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杜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际四大粮商ABCD与美国杜邦公司介绍
热度 1 jxz1963 2017-5-27 17:44
在国际粮油市场,有简称“ABCD”国际四大粮商的说法,这四大粮商指的是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大粮商目前垄断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美国杜邦公司则主要从事种业的经营与粮食贸易。国际四大粮商与美国杜邦公司操纵着全世界粮食的进出口买卖、食品的制造与包装,以及各自领域里相关农产品价格的制定。为了各自的利益与各国的政治集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集团。 1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 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注册了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现在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维斯康辛(Wisconsin),纽约(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ADM公司便由此诞生了。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 20 世纪80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对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金龙鱼,就是ADM和新加坡著名的丰益集团(郭氏兄弟)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嘉里集团旗下的品牌。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食用油等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 现在,ADM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0个员工,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料加工处理厂,美国最大的大豆压榨厂和玉米淀粉加工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科学研究支撑其发展壮大,现在ADM与宝洁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ADM招来了原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2007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者。公司还宣称在2020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40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2 、邦吉(Bunge) 邦吉,由其创始人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立,1859年由其孙子将总部迁至比利时。公司初期主要从事海外殖民地香料与橡胶生意。1876年公司迁至阿根廷,开始其在美洲的发展。在犹太粮食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后,生意开始扩大到其他的农作物,包括各种粮食与油料。1935年,邦吉进入北美地区之后,公司在南北美地区迅速发展。1999年,其将总部正式迁至美国纽约。2000年邦吉正式进入中国。 基于全球均衡发展的思想,2004年邦吉又加大了在东欧地区的投资。时值至今,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 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而著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粮食和油料的深加工。 3 、嘉吉(Cargill) 嘉吉公司,由原籍苏格兰的海运商威廉·卡基尔(William Cargill)兄弟于1865年在Iowa创立的,1868年其将工厂迁至明尼苏达(Minnesota),1875年又将其总部迁至维斯康辛(Wisconsin)。现在嘉吉年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食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生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不但是美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公司一直很注重物流环节,从它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货柜车可见一斑。嘉吉公司主张开放自由贸易,它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嘉吉在中国拥有的合资和独资企业多达27家,遍布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 4 、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路易达孚是一家跨国集团,由法国人列奥波尔德·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现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150多年来,路易达孚集团的业务已扩展到十分广泛的领域,与有影响力的欧陆政治人物互相通气,后期建立的路易达孚银行是法国第五大银行。由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公司在世界各地参与经营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位于巴黎的总部通过管理及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统筹策划整个集团的商业活动。目前,路易达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主要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巴黎,圣保罗,美国的威尔顿和孟菲斯。 路易达孚的最新生意活动,是从事全球性活化燃油的生产和经营,包括制造和交易经由发酵或合成方式生产的乙醇,它用以制造发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是蔗糖和谷类等农作物。它在巴西拥有两处巨大的发酵式乙醇制造厂。通过设在伦敦等地的办事处,路易达孚积极从事着乙醇从生产到目的地的交易,以及乙醇市场的开发,目的是要让乙醇市场全球化。 路易达孚集团的大宗商品部(Commodity)才是搞农产品全球贸易的。它很重视期券期货的买卖,来平衡风险。在中国,成立于1994年的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就是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自营会员,而在中国期货市场上,有国际背景资金的规模往往比国内资金还要大。从2006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5 、杜邦公司 成立于 1802 年的杜邦公司是一家科技企业,凭借创新的产品、材料和服务,为全球市场提供世界级的科学和工程能力,协助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充足健康的食物、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保护生命与环境,让全球各地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和交通、能源与生物应用科技等众多领域。 杜邦科学探索的历史悠久,并成就无数创新。201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2亿美元,获批约1,050项美国专利和约2,500项国际专利,在全球拥有10,0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超过150家研发设施。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杜邦如今在更多的地区与更多的人开展合作。 杜邦公司与中国的生意往来可追溯到清朝(1863年),1984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于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最早开展对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之一。经过30年的努力,杜邦已在中国建立了40余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员工约6000人,并将众多地区业务总部移至中国大陆。 位于上海的杜邦中国研发中心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并于2013年完成二期扩建。该中心致力于为中国本地、亚太地区和全球市场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与合作平台,着重于光伏解决方案、生物基材料、汽车材料等领域的新材料应用开发及检测能力。 此外,聚焦于农业及食品、3C、汽车和能源四大领域的杜邦上海创新中心在2014年9月落成,以进一步连接中国本地市场的研发需求与杜邦全球创新资源,更高效地推动地区协作,提升响应本地创新伙伴的速度。 5.1 发展历程 5.1.1 二十世纪以前 1788 年,16岁的E.I.杜邦在法国埃松省的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实验室当学徒。年轻的杜邦很快掌握了火药生产技术。 1802 年7月19日,E.I.杜邦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特拉华州后,在白兰地酒河边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药厂。公司发行股票18股,每股2000美元,共集资3.6万美元。 1804 年5月1日,杜邦开始生产并销售火药。 1805 年,第一批火药出口到西班牙。 1811 年,火药年产量达20.4056万磅,销售额达12.2006万美元。杜邦是美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商。 5.1.2 杜邦成立 杜邦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之注册商标或商标。 5.1.3 二十世纪 1902 年,当公司总裁尤金·杜邦去世后,幸存的合伙人决定将股票出售给出价最高者。公司创始人的三个曾孙托玛斯·克莱蒙·杜邦,阿尔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皮埃尔·塞谬尔·杜邦买下了杜邦公司。这三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计划。他们建立了东部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 年,在白兰地酒河畔老火药厂边上建立起了第二个主要的研究中心——中央实验站,以利用公司在化学纤维素方面的知识来扩大公司的产品品种。 1904 年,杜邦开始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1923 年,杜邦从一家法国公司获得玻璃纸生产权后成立了杜邦玻璃纸有限公司。4年后杜邦的研究人员黑尔·查尔查使得玻璃纸能够防潮,使玻璃纸从简单的装饰性包装材料成为大受欢迎的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对薄膜和喷漆的研究产生了一种新的快干型 汽车喷漆 DUCO,这加快了汽车生产的速度,并带给消费者更多的色彩选择。 1930 年,杜邦研究人员阿诺德·科林斯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两周后,研究人员朱利安·希尔首次发明了一种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成为 尼龙 的前身。 1934 年,在实验站设立了哈斯克尔工业毒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于1935年建成,开始时有20个研究人员。 1935 年,研究人员杰拉尔德·伯切特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一种新的“合成真丝”。经过多年紧张的开发,终于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尼龙。 1937 -1938年,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坚韧的多用材料氟聚合物树脂——杜邦特富龙,一种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新塑料杜邦Bautacite PVB中间膜,和丙烯酸类树脂杜邦Lucite。 1942 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研究原子弹的 曼哈顿 计划,并签署了关于杜邦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的契约:杜邦公司负责全部计划所需工程的设计、建造、安全转运,并享有关于研究与制造原子弹的所有技术。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工程,将全体职工六万人,从东至西搬迁了约4345公里。美国政府支付了一美元的研究费用。 194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尼龙的生产,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筒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 1952 年,杜邦开发出一种特别结实、耐用的塑料薄膜杜邦MYLAR聚酯薄膜,使用范围包括录音带、紧密包装和电力绝缘材料。新成立的纺织纤维部的业务非常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发出新的防皱,洗后不用熨的合成纤维,如杜邦Dacron和杜邦Orlon丙烯酸纤维。 1958 年,杜邦国际部成立,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 1959 年,推出了杜邦 莱卡 牌弹性纤维。莱卡可以伸长到其原长度的五倍,放松后能恢复原状。 1967 年,新的绝缘产品杜邦特卫强牌防护材料和杜邦Nomex牌纤维开始投产。特卫强是一种非常结实、耐用的片材,可用于包装、信封、旗帜和建筑密封。Nomex阻燃纤维和片材是用于劳保服装、高性能水管和高温电路的理想材料。 1968 年,杜邦Riston干膜商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线路板的生产效率。 1969 年,开发出杜邦可丽耐面材,该材料是无缝隙材料,防污、防刮和防烫,可用于柜台表面,水池、和其他建筑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穿着25层夹层制成的太空服,其中23层是杜邦材料。 1971 年,用杜邦 凯芙拉 牌纤维制作的防弹背心经过15个警察局的测试。Kevlar的张力是钢的五倍,适用于电缆、强力轮胎、船壳和喷气机翼。 1981 年,杜邦收购了大陆石油公司(CONOCO INC.),使公司资产和收入增加了一倍。80亿美元的收购当时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收购。 1982 年,杜邦扩大了其农业产品品种,开发出新一代成本低、毒性小的杀虫剂——杜邦Glean。 1987 年,查尔斯·彼德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0 年,杜邦同默克制药公司成立医药合资企业。 1997 年,作为公司投资生物科技战略的一部分,杜邦收购了世界领先的种子生产公司先锋种子国际公司的部分股份。杜邦收购了大豆蛋白主要供应商国际蛋白质技术公司。 1998 年,杜邦收购了默克制药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杜邦医药公司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疗 HIV 和 艾滋病 的新药Sustiva。 1999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杜邦公司的申请,认为大豆蛋白同减少心脏病有关,在大豆蛋白食品上可贴上健康食品标签。食品公司开始使用杜邦生产的杜邦Supro品牌的纯大豆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杜邦收购了赫斯特集团的涂料公司赫伯兹(贺伯兹)公司。杜邦百分之百地拥有了先锋国际种子公司。从大陆石油公司撤资。 5.1.4 二十一世纪 2000 年,杜邦Sorona是杜邦3GT技术的名称,在杜邦技术库中是最先进的聚合物平台。杜邦将同有限的合伙人采用这项技术用Sorona生产纤维。 2002 年,公司庆祝成立200周年。 2004 年,出售英威达公司。 2005 年,首个生物基材料生产设施在 田纳西州 投产。 2015 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美国宣布合并新公司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业。 2015 年12月,陶氏与杜邦宣布将合并,两家将各持50%股权,董事也各有8人。 5.2 公司荣誉 从1990年起杜邦公司已经达成了自动减排72%的温室气体,超出原来自订的减少65%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被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选为「绿色企业」的首位。又被气候控制协会(ClimateControl Group)以下的Pew Center的Ceres报告气候变化类环保奖:美国第一名,世界第二名;评选为温室气体「降低地球碳含量企业(Carbon Cutter)」美国第一名,世界第二名。 美国「财富杂志」 「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化学公司类第一名。 接受美国国家安全协会的绿十字安全奖章。 美国环保署绿色化学奖(创新类)。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197。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225。 总收入:2001年总收入为247亿美元。净收入:43亿美元。雇员:79,000人,其中大约一半工作在美国本土以外。 全球分布:我们的公司在全世界遍布70个国家开展业务,有135个生产和加工设施。 科研机构:在美国有40多个研发及客户服务实验室,在11个国家有超过35个的实验室。 财富500强:杜邦在财富500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70位。 5.3 品牌文化 杜邦安全理念 ,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坚持把安全作为其核心价值观之一。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个人安全价值,都必须对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负责;同时,领导通过关心每一位员工,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依赖的关系,为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杜邦安全原则”,具体归纳为以下10点: 1. 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3. 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4.安全是被雇佣一个条件; 5. 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审核; 7. 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改正;8.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9. 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10.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 5.4 旗下产品 电子材料,能源与公用设施,采矿,食品与饮料,工程塑料,楼宇与建筑,汽车(爱温无水冷却液),海运,农业,包装与印刷技术,医疗保健与卫生,安全与防护 。 5.5 中国杜邦 5.5.1 进入中国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杜邦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杜邦在中国已经拥有3家分公司、21家独资/合资企业,总投资超过7亿美元,拥有约3500名员工,有10多种技术转让应用于国内的18个研究机构与生产设施,在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引进和推广杜邦的高新科技和优质产品。 在中国,杜邦也投资设立研究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结合实际,培训专业人员、拓展适合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创新科技和产品。杜邦正在上海兴建一个综合性研发中心,并于2005年投入使用。这是杜邦设在美国以外的第三个大型研发设施。它的建成将使杜邦在中国的技术保障,并成为杜邦与中国科技界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5.5.2 调整布局 2003 年12月1日,杜邦推出“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业务增长和生产率提高”为核心的“新杜邦” 战略。通过整合内部架构以及充分利用和加强基础设施,使杜邦的业务部门更专注于服务世界各地的客户,调动杜邦全球化和规模化的优势,达到销售收入每年提高10亿美元的目标,赢得在各个市场的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市场被确定为“新杜邦”战略的重点之一,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公司更多的资源投入。 5.5.3 在华产品 通过引进和推广杜邦的高科技、优质生活产品,支持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杜邦可丽耐(Corian)实体面材、特富龙(Teflon)不粘涂层,耐力丝(Tynex)高级刷毛等高科技生活产品都为国内消费市场带来清新的气息,将科学的奇迹转化为全新的生活概念和时尚。 在杜邦,引进优质生活产品即是引入先进技术。杜邦的消费产品推广也以帮助国内同行发展为根本,通过严格的品质认证计划提高国内厂家的国际竞争力,让杜邦的品质信誉能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助一臂之力。 5.5.4 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在中国,除了在企业内部进行科研活动外,杜邦更利用其在电子、农药、化学品、聚合物和其它专利产品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积极与国内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资助研究工作的开展。杜邦在华所支持的技术交流项目涉及汽车产品、聚合物产品、电脑三维模拟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通过技术转让,杜邦有10多种专利技术在中国近20家科研及生产设施得以应用。 勿庸置疑,让杜邦的创新科技服务人类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行业交流和人才培训。杜邦积极参与国内主要的行业与技术发展交流活动,包括各种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等,把杜邦最先进的技术、产品与工艺介绍给国内工业界和学术界,以促进国内工业水平的提高。 贯穿杜邦200年创新飞跃发展史的永恒基调是杜邦的核心价值——注重安全、重视人才、保护环境和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她们是杜邦传统的一部分,也将继续指导杜邦今后的决策和行动。 除了要以负责的态度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外,杜邦更要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顾及后代的需要。为此,杜邦在1994年设定了零目标,务求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工伤、职业病及环保事故的零记录。 5.5.5 提倡安全与保护环境理念 杜邦将先进的安全系统和管理制度引入在华投资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深圳独资厂从1991年起,因无工伤事故而连续获得杜邦总部颁发的安全奖; 1993 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成为世界最佳安全记录之一; 1996 年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在安全方面的杰出记录,荣获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安全奖。 杜邦视环保为己任,在经营活动中推行“企业环保哲学”,积极支持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环保政策的讨论与制订,并率先将这些关系到子孙万代的美好蓝图付诸于实际行动。 在整个九十年代,杜邦在企业环保业绩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在逐步停止使用氟里昂以及开发环保型替代产品的过程中,杜邦的领导作用有目共睹。杜邦也是全球第一家追求“零目标”的企业,并因此而荣获联合国的奖项。 杜邦从1990年开始每年设立公司“环保奖”,以鼓励全体员工投身环保事业,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杜邦在环保领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对空气、土壤、水和地下井的废料排放、废物深井掩埋量以及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持续减少。 1996 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协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首届杜邦杯·中国环境新闻奖评选活动。 2003 年,杜邦公司又为中国环境保护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设立提供了资金支持,并派出环境专家参与了评选工作。 杜邦的在华企业也因注重自身和社区的环保建设而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 5.5.6 “ 三道曙光”战略 杜邦将其总体发展战略归纳为“三道曙光”。这一理念要求杜邦同时关注在短、中、长期发展中的所有经营活动。 “ 第一道曙光”是在2年内,增强公司的运作效率,为实现杜邦对人类发展的承诺而提升现有基础; “ 第二道曙光”是在3-6年内,开拓知识密集型、更高附加值的业务,满足客户深层次的业务和发展需要; “ 第三道曙光”是用六年或更长的时间,实现适应未来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科技飞跃。新科技飞跃的目标是在食物链、安全资源、涂层技术、3GT合成纤维、替代能源、超薄屏显和其它诸多领域内实现技术和产品上的突破。这些突破可望对相关工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杜邦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增长”的科学企业。 5.6 在华事记 1863 年,杜邦与当时的满清王朝完成第一笔与中国的业务; 1919 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1920 年,杜邦在上海设立代办处; 1985 年,杜邦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 1986 年,杜邦上海办事处正式成立; 1988 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1989 年,深圳加工厂成立; 1990 年3月,杜邦与亚太农用化学(集团)公司、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签定合同,成立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 1991 年杜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伍立德先生(Mr.Ed. Woolard)访问中国,并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 1992 年11月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1993 年深圳加工厂获ISO9002国际标准组织证书并被命名为深圳模范厂,12月杜邦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及东莞南方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二家合资企业)。 1994 年杜邦董事长伍立德先生再次访问中国,并得到国家用主席江泽民及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接见。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环境保护奖,并获上海浦东新区模范工厂称号8月,上海杜邦光掩模有限公司成立(杜邦在华第三家合资企业)。 1995 年2月,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获ISO9002国际标准组织证书。4月,深圳“特灵”工程塑料厂、“耐力丝”尼龙丝厂破土动工。6月,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破土动工(杜邦在华第四家合资企业)。10月,杜邦与苏州化学纤维厂,三菱商事株式会社、 康泰斯 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苏州杜邦聚酯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五家合资企业)。11月,杜邦与青岛第二棉纺织厂合作成立杜邦青岛尼龙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六家合资企业)。12月,杜邦与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佛山塑料三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七家合资企业)。 1996 年,伍立德董事长拜会了朱镕基副总理。3月,深圳“特灵”工程塑料工厂投产。5月,杜邦与中国石化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罗纳普朗克纤维树脂中间体公司合作成立三龙尼龙有限公司(杜邦在华第八家合资企业)。11月,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投产,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被浦东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评为1993-1995年度“绿化养护管理先进集体”。 1997 年3月,伍立德董事长访问北京,拜见国务院总理李鹏及有关部委领导。6月,上海杜邦光掩模有限公司正式投产。9月,杜邦青岛尼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11月,深圳“耐力丝”尼龙丝厂正式投产。 1998 年3月,杜邦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贺利得先生(Mr.Charles O. HollidayJr.)访问中国,并得到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接见,杜邦纤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4月,杜邦与北京大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就合作成立杜邦-大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一事签定合作意向书。5月,杜邦-大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杜邦在华第九家合资企业)。9月,苏州杜邦聚酯有限公司正式投产。9月,杜邦上海办事处向浦东新区梅园街道社区保障中心捐赠20台电脑,杜邦公司及员工向中国红十字会和当地政府捐赠2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抗洪救灾。11月,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获ISO14001国际标准组织证书,成为杜邦磺酰脲类系列除草剂的全球生产基地。 1999 年5月,杜邦设在深圳的特富龙(Teflon)生产厂正式投产。6月,在中国上海首次创办旨在帮助中国的包装印刷者提高柔版印刷水平的“赛丽柔版客户技术中心”。9月,杜邦“Ti-pure技术服务中心”在上海开业,杜邦在北京宣布全球新的企业定位“创造科学奇迹”的中国部分。10月,杜邦在上海协办99上海科技节主题报告会。11月,第三届 杜邦杯环境好新闻 在北京颁奖。12月,杜邦宣布与中国科技部颁发杜邦科技创新奖。 2000 年10月,杜邦公司与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于今天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大陆地区联合组建合资企业,生产通用氨纶产品。11月, 杜邦在上海协办2000上海科技论坛。11月,首届杜邦科技创新奖在北京颁奖。11月,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厂十周年庆,创造了十年安全无伤害的记录。12月,2000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在北京颁奖。 2001 年2月,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取得独资企业执照,这是杜邦中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中第一个由合资企业成功转型为杜邦独资企业的。3月,杜邦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运官古曼森先生访问上海,在21世纪的国际企业家上海论坛作演讲。6月,杜邦公司收购了湖北龙云蛋白(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了杜邦云梦蛋白有限公司。杜邦帝人薄膜(在日本和印尼为帝人杜邦薄膜)宣布其与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在宁波开发区设立的分公司正式投产。 2005 年3月,杜邦公司宣布了在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兴建一年产20万吨的世界级钛白粉生产企业的计划。 2007 年4月,在常熟兴建综合性氟产品生产基地并取得重大进展。6月,在国内建设生物燃料及生物基材料商业生产设施取得切实进展。 2008 年3月,在嘉定建成高性能材料生产设施,服务亚太区市场。10月,杜邦与 3A 环保漆 召开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签定特富龙(Teflon)品牌合作协议,正式结为品牌合作伙伴,面向中国市场共同推出国内独一无二的 特富龙涂料产品——3A优耐净高抗污全效墙面漆。 2009 年5月,在中国启用全新光伏科技研发中心,为中国光伏产业客户提供整合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支持服务。 2010 年8月,开始在华合资生产树脂产品,促进杜邦主要市场的发展。 2011 年4月,杜邦在中国设立汽车中心,为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 5.7 杜邦13个业务部门 杜邦植物保护,杜邦先锋良种,杜邦营养与健康,杜邦高性能涂料, 杜邦钛白科技,杜邦电子与通讯,杜邦应用化学与氟产品, 杜邦包装用塑料与工业用树脂,杜邦高性能聚合物,杜邦防护科技, 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杜邦建筑创新,杜邦 应用生物科学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10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劇情] [狐狸猎手 Foxcatcher (2014)][高清720p][美国][主演: 史
lcj2212916 2014-12-28 19:22
导演: 贝尼特·米勒 编剧: E·马克斯·弗莱 / 丹·福特曼 主演: 史蒂夫·卡瑞尔 / 查宁·塔图姆 / 马克·鲁弗洛 / 西耶娜·米勒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1-14 片长: 134分钟 又名: 猎狐捕手(港) / 狐狸捕手(台) / Mark v. Du Pont: The True Story of a Shocking Murder IMDb链接: tt1100089 影片根据杜邦集团继承人约翰·杜邦(史蒂夫·卡瑞尔 饰)真实生平改编而来,“狐狸捕手”是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创立的一个摔跤训练基地。当时著名的奥运金牌摔跤手大卫·舒尔茨(马克·鲁法洛 饰)与马克·舒尔茨(查宁·塔图姆 饰)应征入队训练。一直以来,大卫和杜邦都是好朋友,然而1996年大卫却被杜邦枪杀致死。杜邦最终被专家判定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判服刑30年。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1233535
2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普]转基因有可能毁灭人类
热度 1 冯用军 2013-10-29 23:36
网络来源:http://news.163.com/13/1029/18/9CCG2DER0001124J.html?f=resysBvalid1#apage_resys 原文标题: 国防大学教授:某支持转基因副部长曾受聘美公司 2013-10-29 18:20:56 来源: 新华网 中国只有产生更多的袁隆平,才能保卫我们的餐桌不受罪恶的美帝污染!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习近平主席最近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的指示非常重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13亿中国人的吃饭及其安全问题,要靠一大批袁隆平式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解决。 以下为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参加了7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很有感触。科学家们再三告诉在场的听众说,你们是弱势,你们没办法解决转基因,但是你们可以远离转基因,不吃转基因。当在场听众请专家对我们国家最近新批准三种大豆进口做出评估。人家回答的很简单,那是你们政府部门无知,你们的科学家撒谎,这是原话。我感到非常震撼。 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和转基因研究的法国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博士阿诺德-阿波特克说,在农业技术中,科学已与商业联手,转基因农作物开发20年,讲了一个科学走错路的故事,转基因使大公司控制了食品和种子,为了天量的经济利益,对环境破坏和社会伤害置若罔闻。 生物物理学与可持续领域开拓人、著名英籍华裔科学家何美芸表示搞转基因就是制造灾难,指出转基因危害健康、破坏环境的证据已无处不在。 法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复查了19种美国 孟山都转基因公司 测试的原始数据,都显示转基因对肝肾产生负面影响,而孟山都对所有这些信息进行了屏蔽隐瞒。 印度科学家范达娜-席瓦更是直言转基因是“欺骗的种子,失窃的收成”。 从事农业研究55年的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唐-胡伯披露在广泛使用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可疑的新型微生物,疑似导致大量母牛流产的致病源。唐-胡伯教授说, 当后世回看我们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会惊讶我们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世世代代的未来的生存安全,去接受生物技术实验,仅仅是为了迁就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的目标是把全世界的种子都变成转基因,专利权都属于它,100%。 据公开资料显示,某副部长【可以人肉出来,看看谁是真正的卖国贼?】曾声称,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的餐桌。他从2007年6月就受聘为 美国转基因大亨杜邦公司 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其职责是“帮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形成自己的立场,并且负责审核、监督公司基于生物技术的新产品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过程 ”。直到2012年3月,有人举报,杜邦公司才从其网站上将名字撤下,并欲盖弥彰地宣布已于2011年停止。国务院《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7条明确规定,“在企业或者其他营业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个人分类: GHCRC全球人类浩劫研究中心|15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去杜邦家的长木花园看兰花~多图杀喵
热度 8 puddinglene 2013-3-23 01:08
6391 次阅读|16 个评论
侵犯转基因专利权,美国法院判决杜邦赔付孟山都10亿美元!
热度 3 longkouwan 2012-8-8 22:38
2012年8月1日,美国法院判决杜邦侵犯孟山都专利权,赔付10亿美元!! 杜邦去年的利润才 35亿美元,这次竟然要赔付10亿!惹出这一乱子的是杜邦专门负责农业的子公司,先锋。 什么专利这么值钱,让杜邦付出了如此代价?! 抗除草剂的基因,具体说来是抗草甘膦的基因,长度为 1365个碱基。 那么为什么这个基因会这么昂贵呢? 去年(2011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高达24亿亩(我国总共才有18亿亩的耕地),其中85%左右的面积种植的是抗除草剂作物,基本上全部抗的是草甘膦除草剂。也就是大约有20亿亩的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含有这个抗草甘膦的基因。而这一基因的持有者,就是孟山都。 想象一下,全中国的农民都买一家公司的种子,全中国的耕地全部播种他的种子,这家公司的利润会有多大?这基本上就是抗草甘膦基因的价值。 当然其它的优良抗性基因也是卖点,但是抗草甘膦基因是绝对的主力。另外,抗草甘膦基因的使用使得草甘膦的用量急剧膨胀,而草甘膦的专利权也为孟山都所有。 这个事情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去年,我们进口的5480万吨大豆基本上全部是孟山都的抗草甘膦大豆。我们应当感谢孟山都为中国粮食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但长远计,我们希望看到是多家竞争的局面,因为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个人分类: 粮食安全 vs 能源安全|3756 次阅读|5 个评论
孟山都诉杜邦的专利侵权案件初步结果:孟山都获10亿美元赔偿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2-8-4 19:28
孟山都公司认为杜邦先锋侵犯了其草甘膦的专利权,起诉了该公司,美国地区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杜邦公司侵权,并判赔10亿美元的赔偿金。 杜邦公司不服该判决,将提出上诉。杜邦认为,该公司没有侵犯孟山都的专利理由是:孟山都的专利应是无效的专利;杜邦公司从未出售单一优化的GAT种子,也不打算在未来出售;孟山都公司滥用专利权并违反“反托拉斯法”。 将继续关注此案进展。 详见 1. http://www.nytimes.com/2012/08/02/business/monsanto-wins-big-award-in-a-biotech-patent-case.html?_r=2 2. http://www.dupont.com .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43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走进杜邦大花园(二)
热度 4 bioshore 2012-7-7 11:20
走进杜邦大花园(二)
离开了长木公园( Longwood Gardens ), 在附近的小镇 Kennett Square 小住一晚。该小镇上有不少别具风味的餐馆,用 iPhone 在 Yelp 网上找了一家墨西哥风味的餐馆就餐。第二天,在酒店里吃完了丰盛的美式早餐后,就驱车前往位于附近特拉华州( Delaware )的另一个杜邦花园,称之为“ Winterthur Garden ”。 Winterthur 不像长木公园那么世界著名,但是,其恬静自然的风格其实更加令我陶醉。 和长木公园的精雕细琢和精确严谨相比, Winterthur 尽可能保留了美国东部的山野风貌,甚至对当地的各种野草都极力保护,减少了人工雕琢的痕迹。 Winterthur 的主人亨利•杜邦( Henry Francis Du Pont )是一名美国著名的园艺家, 爱好园林、室内设计和家具收藏,曾参与白宫的装潢设计。如果说长木公园的皮埃尔是一名科学家的话, Winterthur 的亨利应该是一位艺术家。走在 Winterthur 中,感到完全置身于世外桃源,到处飘荡着鸟语花香,“清泉石上流”, 仿佛可以听到自己心灵的呼唤。 爱因斯坦曾说 : “ 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 。耶鲁大学物理系的 Paul Tipton 教授在 7 月 9 日即将出版的《洛杉矶时报》( Los Angeles Times )上针对 Higgs 粒子的发现评论道:“ The Higgs discovery also represents a triumph of human curiosity . Physicists are trained in science, not project management . ... even without the profit motive or the need to survive — things that usually cause humans to pull together. I can only attribute this to an overwhelming desire to comprehend the fascinating physical world we inhabit .” ( 美国马里兰州, 2012 年 7 月 6 日; 7 月 8 日 修改 ) Winterthur ( 摄于 2012 年 4 月 8 日) Winterthur ( 摄于 2012 年 4 月 8 日)
71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起诉竞争对手杜邦抄袭其育种技术
liuxuxia126 2012-6-20 13:31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6月20日凌晨消息,全球最大种子公司 孟山都 周二表示,正在就主要竞争对手 杜邦 公司及其下属的农业作物部门盗用其关键性的新作物育种技术对孟山都公司技术领域形成侵害提起诉讼。 孟山都公司在周一提交圣路易斯 美国 联邦地方庭的诉状中指出,所谓的“种子切片”技术是公司在2007年公布的一种用于加速作物育种的技术,而杜邦公司在2008年推出所谓的“激光辅助选种”工具完全复制了这种技术。孟山都指出,杜邦公司的这种做法使其业务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杜邦公司发言人丹特纳(Dan Turner)回应说这场诉讼“完全没有任何依据”。他在声明中指出,“孟山都只是希望通过法律诉讼作为手段,试图阻碍先锋系列产品成为他们的有效竞争对手。这种策略在之前已经多次失败,在这次也不会得逞。” 孟山都公司发言人汤姆海斯切尔(Tom Helscher)则是指出,公司不对正在进行的法律诉讼发表评论。孟山都公司在诉状中寻求法庭发布永久性禁令,并且获得公司所称“有意侵害”造成损失的三倍赔偿。 孟山都公司的机械式种子切片装置允许对育种项目中植物上的每个种子进行独立测试,寻找所需要的特性,之后用于发展种子产品中的大量性状。孟山都称这种技术已经用于公司的抗农达2代黄豆的选种,这种技术在2004年就已经获得了十几项专利。孟山都指出,杜邦公司的先锋良种国际所申请的所谓专利只是“抄袭”性质的。 这起案件也是孟山都和杜邦公司系列专利纠纷中的最新例子。杜邦公司先锋良种部门在去年指控孟山都侵犯其用于帮助转基因玉米种子发芽的专利。 (孔军) 中文报道见 http://finance.qq.com/a/20120620/000903.htm 英文报道见 http://newsandinsight.thomsonreuters.com/Legal/News/2012/06_-_June/Monsanto_sues_rival_DuPont_for_copycat_seed_technology/ 之前俺写的另外相关一篇博文见《孟山都和杜邦在美国打知识产权官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499086.html 本来俺想翻译一下的,按照刘进平老师的建议,写博客之前要查新,俺查了一下新,发现已有中文报告,就复制在这里了,算是转载,不选择原创了。嘻嘻,偷懒一下。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邦200多年的发展与安全文化和安全信念的进化
热度 2 After50 2011-9-12 20:04
杜邦 200 多年的发展与安全文化和安全信念的进化 为什么杜邦公司( DuPont Company )可以生存 200 多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安全是为了保证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发展。杜邦之所以坚守安全第一的教训,固然与其在“火药生产商”阶段曾经遭遇的爆炸、着火等血的教训不无关系。但是,胆小也有胆小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胆小的耗子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动物组群之一的原因。 杜邦公司是全球第一家追求“零目标”的企业,其认为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力求达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终极目标。安全在杜邦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渗透进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杜邦安全文化的形成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处在该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安全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处在该阶段的安全行为特征是: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被动的。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此阶段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体系,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团队互助管理。此阶段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帮助别人遵守;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留心观察他人岗位上的;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心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现在杜邦已经发展到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杜邦要求每一员工都要严守十大安全信念: 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 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同时对安全负有责任; 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 安全地工作是雇佣的一个条件; 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管理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马上纠正; 工作之外的安全也很重要; 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 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附:杜邦的发展史 1788 年, 16 岁的 E.I. 杜邦在法国埃松省的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实验室当学徒。年轻的杜邦很快掌握了火药生产技术。    1802 年 7 月 19 日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特拉华州后, E.I. 杜邦在白兰地酒河边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药厂。公司发行股票 18 股,每股 2000 美元,共集资 3.6 万美元。    1804 年 5 月 1 日,杜邦开始生产并销售火药。    1805 年第一批火药出口到西班牙。    1811 年火药年产量达 20.4056 万磅,销售额达 12.2006 万美元。杜邦是美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商。    1902 年当公司总裁尤金·杜邦去世后,幸存的合伙人决定将股票出售给出价最高者。公司创始人的三个曾孙托玛斯·克莱蒙·杜邦,阿尔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皮埃尔·塞谬尔·杜邦买下了杜邦公司。这三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计划。他们建立了东部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 年在白兰地酒河畔老火药厂边上建立起了第二个主要的研究中心 --- 中央实验站,以利用公司在化学纤维素方面的知识来扩大公司的产品品种。    1904 年杜邦开始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1923 年杜邦从一家法国公司获得玻璃纸生产权后成立了杜邦玻璃纸有限公司。 4 年后杜邦的研究人员黑尔·查尔查使得玻璃纸能够防潮,使玻璃纸从简单的装饰性包装材料成为大受欢迎的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对薄膜和喷漆的研究产生了一种新的快干型汽车喷漆,这加快了汽车生产的速度,并带给消费者更多的色彩选择。    1930 年杜邦研究人员阿诺德·科林斯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两周后,研究人员朱利安·希尔首次发明了一种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成为尼龙的前身。    1934 年在实验站设立了哈斯克尔工业毒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于 1935 年建成,开始时有 20 个研究人员。    1935 年研究人员杰拉尔德·伯切特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一种新的“合成真丝”。经过多年紧张的开发,终于在 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尼龙。    1937-1938 年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坚韧的多用材料氟聚合物树脂,一种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新塑料 PVB 中间膜,和丙烯酸类树脂。    194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尼龙的生产,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统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们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1952 年杜邦开发出一种特别结实、耐用的塑料薄膜聚酯薄膜,使用范围包括录音带、紧密包装和电力绝缘材料。新成立的纺织纤维部的业务非常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发出新的防皱,洗后不用熨的合成纤维,如丙烯酸纤维。    1958 年国际部成立,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    1959 年推出了杜邦弹性纤维。可以伸长到其原长度的五倍,放松后能恢复原状。    1967 年新的绝缘产品开始投产。一种非常结实、耐用的片材,可用于包装、信封、旗帜和建筑密封。阻燃纤维和片材是用于劳保服装、高性能水管和高温电路的理想材料。    1968 年杜邦干膜已经商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线路板的生产效率。    1969 年开发出杜邦面材,该材料是无缝隙材料,防污、防刮和防烫,可用于柜台表面,水池、和其他建筑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穿着 25 层夹层制成的太空服,其中 23 层是杜邦材料。    1971 年用杜邦纤维制作的防弹背心经过 15 个警察局的测试。张力是钢的五倍,适用于电缆、强力轮胎、船壳和喷气机翼。    1981 年杜邦收购了大陆石油公司,使公司和资产和收入增加了一倍。 80 亿美元的收购当时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收购。    1982 年杜邦扩大了其农业产品品种,开发出新一代成本低、毒性小的杀虫剂。    1987 年查尔斯·彼德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0 年杜邦同默克制药公司成立医药合资企业。    1997 年作为公司投资生物科技战略的一部分,杜邦收购了世界领先的种子生产公司先锋种子国际公司的部分股份。杜邦收购了大豆蛋白主要供应商国际蛋白质技术公司。    1998 年杜邦收购了默克制药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杜邦医药公司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疗 HIV 和艾滋病的新药。    1999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杜邦公司的申请,认为大豆蛋白同减少心脏病有关,在大豆蛋白食品上可贴上健康食品标签。食品公司开始使用杜邦生产的杜邦品牌的纯大豆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杜邦收购了赫斯特集团的涂料公司赫伯兹公司。杜邦百分之百地拥有了先锋国际种子公司。从大陆石油公司撤资。    2000 年杜邦是杜邦 3GT 技术的名称,在杜邦技术库中是最先进的聚合物平台。杜邦将同有限的合伙人采用这项技术生产纤维。 2002 年公司庆祝成立 200 周年。 。。。。。。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42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习的一段日子
cfk580713 2011-7-29 20:59
来上海之前,和师兄玩笑,走的这段时间,要理出个思路,为什么国内的博士在扩招,而博士的出路却日渐狭窄。 转眼间,实习时间过去了一半。对上面的问题,却是没有什么思路,也许博士培养也能顺应国情,创造出一个奇迹吧,培养出数量惊人的博士,再告诉他/她我们不相信你的学术能力,所以我们要的洋博士。 晚上,实验没能准时结束,在公司里呆着,顺手写点东西吧,也算是一段记忆。 实习前后对公司的认识还是不一样的。之前,比较主观的认为,在公司里不存在科研,有的只是盈利。其实,想来就不靠谱:杜邦的多少科技产品至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没有深入的科研投入与产出,怎么可能呢?在目前的公司,科研大体可以分为两块:basic RD,buziness RD。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更基础些,不追求近期的经济回报。而对buziness RD,则是相对短期的,直接面向市场的研究。举个例子,basic RD更像是学校里的科研,也有很新、潮的研究课题。 在公司里的另一个感触就是人事确实相对简单点,大家讲究的是团队合作。一个例子是,该来的时候习惯了北京的叫法,您什么什么的。呵呵,带我的导师直接说不用,直接叫名字就可以了。反正都有英文名,倒也是方便。 这几天了解了下公司里的研发人员,其中不乏佼佼者,也有数十篇论文,一堆专利者。这确实让我比较吃惊,专利也就算了,还真也有做文章的。当然,猜想这些文章和学校里的应该是很不一样的吧。 自己分到的课题并不有太大难度。从现有结果来看的话,效果还可以。只是在这个project里没有能贡献太多的idea,“只有苦劳”。呵呵,希望能在其他方面再多学些东西吧。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估计参考意义不是很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