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微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微信

相关日志

如何保护国外华人的消费者权益?自己亲身经历“投诉机票代理(杨林飞)”
liushui1986 2020-10-26 07:12
您好! 我是马帅鹏。我要投诉和举报机票代理(黄牛)杨林飞: 1,如果他是票代,那么他未遵守规则,私自通过购买积分渠道购得American Airline的机票,并将其高价售卖给我们。 2,机票价格及其购买方式不透明,随意出价,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 3,退款手续费用不透明,并且不按承诺时间退款,如今还未退还全部欠款。 4,微信圈依旧在传播售卖全球航班的信息 目的: 请求全额退款给我们 在多次请求杨林飞退款未果的情况下开始投诉,全程如下: 9月15日给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多次打过电话,无人回应;发邮件投诉(Q84485238@126.com),也未得到任何回应。 9月16日给杨林飞所在地的北京市东坝派出所(010-65495123,金赛,赵思平)打过电话报警,得到的回复是让我在美国境内报案。但我们觉得不具有可行性,无法解决问题。未果。 9月17日给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过邮件( chinaembpress_us@mfa.gov.cn )投诉,未得到回应。 9月17日给北京东坝派出所发过邮件( lianxi@dongba.com )报警,未得到回应。 9月29日开始给国内12315或12345打电话投诉杨林飞所在的北京中鼎恒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投诉成功。可能因为消费者协会没有行政权或执法权,至今(2020年10月25日)杨林飞仍未退款。 期间也多次给国航和 AA航空打电话投诉,但航空公司无法控制个人(杨林飞)购票,未果。 因为我没有国内的手机号码,好多有用的在线投诉( 12315和黑猫等)和法律诉讼的渠道都无法进行。如果填写家人号码,就存在提供假个人信息的嫌疑。所以并未实施。 被投诉方: 企业名称:北京中鼎恒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目前是失信被执行企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5781727842X 行业类别: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 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住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28号及后门11幢4层C410室 登记机关: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城分局 经营范围:航空机票销售代理;会议服务;代售火车票;旅游信息咨询。(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与票代杨林飞交流的详细情况如下: 我的父亲着急回国(已在美国停留将近 1 年),于是本人于 8 月 17 日通过添加微信好友找到一名 票代(杨林飞): 男,安徽宁国市人, 1977年7月8日出生,身份证号:342502197707083818; 住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南一街 2号院12号楼二单元102室; 车牌号:京 QK72J5 现有公司(部分 list):北京鑫祥源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中鼎恒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微信号: yanglinfei_1977 ; 手机号: 13311394281/13811795726 ; 邮箱: 394003701@qq.com ; 支付宝账号: m18611694281@163.com 北京中鼎恒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我是军人出身 性格特别实在”“你们河南公安厅反恐处处长就是我的老领导”“我原来就在天安门武警出来的” 8月17日杨林飞帮我们查好了一条航线:达拉斯 - 马德里 - 北京,分为两段:达拉斯到马德里( AA36, 2020 年 9 月 25 日 16 : 50 从达拉斯出发),马德里到北京( CA908 , 2020 年 9 月 26 日 16 : 10 从马德里出发)。售价共¥ 23500 (起始时告诉我们价格大概是¥ 23000到¥24000,后又告知我们售价¥26000,前后差别太大;我与之argue后的价格是¥23500)。我们(我老婆的支付宝)先通过支付宝当天付了杨林飞¥ 10000 定金, 8月18日早上(美国中部时间)我通过微信支付¥ 3500 ,下午(美国中部时间)再次通过支付宝(我老婆的支付宝)付给杨林飞¥ 10000 ,共付¥ 23500 。本人不清楚杨林飞如何购得机票,他也不曾告知于我。 近期航班已于 9 月初翻倍增加,并且有了更多从美国直飞中国的飞机。我不愿意让我老父亲在中途折腾,并且西班牙此时已被计入核酸检测的国家之列,对于我们全家来说太过于折腾。所以我非常诚恳的请求杨林飞办理退票(美国中部时间 2020 年 8 月 23 日下午 3 点左右,起飞前的一个多月)。我表示愿意支付国航的¥ 3500 退票费用(国航段总价¥ 14180 ; ETKT NBR: 9992431814235 ; IATA CODE: 08385506 )。此时杨林飞告知我们第一个航段达拉斯 - 马德里的机票(票号是 1602380843074 )无法办理退票,让我们自己承担所有损失(美国中部时间 2020 年 8 月 23 日晚上 7 点半左右)。我们对此并不知情,也不知道他原来是通过别人的积分购得的机票(杨林飞此时才告诉我们的)。 我只能非常诚恳的再次请求杨林飞能够帮我们处理第一段的航程,能退多少退多少。由此可知此杨林飞很有可能是通过非常规渠道购得机票,可能并不具有售卖国外航空公司航班的资格。我苦口婆心的请求他退给我们钱,跟他讲我们家的实际情况非常困难(三个孩子,目前只有我一个人在美国这边的科研单位工作)。他仍然最终还是让我等 15 个工作日左右,并且微信回复的态度十分蛮横。 美国中部时间 2020 年 8 月 24 日下午下班后我已经查到国航 CA908 (票号: 9992431814235 )的状态已经是 “ 已退款 ” 。于是再次联系杨林飞请求退款。并且跟杨林飞解释我们第一段 AA36 的航班可以不用退款给我们了,但请他保留此航班以便我们之后可能会用到,请他把第二段 CA908 的票款退还给我们。收到的回复是 “ 我在跟你说一遍:第一:第二段国航座位我确实做了退票处理,钱确实还没到,应该很快就下了 我会在第一时间退给你,第二:第一段我确实争取了,没戏了,昨天晚上我境外取消记录了,能退给你的金额:¥ 15180 (我一份不挣利润全部吐出来了),也请你见谅和理解! ” 并通知我们需要等待 15个工作日才能得到退款。 15个工作日过了之后,北京时间周五(2020年9月11日)我们再次联系到杨林飞,得到的回复是“信息已经看到,下周二就可以!到时候钱转到哪儿微信和支付宝”。 国内时间周二晚上( 2020年9月15日),我再次联系到杨林飞请求退款给我。得到的回复是“知道了,已经安排财务了”。 随后我们发现此人和此人所在公司均有信用不良记录,所以我直言要求他立即退款,否则我们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杨林飞此时表示不退款给我们。但随后又有改口。 9月17日的时候我把杨林飞的车牌号发了过去,于9月18日我们收到部分退款(10110元)。如今又过了1周多,余款(5070元)仍未到位。 杨林飞不按承诺的时间办理退款,给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此退款额度完全掌握在杨林飞的手中。此外杨林飞给我父亲定的是 Y的仓位,国航Y仓位的退款政策是提前30天以上可以全额退款,所以杨林飞可能存在欺诈行为。我们希望法律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全额退款(总额23500元),而非杨林飞所生称的部分退款。 9月29日给消费者协会投诉过后,杨林飞回复消协的退款时间又变成了2个月(从8月23日开始)。 10月23日时已满两个月,我再次联系杨林飞:“已满2个月,请退还余款,谢谢!” 得到杨林飞的回复: “你真死脑筋,书呆子!,我都懒得搭理你了,你投诉我了七次了,你投诉我 100次都没有用,因为AA出的积分票,没退回来,这个确实很慢的,退回来不是给你钱了吗,妈的,我贪污你5000元,我能花一辈子,发财了!请你动动脑子好不!” “不要在发信息了,烦死了你!” “下了自然而然会退给你的” “你可以派人到我办公室啊” “你也可以继续投诉” “我等着” “怎么我叫没有口德,退票没下来的多着呢!已经跟你说了很清楚了,可是你就是听不进去,为了 5000元你投诉我,况且你还是朋友介绍的,你做事留情面了吗,你较劲有意思吗,也不是不给你!” 杨林飞还告诉我“我四月份给客人订了伦敦到上海波兰航空机票,航班取消了,到现在一份钱都没有退下来,客人一个电话没给我打过,你说我找谁说理去” 如今我们只能等待票代能够很快退款给我,这个数额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生活上困难,需要这笔钱。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法律法规整治这些票代。 非常感谢您的时间,希望我的信息有用能够帮助整顿票代(黄牛)。谢谢! 祝好! 帅鹏 马帅鹏 邮箱: mashuaipeng1986@126.com
0 个评论
微信将会面对怎样的未来
flysky97 2020-9-24 11:01
微信将会面对怎样的未来 齐云龙 最近,微信终于考虑要推出群的分组和折叠功能……它的功能可谓也越来越强大…… 同时,可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的是,它已经开始成为双刃剑,开始伤害到我们的生活! 在美国大举抑制Tik 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微信的时候…… 我们国内却有人因为微信号被封而跳楼,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悲剧,但这就是现实……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一款沟通工具。不过,一方面微信好友人数在增长,但另一方面,许多微信好友却几乎很少联系,或是早已将对方删除。 于是,一种叫做微信“清粉”的服务应运而生,经过重重的好友分享,“清粉”链接或“清粉”二维码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里快速传播。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报道: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对外披露,他们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成功侦破一起利用微信“清粉”软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案件,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这也是全国破获的首例利用“清粉”软件非法获取信息的案件。 微信对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移动网络的应用可谓是功不可没,也让人们的即时交流更加方便! 然而,微信终究只能是一种工具,这个我早在2016年写过的博文里就提到了( 科学网— 微信 ——终不过 只是一种工具 - 齐云龙 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37306.html ) 但是,今天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已经越来越依赖! 然而,微信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也越来越彰显! 一、微信更新就像挤牙膏 微信当初是在QQ软件的肩膀上诞生的,凭借比QQ界面更规矩的界面,更新奇的功能,借着语音识别技术等在大众中间传播……尤其是用于手机上,加入了移动支付,第三方程序接口等,几乎成了目前最有垄断力的即时聊天应用…… 微信和QQ也是一直被大家吐槽着,你要说谁被吐槽的更多,还真分不出个胜负来。 微信一开始就是以极简出名的,也确实是太简单了,导致被用户吐槽功能太少。 QQ呢就是太复杂了,功能太多了,就有用户吐槽花里胡哨,主要还是各种会员限制。 要在QQ混得好,充值会员少不了! 其实两个APP的 面向群体 也不一样,微信更适合 工作中的职场人士 ,而QQ就偏年轻化,比较 适合青春期的人(很多曾经的年轻人,用着用着也就变老了,比如我)。 还记得之前发跟 微信有关 的文章, 留言区都会有一大批粉丝吐槽微信的功能 ,大家现在对微信都是 恨铁不成钢 啊! 像我们经常用微信和QQ,很多时候都会互相传文件啥的,QQ还是比较懂事, 可以直接发文件给 微信。 微信就不行了,我们想要用微信传文件到QQ时,要么就是 保存到手机,然后再发送到QQ。 要么就是用 其他应用打开 , 再打开QQ发送, 正常来说都是一家公司的, 互通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但是就是 不让你那么如意 ! 而且 就算是 用 其他应用打开 也不是 每个 文件都能分享到 QQ 的。 不着急的倒是 用着无所谓 ,毕竟我们也 用了这么久了 ,但如果是 高效率工作者或者需要经常传文件 的,就会比较 费时间。 不得不说,微信很多功能,却还不如QQ,甚至让人感觉是故意在放缓一些功能的释放……或者,为了自己的身份,故意做出来的样子与QQ有所不同! 一些非常的功能, 比如群组功能 ,很方便地把同一类的群组归到同一大类下,方便用户的查看,有选择地查看某些消息,屏蔽不想看的消息,尤其是某些服务号强推不感兴趣的消息,着实让人讨厌……取消吧,又怕错过一些重要的通知,我只是不想即时看到他们,只需要在想看的时候看看而已……(这个功能不是没开发出来,据说在微信企业版当中就有这功能) 再比如个人空间功能, 微信好友的消息良莠不齐,甚至有很多是微商广告,这类的消息只该折叠到其个人空间就是了,没有必要全部展示出来呀…… 再比如, 必须有手机才能登录 ,不小心忘带手机了呢?你连微信都登不了,因为他们只能扫码登录!(我想,这也是很多小学生、中学生不喜欢微信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很多时候不允许带手机)。 再比如,聊天记录保留漫游等功能……换了手机或者不小心重装了微信,不好意思,聊天记录没有了,群聊没有保存,也找不到了。 对话框删除聊天记录保留功能。 众所周知,我们的使用微信的时候,将对话框删除之后对话的内容也就删除。就算重新打开聊天页面也没有什么。如果是正常的删除还可以,但是有很多的人会误删,这样就会导致聊天记录找不回来,这次很多人觉得微信应该上线一款删除对话框,聊天记录仍然保存的功能。 传输文件大小 不能超过100M…… 而且,如果当时你的微信没有在电脑登录,你就只能先把文件下载到手机上,再转发到电脑上,微信占用了大大量的手机存储空间。 发在群里的文件忘了及时保存,过两天再打开想要保存的时候,不好意思,“文件已过期或已被清理”。 不能开 临时会话 ,必须要加好友…… 而微信运营团队是在有意的克制功能的添加,每上线一个新功能都十分小心翼翼,这可能让习惯了QQ的人觉得功能匮乏,但是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效的沟通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效率。 QQ收发文件的条理性,群文件管理功能,相关的设置和功能早已经推出多年,但是微信却一直没有采用…… 当然,微信官方对于微信文章的监督权,一直也饱受诟病…… 动不动就删除文章,封号,且只给出一堆条文,从不给具体理由…… 还有,对于认证号,每年要收300块大洋的“认证费”…… 二、微信绑架了你多少生活和工作的时间 很多人已经旗帜鲜明地要减少微信使用的时间,甚至抵制微信的滥用……这背后除了微信对人们日常生活时间的占用之外,恐怕还有后面多重深层次的原因,这些是值得微信功能开发者所思考的! 北京大学一项针对3000份调查问卷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工作时间与其每天查看微信的次数呈正相关。微信在工作中的广泛使用造成了人们工作时长的增加,形成了“没有下班的工作”。 微信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2017年下半年微信的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80.0分钟,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该数据增长了7.3%,变为了85.8分钟……2018年的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每天有450亿信息发送出去 。而最新的数 据,恐怕要更长! 运营商为了利益也不顾道义,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资费优惠的幅度倒没见有多大,倒是对一众的视频、短视频、娱乐网站大开绿灯……给出了种种诱人的套餐,真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让某些“娱乐至死”害我国民的阳谋进一步得逞…… 三、理想中的微信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作为有点反思的人,大概会反思自己应该如何使用微信,微信如今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私人化社交工具。 如果不能理性地使用这种工具,我们的生活可能真得被工具所绑架,失去的将是宝贵的生命和时间! 其实,我们要求的并不复杂,我们期待的,是更加人性化的即时通讯工具:工作和家庭分开,私人好友和普通朋友分开,金钱和感情分开,禁止拉选票的和打广告的信息,将求助类信息交给专业的社会救助机构; 人类依靠社交关系亲近或者共同的爱好建立群组…… 相信,无论是在功能设计前的用户调查还是微信推出新版本的测试过程, 大量的需求肯定已经被收集起来 ,只是要优先满足哪些而已!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商业利益在背后决定功能的影子越来越明显! 广告和逐利已经毁了QQ,只是不希望微信也重蹈覆辙…… 四、微信会不会被取代? 微信的功能似乎正在不断地讨好普通大众,但是也因此,而越来越失去精英的青睐…… 一首歌已经被封杀的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上了QQ想交朋友发现都是情人,听说好的人们经常用的MSN ……” 如今,十年过去,MSN似乎已经不知所踪,而QQ也日渐式微(那些不能随便使用手机的后浪们似乎还在反潮流地使用着QQ,或者为了表明自己与他们的上一代的不同个性)…… 未来,微信的生命会持续多久呢?我们不得而知……如今看来,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一统小程序的江湖,似乎看起来像一个强大的帝国…… 后来,也曾推出了微信的企业版本,企业微信有3个优势: 1、群管理方便功能算是比较齐全的,省心省力; 2、好友数量,以及大家最关心的安全和稳定性,企业微信号优于个人微信号; 3、客户和群聊有数据统计,帮助企业更直观的了解客户情况,而且员工离职可以将客户信息自动转移给其他同事。 当然也有一个很大的劣势: 就是朋友圈,发送次数、查看历史记录,这些都有限制等等。 然而,微信的应用似乎并不能包括我们所有工作或者娱乐的应用场景……其他新生的软件应用似乎还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比如,在工作场景中,钉钉似乎更加专业。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bai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du免费沟通和zhi协同的多端平台,dao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有考勤打卡、签到、审批、日志、公告、钉盘、钉邮等强大功能,前不久,是疫情期间,借助网络上课的机会,钉钉也获得了大量教育界的用户,也确实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光明的前景! 至于娱乐,至于微商和广告……似乎无处不在,也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新的寄生体…… 微信公众号认证,每年每个公众号是 300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9年8月份,注册微信公众号共有2000万个,其中参与认证的公众号推测也不是一个小数量。有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功能上的改进。但是,如果总是做一些违反民意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存在即合理,但是如果任不合理,不合情的东西肆意生长下去,不顾广大用户的内心需求, 那当你被抛弃的时候,就不要怪他们无情! 相关博文: 科学网— 微信 ——终不过 只是一种工具 - 齐云龙 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3730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2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信已经成为锋利的双刃剑
热度 1 flysky97 2020-9-22 08:35
微信已经成为锋利的双刃剑 齐云龙 最近,微信终于考虑要推出群的分组和折叠功能……它的功能可谓也越来越强大…… 同时,可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的是,它已经开始成为双刃剑,开始伤害到我们的生活! 在美国大举抑制Tik 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微信的时候…… 我们国内却有人因为微信号被封而跳楼,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悲剧,但这就是现实……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一款沟通工具。不过,一方面微信好友人数在增长,但另一方面,许多微信好友却几乎很少联系,或是早已将对方删除。 于是,一种叫做微信“清粉”的服务应运而生,经过重重的好友分享,“清粉”链接或“清粉”二维码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里快速传播。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报道: 江苏南通市公安局对外披露,他们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成功侦破一起利用微信“清粉”软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案件,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这也是全国破获的首例利用“清粉”软件非法获取信息的案件。 微信对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移动网络的应用可谓是功不可没,也让人们的即时交流更加方便! 然而,微信终究只能是一种工具,这个我早在2016年写过的博文里就提到了( 科学网— 微信 ——终不过 只是一种工具 - 齐云龙 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37306.html ) 但是,今天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已经越来越依赖! 然而,微信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也越来越彰显! 一、微信更新就像挤牙膏 微信当初是在QQ软件的肩膀上诞生的,凭借比QQ界面更规矩的界面,更新奇的功能,借着语音识别技术等在大众中间传播……尤其是用于手机上,加入了移动支付,第三方程序接口等,几乎成了目前最有垄断力的即时聊天应用…… 微信一开始就是以极简出名的,也确实是太简单了,导致被用户吐槽功能太少。 QQ呢就是太复杂了,功能太多了,就有用户吐槽花里胡哨,主要还是各种会员限制。 要在QQ混得好,充值会员少不了! 其实两个APP的面向群体也不一样,微信更适合工作中的职场人士,而QQ就偏年轻化,比较适合青春期的人。 还记得之前发跟微信有关的文章,留言区都会有一大批粉丝吐槽微信的功能,大家现在对微信都是恨铁不成钢啊! 太多点我们就不说了,因为要摆起来我们能聊一天! 像我们经常用微信和QQ,很多时候都会互相传文件啥的,QQ还是比较懂事,可以直接发文件给微信。 微信就不行了,我们想要用微信传文件到QQ时,要么就是保存到手机,然后再发送到QQ。 要么就是用其他应用打开,再打开QQ发送,正常来说都是一家公司的,互通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但是就是不让你那么如意!而且就算是用其他应用打开也不是每个文件都能分享到QQ的。 不得不说,微信很多功能,却还不如QQ,甚至让人感觉是故意在放缓一些功能的释放……或者,为了自己的身份,故意做出来的样子与QQ有所不同, 最主要的功能,比如群组功能,很方便地把同一类的群组归到同一大类下,方便用户的查看,有选择地查看某些消息,屏蔽不想看的消息,尤其是某些服务号强推不感兴趣的消息,着实让人讨厌……取消吧,又怕错过一些重要的通知,我只是不想即时看到他们,只需要在想看的时候看看而已…… 再比如个人空间功能,微信好友的消息良莠不齐,甚至有很多是微商广告,这类的消息只该折叠到其个人空间就是了,没有必要全部展示出来呀…… 再比如,必须有手机才能登录,不小心忘带手机了呢?你连微信都登不了,因为他们只能扫码登录! 再比如,聊天记录保留漫游等功能……换了手机或者不小心重装了微信,不好意思,聊天记录没有了,群聊没有保存,也找不到了。 对话框删除聊天记录保留功能。众所周知,我们的使用微信的时候,将对话框删除之后对话的内容也就删除。就算重新打开聊天页面也没有什么。如果是正常的删除还可以,但是有很多的人会误删,这样就会导致聊天记录找不回来,这次很多人觉得微信应该上线一款删除对话框,聊天记录仍然保存的功能。 文件大小不能超过100M…… 而且,如果当时你的微信没有在电脑登录,你就只能先把文件下载到手机上,再转发到电脑上,微信占用了大大量的手机存储空间。 发在群里的文件忘了及时保存,过两天再打开想要保存的时候,不好意思,“文件已过期或已被清理”。 不能开临时会话,必须要加好友…… 而微信运营团队是在有意的克制功能的添加,每上线一个新功能都十分小心翼翼,这可能让习惯了QQ的人觉得功能匮乏,但是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效的沟通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效率。 QQ收发文件的条理性,群文件管理功能,相关的设置和功能早已经推出多年,但是微信却一直没有采用…… 当然,微信官方对于微信文章的监督权,一直也饱受诟病…… 动不动就删除文章,封号,且只给出一堆条文,从不给具体理由…… 还有,对于认证号,每年要收300块大洋的“认证费”…… 二、微信绑架了你多少生活和工作的时间 很多人已经旗帜鲜明地要减少微信使用的时间,甚至抵制微信的滥用……这背后除了微信对人们日常生活时间的占用之外,恐怕还有后面多重深层次的原因,这些是值得微信功能开发者所思考的! 北京大学一项针对3000份调查问卷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工作时间与其每天查看微信的次数呈正相关。微信在工作中的广泛使用造成了人们工作时长的增加,形成了“没有下班的工作”。 微信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2017年下半年微信的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80.0分钟,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该数据增长了7.3%,变为了85.8分钟……2018年的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每天有450亿信息发送出去 。而最新的数 据,恐怕要更长! 运营商为了利益也不顾道义,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资费优惠的幅度倒没见有多大,倒是对一众的视频、短视频、娱乐网站大开绿灯……给出了种种诱人的套餐,真是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让某些“娱乐至死”害我国民的阳谋进一步得逞…… 三、理想中的微信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作为有点反思的人,大概会反思自己应该如何使用微信,微信如今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私人化社交工具。 如果不能理性地使用这种工具,我们的生活可能真得被工具所绑架,失去的将是宝贵的生命和时间! 其实,我们要求的并不复杂,我们期待的,是更加人性化的即时通讯工具:工作和家庭分开,私人好友和普通朋友分开,金钱和感情分开,禁止拉选票的和打广告的信息,将求助类信息交给专业的社会救助机构; 人类依靠社交关系亲近或者共同的爱好建立群组…… 相信,无论是在功能设计前的用户调查还是微信推出新版本的测试过程, 大量的需求肯定已经被收集起来 ,只是要优先满足哪些而已!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商业利益在背后决定功能的影子越来越明显! 广告和逐利已经毁了QQ,只是不希望微信也重蹈覆辙…… 四、微信会不会被取代? 微信的功能似乎正在不断地讨好普通大众,但是也因此,而越来越失去精英的青睐…… 一首歌已经被封杀的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上了QQ想交朋友发现都是情人,听说好的人们经常用的MSN …… ” 如今,十年过去,MSN似乎已经不知所踪,而QQ也日渐式微(那些不能随便使用手机的后浪们似乎还在反潮流地使用着QQ,或者为了表明自己与他们的上一代的不同个性)…… 未来,微信的生命会持续多久呢?我们不得而知……如今看来,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一统小程序的江湖,似乎看起来像一个强大的帝国…… 然而,这似乎并不能包括我们所有工作,或者娱乐的应用场景……其他新生的软件应用似乎还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比如,在工作场景中,钉钉似乎更加专业。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bai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du免费沟通和zhi协同的多端平台,dao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有考勤打卡、签到、审批、日志、公告、钉盘、钉邮等强大功能,前不久,是疫情期间,借助网络上课的机会,钉钉也获得了大量教育界的用户,也确实有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光明的前景! 至于娱乐,至于微商和广告……似乎无处不在,也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新的寄生体…… 存在即合理,但是如果任不合理,不合情的东西肆意生长下去,不顾广大用户的内心需求, 那当你被抛弃的时候,就不要怪他们无情! 相关博文: 科学网— 微信 ——终不过 只是一种工具 - 齐云龙 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3730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5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信日记-诗31首
rczeng 2020-5-23 22:31
微信日记— 诗 31首 (2019年4月13日-2020年5月23) 此集汇集了微信记录的31首所谓的“诗”,记载了过去13个月来的日常生活片段。 于校园内,或上课前、或下课后,常常为一朵小花而折腰俯视,为一片树叶飘落而停下脚步。 于旅途中,或汽车上、或飞机上,常常为一束光影而眩目回头,为一朵白云飘过而感叹岁月。 有感于生活,发乎于内心。虽忙里偷闲,只为雅兴、即兴之作。虽有诸多不足,亦带来了充实和快乐。 尽管人类生活存在艰难痛楚,但是不能缺少闲情逸致。 希望大家都是生活的强者,精神的贵族。记录美好,与您分享。 (一)蔷薇 曲径通幽蔷薇俏,微风贴面低眉笑。 等闲不识东风面,红颜粉脂身姿摇。 2020年5月17日 (二)新月 月上嫦娥意逍遥,摇床皎洁如鹅毛。 金星 太白 来相聚,昼伏夜出难过桥。 2020年4月28日 (三)牡丹 人间四月芳菲日, 牡丹园旁人影稀。 病毒不去世难宁,孤芳自赏独自泣。 忽闻油价为负值, 愁面难消铅华洗。 待到明年这时季,枝繁叶茂展芳姿。 2020年4月23日 (四)樱花 花似月,颜如玉。 凝如脂,蜂飞舞。 2020年3月31日 (五)美人梅 三月始芳菲,人间何伤悲。 手中无所有,聊送一枝梅。 2020年3月28日 (六)过年 冠状病毒闹翻天,医护人员守平安。 红红火火过新年,家家户户乐团圆。 —2020年1月24日 (七)留言 回乡乘坐厦航班,一流服务有中餐。 窗外气流时常扰,微笑体贴报平安。 —2020年1月20日青岛-长沙 厦航 航班空姐邀请留言 (八)听雪 深夜悄无音,窗外耳语轻。 疑似有人来,雪花已降临。 —2020年1月14日 (九)迟到 姗姗来迟整一年,小小惊喜蛮意外。 举手之劳何挂齿,及时审稿把心开。 —2020年1月09日收到某期刊 优秀审稿人证书 (十)融雪 寒假校园里,路上行人稀。 白雪亮晶晶,绿叶娇滴滴。 —2020年1月09日 (十一)初雪 残月待圆时,夜深风乃止。 冰水两相存,影下万物白。 —2020年1月09日 (十二)无题 风雪夜归人,北青天不同。 假期难休息,师生共作文。 —2020年1月07日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评审会 (十三)落地 从高空重回地面,波音宽敞滑行远。 广播低吟小夜曲,催我昏昏入睡眠。 (十四)圣诞 期末剩两天,小雨细绵绵。 圣诞节快乐,鼠年开新篇。 —2019年12月25日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评审会 (十五)评审 朝辞首都白云间,项目评审不等闲。 有人欢喜有人忧,基础扎实齐争先。 产业兴国步履艰,坚持 诚信搞 科研, 全链条与一体化, 材料创新保康 健 。 —2019年12月07日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评审会 (十六)评审 残阳暖神州,枫叶恋深秋。 孤云寒风冽,入夜到首都。 —2019年12月03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评审会 (十七)枫叶 白云悠悠,寒风习习。 红韵冉冉,俏枝依依。 2019年11月26日 (十八)枫叶 窗前好景观,凝是百花放。 昂首寒风立,红叶傲雪霜。 2019年11月21日 (十九)枫叶 阳光洒向凡尘间,枫叶传情尽开颜。 风霜雨打颜如玉,红色基因非等闲。 2019年11月20日 (二十)红枫 下课途中正午时,枫叶红透千万枝。 阳光斜照微风吹,止步拍照回家迟。 2019年11月19日 (二十一)残荷 菡萏香隐翠叶残,红衣褪去芳心散。 西风吹皱绿波糖,留得白藕夏采莲。 2019年11月17日 (二十二)十六字令 亲 亲,霜降枫林叶更红。 风相吻,爱尔至情浓。 2019年11月16日 (二十三)枫叶 时光不老,岁月静好。 一树秋色,每天见宝。 2019年11月12日 (二十四)初冬 秋色依旧冬已来,暖阳默默照西斜。 寒风姗姗欲却步,枫叶纷纷落人家。 2019年11月9日 (二十五)秋韵 晚菊独自芳,堪比春花香。 小花风中傲,蜜蜂采酿忙。 2019年11月2日 (二十六)新手机 墨水河边,百花争妍。 秋色如春,华为不凡。 2019年10月24日 (二十七)中元节 洞庭田野,稻苗青青,葳蕤菡萏。 思乡念祖,鞭炮声声,国泰民安。 2019年8月7日首次中元节回乡 (二十八)月季花海 月季花似海,毕业生如织。 年年人不同,相逢何相识? 留影莫于此,美好永记忆。 今年犹旺盛,来年说拜拜。 2019年5月23日(2020年3月月季花海正在新建图书馆) (二十九)蔷薇 我心悠悠,蔷薇含羞; 红白斗妍,路人影留。 2019年5月21日 (三十)牡丹 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春亦留步,虽晚更芳。 2019年4月24日 (三十一)榆叶梅 榆叶梅开春意晚, 花团锦簇好时光。 江水东流老将至, 落英缤纷泥亦芳。 2019年4月13日
个人分类: 诗词|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信电脑版聊天记录的迁移?
tony8310 2020-3-30 05:32
微信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文件的积累比较可观。聊天记录和文件保存比较重要。以下是以前的测试,现在没有覆盖合并过,在安装电脑版微信后,按操作 1 ,选中以前的文件夹,仍能导入聊天记录(在windows 和Manjaro上测试过)。 ---------2018-4-26 测试可用。--- 1、 重装系统后,D 盘的微信 可以免安装使用。登录后将 文件保存目录更改为 D:\\Program Files\\Tencent\\WeChat Files。并勾选 保存聊天记录。 2、 微信以前的聊天记录(也许在 我的文档 \\wechat files),拷贝覆盖 D:\\Program Files\\Tencent\\WeChat Files。 3、登录微信,聊天记录应该都在。 ---------------以下的回答可参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43206 1. 新电脑安装微信,不要登录 2. 拷贝旧电脑 WeChat Files 文件夹到新电脑 用户名\\Documents 下 (重要的是 All Users目录和个人微信数据目录) 3. 在新电脑上,用notepad++ 打开文件: \\WeChat Files\\All Users\\config\\ config.data , 文件的最后, 作者:schsu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343206/answer/7116251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8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信发文=学术成果,学术网红不只是网红
热度 1 Enago 2019-11-22 11:43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 公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形成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成熟的使用条件和强大的用户基础。仅在2017年,微信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占2016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4.54%。《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您知道吗?世界上虽有超过60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但以英语为常用语言的总人口也刚超过10亿。 微信不只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汉语信息传播平台之一 ,俨然具备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条件。 因此,不仅 教育及科研单位纷纷开通了 微信公众号 ,许多学术期刊也选择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协同运营,使用新媒体形式扩大影响力。研究发现,有132种中科院科技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占全部统计源期刊的40%,且数字还在成长。 据统计 ,截至2018年5月2日,553 种CSSCI中,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经过认证的期刊共计227 家,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共 推送的信息包括各类学术论文、专访、书评、会议综述及纪要、期刊目录及征稿信息、会议通知、招生信息等, 关键是,微信公众号还能做到 各种交流互动 、新 闻推送及稿件状态查询, 比起一般网站留言加上电邮等非 即时互动, 微信公众号展现出凝聚社群的强大魅力。 2017年9月15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了一则消息,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也有可能认定为学校科研成果,甚至有可能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此一消息可谓震撼了学术界,掀起了许多讨论, 仔细想想,冷冰冰的科研成果能够达到上万甚至是 10万的推文数谈 何容易,倘若真能在科研社群中深入10万读者,当然具备高度话题性乃至影响力,此外,微信作为汉语世界最普及的交流平台,人人都透过微信交流,学术发表的微信推文数是否可作为影响力评比的量化标准之一,应当得到学术界的正视。 撇开官方认证的科研成果不谈 ,其实身为 研究人员, 无论您是研究生等级的新人,还是教授等级的老手,都能 走入社群,乃至一般群众, 推广科研的讨论 及扩大学术交流, 比如开设“知识俱乐部”,由负责人提供新近论文选题,群内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意见,在线竞争选题,选题成功者要与负责人一同主持讨论,比原本单纯的分享更具互动性,而且无论担任负责人与否,都能带动不同研究方向的讨论。 以微信公众号扩大学术影响力正是两极传播论的最佳演绎,学 者作为讯息来源,学术单位及学术期刊就是具有公信力的意见领袖,因此其微信公众号就是传播媒体,将资讯传播到关键学术社群,乃至社会大众 。此时此刻,高等教育、科研单位、学术期刊乃至学术界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好好思考如何利用微信作为参与学术社群,扩大学术影响力的工具及平台,一起参与在当代的学术交流氛围中。 英文润色 学术翻译 SCI全程支持 更多精彩文章,请 点击 订阅 英论阁学术院 或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hina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个人分类: 科研影响力|669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也宣传一下自己的公众号
yaojunwei 2019-7-28 12:19
今天看到张海霞老师说她的文章以后主要在她的公众号上面发,我也沿用一下张海霞老师的方法,把自己的公众号二维码放在文中。
个人分类: 应如室|2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信七宗罪
flysky97 2019-2-22 17:27
微信七宗罪 文/齐云龙 一、分组不便;——相对于QQ的好友分组显示,分组群发功能来讲,微信功能这一点简直弱爆了…… 四、微商广告与朋友圈划分不清,大量广告充斥,占用用户大量宝贵时间; 五、公私不分,易被用户滥用; 六、文章删除后还会保留痕迹,用户打开链接才发现——已删除! 二、审核大权独揽,出问题一删了之; 三、认证收费成摇钱树,实际无所作为; 七、置用户言论于监控之下;
个人分类: 人文|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眼3D:辟谣最近微信上流传的所谓5G技术
热度 5 lionbin 2019-2-18 12:46
今年春节前后,在许多群里不断有朋友分享一段视频,并配上文字提示: 在观看这段视频时,闭上一只眼睛,睁开另一只眼睛,你可以感到自己在苹果园里,你可以触摸苹果。这是5G技术,第一次在微信出现,你有幸先睹为快。 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是开玩笑,给了一个笑哭的表情。但后来发现朋友们转发都是真诚的,之后我就配上文字:这视频与5G没有一毛钱关系。可惜,还是不断有人在转发,甚至在我认为更有知识和辨别能力的群中,也有许多人转发。还是需要找一些资料来辟谣一下吧,结果只找到了《北京晚报》2月13日的一个报道。这个报道,似乎进行了解释:“ 立体感是因人而异的。人眼看东西的时候,视角是固定的,关注的点是有主观选择的。所以,不能同时把景象的前后都看清楚,但拍摄者可以用相机实现景物前后都清楚的效果。这个视频,我判断是用大景深,通过前后景物都清楚来制造视觉错觉。只是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只能说是营造出了立体感 。” 但显然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说清楚最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单眼能看到3D? 而且还容易引起误导——该视频采用了特殊技术。 为了说明这段视频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我就随手在校园里拍摄了一些,大家闭上一只眼睛看看效果如何?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我没有采用任何特殊的技术进行处理,也没有用特殊的相机拍摄,就是普通的手机相机。 首先拍一段纵屏的: https://pan.baidu.com/s/1khdDVB1SQ9gLcPO_JinhTQ 如果横屏拍摄,效果是否更好: https://pan.baidu.com/s/1lsURyEjHMXI-ETyXEcmUTw 我找不到苹果园,但我们也可以看看触摸梅花的感觉: https://pan.baidu.com/s/1Ft1Jfn3ZBJScP7dhyx0FKA 看完视频,再做一个实验。你闭上一只眼睛不动,看面前的东西,显然没有了立体感,然后试着走动,是不是立体感体现出来了?所以,为了说明单眼3D,拍视频纯属多余,不过视频的效果显然要更明显一些,因为镜头拍摄的画面比眼球更容易摆脱大脑有意识地聚焦主体而减弱效果。 那么, 单眼3D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双目视觉中出现3D感知,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而且也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观看3D电影的时候,就是还原人类双眼看世界的感知。当一个人从视觉上获得三维感知时,物体似乎漂浮在你面前的空间中,而且与背景有一种分离的感觉。这称为“ 看到的三维世界 ”,其实这里有一个假设, 大脑是通过计算场景尺度(物体的实际大小以及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来观察世界的,是有意识的现象体验。大脑的计算能力越强,三维效果就越明显 。有种各样的感官信息源,可以让大脑来计算物体的大小,其中最佳的是利用双目视差进行计算。因此,当大脑有双目信息时(例如,在3D电影中),就会获得强大的3D效果。如果要获得更生动的感知,不仅需要双目成功地进行图像融合,还需要融合双目图像的视差信息通过距离信息进行缩放,从而得出所谓的“绝对景深”,也就是估算出大脑与所见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从这个认识来说,“看到的三维世界”就不太正确了,应该称为“ 看到的有形景深 ”。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 如果融合的双目图像不存在双目视差,这些视差也不能通过距离信息进行适当缩放,那么就不会感知出立体视觉,这就是我们看平面照片产生的效果 。虽然对这种传统的3D场景的二维照片,我们似乎也能感知出三维和景深,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3D电影那样的特殊感知体验吧。 对于单眼来说,有许多感官线索是可用的,大脑可以利用它们来理解前方场景的三维布局。 单眼看视频的时候,一只眼睛所获得的信息并不符合平时的习惯,大脑会自动将平面信息转化为立体效果,以辨别出距离感。 比如,通过移动,我们看到了在静止状态下某些角度被阻挡的东西,如果移动的速度不是那么快,匹配类似双目获得信息的处理速度,那么就会产生一种3D效果。《泰坦尼克号》的2D转3D电影,就是通过移动场景将被遮挡物体还原并进行三维重建的结果。其实,自从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透视法以来,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就注意到,当用一只眼睛看一幅画(与用两只眼睛看相比)时,对景深的感知会有更好一些;但在近两百年前发现立体镜之后,视觉科学家们普遍忽略或否定了这种观点,并成为3D电影技术的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双眼看平面视频的时候,我们两只眼睛看到的是同样的内容,此时没有双目时差,大脑也根据双眼的信息获得了正确的认知——它们在一个平面上,而单眼看的时候,大脑强行转化为3D模式,也就是单眼3D效果。 顺便说一下,20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 双目视差不是产生3D视觉的直接原因,只是间接的原因,文章甚至认为双目信息根本不足以产生强烈的3D效果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场景时,由于双目视差或随着视距的增加而变小,那么3D效果也就会随着所见对象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只有靠近眼球的地方才有比较强的感觉。当然这篇文章有很多争议,如果对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参考资料中所列的资料。 参考资料: http://pexlab.wp.st-andrews.ac.uk/2014/01/15/seeing-in-3d-with-one-just-eye/ Vishwanath, D (2013) Experimental phenomenology of visual 3D space: Considerations from evolution, perception and philosophy. In Albertazzi, L (Ed.). Wiley Handbook on Experimental Phenomenology, p. 181-204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173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微信公众号两个月记
热度 1 zywsict 2018-10-3 16:36
对于 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号,我是后知后觉。可能由于自己工作的关系,更习惯用 QQ ,所以尽管在 2014 年注册了微信,不过之后一直没有用,直到 2017 年 4 月份才逐渐开始用。至于微信公众号,对我来说更是陌生。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告诉我,说我火了,看了他给我发的链接,才知道我发表在科学网上的博文被微信公众号转载,当然这些微信公众号转载博文是未经过我授权的。 在科学网开博将近六年,身边很少有人知道,但文章被转载之后,有一些人知道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很多被转载的博文,也是我不愿意被转载的。后来发现微信公众号有原创保护功能,与其让别人转载,还不如自己搞个微信公众号玩玩,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博文被别人抢先发表,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发表一些文章在公众号上。 微信公众号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事物。与其他新事物一样,开始的时候很积极,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它,而且还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等。玩着玩着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发的文章没有多少人看,所以热情就减少了很多。原来一天发一篇文章,减少到两天或者三天发一篇文章,也不会再分享文章到其他地方。 开通微信公众号对我来说也有不少好处。其一,上次厦门市第二医院就医事件发到微信公众号上,很快就收到医院的道歉;其二,整理过去发表的博文,也算是对过去博文的备份。 今天发现微信公众号正好玩了两个月,所以留篇小文纪念一下。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微信群主们提个醒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0-2 08:59
给微信群主们提个醒 蒋继平 2018年10月2日 我想来科学网写博和看热闹的人都可能有微信群聊的经历。不过, 我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人有像我这样如下的经历: 被人邀请加入某个群, 然后, 表示同意加入, 就立即被拉进群内。 但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过了一段时间, 群主就把我从群内除名, 也不提前通知我。弄得我的手机上始终保持着这个群的标示和一些不能消除的内容, 非常烦人, 又占手机的空间。 我提醒所有群主, 在删除某个群员的时候, 提前通知一声, 让这个人有心理准备。 这样的话, 这个人可以自己主动地选择清除聊天内容, 退出和不再关注这个功能。 这样做的结果是手机上没有这个群的任何记录了。你毫无理由地把别人从群里赶走, 别人就无法实施本来属于这个群的权利, 也就没有办法清除在群里的资料。这对群员十分不公正和不合法! 我想有的群主好像自己真的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一样, 在队伍需要壮大的时候, 不顾三七二十一, 能拉进群里就是胜利, 到了有一定的人数后, 就凭自己的喜好任意清除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样的群主要是掌管一方的官员, 那里的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23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贺中秋
陈龙珠 2018-9-24 15:08
也贺中秋 水清荷残柳未黄, 柔风拂起秋花香。 吴刚钟情丹桂树, 嫦娥微信撩牛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过载,暑假蹉跎
热度 8 zhengyongjun 2018-8-19 12:02
暑假里,除了写写字,大部分时间是看手机,打发时间。 抱着一种休闲的态度,打着碎片化学习的幌子,开通了微信、微博、知乎等信息平台。关注了药学圈、仪器分析圈、材料科学圈、国学圈、哲学圈、书法圈……仅微信公众号,就关注了400多个。关注各圈子的行业信息,读读感兴趣的热点文章,成为每天必修的功课。每天早上醒来,不洗脸不刷牙,第一件事是先滤一遍微信。睡觉前最后一眼,浏览一下朋友圈再睡觉。订阅号里,中美贸易战、高考状元感谢贫穷、杀鱼弟喝药……辣么多新鲜的时尚话题,咱得去爬楼看吧。公众号上,面对标题党们挖空心思设计出的抓眼球的文章,如果不立马点开链接,一口气划拉到文末的阅读数,就好像被潮流甩出几条大街似的。朋友圈里,好友们有更新了,他们得意地煲出的一篇篇鸡汤文,晒出的一张张幸福照,咱得去捧捧场、点个赞吧。 由于关注的公众号太多,这些海量信息总也看不完,就产生了所谓的“信息过载”。信息过载焦虑症也开始发作了:一旦手机不在手里,就下意识地去寻找,貌似出现手机依赖症状。一会不玩微信,就抓耳挠腮,心烦意乱,有很强的不适感,基本算是一个微信控了。长时间看手机,低头族的毛病也找上门来,这几天老是感觉脖子僵硬,转动时“咔咔”作响,不会是得颈椎病了吧。整天猫在家里运动少了,前天称了一下,体重竟然增长了2公斤。脑子时常卡壳,丢三落四,有轻微中年痴呆迹象。天呐,感觉整个人快废掉了。 记得暑期放假前,自己曾信心满满地计划好,要利用这段闲暇时间,读文献、写书稿、修改文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夏日时光有毒,总是过得飞快。眼睛一闭一睁,一整天就过去了,再一闭一睁,一暑假就被蹉跎掉了。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30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聊天记录不必经过公证即可成为有效证据?
soupain 2018-7-21 13:24
7月18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发布了广东省内首份《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认证规程(试行)》,引发了网络热议。 让我们拉远一点、拉高一点,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一下这个文件在整个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位置和意义。 平心而论,电子数据早就应该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成为法庭证据的主体之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统计,2014年全球数据总量为8千亿GB,2016年达到了2.5万亿GB,目前,全球数据总量每年都以倍增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4万亿GB。截止2017年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高达12.3亿。如今人类95%以上的信息都以数字格式存储、传输和使用。 我们早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电子数据已经是人类之间互相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因为电子数据的多样性、动态传输性、脆弱性、易破坏性、无形性、人为性等等特点,在审判实践中,司法部门对于电子证据基本是要求“先做公证,否则不予采信”。于是电子数据证据要被采用,需要经过程序繁琐、费用昂贵的公证程序,这和电子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频繁、常态化应用显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可以说,电子数据证据采信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本次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认证规程(试行)》,主要作用是提出了电子证据的固定、当事人举证方式、法官认证采信规则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认定标准,从而实现了“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尤其是微信、QQ聊天记录等,不必非要经过公证,才能获得法院采信”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说,是对电子数据证据采信的一大进步。符合文件判断标准的真实数据、可以不经过公证,直接被法院所采信。人们的举证难度和维权成本会大大降低,更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 背景介绍:《规程》对于涉及微信的举证要求作出详细列举。对于微信中的聊天记录,《规程》要求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要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使用终端设备登录本方微信账户的过程演示,用于证明其持有微信聊天记录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实性。二是聊天双方的个人信息界面,借助微信号不可更改的特点,并结合个人信息界面中显示的手机号码、头像等信息固定双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三是完整的聊天记录,根据微信聊天记录在使用终端中只能删除不能添加的特点,根据双方各自微信客户端中完整聊天信息进行对比,以验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者:律师曹旭 注:欢迎关注、咨询。文字原创,转发随意,请勿剽窃!复制请保留文末作者,谢谢!
个人分类: 法律动态|3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烈建议QQ和微信互通共容
热度 1 lhj701 2018-5-27 07:44
强烈建议QQ和微信互通共容 过去一直使用QQ,后来微信出现了。大家转移到微信上。但QQ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比如传输文件,手机和电脑版的自动并行再现。 不好的结果是: 现在很多通知,必须同时在QQ和微信上同时发布,因为担心人家看不到。 当更为糟糕的是:你一般必须同时不时去刷两个软件,因为,担心有了什么重要通知,自己给耽误了。 这无疑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同时浪费的使用者大量的时间。 因此,强烈建议QQ和微信互通共容: 也就是: 1、互通认证。 2、消息互转,提醒。 3、共通共容。 当然,如果能够将两个软件合并更好,名字就叫: Q信(QQ+微信) 。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266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