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人摔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究竟是谁害死了他
热度 12 zzweijianhong 2015-9-11 11:44
开封,一个老人摔倒了,死在大街上。知道这件事,感觉自己应该写点什么,即使没多大用处。 新闻说,一个白天,路上有积水,路人很多,一个老人 , 骑自行车摔倒在路上,却没有人敢去扶一下,竟然被十几厘米的积水给淹死了。 为什么没有人扶?因为大家都认为老人都是坏人,扶老人会被讹,会诈骗它的钱财,所以大家就看着他死去。 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因为有几个老人,或一些老人曾经干过讹人的事,并被媒体抓住啦,然后反复地,长期地,全国性地,报道,宣传。还有一些所谓的正义志士也加进来,一场又一场社会论战,讨论什么?讨论老人好不好,讨论老人是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讨论该不该扶老人。 这些人想干什么?是想证明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爷奶,都是坏人嘛?想证明中国所有的老人都是坏人嘛?如果老人都是坏人了,那么老人生下的你也不见得是好人。 你亲眼见过老人讹人嘛?或是每个人都遇见过嘛? 我没遇见过。 中国人多,什么样的人都有,老人有上亿人口有吧,有几个讹人的事件很正常。 老人讹人只是少数事件,我相信多数老人不是这样,我就从未遇见那样的老人。我母亲就曾被自行车撞破了腿,她只是教育那个年轻人几句,然后回家自己涂了点药。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医院看看。她说:去医院太花钱了,小事不值得去。 那么对于少数事件,媒体天天宣传,铺天盖地宣传,最终让大多数世人认为所有老人都不好,扶老人就可能被讹,最终被媒体放大,渲染,形成了社会意识的扭曲, 造成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然后,再有人出来讨论,因为老人是坏人,扶老人可能被讹到,所以人们不该扶老人。又为不扶老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一个老人死啦,媒体杀了他,并以正义的姿态杀了他。 那些个所谓的维护正义的人,在每件老人事件里扮演公正的人,证明老人坏的人,就是刽子手。 扶老人是道德问题,不需要讨论,是公认的应当遵守的,必须的。 扶是道德,也不必担心被讹,讹你也是要他出证据的,那么容易被讹? 你不扶,也没关系,但是编造了个大家都不扶的理由去宣传,就不合适。 媒体应当诱导人向善,不应当大量宣传少数事件, 媒体变着法的宣传人性恶,原本善良的人,怎么不变恶? 现实已经很严重,媒体已经给大众根植了老人坏的社会意识,人性被撕裂, 社会已不知对错,这样下去,这个社会,会到哪里去?
4021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到底是老人在变坏,还是坏人在变老?
热度 3 max 2014-2-23 11:23
这正月还没过完,春晚“扶不扶”现实版就上演三次了,除过河南一次是观众没扶之外,其余三起全部是老人确实在“讹人”。 老早就听说,“不是现在的人变坏”,而是“过去的坏人在变老?”。所以,我的疑问是,“到底是老人在变坏,还是坏人在变老?”。其实,我们遇事拆招即可。假设是前者,那也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老人们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只是让别人不再怀念她们,也就加速了她们的离去;假设是后者,也就是曾经出生在 1940-60 年代的人,由于历史原因,她们也许在“变坏”,那我们再等 20 年,总有坏人全部离去的那一天。 据说,贵州大学 2014 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还有“碰见老太摔倒你扶不扶?”的问题,要么出题的人脑残,要么贵州大学专门招收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生。 这个问题答案显然:不扶!而且电话也不打。你只需要保持一颗冷漠的心即可。 至于有人问:我们也都在变老,那时候我们怎么办?如果同意“现在,是过去的坏人在变老”,那我们老时还不至于那么地坏!如果凡是老人,都变坏,那只能怪我们是生不逢时!至于,指责中国的制度,可以休矣!
个人分类: 杂谈|1801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学雷锋做好事:下雪天,扶老人
lxixl 2013-3-16 18:48
学雷锋,做好事。话说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要是能把工、农、商、学、兵、公务员,这几个主要的行业分月、隔月去学雷锋,那么敬老院的老人的脚丫子不会一天洗7次了。 前几天,上班途中,一老人摔倒,躺地。我将要去扶。我老婆拉着我,意思你别去,家里没钱,债还没还完呢。我摔开她的手,毅然地扶起老爷子。还聊了几句。 我问:大爷你高寿? 他云,你猜? 我说:79。 他说:78. 我说:雪天路滑,要穿防滑鞋,拄拐杖。 他说:...谢谢你。 我说:不用谢,谢谢你。 这是我第三次,见到这样的状况了,第一次,在车上见外面有人躺在路中间,报警。第二次也在这躺在路上,可是通勤车来了,报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蒙学》之《朱子家训》 这几天看黄光标做善举,而且高调的宣扬自己,最近又拍雷锋照,代言煤矿工人,总有人恶言恶语抨击他。说什么都有。还举例上面的古人的话,可古人调门高,可如今,依据如今的形势, 可以改成:善不欲人见,不是完善;恶而言善,便是大恶。
3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
whyhoo 2011-12-5 15:25
近来中国的媒体在讨论一个在世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对数千年之前的孟子而言,“幼童要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是一个不用提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和动作,出自人类的恻隐之心或者本能,根本不用作任何理性的思考。因此,幼童落井要拉一把,老人摔倒要扶一把,都是不需要人类费理性来思考的问题,恻隐之心和本能的驱动足矣!科学家更发现,类似的恻隐之心和本能,甚至存在于动物群体之中。很多动物群体对环境都已经发展出群体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本能,互助互救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本能。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讨论这样一个本来根本不用讨论,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原因极其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社会变得如此复杂,而必须诉诸于人类理性了。这些年来,很多案件的发生,例如南京的“彭宇案”和天津的“许云鹤案”,不管其背后的故事如何,都似乎和人类的本能反应相对立。媒体上充斥着很多匪夷所思的标题,例如“十九岁大学生扶起倒地老人,法院判赔7万多元”、“老人摔破头围观群众无人扶,家属表示理解”、“孩子路见倒地老人上前帮助,被家长嘲讽训斥”、“解放军士兵扶昏倒老人被迫赔三千,部队找证人讨回公道”,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中国老人倒地就没有人扶了。我们可以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扶倒地老人的。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只能表明这个社会的道德出了大问题。“恻隐之心”是人类道德最本能的方面,连这个都被怀疑,都被摧毁了,这个社会还没有问题吗?因此,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社会怎么了?   这倒是一个需要人们理性思考的问题。中国文明长达数千年不中断。中国历来视自己为一个道德的国度,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这么看待中国的。但是,现在为什么会演变成一个毫无道德可言的社会呢?如同一个社会道德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并且是复杂的原因,社会道德的衰落也如此。就中国文明来说,人们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对商业文明负面影响缺免疫力   首先,在商业文明面前,中国传统道德的衰落具有其必然性。中国数千年里一直是农业文明,从来就没有经过商业文明的洗礼。儒家道德可以说是农业文明的精神结晶,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就是“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秩序,从商者被排在最后,最不重要。其它方面的制度设计,也是为这个等级秩序服务的。在历史上,尽管不同朝代对商业具有不同的态度,一些朝代敌视和排斥商业,而另一些则比较能够容纳和重视商业,但商人在儒家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商业社会对道德的负面影响甚至冲击是必然的,但中国统治者使用的是排斥商业的做法。这种政策在遏制商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文明没有能力容纳和接受商业文明。商业文明一旦来临,传统文明对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任何免疫力。   这里,如果和西方作一比较会看得比较清楚。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秩序,可以说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在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商业阶层崛起在传统帝国解体之后的废墟上。随着商业文明的崛起,封建价值观很快衰落。商业文明要求对事物具有一种世俗的态度,于是宗教改革成为必要。宗教改革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使得宗教能够容纳商业精神。但同时改革之后的宗教,也为商业社会塑造了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西方宗教改革和转型,因此和商业文明的兴起分不开。   基督教转型得最为成功。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论述这种情况的。改革后的宗教,在接受商业行为的同时,也约束着信仰者的商业行为。尽管商业行为、盈利和挣钱都被合理化,但挣钱本身仅仅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商业行为和挣钱的最终目的,还是救渎人本身的灵魂。另外一大宗教伊斯兰教的转型,并不像基督教那样顺利。在很大程度上,伊斯兰直到现在不仅没有有效转型以容纳商业社会,反而有更为传统化的趋向,和商业社会和世俗行为表现为深刻的矛盾。 新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   中国传统道德现在受迅速崛起的商业文明的影响,传统道德体系的解体之迅速令人吃惊。这里不得不提到当代商业文明之前的几乎长达世纪之久的政治冲击。从清末以来,中国传统国家被产生于欧洲的近代国家所打败。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知识精英,都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诸于传统道德或者文化。因此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之前,儒家传统道德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冲击。   近代以来,长期的革命和战争也使得道德的确立成为不可能,因为革命和战争就是要推翻旧秩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人们才觉得确立新道德的需要。不过,当时中国的做法,是以意识形态替代了道德,依靠宗教化了的世俗意识形态,对干部官员和普通老百姓的行为构成制约。革命和持续的政治运动摧毁了传统道德,而宗教化的意识形态一旦消失,社会便无道德可言。这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状况。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无能确立一个新的道德体系?在西方的道德重建过程中,除了宗教改革的作用,政治也扮演了很大的作用。并且随着世俗化的深入,政治在道德重建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政治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是法治建设,第二是自律社会的形成。   今天,人们可以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意》(或者《法的精神》)中体会到,当时西方社会把法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何种地步。世俗化意味着人们日渐脱离宗教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变得重要起来。从前是宗教扬善抑恶,现在法律取代了宗教的位置。而法律是通过政治过程形成的,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并不仅仅是那些写在纸上的条规,而是一种如孟德斯鸠所说的深入人心的“精神”。   如果法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过程,那么自下而上的自律社会的形成,对道德的形成和成长同样重要。实际上,道德无非是社会成员中间自觉形成的行为规范,也同样通过社会的压力机制而发生作用。要形成社会自律,社会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一个不受政治干预的空间。西方社会一直强调社会力量,从早期的资本主义(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即“市民社会”)到现代的非政府组织,都是社会力量的载体。 受保护的社会才能产生道德自律   西方道德力量的强大并不在于政府的推动,而在于社会力量的强大。实际上,在西方,一直是社会力量在推动政治和政府的道德化,而不是相反。也应当指出的是,政治在保护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等方面的社会主义,或者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制度,是保护社会的制度保障。而这些制度的确立,都是通过政治过程达成的。这些社会制度的意义在于,社会成员只有在获取了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道德概念才会得到强化,即所谓的“衣食足而知荣辱”。   西方近现代道德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应当有比照意义。作为世俗文明,历史上宗教只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各种类型的宗教团体)中发生作用,但在中国总体道德建设过程中,历来就没有占据主要地位。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破坏了传统道德,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又没有尽到重建道德的作用。   首先是没有花大力气进行法治建设。中国尽管也一直在强调法制和法治,但法制和法治的现状很难使人相信其有助于道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法制不但没有“扬善抑恶”,却是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扬恶抑善”的作用。本文开头所讲的“扶起摔倒的老人受到法律惩罚”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法治没有进展,除了日常人们讨论的“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法律领域,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新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社会领域是很显然的,例如医疗、教育和房地产等等,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新自由主义对法律领域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立法的主导原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生产力,而社会正义和公平则被忽视。到现在,整个法律领域可以说是金钱主导一切,变相的GDP主义也在法律界盛行。例如中国的大部分律师,都想从事经济法或者与此有关的法律活动,不想甚至回避刑法和民事,除了政治原因之外,金钱观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钱为本必然导致法律界的全面腐败。实际上,中国的司法腐败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个应当以保障社会正义为目标的制度体系如此腐败,社会正义必然荡然无存。 法律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工具   很显然,中国的法律面临政治和金钱的双重压力。结果怎样呢?法律只是工具,要不成为政治的工具,要不成为金钱的工具。中国只有法律的条规,而没有“法意”,法的精神。西方意义上的“法律秩序”(law and order)在中国并不存在。当法律成为权力或者物质利益的工具时,谁来保证“善”的行为?又有谁来惩罚“恶”的行为呢?   社会空间的缺失也使得道德无处生存。在数千年的儒家文明里,王权尽管在理论上专制,但往往是“统而不治”。中国社会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在社会底层,乡规民约调节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各个行业也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传统道德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就不能产生了。没有产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会没有自治的空间。   长历史时期的革命、战争和政治运动,已经把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而确立政权之后,又没有去政治化的过程;相反,政治因素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社会“被控制”和“被管理”的状况,表明社会本身缺少空间。缺少空间就决定了社会群体很难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制度,从而也很难形成社会成员的自觉和自律。换句话说,任何自下而上的道德找不到社会空间。如果法律要保障的是合乎人类道德观念的秩序,那么社会道德要调节的是社会群体之间,或者社会个人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模式。既然社会道德难以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就表现为赤裸裸的物质利益或者权力行为。   道德是任何一个文明的内核,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社会制度,都是这个道德内核的外延。中国现在面临传统道德解体而新道德建立不起来的危机,这也是中国文明的危机。如果商业文明不可避免,那么就要重建一个能够容纳商业文明,但又能遏制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结果的新道德体系。世界历史表明,道德的重建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主观努力的结果。如果新道德体系不能得到确立,无论怎样强大的经济力量,都不足以促使中国文明的复兴。 作者是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1004.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曾经扶过一位摔倒的老人
xuecw 2011-9-9 10:47
最近网络热谈关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搀扶、以及如何搀扶的事情。 我想起了我曾经扶过的一位摔倒的老人。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我到马路边的公用电话亭打完了电话。然后回头穿越马路回家。我走过街道中间的机动车道,站在绿化带上,准备再走过人行道,就到了通往我家的小街道了。小街道跟大街道是垂直的。 就在我刚跨步走下绿化带的时候,前方三米开外,在小街通往大街的道口,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摔倒了,这位老人六十岁左右的样子。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上前去搀扶。走到他跟前,发现他的旁边还有从衣兜里掉出来的药盒“迪奥心血康”,我有点慌了神,这位老人心脏有点不好。这时他又说,他是为了避让前方的将要过人行道的我才摔倒的。这让我心里觉得更加不安,赶紧搀扶,并问他身体还好吧。他说要上医院检查,可是我手头没带多的钱,就赶快跑到家拿了钱,打出租送他去医院,还好只是轻微的扭伤,包扎了一下,开了点药,替他交了药费。然后商定过几天再送他去医院换药。他还说他在刑警队(或交警队)工作过,认识我单位的领导,等等。 处理完了这档子事,我就回家。当再次走到他摔倒的十字路口时,在道旁摆摊补鞋的一位老人说:“那人摔倒是他自己不小心,他骑电动车过马路为什么不减速?你的心太好了!” 家人听了抱怨我,“哪有走路的人撞倒骑车的人的道理!是不是你的钱太多了没地方花?” 这时我才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打电话告诉那位老人,过几天换药我就不陪着去了。 孰是孰非,我至今也没有搞清楚。但是我感到幸运的是,老人的心脏病当时没有发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88岁老人摔倒无人敢扶1小时后窒息身亡
pinjianlu 2011-9-4 10:07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1/0904/05/7D37633800014AED.html 可能很多人都在感叹世风日下,现在的人没什么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中国现在医疗制度问题,医疗费异常昂贵,而普通人家庭的收入比较低,根本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你说他怎么会不想到抓住一根救民稻草:让那做好事的好心人负担一点儿费用?! 当然党也会说,我们的制度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拍案26:邯郸七旬老人摔倒半小时无人扶 老人说"不讹人"
QFL 2010-11-18 15:52
' 据 新华网 报道 : 11月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我特别想知道: 假如彭宇案的法官们 看到上述新闻,他们会有何感想? 我们的大好神州、大好社会、大好人民,都变得如此纠结成一团,真不知道是拜谁所赐! 唉,一声叹息啊 不过,我是知道的: 若日本岛国里发生类似的严重事情,有关官员们要想得到其人民的原谅,唯有剖腹这一途径。 另 特此申明: 本博不是极端分子,只是客观地简述了岛国的一种谢罪方式,绝不是鼓励这种行为;若真有官员们进行类似模仿,本博概不负责。 ----------------------------------------------------------------------------- 邯郸七旬老人摔倒半小时无人扶 老人说不讹人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11/18/c_12787243.htm    11月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王铁军开出租车十多年了,是邯郸市首届的士之星,还在全省率先开出敬老号出租车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    11月15日下午,王铁军在联纺路拉一位客人到广泰中学,经过春晖小区门前时,他发现有一位老大爷摔在马路上。    车都开过去了,我觉得不对劲。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向前伸出手,想抓住隔离带的边儿,抓了一下,又抓一下王铁军说,当时自己心里就觉得揪得慌,天气这么寒冷,那么多车经过怎么就没人下来问一问。    王铁军停下车,对乘客说,我不能拉你了,我要回去看看这位老人,打车费也不要了。乘客临走时还提醒王铁军:做好事可以,当心别被讹上!    王铁军将车掉头,顾不得熄火,就下车跑到老人身边:大爷,您怎么了?得知老人只是摔倒了,自己站不起来,他便搂住老人的腰,半扶半拖地帮助老人站了起来。王铁军又把车开过来,将老人搀进后排座位。上车后,老人感慨地说: 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    然而,老人说不清楚自己住哪个小区,只知道家在23号楼。王铁军开车带着老人转遍了周围的仁达、广泰、广安等小区,最后在广厦小区23号楼找到老人的家。    老人平安到家后,他的儿媳妇掏出100元钱要酬谢王铁军,被婉言谢绝了。    原来,这位老大爷姓康,今年78岁,一个多月前才搬到广厦小区的儿子家住。11月15日上午10点多钟,他一个人出来溜达,一直溜达到下午3点多钟,在过马路时不小心摔倒了。    昨(16)日,康大爷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形:我怎么也起不来,想拽住前面那个隔离带站起来,又够不着。在这个好心的司机扶我起来之前,我都在地上躺了半个多小时了。见一辆辆汽车从身边经过,我心里急呀,我光想喊,把我扶起来吧!别害怕,我不讹人!    我知道南京的彭宇因为扶起一位摔倒的老太却被告上法庭的事,我也害怕被讹上。可是将心比心,谁都有父母,要是自己的父母摔倒了却没人管,做子女的又该怎么想?王铁军坦言,以后再遇见这事他还要管!(记者杨伟广)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79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