权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IBM-PC也将曾经风靡一时的Apple II远远抛在后面。但是,DOS的整个发展,除了增加外部命令与公用程序,或者支持新的硬件,核心代码的变化并不大。比如,DOS在1982年升级到1.25版是为了支持双面软盘;1983年升级到2.0是DOS的第一次重大改版, 吸收和模仿了UNIX式的树状文件结构 ,还增加了国际语言支持;1984年升级到3.0开始支持1.2MB的软盘,并加入较高容量的硬盘,以及之后加入对网络支援。1986年升级到3.2,加入了3.5寸软盘的强化支持,并开始可以透过驱动程序使用硬件EMS;1987年升级到3.3,增加了许多关于文件处理的外部命令,成为一个相当稳定的操作系统。我自己就是从DOS3.2-3.3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的。1988年DOS升级到4.0,主要基于IBM的代码库,而不是微软自己的代码库,加入了最大2GB容量硬盘的支持,引入 EMM(软件模拟 EMS)以及新的 XMS内存技术,令DOS可以使用1MB以上的内存。显然,作为普通的PC机用户,这些功能的增加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那个时候,10M硬盘就属很大的容量了,1M内存也属非常高端的PC机了。所以这个版本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至于EMM和XMS,以及之后版本的EMM386和MEM等,只要将高版本的相关配置文件拷到3.3中,也能发挥其功能。不过,4.0增加了一个DOS SHELL,这可以被视为DOS的GUI界面,并有程序切换。1991年的5.0版将DOS的内存管理进行了最全面的改革,为的就是将Windows能顺利搬出来,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1993年诞生6.0版本的加入了许多花哨的外部命令。比如,压缩磁盘技术DoubleSpace、磁区整理软件DEFRAG,以及磁盘快取程序SMARTDRV,并开始正式支持光驱。DOS的销售版本一直发展到6.22。 可见,微软的模仿让自己在业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如果没有超越,这种模仿也就很快自身自灭了。 现在没有人怀疑,与纯文字命令行的操作界面相比,图形用户界面(GUI)有非常大的优势。当然,最早进行商业化GUI的也不是微软公司,而是苹果公司,确切地说,苹果公司也是仿照了施乐公司的一个设想。 其实,微软模仿的GUI从他们与IBM公司合作的OS/2操作系统就已经开始了。 最初的Windows并不能独立运行,只是基于DOS之上的一个图形应用程序,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好好取一个,直接搬用了文字图形界面的窗口(Windows)概念。比尔说,开始这只是随便取的一个临时名字,但只到进入到真正的视窗时代,这个名字也一直没有改过了。那个时候,打开电脑仍然会先进入DOS,在命令行提示符下键入:win,硬盘灯连续闪动数秒成功进入Windows,都似乎感觉自己真赢(win)了。其实,Windows从1.0-2.0,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过,因为应用程序太少了!但是Windows中鼠标得到特别的重视,用户可通过点击鼠标完成大部分的操作。自带的一些简单应用程序(包括日历、记事本、计算器等)总会让人感到它像是一个现代的PDA。最重要的是,Windows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当Windows 2.0发布时,用户界面与苹果同时代的Macintosh非常相似。 苹果显然对这种模仿有些气恼, 并对微软公司提起了诉讼,指控比尔剽窃了他们的创意。微软则声明他们早先曾和Apple有过一个协议,该协议给予了他们使用Apple特征的权利。4年之后,Microsoft赢了官司。 微软公司的从模仿到超越理念和策略在法律上得到了支持。 因此,Windows 2.0得以继续在商店的货架上进行销售,但一个没有兼容软件的操作系统没有什么用,销量很不理想,也许苹果公司就是因为这个并没有坚持将官司继续下去,但微软却因此为之后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术铺垫。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发布,由于安装这个版本的PC机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等方面,可与苹果公司的高端PC机Macintosh相媲美,但价格却便宜许多,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Windows 3.0是如此的成功,在两年内便卖出超过一千万套,成为微软重要的收入来源,亦令微软更改它早期的计划。更是让苹果电脑几乎陷入倒闭的境地。 显然,超越才是继续发展的保障。 从Windows 95(版本号为4.0)开始,第一次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架构的支持,保持由视窗3.x建立起来的GUI市场的统治地位,同时也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在它发行的一两年内,便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但是,微软公司没有预料到Internet的发展潜力,甚至不准备在网络支持投入更多的精力。当时,SUN公司不明不白地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估计没有多少人明白,微软也更是不以为然。只到仅开发浏览器程序的Netscape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功之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匆匆上马,在1996年发布的Windows 95 OSR2(Windows 97)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3.0,1997年的OSR 2.5则是集成了IE4.0。同时将当时提供免费邮件服务的hotmail公司收购,作为自己网站的一个重要功能持续至今。之后, 微软公司凭借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优势,将IE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整合,排挤Netscape产品。其中,许多地方无不看出模仿的痕迹,但超越还是有的 ,比如:支持新硬件USB接口和管理更大硬盘的FAT32,内含PWS(Personal Web Server)和Java支持。Windows 98发布于1998年6月,它在内存管理上有革命性的变化,将16位与32位程序码放在不同内存区段执行,一旦某一应用程序错误,可以单独关闭该程序,但不影响整个系统持续正常的运作。 在千年更替之际,微软推出了其千禧年版本Windows Me。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器和制作工具, 目的是为了与Real Player抗衡,模仿的痕迹也非常严重 。但这个系统由于去掉了DOS的支持,最后却变成一个失败的产品,具体表现为没有Windows 98稳定,甚至在使用一段期间后,系统就有明显变慢,不停出现蓝屏死机、当机等异常现象。也许Windows Me早就知道这个可能的麻烦了,引进了“系统还原”日志和还原系统。可实际上,失去DOS功能对用户维护来说是一个巨大障碍,实际证明系统还原并不能有效胜任一些常见的错误修复任务,例如程序会在系统还原后无法运行、系统死机的情况也更严重。 在Windows产品的家族中,还有Windows NT(New Technology)系列,那是基于OS/2 NT的发展而来。Windows NT是纯32位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NT核心技术。1996年4月发布的Windows NT 4.0是NT系列的一个里程碑,该系统面向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它与通信服务紧密集成,提供文件和打印服务,能运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内置了Internet/Intranet功能。之后的升级版本是Windows 2000(起初称为Windows NT 5.0),1999年12月19日上市。由于界面简洁,在高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运行流畅,使得许多用户直接从Windows98过渡到这个系统。它的用户版本在2001年10月被Windows XP所取代,而服务器版本则在2003年4月被Windows Server 2003所取代。 WindowsXP可能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视窗操作系统了,2001年10月25日上市,具有豪华亮丽的用户图形界面。但我对这个界面一直不喜欢,总是会改成传统桌面。 2006年Windows Vista发布,但再一次让微软失望了。兼容性差,系统要求高、速度慢、安全性差等缺点全都在Vista的身上暴露出来。相比之下,XP的强大功能和极好的兼容性使得XP在Vista发布1年后仍然占有80%的用户。 由于对Windows Vista的失望,我一直急切地盼望Windows 7的出现。无奈要到2009年10月22才推出,于是我提前半年就从测试版、消费者预览版等开始使用了,但是一般这些版本只有英文版,为了显示中文界面,还得寻找第三方语言补丁。由于这些版本不稳定,所以问题很多,但我享受了先睹为快的感觉。许多时间都用来装操作系统了,有时一天安装数次操作系统。不过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脑迷,安装系统有时候也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为了尽早安装新的测试版本,会通宵达旦地下载。 对于Windows 8的到来,我就没有像Windows 7的期待了,因为Windows 8主要不是针对PC的改进。 这次很明显的是微软公司看到了苹果和谷歌在开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的巨大成功,准备开始模仿了,并推出了超级山寨产品Surface。 比尔给予了Win 8高度评价,他称这个新平台对微软来说“绝对关键”,对“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来说至关重要”。Win 8提供了一个跨越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统一平台。究竟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希望微软能继续秉承其“开始总模仿,最后总超越”的模式前进! 外一篇:BASIC,DOS和WINDOWS 微软在产品的名称上,一般都懒得动脑筋,有时候甚至只是用一个通用的词语。 BASIC的英文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刚开始是一种泛称,只到后来被微软确定为自己操作系统的一个功能后,就特指他们的Basic语言了。 DOS更久远的是CP/M系列的翻版。虽然这些系统常被简称为DOS,但没有任何一个系统以DOS命名,只到微软公司用这个作为名字的时候,才被稳定下来作为特指了。 WINDOWS本来是文字图形界面的一个统一称呼,微软在开发基于DOS的图形界面的时候,简单套用了这个称呼,但最后居然没有改名,一直使用到今天。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5792 次阅读|8 个评论
微软的开发工具
baibing 2012-10-23 15:43
1. C/C++历史介绍 C和C++名称由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048805 2. Visual C++ 1.0:C++编译器的终结者 http://www.yesky.com/382/1858882.shtml 3. Microsoft Visual C++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377.htm 4.Visual Studio 提供的额外工具 (1) WinDbg 很好的 http://www.cnblogs.com/happyhippy/archive/2007/04/08/710933.html (2)spy++ 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859.htm (3)WinDiff WinDiff是进行Windows的文件比较工具软件。 使用这个工具可对2个文件或2个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ASCII码形式的比较,从而找出两者间的不同之处,并以显而易见方式标示出来。这一工具对于经常编一些程序、手写html文件、文本处理的用户来说是十分有用的。 (4)DataObject Viewer 能查看COM的属性(本身的) (5) Microsoft Visual Modeler 用途很大(建模工具) (6)DDE Spy 可以监视数据交换 (7)Depends 查看动态库中的函数 (8) DDE Spy 可以监视数据交换 (9) Depends 查看动态库中的函数 补充: (10) API Text Viewer 查看WIN32 API常量、声明和类型的工具 (11) DocFile Viewer 显示OLE2文件的内容 (12)Error Lookup 查看API错误码 (13)Help Workshop 这是一个可以用来创建.hlp帮助文件,编辑工程和内容文件,并且测试和发布帮助文件的工具... (13)OLE Client Test (14)ole客户端测试工具 OLE Server Test ole服务器端测试工具 OLE Tools OLE工具的帮助文件,包括DFView - DocFile Viewer,DObjView - IDataObject Viewer,IROTView - Running Object Table Viewer,OLE2View - OLE 2.0 Object Viewer的说明 OLE View 查看本机的所有已注册的COM控件 Package Deployment Wizard 帮助你创建VB应用程序的最终用户安装程序 Process Viewer 可查看本机或远程的win95,win98系统中的进程、内存使用状况 ROT Viewer OLE运行对象表查看器,可实时显示所有注册的OLE运行对象表的名称 Tracer TRACER.EXE是一个允许你设置afx.ini文件的小型MFC编程工具例子程序,它被安装在你的VC目录中,并提供了源代码,因此,捏可以rebuild它,也可以按你的需求自定义它的功能。 Windiff 用来比较路径或文件的不同,并将比较结果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 Windows NT Symbols Setup unknown Zoomin 放大显示WINDOWS桌面的区域
个人分类: 编程|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史上最经典的科技公司大战
JRoy 2012-10-12 08:28
iOS vs.Android iOS与安卓系统之间恩怨深重举世瞩目,毕竟这场战争的结果直接决定了移动领域的未来,这场战争有多激烈?已故苹果CEO乔布斯曾经说:“我将投入我所剩无几的时间和生命,投入苹果公司400亿美元资产中的每一分钱去摧毁安卓,就算是要发动一场热核战争也在所不惜,因为它是一个偷窃来的、邪恶的产品,安卓的所有者每天都吓得要死因为他们内心里明白他们是有罪的。” PC vs. Mac PC与Mac之间的战争恐怕是科技史上最激烈的战争了,奠定了此后所有科技大战的基础,谁赢了?不知道。答案恐怕还要等到几代人后才能揭晓。 甲骨文 vs. SAP 快速问答:什么样的软件价格达上百万美元?开发要花好几年时间?提示:这款软件改变了企业CIO的职责。答案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个领域两大巨头甲骨文和SAP这些年来冲突不断,互为死敌。 Facebook vs. MySpace 在热度不减的社交网络领域,Facebook如日中天,但Facebook绝非天生王者,曾经,主打流行文化、音乐和青少年生活方式的MySpace才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社交网站。然后Facebook出现了,依靠主攻年轻人群体中受教育成都高的群体,Facebook使社交网络真正为主流社会所接受。 VHS vs. Beta VHS(Video Home System,家用录像系统)与Beta这两家公司现在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了。但它们却是开启“卧室娱乐”之争的先锋,VHS在这场家庭影院的战争中笑到了最后(当然,没有笑太久),当年,它在全美拥有超过一千家家庭电影影碟租赁店。VHS赢了Beta却输给了DVD,而DVD最终输给了互联网流媒体。VHS的店铺消失之快堪比当年其取代卡片磁带的速度。 IE浏览器 vs.网景浏览器 微软IE与网景浏览器之间的经典大战如今已是科技公司CEO必须研究的教材案例,90年代,两者之间的纠葛最终走向了联邦法院,微软面临前所未有的关于其是否垄断的至关重要的审判。当时,一向光环环绕、智商超群的比尔·盖茨在法庭上如履薄冰,竟然被逼地不停回答“我不记得了、不记得”。 数据库之战 这场战争相对不那么为外界所知,如今恐怕只有曾经的科技记者才会记得当年那场延续了长达十年的发生在甲骨文、Sybase、Informix、IBM等公司之间的数据库之战。根绝科技作者埃里克·赖的回忆,这场战争“最终修正了数据库被人为拔高的基准线,对今天影响深远。” 传统书店 vs. 亚马逊 对于传统独立小书店甚至连锁大书店来说,没有什么比迎接大批读者进来,然后看着他们在书店悠闲看书、挑书,最终却掏出iPhone去亚马逊下订单更悲催的事情了吧。亚马逊将实体书店快要逼上了绝路。 谷歌vs. 雅虎 搜索引擎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了由几大巨头、各种复杂算法组成了的每年广告收入不计其数的庞然大物,而当初,谷歌正是踩踏着雅虎而成为其中翘楚、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的。讽刺的是,过去五年,陷入泥潭的雅虎换了五任CEO,如今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信任CEO玛丽莎·梅耶尔——一个前Googler身上。 游戏大战 (任天堂、微软Xbox和索尼Playstation) 任天堂、微软Xbox和索尼Playstation 在游戏领域的竞争已经有些年头了,从最初的家庭游戏机到现在的移动平台, 确实,他们的产品各有各得好玩,如果你骄纵孩子,很有可能会把三家统统买来。我们乐于看着三家巨头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推动了网络游戏的大发展。 谷歌Apps vs. 微软办公软件 当谷歌Apps以直接挑战微软办公软件的姿态出现的时候,这场竞争看起来并不公平,而且谷歌Apps用起来很别扭,似乎离一个成熟的产品还有段距离。但是科技界的竞争无处不在,任何小的胜利都是弥足珍贵,哪怕谷歌Apps只抢到了微软手中九牛一毛的市场份额也算是突破,不过,看起来微软的办公软件还将长期垄断人们的PC。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1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和苹果的两只手
热度 2 dongzg101 2012-7-13 09:00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软件业发展的环境是微软摧毁的。使得大量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无法长大,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接受了软件是免费的观点。微软设立了中国研究院,一网打尽中国的人才,制定行业标准,领导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再来看看苹果,苹果电脑,苹果软件,苹果手机从中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笼罩在他们的阴影下!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2194 次阅读|6 个评论
论:佛教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源流
热度 3 caoyuanzhiye1 2012-7-1 20:10
论:佛教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源流 张 伟 我在博文” 论信仰 -- 人民是鬼神的主人 ”和博文 “ 日本地震、古兰经与宗教 ” 提到 : “每一种宗教都值得尊重,要虚心从中学习。 1 . 因为无论何种宗教他(她)都是人类先辈生活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 2 . 宗教是传统的、过去的、相当长的未来还会存在的 活的 信仰与思想; 3 . 宗教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具体社会团体人的具体社会活动与行动,他们也是人,是有思想、信仰、准则的人(所以国家有宗教事务管理局); 4 . 宗教更是系统的教育体系和知识体系,有经过实践 / 时间检验了的相当的正确性。因而有是人类先辈生活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相当强的封闭性和过稳定性。” 近来阅读传统文化及佛学经典《成唯识论》 ( 唐三藏法师奉诏译 ) 、《唯识秘法 - 传山佛学思想探微》(吴信如,解读王夫之《相宗索络》)和 新唯识论 ( 熊十力著 ) 等书,更加体会到这些活的思想体系发展变化的源流和转变的关节点,本文就想说一说佛教思想体系的发展变化源流一二,观点不一定对,敬请大德指教。 世间万事万物随缘起,随缘生,随缘变,随缘灭。佛教、佛学的发展变化也不例外。话说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 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悉达多 · 乔达摩(梵文: 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因他的智慧与殊胜因缘彻底觉悟到宇宙和生命真相,成为一个觉悟者,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梵文: बुद्ध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信徒也称呼为佛祖。 此后 佛祖说万法 49 年 , 先说有 ( 传为小乘 , 现南传缅甸 \ 泰国 \ 柬埔寨云南等 ), 后说空 \ 无 ( 小乘转大乘不了义 ), 再说中道 ( 为破小乘偏有 , 大乘偏空之执着 , 入大乘了义 ). 可是有一日 大梵天王多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起愿尊重知识分子,缘起)带领一大帮老婆孩子部属去向 佛祖献 金婆罗华 ,各各礼毕(用头碰触佛祖的脚)安坐下来,佛祖升莲座说法,顺手拿起 大梵天王敬献的紫色的金莲花遍示大众(脱离了教学大纲和名师的教法,缘变),瞬目扬眉观察一番,大家默默然没有反应,只有佛祖的大弟子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不愧大弟子,因缘具足,缘生,缘份)。 佛祖就开口、说话了: “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 ” (一缘灭,二缘生,二缘生三缘,三缘生万缘,道教之实相)。 从此开始(缘头)摩诃迦叶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在印度大陆传 28 代至 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因为拈花微笑的因缘佛祖改变了他的教育体系的教学法与传授法,主要依靠心领神会,见心明性直指人心,依靠悟性学习掌握佛法。循环渐进,逐渐修为的方法和僧众被非主流化,被边缘化。在印度传承过程中逐渐消亡,一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半岛,一部分传入中国大陆,“完成了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化”的过程,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流派是禅宗,显显然迦叶之衣钵亦。 陈寅恪先生曾说:公元前六世纪 释迦牟尼和佛学的出现是为了中华儒学的一大因缘而来。我理解:前段是为了宋明理学 - 心学,后段是为了现代和未来新儒学。 为何如此想,是因为佛学的 认识论 - 法相宗唯识论的存在、发展、变化和可能。 毛润之先生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禅宗在走向真理的道路上是独木桥,不是宽广的坦途,关键原因在于两点: 1 )人作为自然之精灵,因缘各异,有上中下三根之分,也就是悟性各有不一; 2 )禅宗讲顿悟,因缘具足殊为不易,尽管有大量修法与公案。普度众生需要大众因缘都具足,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路在 佛教的认识论的继承、发展与变化,在法相宗及未来之因缘。 唐玄装,唐三藏法师奉诏译编《成唯识论》(《唯识三十颂》之注释, 迦叶之外 世亲等护法论师之观点)和撰《八识规矩颂》是对 迦叶尊者传扬佛学之补正,寻求大众走向真理的道路宽广的坦途,功在千秋万代。 有唐一朝 法相宗与唯识论学说兴盛一时,后逐渐消亡。到了明朝中后期,再次兴起,又 30 多人研究注释相宗之唯识论,特别是王船山(王夫之)的《相宗索络》一书从 29 个方面与角度对相宗唯识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作了要言不烦、脉络分明精要之分析,与《成唯识论》和《八识规矩颂》互相印证。深入浅出佛学,传佛辟佛,再继张子(北宋张载)之绝学。径直指出 禅宗顿悟之秘密法。大哉贤哉 王夫之!!! 20 世纪 20 年代现代新儒学 8 大家之一的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唯识概论,化十数年精力撰写《新唯识论》,出佛进儒,终成一代大家,还有四川王恩洋,湖南吴信如等都对佛教唯识学说传承做出了不懈努力。 简而言之,总而言之,常识而言之:佛学、佛教是 人类先辈生活文明的结晶,从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它的认识论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发明与发展,需要各个文化之间的交融、参照、缘融,这就是佛学再生的因缘,儒学大发展的契机与缘分。 很遗憾,法相宗唯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只能另文介绍了。谢谢 ! 再言:作为知识体系、教育体系的学说,其认识论应该有核心的地位。佛学有认识论: 法相宗唯识论,儒学认识论何在 ? 附录 1 : 禅宗历代祖师   释迦佛欲涅盘时传佛心印   西方一祖迦叶尊者   西方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 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   八祖 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五祖 迦那提婆尊者 法   十六祖 罗侯罗 多尊者法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   十九祖 鸠摩罗多尊者 法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二十二祖摩蝗罗尊者法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法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祖师 , 中土禅宗初祖 ;   二祖慧可大祖禅师   三祖僧璨鉴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六祖慧能 大鉴禅师    云门第一代云门 文偃禅师   第二世香林澄远 禅师   第三世智门光祚 禅师   第四世雪窦重显 禅师   第五世天衣义怀 禅师   第六世慧林宗本 禅师   第七世长芦 崇信 禅师 第八世慧林怀深 禅师 第九世 灵隐 慧光 禅师   第十世中竺元妙 禅师   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净禅师   第十二世演彻 虚云 禅师   第十三世 佛源 妙心禅师
个人分类: 知识工程|5656 次阅读|7 个评论
张力获得微软虚拟学院(MVA)黄金学员证书
mrzhangli 2012-6-14 09:39
张力获得微软虚拟学院(MVA)黄金学员证书
6 月 4 日 ,张力完成微软云计算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自测,获得微软虚拟学院( MVA )黄金学员证书(证书号: 200064-2012 )。 整个学习从今年 2 月份至 6 月,张力学习了《利用私有云改进您的业务和职业生涯》《 SQL Server 虚拟实验室》《 Windows Server "8" 预览》《私有云:基础结构管理》等 10 门课程。通过学习和自测,张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云计算的认识。
5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书-博-文”系列(2)#刘润
josh 2012-6-3 16:48
人 刘润 ,1976年生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战略合作总监;担任的社会职务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系主任、上海商学院特聘讲师、捐献时间公益组织创始人、香港百仁基金特邀会员、上海黄埔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央电视台慈善1+1总顾问,他受邀为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刘润主笔的“高级项目管理”课程获得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收录和承认,其本人被收录于2009年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刘润先生持有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6年,一篇《一个的士司机给微软员工上MBA课》的帖子在整个IT圈和管理界红极一时,坊间广为流传,成为他个人的第一张名片。当别人向你介绍刘润何许人也你表示愕然时,对方一定会补上一句,他就是那个写出租车司机时间管理前几年很有名的人。   2012年,是刘润在微软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按照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纪年,2012年又将是他在微软工作的新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跳跃里程碑。12年前刘润刚加入微软,HR问他的英文名。因为他的名字中“润”字的汉语拼音就是Run,正好是个英文单词。他灵机一动,就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Run。年轻的他,还为此设计了一个口号:I am running, never stop。从此之后,Run就成了他的标志。因此,在后来常常介绍自己的时候,他总划动双臂,做出一副奔跑的样子。   12年来,Run虽然在“run”,但却是微软中国公司最忠诚的员工之一。刘润自己说,“这两年,我一直“run”在全国各地,总是在出差,平均每周都有3~4天不在上海。有人每天赶班车上班,我常常连续好几天每天赶早晨8点的班机“上班”,又常常一天出现在四个城市。    书 《 2012, 买张船票去南极》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87815/ 《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南极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是第一部将旅行、梦想如此浑然地“编程”在一起的自我管理类励志书,记录了一个在微软工作了12年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他的南极追梦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作者刘润的梦想,代表着每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该拥有的梦想。   在2012年1月,作者刘润利用自己永远用不完的年假和春节假期,完成了一次南极冒险和梦想之旅。本书取名为《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其实,南极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地理概念,而是作者的一次梦想之旅。船票也并不是那张船票,更不是电影《2012》中那张价值10亿欧元的诺亚泛舟通行证,作者把船票定义为激情、承诺、思考、行动。在作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我们紧握这张船票。第一财经电视编导袁祺看完后感叹:去南极的船票,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里。2012也并非特指作者去南极旅行的时间,更多的是站在《2012》电影中人类集体无梦想时代对寻找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的思考。   在本书中,有如李开复、曲向东等我们很熟悉的人的梦想收藏,也有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各色小人物的梦想记录,还有那艘南极之船上来自14个国家的99个人的激情梦想。作者用意识流的记录手法告诉大家,不管有多忙,你心中的某个地方一定藏着一个坚定的梦想,很大,也或者很小。作者刘润希望通过他追寻梦想的经历告诉读者,梦想不是成功者的奢侈品,梦想是每一个追求精彩人生的普通人的必需品。无论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职场中人、亦或是旅游达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内心的共鸣,到达自己心中的南极。   本书由两条线索展开,第一条线索是刘润去南极的起因,以及去南极之前的准备,一路上的见闻和到达南极后时空颠倒的遭遇。第二条线索直指你我这些芸芸众生,扪心自问,我的通往梦想的船票,是否已在我自己的手中? 博 博客 : http://blog.run2me.com/runliu/archive/2006/03/15/14311.aspx 微博 : http://weibo.com/runliu 文 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 http://blog.run2me.com/runliu/archive/2006/03/15/14311.aspx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这里我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均瑶大厦。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被我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他说。我一愣,顿时很有些兴趣“什么科学的方法?” “要懂得统计。我做过精确的计算。我说给你听啊。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成本34.5元……” “怎么算出来的?”我追问。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惊讶。我打了10年的车,第一次听到有出租车司机这么计算成本。以前的司机都和我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你看,计价器有一个“检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详细记录。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如果说做浦东、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饭,做10元的客人连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强!这位师傅听上去真不象出租车司机,到象是一位成本核算师。“那你怎么办呢?”我更感兴趣了,继续问。看来去机场的路上还能学到新东西。 “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和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惊讶,这听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说做出租车司机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这句话听上去很专业,有点象很多商业管理培训老师说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给你举个例子,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我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做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我不由得开始佩服。 “再给你举个例子。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她进啊。” 有道理!我越听越有意思。 “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这话听起来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个人拦车,去田林。后来又有一次,一个人在南丹路拦车,还是去田林。我就问了,怎么你们从南丹路出来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说,在南丹路有一个公共汽车总站,我们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到这里,然后搭车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们开过的这条路,没有写字楼,没有酒店,什么都没有,只有公共汽车站,站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的,再选择一条最短路经打车。在这里拦车的客户通常不会高于15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说。 “要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来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铁站口排队,怎么能赚到钱?每个月就赚500块钱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这就是在谋杀啊!慢性谋杀你的全家。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学习知识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很聪明的人。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习知识,可以变成天才。”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算啊!” “在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众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2-3个司机,万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这2-3个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很稳定,基本不会大的波动。” 太强了!到此为止,我越来越佩服这个出租车司机。 “我常常说我是一个快乐的车夫。有人说,你是因为赚的钱多,所以当然快乐。我对他们说,你们正好错了。是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说的多好啊! “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她美丽的地方,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作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3、5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哈哈哈哈。” 到了机场,我给他留了一张名片,说:“你有没有兴趣这个星期五,到我办公室,给微软的员工讲一讲你怎么开出租车的?你就当打着表,60公里一小时,你讲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钱。给我电话。” 我迫不及待的在飞机上记录下他这堂生动的MBA课。 ============================ 关于真实性。事情绝对是真实的,并且我尽最大努力忠实于这名司机的原意,包括数字、选词、语气、构句等。除了我记忆力所限不能100%精确外,基本重现了当时的场景。我没有“润色”,因为我以为他的感染力比我要大。 关于星期五。我发出了诚挚的私人邀请,希望他能来给我们做一场演讲。但这要尊重司机本人的意愿,如果他并不愿意、或者不感觉合适而未能成行,只能表示遗憾了。希望文章能够弥补希望参加的人的一些遗憾,也不枉我写了这么长。
个人分类: “人-书-博-文”系列|4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书-博-文”系列(1)#刘未鹏
josh 2012-5-27 19:08
人 刘未鹏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兴趣爱好: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    书 《暗时间》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09809/ 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总体上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   刘未鹏说——   写博客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饭,云淡风轻。   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博 博客 :Mind Hacks http://mindhacks.cn/ 微博 : http://weibo.com/pongba?s=6cm7D0 文 我在南大的十年 http://mindhacks.cn/2009/05/17/seven-years-in-nju/ —— 跨进南大校门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父亲是个对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村里第一台电视机是他自己组装的,当时全村人都跑过去看,电视机只能收到一个台,CCTV。座机电话是第一个装的。大哥大刚出现的时候,他也是第一个买来用的,那个时候的移动电话真是贵得离谱。 父亲告诉我的第二件最重要的事情是:遇到任何问题,找书去就行。他在自己的专业中完全是自学的。在不属于自己的专业中(后来买了电脑之后需要学习如何架设公司网站,如何网上营销,如何进行电子财务管理,如何使用各种作图软件制图等等)也全都是靠买书自学。 为什么说到这两件事情,因为这是对我一生影响最重大的两个习惯。第一个习惯给了我学习新东西的强烈动机,有了热忱和兴趣,做事情就不觉得累,就自得其乐。第二个习惯则给了我学习任何新东西的方法——不会么?查书去。(当然,学习一门专业并不完全通过看书就行,但这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 高三的时候,父亲买了电脑,我立时对这个神奇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期的《电脑爱好者》和《电脑报》都会买来细细看,有时看到各种小工具、技巧还会摘抄下来,回去在自己家里的机器上捣鼓。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样单纯的兴趣会把我引向一条专业的程序员道路。 高三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分配给兴趣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兴趣的火花一直都没有熄灭。 跨进南大校门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这个自由并不是说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了,而是我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决策的自由权,即关于如何利用我的时间。 高考的时候我报了计算机系,但分数差了几分,失之交臂,被调到第二志愿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当时以为这个专业跟计算机相关的,结果发现是数学系,后来听不少同学提到都上了同样的当。 这里出现了一个歪打正着的事情:我本意并不是上数学系,如果当时知道这个专业是数学系,我可能就不会填报了。但正是因为这个错误,我在数学系好歹也受了一些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尽管这个训练的基础是大一上的不多的几节数学分析课,以及每次临考前宿舍哥们例行的“包夜”看书),回过头来看这个基本功在后来还是帮了不少的忙,甚至有一阵子我对数学本身到了很感兴趣的程度。不得不说,这段学习的经历是很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的。另一方面,困难如数学都学了,对其他学科就不觉得难,不会望而却步。 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幸运之一。后面还会提到,还有好几次更大的幸运。 大一上学期很快过去,应该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要开一门C++课程。我利用假期先把课本基本啃掉了,当时动机也很简单,先啃掉,就不用上课了嘛。 另一件事情是我经常喜欢去逛书店,看到侯捷的《深入浅出MFC》上面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当时也对C++有一些基础认识和好感,所以就买下来啃了。一方面侯捷先生写的书的确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有意思,另一方面理解一样复杂的东西是个智力挑战。所以看着看着倒是觉得兴致盎然。却不知就这么和C++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另一个歪打正着:为什么说是“歪打”呢?因为MFC的设计也并不能说就是C++的Best Practice,另一方面若是以用为本的话也未必就要把MFC的原理摸个透。所以搞不好现在看来我就不会细看这本书。为什么说是“正着”呢?因为理解一个费解的东西本身需要长时间投入注意力,无形中练了理解能力和思维体力(专注),另一方面虽然MFC不是最佳设计,但理解里面的代码却加强了对C++本身的认识,这是基本功;也加强了对C++的兴趣,这是动力,后来这个动力驱使了我去看了大量的系统底层知识,从操作系统代码一直看到硬件体系结构。 大二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我在程序员上发表了第一篇技术文章,是剖析Boost源码的。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知道Boost这个库的了,总之是知道了,然后也是由于受到侯捷先生源码剖析的影响,也去看源代码,发现很难,越是难就越是觉得有趣,跟踪代码到临晨四点居然越看越精神了,后来火速写了一篇源码剖析。发给《程序员》杂志的技术主编孟岩先生,孟岩先生给了很大的鼓励,于是我很来劲。后来一鼓作气分析了N个库,写了一系列的Boost源码剖析的文章,在网上随处可以搜到这个系列。 这是第二个歪打正着,按理来说,研究语言技巧并不是程序员最佳的时间投入方法。所以现在我可能不会去做这件事情,会认为有更好的时间投入途径。但当时就一头扎了进去。为什么说也是正着呢?因为虽然这也许不是最佳的投入时间的办法,但总归比什么都不专注要强得多,至少这么一深入,对语言的缺陷和陷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对代码的亲切感、跟踪调试的耐心(是的,耐心,而不是技巧)。 所以后来我在博客上总结自己学习编程中走过的弯路,孟岩先生说到,是不是弯路,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的确,也许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难判断哪条路是最优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把一条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条太不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也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除了发表第一篇技术文章之外,大二我还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技术翻译,寒假里我坐在家里每天晚上翻译半章《Effective C++》,当然,后来我把译稿提交给出版社的编辑时被告知文笔还显生硬。 同一时间,我继续啃N多C++以及底层知识的书,一段时间我的书架上全是这类书,根本不像数学系的学生。非典那阵子,把饭钱都拿来买了书,为什么买得这么疯,也是因为受父亲的一个影响,他告诉我买书不用心疼,因为是长远投资,收益远远大于这点金钱投入。那段时间我边看边写一些代码玩,有模仿Windows核心编程的小程序,也有尝试并失败的小游戏,也有拿来对宿舍玩的游戏文件分析的工具,还有为上机考试写的库,总之玩得不亦乐乎;不像很多知名的程序员在学校里面就写了被广为使用的工具,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开源,自己自娱自乐而已,所以没有系统训练编码量和编码素养,比较盲目。 大二下半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在CSDN上开了一个博客,开始写学习C++和编程的过程中的一些总结。这个博客我一直写到今天,伴随了我整个7年的学习和成长,回过头去看就像时光机一样,能够看到一路过来我都关注了些什么东西,是怎么想的,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是怎么改变的。这些东西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逐渐忘掉,也就无法参照过去的自己,对未来提供更好的借鉴了。所以我一直把记录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另外我也通过这个博客认识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后来,学校提供了转系到软件学院的机会,我立即报名了。后来的两年在软件学院度过。但其实反正我也是自己安排时间,所以无甚区别。 大三大四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荣耀先生邀我合译《Imperfect C++》,我很乐意的接了下来,可没想到这本书比我想象得要密度大得多,六百页,而且排版也很密,我给自己安排了每天6、7页纸的量,大概花了半年多译完。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荣耀先生给我鼓劲,告诉我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坚持做,然后就类似于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会逐渐自动退去。惊人的简单,但事实就是如此,硬着头皮,过了那个情绪上最艰难的时候,也就适应了。这本书译完之后,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但我总觉得对性格上的磨练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获。 二是我开始看英文版的书。之前,由于高中不靠谱的英语教育的原因,我恨死了英语,大二的校内四级课程还挂了科,直到大四才补考。但对技术本身的热爱压过了对英语的反感,我还是硬把一整本影印版啃下来了,而且津津有味,这本书就是Jeffrey Richter的《Applied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在于,后来我就不再反感和恐惧英语了,这是其一,其二是我开始意识到英文世界的技术资料有多么丰富,所以虽然本身看上去不是一个太起眼的事件,但却是我获取信息方式的一个Tipping Point,一旦熟练掌握了语言这个平台,背后就是一扇大门,通向一个海量的信息源,后来我的信息获取绝大多数便来自于英文,其中尤数wikipedia和英文版的书为多。另外还有一个收益后面会提到。 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微软的Eric Jiang通过我的博客找到我,推荐我去微软面试,我随随便便就把粗糙的简历给发过去了,差点因为简历太粗糙被HR直接过滤掉。远程电话面了两轮,远程Coding一轮,然后记得就是飞到北京面试,住在北航招待所。北京的面试又面了好几轮,有考察底层知识的、有考察C/C++的、.Net的,还有考察算法的,编码素养的。总之就是公认的基本功考察。最终我还是没能通过面试。个人自己后来总结的结论是算法基本功太差,连什么是动态规划都不知道,编码素养也不够。这部分也是因为本科的学习方法太业余,什么好玩干什么,倒不是说兴趣驱动不好,只是缺乏系统的规划,不清楚也不关心这个领域的蓝图,也弄不清什么是重点。后来在读研的时候恶补了一把算法,好歹弄清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思考方法。编码素养的问题也是到了读研的时候才开始思考和学习,现在仍在学习。 另外,在本科阶段,其实我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事实上,是只花了很小一部分时间来学习。之所以还多少学了点东西,完全是仰赖了专注的习惯。而这个专注的习惯其实又是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的,父亲会花一整天揣摩一个问题,父亲跟我说过他以前组装电视机时的故事——一切都似乎组装正确,但电视机就是不工作。他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当晚,半夜从睡梦中醒来,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在啃一些底层知识时如果弄不懂,也会一遍遍读,然后用走路吃饭坐车的时间在脑子里一遍遍去琢磨。我有很多重要的习惯受到父亲的影响,这些习惯自己一般觉察不到,但却默默影响了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时间分配和学习轨迹,这些习惯从纸上很难学到,但耳濡目染却会自然而然地学会。 每当有人觉得我本科就做了不少事情的时候,我就会说其实我本科真的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其实每天一点时间,专注、积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够了。后来研究生阶段才算真正开始惜时了,于是经历了两年密度很高的学习和思考,心智才成熟了不少。 大四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考研,因为一来也很茫然,二来也希望能够继续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但四年来我都是自己安排时间,逃掉了无数的课,已经对模式化的做题考试产生了抵触,所以考研的复习也没怎么认真准备,那年考研的数学题又偏难,一下慌了神,结果居然把一整页题压在稿纸下忘了做了,心理准备有多不充分可见一斑。考完数学我很沮丧,那么大分值的题目没做,数学肯定过不了了,接下来的专业课就没去考了。后来想想其实还是应该去考一考,多少能为下一年积攒经验。 后来就工作了,没去成微软,经同学张振推荐,就去了南京西门子。心里的打算还是边工作边考研,为什么考研,动机也简单,我心理还没准备好,本科只顾着埋头学好玩的,也不看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去西门子之后更加觉得如此,觉得效率很低,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乐意的,每天还要在班车上浪费两个小时,于是没过多久就辞掉了工作。打算复习考研。那个时候大概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才到考研,所以我中途不紧不慢地又翻译了《Exceptional C++ Style》,占用了不少时间,到最后时间很紧了,就剩两三个月,我才开始认起真来,回想起来这是糟糕的时间管理。结果我不得不作了最坏的打算:顶多调剂去软件学院读研(我报的是计算机系),考虑到我反正是自己安排时间,差别应该不大。幸运的是,最终一分不差地过了线,算是蹭到了计算机系里。虽然如此,还是觉得这种惊险不要发生的好,以后或者其他事情上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及早准备总是很重要的。 读研期间的两年半,是我自己觉得心智年龄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这里也有几个很幸运的事情。一个事情是我的导师陈家骏先生给了我很大的自主,于是我得以有时间安排一些重要的学习,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学习和思考了很多东西,为个人以后的发展作了很多准备,倒是没帮导师做什么事情。所以,硕士毕业离开的时候是既感激也愧疚。 另一个事情是认识同实验室的师兄陈怀兴,严格来说是他先来找我聊天,可见那个时候我仍然还是没有意识到与人交流的重要性的,后来,建立了TopLanguage讨论组之后越发意识到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也开始主动寻找和参与交流,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组织交流。陈怀兴对算法很有造诣,也是TopCoder上的常客和牛人,那个时候我也正在为以后的工作面试准备一些算法基础,所以经常找他讨论,获益很多。有一句话说:看一个人,只要看他读的书和见的人。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两者是一个人成长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研一下半年,女朋友找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营销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去替她找书,偶遇《影响力》这本书,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关注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地思考。这个领域有很多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书,我利用近一年的时间,陆陆续续看了近40本相关的书(我把这些书整理了之后以豆列的形式放在豆瓣上),对思维的特点和缺陷,以及如何思考有了很多的了解,这些知识后来很大程度上使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也是研一下半年,我建立了一个Google Groups,起名TopLanguage,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平常没人讨论问题,憋得难受,希望有人能够说两句,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个讨论组的交流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近两年,组内成员超过了4,000人,两年里我也从中收益颇多,其中最大的收益有两个:一是和人讨论能够激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也促使自己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问题。倒不是说别人就一定告诉你什么新东西,而是讨论对你自己的思维的刺激。二是交流中认识了不少朋友,后来快毕业的时候也受帮助颇多。我一直把TopLanguage的创建看作研究生阶段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此外,我有意识地提前准备了英语,因为我相信如果想要去好的外企,口语不过关很可能成为一块短板(当然,英语作为承载最多技术知识的平台语言还有更大的价值),包括阅读、书写和口语。我想了一个方案,可以不用额外花时间来学习英语:阅读的训练蕴含在平时的英文技术资料的阅读中,尽量读英文的,一来英文资料更一手和全面,二来也顺便练阅读。书写的训练蕴含在去国外邮件列表发技术贴和自己写的英文博客文章中。口语的训练则蕴含在平时的娱乐中——美剧,有一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开着Friends睡觉,另外学校有国外过来的团队演讲我不再错过,而是主动参加,有一次还带他们出去逛南京,说了一天英语,回头在路上听中文都像英文。虽然和外国友人交流的次数不多,但似乎对口语感觉的提高还挺大。后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面试最后一轮就是英语的,而且是偏技术的,好在提前准备了,所以毕竟还是顺利地表达出了想表达的意思。 去微软亚洲研究院面试,是因为幸运地认识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组项目主管邹欣先生。邹欣先生和他组织的团队在那段时间写了《编程之美》,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题目,而我那段时间恰和陈怀兴讨论算法,在讨论组上也组织了专题的讨论,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于是和邹欣先生邮件交流,由于对邹欣先生的技术创新组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所以找工作的时候便向他毛遂自荐。 承蒙邹欣先生推荐,时隔三年,我再次获得了去微软面试的机会。这一次,由于研究生期间作了一些长远准备,所以心里有底了很多,也就比较冷静了,由于当年知识体系的漏洞被我花功夫补了补,所以面试比较顺利。面试的时候邹欣先生更为详细地介绍了技术创新组的工作,我更加感兴趣了,所以尽管已经有另外几个也不错的选择,但心里还是迅速地做了决定。大约一周后,HR通知Offer,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 我想,虽然有很多人本科就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我多花了两年多,总还不算太晚。
个人分类: “人-书-博-文”系列|3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数据有大智慧-微软的几个人机交互与大数据计划
shawn360 2012-4-5 19:43
素有“计算机研究领域的盛宴”之称的微软技术节(TechFest 2012)在微软美国总部雷德蒙开幕。“融合虚拟与现实”(Blending Virtual and Physical)和“大数据有大智慧”(Profound Insights from Big Data)两大主题贯穿本届技术节,描绘了微软对未来计算的构想和愿景——自然用户界面(NUI)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以及云计算与大数据结合的巨大潜力,共有155项来自微软研究院全球各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上亮相。 如今,人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以云和大数据为驱动的技术,这些看似无形的技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赋予我们各种新的信息与服务、新的沟通与协作方式,以及无与伦比的便利。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获得价值和知识,以及如何与数据进行交互是目前各领域科研人员以及普通消费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也是本届微软技术节的另一大主题。 微软研究院展示的技术将分析和可视化应用于基于云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对于发掘研究人员新的科研方式、加速科学发现,以及实现消费者与数据间更自然的交互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中“Chronozoom”技术让用户以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查看137亿年前至今的历史时间轴;基于Web的动态宇宙时间地图,浏览者可以从137亿年前一直穿梭到今天。点击放大任何一个时间点,可以看到相应的图片集和视频,例如可以观看历史学家David Christian 解释创世大爆炸。ChronoZoom形容自己是一个开源的社区项目,旨在可视化历史,在科学人文之间架起桥梁,从大历史的角度讲述故事,让人能更易于理解这些信息。 Chronozoom网址: http://www.chronozoomproject.org/ “FetchClimate!”是一种快速而智能的气候数据检索服务,允许用户检索任何年份跨度、一年内的某几天、甚至一天内的某几小时的气候信息;“Lifebrowser”通过机器学习和分析,从海量个人信息资料中推断“记忆地标”并建立时间轴。 FetchClimate网址: http://fetchclimate.cloudapp.net/ 更多内容详见: http://www.datatang.com/news/103
2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学术搜索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评价功能很强
热度 2 xupeiyang 2012-3-22 16:09
最近,我去几个地方讲如何获取科研信息?介绍了很多搜索引擎,我认为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至今还是最强大的。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方面很强,很有特色。大家应该多利用,一定对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有所启发和帮助。 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是微软研究院开发的免费学术搜索引擎,它为研究员、学生、图书馆馆员和其他用户查找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权威期刊、作者和研究领域等提供了一个更加智能、新颖的搜索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对象级别垂直搜索、命名实体的提取和消歧、数据可视化等许多研究思路的平台。 当您的查询与系统的记录完全匹配时,微软学术搜索会自动地跳转至该对象的详细页面。该页面提供了论文、作者、机构、会议、期刊或关键词等信息。    您只需单击微软学术搜索的任何页面上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机构名称、会议名称、期刊题目或关键词,就能获得列出相应对象的详细信息的页面。 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H-指数   H-指数是乔治·赫希提出的一种评价科研人员生产力与影响力的方法。赫希定义一个科研人员的h指数为在一定期间内他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H-指数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机构的生产力与影响力。我们基于以下的论文数量计算该指数:(a)由当前属于该机构的作者所创作的论文;(b)由从论文提取出来的元数据显示曾经属于该机构的作者所创作的论文。一个机构的h指数指的是一定期间内该机构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G-指数   G-指数是基于研究员被引次数的分布来评价研究员的另一种方法。该指数由Leo Egghe提出,一个研究员的g-指数指的是他的g篇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平均有g次被引,g是可能的最大数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0105.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Academic_Search 微软学术搜索 帮助中心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Helpcn.htm 学术搜索利器——微软学术搜索 http://www.chinaz.com/news/2011/0525/182992.shtml 微软学术搜索项目:10个版本的开发历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dc7a0102e4nb.html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51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软的那些牛人们
热度 1 henuxhyang 2012-3-18 17:56
微软的那些牛人们
张宏江老师 腾讯微博 http://t.qq.com/hongjiangzhang 张宏江毕业于 中国 郑州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丹麦科技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张宏江博士是世界 多媒体 研究领域一流的科学家,是 计算机 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他是声誉卓著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之后又创立了融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研究成果转换于一体的 微软亚洲工程院 。曾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附:从开始进入图像检索领域就一直在跟踪学习张宏江老师带领的团队的工作,看到简历才知道原来是俺们河南的老乡呢。 芮勇老师个人主页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yongrui/ 附: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两年多跟随着芮勇老师的脚步在图像检索领域进行着学习探索……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坚持在图像检索领域获得更多的收获,加油! 刘铁岩老师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tieyanliu?c=spr_web_sq_lm1_weibo_p002745 附:排序学习领域大牛!我们团队对ranking/reranking的问题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学到更多的东西 ^_^
4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一个实用的学术搜索,微软学术搜索
热度 2 phw1987 2012-3-6 15:10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最近发现这个微软学术搜索功能确实很实用,那个关键词下的研究人员,以及每个科学家的影响因子,有时候比web of knowledge好使,建议试试。
49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传说中的微软Office 15
zzyyhh 2012-2-25 16:51
昨天我们曾报道了 微软Office 15的一些技术预览 ,对界面进行了极大的简化,非常适合全屏操作,同时还增加了无线共享的功能。刚刚 ZDNET 报道称,Office 15应用将支持“触屏模式”,以让其在以触屏为中心的平板和智能手机等设备上工作更加出色。 鉴于Windows 8操作系统将同时支持桌面电脑与以触屏为中心的平板类设备,微软观察家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微软如何保证其Office办公软件在那些完全触屏PC和平板类设备上工作出色。“触屏模式”的推出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一位参加微软Office 15技术预览会议的匿名人士透露,该版本将同时支持传统模式与“触屏模式”,以让习惯于不同操作的人自由选择(参阅下图)。 该匿名人士说,目前该功能还没有开通。但是微软的目的很明显,在Office 15的应用正式推出时,将允许人们进行这样的选择。据说微软的目标是推出Office 15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而时间可能在2012年年底。微软也还没有为其即将推出的套件命名,是叫Office 2012还是Office 2013,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从之前传说微软要推出 iPad版Office ,到如今的“触屏模式”,再联想到 Windows 8系统的触屏设计 ,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正在进行巨大变革。
1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Kinect传感器会成为微软的大杀器吗
热度 1 zhangyunliang 2012-1-29 10:35
当苹果风光无限,Amazon蓄势待发,谷歌风头正劲,Facebook即将天量IPO之时,微软日益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但是最近两件事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让我对微软产生了新的看法。一是一位亲戚原来想买个wii玩玩,后来追加预算上了Xbox360,另外一个是今天的新闻“华硕新品将整合微软Windows8与Kinect”文中还提到:此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在接受ZOL专访时曾透露,未来Kincet的应用不仅限于 游戏机 平台。“Kincet技术SDK的正式发布也将把这个在游戏机产品上广受欢迎的技术推广到更多的产品上,远远不止PC和游戏机。”可谓雄心壮志。 我对游戏和游戏机了解甚少,这次亲戚的普及是wii要很多不同的设备,Xbox360不用。追根溯源是kinect这个东东发挥的作用,赶紧wiki,查到如下解释:“Kinect”为 kinetics(动力学)加上 connection(连接)两字所自创的新词汇,读音为 ki-nect(/kɪn'ɛkt/),并非 con-nect(/kən'ɛkt/)。Kinect 感应器是一个外型类似网络摄影机的装置。Kinect有三个镜头,中间的镜头是 RGB 彩色摄影机,左右两边镜头则分别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 CMOS 摄影机所构成的3D深度感应器。Kinect还搭配了追焦技术,底座马达会随着对焦物体移动跟着转动。Kinect也内建阵列式麦克风,由多组麦克风同时收音,比对后消除杂音。 通过wiki的解释,感到备受震撼,这个东西不得了,其在人机交互上的影响应该不会小于鼠标和多点触控,相比之下siri也许算不了什么,加上前面微乳提出的NUI,感觉微软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交互上了,这个宝押对了。 微软的创新并不差,就是有时候有点超前了,但是我想这次kinect和NUI应该是赶上了好时候,拭目以待。
6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子商务的来龙去脉 -- 市场的嬗变 (12)
ywan 2012-1-4 00:20
电子商务的来龙去脉 -- 市场的嬗变 (12)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 IBM 基本上通过领先的大型机技术和巧妙的营销手段控制了美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市场。可是福兮祸所依,长时间的成功使 IBM 逐渐失去了对市场变化的把握,一直认为 S/360 所创造的市场将不断存在下去,而没有意识到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市场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最终彻底改变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计算机的制造成本在不断下降。到了 70 年代中期,以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组件成本已经下降到一千美元以下,这就到了可以让中产阶级家庭购买的程度。于是个人电脑悄悄登上历史的舞台。 1975 年 1 月, 美国的大众电子杂志刊登了一个广告, 这则广告以 397 美元的低廉价格向个人计算机发烧友提供一整套名为“牛郎星 (Altair) ” 的包含 Intel 8088 中央处理器在内的完整计算机主机组件。 购买者可以用这些组件自行组装一台计算机。广告吸引了大批计算机发烧友, 很快, 广告的刊登商, 爱德华·罗伯茨的小公司, MITS , 从濒临破产边缘转为产品供不应求。 令人遗憾的是罗伯茨没有很好的抓住机遇。 面对迅速成长的个人计算机市场, 他缺乏娴熟的商业运做手段, 这使由他一手培育起来的个人计算机市场迅速被其他计算机生产商占领。 而他的牛郎星计算机则由于不能满足供货需要和缺乏灵活的分销策略而逐渐在竞争中落伍,最终被收购。 牛郎星个人计算机虽然最后从市场上消失, 却引发了一场个人计算的革命。 未来 微软 的联合创办人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从牛郎星的畅销看到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未来潜力, 于是马上动手为牛郎星编写了 BASIC 语言编译系统。 随后他们主动联系罗伯茨,并千里迢迢分别放弃工作和学业,赶到新墨西哥来加入 MITS 。 BASIC 语言编译系统随着牛郎星的普及被众多计算机爱好者所使用。由于 BASIC 语言编译系统是随计算机发放给用户的,所以有很多人并没有购买该软件而是直接从朋友那里免费拷贝。这引起了盖茨的不满。 于是他给当时的计算机发烧友们写了一封著名的“使用软件应该付费” 的公开信。不难看出,盖茨对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很有前瞻性的。 苹果计算机的联合创办人沃兹聂克 (Stephen Wozniak) 和乔布斯 (Steven Jobs) 也从牛郎星的成功看到了未来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潜力。如果说盖茨在软件方面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乔布斯则在个人电脑的易用性方面具有同样的意识。他发现了当时潜在的对个人电脑的巨大市场需求跟个人电脑的不易使用之间的差距,率先推出了与牛郎星不同的全部组装好的“苹果一号”计算机,并在 1976 年的 4 月 1 号将其推向市场。这样缺乏技术或者时间的其他计算机爱好者也可以使用个人电脑了。后来的苹果二号为了更加方便使用,更是配备了彩色显示器和以录音机为外设的磁盘存储功能。 配备彩显和磁盘的 Apple II 电脑是当时的创新 而在苹果二号提供的随机软件中,一个重要创新是它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制表软件 (VisiCalc) 。 这使得个人计算机可以为普通商业用户提供会计结算, 制表等有用的服务。于是很快个人电脑在商业用户领域发现了新的市场。而这一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比家庭用户要高的多。至此,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商业领域。 尽管苹果电脑在商业用户市场的出现让一度垄断企业计算市场的 IBM 感觉到了威胁,但还不足以改变后者原有的产品市场战略规划。当时的 IBM 没有认真对待个人电脑这个新市场,但为了竞争,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 IBM 迫于将新的个人电脑推入市场的压力,在研发人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开发周期,改变了以往的全盘内部研发方式,转为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关键软硬件技术。提供这些软硬件技术的公司们成为 IBM 个人电脑的 OEM ,而 IBM 做“系统集成”。这一策略成为后来包括康博,戴尔在内的 IBM 兼容个人电脑生产商的基本策略。 尽管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在当时也为 IBM 赢得了宝贵的上市时间,当 IBM 个人电脑上市后,凭借着 IBM 的品牌和低价位的优势,很快就压制住了苹果电脑的上升势头。 IBM PC 成为了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但这一策略带大了两个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公司,这就是微软和英特尔。这两个公司在羽毛丰满之后成为 IBM 的重要竞争对手。前者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里通过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几乎全面垄断个人电脑的软件市场。而后者则掌控整个市场的信息处理发展速度(也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这两个公司的联袂运作( Wintel )主导了整个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将近 20 年。 微软和英特尔的联盟被称为Wintel 这两个公司与 IBM 的最初合作都比较传奇。据传闻盖茨的母亲与 IBM 的总裁同在一个慈善组织担任董事,所以 IBM 在选购其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时,最终把机会给了微软。让而当时微软还没有开发出自己的 DOS 操作系统,于是盖茨从西雅图一个公司手里买了一个 DOS 操作系统,然后换上自己的牌子,转手卖给了 IBM 。但以此为契机,随着 IBM 个人电脑以及其兼容品牌销量的不断提高,微软软件帝国也就此崛起。 与微软获得类似机会的英特尔公司虽然成立的更早,但公司早期的主要产品是内存,微处理器的市场在 70 年代很小,主要是给配置个人电脑的业余爱好者和小公司使用。到 80 年代初,当 IBM 开始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由于前面提到的策略失误,没有使用自己开发出的中央处理器来配置其个人电脑。而是使用了英特尔的 8088 微处理器。到了 1985 年,英特尔在内存市场上遇到了崛起后的日本公司的严重挑战。因为在价格和质量上都难以取胜,英特尔不得不放弃内存市场,转为主攻微处理器。这时候,个人电脑在美国的销售如日中天。而英特尔正在研制 386 微处理器,于是公司立即将大批研发力量从内存转为微处理器,使得 386 在市场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就此巩固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市场垄断地位。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是个人电脑性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摩尔在 1965 年发现从 1958 年到 1965 年,集成电路的集成度 ( 也就是每平方英寸上可以插入的半导体数量 ) 每年翻一翻,而在技术方面,这个趋势完全可以延续下去,这就是后来的“摩尔定律”。以后个人电脑的性能以及在此之上的软件开发力度基本上都是依据摩尔定律展开的。考虑到绝大多数个人电脑使用的都是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与其说是摩尔成功地预言了摩尔定律,倒不如说是摩尔把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进度预先告诉了大家。而对此解读的最深刻的人当属盖茨,因为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在开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时,基本都是根据摩尔定律来制定软件对处理器和内存的需求量的。 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推出的最初几年里,遇到了不少挑战, 比如微软制表软件 Excel 的竞争对手 IBM 的 Lotus 1-2-3 。尽管最初 Lotus 的性能和功能比 Excel 要好很多,但前者一直拘泥于优化内存和处理器的利用率来适应有限的 DOS 操作系统,有限的内存和低速的处理器。微软则将 Excel 设计成更友好的图形界面,并增添了很多新的功能。尽管这些举措使得后者消耗了大量计算时间和内存空间,有启动慢并且反应迟钝的问题,却跟不久就将出现的更高速的中央处理器和更大内存的配置提供的设计匹配。所以当英特尔推出更高速的处理器,和亚洲更便宜以及更高容量的内存出现在新机型上时, Excel 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威力,摆平了对方。 从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大众用户这 10 年里,个人计算机在美国企业和家庭都得到了普及,这无疑为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B2C )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这一过程的最大得益者是微软,英特尔,以及其它瓜分 IBM 所垄断的计算机市场的公司。对 IBM 而言,用葛洛夫的话来说, IBM 已经进入“策略反射点”阶段 。而当一个公司面临策略反射点时,要么改变以往的经营方式,重新适应新的竞争模式,要么关门。 IBM 于是面临了痛苦的转型并最终放弃了个人电脑市场。
个人分类: 电子商务|6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压缩感知-信号采集重大突破-Emmanuel Candes“21世纪计算”演讲
zhaozengshun 2011-12-29 21:31
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记EmmanuelCandes教授“21世纪计算”大会演讲 编者按:压缩感知,近几年逐渐从数学和信息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热门的科技新方向,为信号采集技术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究竟何为压缩感知,微软在机器学习计算机领域有哪些研究成果,就让 Emmanuel Candes 教授为我们一一阐述。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16.sinaimg.cn/middle/4caedc7agb417844799df690" width=690 height=357 real_src="http://s16.sinaimg.cn/middle/4caedc7agb417844799df690" Speech Title: Compressive Sensing Emmanuel Candes 是斯坦福大学的数学、统计学,电子工程荣誉教授,同时也是应用计算数学领域的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这种数学协调分析、数学优化、统计估测,以及在影像科学、信号研究。 Emmanuel Candes 教授曾获数项国际奖项,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最高个人奖项( 该奖项主要奖励35岁以下的学者)、2008年信息社会理论论文奖,以及国际行业应用数学学会授予的奖项等等。 点击观看 Emmanuel Candes 教授的精彩演讲视频: 我想感谢会议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此次会议,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北京,而且我也非常高兴能够见到这么多来自科学计算方面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我主要为大家介绍压缩感知。 首先为大家展示一个小的实验结果,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是我的后院里的一张照片,你可以看到这个图形它的格式是 RAW ,这张图片存在磁盘上需要15。现在,我们有更棒的相机使我们能够获得更高象素的图片,而我使用图像压缩的标准JPEG来压缩这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右边的图,我们看到它的大小,比左边这个格式小的多,我们有办法看出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吗? IMG title=""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16.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7f6f60ff690" real_src="http://s16.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7f6f60ff690" 图1 数据的冗余 这个例子也说我们用传感器收集了非常大量的数据,但很多数据是我们不需要的,这就是冗余,很多数据我们收集后,马上就会被扔掉。我想指出的是有一本新书,书中提到我们之所以研究如何压缩数据,就是因为我们将传感器设计的太差,才会有这种收集了大量数据却马上又要丢掉大量数据的现象发生。而之所以我们要丢掉大量的数据,或利用压缩技术处理这些数据是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储存这样大量的数据。 目前,我们看到它生成每秒 320TB 的数据,而它们每秒只能存储1TB的数据,其它的数据怎么办?我们要压缩,把大部分数据扔掉,然后再进行传输。我们要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否从传感器数据中获得有意义的信号进而直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从而丢弃那些没意义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谈压缩感知。现在这种压缩感知是数学理论,我的同事在这个领域有很多贡献。这个压缩感知,主要是利用数据的两个特性:稀疏性以及不连续性,待会我会用一些例子说明。 首先谈到稀疏性,比如说100万象素的图像,怎样才叫做稀疏性的图像呢?比如说我们看到繁星点缀的夜晚,大多数的像素都是黑色的。我们看一下小波变换后的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参数的系数非常大,但其中大部份参数的系数都非常小,所以从这个数据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图像中的稀疏性。这种所谓的稀疏性,让我们能够实现数据压缩。这是原始的图像,我们要扔掉97.5%的子波,让我们来描述一下,然后进行图像重构,然后这就是我们说的数据压缩,百万象素的图像只留下2.5%,也就是最重要的数据,而97.5%的数据都扔掉。( Page 8 )我们经常谈到不管是音频的,视频的,还是静态的图像都可以这么做。如果我們有一个先验,知道哪里可以收集到大量有用的数据,而哪些是沒有用的。如果我跟他们说我知道信息在哪里,去测量这些数据,而不要测量这些位置,或是他会看到哪些数据是相关的,哪些数据是不相关的。而現在我想问你们的是如果我收集到这些稀疏的数据后,我們要如何去重建原先的東西。如果把这个信息以线性的方式进行测量,然后如何对它进行一个重新的构造呢? 让我们看一下压缩传感知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要把未知的信号,也就是我们要获得的信号,由表示为 AK 。在压缩感知中, AK 指的不是一个像素而是一个波型。我们希望它越不连续越好,越扩散越好,而我所要做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获得图像信号的信息。我当时在大学里演讲并展示了我这样的想法后,大家都感到十分奇怪。经由这样的方式收集到的信号是有局部性的,但是整个组合的波型( Waveform )却是具有全局性的,把这些信号联系起来,完全是全局性的信号,每个感测都记录著信号的位置,但是它还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现象。我们再来探究一次这个疯狂的提案,我们按照高斯分布来收集数据,而不是线性的,所以我们只会有少量的感测次数,而这些数据的相关性非常低。我有几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问我像这种的不确定系统的分析,要如何下手?而右手边这些稀疏性的分布曲线代表著什么意义呢?,我要先来找这些系数大,也就是有代表性的系数,但是所有这里边写的这样一种信号,都叫做非零的系数。我们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但却需要指数级增长的计算时间,来获得这样一个变化。通过采用一些数据,把其它数据最小化。这些信号是稀疏的,有最小值的,来解决一些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这叫做线性编码,在我们这儿进行非常有效的计算。 下面来讲一些压缩传感最基础的东西。压缩的意思,是指比较先前及当前数据的差异,并记录下这些差异而减少需储存的资料量。对于压缩感知的问题比压缩难多了,像是我们要收集怎样分布的数据、如何收集、保留一些什么系数,从而得到最佳的结果。我们会得到一些机变,保留最大的,最有意义的系数在里头。我们可以做一些抽样,把最重要的保留下来。一个信号,我们知道它是非常好的,但这个信号完全是稀疏的,可能并不是我们要损失掉的。让我们看一个图片,这个图片把它的子波设计为零,这个子波有百万象素的,有100万的象素,我们进行9万次不连续的抽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情况,得到一个完全是最初的图片,而且不会失掉任何信息。 IMG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block"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name=image_operate_84661323868924491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2.sinaimg.cn/bmiddle/4caedc7agb40d1c00fa71690" real_src="http://s2.sinaimg.cn/bmiddle/4caedc7agb40d1c00fa71690" 图2 压缩图片的示例 我们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对象,比如核磁共振的图像。来看一下这些系数, 6000个不连续性系数,我说我们只要看1800不连续的测量,让我们看有什么变化,让我们看看重建后的图片,这些图片是非常接近真实图像的,我们可以用少于三倍或甚至四倍的测量次数而得到一个非常接近的结果。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15.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237805e690" real_src="http://s15.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237805e690" 图3 压缩传感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有什么让我们惊讶的发现呢?它的感应是非常有效的,且为非适应性的。也就是说并不是给你提出20个问题,而且必须看你回答问题的答案之后我们才决定下一题的题目为何,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测量方式是提前就已经决定好了,我们不用去了解到底这些波型是如何组成的而是以比较被动的方式,我只是把一些信号关联起来,来优化,跟真实比较接近的优化,并不是现实的。第二个令人惊讶的是,可以通过一些可行的方式恢复这个信号。而第三个让我惊讶的则是這個方法非常鲁棒,这也是我今天所想与大家讨论的。把这个信号压缩,再重新解压缩,通过压缩感知来解决这个优化问题。 假设今天你手上有这个稀疏的波型以及经过压缩的信号,你要怎么得到原先的信号呢?答案就是解压缩。我也是一位数学学家,我想你们稍微了解一点我开发的技术,纯数学性的,压缩的感应、机制,抽样的机制,压缩的感应器,连续性,以及稀疏分布如何对应到传感数据的向量。我们要需要传感数据的其中几个特性,像是这个波型的不连续性以及来看一下这些抽样的切入点和顺序。它里面有很多的例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波形,有可能是非常多噪音的,也可能是随机二元的波型,还有一些选择,像是我选择一个频率,然后給我这个频率的一些相关系数,里面还有很多地方能加以考虑。我们抽样是随机的,而彼此的抽样是沒有相关性的,使用这样最小化一个公式來解这样一个等式,处理这样的一个未定义系统( Undetermined System )。这里边主要的定律,就是如果你的对象是稀疏的,有X度层次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系数为零,但其中有X个系数非零,只要收集次数大于 X*LogN 的测量就能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准确的线性编码来恢复,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稀疏性是非常关键的,这个信号收集的方法只决定能多靠近真实的数据。这是最近的结果,是基于一般性的,这是我们开发的,如果在你的时间域里边,对有一些稀疏的信号进行抽样,可以这样去做。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6d0afa3690" real_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6d0afa3690" 图4 密集型抽样信号的例子 看一个例子,我们这儿有一个密集型抽样信号,这个信号有这样的一个稀疏的频谱,这个频谱是非常稀疏的。我可以跟你们解释抽样是什么,这样一个数据点,最终我们只要进行很少次数的抽样。这里边不要忘记,也许我涉及到这些稀疏的频谱,要把它尽可能的缩小,然后来恢复重现,可以有这样一个线性的编制,跟最初的信号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们所恢复的波形,得到的结果是我们通过这些抽样,做一些优化,来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些主要跟自由度有关。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把它最小化,会不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结果?会不会得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信号,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能量最小化到零。 下面做什么呢?做一些应用。开始之前我想说,我们压缩感知有很大的工程团队,以及科学的研发工作,然后我们的群体汇集了数学家、统计学家、电路设计学家,还有一些生物医学、影像,包括一些工程,和数学领域结合在一起。 第一个例子,来自于MR,就是核磁共振。我跟你们讲的都是真实的,我想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医院里边发生的,有一个男孩,他才两岁,他的健康问题很严重,几个月之前,终于找到捐献的器官来置换这男孩衰竭的肝,但医生对于这男孩的器官是否已经被堵住了这个问题非常关注,非常担心。必须要进行一个高分辨率的扫描,但这个扫描是需要时间的,你得知道这个扫描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MRI是非常好的核磁共振获取方式,可以看到其他很多的信息是他种扫描方式所无法得到的,像是CT无法分辨里面的细胞组织是死亡或是活著的。 我们回到这个故事上来,这个两岁的小孩,他来自斯坦福大学医院,MR对这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复杂的,他需要做高分辨率的扫描,,如果一边扫描一边呼吸,这个图像就比较模糊了,不能老呼吸,所以这个动作,或任何别的的活动,都会影响到扫描的效果。怎么办呢?必须让他憋着气,不让他喘气,要憋气两分钟,这样才能正确地扫描。两岁的男孩,如果两分钟不呼吸的话,会给他的肝部带来很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加速这样一个扫描,从而让MR对小孩身体不造成影响。这些比较复杂数学图形,用这样一个影像,有两个变量,进入到扫描里面,进行计算,会得到一些系数。我们要减少这个扫描时间,怎么抽样这些检验图像,跟那些MRI人讲,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它是一个规律,但结果是可以做到的,可以看到信息抽象的速度,而不是按照象素抽象。 这是第一个实验,实验开始做压缩传感,这里边有一个恢复原始图像,很多数据是被忽视的,我们需要加速提高6倍, 在斯坦福大学医院是可以做到的,在医学的基础上,我们看到这个数据不是稀疏的,我们要最小化,如果要这样做,要完全重建一个图像。在斯坦福大学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需要跟我们结合, Clinical Coses ,他是斯坦福大学一个教授的助理,他用一个系统来加速扫描速度。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16.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58d11f690" real_src="http://s16.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58d11f690"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2.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5aaa41690" real_src="http://s2.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5aaa41690" IMG title="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alt="压缩感知,信号采集的重大突破鈥斺敿荅mmanuelCandes教授鈥21世纪计算鈥澊蠡嵫萁" 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66a773690" real_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aedc7atb4109a66a773690" 组图医学影像中的压缩细节 左手边有一些图像,是通过传统扫描技术获得的,右手边可以更加准确,更加细致的看图片,这是8倍的,获得非常可靠的影像,有很多医学影像,图片,这里面有一些压缩细节。有很多箭头,指示一些细节,显示肝损伤的情况。然后会赶上很多工作,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去减少这种化合物,是8倍的减少,但同时我们可以获得清晰度非常高的图像,从而有助于医生的诊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肝损害的案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只让病人停止呼吸30秒,而不像以前那样停止呼吸两分钟。主要是因为我们可以加速信号获取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压缩感知,压缩感知可以获得压缩的图形,这样很快的可以获得影像,医生就可以做治疗。这是一个把数学的理论,带到实际临床医疗诊断的应用。 第二个应用,我们开发了一种设备。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于基金,他们需要开发一个设备,来进行2000兆赫兹频谱里的信号采样,但要收集这些信号的方式就是以频谱两倍的次数进行采样,也就是4000兆赫的采样频率,我们看到信号的频段越来越宽,当信号频段越来越宽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相对地提高采样频率,但是要以这种速度来采样是无法达到的。我们知道信号的频谱,我们看到左边更多的信号,以及右边的信号。若是想要得到这种较为尖锐的结果,这个采样的速度和总的带宽是没有关联的。所以这种想法影响了我们实际的模拟转数字的这种数字的转换器的设计,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芯片开发出来,他们是想把这种压缩感知做到硬件里,我们所做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开发了芯片做硬件级的压缩感知,这就是其中的一些芯片。我想传达的信息就是还有很多在这个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这里头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芯片设计。 再看一下这些芯片,这些芯片可以用于什么领域?可以以一种更快的速度进行高宽带的信号采样。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架构,其实比较简单。工程师告诉我们,我们无法以原始的方法进行信号采集,但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波动性,可以通过混合器来做。这个架构我们有输入的高频无线电波,比如说他把信号进行的是一种+1、-1,我们把所有这些系统集成起来采样。我们的芯片就是做这种工作,它所做的就是压缩感知所做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看,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每一段都是一个随机的序列,我们给这个实验室展示了这样一点,只要我们有一定信号的自由度,我们这样做就不会丢失信息。我们有很多应用像是关于医学方面,有很多电路板的设计采用我们这个理念,这已经成为传感器的应用。这也是一个受到影响的领域,在很多领域都用到了压缩感知,我们知道压缩感知可以带来系统性能的提高。比如说开发了百万象素的照相机,现在有很多摄像头,不光是给你图像,而且给你波长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降低对整个硬件系统的需求。还有聚焦,加速聚焦速度,我们还可以看到多颜色,甚至还可以有这种压缩银光,有显微镜的效果。 下面我来描述一下一些在机器学习计算机领域对于压缩传感的研究,我的这些同事来自微软研究。这些系数重现用于面部识别,我们看一些人的脸部,如果你看到另一个人,尽管在不同的时间下,我们看到每一段都有相关的象素,它们应该是有关联的。同样一个人的脸在不同的光照下,是一种低秩的结构。我们有这样一个主体,同样的人在不同照明下的图像,我们就可以组成一组数据的矩阵。根据这个理念,我们有新的测试图像,可以应用系数重建来做,它有自己的系数,通过看他的主要的系数我就能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如果你给我这样一个测试影像,我就把它做一种组合,所有我数据库里这些图像的组合,我要去确定人脸的身份,这张人脸他是白种人。我可以通过系数的取值,看出一个非常干净的画面和比较粗的画面之间的差别,我还可以做一个 VIA 的等值。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矢量来看,1是代表错误,如果这样做,他们发现这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结果,这样的方式能非常准确的预测这个人会是谁,如果把这个图形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向量,然后我们选择同样的图像,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向量,这个图像可以进行重新的恢复,以获得一个非常精确的画面。我们看到X的技术,再加上Y的技术,就可以获得很清晰的人脸的图像。 他们将这个概念用于人脸识别,如果他们建一个标准的图像数据库,然后来运行这个算法,来校正这个数据。这一组结果是展示这些简单的算法的性能,他们发现你看到这种校正识别,可以实现60%象素校正。这个时候大家就非常兴奋了,如果有60%的校正系数的话,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我们谈一些方向问题,我们发展的方向。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美国知名的问题,相信你们之中有人关于机器学习领域的会知道关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有这样一个数据库,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电影,我们看到对这些电影的评级可以从1到5,1是最差,5是最好,每一个用户都是对很多电影进行打分,所以我们就要来猜一下这个用户,就是说这个用户他还没有看到这个电影,你猜一下这个用户会对这个电影打几分。比如说我们知道这个用户的偏好,这样你就可以建立一个非常高效的预测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数据矩阵,非常稀疏的矩阵,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已经打出来的分数,我们来进行一个预测,他就是这样一个数据矩阵,我们这个数据矩阵其中有几个是固定的,还有一些是不固定的,有些是缺失的部分,所以看起来这个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回答,但是有一些是已知数,但大部分是未知数,我们怎么来算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看一下这和压缩感知要解决的问题是类似的,我们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结构。到底我们要做什么结构呢?我们做的这个结构,假设这个数据矩阵它也是一种系数,它不稀疏,我们看到这个结构是录入已知数的,是并不为多的,如果这些未知的矩阵数,也有进行这样一个结构,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已经给出的电影的评级分数,所以未知数比较多,我要去获得一致的样式,我要去找到最低评级。事实上,这个问题比我刚才谈到的影像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要加入一个维数,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去做一个替代算法,我们要把这个L最小化,就像我们在压缩感知上一样,如何用非零进行补充,我们可以恢复一些结构,通过我们在电脑影像方面的方法。下面我放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是要做物体跟踪的,通过这样一种建模,这是大堂的监视录像,背景并没有改变,而人在中间持续走动,我们即时地要去分解这些视频,然后恢复一些背景,我们将移动物体和背景分开,我们再放一遍,所以它会自动分辨物体并跟踪移动物体。回到这个幻灯片,确实,我们用了很多工作,使用维数建模。 我来总结一下,我介绍的这种压缩感知,是非常一种有用的协议。如果你们有一些数学方面的点子,来更好的帮助比如说小孩的治疗方案,还有电脑成像学,还有视觉学,确实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欢迎你们和我们研究人员共同开发数学的算法,来改变我们行为的方式。我们一起来开启这场事业吧,谢谢。
3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前五大IT咨询公司
feiyu0910 2011-12-28 17:54
经过《软件企业的文化与管理--剖析微软制胜之道》,我发现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它就是IT咨询业! 要学就到最好的公司里边! 目标: 世界前五大IT咨询公司 IBM咨询,收购原普华永道咨询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普 华永道是全球最具规模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全球一百四十二个国家拥有超过十二万五千名专业人士。普华永道融合他们所具备的渊博知识与丰富经验,以最高的职业 操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普华永道为PricewaterhouseCoopers国际网络成员公司。每一家国际网络成员公司都是独立运作的法律实 体。组成了具有丰富行业知识和经验的多面手队伍,并和在下列行业中的客户一起工作:能源和矿产、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电信、信息、媒介及娱乐、金融业和服务 业。2002年7月IBM以3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普华永道咨询公司. 凯捷安永咨询(CAP GEMINI ERNSTYOUNG),由原来的安永咨询与欧洲IT巨头凯捷公司合并组成。 凯捷集团创建于1967年, 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凯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客户进行协作,将其称之为协同管理关系。基于对互利双赢和由此产生的企业价 值增长的郑重承诺,凯捷为企业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凯捷在34个国家拥有55000名员工,在专业服务领域中位居世界前三名,并 已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荣列CAC40, Euronext 100, Dow Jones STOXX 和 Dow Jones Euro STOXX indices。 为充分发挥咨询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凯捷目前的组织涉及五大战略业务部(或称为SBU):三个地理部(北美、北欧和亚太、中欧和南欧),一个欧洲外包部和 一个本地专业服务部。 凯捷于1996年登陆中国。随着业务的发展,自2002年起,凯捷总部将中国作为其在亚太地区的重点业务发展区域。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和台北 等地均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凯捷拥有一流咨询顾问团队,具备全球领先的业务知识和丰富深入的本地经验,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咨询、技 术和外包服务 毕博咨询(Bearingpoint),即原来的毕马威咨询(KPMG)。 全 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之一,2001年2,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脱离,成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第一家从母公司脱离并成功上市的管理咨询公 司。1997-2001年,业绩年增长率为32%,年收入近30亿美元。2002年5月,成功并购原安达信企业咨询业务,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管理咨询公 司。2002年10月,由KPMG Consulting 更名为Bearing Point,中文名为毕博。 德勤咨 询(Deloitte)。 德勤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是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和发展最快的咨询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四年中平均 以30%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球营业额达50亿美元,拥有28600多名员工。 德勤咨询面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为客户 的发展提供包括战略规划、公司运营,流程优化、信息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德勤咨询的业务跨越七大行业–能源、公共事业、制造业、通信、 消费品行业、金融和医疗保健。 埃森哲咨询(Accenture)。 埃森 哲(Accenture)是全球领先的管理及信息技术咨询机构,2003财政年度纯收入达118亿美元。拥有约95,000多名员工,在全球48个国家和 地区设有110多家分支机构。 埃森哲一向以出众的领导能力、成功决心、专业服务和质量承诺在客户中享有盛誉。《财富》100强中的86家、《财富》500强中超过半数都是我们的客户。 而且在前100名客户中,有80多家连续5年都是埃森哲的长期客户。埃森哲通过企业策略、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的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具有深远 意义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通过联盟、协作及其竞争力,不断增强自身咨询及外包能力,努力拓展公司的业务服务网络,有效帮助各行各业客户迅速实现其 经营目标。在新的经济时代里,埃森哲竭力在管理咨询、信息技术、经营外包、企业联盟等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专业化服务。 中国招聘网站: https://careers3.accenture.com/taleo/taleo.asp?countryname=china-chn 其他国内外著名的IT咨询公司: 国内外著名IT咨询公司 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实施咨询公司 名 称 网 址 电 话 AMT咨询 www.amt.com.cn 021-6854 4488 新华信管理咨询 www.sinomc.com.cn 010-58671818 埃森哲 www.accenture.com 021-63915588 毕博 www.bearingpoint.com 021-52925392 汉普 www.hanconsulting.com 021-50504500 凯捷 www.capgemini.com 021-68419696 德勤中国 www.deloitte.com 010-85207788 汉得 www.hand-china.com 021-63916282 战略咨询/组织管理咨询公司 名 称 网 址 电 话 麦肯锡 www.mckinsey.com.cn 021-63858888 波士顿(BCG) www.bcg.com.cn 021-63758618 科尔尼 www.ATKearney.com 010-65052264 罗兰贝格 www.rolandberger.com 010-64677093 贝恩公司 www.bain.com 010-65053388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 名 称 网 址 电 话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http://www.allpku.com 010-82861188 北森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www.hrguwen.com 010-62971013/82893179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网 www.hrdm.net 010-65019680
个人分类: IT咨询|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带您游览微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
if229 2011-12-27 16:37
[转载]带您游览微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
微软位于芝加哥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在这个数据中心的第一层放置了多达56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内放置了1800到2500台服务器,如下图。 建设这样一个数据中心需要2400吨铜,3400吨钢材,2.6万立方码的混凝土以及190英里的管道。 虽然微软的目标是随时可以利用冷空气制冷,使用了冷水机组,使得机房在炎热的天气中依然保持凉爽。保证机房凉爽的水冷系统拥有长达7.5英里的冷水管道。 zz:: http://server.51cto.com/News-166698.htm
个人分类: 计算机|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视窗正在自己打败自己
热度 1 xuxiujiang 2011-12-21 13:08
微软视窗 正在 自己打败自己 比尔 - 盖茨发明的微软视窗把计算机带入了大众化时代。如今 , 几乎所有的电脑都安装了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 , 不会用视窗系统就是不会用计算机 , 微软产品在电脑软件中的基础地位似乎不可动摇。市场上似乎没有竞争对手可以打败微软 ,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可以长盛不衰 , 事实上 , 微软产品正在走向末路 , 而导致微软产品走向衰落的 , 正是微软产品固有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说 , 微软正在自己打败自己。 20 年前 , 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虽然比较简单 , 但己经具备了与现代电脑基本相同的功能。上网、游戏等等无一不能。现代电脑在文字处理、上网、游戏等方面的性能并不比 20 多年前强多少。至少在运行速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事实上 , 计算机硬件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 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CPU 的运算速度 , 内存容量 , 硬盘存储量,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不管那一种硬件方面的革命,按说,都能大大改善电脑的性能,让人们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快感。然而,我们基本没有感受到这种便利。我们的上网速度依然很慢,下载电影仍然需要超常的耐心。我们的电脑依然死机。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原来都是因为我们安装了可爱的微软软件。硬件的飞速进步都被我们可爱的“窗口”吞噬了。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微软给我们规定的动作。可是如果一旦有一天,人们厌倦了通过“窗口”用电脑的把戏,踢开微软闹革命,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来一次向简单的回归。那么,微软的前途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2605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产权——比尔.盖茨被玩大,乔布斯被玩死
热度 2 tingyy 2011-12-19 13:23
同样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微软和苹果公司的态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尔 . 盖茨好像有句名言:要盗版就盗我 Windows 吧!微软对知识产权保护曾经也想采取严格管理,准备来中国抓盗版,结果效果不好。最终微软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现在国内很多电脑商,包括大品牌,为了降低价格电脑卖出时只配免费的 Linux ,甚至只有 DOS 。其实就是明摆了叫你自己回去用盗版。微软也睁只眼闭只眼。加上微软对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的支持,结果 Windows 在个人电脑中的统治地位越来越牢固了。比尔 . 盖茨被玩成了世界第一大富翁,带着他的几百亿美金去搞慈善去了。 苹果的电脑和软件做的可能比微软的更好,起码苹果的产品我用过的就觉得好用,可靠性高。可是苹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就比微软要严格得多。苹果公司花了很大的技术精力来与盗版斗争。 iPhone4s 手机在中国生产的却不在中国卖,在中国用要“越狱”。很形象的一个词。世界上“越狱”技术飞快发展。据说在美国“越狱”也是合法的。苹果想把盗版全部抓进技术监狱,大大地费脑筋,结果乔布斯被玩死了。 其实哪个作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哪个演员不希望自己的表演被更多的人欣赏。但是,他们也希望劳动得到更多的金钱报答。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把双刃的刀,用得好了可以鼓励创造,可是用得过了,可能反而会阻碍文化的发展。我觉得有钱的买正版,没钱的用盗版。把正版和盗版的服务差别拉大,是维护知识产权的比较好的办法。
个人分类: 杂谈|31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什么要升级到Windows 7
gzchengzhi 2011-12-18 20:54
  刚才看到“网易”上面有一条有关Windows 7使用情况的新闻 。从该新闻后面的读者评论来看,绝大多数的人士看来都还是比较排斥Windows 7的。看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硬件的问题、软件支持问题、使用习惯问题等方面。   然而在所有的评论中,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由一条条代码组成的,而开发这些代码的程序员则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疏忽,导致整个操作系统出现各种漏洞。严格来说,操作系统的每一条代码都可能存在被黑客利用的风险。   同以往只有几千条代码的DOS操作系统相比,现在的操作系统代码数量通常都可以达到几百万,甚至几十亿条。比如Windows 7操作系统核心程序的代码数量就达到了200多万条。即便是今后代码数量不再变化或增长了,微软的程序员还是可能要花上非常长时间才能够将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修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何况为了满足用户更为丰富的技术体验的需要,今后Windows操作系统的代码还可能更迅速地增加。因此微软公司要一次性将操作系统的所有漏洞全部修复完毕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发现一个马上修复一个。当然也不排除在修复漏洞的过程中,补丁程序本身还可能造成新的问题。   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都是向上兼容的,因此一个版本出现的问题,在其他版本中往往也可能会出现。在Windows 7中出现的漏洞,在Windows XP中也可能会出现。现在的问题就是,微软公司已经不再为Windows XP系统提供主流支持了,也就是说,对于XP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是特别重大的漏洞,微软公司是不会提供专门的补丁程序进行修复的。这就给用户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提供了条件。因为微软公司在Windows7系统中发布了相应的补丁,也就是告诉全世界,Windows操作系统有这样的漏洞。但是却不给Windows XP用户提供补丁程序,自然黑客就可以尝试利用这些公开的漏洞来攻击网络上的这些XP系统计算机。当然用户的Windows 7/Vista系统的计算机由于已经打了补丁,故就不会受到攻击。   那我们是否可以要求微软公司只是偷偷地提供补丁程序,而不公布漏洞?这当然也不太现实,因为用户必须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计算机必须安装这些软件,否则就是一种恶意行为了。   至于新的系统跟已有的软件不支持的问题,主要靠其他软件的提供者提供升级程序来解决,以便满足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要求。或者用户直接购买新的软件。当然这需要花额外的一笔钱,但我认为这是值得进行的投资,因为相对于今后可能产生的损失,这点投资还是比较少的。另外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已有软件之所以不支持新的系统,很可能就是因为该软件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这也正是一个加以改正的绝好机会。而至于那些一定要用回XP系统才能够支持的软件的用户,其实可以使用 Windows XP Mode Virtual PC来解决这一问题。该软件可以在微软网站上免费下载。    注: 10岁的Windows XP 仍有1/3的电脑在用_网易数码 . . http://tech.163.com/digi/11/1218/09/7LI28V6U001618J1.html.
3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拜访微软亚洲研究院
kksonne 2011-11-4 16:15
拜访微软亚洲研究院
盛弘强 2011-11-4 趁着去北京参加201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年会的间隙,我拜访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资深总监张益肇博士(Dr. Eric Chang)(http://baike.baidu.com/view/3326138.htm)。初次相见于微软大楼的小型会议室中,戴着眼镜、一身学者的儒雅,很难想象Eric是一位天才的计算机语音识别专家。由于课题合作研究的缘故,我之前和微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一年余的接触,微软的国际氛围和高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世界一流的IT企业均设有医疗部,数字医学将是今后IT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无需多久,应该陆续会有一些激动人心的“医学+IT”的产品问世。 另外介绍一项微软的项目 ---- “StarTrack”铸星计划 (详见:http://www.msra.cn/Articles/ArticleItem.aspx?Guid=45d9495f-3f59-4dcc-b44c-071fed6b0cee) 项目介绍 “铸星计划”是微软青年学者支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向青年学者提供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访问机会,旨在加强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高校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一流的信息科学基础研究人才。 青年访问教师计划的申请人应是由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有合作关系的高校或院系推荐的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微软亚洲研究院收到申请后将组织相关侯 选人进行面试并选定计划候选人。微软亚洲研究院会为每一位青年访问教师安排微软员工作为研究合作伙伴;青年访问教师将参与相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项目; 青年访问教师将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共同指导来自相关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访问期满,青年访问教师将返回推荐高校,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申请 希望来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的相关院系的青年教师,与所在单位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沟通,由所在单位进行推荐。该项目仅接受单位推荐不接受个人推 荐。对申请者资格进行初审后,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者进行面试,委员会综合评议面试结果给出年度访问计划安排,经院长审批后,即可安排到微软亚洲研究 院进行访问研究工作。 申请人资格 申请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相关院系和专家推荐 2) 年龄在35岁以下 3) 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学校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申请及评选流程 1) 申请人按照项目提交材料要求准备申请表格、单位推荐信、专家推荐信递交给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青年访问教师计划”。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初审。 2) 项目委员会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评审后将决定参加面试的侯选人名单,分批分次进行通知候选人面试。 3) 通过面试的申请人将收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出的‘青年教师访问计划邀请函’书面通知,告知其已被选定为该年度的青年访问教师。 访问 在申请人接收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出的‘青年教师访问计划邀请函’的书面通知之后,请申请人与高校关系经理、合作研究员确定访问时间。访问教师 在正式开始访问之前需出具所在单位派遣函。访问期限为6个月。在接到书面通知后一年内由于本人原因未能达成访问计划的视为自动放弃。 日常管理 1) 访问教师在访问期间仍是其所属院校的职员,访问结束后应回到相关院系,不能在访问期满后申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 2) 访问工作形式是全职。 3) 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访问教师的餐饮。 4) 访问教师自行安排住宿,必要的情况下,微软亚洲研究院帮助寻找房源。 5) 微软亚洲研究院报销访问教师初次从其院校所在地抵达北京和最后离开微软返回的机票(经济舱)。 申请表格下载 : 中文 English 2012年春季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2月15日, 提交方式:电子邮件至: tinghuan@microsoft.com
个人分类: 研究体会|5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个很好的介绍算法和总结各大公司面试题目的csdn博客
热度 1 shixuanlv305 2011-10-12 14:49
博客地址: http://blog.csdn.net/v_JULY_v 本文转自: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697883#comments 重启开源,分享无限--诚邀你加入微软面试187题的解题中 前期回顾 我想,只要是稍微浏览过我博客的朋友都知道,本博客内总体上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1、 算法 (如十六个经典算法研究系列);2、 面试与编程 (涉及到微软面试100题系列,程序员编程艺术系列,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集锦等等)。从开博至今,大概10个多月之久,本博客内至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算法”和“面试”而创作各类文章,也正因为这两方面的内容,我才因此有幸认识全国各地的普天下的朋友。 从去年的10月初开始整理微软,google等各大公司的面试题起,陆陆续续的整理了187道面试题目(微软面试100题+微软面试100题第二版70题+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17题,共187道面试题目), 微软等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全部出炉 1206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0/12/06/6057286.aspx 微软100题V0.2版第 1-60题: 微软、谷歌、百度等公司经典面试100题 微软100题V0.2版第61-70题: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4/10/6313257.aspx 。 十道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与十个方法大总结 17道海量数据处理的面试题: 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集锦与Bit-map详解 然后发帖和众多网友一起做这些面试题,把我们各自的思路或答案全部回复到下述帖子上(后来,我们把这些答案和思路整理成了文档上传到了我的资源下载处,请看下文): 横空出世,席卷Csdn:记微软等100题系列数次被荐 11.26日 http://topic.csdn.net/u/20101126/10/b4f12a00-6280-492f-b785-cb6835a63dc9.html 紧接着,我便开始把我自己和众多网友的思路和答案开始整理成文档上传至我的资源下载处(现在,基本上每份面试题的资料都是1000-3000人以上的下载量), 微软面试100题资源下载处: http://v_july_v.download.csdn.net/ 。 后来,当我整理完微软面试100题中的 第1-60题的答案 后(是的,目前为止,只整理完成了前60道题目的答案,正待你我共同完成余下题目的答案),发现其中很多题目的答案有问题,我便做起了微软面试100题的勘误与修订工作,发布在本博客内: 永久优化:微软技术面试100题第1-10题答案修正与优化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3/25/6278484.aspx 。 永久优化:微软技术面试100题第11-20题答案修正与优化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4/04/6301244.aspx 。 除此之外,我还意识倒这些面试题目中的每一道都值得重新求解,继续深究下去。于是,我便把这100题中某些值得进一步探究与商榷的题目提取出来,重新研究与解答,从此,程序员编程艺术系列横空出世。在编程艺术系列中,每一道题的解答不再只是紧紧提供答案,而是多种思路选取,多种方法解答,不断寻求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率的算法实现,由此,我们算是升华了这100题。此编程艺术系列详见: 程序员编程艺术系列 关于这微软面试100题的更多详情,请参见此文: 横空出世,席卷Csdn--评微软等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 。 重启开源 从来没有一项事情能汇集到如此众多的网友一起参加解题,众人分享各自的思路,共同享受思考的乐趣;从来没有一项事情能惠及到如此众多的朋友,包括学习编程的学生,即将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人,以及准备去各个公司面试的朋友,众人一起努力学习,共同享受开源所带来的利益。 意义重大,造福深远 。 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与面试热潮再度即将来临之际,我本人诚挚邀请全天下,全国各地的朋友,来继续参加这微软面试100题的解题中,加入我们的学生,老师,上班族,研究人员等各种人才组成的浩荡队伍中。 只要你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激情,当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准备面试,或是为了学习编程, 哪怕是工作之外,空闲之余,闲时拿一道面试题目来动动脑子,练练编程也好 ),我们就欢迎您跟我们来一起做这微软面试100题,一起享受解题和思考,开源与分享的无限乐趣,以帮助你我,造福天下。 如果你已下定决心,不论你是何种身份,出于何种目的,你想见识或做做这187题道题目,我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首先,找到这 187道面试题目的原题 : 微软等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全部出炉 12.06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0/12/06/6057286.aspx 微软100题V0.2版: 微软、谷歌、百度等公司经典面试100题 微软100题V0.2版第61-70题: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4/10/6313257.aspx 。 十道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与十个方法大总结 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集锦与Bit-map详解 其次, 下载答案 :请到我的资源下载处下载: http://v_july_v.download.csdn.net/ (下载第1-60题的答案)。 微软等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 2011、01、04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959162 7. 微软等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832862 8. 精选微软数据结构+算法面试100题 --修正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813890 //注:答案,仅仅只作为思路参考。 由于之前上传的部分答案是有问题的,所以,你还要关注 答案的修订 (即答案的修正与优化)与题目的 进一步探究 (即程序员编程艺术系列文章)两个方面: 永久优化:微软技术面试100题第1-10题答案修正与优化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3/25/6278484.aspx 。 永久优化:微软技术面试100题第11-20题答案修正与优化 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chive/2011/04/04/6301244.aspx 程序员编程艺术第一~十章集锦与总结 第4步: 如果你对以上微软面试187题中的任何一题有任何想法,请把你所有的思路或解答发表到此帖子上 : 横空出世,席卷Csdn:记微软等100题系列数次被荐 11.26日 http://topic.csdn.net/u/20101126/10/b4f12a00-6280-492f-b785-cb6835a63dc9.html 最后,请感受我对你的致谢。因为,我本人目前正在创作两本 书 ,其中一本便是有关面试与编程的书(至于最后是否能出版还不一定),而如果各位的思路和解答比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更好的话,那么,我将在后续的答案修订和勘误中采取你的思路,最终在我的书籍的感谢一栏上荣幸的添加你的名字,聊表谢意。 能在网上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并不多,而如此能帮助到千千万万的初学者,和即将要找工作而参加面试的人的事情更是罕见。希望,你也能参与进我们之中来,一起来做这微软面试187题,一起享受无私分享,开源,思考,共同努力,彼此交流,探讨的诸多无限乐趣。谢谢大家。 注 : 希望参与进来做这些微软面试题目的朋友不是抱着极度想进微软等公司的目的而来的。我们常说,苦苦追功功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所谓功到自然成,相信,不用多说,聪明的你,明白这个道理。:)。 你可以永久在百度或谷歌中搜索本博客名称的前4个字,即:“ 结构之法 ” 这4个关键字,即可进入本博客。 July、2011年8月18日启。
个人分类: 编程|90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MS KinectFusion
shixuanlv305 2011-10-9 12:41
转自: http://www.cvchina.info/2011/10/07/kinectfusion/#comment-2556 微软正在进行一个名为KinectFusion的项目。目标是利用一台围绕物体移动的kinect实时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Kinect版本的SLAM?)不同于的简单的三维点云的拼接,该项目的另外的吸引人的特性在于:如果对物体进行持续的扫描,三维重建精度可以由粗到细的逐渐提高。(类似superresolution?) 演示视频 (必看!!!)很给力。 (用这个东西做AR绝对给力啊) We present KinectFusion , a system that takes live depth data from a moving Kinect camera and in real-time creates high-quality, geometrically accurate, 3D models. Our system allows a user holding a Kinect camera to move quickly within any indoor space, and rapidly scan and create a fused 3D model of the whole room and its contents within seconds. Even small motions, caused for example by camera shake, lead to new viewpoints of the scene and thus refinements of the 3D model, similar to the effect of image superresolution. As the camera is moved closer to objects in the scene more detail can be added to the acquired 3D model. To achieve this, our system continually tracks the 6DOF pose of the camera and rapidly build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geometry of arbitrary surfaces. Novel GPU-based implementations for both camera tracking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llow us to run at interactive real-time rates that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We define new instantiations of two well known graphics algorithm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parallelizable GPGPU hardware. KinectFusion: Shahram Izadi, Richard Newcombe, David Kim, Otmar Hilliges, David Molyneaux, Steve Hodges, Pushmeet Kohli, Jamie Shotton, Andrew Davison, Andrew Fitzgibbon “ KinectFusion: Real-Time Dynamic 3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action ” ACM SIGGRAPH 2011 Talk S. Izadi, D. Kim, O. Hilliges , D. Molyneaux, R. Newcombe, P. Kohli, J. Shotton, S. Hodges, D. Freeman, A. Davison, A. Fitzgibbon“ KinectFusion: Real-time 3D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action Using a Moving Depth Camera ” To appear in Proceedings ACM User Interface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 ( ACM UIST ) Santa Barbara, CA, USA, Oct 2011
个人分类: 新技术资讯|5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学术搜索,大家用过吗?
热度 1 sdnuliulei 2011-10-8 11:31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2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围脖:苹果微软的血统不一样
liwei999 2011-10-7 08:59
两公司的血统不一样。一个是从技术开发的尸体堆里闯出来的,一个是靠利益经营做出来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05/2011 06:27:13 时间一过,从尸体堆里杀出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微软的下一步恐怕就是疲软了 。而苹果的创新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到了甚至不顾及过去软件的继承。从长期的视点看,这种断裂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乔布斯的遗产
热度 19 jiahepeng 2011-10-6 13:11
要说微软和谷歌是乔布斯的遗产( Legacies ),准有人说我疯了:微软和苹果打了一辈子的仗,谷歌的 Android 系统是 Iphone 的最强劲对手。 然而对于刚刚在硅谷去世的这位 IT 奇才而言,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假如我们用遗产的功用来解释它,那么遗产其实就是已故者留给后人的某种东西。对于乔布斯这样的伟人而言,能配得上他的遗产,一定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因为乔布斯看似苛刻地追求独立创新精神,其实骨子里面一刻也没有忘记提升苹果的影响力。 在这一点上,微软和谷歌都够级别。现在的世界想不知道这两个巨子实在挺难的。 那他们各干各的,时不时还互相吵架,怎么就成了乔布斯的遗产了? 但仔细想一想,微软和谷歌其实在不停地学习苹果的东西,但学习的结果不是像苹果那样只能把好东西垄断在自己的体系内,而是走向一个开放的平台(视窗系统虽然不是开放源码,但因为其广泛的使用,说一句开放平台总没有错,而谷歌的 android 则是典型地汲取了 Iphone 操作系统的精华后,又在略微丧失其精致性的代价下,将其做成了包容性的、与硬件分离的平台)。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更多的人享受了乔布斯创造出来的新奇。 在这个意义上,当然可以把微软和谷歌称作乔布斯的遗产,而顺着这个思路解读下去,其实也可以理解能诞生和重生苹果公司的那片土壤,怎么就能让那么创新的东西一直活下来、壮大、引领别人、衰落、然后或者让位给他人,或者是自己重生( IBM 、 ATT 都是重生的例子)。 创新,其实就是要满足如下几点,第一,搞出新东西;第二,有人相信这是个新东西,愿意给你钱让你玩下去(从风险投资到 PE 的过程);第三,小圈子玩得差不多了就需要很广泛的人一起玩儿,也就是进入市场;最后还有一条人们一般不说了,那就是要有下家接手你的东西,这样既能让你去玩新东西,也能让最广泛的群众能一起玩这个已有的东西,这东西虽然对于专业人士不算新了,但对于大部分群众还挺新,要有人继续普及。 想想我的智能手机使用历史就是如此。本人至今与 Iphone 无缘。最早用过 Palm ,那个单向进程的系统,速度快而折磨人,然后是 Window 的,最后才是 Android ,至今使用历史也就半年多,你可以说 Android 已经不算创新了,但对于我这个东西就是创新,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原来没有、也比较方便使用的功能。 回到主题。 这最后一条,既能让最广泛的群众一起玩原先那个新东西,也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可以成为乔布斯遗产的微软和谷歌之类的存在,恐怕在乔布斯式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以前大家不太关注的作用。 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微软和谷歌之类的巨头(他们只是两个代表,还代表着一大批硬件厂商呢)甘当遗产的过程,其实是最大量的资本或者说社会资源对一个创新产品或一系列创新产品接受的过程。 大众的接受意味着销售额和利润,大量资本的介入意味着竞争、成本下降和利润摊薄,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较早的资本或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后期资本的投入让前期的投入水涨船高)。而这一点,才是第三条,也就是特定市场(苹果迷)存在的基础。别以为是因为苹果迷们的存在才让苹果公司大发横财,早就了这个特定市场的,其实还包括若干个营销公司,配送公司,媒体及专业评论人等。 特定市场的存在才是第二条的基础,也就是说,看到有人买才会有人投资给你。不能说一个东西创新得有多好就一定会有人投资,创新的东西多了,你怎么给资本(以及其他可能支持你的社会资源)一个获得回报的保票? 在这个意义上,其实创新就是一个让越来越多的资本觉得更加安全的过程。 乔布斯在很多演讲中都提到失去与获得,也就是他最早被自己请来的 CEO 赶出苹果公司,后来又因为新创建的公司被苹果兼并而回来,并重新执掌了大权。人们愿意从文化和制度的角度进行更多理解。我却想顺着上述的倒推的逻辑想。 乔布斯第一次被苹果赶走,是因为资本不相信他,不愿意跟着他一起去冒险。但乔布斯再回来并能执掌大权推动以自己的意志来改造苹果公司,是因为资本被他忽悠住了,而资本被他忽悠得主,是因为其实乔布斯新提出的东西,不确定性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不确定性大为降低,一方面是因为竞争太激烈,苹果快撑不住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包括竞争对手们在内的很多玩家都成长起来了,潜在的接盘者们出现了。 而中国现在玩不出这种创新,绝不是因为有创造力的人少,或者最早能做出来的原创的东西太少,而是资源的投入者,包括资本和行政资源的拥有者,无法得到对资本(资源)安全性的承诺,同时也不愿意承担起责任。 乔布斯先生走好!(有关中国部分的分析,稍等)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9941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新版iPhone发布,看苹果和微软技术转化能力的天壤之别
热度 2 liwei999 2011-10-5 18:29
终于熬夜把苹果昨天发布 iPhone 4S (其实应该叫 iPhone 5) 的现场录像( http://events.apple.com.edgesuite.net/11piuhbvdlbkvoih10/event/index.html )看了。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 feature 叫 Siri,你的贴身秘书,可以用自然语言与其对话,执行你的日常指令。里面用到了自然语言技术,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以及语言理解(natu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这个 demo 非常精彩,几乎就是科幻里面的未来世界。 后一种技术的应用其实没有多少奥妙,能够成功的本质是因为在一个软件应用的世界,其指令集是有限的,设计的时候可以反推:一个特定指令对应若干不同的自然语言的说法。譬如,问天气有多少种说法,问时间有多少种说法。这种有针对性的有限集的自然语言理解,是完全可行的。 大约5-6年前,我有机会与微软的研发人员谈过这个问题。当时,李开复还在微软,他领导的一个项目叫做 Natural Interface,就是想做这个事情。这个项目里面的研究人员问我: 你觉得这个NI的想法可行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现在的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譬如 MS Word,里面有几百个功能。这几百个功能中只有少数的常用指令显现在菜单上,其他很多功能隐藏在软件里面,虽然有 Help 和 搜索,绝大多数用户想用某个功能的时候还是难以找到,或者没有耐心去找。能不能加入这个自然语言的搜索功能,不管用户找什么功能,用什么不同的说法,软件都可以理解,把那些沉睡的 features 提出来给用户。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是一个有限领域,目标指令是很有限的集合(几百个),从指令的概念反推自然语言的说法,用一点儿自然语言分析技术,没有实现不了的理由。而且,即便还有歧义不好解决,至少可以把可能的候选指令提出来,让用户确认。只要研发,就一定可以实现。 五年过去了,微软的产品里面还是不见NI的影子。而苹果呢?不仅实现在 iPhone 4S 里面,而且无缝连接了语音识别。 两相对比,微软与苹果在技术转移成产品的过程中的差别,岂止天壤。无怪过去10年中,微软股票不进反退,而苹果的市场价从原来的微软的零头发展到超过微软的总量。 李开复设想的 NI 项目起步不久,就离开了微软加入 Google,这个项目似乎是流产了。也许他要是留在微软,这个项目早就开花结果了,也未可知。这个技术一旦 streamlined,可以推广应用到所有应用程序中,大大改善人机界面和交流。这样的可行性高、应用面广的机会,而且微软早已看到了方向,却仍然多年停步不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愚鲁。 苹果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推广到更多的 apps 中,并且在英语西班牙语之外,再加入其他语言的理解。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61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科维软件学习笔记(2)之CLR
yjercou 2011-9-17 16:45
网上搜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一个概念: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即“ 公共运行时 ” 我认为计算机语言包括2个部分:“ 编译时 ”和“ 运行时 ” 编译时是指:源代码编译成字节码的过程;运行时是指:字节码编译成本地码的过程。 那么就是说有3种代码: 源代码、字节码、本地码 对应英文是: Source code, Byte code, Native code 其中, 1)源代码指的是微软的.NET语言:目前我知道的有C#, VB.NET 2)字节码指的是中间语言,即CIL(Common Intermediate Language)它以前被叫做MSIL(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的理解是C#用C# compiler编译成CIL code;VB.NET用VB.NET compiler编译成CIL code。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各种.NET语言编译成统一的中间语言即CIL。CIL其实就是一种字节码。 3)字节码可以用即时编译器(JIT Compiler)编译成本地码(Native code, also called Machine code)或者叫机器码。我的理解是机器码是给CPU执行的,所以执行速度很快。好了,CLR就用到了,当程序运行时,字节码(CIL code)被编译成操作系统的机器码的过程被叫做CLR,即公共运行时。为什么“公共”,我的理解是不同的源代码级别的语言别编译成统一的中间语言。 参考文献:维基百科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在苹果店门前卖梨,很不识趣
liwei999 2011-8-31 10:10
微软在苹果店门前卖梨,很不识趣
周末去 Mall,领导发现新大陆似地报告新闻:就在苹果专卖店(Apple Store)对面,出了一家 Microsoft Store,声势很大,店铺面积更大,不日开张,存心是唱对台戏嘛。 天哪!这叫啥啊?声势管神马,还是亮亮货色吧。这边厢硬的卖 iMac,MacBook, iPod,iPhone,iPad,软的卖 OS-X,iLife 和 iWork (也卖微软 Office for Mac),那边厢硬的除了游戏机就一片空白,软的除了Office,都提不上手,怎么比啊? 头脑里嗡嗡地只有两个成语在打架:东施效颦,班门弄斧。 芸芸大众,平平者居多。丑女东施如果混在草民之中,虽有碍市容,但不显眼,也无大碍。可她偏偏要学西施,还要招摇过市,岂能不成笑柄? 参见: Apple Store, Meet Microsoft Store http://www.gossipgamers.com/apple-store-meet-microsoft-store/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位科盲關於喬佈斯的評論(微博)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1-8-26 06:16
不想當藝術家的發明家不是最好的發明家。 ——擷英大俠改為:不想當藝術家的發明家成不了好的商人。 這比科盲的原創要好。 看人不能太現實太短視。 我還記得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微軟如熟透的紅蘋果,而蘋果當時則很“微軟”,多少聰明人寫文章分析為何wintel體制前途無量,蘋果那種封閉的體制為何註定要失敗。——當然,科盲看了之後也是頻頻點頭,說沒錯,的確如此。 估計今天這些作者們多少有點難堪吧。——當然,人云亦云的科盲也是如此。 尤其是我們最好不要隨便向人致敬寫悼詞,搞錯了很尷尬的。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6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微软反驳谷歌 称曾联合其收购北电专利但遭拒
dongzg101 2011-8-5 04:31
微软反驳谷歌 称曾联合其收购北电专利但遭拒 2011年08月04日 11:33 来源:凤凰网科技 作者: 熠辉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4日消息,据资讯网站BusinessInsider报道,针对周三早些时候 谷歌 首席法律顾问指责 微软 和 苹果 以专利扼杀Android的言论,微软回应道,厌倦了与谷歌合作收购专利,并公布了谷歌回复微软邀请收购北电的邮件。 微软首席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谷歌说我们收购北电专利是为了防止落入谷歌手中?真的吗?我们曾邀请谷歌联合收购北电,但他们不同意。” 此外,微软还公布了其同谷歌关于收购北电专利互通的邮件,邮件显示,谷歌在商谈后认为联合微软收购北电专利并不合适,因此放弃了微软的邀请。 业内人士指出,不清楚微软联合谷歌参与收购的目的,但从谷歌的角度看,他们在这次收购中不信任微软。(编译/熠辉)
1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委围脖:IT 风水
liwei999 2011-8-4 04:01
Google 搜索称霸的原因很多,但是 技术肯定不是第一位的。算法的事情只在一开始有一点儿用,Page Rank 算法并不深奥。算法是个一捅就破的东西,不能靠它去称霸。其实 Google 工程上的领先比算法更加重要。 微软错过了最佳时期是定论了。而这个timing的因素还有一种运气在上面,所谓走好运还是走背字。虽然听上去像老中医,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些公司都有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水。 比较例外的是苹果的再生,Jobs 返回濒临死亡的苹果,是时来运转的一个经典案例。多数公司从小做大,然后是平缓,再后是下滑,江山代有才人出,公司新秀一定会脱颖而出。下滑了再起来的很少。 应该是两个因素:排座次的算法与用这个算法挣钱的“商法”。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3/2011 17:32:44 成功不但是技术,还要有经营的概念。好比人要有两条腿。 ---------- 就“ 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近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热度 3 rbwxy197301 2011-8-2 15:12
走近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7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参加了CCFADL学科前沿讲习班(第18期信息检索前沿)的学习。除了有机会聆听Ricard Bacza_Yates、杨颐明、Stephen Robertson、翟成祥、Susan Dumais等顶尖科学家的精彩之外,还有机会体验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员工演示的一些新产品:Engkoo( http://dict.bing.com.cn/#%3Ahome )、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Q_Domension、Glyphy、Taptell、Sempute Needleseek、Travel Guide( http://travel.msra.cn/ )、Probase、Mindfinder、Trend search、T_driver、English Search。这些产品有的已经上线,有的还有实验阶段。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下面这幅图是检索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信息检索模型领域1975-2011年每个发文或累积发文的相关信息。另外,左边提供了作者、学术会议、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等信息。这对于我们从发文量角度了解这些信息很有帮助。 下面是对检索结果中某位学者信息的展示。其中 co-author graph 可以让大家很直观地了解他的合作者、合作路径和引用信息。 下面是按被引次数的排序,另外还可以按被引来了解作者、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关键词信息。这对于了解某个研究主题的权威学者、重要学术会议、重要学术期刊、重要的研究内容很有帮助。 下面是从一个学科的角度来检索相关信息。如这个学科领域内的学者、发文、学术期刊等信息,其中发文机构和发文主题两个做得挺好。如下面三幅“学术地图”显示了某学科重要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图中节点对应的颜色和大小代表了某机构发文地情况。如第三幅图中的红色圈圆圈代表中国科学院,另两个大一点的绿色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种图对于展示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非常直观。 下面这幅图是学科研究主题的发文趋势图。从中可以了解同一时间点不同研究内容和不同内容在不同时间点的发文信息;不同研究主题在不同时间段研究人员的信息;研究主题的发展状况等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内容摘自:http://www.cnblogs.com/ustc_msra_ase/archive/2010/11/28/1890410.html 微软学术搜索 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在线免费使用的学术搜索引擎。它为研究员、学生、图书馆馆员和其他用户查找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权威期刊、作者和研究领域等提供了更加智能、新颖的搜索平台。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微软学术搜索采用的是基于对象的垂直搜索技术,当你使用这种搜索引擎时,它列出的结果将是最终对象的集合,而不是杂乱的网页列表。微软学术搜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而准确地了解到某个学术研究领域内的顶尖学者、学术会议和期刊;获得一个学术领域的兴起与发展的详细信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者或学术论文及其在该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现某个研究领域经典、热点的学术论文和正在升起的学术新星。目前,微软学术搜索专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范围内的搜索,未来还会将搜索范围扩展至其他学科领域。(摘自百度百科) 目前在学术搜索方面的网站中,Google Scholar 是最为常用的,因而本文主要就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以下简称MSAS)与Google Scholar(以下简称GS)进行比较。我们认为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的主要优缺点如下: (1)优点: 1.对于特定的会议、杂志, MSAS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文章,并且能提供这些顶级的会议、杂志详细的资料,同时还提供了一些重要学术名会议的日历来提醒用户。 2.允许用户对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和补充,这在自动编辑可行性不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引入了Co-Author选项,使用户检索某位学者信息时可以了解该领域其他学者的相关信息,便于用户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动向。 4.用户界面相对比较美观。 (2)缺点: 1.数据库小。这就导致即使输入了全名,也有可能查询不到相应的论文,比如:输入 representing BRDFs using SOMs and MANs( 这是 ACM SIGGRAPH Computer Graphics 2008的文章),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同时不能提供相关文章给用户提供参考。非英语国家的教授和论文资料不是很全。搜索算法不理想,搜索得到的结果不符合用户的期望。 2.没有提供多语言界面和检索的支持,GS则提供了这些服务。对于数量庞大的初涉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来说,非英文检索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功能的缺失直接导致大量潜在用户的流失。 3.人机交互不方便,也就是操作不够简易。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一是对子目录等没有提供相应的检索功能,比如 对organization等的检索功能;二是advanced搜索在首页上提供简易操作界面,这样 用户不能 一个页面上进行一些综合的搜索,比如用同一个关键字分别搜索会议和期刊上的文章。 与GS相比: MSAS在层次上的分类更加明确,比如可以针对某个会议、某个年份、某个机构等进行搜索,也方便用户了解某个机构的学术发展情况、某位学者的学术进展、某个领域的前沿发展及活跃分子等,这对于学者的学术交流,研究方向的确定和研究进程的把握都是十分有用的,这一点是 GS没有的。同时MSAS 给了用户反馈的机会,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全信息。从用户定位来看, GS更加大众化,而 MSAS显得更加“高雅”,并不关心非顶级期刊会议的论文搜索,给我的感觉是只有对学术领域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才能将 MSAS用得舒畅。 技术难点: 1.让用户找到想要的,也就是搜索的准确性问题。设计更加合理的排名算法和并对文章给出一般的摘要。 2.学者重名的问题,会造成搜索混乱与低效。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搜索技术可能还不能完全自动化,需要人工编辑,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劳动量,凭借一个团队的人不可能完成,借助大众的力量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前提是现阶段的搜索结果要有能受用户欢迎的方面,才能吸引用户参与补全信息。 如果让我们来管理MSAS的开发小组,成员会重点分配到以下方面来解决目前MSAS的一些不足之处: 1.完善数据库,增加网页量。 2. 在各个机构 (学校、研究院等 )寻找相应的负责人,譬如遍布各大高校的MSClub,来核对各个机构的用户信息,对负责人及用户的贡献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可以考虑模仿百度百科及贴吧的管理策略再加以奖励制度 )。 3.为主页瘦身,在美观的前提下,更加实在和方便地提供服务。 4. 增加纠错功能;增加对 organization等的检索功能;设计更加合理的排名算法;设计和实现鲁棒快速的网页爬虫。 5. 增加对多语言界面和检索的支持。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15941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众普遍的误解
liwei999 2011-7-31 01:06
这个认识应该是个大众的普遍的误解。误解的理由是什么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30/2011 02:21:09 镜某的理解与李维的相同。 Quote 微软问题是个著作权、版 权的问题,而不是个技术的问题。如果这两类事情都不能区分的话,就不是“落后多少年”的问题了。商业上的成功与技术上的成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项。这样思考的教育,是国人教育体系中缺少的东西。微软的成功是个典型的商业上的成功事例,如果是论技术上的成功,Linux可算是一例。如果能理解Linux就是所谓的“核心技术”的话,也就不会乱用什么“核心技术”的提法,当然也就不会有出现“汉芯”系列芯片的问题的土壤了。 这话还真是被印证了,有人应了这样的帖子,认为 Quote 微软首先是技术上的成功,其次才是商业上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著作权与版权问题。如果说微软没有核心技术的话,为什么国人开发不出来?如果LIUUX好的话,为什么没有几个人用? 镜某已经没有气力回答这样的问题了。这种对问题的认识,不是一般的混乱,而是相当的混乱。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学术杂志需要的高质量图像
热度 8 fs007 2011-7-26 13:09
创造学术杂志需要的高质量图像
寻正 在2005年,《美国放射杂志》(AJR)登载了一篇文章,教人如何使用微软的MS Powerpoint(PPT)做学术杂志通常要求的高质量图像。【1】(AJR影响因子大约为3,算是不错的学术杂志)该文其实没有把相关技术问题讲透,也没有涉及很多人可能需要的实用技巧,此文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充更新。 一、PPT设置 Yam所讲内容,不出微软针对相关问题的讨论,【2】首先让我复述其细节。 任务是为自己向学术杂志投稿提供印刷图片,一般学术杂志都要求高质量(高像素)的图片,彩照要300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像点),而黑白要600DPI。 如果你用照相机摄相,一般200万像素采用200万的设置,你拍出来的照片就是300DPI,可以达到要求。 Yam所介绍的,就是利用PPT,把幻灯片(Slides)直接存为杂志要求的图片形式(一般要求TIFF或者BMP非压缩性的格式)。PPT做成的幻灯片可以直接编辑,比如在图片上插入说明以及符号等,十分方便。 如果你直接将幻灯片存储为图片(在文件菜单下选择另存功能),你会发现其图片的分辨度(Resolution)只有96DPI,远达不到杂志所要求的分辨度。这是因为PPT的默认设置只有96DPI,你需要修改设置。不知道为什么,微软并不把修改这一必要设置的方式放在心上,因此,你需要进行一项危险的操作,修改注册表。如果你从未进行过注册表操作,就当记住修改注册表如果不适当,会让程序甚至操作系统失去控制,一定严格按下面提及的方式操作。 在微软视窗下,点开始==运行,然后键入:regedit,按回车。你需要浏览到HKCU\Software\Office\(版本号)\PowerPoint\Options,然后新建DWORD value,键名ExportBitmapResolution,键值为300(选择十位数制Decimal,如果选16位制Heximal,则为12c。修改后关闭注册表编辑器,你就可以使用PPT做杂志要求的图像了。 上述操作对于一般要求够用,然而,如果你投稿次数多了,还会有不够用的场景,比如杂志要求比300DPI更高的图像呢?或者你的图像高或者宽超过10英寸,你用PPT产生的图像就达不到300DPI这个最低要求。 二、像素与分辨度(Pixel Resolution) 我们先复习关于分辨度的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像素。分辨度是指同一单位面积上的像素多少(密度),换言之,分辨度=像素量/(高度|宽度)。实际上PPT的限制在像素上,在高或者宽径上,PPT都最多能产生3072个像素,用它除以10英寸,就是307DPI。在我如上述设置输出分辨度为600DPI时,我只要使用高与宽均不能超出5英寸的幻灯片,就可以产生600DPI的图像,因为总像素在一个径向上不超过3072。如果我把高或者宽设置为20英寸,那么我能得到的最大分辨度只有150DPI,尽管我设置输出分辨度为600DPI。 当PPT输出图像时,它是PPT产生的新图像,而不是PPT本身存储的图像。假设你有一个高清图像,原分辨度在600DPI,你把它做成了幻灯。现在你需要高清图像,你是否可以用上面的办法直接产生一张幻灯图片,拥有300DPI呢?很大程度上是不会的。你的图像本身可能只有96DPI,虽然从技术角度生成的图片是300DPI,但这是PPT在原有的96个DPI乘上宽度与高度得到的像素基础上扩充的结果,PPT在这些像素中插入过渡性像素,或者重复邻近像素,图像失真,清晰度大减。 在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学术杂志要求高分辨度的图片。在电脑上,我们的显示器功能比打印机强大,由于打印机使用CMYK混色方式,其结果是图片远不如基于RBC混色方式的显示屏清晰,在显示器上,分辨度为96DPI看上去就不错了,这是为什么微软替咱们选择96DPI作为默认图片保存分辨度的原因。但这一分辨度用于CMYK就差了,产生的图片清晰度很低。 如果你使用PPT2003,那么检查工具(Tools)(在2007及2010则在文件菜单下)==选项(Options)==高级(Advanced)==图像大小与质量(Image Size and Quality)==默认(96DPI)。你可以改变默认大小,最大为220DPI。如果你一点也不担心文件大小,可以考虑选择“不压缩文件中的图像”(Do not compress images in file),然后PPT存储时会存储原图像文件,否则,会按照这里的设定压缩图像。 存储在PPT(或者其它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等)的图片如果没有选择“不压缩文件中的图像”,本身都只有被缩后的DPI,如果你没有修改默认设置,则只有96DPI。尽管96DPI也能重新生成300DPI的图片,但清晰度已经大大下降。换句话说,即使你没有高分辨度的图片,也能产生不清晰的高分辨度图片,无非是在现有像素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扩充,某种程度上算是欺骗,如果效果太明显,会被编辑拒收,对发稿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你要用PPT进行图片的编辑投稿,我建议选择“不压缩文件中的图像”,或者在产生相应图片时临时加载原始图片。原始图片在内存中进行操作时,会保留原有分辨度。一旦保存到文件,就会降低分辨度。 三、高分辨度的诀窍 事实上Excel本身就是一个做各种图表的非常优秀的软件,其效果往往优于统计软件,在不少发表文章中就会直接用到Excel做的图。那么我们如何取得这些图的高清度晰图形文件呢?如果我们用PPT做一张幻灯图,希望把它用于发表文章中,却不受3072个像素的限制,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你用Excel作图,在Excel中有一个输出图像文件的命令,但这个命令却需要用VBA来调用。大多数人不懂VBA,可以在网上搜索,有热心玩家提供的Addin,通过宏的方式把这个功能提供给你。但我建议你不必理会那一方式。从Excel中直接输出文件分辨度极低,低到那一方式毫无用处。 你输出高分辨度的选择是通过Word转存。在记录图形的方式上,除了逐点记录像素,就是矢量图,矢量图的特点就是用线性关系描述图形,那正好是由数据在Excel中产生图形的根本,因此,矢量图是我们这一操作的基础。矢量图由于是线性关系,它在放大缩小时不失真,可以做非常清晰的图形。在Excel中拷贝图形,然后在Word中用矢量图粘贴出来(特殊粘贴,Paste Special,选择Windowns Metafile,或者Advanced Metafile,我倾向于用后者,它是前者的扩充,更具灵活性)。 Word中的矢量图会给予用户另存为图形文件的选项,可以存储为多种图形方式,一般选择学术杂志需要的TIFF格式。此时你在文件浏览器(Winders Explorer)中可以查看文件属性,显示文件分辨度为96DPI。读者不免大叫,哇,千辛万苦做了个低分辨度文件,而事实上我选择用PPT来完成这一操作,显示的文件是150DPI。PPT转换的图形文件分辨度更高?不,我们前面述及,决定分辨度的是图形大小与像素,像素的多少才是最终决定性因素。在PPT中有3072个像素的限制,而Word没有——不是Word本身没有,而是我没有发现出来。 在Word中转存之后,我们需要用图形操作文件来重新定义图形大小,Word给你96DPI的文件,但这个文件的像素却是极多,可以多到远远超过3072,让你产生10英寸的600乃至于1000DPI的高分辨度文件。比如使用PhotoShop,重新设置图形大小时,去掉重新采样(Resample)这个选项,就会把相同的像素,排在你重设的图形大小了,减小图形,则分辨度大增。这一方法适用于你用PPT作图,你可以把整个幻灯拷贝(在幻灯片窗口执行拷贝操作),然后在Word中特殊粘贴为矢量图即可。一张标准的幻灯片(10X7.5英寸)可以存储为6000X4500像素(96DPI,63X47英寸大小),用Photoshop转为原来的大小,则其分辨度为600DPI! 如果你回到PPT中,把你的幻灯大小重设为原来的两倍(高与宽都乘以2,面积是4倍),再执行上述操作,你会发现,你在Photoshop中重置回原来大小后,分辨度变成了1200DPI。这一操作的意义具有普遍性,你可以通过在Excel中改变图形的大小而控制最终Word转存输出文件的分辨度!不要用PPT转存,其显示的分辨度够高为150DPI,但有3072的像素限制。Word中像素几乎没有限制,当然也不是实际没有,我用Excel图形测试时,到最后Word转存时会罢工,存储时出错,不能产生图形文件,那是32位版的表现,而在64位版,我用PPT做了张40X30英寸的的幻灯,转存为TIFF图形,我的配置不低的电脑如此憎恶这项工作,它在20分钟内把我的硬盘摇得象陀螺并拒绝接受任何其它任务。我产生了一个2400DPI的图形文件之后,不敢再试更高的分辨度了。32位与64位版的Word可能在像素多少的限制上有差异。有兴趣有条件的,不妨用配置更好的电脑试一试。对于一般应用而言,则可以考虑不存在那个上限。 四、高分辨度的设置 我在Word的注册表中选项中也创造了上述PPT相同的一个DWord,使用了同样的健值,但估计不起作用,如果你不能复制出上述效果,不妨添加之。在Word以及PPT中的图像压缩选项对上述操作没有影响。我没有发现任何设置对上述操作有影响,但不排除其存在,这是偶然发现及经验摸索,我没有找到微软相关的说明。如果你发现相关选项,望告之分享。 在上述方法外,还有其它方式把Excel及PPT中做的图形输出出来,但均达不到高分辨度高清晰度的要求。简单地把图形从Excel中拷贝到图形文件中不是好办法,得到新图形的像素值低。值得注意的是,你不能使用Microsoft Graph,在2010,如果你拷贝了Excel中的图形,粘贴到Word,可能产生一个带有数据的MS Graph Object图形,如果你在这基础上再拷贝,粘贴为矢量图,则像素会受到限制,原理?得问微软,咱不清楚。 从PPT中直接拷贝Chart Object也可以象Excel中的图形一样控制最终的分辨度,因此,也可以尝试拷贝其图形或者其它模块,通过矢量图转存为图形文件,获得高分辨度。 PS:通过上述转存方式,你可以获得任何层次的高分辨度图形文件,远超PPT所能提供的转存文件,突破3072个像素的限制。再次地,我需要提醒读者,高分辨度本身不代表清晰,因为再不清晰的文件,都可以把模糊用高分辨度存起来。如果基础图像不是矢量图,其像素本来少,但在上述转存过程中,Word会强制添加像素,达到分辨度要求,但并不提高清晰度一分半分。杂志要求高分辨度的目的是获得高清晰度图像文件,以抵消印刷过程中CMYK打印转换清晰度降低的作用,因此,对于摄影摄片,一定要在原始文件基础上操作,而不是微软办公系统软件存储的图像,因为PPT、Word、与Excel会对原图在保存时进行压缩,以减少文件大小。通过已经降低分辨度(清晰度)的图片重生高分辨度图形,由于不能回复原来的清晰度,本质上是一种欺骗杂志的行为,应一概避免。 参考文献: 1. Yam, C. S. (2005). Using PowerPoint to create high-resolution images for journal public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185 (1), 273. 2. How to change the resolution of a slide that you export as a picture in PowerPoint. (n.d.). Microsoft Support . Retrieved July 25, 2011, from 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827745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210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zz微软亚洲工程院马宁:如何开发一款Kinect应用
frost 2011-7-22 16:19
按:体感信息处理应该会有广阔的前景,不仅仅是目前的体感游戏,远程医疗、物联网、远程控制都是潜在的应用。目前没有精力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转文记之: 微软亚洲工程院马宁:如何开发一款Kinect应用 http://www.cnkinect.com/thread-4450-1-1.html 接下来跟大家聊聊 Kinect 开发。 Kinect 主要用来进行体感游戏动作捕捉,后来大家发现这个非常有前途有价值,原因在哪?所有动作捕捉和识别都是做在硬件设备里面,但是Kinect其实是个变形的USB接口,所以接换到不同平台非常简单。在这样一个平台之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新的应用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微软现在已经有两个SDK,第一个针对Windows,另外一个是针对微软机器人开发组件。以后可能微软会针对其他平台做开发。已经有开发者社区把Kinect往iPhone、Android上移植了,推广速度非常快。我们今天讲座以八卦为主,以技术为辅,尽量讲一些Kinect的事情,技术事情回头探讨。我们先插播一个非常严肃的科技新闻,这个一定要强调非常严肃的。最近在西方主流八卦媒体上流传着一条新闻,主角是英俊潇洒的奥巴马。大家开玩笑奥巴马通过远程控制方式直接亲手击毙了本拉登,这个到底是否真实,需要白宫发言人澄清。但是从那之后,奥巴马总统发现自己不但在政界混的风声水起,在游戏界也是如此。就问助手能不能不用手柄玩?就是Kinect上面的游戏,他准备去玩。这时候听到一个新闻,说最近实验证明Kinect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皮肤较黑的同志们识别不足。美国很多同志开始考虑Kinect这种技术是不是涉嫌种族歧视,在美国这很严重。在这时候一些开发者社区,说不能让我们总统连Kinect都玩不了!他们做了一个测试,估计在网上也应该能够看到一些视频,请了美国某明星做测试。具体测试的过程就不说了,总之最后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房间光线、环境、玩家肤色和穿着如何,用户体验是完全一致的。后面我也会从技术、Kinect原理给大家说一下,确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只是因为周末给大家讲个段子,简单让大家去了解一下,Kinect推出之后整个花边消息。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开始一个新技术被大家所认识,花边新闻总是先占据大家视野。在后边整个演讲里面,请大家也抱着玩的态度,想想这个技术还能利用在哪些领域,有什么创意。很多看起来不靠谱很搞笑的思想,也许是下一个伟大产品的开始。我们插播完这条很严肃的新闻,接下来非常严肃。 第一介绍一下什么是Kinect;第二是Kinect的发展历史,虽然不是很长;第三介绍Kinect Windows SDK的整个开发过程;第四介绍Kinect开发环境、硬件和软件搭配;第五把Kinect主要的几个功能,用非常短的代码跟大家介绍一下;最后会有一个事例,当然这个事例也不是非常难。大家有时候开玩笑Kinect必须是双人,一个人站着,另外一个人在旁边协作,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于Kinect的大众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Kinect首先是一个XBox 360外接体感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捕捉动作感知。由PrimeSense提供Range Camera技术,同类产品如任天堂Wii、Play Station Move,必须让玩家手里拿一个或者多个设备,才能完成所谓体感互动。 Kinect最早定位是XBox 360外设,不需要任何道具完成整个动作识别和捕捉。他能够做的是两个,动作识别动作捕捉和3D立体语声识别。这是一个后台,所有的语音识别都是利用这个方式来做的。不过很遗憾,现在对汉语支持相对来说差一点,下面也会有语言识别方面专家来进行撰写,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把我们自己国内语言做的非常好。Kinect整个软件派发,之前也有一些八卦新闻,说Kinect技术是PrimeSense提供,然后找微软等等。任何一款成功产品都不是借助一个技术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在Kinect里有非常多的技术。 Kinect主要识别算法和软件部分都是公司提供的,他是微软旗下一个游戏工作室,是微软全资持有公司。识别算法、跟软件相关的一些逻辑都是由这家公司实现的。国内外也有一些所谓可见光、或者红外识别公司,他们也是从这家公司拿到一些著作权。大家可以试他们产品,跟微软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国内还是采取主机,算法是自己写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相对精度差一点。 Kinect发展历史并不长。由于一些授权问题,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之中就把软件名字发布出来,最大问题就是域名申请,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问题。所以,不到产品发布那一刻微软的产品永远就只有CodeName,只有在产品发布最后1到2周的才会有一个正式名。当然也会存在一个问题,有的时候CodeName名字起的非常漂亮,到正式产品发布出来的时候名字也不是很好听。Kinect最早的CodeName是Project Natal。从2010年10月份开始上市,到2011年3月9号销售超过一千万部,有史以来销售最快的销售类电子产品。 另外,他可以是一个包装形式,也可以是一个单独外设,国外售价应该是169美金。但是在国内前两天有人给我留言,说淘宝已经卖到700多人民币。现在也有淘宝的朋友到我微博上拉生意了,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Kinect这个东西所有运算逻辑都是在预算本身完成的。说白了你只要实现一个USB,再做一个识别器就可以完成整个转换。所以,难度非常小,正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被应用到不同领域里面。在微软发布官方Kinect SDK之前,有两个比较出名的项目,其中有一个openKinect。openKinect确实在配置和编程还有很多不足。而官方Kinect SDK整个配置非常简单,这也是微软一贯方式,他不但做了USB开发模式,还有相应API都做的非常好。Kinect的动作捕捉的机器学习技术,获得2011年MacRobert Award工程创新大奖。 Kinect技术指标包括:输出视频帧率为30Hz、B-bitVGA分辨率(640×480 pixels),由于识别率大家觉得能够支持手指识别,据说在下一步Kinect更新后,分辨率会大幅提升。那个时候去捕捉手指上的动作都是可以的。最佳识别区域是1.2-3.5m,并且由于房间限制,两边可扩展区域0.7-6m,两边是一个梯形状态。很多同志买了Kinect之后都感慨自己房间不够大,一般客厅在这边放一个电视,那边有一个沙发,空间确实不太够。后来有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把Kinect固定到你的液晶电视上,反正他所能够做的方式是千奇百怪的。 Kinect最多可以支持4个人的识别,但是真正有效的可视识别最多支持两个人。并且有一点,两个人的位置不能交叉。必须是一个人站在左边,一个人站在右边,不能一前一后或者其他方式,这是目前的技术上的限制。另外,他的可视区域水平范围是57度,垂直范围是43度,其实上下浮动角度可调。一种方式是水平向上,这种方式适合家里有电视机柜,还有放在电视机下面有一个俯视的角度,Kinect会自动调整俯仰角度。 每个人身上可以支持20个动作节点的捕捉,传统电影里面动作捕捉,美国是一个小时几千美金。你如果使用这个系统几千美金,Kinect使用是在你身上去粘各种各样的点,那种动作捕捉是非常精确,对于一些电影,或者游戏里面的动作捕捉是非常适用的。当然成本也非常之高,因为会把你人的3D影像跟一体动作全部输入电脑里面去,进行大量过滤还有处理方式。Kinect现在也有人拿它来做一个简单动作识别捕捉,当然了价钱非常便宜。但是,技术限制也非常明显,一个是捕捉点不够多。另外他只能够捕捉正面和侧面的一些动作,背面一些动作没法完全捕捉下来。现在Kinect只是能够替换掉一些简单的动作识别,或者动作捕捉的一些设备,不够把那种传统所谓复杂的动作识别,或者动作捕捉系统完全能替代掉,那套系统还是会在他的领域里面会运行非常好。但是Kinect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一些更廉价的领域能够使用到所谓动作识别,和动作捕捉的技术,这是他的技术指标。 关于Kinect的开发和SDK 接下来是Kinect整个SDK一个介绍。首先这个SDK是由微软研究院来做,现在是一个非商业授权许可,这在国内大家不是很在乎,但是在国外要求非常严,你不能将这套SDK利用到所有的商业里面去,只能够利用到学校里面学术研究,还有所谓非商业用户。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否则会有问题。商业授权将在下一个版本中提供,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授权方式现在还不确定。另外Kinect目前所能够支持的只有Windows 7这么一个操作系统,其他都不支持,所以大家别试图在Windows XP上装这套系统。当然了现在是支持Windows 32位版本,Visual Studio2010 Express以上版本,微软有一个专门计划为所有学生提供开发工具,还有微软软件的授权许可,所以大家也可以去找。 Kinect支持C++,C#,和VB.NET。如果大家感兴趣很多动态语言也都可以利用到这个,也都没有问题的。主要功能就是下面几种,首先第一个是sensor,作为摄象头使用;第二是所谓红外识别,数据都是可以通过Kinect SDK做到的;第三动作捕捉识别,最多可以追踪我们身上20多个节点;第四是语言识别捕捉,这都在Kinect里面做了很多。整个硬件大家也可以看得到,基本就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其中会包含这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他会有一个叫做RGB的camera,我们所有的可见光图象识别和图象来源都是来自于RGB的摄象头,对奥巴马总统有影响的还是这样一个摄象头。除了这个之外,前面各有两个摄象头,这两个摄象头识别是3D深度识别和感知器,作用是接受我们红外设备,目前不是主动式的,是被动式的,如果要是你的环境里面没有红外光源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它的原理是利用双眼的觉差,能够判断我们当前某一个物体基于我们当前的一个位置,基本上都是通过红外方式来做判断的。所以,因为我们人体散发出来的红外是一致的,无论是什么人种,不会受到干扰的。除了这个东西之外,我们下面还有一个马达用来调整Kinect的俯仰角度,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在设备两端各自会有两组麦克风是用来做所谓3D识别,他的一个好处能够把声源附近之内各种各样信息捕捉到,不是一个简单转递,这是一个Kinect最简单的介绍。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个套装,加Kinect外加XBox 360设备,Kinect只会提供这么一个设备,外加这么一个接口,这是一体的。他的接口一般叫做AYS,就是一个USB。但是USB切掉一个角,这样一个情况你没有办法直接把这个设备插到PC上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在我们拿到XBox 360新的主机上,叫瘦版,最新XBox 360主机有这么一个专门接口用来装Kinect设备。如果你买只有这么一个设备,想在Windows上使用Kinect设备,还需要另外一个组件。这个组件就是一个转换器,这个东西美国卖20美金,咱们淘宝才卖70块钱,所以咱们很幸福。如果你买的是一个XBox 360设备的时候,你还得买一个主机才能在Kinect,原因是必须提供这么一个转换头,其实也是为了监测XBox 360的设备,我这边再插一下。 硬件一个是需要Kinect Hardware另外是AC Adapter,PPT我可以发给大家进行下载。没有提供更多额外功能,能够帮助大家把开发难度降下来,这个东西建议大家去看一下,也是一套开源东西。这是我们一个最基础介绍,我可以让大家看一下我已经做好的,你创建完之后,知道添加什么东西,这个我们来看一下。开发是一个Visual。我们现在进行一个WCF,然后我们可以去添加Add Reference,反正就在这个里面大家回头可以试试。大家可以看到在项目里面会有Microsoft直接添加进来就可以了,还有一个Coding4Fun,这个不给大家说的很详细了。然后到了我们这么一个文件里面去,上面添加这几个,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Kinect.Nui,我们进行类似识别,另外一个是Audio语言捕捉,最后如果需要添加直接分到Wpf这里面,这个功能非常简单。左边我可见光的动作,获取一个深度信息,就是一个红外光感知。我怎么样来做非常简单,首先我们来看代码,第一要添加一个Runtime nui,我们一个Runtime事例对应我们一个Kinect,会有一个显示以Initilize方式去试用,我需要用到动作捕捉等等都在后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接下来有两个东西需要添加,一个叫做Video FrameReady,当你收到第一个数据的时候会进行自动复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复发这么一个事件。这后边我们会添加一个处理函数,接下来我们要增加这样一个Video Stream。他的Image Stream Type的方式,可以多指定几个。第一个我们To Bitmap Source,利用拓展方式进来。如果不用的话,我们用的是上面这一栏,首先我们e参数里面会有一个JmageFrame,出来一个PlanarImage,这些里面都是原始数据,我们如果想把它转换成我们能够识别的类型还需要去做一个Bitmap Source指定宽度、高度,还有一个颜色值等等这样一些信息,还有DPI的值,指定完成之后我们才能做相应一些转换。我们现在一般比较直接习惯于使用ToBitmapSource,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直接在这里面这么写,这样写的话相当于都会进行自动保存,效率非常低。大家只有在一些关键的时候,或者你们要拍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直接去做这样一个拍照,同理上面数据拿出来也是相同的东西,这个就不做非常相似的解释了。最后记着当我们程序关闭的时候,要利用这么一个方法把所有资源都释放掉,因为底层会封装很多资源在里面,还会进行一个释放才能够保证。当然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事例。简单说一下,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事例,封装一个Kinect sensor功能,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功能的时候需要指定。这是整个代码,包括Video事件和参数,这是我们一个简单调用方式,就不跟大家说了,大家可以看详细代码就行了。这是他的对象,我们传过来的参数会包括一个Fields,这里面会包括一个对象。 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下骨骼识别这部分,Kinect最多可以支持20多个骨骼点,数据对象类型是骨骼帧形式提供,每个帧里面最多可以保持20个点。大家还是看例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识别5个骨骼点,包括我的膝盖,手,和头部的位置识别出来,其他位置,其实这些信息都是在里面的,大家如果觉得兴趣的话可以把这些信息加进去。因为他没有任何识别,所以现在是5个点,当他能识别我身体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上面几个点,这是一个简单识别的方式。我们来看一下代码,前面基本上和我们前面的方式是一致的,也会创建一个Kinect的对象,另外我们的Runtime Options里面一定要加上骨骼识别。下面这一项增加转换,去掉一些噪声,如果不加去噪声功能的话,识别不到的信息。直接去调用FrameReady事件,有open的方式,为什么?这时候已经完成数据化了,大家可以发现那个事件没有被加进来。只有当他识别出一个人来的时候,才会有一个事件过来。所以,不需要加任何显示open方式就可以完成操作。我们参数里面获取到,首先进行获取,这里面所有动作已经被捕捉出来的动作电,捕捉完成之后会做这样一个搜索,把我们所需要用到一些点拿到,把他放在我们数据里面,接下来的话我们会把这样的数据附到对象里面去。但是需要提醒一点的是,他每一个点数据是从负一到一的浮点数,始终会在这个范围内摆动。所以,我们从负0.5到正0.5之间进行操作,这就是骨骼识别一些相应操作。接下来现在是一些已经出来的Sample Project。看到有一个兄弟玩超级玛丽,因为他没有做相应优化处理,必须要跳到一定高度才行,姚明同志可以去玩,潘长江就不用去了。还有一个虚拟试衣间,可以根据虚拟颜色,把这些虚拟衣服直接贴在你的身上,而且不会产生以前的问题,会跟着你的身体会动,这是一个现代比较多的事例。 另外,我听说也有一些国内公司在和一些医院合作,做这种所谓的手术识别远程遥控。所以,基本上这个都是我们一些事例。简单总结一下,Kinect是一个廉价的动作捕捉设备,几百块钱人民币,他应用对动作捕捉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的领域,这是他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他有可能,因为这个也是前面的问题,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趋势非常猛的,将来以后他们的格局和PC格局怎么样发展,这个现在还没有一个争论,还是一个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但是Kinect以后绝对会有小型化趋势,这也是必须要走的趋势。另外专业领域和消费者领域,大家都知道专业领域用量不是那么大,但是他的技术更新相对来说会更快一些,因为他有这方面的驱动。消费者可能会稍微慢点,但是最后所有技术,所有专业领域一定会慢慢的,把所有技术都惠汇集到消费者领域,互联网其他技术都是这样产生的。在国内比较有希望的,比如展览展示,刚才我们说非触摸式操作领域,这些都是我们以后会努力的分享。另外现在大家都认可Kinect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但是我们如何为好的技术寻找一个好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接下来几年之内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方式。 提问: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做Kinect相关开发,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对Kinect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有没有可能 以后成为一个一个标准外设,或者会不会在下一个操作系统当中去支持它?第二个问题目前还有一个驱动是openKinect不知道有没有试用过,本来想问一 下您,微软驱动和他们之间驱动区别? 我知道他们在做像Kinect相关的一些东西,我最早的时候试过 open Kinect确实碰到很多问题,后来微软标准版出来之后我再也没有试过那个东西。至于您前面那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如果从技术这个层面来说,Kinect 已经具备成为下一个新的计算机交互方式可能性。但是一个好的技术转换成好产品过程,还是需要有很多工作。我们在一些专有设备上,现在非常热的互联网电视, 把这个东西作为摇控器解决方案。但是,我个人有一个看法正好也和大家交流一下,也不一定对。我觉得Kinect作为一个标准输入设备,在专业领域走的一定 会比所谓消费者走的要快。现在我们的PC,这个可能要从一个更大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从PC到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这样一个过度时期。当你硬件 设备交互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所谓外设方式很难被固定下来,只有当这种PC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时候,我们才可能会看到最新的输入设备。所以,我觉得 对于专有领域可能他走的会更快,比如电视,或者是像我们服务产品里面应用领域可能会更广,对于PC上现在还不好说,或者说他可能还会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 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是我自己个人看法。 提问:不知道微软内部有没有计划在操作系统层面去支持Kinect这么一个东西呢? 我也不是鲍尔默的秘书,他有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告诉你,在我所知道的行业内,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一切都属于愿景开发,还没有进入产品开发流程,是不是有什么人在做不能保证。
个人分类: 兴趣相关|3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计算的前世今生(十六)
热度 2 ywan 2011-6-6 05:39
云计算的前世今生(十六)
由于采用了水循环和蒸发的设计,谷歌数据中心的实际消耗能源与计算设备能源消耗的比率( PUE )在 2011 年第一季度达到了 1.09 。也就是说非计算设备的能源消耗只占计算设备能源消耗的 9% 。这跟传统数据中心 2 以上的 PUE 值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谷歌在 2009 年推出了其完全靠水蒸发冷却的比利时数据中心之后,微软也不甘落后,几个月后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推出了更绿色的空气冷却数据中心。也就是完全依靠自然环境的空气来给数据中心降温的设计。都柏林的年度气温变化在零下 5 摄氏度到 27 摄氏度之间。而微软设在此地的数据中心的温度只要保持在不超过 35 摄氏度就可以正常运转。所以通过空气循环降温的话,该数据中心的温度基本常年可以保持在 35 度以下。当然比谷歌的 18 到 22 摄氏度还是要高一些。不过其优势是减少了水蒸发冷却的水的消耗。如果出现天气异常炎热的情况,微软的该数据中心将转为传统的类似于汽车和家用空调调节温度的机械式空调。 下图为微软在都柏林的数据中心 这是该数据中心的屋顶空气循环设备 根据微软公布的数据,其空气循环冷却的数据中心的用水量还不到水蒸发数据中心的用水量的 1% ,而该数据中心的 PUE 值在 1.25 左右。虽然比谷歌的效率稍逊一筹,但已经远远高于 PUE 为 2 的业界均值。 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将其温度控制在 22 度以下,而谷歌的数据中心则将温度控制在 27 度以下,微软则将其提高到 35 度。基本上,数据中心的平均控制温度每升高一度,就可以节约 4% 的能源消耗。所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平均温度可以有效的节约电能,当然,这对服务器的设计和数据中心的整体温度调节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平均温度越高,局部过热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温度服务器耐热性和温度调节的要求也就越高。
个人分类: 互联网|37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国科研装备之思考(一):微软赚钱三步曲
热度 5 xluan 2011-5-12 15:01
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大都知道有个软件叫WPS,这是个文字处理软件。大约在同期的还有个方正排版系统。我刚进研究所的时候帮老师出书排版都是用这些软件。这些软件用起来非常费劲,好多好多的命令,一般的人掌握不了。这个时期应该是微软开发OFFICE软件的初期阶段。这个时候一些常出国、或者是在国外留学过的大牛首先使用并无形中推广了OFFICE。大家趋之若鹜。应该说将WPS和方正首先从办公室淘汰出局的或许是我国的科研界。这是微软赚钱的第一步。 后来就是盗版市场在我国盛行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盗版市场上除了港台的电影之外,数量最多的应该就是微软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盗版市场的存在基本上保证了国内的每台计算机都有WINDOWS和OFFICE可用。如此同时,这也彻底打垮了WPS等国内的字处理软件。这是微软赚钱的第二步。 前些日子,单位为了执行科学院工作会议精神,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力度,专门成立了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一再强调所属各单位的计算机应该一律使用正版化软件。最后单位公布了本单位正版软件采购名称和经费。在此列表如下: 软件1:微软WINDOWS7专业版,经费17.1万元。 软件2:微软OFFICE2010标准版,经费137.8万元。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了单位推行软件正版化是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回忆WPS等等。大家也在感慨目前国内是否还能找到专门从事字处理方面的人才。这总结为微软赚钱的第三步。
277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zz Introducing Microsoft Photosynth
热度 1 frost 2011-4-19 10:19
按:此文系转载,原文见 http://cs.dartmouth.edu/~xy/blog/photosynthiphone/ 。 当年也曾涉足一点点的全景拼接(三维重建),好的结果并不容易获得,由此可见微软在实现方面很强。 Photosynth 这是微软和UW一起搞的照片全景拼接项目,有名的 Photo tourism 和 Build Rome in a day 多少都会跟这个项目有点关系。09年刚推出的时候是个网络服务,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服务器生成全景Panaroma后可以在微软自家的Silverlight的viewer里查看。当时我还试了试,把自己宿舍的桌面给上传了上去。今天 又看了一眼 ,哎呀!当年虚度光阴奋斗努力的地方啊,感慨万千! (蓝药丸红药丸:不清楚加水印和烦人广告的山寨 优酷链接 ,清晰无码要翻墙的 YouTube链接 ) 今天看到 新闻 ,Photosynth已经移植到iOS,今天正式 登陆App store ,这也有点讽刺不照顾自家WP7,胳膊肘往外拐。我的第一感觉是学术机构搞的的应用实现,顶多个看起来很拉风,实际上用户不友好,随时准备crash的toy demo。但是自己下载了试了一下,嘿,真好用,全自动!完全可以把现在所有的手机Panaroma软件统统干掉!(题外话,微软这是不是因为是在苹果平台上开发程序才决定在用户友好上下下功夫了。)程序可以自动的决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取景方向按快门,很简单,用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轻触屏幕开始,转动转动手机,等屏幕上的黑洞洞都被填满了就可以结束了。看程序运行的方式,应该是用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判断手机朝向,方向信息肯定会对最后的stitching和blending有用,至于怎么结合的咱就不知道了。生成的全景效果也不错,我在自己实验室里很小的空间中生成的全景图也基本可看,点击缩略图看原图。 老杨的办公桌(由iOS photosynth给力生成) 一句话结论就是微软 为 苹果公司开发的iPhone手机全景拼接程序相当给力! 另外八卦一下官方视频里那个长的像基努里维斯的哥儿Blaise Aguera y Arcas在TED talk上的 Augmented reality demo 很拉风,可以拖到后半段高潮直接看。
2937 次阅读|1 个评论
office2010与Endnote兼容
shucaili 2011-4-6 19:54
昨天,通过微软的校园先锋计划购买到专业版Office2010一套。安装后发现,Word与Endnote的兼容性不行;遂安装了最新的EndnoteX4,问题终于解决,但速度尚不够快;后从小木虫上搜得解决办法---“点击office word文件-选项,将校对项下的复选框勾掉”(作者: derrick33,来自与小木虫),问题解决。
个人分类: 软件使用|7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张亚勤讲话,理解微软衰落
热度 8 newniu 2011-3-8 21:55
放在10年前,有人如果讲苹果超越微软,Google与微软争夺桌面,怕没有人会相信。微软的操作系统卡住了IT产业链的脖子,一家的市值就超过了余下所 有软件公司市值之和。有点类似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地位,不可憾动。我这人有点爱思考,也在想什么东西能打败微软,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想出来。类比地想一想IBM的历史,我觉得一定有一种东西可以,只是眼界限制了我。现在看来,这就是苹果和Google了。当前小个子PC机打败大个子IBM,现在更小个子的终端又要打败大个子PC机,历史又一次重复。 单纯讲微软之衰落,似乎不可能的。还是从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说起吧。大概在5-6年前,有一位女士,我与她同一个办公室有两年,她的IT能力真的很差,不是一般的差。有一天,她告诉我们说她去了微软(美国的微软)。我当时就很奇怪,微软怎么会要这类人,要她做什么工作? 先看看张亚勤讲的三好学生“首先数学要好,要有很好的理论基础。第二点,编程要好,不仅要有好基础,还能自己写程序,要有执行力。第三个是要有好的态度, 你的诚信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所以,要三好学生。” 张亚勤不爱的三种人是:1、双面人,爱玩政治的;2、负面人,心态是很负面的;3、玩世不恭的,对什么都不care,对好的技术,对公司的发展,对产业, 什么都不care,属于感官相对比较麻痹的。 张亚勤从亚洲研究院的角度来考虑人才,需要做大量研究。数学和编程是基础,自然是没有问题。数学和编程也很容易去考查,给一个题目加上编程,结果自然可 见。最后一条是“好的态度,你的诚信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表面看,似乎也没有问题。然而,这句话并不是客观的,而完全靠人的感觉。从正面来看,可以说是 “好的态度,你的诚信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从负面来看,则是”双面人,爱玩政治“。 ”负面人,心态是很负面的“,在名牌大学里想找怕也很难找。 微软是大公司,应聘的人很多,怕是“有点负面“就要被刷。因此,微软里的人,怕是非常阳光。阳光多了,大家都感觉非常好,有人提一点危机,马上成为负面心态,这谁都担当不起。积极心态是很好的,汇报成绩,掩盖问题,把问题作为成绩来报。在中国从古自今,这方面的人才一直不缺,真正缺的是负面人。从利益上 讲,每个人都有从负面向正面的趋势,都愿意说好话,讲大话,都要避开问题。讲危机的人没有好处,只会越来越少。 微软的vista系统不断跳票,怕是与炽热的阳光心态密不可分。 人类是进化的结果,负面情绪也是进化的结果,玩世不恭也是进化的结果。微软团队内都是从各大名牌学校出来的,人家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也很积极,有激情。当 他们进了微软,却出了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协作能力强,心态积极”,最终的结局是团队变成了一堆鹅卵石,表面上和协,实际只是把问题隐藏起来。 负面心态人,双面人有他的价值,并不是一无是处,就像如何应用。前一些时间,国内又掀起碘盐的问题,盐加碘太多,导致人多花钱,还易于得毛病。碘是人体必 须的微量元素,但多了不行。类似的同类元素很多,它们是多了有毒,又不可缺少,比如氟、铅、镉、汞、砷、铝及锡。前一些时间,铅中毒,砷中毒的报道时常出 现。明明有毒,还偏偏不能缺。领导最伟大的一面就是利用各种性格的人,解决不同问题。 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这时由陈后主写的: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的哀愁意味,时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当时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 耶?”孔范附和:“长江天险,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耶?”居然大事化小。孔范的心态到底是积极,还是消极?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4385 次阅读|7 个评论
IT:辍学创业的“榜样”何其多?
热度 14 SNPs 2011-2-22 10:10
NPR广播上面一个FreshAir节目是我常听的一个节目,上星期有 一集专访微博Twitter创始人之一的Biz Stone . 一听,又是一个大学不念了退学创业的主。这个行业里面有多少辍学的“榜样”了:Bill Gates(微软), Steve Jobs(苹果), Steve Wozniak(苹果),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Sergey Brin (Google), Larry Page (Google), 现在在加上Biz Stone。如果细追可能还有更多。 为什么等不及把书念完就去创业?在中国为什么这样行不通?搞生物的能否也辍学创业? 首先,创业者要有激情,那是不能等的事情,想创业的,谁都拦不住,恨不得马上就开始。机会不等人,“等毕了业再说”,那创业的机会也许就没有了,更主要的,创业的热情可能也就没有了。冷静是守业者该有的心态,不是创业者的心态。创业的热情冷不得,等不得,也求不得,学不得。 其次,学院里的知识教育和创业有些格格不入。对那些创业者来说,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远远比不断地积累知识要有趣得多。读书读得再好也好不过老师和教科书,而创业者追求的是去书写历史,去开创新篇章,去“把宇宙碰个坑”(Steve Jobs的话)。在外人看来,创业者都是“有点狂”的,不把他人意见看重的人。 还有,IT行业创业对技术和知识要求相对不高,象 马云说的 ,关键是发现技术的奇妙用途,先把谁都想用的平台开发出来,大家都用起来了,商业模式就会衍生出来的。 这样辍学创业的事情在中国就很难:难之一是家长不同意,“废了很大力让你考进大学,退学多可惜!”太难理解了,“太不听话了!” 难之二是环境不容许,在博士都还没有好工作的时候,辍学出来没有文凭的,脸上没毛的,20几岁的小孩子知道什么?到那里去拿创业资金?有谁相信你? 难之三是自己怯场,因为从小的教育就一直是提醒我们“我不够好,我只有接受批评的分,我只能听别人的指挥。”“我退学不念了,怎么象父母交代?”这个“内疚”心里的文化压力太大了。 IT能做到的,生物技术能行吗?为什么生物技术创业的很少有辍学出来的?也许生物技术的市场应用需要多读几年书才能发现?真的是那样吗? 答案我不清楚,可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创业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校园里我没有学到过!没有老师主动跟我传授过,也没有教科书专门讲过。 所以不要用学位也学业去衡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文凭只能帮我们找到“可使用的人材”,可是创新和创业的精神不会写在文凭上的。 在美国,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很多,也使得“退学”成为了创业故事里面的一段佳话,几乎所有退学创业成功的都有学校抢着给他们发“荣誉博士”证书。可是在中国,学而优则仕,退学也等于断了后路。 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创业者的热情没有被学院,老师,家长,同事的一盆盆冰水扑灭!在中国创业,难上加难!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71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长达19年的Windows“长老”漏洞
xupeiyang 2011-2-10 08:10
微软更新发布12个安全补丁,修复22处漏洞,其中包括一个潜伏期长达19年的Windows“长老”漏洞。微软为此向发现该漏洞的360安全中心公开致谢。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烈建议微软开发农历插件
gothere 2011-2-8 16:06
我们是中国用户,经常要过农历的各种节日,拜托微软亚洲研究院花几天功夫开发一个组件,集成到win7中,让我们可以方便地查农历日子。
个人分类: Else|2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江姐之孙彭壮壮任微软中国高管
热度 1 王汉森 2011-1-28 11:55
红岩革命烈士江姐唯一的孙子彭壮壮将入职微软中国高层,记者昨天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微软中国内部已经宣布了这一任命,而这一消息也使得微软中国的员工为之振奋。    任微软中国高管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彭壮壮就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大中华区的业务和政府关系工作,而入职微软中国后,他将担任微软中国战略政策首席的职位,主要负责微软美国总部和中国地区的沟通和建立微软中国业务战略的重任。   “以彭壮壮的美国留学和技术背景及近十年在中国的工作经验,将会帮助微软更好地开展在中国的业务并加强与政府关系工作”,微软中国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博士毕业后就职麦肯锡   说起彭壮壮奶奶的名字,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红岩烈士江姐——江竹筠。而在同龄人中,彭壮壮也是堪称出类拔萃。1974年出生的彭壮壮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在北京完成了大部分的小学和中学学业后,高二时彭壮壮随父母到美国读书。父亲现在是马里兰大学的终身教授,但是他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重。   彭壮壮曾获得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中学生“西屋奖”。中学毕业后,彭壮壮考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后又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   在2000年攻读博士时,彭壮壮曾和父亲一起回到重庆,在奉节祭拜爷爷后,他们在一家小饭店吃饭,饭馆老板的母亲是位70多岁的老奶奶,当时正好在场,得知彭壮壮是江姐的孙子,非常激动。“她拉着我的手,给我讲当年爷爷奶奶的故事,给我回忆当年的一些小事,坚决不收我们的饭钱,临别时还送我们特产。这份乡情,让我内心震撼不已,就在这时,我明确告诉自己,一定要回国工作。”当时的彭壮壮这样告诉自己。   博士毕业后,彭壮壮回到北京工作,担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华区电信及高科技行业的核心成员,并负责麦肯锡公司在大中华地区的政府咨询工作。   花絮 曾接受副部长舅舅接见   1965年,江竹筠(江姐)和彭咏梧的儿子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3年,26岁的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的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4年儿子彭壮壮出生。   据了解,易小冶的弟弟易小准,曾担任商务部副部长,去年年底,易小准被任命为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在担任副部长期间,易小准曾在公开场合以副部长身份接见当时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的亲外甥彭壮壮。    回国工作收获爱情   儿子当年决定回国工作,父亲彭云一开始时还有些担心,然而彭壮壮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回到北京,还找到了爱情归宿,而这段姻缘也是托了奶奶江姐的福。   据公开报道,彭壮壮的妻子仲琦的奶奶何理立是江姐的中学同学和好友,爷爷仲秋元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彭云曾讲述说:“那时候我母亲江竹筠和何理立都参加了地下党,但不是一个系统的,彼此不知道。仲秋元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民盟背景的三联书店的经理,比我母亲先被抓进了渣滓洞,因为没暴露地下党员身份,1949年国共和谈时被民盟主席张澜出面保出来了。”两家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彭壮壮和仲琦在北京从小就认识,但后来彭壮壮去了美国,两人的联系就少了,“2001年壮壮回国发展,常去看仲琦的爷爷奶奶,仲琦也带他到处转转,熟悉北京情况,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本报记者胡笑红 摘自新华网 来源: 京华时报
个人分类: 代代风流|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给自己定个目标:什么样的博士生算比较“牛”
热度 5 Rein 2011-1-21 03:58
前几天某个群上讨论,说办EB1a还是啥绿卡得要求论文引用数超过50,这都得大牛级别的人了。我简单追问了一下,是单篇引用50还是加起来,coauthor算不算,自引算不算。于是一时兴起,简单搜了一下自己的论文的引用状态。难过地发现,偶的h-index大概还是只有2,大概在不发新论文的情况下,有概率达到4= =。不过也发现,50这个数其实要求很不高。那么一个好的博士生如果要用论文来衡量,大概应该发paper到什么程度呢? 于是简单通过微软的academic search来搜了一搜几个最近在美国比较top学校当教授的人的论文。如果要把博士期间和毕业后的论文区别出来,或者把博士之前的论文区别出来还需要手工作业,所以我就简单说说整体paper的情况。说说结果之前先抱怨一句:中国人重名的太多了,根本没法用这个来搜…… 搜的第一个人03年进入MIT,有记录的最早的paper也是03年发出来的。08年毕业,09年进入某TOP 4成为助理教授。发表论文数31。总引用数742。单篇最高引用216次,发表于06年,第一作者。除此之外,还有5篇引用超过50次,其中一篇是第一作者(该篇87次)。总体h-index = 11 搜的第二个人也是03年开始在CMU读博士,和第一个人同期毕业,同期成为某top 4的助理教授,最早有记录的paper也是03年发出来的。发表论文总数59,h-index=14,总引用数806。单篇最高引用次数159,发表于05年,第一作者。很奇怪的,没有其他引用超过50的论文,不过有很多30,40次引用的第一作者。 搜的第三个人的论文记录是00年到10年,貌似他把CV从主页上去掉了,所以不知道他哪年开始读博士的。不过我印象中以前看到他大二还是大三发过GLOBECOM,所以应该是在02年左右才开始在Berkeley读博士吧。某TOP 10的助理教授。论文总数44,引用总数434,h-index=11,单篇引用最高68,第一作者,发表于06年。 第四个人其实我是想搜某Stanford毕业的(这样top 4就全啦)。印象中确实有个Stanford刚毕业去了某top 10的学校当faculty。无奈该人是华人,名字又太平凡,没法搜……我就还真不知道Stanford最近还出过什么faculty了。所以搜了一个毕业稍微早一点的,publication记录是从01-10年,大概毕业时间是06-07年吧,在某top 20的学校当助理教授。总论文数20,引用486,h-index=9。单篇引用最高的有188,不过是第二作者,发表于01年。其次是92,第一作者,发表于06年。 稍微总结一下,这些教授基本在博士前或者刚读博士时就有论文,都能在博士第3年左右发表出5年内单篇引用数超过50的第一作者的论文(由于时间都是06年左右发表的,所以也就基本是发表5年的引用数)。h-index都有10+,不过考虑到都已经毕业了几年,稍微打个折扣,毕业时h-index大概8左右吧?然后top 4和非top4的差距,大概就是top 4的都有5年内单篇引用超过100的牛论文,且有多篇30+,40+的论文。另外,也可以看出,这些教授一半以上的论文也都是没啥人看的(未被计算入h-index中,虽然也可能因为发表时间不够长,或者是之后的学生发的……)。 再简单说两句:可以看到这4个教授的起点和我差不多?除了一个是美国人外,其余3个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读完本科直接进入美国TOP 4读博,且读博之前有论文发表。呜……总感觉差距还是很大阿……不过稍微有点奋斗目标了,毕业大概要达到啥水准才能进TOP高校当发考题了。 更新:本文写完后2个小时发现,微软的academic search搜出来的引用比google搜出来的会少很多。比如第一个人那个被引用216次的那个paper,google搜出来的结果是被引用了835次。所以可以看到结果相当不准确。下面是重新使用google search的结果。另外由于该搜索支持搜索两个人合作的论文,所以我就搜该作者及其博士生导师,这样比较容易反应出博士期间的成果。 第一位:被引用过的论文25篇,总引用次数2188,h-index=16。7篇论文超过50次引用。其中3篇第一作者。最多引用的是835次。 第二位:被引用过的论文35篇,总引用次数1721,h-index=18。4篇论文超过50次引用,均为第一作者。最多引用的是363次。 第三位:该人似乎有两个PhD导师,总之无法明显从publication list里面看出导师是谁,所以就没加导师来进行过滤了,也许看起来不太公平= =另外从publication list来看,此人postdoc期间有不少很高引用的文章。被引用过的论文48篇,总引用次数1714,h-index=24。7篇论文超过50次引用,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最多引用的是202次。 第四位:被引用过的论文9篇,总引用次数773,h-index=26。(这儿明显可以看出来有问题……为什么h-index会比论文数还多?)。3篇论文超过50次引用,其中1篇第一作者。最多引用的是403次。第一作者最多的是161次。 看完google的结果压力更大了。另外由于可以连导师一起搜,终于把Stanford那个去年刚毕业去某top 10当faculty的华人搜出来了。此人被引用的论文一共10篇,h-index=8, 总引用数119。最高引用的论文是08年发表的,51次,第一作者(貌似也是PhD第3年出来的)。这个结果应该比较纯正地反应出一个PhD博士刚毕业能够达到的成绩吧(毕竟再过两年旧论文也会有信引用的)……另外此人是唯一一个性别和我一样的……压力稍微小一点点了…… p.s.第1,2,4位都在博士期间在本领域顶级会议/期刊有best paper award一次甚至多次。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14210 次阅读|9 个评论
《硅谷传奇》
kloving 2010-12-8 15:41
花了 2 个小时,把硅谷传奇看了两遍(第二遍是跳着看的,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的地方没看明白)。看完以后,感触颇深,终于明白比尔盖茨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这部影片。我想从这部半记录的电影我们能够看出微软和苹果的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对就是这个词,有恩有怨。我想说的是,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时候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永远地保持那般清醒。 1975 年, 比尔盖茨 和自己的儿童玩伴兼哈佛同学 保罗艾伦 ( 1983 年因疑似癌症,也由于个性理念的差异离开了微软, 2000 年退出了微软董事会保罗注重生活享受,盖茨却是个工作狂)辍学了。在学校的时候就给第一台计算机牛郎星 8080 开发了 BASIC 语言,让这个当时只是通了电的盒子变成了魔力盒,而后是 DOS 的开发。 1977 年,微软在阿尔伯克基成立里自己的第一个办公室。和 IBM 的合作( IBM 想对付苹果)可以看出盖茨的魄力和野心,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却和 IBM 签下了协议。而后,更有趣的是花了 5 万美金就从一个家伙手里买来了操作系统。就是凭借着这个合同,凭着比尔盖茨的魄力。微软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大。 同样在 1975 年,在伯克利, 史蒂夫乔布斯和同学史蒂夫沃兹,伊莉莎白,丹, 在史蒂夫养父母的车库里做出了比牛郎星更高级的 computer ,第一台卖出了 50 刀。然而 IBM 错失了这个机会,他拒绝了 steve 个人电脑的理念,他认为没人会需要个人电脑,结果造就了苹果。当然这一切还不能忘记麦克考克利, 1977 年,这位当时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销售总监,来到了史蒂夫他们的车间,给他们带来了二十五万美金。从此苹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就像影片里描述的一样。苹果几乎成为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史蒂夫成为了打破党和老大哥( IBM )的英雄(苹果广告片《 1984 》)。是的,史蒂夫不愧是英雄,他那富有远见的敏锐洞察力无人能及。但是,他的火爆脾气与不合群的个性也罕有其匹。最终,在其 30 岁过后 3 个月,麦克,约翰(以前百事总裁,后被史蒂夫请到苹果做总裁你想在你的后半辈子还一直卖糖水吗?)等联合起来,史蒂夫被赶出了他一手创立的苹果王朝。 施乐公司是拥有顶尖的工程师,他们开发出了鼠标及配套设备,还有那革命性的图形界面视窗系统。然而施乐的老总却并没有看好这些,他们甚至以鄙夷的口吻对着那些工程师说 a mouse ! ahha 。史蒂夫的远见卓识让他率先拥有了视窗系统,然而微软却从 maconish (苹果第二代)中盗版了它,并创造了 windows ,并且卖到了全世界。这是微软和苹果的怨,也是毕加索名言在硅谷的真实上演, 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苹果抢了施乐,微软抢了苹果。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谁比较善于掌握游戏规则。 史蒂夫退出了苹果大家庭,回到了自己的小家庭,回到了自己的女儿丽莎身边(也是苹果第一代系统丽莎的名字)。让他有时间体会家庭的温暖,学会更多的关心别人,而不是一味地工作工作。 1997 年,史蒂夫重返苹果。 2000 年(?)微软拥有部分 Apple 股份。苹果和微软又走到了一起,史蒂夫和比尔盖茨又走到了一起。
个人分类: 随感|4487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收税说开去——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22)
newniu 2010-10-29 22:26
在我面前坐着一位国企大老板,精炼而又健谈,颇有气势。单从他的一身衣服来说,不下几十万。他的坐骑和房子绝对不亚于大型企业的老板。另一外你想象不到的是他的年收入只有几万元。事实上,他的一切都由企业包了,每月的工资连一顿饭钱都不够。他的花费都算入了企业经营成本,每年交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连普通的小白领都比不上。 美国《福布斯》杂志前不久发表的 2007全球税负痛苦指数称,中国税负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不过,据CCTV2说,我国税收很高,那是从国家法定税率上来看;而从实际征收来看,税收占GDP的比重为20%,处于中下游。   我们每个人好象都是按法定税率来交,哪些人少交了?不过当我们了解某些富人的行为时,也就知道了。08年3月20日早间消息,有媒体传出谷歌涉中国最大逃税案,李开复或漏税500万的传闻。谷歌则表示这只是延误了交纳期限,并没有漏税。过了一个月,又发生了更大的事件,媒体报道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涉嫌偷漏个税近3亿元。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普通人交税交多了,而富人交税交少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普通的工薪阶层,其收入来源明确,征收十分容易。与之相反的富人,收入来源多,不稳定,税务机关也难查清楚。像李开复和宗庆后的收入还是有数可查的,有的富人则根本没有具体的数据。有些外籍人士在中国工作,收入很高,税交得却很少。外籍人员的收入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在中国大陆境内取得;另一部分来自境外。IBM的美国工程师来中国工作,一部分收入由中国这边给,另外还有一大笔来自美国IBM,往往这一笔才是大头。由于税务机关无法知道他们的境外收入,只能由他们自行申报。当他们不据实申报时,也无从追缴。例如一名台湾高级管理人员在厦门任职一年,每月通过公司财务向税务机关申报所得工薪,只申报境内的收入,一年下来共缴纳不足300元人民币的个人所得税。   为什么政府不去追着富人要税,却想着办法提高税率,要穷人交税? 政府想提高税收收入,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税率;二是加强征管。哪一种更容易一些?显然是前一种。通过提高税率,尽可能从工薪阶层中获取税收,这会方便得多。工薪阶层是无法避税的。加强征管,寻找富人的漏洞,与富人斗智斗勇,没有人愿意干这事。收容易收的税,税务机关的行为实际上遵守了阻力最小原理。我国的名义税负达到了世界第三,而实际税负却处于中下游。收容易收的税,让穷人替富人交税。 阻力最小原理存在于各个领域。比如里根政府执政时一方面要搞星球大战计划,要花钱;另一方面要刺激经济,要减税。可这钱也不能无中生有,他选择了阻力最小方案增加预算赤字。现在,小布什做着同样的事情大规模减税,增加国防开支。而与大家利益不直接相联系的联邦财政赤字和国债不停向上窜升。 除了阻力最小原理,还有利益最大原理。政府公务员做事,往往是按照他们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标准。美国学者托勒逊(R. Tollison)等人的研究表明,过去人们曾经寄望于司法部,希望它能利用反垄断法来打击非竞争行为。但实际上,司法部并没有触及很多本来该被管一管的企业;相反,它倒是很喜欢去管那些规模很大、竞争激烈、引人瞩目的行业,因为司法部并非真正关心反垄断问题,而只是希望提高它的工作业绩。现在我国也出现了反垄断法,马上就有律师要求调查微软公司。 提到经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效率和公平。政府被描绘成正直、公平的化身,企业被认为是利益追逐者,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原理:阻力最小和利益最大原理。当遇到问题时,以这两条原理就很容易理解政府的行为。比如在我国房地产调控中,有多种方法防止房价上升,政府选择哪一个?阻力最小和利益最大化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式。 实际上,我在写东西时也是遵守了这两条原理,选择例子尽可能是国外的,尽可能批评国外的企业,而不愿意提国内的好像中国不存在,好像我们都生活在国外。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组织衰退的征兆——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35)
newniu 2010-10-27 23:49
前几年,我和一同事共同参观了山东一家非常有名的家电企业。刚一进门,就感到气度不凡。在办公区内,豪华的装饰处处可见,地毯走廊,意大利瓷砖和厕所用具,处处展现着企业的实力。他们还在北方建立了像南方水乡一样的幽雅园林,风吹弱柳、鸟鸣山幽,意境深远。企业总部和培训部当时就驻扎在园林的中心位置,一条安静的小道通到外面。当时, 我轻声说了句这家企业也算是到顶了。同事则在一边说这家企业实力太雄厚了,发展潜力一定很大,有机会要来这里工作。我劝你还是丢了这个念头吧,我在一边笑道。果不出所料,在以后的两三年里,当家电市场迅速扩大时,此企业一直徘徊不前,当年那种发展势头已经不复存在。 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英国人帕金森在其作品《官场病》中介绍了这一现象,被世人称为帕金森定律。此定律提出60余年,经历长期的考验。不过帕金森定律与人们的感觉并不吻合。在一般人看来,豪华的办公大楼表现出公司实力非凡,考究的办公环境表现了领导者对完美的追求。帕金森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他认为豪华的外表正好验证了领导者的关注点外在的东西,重形式、爱面子。当然这些特点并不是什么坏事情,然而当用上豪华和 考究这两词时,就会有点过了。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当事人的心态,至少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思考。一、领导者开始重视豪华的办公环境,说明在他们心中,竞争对手已经不再十分重要,或者说和平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题,与竞争对手之间已经达成谅解。他们经过长期奋斗,支撑到今天,他们是企业的功臣,需要好好享受一下,弥补过去。二、领导者已经找不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解决,而是发现不到问题,问题反映不到他们身边或者他们认为不再重要。三、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企业不再属于核心问题,为了享受不惜损害企业发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上帝给每个人每天24个小时,当号角时时在吹响时,指挥员是没有工夫去管衣服是化纤、还是纯棉,也不会在意是不是打领带,他们在意的是武器、子弹。当领导者开始注重享受时,说明整个组织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武器入库,马放南山,开始享受和平。在市场里,竞争是常态,和平不是因为对方良心,而是因为自己不好惹。别人没有挑战只是因为对方还没有这个能力,还需要积蓄力量。战仗上的和约没有一个是良心发现而缔结的,都是两边力量差不多的产物。当未来某天各方力量发展变化时,又会有新的战争出现。因此、企业要永远处于战备状态之下。时刻注意对手的行为,不要听信黄鼠狼不再吃鸡的谎言。黄鼠狼吃不到鸡,所以才说出这个话来。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敌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个原因是领导者听到太多的称赞,没有人反映问题。领导者自己也不知道钱应该向什么地方投入。这种现象缘于组织层级之间的割裂,信息不畅。任何情况下,资源都不会达到用不完的程度,资金的富余只是相对的。现实中有大量的具体工、前瞻性、探索性研究等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有许多细节工作需要投入,然而领导者却了解不足。企业的现金越来越多,没有更进一步的应用,很自然会用于外层,用于装饰。很显然,以上两种情况是领导水平有问题,组织内信息不通,对外界了解不足,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不过,有时领导者也会有意做这个错误决定,这是他们主动犯错误。 第三个原因是领导者主动犯错误。领导工作是有年限的,他们会尽可能在自己一任上把事情做得风风光光,而下一任将会怎么样,他们不再去管。他们使用企业的钱购买豪华汽车,游艇,商务飞机等等。他们利用企业的钱为自己谋福利,过一种豪华生活。很显然,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只是他们不在意,仅想着把问题推给后来者。林毅夫普经在课堂上讲过激励不相容,用于解释大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CEO与股东的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不一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CEO可以花企业的钱买奢侈品、商务飞机,与股东利益冲突。大股东会利用董事会来影响企业决策,占小股东的便宜。 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因为它代表着企业心态转变,人心思定,不再愿意转变,开始享受生活。当我看到帕金森定律时,突然想到帕金森病,虽然两个领域完全不相干,但症状却非常一致。帕金森病患者的动作会变得越来越缓慢和,越来越僵硬。受帕金森定律所影响的组织同样是灵活性差,机制僵化,死气沉沉,两者的症状完全类似。当遇到问题时,员工都会尽可能去拖延,踢皮球。每个人都找出与之不相关的理由,最后随着时间流逝,不了了之。员工之间讨论的话题不再是如何解决某一个问题,更多内容涉及到衣服是否漂亮,周末去什么地方玩,企业提供了什么休闲场所等等内容。前一些时间,有一位微软工作的人员在blog上批评Vista开发人员,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创业激情,从这里也能够解决为什么Vista受到这么多人的批评。 人没有满足的时候,企业同样如此。一个组织所拥的资源是有限的,把资源分配到什么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去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还是去参加一项培训。在现代高技术企业中,领导者如何分配资源。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资金短缺时,自然要精打细算;在资金富余时,则需要进行另外的投资,比如风险大一点、回收周期长一点的事情。当然也需要排查企业的一些细节问题,及时进行补漏。 泰戈尔曾这么感慨: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挂起珠宝项链的孩子,在游戏中失去了一切的快乐。他的衣服绊着他的步履。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豪华的外表固然吸引人,却需要另外的代价。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价值在于整体——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37)
newniu 2010-10-27 23:45
200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由美国在野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获得。由于他一直不被主流经济派别所喜欢,因此我称他为在野经济学家,类似于政治生活中的在野党,也不招执政党所喜欢。克鲁格曼在研究贫富差距时,曾经提到一类现象企业CEO成了摇滚明星。在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公司没有觉得一位著名的,有魅力的CEO多么重要,CEO也很少登上商业杂志的封面。可自从80年代以来,CEO却变成了跳来跳去的摇滚明星。他们的薪水也像摇滚明星一样直线上升。 为什么有人愿意给CEO这么多的薪水?许多产业研究发现,企业组织要达到卓越的成功,背后往往有一个重理想的领导者,他的理想特质会对企业和产业造成强大的影响。用简单一点的话说,CEO能把企业组织捏成高效率的整体。越有水平的CEO,拿捏水平越高,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CEO的高薪水即自然、又合理。同样一个企业,人员相同、资产相同、技术相同,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获得高额利润?根源在CEO身上。 CEO为什么能实现成功领导?简单回答是CEO水平决定一切,深一些的答案则是CEO能否有效发挥出企业整体能力。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整体性,而不能从单项加和来看。这种认识方法与一般的认识方式并不相同,我们先从最简单开始。 从前,有几兄弟,常常吵架。一天,他们的父亲感觉自己不行了,十分担心死后儿子们互相打架。在某天吃过晚饭,父亲把儿子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 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几兄弟都折了折,谁也折不断。父亲把这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以后,你们再吵架,就会像单个筷子一样,会被外人轻松打败。如果你们团结在一起,像一把筷子一样,没有人会欺负你们。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不易断。这篇寓言告诉了人们要团结,同时也说明了整体性问题。在竞争的环境中,团结十分重要。 整体性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整体性思维来自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易经》等著作里已经用整体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上世纪中期,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整体性思维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贝塔朗菲作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他认为分而治之无法解释生物中的各种现象,必须从整体来看待。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事情分拆开来,一个个分析,然后把结果做个加和。显然,这种思维并不适合生物系统。我们不可能首先分析半匹马,也不可能分析某条马腿。我们只能从一匹马、一群马作为研究的开始起点,分析生存的环境和身体结构。因此、在生物领域,采用整体性思维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 在经济领域,则经历了一个奇特的过程。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这即是采用整体性思维的一个例子。在此之后,经济学的研究像现代科学一样慢慢陷入分而治之的境地。人们喜欢低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一看远方。许多经济研究者并不是去研究经济现象,而是研究数学、计算机。在亚当斯密之后,300年过去了,我们又不得不返回整体。现在,许多人对此还非常陌生,不过,我们所熟悉的许多人正在采用整体性思维来解释问题,比如巴菲特、郎咸平等人,另外有一些人开始采用正反馈和负反馈来研讨经济,如韩德强等。这些人的成功标志着整体性思维渐渐为人们所接受。 正反馈和负反馈可以看作整体性解决问题的初级阶段。什么是反馈方法?简单说,反馈法即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问题过于复杂或者信息不全,不可能一开始就给出详细的解决步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采用反馈技术。市场经济即是一个反馈经济,企业生产要分析价格和需求。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反馈,为什么要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描述了系统的运转过程,如果有理工科背景,理解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然而只有反馈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整体性。反馈描述了系统运转过程,但他没有给出价值和价格问题。我们必须利用整体性来理解这一切。在市场中,企业之间充满了角力,力量大小决定了利益分配。力量大小由什么来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数千年来被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当企业做得好,获利高,价值大;否则是获利小,价值低。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近二三十年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它们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也不过十几,二十年时间。他们的财富来得十分奇怪。从表面上,只是从外面请了几个大学生,买了几把椅子和桌子,加上几台最新的电脑设备,几乎是默默无闻。在几年时间内到股票市场上市,股价不断上窜,不多长时间,人人都成亿万富翁。奶牛吃得是草,挤得是白色的奶;这些公司吞下的是草,搬出来的是黄色的金子和亮晶晶的钻石。此类公司比如像微软、Intel、Oracle、Google等。 前一些时候,微软对盗版问题采取了一项强制措施,国内一些使用盗版微软软件的用户电脑桌面每隔一个小时,就变成带有反盗版标识的全黑色。另外,在使用 OFFICE软件时,凡是没有授权的软件用户也会不间断地接收到来自微软反盗版的提醒。在此事件中,微软走到了风口浪尖,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微软是一个市值超2000亿美金的恐龙企业,不过他成立的时间并不长,1975年成立,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年多一点。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就是微软的重要创始人。微软在短期能成功,依赖于他的经营创新,它颠覆多条企业界的经典哲学。微软是第一家以软件为主业的企业。1981年起,他开始为IBM的 PC机做配套。在硬件昂贵,软件稀少的年代,大家并不认可软件的价值,否则IBM也不会让微软随便搭车。 微软就如它的名字,没有硬通货,靠得是软实力。他没有多少净资产,1998年度的净资产仅为166亿美元,与此同时、微软的市面价值不低于3750亿美元,整整是净资产的21倍。换句话说,微软能够被审计出的财富不到其真正市场价值的5%,其他95%的净资产之外的财富是什么呢?许多咨询公司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微软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它的员工、顾客、品牌、知识的积累等资产负债表之外的因素。咨询公司的观点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错,学了句大实话,微软除了资产负债表之外,只剩下人力资源、品牌等因素了。实际上,咨询公司忽略了微软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微软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同时又处于全球大市场这一有机体之中。微软的价值是由全球大市场给予的,同时又依赖于微软自身的健康运转。微软的确吸纳了很多聪明人,但是把这些聪明人简单汇集在一起能产生3000多亿的市值吗?显然是不行的。微软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单纯地由人力资源、品牌等单个因素来衡量。在美国,与微软类似的高技术公司很多,如Google、高运、苹果等。市值巨大,而净资产很少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公司的人力资源很重要、品牌很重要,但最重要一点在于他们形成了运转良好的有机体。从市场角度看,他们完全配得上市值。例如在 2007一年时间,微软净利润有169.6亿美元。 什么东西带给微软这么多的财富?就是我们花5元买的盗版盘。微软把这一张盘卖到几千块钱一张,而且还只 能装到一台电脑上。这些公司凭什么能赚这么多钱?从市场来看,有人愿意买他们的产品;从系统理论看,他们实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公司自身形成一个整体,市场与公司也形成一个整体。单纯看微软的那几张光盘,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商标不同,印刷精美一点,余下的与普通的光盘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却价值几千,这即是智力劳动的价值。 面对同样的菜品和原料,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口味的菜,价格也相差数倍。面对同样的球队,不同的教练会产生天上地下的结果。面对同样一群人,不同的CEO 带领,有的要破产,有的利润率高高在上。拥有一位出色的CEO成为大企业董事会时时关心的问题。CEO也像球队教练一样,在各企业之间跳来跳去,成为猎头争抢的对象。企业股票价格也随着CEO的变化来回跳动。这表明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使企业成为有效的整体是企业的利益所在。在早期时代,CEO虽然十分重要,但由于企业是以资金密集型为主,CEO的任务明确,容易进行监督。现在,CEO是一个艺术家,他带领的是智力开发人员,而不是一堆机器设备。另外,市场环境变化,也为CEO发挥才干提供了空间。竞争激烈的环境、高智力员工和产品,使CEO的价值得到更多体现。 此类公司凭空创造出这么多价值,很自然会产生一个分配问题,即如何分配企业利润。从表面上看,企业成功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一级别员工的收入应该是相同的,干一样的干活,没有理由收入不同。不过从公司另外角度来看,谁拥有公司谁就有权力获得利益,即根据股票来分配收益。现在看来,这些公司在两方面都给予了考虑,利润按股票分配,不过新来的员工能够以低价购买股票。这些高技术公司,在开始阶段并没有多少资金,价值很低。 一些元老手里握有大把大把的股票,仅每年的分红就有很多,也引起普通员工不满。另外一个因素在于,很多元老也处于高位,他们本身的收入就已经很高,加上股票收入,几乎个个是亿万富翁。下面累死累活的员工却只能拿一个平均工资。因此、如何分配收入成为这些公司着重考虑的内容。 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公司上面,而且也体现在其它组织上面,比如城市。城市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而存在,城市里面的任何现象必须从整体来思考,绝对不可能分割开。比如我住在乡下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在北京上班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车,也难以想象北京高高在上的房价,也无法想象那高耸入云的大楼。城市的存在是为了经济更好发展,生活更加方便。我们要考虑城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城市一直在吸入各种资源,比如人才、资本和原料。以我国农村为例,城市把优秀人才从农村吸引到大城市,把一些企业从小地区吸引到大城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以市场形式进行的软掠夺。例如日本东京地区,劳动力价格高,吸引大量的人才。这种效应具有很大的灾难性,贫穷地方的人经过努力,去了富裕的地方,最终使穷区域越穷,富则越富。因此、城市的发展必须从全国经济总体形式上去寻找,真正找到城市的生命之源,而不是依靠行政性命令实现资源转移。 现在,城市地产的讨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也在这里讨论一下。下面先看看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主张土地公有。为此,他讲过一个澳大利亚的故事。澳洲有一处地方,在没有成立市场以前,地价是很平的。有一次政府要拍卖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在当时是很荒芜的,都是作垃圾堆之用,没有 别的用处,一班人都不愿意出高价去买。忽然有一个醉汉闯入拍卖场来,当时拍卖官正在叫卖价,众人所还的价,有一百元的,有二百元的,有还到二百五十元的, 到了还到二百五十元的时候,便没人再加高价。拍卖官就问有没有加到三百元的。当时那个醉汉,醉到很煳涂,便一口答应,说我出价三百元。他还价之后,拍卖官 便照他的姓名定下那块地皮。地既卖定,众人散去,他也走了。到第二天,拍卖官开出账单,向他要地价的钱,他记不起昨天醉后所做的事情,便不承认那一笔账; 后来回忆他醉中所做的事,就大生悔恨。但对于政府,既不能赖账,祇可费了许多筹划,尽其所有,才凑够三百元来给拍卖官。他得了那块地皮之后,许久也没有能 力去理会。相隔十多年,那块地皮的周围,都建了高楼大厦,地价都是高到非常。有人向他买那块地皮,还他数百万的价钱,他还不放手。他只是把那块地分租与 人,自己总是收地租。更到后来,这块地便涨价到几千万,这个醉汉便变成澳洲第一个富家翁。推到这位澳洲几千万元财产的大富翁,还是由三百元的地皮来的。 在初期买了城市的土地,这类似于买了企业的原始股。结局十分明显,土地价格上涨,股东获得暴利。在孙中山看来这是不公平的,城市土地的价值是整个城市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什么你什么也不做就能获得这样的收益?孙中山的看法是十分正常的。假设某企业进驻北京中关村某地,附近的地租会直接受益,然而这个企业并不会从中得到任何的好处,完全被周围的地主们获得。同样,在某处建设了地铁,增加了地铁入口,周围地产也会得到好处,不过又完全落入业主的腰包,然而建地铁的钱却来自 财政。 在超市等大卖场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在卖场中有一些商品虽然价格不高,但是购买人较多,成为商场人气的支撑点。顾客买东西并不是买一件两件,往往会买很多,也会顺带着购买了其它商品。从而带动了整个超市的销售,例如食品类就是如此,让许多人来超市购物。 当然,许多业主会认为他们很会投资,所以才会获得高利。无论怎么说,土地是必备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谁又能离开土地而生存?它的作用类似于人的基本需求吃饭和呼吸。因此,土地对经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有效地处理土地问题。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在经济快速发展时,土地供应总体处于偏少 饥饿供应。这使模式使城市土地价格飞涨,制约了经济发展。实际上,总会在一些地方土地紧缺,另一些地方土地相对宽松。那么如何合理使用土地,管理土地,很多人已经在讨论这个问题。具体怎么办,还真需要细细考虑。一方面借鉴西方,另一方面考虑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最近,城市土地价格上涨,房子价格上涨,人们很自然会问为什么城市中土地价格可以上涨,而农民的粮食价格却控制得这么死?在这里,经济显然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因为你粮食重要,所以对不起,你不能涨价。类似于在某个单位,某个人因为办事努力却始终得不到升迁,原因何在?因为大家都离不开他,他要是走了,会出麻烦的。只有牺牲他一人,幸福千万人了。 从经济来看,整体性也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各种产业之间是平等的,都是不可缺少的。前两年,为什么铜价格可以从翻四倍,为什么石油可以从每桶20多美元涨到150美元,为什么房价可以从2000涨到20000?供需原理说明价格的变化的规律。价格变动方向完全由两个方式来达。比如价格下降,可能是供应增加或者需求减少;价格上升,可能是供应减少或者需求增加。 从微观上看,供需变化不定,价格上窜下跳。可从宏观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是社会的分工,都是必须的部分。只有从宏观来看价格的走势。比如房价问题,只要供应追不上需求,价格必然上升。虽然能通过金融等方式进行一些短暂的调控,但是最终结果仍然是价格上升。唯一的办法是供应增加,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最近,一些政策只是成为让上涨曲线变得好看一点的手段,而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要从整体来考虑经济体系。比如许多人认为美国人非常坏,总想把我们向死里整。我想用另一句话来问他没事了整你干什么? 你如果很富了,是不是很喜欢整穷人玩?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他希望你富,能够进口他们的商品;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你比他差,不会威胁到他,他们不会感到不安。地区之间的发展同样如此,西部地区过于贫穷,怎么能购买东部的产品?因此说经济发展在于共赢,而不是偏废。 我老家在农村,至少有一点,你不希望你的邻居是非常穷的人,否则他们会带给你许多麻烦。国与国之间也是邻居,他们也不希望你太穷,否则你也会带给他们麻烦。就像阿富汗,美国人出兵,又出钱。他们也希望阿富汗不要再贫穷,希望能消除恐怖主义温床。 在本世纪40年代,洛克菲勒在纽约市郊买了一大片荒地,按常规地产开发办法,此地可建设一个独立的小区,可以是住宅,可以是办公区,可以是商业区,也可以综合化。但无论如何规划,这么一大片地,投资成区,会需要巨额资金,特别长的工期,且由于不在黄金地段,不会卖出好价格,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个投资败笔,至少,也不是个好项目。 但在此时,洛克菲勒已投入了数亿美元,取得了这大片土地的独家开发权,项目已走上了无归路。这时,联合国在美国宣告成立,但一直没有一个气派的、有规模、有档次的总部办公大楼。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消息后,对联合国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结论是联合国将不同于其他世界性组织,它将成为处理国际性实质问题的权威机构,它的决策将涉及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利益,为此各国都会花一定的代价来争取联合国做出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决策,所以,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也必然是各国外交的重要发生地,各国会就近安营,派代表参与联合国事务。 尽管当时联合国还处于艰难维持的初期,但未来趋势必然如此。做出这个判断之后,洛克菲勒从他那片纽约的土地之中,分割出价值3800万美元的一小片,以1 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联合国,这对于尚无安身之地的联合国来说的确是雪中送炭,于是联合国决定在洛克菲勒的土地上安营扎寨。 不久,二战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获胜的大国们开始经营联合国,联合国的作用迅速显化,各国纷纷去争取在联合国的利益,许多建筑商、宾馆发展商等也都看准了联合国的商业价值,于是洛克菲勒以联合国做为王牌,在大片土地上规划了外交区,土地迅速增值,获利无法计数,且名利双收,这种投资效果,是用3800 万美元的传统广告投入所无法达到的,因为3800万美元买不下联合国!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你还敢偷!
gl6866 2010-10-15 11:15
微软巨头盖茨曾说过,中国人喜欢盗版,那么就让他们盗,最好就是盗我们的。我们知道,开发一种产品是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的。而在美国,这个道理更加明显,可是盖茨为什么这样说呢?其背后的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用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消灭在中国的本土可能生长出来的操作系统。另一个例子就是金山字处理软件,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该软件可是风靡中国大陆。但是中国人也是自己盗自己的版,弄得大家彼此以邻为壑。后来,微软就与金山商议,让金山公布其源代码,金山似乎没有留一手,以为微软可能会帮助它呢。当年操作系统还是DOS的,可是就在金山向微软提供源代码之后,DOS系统被视窗系统取代了,而在视窗系统上的Word则完全将金山的WPS字处理系统排出在外,从此以后金山就再也没有重振雄风了。 保护知识产权是全世界的问题,尤其在西方国家,盗版简直就是件耻辱的事情,为人所不齿。可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却不把这件事情看得太重。尤其在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形象所描述的,偷书不算偷,是叫窃。我们中国的词汇中向有偷窃一词,所以窃就是偷。偷与盗是同义词。软件是用另一种语言为计算机书写的特殊的书。那么,我们去偷盗微软的东西会有好的结果吗?我们说绝对没有! 中国的网民和计算机用户要特别小心了。从2010年10月20日以后,微软就该出手了。先前它对盗版用户采用黑屏的手段,遭到我国用户的强烈抗议。这件事情终于以微软的解除黑屏而告终。但这回微软要卷土重来,不用黑屏策略,而是通过收集用户的信息而判断你系统装的是否为正版微软产品,这回微软可是与美国政府合作,要把中国告到WTO,因而微软正在为美国政府搜集相关证据,在当前自动更新中包含检测盗版副本的程序。我们不得不防。如果起诉成功,那么中国可能就赔上个几百亿,如果自知是盗版,当系统提示你按装正版增值计划,请你自己考量吧,届时在你屏幕右下角出现一颗蓝色的小星星。时刻提醒你是个盗版者,是个小偷,而且你的所作作为是要政府替你埋单的。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33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李开复:微软无处不在的白板
icstu1 2010-8-17 13:25
李开复:微软无处不在的白板 (另 好消息:国家科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白板教室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_需要预约或回复 ) 那段时间,凡是到微软研究院来参观的客人,都会忍不住感叹:这里怎么有那么多写字的白板?有的客人坐在我们的休息室里,会惊讶地发现,就连手边的茶几都能写字。 白板文化并不是我在研究院初创的。早在1983年,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期间,瑞迪教授就已经在白板上和我讨论研究的方向了。很多美国公司都有白色的写字板,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用水墨笔在上面书写,之后可以轻松地擦掉。我认为这是工程师交流的最好方式。 可以说,白板文化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精神。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写出来,而且允许犯错误,因为白板上的字是很容易抹去的。它更意味着一种团队精神,每个人都不是封闭的,你的思想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灵感上。 一个想法的好坏,一个研究方向能否成功,都靠研究员们的灵光一现。而在研究院创建之初,让这些聪明的中国人不分地点地交流、不分级别地辩论特别重要,因此,多装一些白板,成了我特别重视的一件事情。 这个想法与张亚勤不谋而合。他在回国之前就发邮件给我说,开复,我习惯有一个能和几个人在一起讨论的办公室,我需要一个大一些的白板。我注意到希格玛大厦第五层办公室的白板都很小,我们是否有机会把白板变得大一点? 我马上给他回了邮件:我们将打掉一面墙,为你建一个更大的办公室,大约20平方米(标准的办公室大约是13平方米)。明天就有家具公司的人来,给你的办公室配一个14米的白板! 亚勤回邮件时大叫,嘿!14米!你在开玩笑吧,开复,那么大的白板可以延伸到长安街上了! 我这才发现,自己犯错了,赶紧回复:不好意思,亚勤,白板不是14米,我搞错了,它大约3米宽、1.5米高。别为此不高兴,而不到中国工作了噢!呵呵。 多年以后,亚勤还经常调侃我,办公室里的白板只有4米,开复,你还欠着10米呢! 为了让白板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还设计了白板茶几,摆在研究院的各个角落。有了白板茶几,研究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可以随手把想到的要点写在桌上桌上有嵌入的白板,那场面,就像围炉夜话一样。 在我们最大的会议室指南厅里,可以看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圆形的白板桌。还有整整一面的白板墙。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白板,成了研究院的一种标志。 有一次,微软研究院拍纪录片,请了几位摄影师来拍工作情景,公关经理尚笑莉建议我请几位研究员来做临时演员,演出一个讨论的场面。 几位研究员被拉去做戏时相当不情愿。到了火药库,导演开始导戏,你们就像平常一样,该怎么讨论就怎么讨论,不要看我们。这时,一位研究员在白板上写了个问题,其他研究员很快聚在白板周围争论不休,完全忘记了旁边的镜头。片子拍完,摄制组都扛着摄像机走了,他们还在那里激烈地争论。导演感叹说,这些演员,表演太逼真了! 我总是觉得,细节能体现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布置得很奢华,老板的办公室比员工的要豪华得多,就可以猜到,它的等级观念可能很深。在我们的研究院,来访者看到那些白板,就可以感受到它鲜明的学术风格。 后来,美国顾问委员会的教授来微软中国研究院参观时,看到研究院的白板茶几,非常惊讶。他说:开复,这个构思真的不错,要不然,你寄一个这样的桌子到美国来吧! 来源:草根网( www.20ju.com ) - 互联网界的读者文摘
个人分类: Q 对可能发生事物进行的推理和分析|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趣的微软“人立方”
skymoon619 2010-7-30 10:31
转自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766 走近微软人立方 网址: http://renlifang.msra.cn/index.aspx (首页图只截了上半部分) 什么是人立方? 微软人立方关系搜索是由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搜索与挖掘组研发的对象级别(object-level)互联网搜索引擎。 人立方关系搜索从超过十亿的中文网页中自动的抽取出人名、地名、机构名以及中文短语,并且通过算法自动的计算出它们之间存在关系的可能性;同时,人立方关系搜索还索引了支持它们之间关系的网页文字。此外,人立方关系搜索还自动的找出人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描述词、与人名最可能相关的称呼、作品等词条等。 人立方关系搜索从这些中文网页中自动的辨别出人名所对应的人物简介文字,并且按照这些文字是人物简介的可能性进行排序。 当用户给定任意搜索关键词,它能够找出与关键词最可能相关的人名、地名和机构名,并且根据它们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度排序。除此之外,人立方关系搜索还提供基于人名的新闻浏览功能,可视化关系搜索功能等。 使用须知 在试用人立方关系搜索引擎之前,请仔细阅读本网站 使用条款以了解我们提供此项功能的条件以及您可能应当承担的责任。 特别地: 人立方关系搜索引擎由微软公司出于研究和服务公众的目的向公众完全免费提供。微软公司保留自主决定修改、暂停或停止该网站及所属服务的权利,由此可能给用户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微软公司不负有任何责任。 微软公司有权记录用户在本网站的所有行为,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这些记录。 人立方关系搜索引擎对互联网已有内容中出现的人名进行识别和统计,得出完全遵循互联网已有内容的搜索结果。微软公司不保证识别人名和统计人名信息的准确性。人名搜索结果不代表微软公司的观点,搜索结果中的人名不指代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 用户利用人立方关系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关系搜索功能生成的人名关系图的版权归微软公司所有。用户可以在遵守以下原则时使用 a)用于非商业、非盈利且非广告性目的时,需注明出处为微软公司的关系搜索; b)用于商业、盈利或广告性目的时,需要事先征得微软公司的同意,并注明出处为微软公司的关系搜索。 每一位用户应对自己上传互联网或本网站的内容负全部责任,并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任何法律后果。一旦我们被通知您上载到本网站上的内容涉嫌侵犯了其他人的著作权和/或其它权利,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和程序进行移除等处理。如果您认为我们误将您有权或得到允许上载的内容删除,请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法律要求的证据。 联系我们 感谢访问微软亚洲研究院人立方关系搜索网站! 我们欢迎您通过电子邮件留下宝贵的反馈意见,将您使用本网站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网站的期望与我们进行交流。您的意见和建议将是我们不断改进的动力! 当代图书馆牛人的关系网如下链接: http://renlifang.msra.cn/GuanxiMap.aspx?query=%e7%a8%8b%e7%84%95%e6%96%87 http://renlifang.msra.cn/guanximap.aspx?query=%E8%8C%83%E5%B9%B6%E6%80%9D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2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唐骏值10亿元么?
fs007 2010-7-16 08:16
本来没兴趣关注这样的事儿,结果非得有人强烈要求关注,那就多废话几句,时事评论要短小,我习惯做长文,写得不好时,请见谅。 对时事判断,一定要分清两种程序,就是司法上所讲的,定罪与量刑,许多人把二者搅在一起,所以争论得一塌糊涂,这并不随时学历或者职位增加而发生什么改变,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中国的清官缺乏法制精神,不会主持公义,所以才会那样。 唐骏学历造假我看不出有什么辩解的价值,如果是真的,早就证实了。定罪,已然成型,那就是造假。 在定罪之后,就要涉及量刑,唐骏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处罚?唐骏什么转会费高达10亿,这是一笔昂贵的职业经理佣金,我也同许多人一样,眼都看绿了。唐骏值那么多钱么? 惩罚要适当,量刑总是依据罪责的后果大小而行的,定罪是量刑的前提,但并非定了同一罪名,就得要承担同样的责任。方舟子有意无意地暗示造假就要严惩(当然,对他自己绝对用不上的),跟风者众。唐骏对愤怒的大多数来说,无非欠一个道歉,因为他勉强算得欺骗了大家的感情,我以前不知其人,连感情欺骗都算不上。如果你买了他的书,就是冲他的学位而去的,可以要求他退钱,就象订了《中国青年报》的人可以要求方舟子退劣质科普的钱一样,方舟子不会退钱,唐骏大概也不会退钱的。 如果你总想着严打,杀鸡给猴看,惩一人而挽社会道德风气,我只能说,你法治精神还差得太远。许多人,包括方舟子,动不动就暗示明示唐骏必须开除才显示社会公义,这就扯蛋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管不着!唐骏就职的微软、盛大、以及现在的新发都,都不是公共机构,你没有利益在里面,你无权要求什么,这些机构是否受害,是否要追讨,不是你能关心的事。在公共领域的欺诈,民众才有发言权,因为你是受害者,除此以外,你只能当看客,否则,就离华西斯只有一步之遥了。 一位职业经理的价值,无论你眼睛绿成啥样,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新华都舍得花这么大的价钱把唐骏挖来,那就说明他值那个价,这是经济学的标准答案。如果新华都现在觉得受了骗,需要从唐骏那里取回一半或者10%,或者按照方舟子这博士的市场价扣除适当部分,那唐骏的价值就是最后的定价了。 如果唐骏在公共大学里,或者政府机构中,那些大部分的国外如何发现后就去职的说法才有可比性的。中国如此盛行造假,大家还没有形成平常心,动不动就热血上脑,是需要清醒清醒了。
个人分类: 实事评论|3495 次阅读|6 个评论
看微软是如何评价中国IT企业创新的?
chrujun 2010-5-27 10:38
《Proceedings of the IEEE》是IEEE的权威刊物,专门发表IT领域的重要进展。2009年9月,该刊物有一篇专门介绍和评价中国IT企业创新的文章,题目是Innovation: The China Style,第一作者是来自微软高级技术中心的DAVID LINDHEIMER(Microsoft, Advanced Technology Center)。 论文对中国腾讯的QQ给予了极高评价。 文章认为,在中国,QQ号比EMAIL更重要,大量企业利用QQ经商。QQ的收入主要来自附加服务。用户为自己的QQ形象买各种虚拟服饰,来显示自身的地位。 论文也提了百度,百度不仅像GOOGLE一样卖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卖搜索排名。卖搜索排名导致一些假冒药企排在前面,为公众所知。 依靠联发科提供的芯片,中国产手机占了50%市场份额。中国移动光是卖手机铃声,2008年就挣了16亿美元。 文章特别提到了中兴和华为将超过10%的收入投入研发。华为已经有11000项授权专利。 文章最后指出,尽管中国在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但商业谋略常常决定企业成败。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3990 次阅读|1 个评论
拒绝微软,拥抱Linux和Latex
热度 2 cwhm 2010-5-11 15:20
最近看到的两则新闻让我想写这篇博文,两则新闻都是和微软的官司有关: 新闻一:4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因使用盗版软件向微软赔偿217.2846万元。微软起诉大众保险安装使用了9种盗 版软件共计450套。这是第一起微软在中国起诉大型国有企业侵犯其软件著作权的案件,亦是迄今为 止微软在中国获得最高金额赔偿。 新闻二:东莞网吧业即将面临与微软中国之间的 生死战。《每日经济新闻》近日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明天(5月12日),东莞市动感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感网络)与微软中国之间的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将开庭。有业内人士称,动感网络并不是一个人战 斗,背后代表的是整个东莞网吧业。一旦败诉,东莞1000多家网吧将支付微软约1亿元人民币的版权费。在东莞网吧经营者的眼中,微软的行为涉嫌搞垄 断。 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微软相关软件使用大国,相信微软版权战打响,微软的股票一定会拉的贼高贼高的,你想光一家保险公司就让微软索赔200万,一个城市的网吧就让微软索赔1个亿,放眼全国呢,钱就这样的滚滚的流进了微软的账户,所以投资股票的,这个时候买微软的股票准不会错。 想想自己也是微软的客户,准确说呢是微软的盗版客户,从98盗版用起,一直用到windows7盗版,没办法,怪都怪大学教计算机就是从windows教起的,形成了使用习惯,再让换其他软件还真不习惯,这不现在小孩子的电脑启蒙都是从windows开始的,微软的潜在客户群就是这么多。 除了微软我也用过其他免费开源的软件,或许这也是未来拒绝盗版,反击windows一比较好的途径。一直听说linux是比windows还好的操作系统,好奇的我在去年装了Ubuntu 8.10(Linux一大众化版本)使用了一段时间,确实体验到了Linux的妙,不过个中艰难也是很苦酸的,当时就为配置联网就花了以两天的时间,所以Linux用户群不多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就是因为很多像我这样的用习惯了windows这样傻瓜的操作系统后很难习惯Linux那种操作系统。 至于offfice系列,上个月还尝试了用Latex,起因是看到Elsevier提倡论文用Latex提交,并且它还提供了一个Latex论文格式模板,再加上之前在各种论坛上大家讨论Latex相对于word的各种好处,所以就下了狠心来学习Latex。Latex的学习对我来说也是艰辛的,总是时不时的去和word比较,不过最后还是被Latex美妙的排版给震撼了,但是碍于论文写作的效率,最后还是转到用word来写,毕竟亲车熟路。 拒绝盗版,拥抱开源对于我来说还是一条比较长的路,至于什么时候下狠心,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微软的屠刀架到我的脖子上的时候,至于更多的其他微软用户,这条路又有多长呢,还是乖乖的去交版权费呢!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谷歌迁后有工具(图&文)--介绍一款搜索引擎
热度 1 tangchangjie 2010-3-24 15:35
谷歌迁后有工具---介绍一款搜索引擎 (唐常杰) 网民曾有个说法,外事不决问google,内事不决问百度。 此话脱胎于三国演义中孙策临死前给弟弟孙权的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正史上并无记载,其知识产权可能属于罗贯中。 第一次听见外事不决问谷歌时,心中一梗,略觉不详。它把谷歌填充到周瑜的位置。演义不是历史,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可是一位略带悲情的英雄。 这不,谷歌在上一轮的博弈中,略带悲情地选错了博弈对象。世界史上,由一个公司叫板一个国家而取胜的案例不多,其中有鸦片战争时代的东印度公司,硬是把腐败的清政府压到了。宏观角度上看,当时也是个开放与过滤之争,东印度公司不愿意过滤的是洋货中混藏的鸦片;鸦片战争给中国人的百年屈辱太深太深,人们对此太敏感,太敏感,因而决策者前瞻后顾,十分谨慎。 有一种干预规则挖掘的方法叫what-if, 虚拟地假定博弈双方的步骤和结果,从而决策。这里有两个what-if:(a) 如果中国政府这次退让了, 网上对政府的谴责就比现在为谷歌惋惜的声音大N个数量级,还会持续若干年,此例一开,还会后有模仿;(b) 如果谷歌一开始遵循博弈论的基本假定,做理性的博弈者,既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也考虑对手的底线,就有可能达到纳什均衡的双赢。 须知,在主权问题上,有骨气的国家(不只是中国),都不会退让的。谷歌似乎想参与政治,但又似乎不太懂政治;似乎想影响中国,但又似乎不太懂中国;事前没有把后果想清楚,背水而战,没留太多的回旋余地。真为谷歌惋惜,无奈东风不与周郎便,只好一声叹息去香港。 这又好像可爱的米老鼠把大象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底线, 碰撞的结果,按动量守恒定律,只能是质量小得多的米老鼠后退一步。退后一步好,退后一步谷歌天地宽;在中国发展兼发财了几年,学会了 让三分处世界,退一步做公司,也是一种成熟,以后还有回旋余地。 谷歌现在迁移到香港,不能说是退出中国。想一想便知,退出中国的说法在国土完整和国际政治上的毛病可大了。也不能说是退出中国大陆,九龙半岛还是在这块大陆架上,只能说是暂时迁到香港去发财,说不定那天还要回来,也希望谷歌那天真能回来。 合作有如婚姻,有时是需要妥协的,有个电视剧,男主角坚持底线,不为小舅子开后门,妻子愤然出走,躲回娘家。殊不知刚好为第三者的进入腾出了空间。事虽不同但理同,如今想进入中国发展的公司可多了。 谷歌迁移香港后, 其新的网址挺好用,原来对查科技资料的担心没有了。目前,在搜索质量上,谷歌还是最好的;如果某一天不能用了,似乎也不会吃混毛猪,如今跃跃欲试,想取代谷歌的搜索引擎可多了。 例如微软的 必应( http://cn.bing.com/ )就可应急一阵子,虽然现在的效果还没有谷歌好,对一般人的简单用途够了。 微软学术搜索(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也颇有特色,还可以可视化地展示以某作者为中心的学术合作网。 相信其他公司也会乘机发展,推出更多工具。 博士生 王悦 给我演示了微软学术网的用法,现学现卖,作为学习后的作业,以搜索数据挖掘界的前辈陆宏钧教授的资料为例,演示微软学术网的用法。 1 点击 微软学术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2 输入 hongjun LU (或其他作者) 3 出来的页面上 ,点击右边相关作者中 hongjun LU,出现陆宏钧先生的主页,主要工作; 4 点击右边visual explore,出现下列联络图(为保护照片隐私, 故意做了模糊处理)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807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微软该为Bing庆祝吗?
pkuzeal 2010-3-10 11:48
在重新发布搜索引擎 Bing 后的九个月后,微软的市场占有率保持了持续上升, 目前已经到达了 11.5% 。 该数据是以季度为采样单位,以避免按月度采样带来的非正常波动。 相对而言,谷歌的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保持在 65.5% ,而在 2009 年 5 月这个数字是 65% 。 Bing 的市场主要来自雅虎,后者的市场占有从 Bing 上市前的 20.1% 跌至目前的 16.8% 对于目前的状况微软似乎高兴不起来, 因为根据和雅虎的合作协议,两公司的搜索引擎将要在广告合作协议生效后合并。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软IE浏览器风光不再
pkuzeal 2010-2-21 14:44
始自 Windows 95 的搭 载浏览 器的做法在如今可以 说 是成 为 了 历 史。 从 2010 年 3 月 1 日 开 始, 微 软将为欧 洲的 Windows 用 户 提供不同的 浏览 器 选择 。 这 是根据 2009 年 12 月微 软 同 欧 洲反 垄断 委 员会协议 而 实 施的禁止排斥其他 浏览 器而 实 施的。 这 似乎 对 谷歌的 Chrome ,以及火狐和 Opera 是 个极 大的利好。而正是后三者在 欧 洲的投 诉 促使了 长达数 年 针对 微 软 的 调查 。 关 于 浏览 器的 选项 不 单单针对 新安装的 Windows 用 户 , 对 于 现 有的 Xp, Vista 和 Windows 7 的用 户 均能通 过 Windows 更新 实现 。 预计 有一 亿 七千万台 电脑将开 始更新。 下 图 是更新界面出 现时 用 户 的几 个选项 。 在目前情 况 下微 软 急切需要保住其 浏览 器用 户 因 为 其 MSN 的成功完全是基于 来 自 IE 的流量。但在 欧 洲, IE 的市 场 占有率已 经 下降到 45% , 而火狐已 经达 到了 39% 。 Chrome 虽 然增 长势头 很猛,但市 场 占有率 仅为 6.3% 。谷歌似乎是最大的 赢 家。 IE 安全性不足的 问题 正在法 国 和德 国 被 热 炒,而火狐也因 内 存消耗 过 大的 问题 在受煎熬。 Chrome 却乘机火速 赢 得市 场 。 这 同 时对 谷歌也是一 个启 示, 当 谷歌推广其 Chrome 操作系 统时 , 似乎也只有一 个 操作系 统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谷歌也准备twitter了?
pkuzeal 2010-2-10 15:42
谷歌在变革性地将电子邮件和聊天结合起来后, 目前又在尝试让 Gmail 用户分享其更新信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即将推出一个新的组件以供用户展示其愿意公开的更新信息。如果这一产品推出,考虑到截止去年三月谷歌拥有一亿三千二百万用户,这将极大的影响微博市场。 不像聊天工具, 谷歌事实上是追随着他的两个电子邮件服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的 Live Hotmail 和雅虎, 提示更新信息并非谷歌的发明。 但微软早在 2008 年 11 月就已经将社区网络的更新内容融入了 windows live, 而雅虎也在同年 8 月宣布用户能使用账户更新。 似乎他们两家缺少的是 gmail 的影响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MSN.com 上新版有意义吗
pkuzeal 2010-1-15 22:54
微软宣布正在对 MSN 的主页更新前的小改动。在三个月前发表的一个公告中,微软小心地回避了新版主页上线的日期,只是提到明年早些时候。公司高层最近对新闻界透露,全新上线会在 1 月,一个大家都不再期待的日子。事实上已经有 10% 的 MSN 用户在使用这个主页了。 微软的公司发言人称新主页的用户将能获取更多的本地信息以及社区互动服务。也就是说在 MSN .com 上用户能更新他们在 Facebook, Windows Live 和 Twitter 的状态。 然而, 该发言人指出,由于网页重新设计, 用户需要有一阶段适应, 我们将在用户的反馈中做出适当修正。 上海婚 庆公司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发财, 去告微软吧
pkuzeal 2009-12-21 10:32
一家在美国密苏里的电脑设计小公司日前起诉微软有关 Bing 的商标侵权 关于此项诉讼的消息来自微软刚在欧洲摆脱反垄断诉讼之后一天。而那场官司持续了近 10 年。 Bing 信息设计在其想圣路易斯巡回法庭的诉讼中指责微软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称微软使用该商标损害了其价值并扰乱了公众对两家公司关系的理解。该公司称自 2000 年起就在使用 Bing 的名号并已经递交了商标申请而微软自今年夏季才将 Bing 上线。 公司要求微软赔偿包括扭转公众误解广告费在内的损失费。然而公司的代理律师并未提出一个确切数额。 微软发言人目前未对此发表评论。 出于同谷歌的搜索引擎竞争的目的, Bing 似乎为微软挣了点光,因为最近其市场份额在上升。 然而,这些市场份额是来自其他市场追随者,而不是谷歌。目前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的上的份额是 10% 。 另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微软人士指出,公司至今未收到关于 公众误解的投诉 索引擎和设计公司之间的公众误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又一家街景照片上线
pkuzeal 2009-12-17 15:31
又一家街景照片上线 现在似乎做什么都不晚,美国在线( AOL )旗下的 Mapquest 最终也推出了 街景照片服务,比谷歌地图的相同业务整整晚了两年半。谷歌凭借着次业务首发的优势以及其他的数个特色,撼动了 MapQuest 曾经的市场领先地位,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街景业务带来的优势似乎更为明显了。在今年四月,谷歌地图首次在美国超越 MapQuest 的市场份额,双方的数字分别为 39.38% 和 39.14% 。然而 MapQuest 在访问停留时间这一指标上仍占先。数据显示至少在英国,街景业务是客户访问谷歌地图的一大原因。 Mapquest 的决定是在微软的地图业务也有长足进展后开始着手发展街景业务的。在本月早些时候微软也宣布 Bing 开发街景展示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 Bing 地图和 Mapquest 都有各自的方式去达到谷歌地图目前的覆盖率,微软称其已经在美国 100 个城市达到了街覆盖的水平。而 Mapquest 已经覆盖所有主要的城市。谷歌目前做到了全美覆盖,包括乡间,已经 15 个海外国际。 同时,市场也在流传着美国在线准备出售 Mapquest 。 援引一消息人士的信息,美国在线考虑将 MapQuest 的后台交予一个合作者操作,也许是微软。不过目前看来还没有到这一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在华低调进军微博
pkuzeal 2009-12-2 15:54
到目前为止 Twitter 占据了美国大部分微博市场份额,一些市场大鳄们不得不在海外寻求发展空间。微软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市场。一款被称为 MSN Juku 的产品诞生了。 该项服务能使用户发布小于 140 字节的文字信息,能和从 Windows Live 的好友信息一样显示。 Juku 是在雅虎开发了 Meme 后随后推出的一项服务,同样, Meme 也瞄准了 Twitter 还未涉足的市场。 微软的发言人称 Juku 只是在中国推出,暂时没有在其他地区发布这款产品的计划。类似的雅虎并未对其微博战略作出更多说明,只是宣称 Meme 还在测试阶段,只有等正式发布后才能有更多信息公布。 但这中状况即将被改变。由于此前 Twitter 一直专注英语国家市场,而近来随着在法国和西班牙服务的推出, Twitter 进军非英语国家战略正在实施,尤其是新近与印度最大的移动营运商 Bharti Airtel 高调合作更向外界证实这一点。
个人分类: 未分类|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没有微软的世界?”
rbwxy197301 2009-11-26 13:18
   谷歌在做操作系统,微软推出了它的搜索引擎Bing,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期待,期待良性的竞争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它们都是最好的,失去谁,我们都会有遗憾。    没有微软的世界? 作者 : 南方周末记者 黄金萍 发自广州 2009-11-18 20:35:27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578 十年来 ,Google 产品中不乏成功和失败的先例。正如今天回看尼葛洛庞帝的售价 100 美元笔记本计划才明白其远见一样 , 过几年再看 Chrome 操作系统或许更清晰 , 那时人们也许会发现 , 它诞生的今天是一个革命性时刻。 电脑将变得越来越简单,甚至可以不需要微软,这是 Google 告诉我们的未来。 那将是一个 Google 的世界你需要安装一个叫作 Chrome 的操作系统,通过一个叫做 Chrome 的浏览器,使用那个将 HTTP 提速了 55% 的 SPDY 网络协议,登陆一个叫做 Google 的搜索引擎主页,打开一个叫做 Gmail 的邮箱收发邮件,用 Gtalk 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人交流,用 Google Reader 订阅喜欢的博客和资讯,进 Google Library 看书,用 Google Docs 写字,用 Picasa 编辑、存储照片,用 Youtube 看视频,用 Google Voice 拨打电话,用 Google   Map 查看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你是一位技术爱好者,没准还会在关机前往 Chrome 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中添几笔。 不要惊讶,上面提到那些 Google 产品你可能已陆续用过, Chrome 操作系统不过将它们集中起来送到你面前。早在今年 7 月 8 日, Google 宣布研发 Chrome 操作系统的消息后,媒体已多次嘀咕它的降临, 11 月 18 日 它果真如约而至,第一款预装 Chrome 操作系统的上网本,很有可能成为不少人的圣诞礼物。 Ars Technica 最新发布的 2009 年 10 月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显示, Windows 坐拥 92.52% , Mac OS 是 5.27% , Linux 只占 0.96% 。而今,被称为 IT 界最高精尖领域的操作系统,长久以来的三家并存格局,终于要由 Chrome 打破。 正如比尔盖茨在被问及对 Chrome 操作系统看法时所说的,基于 Linux 平台的操作系统不胜枚举,但 Chrome 的兄弟 2007 年底 Google 推出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Android 的表现,已证明其不同以往。 2009 年 10 月 14 日 ,宏碁在伦敦发布第一款双操作系统的上网本 Acer AOD250 ,用户可选择使用 Android 或者 Windows7 操作系统。 Android 已经从手机延伸到了上网本,这在其他 Linux 操作系统中实为不可想象。 如果说 Windows 靠的是先入为主对桌面的占领, Mac 则主要定位于那些追求时尚与个性的人们, Linux 则着眼于开源与自由分享的技术爱好者, Chrome 就是一名轻量级选手,功夫不在系统本身而在网络平台之上。 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是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最早的 DOS 操作系统时代,用 360K 的软盘即可驱动电脑主要硬件。从 1995 年开始的 Windows 时代,操作系统不仅要驱动硬件,还要管理和支持各类软件,特别是为了和 ofice 系列兼容,系统盘越来越大。 Chrome 操作系统,打破了微软的游戏规则,使 Web 操作系统成为现实系统只需解决本机的硬件驱动问题,如前所述,它更多的软件应用是由网络来实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调出和使用各自文件,所需不过一个网络接入终端无论它叫手机、电脑还是其他。 这一变革并非凭空而来, Google 至少已经为之准备了五年。 2004 年 4 月 1 日 , Google 推出 1GB 容量的 gmail ,刚开始人们以为那是个愚人节玩笑。紧接着,人们发现这是一款 Web 版的 outlook ,它可以实现即时通讯、视频聊天,然后是它附着了一系列办公软件应用,如日历、 Docs 不知不觉,它已经提供了全套 ofice 解决方案。 2008 年 9 月, Chrome 浏览器出来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 Google 不是在做邮箱,也不是在做浏览器,而是操作系统! 对消费者来说, Chrome 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免费。如果买一台电脑的费用是 1000 美元,为之添加操作系统、购买相应的应用软件,或许还得花上 500 美元左右。如果以 windows7 每套售价 119.99-219.99 美元计算, Chrome 将为每台电脑至少节约 10% 的费用。 Google 表示, Chrome 初期将主要应用在上网本平台。 Chrome 对 CPU 要求不高,这或许是 AMD 、威盛、国产龙芯等厂商们打破 Intel 独大局面的机会。抛开设计、游戏等专业需求,当人们意识到上网本完全能满足日常电脑使用时,电脑的类别或许会因此而产生变化, IT 产业格局也将因此而变,硬件业将削弱, Web 应用将兴起。 Chrome+ 上网本,还可能打破 Windows +Intel 的多年联盟,过去这两家总是在操作系统和 CPU 上很有默契地一唱一和各推新品,以后他们的步调极有可能错开, 2008 年 3 月,一向将 CPU 往高端推进的 Intel 背离轨道推出低能耗的 Atom 系列,不过是一个开始。 上述结果已直接挑战了微软,它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今年 10 月,微软发布 Win7 ,头一次它的新系统没有对 CPU 提出更高要求,也没有硬件兼容性问题。另外,微软今年的最大动作是推出了搜索引擎 Bing ,直接将战场开到了 Google 起家的搜索领域。 如果从此两家 IT 巨头在长长的产品线上拉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人并不看好 Chrome ,譬如, Chrome 虽然强大,但 Google 应用中尚欠缺视频处理功能;各地网络建设和政治环境不同,如果不能保证网络随时顺畅, Chrome 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 十年来, Google 产品中不乏成功和失败的先例。正如今天回看尼葛洛庞帝的售价 100 美元笔记本计划才明白其远见一样,过几年再看 Chrome 操作系统或许更清晰,那时人们也许会发现,它诞生的今天是一个革命性时刻。 没有微软的日子怎么过 出处:南方都市报作者:佚名日期: 2007-09-19 参阅: http://news.skycn.com/article/8744.html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雅虎合作协议进展,一小步
pkuzeal 2009-11-26 10:59
人们似乎对微软和雅虎合作协议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得批准并不十分期待, 当两国的发垄断当局全票通过该协议后, 人们对此反响平平。加拿大当局没有发表任何声明,而澳大利亚政府称因为该两个公司拥有现存的合作关系(微软利用雅虎的付费搜索平台),因此双方各自的子公司并未在搜索市场上形成竞争关系。 当然在美国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司法部正在审议这项交易, 但从微软和雅虎的联合声明中, 我们似乎能得到点信心, 我们希望这些交易在 2010 年初最终达成。
个人分类: 未分类|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Outlook中偷菜?
pkuzeal 2009-11-19 18:37
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时,微软开始对最新版本的 Outlook 添加了新功能,以使用户能在邮箱内即可追踪到其地址簿中联系人在社交网络中的活动。这个被称为 Outlook Social Connector 的新功能集合了社交网络的更新通知,邮件发送和接收的历史以及会议提醒等各项功能而在一个面板内显示。 首先宣布支持新版 Outlook 是 LinkedIn . 该公司宣布将在 2010 年初与 Outlook 对接。微软同时宣布会有更多的社交网络公司加入这一行列,包括微软自己的 Windows Like 。考虑到微软在 Facebook 中占有的股份,似乎不久 Facebook 也会加入这一阵营。
个人分类: 未分类|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挨不住黎明前的黑暗 微软继续裁员800人
pkuzeal 2009-11-5 17:47
在今年的第三轮裁员中,微软宣布将在全公司削减800个职位。这个软件巨人在1月份表示,它将减少到5000个就业机会以应对销售和利润下降。这次裁员其宣布的裁员部分,但裁员总数到目前为止似乎已超过5000人,因为微软在其最新季度报告中说,它已经削减了4600职位 公司在今年1月已经裁员1400人,并在5月裁员数千人。当时,微软曾警告说,更多的裁员还将进行中。 微软的一位发言人称,公司现在已经完成了目前的削减计划。不过她补充说,继续一如既往地严格管理我们的业务,这被理解为更多的裁员调整。 裁员是在微软公布了收入和利润急剧下降一个多星期后发生的。但这结果仍普遍好于分析师的预期。管理层表示已经处于经济复苏的位置。 下面是来自微软声明全文: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曾宣布,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并集中力量服务我们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我们将在 2010 年 6 月前削减约 5000 个工作岗位。今天,我们会在削减在不同业务部门的 800 个岗位,提前完成了 11 个月前制定的计划。同时,我们继续在优先领域雇用新职员。但请记住,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仍在进行,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人员调整。
个人分类: 未分类|7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软雅虎合作存危机,雅虎开发下一代搜索引擎
pkuzeal 2009-11-4 22:05
雅虎近日在测试一个针对部分选择项目提供实时搜索的项目,以区别普通的搜索功能。在一份声明中, 雅虎描述道这项测试是论证实时搜索是否有必要。根据测试的结果会决定是否将实时搜索推广至所有用户。这些是在谷歌和微软上月宣布提供正对 Tweet 实时搜索后作出的。 在这项测试的背后,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尽管与微软签订了搜索广告的技术支持协议,雅虎仍奋战在搜索战场前线。公司 CEO 多次强调他们会控制用户最终的搜索界面。 在上周雅虎展示了一款最新设计的概念搜索界面,这款界面彻底去除了通常的 10 个链接,例如, 如果搜索美洲银行,将会出现一个包含公司新闻,股价,业务概览,附近的营业网点等信息的模块。
个人分类: 未分类|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虎微软合作存变数? 双方延期再商合作
pkuzeal 2009-10-29 22:17
雅虎和微软在一项声明中称双方将延期商讨和执行所议定的搜索广告协议。根据在 7 月底达成的协议原本截止日是 10 月 27 日。在内部会议中 , 雅虎 CEO Carol Bartz 称延期不会太久。不必担心合作会搞砸,一切都在进行中。在官方文件中,雅虎称由于交易的复杂性,有相当多内容在最终确认中。但截至目前进展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未分类|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销售超预期,净收入仍在下降
pkuzeal 2009-10-27 16:18
special_category_handler(); 在发布 Windows7 之后的第二天,微软公布了其首个财季的业绩, 大大超出了个分析师的预计,这与上季低于大家的预期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其后的交易中其股价跳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 在本季微软收入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 而净收入下降了 18 个百分点。公司 5 个业务的销售都有下降。但微软指出对 Windows 和 Xbox 的强劲需求使本季业绩好于预期。公司同时在消减开支方面卓有成效,研发费用,市场推广,公司管理费均大幅下降。 1Q 2009 1Q 2010 Estimate EPS $0.48 $0.40 $0.33 Net Income $4.37B $3.57B Revenue $15.06B $12.92B $12.58B - 在线服务: 微软在线服务部门业务销售下降了 5.7% ,为 4 亿 9 千万美元,亏损额为 3 亿 3 千万美元。下降趋势与上季相比得到了遏制,当时部门收入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在线广告业务下降的 3 个百分点为 4 亿 2 千万美元。 - 娱乐部门: Xbox 和 Windows 手机销售小幅下降到 18.9 亿美元,而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 1.34 亿美元增加到 2.94 亿美元。 Xbox 平台和 PC 游戏收入尽管采取了降价措施,收入仍上升了 8 个百分点。 - 其他业务: 微软的旗舰产品视窗部门销售下降了 39% ,为 26.2 亿美元,利润下降了 52% 。 Office 产品销售额下降了 12% ,而服务器和工具类产品销售维持稳定。 - 展望: 微软并未对下季的业绩做预测, 但提到了全年营业成本将在 262 亿至 265 亿美元之间,比年初的预计有所下降。
个人分类: 未分类|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整合研发实验室,致力服务社交网络
pkuzeal 2009-10-11 00:28
微软正着手将其三个研发部门合并以集中精力在社交网落。 公司的多媒体实验室以及微软创新研发部门已经合二为一合并成了拥有 80 名研发人员的一个全选的部门。微软声称这个部门将致力于为现有的社交类产品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并开发新的实时的且多媒体的社交产品及服务。注意部门将由 Lili Cheng 领导, Lili 是微软创新研发部的前主管。该部门成功地开发了 Kodu 及 Xbox360 的游戏帮助系统。 Lily 在微软工作了 14 年,之前服务于苹果公司。 在向内部员工发布的一条消息中, 微软总工程师 Ray Ozzie 说新的部门将致力于将其重点放在配合开发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产品上,或者帮助公司错过任何商业机会。他说合并后的部门拥有强大的符合社交网络需要技术力量,当更重要的是将给社交网络带来更实时的体验,跟丰富的媒体感受。 微软进来不断地调整其内部实验室结构,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商业环境在三月微软削减了其原本专注于为在线商业革新服务的 Live 实验室。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0 次阅读|1 个评论
Massive, 微软孵的另一个蛋
pkuzeal 2009-10-7 22:37
对于 Massive 这家微软在 2006 年花了约 2 亿到 4 亿美元买来的公司游戏内部绑定广告公司来说,这似乎是个多难之年, 该公司在微软最近的裁员风潮中受到重创,( 28% 的员工被裁)。而业界也在传微软有意出售 Massive, 价格也许会远低于当初的收购价。 但最新的情况是, Massive 的总裁 JJ Richard 说,在微软的财年内( 7 月截止)两位数的年收入增长而最新的一季该公司以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季度收入指标。 我们看到了隧道那头的曙光。 JJ 说到, 游戏绑定广告是微软所提供广告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 Richard 指出游戏绑定广告的市场将在 2014 年达到 10 亿美元, 而公司 CEO 在微软收购前曾宣称到 2010 年前市场规模能到 16-18 亿美元。不管怎样,这次微软似乎又能孵出个金蛋。
个人分类: 未分类|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进军社交网统计服务?
pkuzeal 2009-9-25 20:29
互联网需要社交网络监控统计工具吗? 微软认为是这样的。 并且微软将在下个月开始测试一款基于网页的平台,称它为 LookingGlass 。 LookingGalss 监控社交网站上的活动,包括 Twitter, Flickr 以及 Youtube ,从而使这些公司能实时地了解用户的喜怒哀乐。该平台会以图表形式表现出用户活动的增减。 微软希望 LookingGlass 会带动起企业产品的销售,因为 LookingGlass 整合了 Sharepoint 和 Outlook 。 同时公司希望增加广告主的光顾, 因为通过这一系统能好地锁定目标群。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真的需要这个产品吗?毕竟,市面上已经有类似的不同层面的服务。然而,因为这是微软,一家擅长大笔花钱以闯入新领域的公司,因此没有人会忽视微软的决定。行业内都在严密注视着微软的一举一动。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Bing 市场份额缓步攀升,微软本季得不偿失
pkuzeal 2009-9-23 11:30
自打微软的新搜索引擎 Bing 登陆已经 3 个月有余,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也增长了 1.3 个百分点。这似乎是个不小的成就? 其实这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数字。在这之前微软的市场份额月 8% ,并处在下降的趋势中。微软在 Bing 问世后成功地保持了市场份额月平均增长 0.5 个百分点。 但微软付出的代价是 1 亿美元的广告费,已经在 Dell 和 HP 的个人电脑上设置 Bing 为缺省的搜索引擎。事实上分析人士原本预测在第一周就能占有 10% 的市场份额。更糟糕的是,微软所获得的市场份额是来自其将来的市场:其广告联盟雅虎的市场。 雅虎在过去 3 个月市场占有率下降了 0.8 个百分点, 而谷歌只下降了 0.4 个百分点。
个人分类: 未分类|9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软雅虎合作存变数,雅虎或一女二嫁
pkuzeal 2009-9-17 15:53
在雅虎的新版主页上,用户可以收取其他账户的邮件,这似乎不是什么新功能, 然而类似功能延伸到了搜索引擎。在新主页发布会上,雅虎高层表态道,我们不反对让用户选择用微软的 Bing 取代雅虎的搜索引擎,甚至用谷歌取代。目前我们还没开始这样做,从长期角度看这是必然的。我们希望为一年过后带来最好的体验,因此我们要开放给用户选择。 允许第三方的搜索引擎出现在雅虎的首页上是雅虎开放战略最深远的一步。然而这一步也许不会走得轻松,尤其是如果雅虎和微软的搜索广告结盟如能顺利进行的话。该项交易中注明了微软的搜索引擎 Bing 将是在雅虎网站上唯一的搜索引擎及付费广告搜索平台。 然而尽管微软可以为雅虎听过其搜索引擎接口, 雅虎依然控制着用户的入口。因此,雅虎似乎仍能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偏好选择。或许这是牵制微软的一步棋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8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任天堂会尾随Sony和微软吗?
pkuzeal 2009-9-6 22:12
在不约而同降价 100 美元一周后, Sony 的 PS3 和微软 Xbox 销售额均猛增。 据 Sony 的数据,降价后一周销售是 75,900 台, 比降价前一周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去年同比增加了 16% 。 Xbox 360 的数据是同比增加 32% ,与前周相比增加 45% ,销售数量是 74,700 台。 这一销售的爆发是在持续 5 个月的跌势中产生,而唯一没有采取降价的任天堂销售依旧不振,与前一周相比下跌 5% ,与一年前同比跟是下跌 46%. 早在 4 月, 专家就建议任天堂应该将 Wii 的售价降低,以摆脱日渐降低的销售状况。而这次却被 Sony 和微软抢得先机。 事实上 Sony 将 PS3 降价销售的决定是一波三折。分析师甚至是 Sony 的高层讨论降价已经有数周了。直到最近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后才实施降价,这一切都因为公司想保持利润率。因此,分析师认为任天堂的降价也非常容易,该公司自 2006 年推出 Wii 至今生产成本已经下降了几乎一半。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的XBOX降价了
pkuzeal 2009-9-3 10:40
SONY 在 8 月 18 日下调了 PlayStation 3 价格,并表示将于 9 月 1 日推出一款更轻薄的 PlayStation 3 游戏机。 微软公司 ( Microsoft Corp. 计划从周五开始将在美销售的高端 Xbox 360 游戏机代价下调 100 美元。现在,电子游戏市场的销售持续不振之际,游戏机生产商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 微软暗示, Xbox 360 Elite 游戏机的售价从周五开始将降到 299 美元。欧洲和加拿大也已经降价了这款游戏机配有 120G 硬盘。 经济低迷给电子游戏软硬件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大了游戏机生产商在假期销售旺季前降价的压力。 NPD Group 数据显现, 7 月份美国游戏机软硬件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了 29% 消费者捂紧了腰包,等着微软、索尼和任天堂 ( Nintendo Co. 降低游戏机价钱。与此同时,游戏机销售也受到来自搜集下载游戏和另类游戏平台的打压,比如苹果公司 ( Apple Inc. iPhone 任天堂尚未下调 Wii 价钱。这款游戏机在美国是最新一代电子游戏机市场的领头羊。自 2006 年底以来,代价不时坚持在 250 美元不变。一些分析师认为,因为 Wii 游戏机的市场需求今年大幅放缓,任天堂需要降价,以便完成年度计划。 对微软、索尼和任天堂这三家公司来说,游戏机是数字化起居室 中赢得强有力地位的一个途径。配上互联网接入和内存后,游戏机最终极有可能会被用作家庭媒体中心,消费者可以下载并存储电影、电视节目和其他内容信息。 微软还表示,存货没有出清之前,将把 Xbox 360 Pro 代价从 299 美元下调至 249 美元。 Xbox 360 Pro 硬盘比 Xbox 360 Elite 要小。而没有硬盘的 Xbox 360 Arcade 代价将保持 199 美元不变。 一旦 Xbox 360 Pro 现有存货售罄,就会被淘汰,只剩下两款游戏机 ─ Elite 和 Arcade
个人分类: 未分类|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亚马逊、微软和雅虎结盟反对谷歌图书诉讼结案
pkuzeal 2009-8-21 14:05
亚马逊、微软和雅虎的集体力量够强吗?一项关于谷歌图书诉讼解决的联盟成立了,这是针对最近司法部了解谷歌图书诉讼的案件。 微软和雅虎均对外界明确表示已经参与了此联盟,而亚马逊则不予表态。尽管其 CEO 前些日子在公众场合严厉指责诉讼案的了结。 反对结案的人们认为这个交易给了谷歌空子可钻,尤其是对于那些放弃版权的作者们。对他们来说,看到微软在出钱资助反对此案了解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个人分类: 未分类|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会在雅虎搜索支持上砸多少钱?
pkuzeal 2009-8-4 18:01
微软目前还没有支付给雅虎任何金钱,但对于雅虎的搜索支持上,那将是个巨大的数字。微软 CEO Steve Ballmer 称在今后的两年内那将是 2-3 亿美元。 然而,有迹象显示实际数字将远超过 Steve 的估计,达到 6.75 亿美元,其中 9 千万美元用于维护费用, 5 千万用于广告客户的搬迁。同时微软也预测了在和雅虎的交易中的盈利预期:在最开始的两年内将亏损 3 亿美元,然后进入稳定盈利 当然,除了金钱上的挑战, 微软同时强调了还有大量的紧密协作工作需要处理,以使广告主一如既往地花钱,同时让雅虎的用户无缝转移。 微软与雅虎的交易达成后,微软明确表示,不再考虑对雅虎的全盘收购。
个人分类: 未分类|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IE重获新生?
pkuzeal 2009-8-3 08:54
微软高层上周六对金融分析界人士展望了公司的发展 . 期间市场感受到许多实质性的内容 , 例如微软的新站 mocoNews. 更有如下亮点 : - Internet Explorer 公司首席营运官 Kevin Turner 呼吁公众关注微软新浏览器的表现,称在微软的浏览器份额不断下降的时期, IE8.0 的发布给微软带来巨大的动力。 Kevin 并没有说明 IE 夺回了多少市场份额,分析人士也没有公布浏览器市场的最新数据。 - Office 最新版的基于网页的 office 也许会对微软的收入作出较大的贡献 微软副总裁 Stephen Elop 坚持道。 Stephen 说新版的 office 也许会吸引从未使用过 office 的人群,以及使用盗版软件的人群。 - Chrome OS 对于公司 window 操作系统所面临的竞争,微软把 Chrome OS 列在清单上,但这是成熟市场竞争的需要微软不清楚那会是怎样一个操作系统,也不知道这和 Android 有什么关系
个人分类: 未分类|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观止
maywuyi 2009-7-30 14:57
我们刚出版了一本新书:《观止》,为这本书的出版,译者花费了很多心思。下面摘录一下译者序: 很多人都知道微软公司,它依靠软件变得非常富有。关于微软是如何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听了后,不少人都觉得它很幸运。那么除了幸运之外,微软还有什么过人之处么?... 微软的软件产品很多,但是在其产品线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当属操作系统,即Windows,中文称视窗。这本书记录了开发Windows NT的全过程。... 讲述了5年中的很多精彩故事,特别是NT团队如何解决开发中的Showstopper类问题的动人情节。 在介绍紧张的开发过程的同时,作者用简炼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包括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性格、家庭、婚恋,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反应。... 我在四年前买了这本书,放在案头,有空的时候就拿起来读一读,有些内容读了很多遍,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能受到不同的启发,有技术方面的,有项目管理方面的,也有处世和人生方面的。... 尽管在打算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就预计了这个任务会很难,但是实际感受到的难度还是超出了预料。这本书的作者是《华尔街杂志》的著名记者,也许是因为写惯了针砭时弊的新闻稿,他的文笔很是犀利,用词泼辣,豪放不羁。不管是书中的小人物,还是大人物,作者都不加任何粉饰,直言其原貌,甚至缺点,毫不留情。另外,为了力求生动,作者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口语化的描述方式,用了很多俚语和固定用法的短语。这些特点,使这本书让人读起来感觉很是过瘾,但是却给翻译带了很大的挑战。...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喜欢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有一天,当我在书柜中搜索其它可看的书时,发现了《古文观止》。... 观止是好到极致的意思,出自著名的历史典籍《左传》。原文是说,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请求观赏一下周朝的音乐,于是鲁国派了乐队为他演奏,季札一边观赏,一边称赞。当看到歌舞《韶箾》时,他发出由衷的赞叹: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有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成语叹为观止就出自于此。 看来汉语中的观止本来也是用来形容精彩的演出,观意为观赏、欣赏,止即停止。这与SHOWSTOPPER(原书名)这个词何其相似,SHOW即表演,STOP即停止,二者加到一起就是令演出停止,后面的ER是英文中名词的常用后缀。看来,中国的古人和西方的圣贤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终极赞叹,最由衷的情感和最美丽的语言是跨越地域差异的。想到这里,我如获至宝,决定将SHOWSTOPPER翻译为观止。 原书名:SHOWSTOPPER!:The Breakneck Race to Create Windows NTand the Next Generation at Microsoft 作者:G.Pascal Zachary ISBN:7-111-26530-6 定价:42.00 页数:204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10日 译者:张银奎; 王毅鹏; 李妍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9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谷歌宣布明年推出PC操作系统 将直接挑战微软(转载)
whitesun 2009-7-9 16:29
谷歌宣布明年推出PC操作系统 将直接挑战微软 (转自http://tech.qq.com/a/20090708/000355.htm) 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今日在官方博客中宣布,它正在开发它自己的电脑操作系统,准备向微软在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地位发出直接挑战。 谷歌在博客中表示,谷歌Chrome OS系统是对Chrome网络浏览器的扩展,它是一款面向上网本电脑的开源操作系统。它表示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其源代码,预计基于该操作系统的上网本产品将在2010年下半年与消费者见面。 谷歌表示,它已经开始同合作伙伴协商有关新操作系统的事宜。 那 篇博客文章的作者是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Sundar Pichai和技术总监Linus Upson。他们在博客中写道:速度、简洁与安全是谷歌Chrome OS的关键特点。我们将把这款操作系统设计成快捷、轻便的操作系统,用户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启动并连接到网络。 谷 歌表示,Chrome OS系统与公司为移动设备开发的Android系统不同。Android系统一开始就被设计成能够在手机、机顶盒和上网本等各种设备上运行的系统,而 Chrome OS系统是专为那些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用户而设计的,它适用于从上网本到完整台式机电脑的各种电脑产品。 谷歌的这项计划加剧了它与微软之间的竞争。除了网络浏览器之外,谷歌与微软还在网络搜索、办公系统软件等领域进行竞争。 谷歌表示:我们听到很多用户明确提出,电脑应该再好一点。 现在用来运行网络浏览器的操作系统是在网络还没有出现的时代被设计出来的。 微软发言人Frank Shaw对此未予置评。(编译/林靖东)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594 次阅读|3 个评论
市场份额急剧下降,IE浏览器霸主地位恐将不保
pkuzeal 2009-7-6 13:11
浏览器之战正在进行。十多年前微软消灭网景的时候,绝没有想到现在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就在上周, Firefox3.5 发布后立即被下载了一千四百万次;在六月, Apple 发布了 Safari4 ;在 3 月, 微软发布了 IE8.0 ,同月 Google 发布了 Chrome 。 一些数据表明用户的更新速度惊人。自三月以来微软在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下降了 11.4% , 当然这是 IE6,IE7,IE8 的合并份额, IE8.0 字三月发布后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至七月四日占据了 16.7% 的份额;在这一点上,微软成功使大部分 IE7 用户升级到 IE8 , ( 期间 IE7 份额自 49.1% 下降到 30.1%). 在六月中旬, IE8 用户数超越了 IE6 (今天 IE6 仍占据了 7.6% 的份额)微软所有的份额相加为 54.4% , 而在 3 月这个数字是 65.6% 。 那微软失去的 11.4% 到哪里去了呢?给 Firefox, Safari 和 Chrome 占据了。这其中约有 5% 交给了 Firefox3.0 ,使其占有率达到了 27.6%. 从图中可以看到虚线的 其他 项, 这包含了 Firefox3.5 , Safari4 和 Chrome2.0 不久我们就能发现 IE7 将被谁替代, IE8 还是 Firefox 。不管怎样,备受争议的 IE6.0 将走向灭亡。
个人分类: 未分类|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Bing开始Tweet了
pkuzeal 2009-7-2 22:49
微软周四宣布其最新发布的 Bing 将作为第一家搜索引擎能实时索引 Tweet 。目前主流搜索引擎包括 Google 和 Bing 都能将一些 Tweet 显示在搜索结果内,但这并不是实时的。 当微软在上月初重新推出 Live 的升级版 Bing 时,公司称将寻找合适的方式与 Tgweets 公司合作以提升与用户的体验。业界认为这只是个营销口号。谁也没有预料到微软动作如此迅速。作为 Google , 尽管已经在测试提供一些迷你博客的搜索答案,其正式上线似乎还有时日。 在公共中,微软强调目前搜索结果仍旧不能涵盖所有的实时 Twitter,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Bing被人告了!
pkuzeal 2009-6-27 01:48
旅游分类搜索引擎 Kayak 最近起诉微软的搜索引擎 Bing ,控告 Bing 盗用了 Kayak 部分在在旅游搜索领域内颇有知名度的一些特性。如果仔细比对 Kayak 和 Bing 的旅游频道, 你会发现两者是多么的相似,尤其是搜索结果的列表。 据报道上周 Kayak 向微软发出一封律师函,指出 Bing 的旅游频道极大地困惑了 Kayak 的用户。 Kayak 的市场营销主管非常外交地说, 从外观和使用感受上,他们的旅游产品似乎认可了我们的开发战略。 事实上,微软的旅游频道在一年前就上线了,只是在最近改名成 Bing, 所以大家并不清楚 Kayak 针对的是哪些新特性。 微软的一位发言人否认了该项指控,并通告说公司正与 Kayak 协商处理此事。然而, 此事对微软来是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自从 Bing 发布以来一路尽是积极的声音。而 Kayak 对此事不作任何评价。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姬看片会第九期】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eloa 2009-6-24 19:56
小姬 发表于 2009-06-24 16:15 从小我就有个梦想,梦想有一天我能拥有一个机器猫。 是因为他有竹蜻蜓?不是。 是因为他有记忆面包?不是。 是因为他有任意门?不是。 和你在一起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是对野比不离不弃。 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一种高级人工智能也许会存在的感情。这一话题也成为发明了 机器人三定律 的阿西莫夫老爷爷一生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机器猫参加了著名的 图灵测试 ,他一定能够通过。哦不,他一定不能,我们一定会认出他。 你,真的可以不离不弃吗? 在我们迄今为止的浩瀚如海洋的记忆里,还有好多好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小机器人:举着粪便的阿拉蕾,变形时发出Kikukukiku声音的变形金刚,肌肉很发达的终结者州长先生,《我,机器人》史密斯先生,Bicentennial Man中终于能与爱相守的Robin William,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回到妈妈莫妮卡身边的男孩David,日本男孩的纯情机器人女友当然还有拥有Woody Allen那样的忧郁眼神的Walle和他的性格女郎Eve! 他们一定站在你内心的某一处,稍有不慎,就会站出来用铁皮手指戳醒你的记忆。 你真的是人类吗?还是说是一个拥有意识、拥有自我、拥有思维的人工智能呢? 又或者,你已经拥有最先进的处理器?你已经具备思考能力?你已经拥有某种感情色彩?你觉得自己是普通的人类吗? 《终结者2018》中,John Connor对Marcus Wright问到:What are you? Marcus回答说:I Don Know.这一场机械毁灭大片就是这句我不知道真正撼动了我的心。 不要紧,不要对自己有诸多怀疑,你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真正的人类?来做个简单的实验吧只能你能骗过我们就好。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海报 by bingo 本周六,松鼠会邀请你进入微软的虚拟世界,共同体验BBC的《 未来图景之人工智能革命 》,探讨人工智能的各种可能性。 人工智能现在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机器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微软的虚拟男孩是什么人? 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不会有我的概念?他们会不会爱上你?他们会不会自我进化? 人工智能是不是一定要遵循机器人三定律?他们是铁皮的还是数字的?他们能不能发起对人类的战争? 美女?爱情?敌意? 无数的问题等你来问! 松鼠会邀请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峰、副院长张峥(就是松鼠竹人哦~),北京大学博导、sharPKUngfu机器人队队长王启宁,以及北京大学心理系认知神经科学副教授毛利华,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从机械、电子、心理、人文等层面全方位为你解读!如此兴师动众,就为了解答你心中的疑问! 也许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但我永远喜欢向未知迈进的过程。 号外 :特别增加暖场活动北大博导王启宁将会带来一个可爱的人工智能,跟我们现场互动哦! 感谢微软研究院搞定了这个很高级的场地!(要花钱的同学们!很贵的!)居然还有饮料 人机对战 时间:2009年6月27日(周六) 14:30(14:00开始入场) 地点:北京希格玛大厦(知春路49号)地下一层科技会议中心 乘车路线:乘坐城铁10/13号线到知春路站,由西北口出,向西300/200米,棕色大楼,蓝色玻璃,上有Microsoft标识。 注意:只有100个名额哦!!报名从速!! 请松鼠会的松鼠和亲友团也参加报名方便统计人数!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使用报名表报名。多人结伴需要填写多张报名表,每人一张。请仔细填写(尤其是Email,那是发送通知信件的唯一方式),仅提交一次即可。 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formkey=cmRIRjhzd01rejc3NUFRdEUyM2tXT0E6MA 报名确认信件将在报名完成或关闭后统一发出,请耐心等待。只要您提交表格后显示提交成功,您的数据就进入了我们的数据库,请不要反复提交数据! 报名成功的同学会受到我们的确认邮件,得到一个入场编号和一张入场门票。你可以选择打印,也可以选择放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里面,让工作人员看一下就好。 在入场处我们会设有签到处,逐一按照姓名或者网名签到, 没有报名的同学就真的没有办法进来啦! 注意:本次看片会为微软另开50个名额,这是100名之外的。如果你是微软的员工,或者实习生,都可以进入这50个名额,只需要在报名的时候注明你的真实姓名,并说明微软员工身份,例如:姓名姬十三(微软)。这部分报名会由微软员工亲自负责(别想冒充哦!)。非常感谢! 感想格式:题目栏:小姬看片会第九期感想+网名 (看片会之后,你可以把你的任何感想告诉我们,还可以把你拍的照片发给我们)寄往:报名邮箱: xiaojimovie@gmail.com I or A.I.?
个人分类: 小姬看片会|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的创始人新近创办电邮公司?
pkuzeal 2009-6-24 15:59
Paul Allen 最近重新回到了软件领域,这次他带来了 Xiant , 一个能帮助 outlook 用户整理组织他们的邮件, 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关于电子邮件业务的子行业。 Allen 本人同时也投资了 Gist , 一个将电子邮件和博客留言板,社交网站和 Tweets 等网站业务结合的工具。在首轮融资, Gist 在上月通过 Allen 的投资公司 Vulcan Capital 筹到了 6,750,000 美元。 Gist 的竞争对手 Xobni 拥有 outlook 的插件, 能同步更新 Facebook 内的联系人,其他网站的链接等内容。 Vulcan , 作为 Xinant 的唯一投资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到:最初是为为 Paul 大量的邮件提供帮助而开发的。 这也是他在软件也投资的数个项目之一。 Paul 在 1983 年离开了微软。通过 Vuldan 投资公司, Paul 拥有数个运动队, 在西雅图拥有房产已经一些无线频道资源。在今年他在其投资的有限电视 Charter Communications 上损失了数十亿美元,(该公司在年初倒闭) Xiant 能根据用户过去的存档习惯整理邮件,能根据标题搜索新邮件,从而不必使用户在所有邮件里寻找目标邮件。有兴趣可以访问 xiant.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MSN门户站即将大改版
pkuzeal 2009-6-20 20:32
微软正计划着在今年秋季重新设计它的 MSN 门户站,以便将该站和公司其他的在线业务充分整合。微软掌管 MSN 的副总裁 Erik Jorgenesen 称这项举措的目的是取消原来主页上段的一串链接。以前 MSN 以及其他门户网站认为他们是导航网站,在主页上 27 个频道链接到数百个标题,我们决定取消它们。 网站需要一个新的形象和新的感觉,更简洁,当然包括公司的搭卖的几个社交网站和正在热推的搜索引擎 Bing 。 同样的, 雅虎也即将推出新改版的主页。但 Jorgensen 说并未见到雅虎或其他公司取得任何成就, 我们的挑战并不是 MSN 需要观众,因为我们已经有 5.5 亿用户了并且数量还在增长中。我们的挑战是巩固我们同这些用户的联系。 - 搜索: 约 25% 的用户访问 MSN.com 是为了使用在页首的搜索工具条。微软真着手在 MSN 全站整合搜索引擎,尤其为配合最近 Bing 的高调上市。微软计划将 MSN 和 Bing 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尤其是对于门户网站。例如,在 MSN 站上一篇关于牛仔裤流行趋势的文章可能链接到 bing 的购物搜索内容。在改版设计中,搜索条也将有大的改变。 - 社交网: 改版后的网站将使用户更好地在社交网站上分享 MSN 的内容。目前在巴西的一个测试是用户能将视频和文章拖入一个社交模块,以变分享给更多的用户。在改版的主页上将有 MSN live 的功能,其中有个新近加入的功能是用户能监控到自己不同的社交网站状况,以实现登录一次而实现全景访问。 - 内容: MSN 将主页的内容分为 5 大类, 新闻,娱乐,体育,财经和生活。最终 MSN 将实现根据用户兴趣而定制。
个人分类: 未分类|967 次阅读|1 个评论
Google 回应Bing, 我们也有特色服务
pkuzeal 2009-6-19 10:33
从周三开始, 谷歌英文主页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链接探索谷歌的世界这是自微软一年一次搜索引擎重新发布后谷歌最显著的变化。这一链接指向一个页面介绍谷歌的一些特色服务,其中包括 Bing 在大力推广介绍的一些新特色, 例如实时的包裹查询,天气预报和体育比赛的比分等。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链接的出现意味着谷歌已经开始行动了。面对微软的市场冲击,谷歌试图作出回应。而且,谷歌开始了一个心理攻势,以证明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它的地位是无法震撼的。 搜索引擎杂志评论到,现在是谷歌开始做点市场营销的事了。的确, 一贯以来谷歌从未真正向客户好好展示自己,认真地鼓动过自己的员工。但如果大量关于 Bing 的赞美出现,而同时人们又发现这些特色服务并非 Bing 独有的,谷歌就该站出来了。事实上,谷歌已经开始在这么做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Bing再次恢复, 要尝鲜请赶早
pkuzeal 2009-6-14 12:07
突然发现了 Bing 的中文广告,赶紧访问 http://cn.bing.com 居然可以访问了。从来没见过 Bing 的朋友们抓紧去照个面,没准过会又趴下了。 不过 www.bing.com 仍旧无法访问。 上海中式婚礼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Yahoo尚未对Bing宣战
pkuzeal 2009-6-12 09:36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认识批评 Yahoo CEO Carol Bartz 一直不将工作重点放在搜索引擎的业务上,这也给其招致了不少攻击。但 Yahoo 负责搜索业务的付总裁 Larry Cornett 坚持称公司将保持以搜索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其举措之一就是将在今年年晚些时候更新的公司主页上将会有更多的搜索元素,比如 Top Searches 栏目,将由目前的页面底部移至右上方。这对搜索来说不仅仅是个对于搜索的强调,而且是展示了人们究竟在搜些什么。 Larry Cornett 说到。 在被问及 Yahoo 是否会持续对此投资以及如果您或其他员工被解雇,投奔 Google 或其他地方时 Cornett 非常外交地回答道否认了一些雇员已经这样做了:在这方面我不能具体透露但搜索永远是 Yahoo 的重要业务,尽管 Yahoo 今年缩减了投资,但大部分还是投向搜索业务。 当有人问道 Bing 高速的综合的时, Cornett 说道, 通常人们很难改变习惯用另一种搜索服务,尤其是新服务缺乏实质上的改变。我认为 Bing 没有做到这点,而 Yahoo 能向客户非常好地展示它的改进,因为许多客户仍旧依赖 yahoo.com 去访问其他网站。 Yahoo 的高级副总裁 Joanne Bradford 说微软的 Bing 针对的目标是 Google 而不是 Yahoo 。 对于搜索用户来说, Google 和 Bing 是一个指向访问目的地的空白页,相比而言, Yahoo 则给出了一个整体分析,是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搜索应该是个部件,而不是个目的地,这就是 Yahoo 不同的地方。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相比Google,广告主更倾向于Bing
pkuzeal 2009-6-9 23:18
微软推出 Bing 以来已经近两周了,公众一致的意见是, Bing 相比 Live 而言,更像是个化妆品。大家认同 Bing 的搜索结果依旧逊于 Google ,并且 Bing 超越 Yahoo 占据搜索市场第二的位置不会太长久。但有一点, Bing 花哨的改装最终为它赢得搜索市场的广告主。 一家美国市场调研公司做了个实验。他们选取了一批志愿者,给予他们 4 个搜索项同时搜索 Bing 和 Google. 实验结果,使用 Bing 的用户更愿意关注右侧的广告。平均有 42% 的 Bing 搜索使用者注意到了广告链接,而 Google 用户的这一数字是 25% 。当然实验结果仅限于此。也许该公司将继续调查相比两家搜索结果的点击率及广告结果点击率。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新功能”而称赞Bing?
pkuzeal 2009-6-5 20:05
微软在公开场合承认在对其上一代的搜索引擎产品的市场推广上做得很差。随着 Bing 的推出, 更是显示出大家对 Live search 的陌生。许多在 Live search 中的功能突然被认为是新功能。 5 个例子: - 视频预览: 一些评论员反对这项功能,因为这个能是访问者将鼠标防止在视频上后即能进行视频预览的功能将有可能使儿童不必访问特定的网站而可以预览诸如限制视频内容。微软负责 Bing 的总经理 Mike Nichols 回应说那项功能存在超过一年了。 - Bing 411 评论称 Bing411 , 一个能让使用者凭借呼叫一个号码而获得当地信息的功能非常类似谷歌现有的一个功能而丧失了该有的兴奋但这项功能在 Live 时代就存在了,最先上市的时间是 2007 年 10 月。 - 主页上的照片:在华尔街日报充满赞扬的评价中写到, bing.com 能生成类似服装杂志般的封面,伴有从页面上截下的图片。 图片通常柔光显示而非常精致,并且每日改变。微软在 2008 年 6 月在 live 上开始了这项功能。 - Bing 的手机版: 大家都注意到 Bing 的手机版,但根据微软自己发布的介绍, 手机版并不是 Bing 的新功能。 - 当地商务中心: SEO oundtable 称人们注意到了新推出的当地商务中心, 然而和原版本不同的是,仅仅是域名变了而已。 我们不知道该是称赞 Bing 的功能强大还是感叹 Live 的可悲。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64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里巴巴为收购准备至少2亿美元现钞
pkuzeal 2009-6-3 21:38
正当大多数 IT 界公司顾及不暇收购兼并之时,阿里巴巴确高调宣布公司手握 2 亿美元现金为收购兼并。公司负责电子商务战略投资业务的张伟(音)对华尔街日报记者透露,阿里巴巴已经投入了七千三百万美元用于收购兼并,并将在 2012 年前将这一数字升至 2 亿至 3 亿美元。 投资的目标领域包括手机(阿里巴巴最近收购了 UCWEB 科技公司及其手机浏览器),电子支付等行业。到目前为止标的公司均为大陆公司但张伟声称这将扩展至全球。公司首席财务官指出投资方向应当与主业相吻合。 阿里巴巴运营这雅虎中国的业务,而雅虎持有公司 39% 的股份。关于这复杂的股权结构一直被讨论着。当马云被问起雅虎的 CEO 对其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态度时,马云说到,如果他们留下来,那非常好,如果他们选择离开,那非常好,我们就是这样经营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不断更新Zune 继续挑战iPod?
pkuzeal 2009-5-28 10:07
经过数周的准备, 微软在周二发布了它的新款 Zune ,拥有触摸屏,高解析度显示,能上网浏览,预计在今年秋季上市。公司毫不掩饰 Zune HD 的定位 : 针对 iPod Touch. 微软全球市场经理 Chris Stephenson 指出, 与 iPod Touch 不同的是, Zune 内置高保真收音机。 微软指出针对 Zune 的服务即将推广到 Xbox Live. 并且,微软已经计划好了下一步将触角伸向手机。 在明年 E3 游戏峰会上宣布更多关于 Zune 的发展计划。
个人分类: 未分类|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手里的钱能买下哪些公司?
pkuzeal 2009-5-13 23:11
微软一贯是被认为靠自身资本进行收购的公司。因此当人们听到其要为对外收购投资而发行 40 亿美元债券时,大家不禁要问,微软是否要在投资领域走得更远呢?答案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这引发了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微软在他的财务报表变成类似那些杠杆型的投资公司前有多少钱可以用于收购? 或者说哪些公司能使微软开始动用它那充实的资本(微软手握大量现金,几乎没有债务) 而在财务上同它的竞争者相比依旧健康? 微软大多数的竞争对手( Oracle, IMB 等)债务 / 当年收益比在 100% 至 150% 之间,(收益减去利息,税收,减值及折旧)这是个常用的财务健康指数。如果微软以标的公司 10 倍的年收益作为标准收购公司,采取 50% 融资加 25% 现金, 25% 股票的形式进行收购, 微软可以花 1000 亿美元而使它的债务 / 收益比达到 1.4 这个警戒位。这 1000 亿美元可以将下列公司全部买下 - 迪斯尼 市值 450 亿美元 - 时代华纳 市值 300 亿美元 - 雅虎 市值 220 亿美元 - Facebook 市值 40 亿美元 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数字游戏,这并不代表微软和这些公司存在战略上的匹配,或者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但这足以表现出微软的购买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live搜索最多的词是...... “Google”!!!
pkuzeal 2009-4-30 23:01
微软 live 搜索最多的词是 ...... Google!!! 很明显微软的 live 搜索不可能再短期内迎头赶上。 根据 Hitwise 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周内, live 上被搜索最多的词是 google 占据了 1% 的搜索量。而第二位则是 Yahoo 同样,许多人使用雅虎和谷歌也同样是为了访问其他网站。但对于谷歌, google 是位列第 10 的被搜索词。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握大把现金,微软停止回购股票?
pkuzeal 2009-4-28 13:43
手握大把现金,微软停止回购股票? 半年会带来什么改变?在去年 9 月,当收购雅虎被搁置时, 微软董事会授权公司可以在 5 年使用 40 亿美元回购公司股票。当时微软首席财务官 Chris Liddell 说到,这表明我们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同时这也是我们对股东资本回报的承诺。 那么微软在过去的三个月买进了多少股票? 几乎没有! 在上周三公司业绩发布会上,一位分析员询问 Chris Liddell 关于回购事宜, Linddell 回应到, 这是个大环境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保持现金储备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事实上,公司在本季末持有现金由上季的 207.15 亿美元增长到 253.4 亿美元, 而在上季,微软使用了 22 亿美元增持了公司股票。 Liddell 继续说到, 我们仍将信守回购公司股票,但这要基于我们所处的变化的环境,以及我们营运资本的情况,这是个长期的决定。结合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言论经济没有那么快复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本季不要指望微软会回购公司股票了。 那我们的问题是, 微软为什么那么吝啬呢?何况其他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据 Liddell ,尽管利润下滑,微软今年的现金流可达 200 亿美元,同时公司股价也在 10 年的低点徘徊 。。。 谷欣 2009-4-28 MSN : pkuzeal@hotmail.com 上海中式 婚 礼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盯上了手机?
pkuzeal 2009-4-21 20:17
这两天关于微软为其搜索业务新注册的两个商标 Bing 和 Kumo 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事实上微软还悄悄地注册了第三个名字, Sift Sift 似乎是针对手机用户的,这从其商标的注册说明中可以看出:手机操作系统软件, 计算机搜索引擎软件, 用于搜索电子邮件,短消息,地址,联系人的计算机搜索引擎软件。 Sift 注册于 2009 年 1 月。 当被问及注册的缘由时, 微软的发言没有发表评论, 他只是说,微软一直致力月未用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但公众还是期待着微软明年发布 Windows Mobile 7 时将有披露的在线服务,这其中就包括 Sift 。在今年三月微软注册了 Swivel ,注册说明中描述到手机操作系统软件 微软正在淡化 W indows Mobile 这个名称而转用 Windows Phones Swivel 似乎是这以后的另一个变革。 谷欣 2009-4-21 MSN : pkuzeal@hotmail.com 上海中式婚礼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盗版背后的尴尬
blsm 2008-11-17 19:03
在研究生阶段的一个联系群中,我的一位很多软件的入门老师也是我的同门学长兼好友发了一个消息: 江泽民论新时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全文) 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还专门召开文章发表座谈会进行深入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寒冬来袭之际,本文的发表无疑对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空间信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尤其值得GIS软件、导航软件等行业企业的深思。 涉及到空间信息技术,我比较感兴趣,于是打开链接,发现如下文字: 今年3月,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时隔7个月,江泽民又在交大学报今年的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文章。早在1989年,江泽民就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年的第6期上发表过论文《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这次发表的文章是在该论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撰写而成的。 江书记 真是够意思,从国家领导位置上退下来还对母校给以特别关爱,接连在母校学报上发表重要文章。 文章大体读了一下,感觉很像政府报告,但高屋建瓴,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信息产业包括空间信息产业的一些问题。 说到此, 老师说 “我对微软黑屏持支持态度,因为这是维护知识产权。”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问题,记得前段时间好像是在 CCTV10 上看到一个访谈,大意是说: Gates 在1998年就曾经写道要用10年的时间让中国的用户对Window上瘾,然后再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付费。评论指出:2008年距此时间正好过去了十年,不知是巧合,还是微软所采取的长系列市场战略的一步。。。 当时看了之后,觉得特值得深思,虽然微软 黑屏 事件搞得沸沸扬扬,但由此可见大企业的目光真是很长远。。。 相比我们的急功近利,坑蒙拐骗, 三聚氰胺,如此等等,太多了。。。 用 凤凰卫视 一虎一席谈中一个嘉宾的话,他说,王选院士给他说过,如果中国再不严厉打击盗版,国家的软件业就完了。 今天当我们一边乐颠颠地用着盗版XP,没有黑屏还自己恶搞一下,一边听着国内相关领域顶级专家说微软这样做是不对的“ 砖家 ”言论,有时真觉得好笑而又无奈,用盗版吧,确实是很打击软件业发展,不用吧,微软的又太TMD贵了,于是乎我们只能自己骗自己地找些胡搅蛮缠的理由骂微软这不对那不好。。。 想起很久前看过的一个例子,美国一家厂商卖给中国某地政府(或能是某银行,记不太清了)某产品,起初要价10亿,后来在得知国内有一厂家也能提供同类产品的情况下,竟自己主动把要价降为1亿,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产品是多么的可怕! 再来看一下今天微软为什么会把一套正版XP系统卖得那么贵,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2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计算,改变生活
freton 2008-11-5 09:20
11月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隆重举行。前来做presentation的大师,均来自国内外计算领域的大师,并都围绕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前来倾听接受洗礼的,很多都是北京高校和科研眼所的师生。场面甚为壮观,气氛也很好。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学术研讨会,自然从中有所收获,切实感受到了大家的风采以及计算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拉吉.瑞迪教授、托尼.霍尔博士、巴特勒.兰普森博士均是图灵奖的获得者,弗朗斯.凯斯霍德教授来自于MIT,且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里克.雷斯特博士是微软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来自国内的洪小文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IEEE院士,沈向洋博士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IEEE院士、国际计算协会院士。他们均为计算新视界这一词给出了自己的诠释和理解,生动且深刻。 这些大家所做的学术演讲不仅仅是限于计算机方面的学术问题,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点:向我们传达着他们在科研、学术、工程方面对计算技术的见解,也向我们展示计算技术一直是为改变、改造、改善我们的生活而服务的。本质即是,生活是人类的根本,计算是为人类的生活而服务,从而与人类密切相关。拉吉.瑞迪教授做的报告让我因系那个深刻,他关注的是社会金字塔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提出旨在用计算技术来服务于这些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不高的人的生活,尤其是在教育、健康等方面。这些大家把技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有两位大家演讲时提到了机器人,当然也是希望用机器人在各方面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对此很有兴趣,想大四一年,我们校CCTV机器人团队为机器人比赛付出了很多,付出并享受着。 整个活动组织的很成功,包括专车来回接送、可口的午餐、细心的会场准备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考虑,让我们能在享受这么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为此会议付出诸多的组织者。现场同声传译也不错,只是在翻译方面连贯性有所欠缺,且在学术领域专业词汇的翻译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总体来说,整个研讨会举办地还是挺成功。 洪小文博士在做演讲时做了很多DEMO,中间有让两位在MSRA实习期间做出了不错成果的年轻学生做了现场演示。这一个场面,让我相信,也让很多人相信,老一辈人在科研、学术、工程方面的精神必将影响着我们继续做出新的努力,取得辉煌成就。年轻一代,也必将在计算舞台上展现出魄力和魅力。 期待着,计算技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并革新我们的现有生活方式。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2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卸载》------微软太人性化了!!!
freefloating 2008-10-23 19:37
今天我的黑屏了! 仔细一查,是显示器线松了...... 后来我还发现了,别人的盗版的都一小时黑一次屏,然后大家就能休息一下眼睛,活动活动身体,我感觉微软的设计真的非常人性化,所以我就把自己用的正版卸载了,换盗版的了! 太人性化了!! 嘿! 您还真别说, 自从用上盗版之后, 腰也不酸了, 腿也不疼了, 走路也有劲了, 身体倍棒! 吃嘛嘛香 ! 微软! 精心呵护您的身体! ! ! 有人笑吗?
个人分类: 转载装载|45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反垄断瞎扯(1)微软是君子公司
sz1961sy 2008-10-23 01:45
本人自从8月9日订阅了百度邮件新闻反垄断关键词以来,至今天(10月23日)止,已收到了不少于3000篇包含有反垄断关键词新闻(含重复转载),这是近3个月来本人订阅百度邮件新闻关键词中、仅次于毒奶粉事件相关关键词新闻密度。足见反垄断问题在近期备受媒体关注度之高。 本系列,笔者将用一个用户利益角度,谈一些与反垄断有关基本观点,它不代表任何一方立场,任何有不同观点的攻击、抨击、评品意见无任欢迎。 今天是第一个话题,聊聊本人对微软这两天因黑屏反盗版行动看法。 首先,微软公司是一家NASDAQ上市公司,它必须遵守一家公众公司的行为守则。这是谁也不否定的事实,至少它不会比那些流氓插件企业那么疯狂的为所欲为,它采取了打击盗版行动都是公示(方法是否被国人接受是另一回事)。 其次,微软公司反盗版行动这次是针对操作系统Windows,而不是针对Office,也不是针对IE浏览器软件。这个问题如果有人混淆视听,我们只能说其用心不良。操作系统Windows是微软公司生存的命根子,一直没有免费过、它的版权注册也未受到包括中国大陆在内各国异议过。 第三,本人自己家中所用电脑(近8年来己经购了台式2台、笔记本3部)都是品牌机,每次购买都要求配置有正版微软公司操作系统Windows,因此每次遇到系统出故障,送去维修时都很快获得了恢复。 第四,本人核算了一下:1997年自己在香港购买一台可以做海关报关电脑,硬件是6500港帀,而系统各种软件价格达到近3000港帀,硬件与软件比是几乎接近2:1,这10多年去过斐济、澳洲、新西兰、日本、越南等国及香港澳门地区,发现这些地方的电脑销售价格中硬件与软件价格比与此类似。而中国大陆地区这20年来(本人家中1988年购买286电脑、1995年10月上互联网是ChinaNet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个用户)操作系统DOS到Windows XP/Vista成本占总价格也不超过10%,因此,使用正版操作系统对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用户绝对不是一个很大的成本问题。 最后,小结一下,本人认为:从国际商业法律总原则下,微软公司给自己合法版权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Vista正版用户以更完整的服务,是应该的。而非正版用户未获授权使用而被黑屏反盗版行动干扰,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如果说它涉嫌反垄断,这与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逻辑类似。 顺便讲另一个故事:10月22日笔者观看了CCTV-2 播出2008年世界粮食日时论坛上一位国务院专家分析国际经济组织控制中国粮食产业基地5招(步),本人觉得微软这两天因反盗版而采取的黑屏行动与这些跨国企业控制咱们中国13亿人粮食的供应产业链手段相比,微软是君子公司。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8年10月23日 1时22分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 sz1961sy@hotmail.com   家庭博客: http://w.org.cn http://域名资讯网.中国 ( www.DNSNews.cn ) http://数据经济网.中国 ( www.iitv.cn )
个人分类: 反垄断瞎扯|13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微软为何没理了?
ningxinfei 2008-10-22 13:53
文/宁鑫斐 微软开始玩黑了,网友开始恐慌了。微软想借助法律打击盗版,没想到北京律师向公安部举报微软黑屏触犯五大法律。 很多人都说,XP操作系统售价太贵了。但看看国产软件的售价就知道XP操作系统的售价并不是天价,零售版瑞星杀毒软件2008版组合套装的官方售价为398元,而且买了不一定能杀了毒。所以说,不是XP操作系统的售价太贵了,而是我们太穷了!另外,很多人说要是微软操作系统卖100元他们会买,但这样瑞星公司就得喝西北风了。 有人说微软操作系统标价那么高,涉嫌暴利!但看看中国的暴利企业,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548亿,平均每天的净利润近3亿,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广州移动动感地带用户每个月不打电话,至少也得交25块钱的话费,半年就得150块。《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8日载文《敢不敢对中移动征收暴利税》,文中作者质疑中移动凭什么获得如此巨大的利润?是因为经营管理得当吗?还是由于他们占据了市场的垄断地位? 答案是显然的。所以,我觉得微软这次玩黑看起来手段有点硬有点狠,但并不高明。而中国移动的手段一直是软的,但很狠很高明。 只要有过科研经历的人就知道,研究出一项成果多么不容易,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微软的做法,保护知识产权是对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能力不能通过实际行动去支持。如果我们没有钱去买正版,那就继续用盗版啊,微软并不是强制我们的电脑黑屏。如果我们用着盗版,做着理亏的事,还显得振振有词,这样岂不是很不厚道? 有人说:中国应该采取措施,向全世界征收纸张、指南针、印刷、火药等使用费,他们盗版也太猖狂了,用到现在还没提个使用费。 唉,说中国古代文明,其实并不文明,连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没有。 有人说:XP操作系统经过中国人改进,由中国人自己制成商品名曰:蕃茄花园。中国纸经美国人改进,在美国制成商品,名曰美国纸,二者异曲同工,都没给版权费(中国还向美国交了些XP的钱,美国人根本就没给中国人纸的版权费)要算盗版的话,美国造的纸和中国的蕃茄都算盗版,不算的话都不应该算,如果美国人可以对蕃茄等软件黑屏,是否是说中国人就可以对美国生产的纸喷黑墨水? 嗯,具有较好的思维逻辑,但不会算帐,墨水贵还是纸贵? 有人说:如果一个技术加以改进,我们就叫他创新,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来的根据他的发明,创新了日光灯,以及现在的组合灯。微软是英文版,我们拿来经过创新,变成了价廉物美的中文版。这只能叫创新,不叫盗版,什么叫盗版,就是拿来完全没有改娈,甚至只改娈了10之1的才叫盗版。 嗯,听到这个创新的观点很新鲜,不过微软操作系统本来就有中文版。如果你写一本书100页的书的话,我在书的后面加上11页,然后作者就成我了,这叫创新,不叫盗版。 有人说:美国不还说英语吗?那是不是每个人要给英国支付一定的盗版费?说我们用的是盗版,可是你的美式英语不也是盗版吗? 唉,实在不能同意这个观点,一则我的版权意识还没这么强,不知道语言也有版权;二则我还希望美国人能盗版中国话,说出美式汉语呢。 有人说:明显的侵权行为。比如一个人购买了一件冒牌的衣服,却在马路上或者家里碰到了正牌的服装厂商,正牌商告诉他你的衣服是冒牌的,服装厂商现在将强行要求你把衣服脱了,然后花钱买我们的正牌衣服。这是正牌商维权的正当理由和方法吗? 不管怎么说,微软似乎变得没理了。那就继续用盗版系统吧,如果微软人的嘴还继续硬,就把正版三鹿婴儿奶粉免费送给他们的孩子喝,包准他们的孩子胆也硬。
个人分类: 麻辣评论|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该怎样面对微软
张显峰 2008-10-22 10:36
此刻,我正陷入可能遭遇黑屏的恐慌之中。就在一个星期前,我收到朋友一封措辞急切的来信,提醒提防来自微软的反盗版行动因为我尚不知正在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是否盗了微软的版。 信件正文转述的是微软公司的一份内部通知。倘若我正在使用盗版的Windows XP系统和Office软件,从20日起将面对如下惩罚:开机进入后,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将再度黑屏。登录时还会出现登录中断对话框,并在屏幕右下方出现一个永久通知和持续提醒的对话框,显示您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 尽管两天来,事实并没有起初想象得那么糟糕,但这个消息甫一传出,黑屏恐慌迅速席卷了中国城市的每个角落。 而媒体和业界人士更是保持着敏感的神经,甚至针对微软的反盗版行动研究起了破解之策。一个看似维护知识产权的正义之举却遭遇了盗版者有史以来最大张旗鼓地对抗。 自微软1992年进入中国起,盗版就如影随形,相伴相生。但微软在商业利益受损的同时却获得了另一回报: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办公套件厂商因为盗版的微软而无法生存。16年过去,中国本土软件厂商销声匿迹了,只剩下金山软件、中科红旗、中文2000等少数厂商靠政府订单勉强生存。 不管是无奈之举还是有意为之,但是至少在今天看来微软成功了。因为不管是盗版还是正版,微软已经彻底地植入中国人的信息化生活。有人说,微软因为在欧美市场的收获颇丰,根本不在意中国市场,才无奈之下任由盗版横行。其实道理远没有这么简单,盗版使微软彻底占据了中国市场,到现在它怎么可能根本不在意? 现在是微软收复失地的时候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微软的种子,至少在习惯上,我们对微软的依赖远大于微软对我们使用正版的渴求。 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个人用户使用的PC软件盗版率为69%,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价格。微软实行全球统一价格,一套正版WindowsXP软件在美国市场卖199美元左右,但在中国市场, 1000多元人民币对一般的家庭而言是不菲的支出。微软借打击盗版来推行其正版未必会有效果。 长期关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此撰文指出,黑屏事件比任何说教都有力,它让我们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基础软件的原因,因为只有使用自主可控的软件,信息安全才有保障,自己才是电脑的主人。中国人要有尊严!他呼吁盗版微软Office用户应该使用免费的正版国产办公软件。 我们该怎样面对微软?或许应该感谢它,感谢它多年之后给了中国软件企业一丝喘息的机会。但是我们的企业能不能从黑屏中看到希望的光亮;微软的免费午餐没有了,国产的正版化时代能否到来,不仅要看我等用户有没有尊严,更要看政府和企业有没有志气,能不能抓住机会。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石二鸟-------评微软的反盗版“黑屏”举措
windest 2008-10-20 18:55
微软10月13日发布的一项内部通知:称其将自10月20日起投放新一轮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包括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WGA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OGA通知)。根据这项计划,如果Windows XP用户没有通过WGA验证,用户开机起进入后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用户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将再度黑屏。用户登录时会出现登录中断对话框,并在屏幕右下方出现一个永久通知和持续提醒的对话框,显示您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 微软此举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打击盗版。这也是本次计划的口号,中国的反盗版事业一直令西方发达国家不满意(此次计划只在中国境内实施),虽然一再呼吁中国政府,但收效甚微,屡次高呼我制裁你,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很难起到恫吓的作用了,不过此次微软-----目前可以说是受中国盗版侵害最严重的企业----看来要动真格的了!其二,推行window vista操作系统。继windos xp系统之后开发的window vista的市场推广工作一直不太顺利,联想到之前微软公司对中国市场盗版windos xp系统的放任自流,而最近突然严厉起来,打击XP系统的盗版不遗余力,先是将番茄花园的始作俑者告上法庭,接着又推出该计划,故不得不作此猜测。我认为,微软作为本行业的老大,为了维持其垄断地位,将用户与其产品绑定是一个重要的竞争策略。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能在此领域与微软抗衡,但欲进入此行业的企业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潜在压力,加上window vista系统的推广不利,促使微软公司下狠手治理中国境内猖獗的盗版活动。 今天晚上12点就要正式启动该计划了,至于他所引发的各种反应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的午间新闻对微软的此举做了八个字的评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正反应了目前我国缺乏核心技术的悲哀。此举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粗略估计超过90%的网民持反对意见,其实也不能全怪中国广大用户觉悟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现实是微软公司在国内的售价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售价的好几倍!试想,如果每个中国用户都用正版,比尔盖茨及其领导的微软帝国将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膨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加上拿来主义盛行,免费的午餐深入人心,短期内这种格局恐怕难以扭转。 总之,此次微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备受关注,其影响和后果我认为不外乎三种:一是此次计划取得了微软公司良好的预期效果,是打击中国境内盗版事业的一个转折点;二是昙花一现,不了了之,双方相互妥协;三是此次计划损害了微软的利益,激起广大中国民众的逆反心理,激发了中国公司奋起直追的斗志,不利于微软公司的长远发展,甚至逼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至于结果到底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盗版"木马"及其破解
mqjiang 2008-10-20 09:50
微软中国称,将于下周一(10月20日)正式在中国市场启动两项目的在于促进软件正版率的计划。这两项计划分别被命名为WGA(针对Windows)和OGA(针对Office)。届时,如果用户通过自动更新接受微软升级服务,那么这两项新的计划将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自动安装启动。 和以往只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不一样,本次Office系列产品也被加入了微软的正版验证序列当中。如果用户的Windows XP系统未能通过微软的正版认证,从用户开机之时开始,桌面背景将被自动更改为纯黑色,同时重新设置的背景将在1小时后自动被更改为黑色,屏幕右下方会出现一个永久通知和持续提醒的对话框,显示您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 除此之外,首次被列入正版验证计划当中的Office系列产品也将对盗版用户造成不小的麻烦。在验证失败的前两周内,将有每2小时跳出一次的对话框提醒用户使用的是盗版软件;而在四周后如果盗版用户仍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其Office系列产品中将被添加进醒目的盗版软件使用者的视觉标记。 破解方法 : 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回车,在左边栏中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NotifyWgaLogon项,将整个WgaLogon项删除即可。
个人分类: 天马行空|3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软病毒”?"Microsoft Virus"
entomology 2008-10-20 08:06
据说今天微软向盗版用户发起攻击,但导致的现象我怎么看怎么像病毒或者木马的特征啊?虽然不支持盗版,但总觉得电脑的命运好像掌握在别人手里,不知道军队系统是否也用微软。是的话够悬的。品牌电脑里是正版的XP,办公软件准备用wps。新买的裸机则准备装linux。虽然习惯了微软,但总觉得很不舒服。 微软病毒特征: 1 如果你是微软Windows XP专业版盗版用户,那么今天你的电脑很可能会每隔一小时就黑屏一次,这是来自微软反盗版行动的善意提醒。 2 这是微软首次将Office纳入正版验证计划中,表现为Office用户在验证失败后第1至14天内,将收到相关提醒。验证失败30天后,Office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菜单栏中将被添加视觉标记。 图片来自铁木@生态学学术讨论QQ群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235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