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健身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健身日记(二十六)
热度 1 gl6866 2011-8-20 13:09
通过三个多月的健身,我基本摸清了健身房的规律,可以在那里比较自如地锻炼。一般而言,我做器械是轮着来,上、中、下分开做。这是比较科学的锻炼方式。而且对我也很适应,因为肌肉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息,不至于太累。器械部分我基本每次做一个小时左右,目的是增强肌肉量。我上次测了自己的肌肉量已到74%我比较满意。肌肉重,脂肪轻,所以即使才三个月减下来六公斤,如果加上肌肉的增量就是比较可观的了。 我还发现开始锻炼前的热身很重要,这样做做器械时就不容易受伤。尤其是腰部,我热身主要从腰部开始,然后是腿和上肢。每次热身都要做十五分钟左右,实际上,热身也是一种健身活动,教练一般让他的学生在跑步机上跑过十分钟左右作为热身活动。但我却不这样,就在器械区做,我还要借助器械做一些上肢的运动。教练告诉我,每种器械做三组,慢慢就会见到效果。我也发现是这个道理,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还有一点就是坚持,有人告诉我第一次进健身房的效果比较好,但要坚持下去。否则反弹也很快,再减就困难了。 做完器械后我要上来做些有氧运动,我去的这个健身房除了游泳,主要有三种有氧运动的器械,一是跑步机、二是椭圆机、三是自行车。这三种器材各有特色,我也是分别用,跑步机要变速,快一点,慢一点。我现在能先后在跑步机上跑七分钟了,以前只能走。这说明我的运动水平有所提高。椭圆机也是一样,但我感觉似乎比跑步机来得好些,它不损漆盖和踝关节,由于有二个较长的把手,对胸背肌肉都有相应的运动。自行车我不大喜欢,偶尔骑一下,反正换着来吧。过些时候我上游泳,有氧运动会又多一个选项。
33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身日记(二十三)
热度 1 gl6866 2011-8-3 21:50
今天终于又去了健身房,算是感冒好了吧。其实还有点咳嗽,但无大碍。我去锻炼也是恢复性的,没做什么大的运动。总共也就一个多钟头,还是弄了一身汗。健身房内也不凉快,和以往差不多。我要减少一下我的运动量了,似乎。五月份接待我的那位教练已经辞职,但今天他却来了,说我的运动量大。要我减下一半下来。我倒不是不听教练的话,可是又觉得他也有他的道理。先这样吧,慢慢来。一下子减恐怕也有困难,一旦习惯形成了也就挺难改的。我好像也有点儿操之过急,希望尽快把体重减下来,也许到头来事与愿违。 我问教练为什么走?他告诉我这这里干私教不是长久之计,想回东北老家开个洗汽车的铺面,自己当老板。有了积累后再回北京闯荡。我说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我曾观察这些私教,他们没有真正的北京户口,属于北漂一族,通常都是体育大学或国家队退役的运动员之类的。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不安定的。因而总希望能有个安定的处所。尤其是男士,他们将来要娶妻生子,压力就更大了。女士似乎好办些,我曾问过一个小姑娘。她是潍坊人,也是北漂,看那个架势也觉得挺无奈。怎么办?只有他们会想出办法来的。 还有一些前台的小姑娘,我问过她们,她们年轻,似乎还无忧无虑。但告诉我她们的薪水也就1000多元,而且没有提成。看来健身房也是人以群分。有私教、管理等部门,都由相应的部门经理来管。恐怕和其他单位没大的区别。倒是那些在健身房办班的是个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他们属于什么性质?是借健身房的场地,还是健身房聘请来的?那就不清楚了,我想还是聘请的可能更大些。因为我去的毕竟是A级健身房,在北京有38家连锁店。店与店之间还有转员的现象。
25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身日记(二十)
gl6866 2011-7-24 23:57
昨天天气预报就说有大雨,但我去健身房时见到天气尚好,也就没带伞。因为我总是觉得咱们的天气预报有点儿不那么靠谱。可是当我锻炼完了,出了一身透汗之后,来到门口却把我震住了。怎么回家呢?下那么大的雨?看来气象台这回还真蒙对了!我心想,那就算了,不洗澡也不更衣,就这样让大雨淋着回家。可转念一想,万一我穿着湿透的衣服淋雨回去,感冒了怎么办?于是决定,洗澡更衣,等雨停了再回去。 可是,完事后大雨还在哗哗地下,我还是走不了。那就等,等到雨停或小点儿再动身。我便坐在健身房的入口处,望着屋外,盼着雨停。这回的雨邪门,就是不停。不光是我不能走,就是其他人也都被困在健身房门口。不过也有住得近的来健身房。他们不要紧,因为是来,不愁下雨。等他们走得时候雨也就停了,即便不停,人家也带着雨具。还有的人是有车一族,但车不在跟前,于是便打电话招呼自己的车。看来有车一族大都让夫人当司机。 好不容易等到七点钟,我见到雨小了,赶快走吧。但外面的积水很可观,我的运动鞋若是淌雨水非得废了不可。那就只有脱了运动鞋,用手提着。然后换上拖鞋在雨中行吧。虽然还在下小雨,还能过得去。好不容易走出来健身房的大院,来到马路上,雨又开始下大了。我也豁出去了,淋就淋吧,已经走了一半的路,再回去或找地方躲雨?不干,反正我穿的是塑料拖鞋,不怕水,就这样落汤鸡一样回到家里。郁闷!
2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八)
热度 1 gl6866 2011-7-19 19:23
健身房好像生意不好似的,开始到我居住的小区发广告了,同时在路上也见到健身房的工作人员在街上支起来小桌子揽客。但我还是老客人,只要不关门,我就尽可能去锻炼。今天锻炼的部位是腹部,上次锻炼的是腿部。但那位巴西小伙儿告诉我,要换着锻炼,不要老锻炼一部分。这个我听他的。但有一点还不能听他的,他才40岁,而我都是望六的人了。他练习举重,这个我玩儿不了,所以他所说的每天吃6顿或许对他的确需要,而我却未必。对我关键就是节制饮食就可以了,我想。 他还告诉我,说 treadmill 对漆关节和踝关节都不好。要我做一些椭圆机( elliptical )。上次他就和我做了一下,主要是他为我示范。我自己对那个机器还熟悉,加之健身房的教练并不主张我练椭圆机,所以也就作罢。但巴西小伙让我做,估计还是有道理。所以今天下午便做了 20 分钟,我知道这个时间无法达到有氧运动的标准,可我先要悠着点。回家查网果然有这样的记录,“椭圆机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上下肢的协调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效果,同时省掉了跑步机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剧大冲击力,更安全。”看来我要改弦更张了,跑步机的时代过去了?反正先做椭圆机吧。 我的体重没有再往下减了。大概是遇到了瓶颈。今天查网,又有收获,不要将减体重和减脂肪混为一谈。我这个高兴啊。体重不减证明我的肌肉增加,肌肉燃烧脂肪,脂肪自然就减少了。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我全身的脂肪分布有较大的改变,但体重却没见减少呢?原来如此,那就先减掉脂肪,然后自然就会减去体重了。然而,还有一个另我感到不那么爽的问题,就是我的脂肪减下去后,原来的皮呢?如果皮没跟着缩,那真就是副“臭皮囊”了。算了,谁都是这样!
27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七)
热度 1 gl6866 2011-7-19 10:52
连续三天没去健身房了,有一定的原因。从16日到17日到北师大开会,18日有看牙医的约诊。开会很累的,还真没想到。这时我才真有点佩服起老外来,他们都是准点到会,认真听每一个presentation。提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问题来。可是我们学者似乎有些不那么守时,有他的报告时就来一下,然后就走了。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应该向外国专家学习的。 我家距离北师大比较远,因此16日便住在会上了。也幸亏住下,否则不光晚上的讲座错过,一场滂沱大雨也会让我赶上。即便如此,晚上的讲座完了之后,大雨还在下。后来停了,和学生一起去兰蕙公寓。到了公寓都近11点钟了,路上有积水,七小心八小心,还是把鞋子弄湿了。回到公寓赶快把鞋垫拿出来,估计第二天清晨能干。 洗澡吧,公寓的设施虽然够不上多少个星。但设施还是比较齐全,尤其是沐浴的设施,基本按照正规星级宾馆的要求,配备齐全。有热水的淋浴,有大镜子等。让我没想到,照镜子发现我的腹部真的下去了,而且相当明显。这是我第一次全面看到了减肥的效果。14日是我进健身房的最后一日,那天是锻炼的腿部,到17日还有点疼,证明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乳酸还在作祟,休息二天估计就会好了。果然加之18日去看牙,19日腿部的酸痛便彻底消失了。今天下午还去健身房。
27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六)
热度 2 gl6866 2011-7-14 21:19
在健身房认识了一位巴西小伙子,是位动画师。他是健身房的常客,而且玩儿器械、动作等连私人教练都没话可说。当我们一些门外汉见到他时,他便教授我们一些健身的要领。例如,如何做仰卧起坐才有效;如何同时锻炼腰大肌和腹肌等。同时还介绍饮食方面的知识,要我们少食多餐,以便逐渐把胃的容积减小,我想他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大家纷纷称他为“免费教练”,真不知道那些“收费教练”如何看他。我认为至少不会把他轰走吧。不过他说的话我也不敢全信,他说一天可以吃六到七个鸡蛋的蛋清,只吃一个蛋黄。恐怕我有些吃不消,同时我也觉得没必要。 今天下午到健身房,见到另一个小伙子。此人怪怪的,我们经常在健身房碰面,起先他从来不穿鞋,赤着脚在健身房走来走去。教练还说他,“你怎么不穿鞋啊?!”可是他还是依然不穿鞋。但后来改了,穿了鞋,而且玩儿器械也带上了防滑的手套。好像他和我差不多进的健身房,但很明显,他的胸大肌和二头肌都有很大的改观。此人长得比较瘦,但个头倒不矮,人又年轻。我看是否要在健美上有所作为。下午更衣时和他一同出来,见到他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磕开吃了,只吃蛋白,没吃蛋黄。 天气热,我就暂时不上跑步机了。就在器械房内锻炼,发现除了举重那边无氧的多之外,并非所有的器械都是无氧,许多器械运动也是有氧的。既然如此,可以在器械上锻炼个二个多小时。也照样出一身透汉,洗澡也很舒服。希望这样的锻炼能让我顺利度过这个夏天。只要能把体重减下来,怎么都成。
29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一)
热度 1 gl6866 2011-7-3 23:46
夏天的北京天气闷热,这些天适逢又下大雨,所以今天到健身房突然闻到楼下一层的器械区有些不那么爽的气味。有经验的人或许都明白,地下室的空气不好,尤其是下雨后更有一股子地沟的气味。幸好,健身房的空调设备不错,我想过些日子天气转晴后,这种现象会得到改善。真应该到户外锻炼,可是户外也有限制,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天气。还有就是我自身的局限,我因扁平足而不能走长路,所以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欢快的疾走,我羡慕极了。去年爬了一年的山,效果不错,可是崎岖的山路把我右腿的腓肠肌拉伤了,以至于无法到户外锻炼。眼瞅着体重经过一个冬春又反弹回来,于是今年就选择了健身房。现在发现健身房也并非十全十美。 夏天一到,来健身房的人也多了。更衣室的气味也不好了,尤其是球鞋的气味,令人感到恶心。我闻了一下自己的球鞋,没什么味道,可我没敢去闻别人的。这些都是个人的卫生习惯,可是到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好在更衣时间相对较短,我尽快更衣,离开更衣室罢了。孩子也多了,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喧闹,我是个比较安静的人,但健身房不是我一个人的,也是不能我所能决定的。这些必须克服,毕竟我是首次进健身房嘛。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常来常往的健身的朋友能够相互打个招呼,或许将来一来二去真能成为切磋的朋友呢。我有许多器械并不会用,有健身的朋友便来指导,我也是相当感激的。 夏天的苦恼还不止这些。今天发现我的内裤不适合在跑步机上运动,把我大腿内侧磨出红印子来,而且火辣辣得疼。这可不行,本来到健身房就是为了减肥的,却因内裤不合适而废止跑步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可夫人却说根本不是那回事,而是由于我胖了,两腿之间相互摩擦所致。废话,不是两腿之间还三腿之间不成?我和她说在家里平常穿的短裤根本就不适合运动穿。回到家里赶快查网,看看运动内裤的信息,果然有卖Modal材料做的运动内裤。我想可以,能够解决我的问题了。上次也是在网上见到了Medex的鞋垫,解决了我的扁平足的问题,这回再买二条运动内裤又可以解决大腿内侧磨疼的问题了。总之,要想把体重减下来还真要慢慢学习好多知识。这也是我的收获吧。
29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
热度 2 gl6866 2011-7-2 22:42
健身房是不能天天去的,我为我定的标准是每周去五次。除了周三之外,周六或周日这二天都可以有一天不去。那么今天就是周六,我就没去。原因是我前些日子穿错了鞋,没有垫上特有的鞋垫,把脚上磨出了泡。脚上有泡,就无法上跑步机了。所以今天也就没去了,明天还是要去的,这样还是可以保证每周五次。所以受伤对我而言是多么悲惨的事情了,当然对其他人也是一样。好在我脚上的泡已经好了,经过几天的修整,走路又不疼了。 人不能老坐在那里。尤其是吃过晚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成为一个couch man。所以我便出门散步。有半年多时间没去爬山了,我想今天再去爬一下会是个什么样子。于是便向山那边走去。真没想到,从山脚到登顶没花多少时间不说,而是发现我的心肺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肺活量之大是我没有想到的。先前爬到山顶总是呼哧呼哧的,但今天却没有这个现象。这令我非常高兴。 从5月10日进健身房到今天,不过50多天的时间,不仅体重减下不少,而且在今天北京气压很低的情况下没费什么力气就爬到山顶,真是一个飞跃。去年爬了一整年的山也没有这样,通过我的例子说明,健身房的存在果真有其道理。当然,进健身房的人是要花钱的,可是在街上跳舞唱歌的人则没有必要。胞弟给我一封电子邮件,说:Keep it up with your exercise and you will live long and healthy.借他吉言,我还是坚持锻炼吧,并回答道:I'll try my best to live longer than anybody hopes.
330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儿时的体验又回来一次
热度 1 gl6866 2011-6-27 20:56
我在青岛上的小学,那时夏天放暑假就去海边游泳。游泳是个力气活,往往兴致勃勃去了,但却疲惫不堪回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我们院子里一起去的孩子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去捡些废铁来卖钱。我们院子旁边有个铸铁场,每天中午都要把一些废渣倾倒出来。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便在废渣堆里刨,每次总能捡到一些废铁。然后,拿上这些废铁到收破烂的那里卖掉,换来几分钱。有了这几分钱,心里就有了底了,因为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就可以买点儿东西吃,不至于那么饿了。 我记得从海边浴场回来要上一个很长很长的坡,就是这个坡让我感到非常困顿。每每走在坡上,饿劲儿就来了。可是上了坡后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家。这时我卖铁的那几分钱就能派上用场了,或买几个西红柿,或买一根冰棒。总之,上坡时就想着这件事,于是便有了动力,反正上了坡后就能有点盼头了。所以,捡铁和卖铁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童年的趣事。 今天从健身房回来,知道家里没有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而口袋里又只剩下昨天买牛奶的1.2元。买西瓜肯定是不够的了,那就买几个西红柿吧。结果到了卖西红柿的那里,准备买个大的,答曰:那个大的要1.6元左右。我告诉她我只有1.2元。她说那就只能买小的,于是就买了两个小西红柿。嗨,这又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那时5份钱能买一堆,够我们一帮孩子好好吃上一顿,而今天买二个小西红柿就要1.2元。才过去30多年,变化多大啊。钱果真都毛了!毛就毛吧,今天依然让我体验了一次儿时的感受,这才是最重要的。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两个西红柿吃掉了,真好吃啊。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28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身日记(六)
热度 2 gl6866 2011-6-25 11:33
健身为我带来了三大益处。首先,是我的脚,我自小就有扁平足,右脚尤为突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弓也越来越塌陷。因之,我的右脚姆趾一走长路就会打水泡,甚至血泡。疼痛难忍,自己买了修脚工具来处理水泡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买了那种养护姆趾的deerskin也于事无补。为了能使我在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不再有此尴尬,我专门到足部理疗的单位去测了一下脚。结果是我需要垫一种特殊的鞋垫,这个鞋垫我在淘宝网上买到了,Medex牌,垫上后顿时脚弓就起来了。受力改变姆趾打泡的情况就消失了。自从有了这幅鞋垫,脚就再也没有打过泡。当然,如果没去健身房我单单去检查足部,也会得出同样结论,可是由于去了健身房,所以才去检查足部。这是个因果关系,而非概率关系。 其次,我的心脏有早搏(premature beat)的毛病。多少年都有,我基本都习以为常了,可是通过锻炼发现,我的早搏现象消失了。这令我感到神奇。我有时间再去做个心电图,看是否还有早搏的图出现。如果没有,那就证明果然有效。2004年我动心脏手术,医生本来希望给我用除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我的心脏大,没有奏效。一直至今,早搏依然存在,想不到健身却给我解除了医生都没办法办到的事情。 第三,体重减轻了5公斤。以前我的体重有100公斤左右,通过不到二个月的锻炼,减到了95公斤左右。去年我爬山一年也只有这个水平,看来一年的功课在健身房二个月左右就能完成了。估计坚持下去,一年肯定会有更大的效果。我没有去测体能,刚进健身房时教练给我测了一下,我的肌肉量才58%,由于有了无氧锻炼,肌肉量肯定增加了。我自己都能感觉出来,例如我腿部的肌肉已经非常结实。腹部和上身的形态也都在改变,证明减肥已经初见成效。
323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健身日记(五)
热度 1 gl6866 2011-6-24 23:37
健身房看来也并非能够避开天气的影响,昨天下午正要出门去健身房,但见西北天空乌鸦鸦的黑云飘了过来。我一看,完了。根据我以往爬山的经验,这是要下大暴雨的前兆。我还是算了不去了吧。果不其然,下午三点多钟,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顿时沟满濠平,暴雨夹杂着冰雹泼向大地。在电视上下方那滚屏上见到连苹果园到古城的地铁都停运了,可见这场暴雨的凶猛。天气预报说,这是北京百年不遇的一场大雨。石景山这边最为厉害,模式口那边的雨水竟达1.8米。我的天! 今天终于放晴了,下午到健身房。见到门前碗口粗的树被连根拔起,我想昨天来健身的朋友恐怕一定也被困住了。热身后,先做些器械,今天专门练背部的肌肉。有些器械并非能够按照图就全会使用的。正好有位私人教练给二个小伙子上课,也是用我所要用的器械,于是我便跟着他们,看教练是如何教学的。也算是偷艺吧。因为我知道,动作不标准非但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受伤。记住,健身的第一戒就是避免受伤。还好教练的示范与我自己摸索的差不多,但是有些细节我却没有注意到。这是今天健身的一大收获。 不仅听教练讲解器械的使用,同时也听到教练说有氧运动只需30到40分钟就可以了。前几天我还傻乎乎的在跑步机上折腾一个钟头,现在看来40分钟就够了。不要太贪快,还是那句话,我这把年纪,要学会以时间换空间。年轻就是本钱,他们的运动量可以大些,而且年轻人进健身房的目的与我不一样,不能跟他们比。由于我没本钱,只好小本经营,希望能够集腋成裘。不过40分下来竟然也能消耗300大卡,这和一个小时消耗500大卡相差不大,看来教练还是对的。就这样,以后在跑步机上锻炼个40分钟就行了。从出汗的程度来看,40分钟和一个钟头相差不大,而且还不是那么累。我也知道跑步机的那些数据不是太准,所以也不要过于当真。自己感觉舒服就行。
3077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一个喜爱的健美明星--张萍
热度 1 huangyanxin356 2011-5-27 22:10
一个喜爱的健美明星--张萍
偶然看到张萍在“中国达人秀”露面 (点击可见视频: http://www.qiyi.com/zongyi/20110523/c32c7e6c12d3483c.html ), 在此对她表示极大的支持!也表达一下对她,一个健美常青树,的喜爱。 最早知道张萍,还是在大学时代。那个时候她就已经是健美明星,"健与美"杂志上的常客,也是我葱白的偶像。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爱人,负责张萍的饮食,给张萍以巨大的支持。大家知道,一个健美运动员的饮食是很讲究的,食量也是非常大,几十年如一日承担这个事情,也是很不容易的。 不经意间,张萍已经54岁了。感慨岁月的流逝啊,,但还好,张萍似乎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 健美,使人青春永驻! 以下引用一下百度关于张萍的介绍: 张萍出生于1957年,原是上海自行车三厂工人。少女时代就酷爱体育,练过中长跑。1987年,当时上海开始流行健美热,她被感染了,也卷进了健美的浪潮。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张萍就此顺利地搞上了健美。其实,面对自己的选择,张萍着实痛苦了一段。   1987年的春天,有人悄然告诉张萍的丈夫——空军上海基地上尉助理员吴康祥,他的妻子和几位女友在上海南工健身房练健美。据悉,当时张萍上身只戴乳罩、下身只穿三角裤,肉体过于暴露。吴康祥不相信,他知道张萍自幼喜欢体育,在田径场穿背心、短裤蹦蹦跳跳是常有的事,可着泳装练健美却不大可能。   不料没过几日,营区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顶上,出现了一位身着“三点式”的女郎。一打听,原来是妻子正在晒日光浴。这件事,很快激起层层涟漪。尽管这是比赛的规定,但在那个年代,谁理这个,一律被视为“黄色”。吴康祥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终于和妻子大吵了一场。   张萍不肯让步,无奈的吴康祥忽生一计,与妻子“约法三章”:男方支持妻子练健美,女方必须在一年内夺得上海市冠军,不然将自动退出健美训练。吴康祥暗想,妻子不是小姑娘,作为一位年已30的女工,要在健美方面脱颖而出,达到高水平并非容易的事情,渐渐地自然会打消练健美的念头。   也许张萍是军人妻子,也许正是“约法三章”激励了她练健美的信念和勇气,富有挑战心理的张萍却没有在种种困难面前低头。她首先把4岁的孩子送去全托,然后白天上班,晚上训练,风雨无阻干了起来。她每天早上空腹跑3公里,400个俯卧撑一组的练习做20组,负重80公里伸蹲、健步蹲、腿弯举练习做50组。一向严厉的教练也送给她“铁人”的雅号。   吴康祥深爱着妻子,面对她的执著,不由得怦然心动。如果妻子真能为祖国争光,作为丈夫应该支持才对。于是,康祥信守诺言,死心塌地当起了家庭主“夫”。清晨,当张萍还在熟睡时,康祥就取回牛奶,买好早点。为了能让妻子的营养跟得上,康祥时常翻阅《健与美》、《中国烹饪》等杂志,精心制定食谱、菜谱,保证天天有鱼,周周有鸡,水果不断。   一年后,奇迹出现了。张萍夺得了上海市52公斤级冠军,并一举包揽了女子双人、男女混合双人和女子全场四项桂冠。初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她,也更坚定了她勇攀高峰的信心。当年,全国健美锦标赛在上海市举行。张萍凭借着无可争辩的实力力挫群芳,夺得桂冠,并获得“中国健美小姐”的称号。   为了提高训练水平,早日冲出全国,走向亚洲,张萍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艰苦代价。每天清晨,30分钟的有氧耐力跑,这仅仅是她一天训练的帷幕。上午,一个半小时,练上臂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50公斤杠铃,双手屈臂弯举,12次1组,6组;30公斤哑铃,取斜坐姿势,双臂交替弯举15次1组,6组;50公斤哑铃托板,12次1组,6组;30公斤哑铃,左右单臂高举,各15次1组,6组。这样一个上午,光是举起哑铃、杠铃这些铁家伙的总重量就达10多吨。此外,还要练俯卧撑400个,脚向上斜卧,作仰卧起坐,30~50次1组,6组。下午,主要练腿部肌群,总重量达30吨。210公斤杠铃压肩,半蹲起立,6次;150~170公斤杠铃压肩,深蹲起立,12次1组,6组;110~130公斤杠铃深蹲起立,12次1组,8组;80~90公斤杠铃深蹲起立,12~15次1组,10组。   要使这么多的吨位转化为肌肉,就得有足够的营养。但是营养的价值与鲜美的味道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因为许多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又恰恰是难以下咽的。她平时的食物,60%是蛋白质,40%是碳水化合物。每天要吃30个鸡蛋(只吃蛋清),早晨、中午各吃10个,下午和晚上再各吃5个。午餐晚餐一般是鱼块或鸡胸脯,清水里煮一下,不放任何调味品和盐。蔬菜基本上是著茄、黄瓜、土豆、生菜等,以及少量米饭。大赛前夕,为了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甚至不能喝汤饮水,还要像烘干机一样去晒日光浴、进桑拿浴室……健美运动员要时时处处注意控制全身的肌肉,饮食起居更是不能随心所欲。   艰辛的播种和耕耘,终于等到了丰收的季节。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张萍的身体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她身高1.56米,体重52公斤,尽管身材娇小,身上的一组数据却令人惊叹:胸围93厘米,臂围35厘米,腰围64厘米,大腿围57厘米。练出了一身健硕的肌肉,具备了创造优异成绩的条件。和谐幸福的家庭,丰富适当的营养,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张萍的健美成绩直线提高,频频在亚洲女子健坛夺冠。   1990年金秋的一个夜晚,新加坡尤佳剧院早已座无虚席。张萍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第7届亚洲女子健美锦标赛,当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2公斤级选手逐个亮相后,轮到张萍出场了。张萍身着浅绿色的比基尼服装,全身绽出古铜色块状迭叠的肌肉,一个个刚劲健美的造型,立即把全场观众征服了。惊叹声、欢呼声使整个剧场达到了沸点。当张萍的胸前第一次挂上亚洲冠军金牌,第一次捧起亚洲小姐奖杯时,被一大批记者围得严严实实,谁不想抢先采访这位神奇的“妈妈小姐”呢。现在,每当回想起这个激动人心的镜头,她的眼睛就会闪出泪花和光芒。   1996年7月6日,在澳门举行的第13届亚洲健美锦标赛上,年已39岁的中国选手张萍,身着绿色比基尼登上比赛台。当“月亮河”的悠扬乐曲响起时,张萍依次展示着胸大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腹肌和大腿肌……短短的一分半钟,灯光闪烁,掌声雷鸣,10名裁判恰似饱览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纷纷亮出高分,张萍以无可争议的高水平荣获冠军。这也是她第7次荣获亚洲健美冠军,她成了令人瞩目的亚洲健美七连冠,当之无愧的“亚洲健美王后”。   面对接踵而来的鲜花和奖杯,张萍打心眼里感谢丈夫。她说:“幸亏有我丈夫全力支持,两个人的收入大部分都花在我的身上。但是我儿子今年已14岁,正是需要营养和长身体的时候……”讲到这里,她伤感不已,“唉!现在只好亏待小迪迪了。”念及自己年龄渐大、儿子业已长大,她曾想退出健美界,多尽尽妻子、母亲之责。可康祥高低不允,他说国家造就一个健美冠军不易,眼下尚能为国争光,怎能激流思退? 十年寒暑,十年风雨。这对张萍来说,既是艰难攀登的历程,也是创造辉煌的历程。尽管已荣获亚洲健美“七连冠”,但她并没有满足。她说:“我还想拿八连冠,甚至跻身于世界前8名,争取成为中国第一为健美国际大师。”   2002年7月20日,第19届亚洲女子健美锦标赛在中国贵阳举行。张萍代表中国队参加55公斤级的比赛。没想到日本女将井上裕子形体和表演俱佳,成绩直逼张萍。此战可谓强者遇勇夫,肌肉对决$*实力说话。张萍毕竟是亚洲七连冠得主,风采依旧。最终裁判青睐张萍,再次荣登头把交椅。   2004年3月7日,在香港健美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亚洲华人健美锦标赛上,张萍又一次夺得女子组冠军。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张萍依然青春健美、活力四射,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用“亚洲健美皇后”的美誉来形容她辉煌的成就恰如其分。她现在在上海开办了“张萍健身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人生的下一次辉煌。 文章来源: http://www.jirou.org/lu/2010/0926/2655.html
个人分类: 体育类|4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别总以为咱有文化
热度 2 gl6866 2011-5-15 21:37
别总以为咱有文化
今天从健身房回家,见到一位蹲守在某小区的老者,从他收购来的“废品”挑拣出一本品相一般的《狼图腾》。然后,拂去上面的尘土,翻了几页,就读了下去。我一见此状,马上用手机拍下老人家读书的照片。看到他那读书的样子,与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完全是两码事。的确,现在各个小区都有不少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在从事废品回收的工作。可是,我却从未见到他们像今天这位老者在读书。是那样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读书,令人佩服。我就想他原来是干什么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实在没敢上前去探问。 从这件事情让我回想起70年代末,我在山东工作。那时刚刚回城,被安排到学校看大门,这倒是个清闲的差事。我的许多英文作品都是在那一年多时间阅读的。有一天,我在看书,突然进来一位老者,他不是医学院的职工,但也住在医学院的院子里。当时,我正在读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他一见到我在读这部书,就和我聊起这部书来。他的知识的渊博另外叹为观止,真没想到在那么个小地方,还有这样高文学修养的人。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啊。可是,我对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有点看法,其中有一位就问我,你读这些书将来有什么用?好像我们这些人先天就他们矮一头似的。 今天见到这位老者,似乎让我见识到另一幅场景。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恐怕是藏龙卧虎的人更多。别看清早傍晚在那里遛弯的老先生,你能知道他们当年是干什么的?所以千万要小心,不定哪位就把你给噎一家伙。当心,别总以为咱才有文化! 正在读书的老人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9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6分钟超强锻炼等同6小时
tzwu 2011-3-3 23:14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经常不得不在工作、家庭、健身娱乐中寻找平衡点。对于那些渴望拥有健康体魄的忙人或懒人来说,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堪称福音。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每星期进行6分钟的超强度锻炼,其健身效果与每周6小时相同。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丁·吉巴拉教授的研究成果,那些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锻炼一族完全可以改变目前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锻炼计划,将时间缩减至每周3次、每次2分钟。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锻炼效果却基本相同。      不过,短短2分钟的锻炼却非比寻常,要求身体超速运转,锻炼者必须在固定单车上用尽全力,拼命蹬车,每30秒为一组,分4组完成。试验表明,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锻炼功效,锻炼者必须能够忍受超强度运动所带来的不适。研究人员提醒,这种超速锻炼具有一定风险,想尝试的人应该首先向医生或健身指导进行健康咨询。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出版的《应用生理学杂志》月刊上。研究过程中,共有23人参加了测试,他们的年龄分别在25岁至35岁之间,男女均有。      试验中,测试者被要求骑固定单车近30公里,然后计算他们所用时间。第一组中速蹬车,用了2小时;第二组快速蹬车,60秒钟一组,共用了10分钟;第三组超速蹬车,30秒钟一组,只用了2分钟。      之后,测试者参与了其他锻炼项目。两星期后,3个试验小组被要求重复上述蹬车试验,每个测试者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基本相当。此外,其他测试结果显示,测试者肌肉获得氧气比率的提高程度也相同。研究还发现,2分钟的超强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与花10倍长时间锻炼所产生的肌肉酶一样多。肌肉酶对于预防二型糖尿病有重要作用。 摘自2005年7月29日《中国民航报》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1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健身房变成发电站:变消耗为创造
杨学祥 2010-11-23 05:53
将健身房变成发电站:变消耗为创造 杨学祥 健身房是最受城市人青睐的发明,也是浪费能源的最糟糕的发明。我在 2009 年 3 月 1 日 指出,与愚昧社会不同,无知社会的形成有三大原因: 首先,知识既能给人类带来利益,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知识与知识本身提出的问题相比是微乎其微的,问题相对知识成倍增长,而且问题的难度成倍增大; 其次,真知灼见被人类社会接受或完全接受,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社会被过时的知识所控制,布鲁诺被处以火刑,伽利略被判处监禁,就是权力无知的最好证明; 第三,由于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作为个人,专业知识越多,对总体认识的水平就越差,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如果让专业人员把握全局,争论和错误不可避免。 例如, DDT 又叫滴滴涕,是有效的杀虫剂。 20 世纪上半叶对防止农业病虫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们发现 DDT 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鸟类体内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因此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DDT 的使用,是人类对其后果无知的最典型事例。 又如,人类用机械代替手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机械省力不省功,由于机械效率低下,大量能源被浪费,而闲暇下来的人类又面临肥胖症,不得不通过健身房来消耗体力。这是有知还是无知? 再如,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总是与公众的意见相左,不一定就总是正确。循环型节约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政策上,专家又提出扩大内需来保持增长。扩大必要的内需,如必要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可以增加经济发展后劲;扩大不必要的内需,如居民的奢侈消费,虽然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今后发展带来隐患。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综合知识太少,综合人才奇缺,使无知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付出可观的代价。一面声嘶力竭地高喊保护环境,另一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这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对抗,这就是无知社会带给人类的尴尬【 1 】。 2003 年中国的电荒、煤荒和油荒引发了谁来供应中国的大讨论,能源危机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高速度和高消费导致的高风险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模仿美国成为石油第一大消费国,我们却不能模仿美国成为海洋第一大强国。卡住了中国的石油海上通道,汽车、飞机和轮船就变成一堆毫无用途的废铜烂铁。石油进口风险预示着简单模仿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中日竞争俄远东输油管道、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海开采权之争、中国出现首次大规模电荒、煤荒等能源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能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尤其是 2003 年入冬以来,中国有十九个省市拉闸限电;自上海、广州 0 号柴油告急开始, 90 号汽油告急,全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油荒;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也出现短缺。中国的能源瓶颈日益凸显。有关权威人士近日透露,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增长之中。专家指出,首先,这一数字意味着我国石油对外高依赖格局已经显现。第二,我国的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暴露,未来资源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第三,必须高度重视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 。 事实上,我国石油产品的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既非一时之急,更非一业之忧。在此之前,我国铁矿的对外依存度在去年就已达到了二分之一。而无论是日益加剧的电力饥荒,还是石油、铁矿对外进口的高依赖,所有的信息都指向了一点:我国的能源高消耗正使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支撑力问题迅速凸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提供的数字显示,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我国的 GDP 增长了大约 10 倍,同时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 40 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带来了煤、电、油的全面紧张,整个经济运行已经绷得过紧,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 9.1% 的增长速度,即使保持 7% 的速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石油三分之一对外依存度使国内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清晰:我国的能源供应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消耗需求 。对此,专家的建议简单明了:现实逼迫中国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将意味着简单模仿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2 】。 2010 年拉闸限电在节约能源的旗帜下再度重演,柴油荒又风靡全国。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称明年天然气缺口将达三分之一。 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工程院 / 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上,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殷建平预测, 2011 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比例将达 35% ,有三分之一的需求量无法满足。殷建平表示,中国天然气的需求将在未来十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到 2015 年左右,年消费量将突破 1500 亿立方米; 2018 年左右突破 2000 亿立方米。而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自 2008 年开始就已超过供给量,出现供需缺口。根据预测对比,自 2015 年至 2021 年,中国能源缺口量将由 380 亿立方米增至 1100 亿立方米。因此,综合天然气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的结果可知,未来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逐渐扩大【 3 】。 中国依然在重复着西方高速度、高风险、高消费的发展模式【 4 】,为了高 GDP ,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重复建设和快速更新,浪费了过多的能源和资源,平均 30 年建筑寿命,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意味着能源和资源浪费将增大二至三倍。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势在必然。 变消费为生产,变消耗为创新,我们可以从健身房做起。人类用机械代替手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机械省力不省功,由于机械效率低下,大量能源被浪费,而闲暇下来的人类又面临肥胖症,不得不通过健身房来消耗体力。我们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和能源? 健身房不能只是简单的消耗人们的体力,而要通过能量积累和转换,把人力变为电能,成为世界能源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器材将按新的要求设计。 让新型的健身房遍布各个角落,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社会能源输血,健身将成为由消费转化为生产的新型运动,健身不仅不需要付费,而且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庞大的失业人口和退休人群。只要你有体力,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让思维方式的改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从无知经济到无知社会。发表于 2009-3-1 8:07 :3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7739 2. 杨学祥。莫让石油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穴。 2004/5/31 17:10:00 光明网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4/4786.html 3. 李毅。专家称明年天然气缺口将达三分之一。 2010 年 11 月 22 日 01:53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22/01538986728.shtml 4. 杨学祥。再论高消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6-04-07 来源:光明观察。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806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8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