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是“小编”
热度 2 lvnaiji 2016-8-6 09:56
吕乃基 在现实生活中,担任编辑工作的貌似以女性居多,细致,敏于发现文中的问题;温和,善于与作者和读者交流。科学网(或其他网)上,编辑的工作有所改变,用不着咬文嚼字,也不必与作者读者拉锯交流,已经难闻其声,难见其影,难辨其性。虽然如此,那些怀着无限遐想的男士们,依然从一开始就把性别加到编辑的身上,编辑mm长,编辑mm短的套着近乎,凑着淘宝网那般“亲”的意味。眼下,网络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资讯来自网络而非传统媒体,编辑的形象再次发生变化,叫做“小编”。君不见,网络上随处可见小编们忙碌的身影,虽未必是mm,一个“小”字,依然透着亲切。关键还在于,编辑mm,是网友的一厢情愿,人家不一定认;一个“小”字,可是自降身份,自降辈分,在瞬间拉近了距离。 在网上,有多少资讯是小编悉心挑选编撰而为,甚至还在开头处提示,该怎么看,哪里是重点、“看点”。换言之,这些资讯已经不再是波普尔所言的“客观知识”,世界3,博主称之为“非嵌入编码知识”,而是浸润了小编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判断,以及于此时此地推出,与此情此景不可分割,而资讯中真正客观的部分,则需要阅读者细加甄别,使之脱离特定的对象和场景,以及剔除小编温情脉脉的导读。如此这般,不禁想起柏拉图的“洞穴”说。 在不少场合听说到一个词汇,叫做“第三方”。中国,有独立的第三方吗?不是绝对没有,不过大多数情况不是依附权力,就是被金钱收买,或者有着自己的盘算。实际上放到世界去看,同样如此。这次英国公投,各方使出浑身解数劝诱公众,他们告诉公众实情了吗?罗尔斯的正义论,建立在“无知之幕”的基础上,启蒙运动,要推到有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大概相当于理想气体、质点和弹性碰撞,只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抽象。然而,正义论、普适价值、牛顿定律等等,难道就可以弃之如敝屐吗?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脱域”(吉登斯),超越对象世界1,超越主体世界2而成为世界3也就是非嵌入编码知识,因而成为人际交往、个人行为,以及万物运行的共同参照系。所有个别事物的运行,只不过将非嵌入编码知识置于特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与特定的对象、主体及语境相关联,也就是把非嵌入编码知识转化为嵌入编码知识。换言之,所有的嵌入编码知识只有建立在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以及可以相互沟通。 各国必然有特色,这是嵌入编码知识,特色必须有共性,这是非嵌入编码知识。 说到底,非嵌入编码知识就是“顺之未必昌,逆之必然亡”。譬如说,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然导致经济停滞乃至崩溃,这就是“逆之必然亡”,然而仅仅有市场经济是不够的,这就是“顺之未必昌”,还要有适应各国不同时期的看得见的手,特定的社会规则、诚信与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 英国公投,且不论程序上的问题,就是否脱欧而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民众自然各取所需。问题的根源在于,知识界没有能向公众,向社会提供全面公允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没有全面阐明脱欧的全部和长远的后果。 回过头来看小编。 小编很辛苦,小编很周到,到头来还要看到,小编仅一面之词。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053 次阅读|3 个评论
随想:英国脱欧公投
热度 2 zlyang 2016-6-27 21:57
随想:英国脱欧公投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以51.9%的英国民众投票赞 成脱离欧盟。但是,看上去“英国人自己也惊呆了,这好像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于是,他们后悔了。” 西方民主, 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它经常实质性地背离真正的“民主”,而变成一种发泄不满情绪的游戏,可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西方民主,是一种把民众的看法汇总成“决定”的具体方法。这里有两个问题: (1)民众 的观点,是否真正代表的民众的根本利益? 反例:真傻得病了。去医院让医生替我做决定,而不是自己做决定。 (2)民众的观点,是否可 能通过西方民主真正汇总成“民众的观点”? 反例:Arrow 不可能定理。 从生命的进化看,也是高等生物,分工也明显。如灵长目动物不仅身体内部给器官组织等高度分工,往往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分工”与高度进化有一定的联系。 人类农业文明往往是自给自足,小而全。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社会分工与合作明显加强。 “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生存危机的挑战,而各国的大学对此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或者熟视无睹,既不能从理论上又不能从实践上提出任何化解这些危机的根本性的对策。” 沿着目前的文明模式发展下去,人类完全有可能 在200年 内自我毁灭。探索新的人类文明模式, 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用人的“私心”激励进步的方法。所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方法,往往是强化“私心”的地位。这样,人心固有的私心,被制度不断放大,人类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核心的问题在于: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的私心而自然存在。 当人的私性被放大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宇宙进行过多的索取。过度索取的后果,就是人类“被”宇宙所排斥。 实际上,考古发现,已经有一些古文明被毁灭了。 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大自然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是为了人类新文明的特征之一。 人类,能等同宇宙吗? 是人类大,还是宇宙大? 人类真的了解宇宙吗? 民众的意愿,一定符合客观规律吗?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6-06-26,数百万英国人请求重新进行公投 专家称可能性不大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6/26/c_129090714.htm 人民网,2016-06-26,数百万英国人请求重新进行公投 专家称可能性不大 http://sn.people.com.cn/n2/2016/0626/c190197-28566639.html 求是理论网,2016-06-21,公投在即,英国准备好了吗? http://www.qstheory.cn/international/2016-06/21/m_1119085442.htm 李侠,2016-06-26,卡梅伦的实验与民主的代价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986847.html 周可真,2016-06-25,什么叫民粹主义?公投民主就是比较典型的民粹主义!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6-986813.html 高关中,2016-06-25,说说英国的根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986819.html Kenneth J. Arrow,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2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ciences/laureates/1972/ for their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ory and welfare theor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4-10-13, Arrow's Theore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arrows-theorem/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row%27s_impossibility_theorem 2010-08-09,Kenneth J. Arrow 与民主的缺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51288.html 2014-09-24,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与“组合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0457.html 2015-11-07,对西方民主的意外发现(第二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3963.html 2016-05-04,西方民主:真的很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74855.html 新华网,2013-04-11,霍金:人类必须逃离地球 否则一千年内将灭亡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11/c_115352703.htm 新华网,2010-08-11,霍 金“地 球200年 内灭亡说”系对人类忠告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8/11/c_12432414.htm 新华网,2012-05-03,钱理群:北大等在培养利己者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5/03/c_123070005.htm 2015-10-19, “不可信、不能重复”的 SCI论文信息(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9350.html 饶毅,2011-12-31, 美国首富的财产:有价之物和无价之宝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52387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039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什么英国一定会脱离欧盟?
热度 5 techne 2016-6-19 15:25
(草稿,请勿引用)   最近英国因为公投是否脱离欧盟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于,在这个拥有悠久的议会传统,一向推崇用理性、讨论以及和平表决的方式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国家,因为是否脱欧,还爆发了枪杀议员的血案。在英国,这是非常罕见的事件。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的相关报道称,52岁的英国男子汤玛斯.梅尔(Thomas Mair),因涉嫌枪杀英国留欧派女议员乔.考克斯(Jo Cox),在本周六(6月18日)被控谋杀。然而,该男子在庭上对此前自己开枪射杀议员并随后连续补刀行刺的行为,毫无忏悔之意,在法庭上还正义凌然地宣称这是“处死叛徒,英国自由”。   尽管新闻报道中也声称,梅尔可能有精神病史,并接受过治疗。但倘若用精神病来解释英国内部爆发的关于是否退出欧盟的激烈冲突,那就等于是什么也没说。那么,用这种缺乏理解力的方式来看待英国同欧盟的关系,那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笔者此前的判断是,英国一定会脱离欧盟。早在两个月前,新闻报道奥巴马访问英国时,奥巴马口无遮拦,劝英国留在欧盟内,笔者就觉得形势不太妙,当时就对友人说:公投的结果只会跟奥巴马期待的相反。先不说奥巴马缺乏常识。在一向具有独立意识和民主传统的英国,在是否脱离欧盟这件事情上,随意教导英国人该怎么做,这件事本身就不太明智。而且,即使我们假定,奥巴马鼓吹英国不退出欧盟这真的是个明智的选择,那么在节骨眼上,美国的总统跑到英国去教导英国人应该留在欧盟,这件事本身也很可笑,只会适得其反。奥巴马显然不是一个很懂得讲话分寸的政治家,他发表的言论,必然会进一步激发英国人追求独立、退出欧盟的欲望。   但是,倘若追究更深的根源,我们还能找到一些更具体的解释因素,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英国人不愿意留在貌似强大的欧盟?具体的因素,可以归结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方面。比如,有人会用利益的增减来解释英国的态度,普京就讽刺说,卡梅伦内阁搞公投,只是为了要挟欧盟对英国进行政策倾斜,给予英国更多的优惠待遇。而紧接着,法国的勒庞又发话了,大意是说,如果欧盟给予英国政策倾斜,那么法国也应该退出欧盟,而且理由会比英国多一千个。总之,类似的讨论,大都集中在具体的利益计算。但实际上,英国要脱离欧盟,恐怕还不是这么简单。另有其它因素,可能更有决定性。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全世界的地形,大概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主要的大陆地带,存在着一些岛屿,和边缘地区。那么,几乎鲜有例外的,这些岛屿和边缘区,跟大陆区域,总是会形成相互隔离的不同政治共同体。比如在亚洲,日本跟大陆地区,在历史上就相当隔绝。并不是没有文化输出和交流,但日本人在近代以前,最多会比较关注朝鲜半岛,对亚洲大陆地区,始终是敬而远之。不止日本本岛,在琉球,以及在距离大陆更近的台湾,都是类似的。包括近东,斯里兰卡尽管只是个小岛,距离印度次大陆非常近,但它们却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彼此缺乏认同感。这并不只是亚洲才有的现象。在欧洲,英国历史上也一直是保持着类似的地位。但与东亚不同,由于英伦三岛距离欧洲大陆更近,英吉利海峡相对较窄,欧洲在航海技术上也一直比较发达,英国在历史上跟欧洲大陆板块的互动就更多也更频繁。但尽管曾经发生过诺曼征服,英国也曾经短暂地入侵过法国,在总体上,英国一直游离于欧洲大陆系统之外。   再看看非洲,马达加斯加,由于历史上文明程度较低,人口稀少,跟非洲大陆更加隔绝。那么,放眼全球,即使是在新大陆板块,这块近代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技术手段突飞猛而通过殖民所形成的具有更高级形态的新文明区域,仍然存在着岛屿跟大陆地区的隔绝和彼此孤立的现象。譬如古巴,古巴距离美国本土近在咫尺,然而,古巴人的观念同样完全游离于美国的体系之外,保持着相对于北美大陆的独立特性。而在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同样有一个毗邻阿根廷的岛屿,也就是马岛。英国称之为福兰克群岛。在上世界80年代,英阿两国为此爆发了著名的马岛战争。尽管这个岛距离阿根廷很近,而且阿根廷并不是落后国家。无论是看资源,看生活水平,还是在文化或制度方面,阿根廷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岛上的那些居民,却始终宁愿认同遥远的英国,而不是紧跟看似亲近的阿根廷。   最后再看看澳州,澳大利亚是那里最庞大的大陆板块,然而,尽管新西兰只是几个小岛,距离澳大利亚也不太远,而且同样都有英国的殖民背景,语言完全相通,但同样形成了两套体系。在新西兰人看来,要他们认同澳大利亚,接受这块大陆的吸引力和优先权,那同样是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上述这些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人可能会举出很多反例,比如说某个大陆国家附近存在着一个岛屿,甚至很多岛屿,那么这些岛屿是隶属于这个大陆国家的,而岛上的人也是认同这个大陆共同体的最高地位和优先权的。这样的例子当然并不是没有,尽管其中庞大岛屿,数量不那么多。而且,相对于上面我举的那些更典型的例子,它们可能也显得更缺乏代表性。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美国的夏威夷,关岛。再如中国的海南岛,舟山群岛。还有,俄国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但这些例子中,岛屿往往具有一些其它特征。一个是面积,这些认同并附属于大陆地区的岛屿,一般面积都非常小,或者,人口也很少。再一个,像夏威夷和关岛,尽管它们附属于美国,但它们对大陆区域的认同,又是通过与英国类似的海权体系建构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岛屿的地位是通过一套依赖于契约的体系逐渐形成的。由岛屿最初的人烟稀少的原始状态,逐渐通过新移民,建构出新的政治体系和新的认同方式,再一点点通过自由表达和议会表决,最后才纳入到美国的契约体系之内。而且,尽管这些岛屿的主权可以属于美国(像关岛的地位仍然待定,有可能独立),但在事实上,它们又具有近乎于独立的自治。美国的联邦体系,只能在有限的一些领域,能够影响夏威夷和关岛。   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的认同模式,同夏威夷和关岛非常不同。但形成这一局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它们距离东亚大陆非常近。像琼州海峡,是非常窄的。尤其相对于东亚大陆地区非常庞大的人口,即使是在海南岛,它的人口相对于大陆地区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这也就是说,相对于临近的大陆区域的庞大影响力,在岛上聚居的人群就很缺乏影响力。但即使如此,在像修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这类公共议题的争论中,海南岛的本土居民,仍然与大陆板块上的居民完全相反,会持有激烈的反对意见。大陆上的居民认为修建大桥会带来便利,而对于这些岛内居民,他们却认为修建跨海大桥,只会损害海南岛的宁静和岛屿独立特性。至于舟山群岛,由于岛上人口相对更少,其影响就更可以忽略不计。而俄国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实际上是近似于无人区,岛上没多扫居民。其政治建构和自我认同仍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迄今为止,俄国恐怕还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岛。   但是,到台湾这里,情况就明显不同了。台湾有2000多万人口,这在世界范围内,就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国家具备的人口实力。因此,台湾的影响力就大得多,这也就决定了台湾问题必然很难解决。   上面讲了这么多,那么分分合合的,形成这些岛屿和大陆地区的差异的最关键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它们是不是所谓利益,经济因素,或政治因素,乃至其它什么,可以由现实中的具体人类行为来决定的因素?笔者认为,恐怕不会存在这种当下的神奇因素。这种分界线,其最核心的因素,也就是这种海陆分割的格局,它恐怕并不是由人类的力量能够决定的因素。人的行为只能附属于这种其实是人类行为之外的力量所左右的因素,来逐渐形成政治共同体的分界。这才是理解岛屿为何会形成自身特殊认同趋向的关键。   我们具体来看英伦三岛。首先,作为一个原始岛屿,在日后要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体系,那么这个岛屿就不能太小,要有一定的良好自然环境,要能自我维持,并且在安全上不会出问题。从英国的地缘来看,它是符合这些条件的。那么,从岛屿文明的起源分析,人类在走出非洲后,进入中东,发展出最初的发达文明形态,逐步向全球扩散,这种不断繁殖和扩散的路径,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大陆地区,由于土地辽阔,地形复杂,相对来说能够供养规模非常庞大的人口。然而,同样由于这个因素,大陆地区的原始部落,从一开始就同样会面临着周围强敌的重重威胁。这种威胁,从最初那茂密的植被、莫测的森林和豺狼虎豹,到后来的临近部落(或国家)的军事威胁,都是始终存在的。   然而,在岛屿上,却并不存在类似的状况。从最初阶段,在相对于大陆其面积更狭小的岛屿中的生存,面临的威胁就更少。因此,从岛屿文明的起源来看,当初的人类部落在不断扩散之际,那些通过原始的技术手段顽强穿越海峡,进入岛屿区域的群体,相对于那些更擅长在大陆区域不断进行暴力争夺的人类群体,很可能从最初阶段就已经具有非常不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倾向。也正因为他们难以在大陆地区立足,不愿意,或者不擅长,通过激烈的暴力争夺来确立在大陆区域的霸权,这些原始人才宁愿另辟蹊径,穿过重重的自然障碍,最后进入岛屿,开始形成全新的文明形态。那么,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东亚的日本,由于岛屿面积较大,所处维度又气候适宜,有助于形成较多的人口,其地位就会显得比较重要。从它们的起源过程来看,相对于大陆体系,岛屿文明确实又具有很强的独立特性。众所周知,是英国率先开启了近代法治(宪政)和民主的源头,也引导了近代的工业革命,但发生这一切的前提,又正是源于英国的这种独立传统,它的特殊性。   对于岛屿文明而言,从最初的起源开始,一旦有人类群体进入岛屿体系,繁衍生息,就会不断发生信息向外部的传递,此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移民群体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入。此时。岛屿共同体当然也会面临安全威胁。但岛屿国家面对的外部威胁,与大陆地区非常不同。首先,岛屿面临的外敌威胁,从来没有大陆地区那么严重。腹背受敌或“四面楚歌”,不大可能发生。不像大陆国家那些样,必须放弃原则和价值,不断沉溺于尔虞我诈,纵横捭阖,岛屿国家的生存环境,要简单得多。因为周围有大量天气莫测的海洋环绕,外敌很难大肆进攻岛屿国家。而岛屿国家对大陆国家这种武装入侵的反击,也并不是首先要依附于陆地,而是必须要依附于海洋,通过更先进的船舶的制造而展开。这就决定了岛屿国家要生存发展,在造船技术上就必须具有相对于大陆地区的先进性。而这往往也就意味着岛屿国家必须具有一般技术的先进性。   其次,不可避免地,在岛屿内部当然也会存在政治斗争。但岛屿上的总人口通常很有限,彼此又具有更高的互补性。在独立的岛屿体系中维持生存,大家必然会高度依赖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因此,一旦岛屿国家出现大陆地区常见的激烈厮杀,甚至是零和博弈的局面,那岛屿文明就根本无法维持生存,这就等于是集体毁灭;或者,这就会造成岛屿的外敌入侵,或大量新移民群体的涌入取代原有群体,形成下一轮博弈。在这种特殊的狭小且敏感的约束条件之下,岛屿上的人类群体,由于他们从最初就具有与大陆上的人类群体非常不同的观念倾向,由于他们往往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工具,也由于岛屿有非常特殊的环境,使他们有幸很早就学到了更宝贵也更深刻的教训。因此,由岛屿文明率先演化出更先进的人类文明形态,这就有必然性。   同样,由于大陆体系本身难以避免的暴力特性和不断的对外排斥,大量持有不同观念的人类群体,不断遭到淘汰,无法生存,最终又不得不不断扩散,被补充进入岛屿国家。同样,在岛屿体系内部,始终也在进行博弈,通过一种基于与大陆体系非常不同的观念而展开的竞争,来持续排斥和淘汰掉那些无法适应并认同岛屿文明体系的个体和群体。因此,那些不愿意保持独立特性,无法适应岛屿文明那种更孤立、更依赖于自治的生存方式的群体,又会被排斥,此后又被重新吸纳入大陆体系之中,开始新一轮的博弈。由此不断循环往复,这就反复强化了岛屿文明的观念形态相对于大陆体系的差异和独立特性。而这也就使得英国,日本,也包括新西兰,甚至古巴这样的岛屿国家,相对于他们临近的大陆体系,都演化成为持有不同观念的异质性板块。   正是由于这种异常持久的传统和力量,英国,在它的本质上,是持久地,而不是暂时的,不可能成为欧盟的一部分。这并不是具体利益的计算,或者由现实中的某个单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组合能够决定的方向。英国留在欧盟,在现实中,可能确实会有更多的非常具体的好处。但在世界范围的整个海陆体系的持久博弈的过程中,英国人的观念体系,必然会跟大陆地区完全不同,其中会存在极其深刻的分歧。英国可以成为欧盟的朋友,但英国无法被吸纳为欧盟的一部分。这种差异的深刻和不可弥合的特性,会远远超过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差异,甚至也会超过法俄或德俄之间的差异。因此,英国最终必然会脱离欧盟。即使这次公投,英国偶然地留在了欧盟内部,但从远景来看,英国不可能成为欧盟的一部分。   而且,这一判断不只是适用于英国,或局限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具有较多人口和较大影响力的岛屿文明,从长远视角来看,都一定会脱离大陆体系,成为独立的政治共同体。归根到底,这一状态的形成,并不是人力能左右的因素,它依赖于某种更加深刻的力量。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588 次阅读|7 个评论
言必称希腊
热度 1 huailu49 2015-7-5 16:57
“言必称希腊” 是毛泽东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语句,用来批评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崇洋媚外。 如今居然又出现了“言必称希腊”的情况,不过这一次指的是媒体报道。 眼下国内媒体关注的最大热点,国内的恐怕是股市,国外的要数希腊公投。 由于国内股市牵扯着许多散户心口的伤痛,不提也罢。 今天是希腊全民公投日,选择是否接受国际债权人的新一轮救助提议。总理齐普拉斯号召民众对债权人的协议投反对票,但据近日民调,七八成的希腊民众希望留在欧元区。我国高层最近也表态说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当然最终结果还要再等十多小时才能揭晓。 希腊公投及结果的发布时间: 公投在北京时间周日(7月5日)12:00-22:00举行。 出口民调发布时间: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00:00 20%的选票统计结果发布时间: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01:00 50%的选票统计结果发布时间: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04:00 70%的选票统计结果发布时间: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05:00 90%的选票统计结果发布时间:北京时间周一(7月6日)07:00
个人分类: 时政话题|1893 次阅读|3 个评论
苏格兰公投后统-独两派参加和解礼拜有用吗?
热度 3 laserdai 2014-9-22 07:35
上篇博文: 苏格兰公投随便说几句 说出了这次公投会造成的人心分裂: 1。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平方式远远比武打要强。 兄弟一场,曾经积极打拼创造了日不落的辉煌,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一场早晚也要散伙。 这次虽然不能彻底散成,从此以后,同床异梦 ,以后的以后,必然彻底散伙。欣慰的是, 兄弟散伙虽然内心都有积怨,表面上和实际上还是和和气气 ,。。。 3。 苏格兰公投引起苏格兰内部两大对立阵营出现。 两个阵营水火不容,有名望的人都出来表态,我相信是形势比人强,都是被逼出来表态的。这是一场有点严酷的政治斗争,不管这次结果如果,两大对立阵营已经形成,以后蔓延数百年 。 最新消息,对于这样严重人心分裂的情况, 统独两派人士与其他来宾参加了周日(9月22日)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举行的和解礼拜,以求弥合公投中所凸现的分歧, 弥补伤痕 。 总共大约有上千人参加了在爱丁堡旧城区圣盖尔教堂举行的这次礼拜, 但是, 包括苏格兰首席部长萨蒙德、前英国首相布朗等人则没有参加这次的礼拜。这里就有很多耐心寻味的东西。 苏格兰教会说,为了弥合公投中显现的分歧与公投造成的伤痕,因此特别将周日(21日)的礼拜定为和解礼拜,呼吁并邀请两派的政治人物参加。 两派的代表在礼拜中朗读圣经中的篇章,并点燃象征团结和解的蜡烛。 即将在十一月辞职离任的首席部长的萨蒙德指责说,执政的保守党、在野的工党还有联合执政的小伙伴自民党在公投最后一刻所作的放权承诺,误导了的苏格兰的选民,所以最后导致 统一派赢了 。 教堂外有政治人物接受媒体记者的访问,他们强调将监督英国政府信守诺言、给予苏格兰更大的自治权利,但是旁边就有民众指责政治人物撒谎,但是这位民众随即被警察带开。 三大党的领导人物在公投后,指责对方遵守承诺的诚意不足,并且对承诺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解释,使得苏格兰统独两派的关系并未因公投结束而缓解反而似乎更加紧张。 此情此景,苏格兰现在是抛弃分歧意见、一起向前还是暗涛汹涌、独立势力随时卷土重来? 现在断言似乎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开头部分,本博在公投的几天前已经说明白了。 萨蒙德称苏格兰人公投“受骗”   苏格兰首席部长萨蒙德周日(9月21日)早间在接受BBC电视采访时批评伦敦政客“行骗”,促成很多苏格兰人在上周的独立公投中投下“否”票。(在上周四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中,反独立派以55%得票大幅胜出;独立派得票仅为45%。)   萨蒙德同时指责公投前夜曾向苏格兰人保证将大幅放权的伦敦执政和在野党党魁们在投票后开始“反悔”和“食言”。公投前做出承诺的执政保守和自民党联盟以及反对党工党迄今为止仍未能就如何进一步向苏格兰放权的程序达成共识。     萨蒙德在接受访问时 指出,英国三大政党完全是出于公投前夜的恐慌才临时“编撰”出进一步分权的承诺。 萨蒙德说:“首相想把苏格兰分权与英格兰分权联系起来,因为他清楚否则无法得到本党议员的支持,特别是受到来自英国独立党的压力。” “而工党更是害怕,一旦英格兰自治,他们将难以再次赢得议会多数。由此可见,他们公投之前的承诺完全是绝望一刻编出来的。” 分权承诺各党不同: 各政党对分权立法程序和内容争议激烈。 保守党希望在向苏格兰分权的同时,也向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更多下放包括税收在内的自治权,实现准联邦制; 工党则希望更加缓慢和渐进式的放权。 自民党则批评卡梅伦政府不应把向苏格兰放权的过程与英国其他地方分权相联系,否则过于复杂的情况最终将导致无法兑现对苏格兰选民的承诺。 苏格兰公投决定不独立之后,英国其他地方反对政府过多向苏格兰放权的声音日益高涨。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968 次阅读|8 个评论
大不列颠的阳谋
cgh 2014-9-19 21:35
大不列颠的阳谋 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一起在世界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出戏。大不列颠大帝国已经过去了,大不列颠民国正进行时。 也许当年,华盛顿不应该赶走大不列颠的统治者,而应该大联合。无论如何,美利坚推开了不列颠,而苏格兰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团队。依附于英格兰也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没错,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才是底层基础。人们在画叉叉之前,耳边想起了主们的善意提醒,撤离和搬迁,也许你也可以理解成警告。拿起笔的时候,人们手上感觉的是刀叉,面对着盘子。 彭都督还不甘心被历史抛弃,力图为他未尽的荣港事业鞠躬尽瘁。中国的唾沫星子恐怕难以抗衡苏格兰的身体力行啊。 香港,你是怎么看的这出戏呢?……
个人分类: 杂谈|2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投---下一个世界棘手的难题?
热度 4 lin602 2014-9-13 20:48
苏格兰独立公投,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4-09-13/071230843340.shtml 。 今天的南京晨报有西班牙的‘ 跟风苏格兰?西班牙百万加泰罗尼亚人游行要求独立公投’ 报道,见: http://news.163.com/14/0913/19/A6214SLR00014SEH.html 。 前阵子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这大家都知道。近期乌克兰东部地区还在闹着。 这股风刮起来,各国如何应对?世界如何应对?是放行还是抓紧? 假如世界都可以公投独立,又有安全保障,世界将会有多少个国家?几千个够不够? 世界是变化的,有时候变化让人反应不过来。有时候可能是好事,有时候,可能失控,闹出事来。看不,克里米亚就出事了。
134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克里米亚公投,中国失声切不可失身
sqzhang 2014-3-19 19:33
贾也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208078.html 引言:克里米亚公投,中国官媒“妾身相给” 此次克里米亚公投,中国官方虽然在联大上投了弃权票,态度是模棱两可,但是官媒表现却是态度明显,无条件地倒向了俄罗斯这一边。 面对公投结果,首先是央视大有狂欢一回的意味,似是赌徒押宝押中般,喋喋不休,一边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名至实归,是意料之中的事;另一边则调侃欧美制裁俄罗斯,谁制裁谁还不知道,因为俄罗斯掌握着欧洲的“能源命脉”,当然还会计算中国能不能从中渔利,如何利益最大化等等。而《环球时报》呢,更是“疾风知劲草”,好有“风骨”,一如既往地自带干粮为俄罗斯洗白:“克里米亚公投是美欧说的‘俄军枪吓’的么?应该说不是,这里 80% 的人是说俄语的俄族,一些地区的比例更超 90% ,他们打内心自认为是俄罗斯人超过乌克兰人,你说还需要用枪逼他们什么?” 面对 CCTV 和《环球时报》的锯屑高论,我觉得无话可说。我知道我们中国自近代史以来一直被虐,但万万没想到能虐出如此境界来,是数典忘祖呢?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还是洗脑洗成脑残,早已超越了人类正常的思维? 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以来,中国遇上了俄罗斯,一直被强奸,割土赔款,但强奸久了,中国竟然把“奸夫”当作了“老公”来处了,总一副“妾身相给”的作态——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一、枪口下的“公投”:切割中国的利器 按理说,面对克里米亚公投,最触景生情的是中国,有椎心泣血之痛才是,所以应该坚决反对,才是正常反应。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俄罗斯主导了两次针对中国的“公投”,让中国丢失 200 万平方公里领土。 第一次“公投”是唐努乌梁海地区,导致地区分离。 从操作手段而言,克里米亚公投就是此次“公投”的故伎重演,具体方法就是三部曲: 先控制上层议会,再“公投”独立为图瓦共和国,最后并入俄罗斯联邦。 唐努乌梁海地区面积 24 万平方公里,苏俄先借剿灭残余白军之名,进入并控制唐努乌梁海地区,然后在 1 921 年 3 月导演一场所谓的“公投”,最终“名正言顺地”把这片中国固有的土地分离,最后成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次“公投”是外蒙古地区,导致蒙古独立。 从沙俄到苏俄,再到苏联,我们好邻居、好导师一直以来都在孜孜不倦地策划着蒙古与中国的分离,可谓贼心不死。在 1945 年,在苏联的精心策划之下,进行了一场所谓的“公民投票”,结果有 98% 的选民参加了投票,一致赞成独立的,并且硬生生地搞成所谓的“有效公投”,最终把蒙古从中国给分离了出去。“一寸河山一寸血”,就因为蒙古与中国分离,使得中国的地图从此从“枫树叶”变成了一只“鸡”。 就这两次“公投”让中国丢失了 200 万平方公里,这得有多少个钓鱼岛的面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面对克里米亚公投,我们难道真的可以无动于衷?难道还在为这个深深地伤害过我们的国家,不停地打气,不停欢呼?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其次,俄罗斯主导的“克里米亚公投”,可能会让中国泛起地区分离主义的思潮。 克里米亚“公投”绝对是开了个坏头,无疑鼓舞世界各国的地区分离主义者。就拿世界三大国俄、美、中来说事: 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邦联制国家,国内面临的车臣等独立问题并不少,如此怂恿克里米亚独立,无疑给其国内的分裂势力树立一个典型,当然俄罗斯是一个战斗的民族,最终会诉诸武力,在国土问题上从来没有妥协过。美国虽然没有尖锐和复杂的民族矛盾,但是政体却是联邦制,从理论上讲有面临分裂的危险,所幸的是,林肯时期就给国家免于分裂奠定宪法基石:各州不能用公投的方法脱离美利坚合国。所以,美国呢是从法理上免除了国家分离的危险。 再回到中国,其实地区分离主义最能影响是我们中国,因为中国面临着台湾、西藏、新疆等诸多问题。所以,此次联大讨论的时候投了弃权票,而在公投结果公布,官方的态度又无疑在“认可”这种地区分离主义运动,所以隐患重重。 万一将来中国也面临像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一样的难题,试问中国需要哪些国家来支持呢? 二、被”置换”的人民:痛失成局的海参崴 环球时报说俄罗斯人在克里米亚占了多数,说及这个,可能会让人想到忧伤的故事,那就是鞑靼人的命运。 对于鞑靼人大家都有些印象,与蒙古人有关。鞑靼人曾经是克里米亚岛的主体民族,但是由于政治迫害的原因,被无情地给置换了,最终有现在的民族构成:俄罗斯族成为克里米亚的多数,而鞑靼人成为少数。 这可能是斯大林有意为之,他以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将全部克里米亚鞑靼人强制移民到中亚,而克里米亚的地位也由自治国换行政州,据称有 46% 的人在流放中死于饥饿或疾病,数十年后在斯大林死后才允许回到故土,这个回归过程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但是已经无法改变成为少数的命运了。 其实,对于这些深受政治迫害的鞑靼人而言,他们多数是不希望加入俄罗斯,但是作为少数族裔,他们的诉求恰恰淹没在了“公投”赞成的多数中。 说起这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有类似的经历。让历史照亮现实,曾经的海参崴就是绝佳的例子。 海参崴原是是中国的故土,是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走的,原本满族人和汉人在那里长期繁衍生息,在那里属于主体民族,但是在苏联斯大林统治期间,针对中国遗民的清洗也开始了,在海参崴城内的几十万中国满族、汉族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后迁至的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在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时期,即 1958 年至 1991 年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可到访海参崴及居住,也就是慢慢地把原居民给置换了,于是,中国人便被永远地驱逐出本属于他们的故土。 本来海参崴就像香港和澳门一样,都是中国的游子,是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永远的痛,而今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是海参崴却永远地与祖国分裂了,名称也变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了。特别是某人在 1991 年大笔挥挥,让海参崴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从法理上也成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木已成舟,说来也是徒自伤怀。 三、除了国家利益,还有国家正义 可以这么说,乌克兰现在面临就是中国曾经面临的,乌克兰克里米亚现在面临的就是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面临的,而克里米亚鞑靼人面临的就是海参崴中国遗民所面临的。乌克兰还是东斯拉夫人种,跟俄罗斯是近亲,俄乌关系尚且如此,中国是蒙古人种,跟俄罗斯扯不上亲的,从俄罗斯扩张到中国疆域以来,历史都给俄罗斯坑的,而且坑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中国人总是无条件地给狼子野心的俄罗斯站台,有人会搬出各种说辞,诸如“抛开历史包袱”的说辞或“国家利益至上”的藉口。这些人都打着有利可图的如意算盘,比如此次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认为俄罗斯与欧美西方国家剑发弩张,认为这是“鹬蚌相争”,中国虽然不至于扮演“渔翁”的角色,但是至少可以左右逢源,美欧将制裁俄罗斯,在制裁与反制裁中,他们会“双输”;而中国这个没明确态度的国家则游走于两者之间,可能得到的是“双赢”。 是的,我们是要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大国博弈需要纵横捭阖,需要有点手段,但是在谋求国家利益同时,有一样东西可能比国家利益更重要,那就是国家正义。 就像这次乌克兰面临的问题,过去中国曾经在“被迫”的情况经历过,也不能够保证将来不会再次出现,毕竟中国还是存在着各种地区分离主义的运动的。 当大家都在提“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时候,都在对俄罗斯表示严正抗议的时候,一个曾经深受“公投”之害的国家,却事不关己地在一边看好戏:不仅忘记了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而且忘记了国家的正义。 当这种心态成为常态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伊拉克萨达姆、利比亚卡扎菲、叙利亚巴沙尔这一边,虽然为国家利益站队无可厚非,但是除了国家利益还有国家正义,希望更正当更充足的理由——那就是国家正义去站队,而不是因为站队而站队。 结语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故以乌克兰为镜,可以明俄罗斯之于中国用心! 本人补充: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经允诺待中国革命胜利后,让蒙古回归中国,把海参崴远东地区归还中国。列宁的这些话,在九评苏修的文章中都提到过。可是,到了斯大林手里,列宁的这些话都不算数了。一直到今天。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民投票能决定克里米亚独立吗
热度 2 bioxncai 2014-3-16 14:59
有个问题,一直不太清楚,想跟各位大侠请教。 最近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有很多人要求独立,而乌克兰政府和乌克兰西部的老百姓则反对克里米亚独立。今天克里米亚要公投了,从目前情况看,克里米亚有77%的人说俄语,俄罗斯族占人口的58%,而在克里米亚的乌克兰族的公民又往往是仅仅在克里米亚工作而已,没有什么根基,所以预计支持独立的票数肯定占大多数了。 现在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说法相反,西方国家认为其公投是非法的,中国则保持中立。 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克里米亚似乎应该独立,脱离乌克兰了,这貌似符合大家普遍理解的“民主”原则;如果不让它独立,是不是违背了克里米亚大多数人的意愿?是不是反“民主”? 究竟谁说得对?特此求教各位大侠。
1828 次阅读|6 个评论
政府应该就房地产税尽早实施公投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4-3-16 14:55
建议政府就房地产税实行全面公投,让老百姓真正做到当家做主;否则,等着那些房叔们为房产税立法,可以等到花儿都谢了无数回。 公投内容包括:所有房地产交税,税率为一年内房地产估价的2.5%,同时减少所有个人所得收入税15%。【注】 当然,具体数值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优化,其目的是房地产税的引入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对工薪阶层的影响最小化。 如果政府没有更好的办法,请参考这个方案。可以预测,这个方案会让多数人满意,让房价回归理性。 【注1:我先是随意毛估了一下,经网友提醒,于是认真地做了点计算。假设月薪为5千元的家庭,期望住上72平方米的房子, 房价为5千一平,那么2.5%的房产税(相当于美国很多地方的房产税率) ,一年下来就是9千元,基本上等于个人所得税率减少15%。】 【注2:其实这个估算很有意思,值得领导冒号们重视。它简单地告诉大家,(1)现在 大城市的房价远远高于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引入税收将加快房价回归理性;(2)工薪阶层,6年工资就可以付清房价 (6*12*0.5=72*0.5) ,和美国很多地方相似;(3) 月薪5万的人,住5万一平米的房子还OK;(4)而月薪5千的人(很多暴富的公务员经常哭穷,因为工资低),要住5万一平米的房子,只可能是那些工资基本不用的人,尤其是贪官们。 也就是说,纪委的工作太容易了,看看工资和住房之间的关系就直接抓人吧。 】 参考:2013年2月全国城市平均房价 http://bbs.0513.org/thread-1913090-1-1.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23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美女形象大使公投
热度 2 冯用军 2011-4-19 22:12
我去年去台师大讲学的时候,在他们图书馆、校园,就有学校的形象大使来当义务导游,给客人们介绍台师大的历史、特色、文化等,我觉得这个很好,既可以锻炼学生、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爱校情,还能弘扬学校的文化。 所以,经UCS董事会讨论决定,面向海内外公投海选学校形象大使。 选其他者,请补充推荐名单 欢迎各位积极投票,支持中国科学网大学UCS公益事业 关乎UCS的未来发展,请投下你神圣的1票。 投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946page=1extra=#pid921475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244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