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忆清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12): 值得反思的频繁政治社会活动
Fangjinqin 2011-2-20 12:25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 (12) : 值得反思的频繁政治社会活动 方锦清(清华工物 1958 级)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58 年级是工程物理系所有年级中学生人数最多和力量最雄厚的年级,共 12 班约 240 余人同学,其中工农调干生也最多,他们最听党的话,由他们组成的党支部传达上级命令和指挥最及时、贯彻执行最坚决。因此,学校和系里领导视为一支得天独厚的“革命队伍”,只要学校布置有什么政治社会活动和劳动,都少不了调动我们年级作为主力军,去冲锋陷阵,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从大跃进的年代到我国经济困难时期里,我们同学频繁参加各种各样 的政治社会活动和劳动,例如从大炼钢铁、上山下乡劳动,到外国大使馆及天安门等城区参加各种游行集会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支持亚非拉人民的正义斗争。这些活动经常是深更半夜,突然发起紧急集合,我们必须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我们成为了一支学校或系里名副其实的突击队。同学们当时革命热情相当高涨,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战斗到那里,当然也自然胜利到那里了,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这里,我简单回顾稍有深刻印象的点滴活动。 1958 年秋天,我们年级被派到北京远郊“百花山”上去种树造林。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西部黄塔乡境内,距市区 110 公里,那里山峰海拔 1991 米,山势陡峻挺拔,千姿百态。那里农民生活条件很艰苦, 学校自己还把发电机运上山,村里才开始有了电灯。 我们 与农民同住同劳动了约一个多月,当时我们不仅绿化了一些 荒山野岭 ,而且种了许多核桃树等水果。我后来想,这比去大炼钢铁要好得多,也幸运得多。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那里发生了巨变,成为 北京市五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 110 科,动物种类有 170 种,成为了北京旅游景区。我多么想去故地重游,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的变化,或许有机会去再访我的房东一家。去年我曾经就要带全家去玩,但是打电话一问,那里正在修路,无法成行。不过,我打算以后还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一填我长久的一个心愿。 百花山劳动回来后,短暂的大学学习生活后,那年冬天组织我们参加了工程物理系自己设计的“原子反应堆”的紧张的土建劳动,系里充分利用我们年轻小伙子的壮劳动力。第 1 次选址在学校不远处。 1958 年北京冬天下了一场 50 年不遇的大 雪,从工地到学校路上,雪深达到近 1 米。 为了“大跃进”, 我们就是在这样环境下在学校和工地之间来回进行战斗,并且经常 “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后来“原子反应堆”的选址突然变化了,迁到 13 岭附近去,又是我们作为劳动大军,进行又一次紧张的土建劳动,我们成为了屡次各种体力劳动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 1960 年左右),学校生活已经相当困难,为了自己动手解决部分困难,号召我们去挖野菜,检白菜叶坂,这些我们都去干过。有一天清早,天刚刚蒙蒙亮,紧急集合叫醒我们,集合到郊外去抢地开 荒。我们忙了 1-2 天,后来也不了了之,不知道结果如何。还有一些政治活动,例如多次去英国等大使馆和天安门进行示威游行活动,也都是突发进行的,像这样心血来潮的事情在这个年代是屡见不鲜啊。 1959 年全国开展了反右倾运动,大学在学生中也开展了反右倾运动教育。运动一开始,班里团支部书记个别找我谈话,希望我不论从那里了解到大跃进的情况都告诉他,我作为向团组织汇报,就把在厦门大学学习的同学回乡的一封来信内容告诉他,其中有一句反映农村在大跃进的部分现象:“干活磨洋工,吃饭打冲锋”。完全出我预料之外,他们居然利用这句话进行了批判。但是,批判不敢直接针对我。因为我当时把那封信在班上公布,让班上同学都能够了解这个真实情况。这样,我虽然当时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压力,但是 “没有做愧心事,不怕鬼敲门”,我泰然处之,巍然不动。“运动”后并没有动我一根毫毛。尽管我们班上有 2 个同学仅仅因为主动暴露自己思想问题就被处分,一个被送去劳动教养一年,另外一个从工程物理系被调到其他系去了。从这里不难看到,过去那些政治运动之艰险,手段之卑劣。这个历史教训值得反思啊! 显然,这些频繁的政治社会活动和劳动, 虽然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但是这也 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学习生活。实际上,我们 1958 级的同学成了各种运动的“受害者”, 它直接影响了理论课程和基础课的学习深度,荒废了我们的一部分学业。因此,后来系里不得不在我们 4-5 年级时,安排继续补上了若干理论课程。其实,在大跃进的年代,恐怕全国其他高校也都有类似的普遍现象,例如听说北京大学也不例外。应该说,这样的非正常情况,必然影响到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当然也必然多少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 (6):二门精品课程简介
fangjinqin 2010-12-6 09:40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6): -- 加速器物理主要专业课 及相关参考书说明 方锦清(物 403 ) 应清华校史研究室的要求,为了纪念母校百年华诞,我提供了一些自己学校有关学习材料. 现在按照要求把其中二门主要的加速器物理专业课的精品课程写出说明.加速器专业曾经是全国学生高考最热门专业之一, 特别是我国发展高能加速器的80-90年代,因此也是全国高考招生收分最高的专业之一. 加速器专业的二门主要课程及课堂笔记如下. 1. 加速器理论( 1 ) (2): 加速器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每周学时:4 讲课老师: 刘乃泉 教授 , 当时是教研室主任 , 后来担任清华大学恢复后的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 兼物理系主任, 1988 年 7 月年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党委书记 , 同年 9 月兼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 副校长 . 刘乃泉老师具有大师风范,说话干脆、精明干练、平易近人。讲课的特点是 : 物理概念清晰 , 思路条理分明 , 层次分析透切,课程目标明确 : 要求掌握加速器束流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推导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深受同学欢迎 . 当年还有一位西安交通大学加速器教研室主任与我邻座 , 旁听这个课程 , 他来进修准备回校开设这个课程 . 刘乃泉老师编有打印的加速器理论讲义 ,还列出了课程的几本俄文参考书 ( 见下 ). 在他开创课程的基础上, 一直到 1990 年加速器 教研室 林郁正老师 在原子能出版社出版了 加速器理论 教材 ( 初版 ). 1997 年 , 我应邀回校参加庆祝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时 , 在清华园工字厅前很高兴遇见刘老师夫妇,他的夫人曾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 党委书记。 他俩都已经退休了回到北京了 . 在 2005 年我负责组织第二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 期间 , 再次在中关村巧遇他们夫妇 . 我们师生有点缘份,有一年我们在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又一次巧遇。 2. 加速器物理基础 : 加速器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 .每周学时:4-6 该课程涉及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基本原理,需要广泛的理论基础知识。 因此,当时,桂伟 燮 老师要了我的电动力学笔记去了解我们学生的理论基础状况,以便因材施教。 讲课老师: 桂伟 燮 教授 ( 记得当时他兼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工作 ). 桂老师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具有学者风度。 讲课的特点是 : 物理概念清晰 , 深入浅出 , 条理分明 , 要求掌握各种加速器的物理原理 , 并了解国内外加速器发展概况。同学对他的课程很感到兴趣和满意 , 受到同学普遍欢迎 . 我毕业 40 年后回校时,遇到他,很热情带我去参观变化巨大的清华西区,包括荷花塘和游泳池等,使我倍受感动 . 桂 老师编有打印的荷电粒子加速器原理讲义 , 当时 列出几本俄文参考书 ( 见下 ), 80 年代他出版了正式教材 : 桂伟燮 、洪忠悌编 《粒子加速器原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4 。 3. 我 保存的 10 本主要教学参考书: 其中英文参考书 1 本(见附件) , 俄文教学参考教科书 9 本(因为文件大,提供部分扫描件) . 这些参考书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 和课堂 教授的加速器理论与基本原理知识 , 特别是了解国际发展概况,当时俄罗斯的加速器成为主要关注的对象,我们从中加深理解各种加速器工作原理和工程方面的知识 , 因此这些参考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 主要参考书请参看实物或书名扫描件 . 英文加速器参考书-1 俄文加速器参考书-2 俄文加速器参考书-3 二门精品课程简介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5):清华园生活的三首拙诗
fangjinqin 2010-12-3 16:18
忆清华, 峥嵘岁月稠 ( 5 ): 清华园生活的三首诗词 方锦清(物 403 ) 1 .亲情化为冲天劲 方锦清( 1958 级物 403 ) 1962 年 8 月某日于清华大学五号楼 343 室 小 序 1958 年 7 月我进入清华园 , 6 年学习期间都一直得到国家助学金,基本上能够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其他经济开支很困难,特别是想回福建老家看我唯一的直系亲人——母亲也做不到。 因此,在学习 3 年后,我得到中学一位物理老师的资助,才得以于 1962 年夏天第一次回家乡莆田探亲。这时国家基本渡过了困难时期 , 我终于能够回家看望了日夜想念的母亲以及中学老师同学,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 . 回到学校后,昨夜思乡心切 , 回忆回乡的难忘情景 . 清早起来不禁挥笔写下一首拙词. 需要说明的是, 下面我学生时期的 拙诗或拙词,并不讲究古典传统韵律,都是为了 寄托我对亲人师长之情,以及表达个人当时的情感而已 .请大家,特别是行家们不要见笑了! 乌云天 , 烈火地 , 暮发荔城 , 道上行人寂 . 决心赶回家乡处 . 谊重如山 , 更有何人挚 ? 江南好 , 令人思 ! 夜夜除非 , 好梦想留人睡 . 满城荔红今又是 , 壮入胸怀 , 化作冲天劲 . 注 莆田城自古以来就美称 ” 荔城 ”, 因为城区周围河边都是一片绿7阴荔枝树而得名 , 初夏荔枝成熟季节 , 荔红遍全城 , 花果飘香 , 它与龙眼、枇杷并称莆田三大名产(特产水果) . 因为第二天要动身回北京清华,那天在荔城会见老师同学,傍晚 6- 点了,不得不依依不惜地告别老师和同学后,才匆匆离开城区,太晚了,已经没有交通工具,为了安全,戴老师陪同我徒步赶了 30 多里的夜路回到九峰家里,在家里焦急等待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少时同学和邻居,这一天令我十分感动和难忘,。 我的家乡在九峰乡 , 距离莆田城区有 30 多里地 . 过去我在城里中学 ( 不论是莆田一中还是莆田五中 ) 读书时 , 星期天经常赤脚步行回家 , 然后背着 20-30 斤可维持 1-2 周的粮食 ( 红薯和大米等 ) 及生活用品回到荔城中学,这样渡过了我中学时代的六个春秋,终于盼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学习的难得良机,多么令我珍惜啊! 2 .愤发图强超前人 —— 面对困难,挑战自己 方锦清(物 403 ) 写于清华大学五号楼 -343 室 1962 年 2 月 1 日 中午 1 时 严谨细致动脑筋 , 警戒虚浮腹中轻 . 勤笔勉思超前人 , 业不惊人不甘心。 3 .加速新业献毕生 方锦清(物 403 ) 1964 年 7 月 2 日 于清华园 花开花落树成阴 , 风里雨里几多年 . 自古男儿壮志高 , 留取丹心 奔新林 . 莫道昆明湖水浅 , 革命友谊赛海深 . 何消天南与海北 , 赤化全球永向前 . 注 :这是我复 同窗同学的一首赠诗,表示我们要 把自己一生献给原子能事业,“加速”是指从事加速器专业。 1964 毕业前我填写的工作志愿是去大西北国防试验基地——“新林”,立志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并建功立业。但是最终我被分派到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当时与 同窗同学在颐和园昆明湖上一起泛舟谈心,颇为投机。
个人分类: 人物素描|41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4):从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到开花结果
fangjinqin 2010-12-3 12:37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4 ): 从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到开花结果 方锦清( 1958 级 ) 在母校六年学习的潜移默化中,我深深感到:清华大学有一个传统和特色就是,非常强调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结合实际,用清华的语言说:进行 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通过科研与设计的严格训练和实际锻炼,不仅培养我们三严科学作风,而且树立面向国家建设的意识和具有比较强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1958-1964 我是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攻读加速器专业(含热核聚变),在物 403 班里有 20位 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每人都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课题的毕业设计、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然后撰写出毕业论文,最后进行正式毕业答辩,通过后才能毕业。 出人预料之外, 1963 年我们三位同学陈森玉、陈汝龙和我被指导老师刘乃泉( 当时是教研室主任 , 后来担任清华大学恢复后的物理系主任兼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1988 年 7 月年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党委书记 , 同年 9 月兼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 副校长 . ) 和顾本广(留苏回国)叫在一起开会,分派给我们三人的课题认为是一项最新的保密项目: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物理设计和研制,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对班上同学也不能公开,可见课题的重要性程度。加速器教研室已经有高压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和微波加速器,教研室决定从我们这届开始研制国际上新兴的具有广泛应用前途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加速器。清华大学 20 世纪 50 年代创建工程物理系来,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 3 人能够参加新课题确实是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都感到非常高兴,倍受鼓舞和鞭策。虽然 3 人是同一课题,但是每人子题侧重面不同,陈森玉承担总体理论设计;陈汝龙负责加速器模拟电路研究,被安排到电子工程系做实验研究;我承担直线加速器的动力学特性计算与盘荷波导的结构参数设计工作,这个课题有大量的计算任务,当时学校只有数学力学系才有计算机,很幸运我被派到数学力学系计算机室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当时我第一次开始接触和使用的是手摇计算机,尔后又应用电动计算机,从此我使用的计算机经历了我国电子管、半导体和芯片等各代更新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开展研究的条件是当时其他同学不能比拟的。新课题之所以得到了重视和条件保证,且能够顺利开展,应该说得益于和发挥了清华大学的理工的综合优势。我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设计中。这一年的毕业设计对我后来的科研道路起到了极大指引作用,我畅游在学校和系图书馆的知识大海,在计算机实验室埋头苦算,在美丽的清华园里渡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由此受到了比较全面的科研训练,初步培养了理论工作的素质,包括从课题文献调研,选择不同物理方案和比较研究,一直到整套计算、数据分析和撰写论文等各个环节。留苏回国的顾本 广指导 老师给了我精心的指导,记忆犹新的是,他不仅言教身带,而且让我们看了他所做的井井有条、重点突出、有评有据的课题文献调研笔记本,使我有了学习的榜样,受益匪浅。毕业设计阶段是在校的最关键时期,我们不仅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树立和增强了自己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信心。我们课题组的三位同学毕业答辩时都以优秀成绩通过。毕业时,陈汝龙同学考上了力学所的研究生,陈森玉同学和我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80 年代更名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我一直在该院工作至今,但是我从加速器物理专业转到当时急需的稳定同位素分离器专业,在 60 到 70 年代从事了电磁分离器物理、强流离子束输运物理、强流离子束和等离子体源物理与技术等实验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验经验和提出了一些值得理论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防战线与全国一样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适应世界上新兴科学和交叉科学的迅猛发展,我果断地进行了学科结构的转型,通过努力钻研,实现了从实验研究为主到理论研究为主,最终以探索新兴的交叉科学理论与应用为主线的科研转型过程。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现学科的转型主要靠得是,母校给我了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当年我的毕业论文训练培养了我具有自立、自强、自学的自适应独立科研能力,对新鲜事物具有高敏感性和好奇心。在原子能科技领域里,我敢于 另辟蹊径,果断地转向 以核科技为背景的交叉科学研究,很快进入了新兴的交叉科学领域研究,不断与时俱进,先后猎及非线性科学、 著名的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突变理论、 混沌控制与同步、复杂性科学,一直到世纪之交诞生的广泛交叉的网络科学 。 陈森玉同学的表现更为突出 ,一向聪明能干,出类拔萃,他是我同窗同室 6 年的老乡,我们都是莆田市人,分别来自仙游和莆田两县。一开始他在我院加速器室理论小组工作。 1973 年由于发展高能加速器的需要,他从我院转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他抓住了我国发展高能的大好良机,用他自己对我说的话说:如果我们面对重大项目,要不怕挑战,敢于主动承担重担,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清华人的英雄气概。在 1982- 1990 期间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北京电子对撞机( BEPC )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并成为该工程的主持人之一,负责并创造性完成 BEPC 储存环的理论设计,主持了储存环的加工制造、安装和调制,主持了储存环的总体调束等工作,在技术上跨越了 30 年,在我国首次建成 BEPC 的储存环,为我国在国际高能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0 年他与集体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外,高能所还有我班的两位同学(周纪康和韩谦),他们也对 BEPC 作出了自己贡献。 1995-2001 年,陈森玉同学又承担了主持完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 (SSRF) 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预研工作;这些业绩使他于 200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4 年至 2009 年他担任 SSRF 总顾问, 2010 年 1 月 SSRF 按计划、按指标、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以时间同类装置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建设速度,实现了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辐射光源之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成功的一个成功范例,他对此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工程物理系我们 1964 届年级同位素分离专业的陈念念同学,分派在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工作,毕业后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专用设备的研制和相关工艺的研究,他于 2005 年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年级的两位院士和许多高级专家都 是母校培养的杰出人才的生动体现。 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年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首先开始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工作,经过近半世纪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已经在国内外开花结果,并走向了世界,最好的一个典型就是清华成功地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了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的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 。 2004 年校庆期间正值我们毕业 40 周年记念,我回校到加速器实验室参观,当 时胡玉明 老师很热情接待了我,打开了关闭的集装箱大厅,为我比较详细讲解了大型集装箱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工作原理。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大型集装箱的研制成果实际上是学校好几多系共同大协作的成果,它涉及加速器、核探测器、核电子、计算机网络、软件、控制、辐射保护、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集学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于一体。 2004 年在我们工物 1964 届年级举行的毕业 40 周年纪念宴席上,我与主持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项目 康克军 教授同桌相邻,他现在是学校负责科研的副校长,我同他亲切交谈时,他说出成功的原因(大意):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清华大学深厚的科研底蕴以及其在加速器、探测器、核电子学、核辐射信息处理和辐射防护等学科长期研究取得的接近国际水平的成果,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业绩。 物品和危险可疑物品。该检测系统具有穿透能量高、图像清晰、吞吐量大等优点。目前,已经研制了固定式和车载移动式等一系列产品 。 1998 年 1 月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通过产品化审定。 1 999 年 5 月 12 日 车载移动集装箱式检测系统研制成功。该系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的车载移动式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同年 6 月又研制成功目前世界领先的组合移动式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 1999 年 12 月 30 日清华 同方威视固定式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在天津东港海关投入运行,成为产业化项目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现在集装箱实现了产业化,产品远销到许多国家,在国内外打击毒品走私和反恐斗争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久,国内某海关查获走私 3000 公斤 象牙大案,另一海关查获了一起外装地毯、内部拆解走私高级小轿车的大案。 2001 年,国外某海关应用这一系统,在一只大型集装箱中查出偷运数人的偷渡案件。根据报道,截至 2004 年底,国内销售 40 套,合同金额 11 亿;海外销售 103 套,合同金额 20 亿。截止 2007 年 6 月底,共实现海外出口共计 223 套。上述成果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清华大学为国民经济主战场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标志性的系列产品。 911 事件之后,货物查验的重点己从查走私品转移到了查危险品,反恐成为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新问题。面对这样一些新的需求,清华大学已经把研究工作重点也逐步转移到了液体检查、爆炸物检测、工业无损检测方面,应用的领域也拓展到了航空、铁路、航天、兵器等。这些都令我为母校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类似于给人做透视检查,检查集装箱内的走私 面向新的社会需求,参与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项目并曾担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系主任的程建平说得好: 基础研究是成果转化的基础,我们在长期基础研究积累过程中,经过技术集成形成产品,在产品走向市场或者和用户的接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以前根本考虑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之间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互 动过程。这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 我对他的深刻体会感到倍加亲切。确确实实,如果没有过去几十年的基础研究和一代代师生的共同拼搏,母校也是难以取得如此辉煌的百年成就。 总之,在六年大学生活中,我感到很幸运的是,在清华园时不仅吸取了科学和文化知识的丰富营养,插上科学飞翔的翅膀,而且教给了我受益终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清华啊,可爱的母校:我最衷心祝愿您: 在 21 世纪走向 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继续乘风破浪,再创 21 世纪辉煌! 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赵志祥主编,院士风采录,陈森玉, pp157-160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10 。 刘立 , 《基础研究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方锦清主持 2010 年第六届全国复杂网络会议
个人分类: 科学论坛|87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3):美丽的清华园令人留恋!
fangjinqin 2010-11-12 14:41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3 ): 美丽的清华园令人留恋! 方锦清( 1958 级) 清华大学校园统称清华园,她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 世界最美校园 之一,是亚洲唯一上榜的美丽大学校园。她的 历史大约有 236 年多了 , 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 1910 年用庚子赔款建造的 清华学堂 ,即位于清华园内 , 始建于 1911 年 . 当时是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 年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 1928 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从改革开放后,从一所多科性的重点工科大学已经发展和恢复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图 1 清华二道门(清华园标志)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诗人朱自清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半世纪多来传遍了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少人,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荷塘月色就是座落在具有 深厚历史背景的 荒岛 上,是近春园的核心景观, 岛 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该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游客默念着朱自清的名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欣赏《荷塘月色》描述的 大片格外鲜艳的荷花,尤其在月色下给人无限的遐想。荷塘冬天成为北京高校最大的天然溜冰场,全校学生冬天都在那里上体育课,我也学会了滑冰运动的乐趣。据说,清华大学滑冰运动有悠久的历史, 1923 年《清华年刊》记载,滑冰会于 1922 年某日晚 7 点半在荷池冰场上开第一次俱乐大会,荷池上彩灯高挂,会员到者四十人。荷池围观者无数,有滑冰和打冰球表演。之后,很多同学报名参加滑冰会。 在六年大学生活中,荷塘是我经常爱去的好地方之一。在荷塘周围的一片杨柳树下,排放着几张长条靠椅,很宁静优雅,中午我经常爱躺在那里休息片刻,然后起来复习功课。每天下午 4 、 5 点学校体育馆开放,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去借一双冰鞋去滑冰。虽然离校近五十年了,每当校庆回校时候,我往往要到那里转一转,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发现那里发生了巨变, 在近春园东山上看到 1982 年为纪念 朱自清 先生的名篇而建的 荷塘月色亭(图 -2 )。 南边对面有了现代化的大游泳池,岛上池塘边添加了几座古典优雅的纪念亭,如一座叫晗亭,是纪念校友、历史学 家吴晗 先生的。岛上还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能看到孔雀等珍贵小动物等,给人们增添了新的生机。 清华大学得益于非常令人喜爱的美丽的清华园。实际上,她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的前身皇家园林康熙行宫 ( 御园 ) 的熙春园 . 始建于清朝中叶康熙年间,建成于 1767 年,它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等五个苑囿号称 圆明五园 . 咸丰即位将熙春园改为并亲题 清华园 (匾额,请看后面图 1 清华园标志清华二道门 )。 1860 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兵火殃及近春园,园内七、八幢斋堂轩榭逐渐败破荒芜,后来,在我学习期间被俗称为 荒岛 。 图 1 清华二道门(清华园标志)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诗人朱自清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半世纪多来传遍了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少人,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荷塘月色就是座落在具有 深厚历史背景的 荒岛 上,是近春园的核心景观, 岛 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该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游客默念着朱自清的名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欣赏《荷塘月色》描述的 大片格外鲜艳的荷花,尤其在月色下给人无限的遐想。荷塘冬天成为北京高校最大的天然溜冰场,全校学生冬天都在那里上体育课,我也学会了滑冰运动的乐趣。据说,清华大学滑冰运动有悠久的历史, 1923 年《清华年刊》记载,滑冰会于 1922 年某日晚 7 点半在荷池冰场上开第一次俱乐大会,荷池上彩灯高挂,会员到者四十人。荷池围观者无数,有滑冰和打冰球表演。之后,很多同学报名参加滑冰会。 在六年大学生活中,荷塘是我经常爱去的好地方之一。在荷塘周围的一片杨柳树下,排放着几张长条靠椅,很宁静优雅,中午我经常爱躺在那里休息片刻,然后起来复习功课。每天下午 4 、 5 点学校体育馆开放,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去借一双冰鞋去滑冰。虽然离校近五十年了,每当校庆回校时候,我往往要到那里转一转,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发现那里发生了巨变, 在近春园东山上看到 1982 年为纪念 朱自清 先生的名篇而建的 荷塘月色亭(图 -2 )。 南边对面有了现代化的大游泳池,岛上池塘边添加了几座古典优雅的纪念亭,如一座叫晗亭,是纪念校友、历史学 家吴晗 先生的。岛上还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能看到孔雀等珍贵小动物等,给人们增添了新的生机。 图 2 荷塘月色亭一带荷花景色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请看图 3 ,常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 图 3 水木清华 ( 引自:郭海军 ) 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最有特色的是正中朱柱上悬有一对名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据说是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对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水木清华的四季变化万千的美景。在水木清华的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读书学习和小憩之地。 图 4 水木清华相邻的朱自清亭 图5 闻一多亭 水木清华及相邻的朱自清亭和闻一多亭,都是我清华里最留恋的几处美景,晚饭后我经常在那里小山的台阶上,随便也看点文学小品,如夏衍杂谈论电影艺术之类介绍,作为课余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很有意思的是,在校期间有一年夏天晚上自习时,有同学们说荷塘紧邻的职工饭厅外面的昙花开了,我马上与同学一起跑到荷塘那里去观看难得一刻的昙花一现,确实新奇,令人难忘。今年有一位朋友发来昙花一现全过程给我,便沟起了我的美好回忆。昙花一现的全过程充满生动情景,也给人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感悟。昙花的生命虽短却很灿烂,留给人们美好的享受。不过,如果形容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则并非好事,就像文化大革命中有不少这样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就另当别论了。对于人生,毛主席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我很幸运,在清华园时不仅吸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而且饱赏了人间的美景,包括百年不遇的铁树开花等。真是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 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清华园既是知识天堂,又是人间美丽花园,她不愧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 世界最美校园 之一,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母校不仅教给了受益终生的科学知识、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给了无限的人间美景。 清华啊,我可爱的母校,您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赞美!我衷心祝愿她在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乘风破浪,再创世纪辉煌!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3):美丽的清华园令人留恋!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4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3):
fangjinqin 2010-11-12 09:39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3 ): 美丽的清华园,多么值得留恋! 方锦清( 1958 级) 清华大学校园统称清华园,她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 世界最美校园 之一,是亚洲唯一上榜的美丽大学校园。她的 历史大约有 236 年多了 , 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 1910 年用庚子赔款建造的 清华学堂 ,即位于清华园内 , 始建于 1911 年 . 当时是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 年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 1928 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从改革开放后,从一所多科性的重点工科大学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清华大学得益于非常令人喜爱的美丽的清华园。实际上她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 , 她的前身是皇家园林康熙行宫 ( 御园 ) 的熙春园 . 始建于清朝中叶康熙年间,建成于 1767 年,它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等五个苑囿号称 圆明五园 . 咸丰即位将熙春园改为并亲题 清华园 (匾额,请看图 1 清华二道门(清华园标志) )。 1860 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兵火殃及近春园,园内七、八幢斋堂轩榭逐渐败破荒芜,后来,在我学习期间被俗称为 荒岛 。 图 1 荷塘月色亭一带景色。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诗人朱自清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半世纪多来传遍了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少人,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荷塘月色就是座落在具有 深厚历史背景的 荒岛 上,是近春园的核心景观, 岛 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该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游客默念着朱自清的名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欣赏《荷塘月色》描述的 大片格外鲜艳的荷花,尤其在月色下给人无限的遐想。荷塘冬天成为北京高校最大的天然溜冰场,全校学生冬天都在那里上体育课,我也学会了滑冰运动的乐趣。据说,清华大学滑冰运动有悠久的历史, 1923 年《清华年刊》记载,滑冰会于 1922 年某日晚 7 点半在荷池冰场上开第一次俱乐大会,荷池上彩灯高挂,会员到者四十人。荷池围观者无数,有滑冰和打冰球表演。之后,很多同学报名参加滑冰会。 在六年大学生活中,荷塘是我经常爱去的好地方之一。在荷塘周围的一片杨柳树下,排放着几张长条靠椅,很宁静优雅,中午我经常爱躺在那里休息片刻,然后起来复习功课。每天下午 4 、 5 点学校体育馆开放,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去借一双冰鞋去滑冰。虽然离校近五十年了,每当校庆回校时候,我往往要到那里转一转,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发现那里发生了巨变, 在近春园东山上看到 1982 年为纪念 朱自清 先生的名篇而建的 荷塘月色亭(图 -1 )。 南边对面有了现代化的大游泳池,岛上池塘边添加了几座古典优雅的纪念亭,如一座叫晗亭,是纪念校友、历史学 家吴晗 先生的。岛上还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能看到孔雀等珍贵小动物等,给人们增添了新的生机。 图 2 水木清华 ( 引自:郭海军 )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 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选为读书学习和小憩之地。 图 3 水木清华相邻的朱自清亭 很有意思的是,在校期间有一年夏天晚上自习时,有同学们说荷塘紧邻的职工饭厅外面的昙花开了,我马上与同学一起跑到荷塘那里去观看难得一刻的昙花一现,确实新奇,令人难忘。今年有一位朋友发来昙花一现全过程给我,便沟起了我的美好回忆。昙花一现的全过程充满生动情景,也给人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感悟。昙花的生命虽短却很灿烂,留给人们美好的享受。不过,如果形容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则并非好事,就像文化大革命中有不少这样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就另当别论了。对于人生,毛主席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2):吴运铎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热度 1 fangjinqin 2010-11-11 15:13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2): 吴运铎同志是学习的榜样 方锦清 图1-1964年我们与吴运铎同志合影留念 图2-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吴运铎同志来校参观 在母校的六年学习生活中,除了看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与国外贵宾经常来访问和报告受到巨大鼓舞外,还有国内许多先进工作者来参观座谈和报告他们的模范事迹受到教育,另外我们也走出校们参观和访问,了解社会和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确实值得我怀念的往事有许许多多,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物 403 班在毕业离校前夕,班里特别组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聚会活动。那就是,在 1964 年 7 月 25 日晚上,我班集体访问了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吴运铎同志,此前吴运铎同志曾经参观过学校(见图1),我们对他的先进事迹耳熟能详。但是,我班并没有亲眼看见他的风采。这次全班同学怀着敬仰的心情,专程来到他的家里——位于百万庄一套朴素并不宽敞的公寓套房里,我们荣幸地与他面对面座谈,亲切聆听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讲述他革命的一生,如何 “把一切献给党”。特别他在战争年代研制武器过程中那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开拓创新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对我们后来的科研等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这次我班与他座谈后的集体合影请见图2,这是多么珍贵的留念啊!现特以此照片寄托我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全班同窗的友谊。 图2 清华大学物 403 班与吴运铎同志(中央)合影。 第 1 排右起:张延龄,王万游,曹文彬,吴运铎、潘玉华、葛瑞景,杨 第 2 排右起:周纪康、赵小风,严谷良、方锦清、刘旭东、王志明 第 3 排右起 陈汝龙、贾春旺、马德禄、陈森玉、张景培 最后排左起:于富源、赵飞名、李阴煌、韩 谦、杨德懋 为了表达献身祖国的决心意志,我在毕业前夕曾经写下这首诗 加速新业献毕生 1964 年 7 月写于清华园 花开花落树成阴 , 风里雨里几多年 . 自古男儿壮志高 , 留取丹心 奔新林 . 莫道昆明湖水浅 , 革命友谊赛海深 . 何消天南与海北 , 赤化全球永同心 . 其中 是指,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原子能事业,以加速器专业为代表; 是 1964 毕业前我的工作志愿是决心去大西北国防基地“新林”锻炼成长和建功立业,不过,后来我服从分派,来到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样给了我施展才能的天地; 是指我当时与同窗同学在颐和园昆明湖一起泛舟谈心,面向未来,充满信心。 46 年后,班上同学在不同岗位上已经或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各自应有的、重要的和杰出的贡献,其中涌现了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同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森玉同学),还有厅局级干部,以及博导、研究员、教授和高工等。这些人才就是母校培育的丰硕成果,正是革命先辈高尚的革命奉献和创新精神鼓舞的生动体现。 回顾清华毕业后的近半世纪的人生历程,虽然自己与千百万科学工作者一样一直在实践着一条科教强国的的道路,但是离整个奋斗目标还差很远。为了实现我国创新型的强国,任重道远,振兴中华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奋斗。我们应该像吴运铎同志那样,把一切献给党和中华民族。我自己将遵循周总理的教导,“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个人分类: 人物素描|4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1):我五次看见了周总理
fangjinqin 2010-11-10 15:31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方锦清( 1958 级,物 403 ) 在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百年华诞2010年即将来临之际,令人格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大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从现在起,这里开辟一个新栏目:清华百年华诞,回忆与清华大学有关的人物和事情,与清华校友网相呼应。响应清华校友会的号召,欢迎广大清华校友和校内外朋友共同参与纪念清华百年华诞活动,发扬清华精神,共同振兴中华。校友网请参看: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do?columnId=10008273 图1 周总理来校视察 1958-8-26周总理四川视察清华园 图 2 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问清华. 在清华大学校学习期间( 1958-1964 年),我五次荣幸亲眼见到了最尊敬的人民总理周恩来,其中三次是周总理陪同国外贵宾来清华园访问。我三次亲眼见到的贵宾是:朝鲜金日成主席,缅甸吴努总理和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来访问清华大学。每次访问之后,校园里总播送着周总理来到清华园这首歌曲: 八月里来喜事说不完,周总理来到清华园;天上的太阳分外艳,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拉着咱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格外质朴亲切,曲调欢快,感人至深。我们唱起来,幸福之感犹然而生,难以言表,这是我在清华唯一难忘的和最喜欢的一首歌。 大约 1959 年一个艳阳天,是我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第二年,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请华园,在我经常上课和自习的第二教学楼看见他们,当时 热烈欢迎的场面,请见图 2 , 金日成呦黑的笑脸及周总理 和蔼可亲 频率频招手的样子,一直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迄今这次是我唯一一次看见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 第二次看到周总理是 1959 年十周年国庆在天安门阅兵仪式上,当时我有幸作为首都民兵师方阵(图3)的一员民兵,代表首都和清华大学扛着重机枪 仰 首 阔步走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晚上,我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狂欢盛大活动,我们清华大学就在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前面,靠近天安门城楼,随时可以眺望城楼上的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大约狂欢晚会进行一半时间,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从天安门城楼下来,走到金水桥前面的狂欢人群中间,与大家一起欢乐, 近水楼台 我望见了他的身影,令人永生难忘啊。 第三次看到周总理是 1961 年 10 月 14 日,在北京最好的金秋季节,风和日丽,他陪同缅甸总理吴努来清华园访问。全校在大礼堂前面举行欢迎吴努总理盛大仪式,我们学生整齐地座在草坪上,我一清二楚地看见周总理精采奕奕、微笑拍手,陪同吴努总理从清华学堂这边走过来,只见总理身着浅灰色的中山装,那双浓眉下炯炯有神的目光,慈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不时地向欢迎的学生人群招手致意,我们这些学生一下子兴高采烈地欢呼跳跃,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老人家和贵宾,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兴奋之情,不断高喊着中缅友好万岁欢迎!欢迎!等口号。 第四次我在清华园又看到周总理,他陪同苏联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主席 伏罗希洛夫来访问清华大学,当时我看到他们参观老水利馆,爬上外面楼梯时,他们回头向下面欢迎的学生挥手致意。图 1 为周总理来校参观的照片。 在 1964 年夏天,我第五次看到周总理,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的北京市各高校全体应届大学毕业生大会上,文化大革命前每年北京市都召开全体大学毕业生大会,可见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视程度,这次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主持会议,我们聆听了周总理的重要报告:革命化与劳动化。在这次令人难忘的讲话中,周总理为我们全国青年指出了走一条革命化与劳动化的康庄大道,给我们极大的鼓舞。 我之所以能够五次幸运地看见周总理,都是与我在清华大学学习密不可分,真是永生难忘啊! 1964 年我从学校毕业后,虽然一直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但是在整个文革期间和后来,我都没有再次亲眼见到敬爱的、慈祥的而忙碌的周总理身影,令我无限怀念啊!但是他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图3 清华首都民兵师方阵国庆十周年通过天安门 忆清华,峥嵘 岁月稠 (1) 我五次见到了周总理 方锦清( 1958 级) 我在清华大学校学习期间( 1958-1964 年),国内外贵宾经常来清华大学访问,因此我有难得的机会看到我国领导人和各国贵宾。这里最值得回忆的是,我五次荣幸亲眼见到了我国最尊敬的人民总理周恩来,他经常来校视察(图1),并多次陪同国外贵宾来清华园访问。我曾经在清华园三次亲眼见到周总理及其前来访问的外国贵宾,其中有朝鲜金日成首相,缅甸吴努总理和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等来访问清华大学。每次访问期间和之后,总能够听见校园里播送着周总理来到清华园这首歌曲:八月里来喜事说不完, 周总理来到清华园; 天上的太阳分外艳, 地上的花儿格外鲜; 总理拉着咱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格外质朴亲切,曲调欢快,感人至深。我们唱起来,幸福之感犹然而生,难以言表,这是我在清华唯一难忘的和最喜欢的一首歌。 大约 1959 年一个艳阳天,是我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第二年,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请华园,我第二教学楼看见他们,因为二教楼上是学校会议室,也是贵宾接待室,我经常在二教下面阶梯教室上课和自习。因此和幸运看见当时 热烈欢迎的场面,请见图 2 , 金日成首相幼黑的笑脸及周总理 和蔼可亲地 频频招手的样子,一直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迄今这次是我唯一一次看见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 第二次看到周总理是 1959 年十周年国庆在天安门阅兵仪式上,当时我有幸作为首都民兵师方阵的一员民兵,代表首都和清华大学扛着重机枪 仰 首 阔步走过天安门(图3),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晚上,我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狂欢盛大活动, 我们清华大学就在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前面,靠近天安门城楼,随时可以眺望城楼上的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大约狂欢晚会进行一半时间,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从天安门城楼下来,走到金水桥前面的狂欢人群中间,与大家一起欢乐, 近水楼台 我望见了他的身影,令人永生难忘啊。 第三次看到周总理是 1961 年 10 月 14 日,在北京最好的金秋季节,风和日丽,他陪同缅甸总理吴努来清华园访问。全校在大礼堂前面举行欢迎吴努总理盛大仪式,我们学生整齐地座在草坪上,我一清二楚地看见周总理精采奕奕、微笑拍手,陪同吴努总理从清华学堂这边走过来,只见总理身着浅灰色的中山装,那双浓眉下炯炯有神的目光,慈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不时地向欢迎的学生人群招手致意,我们这些学生一下子兴高采烈地欢呼跳跃,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老人家和贵宾,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兴奋之情,不断高喊着中缅友好万岁欢迎!欢迎!等口号。 第四次我在清华园又看到周总理,他陪同苏联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主席 伏罗希洛夫来访问清华大学,当时我看到他们参观老水利馆,爬上外面楼梯时,他们回头向下面欢迎的学生挥手致意。图 1 为周总理来校参观的照片。 在 1964 年夏天,我第五次看到周总理,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的北京市各高校全体应届大学毕业生大会上,文化大革命前每年北京市都召开全体大学毕业生大会,可见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视程度,这次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主持会议,我们聆听了周总理的重要报告:革命化与劳动化。在这次令人难忘的讲话中,周总理为我们全国青年指出了走一条革命化与劳动化的康庄大道,给我们极大的鼓舞。 我之所以能够五次幸运地看见周总理,都是与我在清华大学学习密不可分,真是永生难忘啊! 1964 年我从学校毕业后,虽然一直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但是在整个文革期间和后来,我都没有再次亲眼见到敬爱的、慈祥的而忙碌的周总理身影,令我无限怀念啊!但是他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1958-8-26周总理四川视察清华园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50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