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工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毕业季校长对大学生该说什么
热度 2 manrongchen 2014-6-26 09:10
毕业季校长对大学生说什么 陈满荣 2014.6 四年的苦读终于熬到毕业了,大家有些不舍,于学生、于老师甚至校长叮嘱几句,皆在情理之中,但是该说什么呢。 胡适( 1891-1962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对于继续求学之外的人都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性与现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 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 …… ”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三种防身的药方值得一试 :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 先生是否切准今日学生的脉搏,胡适先生的方子是否能为当今走出大学校园的学子“防身”,我个人的观点至少比现在媒体上校长们的建议切合实际得多,也更高瞻远瞩一些。 请看媒体上报到的这些校长们对学子的临别赠言: 南大校长动情说“孝”。“无法想象一个不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人,怎么可能去真正热爱祖国、感恩生活、帮助他人”。不给父母添负担是孝心的最好体现。但我不明白南大校长所谓“拒绝啃老”,试想,刚刚走出校门的人,假如找到工作,房租、水电、交通、穿衣、吃饭,还要社交、谈对象,自己的收入绝大多数人肯定不够,不啃老坚决不行!更何况老人的钱给谁花? 东大校长寄语毕业生:“珍惜大好青春,珍惜美丽人生,珍惜美好时代”。时代美好,人生美丽,青春大好,都不错。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为“没装空调”向学子致歉,“没有能抽出更多时间跟各位小伙伴交流互动”。须知,装空调需要有电力负荷配置,资金到位等等,不是主观一方面能做到的,尤其是城市电力系统配置问题甚是复杂,但因为自己坐在空调屋里忘记给小伙伴装空调,而问心有愧,另当别论。无论如何,校长与成千上万的学生互动交流,恐怕难上加难。一所大学里,连中层领导干部见校长一面都难,更何况学生乎?虚言一句你也信! 竺可桢 先生对大学生的希望:走出大学要服务社会(大意如此)(《竺可桢日记》 1936 年 9 月 18 日 )。朱镕基对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校训“不做假帐”。 巴斯夫中国公司总经理关志华提出:学化工的大学生应宣誓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虽然时代不同,今日校长之言,与胡适赠言比,谁更高明,不言自明。 2014.6.2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个调查:多少人知道矿泉水瓶、肥皂和石油的关系
Synthon 2010-11-24 11:26
写这个的起因是前些天流传一个科技新闻,说南京工大女博士从农作物中发现石油替代品。 公坦客的说,那个新闻,除了标题之外,其他内容写得都是很准确的,但是我看几个网站(科学网、水木社区、MITBBS)都有大量网友质疑,说他们没有产出油来啊。。。 我读过那篇新闻,我本以为,受过高中化学教育的人,是应该能读懂那篇新闻的,但是我错了。。。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石油不仅仅是加工成汽油和柴油来做燃料的,还有很多用途。比如做矿泉水瓶用的塑料、肥皂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等,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南京工大那个新闻,就是说两位女博士能够从农作物里头得到脱水山梨醇和乳酸,而这两种东西在化学工业里面可以替代一些石油化工的产品,所以说两位女博士找到了石油替代品,是准确的说法。不准确的,是网友的科学素养。。。 顺便说说,我家内人日前去一个化工厂面试,路上跟出租车司机闲聊,发现至少这位米国的出租车司机知道石油不仅可以用来烧,还可以用来做各种化学品,比如汽车内饰。 附新闻原文: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在读的女博士生李恒和孙鹏宣布,她们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据了解,她们用生物原料制备出来的 两种化工原料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日化、水溶性涂料、造纸等行业。该成果付诸生产领域,将有望让世界头疼的石油依赖症得到缓解。   本报讯 (周伟 杨芳 记者李润文)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女博士日前宣布,她们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该成果付诸生产领域,将有望让世界头疼的石油依赖症得到缓解。    当油价飞涨,石油资源日渐枯竭之时,寻找其他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已是大势所趋,如价格低廉的生物质原料替代石油已成为各国破解石油依赖症的首选。但 选择何种生物质作为底料,以及如何克服生物质转化过程中选择性差转化率低等问题,却一直是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一大难题。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在读的女博士生李恒和孙鹏却将这一世界性难题悄悄捅破了窗户纸,她们用生物原料制备出的两种化工原料,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日化、水溶性涂料、造纸等行业。该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刊载并予以高度评价。    两位女博士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最终探索出分别以山梨醇和乳酸(可以从秸秆、薯干、甘蔗等低廉生物质中轻松得到)作为底料,来制备脱水山梨醇和丙烯酸 这两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她俩不仅找到了这两种价廉物美的底料,更可贵的是,在由这两种生物质底料转化成化工原料的过程中,她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了经 自己创新改造过的多孔活性炭负载氧化镍、钾盐修饰的NaY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从而改善了两种生物质转化过程的选择性,提高了转化率。    李恒博士的成果发表在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著名期刊CARBON上,孙鹏博士的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工程3种著名期刊之一的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期刊的最近一期上。她们的研究成果都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她们的工作设计巧妙,能够为高效催化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当今急功近利的学术大环境下,李恒3年博士期间鲜有论文发表,别人都替她着急,而她自己却很淡定,仍然默默地、执著地一次次做着实验,不断修正、完善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直至满意为止。   谈起这段经历,两位女博士对她们的导师黄和由衷感激:黄老师对我们学生真的很好。我们一直没有成果,要是碰到有些老师,恐怕早已不耐烦了。黄老师对我们却一直很宽容,给了我们非常宽松的环境,而这才给了我们足够的发挥空间。
个人分类: 其他|13178 次阅读|4 个评论
评:南工大女博士宣布从秸秆中找到“石油”
wangxh 2010-11-18 19:52
南工大女博士宣布从秸秆中找到石油。 原文摘要: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在读的女博士生李恒和孙鹏宣布,她们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据了解,她们用生物原料制备出来的两种化工原料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日化、水溶性涂料、造纸等行业。该成果付诸生产领域,将有望让世界头疼的石油依赖症得到缓解。 原文第一段 : 本报讯 (周伟 杨芳 记者李润文)南京工业大学两位女博士日前宣布,她们在秸秆、薯干、甘蔗等价格低廉的植物中找到了石油的替代品。该成果付诸生产领域,将有望让世界头疼的石油依赖症得到缓解。 看看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记者是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女博士是我们正在培养的人才。 有人读书的确读傻了,就一个秸秆,最终榨出能量后只能变成CO2,能够蕴藏多少能量呢?Hess定律告诉我们,无论折腾多少弯,总能量是一定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总能量是不能无中生有的。所以,无论怎么折腾,也绝不可能替代石油,除非把其中的核能给搞出来用上。 本文不讨论其中的科学(论文)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