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云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林中精灵——松鼠
lixiong45 2019-3-16 21:35
在我们工作生活的人工林里,除了人类,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可能就是松鼠。他们在树上、草地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昆植的松鼠 云大的松鼠
个人分类: 万物生长|1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大学不一般
热度 2 ecoliugy 2015-6-23 15:55
吐槽云大 早上听闻云南大学出台政策,欲耗重金吸引人才( 链接 )。于是进云大网站进去看了看,怪哥手贱眼毒,竟然多浏览了几眼云大新闻网。在此不敢评论云大的根基历史,更不敢评论云大的用人政策,但云大新闻网,谁敢确定这是一所大学的网站?实在是太吓人了。此网全是政治宣传,毫无一点学术意味。 现在中国流行互联网+,不知有没有提出“互联网+大学教育”的模式。但我想无论国家玩弄什么词汇创新,一所大学的网站,无疑是链接全校师生的重要工具,其意义不言而喻。网站上流行什么内容,内网VOD上流行什么电影,FTP里疯传那部禁片,乃至是那部A片,都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知识组成和世界观。一所大学的网站,特别是主网之上,应该少一些溜须拍马,多一点科学、艺术、历史等学术探索。学子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不是靠吹出来的,是靠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感染出来的。 一所边疆大学,本已是山高皇帝远,又何须如此自我作践。网络上放什么,倒不如好好定位自己,把云大牛逼的东西做好了。据本人浅薄的知识背景,云大人类学、环境史、古生物、河流、生物等很多学科还是有些特色的,非常符合李纪恒在云大的“指导”精神。若要溜须拍马,这些内容也足够高大上了,何须那些空洞烦人的政治条条框框。事实上上,教育好了云大学子即是对历史,对社会,对云南,对政府最大的支持。 一些吐槽,见笑了。 附件: 李纪恒在云大的报道截取 关于今天的云南,李纪恒指出,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今天,云南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关口,拥有区位、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科教资源5大发展优势,面临基础条件日趋完善、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得到国家重点支持等重大发展机遇。 报告中,李纪恒还谈到云南基础设施建设、滇中引水工程进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扶贫攻坚等方面的情况,引起师生强烈共鸣,现场掌声雷动。
4510 次阅读|4 个评论
那些年,我们一起梦过的清华北大
热度 11 lixiong45 2015-6-6 16:29
【前言】 寒窗廿二载,读书生涯终于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结束了,时光如梭,转眼离我高考也过去了十年。高考在即,借着毕业的情思,聊以数笔纪念一下逝去的青春岁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进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我曾在一支用来涂写高考英语答案的 2B 铅笔上划了八个字:北大清华,舍我其谁,这毫不隐藏地暴露我想当一名“好学生”的志向。我曾两次参加高考,不是因为我第一次落榜,实际我两次都考了母校理科第一名兼县理科榜眼,我的家乡再怎么落后,也不会连高考榜眼也要落榜,所以,我选择复读,完全是对第一次录取我的大学的不满意,实际就是向着清华北大而去的。 清华北大,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虽然我连“战”两次都没资格(特指高考成绩)在报考志愿上填上清华北大,但我想考清华北大倒也不是完全的白日做梦。那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抱着很大期望,他们之所以期望,是因为我有这个潜力。但我的确太不争气,或者说是在关键时刻总是倒霉的,连续两次让两波师生饱含期望而来,马上又让他们充满失望而去。我是个学习很认真的人,但算不上一个刻苦的人。那时令不少人羡慕的学习成绩让所有老师和同学顺理成章的误以为我和书呆子是站在一起的,认为我会很爱学习,甚至只知道读书,其实他们彻底错了,我是一个温顺的叛逆者,我特别讨厌书呆子,正如某些老师喜欢他们一样,所以我要走和他们相反的道路,故我不想太过刻苦,担心步入书呆子的行列。人不风流枉少年,我没做好一个少年,因为我并不风流,但我确实的很轻狂,我时刻没有忘记心中的清华北大梦,可我又始终看不上“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我一心想要让那些书呆子看看高考是件很简单和轻松的事,所以我玩乐和休息的时间并不少于许多人。但可惜我不是天才,轻狂地读书方式让我最终没能创造奇迹。 北大清华,每年在全国录取几万人,都把我舍弃了,没有因为我刻下的那八个字的豪情壮志录取我,也没有因为我的执着坚持接受我,用一种很冷静的方式惩罚了我的年少轻狂。虽然很多人曾羡慕我的高考成绩,但清华北大肯定是看不上的,仿佛就像我当初“看不上”云大一样,至于我是怎样从连川大武大也略过到进入并喜欢云大的,这里省去一段传奇。 等我从云大毕业出来,才感觉自己没必要一定要进清华北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想想,清华北大作为全国最好的大学,的确是出人才的地方,很多高官、富豪、名家大师都来自这里, 但英雄不问出身,我最崇敬的高官——周恩来总理不是来自清华北大,我最羡慕的富豪——比尔盖茨不是来自清华北大,我最喜欢的文学家——鲁迅也不是来自清华北大,我最敬佩的科学家——袁隆平也不是来自清华北大。而许多离我们更近的人——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或道德模范,别说来自清华北大,好多大学都没上过,甚至只有小学文凭,我这么说并不指我要感动中国,只是想向他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 比起这些人来,那些高官、富豪和名家大师并不显得高贵, 位高权重官运亨通不要紧,不要祸国殃民就好,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不要紧,不要为富不仁就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要紧,不要自以为是就好,而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只要有感情有责任就好! 喜欢的事物并不都能拥有,但拥有的事物一定要喜欢。想要幸福和快乐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失去了清华北大,有点遗憾,但并不后悔,我很喜爱从云大得来的一切,喜爱现在的所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这样很美妙很真实,而我也感到快乐与幸福。但人往高处走,一个正常而勇敢的人,永远不该忘记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有缘作为一个游客走进清华北大,这些曾经梦寐以求的地方,才发现并没有太多向往的地方。去到清华,主要就为了找到那道雄伟的大门,然后想去看看朱自清笔下的那片荷塘,大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发现和塑造美,那池荷花很普通,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绝对比不上南方水乡的半亩水田,这里的荷花失去了固有的自然气息,但《荷塘夜色》的美妙确实令人神往。进入北大,专门冲着博雅塔和未名湖而去,我觉得这两个名字取得很好,是我见过第二好的名字。“烟笼博雅塔,雾染未名湖”的胜景诱人遐想,而“博雅塔下弹吉他,未名湖畔说水浒”的闲情逸致也将令人心旷神怡。只是那塔那湖若不是在这里,将会无人问津,那一滩湖水,怎比云大的会泽湖那般秀丽壮观? 但北大的确是一个和谐的地方,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把校园里的野猫全部召唤在一起,喂它们食物,它们整齐的排列着,专心致志的吃,就像北大学子全神贯注学习的样子;一对野鸭在未名湖边睡觉,很恩爱的样子,等我试图靠近时,那只公鸭竟然不负责任的独自游到湖中央去了,但母鸭却是不离不弃追赶过去;一对大喜鹊夫妇在树林下散布,对我的闪光灯置之不理,仿佛是在嘲笑我;一群五颜六色的锦鲤在水面嬉戏、争食,拨弄着一池春水。但也有另类的场景,一条大鱼,不知是得了绝症,还是自杀,或者它杀,沉尸于未名湖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突然想到,不知在这个人人梦想的天堂里,会不会上演跳博雅塔和投未名湖的剧情,如果有了,那会是怎样的悲壮! 如果大学也可以分性别,那北大是雌性,清华是雄性,“北大产美女”、“北外的姑娘清华的汉”似乎证明了这个理论。我不是“同性恋”,所以我不大喜欢清华,但它确实有值得我喜欢的东西,现阶段我最喜欢的歌曲里,前十名至少有四首是水木年华的,水木年华正是来自清华的音乐才子,他们创作的歌曲从歌词到旋律都让我很憧憬,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唱的校园歌曲里的意境和情感仿佛只有在清华才能感受得到。 我算不得一个有学问和才华的人,走在校园里,从我身边走过的美女帅哥,或比那时的我幸运,或比那时的我聪明,或比那时的我勤奋,或比那时的我沉稳,总之他们算是成功了,也许他们中的一些就是我曾经讨厌的“书呆子”,但在他们面前,我也算是一个“失败者”。不过在他们“得道升天”之前,他们和我一样也只是凡夫俗子,而我拥有的,正是一个凡夫俗子独立的灵魂和人格,故我没必要感到“低人一等”。 北大清华,我想,已经在我面前揭下它们神秘的面纱,但当我走在它们的校园里,我才发现我永远也走不进它们,毕竟,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我能看到它们校园的长度和宽度,却看不到它们学术的高度和深度。 北大清华,如果巧合的话,我也许再也不会走进它们。那支承载着我年少时梦想的 2B 铅笔去了哪里,我一点印象也没有,管它的了! 世界最著名的中国大学和中国最著名的世界大学,留给我的子孙后代去追求吧!
个人分类: 生活缩影|7536 次阅读|31 个评论
念奴娇@贵大感怀
热度 8 王震洪 2015-5-14 00:35
念奴娇 @ 贵大感怀 ( 王震洪, 2015.5.13) 贵大曾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只是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院系调整,许多学科被调到川大、云大、重大等高校,削弱了办学实力。 上世纪末,贵大迎来了发展,来自浙大的前任校长做了不少工作,贵大被带进 211 ,排名也不断上升。我就是那时加盟贵大的。作为云大博士,从云大有一部分来自于贵大的意义上说,贵大可以是我 1/4 或 1/5 的母校。想想在贵大工作的 10 年,贡献虽没有校长大人那么大,但还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发 SCI 、带较多的学生、完成专著等。要知道,大学排名是每个教师提高学术水平的结果。 最近,强哥的理念和推动,贵大提高了知名度,学校也有新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贵大现在的学术水平(从发 SCI 比较),相当于浙大 1996 年的水平(浙大没合前),这在全国当然是微不足道,但纵向比还是进步不小。感于贵大发展,赋词一首。 贵云苍邃,游千里,方造莘莘风物。 大将神通,支孔学,源远中原赤壁。 ① , ② , ③ 碧水琉璃,依依怀柳,抚得三千雪。 经年文秀,正观文治兴杰。 ④ 夫转深哲齐家,笃行明德了,不生华发。 ⑤ 合一知行,良本至,书事生生不灭。 ⑥ 夜国黔驴,哪知今日快,只需时发。 ⑦ 惊回霄梦,令春秋地新月。 注释: ① 大将:大将山,是贵州大学大门前的一坐山,长 6.5 公里,山上树木清幽,奇峰林立,山下是有名的湿地公园和孔学堂。孔学堂是 “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 ,经常邀请著名学者来讲学。 ② 支孔学:支持孔学,主要是儒学。贵州儒学布道的奠基人主要是王阳明 (1427-1529 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 。王阳明被贬贵州三年 ,创办了龙冈书院,首开贵州书院讲学之风。他对学生提出了 “ 立志 ” 、 “ 勤学 ” 、 “ 改过 ” 、 “ 责善 ” 四条规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尤其是他强调 “ 求古圣贤之心以蓄其德 ” 是为了 “ 达诸用 ”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对于贵州学子的思想影响甚巨。 事实上,贵州、贵大和浙江、浙大有很多渊源。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战,不少的人跑到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稻田养鱼;后来还有三国时的吴国,范围从江浙到贵州东部。近现代,浙江大学曾搬迁到贵州湄潭办学。现在,贵州的省长来自于浙江,阿里巴巴数据库在贵阳,贵州大学两任校长来自于浙大,贵大基本上按浙大的理念办学。 ③ 赤壁:湖北的赤壁。王阳明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曾参与消灭判军、镇压农民运动,并取得有类似于三国赤壁的辉煌胜利。后来,他退隐官场,全身修学,创立阳明学派,这些与他的战争经历有很大关系。 ④ 文秀:文昌阁与甲秀楼,是见证贵州变迁的两处文化遗产。 ⑤ 笃行、明德:“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是贵大的校训。 “ 博学笃行 ” 见于《礼记 * 中庸》的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它与 “ 明德至善 ” 珠联璧合: “ 明德至善 ” 提出了终极目标, “ 博学笃行 ” 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⑥ 合一知行:阳明学派的核心理念。 ⑦ 夜国黔驴:夜郎国是古代地处贵州的少数民族王国。黔驴技穷是一个典故。 大将山
个人分类: 作品|2318 次阅读|19 个评论
想念云大
热度 4 MaryGong 2013-3-28 13:05
云南大学,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所二流大学。但对于我来说,云南大学给了我享用无尽的财富,让我获得了追寻梦想的勇气,也让我一步步的靠近的梦想。 在云南大学学习的四年中,很多人给了我很多帮助,王跃华老师是云大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对科学充满着热情。他有些微胖,但是还可以和我们班男生在篮球场上奔跑。他是实验中心主任,是教授,但是却从来没有架子,总是耐心的解答学生的问题。他总是说,“在植物学领域里,每天都可以找到新奇的东西,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有意思啊”。对于我们他总是说,“学生能够找到最好的出路,是我最大的欣慰”。当然了,最让人钦佩的还是他的博学,我没有发现过他不认识的植物,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脑子里面为什么可以装了那么多东西,若是没有多年的积累我想是不可能的。大学期间他一直在为我们寻找参与科研的机会,为我们各方面提供帮助,虽然最终我没有选择从事植物学研究,但是王老师还是耐心的帮我推荐,我被录取了,他也一样非常欣慰。即使到如今,遇到了困难,我所能想到能够帮我的人,还是王老师。 王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风采,让我感受到了 一个人能在科学中找到的激情,他的实验室是我到过的关系最和谐的一个实验室——所有的学生和亲兄弟姐妹一样。希望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博学,和他一样充满科学家的魅力。 云大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他们的科学精神,人生态度,总是让我获益匪浅。他们是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一群老师,他们毫无保留的教授知识,为我们寻找科研机会,指导我们走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今天,坐在北大的图书馆里,我仍然想念云大,想念云大的老师们,怀念在那里度过的每一天,我感激上苍给了我一个在云大学习的机会,这四年的学习将一直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科研、生活,让我更有勇气追寻我的梦想,一步步实现梦想。
319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云大教授李作新两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
thomaschoo2011 2012-6-28 21:16
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李老推荐物理学家角逐诺奖 6月26日,云大退休物理学教授李作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记者孟祝斌/摄    云大教授李作新:两次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    人物简介    李作新   1929年出生,祖籍大理祥云县。   1947年入读云南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彭桓武。在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其领导建造的“辐照”装置填补了云南省的一项技术空白,并在食品保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因其在物理学领域卓著的贡献,李作新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   说起核物理学,或许你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说起蔬菜保鲜,你总该不陌生了吧?如果告诉你蔬菜保鲜与核物理学有关联时,你会不会感到不可思议呢?没错,现如今,你购买的新鲜蔬菜中,其保鲜技术就采用了核物理学中的辐照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后,蔬菜的保质期可以延长数倍。   在云南,将这项技术运用到食品保鲜上的,就是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作新,一个83岁高龄的核物理专家。除此之外,更加不为人所知的是,他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家。    两任诺奖物理学奖提名人   如果不提李老以前的“事迹”,估计一般人都会把他看做文学系的教授。因为他现在手头上做的事情,都是有关文史类的文章撰写,又是校史、又是人物传记什么的,完全和理工科不搭边。网上有关他个人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仅有的几篇文章,也是以他署名的有关云大校史的文章。采访前,无论从哪方面,都很难看出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核物理专家。   但当他拿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寄给他的邀请函时,他的专业水平已无需任何说明。   这是一个普通的信封,里面装着一张薄薄的信笺,是用英文撰写的,内容简单明了。信函的大意为,鉴于李作新教授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他在学术界的声望,特此邀请他为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人,请他推荐在物理学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推荐名额不得超过3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总共邀请过他两次,第一次是在1989年。李老收到信后颇为诧异,同时也有几分欣喜,因为这是对他所做工作的某种肯定。不过那次他给对方交了“白卷”,一个人也没有推荐。因为他检视一番当时物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后,觉得这些人都还没有达到争取诺贝尔奖的水平。因此,当年他并未就邀请函向瑞典皇家科学院进行答复。随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让李老没想到的是,时隔6年之后,瑞典皇家科学院再次寄来了邀请函,一样的内容,还是请他推荐候选人。这一次,他有了人选,推荐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虽然彭桓武最终没有获奖,但对于李老来说,这次总算没有再交“白卷”。    蔬菜保鲜技术有他的功劳   和很多“术业有专攻”的理工科专家不同,李老对文学有着非常深的造诣,古文功底极好。   他是1947级的云大学生,虽然读的是理科专业,但当时云大名教授会聚,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跑到文科班上蹭课。国学大师刘文典当时任职云大,其博学的讲课吸引了时年18岁的李作新。李老现在还记得,刘文典讲课从无提纲,都是兴之所至地讲课,讲古诗词的时候,往往一个字就能讲几节课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想不长进都难。   但另一方面,在李老的本职专业,他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举一些例子就知道了。平时我们上超市买蔬菜,以往蔬菜的保鲜期只有几天时间,但现在,可以延长几倍的时间都不止。还有就是农民种的粮食,以往出口到国外,因为粮食放久了就会开始发霉变陈,很多时候都面临着“退货”的风险。但现在只要用上保鲜新技术,粮食保鲜几个月都没问题。   在云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将这项技术推广的带头人就是李老。早在他退休前,他就带领技术团队默默地进行推广,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对于这项技术,外行人一定觉得晦涩难懂,但李老讲起来,却格外的生动有趣。“这项技术叫‘辐照’,只要被‘辐照’过的东西,保鲜期都会延长。”他领导建造的“辐照”装置,填补了云南省的一项技术空白。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    年轻时最多掌握四门外语   与李老求学的时代相比,如今的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科研设备纷纷与国际接轨,而国内的各类学术论文,从数量上讲,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相比李老那个时代,可以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却似乎越来越少,科技竞争力呈现出短板的状况。一方面,航天科技等实用技术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理论科学却始终停步不前。这也让已经退休20年的李老颇为焦急和困惑。   李老讲了一个故事,在他们求学的年代,由于学术环境闭塞,没有相关学术界的前沿信息,为了得出一个数据,他们都要通过千百次的实验获得。至于那些复杂的工程图,他都是一笔一画人工制作出来的。而现在,搞物理的学生,很多人都整天对着电脑,一切数据皆可从网上得来,无需再做枯燥的实验。这样造成的结果则是,学生功底不扎实,以致限制了日后的学术发展。至于先进的学术成果,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李老记得,他们那时候的物理馆,整天都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但如今,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那时候搞物理的学生,除了繁重的专业课程,外语也不能放下,因为最先进的理论基本都来自国外学术研究期刊,因此,他们不得不死啃外语,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记得那时候的清晨,月亮还挂在天上的时候,我们就要起来背外语,很苦。”虽然苦,但果子却是甜的。正是因为这种努力,年轻时,李老最多掌握了英、德、日、法四门语言。“现在除英语用得较多外,其他几门都还给老师了。”李老笑着说。    80高龄还赴美进行野外科考   别看李老今年已经83岁高龄,但他的朋友圈却是“层林尽染”,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黄口小儿,都有他的忘年交。   虽然他早已不再授课,但却没有闲居度日,而是返聘回学校,开始校史整理研究工作,同一群可以做他孙辈的年轻人一起工作。另外,他还会上网,新出的云大校史著作《熊庆来与云南大学》就是他一字一字亲手敲到电脑上去的。   他身体也不错,前年还跑到美国,和一帮专家、学者钻到拉斯维加斯大峡谷里去进行科考。平时出门也一样,能步行则步行。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和老伴儿步行3公里锻炼身体,随身带着的老年公交卡,更像是纪念物一样,很少使用。   如今,李老还格外关注年轻人的发展,他用了四个字:诚、正、敏、毅,作为送给年轻人的建议。这四个字,也是当年云大的老校长熊庆来告诫他们的。如今,他想以此传承,告知后来者,坚守这一传统。(记者宋凯欣)
1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云大听同学讲故事
dongzg101 2011-12-8 05:47
在云南大学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宿舍的同学去喝酒,听他们青海、贵州的讲故事。有一次贵州省副省长到西藏,结果感冒,高原反应,他姐夫直接叫飞机送回去了。你姐夫是干么的,西藏人大常委会秘书,援藏的,四川大学中文系,从基层一直做秘书...... 大四的时候考研,他考中原一所大学,政治53分,差两分,没要,扔回云南,被云南农大抢去了。他不太想去。我正好在昆明动物所做实验,指导老师张亚平,就去帮问了一下,我们班有个同学想转来昆明动物所,什么也没说,结果,所长亲自招!原定的学生换去云南农大,考上之后,一起聚会,他舅舅是当时的国家基金委主任! 昨天打电话给昆明的同学,听说张亚平老师调北京了,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当时学英语的时候,我们一起签了保证书过四级,结果,我们大二都一起过了六级。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青海的成绩并不好,才400来分,但是学习很认真,在云大图书馆,我看什么书,他们就看什么书! 现在的考研人真多,我们那时候一年全国才3万多个名额!
1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给力的教师——云大副教授: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是自我毁灭
热度 3 wangxh 2011-5-23 22:55
“四千万”教师还没有消停,最牛、最给力教师又粉墨登场了!还是自己点击连接看吧: 云大副教授: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是自我毁 灭!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269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云大教授指华科博士李天华抄袭
冯用军 2010-11-19 15:52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曝光平台|2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