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咏春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
wangyong77 2015-3-10 00:19
【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 文中有个观点,就是中国咏春拳功夫在国外更热,而我们也看到似乎其他功夫也是。甚至于有人说中国功夫失传了,要去日本学。 当然或许是一面之词 【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2011-10-14 23:18:42)转载▼标签: 梁挺欧洲咏春拳空手道真功夫杂谈 分类: 武术 李小龙当年的成功只是让外国人第一次认识了咏春,真正让咏春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其实是以梁挺为首的叶问其他徒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李小龙当年的武术国际化的思想,用空手道等现代武道的管理组织形式将咏春拳包装后推向了世界,就比如现在各种咏春拳组织基本上也都有了类似空手道的段位划分以及国际总部、地区总部、地方分部层层授权管理的现代组织管理形式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咏春拳国际组织要算叶问关门弟子梁挺博士创建的“国际咏春总会”—International Wing Tsun Association(简称IWTA),这个组织的注册商标是“Wing Tsun”。在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都有分部,注册会员超过了100万人。如果再加上梁挺师兄弟们创立的其他咏春拳组织(如Ving Tsun 等),世界上光是叶问一脉的民间咏春弟子就会超过200万人。当然,这还不包括集体采用咏春拳作军队制式格斗教程的一些欧洲国家的各种军警组织,如匈牙利国防军、德国SEK、英国SAS等。 以下关于梁挺的内容转自百度: 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派武术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师傅,他在世界64个国家开了4000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王!   童年的梁挺身体孱弱不堪,经常被同学欺负。有一次,他被20多个街童围攻,被打至重伤。   此事坚定了他习武傍身的决心。1960年初,13岁的梁挺到咏春武馆拜师学艺。他痴迷武学,打沙包、打木人椿、自由搏击,三更灯火五更鸡,天天如是,风雨无间。18岁时,梁挺终于练就一身好功夫。   1968年,梁挺考入香港浸会学院外文系。其时,一般人对国术心存偏见,认为这是市井之徒的打架伎俩,难登大雅之堂。但梁挺却凭着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拼劲,几经波折,在浸会大学开创浸会咏春班,成为把国术带进大专学院的第一人。   拜叶问为师令梁挺的武术更上一层楼。叶问是咏春拳的掌门人,也是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对梁挺这位封门弟子欢喜有加,把其精深的招式悉数相授,并把苦心经营多年的香港咏春体育会拳术班交给梁挺打理。梁挺不负师托,通过公开表演、电视表演、接受传媒访问、派弟子出赛等形式,令咏春拳妇孺皆知,咏春体育会因而声誉日隆。   1970年,梁挺辞去咏春体育会拳术班总教练一职,成立咏春梁挺拳术馆,以传扬咏春武术为己任。咏春梁挺拳术馆不但令港人趋之若鹜,也令外国人纷至沓来。   弘扬国术   上世纪70年代初,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柔术在国际武坛大行其道,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却“养在深闺无人知”。作为一位武术家,梁挺深感惭愧。因而弘扬国粹,把中国武术传到世界各地去,成了梁挺的心愿。   1975年,梁挺只身来到德国北部的基尔市,用街头卖艺的方式展开其在海外传播中华武术的艰辛历程。德国人并没把这位中国小子放在眼内,好斗之徒纷纷前来挑战。令德国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很快便败下阵来。梁挺变幻莫测、行云流水的拳术令他们眼界大开,佩服得五体投地,并纷纷要学中国功夫。梁挺乘势在德国开设分馆,广招学徒。至今,德国分馆已发展到1000多间。   梁挺每到一地,都要应付挑战者,稍有不慎,就会英名尽丧。他以武会友,以德服人,被折服的挑战者多成为其忠实的徒弟。不懈的努力令梁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开的咏春拳术会馆目前成为世界武坛最庞大的独立武术团体,分布于世界64个国家,共有4000多间,徒子徒孙超过100万人,其中包括两届世界泰拳冠军史提芬·霍斯、世界空手道冠军胡夫、世界拳王宾奴、多届欧洲泰拳冠军及世界泰拳亚军史提芬·厉慈、三届全欧洲刚流柔空手道冠军约根等。美国海军陆战队、联邦密探队、德国SEK、法国KAID、意大利NDCS、比利时特@警、埃及空降部队等教练以及欧洲七成军警和特@警,都纷纷转学梁挺的咏春拳。风靡世界的咏春拳,其魅力何在呢?梁挺师傅指出,咏春拳的特别之处,是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去消人(化解来拳),而是借力打力,以柔制刚。一般人最怕擒拿手法,咏春拳却不怕。其他功夫打了一拳,接着就要收拳,而咏春拳处处紧迫,一拳接一拳,名曰“迫步贴打”,杀伤力很大。   传播秘诀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梁挺师傅凭什么把国籍、语言、思想、文化、习惯不同的人吸收入会,并在短期内完成裂变扩大呢?   梁挺不但是一位成功的武术大师,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传播”专家。   早在1975年,在办好武馆的同时,他和友人合办了一份国际武术杂志———《真功夫》。由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真功夫》大受欢迎。由他撰写的《咏春拳》一书已被译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斯拉夫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波兰文、保加利亚文等多个版本,并行销世界各地。他还被美国的宾泽明·法林连学院颁予哲学博士的证书,以及获得保加利亚国家运动学院“搏斗艺术客座教授”之名衔。   1976年,他为香港丽的电视台(即香港亚洲电视台前身)策划了全新的24集电视剧《真功夫》,并客串一角。1977年开始,他又传奇地由电视圈转入电影圈,担任大导演张辙的武术指导,并拍了《唐人街小子》、《南少林与北少林》、《五毒》、《天堂地狱人间》、《广东十虎》等多部电影。   办杂志、出书、公开表演、训练拳手接受挑战、拍电影……一系列成功的传播,令梁挺师傅及其武馆“天下无人不识君”。与此同时,梁挺师傅致力完善武馆的规章制度、教授系统和管理方式。他把咏春梁挺拳术馆改名为国际咏春总会,并实行“金字塔”式的管理,“塔顶”是梁挺,“塔基”是越来越多的学徒,中间则是按12个等级划分的教练队伍。   临别时,梁挺师傅感慨良多:“最好的武术在中国,然而我最好的徒弟却在德国,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国内开分馆,并把国内的总部设于家乡中山。” 楼主如果真想了解咏春在国外包括欧洲发展的火暴程度,最快的方法是到youtube上去搜索Wing chun 、Wing Tsun、Ving Tsun这几个关键字。现在光世界各地咏春练习者上传上去的各种视频都超过了30000个。其中不乏经过各地咏春练习者各自独创出来的一些技术,绝对能让国人大开眼界。 但讽刺的是现在国内能收集到的关于咏春拳的信息却非常少,与国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仿佛好象这咏春拳就根本不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和中国人根本没什么关系一样。就算在新华山这种比较专业的武术论坛上,目前对欧洲咏春了解详细的网友好像也只有小龙女一人,如果等她来了你可以也仔细问问她。 摘自 http://www.ws61.com/bbs/read.php?tid=90815page=1
个人分类: 武术|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国内咏春拳师被踢断肋骨,国外咏春拳却
热度 3 wangyong77 2015-2-23 21:50
为什么国内咏春拳师被踢断肋骨,国外咏春拳却甚至被称为最强格斗术(有夸大)? 咏春拳在国外练习者众多。可能比国内还出名。为什么国内咏春拳师被踢断肋骨,国外咏春拳却甚至被称为最强格斗术? 咏春拳有种寸劲很致命,不过形意拳、太极也可以用出这种劲来。整个咏春拳也有许多和太极相似的地方。 看了许多国外的咏春拳视频,显示咏春拳很具有实战性,但是到了国内为什么这么衰微。 国内一些咏春拳的比试也比国外的功夫差多了。 我也尝试分析几个原因: 国内咏春拳好的书籍少,有真传的感觉只有一套,与太极相通。不过我也不肯定是国外强的原因,在国外练习咏春拳的能够得到真传吗? 国内比赛不重视格斗,重视套路,近年来才有一些比武平台。还经历过一劫。 那个拳师功夫不好。有许多表现,前面已经有分析。 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同时如果有国外咏春拳的书籍,也可以亮出来比较一下,不懂是否公开了一些核心的东西。 这个讨论或许可以为弘扬武术做点点贡献。
个人分类: 武术|976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Video#罗康瑞《咏春拳法纪录片》
josh 2013-11-9 14:4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5NTcxMjA0.html
个人分类: 不一样的人生|1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笑咏春】【高清蓝光1280版国语中字】最新香港动作喜剧
lcj2212916 2012-1-30 15:17
剧情介绍   本故事是由三位从小玩大的好朋,一个武痴,一个老千及一个富商,三人虽有如生死之交,但各人性格际遇都不同,导致今日一班后背的误解,发生这过搅笑的故事。三位好朋友-富豪(陈百祥)、武痴(元华)和老千(张家华)。老千在临死之际,以自身为傲的诈骗技能秘密作为交换条件,希望功夫大师好好照顾和保护他的儿子,再拜托富豪商人给予他儿子金钱上的资助直到儿子18岁长大成人,作为报答。多年以后,富豪洪爷召开家庭会议,要求他的家庭律师到一个小村庄把阿水(田亮)给带回城市。顿时家里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并且开始怀疑阿水和洪爷之间的关系。阿水自幼由一对乡间夫妇抚养,在宁静的小村庄里长大。从小春伯就教阿水功夫,可是从来都没有告诉过阿水他所教的便是咏春拳法。然而,从开始的一连串误解,误会以及意想不到的种种事故,让这趟把阿水带回来城市如此简单的任务顿时变成一场热闹、欢乐的咏春武打搞笑之旅! 大小:1.37GB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97834
2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叶问,本名叶继问,有徒李小龙
seawan 2011-11-22 00:39
叶问,本名叶继问,有徒李小龙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及维基百科(红字为本博愚评): 叶问,本名叶继问,是广东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 【穷文富武——得有这个本钱。】 叶问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家教育。从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为陈华顺封门弟子。陈两年后中风,回乡间修养 【武术名师尚会中风,看来其健身之功能不是万能的】 。。叶问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也得学习“先进文化”,唉~~】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怪不得,原来李小龙有高师】 。。日军攻占佛山后,日本宪兵队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指导被拒之后,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叶问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好接受比武,来者却是身材高壮,拳重马健,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却一言不发,诱待兵来将挡,对方抢先出手,以箭标马进迫,叶问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耕去对方箭,并同时转身跪马,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也及时收马,一声承让,跳出比武画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电影原来夸张不少】 事后,叶问在众人的掩护下逃走,而这场比武由于时间极短,被人戏称为“不到一分钟”。。。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虽有一身武功,却放弃设馆授徒,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 【按:还是要吃饭,为五斗米干活啊!】 。。。最后于1949年出任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涉及镇压地下党,49年留下妻子及四(三?)名年幼儿女,只身(或说与大女儿)避祸香港 【是是非非,凡夫哪能免俗?】 。这段经历他到香港后对大陆的经历终生守口如瓶,连子女都不知道 【沉默是金啊。。或不得已?】 。。消沉中期:(1954-1962年)开始再次吸食鸦片 【好像霍元甲也吸过;叶问吸毒的时间更长。鸦片害人不少,但拙见以为,此根本还在于当事人之人生价值感的 丧失 。】 。后两个儿子62年到港后,方在众人帮助下戒掉。两名儿子与叶问当时相处并不和睦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长子叶准于1972年父亲逝后始教功夫。他曾于2010年上映的电影《叶问前传》中饰演梁璧 【也算家传有成了】 。 【按:对比百度和维基,前者将叶问描述成为过人的英雄,后者则平淡道出其凡夫人生经历,甚至连咏春体育会最初亦是邓生怕师公叶问年老生计无依,为了解决问公的退休生活而成立的,等等。一代宗师,良多感概;荣华散尽,几缕青烟。】
个人分类: 历史与文化|5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咏春精髓:追影不追手,重心不重眼。
sheep021 2010-11-23 14:43
《叶问前传》经典台词: 咏春精髓:追影不追手,重心不重眼。 学武要正宗,行事要正直,为人要正心 念头正,终生正。 追影不追手,重心不重眼 ,不仅是咏春拳的精髓,也是中医的精髓。 而且是儒释道三家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 道本一体,理无二致,医易同源,医武一家。天下一理, 儒释道三位一体。 什么时候科学也学会了 追影不追手,重心不重眼这一精髓,那就是真正的科学了。 一、追影不追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俗话说: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遗精不涩遗,明得固中趣,方为医中杰 。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看似准确合理,其实完全是舍本逐末,刻舟求剑。 那么中医如何治病呢?《黄帝内经》说:治病务求其本。什么是本?症状是病的表象,千变万化千奇百怪,肯定不是本。精神气血才是人身之本。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气血平和了,疾病也呆不住了,身体也就恢复健康了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二、重心不重眼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脏腑百骸 惟所是命,聪明智慧 莫不由之。 所以,只有通过调心来驾驭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使体内脏腑等的气化功能正常,才能使身心真正健康、心想事成精通武、医,乃至天人之奥,成仙成佛 观 是认识一切事物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领域 , 观察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 , 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 但观又有眼观和心观之别。我们不仅 眼观 , 更要把眼观到的东西领进心灵,进行 心观 。 华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都把 心 看得比眼睛更重要,认为眼睛所能看到的都只是表象,必须通过心的感悟去与天地自然万物沟通,因此而达到 心物合一 的境界。当然,华夏文化并不否定眼睛,却不能把眼睛所看到的认为是必然符合实际的,从眼观到心观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我们以观察庐山为例加以说明。我们需要身在庐山之中去看,身在庐山之外去看,需要横看、侧看,需要俯瞰,却无法在山底仰观,更无法钻到山石的内部去看。而且无论怎么看,我们所看到的都只能是一个方面,所以,在看完之后,必须通过闭目想象,然后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在心中勾画出庐山的 真面目 。 在此,也是先需要 眼观 ,而后再去用 心观 。如果说 眼观 的方式是 动态 的,那么, 心观 的方式则是 静态 的。心观的最高境界是 入定 。《大学》中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子的《大学章句》解释说: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虽然这是说道德才智的修养,但是,在研究万事万物的时候,都可以如此。当我们排除了一切心的妄动之后,我们闭上眼睛,可以与万物乃至天地相感通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通过这种感通,把眼睛所见的与天地万物的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直达世界本原 。 三、眼见为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常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眼见到和耳听到的都是表象而已,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大道。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我们常常是睁着眼睛看世界,而闭着眼睛想问题。闭眼睛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排除外在的干扰,运用我们的智慧;是在 聚精会神 ,是在 专心致志 。只有精聚,才能与神相会通;只有心专,才能达于心志。虽然这两个词已经成为成语,但是,这种观察思考的方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因为现在已经是西方文化及其观察事物的方法占上风,而华夏文化及其观察天地万物的方法都被我们忽视了。我们可以说这种方法不符合 科学 的要求,但是,它是与西方科学不同的另外一种学问和方法。 西方文化却格外重视眼睛之所见,甚至可以说就是认为 眼见为实 。当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时候,就用技术手段,发明出各种器物来延伸人的眼光,以此去观察自然、探索宇宙。同时,西方文化用 通过现象看本质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 通过现象看本质 呢?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一般的做法是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把表层的东西剥离开来,从中抽象出 本质 性的 元素 ,亦即 要素 。 虽然这个过程也不能排除 主观 的参与,却是力图排除主观参与的。虽然他们也想把在研究时割裂开的事物再组合在一起,却不可能组合得毫无痕迹。虽然他们力图排斥一切干扰,却不可能在研究中完全处于 真空 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基于眼睛或者作为眼睛的延伸的工具所见到的现象,总是有限的。宇宙如此之大,它终究无法全部 看到 ,事物种类如此之多,它终究无法全部注意到每个特殊性和普遍性。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 客观 的、非生命的对象,这种非常的适用性还很强,西方的 科学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所研究的对象是 主观 的、有生命的对象,这种方法就局限性很大了,其弊端是会把主观的、有生命的对象也当成机器来研究。虽然,这种方法是研究事物必须的一种方法,但是却带有明显的、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参考资料: 心观与眼观:中西文化析论十九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84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