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脑中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脑中风患者的护理常识
CZC 2017-5-25 12:03
脑中风患者的护理常识 脑中风患者的护理常识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脑 中风 这种病,一旦得了脑中风之后,他们可能所承受的伤害会很大,并且,脑中风患者治疗如不得当的话,病情将会逐渐发展,所以对于脑中风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1、避免压疮,由于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压迫过久,骨头突出处(如耳朵、脚踝、骶尾骨处等)易发生压疮。在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下,对于无法自己翻身的患者,应每2个小时至少要协助翻身一次。适当的摆好体位是一个分散身体压力的有效方法。 2、避免关节挛缩,患者肢体瘫痪后,若忽略了被动式的关节运动,时间一久就会产生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预防之道是针对每个大小关节,在可活动的正常范围内,给予每天早晚2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约20次的被动运动。如患者能够主动运动,一定要提醒和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主动运动。 3、预防吸入性肺炎,脑中风病患者常伴有神经性吞咽异常,临床上,患者进食时易呛,从而有患吸人性肺炎的可能性。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在经医疗人员评估前不可任意喂食。一般而言,这些患者较适合食用较浓稠或半固体食物,如流质食物添加麦粉或布丁、果冻等,可改善其吞咽功能。 4、改善体位性低血压,因长期卧床、年龄、肌力下降、药物等因素,患者常会在变换姿势时有头昏眼花的现象。因此在变换姿势时,应采用渐进方式,速度不可太快。 一旦家中出现了脑中风病人,那么对他们应该要护理得当,虽然人们总是说得了脑中风依靠治疗,可是,如果对于他们家庭中的护理没做好的话,同样也不能治好该病。 经典文章回顾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常识 10条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常识 四条建议教老年人预防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饮食调理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你对老年性痴呆症到底懂多少?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1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脑修复新希望
热度 7 GongChen 2016-8-15 13:43
(在 查尔 斯 H. “Skip” 史密斯生命科学 实验 室 揭幕 庆 典上的 讲话 ) 陈 功 维 恩·魏勒曼 冠名主任教授 宾 夕法尼 亚 州立大学生物系 大家下午好。 感 谢 您光 临 此次 庆 祝典礼, 感谢 史密斯先生 对 我 们 的大 脑 修复研究 给 予的慷慨捐 赠 ! 去年,大 约也是 在 这 个 时 候,当戴夫·利布 (Dave Lieb) 告 诉 我有一位老先生 想与我 见 面,并 询问有关 我 们的 研究 时 ,我完全不知道那次与 Smith 先生的第一次会 面 将成 为 我生命中一个 历 史性的 时 刻。当 Smith 先生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文件 夹 ,里面都是关于我 们 的大 脑 修复工作的新 闻报 道 时 ,我感到完全惊 讶 和深深的感 动 。 Smith 先生已 经 听 过 我的两次 报 告了, 这 要感 谢 布 伦 达· 卢 卡斯 (Brenda Lucas) 和芭芭拉·肯尼迪 (BarbaraKennedy) 举办的 活 动 ,但今天 Smith 先生仍然希望听到我 们 的大 脑 修复技 术 的新 进 展。我欣然从命。 我 们大脑修复 技 术 深受山中伸弥 (Shinya Yamanaka) 的 iPS 细 胞技 术的影响 , 即 改 变 皮肤 细 胞成 为 干 细 胞的 伟 大技 术 。六年前的 2010 年,我 们 通 过 与索 尔 克研究所 (Salk Institute) 弗雷德 ·盖奇教授 (Fred Gage) 合作, 尝试过这 种技 术 。然而,回到 Penn State 后,当我 们把 干 细 胞注射到小鼠的大 脑 中以后,却 发现 干 细 胞 经 常被免疫排斥, 剩余的存活 细 胞也不太能 够 分化成功能性神 经 元。因此,作 为 一个 研究 大 脑 多年的神 经 科学家,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大 脑 内直接再生神 经 元,从而避免 细 胞移植的弊端。 这 里 简单 介 绍 一些关于人 类 大 脑 的背景知 识 。我 们 的大 脑 有两个主要的 细 胞 类 型,一种是神 经 元,另一种 则 是胶 质细 胞。我 们 正常的大 脑 功能依 赖 于神 经 元和胶 质细 胞之 间 的微妙平衡。当我 们 的大 脑损伤 或 变 性,比如 脑 中 风 或早老性痴呆后,神 经 元死亡了,但胶 质细 胞可以被激活分裂,成 为应激 性胶 质细 胞。因此,在受 伤 的大 脑 中,功能性神 经 元减少了,但 应激 性胶 质细 胞增多了。 这 些 应激 性胶 质细 胞在大 脑 内部可以形成胶 质 瘢痕并 导 致大 脑 功能的永久性 损 坏。胶 质 瘢痕已被 发现 一百年了,但在 过 去的一个世 纪里, 没有人能 够把 胶 质 疤痕逆 转为 神 经组织 ! 今天 ,我 们 的 脑 内重 编 程技 术 能 够 做到 这一点 ,即逆 转 胶 质 瘢痕回神 经组织 !什么是重 编 程?重 编 程就是把一种 类 型的 细 胞改 变 成另一种。在我 们 的 实验 室,我 们 已 经 成功地将胶 质 瘢痕内 的应激性 胶 质细 胞直接 转化为 功能性神 经 元!那么我 们 是如何做到的呢?好吧, 让 我来告 诉 你 们 关于 现 代分子生物学的一点小技巧。我 们把一种 称之 为 NEUROD1 的神 经转录 因子注入到胶 质 瘢痕里,从而在胶 质细 胞内表达 这 个神 经 基因。作 为 一个重要 调节 基因, NEUROD1 可以 进 入胶 质细胞的 核内,激活 许 多神 经 基因,同 时 抑制 许 多胶 质 基因。 现 在,你可以想像,一个胶 质细 胞里的神 经 基因被激活了,但胶 质 基因却被抑制了,胶 质细 胞便不再是胶 质细 胞,而是 变 成了一个神 经 元!当我 们这项 技 术应 用到胶 质 瘢痕 组织时 , 许 多胶 质细 胞将 变 成神 经 元,胶 质 瘢痕将被逆 转 回神 经组织 , 这就 是以前从未 实现过 的 创举 ! 今天,我的 实验 室已 经 使用 这 种在体重 编 程技 术 成功地修复了局部 脑 中 风 后的 脑损伤 。重要的是,我 们 不 仅 逆 转了脑 中 风 后的胶 质 瘢痕,也取得了运 动 功能的改善。事 实 上,我 们 的技 术 从意 义上说远远 超出 脑 中 风 。 许 多神 经 疾病,包括 脑挫伤 (如美式橄 榄 球比 赛) ,脊髓 损伤 ,阿 尔 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亨廷 顿 氏病, ALS ,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神 经 元可能已 经 死亡或 变 性,但胶 质细 胞在同一 时间被 激活。 现 在,我 们 可以运用体内重 编 程技 术 来改 变 大 脑 或脊髓内的胶 质细 胞成 为 功能性神 经 元。 虽 然我不能保 证 我 们 的技 术 能 够 治愈所有 这 些神 经疾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 们 至少可以重新再生新的神 经 元, 给 功能恢复 带 来新希望。 许 多其他的技 术 可能需要与我 们 的技 术 相 结 合,从而 实现 最佳的治 疗 。 事 实 上,新技 术已经 来了!如果您 对 基因 疗 法有 顾虑 ,不用担心,我 们 开 发 的另一种技 术 更容易 为 大家所使用,那就是 药 物治 疗 。 药 丸很容易使用,就像服用泰 诺 以减 轻头 痛那 样 。我想 创造 的 药 丸,可以帮助 脑 中 风 和阿 尔 茨海默氏症患者重新再生新的神 经 元。 这 不是一个童 话 , 通向药物疗法的第一步已经实现了 !八个月前,在 2015 年圣 诞节 前,我 们向全 世界 发布了 可以将人 类 的胶 质细 胞直接改 变为 功能性神 经 元的化学配方 ! 当然,我 们还 不能将 这 些化合物注入人 脑 ,但或 许 我 们 可以先把我 们 的特效 药 丸送 给 可 爱 的小老鼠!我的下一个目 标 是 实现 在 脑 中 风 或脊髓 损伤 后的非人灵 长类动 物上的功能恢复,比如 猕 猴在基因和大 脑结 构上和我 们都很 接近。在 过 去的 许 多 临 床 试验中, 从老鼠大 脑 直接跳 跃 到人 类 大 脑时经常导致 失 败 。我个人 认为 ,猴 脑测试对我们将来临 床 试验 的成功至关重要。 Smith 先生,今天我很高 兴 地告 诉您 和您的家人,并告 诉 大家,您的支持已 经 使我 们 的研究有了重要起色: 有了您的支持,我 们 正在完成 对 小鼠局部 脑 中 风 模型的 临 床前研究。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也已 纳 入正确的 轨 道。 有了您的支持,我 们 已 经 启 动 了一些新 项 目,包括帕金森氏病,亨廷 顿 氏病和 ALS 。 有了您的支持,我招募了一些新的博士后来加速我 们 的神 经 修复工作。 有了您的支持,我 们 已 经购买 了最先 进 的共聚焦 显 微 镜 来 观 察由胶 质细 胞 转 化而来的美 丽 的神 经 元。 您的支持将会 对 我 们 的研究 产 生 长远 的影响,并帮助我 们 最 终 找到治 疗 神 经 疾病的方法。 Smith 先生,您的慷慨捐 赠也 改 变 了我的个人生活,您 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 义 和帮助他人。我曾 经拥 有一个梦。在初中 2 年 级 13 岁那年, 我立志成 为 一名科学家。 这 个梦想从未更改,如今也已 实现 。 Smith 先生,您的捐 赠对 我是很好的启 发 ,我和我的妻子已 经 在我的母校大有中学 设 立了 奖 学金,以支持 10 名学生 。我希望能激励更多的学生 实现 他 们远 大的梦想! 虽 然 这 是一个很小的捐 赠 ,我想 说 的是,您的慷慨捐 赠对 我影响深 远 ,我将 踏着 您的足印,回 馈给我们的 大学和社会。 今天,我有一个新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把我 们 的技 术转化 成 为 一种新 疗 法,来帮助全球数百万 脑 疾病患者。我喜 欢 思考一些大 问题 ,也鼓励我的学生和博士后思考大 问题 。但我 们 都知道,没有 强 有力的支持, 许 多 伟 大的想法不一定能 实现 。 Smith 先生,感 谢 您的支持!您的支持 让 我敢于思考更 伟 大的 问题 ! 我要感 谢宾 州州立大学 为 我提供一个理想的地方去做 伟 大的梦,并 测试 各种新的想法! 虽 然在体重 编 程成功了,但自 2002 年加入 宾 夕法尼 亚 州立大学的 过 去 14 年里,我有很多其他的想法并没有 实现 。所以,我的 经验 就是 永不放弃,永 远尝试 新 东 西! 我要感 谢 我 们 的院 长 Douglas Cavener , 他作为 我 们 的前系主任雇佣了我,感 谢 他的信任,支持,和友 谊 。 我要感 谢 我的所有 现 任和前任 实验 室成 员 。 因为 你 们 的辛勤工作, 才有我们实验室一系列的 重大 发现 。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我要感 谢 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 母亲冯寿 恩, 她就 在 这 里,感谢她和已逝的父亲 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 ; 感 谢 我的妻子 徐洁 ,感 谢 她 持续的爱 和支持 ; 也感 谢 我的两个可 爱 的女儿,米 兰 达和阿黛 尔, 感 谢 她 们带 来的快 乐 。 最后,再次感 谢 您, Smith 先生! 感 谢 大家参加 这 个 庆 典! 2016 年 8 月 12 日 附注: 我的实验室从今成为冠名实验室: 查尔 斯 H. “Skip” 史密斯生命科学 实验 室
个人分类: My Research|9771 次阅读|8 个评论
神经再生药物疗法开启治疗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新途径
热度 6 GongChen 2015-10-16 13:37
我们的神经再生药物疗法今天终于在Cell Stem Cell 上在线发表! 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abstract/S1934-5909(15)00419-1 我们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让脑损伤或脑疾病患者,包括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和许多其他神经损伤患者每天口服药片,就能够在大脑里再生神经元并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英文媒体报道: http://science.psu.edu/news-and-events/2015-news/Chen10-2015 中文媒体报道: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17451.html 中文消息全文: 神经再生药物疗法开启治疗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新途径 Main Content Filed under: Chinese-language , Gong Chen 15 October 2015 小分子处理后的人脑胶质细胞已转化为神经细胞,由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陈功教授实验室提供。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陈功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神经再生的药物疗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千百万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望将来有一天会在家中边吃药边在大脑里再生神经元!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正从陈功教授的实验室向前跨出了飞跃的第一步! 神经元是人类大脑的功能性单位,能够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指导机体内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神经元周围有广泛的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并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稳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脑损伤和脑疾病的情况下,神经元的病变和衰亡常常是不可逆转的。相反,胶质细胞由于保持了分裂的能力,会迅速对神经损伤做出反应,分裂繁殖并在病变区域形成一层护栏,以限制神经损伤的扩展。然而,当过多的胶质细胞占据损伤部位后,容易形成胶质疤痕,进而抑制神经元再生。胶质疤痕是修复大脑损伤的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系Verne M. Willaman 冠名主任教授陈功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底曾经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运用病毒颗粒在胶质细胞中表达NEUROD1蛋白将其诱导成为功能性神经元从而逆转胶质疤痕。但是,由于注射病毒颗粒需要颅脑外科手术来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其临床应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克服这一潜在的局限,陈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现在又开发出了化学小分子鸡尾酒疗法,使用一组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替代病毒颗粒,成功地将来源于人脑的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由于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被胃肠道吸收,在通过血脑屏障后有可能直达胶质细胞,此项小分子诱导的细胞转化技术有望开发成为口服药片,避免脑手术和病毒注射,因而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褪行性疾病开辟了新天地。“用小分子化合物实现脑内神经元再生将是大脑修复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我们的工作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实现临床应用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解决”,陈功教授说。 为了寻找正确的化学配方,陈教授研究组的5名学生在博士生张磊的带领下测试了数百种条件,最终确定了一组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配方,可将体外培养的人脑来源的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他们发现,通过阶段性地加入不同种类的小分子化合物,培养的人源胶质细胞逐渐改变形态,由平铺的多边形转变为长梭形,并渐渐延伸出细长的突起与邻近的神经细胞相连接。除了形态变化外,这些化合物诱导的神经细胞还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他们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与周围的神经元进行通讯联系。此外,这些神经元能够在培养皿中存活超过5个月,甚至能够被移植到小鼠大脑内存活超过1个月。 小分子处理前的人脑胶质细胞形态,由宾夕法尼亚州 立大学陈功教授实验室提供。 运用小分子化合物将胶质细胞重塑成为神经元进行脑修复开启了再生医学的新篇章。“我们的梦想是,有一天,脑损伤或脑疾病的患者不再需要脑手术,而是只需每天口服药片,就能够在大脑内再生神经元并恢复正常的脑功能”,陈教授激动地说。 “小分子化合物疗法的发明帮助我们向这一伟大梦想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陈教授补充道。虽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药品配比,包装,通透血脑屏障,以及有效地进入胶质细胞等等,但是这项新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来有望应用于治疗脑挫伤,脑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病,和许多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参加此项研 究的除了陈功教授(Gong Chen)和博士生张磊(Lei Zhang)之外,还有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吴冈义教授(Gang-Yi Wu, 已加盟华南师范大学),殷久超 (Jiu-Chao Yin), Hana Yeh, 马宁馨(Ning-Xin Ma), Grace Lee, 陈翔云(Xiangyun Amy Chen), 和王彦明 (Yanming Wang); 以及来自艾莫里大学的 金鹏教授 (Peng Jin), 林莉(Li Lin), 和陈力 (Li Chen). 该研究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干细胞基金资助 Gong Chen, gongchen@psu.edu Barbara Kennedy, science@psu.edu
个人分类: My Research|85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吃鱼降低脑中风风险的观点被证实
bioxncai 2014-6-15 15:22
确实是好消息!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的这项研究令人鼓舞, 鱼肉易于消化吸收,又对健康有好处,大家以后可以多吃些鱼肉。 附: 吃鱼补脑,还能降低脑中风风险 这个南京军总医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获世界认可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杨晨 侯华娟 记者 杨甜子) “吃鱼补脑”是一条流传很广的饮食忠告。如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鱼肉中的蛋白质不仅能够补脑,还能够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每天的饮食结构中增加 20 克蛋白质的摄入,脑卒中(即脑中风)的发病风险最高可降低 26%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本月 11 日发表在了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获得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补脑”首推鱼肉蛋白 昨天,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举办的第十属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上,进行此项调查的南总神经内科研究团队专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科主任刘新峰告诉记者,这项“蛋白质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历时一年。对 20 多万脑卒中患者的病例以及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每天的饮食结构中增加 20 克蛋白质的摄入,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可降低 26% 。 专家告诉记者,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的发病与膳食动物蛋白摄入呈现副关联,与钠及钠/钾比值呈现正关联。也就是说,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降低脑 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两种,都能够对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张治中博士用鱼肉蛋白举了个例子。“ 50 克的鱼肉,含有的蛋白质约为 10 克,富含的高浓度脂肪酸是保持大脑正常运转的必要‘能量’。而且鱼肉中的脂肪含量没有红肉那么高,所以,动物蛋白摄入,我们首推的并不是红肉,而是鱼肉。” 此外,鸡蛋、蔬菜等都是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专家告诉记者, 50 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约为 7 克, 50 克青菜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1.3 克,但还有不少人体消化吸收所必须的膳 食纤维。所以,在饮食结构中适当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同时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降低食盐摄入量,的确能够对脑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专家团队将这一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了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轰动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每天钦食结构中增加的蛋白质摄入也是有上限的,不能超过 100 克,否则就会给肾脏带来额外的负担。”张博士提醒道。 约 1/3 的脑卒中患者年龄在 45 岁以下 刘新峰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神经内科病房中出现了新趋势,脑中风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5 岁以下的青年人患病比例将近三分之一,比十年前翻了一倍。 “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人熬夜、吸烟、不规律饮食等都会成为致病的诱因。”刘新峰说。 专家提醒,预防脑卒中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尽量避免烟酒等刺激性“诱因”。尤其是最近世界杯期间,高血压患者等中风“高危人群”甚至试图通过“碎片化睡眠”的方式来弥补熬夜看球的“时间差”,这样的做法同样不值得提倡。“过多地熬夜,再加上情绪过于激动,血压的调控会相对困难,脑出血发生的概率会明显提高,所以能不能熬夜,建议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下评估。” 《扬子晚报》 2014.6.15 A8 版
2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卒中日:呼吁关注脑中风治疗
WileyChina 2013-10-29 10:59
今天是 世界卒中日( World Stroke Day ) , 世界卒中组织( World StrokeOrganization ,简称 WSO )及其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会员,呼吁各国政府提高对脑中风的关注,并督促治疗 。 据统计,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发生脑中风,其中六百万人因此丧生。 六分之一的人会在有生之年经历脑中风,每年脑中风致死的人数超过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三种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 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哪种性别、哪个种族或国家,脑中风都是引起长期残疾的最主要病因。 WSO 主席 Stephen Davis 教授在越南河内会见高级政府和卫生官员时指出脑中风已经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艰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脑中风是第二大致死疾病,同时还是引起长期残疾的最主要病因,这些统计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意味着真实的生命,病患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朋友。脑中风患者所面临的社会、精神和经济压力异常巨大。”当谈到东南亚地区的情况时, Davis 教授指出这一地区的脑中风后恢复人数比其它地区多。 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的世界卒中日纪念活动之后, Davis 教授将赴缅甸仰光,将这些关键数据分享给缅甸的高级政府和卫生官员。“我们会强调在缅甸设立脑中风管理部门的重要性,这一举措可以降低脑中风致死率,并且不会给公共卫生系统增加额外费用。” 欢迎访问 世界卒中组织(WorldStroke Organization ) 、 World Stroke Campaign 网站和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 World Stroke Academy 主页获取更多最新信息 。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脑中风的知识集锦
yzsymcys 2012-12-9 22:47
脑中风的隐患 ---- 颅颈部动脉狭窄 一、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通俗地说,就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 70% ~ 80% ,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中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已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致死原因,并且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 二、哪些症状是脑中风的前兆 脑中风常使人猝不及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中风常有些先兆。下面列举的几种情况即属于中风的征兆: 1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 、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3 、意识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走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4 、一过性肢体无力,一过性黑朦,言语不清,频频打哈欠,突然对近来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 5 、“小中风”,即 TIA ,主要表现为自觉半身无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发生“小中风”的患者在一年内有 42% 发生中风。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 三、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属于脑中风易患高危人群 1 、有中风家族史者。与 高血压 病一样,脑血管病具有遗传倾向。 2 、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者,高血压被公认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3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增加了动脉化和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 、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脑血流量,容易形成心脏微血栓脱落,使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5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往往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如反复发作,近期更易发展成“完全性中风”。 6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由于脑动脉内膜厚,管腔狭窄,而造成脑供血不足,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血栓脱落都可引起脑栓塞。 7 、其他如 肥胖 、喜食肥肉、高脂血症者、烟酒瘾过大、脾气急躁、体力活动少、先天性脑动脉畸形和颈椎病经常眩晕发作者。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几种易患因素,则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而当我们知道哪些人容易得中风后,就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 四、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 中风发病在脑,祸根可能在颈部。 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每分钟约有 750 — 1000 毫升供应脑。每侧颈内动脉每分钟通过约 350 毫升血液。 当颈内动脉狭窄超过 50% 时,脑供血将受到严重影响 ,微循环血流变慢、淤积,即可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如果是 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那么,斑块亦可脱落引起脑中风。 目前研究发现,近 1/3 中风的发生与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 五、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有颈动脉狭窄 我们将病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症状的,一类是有症状的。 无症状者不易发现,但占多数。怎样发现他们呢?我们说,您若是一个 重视自己生活质量的人, 就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年龄 50 岁以上,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或周围动脉硬化者 ,应考虑作 颈动脉彩超除外颈动脉狭窄。 还有一部分颈动脉狭窄病人表现出一些症状,常见的是 TIA 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头昏目眩,一侧眼暂时性发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说话不清等。 这种症状出现可仅数分钟,也可数小时,但在 24 小时内完全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 有这种情况可不要耽误了,应赶快去看医生。已经得了脑栓塞的病人,只要恢复得好也应检查有无颈动脉狭窄,因为这些病人还会再患脑栓塞,而且是更重的脑栓塞,若能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颈动脉狭窄,就会大大减少复发的机会。怎样检查有无颈动脉狭窄呢?很简单,只要去有条件的医院做一个 专门的 CT 或磁共振的颈部血管成像, 可以明确的诊断是否有颈动脉狭窄。上海市东方医院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炫速双源 CT 、 3.0T 磁共振以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准确的颈部血管的检查。 六、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即行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且术中出血量大,有颈神经损伤和感染等风险,住院时间较长。近十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 颈动脉腔内成形、颈动脉支架置入技术 日臻成熟,特别是脑保护技术的发展,为颈动脉支架技术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条件。颈动脉支架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器材通过血管腔在 颈动脉的狭窄处放置金属支架扩张和支撑狭窄部的微创治疗技术 。它损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是一种很有优势的 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的新技术 。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术中病人完全清醒, 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作血管造影,用球囊导管扩张,再用支架输送导管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并释放, 这样就完全地恢复了颈动脉正常血流和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微创性、疗效好和恢复快等特点。 该项技术的开展需要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手术创伤小但技术要求高,医生需要接受过专项的培训,同时需要相应的医疗设备。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成立了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脑血管病诊治一体化,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更合理更有效。 提示: 脑血管病是当今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患病率高达 1.788 %, 是我国人口致死的第二位原因。患者往往会有以下思想误区: 重治疗轻预防, 病情较轻时等等看。往往丧失了治疗良机。需要注意的是, 已经发生脑中风的患者,约 30-40% 在 5 年内会发生再次中风, 及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应该在临床症状缓解后,进行脑和颈部血管的检查,如发现有存在的血管病变, 需要考虑做积极的预防治疗(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脑血管狭窄 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充足的血供,虽然其重量只占体重的 3% ,但血管却占心排血量的 20% 左右,但供应脑部的血管常常会由于 动脉硬化,动脉夹层, 高血压 , 糖尿病 等原因而生狭窄,从而产生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动脉狭窄包括 颅内和颅外的血管狭窄, 是导致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脑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的主要原因,因而会产生相应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头晕、肢体无力、麻木、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等缺血症状,甚至产生严重的中风。 中风的致死、致残率极高,救治效果不佳。但是相反,如果能及时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并采用规范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常常可以预防中风以及反复缺血事件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避免了给家人、社会造成负担。因此,有缺血症状发生的病人,应尽早行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CT 血管成像及脑血管造影等 血管检查明确有无动脉狭窄,病采取相应规范化的治疗,以改善脑组织血供,预防中风。如已发生中风,恢复后要及时明确血管情况,及时治疗,以防再次中风。 脑梗塞的二级预防 病人和家属住院应掌握的脑梗塞治疗内容 院前治疗是及时提供卒中治疗的基础。应促进病人和家属认识出现脑梗塞症状后立即治疗的重要性;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的病人由于没有意识到 TIA 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因而使病人处于非常危险之中。 10% 的 TIA 病人在 1 个月内发生卒中。因此,应该教育病人认识到 TIA 的重要性。 服用适宜药物防治卒中复发; 卒中最重要的 6 个表现。 如果以上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 10 分钟,病人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到最近的急诊室; 教育病人:发生卒中时能及时溶栓是非常重要的;强调脑梗塞是医疗急症,尽可能地早期到达医院;病人能够预防的脑梗塞危险因素;有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的病人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能够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 脑梗塞康复的目的是 帮助卒中病人达到最好的恢复。 帮助卒中病人和他们的家庭获得最大可能的康复。只有卒中病人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自然恢复在大多数病人中都会出现。卒中后不久,一些失去的功能就会开始恢复 。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恢复最快,但有时也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自然恢复过程中,许多病人会出现异常的姿势; 康复是治疗的另一部分。它能够帮助病人保持和重新获得失去的一些功能,以便更独立地生活。早期康复对病人的恢复非常重要,通常在病人还在急性期治疗时就开始。对许多病人来说,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风早期五种表现及自我识别 早期五种表现: 1 、面部或(和)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的麻木和无力 2 、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 3 、没有原因的突然严重 头痛 ; 4 、突然昏迷,不能讲话或听不懂其他人的话; 5 、突然行走困难、 头晕 、不能平衡 家庭自我识别: •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 头晕、肢体发木 等不舒服的情况,怀疑自己发生中风时,试着做做以下三组动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 • 一是对着镜子微笑 一下,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 面瘫 。 • 二是将双手伸直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往下掉,则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 • 三是说一段原来会说的绕口令,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着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以上三个动作中出现任何一个都可以判定已出现了早期中风。 中风的致病因素 1 、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 2 、吸烟:吸烟可引起脑血管变硬,失去弹性,容易发生脑溢血。 3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动脉硬化症后可发展到脑动脉硬化 4 、心理因素:怒、喜、思、悲、恐过度,特别是暴怒,是最常见的诱因。 5 、劳累:用脑过度和劳累过度易导致中风。 6 、气候: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时易发生中风。 7 、饮食不节:过分贪吃、多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 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有什么区别? 脑出血发病凶险,死亡率高,但只要闯过难关,后遗症轻 ; 脑梗塞发病缓慢,死亡率低,但多会留下后遗症。 第一, 发病机制不一样。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周围脑组织,一方面使 颅内压力升高 ; 另一方面,由 破裂血管供血的脑细胞会因为得不到血液供应而缺血缺氧死亡 。病人一 般都有 高血压 病史 ,常在激动的时候发病。比如有的病人正在发表演说,讲得吐沫星子横飞,突然倒地死了。还有的病人在吃年夜饭时,嘻嘻哈哈一喝酒,就倒了。这些都是由于 情绪激动,引起血压猛升,导致血管破裂。 所以, 高血压病 人,一定不要大喜大悲,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 脑血栓是在 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堵住了脑血管 , 造成由它供血的脑细胞缺血缺氧死亡。 由于 动脉硬化 可使血管壁凸凹不平,不光滑,血液成分容易沉积下来 ,形成血栓 ;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流速度慢,血里面的东西也容易沉积下来,形成血栓。所以, 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都是脑血栓的高危因素 。 脑栓塞 虽然也是脑血管被栓子堵住了, 但栓子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比如房颤病人心脏内常有血栓,血栓脱落,就有可能顺着血流流到脑子里,堵住脑血管。可见, 脑血栓是“本地货”,脑栓塞是“舶来品” 第二, 表现不一样。 偏瘫是它们的共同症状。因为不管什么原因,最终都会导致 脑细胞因供血障碍而死亡。 但脑出血病人 ,发病急,多伴有剧烈头痛、呕吐。 脑栓塞病人,由于栓子也是突然脱落,所以发病也比较急,但一般没有头痛、呕吐症状。 脑血栓则发病相对较缓,多是睡了一夜觉,第二天醒来,发现半身不遂,多无头痛、呕吐症状。 第三, 预后不一样。 脑出血发生凶险,病人容易 形成脑疝死亡 。但只要救治及时,平安度过危险期, 后遗症多比较轻微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脑血栓和脑栓塞则不同, 尽管死亡率低,但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大,致残率高。 第四, 治疗不一样。 脑出血以止血、脱水 ( 防止形成脑疝 ) 、降血压为主。 脑血栓、脑栓塞则以 溶栓、降纤维蛋白、抗凝、抗血小板凝聚为主。 治疗的关键是要早,越早越好,尤其不要超过 6 小时。 防治“小中风”,避免“大中风” 邱教授今年 70 多岁,从音乐学院退休有好几年了。平时身体很好,可是最近几个月来, 常常 感觉 头脑发昏,眼前发黑,手脚不灵 ,甚至在吃饭时出现筷子突然掉在地上的现象。一天,邱教授在看报纸时,突然不省人事,手脚僵直,呼之不应,这样持续了约十几分钟,才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看见老伴焦急的样子,邱教授才知道自己刚才“昏”了过去,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他两侧 颈动脉高度狭窄,其中一侧已经达到了 90% ,而且在动脉血管里有很多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 都快把血管堵死了。 “昏倒”就是由于斑块脱落或者血管痉挛狭窄引起脑缺血而产生的 。医生还说,血管里的斑块就如同河道里的淤泥一样,到一定程度必须清理,否则河道就要堵塞。而且这些斑块有可能脱落,随血流进入到脑子里,阻塞脑内的血管。医生建议邱教授尽快手术,把颈动脉里的斑块清除掉。经过认真思考,邱教授同意手术治疗。手术后,医生又建议邱教授长期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脑得生片等。不久,邱教授感觉头脑非常清醒,再也没有出现眼前发黑、手脚不灵等现象。邱教授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医学上叫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 TIA ,俗称“小中风”)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发展,就有可能出现 脑卒中(俗称“大中风”) ,甚至危及到宝贵的生命。实际上,像邱教授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小中风”与颈动脉粥样硬 化有关。有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 TIA 是由颈动脉狭窄 引起的。 TIA 是 局部脑组织血氧供应暂时减少或中断 ,即脑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其症状表现 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通常小于 30 分钟,往往自行缓解 。但是,这些患者中有接近 1/3 的人会在 5 年内发生脑中风,因此它通常被人们称做 脑中风的前奏。 有些医生认为, TIA 与中风的关系就像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一样。因此,一旦发生 TIA ,必须认真治疗。通常,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即 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血黏度、高龄、高(吸)烟、高压(力)、活动少等,简称“八高一少”。 很多患者在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不超过 50% 时,即斑块形成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脑缺血表现,只是在 体检时听到颈部血管杂音 后,在动脉彩超检查或造影检查时偶然发现 颈动脉斑块 。而且并非所有的脑缺血患者都会经历 TIA 等阶段, 许多患者可以从无症状而直接发生中风 。其原因是与 斑块的性质、部位、表面有无溃疡等有关。 一般当颈动脉管腔狭窄超过 50 %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头昏、视物模糊、耳鸣、眼睛黑朦,甚至 一过性晕厥 等症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是国外广泛应用了二十余年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是将狭窄部位的血栓、粥样硬化斑块、破坏的动脉内膜一起切除,使狭窄的动脉管腔恢复至正常的口径,保证大脑供血,预防颈动脉“垃圾”脱落,从而预防中风。其他还可选择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即将覆膜支架覆贴于斑块狭窄段,将狭窄段扩开,管腔口径增大,斑块在管腔与支架间固定,从而防止脱落。还有 颈部血管搭桥手术、颅外 - 颅内动脉旁路、腔内气囊动脉扩张成形术 等。中风的治疗目前仍非常困难,多数患者在挽救回生命后仍留有残疾。因此, 中风贵在预防,也就是“防胜于治”。 预防措施之一就是 稳定已经形成的颈动脉斑块,防止它继续脱落 “垃圾”到大脑里去。同时,防止斑块继续增大,扩张血管以增加脑部供血,可长期服用一些 降血黏稠度、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西药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或中成药等。 中风康复不宜 " 超保护 " 中风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可怕之处就在于多数病人 不是死亡,就是留下瘫痪 的后遗症,从此卧床不起的不在少数。在美国, 中风也属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大概占美国全部死亡人口的 10 %~ 12 %。美国现在累计大概有 300 万中风以后的存活者,他们对中风的康复工作有些比我们做得好、做得细。 在中国如果家里有一个瘫痪的婆婆,而媳妇贤惠,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就是好媳妇。但如果从一个康复医生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美国的康复医生来看这件事,可能就会提出 3 个问题: 第一,这个婆婆是不是经过了正规的康复治疗。 第二,她是否独立恢复了残疾功能,如果没有完全恢复,那么剩余的一部分能不能用器具来替代,比如说病人走路比较困难,那么是否给她买了 助行架或轮椅 ,让她能自己走一段路。 第三,家庭是不是对病人有超保护现象,就是说病人可以做的事情不让她做。如果有超保护现象,是完全错误的。 独立做事,是使人长寿,使人觉得自己生命有价值的最好办法。 我们千万记住,对于一个要康复的病人来说,什么都没有他自己能够独立做事、独立行动更为宝贵。下面就从康复的角度来谈谈对中风后存活病人的处理。 1 、关于肌肉和关节挛缩的问题。 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病人残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美国当病人发生中风以后,一般都是在当天或第 2 天,就有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去对这个病人会诊。比如说病人是 一侧偏瘫,左手和左腿中风以后都不能动了 ,康复医生就会下医嘱,治疗师给予病人左手和左腿每天定时的被动性运动。运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节,要活动每一个关节,使它活动到最大的限度,防止关节强直;二是肌力,被动活动肌体,能够保持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在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早,要及时。 2 、骨质疏松 。 当骨头不在正常活动状态下承受压力的时候,最早在 30 小时就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一个偏瘫的病人如果不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髋关节股骨的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第一要尽早地活动肢体,哪怕是被动性的活动。 第二要给予维生素 D 和钙剂。 3 、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的概念就是当病人瘫在床上不能动的时候,骨头旁边的软组织就会出现钙的沉着,主要引起的症状是疼痛。对它的治疗,( 1 )用解热镇痛药,( 2 )加强肢体的运动,( 3 )防止摔倒。在各种瘫痪的类型里,右侧偏瘫最容易出现摔倒。对摔倒的预防,首先要由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来确定病人的活动能力,当病人不需要别人来帮助的时候,首先让他使用 助行架 ,助行架在美国是非常普通的康复用具,它和拐杖最大的不同就是 助行架本身是稳的,是四个脚着 地,人可以把自己的体重托付给它,这点是手杖和拐杖都做不到的。 4 、衰弱,预防卧床所造成的人体衰弱。 科学研究指出,如果 一个正常的人卧床 7 天,带来的衰弱需要用另外的一个 7 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因此应在病床旁边放一把椅子,看到病人病情稍微缓解一点,就要求病人 每天坐椅子至少 3 次,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衰弱。 5 、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中风的病人大概有 50 %到 60 %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但 一般在 6 个月到两年之内都能自行恢复,有些病人甚至 1 个月就完全恢复了, 最迟到 4 年也能恢复。病人过了危险期以后,在美国就不再用留滞的导尿管,因为长期留滞导尿管,会造成尿道感染,常见的是绿脓杆菌。尿路感染多指的是膀胱感染,膀胱感染会上行引起肾盂感染,肾脏严重感染的后果就是肾衰。去除长期留滞的导尿管后,用一次性的导尿管,每天用 4 次,尿道口应该进行很好的消毒。 6 、褥疮。 褥疮常常发生在 骶部、脚跟 。 对骶部褥疮的预防就是翻身, 要勤给病人翻身。对脚跟褥疮的预防,在美国是用一种脚托,脚托把脚整个托起来,使脚跟悬空,避免引起褥疮。在过去,美国也用橡皮圈、轮胎的内带那样的东西,把病人臀部托起来。现在美国已经不用了,因为发现托起来的圈本身就可承受很大的压力,现在常用的是给病人改换非常软的褥子。 7 、吞咽困难。 大约 25 %到 45 %的中风老人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治疗首先是插胃管或是做胃造瘘,然后由语言治疗师来治疗吞咽困难。语言治疗师管两件事, 一是说话困难,一是吞咽困难。 给病人治疗吞咽困难的时候,第一步是通过各种检查来确定病人肌肉麻痹状况,给病人试着调节食物的干稀程度。在美国食物干稀程度的档次非常多。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档次叫做蜂蜜勺,是把一个勺子放在蜂蜜里边,然后勺子慢慢地倒下,作为稠密度的一个标准。从这里可以看到,美国对中风病人的饮食工作做得非常细。 8 、中风恢复期的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经过救治度过急性期,病情控制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的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除了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心理护理外,还须重视饮食调理,以保证患者饮食合理,营养得当,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强防御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 1 )首先要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 。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仍需较多时间卧床休息,活动相对减少,致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若一次吃得过饱就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因此,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餐进食不要过量,七、八分饱即可,可增加每日进餐次数,以 4 ~ 5 餐为宜。 中风恢复早期应以半流食或软饭为主, 如酸牛奶、豆腐脑、小米粥、软面条、馄饨、、软米饭、包子、面包等。随着病情好转和活动量的增加及消化功能的改善,可逐渐增加饮食内容,如米饭、面条,还可适当增添一些粗粮。 ( 2 )其次要注意营养搭配。 中风的主要诱因是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对此必须积极防治,饮食营养要保证 低脂肪、低胆固醇,以防止血管损害加重 。因此,要尽量以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为烹调用油,不过,植物油也不宜过多,以免形成 肥胖 。要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保证摄入足够的润肠食物,以防 便秘 发生。 ( 3 )第三要注意饮食禁忌。 食盐量限制在每天 3g 以内,以防止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葱、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要禁食 ,以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对于半身不遂的患者要协助进食,注意对口眼歪斜的患者要从 健侧进食,以免发生呛咳。 有一种疾病叫中风,有一种治疗叫预防 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统称。最常见的是 运动的障碍如偏瘫, 病人一侧身体和手脚不灵活、无力。甚至不能活动;或一侧身体和手脚感觉麻木。日常生活中如衣、食、住、行以及个人清洁卫生等会有轻重不同的障碍。突然眩晕、天旋地转;面部、肢体麻木、无力、嘴歪眼斜并流口水;说话突然困难或听不懂语言并嗜睡;两腿发软甚至跌倒、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部头痛;血压居高不下;恶心、呕吐等都是中风发生时的信号。严重时中风患者会突然失去知觉,有的还有麻木、视线模糊、出现双重影像、精神错乱及眩晕等症状。 中风的最大特点是起病特别急,常常在做某事时犯病, 或者早上起床时发现异常。 老年人容易患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更要注意。尽快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一旦发现可疑的中风症状,应及时与急救中心联系。 中风大致可能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 60 %― 70 %,主要包括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前者是由于 动脉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没有血栓也没有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塞。 而脑栓塞则是指血栓通过狭窄的动脉管腔时堵塞管腔,造成局部血流中断,以致该动脉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 30 %― 40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所有疾病中, 其致残率高居第一。中风一旦发病,再发率很高,再次中风的患者预后更差, 70-80% 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 因此,预防中风的发生是根本之道,家庭康复治疗是中风病人愈后功能恢复和保存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保证。中风的致病因素 1 、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 2 、吸烟:吸烟可引起脑血管变硬,失去弹性,容易发生脑溢血。 3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动脉硬化症后可发展到脑动脉硬化。 4 、心理因素:怒、喜、思、悲、恐过度,特别是暴怒,是最常见的诱因。 5 、劳累:用脑过度和劳累过度易导致中风。 6 、气候: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时易发生中风。 7 、饮食不节:过分贪吃、多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 让中风远离我们,中风病健康指导中风病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警惕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说话不清、手指活动不灵、偏侧肢体麻木等症状。 2 、消除内在病理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治疗、定期体检。特别是高血压,不论有无不适症状,都应坚持长期监控、正规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 、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性生活;注意气候剧变的影响,冬季气温骤降易使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血压升高;夏季则出汗多、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可诱发脑血栓形成。 4 、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的营养结构,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食量应适当,不可过饱过饥。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 、结合自身情况,开展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 、定期复诊, 最好每月复诊一次。建议每半年至 1 年能入院全面复查 ,主要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等进行复查,并进行全面调养以预防复发。 预防中风:经常运动,放松自己。中风虽然可怕,但可以通过减少致病因素来降低中风的危险。根据研究,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糖尿病都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少活动、喝酒过量,饮食的盐分和脂肪太高,又或者不懂得缓解压力,身体超重都容易使我们患上血压高、心脏病、胆固醇过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中风致病因素。可见控制血压、胆固醇含量和血糖水平,以及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预防和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风心病、糖尿病等;控制体重,才是预防中风的灵丹仙药。所以如果你抽烟,请从今天开始立刻戒烟,如果没有吸烟的习惯,请别开始。 ●吃得健康,经常运动。吃得健康也很重要,因为健康的饮食习惯能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患高血压、糖尿病或胆固醇过高的危险性,所以选吃脂肪含量低、盐分和糖分少及高纤维食物,而且每天吃两份水果及两份蔬菜。还要经常运动,经常运动不但能帮助你控制体重,同时也能协助你更好的纾解压力。 每星期运动至少 3 至 5 次,每次至少 20 至 60 分钟。 如果你已超过 35 岁,应该先请教医生,找出适合你的运动方式才开始。 ● 放松自己,定期健检。还有要学会放松自己,你可以深呼吸或经常运动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若有需要,不妨参加一些纾解压力的课程。此外还要控制酒精的摄取量。每天不要喝超过两个标准杯分量的酒。一杯标准杯分量的酒大约等于:一罐啤酒 (300 毫升 ) 、一杯葡萄酒 (150 毫升 ) 、一度量醇酒 (40 毫升 ) 。了解自己的健康也是预防中风的一道重要关卡,所以你也应该定期检查身体。如果你已超过 35 岁,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血压。如果你患上高血压。你就应该遵照 医生的指示,服用医生配给你的药。你也应该 每 5 年检查一次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 如果需要服药,就应该遵照医生的指示。还有你应该 每 3 年检查一次血糖水平 ,如果患上糖尿病,则必须注意饮食,定时运动,并根据医嘱服药,定时检查血糖水平。 如何及早发现颈动脉及椎动脉疾病,预防脑梗塞 脑血管意外 目前是主要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可导致失语、瘫痪、失明等,严重限制人的生活。中风一旦发生, 70% ~ 80% 导致严重致残或死亡 。 50% ~ 70% 的中风患者存在血管外科能够治疗的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疾病。 中风的致病因素: 1 、 高危人群: 高血压 、动脉硬化、 糖尿病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孙蓬 2 、 吸烟 3 、 长期大量饮酒 4 、 心里因素:怒、喜、思、悲、恐 5 、 劳累:用脑过度或劳累过度 6 、 气候: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 7 、 饮食不节:贪吃、多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 病因分类: 常见的颈动脉疾病的病因 :动脉粥硬化,放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炎。 常见的椎动脉疾病的病因: 1 、血栓栓塞机制:心脏源性 (心律不齐)。 供应基底动脉的动脉。来源于动脉夹层的栓子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2 、血液动力学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外压,外伤,血管炎性疾病(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肌纤维异常增生症。 按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分类: 1 、 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近端病变( 50% ) 2 、 椎动脉病变( 20% ) 3 、 左侧锁骨下动脉( 10% ~ 15% ) 4 、 无名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 15% ) 其他原因: 1 、 心源性栓子 2 、 异位栓子,颅内来源栓子 3 、 血液学因素,例如:高凝状态 4 、 恶性肿瘤 5 、 动脉炎 6 、 肌纤维发育不良 7 、 颈动脉夹层 8 、 创伤 9 、 放射性动脉炎 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 (1 )动脉栓子;( 2 )低灌注,特别是伴有多发血管阻塞疾病;( 3 )伴血栓形成的动脉闭塞疾病;( 4 )颅内出血。 推荐自我检查: 1 、 对着镜子微笑时,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 2 、 双手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下垂,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 3 、 说一段熟悉的故事,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到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中风先兆: 1 、突然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无力 2 、突然出现语言障碍 3 、突然头晕 4 、突然看不清东西 5 、出现持续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6 、血压突然降至 80/50mmHg 以下 7 、哈欠突然增多 8 、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疲倦、嗜睡、耳鸣等 预防措施: 1 、 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粘度等,并及时治疗。 2 、 正确治疗动脉硬化、 高血压 、 糖尿病 、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心脏瓣膜病、高血小板聚集。 3 、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饱食,饮食中宜低盐、低脂、低糖,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适当补钙,减少动物脂肪摄入。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劳逸适度,心情舒畅,心里平衡。 根据症状判断发病部位: 前症状(半球系症状): 单眼失明或黑矇,对侧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等。 颈动脉疾病的症状 :一过性黑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 后症状(椎基底系症状): 1 、共济失调、失语、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 2 、眩晕、复视、头痛 3 、窃血症:患肢疼痛、麻木、乏力,血压差 椎动脉疾病的症状: 头昏眼花、眩晕、后脑部疼痛、晕厥发作史、耳鸣或 耳聋 、记忆力下降、复视、步态不稳、站立不能、感觉异常、双侧麻木和肢体无力等。 描述脑缺血综合征的术语: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指持续时间少于 24h 的脑神经功能障碍。 2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RIND ):持续时间大于 24h ,但可在儿天内完全缓解。 3 、脑血管意外( CVA )或急性卒中:是一种稳定性神经功能障碍,经过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 4 、渐增强的 TIA :神经系统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并不恶化。 5 、进展期卒中: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到上一次发作的水平。 6 、一过性黑蒙指短暂(几分钟或几小时)的单眼失明:常由于短暂缺血造成。临床表现就像越过眼前的阴影。 7 、 Hollenhorst 斑是视网膜血管上明亮的黄色胆固醇斑,其栓子来自颈动脉分叉。说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十分脆弱;在手术治疗时可出现其他自发性微栓子。 诊治原则: 掌握相关症状,颈部听诊杂音,及时的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头颅 CT 检查,或颈部及头颅血管 CTA 检查。 颈部听诊 :在患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听诊,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它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体征,颈动脉杂音提示心脏事件和神经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但是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血流减少杂音可消失。 对颈部杂音者应做 血管多普勒超声 进行初步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的自然病程 :严重狭窄病人(> 70 %), 24 个月内同侧卒中的危险性为 26 %。危险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例增加,最轻微狭窄病人(< 30 %)同侧卒中的危险 3 年为 1 %。 治疗方法: 1 、口服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作用于血小板,减少 TIA 和卒中的发生。 2 、 狭窄在 70 %以上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病人,有强烈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术。手术可使 2 年内卒中发生率减少 17 % 。对狭窄在 30 %~ 70 %,伴有症状病人的手术指征尚未明确。 对狭窄在 30 %以下有症状病人,仅推荐服用阿司匹林。 3 、无症状病人,如颈动脉狭窄在 60 %以上,且为血管造影证实后,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用阿司匹林,与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相比, 5 年卒中危险减少 6 %,无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在以下情况时可行内膜切除术:① 希望病人生存 3 年以上;②术后卒中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低于 3 %。 4 、颈动脉完全阻塞患者,目前有学者认为进行开放手术,开通血管,对患者是有益的。但是专用手术器械在国内尚未普及。 5 、主动脉弓部各分支开口病变、椎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可以采用血管架桥或腔内微创技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脑梗塞 脑血管疾病 是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而其中有相大的一部分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人 2 年内约 26% , 5 年内约 40% 发生脑梗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目前仍是公认的预防和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孙蓬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 手术的作用是: 1 、使狭窄、闭塞的颈动脉管径恢复; 2 、脑血流量增加; 3 、消除微栓子来源; 4 、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5 、预防脑卒中。 1905 年, Chiari 首先报道颅外段颈动脉闭塞 性病 变在出现脑 神经症 状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脱落产生的栓子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的直接原因。 1 954 年, Eastoott 报道了全球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开创了外科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新纪元。 至今由于 CEA 近 50 年的临床应用,使得数百万濒临残废与死亡的患者得以康复。 美国心脏协会 AHA 颈动脉内膜剥除术手术指证是: (1).6 个月内 1 次或多次一过性脑缺血( TIA ) ,表现 24 小时内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单盲,且颈动脉狭窄> 70% ; (2).6 个月内 1 次或多次 轻度非残性中风, 症状或体征持续超过 24 小时, 且颈动脉狭窄> 70% 。 (3).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70% ; (4). 颈动脉狭窄< 70% ,但 处于不稳定状态,如表面不光整、溃疡或血栓形成; (5). 有症状性的 CEA 术后严重再狭窄。 患者可通过以下检查来确定是否患病及严重程度: 1 、多普勒血流仪; 2 、彩色超声波显像仪; 3 、 MRA 扫描; 4 、 CTA 扫描; 5 、 DSA 颈动脉造影。 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以外,其他外科治疗方法还有:颈动脉内支架术及颈动脉搭桥术。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 - 就诊手册 发表者: 孙蓬 ( 访问人次: 2780) 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病房地址: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住院部 15 楼 15 病区。 扬州市中路 368 号(汽车西站向北)。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西区医院门诊二楼。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孙蓬 外地患者来就诊交通指南 (注:乘各种交通工具到达扬州市区后,可以乘出租车到达我院,车费约 10 元。): 1 、乘飞机: 线路 1*** 您乘飞机到达南京后, 乘坐机场的大巴班车(时间有 10 : 30 , 12 : 00 , 14 : 30 , 17 : 30 , 20 : 30 ),从禄口机场到达厅出口处发车,途径仪征,终点站扬州文汇东路 201 号或天地大酒店; ① 到达文汇东路 201 号后您可以往西走大概 100 米,到达双虹桥乘坐 203 、 202 路车可直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或乘坐 19 路公交车,到扬州西站下车,转坐 209 、 66 、 38 、 36 、 20 路车,可到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② 如果您到达天地大酒店,您可以步行至红桥镇(光明超市)站,坐 208 路公交车到达扬州西站,再转 209 、 66 、 38 、 36 、 20 路车,可到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线路 2*** 您乘飞机到达扬州泰州机场后(该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乘坐机场大巴,可以直达扬州市区。 2 、 乘火车: 线路 1*** 坐高铁或动车,到达镇江南站,乘巴士可以到达扬州汽车西站。我院就在西站附近。 线路 2*** 坐火车到达扬州站之后您可以乘坐 26 路公交车,到达翠岗小区之后转 209 、 203 、 66 、 20 路公交车可到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3 、 乘长途汽车: ① 坐长途汽车到达扬州西站之后您可以乘坐 209 、 66 、 38 、 36 、 20 路公交车,可到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② 如果您坐长途汽车到达扬州东站你可以乘坐 26 路车,到达翠岗小区之后转 209 、 203 、 66 、 20 路公交车, 可到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住院手续办理: 1 、请到急诊外科医生处开具入住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 15 病区)的住院证,急诊 1 楼的急诊室收费窗口可以 24 小时办理住院手续。 2 、请到住院部 15 楼 15 病区找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医生或值班医生开具住院证,然后到住院部 1 楼的住院收费窗口,在白天上班时间段(早晨 7:45 以后)可以办理住院手续。 住院期间怎么安排? 1 、由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医生为您进行病史采集,预约个体化诊疗检查,安排手术或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康复出院。 2 、 1 楼和 3 楼的餐厅可以就餐,也可以与订餐员登记送餐。 3 、可以请血管病区护士协助安排特护人员,并交纳相应费用。 出院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由经管医生交代各种注意事项及赠送指导手册,根据预留联系方式,我们会定期电话随访,指导后续治疗,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欢迎访问以下 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咨询网站 ,可以了解到有关血管疾病防治的更多知识: http://shensuper.haodf.com (沈 超 医生,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会诊及咨询电话: 15050773745 ) http://chuanyongli.haodf.com (李传勇 医生,咨询电话: 13773513795 )
2 次阅读|0 个评论
脑卒中(脑中风),你了解吗?
xupeiyang 2012-10-29 14:38
你了解脑卒中吗? 没有哪种疾病像脑卒中这样,瞬间让人尊严丧失:口眼歪斜、肢体废用、意识模糊,甚至生命垂危.今天是世界卒中日。全世界每6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大量抽烟,不运动,精神过度紧张会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 http://t.cn/zlBbkRW
个人分类: 心血管病|24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脑中风的恢复
dongzg101 2012-9-29 00:15
外婆去年脑中风,我也只好中断了在北京的学习。当时在管理学院读了两个月MBA,觉得不是我需要的东西,就退学去北大听本科生的课了。一个月后,接到老妈的电话,外婆住了一天医院回家了。没什么问题,觉得很奇怪,就跑回家了。没想到是脑中风,基本不能动了,已经说不出话了。用了半年多的北大欧米茄3软胶囊,加上不停的放各种音乐,基本恢复过来了,能说话,能认出人,叫名字了。一个月前用了安利的倍力健和蛋白粉,终于把小便失禁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每次都会自己喊人了,现在说话都能听懂了!真不容易!
个人分类: 营养健康|2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