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巴勒斯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巴勒斯坦

相关日志

以色利约旦之旅(六):和平真好
热度 2 cherrylu1960 2017-11-28 22:58
结束约旦的行程,回到以色列,一路向南, 进入耶路撒冷地区。 隔着车窗看风景, 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巴以隔离墙的存在。算不上很高的隔离墙,隔开了两个民族,也使得相关区域变得敏感、神秘。 隔离墙内是另一个国度,同样高楼林立,有繁荣的一面(车内拍摄) 墙外区域也有高墙隔离的地方,立着红牌牌的地方,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区域。也许我不太注意,一直没怎么看到当兵的。在全民服兵役的以色利,其实也不是满街都是军人。 此行,我们从以色列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南侧,穿越隔离墙大门,踏上属于巴勒斯坦的土地。多少见证了真相,与我想像的有些不同。 从车里望去,墙真的不算高,也比较简陋 对于刚刚去过的那片土地,不太喜欢用“中东”这个称谓,因为它不可避免让我们联想到冲突和战乱。听说我们去以色利旅游,总会有朋友流露出些许惊讶,当然,也有朋友提出诸如“那里安全吗”“签证好不好办”之类的问题。无疑,作为已有大量中国人去过的旅游目的地,一定是相对安全的。进出墙里墙外, 我们都没有感受到任何紧张的气氛,也 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着络绎不绝, 墙里墙外的百姓们生活如常。没有战争的火药味,甚至没有注意到有荷枪实弹的士兵,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人们对游客也很友好。和平的气氛真好! 到以色利旅游,一般都会顺便去伯利恒参观,因为这里对于基督教来说,非同一般。在全世界基督教徒的心目中,伯利恒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又一圣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数百万基督徒前来朝圣。同时它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目前,伯利恒的进出口通道由以色列所控制,日常行政则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 伯利恒市属于伯利恒地区的首府,是巴勒斯坦中部的著名城市。这是一座人口只有 25 万左右的小城,但历史悠久。 有花坛的十字路口 伯利恒街景,算是有秩序的城市,也比较现代 街边的商店 商店里摆满了带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选购商品的巴勒斯坦快乐少年 整洁的私人住宅 寂静的街道,走在街边的巴勒斯坦妇女 在伯利恒市中心的马槽广场,坐落着最重要的基督教古迹——圣诞教堂。目前其使用权主要归属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督教派。 据说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 4 世纪,公元 529 年毁于撒马利亚人起义。在过去的 1000 多年间,重建后的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 2012 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 36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把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这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新成员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 圣诞教堂之所有有名,是因为当年圣母玛利亚在一个马厩中生下耶稣,并用布将他包裹好放在马槽中。作为纪念后人在耶稣出生的这个地方建起了这座宏伟的教堂。来自世界各地虔诚基督徒的最大心愿,无疑是来这里朝圣并亲手抚摸教堂中耶稣诞生的地方和睡过的马槽。 相传耶稣当年就出生在这个长 13 米、宽 3 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个泥马槽里。后来,泥马槽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 14 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 教堂正在大规模整修,搭满了脚手架,漫长的排队等待中,甚至都找不到一片能够拍照的地方。 从伯利恒参观出来,正好夕阳照射在长长的隔离墙上。无疑,巴以隔离墙至今仍然是笼罩在巴勒斯坦人心中的一道阴影,其实绝大多数百姓期盼的是永久的和平和安宁,祈祷这一天一定早点到来。正像隔离墙涂鸦上有人写下的:“在墙的两边,都是上帝的孩子,没有人能否定这个事实”,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
个人分类: 走遍天下|531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