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神舟十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宫一号+神舟十号,凌日
热度 5 xgwen 2013-10-30 09:51
令人惊叹震撼的照片: http://www.slate.com/blogs/bad_astronomy/2013/06/24/perfect_timing_split_second_photo_of_the_chinese_space_station_across_the.html (下两图被科学网缩小。请从上链接下载原图) 一半H是天宫一号,另一半H是神舟十号 不是自豪的中国人拍的。是一个好奇痴迷的法国人拍的。(他只有半秒的时间) 他的主页: http://www.astrophoto.fr
5582 次阅读|6 个评论
神舟十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kejidaobao 2013-8-19 20:43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新闻时段2013-06-21至2013-06-30;★为新闻关注度) 神舟十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26日,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 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 25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号飞船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旅行者”1号探测器随时可能飞出太阳系 27日,在茫茫宇宙中飞行36年后,美国航天局“旅行者”1号探测器终于进入太阳系最外围疆域,随时可能成为从太阳系跨入星际空间的首个人造物体。 美国发射新型太阳观测卫星 27日,美国航天局从太平洋上空成功发射一颗新型太阳低层大气观测卫星,可提供更精确的“太空天气预报”。 绘制70万年古马基因图 26日,基因专家称已经可以破解约70万年前生活在加拿大地区的史前马的基因,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基因图谱。这表明远古DNA可从近100万年前的冰封遗骸中复原,增加了日后复原更古老人类原始祖先基因图的可能性。 绘就谷子基因组单倍型图谱 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8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谷子单倍体型图谱的构建和4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制造低成本高分辨率全息影像 2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基于最新创新技术,实现了低成本、高分辨率全息影像。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型空间光调制器,并使用这种技术制造一种全息监控器,除了光源之外,设备成本不足500美元。 发现3颗“超级地球” 25日,德国哥廷根大学牵头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一颗代号为“格利泽667C”的恒星周围的“宜居地带”发现了3颗“超级地球”,这颗恒星位于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蝎座。 暹粒山区发现1200年前历史古城 22日,在柬埔寨北部人迹罕至的暹粒山区发现一座早于吴哥古迹350年、距今约1200年的历史古城——摩德拉帕瓦,该古城距离享誉全球的吴哥窟约40km。这座被称为摩德拉帕瓦的古城有多座深藏在荒山丛林中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寺庙,其中一些寺庙保存完好。 恒星团中首次发现“凌日”行星 27日,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在距地球3000光年的恒星群NGC 6811中,发现了2个比海王星更小的行星——开普勒-66b和开普勒-67b,正围绕着它们的主恒星公转,这表明在“拥挤不堪”的古老恒星团中,也能发育出行星来。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舟十号:与中国梦一起飞翔
kejidaobao 2013-8-19 20:31
文/杨书卷 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托举着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顺利点火腾空,飞赴天宫。 这也是中国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同时距离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恰好10年,共有10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诸多的巧合,让此次发射赢得了“十全十美”的赞誉。 15天的“太空”时间内,诸多的实验项目一一展开——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汇对接、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更换天宫一号新地板、密封圈更换、在轨维修操作、开展飞船绕飞试验……3名航天员有条不紊,精密验证着系统的关键性能与功能;而过端午吃粽子、为中小学生开展“天宫授课”,又为看似遥不可及的太空实验添上了一抹有趣的“天地互动”色彩。 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的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技术的“试验性”飞行不同,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的“应用性”飞行,它不再是“试验”,而是“执行”太空班车任务,为空间站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神舟十号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预示着中国载人飞船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经建成,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第一阶段完美收工,未来中国航天将全面进入空间站时代。 太空探索极其艰难,对载人航天任务的要求非常高,拥有可靠的航天器发射和操作能力是技术超凡的标志,中国航天科技正为人类太空探索作出特有的贡献,同时在国际层面展开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科学实验平台。欧洲航天局载人航天项目主任托马斯·赖特不久前就透露说:“我们正在寻找利用中国空间站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将与中方开展一项交换试验,目前欧洲航天员中心的一些同事已经开始接受中文培训。”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消息) 好事成双。6月17日9时54分,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首次下潜任务。从冲击下潜极限的海试到注重实战效果的科研,“蛟龙”的入海使命“华丽转身”,这标志着潜水器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为科学家“下五洋”的梦想搭建一个可靠稳定的平台。 令人惊喜的是,“蛟龙”号的首次试验性应用下潜就收获颇丰:找到了南海冷泉区,拍摄了“黑暗生物世界”的繁荣影像,并采集上来一些珍贵的样品。首位下潜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上浮出舱后,接受了特殊的“欢迎礼”——浇水。浑身湿透的他大笑着迎来了一片掌声和喝彩声。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14位科学家将首次搭载下潜。第1航段共43天,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第2航段共42天,主要在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海底调查和取样;第3航段共28天,计划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为确保安全,“蛟龙”号确立了每次下潜由2名潜航员搭载1名科学家的机制,并通过短期培训,让这些科学家“乘客”能在突发情况下自己驾驶潜器返航。同时,和神舟飞船相似,“蛟龙”号女潜航员的选拔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不久的将来,深海领域也将出现女将们飒爽英姿的身影。 寻天问海,中国实现的两大科技成就引得一片赞叹。空间实验站和载人深海潜水器,都是未来科学研究很好的试验平台,空间实验站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工条件,同时成为进一步探索空间科学和天文学的基地;而“蛟龙”号以豪华的阵容,开始了中国真正走向深蓝的历史性跨越,将为增进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为保护和利用海洋做出重大贡献(6月18日《科技日报》)。 更多的好消息还在传来。6月17日,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了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这是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冠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重返世界之巅。 相比“天河一号”,横空出世的“天河二号”的峰值速度和持续速度都提高了10倍以上,而两者的占地面积相当,也就是说,计算密度也提升了10倍以上。另外,“天河二号”的能效比也是“天河一号”的3倍,较之上届“状元”——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也是遥遥领先,计算速度是它的2倍,计算密度是它的2.5倍,能效比相当。预计“天河二号”的桂冠将会保持数月(6月17日新华社)。 航空航天、深海潜水、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中国在各个方面展示着不断增长的科技实力。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指出,当今提出的“中国梦”有别于过去的“美国梦”。“美国梦”只是谈个人生活的变化,而“中国梦”则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都有着历史意义。在科学技术走向大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敢为第一的胆量和愿望,一天天地取得进步和积累,最终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kejidaobao 2013-8-19 20:25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新闻时段2013-06-11至2013-06-20;★为新闻关注度)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1日,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出征太空。13日13:18,“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潜成功 1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此航次进行了4小时水下作业,超额完成预定任务。 中国“天河二号”成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郭守敬望远镜发现500余颗类星体 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霍志英等通过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M31、M33及其临近区域内,新发现500多颗背景类星体,这是目前中国天文学家利用自主设备,在该天区发现的世界上数目最大的类星体样本。 中国制造首件交付ITER现场产品 11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极向场导体采购包PF5导体成功交付法国卡达哈什ITER总部,这是中方首件交付ITER现场的产品。 以色列湖底发现6000年古迹 17日,以色列考古人员在加利利湖深处意外发现一处石群,是由玄武岩打造的锥形建筑物,重达6万吨。学者表示,这种类似欧洲早期墓地的建筑物,应是在陆地兴建后因不明原因沉入湖底形成。 开普勒探测器发现503个外星球 17日,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发现了503个系外行星候选者,新发现的行星中有一些位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上,接下来的任务中将对这些系外行星进行进一步观测,确定它们的真实身份。 云南发现最古老恐龙胚胎化石 18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被宣布为最古老恐龙胚胎化石发现地。2003年在禄丰县发现的一块早期蜥脚亚目恐龙胚胎化石,经同位素测定后被定年为距今约1.95亿年的早侏罗纪时期。 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12日,中国正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 火星大气层温度1天2次升降 18日,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宇航局探测卫星发现火星大气层温度定期升降并非1天1次,而是1天2次。据火星探测卫星上的火星气候探测器数据,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了14.4℃。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欢迎神舟十号回家!8时许着陆内蒙古 CCTV直播
xupeiyang 2013-6-26 07:12
热烈欢迎神舟十号回家!8时许着陆内蒙古 http://news.qq.com/zt2013/shenshilive/003.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神十返航# 【张又侠宣布神十任务圆满成功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宣读贺词】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总装备部张又侠刚刚宣布,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也宣读贺词,并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http://t.itc.cn/PhG8K 【精彩回顾:航天员出舱】 6月26日,这是圆满完成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自主出舱后向人们致意。当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看图#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张晓光出舱】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张晓光在聂海胜之后依次出舱。王亚平、张晓光笑容可掬,状态良好,三人敬军礼致意,并接受了当地人民献上的哈达。(央视) 张晓光:我们是追梦的人,也是圆梦的人。我们航天人秉持一个理念,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航天梦永无止境。 【神十返回舱降落画面】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http://t.itc.cn/fkGNP #神十回家# 【3分钟回顾神十返回精彩过程】神十在太空遨游15天后,于今晨8时许在内蒙古安全落。神十航天员即将出舱。3分钟短片,回顾神十从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到成功着陆的精彩过程! http://t.itc.cn/fKy44 视频集: http://t.itc.cn/P89j9 ( @ 新浪视频 ) 【今日看点:神舟十号回家!】今天8点左右神舟十号返回舱将返回地面。在太空15天里,3名航天员完成交会对接、太空授课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央视新闻频道及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将全程直播。让我们一起迎接航天员安全回家!手机直播 http://t.itc.cn/PhY95 网络直播 http://t.itc.cn/pjUN5 【神舟十号8时许着陆内蒙古 航天员早餐吃清炖羊肉】本月11号发射升空的神舟十号飞船,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将于今日踏上归途。根据安排,神十飞船将于26日上午8时许返回地面。航天员将在专用的医监医保直升机上吃上第一顿饭。据悉,此次宇航员早餐的主菜是一道清炖羊肉。视频直播 http://t.itc.cn/fTbAB #神十返回# 直播中【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将于8时许返回地面,图为北京飞控中心记者拍摄到的神十返回舱内画面。点击进入中国网记者从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回的现场报道!直播间: http://t.itc.cn/PduVS #神十# 【神十返回舱安全着陆】神十返回舱已安全落地!落地前,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地面搜索分队已从待命地点出发!期待航天员出舱!直播 http://t.cn/zHHHytV #神十返回# 【预计60分钟后神十航天员出舱】神十返回舱已安全落地!工作人员检查返回舱后,打开了舱门,欢迎航天员归来!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返回舱为他们检查身体,三人身体状况良好!聂海胜、张晓光纷纷竖起大拇指。约60分钟后,神十航天员将会出舱。神十落地瞬间视频: http://t.itc.cn/fCsqu #欢迎神十回家# 医务人员与航天员交流,询问状况。航天员从落地到出舱需要数十分钟。航天员需要重新适应地球重力,事实上他们现在在舱内相当于挂着。。。航天员会不会觉得很重很重呢 神十返航# 【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医监医保人员介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医监医保人员正帮助航天员进行重力再适应过程。 http://t.itc.cn/PhG8K 返回舱舱门打开,医监医保人员进舱协助航天员。(央视网记者央视网记者杨芳 倪杨报道) #神十回家# 【返回舱舱门打开啦!】据央视直播,目前,神舟十号返回舱舱门已经打开,医监医保人员正与航天员交流。 欢迎回家! #神十返回# 【航天员回家的第一顿饭吃什么?】央视记者冀惠彦带回现场报道:神十航天员落地后吃的第一顿饭,像妈妈做的家乡饭,有小花卷和蛋炒饭,米粥和面片粥,榨菜肉丝、酱牛肉、清炒土豆丝、清炒西兰花、芥兰和萝卜炖羊肉,还有苹果和桃子。约20分钟后,航天员即将出舱。直播 http://t.itc.cn/PhY95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3142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普新篇-3:太空中的力学——为“神十”太空授课作铺垫
热度 27 sqdai 2013-6-16 09:57
6 月 11 日 17 点 38 分,神舟十号如期升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神舟十号发射前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告诉大家:“航天员将首次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将成为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一大亮点。” (参看 )。我为创造这个大亮点的人们喝彩叫好!据悉,此举是国内首创,全球第二次。 2007 年,世界第一位在太空授课的美国女教师芭芭拉·摩根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造访国际空间站,除了负责完成部分专业任务外,摩根还开设“太空课堂”,与地面上的学生“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见 )。 6 月 12 日 ,《中国科学报》在第一版发表“科学时评”:《太空授课带来新期待》,介绍了授课计划,表达了国人对此次太空授课的热忱和期望(参看 )。文中指出:“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样举国关注的事件之中,增加科普教育内容,让很多人惊喜。”作者还说:“也许是因为条件和时间所限,也许因为更关注教育,本次太空授课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其实,就科普而言,成年人也是重点。期待今后的类似活动能增加对成年人的安排。 …… 另一个期待是,各学科领域都像航天领域这样,能主动做更多科普。” 为了给这次太空授课作铺垫,也为了弥补上述缺憾,本文着重向文化程度高于中学水平的成年人讲述可能与这次授课有关的一些科普知识,以期提高此次授课的效益,获得更多的受众的欢迎。 太空授课的看点何在? 据媒体透露,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授课地点在“天宫一号”,持续时间为 40 分钟。 关注这次授课的朋友们会问:其中的看点何在?怎样最大限度地获得教益?最有效的办法是:带着探索热情和满脑袋问题走进天地间的大课堂。那么,该带些什么问题去上课呢?至少有: ——飞船所处的微重力环境从何而来? ——微重力环境会带来哪些奇特现象? ——为什么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面上和在太空中的行为如此不同? ——为什么太空舱里人或物一不固定就会飘浮起来?为什么会失重? ——表面张力是什么?为什么地面上“作用力剧团”中的这个“小角色”会在太空中“唱大戏”? 对于这五个问题,“太空老师”王亚平会做出浅显生动的回答,并给青少年朋友种种好玩的直观的演示。据笔者获得的信息,她上课的方式与大多数老师不一样。至少有如下特色: 1 、 教具特别 。还记得去年“神九”航天员迅速地组装的那辆太空自行车吗?还记得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蹬着它的飒爽英姿吗?这回,它摇身一变,成了王亚平授课的特殊教具,且不说它的独一无二的怪摸样,扶手、车铃,啥也没有,而且骑手拼命蹬着它,它却纹丝不动,并且骑手还得把自己跟它“组装”在一起。骑车的姿势也有点怪:一只手总扶着墙。要不是这样,不受制约自行车会满屋子飘游,而骑手呢?也会自顾自地到处游荡。这就生动地告诉听课者,微重力环境下的“失重”是何等厉害的角色,你不得不处处小心提防。 2 、 内容特别 。不管讲什么,王老师总会先给你演示好玩的现象。比方说,地面上有一个装了水的杯子,你不去动它,水就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想喝了,端起杯子就喝;在天宫里可不行,得用管子从杯子里吸水,喝完水(不,应该说吸完水),倘若不拧紧杯盖,水就会呼啦呼啦自己跑出来,到处乱飘。这可不得了,水珠飘进精密仪器里可就闯大祸了。怎么来收拾这些飘浮的水珠?航天员有诀窍,一下子就可以把它们制服。谜底何在,我也不知道,就等王老师授课时揭晓了。 3 、 讲法特别 。你会发现王老师讲课的方式跟自己平时的老师不大一样,她不讲大道理,更不会让你记公式、背定律。她会告诉你,在太空中肥皂泡会不会破?物体的质量与重量是怎么回事?让你在不经意间学到很多物理知识。 这样的授课,谁不期待? 知识面较宽的成年朋友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提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微重力环境下主要有哪些作用力参与平衡、导致运动? ——在太空舱里除了失重以外,还会有什么怪异现象? ——有哪些事情人类在地面上做不到,而在太空中却能轻易做到? ——为什么在空间飞行器中做拉单晶、培育种子等事情特别棒? ——太空舱里的对流、分散、沉淀、扩散等输运现象与地面上有何差别? ——地面上能模拟太空环境吗?怎么模拟? ——今后的航天科技发展会朝哪里走? 如此等等。基础知识越丰富,越能提出形形色色的更多的问题,越能在此次太空授课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微重力环境从何而来? 青少年朋友会问:为何人在太空舱中能到处飘浮,而在地面上不借助工具却怎么也飘不起来?这是因为地面上的重力把我们牢牢“绑”在地球上了。 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凡是物体都有质量,而质量是其固有属性,从物理学角度看来,是物体惯性的一种量度;大家还知道,空中落下的物体会经受重力加速度,在厘米克秒单位制中常用的近似值为 980 厘米 / 秒 2 ,在地球上的各处,重力加速度有微小差别。重量是物体的所受的重力,其值是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地面各处的重量有些许差别。 然而,倘若脱离了地球,跑到别处去,情况就不一样了,比方说,人到月球上后,重量变成地球上的重量的六分之一,因为月面上的月心引力是地面上的地心引力的六分之一。会跳高的青少年朋友在地面上一般能越过一米高度吧!那么一到月面,就能轻松地越过六米。设想一下,有一艘巨大无比的飞船,在神舟十号轨道上飞行,里面设一个跳高场地,随便哪个瘦弱小子在那里纵身一跳,就能跳出十万八千里,比神话中孙悟空还有能耐。 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太空舱里有微重力环境,“重力”微乎其微。我们就从微重力环境说起吧! 什么是微重力?简单地说,它代表一种受力环境,在该环境中的有效重力水平极低。低到什么程度?低到有效重力水平为地球表面重力的百万分之一,严格地说,这才算是微重力。目前对微重力有许多广义的理解,常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重力或低重力,有时衡量标准也稍稍放松一点,例如,在后面要提到的落塔试验中,有效重力水平达到地面重力的十万分之一,就算是微重力状态了。 实际上,在浩瀚的太空中,微重力环境是广泛存在的。比方说,在太阳系中,远离地球而不靠近其它星球的地方,重力就很微弱。根据牛顿 300 多年前总结出来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上空的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地球半径的平方÷(地球半径+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平方 假如离地面的高度为零,单位质量的物体的重量的大小就是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由此可知,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随着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的因子为 地球半径的平方÷(地球半径+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平方 如果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许多倍,可以近似地把这个因子取成 地球半径的平方÷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平方 如果这个因子小到百万分之一,就把相应的环境称为 微重力环境 。离地面 1000 个地球半径的高度就处于这样的环境。经常把这种环境称为“失重”环境,实际上,这时重力还存在,加上还有各种次级力的作用,要达到绝对失去重量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获得大体上的失重环境。例如,在离地面 1000 个地球半径的高度,原先中常体重的人会变得像一粒药片那么重,不飘飘然才怪呢。不久前,到火星去旅行或定居曾是热议的话题,倘若发射航天飞行器到火星上去,是一个漫漫长途,得耗时七个月有余。据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约为 5576 万公里,最远超过 4 亿公里 ,在行程过半,尚未到达火星,也不靠近其它星体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细心的朋友会问,神舟十号的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200~ 360 公里 ,太空舱里怎么会有微重力环境呢?这是因为,人们把空间飞行器发射到地球空间并绕地球作周期运动时,地球引力与空间飞行器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相平衡,在飞行器中也造成“失重”环境。人们对离心力并不陌生,中学物理学中就学过。在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就会产生离心力,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例如,在坐“过山车”时,车在圆形轨道上疾行时就能感受离心力的存在。航天飞行器绕地球作近似的圆周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就与重力彼此抵消。于是乎,我们在王老师授课时就会看到多姿多彩的失重现象。 一般说来,在一个局部运动坐标系中,重力可以被某种力抵消,物体就受一种有效重力的作用,经常用有效重力与地面重力之比来度量参考系中的重力水平。(详见 ) 微重力环境有何特点? 如上所述,微重力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失重状态。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知道,在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过程(包括各种力学过程、物理学过程、化学过程乃至生物学过程)中,重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微重力环境中,重力悄然隐退,就像在森林里称王称霸的老虎逃走了,一些“狐假虎威”的家伙随之溜走,猴子就称起“大王”来了。 中学生都知道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其中的浮力是由于有重力作用才产生的,重力消失了,这种浮力就“拜拜”了,阿基米德定律也没了用武之地。根据静力学平衡原理,流体空间中的压力就均匀了,对应的热力学状态随之变得均匀,这就为许多技术应用提供了机遇。 再说对流。 105 年前,法国科学家贝纳( Bénard )发现了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对流(贝纳对流),它是由于上下温度差所造成的浮力产生的。太阳照耀下的大地,就是由于贝纳对流存在,才有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天气。如今,重力、浮力双双“出走”,像贝纳对流那样的浮力对流随之“寿终正寝”。 还有沉淀。本来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中的颗粒物常会沉淀,没了重力,沉淀过程随之消失。 老虎一走,猴子开始耍起威风来。重力作用消失后,在地面上常被掩盖的次级效应开始起主导作用。其中最“嚣张”的是表面张力(即毛细力)。本来在许多过程中,表面张力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不少人对它不屑一顾,特别是在研究大尺度现象时。表面张力是存在于两种流体的界面上的一种作用力,我们在中学里学物理时就遇见过它。几乎所有的物理老师都会拿点眼药水来做例子,把眼药水瓶倒置,由于有表面张力的作用,不使劲挤压一下瓶子,药滴就掉下不来。 说得严谨一点,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任意两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分界线相互作用的力,它的形成与液体表面薄层内的分子特殊受力状态密切相关。通常数值较小,且其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对表面张力的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随着重力的隐退,表面张力取而代之。微重力环境下,浮力对流受到抑制,表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就夺取了它的地盘。温度不均匀,表面张力就有梯度,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驱动流体在表面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运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浮区对流”,很有实用价值。 在地面上的流体内部的输运过程中,本来浮力对流、重力沉淀和扩散输运平起平坐,相互制约;在微重力环境下,前两者受到抑制,扩散也就“称王称霸”了,出现了纯扩散过程,这是材料工程师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比方说,在制备材料时。为了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最好有不存在对流的干扰的纯粹扩散过程。因此,材料的制备者对微重力环境的利用最为起劲。 微重力环境有何用处? 如上所述,微重力环境营造了许多应用方面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人们在努力设法利用。微重力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学科,微重力环境下的各种独特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特别是航天人)的强烈兴趣,它还开拓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天地,成为需对技术问题的科学基础。国内外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 1992 年,美国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微重力科学委员会,建议将微重力研究进行如下分类:基本规律;流体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和技术;燃烧。实践证明,微重力科学在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和技术方面有直接的应用。 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材料科学发展得最为迅速。以晶体生长技术研究为例,晶体生长和材料制备是一类重要的物理 - 化学系统中的过程,在现代通信产业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微重力环境下作晶体生长研究,可排除浮力对流和重力沉淀效应的干扰,并可实现无容器过程,因此,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新对流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发展了提拉法和浮区法改进了产品的质量,等等。 空间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空间特有环境,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蛋白质结晶及生物品种改良和创新的高新科学技术。我国经多年研发,在航天育种(即“空间诱变育种”)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在十多颗返回式卫星和七艘飞船上进行了数千个微生物菌种、农作物及植物种子的搭载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等,以“红曲菌”、“东方红一号菌株”等航天搭载微生物菌株研制而成的系列空间生物制品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近四十年来,各空间大国都在尽力发展空间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重点是: 1 )阐述重力作用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2 )发展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加工; 3 )认识受控生态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生物学。目前在不少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 微重力环境能在地面复制吗? 利用航天飞行器创造微重力环境对空间探索来说无疑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此举毕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发射航天器的频度要受诸多限制。有没有取代之法?几十年前,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尽力在地球表面或低空营造微重力环境。主要手段有如下三种: —— 自由落体设施:落塔、落井、落管 大家知道,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研究过自由落体,还得到了错误结论。他不会想到,现今人们会利用自由落体来创造微重力环境。其中的原理是:建造高塔、深井或长管,利用它们的几何尺寸(高度、深度或长度),让落舱系统自由下落来获得微重力条件。说得直白一点,让落舱搭乘长长的电梯,再在舱里做微重力试验。最好的落塔(井)的有效重力水平达到地面重力的十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而可资利用的微重力时间取决于自由落体的高度,其计算公式中学生都会。日本北海道上砂川市的日本微重力中心利用报废的竖直矿井建成了一个深达 710 米 ,实验段 490 米 ,减速段 220 米 ,可提供 10 秒的微重力时间,每天安排三次实验,向各国开放。我国也早已有了落塔装置,头两个由中科院力学所和工程物理所研制,并做了大量实验。 —— 飞机的抛物线飞行 飞机进行抛物线飞行可以产生变化的有效重力,俯冲段可加速到两倍重力加速度,而在上升到自由飞行段可得到低重力环境,有效重力水平达到地面重力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各空间国家(包括我国)都做过这类实验,美、俄用的是大型飞机,欧洲用中型实验机,我国则用小型飞机。除了一般的微重力实验外,还用于训练航天员。 —— 发射微重力火箭 有过一点火箭知识的人知道,火箭发射以后,在自由飞行段可以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微重力水平,其保持时间取决于发射高度。因此各空间国家都着力发射可回收式微重力火箭,特别是俄国,凭借着强大的火箭技术能力,进行过多种微重力实验。微重力火箭的效果不错,有效重力水平达到地面重力的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值。 当然,为了训练航天员,还有一些小型的微重力装置,我们在电视片中见过。这里不再赘述。 祖国的航天事业呼唤着年青的生力军 “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升空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有了更先进的研究载体。包括微重力科技在内的空间科技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也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我希望,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吸引我国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航天科技和微重力科学的研究。 应该认识到,航天事业是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又是充满挑战、责任重大的,希望朝气蓬勃的新生代,迎着困难上,继往开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参考资料: 环球网,神舟十号升空看点:王亚平将进行太空授课, http://mil.huanqiu.com/aerospace/2013-06/4022065.html 。 王兴,太空授课带来新期待,中国科学报, 2013-06-12 ,第一版。 胡文瑞、徐硕昌,微重力流体力学,科学出版社, 1999 。 初稿: 2013 年 6 月 16 日晨 二稿: 2013 年 6 月 17 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 1 、科普新篇 -1 :马路上的力学(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77245.html 2 、科普新篇 -2 :马路上的力学(二)夺命的“西瓜炸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82001.html 3 、我国航天人缘何特别能战斗——“天宫一号”飞天引发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93351.html 4 、我国航天事业缘何一枝独秀?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72761.html 5 、江山代有才人出 ——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颁奖暨研讨会上的讲话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7636.html 6 、美丽的街,古老的街,惹祸的街,名人的街——流体力学魅力浅说(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4608.html 7 、流体力学帮人打赢了官司——流体力学魅力浅说(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5193.html 8 、阿拉斯加地震,夏威夷海滩泳者遭殃——流体力学魅力浅说(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5469.html 9 、台风缘何跟我们“躲猫猫”——流体力学魅力浅说( 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8300.html 10 、鱼儿这样告诉我们——流体力学魅力浅说( 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59425.html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15398 次阅读|62 个评论
神舟十号携带人参种子上天
sheep021 2013-6-13 20:28
据航天专家介绍,“现在我们国家将中药的研究重点实验室设在澳门,澳门科技大学这方面的水平非常高,设备非常先进,这次我们带了人参种子上天,回来后进行培育,推动澳门和吉林省合作,推动我国新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 澳门首个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2011年 1月25日揭牌成立,标志着本澳于中医药的研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建设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以及澳门大学与复旦大学建设的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去年十一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经过数月密锣紧鼓的筹备,于2011年1月25日假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为隆重其事,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邀请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唐志坚、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及澳门大学校长赵伟主持揭牌仪式。   时至今日,除了个别部省共建的实验室外,由国家科技部直接批准以中医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尚没有先例。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建设,将与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中药联合创新研究。 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将以中药质量评估为主,籍此可以为澳门建立一个开放式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澳门医药卫生事业,配合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中华医药的国际拓展 。 PS: 期待太空人参,也许个头更大,也许个头更小,也许可以当萝卜炒菜吃……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xupeiyang 2013-6-13 14:16
神舟十号飞船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按任务计划安排,3名航天员随后将进入天宫一号并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中广网 http://t.cn/zHRlg0O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6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注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时轨道的请看。。。
热度 2 boxcar 2013-6-13 10:15
在这个网站可以看到各种航天器的实时轨道信息 http://www.n2yo.com/?s=39179|37820 目前这个链接可以看到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现在,是“天宫”在追“神十”。 ===================== 感谢郝炘博友去年的博文: 实时跟踪神州九号和天宫一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do=blogid=583207
个人分类: 科普|345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肉眼看神舟十号?
jlpemail 2013-6-12 21:16
http://news.qq.com/a/20130612/005587.htm认为—— 神舟十号飞船昨天升空后,很多人想拍摄它划过夜空的美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专业天文网站已公布神十过境北京上空的时间表,市民可按图观测。 昨天下午5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数据显示,它正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也就是每天在地球上空转16圈。这给了天文爱好者不少观测神十过境的机会。 那神十会在什么时间、从哪里出现在京城上空呢?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多家专业天文网站,已根据神十运行轨道,预测出过境北京的时间。 HA给出的时间表显示,昨晚9时39分到9时44分,神十会由西北偏西,向西北偏北方向划过北京的夜空。但昨晚是多云,后来又下雨,市民没能观测到'神十'过境。朱进说。 朱进还表示,现在神十仍在调整轨道中,因此网站也在不断更新过境时间,需随时注意时间变化。记者注意到,今天上午HA公布的最新时间表上,预测神十于明晚的一次过境,比较适合观测。 这次过境将从明晚7时02分13秒开始,神十从东北偏北方向进入夜空,43秒后到达地平12度的最高点,并在东北方向消失在地球阴影中。 朱进表示,神十划过夜空的亮度,凭肉眼就能看到。他建议拍摄的话最好带上三脚架,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到郊区观测,避开城市灯光的干扰。 http://hebei.sina.com.cn/news/shwx/2013-06-11/135653363.html 披露的参数信息: 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   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   对接轨道: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 朱进在新浪围脖中指出,由于白天过境,北京的观测者不大可能看到这个卫星;他还在围脖中,说了 卫星凌日的事情。
个人分类: 消息场|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庆祝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热度 1 Ripal 2013-6-11 18:35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 一切正常。 看着神十顺利升天,为我大中国感到骄傲! 心里真的好激动。 真的好样的! 多想自己也是神十的一份子,因为小的时候也有过上天揽月的梦想,到现在被现实磨得只剩下在天文望远镜看太空梦想,这个应该能实现吧! 团队作战,来不得半点闪失,真的不能失败,真不知道这是怎么练出来的。 肯定离不开严格要求的结果。 最近自己做实验,很是不顺利,总是失败。看样子还是没有挖掘到点上。还有一个,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还是要考虑团队合作,发挥个人优势,不可能每个人什么都会。 男人要有担当,要对自己狠一点。 期待神十顺利完成任务,期待我的实验会有新的转机!
18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预祝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twhlw 2013-6-11 17:55
2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今天17时38分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6-11 09:27
哈!今天17时38分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6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10 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已开始加注推进剂。
2038 次阅读|4 个评论
神舟十号11日发射,交会对接不直播
热度 1 xupeiyang 2013-6-10 08:24
【神舟十号预计11日发射 取消首次交会对接直播】童旭东表示,“神十既是交会对接的尾声,也是载人航天应用的开端”。但此次“神十”飞行,将取消首次交会对接直播,而且飞船发射的直播最早只能提前5分钟开始。(中国青年报) http://t.itc.cn/fTrLx 昨天上午,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组织下,“神十”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有序进行,飞船、火箭、发射场、航天员、搜救、着陆场、通讯等系统参练,旨在检验指挥系统和包括渭南、喀什、厦门、青岛、东风测控站在内的测控系统的准备情况。童旭东表示,“神十既是交会对接的尾声,也是载人航天应用的开端”。但此次“神十”飞行,将取消首次交会对接直播,而且飞船发射的直播最早只能提前5分钟开始。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784 次阅读|5 个评论
神舟十号的太空科学讲座
gzchengzhi 2013-6-5 08:51
  神舟十号即将升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期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太空科学讲座。通过这一项目,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实验。   在空中以直播的方式向地面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飞行教室”项目。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美国大峡谷地区无法有效接收电视信号,由一些公众非营利机构资助,利用飞机运送电视直播设备,飞到大峡谷上空,向该地区的用户播放电视教学节目。   这种飞行教室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录播方式,即在空中播放地面录制的录像带来进行电视教学;另一种则是直播方式。直播方式中,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登上飞机,在飞行到大峡谷地区上空的时候开始讲课。这一计划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这可以从该计划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获得证明。   之后随着宇宙飞船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有关太空失重状态下的有趣课题也成为了热门科普材料。和平号太空站的建设成功,则使得这种公众科普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人们在地面上获得有关太空的科普资料越来越全面。当然美国航空航天局这方面工作做的最好。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专门为儿童、教师设置的太空科普资源的区域。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探路者号探测器登录火星,则使得这样的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到现在,NASA一有新的探测器登陆火星,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有关资料公布出来。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芭芭拉•摩根老师在国际空间站中向地面直播教学节目。她在国际空间站中演示了太空失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亲手移动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物体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专业教师来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被永久载入史册。   现在我们自己的宇宙飞船即将升空,面向地面直播科普实验,将令中国的青少年对太空的环境、生活以及有关科学知识有更直接的体验,值得期待。这里预祝神舟十号圆满成功!      最后向因为“挑战者”号失事而不幸遇难的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的女子中学教师麦考利夫致以崇高的敬意。
个人分类: 远程教育与神舟飞船|2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舟十号发射:王亚平为唯一候选女航天员
cuncaoxin 2013-5-4 10:44
王亚平,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武汉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是女飞行员的杰出代表。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将搭载首位女航天员择机发射升空,王亚平就是候选人之一。2013年3月31日,神州十号飞船搭乘伊尔-76运输机出征,到达酒泉发射场,王亚平为唯一候选女航天员,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王亚平很有可能乘坐神舟十号飞船升上太空。 2009年2月11日,空军女飞行员王亚平在山东潍坊执行人工增雨任务,配合当地抗旱救灾。新华社发(沈玲摄)
个人分类: 科普百科|1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热度 1 kejidaobao 2013-2-16 15:03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2012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19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世界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好奇号”在火星成功着陆分别入选2项评选之首。 中国2013年将实施16次20颗航天器发射 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宣布,2013年将实施16次宇航发射,计划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将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航天首次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 三星堆考古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群 1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三星堆考古发现了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并初步确认“仓包包城墙”和“北城墙”两道新城墙。此次勘探和发掘是继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发现、发掘以来,收获最大、取得突破最多的一次。 首条横跨台湾海峡海底光缆竣工 19日,海峡两岸多家电信运营商宣布,首条横跨台湾海峡的海底光缆“海峡光缆1号”工程竣工。该海缆连接福建福州至台湾淡水,是第一条直接连接大陆和台湾本岛的海底光缆系统。 破译世界性害虫基因组 11日,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全球首次破译世界性害虫小菜蛾基因组。此举奠定了中国在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将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美欧合作研制猎户座飞船将造访火星和小行星 16日,美国宇航局正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新型乘员飞船“猎户座”,用于将宇航员送上地球轨道以外的天体,其中欧洲将负责提供推进和动力装置。“猎户座”将用于造访月球和火星,甚至可用于登陆小行星。 火星存在远古河床蜿蜒1500公里 19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雷纽尔洼地具有类似河流结构,认为这里远古时期曾有水流。另外,欧洲宇航局公布的图像显示,火星表面曾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河流,宽7公里,长1500公里,深300米。 世界首部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图册问世 13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推出世界第一部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分布图册,这也是一部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的地图册。 排除小行星2040年撞击地球的可能 19日,美国宇航局表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近地小天体计划项目”办公室的最新分析表明,小行星2011 AG5于2040年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已完全排除。 发现秦都雍城版“故宫” 12日,在秦都雍城新发现的一处“寝庙一体”的三进式院落建筑,可能是秦国王公办公与日常生活的地方,这是秦都雍城遗址东区考古勘探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3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些领导真不讲理
热度 3 xupeiyang 2012-6-29 16:20
我们的领导老说我的情报太慢,要求我对全球重大问题,必须在发生后一分钟内告诉他们。 明天唱红歌去,累死人,不干了。 神舟十号航天员开始选拔 这个算最快的情报了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87153 今天中午新疆发生劫机案 花了三个小时才搞到这一绝密情报,再次证明许老师傅算不上什么间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87179 历史:你不知道的细节 这个虽然老掉牙了,但我刚从海外搞到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87187 Nature、Cell 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不一定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6月28日的《自然》(Nature)以及近期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刚发表的事,我也比较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87176.html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639 次阅读|6 个评论
神舟十号航天员开始选拔
xupeiyang 2012-6-29 14:26
最新情报 神舟十号航天员开始选拔 航天员乘组的选拔和准备工作,工程总体工作一旦确定,将付诸实施。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