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陆化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拥挤市场V.S.拥挤收费
weberfrank 2010-11-18 22:45
今日(2010-11-18),新华网新闻。清华教授陆化普教授说,三五年内,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等都得进入交通拥挤状态。教授建议收拥挤费。再堵怎么办?教授回应,单双号吧。 网友们不客气,无一赞同,板砖无数,异口同声是责问:开征拥堵费后就不会再堵车了么?不清楚教授是否有胆拍胸脯,我是无胆的。 网友慨然,有问题,就收费,中国专家,真好做。同行相怜,心里不是滋味。入行数载,知道拥挤收费不简单,理论深,牵得出大家、诺奖头面人物。又难得,有实践经验,伦敦、新加坡等地,被引作样板。而陆教授,也是90年代以来国内的泰斗级人物,著作是被当作教科书的。然而,千山万水是业内的游戏,最简单的阐述,有问题,就收费,不能说它错! 网友骂声不好受,但学术信仰更重要。拥挤收费,我的观点暧昧。收费一定会比不收费畅通一点,但我会指出拥挤收费有代价,诸多弊端写过多次了,不谈了吧。 转谈我的解决思路吧,这里绝无半点含糊。一条基本的公理:每人都有交通的权利,每人都有使用道路的权利。这正如每人都有居住的权利,每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一样。要指出的是,为住上带热水的房子你我要付出,为吃香喝辣你我也要付出。那么,为自己的路畅快一点,U also have to pay for。但先要说明,这付出决不等于向政府交费。相反,拥挤是政府没有把每个人的使用权清楚地界定而造成的。 这说的是拥挤出现的原因。是的,拥挤是道路被过度使用造成的。然而,私人交通机动化之前,高昂的交通代价,如长时跋涉、旅途劳顿、风餐露宿等等,已经把过度使用道路的可能阻挡在外,地球上从来没有道路使用权之必要。换句话说,拥挤是现代社会机动化的顽固副作用。 机动化的便捷使得人们的出行距离增长了,出行频率增加了。道路上每多一个使用者,所有人的交通就多一点干扰。划分方向,界定了部分使用权,但不够。划分车道,进一步界定道路单方向的使用权,仍不够。车越来越多。有人拍脑袋,禁止买车,限制车牌。说过了,每人都有交通权利,禁限都是侵害。 机动化的顽疾终于凸现了。道路共用的代价越来越高。地球上从来没有过道路使用私人产权,是因为清楚地界定,有代价。这代价,高得离谱。分隔带、车道线、信号等都是界定的代价,但要清楚地界定,代价可能还要高出房顶。 要问,道路使用产权如果才是被清楚地界定了?只有当这使用与路段、时间、车辆、载重、排放、距离、速度都挂钩,才是清楚地被界定了。这时,CBD,许多人挤破头想走一遭,你要更畅通点,就多付出些吧。少付的人,不能占用你获取的使用权。市价和畅通的状态会同时形成。 多使用者多付出,每个人的使用权才公平。少付出者,不能占用多付者的使用权,是这公平的另一面。 但是,真实的世界中,清晰地界定使用权,谈何容易。不是没有办法,这办法会引发社会和机动工具产业的一场全面革新:机动交通工具标配GPS设备,记录行驶轨迹、时间、速度以及载体尺寸、排量等信息。此外,还要一套运营体系,按使用量计费,这价是市价,产品是畅通的服务。再次声明,这解决办法称为拥挤市场,绝非拥挤收费。两字之差,南辕北辙。 关于这拥挤市场的构建,详细我的两篇博文:道路使用拥挤权的市场之城际公路和道路使用拥挤权的市场之城市道路。可以聊以慰藉的是,交通问题关于社会经济整体,欲解决之,全身体检的代价也是必要的。 这会招骂么?信者 不惧矣,呵呵。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4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央视面对面采访陆教授
zhshbox 2010-11-7 22:46
今天回来,打开电视,不经意间看到央视面对面 柴静正在采访陆化普.看来现在央视真的很重视交通,已经多次就交通问题做专题节目了. 陆教授在节目中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是造成交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二:再也不能挤占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空间了. 其中第二个观点也是我很赞同的,也是我正在研究的. 顶.
个人分类: 慢行交通|391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