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女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昙花有没有保质期
pingguo 2015-6-13 11:51
昙花有没有保质期, 这恬静而惊艳的花朵, 它开在你的手,芬芳之手。 你的眼神,从不模仿谁, 说一是一,不存在词不达意, 宛若你手里昙花的一部分。 你的诗句,住着一位小女生, 关于这一点,我说不完整, 用泪水也说不完整。 安徒生先生生前爱过她, 用属于他的不朽天真。 2015-06-13
个人分类: 诗歌|1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快乐之夏(一):小女生心目中的大师
热度 48 xingzz 2013-7-27 08:25
第一节:一不小心成了大师 在X大讲学的第二周,收到一个咨询高能所考研信息的小女生的电子邮件:“老师好,您还在我们学校吗?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希望能见您一面,也想见见大师的风范呢^_^”。 我老人家被“大师”二字弄晕菜了,喜洋洋地把邮件转给东道主L老师,并严肃地问她:“你中午和大师在必胜客吃快餐了?” L老师当年曾是我的学生,自然知道我老人家几斤几两。收到我转发的邮件之后,相信她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可是不久有人轻缓地敲我半开着的办公室的门,我回头望去,只见L老师探进头来,神态拘谨地问:“可以打扰大师几分钟吗?那个小女生今天下午来见您?” 我老人家以大师的口吻神态自若地回答道:“可以。她说她要来。”于是房间内一片欢笑。 下午四点钟左右,小女生和她的同学来到我的临时办公室,见到了我这个令她们大跌眼镜的“大师”,因为当时我听见地板上一片玻璃破碎的声音。她们不断地问一些与保研和考研有关的问题,被捧上大师楼上的我老人家一边端着,一边微笑着回答问题。末了小女生说了这样的话:听L老师讲你对学生很严厉,今天一见面也没看出来呀,不是很慈眉善目的吗?我嘴上承认,这都是假象;心中暗自说道: 今天我老人家不是成了大师嘛! 第二节:大师有什么风范? 这些年在学术圈子里混,着实见过不少真正的大师,也有过一些零距离接触。一般大师都什么风范呢? 弦论大师E.Witten是理论物理和数学界公认的大鳄,可能也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五个人之一。可是人家本科念的是历史,而他老爸才是物理学家。Witten后来看自己的老爸物理做得挺一般,一气之下自己转到物理圈子中,数年之后称霸全球,把老爸远远地甩在后面。 2008年夏天,我去美国参加高能物理学界顶尖的ICHEP会议。有一天听报告时,发现Witten就坐在我身边,手里拿着笔和本,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那是个实验报告,和大师研究的弦论和数学物理不搭界。可是大师的认真,令我这个后生晚辈自愧不如。 Witten大师听讲的这一幕,成为我一生难忘的印象之一。大师的风范,很多时候不在台上,而在台下。 中国学术界现在有大师吗? 中国餐饮业有很多大师傅。 去年(前年?)的贺岁片《饭局也疯狂》里面有个范大师,好像属于风水先生的领域,见人就说古代哲人,并断言中国人都受了老子、庄子和孙子哲学的影响,因此老庄(装)孙子。 不过我一直没有买到这部片子的影碟。 北京举办世界数学家大会那年(2005年夏天?),Witten、Gross和Hawking等国际大师都被请到理论所做了一场报告会。残疾人Hawking是大明星,中间休会的时候,记者拍照,闪光灯没把Hawking烤焦了。 当时我没有扎堆去看Hawking,而是在阳光下四处打量。我注意到Witten大师也没有扎堆,一个人徘徊在阳光下,竟然没有一个记者想着去采访这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当时我默默地想,此时此刻,看着Hawking的风光无限,Witten心里在想什么呢?我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 他会不会产生自残的想法? 我老人家再说一遍,台下的大师风范,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第三节:我老人家有大师风范吗? 记得前些日子科学网博主贾伟老师讲参加国际会议、主持国际会议和做报告的心得,而且晒了几张照片。照片中的贾老师,无论是坐在主席台,还是站在演讲台,都端庄得体,一副名门正派的架势。 我当时就想写篇作文夸夸贾老师,可惜没有时间。如今想来,贾老师的台上做派,算大师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公说公有理,母说母有理。我个人认为,离大师不远了。 而我老人家本人的台风,说不定离大师更近一点(如果有争议也是难免的)。下面这张照片,是2009年在一个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时被拍照的。当时我老人家至少在两方面达到了大师水准: A我使用的激光笔,已经超大到了手电筒的尺寸,估计世界领先; B我的神态,尤其是一边抽烟一边演讲的功力,非换气神功不能为。 第四节:结束语 最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至少要达到两个层次: A学生和老师互相学习,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B学生让老师开心,老师让学生傻笑。 前面说到的那个小女生,至少做到了第二点。不过不是学生傻笑,而是被封为大师的人,走路想起这事,可能都会傻笑。
个人分类: 江湖|13183 次阅读|97 个评论
喜欢朴槿惠,中国人民喜欢你
热度 1 dongzg101 2013-6-30 04:45
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非常喜欢韩国女总统这个小女生.自从她2011年在中共中央党校演讲开始,大家都喜欢上她了!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3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小女生的悲剧以及科学家的责任
热度 4 bugu234 2013-3-25 08:04
2012 年 3 月 1 日 ,福建有两个小学女生跳塘自杀,留下遗书称盼能穿越到清朝,这个悲剧使很多人痛心。 在 2 月 29 日 ,上海科技协会和新民晚报联合举办了一场科普讲座,由褚君浩院士主持,由我主讲了科学的时间观问题。 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在 3 月 1 日 都作了很好的报道。 文汇报的标题是:科学的时间观不容 “ 穿越 ” (记者许琦敏)。下面是其中的几小段: 理论物理学家张操在 “ 新民咖啡馆 ” 上指出 科学的时间观不容 “ 穿越 ” 。   现代人回到古代,并参与甚至改写历史进程,风头正健的各种 “ 穿越剧 ” 、 “ 穿越小说 ” 有科学依据吗?理论物理学家、美籍华人学者张操教授在 “ 新民咖啡馆 ” 的讲座上指出,在科学上不可能存在时间机器,时间也不会倒流。 “ 穿越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上的想象,在科学上却站不住脚。 张操解释,如果绝对时间倒流,那么因果律就会被打破;如果因果律不成立,那么所有的自然科学大厦都将轰然倒塌 —— 因为因果律是比相对论的时间观念更为基础的科学基石。他认为,有科学家向公众鼓吹虫洞、时间机器之类 “ 时间倒流 ” 的观念,是在误导公众的时间观,会妨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 新民晚报的标题是: 中微子或许 “ 跑 ” 得过光 , 人终究 “ 穿越 ” 不回过去。 (记者: 马丹 ; 董纯蕾)其中的最后一小段为:   真实的时间和相对论时间是两回事。出现超光速时,仅仅说明狭义相对论定义的相对时间不再有效,可并不会破坏因果律和真实时间。 “ 穿越 ”“ 时光机 ” 出现在娱乐游戏中无妨,但在科学层面,过去的时间就是过去了,不会再倒流,即使有了超光速,超光速粒子的时间依然是正向的,人终究回不到过去。 我认为,穿越剧仅仅作为娱乐(对于虚构人物)或者游戏可以容许。可是有些 “ 科学家 ” 在宣传 “ 穿越时空 ” ,鼓吹 “ 时间机器 ” ,那是在扰乱视听,毒害观众,危害青少年。相对论可以被超越,但 “ 过去 ” 仍回不去。因果律是比相对论的时间观更加基 础的科学基石 。 其实,真正相信 虫洞、时间机器之类的 “ 前沿理论 ” 的科学家人数很少,可是他们的 宣传力很大。 经过现代媒体的 大量宣传,使得民众很难搞清真相,中小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危害。 穿越剧的根源是少数科学家的 “ 穿越时间 ” 的理论在作怪。 上海科技协会和新民晚报联合举办的科普讲座宣传科学的时间观,并且由褚君浩院士主持,是很及时的。这也是我们科学家和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转载自本人的另一个博客
1761 次阅读|8 个评论
说说我眼中的女生和婚姻
热度 13 techne 2012-9-21 02:58
说说我眼中的女生和婚姻 (请勿引用) 王键   最近,一熟人哥们张罗着给我介绍女朋友,说是个很好的90后的小姑娘。我心里其实估摸着这事希望不是很大,但因为自己确实没有女朋友,又有熟人的引荐,也就答应见面认识了一下。结果,这刚认识没几天,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这件事是由另一个小女生引发。这个女生在两年前是我隔壁邻居,当时我们合租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我们先后入驻。结果因为在二房东的诱导之下只签了半年合同,在世博会来临后,我就被二房东用预先设计好的加房租的方式给算计了,因此感觉极为不爽,只住了半年多就搬走了。在我搬走后,隔壁女生也随后搬走。我们虽然在合租的时候很熟,也有电话和联系方式,但在搬走后,就没再见过面。只是在网络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过不少次。   可是,就在昨天晚上,我上线后,非常偶然地发现她在签名档上写了一首蛮有意境的诗:     昨忆初识君,梦若已二载;     忧思何处结,终不见君来。     年华游丝过,转念舒心怀;     愿君安如意,陌上重花开。   我读下来心中一震,感到有些吃惊。一来是没想到她还会写诗,这小女生是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办公文员,以前没看出她还有着嗜好。二来,这个诗读下来,我感觉是不是在写我呢?因为从时间上看是蛮巧合的。   当然,作为成年人,大家的一个最基本常识,就是不要自作多情。千万不要自作多情。   而且,说起这自作多情,我还感觉很不好意思呢。相对于周围其他人,我应当算一个比较晚熟的人。在我早年的经历中,就有过两次持续时间很长的自作多情。第一次是在高中一年级时,喜欢上了当时的女同桌。这位女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很有礼貌,气质端庄优雅。我还记得清晰地当时那段漫长的夹杂着欢喜和痛苦的日子:每天都那么渴望见到她,哪怕一个短暂的身影闪现,都会让我的身体发生化学反应……当然了,这也就是大脑中分泌的某种有机物质含量增高,所造成的某种短暂的类似于“幻觉”的东西。至于痛苦,更是让我受折磨。因为当时学校和家长管的都很严,而且有高考指挥棒在天天比划着,从内心深处,我是有种类似于“男女授受不亲”感觉。这就像是基督教所宣传的“原罪”,自从我不可救药地迷上了她,我就不断地感到自己是有罪的。因此,我从来不敢向她表白,甚至不敢注视她,不敢跟她多讲话。   于是,这样的日子持续到毕业和高考。最后,我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读书。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并不容易,很多事情都非常让人费脑筋。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就到大四了。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当初那么喜欢的同桌的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呢?那么如果我喜欢她,为什么我不告诉她呢?   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电话:某个晚上,我颤颤巍巍地在几千公里之外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传来的是她磁石般的声音……远处有惶恐,又激动,也有恐惧——但在电话里我终于直截了当告诉她:我喜欢你。   当然,这个姗姗来迟的兼具浪漫和苦涩的开始,并不能代表任何结局。此后还有些蜿蜒曲折的故事,但最终我没有机会能和她走到一起。除了技术上必要的自我反省,我能从中认识到的重大教训是:第一,要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价值观上的契合非常重要,但这尤其需要缘分——如果当你想成为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第二,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看,在多数情况下,男生和近乎同龄的女生交往,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女生相对而言更加早熟,更加世故圆滑——如果你不是一个足够世故圆滑的男生,毕竟,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美好,也总是会需要不断的谎言和忽悠来维持心理的满足机能。   然而,如果有人认为这个自作多情的故事有些荒唐,可它还没结束,或有个姊妹篇。我在北大读书时,也是在毕业前,非常疯狂地喜欢上了经济学院的一位小师妹。这位小师妹恰巧是我老乡,身材高挑,美丽动人。我能认识她也蛮需要勇气的,先是她到我们系选课,在门口问路被我遇见了。我这下就记住了她。后来遇见她还有意跟踪,调查她住哪个宿舍。过了大约半年,在图书馆看书发现了她的规律。终于有一次,抓住短暂的机会,在她刚好一个人走到宿舍楼前的时候,被我喊住了。“同学”,她听见了,站住了,回过头……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同样,这个更具浪漫少些苦涩的开始,也不能代表任何结局。我到现在还搞不清到底有多少男生追求过这个小师妹。光北大+清华的人数,应该能接近一个连。我只举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追求她的难度。她后来的老公,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某博士,名字么当然要隐去,这毕竟牵涉个人隐私。但她老公为了追求她,弄得两个人的手机号都是连号的,数字还相当吉祥……毫无疑问,像我这样木讷的书呆子,是永远不可能费尽心机,追到这么漂亮的女生的。我能从她那里获得的最大尊重,也只不过是在她比较幼稚,或者也许是心情不那么好的夜晚,用一首疯狂的诗打动了她片刻,让她可以在电话里感动,声音颤抖了几秒钟,然后一起在北大的康波斯餐厅里坐着聊上那么一个钟头而已。   那次,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原来美女也可以这样地脆弱和无助。   当然,她最给面子的一件事,是在我毕业时接受了送给她的毕业论文。尽管这次自作多情同样是个失败的教训,但我还是很迷恋她——或者这部分地源于对那个美丽校园和众多美好记忆的迷恋——从北大毕业后,大概四、五年的时间里,她仍然是个让我想起来就会怦然心动的人物。而这一切的消解,却只是出自两次偶然的网上邂逅。第一次,是在我向她打招呼后,她追问我是谁,但我始终不说。无论如何,我们聊的还算投机。这时,她发了个友好亲昵的头像过来,然而因为我这边心里没底,怕她记恨我,却完全搞不懂,弄得一头雾水。事后,这让我意识到:两个人要谈的很投缘,确实是件很需要缘分的事情——而且这是双方的机缘。另一次,当我询问她在结婚后,当下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时,她却给出个让人失望的答案:大意就是,早点结婚好,女的岁数大了不好找,容易成剩女……   这就是我曾经的心中女神所接受的爱情吗?要知道,当初她拒绝我——当然不止我,还有很多人——的时刻,她所表述的爱情观,那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不容亵渎……可是到了后来的一天,她为自己所选择的爱情给出的理由却只是这一个——为了不会成为剩女……我清晰地记得,从这之后,她只是位漂亮女生,却再也不会让我感到怦然心动。   尽管她们都已为人妻,甚至为人母,也不再让我心动,但我当初追求她们,却花了不少功夫,也写了不少诗。这些诗,或者信件,我大都还保留着,或者还有印象。   没想到的是,如今居然出来个曾经的隔壁女生,写了这样一首诗。我琢磨了一下,决定直接问她。几个回合交锋下来,她最后承认了,这诗写得就是我。我就问她:你要喜欢我,为什么从来不告诉我呢?她回答说是,这个不用说的,心悉相同一看就懂的……在这之后,我得承认自己的确开始严肃地考虑是否应该约她见面了——尽管出于某种莫名的原因,我始终还在犹豫不决中。   无论如何,对于这件事,我都会感到很茫然。像我,一直都不是很有女人缘。除了她这首诗,我能记得的女生写给我的和感情有关的文字,就只有初中时让人冒汗的一次经历:班主任发批改的作业,我发现作业里居然夹着一封情书,上面疯狂地写着什么“我喜欢你”之类的字样,当时我还心惊肉掉地担心班主任会不会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这封信?根本没心思去琢磨是谁写的,而更怀疑是哪个坏蛋在搞恶作剧。   如今,不知不觉地,所有这些记忆都变成了尘封已久的过去。尽管有人帮着介绍女朋友,紧接着又有原来的邻居写诗表情谊,我却已无法摆脱那种持久的对现实爱情的怀疑,以及对婚姻生活的戒备。   一首诗的激情能够持续多久?这是个问题——而即使是一场爱情,爱情的幻觉又能持续多久呢?   在变得越来越成熟之后,我却越来越难以想象:男女两个人相濡以沫,卿卿我我地,甚至不分你我的那种亲密生活,究竟是如何可能的?说到底,这也是个信任的问题。我们究竟如何可以如此信赖本来和我们不相干的另外一个人?理解是否是可能的?尤其在年轻时代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很不成熟的激情逐渐消退之后。如果只是为了养育下一代,为了节省成本相互依靠,甚至相互利用,为了SEX……所有这一切,那么这究竟能不能叫做爱情?同样的,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被叫做婚姻,那么我们是不是别无选择地都要走入这样一个爱情的坟墓?   如果我们向往,并且可以成为某种不一样的,而且更好的人,那么除了自我欺骗式的爱情,以及婚姻——这一爱情的坟墓之外,真的就没有别的道路吗?   我多么期望:除了我自己,那些女生,可以成为更好的女生。那些婚姻,也可以成为更好的婚姻——尽管这个世界如此不完美,但我们却仍然可以持之以恒,努力成为那些更好的人,而并非甘愿成为庸俗的人。
个人分类: 诗情话意|2797 次阅读|13 个评论
教育杀人,教育体制改革是唯一解决之道
热度 32 Tianqing 2012-2-25 20:13
大约是2010年,新闻报道说,一位某名校北京籍5年级学习优秀小女生,在开学第一天的早晨7:00,留下遗书,自二十几层高楼的家里,越窗而出,以自己之死回应了家长提供的教育机会。报道称,该女暑假补了一假期课,眼看开学了,除了要上学校的课,还要上家长给报名的校外课程,孩子遗书留言:我不想上学。于是开学第一天早晨7:00越窗而出,一死了之。 记得当时在办公室与同事一起听到这个消息,看到这个报道,惊叹:教育开始杀人了。这次,教育杀的是受教育者。 昨天,看报道,郑州某高二优秀学生弑母,原因是:“杀了妈妈,就没有人再逼我去学习,给我学习上的压力了。”惊骇:教育开始让受教育者去杀人了。 这两个事件中,家长给孩子的百般关照与投入中,孩子要么以死回报,要么弑母回报,与家长对教育、对孩子、对未来的投入与期望,完全南辕北辙。 前几天,我的孩子晚上临睡前要跟我聊天,我问聊什么,她说:“妈妈,我有新的理想了。” “什么理想?”我问。 她说:“我将来要当教育部长。” “为什么?”我问。 她说:“教育部长应该是管学校教育的吧?” 我说:“是。” 她说:“我将来当了教育部长,要求所有学校取消‘开学检测’,取消‘月考’,可以保留小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体育课时间延长至1小时,要保证大家有个好身体;课间休息变成15分钟,以便有充分时间上厕所。” 我说:“这几个问题提得都很对,改掉还算是合理的。” 孩子继续说:“如果老师违犯,就扣她们全年工资。” 我说:“这太重了吧,老师还要养家糊口呢。” 孩子说:“那就罚违反的老师们,像我们学生一样每天学习那些功课并每天做各门课的作业一个月,让他们也尝尝被‘开学检测’、被布置这么多作业、被‘月考’的滋味。” 我不禁哑然失笑,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因为目前的学习压力,要树立未来当教育部长的理想,却只为了改革具有如此具体细节的几个问题,还想让教师们换作学生的角色,尝尝现在当学生的滋味。 不过这个让老师角色转换的主意,我现在觉得也还是不错的。这个角色转换的体验活动,也值得让家长们都体验至少一个月。 教师和家长,用自己的爱心,给孩子们在学习上加压,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理解,这是老师和家长的爱,但是这个爱的分量太沉重了。最上面的两个例子,就是家长用爱,以教育的名义,杀死了孩子;或者,孩子承受不了这种沉重的爱,弑母以规避学习压力。 孩子自杀或弑母,问题的根源出在孩子身上吗? 不,是教育在杀人,是考试制度开始杀人了。 这样的事件和事实,与现代教育本身的目的和使命,完全背离了。 必须尽快改革教育体系,让教育重新回到教育的本分上。为此,要优先考虑取消中考和高考的措施。
7028 次阅读|37 个评论
反感哲学的小女生与老师的对话
bison55 2011-5-27 13:39
某老师: 可能是我的看法有点不当,是不是现在年青儿都喜欢在快乐中收获,而不愿意在付出中收获 小女生: 不,这个问题我有点不认同 某老师: 我当然希望我的看法是错误的 小女生: 在快乐中收获谁不爱,只是着重点在于是不是乐于付出 某老师: 也就是说,在付出之前,先看到预期收获? 如果看不到,怎么乐呀? 看来,原本想把本科生当研究生的培养思路是不可行的,尤其是没有给大家清晰的展示出学了某某课程会有什么好处 小女生: 如果是自己内心想要的,就会预期到最坏的结局,但是付出得仍然很快乐 你也不要这样想,只不过我是这样而已,别的同学会跟我想得不一样的 我有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即使我知道它将来也许会败得很惨,我仍然在期待一个机会 所有的事情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我明白得很,但是这也许就是你说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人的思考方式的差异,可我这样我内心喜悦 我喜欢未知的精彩,更爱惊喜 而不是通过哲学的条理来推测一个事情的利弊,计划不如变化快嘛 某老师: 计划不如变化快,就不需要计划吗 那你内心的需要是什么? 各种未知的惊喜? 如果得不到呢? 等待? 还是争取? 小女生: 争取,我不是喜欢等待的人 也许你会从心里觉得我幼稚 某老师: 没有 ,不觉得你 幼稚 ,反而觉得你想法很好。 争取的话是不是需要确立目标 小女生: 是的 某老师: 有了目标,是不是得有思路和方法 然后边行动,边解决问题,也就是边想边做呢 小女生: 理论上是的,但是我从不这样想,我只知道开端,冲突,情节,结尾 我不想让它成为空想。所以我现在很努力,所以不约会,不 “ 相亲 ” ,不泡吧,不挥霍 某老师: 当然,有人是天生的,比如前两天看了个电视剧《美人心计》,那主角啥理论都没有,人家一样成事 但历史上有成就的女人都是喜欢读书的,这可是实事 小女生: 我不想有什么大成就,只想做自己的事情 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某老师: 看你的焦点,心里想的就是给自己找个好归宿吧 小女生: 。。。。。。。。。。。。你是逗我的吗 某老师: 嗯,我很后悔 小女生: 。。。。。。。。。 某老师: 你是不是注定将来就过小家子的那种呢,如果是,我指定不能跟你交朋友 小女生: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我知道我怎么想 某老师: 因为我说过, 女孩 一旦结婚,家庭就是核心, 相夫教子,没有工作的更残酷,或以老公为核心,或以孩子为核心,外人如想跟她交友,必被理解为不怀好意。 小女生: 我也不想把我解释成什么特别有出息的人 小女生: 你可以把我当成小家子的人,也可以不交我这个朋友,那是个人选择,我不能强迫 某老师: 经验主义:一个老人 90 多岁德高望众,众人十分尊敬,问他最远去过哪里?他说,东到东山,西到西山,南到南山,北到北山。 小女生: 很多得道高僧一辈子没走出过深山 某老师: 你早上吃饭了没有 小女生: 没有 某老师: 那你不吃,我也不吃 小女生: 你不是不要交我这个朋友的嘛,管我吃饭不吃饭 小女生: 我等会吃 某老师: 那我也等会吃,反正我比你胖 某老师: 得道高僧,是怎么得道的呢? 小女生: 从小是被寺庙的老和尚捡回来的,从没上过学,跟师傅学习识字看书,心静如水的过了一辈子 某老师: 佛的修为有两种,一种是读经书,一种是苦行 读经书类似于咱们学理论,苦行类似于咱们实践 小女生: 怎么修为我不清楚,只知道心里境界 其实固定的事情不一定要框起来变成框框里面的东西 就好像我爸物理很好他车确开得不好,我姑父没念过多少书,车确开得非常棒,他不知道汽车启动的原理,但是知道该怎么做 某老师: 咱们的认识是一方面来自实践经验,这种感性直观的方法,大多数人喜欢,另一方面是是参考别人的做法,即与人交流或读书(别人经验总结) 小女生: 我不想浪费前车之鉴 某老师: 做是技巧问题,知是原理问题,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感觉 小女生: 老师,你再讲我也不会爱上哲学的 某老师: 知道你读书已经若干年,渴望亲身经历,但我们个人经验受时间、精力等条件约束,成本大,收益未知 那我知道你看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电影、电视,那么多的经验都被你参考了,能指导你谈恋爱不? 小女生: 绝对不能 我前两天听朋友介绍看了单身男女这部电影,看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不可能 某老师: 好吧,我总结了一点,希望你给我点指正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2d386f0100ob4x.html 这是从理论上总结,并非讲故事 小女生: 你想让我说点什么 你说的很多我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只是我并没通过理论 某老师: 也就是说,一篇很好的理论,不仅可以指导自己做事,还省去了摸索和亲历的风险和成本 小女生: 你还是在跟我解释理论的重要性吗,可是理论又是怎么来的呢 某老师: 总结 小女生: 这就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某老师: 不,总结是因为生活是有规律的 承认规律,才有理论指导的意义 小女生: 人是先生活才有的规律 实践决定意识,意识才反作用于实践 某老师: 那这样,咱们就不需要理论了 小女生: 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理论,不能以偏概全 某老师: 那什么时候需要呢 小女生: 有很多领域还是需要理论的,例如霍金的黑洞理论,没人能够从头开始来研究 又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不建立在他所作的巨大努力所得出的理论上的话,后面的人无法将其继续发展 某老师: 你说的都是科学中的事,我想知道,咱们生活中需要理论指导吗 ? 小女生: 我个人认为很少很少,微乎其微 某老师: 不,恰恰相反,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参考的理论,只是我们现在很多理论已经不近人情了,让大家敬而远之了 某老师: 问你,孙悟空技艺高超,天下无敌,但因缺少思想和信仰,做不了齐天大圣,只能自封,这是什么原因呢 ? 一个人无目标,就会迷茫,无信仰和思想,则平庸和盲目,一个组织无核心目标则不成团队,一个民族无价值观认同则不统一,一个国家无先进理论指导则不稳定。 小女生: 我想先问你个问题 你快乐吗,为什么,请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作简短阐释 某老师: 当我每天有收获感,让身边人感觉幸福时,我快乐 , 我并不贪图个人快乐 小女生: 你对平庸的定义? 某老师: 心中无主见 小女生: 那我现在已经脱离了平庸 我觉得个人的快乐是因为大家都快乐 当时我问我妈妈,如果世界末日来了,只剩你一个人,你会怎么样,她说那还活着干什么 某老师: 刚问孙悟空,本事那大,为什么服从于唐僧 小女生: 他逼不得已 某老师: 被什么所逼 小女生: 他无法战胜的能力 , 法力 ? 某老师: 什么能力嘛,这很关键 你是学法律的,想你会明白 小女生: 阶级思想? 某老师: 非也,社会关系 小女生: 观音如来都在他之上 某老师: 观音凭什么就在他之上呢 小女生: 作者想在那个年代表示一种冲破狭隘的思想枷锁,所以才给了观音一个比孙悟空法力高强的个人特征 某老师: 是的,记得金庸小说里,很多问题都用武力解决,在琼瑶小说里,很多问题都用情感解决,但现实中很多问题却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思想解决,也就是想法决定活法的意思 小女生: 观音对于孙悟空,就相对于国家领导人相对人百姓 所以啊,我才说感性的想法的重要性 某老师: 好的很呀,问题是领导人为什么有权管理百姓 , 也就是为什么孙悟空受制于观音 小女生: 国,不能一日无君 , 就好像和珅貌似神通广大,可是从没想过要推翻乾隆 某老师: 可以说,你指到点子上了 小女生: 我没有用理论来推论 某老师: 换个思路吧,孙悟空心里装的啥 唐僧心里装的啥,观音心里装的啥 小女生: 自己山中做霸王,一心向佛,扫除不安定因素 某老师: 这就是眼界决定境界的意思 小女生: 是我蒙对了的意思吗 某老师: 是的 真理是咱们亲娘,但她总是冷冰冰的,价值是咱们的后娘,虽然讨好我们,但我们最终要回来亲娘身边 小女生: 我从没说过真理是冷酷的 某老师: 真理的形式就是理性嘛,价值总是感性的 小女生: 价值也不都是感性的 某老师: 那真理也不都是理性的,因为任何人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者 小女生: BINGO !我刚要说 某老师: 正如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一样 小女生: 恩恩 某老师: 呵呵,你很有天赋嘛 小女生: 别说我有哲学天赋,,,,,
个人分类: 启发对话|4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