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知识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领域本体笔记
wangfangnk 2012-12-5 11:21
信息抽取中领域本体的设计和实现 于江德1,李学钰1,樊孝忠2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8,37(5):746-749 近十多年来,本体(ontology)被广泛应用于信息 科学和计算机领域,并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研究的 一个热点。在知识发现和管理 、知识库设计和集 成 、信息检索和抽取 等领域,本体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信息抽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是从自 然语言形式的文本中抽取用户感兴趣的事实、事件 以及卷入其中的特定类型的实体等信息,并将这些 信息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并存储的过程。作为一种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信息抽取系统需要强大知识库 的支撑 。在不同的信息抽取系统中,知识库的结 构和内容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都要有一个领域 本体(domain ontology),该领域本体通常是面向特定 领域或场景的,是通用概念层次模型在特定领域或 场的细化或泛化。基于领域本体的信息抽取系统能 提供用户感兴趣的特定信息,并通过领域本体为信 息源提供必要的语义标注信息,从而使系统对领域 内的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有统一的认识,可进一 步提高系统的查准率和召回率,为用户提供更有价 值的信息。所以,领域本体对信息抽取系统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已经 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个人分类: 信息管理|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知识库发展简况
热度 1 wangyk 2012-4-9 13:51
王应宽 2012-04-09 Beijing, China 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知识库发展简况 开放存取是近十年全世界科技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大量的研究和项目实践已经建立起了非常有利于学术交流、信息共享和科学研究的开放存取期刊平台和开放存取仓储库。 每年全球的科研人员在 25000 种期刊上发表大约 250 万篇文章,其中大约 15%-20% 的文章可开放获取。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8000 种 OA 期刊,约占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总数的 30% 以上。 创建了大批开放存取知识库(包括学科仓储知识库和机构仓储知识库),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共享,有利于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学发展。 据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http://www.doaj.org ,2012-04-09 ) 统计,收录在该开放存取期刊网络平台的 OA 期刊总数达到 7615 种,其中 3735 种期刊可提供全文开放获取, 78.8 万篇论文。据 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 , http://www.opendoar.org ,2012-04-09 ) 统计,已经收录的机构仓储知识库 1800 个,学科仓储知识库 244 个,政府类仓储知识库 51 个,混合型的开放仓储知识库 96 个,全球总计达到 2191 个。大多为多学科知识库,共有 1345 个。其中使用软件系统最多的为 Dspace (860 个 ) 、 Eprints (336 个 ) 、 Digital Commons(93 个 ) 和 Greenstone(44 个 ) 。按各国建立开放仓储知识库数量排序,依次为美国 (411) 、英国( 208 )、德国 (151) 、日本 (136) 、西班牙 (91) 、波兰 (76) 、意大利 (68) 、法国 (66) 、巴西 (62) 、澳大利亚 (57) 等。统计显示,我国台湾地区有 58 个知识库。中国总计 34 个(不含台湾地区的),其中 32 个为中文的,主要为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建立的机构仓储知识库、香港几所大学建立的机构仓储库、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等。全世界开放仓储知识库的主要内容为期刊论文 (1461) 、学位论文 (1152) 、图书 (775) 、会议论文 (760) 、未发表的预印本 (807) 、多媒体( 514 )、特殊材料 (351) 、学习材料( 340 )等。可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知识库的建设,注重知识成果的传播、共享和使用。而中国在此方面还相对薄弱和落后。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6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小网站:3S知识库,重新开张了!
热度 1 gisbase 2011-12-29 11:06
www.3sbase.com 3s知识库欢迎您! 实用第一,智慧集锦 (www.3sbase.com)
2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际学术交流呼唤基于知识本体的双语乃至多语的构件化单元知识库
geneculture 2011-11-22 16:09
geneculture 2011-11-22 16:06 良策之一就是建立国际共享双语乃至多语的科学文献数据库及其查询网。 良策之二则是须明确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乃至三次文献之间的评价标准。 良策之三更是要实现基于知识本体的双语乃至多语的构件化单元知识库。 博主回复(2011-11-22 16:12) : 好理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301do=blogid=501233 geneculture 2011-11-23 00:48 逻辑 学、 数学 、 自然 科学和 工程 技术,这些学科门类,双语乃至多语都可以是相当一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在这些研究领域的论文或报告都具有一义性。因此,可以要求:一次文献不受语种的限制,即:不能采用双语乃至多语的方式一稿多投。 但是, 哲学 、 人文 和 社会 乃至 艺术 的许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情形却有所不同,尤其是受语言文化背景影响大的那部分,因为,同样的说法在不同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之下,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同一篇文章或论著,几个人翻译,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这类情形,许多时候,就不存在一稿多投。 注: 版权保护,主要是通过表达形式(如:语言形式)的保护而实现思想内容(即:语言内容涉及的创新知识)的 间接保护 。严格地讲, 思想 是很难保护的,除非它不公开,或者说,它不能清晰地简明扼要地被表达出来。这也是学术思想公开的价值。纸质的学术期刊和正式出版物,是物质文明的产物,电子数字的学术期刊和网络出版物,是信息文明的产物,在传播的权威性与时效性之间,不同的创新思想,具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或规律。每个人乃至每群人都可以有其自身的取与舍。这就看一个人、一所大学或一个国家,主要追求什么了? 博主回复(2011-11-23 05:27) : 挺好的讨论,学习了。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1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泡的溃灭(4)
seisman 2011-11-22 08:25
空泡的溃灭(4)
地震地热说原理:知识库 16 空泡的溃灭 (4) 本文节译自《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 by Christopher Earls Brenne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此书从网上免费下载。作者只节译自己所需章节,用作公益性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非商业用途。作者不懂节译是否涉及版权问题。如有不当,请专家们指正。谢谢原作者,也谢谢张宇宁先生推荐。 Seisman 2011.8.6 记 3.8 空化噪声 在对材料表面造成损害的同时,剧烈的空化作用也会产生噪声。当空泡中的气体被高度压缩,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噪声的形成。我们考虑由空泡生长或溃灭引起的体积变化所导致的液体流动,其在远场处的流动将变为一个简单源。很显然,有关压力的公式 2.7 将主要由右侧的第一项(不定惯性项)决定。这是由于相比于第二项,第一项随半径 r 的衰减速度更慢。如果我们用 V ( T )表示随时间变化的空泡体积,利用公式 2.2 ,可以得到远场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如下: (3.10) 式中 P a 是辐射声压,我们用 表示从空泡中心到测量点的距离(更完整的过程见 Dowling 和 Ffowcs Williams 1983 和 Blake 1986b )。由于噪声与 d 2 V/dt 2 成正比,那么很显然,噪声脉冲是在空泡溃灭后体积变为最小时产生的(此时 d 2 V/dt 2 是一个非常大的正值)。习惯上,我们用均方根压力或者声压 P s 来表示声级(如 Blake 1986b ),定义为 (3.11) 同时,用谱密度函数 来表示频率的分布情况。 对研究者和工程师而言,空化现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伴随产生的的爆裂的噪音。在气蚀现象发生时,人们往往先探测到其发出的噪声,而不是通过肉眼观察到空泡。此外在实际中,工程师往往利用探测噪声的手段来检测泵机和阀门设备是否发生空化。事实上,人们已经提出了一些利用测定噪声来估计材料损伤率的实验方法(如 Lush 和 Angell 1984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液压控制阀口处的气蚀噪声。其相关实验的噪声谱分布图如 3.15 所示。最下方 σ= 0.523 的曲线代表由非空化流产生的扰动噪声。当初始空化数(本例中约为 0.523 )逐渐减小时,在 5kHz 及以上的频率范围内会出现急剧增加的噪声级。图中位于 5kHz 和 10kHz 范围内的谱峰值与流体内原核的估计固有频率是基本对应的(见 4.2 节)。 图 3.15 在非空化条件( σ= 0.523 )和空化条件( σ= 0.452 和 0.342 )下, 从滑阀模型得到的噪声强度谱(据 Martin 等, 1981 )。 关于空化噪声的分析方法大都是建立在有关单个空泡溃灭的动力学知识上的。将单个空泡的辐射声压进行傅里叶分析的设想最先由 Rayleigh ( 1917 )提出,并最终由 Mellen ( 1954 ), Fitzpatrick 和 Strasberg ( 1956 )实现。在考虑这样的傅里叶分析时,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利用整个溃灭过程的时间跨度或者式 2.40 给出的溃灭时间 t TC ,将频率化为无量纲的量。于是 表示的频率变为无量纲频率 ft TC 。由于在整个过程中,空泡的体积先从零增加到一个有限值,然后又变回为零,那么当 ft TC 1 时,体积的傅里叶变换是与频率无关的。因此 d 2 V/dt 2 将与 f 2 成正比, 将与 f 4 成正比(见 Fitzpatrick 和 Strasberg ( 1956 ))。这便是图 3.16 中左侧渐近线的来源。人们对于 ft TC 1 时中等频率特征的研究更多的是猜测和争论。 Mellen ( 1954 )和另一些研究者利用与控制球形空泡溃灭有关的式 3.6 ,在忽略了热效应和不可压缩气体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速度 dR/dt 正比于 R -3/2 ,那么 R 将与 t 2/5 成正比。因此 d 2 V/dt 2 的傅里叶变换使得 具有与正比 f -2/5 的渐进特征。这种分析的错误在于忽视了不可压缩气体的作用。当考虑了这种影响,溃灭过程将推前进行,式 2.36 方括号中的最后一项的大小接近于前面各项。这就与前面所述的过程大相径庭了。此外,反弹阶段的 d 2 V/dt 2 的值非常大,使得该阶段的频率在整个频谱中占主导地位。实验表明, 是按 f 的 -1 或 -2 次方而不是 -2/5 次方的规律衰减。了解了前面的解释,我们对于这种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Jorgensen ( 1961 )通过测定由水中空化流产生的噪声,发现在更高频率范围内, 按 f -2 的规律衰减(参见图 3.16 )。不过,大多数关于空泡体或水翼的实验数据都表现出更弱的衰减。据 Arakeri 和 Shangumanathan ( 1985 )的空化实验的数据显示,几乎在整个频率范围内, 都显示出与 f -1 对应的衰减趋势。 Ceccio 和 Brennen ( 1991 )得到的结果也是类似的(见图 3.20 )。尽管 Blake 等( 1977 )关于空化水翼的实验结果图中出现了一些峰值,但总体趋势仍然符合 f -1 的衰减规律。这也就是由 Barker ( 1973 )关于空化翼实验结果中所展现 出的高频渐进特征。 一些研究者还分析了液体的可压缩性的影响。 Mellen ( 1954 ), Fitzpatrick 和 Strasberg ( 1956 )认为液体的可压缩性加快了衰减速度,使其按 f -2 的规律衰减。不过这一理论仍未被实验所证实。在图 3.16 记录了 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由空化流产生的噪声大小( Jorgensen , 1961 )。 图 3.16 空化流产生的噪声强度谱。图中显示了 Blake 和 Sevik ( 1982 )以及 Jorgensen ( 1961 )的两组数据 的平均线。典型的渐近特征线也在图中作了标注。 参考频率 f r = ( P ∞ /ρ L D 2 ) 1/2 ,其中 D 是射流直径。 当空化数减小的时候,空化噪声谱中的频率峰值有减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较高频率的幅值有所增加。图 3.17 中显示的空化射流的数据进一步表明了这种趋势。当给定高频和低频区域的渐近线形式,并给出峰值频率的位置时,可以将各种类型的空化噪声谱归化为某种单一的形式。 Arakeri 和 Shangumanathan ( 1985 年)在空泡数量不多、空泡相互影响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将其实验中的空化噪声谱化为单一的谱线。 Blake ( 1986a )也试图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螺旋桨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空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将实验结果抽象为模型是很重要的。然而,即使不考虑空泡间的相互作用,仍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人们对空泡噪声产生的基本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图 3.17 噪声谱的峰值频率是空化数的函数。据 Franklin 和 McMillan ( 1984 )的空化流实验数据。射流直径和平均流速分别以 D 和 U 表示。 最近, Ceccio 和 Brennen ( 1991 )记录到了流体中单个空泡产生的噪声。图 3.18 记录了他们实验中的一个声波信号。 450•s 处的大脉冲对应空泡溃灭的时刻。在第一个脉冲之后伴随着一些与仪器相关的自由振荡,并在 1100•s 处出现了第二个脉冲。这个脉冲对应于第一次溃灭反弹之后发生的第二溃灭。进一步的反弹现象是有可能出现的,只是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没有观察到。 图 3.18 典型的由单个空泡溃灭产生的噪声信号。据 Ceccio 和 Brennen ( 1991 )。 图 3.19 纵坐标表示两种轴对称头型上由单个空泡溃灭产生的脉冲压强,横坐标表示溃灭前空泡的最大体积。空心圆点代表 Schiebe 头型实验的平均数据,实心圆点代表 ITTC 头型实验的平均数据,垂直线表示标准差。同时绘出了由 Rayleigh– Plesset 方程得出的相应理论结果。据 Ceccio 和 Brennen ( 1991 )。 声波脉冲 I 可以用来较好地衡量空泡溃灭脉冲的强度。其可被定义为 (3.12) 式中, t 1 ~ t 2 表示 P a 的作用时间。为了以后的讨论,我们还定义一个无量纲的脉冲 I * 如下: I* = 4 π IR / ρ L U ∞ R 2 H (3.13) 式中, U ∞ 和 R H 是流体中的的参照速度和长度。图 3.19 给出了两种轴对称头型( ITTC 、 Schiebe )上由单个空泡溃灭产生的平均噪声强度,并将其与利用 Rayleigh–Plesset 方程得出的理论值进行了比较。这些理论计算假设空泡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球形形状,因此理论和实验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会令人惊讶。对图 3.19 的解释是,理论结果可以为实验提供噪声的估计数量级,并给出由单个空泡产生的噪声的上限值。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空泡的变形,溃灭的集中度将降低,产生的噪声也相应的被减弱。 典型的由单个空泡形成的噪声频谱见图 3.20 。如果其与时间的关系满足随机分布律(见下文),那么单个空泡形成的噪声谱与整体空化噪声谱是一致的。当频率在 1 ~ 50 kHz 范围内时,谱线是以前文提到的 f -1 的规律衰减的;当频率超过 80KHZ 时,图中曲线迅速的下降,表明所使用的水听器的测量范围有限。 图 3.20 典型的由单个空泡形成的噪声频谱。据 Ceccio 和 Brennen ( 1991 ) 下一步我们考虑如何将单个空泡溃灭所产生的噪声进行合成。当认为单个空泡溃灭这一事件满足随机分布律时,这个问题是很简单。这一规律适用于空泡密度较低的情况(见 Morozov ( 1969 ))。当空泡密度较大时,随机分布律不能被精确满足。 Baiter , Gruneis 和 Tilmann ( 1982 )对这类情形下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在这里,我们的讨论仅限于前一种情况。如果每个事件产生的脉冲为 I ,单位时间内的事件数目为 ,那么声压级 Ps 可表示为 (3.14) 在得出这个有关空化噪声强度的公式时,我们省略了一些比例系数使其看起来更为清楚。所以上式只是一个定性的表示。 有关 Rayleigh-Plesset 方程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指出:由单个空泡溃灭所产生的无量纲的脉冲只与溃灭前的空泡最大体积密切相关,而独立于其他的流体参数。由 3.10 和 3.12 得, (3.15) t = t 1 时 刻 和 d 2 V/dt 2 =0 的 t 2 时刻的 dv/dt 值可通过解 Rayleigh- Plesset 方程获得。如果在 t 1 时刻的气泡半径为 R x ,液体的压力系数为 C px ,那么有 (3.16) 在许多情况下, Rayleigh - Plesset 方程的数值积分结果表示, R X / R M 的值约为 0.62 。 其中 R M 是最大体积半径,( C PX -σ )与 R X / R M 成正比例。那么可以得到 (3.17) 利用上述 Rayleigh– Plesset 方程进行积分,我们得到了一个大小约为 35 的正比例因子 β 。此外,图 3.19 中上方包络线所对应的 β 值约为 4 。 Esipov 和 Naugol'nykh ( 1973 )研究了由可压缩液体中空泡溃灭所产生的压缩声波,也得出了类似的 I* 与 R M /R H 的关系。事实上,液体的可压缩性不会对声波脉冲产生显著影响。 利用上面的关系式,我们可以推出 (3.18) 因此,对单一事件脉冲的分析可以转化为对 R M 的分析。在 2.5 节中,我们分析了 R M 的特性,指出在给定空化数的情况下,它是独立于 U ∞ 的。在这种情况下, I 与 U ∞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而对于事件发生率 的讨论则可能稍微复杂些。如果所有的空泡在通过某个已知的流管(设其上流的横截面积为 A N )时,空化过程是类似的,那么我们有 (3.19) 式中 N 是流体中的原核浓度(数量 / 单位体积)。然后,将式 3.19 , 3.18 和 2.52 代入式 3.14 ,得到声压级的表达式为 (3.20) 式中我们省略了一些数量级为 1 的常量。对于相对简单的流体,由于 A N 与 R H 2 成正比,所以方程 3.20 中的声压级与 U ∞ 2 和 R H 4 成正比。这一结果与某些实验中在流动的空化泡上观察到的结果大致相符合(如 Blake , Wolpert 和 Geib ( 1977 )及 Arakeri 和 Shangumanathan ( 1985 ))。在前一项实验中,当 m 的值落在 1.5 ~ 2 范围内时, p s 与 U ∞ m 成正比。然而,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可以改变这些比例关系。如我们在 2.5 节中指出的,只有那些尺寸超过临界半径 R C 的原核才会生长成为空化泡。由于 R C 是关于 σ 和速度 U ∞ 的函数,因而原核浓度 N 将会是关于 R C 和 U ∞ 的函数。当 R C 减小时, U ∞ 相应增大,这往往会使得 m 的值大于 2 。在另外一些实验中, N 与 U ∞ 的关系受到实验设备的影响。这通常使得在 σ 不变的情况下, N 随 U ∞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 N 通常会随管壁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进而使得 m 的值小于 2 。 当空化现象由流体扰动(比如喷射流,见 Ooi ( 1985 ), Frankilin 和 Macmillan ( 1984 ))引起时,上述关系将有所不同。由于原核通过扰动流时的路径不规则,我们很难测定其受到的张力。人们对于这种情形下的空化声压以及声音与速度的关系都知之甚少。 当空泡的数量变得足够多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对辐射噪声产生影响。在第 6 章和第 7 章中我们会对空化云内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关空化云溃灭产生噪声的研究同样也有不少,比如 Barker 和 van Berlekom ( 1978 )。 3.9 空化发光 在空泡溃灭过程中,会在不可压缩气体内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尽管这些高温高压均是局部的瞬间状态,人们仍然认为它们是引起空化发光现象的原因。这种空化过程中的发光现象最早是 Marinesco 和 Trillat ( 1933 )观察到的。随后,人们对其提出了各种解释。 Meyer 和 Kuttruff ( 1959 )最先提出空化发光现象出现在溃灭阶段。他们通过观察一个磁力控制杆表面的空化现象,认为发光出现在空泡生长—溃灭过程的溃灭阶段。 Noltingk 和 Neppiras ( 1950 )认为,这种现象是由空泡中的不可压缩气体的挤压和加热引起的。陆续的证据似乎证实了这一观点。如同我们在 2.4 和 3.4 中讨论过的,不可压缩气体在受到挤压时温度能达到 6000 °K ,并且这些高温状态持续时间不足一微秒。这种条件足够引起发光现象。事实上, Taylor 和 Jarman ( 1970 ), Flint 和 Suslick ( 1991 )及其他人通过测量声波发光光谱,测得其温度为 5000 °K 。最近,在 Barber 和 Putterman ( 1991 )的实验中观察到了持续量级为皮秒的更高的温度。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和推测主要来自 Jarman ( 1960 )提出的理论:当空泡溃灭时,在气体中会形成向内传播的球形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在空泡中心聚集,导致了瞬态的高温,进而引起发光现象。然而,这一理论成立的前提是空泡的球对称假设。人们注意到,流体中的扰动不会形成显著的冲击波聚集,甚至会削弱其中的压缩效应。 当发光现象出现在声空化(见第 4 章)中时,我们称之为声波发光。(尽管有证据表明导致发光的原因是空化现象而非声波)相对于水力空化过程,人们对于声波发光和相关的高温高压化学(声化学)的研究更为深入。不过,这个内容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读者可以参考其他资料,比如 Young ( 1989 )的著作。 如同 Rayleigh – Plesset 方程表示的那样,表面张力和液体的蒸汽压力对声波发光有很大的影响。 Jarman ( 1959 )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见图 3.21 )。虽然类似硫化钠之类的溶质能增强发光效果,但人们尚不清楚这种机理在空化条件下是否适用。声波发光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气体的导热系数( Hickling 1963 , Young 1976 ),尤其当气体为氙和氪等低导热系数气体时。很显然,气体中的热传导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空泡在溃灭之前的破裂可能会导致发光现象的消失。 图 3.21 不同液体中声波发光的光通量与 S 2 /pV 的关系。据 Jarman ( 1959 ) Jarman 和 Taylor 最早研究了空化流中的发光现象。他们在空化文丘里管中观察到了发光现象并认定光源来自于空泡溃灭区域。他们还发现每次的发光现象都伴随着一个声压脉冲。发射光的最大波长约为 5000 埃,与水流中产生的稳定或闪烁蓝光波长相一致。 Peterson 和 Anderson ( 1967 )也利用文丘里管探求各种溶解在水中的不可压缩气体的效应。他们认为发光现象意味着温度高于 6000°K 黑体源的存在。不过在很多实验中,人们没有观察到空泡流中的发光现象。人们怀疑只有存在明显球对称的空泡的溃灭才会导致发光现象,而这类空泡在多数流体中是罕见的。 人们对于发光现象的兴趣不仅仅限于学术研究。有证据表明它可能导致液体炸药的爆炸( Gordeev 等 1967 )。一个更妙的想法是试图在温和环境中利用这种高温高压产生的化学能。例如,利用空化作用破坏水中的有害物质分子( Dahi 1982 )。 参考文献(略) (第三章 完) ( 2011.11.17 陈立军、陈晓逢译,陈立军校 )
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泡的溃灭(3)
seisman 2011-11-21 08:11
空泡的溃灭(3)
地震地热说原理:知识库 15 空泡的溃灭 (3) 本文节译自《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 by Christopher Earls Brenne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此书从网上免费下载。作者只节译自己所需章节,用作公益性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非商业用途。作者不懂节译是否涉及版权问题。如有不当,请专家们指正。谢谢原作者,也谢谢张宇宁先生推荐。 Seisman 2011.8.6 记 3.6 气蚀损伤 当空泡在固体表面附近溃灭时,会造成材料的损伤。这或许是由空化现象引起的最普遍的工程问题。因此,多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例如, ASTM 1967 , Thiruvengadam 1967 、 1974 以及 Knapp , Daily 和 Hammitt 1970 年)。由于涉及到复杂的非定常流现象以及固体表面特殊材料的反应过程,因而其解决非常困难。在给定的应用中,存在许多旨在帮助工程师评估潜在的 气蚀损伤率的 经验性规律。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涉及气蚀损伤基本机制的问题尚未解决。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看到,空泡溃灭是一个能产生高度集中的大振幅冲击波( 3.2 节)和微回流( 3.5 节)的剧烈过程。当这种溃灭发生在接近固体的表面时,强烈的扰动会产生高度集中的暂态的表面应力。这钟由于反复溃灭而引起的荷载会导致局部表面疲劳破坏,进一步造成材料的脱离或剥落。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对气蚀破坏的解释,也与硬质材料受损害的冶金学特征一致。图 3.11 是一幅泵叶片局部受气蚀破坏的典型照片。材料中受到气蚀破坏的部分通常具有与疲劳破坏一致的锯齿状结晶外观,而受到固体颗粒侵蚀的部分表面光滑。这使得我们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开来。当有钢铁存在时,腐蚀作用往往加快了气蚀破坏的速度。 图 3.11 混流泵叶片受到的典型气蚀破坏。 附带地,我们注意到,在软质材料中经常能观察到由单个空泡溃灭形成的空洞。由于在实验中能够较为容易地研究这一过程,因此人们得到了大量关于软质材料的研究成果。这些结果表明回流能够造成气蚀。不过,这并不表示造成硬质材料损伤的机制是相同的。 气蚀破坏是由回流引起的?是由冲击波造成的?还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已经争论了多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研究的重点是球形空泡溃灭所产生的冲击波。当 Naude 和 Ellis ( 19 61 年)及 Benjamin 和 Ellis ( 1966 )首次观察到回流现象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这些回流所产生的脉冲压力上。但是,即使是在由回流所造成的破坏之后,残余的空泡云也将继续整体溃灭。尽管不再是单个的空泡,这些残余空泡云仍然会表现出相同的定性动态行为,并可能在溃灭后继续产生冲击波。其后在日本进行的两项重要工作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由残余空泡云产生的冲击波上。首先是 Shima 等( 1983 )利用高速纹影摄影显示,在体积变为最小的时刻,残余空泡云的确生成了一个球形的冲击波。图 3.12 是有关空泡溃灭及其对应压力轨迹线的一组照片。其中空泡云体积变为最小的时刻在第 6 帧与第 7 帧之间。我们可以清楚地在图中看出,在那一时刻压力也达到了最大值。结合纹影照片展现出的在该时刻生成的球形冲击波,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回流在整个过程中的影响是次要的。约在同一时间, Fujikawa 和 Akamatsu ( 1980 )在实验中使用了光弹材料,这使得他们可以观察作用在固体上的应力,并同时测量声波脉冲。以空泡的初次溃灭作为触发, Fujikawa 和 Akamatsu 利用一个可变的延迟时间拍摄了与二次溃灭相关的各种瞬间的固体应力状态的照片。他们同时记录液体的压力,证实了材料中的脉冲压力与声波脉冲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时间差在 1•s 内)产生的。他们还指出,这一时刻就是空泡云体积最小的时刻,冲击波并不是由回流产生的。 图 3.12 关于空泡溃灭及其对对应壁体压力轨迹线的一组照片。 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均对应标记在压力轨迹线上。 图片据 Shima , Takayama , Tomita 和 Ohsawa ( 1983 ),经作者许可转载。 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 Kimoto ( 1987 )观察到了两种应力脉冲。它们分别是由回流撞击和残余空泡云溃灭的冲击波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后者引起的脉冲压力是前者引起的压力的 2 至 3 倍。但似乎两者都可能会形成材料表面的冲击载荷。 至于详细比较各种材料对气蚀破坏的敏感性的实验,读者可以参考 Knapp , Daily 和 Hammitt ( 1970 )的结果。标准的仪器设备已被用于这类实验。一个最常见的试验是:让样本在液体中自由振荡,使得其在样本表面产生周期性的空泡生长和溃灭过程。整个试验将持续若干小时并定期称量样本的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损耗速率不是恒定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与疲劳失效过程相关的时间常数,二是由材料中损坏的不规则表面所引起的变型空化作用。一般情况下,这些样本原核都是在磁力控制设备下进行测试的,以达到 5kHz 或者 20kHz 的标准频率。因为这种标准频率与液体中大部分样本原核的固有频率接近(见 4.2 节),故能在试样表面上产生最大的空化气泡云。除了磁力控制设备之外,标准的材料敏感性试验也会使用空泡文丘里管和旋转磁盘。 在大多数时候,气蚀作用对设备装置是有害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能利用这种现象。例如,在高速水射流切割岩石的部分原理中,就利用到了水流流过岩石表面时所产生的气蚀作用。许多读者也见过牙医利用高速的空蚀微流来清洁牙齿。利用了声空化作用的声波清洗器可以帮助戴假牙的人群清洗假牙。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人怀疑剧烈的空泡溃灭过程是造成人体头部受伤时主要脑组织损伤的元凶。 3.7 云溃灭的危害 图 3.13 由声波激发的瞬态空化空泡云。据 Plesset 和 Ellis ( 19 55 )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际应用中气蚀破坏往往发生在设备的局部。例如,泵机的叶轮。这通常是连续的周期性的空化空泡溃灭的结果。上述在磁力控制设备中进行的测试就是如此。图 3.13 展示了典型的由声波激发的空化空泡云。对于其他液压机而言,这种云溃灭可能是由于空化涡旋脱落或者流体中的周期性扰动造成的。属于后一种情况的例子有:泵机或者涡轮机中转子叶片和定子叶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船舶螺旋桨和其后侧不均匀尾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实例中,连续的云溃灭总是能比稳定流产生更强的噪声和破坏潜力。因此固体表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就是云溃灭的位置。图 3.14 就是有关这种现象的一个例子( Soyama , Kato 和 Oba ( 1992 ))。在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空化云正与一台离心泵的叶片前缘发生脱离并在特定的位置溃灭。这就导致了右图中所显示的局部损坏。 图 3.14 一台离心泵叶轮中心底座的空化形成和空蚀破坏的轴向视图。两幅照片显示的是同一区域:左图显示的是流动过程中典型的空化模式,右图显示的是典型的空蚀破坏。图片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显示出了部分叶片。相对于这些叶片,流体的流动方向为自左下角向右上角。离心泵的叶片前缘位于左上角处叶片的左侧,没有在照片中显示出来。 据 Soyama , Kato 和 Oba ( 1992 ),经作者许可转载。 就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有关空化云动力学的新研究成果。在 6.10 节中,我们将对球形空泡云的基本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发现,空泡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空泡云具有一致的动力学特征,其固有频率可以远远高于单个气泡的固有频率。这些研究表明,整个空泡云的溃灭强度可以超过单个空泡。然而,人们并未给出这种现象的完整解释。 未完待续。 ( 2011.11.17 陈立军、陈晓逢译,陈立军校 )
8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泡的溃灭(2)
seisman 2011-11-17 23:12
空泡的溃灭(2)
地震地热说原理:知识库 14 空泡的溃灭 (2) 本文节译自《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 by Christopher Earls Brenne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此书从网上免费下载。作者只节译自己所需章节,用作公益性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非商业用途。作者不懂节译是否涉及版权问题。如有不当,请专家们指正。谢谢原作者,也谢谢张宇宁先生推荐。 Seisman 2011.8.6 记 3.5 溃灭时的非球形形态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个主要含蒸汽的空泡的溃灭。如 同在 2.4 节 中的介绍,不考虑溃灭初始的向内加速瞬态阶段,我们可将溃灭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即: 1. 渐 近溃灭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空泡气体被明显压缩之前,其中 dR/ dt 满足与 R - 3 / 2 成正比例的关系。 2. 反弹阶段。这一阶段中加速度 d 2 R/dt 2 改变符号,变为一个非常大的正值。 这两个阶段的稳定性特 点有很大的不同。 Plesset 和 Mitchell ( 1956 )的计算表明,在无限介质中的空泡在第一阶段( d 2 R/dt 2 0 )中的不稳定性很弱,由几何效应造成的扰动速率增长缓慢。注意到当 y 很小时,公式 2.72 可化简为 (3.8) 在该方程的解中, a 的大小与 y - ¼ 成正比。这种微弱的不稳定性在实际中几乎没有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在反弹阶段中加速度 d 2 R/dt 2 是一个非常大的正值,从理论上讲,空泡可能会在非球形扰动的作用下变得非常不稳定。根据溃灭强度和边界情况的差异,这种不稳定性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当从最大尺寸溃灭成为较小尺寸之后,空泡将以由许多小空泡聚集成的空泡云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单一的蒸汽空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下文提到的单一微喷流或者高阶球谐扰动造成的。主要由气体填充的空泡的溃灭状态(或者是绝热的空泡溃灭)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在这些情况下,较低的加速度 d 2 R/dt 2 减弱了溃灭的不稳定性,有时甚至使其形成球形稳定的状态。在反弹阶段,这类含有大量气体并由声波激发的空化空泡通常将保持球形状态。在其他情况下,溃灭的不稳定性足以造成空泡的分隔。图 3.3 给出了几个反弹阶段中空泡被分割和 高度扭曲的实例。这些实验结果均来自于 Frost 和 sturtevant ( 1986 )。实验中热效应的影 响非常明显。 图 3.3 一个位于甘油中的乙醚空泡在溃灭和反弹之前(左)和之后(中)的形态。右图中的云状形态是一系列连续的溃灭和反弹的结果。 图片据 Frost 和 sturtevant ( 1986 )并得到原作者许可。 图 3.4 溃灭空泡的微回流初始状态。这种回流是由透明的固体壁(图中用虚线标示)引起的。 图片据 Benjamin 和 Ellis ( 1966 ),经作 者许可转载。 一个与空泡溃灭有关的重要特征是由不对称性引起的回流( reentrant jet )( N = 2 模式)的形成。这类不对称性可以是空泡附近的固体边界造成的。它使空泡一侧的向内加速度大于另一侧,从而形成能够穿透空泡的高速微回流。 Naude 和 Ellis ( 19 61 )及 Benjamin 和 Ellis ( 19 66 )首次观察到这种微回流现象。空泡附近的固体边界能产生向该边界运动的微回流,是空蚀研究中的重要现象。图 3.4 中, Benjamin 和 Ellis ( 19 66 )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这种微回流在空泡附近的壁体上的初始形态。其他诸如重力作用的不对称状态都可能会导致这些回流的形成。图 3.5 是一张早期拍摄的照片,展示了由重力产生的向上喷流通过空泡并穿透液体,从而形成刺状突起的过程。事实上,图 3.4 中壁体引起的向上回流也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图 3.6 将由实验中观察到的位于固体壁附近的溃灭空泡内的回流与经计算得出的回流进行了对比。其中实验观察结果来自于 Lauterborn 和 Bolle ( 1975 ),理论计算结果来自于 Plesset 和 Chapman ( 1971 )。 图 3.5 由重力产生的向上喷流通过空泡并穿透液体,从而形成的刺状突起。 图片据 Benjamin 和 Ellis ( 19 66 ),经作者许可转载。 图 3.6 静止液体中位于固体边界附近一个空化空泡的溃灭。将 Plesset 和 Chapman ( 1971 )的理论结果图形(图中实线)与 Lauterborn 和 Bolle ( 1975 )的实验观察结果图形(图中点)作了对比。图改编自 Plesset 和 Prosperetti ( 1977 )。 另一种可能会形成回流的不对称性来自于有限的空泡云中的其他相邻空泡。 Chahine 和 Duraiswami ( 1992 )通过数值计算表明,空泡云外沿的空泡有产生向中央运动的回流的趋势,如图 3.7 所示。其他的情形包括由自由表面附近的溃灭空泡产生的远离表面运动的回流( Chahine 1977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控制回流相对表面的运动方向的临界表面弹性值。 Gibson 和 Blake ( 1982 )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点,并建议使用弹性的涂层或内衬以避免空蚀破坏。此外,深水炸弹的破坏力也取决于爆炸产生的空泡溃灭后朝向潜艇的回流。 图 3.7 外层四个空泡溃灭后产生的指向中心的回流的数值计算结果。 图片据 Chahine 和 Duraiswami ( 1992 ),经作者 许可转载。 随后的许多其他实验都观察到了壁体附近溃灭空泡中的回流(或微喷流)。随着空泡中心距离壁体位置的不同,空泡产生的回流也有所不同。当空泡初始为球形并离壁很近时,典型的空泡回流发展过程如图 3.8 所示(来自 Tomita 和 Shima ( 1990 )拍摄的照片)。当空泡进一步远离壁时,情况则有些不同。图 3.9 是另一组由 Tomita 和 Shima ( 1990 )所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显示出,当回流穿透最初的空泡后,形成了两个环形涡流空泡(第 11 帧所示)。此外,当空泡距离壁体距离为其直径时(来自 Lauterborn 和 Bolle ( 1975 )拍摄的照片),最初的溃灭将是球形的。当空泡发生回弹时,回流从空泡和壁体之间穿透液体。整个阶段与图 3.5 中的描述非常相似,但是其形成的突 起的方向是朝向壁体的。 图 3.8 固体壁体(图顶部)附近一个空泡溃灭时产生的回流的发展过程。各标号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0•s ,各帧宽度为 1.4 毫米。 图片据 Tomita 和 Shima ( 1990 ) ,经作者许可转载。 图 3.9 类似上图的照片,但图中的空泡距离壁体更远。 图片据 Tomita 和 Shima ( 1990 ) ,经作者许可转载。 图 3.10 壁体旁一个半球形空泡“薄饼”模式的溃灭方式。用四组三张紧密排列的照片(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记录了整个过程。 图片据 Benjamin 和 Ellis ( 1966 ),经作者许可转载。 另一方面,当最初的空泡非常接近壁体时,将以球冠状的形态开始溃灭。一些照片(如 Shima 等 1981 或 Kimoto 1987 )显示空泡像叠起的“薄饼”一样溃灭,如同 图 3.10 所 示( Benjamin 和 Ellis ( 1966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观察到回流的形成。 在静止流体中的回流现象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 Plesset 和 Chapman ( 1971 )通过数值方法,计算出了固体边界附近初始形态为球形的空泡在溃灭时的变形。如 图 3.6 所示,他们的结果与 Lauterborn 和 Bolle ( 1975 )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Blake 和 G ibson ( 1987 )对现有的研究方法作了改进,尤其是有关固体或弹性边界附近空泡溃灭的分析方法。 当一个处于静态流体中靠近壁体的空泡溃灭时,其产生的回流在溃灭早期阶段就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在这一时刻,空泡的体积还没有增大到要考虑液体可压缩性影响的地步。冲击空泡另一侧表面的回流的速度 U J 可表示为 U J = ξ ( Δp / ρ L ) 1/2 (3.9) 式中 ξ 是一个常数, Δp 是平衡状态下保持空泡形态的压力与空泡溃灭时的压力之间的差值。 Gibson ( 1968 年 ) 发现,取 ξ= 7.6 时上式符合他的实验观察; Blake 和 Gibson ( 1987 ) 指出 ξ 是关于比例系数 C (空泡中心距壁体的距离和空泡半径之比)的函数,当 C = 1.5 时 ξ = 11.0 , C = 1.0 时 ξ= 8.6 。 Voinov 和 Voinov ( 1975 ) 发现,如果初始空泡具有微弱的偏心形状, ξ 值可高达 64 。 空泡的分裂可以由微回流的扰动或者溃灭第二阶段中的不稳定性造成。无论怎样,许多空泡溃灭的实验观测(例如 Kimoto , 1987 年)表明,在回弹过程后,空泡是以由小空泡聚集成的空泡云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单一的空泡。遗憾的是,空泡溃灭的最后阶段发生得实在太快,实验中所采用的时间分辨率无法显示出整个空泡分裂过程的细节。空泡云的动力学特征可能会与单一空泡有所不同。例如,空泡云反弹和溃灭循环过程中所受的阻尼大于单个空泡时的情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上文所述的与空泡溃灭有关的观测几乎都是在静态流体中进行的。空泡在流体中的增长和溃灭受到其他变形作用的约束。这些变形往往可以显著改变溃灭过程中的噪声和破坏潜力。这个问题将在第 7 章得到进一步解决。 未完待续。 ( 2011.11.17 陈立军、陈晓逢译,陈立军校 )
5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一周。情报
aiatong 2011-11-8 11:01
周二 信息计量学论文题目及思路电子商务 竞争情报腾讯材料收集 周三博弈论 点击书报告 知识库课题 等距统计 周四 信息资源管理讨论 周五周末 等距统计 可视化阅读
个人分类: 情报|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交通现在并不太“智能”110906
huangfuqiang 2011-9-6 13:31
国内外关于智能交通统一的、一致的定义并没有,多数是基于共同体或学者个人视域的理解性描述。但不管如何界定,智能理论与技术是改造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建设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其中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也是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协同。此处智能指的是机器智能,对于机器智能的理解学术界也不尽一致。我认为交通领域知识是交通智能决策的基础,交通信息是交通知识的基础,交通数据是交通信息的基础,交通数据来源于智能交通系统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与探测。针对特定领域的交通系统语境,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交通系统相关知识库的建设问题,对于真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问题显得很重要又很必要。 交通系统是一个受约束的复杂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更是受双重约束的复杂系统(机器智能规则与交通规则)。现有智能交通系统(公交、城交、轨交、水路、航空等)离期望的目标还比较远,自主交通系统任重道远,但现在人机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已有落地产品与系统,体现了局部的自主与协同,比如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单点信号机的自适应与区域信号机间的协同自适应控制与调度,可以充分实现相关路口间、路段间交通流量数据的协同共享,可以为缓解交通拥堵做出智能决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交叉性基础研究方面会带动很多学科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思考,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如何消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成果?有待于相关涉众的交叉思考。物联网技术与理念肯定会影响智能交通领域,但关键是要找出结合的方法、结合的地方、结合的效用等。不怕想象与炒作,关键是炒作之后的具体规划、研究、开发、实施、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分类: 智能交通系统|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力学要点
热度 1 seisman 2011-8-2 13:02
热力学要点
地震地热说原理:知识库 2 热力学要点 Seisman 地震地幔柱与热力学 1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1 )准静态过程 ( 或平衡过程 )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态,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使经历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的过程。准静态过程曲线见图 1 。 图 1 理想气体的几种准静态过程 (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使系统内能增加,另一部分则用来对 外做功。它是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固体、液体、气体)的任何过程。应用时,只要初态和末态是平衡态即可,中间过程所经历的各态不需要一定是平衡态。 ( 3 )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 ① 等体过程 过程特征:气体体积 V 为恒量。 过程方程: p / T = 恒量。在 p-V 图上,等体过程线为平行于 p 轴的直线段。 在等体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或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并减少同样数量的内能。 ② 等温过程 过程特征: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即 T = 恒量。等温过程曲线在 p-V 图上为一段双曲线。 过程方程: pV =恒量,初态与末态的状态参量关系为 p 1 V 1 = p 2 V 2 。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③ 等压过程 过程特征:系统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即 p 。 过程方程: V / T = 恒量,初态与末态的状态参量关系为 V 1 / T 1 = V 2 / T 2 。在 p-V 图上等压过程曲线为平行横轴( V 轴)的直线段。 在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内能,另一部分则用来对外做功。 ( 4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是系统在和外界无热量交换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绝热过程的功和内能:在绝热过程中,系统所做的功完全来自于内能的变化。 理想气体准静态绝热过程方程: pV γ = 常量 p γ -1 T - γ = 常量 TV γ -1 = 常量 式中γ为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 绝热线与等温线的比较 ( 图 2) : 图 2 绝热线与等温线的比较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机 循环过程 ( 循环 ) 物质系统从某个状态出发,经过若干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的整个过程。工作物质的内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所以经历一个循环后 Δ E=0 。 正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在正循环过程中 , 系统将吸收的热量的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 , 另一部分放回给环境。 热机:将热能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功的机器。它的工作物质做正循环。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即在循环过程中工质只与两个恒温热源交换能量。 卡诺热机:按卡诺正循环工作的热机。 以理想气体为工质的卡诺热机效率,其沿 ABCDA 进行正循环 ( 图 3) : η c =1- T 2 / T 1 卡诺热机的效率只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度有关,而与工质性质无关。 图 3 卡诺循环(热机)的 p-V 图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从微观上看,任何热力学过程总包含大量分子的无序运动状态的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热力学过程中能量要遵守的规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一切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 此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宏观物理意义。 (3) 熵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 自然过程总是由热力学概率小的宏观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宏观状态进行。由此可知热力学概率 Ω 值是分子运动无序性的一种量度。 ① 玻尔兹曼熵公式: S=kln Ω 式中, k 为玻尔兹曼常量。 S 称为玻尔兹曼状熵(由于定义与微观状态的数目有关,也叫微观熵)。对于系统的某一宏观状态,有一个 Ω 值与之对应,因而也就有一个 S 与之对应。熵是系统的状态函数,具有可加性。和热力学概率 Ω 一样,熵的微观意义是系统内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的一种量度。 玻尔兹曼熵增加原理:在孤立系统中所进行的自然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它是不可逆的。平衡态相当于熵最大的状态。 ② 克劳修斯熵公式: 克劳修斯熵公式将熵和系统的宏观参量相联系,为具体计算熵与熵的变化提供了途径。 本文参照: 1. 孙厚谦 热力学基础 http://jcjxb.ycit.cn/new/webpage/wyzz/kj/kwfd/%E8%AF%BE%E5%A4%96%E8%BE%85%E5%AF%BC/%E6%95%99%E5%B8%88%E8%AE%B2%E4%B9%89/%E7%AC%AC10%E7%AB%A0.pdf 2. 王竹溪 普通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8月第1版 谨此致谢。 ( 2011.8.2 初稿)
70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导航五要素的可视化思考
lengxiaozi 2011-5-21 00:30
知识导航五要素的概念是我导师吴广印研究员提出来的,认为 学科、主题、人物、机构和基金 是知识发现的核心“五要素”,是知识获取的关键,因此把他们归纳为知识导航五要素。基于“五要素”的理念构建了学科知识库、主题知识库、人物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和基金知识库。(附件PPT没传上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详细内容可搜素“知识获取五要素的实践与研究”,也可见网址 http://www.docin.com/p-14735336.html ) 在与同事讨论的时候,同事提出能否以我们的知识库为基础,构建一个网络化的、能够充分展示五要素的一个可视化图谱。不知道实施的效果如何,难度多大。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构建一个可视化图谱呢?首先,我们选取五要素中的一个,例如选取主题,那么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四要素以及其他主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球体,选取的主题就是该球体的中心。接着我们分别把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各个要素与另外3个要素以该要素为球心的又一个球体,例如选取人物,则代表该人是与主题相关的,人物又与其他要素构成一个球体。然受继续选择与之相关的其他要素继续构建球体,例如选取机构,则代表选取的机构与主题、人物都相关的,依次类推直到主题要素结束。我感觉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展示出与主题相关的所有要素的信息了,对该主题的相关情况也能够一目了然。换取其他要素,跟主题要素类似。还真不知道效果如何?
个人分类: 工作心得|5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库的组成
guqiuzhi 2011-5-19 11:54
知识库包括概念、事实和规则。
0 个评论
农业工程学科知识库2011年更新数据
bjwang 2011-4-26 15:46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1第4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4-26)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1第3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4-25)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1第2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4-22)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1第1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4-20)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题录数据入库 (2011-4-19) ASABE Standards更新。 (2011-3-15)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10年71卷全文数据入库。 (2011-3-14)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10年74卷2期和2011年第75卷第1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3-11)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0第24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3-9)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0第23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3-8) 《Bioresource Technology(生物资源技术)》2010第22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3-7) 《Biosystems Engineering(生物系统工程)》(英国)全文数据入库。 (2011-3-3) 《Biomass and Bioenergy(生物质与生物能源)》(英国)最新全文数据入库。 (2011-3-2) 《Biomass and Bioenergy(生物质与生物能源)》(英国)最新全文数据入库。 (2011-3-1)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水产养殖工程)》(英国)2010年第43卷第2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2-28) 《Irrigation Science(灌溉科学)》(德国)2010年第29卷1期全文数据入库。 (2011-2-25)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10年第5-6期全文数据已入库。 (2011-2-24)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10年第5-6期全文数据已入库。 (2011-2-23)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10年第4期全文数据已入库。 (2011-2-21) 数据查询请登录: http://aekd.cau.edu.cn
个人分类: 公告|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马克哦人不用 答闵应骅老师评语 兼谈科学网大学定位问题
热度 3 windlight 2011-4-19 09:29
赵凤光 闵应骅老师在2011-4-16 09:00评论我的上一篇博文说到 说得好,是一篇应该精选的文章。网络是一个社会,要讲礼貌、要讲道德、也要讲法律。没有这些,就不成其为一个文明的社会。 我的回复(2011-4-19 09:02) : 转载无精选,科学网只make 不许 buy 。 科学网大学定位在科研还是教育。实际也是make or buy的选择问题,科学网明确转载的不精选不上首页,也是一种定位而已。而大学做为一个思想发源地,其应该是有独立思想所在,但绝不是凭空make 这里一定有buy。群里讨论将科学网大学建成知识库,也离不开此吧。 参见我之前的博文 马克哦人不用(make or buy) 已有 757 次阅读 2009-9-29 14:32 | 个人分类: make or buy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推荐到群组 zt 答复一个抄袭者的自白--------致丁香园里的战友 赵凤光 网络转贴得分与征求原创时隐瞒转贴骗分还是有一定区别,经济学有一种选择叫 make or buy 。有些结论别人已经比你说的更好,拿来直接用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再浪费很多时间重新写一个。这种变劣发明不如直接支付适当费用给原创者,或给与适当的尊重。 对于学校里的学生的再学习,是要鼓励重新发现和重新发明,而不鼓励直接利用前人的成果。 但实际科研中,我们就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所缺的可能就是对前人的尊重而已。 罗嗦了半天,不想有人误会丁香园不许转贴,不允许学术交流,你转贴过来的东西在得到适当的授权时,在能解决dxyer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在你表明是转贴时,还会有分加的。 这个道理就如我们不能奢求教师去创造所有的知识来分享和教学,只要教师做好第三种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可以谋生的。 在丁香园学习的这几年,秉承丁香园的学术交流精神,在与各位分享知识的时候,首先是去google看这个问题是否解决,然后是搜索园内是否已经有前辈分享,才敢发表或转贴相关帖子。并也因转贴而得了一些分。
个人分类: make or buy|300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 科研知识宝库----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xupeiyang 2010-3-1 12:08
请连接: http://www.las.ac.cn/others/institute_ir.jsp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以发展机构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快速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长期保存、合理传播利用,积极建设对知识内容进行捕获、转化、传播、利用和审计的能力,逐步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和能力审计在内的知识服务能力,开展综合知识管理。 研究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半导体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海洋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计算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海岸带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近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遥感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西安地环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西高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北京植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软件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心理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青藏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厦门城环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水生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化学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地理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声学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古脊椎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光电院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电子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微生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微电子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自动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电工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空间中心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生态中心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中科院水保所知识资产管理平台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机辅助知识表达的三种模型化工具
geneculture 2009-1-21 10:27
01 层次图:梯状的层次树形图; 02 网络图:网状的节点连接图; 03 矩阵图:表状的纵横矩阵图。 01 计算机辅助知识表达的一类模型化工具——层次图(设计)工具(LadderTool) 02 计算机辅助知识表达的一类模型化工具——网络图(设计)工具(DiagramTool) 03 计算机辅助知识表达的一类模型化工具——矩阵图(设计)工具(MatrixTool) LadderTool TheLadderToolenablestheusertobuildvarioushierarchiesofknowledge.Thesehierarchical(tree-like)diagramsarereferredtoasladders(atermtakenfromknowledgeengineering). ExampleLadder AnexampleofpartofaladderproducedusingtheLadderToolisshownbelow.Colourshavebeenusedtodistinguishdifferenttypesofobjectsanddifferenttypesofrelations. http://www.epistemics.co.uk/Notes/160-0-0.htm DiagramTool TheDiagramToolisusedtocreateandeditdiagrams.Mosttypesofnetwork-stylediagramscanberepresented,i.e.thosewithnodesandlinks. ExampleDiagrams ThreeexamplesofthekindsofdiagramsthatcanbecreatedusingtheDiagramToolareshownbelow. http://www.epistemics.co.uk/Notes/162-0-0.htm MatrixTool TheMatrixtoolallowtwotypesofmatrix(akagrid)tobecreatedandedited:anAttributeMatrixandaRelationshipMatrix. AnexampleofanAttributeMatrixisshownbelow. http://www.epistemics.co.uk/Notes/164-0-0.htm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表达的历史(History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geneculture 2009-1-21 10:27
Incomputerscience,particularlyartificialintelligence,anumberofrepresentationshavebeendevisedtostructureinformation. KRismostcommonlyusedtorefertorepresentationsintendedforprocessingbymoderncomputers,andinparticular,forrepresentationsconsistingofexplicitobjects(theclassofallelephants,orClydeacertainindividual),andofassertionsorclaimsaboutthem('Clydeisanelephant',or'allelephantsaregrey').Representingknowledgeinsuchexplicitformenablescomputerstodrawconclusionsfromknowledgealreadystored('Clydeisgrey'). ManyKRmethodsweretriedinthe1970sandearly1980s,suchasheuristicquestion-answering,neuralnetworks,theoremproving,andexpertsystems,withvaryingsuccess.Medicaldiagnosis(e.g.,Mycin)wasamajorapplicationarea,asweregamessuchaschess. Inthe1980sformalcomputerknowledgerepresentationlanguagesandsystemsarose.Majorprojectsattemptedtoencodewidebodiesofgeneralknowledge;forexampletheCycproject(stillongoing)wentthroughalargeencyclopedia,encodingnottheinformationitself,buttheinformationareaderwouldneedinordertounderstandtheencyclopedia:naivephysics;notionsoftime,causality,motivation;commonplaceobjectsandclassesofobjects. Throughsuchwork,thedifficultyofKRcametobebetterappreciated.Incomputationallinguistics,meanwhile,muchlargerdatabasesoflanguageinformationwerebeingbuilt,andthese,alongwithgreatincreasesincomputerspeedandcapacity,madedeeperKRmorefeasible. SeveralprogramminglanguageshavebeendevelopedthatareorientedtoKR.Prologdevelopedin1972, butpopularizedmuchlater,representspropositionsandbasiclogic,andcanderiveconclusionsfromknownpremises.KL-ONE(1980s)ismorespecificallyaimedatknowledgerepresentationitself.In1995,theDublinCorestandardofmetadatawasconceived. Intheelectronicdocumentworld,languageswerebeingdevelopedtorepresentthestructureofdocuments,suchasSGML(fromwhichHTMLdescended)andlaterXML.Thesefacilitatedinformationretrievalanddataminingefforts,whichhaveinrecentyearsbeguntorelatetoknowledgerepresentation. DevelopmentoftheSemanticWeb,hasincludeddevelopmentofXML-basedknowledgerepresentationlanguagesandstandards,includingRDF,RDFSchema,TopicMaps,DARPAAgentMarkupLanguage(DAML),OntologyInferenceLayer(OIL),andWebOntologyLanguage(OWL). http://en.wikipedia.org/wiki/Knowledge_representation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和知识模型(Knowledge Models)
geneculture 2009-1-21 10:26
知识工程(KnowledgeEngineering) Knowledgeengineeringisafieldwithinartificialintelligencethatdevelopsknowledge-basedsystems.Suchsystemsarecomputerprogramsthatcontainlargeamountsofknowledge,rulesandreasoningmechanismstoprovidesolutionstoreal-worldproblems. Amajorformofknowledge-basedsystemisanexpertsystem,onedesignedtoemulatethereasoningprocessesofanexpertpractitioner(i.e.onehavingperformedinaprofessionalroleforverymanyyears).Typicalexamplesofexpertsystemsincludediagnosisofbacterialinfections,adviceonmineralexplorationandassessmentofelectroniccircuitdesigns. ImportanceofKnowledgeAcquisition Theearlyyearsofknowledgeengineeringweredoggedbyproblems.Knowledgeengineersfoundthatacquiringenoughhigh-qualityknowledgetobuildarobustandusefulsystemwasaverylongandexpensiveactivity.Assuch,knowledgeacquisitionwasidentifiedasthebottleneckinbuildinganexpertsystem.Thisledtoknowledgeacquisitionbecomingamajorresearchfieldwithinknowledgeengineering. Theaimofknowledgeacquisitionistodevelopmethodsandtoolsthatmakethearduoustaskofcapturingandvalidatinganexpertsknowledgeasefficientandeffectiveaspossible.Expertstendtobeimportantandbusypeople;henceitisvitalthatthemethodsusedminimisethetimeeachexpertspendsoffthejobtakingpartinknowledgeacquisitionsessions. KnowledgeEngineeringPrinciples Sincethemid-1980s,knowledgeengineershavedevelopedanumberofprinciples,methodsandtoolsthathaveconsiderablyimprovedtheprocessofknowledgeacquisition.Someofthekeyprinciplesaresummarisedasfollows: Knowledgeengineersacknowledgethattherearedifferenttypesofknowledge,andthattherightapproachandtechniqueshouldbeusedfortheknowledgerequired. Knowledgeengineersacknowledgethattherearedifferenttypesofexpertsandexpertise,suchthatmethodsshouldbechosenappropriately. Knowledgeengineersrecognisethattherearedifferentwaysofrepresentingknowledge,whichcanaidtheacquisition,validationandre-useofknowledge. Knowledgeengineersrecognisethattherearedifferentwaysofusingknowledge,sothattheacquisitionprocesscanbeguidedbytheprojectaims. Knowledgeengineersusestructuredmethodstoincreasetheefficiencyoftheacquisitionprocess. KnowledgeEngineeringMethodologies Epistemicsisinvolvedinthreemethodologies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knowledgesystems: CommonKADS SPEDE MOKA 知识模型(Knowledge Models) ThefieldofArtificialIntelligencemaynothaveproducedfullyintelligentmachinesbutoneofitsmajorachievementsisthedevelopmentofarangeofwaysofrepresentingknowledge.Athoroughunderstandingofdifferentknowledgerepresentationsisavitalpart(arguablythevitalpart)ofArtificialIntelligence,sincetheeaseofsolvingaproblemisalmostcompletelydeterminedbythewaytheproblemisconceptualisedandrepresented.Thesameistrueforthetaskofcommunicatingknowledge.Awell-chosenanalogyordiagramcanmakeallthedifferencewhentryingtocommunicateadifficultideatosomeone,especiallyanon-expertinthefield. Knowledgeengineersmakeuseofanumberofwaysofrepresentingknowledgewhenacquiringknowledgefromexperts.Theseareusuallyreferredtoasknowledgemodels. Threeimportanttypesofknowledgemodelsare: Ladders:Laddersarehierarchical(tree-like)diagrams.Someimportanttypesofladdersareconceptladder,compositionladder,decisionladderandattributeladder.LadderscanbecreatedandeditedusingtheLadderToolinPCPACK. NetworkDiagrams:Networkdiagramsshownodesconnectedbyarrows.Dependingonthetypeofnetworkdiagram,thenodesmightrepresentanytypeofconcept,attribute,valueortask,andthearrowsbetweenthenodesanytypeofrelationship.Examplesofnetworkdiagramsincludeconceptmaps,processmapsandstatetransitionnetworks.NetworkdiagramscanbecreatedandeditedusingtheDiagramToolinPCPACK. Tool TablesandGrids:Tabularrepresentationsmakeuseoftablesorgrids.Threeimportanttypesareforms,frames,timelinesandmatrices/grids.MatricescanbecreatedandeditedusingtheMatrixToolinPCPACK. Descriptionsandexamplesoftheimportanttypesofknowledgemodelsareshownbelow. http://www.epistemics.co.uk/Notes/90-0-0.htm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来建一个本体
zilu85 2008-11-8 09:27
据说游泳教练不一定会游泳,所以,尽管指导了 2 个学生开发本体,其实自己真的没上手操练起来。虽然原理都明白,毕竟是纸上谈兵,叶公好龙,滥竽充数,到了这里准备独奏了,踏踏实实地从头到尾地把这个过程走一遍,也算不枉此行,毕竟这里的老师都有经验。 建立本体不等于会使用本体编辑器(比如我用的 Protege ),而是对要表现领域的概念和概念关系有一个清楚的理解,想着如何设计出来一个东西,让大家都认为通过你的思维建立起来的本体是他们心目中的知识框架。所以,功夫在诗外,个人觉得 engineering 的东西并不重要。这个说着容易,真的做起来太难了。我就一直分不清类和属性,比如,最简单的,病人年龄 40 岁,这个年龄是作为类列出来呢,还是作为属性呢?有的时候觉得应该设为类,有时候觉得这是某个类的属性。回过头来把那些介绍最基本概念的资料又重新读一遍,这回体会又上了一个层次了。看来学会一样东西,必须真正地实践,然后再回头学习理论,这么粗浅的道理,又让我体会并总结出来了。 等俺回去了,谁跟我提本体我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和他探讨了,因为我亲手做过了。虽然不是什么发明创造,可是经历给了俺信心。
个人分类: 休闲|34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信息构建看未来的知识管理
huabolin 2008-10-24 13:31
从信息构建看未来的知识管理 化柏林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发表于《情报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摘 要 本文从信息构建出发,进而引申到知识管理与知识推理,最终提出了知识基础工程。在设计并实现自然语言的语法开发平台时,产生了构建知识库的设想。利用语法开发平台,就可以对自然语言的语法进行开发,加上一个好的算法,就可以对大规模文本进行自动分析。对分析过的句子进行内容提取,并用面向对象方法和逻辑形式进行格式化,得到以面向对象为特征的常识知识库和以逻辑命题为特征的专家知识库,这应该是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的最高层次,也是知识工程的核心。 **************************** 从信息构建看未来的知识管理
个人分类: 知识抽取|3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