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科馆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圕人访谈:邱葵之再论学科馆员
libseeker 2019-1-18 11:05
图谋按:本文系河滨加州大学资深馆员邱葵先生接受《高校图书馆工作》专访所作。原文 刊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思辨感悟栏目:邱葵.圕人访谈:邱葵之再论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1):86-91. ( 1 ) 请介绍一下您的从业概况?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校图书馆馆员 。 我是 80年代末来美国的, 在 很快读了图书馆硕士和 一个 比较文学硕士后, 于 1992年开始在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工作。在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中,我的工作和馆藏建设有关,但也做过编目、参考咨询、图书保护、以及作为部主任前后做了10年的行政管理。我所在的 学校 虽然在美国的高校中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也是一个有 23000多名学生 、在 世界大学各类排名表上 名列 200位左右的综合性大学,其图书馆也是 美国学术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这个只有100多个成员馆的学术图书馆“俱乐部“的成员。此外, 因为我们属于加州大学这个在国际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公立大学系统,而加州大学 10所学校图书馆 也 有一个叫加州数字图书馆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的联盟,各图书馆之间的 业务联系 十分密切 , 这种大环境 让 我多多少少能以一个相对全面的角度看待和图书馆 以及 有关的问题。 (2)为什么要做这个访谈? 改革开放已经有 40年的历史,图书馆人通过 实地 访问以及各种正式非正式学术交流,获取了大量关于美国图书馆的信息,而其中 不少 概念和做法 也已经 被国内图书 馆 采用。照理说,大家对美国已经够了解的,实在没有必要再说什么美国图书馆了,但我在文献的阅读以及在网上或网下 与 国内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美国 图书馆 还是不少理解上的误区,而其主要原因是人们一般用自己习惯的框架来理解 国外 的一些东西,这种框架可以是思维上的也可 能 是社会文化上的,所以我常有一种不得不说的冲动。不过,如果通过写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少有一点限制, 而 这个访谈栏目可以让我畅所欲言,把事情说得更透彻一些,让大家能更好 地 理解我的观点和一些关于美国图书馆的事 ,并 借此还原一些问题的真相。 另外, 我不希望大家把我谈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指指点点的外人,而是一个从业多年的高校馆员 同行 ,我和大家只是地理位置不同而已。 最后 要 说明 的是,因为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和公共馆交集 甚少 ,说的所有东西都是以高校图书馆为 出发点 的,所以有些内容对公共馆未必适用。 (3)这期邱葵要谈的是: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制度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方兴未艾,这也是我自认很了解的一种高校图书馆业务 ,因为 我曾主管我馆的学科馆员系统 , 我们在鼎盛时曾有近 30位学科馆员。在2016年的《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一文中 ,我 曾 也把美国高校的学科馆员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近年来 , 我也比较关注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发展,读了国内的很多有关的文章和具体实例 ,以及 不少有关的讨论。我的观察是国内学科馆员的主要服务是在科研支持、科研查新、联系讲座 等方面 ,甚至有图书馆把查收查引这种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列为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另外,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考虑,一些图书馆研究人员也倡导学科馆员的要不断向专业方向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学科的匹配度、 并 引进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加入图书馆,以达到学科馆员全面 “嵌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为之保驾护航 的目的 。这些 做法 是 从 国内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出发, 并 在 考虑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基础 后 发展出来的新的服务模式,如果能确确实实地执行,的确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添砖加瓦,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 由于 这些服务对从业人员在业务上的要求太高,这不仅会使一些很多人才资源匮乏的高校馆却步,其繁杂的工作内容也会使那些有专业能力的馆员感到力不从心。 (4) 学科馆员到底是什么? 虽然我做了多年的学科馆员,但 很惭愧的是, 国内学科馆员的不少工作内容是我很少做或者从来没有做过 的 。那么,大家会问:中国高校的学科馆员和美国的有什么根本 上 的不同?美国的学科馆员的核心工作内容是什么?我能找到的比较准确同时也是符合多年来我看到的图书馆实际操作的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的,是 Gary W. White 的定义:“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某个学科的专家。因为他们拥有某个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他们担负着馆藏建设和特别参考咨询的职责。此外,学科馆员还是图书馆指定的与教研部门之间的联络员, 相似 的学术背景 或 工作经验有利于这种工作关系。 ” 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有些变化, 但 馆藏建设和特别参考咨询依然是其核心职责。我请大家特别注意这 “特别”两个字,因为它体现了学科馆员工作的特殊性 。由于 人才短缺是很多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让学科馆员去从事一般的参考咨询 。 除非他的正职是参考咨询馆员,而学科馆员只是他的兼任的工作内容。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 太 拘泥于学科馆员的传统 职能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科馆员这个工 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 与时俱进 地 赋予 学科馆员新的定义嘛。但我认为,在新的 读者需求和 技术手段下,即使是按 Gary W. White的20多年前以馆藏建设为中心的学科馆员的工作为准,学科馆员有 更多 事情要做 。 合格的学科馆员应该了解自已所管学科的出版动向、各种资源的优缺点、同级高校的馆藏发展情况,并结合本校的在这些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情况,作出馆藏建设计划 和 资源采购的决定 。 这些和国内一些学校把 馆藏建设 看成是简单的采编工作,然后为了追求生本率而大量采购复本的业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 这 需要图书馆员有极高的专业素质。 在 准备这篇文稿的时候 ,我 访问了国内几个高校图书馆有关学科馆员的网页,发现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似乎是和美国的通行的学科馆员做法是最接近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围绕着资源建设这个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来开展的。美国的学科馆员在馆藏建设方面的工作如果概括地说用的是从 “摇篮到坟墓”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参与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馆藏建设是不单是学科馆员的核心工作,它还是最能体现图书馆员专业素养的地方。因为有了新的技术手段,学科馆员在自己应该做的核心工作上,也就是馆藏资源管理方面能做的事变得更多,它们大致有下面这些方面: 书籍资源:大部分的书是通过向书商提交认购计划书 (approval plan),然后由书商和出版的书进行匹配来进行的。这认购计划书不是一个书单,而是一个根据国会编目分类表的一份数百页单子,对编目分类表中的每一大项(比如中国宋代诗词)都有规定,另外还规定和语言和出版社,是直接寄书还是提供书单。 一般这种计划书针对一个具体物理地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校有文科和理科两个图书馆的话,就要有两个不同的计划书。 这种做法可能在 50年代就开始了, 它的内容极其细致 ,比如 可要求书商直接发送 用英文写的有关中国宋代诗词由某出版社出的简装版定价 50美元以下的书。 以前这些都是用人工配送的,现在有了计算机,书商可以拿每天收到的新书个各馆的计划书加以配对并发货。这类计划书往往会包括不是直接送书而是送书单的规定,负责具体学科的馆员在收到书单后再从中选书。负责采编的图书管理员是完全没有资格做类似决定的。 填写这个认购计划书以及为了确保其执行的准确性的后续的跟踪,都是学科馆员的职责。此外,由于空间和资金的限制,大多数的综合性图书馆是没有复本的,所以馆员要有质有量地完成负责的学科书籍馆藏建设,合理地花掉预算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 电子书 来说, 除了大的从某个出版社的整体订购,对个别书籍往往采用用户驱动的采购模式,但和纸本一样,还是需要学科馆员的全面管理。 期刊和数据库:因为期刊的种类繁多(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馆的有记录的期刊总量是 8万8千种)而且价格不菲(我们曾讨论过是否要订阅每年13000美元每期要1千多美元的医学期刊),我们往往把这两种资源一起考虑。同时,由于内容的复杂性和跨学科的越来越多, 很难用一两个人的个人的知识背景作为采购的唯一依据, 我们完全是学科或馆藏建设馆员组成的资源委员会集体讨论的形式来决定是否采购。在 一些 更大的馆,他们可能用更复杂的组织结构,但其 成 员都是由图书馆 内部人员 组成的。一线学科馆员全面参与评估、推荐、测试、和数据商议价、审阅合同,直到正式订阅后通知学校的相关师生, 这些 都是学科馆员的责职范围。期间,学校的教授和科研人员的参与甚至建议并不多。可以这么说,有强大的学科馆员参与的馆藏建设模式基本上是不需要教授和科研人员参与的,因为这是学科馆员凭借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可以决定的事,而且一线学科馆员的意向往往更重要。我自己邀请教授们参与的大多数例子是需要他们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那些我有权限和能力支付的,我往往会在采购以后才通知他们,因为我不希望他们对此有过多的期望或干预我的决定。图书馆员的底气就在这里,如果需要教授来参与这种决策过程,那本身就显得学科馆员的功力不够。这就像学科馆员不会跑到科研人员面前去指点这个学科的最新科研热点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如果连这都不了解,怎么可能是好的科研人员呢? 剔旧和图书捐赠也是学科馆员的基本职责。一般学校用的是 15年的周期,也就是说,如果一本书15年没用,除非有理由,否则会剔除。这其实是很多馆的常年工作项目,在一个详细周期表下 的 作业。是否接受图书捐赠也是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这其实是另外一个值得一说的话题, 以后有机会的话, 我会另文再述。 美国学科馆员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对资源的评估,在目前信息和出版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即使业内翘楚的哈佛等学校也没法断言说可以单独承担所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所有的信息需求。在这种情形下,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要在资源采购上有取舍,全面了解本馆在某学科资源上的强项和弱项,它和其他同类学校的比较,以及该学科的学术资源在全国各学术馆的分布情况,这样,当使用者需要某种本馆没有的文献或其他资源的情况下, 就 能找到这种资源,这种专业素养在美国目前的极其发达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资源共享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 馆际互借在一般情况下是由读者通过邮件向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处索取,工作人员均为图书管理员,过程简单方便。但如果在引文信息不全或者在非拉丁语系的外语的情况下,就需要学科馆员参与,此时其专业知识就会显得很重要。 最后,在加州大学这种联盟环境中,因为有大量的联合采购,所以有十几个以学科为 名 的委员会来协调各校在资源需求方面的意向,其成员都是各校的学科馆员,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建议可能大家都有兴趣的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并由各校学科馆员投票,再送交一个由各校负责馆藏的副馆长组成的 联合 委员会最终决定当年联合购买和投资哪些资源。这类的采购每校投入的金额有一个按学校的大小、资源需求量而事先定好的比例公式决定的。 上面我只例举了一些直接和馆藏建设有关的内容,还没说 学科馆员 和所管学科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以取得有关本校教学科研现况等方面的工作,我之所以把这些工作内容详细列出是因为我想说明学科委员围绕馆藏建设能做的事实在太多,实在无暇 顾及 其他的 、应该 属于参考咨询的图书馆业务,比如 , 查收查引或讲授一般的数据库检索课程。 (5)对学科馆员更深层的一些思考 我也知道,我说的这些可能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国内的重大资源采购权都在馆领导手里,而馆藏建设其实也就是在采编、书商竞标这个层面上。但从长期看,我觉得我们很难用这种办法来建设出色的馆藏以达到更高的建校目标,更何况世界一流学校了。 另外,即使我们只 建一个 传统的以馆藏建设为中心的学科馆员系统(我觉得制度这个说法实在不是很贴切,在无意中透出了后面说的一些图书馆希望通过学科馆员 将 馆员地位专业化 、 制度化这个潜台词)在一个馆内全面展开,而且让它名副其实,使每个和本校科研教学有关的学科都 搭配 学科馆员,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伯克利加州大学有 一 个我认为是最理想的学科馆员组织结构 : 共有 145个学科/系/项目 (subjects/departments/programs),由 50多位 学科馆员负责,而且上面有人文、社科、理工、生命科学 等四个 学科领域 , 加上馆藏服务联席会议和资源领导小组 ,组成一个 金字塔形结构。 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的人更多,覆盖 518个学科/项目, 我所在的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一度有 30多人。其实对绝大部分的图书馆,从实际服务和本身的人力资源配备看,实在没有必要搞这个既陈旧而且很难做到家的服务模式。我一直觉得这是国内很多图书馆借鉴美国高校馆的一个误区是 : 因为他们希望得到最好的模式 ,而误以为很多世界一流学校的做法是最好的,从而 往往忽视 这些学校的有些做法 其实是历史和妥协的结果,因为美国这些动则上百年甚至两三百年的图书馆实在有太大的历史包袱和盘根错节的组织关系,尤其是像哈佛这类学校 。 如果你不了解 他们 一个做法的来龙去脉,你是不可以学的,因为这很可能是历史和无奈的结果,如果他们现在重头开始,他们连自己都不会做的 ,要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做法才是最好的方式。 再则,既然冠以学科的头衔,学科馆员就要有和这个称呼相配的专业知识。但中国和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内涵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 在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服务理念上的不同。根据文献阅读和同国内同行的讨论,我的理解是国内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指的是馆员对某个学科的知识,比如目前这个学科的整个知识结构、最新研究特点等。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定义更倾向于对这学科以及和它有关的更大的学术领域的信息资源的了解,而这些东西 未必在 该学科的教授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之内,同时他们也往往无暇顾及这些东西。作为学科馆员 ,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专业特长来为科研和教学人员服务,而不必刻意追求这个学科的知识,因为我们不光会舍本求末,而且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和毫无必要达到本专业科研人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追求从业人员在具体学科知识上的 “含金量”对图书馆员这个职业本身有致命的伤害,因为它的实际结果是:非图情专业的高学位持有者在没法找科研和教学工作时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高校图书馆找到工作,冲击本来是属于图情专业毕业的人的职业市场。从长期看,这对图情界乃至图情教育都有潜在的副作用, 它不仅仅稀释了图书馆员的专业地位,而且使 图情行业的就职门槛更难建立, 让 人觉得没有必要去读图情专业了。 最后,对中国高校图书馆而言,如果学科馆员本来就是研究人员,甚至是这个学科的博士,那是很理想的。美国图书馆固然也不会放弃这等的人才,但他们知道在实际上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这之间还有一个门槛:也就是所谓的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学校发出的图情硕士学位 (ALA/MLS,MLIS),所以除了极少有了某个专业学科的博士后在再去读图情硕士,图书馆也不会刻意去找这类人才。 在我多年来主持的历次招聘活动中,往往最最先出局的是这类有专业博士而没有图情硕士的应聘者,因为他们不符合最低要求中的第一条。 和中国的思路相反的是: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来说,招聘没有图情硕士学位而有某专业的高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为兼有图情硕士学位和专业学科背景(尤其是 地理信息系统和 STEM等科学)的人并不容易找到,但光有某专业的高学位甚至博士学位却不难找,所以出于现实的考虑,现在有时在某些馆员 招聘广告 上看到这类 把 “同等学历” 作为 最低 入职 门槛 , 而放弃传统的图情硕士学的 要求 。这种做法 实在是出于 无奈,而非 任何高校馆的 第一选择。 (6) 学科馆员的名称真有那么响亮吗? 看了一些国内高校馆的一些有 “学科馆员”的图书馆的网页,坦白讲,我觉得大多数馆列举的工作内容拿到美国其实就是过去的参考咨询工作,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参考咨询这个名称在也是一个逐渐淡化的称呼,现在正以另外一些更能体现服务内容的名称所代替。参考咨询其实是美国高校图书馆传统上,而且到目前为止配备人员最多的部门,拿我馆为例,我们差不多有一半的一线馆员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如果从务实的角度讲,如果冲淡其学科的关联性,可以更好地统筹人员的调配。此外,既然你做的不是原来定义(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学科馆员做的事,何必用这个名称呢?更何况这个名称其实也是十分的陈旧,和现在的很多新的服务项目并不配套。我自己并不希望言必称美国,但国内的很多有关学科馆员的研究文章,往往都是拿美国的例子做理论依据,并来支持学科馆员的重要性和其服务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摘取了自己想支持的服务内容而舍弃了一些核心内容,而各地高校馆在理解和具体执行时又进一步偏离,把这个其实是学科馆员当成了实现馆员队伍专业化的万金油,到处用它拿来贴标签。比如,一些馆 成立了机构知识库建设中心、学科评价中心、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心,其实这些都是服务的内容并不针对一个具体的学科,何不用更响亮的而且又时代感的名称来称呼这些新的部门和岗位,比如数字资源管理部 ( Digital Services Division),数据馆员(Data L i brarian, Digital Services Librarian, Digital Collections Librarian) ? 这让我这外人感到 十分 不解。 (7) 有没有专业馆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原先想的题目是 “ 有没有专业馆员 ”? 虽然吸睛,但觉得这听上去似乎有点绝对,所以改说学科馆员。我本人觉得 把 专业馆员延伸出去 ,会 有太多的问题:如果有专业馆员,那么非专业馆员是什么?从职业上看,我们听说过非专业律师吗?他们还算是律师吗? 另外,我们敢让非专业医生看病吗? 我觉得答案其实很简单:图书馆里只有馆员和非馆员 的图书管理员 ,而前者都是专业的,否则他就不是馆员。 据我的观察,之所以国内有专业馆员的说法以及学科馆员 “制度”在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流行 , 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为了顺便解决缺少 “合法”入职门槛这一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图书馆管理层的难题。 因为没有入职门槛,所以图书馆成了可以任意塞人,大家都是馆员这种尴尬的局面,于是出现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人人写学术论文、有职称不聘、馆员充斥流通等无须太多专业知识的岗位。 在这种情下, 用专业这个标签来再次标注部分的 在职人员 , 让 这 “专业”的名号 使之 区别与其他的 图书馆工作人员 , 不光 突显学科馆员这个 “新”岗位的专业含量,还可以顺便解决入职“门槛”的大难题。这也 使学科馆员的概念在中国有了新的,但同时是更让人迷惑不解的新定义。 想这么做的 馆 可能认为有了学科背景的高大上可以在 事实 上建立一种隐形门槛, 希望通过这个学科馆员 “ 制度 ” 来提升馆员队伍的 “ 专业性 ” , 让这个 “制度”内的人成为“专业”馆员,从而纯洁馆员队伍。 这多少有点牵强,因为国内图书馆的不专业地位 源由 是缺乏有效的入职门槛,在已经入职以后在内部排队加贴 ”专业“标签,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我觉得国内完全可以通过建立 对在招聘中设立坚实 入职门槛的同时,对在职人员重新认证(比如参加在职 图情 教育项目,通过者给予证书) 。 另外馆内建立馆员职员两种体系(不同的评级标准,而后者不必出文章做科研),来重新建立一个专业队伍。这样就名正言顺的多,也可以扫除目前馆员队伍混乱,人人都可以当馆员的这种乱象。 缺乏入职门槛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大问题,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不根本解决的话,要建立一流图书馆也就无从谈起。 我 另外 要强调的是设立非馆员的岗位的重要性,这些人叫图书管理员也好,图书馆职员也好,没有它,这馆员的位置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在馆内岗位设计上,一定要形成一种严格的人事制度,来区分馆员和其他人员,也就是说少部分人是馆员的编制,其待遇和评定职称的要求是和其余的非馆员不同的,而且馆员只限于某些部门。比如在我所在的学校:流通领域是没有任何馆员的,即使流通部的主任也 就 是个级别较高的图书管理员。此外,我们的馆员和非馆员(人数比前者多一倍)是有不同的人事管理人员管理,其主要原因是前者是学术资格 (academic status) 也就是所谓的学术编制 。 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员都是教授编制,而后者是职员编制,前者是需要评职称,而后者写个总结,由主管写评语,要求 低 多了,所以很多人甘愿做这类 8 点 到 5 点没有学历和研究等附加要求的工作 。 (8) 你对学科馆员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从上面的谈话,大家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学科馆员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是一个多年前应需而生的图书馆岗位。大家可能会问:如果我现在还没有学科馆员,那我还要不要建立这个系统 ?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你实际上可能是不需要它。在现在的情况下,学科馆员作为一种全面铺开的图书馆岗位系列,可能只属于极少数大学。如果没有能力(其实可能也没有必要),你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因地制宜,为本校几个重点学科设几个和学科有关的岗位,比如工程馆员,人文馆员等。 另外,一个更彻底的办法是:与其是建一个徒有虚名的 “制度”, 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打破这种束缚, 不如采取一个比较务实的办法:那就是冲淡所谓的学科的专业性,而大大加强本馆对教学和科研支持,并 考虑了本校师生需要的基础上,务实地推出完全和服务有关的一系列馆员岗位:新生服务馆员、研究支持馆员、数据馆员、数字资源馆员 等等。 在这种结构下,设个别以学科为名的馆员也可,实在没有必要建一个全面的学科馆员系统。你的需要你知道,对你好用就好,隔壁学校有没有,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好比说,如果一个地方现在没有座机电话网,我们还有必要建一个新的过去那种的电话系统吗?你还会羡慕有座机电话的人吗?这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把这点放下了,你倒是真的和国际接轨了,因为说穿了,学科馆员已经是一个很陈旧的 概念和称呼 了。 最后说一下我馆的情况:在执行了 15年后,我们去年撤销了所有的学科馆员。尽管我个人对此有点怀念,但我想的很明白:与其有一个人数不足(不到20人)而且没法有效运作的学科馆员系统,还不如一个没有学科馆员,但能提供整体教学科研服务的图书馆系统,因为它合乎我们的需要,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圕人堂|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科馆员琐谈
libseeker 2019-1-16 08:19
本文刊发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思辨感悟栏目:王启云.学科馆员琐谈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1):92-94. 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会议期间,《高校图书馆工作》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刘平老师,先是让我就刊物的未来发展提意见和建议,随后给我布置了一个关于学科馆员议题的任务。 意见和建议 较快就完成了,内容为 “ 2018 年印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声誉日隆。 2019 年建议: ①加强网络投稿平台建设,提升其稳定性、实用性,为新时代新发展保驾护航;②进一步找准定位,办出特色,立足高校图书馆事业,重视职业能力、职业情怀的引领;③让更多高校图书馆人关注与支持《高校图书馆工作》,积极组织与策划相关活动;④利用封面、封底、补白等,选刊贴近高校图书馆人工作与生活内容,提升刊物的亲和力及人文关怀;利用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普通图书馆工作者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于学科馆员议题的任务,刘平老师的本意是想约请河滨加州大学邱葵老师与我两人展开对话。我与邱老师的交流是比较多的,也公开表达过。邱老师在《图书馆论坛》发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我的一些想法主要是在科学网博客平台及《图书馆报》上。考虑到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原本是想偷懒的。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月内邱葵老师完成了任务,并第一时间与我分享,我觉得内容挺好,提升可读性方面提了点小建议。刘平老师同我分享了读后感:“深感此文畅快淋漓地并且一针见血地答疑解惑了,而且邱老师深刻贯通了当初我跟他约稿的内容和目的,对于学科馆员目前存在问题的探讨我个人觉得也超越了他之前文章所述。”我觉得我可以表达的已在博客中表达了,再加上邱葵老师表达得那么好,且表达了我不敢表达的内容,我觉得我再写显得多余,心想偷懒成功了!没想到,刘平老师专门打电话给我,给予我点拨,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不由感叹: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 先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单位。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于 1985 年创办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 2010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3 年 8 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 年 7 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6 年 3 月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正式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当前全校师生正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打造海洋品牌,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为早日建成江苏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再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所在馆从 2010 年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我是所在馆首批学科馆员之一,学科服务由参考咨询部负责,自 2015 年 5 月起,我任参考咨询部负责人。 自 2010 年 11 月至今科学网图谋博客中关于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博文有 16 篇。其中包括“学科馆员”的 8 篇:《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干什么?》《高校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宋姬芳: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学科馆员,路向何方?》《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及其服务内容》《邱葵:学科馆员制度的理想模式》;包括“学科服务”的 8 篇:《读同济大学学科服务有感》《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博客印象》《学科服务的故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北京大学学科服务新进展》《于静:基于学科用户需求的学科服务开展策略》《“双一流”建设环境下的学科服务》《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况》。上述博文,有的是工作笔记、有的是学习笔记、有的是学术随笔,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我作为实践工作者,也作为研究爱好者、读者,对学科馆员主题的关注与思考。 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科用户开展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指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经验和从业资格,从事特定学科领域的专门信息服务,包括文献选择与评价、书目指导、专题信息导航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和增强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 简略梳理一下我担任参考咨询部负责人以来,所在馆学科服务主要成效及有待改进之处。 学科服务主要成效有: (1)依托淮图学科服务 QQ 群助力参考咨询工作。淮图学科服务 QQ 群主要定位为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实名交流平台。服务内容为:①图书馆资源推广;②学术信息分享;③解答用户疑难;④指导检索利用;⑤了解文献信息需求;⑥了解资源使用情况;⑦ 征求意见。该群主要有两类交流:一类是学科馆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另一类是教师之间的交流。现有成员 279 名(其中“专任教师”约占全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常年推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解答各类咨询,分享文件,涉及试用资源通知、数据库使用方法、研究参考资料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发布《淮图学科服务速递》(截至 2018 年 12 月 3 日,已发布 50 期,其中 2018 年 10 期),通过办公网邮箱、淮图学科服务 QQ 群向全体教职工推送,此外,通过图书馆网站向全校学生提供下载服务。《淮图学科服务速递》有助于我校师生快速了解相关资源与服务,熟悉其使用方法,更好地加以利用。 (2)开展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深层次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积极与科研处、院系及相关教师沟通与交流,开展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服务工作试点。请有需求的老师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服务工作单”。学科服务工作单中“定题服务”是指图书情报机构根据用户课题需要或研究需要,通过收集、筛选、整理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直至协助用户完成课题的一种连续性服务。学科服务工作单中需求类型中的“其它”, 包括各种论文查重方面的需求,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8 年重点开展了 3 项定题服务(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节杆菌右旋糖酐酶的结构功能解析及分子改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学情感与情感教育的关联性研究》、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培育科技创新大企业有效路径研究》),受到了相关用户的好评。 (3)开展“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活动。为了帮助用户获取数字资源、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开阔知识视野、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活动。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数据库商派出的专业培训师合作,共同为我校师生介绍数字资源的使用与检索技巧,解答使用数字资源过程中遇到的的“疑难杂症”。所有讲座 PPT 第一时间通过淮图学科服务 QQ 群分享。 2018 年 10 月 23 日 -11 月 27 日共举办讲座 17 场次,我校师生累计逾 1000 人次参加。讲座内容包括:中外文数据库专题讲座、二级学院资源与服务专题讲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参考文献管理与检索系统使用培训、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等。 (4)积极开展图书馆学研究,提升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参考咨询部围绕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主题,已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高校图书馆工作》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另,横向科研项目立项 1 项,项目名称《胰岛素泵市场需求调研》,科研经费 4 万元。 (5)为科研处、人事处、二级学院等职能部门的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学科评估、专业评估、科研成果统计等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 有待改进之处: (1)学科服务需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依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科用户开展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指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经验和从业资格,从事特定学科领域的专门信息服务,包括文献选择与评价、书目指导、专题信息导航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图书馆员。我们的学科馆员需要先认真从“部门联络人”做起,努力方向为: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和增强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 (2)进一步加强信息素质教育。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和创新用户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数字资源利用讲座预约服务。文献检索课对图书馆这一行的专业性有较大影响,开展好文献检索课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及信息服务职能的履行。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宣传与推广工作,继续开设《现代信息检索利用》公共选修课,积极推动我校文献检索课的开展。 ( 3 )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参考咨询部是图书馆重要业务部门之一,主要负责解答属于图书馆业务范围的各类咨询问题,辅导读者查阅文献信息,提高读者信息素质水平,并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学科评估服务等,负责中外文数据库采购、学科服务、学位论文提交等工作。当前参考咨询部只有 5 名工作人员,事业编制人员 3 名(副高 1 名,中级 2 名),非事业编制人员 2 名(管理与技术岗)。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首先是与其所服务的机构的使命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以创新的服务和资源重塑对其所在机构提供有力支撑。重新定位和评价图书馆功能的核心,迫切需要面对、思考和探索的是如何提升和发挥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和竞争力,应对急剧变化的技术发展、用户习惯变化、资源形态与结构转换等外部环境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外塑形象,内塑内涵。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用工形式和办法,建立公正合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优化岗位设置,改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继续推进目标管理,要重点突出、兼顾协调,要加强现代化图书馆业务体系的改革研究和探索,积极构建现代图书馆业务工作新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也有 20 年历史(从清华大学图书馆 1998 年起开展学科服务实践算起)。学科馆员承载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光荣与梦想,路向何方?邱葵先生《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历史,重点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学历、资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和服务内容,文末讨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认为: “ 学科馆员要善于向用户展现自己的图情专业特长,赢得他们的尊重,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并通过服务展现专业价值。美国学科服务重视提高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让用户在掌握这些知识后能更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并非把学科服务的重点放在本应该由用户自己干的事情上。 ”笔者非常赞同邱先生的观点。 我国高校学科馆员的未来发展,尚需脚踏实地, 继往开来。
个人分类: 圕人堂|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肖珑: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四个阶段
libseeker 2018-12-18 17:08
摘自: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05):43-51. 高校图书馆学 科 馆 员 服 务,从提出到实施已有20年的历史,期间经历高峰低谷,不断调整,服务渐入佳境,对学科馆员的资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可以分为若干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科联络人”。主要职责是建立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开展图书馆服务的宣传推介、解答咨询一般问题等服务。 第二阶段为“学科服务馆员”。主要职责中增加了用户信息素养服务,特别是电子资源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大量推介、培训工作。此外,也按课题开展了少量的科研支持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完成的咨询报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比较分析报告》等;按专业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如征集和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等。 第三阶段为“学科建设与服务馆员”。最主要的是开始参加资源建设,介入方式之一是学科馆员“一条龙”服务,从资源建设到服务全流程开展工作;介入方式之二是分为学科服务馆员和学科采访馆员,二者按学科进行合作。此 外,就 是 开始运用大数据尝试性开展情报分析等知识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2011年和2013年完 成 的《北京大学科研实力分析报告》,2014年完成的《北京大学海洋学科科研态势分报告》《北京大学生态学科科研态势分析报告》等。 第四阶段 为“学科知识服务馆员”。约从2015年开始,比较成熟的学科馆员逐步介入科研和科研团队,协助开展学科规划 评 价、构建学科知识环境,也包括与教师合作开展深阅读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从2016年开始建设学科信息门户,即针对某个特定学科,或者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建立学术信息门户,整合该领域的文献资源(期刊、图书、数 据、会议等)、研究热点、动态资讯、研究机构和自有学术成果等信息,为学科建设知识环境的同时,提供学科态势分析报告、资源推荐、科研学术评价等一站式的知识服务。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北京大学海洋学术信息门户、数学学术信息门户、教 育学信息门户、信息管理学信息门户、经济与管理学信息门户等。又如,人文学科馆员主动了解掌握数字人文方法,与人文学者开展交流互动,支持人文学者开展数字人文等跨学科研究。 从高校图书馆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学科馆员服务居于第三阶段的较多,少量尚停留在第二阶段,比较有创新突破的,则开始进入第四阶段,逐步将图书馆知识服务带入教学科研社区,在成为教师科研合作伙伴的同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个人分类: 圕人堂|2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概况
热度 1 libseeker 2018-11-27 11:02
摘编自:袁红军.“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调查分析 .图书馆学研究,2018(08):76-81. 袁红军《“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调查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8年第8期),运用文献与网络调查方法,分析比较 42 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制度、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学科服务嵌入用户学习、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根据用户需求环境而发生变化,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学科服务制度、丰富学科服务内容、拓展学科服务等策略,以期提升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 该文调研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24日,运用文献与网络调查方法,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浏览 42 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网站上的有关学科服务栏目;通过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达到研究目的。发现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打不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 12 所图书馆无学科服务栏目。余下29所已开展学科服务项目,确定调查有效对象为 29 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项目。29 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运行现状,内容涵盖了学科服务栏目、学科服务制度、学科服务内容、学科服务方式。其中,学科服务制度又分为学科馆员制度、学科服务团队; 学科服务内容划分为学科咨询 ( 参考咨询、知识服务) 、学科资源、学科信息素养;学科服务方式划分为学科服务平台 ( LibGuides、CALIS 重点学科导航、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其他) 、学科博客。 29所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均设置了学科服务,运行状况总体良好。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4 所图书馆既有学科馆员制度,又有学科馆员工作职责,清华大学图书馆又规定图书馆教师顾问的工作职责、图书馆学生顾问工作职责,这些图书馆学科服务制度建设相对完善。学科服务团队又称为工作组、服务组、学科团队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形成了一定规模,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传播与对外汉语、地球科学等 12 个学科服务团队。学科服务内容往往包含学科咨询、学科资源、学科信息素养,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 所图书馆还包括学科前沿追踪、学科态势分析。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存储教师和学生科研数据的机构知识库。同济大学图书馆包括专题系列讲座、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学科专场、文献检索教学园地、专业信息素养教程、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标准、共享空间课程。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使用 “内容管理和知识共享系统———LibGuides”、CALIS 重点学科网络导航门户、湖南纬度信息科技公司的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自行研发学科导航以及链接导航其他学科门户网站。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图书馆为 LibGuides,北京大学图书馆为CALIS 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湖南大学、西北大学2所图书馆为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博客具有速度快、方便、灵活等特征,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了数学、物理学等13个学科博客。学科服务的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29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对于学科服务的制度体系认识不够,普遍呈现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相关制度,工作无规章制度可循,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服务的发展。学科服务制度中仅含 “职责”一词,如工作职责、岗位职责、职责等,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 5 所图书馆; 与学科服务工作职责对照,吉林大学图书馆为工作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学科馆员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学科服务范围,界定模糊,容易引起用户误解,不利于学科服务的利用。29 所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制度体系更无从谈起。“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普遍缺少学科服务评价制度,无法针对学科馆员工作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按照评估优劣给予奖惩。多数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岗位缺乏足够激励措施,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忽视了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科服务流于形式。 (2)学科服务内容单一。大部分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只有点击学科服务栏目或进入学科服务平台,才能找到学科咨询项目,操作过程繁琐,容易引起用户焦虑等待,不利于学科咨询。个别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师,为教师提供尖端服务,藐视研究生群体,无形间缩小了学科服务对象的范围。学科资源多侧重于对数据库及书目等信息的提供,很少有科学数据、机构门户网站、MOOC 课程、学科导航信息等。虽然浙江大学设置机构知识仓储,但收录的作品仅来自本单位的师生用户发表的 SCI 期刊信息。可见,数据管理重点为师生用户的科研文本数据,数据的受众基本只覆盖本机构用户,显得存储数据类型不够丰富,开放意识不足,且只提供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开展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 “个人主页”和 “统计报告”等增值服务。除同济大学外,都未将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块纳入学科服务体系,并未认识到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对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在服务观念、内容和方式上,“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将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多为简单、泛泛地讲授相关检索知识的课程,以及多由数据库公司等指派专人开展专题讲座,可想而知,学科信息素养教育上座率不理想。例如山东大学仅为资源培训,显得过于单调。 (3) 学科服务方式较少。一些学科服务平台具有明显的劣势。CALIS 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不足之处在于访问速度、系统更新与升级缓慢,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造成用户认可度较低。而 LibGuides 优势在于访问速度快、页面分类合理等,劣势为若干栏目文字内容未能处理,系统显示多为英文。但又有一些板块称谓转换为中文,版块内容仍然是英文。例如东南大学 LibGuides 医学分馆,其版块名称包括常见数据库与期刊、学术热点追踪、图书阅读与荐购、学习社区、论文写作、循征医学、信息素养测试、临床医学导航等。另外,“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不普及,内容简单。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3 所图书馆学科博客较为简单,多为图书馆资源推介、学科信息、投稿指南、数据库信息、期刊信息、查询图书、查询期刊、网络资源等,没有检索功能与个性化服务项目。可见,整体上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服务刚刚起步,内容分类不统一、互动性差、检索功能单一、更新频率低,难以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学科服务。 该文提出了数条“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策略”,第一条为完善学科服务制度建设,包括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学科服务团队化制度。该文作者认为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内容丰富,如学科馆员资格、工作职责、评价等。 ( 1) 学科馆员任职条件。学科馆员需要取得一定任职资格证,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包括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级、外语水平、检索技能、沟通交流水平等综合考核内容。 ( 2) 学科馆员岗位职责。①负责本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掌握本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动态与文献资源建设状况;学科所在院系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与信息需求,及时建立稳定的联系; 加强学科馆员与采访人员沟通交流。②负责本学科的文献信息服务。开展各类学科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包括专业文献咨询和检索、定题服务和查新、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培训等工作;了解对口学科电子资源的试用以及试用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负责对口学科数据库的服务,包括数据库宣传、培训、咨询、评价等; 组织、开发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承担对口学科的学科导航库、特色库和专题库的建设项目,参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 宣传推广馆藏资源与服务。 ( 3) 学科馆员考核评估。图书馆本着人本评估思想,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第三方评价、用户评价、学科馆员自评等形式,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内容,对考评时间、考评参数、奖惩标准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全面地针对学科馆员进行精准考评。
个人分类: 圕人堂|5120 次阅读|4 个评论
邱葵:学科馆员制度的理想模式
libseeker 2018-9-26 09:06
学科馆员制度的理想模式 邱葵 河滨加州大学 学科馆员制度一直是网上热门的话题,这多少是因为学科馆员制度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即使国内大家公认的最早出现学科馆员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其历史也只有20年时间,所以有些高校图书馆把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看成是一个跟上潮流的创新做法。但问题是:是不是所有高校图书馆都有必要要建立学科馆员?而且学科馆员制度的理想模式是什么? 我本人是很喜欢学科馆员制度,因为如果条件允许,这个制度能最大程度地本馆的图书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形成一条龙服务:学科馆员制度能从资源的选择、采购决定、和现有资源的的搭配和补充,到把资源向本馆服务对象的推广、支持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最后把学科馆员在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的服务对象的需要反馈带回图书馆,并把这些信息重新反馈到馆藏建设和提高图书馆服务。 在笔者《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图书馆论坛》 2016年第12期 ) 中,我把美国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但最近看了王启云的《美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学习略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29287.html ) 的有关学科馆员的论述,加上我所在的馆在去年撤销了学科馆员制度后意识到,我此前忽略的一个听上去很浅显的问题:学科馆员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素和图书馆员的人员规模有关,当然还有本校的学科建设的规模。少了前者,学科馆员制度是很难有效运作的,而没有了后者这学科馆员制度就真的成为摆设的了。 王启云通过网络调查了三个美国高校图书馆: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我所在的河滨加州大学。顺便说一句,我一直用了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这种说法,因为中文中惯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有分校是相对于总校而言,但加州的这些学校其实是互相完全独立,而且没有从属关系的大学,他们是10个不同的地点开了10个平级的学校而已。王启云选的这三个学校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学科馆员大致上是有大中小三种规模,而规模的大小对其结构是有很直接的影响的。 就我对学科馆员组织结构的的了解,我认为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模式可能是最理想的,因为说的俗一点,它的确是高大上,而他们学校在学科/系/项目上的超大规模也需要用这个庞大的学科馆员结构来覆盖。他们共有145个学科/系/项目 (subjects/departments/programs),由大约53个学科馆员来负责。 因为这个系统需要太多的人,即使在预算和人员充足的伯克利加州大学,也没法用这么多全职的学科馆员来负责这些学科,其中很多人是兼任学科馆员的,而且他们散布在图书馆的各部门。此外,要想让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用这一种扁平的单层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使用的是三层的架构,而且我们从中也能看到这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下面的具体运作。 首先,在组织结构上,他们所有的学科馆员从属于社会科学、工程及物理科学、艺术及人文、生命科学及健康科学四个学科服务部中的一个,这每个部是有部专职的主任,而这四个部主任直接向一个副馆长汇报。不过,由于在美国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工作其实是馆藏建设,所以在实际的运作中,他们是依靠一个叫馆藏服务联席会议Collection Services Council ( http://www.lib.berkeley.edu/about/collection-services-council ) ,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处理和馆藏建设有关的问题。这个联席会议的的成员除了这四个学科服务部的部主任之外,还有特藏、采购、编目、保存修复等部的主任。在实际上,该馆学科馆员制度是在这个联席会议下运作的。 不过,要指出的是,这个联席会议的作用主要是馆藏和采购方面其主导作用 : 它 实施战略方向,推荐政策、协调和引导图书馆馆藏开发和采购活动,并参与所有与获取、创建、和访问所有形式和格式的信息有关的事项。 他们并不是负责馆藏的最高单位,因为他们对馆内一个馆藏建设领导小组 (Collection Development Leadership Group, CDLG) 提供咨询,而后者是负责馆藏预算、重大采购和取消资源等重要决策。他们每年的采购预算大约是3000万美元。下图是四个学科服务部中的一个,这个副馆长下面有9个类似的部。伯克利图书馆的总组织结构表有23页之多 ,见: http://www.lib.berkeley.edu/sites/default/files/toplevel_0.pdf 我对这种高大全的学科馆员模式能大到什么程度没做过系统调查,但从以前在外面开会时遇到一些有稀有学科的学校来看,想到威斯康星大学(UW Madison)可能是一个,于是查了他们的学科馆员网站。我自己也大吃一惊,因为居然有518个学科/项目。虽然他们说是学科馆员,但其中很多人可能用图书馆与科系/项目联系人的说法更妥当一些,但无论如何,这个规模的确是令人感叹。见: https://www.library.wisc.edu/services/subject-librarians/ 这里有几点需要指出的: 1)要有学科馆员制度得先有学科,而如何定义学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容易。首先,每个学校的学科设置是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科的侧重也不同,在一个学校医科由一个学科馆员管都嫌多,但在另外一个学校你可能需要10个人来负责各个医学分支。我另外拿湖泊学做比方,维基百科的定义是: 湖泊学是对内陆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它通常被视为生态学或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涵盖了所有内陆水域的生物、化学、物理、地质和其他属性(流动或静水,淡水或咸水,天然或人造)。这包括对湖泊和池塘,河流,泉水,溪流和湿地以及地下水的研究。最近的湖泊学子学科,称为景观湖泊学,使用景观视角研究,管理和保护这些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了解全球内陆水域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最近又创建了一个名为全球湖泊学的子学科。 这只是官方的说法,但如果是说湖泊经济,那就不是上面所说的科学范畴,而是属于社科类了。一个学科因为每个学校的侧重面不同,他们的研究角度可能会完全不同,你需要为之搭配的学科馆员的背景和馆藏建设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会不同。 此外,即使一个学科,它的具体内涵也是因各校的发展方向/研究人员的特长/本校历史而不同。此外,因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特殊性,你还必须考虑到每个学校目前的学科设置、该学科在本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在学科馆员的配置上反映出来。 2)有足够的学科馆员来覆盖众多的学科固然重要,但这个重要性往往停留在和单一学科有关的资源上,比如直接和该学科有关的书籍和期刊。不过,现在更多的资源是涉及很多学科,甚至跨越人文、社科和科学,这样你很难由几个学科馆员按本学科的需要来决定是否采购这个资源。此外,现在有不少资源和形式有关,比如报纸和视频服务,甚至数据服务,其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任何的学科,这样,像伯克利加大那样一个学科的跨学科的联席会议就变得很有意义。 3)光有资源而没有方面的跟进,比如编目,这个资源还是没法送到读者手里,所以,和编目等部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 4)在服务上,我还是要强调,就像上面伯克利加大的例子,美国的学科馆员的工作核心是建立一个图书馆和学科之间的纽带,来发展馆藏建设。当然,一些学校的学科馆员也提供其他服务,比如像德州农工大学的学科馆员提供以下服务( https://library.tamu.edu/services/reference_services.html ) ,但在很多馆,这些工作其实是咨询馆员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学科馆员做的: 帮助学生: 为课程项目或作业找到最有用的资源。 使用各种工具,展示搜索信息的最有效方法。 辅导使用 RefWorks,Endnote和其他工具,来管理引文并在论文中创建参考书目。 咨询学生研究项目团队。 帮助选择研究课题。 帮助寻找公司信息,为学生的面试做准备。 帮助查询论文的文献综述。 告诉学生如何使用作业所需的格式并正确引用来源。 帮助教师和课程教师: 教您的学生如何有效地搜索信息。 创建课程指南,以帮助您的学生找到特定课程或作业的适当资源。 教育学生剽窃和信息的使用道德。 教学生如何在他们的论文中正确引用资源以及如何使用引文管理软件,如 RefWorks或EndNote。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没有人力和物力达到高大全的模式,如何开展学科服务呢? 我认为大致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照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以比较粗的线条分学科。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划分78个学科,学科馆员36人,有的负责多个学科。但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要做的好,一个人负责多于3个学科,效果会变差。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不要刻意追求学科馆员全面覆盖本校所有的学科,而是按照本校各学科的重要程度,在重要的学科上配置学科馆员,而把余下的小学科由一两个馆员统一负责,让他们管理有关这些学科的馆藏建设。 我个人觉得,对一个综合性大学而言,如果要建立一个能维持基本运作的学科馆员架构大约最少需要20人。我所在的馆2003年推出学科馆员时有30人,覆盖80多个学科/项目,并在上面有三个负责人文、社科、科学的馆藏馆员(bibliographers),另外有一个资源联系会议,还有部门主任和副馆长在上面,但后来由于人员退休和流失,最后只剩下20个人。另外,因为学科的分配不可能是平摊而是看个人背景和兴趣,而且是兼职的,大多数人只负责一个学科,没有人管的只能由馆藏馆员代管,以至于我曾一度负责30多个学科。这个模式到最后也就撑不下去了,而又退回到了集中有有三个人文、社科、科学馆藏馆员的旧模式,而让原来的学科馆员专心本职工作。总而言之,因为学科馆员制度和学校的学科建制有关,而要做好这个模式,对图书馆员的个人学识背景的需要要求比较高,美国很多学科馆员的基本上都是起码在本科有相关学科学位的馆员组成。一个没有背景合格而且人数充足的学科馆员组成的学科馆员模式是没法完成学科馆员真正需要完成的工作的。
个人分类: 圕人堂|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libseeker 2018-8-29 10:12
先来几句题外话,时不时有人提起台湾高校图书馆同人性价比高。我算接触过几位台湾高校图书馆同人,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通过2007年图书馆2.0会议略有了解的吴锦范先生,一个吴锦范先生抵N个图书馆员。其时,他为台东大学图书馆编目组组长,该馆仅有8位正式员工,另有5位兼职员工。吴先生其时50岁左右,但在新技术应用方面颇有建树,给人震撼。且据李超平老师爆料,“曾经有读者到图书馆网站提意见,有一些情绪,他花了整整10个小时去回复并与那位读者沟通。”,另一个爆料是“吴先生当过警察”(见:李超平. 一个非著名菜鸟与Lib2.0会议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会中 . http://mzgw.bokee.com/6238865.html)。台湾高校图书馆同人为何性价比高?我也“好奇”,顺便通过浏览台湾大学图书馆网站进行“探秘”。 台湾大学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学生总人数3.2万余人,其中大学部近1.7万人,研究生1.5万余人。总图书馆、医学院图书分馆、社会科学院辜振甫先生纪念图书馆两大分馆。台湾大学图书馆愿景:打造华人顶尖世界一流的知识服务中心,提供优质图书馆资讯服务环境。使命:致力于文化保存的策略领导地位;确保馆藏资源与服务居华人顶尖地位;提供使用者创新优质的学术研究环境;建构永续性的校际图书馆资源整合架构。 台湾大学图书馆只设2名馆领导:1名馆长、1名副馆长(兼任研究支援组组长)。设馆长室、校史馆营运组、采访编目组、研究支援组、阅览组、学科服务组、推广服务组、典藏服务组、特藏组、系统资讯组、行政组、社会科学资源服务组、 医学图书馆。共有员工136人,其中学科服务组13人(占全馆员工9.6%)。他们的学科馆员服务做什么呢?转录相关信息如下: 学科服务组 http://www.lib.ntu.edu.tw/node/1122 13人 包括全体学科服务成员信息。提供以下信息:职称、姓名、业务职能、联络电话、email。 学科馆员相关服务 http://lib.ntu.edu.tw/subject_service 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 为了解本校院系所师生的需求并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特设置学科馆员担任图书馆与各学院系所师生间沟通联系的窗口。学科馆员负责提供下列相关服务: 一、学院系所师生间之联系 1.作为图书馆与院系所间的联络人,协助提供满足教学研究与学习需求之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2.传达图书馆各项服务讯息与回答老师相关询问 3.向院系所介绍及说明图书馆相关规则更新异动信息 4.提供与院系所师生相关之图书馆讯息 5.透过各种方式了解师生资讯需求,以利图书馆改善及规划相关服务 6.协助提供院系所评鉴所需之相关图书资源报告资料 二、参考咨询与图书馆利用教育 1.提供一般性与学科主题参考咨询服务 2.协助提供院系所师生图书馆利用教育 3.协助提升研究生之资讯检索技巧等资讯素养能力 三、充实各类型学科主题资源馆藏(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相关服务 1.协助院系所充实学科主题馆藏 2.协助执行相关预算或计划经营 3.协助教师办理课程指定阅读资料 4.提供相关学科主题馆藏信息及统计报告 联络学科馆员 http://www.lib.ntu.edu.tw/node/175 上述信息,给图谋的综合印象是很意外、很传统、很务实,有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味道。假如有机会向台湾高校图书馆同行提问,我会问:您幸福吗?您对您的工作满意吗?您对您的收入满意吗?…… 延伸阅读: 台湾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 http://www.lib.ntu.edu.tw/node/1093 馆长室 6 馆长一正一副 校史馆营运组 3 采访编目组 24 研究支援组 3-1(副馆长兼任组长) 阅览组 11 学科服务组 13 推广服务组 6 典藏服务组 12 特藏组 8 系统资讯组 8 行政组 9 社会科学资源服务组 12 医学图书馆 22 102人+12+22=136人
个人分类: 圕人堂|4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及其服务内容
libseeker 2018-8-19 18:42
图谋按: 据维基百科,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始建于1883年,位于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市,有7个校区。它不仅是该国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同时也常年位居世界大学前100名之内,处于世界大学1%顶尖位置,为新西兰大学中排名之首,学校的人文及社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极佳,商学院更是名列前茅。本文简略介绍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及其服务内容。 信息来源: https://www.library.auckland.ac.nz/services/research-support/subject-librarians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和增强员工、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 教学与学习支持 学科馆员为了帮助教学和学习: 与学术人员和学习顾问合作,将信息和学术素养融入课程。 创建在线教程,视频和工具以支持学习。 提供有关信息资源,图书馆使用和参考文献管理的研讨会和演示。 维护图书馆馆藏,满足大学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研究支持 学科馆员为了协助研究: 提供个人研究咨询,以帮助深入信息查询和图书馆资源的使用。 开发特定主题的网页,以改善对相关资源的访问。 维护一个符合大学研究需求的图书馆馆藏。 为博士技能项目做出贡献,帮助博士候选人培养和提高完成重大研究项目所需的技能。 促进和提供图书馆和学习服务提供的专业研究支持服务。 为参考文献管理,引用样式和工具提供协助。 联系方式 请联系您的学科馆员(https://www.library.auckland.ac.nz/contacts/subject-librarian/?sbid=0),了解有关这些服务的更多信息。 提供学科馆员联系信息(包括学科、学科馆员姓名、email、电话、照片等信息),共分77个学科,有的学科馆员负责多个学科。职位名称为学科馆员共有24名。分布在多个部门, 其中科学与工程信息服务部(该部门共8人)、商业与经济信息服务部(该部门5人)算全是,均除部门主管之外,均标示为学科馆员。其余为兼职。 全馆员工为216人。
个人分类: 圕人堂|2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科馆员,路向何方?
libseeker 2018-4-22 10:35
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也有20年历史(以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起开始开展学科服务实践起算)。学科馆员承载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光荣与梦想,路向何方? 2018年4月22日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文献,“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辑中,篇名中含“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的文献供3531条,2018年已有40篇文献,2007-2017年每年均产生200篇以上文献,其中2012年、2013年、2015年均超过300篇文献。理论研究可谓“热火朝天”。实践情况如何呢?据2010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到一成》报道:“据介绍,‘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活的智慧’,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向工学、理学、文学等不同学科对口提供文献服务,在国外约占图书馆员三成。而目前全国1800多所高校的6万至7万馆员中,学科馆员占比尚不到一成。”笔者的“修正”是:在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而且依据笔者当时的“考证”,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两所高校也是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的。种种原因,时至今日,很大比例高校图书馆并没能搞成“学科馆员制度”。 何为学科馆员?依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http://www.termonline.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2017年公布审定预公布数据),学科馆员为“拥有专业知识、业务经验和从业资格,从事特定学科领域的专门信息服务,包括文献选择与评价、书目指导、专题信息导航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图书馆员。”该定义或许为相对靠谱的定义,但是笔者疑惑重重。因为该定义中还有许多新概念或模糊概念。比如说“从业资格”,我国至今并没有从业资格这一说,美国所有图书馆员职位都适用ALA/MLS学历标准,但亦没有统一的学科馆员资格标准。“书目指导”“专题信息导航”“参考咨询”均不甚清楚其内涵。同样采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定义,“书目:文献目录,即为了特定目的记录、报道、认识与揭示一批相关图书文献的清单。属于二次文献。”“信息导航:通过对相关主题信息资源进行搜集、选择、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而建立的分类目录式资源体系。通过信息导航可以提高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节省用户时间,提高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参考咨询: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图书馆和寻求知识、信息方面提供帮助的活动。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上述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仅此而已。初景利先生给学科服务下的定义为:“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主体通过学科馆员,依托图书馆和公共信息资源,面向特定机构和用户,建立基于科研与教学、多方协同、面向一线用户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该定义本身挺好,但实践中似乎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美国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邱葵先生《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历史,重点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学历、资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和服务内容,文末讨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认为:“学科馆员要善于向用户展现自己的图情专业特长,赢得他们的尊重,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并通过服务展现专业价值。美国学科服务重视提高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让用户在掌握这些知识后能更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并非把学科服务的重点放在本应该由于用户自己干的事情上。”笔者非常赞同邱先生的观点。我国高校学科馆员的未来发展,尚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延伸阅读: 1 王启云.宋姬芳: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96836.html 2 王启云.高校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48930.html 3 王启云.学科馆员干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87541.html 4 王启云.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86683.html 5 王启云.读同济大学学科服务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48927.html 6 邱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图书馆论坛,2016,36(12):13-23. 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章回顾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历史;着重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学历、资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和服务内容;分析入职门槛降低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影响;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际情况,讨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
个人分类: 圕人堂|4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嵌入式学科馆员
shilongle 2017-12-27 08:13
个人分类: 咨询服务|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
libseeker 2017-4-14 10:18
编者按: 图谋本人当前的角色包括数字资源采访馆员、学科馆员、查新员,也可以算是所在馆的学科服务主管或负责人,当前的研究兴趣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图谋以为,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一文,最为精彩的是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地“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而且它应该是针对“大学图书馆”的,不是“学科馆员”个体或团队的。当前对“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存在“浮夸”甚至“妖魔化”成分,理论之花较之实践之果,“挂果率”不尽人意。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是整个图书馆层面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需要专业馆员与辅助馆员的协同,“学科馆员”只是“螺丝钉”或小分队。任何人想具备能力框架中的全部能力,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无此必要。俗语云:“贪多嚼不烂”,“样样精通,样样疏松”……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良性环境,让更多“一专多能”的专业馆员成长起来,并尽可能促成他们形成合力,“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围绕组织或行业目标循序渐进。 摘编自: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2):47-5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2期刊发了宋姬芳《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与提升策略》,该文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框架,并对其中涉及的若干核心概念、能力要素进行了定义或阐述。 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是指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服务人员的优势,以有效满足学科用户的学科知识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各类学科资源和服务,将增值的学科知识信息提供给学科用户,满足其教学和科研所需知识信息的能力。 大学图书馆的学科知识能力划分为基础服务能力和服务运作能力两大部分。基础服务能力,又进一步划分为客观要素能力、主观要素能力(学科馆员的知识和技能)。客观要素能力,包括:知识资源能力、技术资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主观要素能力,包括:专业学科方面、交流沟通方面、信息应用方面、信息技术方面、信息组织方面、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科学研究服务方面、指导并参与用户学术交流方面、相关法律方面。服务运作能力,包括:学科知识获取、学科知识组织、学科知识服务提供、学科知识服务评估。 客观要素能力。(1)知识资源能力是指大学图书馆为开展学科知识服务所提供的各类学科资源,是资源基础,也是基本保障;(2)技术资源能力是指在学科知识服务中应用的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技术设施与设备,是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支撑;(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大学图书馆在学科知识服务中的管理规范、工作职责、规章制度、考核评估等,是组织制度保障。 主观要素能力。有的是馆员在参与学科服务工作之前已经具备,也有的是根据工作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培养掌握的。(1)专业学科方面,是指具备的某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能力要求,也是学科知识服务达到学科化、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保障。(2)交流沟通方面,是指学科馆员妥善处理学科服务过程中人员之间、服务人员与学科用户之间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与用户交流沟通的能力、与学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的能力、组织和管理学科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推广许可服务的能力等。(3)信息应用方面,指对信息资源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娴熟的信息发现和文献检索技能、整理、分析和提炼用户所需学科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能力、指导用户检索文献和管理文献的能力等。(4)信息技术方面,是指学科馆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提供有关信息创新和使用方面的能力和推送网络信息相关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等。(5)信息组织方面,指组织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元数据使用方面的能力、建设特色(学科)资源库或学科机构知识库的能力等。(6)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指对学科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的能力,包括培养用户信息意识的能力、设计和实施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能力等。(7)科学研究服务,指对学科用户科研工作的支持能力,包括获取本单位和目标单位科研动态的能力、跟踪所负责学科科研进展的能力、学科分析与评价能力等。(8)指导并参与用户学术交流,是指参与学科用户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包括向用户提供研究成果的出版、传播,以及长期保存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等。(9)相关法律方面,是指掌握相关版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并向学科用户提供法律方面咨询的能力。 服务运作能力。(1)学科知识获取,是指大学图书馆根据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取相关学科知识资源的能力。图书馆不仅要能满足学科用户明确表达的显性知识需求,还要能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不仅能获取本馆资源,还要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和规范获取馆外资源和网络资源。全面获取学科知识,是有效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2)学科知识组织,是指在图书馆在学科知识获取基础上,借助智能检索、数据库挖掘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学科知识进行提取、优化的能力。对知识信息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严谨分析用户利用知识的规律和模式,采用融合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处理,有效解决由于知识分散给用户使用带来的不便,实现知识有序化。(3)学科知识创新,是指大学图书馆在学科知识组织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智慧,为学科用户提供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为学科用户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将学科知识转换成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设计,以及针对用户的有效服务战略和行动,为学科用户提供评价性和预测性知识等,是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关键能力。(4)学科知识服务提供,指大学图书馆将形成的学科知识产品或服务传送给学科用户,并且通过辅导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应用的能力。要建立畅通有效的传送机制和渠道,借助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科需求快速准确对接,并且及时接收学科用户使用情况反馈,催生新知识的产生和新需求的出现。(5)学科服务评估,是对学科知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能力,是大学图书馆对学科知识服务进行的服务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对提供学科知识的准确性、有用性、适用性、新颖性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和服务完成情况的考评等。图书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对学科知识服务实施有效评估,加强对学科知识服务工作的管理,提高学科知识服务水平。 延伸阅读: 2012年1月,英国大学图书馆委员会玛丽奥克兰完成的研究报告《重新确立职称科研所需的技能》,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和今后2-5年学科馆员所需要的10大类32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1)与专业/学科相关的深度知识等;(2)与研究过程相关的了解本单位当前和变化的研究兴趣等;(3)与合作相关的沟通、协作意识等;(4)与信息相关的娴熟的信息发现、文献检索技能等;(5)与研究数据相关的具有良好的该学科/专业数据源知识等;(6)与信息素质相关的技能等;(7)与学术交流相关的提供学术成果咨询与保存等;(8)与资助机构要求、评估和其他“合理”要求相关的开放获取、引文分析等;(9)与元数据有关的使用、咨询等技能;(10)与新兴的和web2.0技术有关的技能。
个人分类: 圕人堂|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
libseeker 2016-6-14 09:21
摘编自:赵延昇,徐境.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96-100. 一、学科馆员应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学科匹配度 根据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成员对专业人员特点的研究,将专业人员的特点和标准概括为:需要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和不断进修;有独特的专业文化;有健全的专业组织,相对稳定的职业群体;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建设,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整体学历水平,保证基础性的专业化培养;提升专业技术职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学科的匹配度,吸引具有专业学科结构的人才进入学科馆员队伍。在学科划分日益精细,学科专业方向要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真正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稳定性高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二、学科馆员应不断“嵌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打造文献资源的“平台服务” “嵌入式”、“学科化”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的《学科馆员角色转变》报告中,这种嵌入主要指“学科馆员应当嵌入用户的研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建立参与用户学术行为的新模式”,这样的服务将原来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要求学科馆员围绕用户打造一个信息资源提供、评估分析、建议参考的综合性学术平台。在当前信息化剧烈冲击的时代,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书目庞大、繁杂,随着学科体系划分的不断精细化,对知识和信息需求的目的性也不断增强,因此对以学科馆员为支撑的“学科化”、“嵌入式”的“平台性”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建立系统完整的学科馆员培养体系,提高继续教育水平 美国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及馆员培养,制度建设涉及整个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就学科馆员的培养而言,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模式为例,在一个学科馆员的聘任和培养过程中就有诸多步骤。首先在聘请环节中,包括资格筛选、岗位职责发布、成立招聘小组、对申请者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估、组织考核及面试、总结评价、提出聘请等步骤;在之后的培养环节中,包括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支持许可馆员的继续教育、安排有经验的资深学科馆员进行指导、定期考核等,具有科学高校的学科馆员管理和培养模式。 在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具体馆员的个体情况, 以及实际的工作内容,建立一整套步骤明确、时间明细、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包括参加专业性会议、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承担科研项目、撰写文章报告等多种方式,从制度上保证学科馆员能够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学科服务能力。 图谋评论: 1998年之后,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是热门话题。其“中心思想”是为了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与服务水平。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任重而道远。 据赵延昇,徐境的统计数据,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心馆在职馆员161人,其中学科馆员15人,占9.3%。24座院系分馆48人,作者因其“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学科馆员角色”,全部视作学科馆员。同样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图谋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是:夯实基础,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要求“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学科馆员不是科研秘书、也不是教学秘书,而是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的非常紧张,“减员增效”的需求紧迫,“学科馆员”队伍通常是戴了个帽子,特别能战斗小分队,所做的工作实际并不限于“学科服务”。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专业服务、人力资源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也应是有所不同的。当前追求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必须立足现实,找准方向,循序渐进。
个人分类: 圕人堂|5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宋姬芳: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libseeker 2015-6-10 08:29
摘编自:宋姬芳.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建构与实证.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68-76.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姬芳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结合从事学科知识服务工作的实践,分析与开展学科知识服务密切相关的各项因素,对学科馆员从事学科知识服务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归纳提出学科馆员从事学科知识服务所需要的9个方面22项知识技能和要求。 1 专业学科 (1)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2)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 2 交流沟通 (3)与用户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 (4)与学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的能力 (5)组织和管理学科服务工作的能力 (6)推广学科服务的能力 3 信息应用 (7)娴熟的信息发现和文献检索技能 (8)整理、分析和提炼用户所需学科信息的能力 (9)熟练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能力 (10)指导用户检索文献和管理文献的能力 4 信息技术 (11)具备提供有关信息开发和利用技术方面咨询的能力 (12)具备提供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应用能力 5 信息组织 (13)具备元数据使用方面的能力 (14)组织特色(学科)资源库或学科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能力 6 信息素质教育 (15)培养用户敏锐信息意识的能力 (16)设计和实施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能力 7 科学研究服务 (17)获取本单位和目标单位科研动态的能力 (18)跟踪所负责学科科研进程的能力 (19)学科分析与评价能力 8 指导并参与用户学术交流 (20)向用户提供研究成果出版与传播方面相关信息的能力 (21)向用户提供研究成果保存方法咨询的能力 9 相关法律 (22)向用户提供版权法和知识产权法方面问题咨询的能力 该文作者调查了部分985高校从事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占81%)、负责学科服务的主管领导(占13%)及部分其他馆员(占6%)。结果表明: (1)被调查者认为,学科馆员最重要的五项知识和技能是学科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用户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推广学科服务的能力、娴熟的信息发现和文献检索技能、整理分析和提炼用户所需学科信息的能力等,它们是进行学科知识服务工作所必备的能力,是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 (2)学科馆员在与用户和学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信息发现和文献检索、指导用户检索和管理文献这些方面已具备较好的能力水平。 (3)被调查者对培养用户敏锐信息意识的能力和向用户提供国内外研究成果出版与传播方面相关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但在这两方面有所欠缺。 (4)被调查者对用户提供研究成果长期保存方法咨询的能力、提供版权法和知识产权法方面问题咨询的能力以及元数据使用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欠缺。 (5)学科馆员意识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非常有必要,普遍希望在未来2-3年内在,在推广学科服务、学科分析与评价整理、分析和提炼用户所需学科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培训和提高。
个人分类: 圕人堂|5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博!
windingsea 2012-5-21 14:58
BOLG这个词我90年代就看到过,当时介绍的功能和现在差不多,不知道后来它怎么就火了呢? 我号着准潮流脉搏,却赶不上潮流,对于博客我鼓了几次勇气,有的甚至申请了空间,可我实在不想在上面写些东西,一是我文字功底实在不怎么样,写点东西吭哧半天;再就是我怕坚持不了。 现在我想我要开个博,算是为工作。馆里要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我想总要有一个与老师们交流的平台,开博吧。 把博客落户在科学网,是因为我的工作与科研有关,科学网正适合! 开博!希望的是能坚持下去!
个人分类: 博客心情|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What my friends think I do vs What I actually do 学科馆员版
nowherepuppy 2012-2-21 12:49
What my friends think I do vs What I actually do  学科馆员版
近日国外网络流行的 What my friends think I do vs What I actually do 流传到国内,用图片的形式描绘他人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很好玩,模仿着做了个学科馆员版
个人分类: 停不下的总结|4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一段瞎忙~乌托邦色彩的学科馆员
热度 3 nowherepuppy 2011-11-25 12:26
又是一段瞎忙~乌托邦色彩的学科馆员
十几年没开的全院文献情报工作会议刚结束,会议相关的铺垫工作,可是让全馆的学科馆员忙活了好一阵。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不同学科背景半路入行的“新人”,会议跟我们又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帮着研究所图书馆编写评优材料、争取项目,在馆内却连参会旁听的资历都不够。这一阵子忙下来,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些五味杂陈。 中科院的学科化服务,是颇有些乌托邦色彩的,然而,实行这几年来,这种色彩似乎集中到了学科馆员群体上,尤其是与国科图其他部门相比。现在广大研究所用户提到国科图,印象大概都来自于学科馆员,对很多人而言,甚至学科馆员就代表着国科图。有问题就找学科馆员,早就不是口号,而是实际如此。学科馆员平均覆盖的有联系研究所用户,都是以千为单位,对每个用户,我们都是唯一,同时还要挖掘重点用户、研究所管理层的学科情报需求,工作量可想而知。 从身份认可的角度,目前,用户对学科馆员作用和重要性的认可,恐怕已经超过了国科图内部。一方面是学科馆员在用户群体里地位的上升,一方面是在国科图馆内事实上的地位下降。 在国科图内部,参与项目最多的,应该是学科馆员了,随遣随到;但是拿到经费最少的,也是学科馆员,给多少算多少。而且,太多工作,无法写入个人的工作总结。 由于学科化服务的开展,院文献情报工作大为改观,完成了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扭转了广大科研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也才有今时的全院文献情报工作会议的重新召开。这里面的工作当然不是学科馆员全部完成,但是学科馆员是整个变革中的排头兵和……民工,学科馆员大量的付出没有办法转变成漂亮的总结,更需要得到关注和理解。毕竟,大多人无法想象,学科馆员需要那么多时间来加班! 真心希望,不要让学科馆员群体成为国科图大家庭里的异类。我们在赢得用户的口碑的同时,更需要来自馆内的对学科化服务重要性、学科馆员地位的不断的强调和认可,须知,年轻的学科馆员,付出的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个人分类: 停不下的总结|3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才算是个真正服务于科研需求的科学馆员?
热度 5 cissypony 2011-5-30 11:47
最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怎样才算是个真正服务于科研需求的科学馆员? 馆长一直强调我们要关注科研需求,要深入服务到课题组。OK,那么然后呢?这些需求我们怎样才能去满足?时间、能力、满足的效果,这些该如何平衡和评价呢? 这个周六很荣幸参加了吕老师课题组的组会。多谢小倪和小熊的帮忙联系! 吕老师课题组大约有30多人,有三个老外,因此,他们组会为了方便交流,要求组会都要说英语。 9点开始,第一个是我。我也就头一次硬着头皮用英文开讲起了国科图的资源服务的介绍。讲了一个半小时,最后都觉得自己脑袋开始有点疼了。(不知道为啥,我开车会头疼,长时间说英语也头疼,好像只要我一紧张脑子就缺氧开始疼) 希望这次大家能听懂我想表达的意思,能充分利用起来这些资源和服务,当然更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去针对数据库和一些常用工具再做些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终于见到了以前经常在群里联系的几个同学,小冯、小爽等,一下子觉得跟大家的距离近了。 然后我就接着听课题组的两个同学的工作进展了。然后我就开始纠结于最开始的问题“怎样才算是个真正服务于科研需求的科学馆员?” 第一个同学的目前研究的难点是需要把某个东西的历来的形成发展演化的历史背景和结构弄清楚,这个貌似是学科研究演化方面的研究,需要了解每个相关的关节、背景、历史、突发时间、社会、技术、法律等等。不是简单的专利分析似的,提取关键词就可以的,也不是限在文献中就可以的。我能帮他做什么呢?这是他目前科研中的需求,我能有他现有的对问题了解的水平吗? 第二个同学需要的是对研究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这下是这个领域的所有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汇总,貌似比较简单,但是在分析中似乎应该是文本关联分析需要的。我能为她提供什么服务,来帮助呢? 首先,我对领域的了解不如他们。我仅仅是熟悉数据库使用和一些方法工具罢了。数据库的作用是帮他们找到需要的文献,问题是,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的文献了。进一步的看文献和总结是关键。这里貌似很多东西真的要靠自己,我能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帮他们什么呢? 其实,或许,这个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问题。也许我们能在这里起到一些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接受过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那么我自己的水平又达到了什么程度,我能游刃有余的帮助他们吗? 第三,我的定位,我做了这些,是不是我把自己定位于科研人员的位置上了?我是不是自不量力呢? 第四,一两个人遇到的问题想要解决都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那么谈到为一个课题组服务,为一个实验室服务,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如果能从普遍的需求中抽取共性和关键的环节呢? 想起吕老师笑着跟我说,女生去图书馆好啊。我是多么多么的想跟他说,今非昔比啊,压力多大啊。未来职业的发展都是一片迷茫啊!压力不大的话,我至于大周六的从南五环外跑到北四环外还用英文来培训讲座吗?伤不起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23 次阅读|5 个评论
高校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
libseeker 2011-5-28 16:27
摘编自:李昊青、赵民志、王英.基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图书情报工作,2011(9):40-44 学科馆员是一种服务理念/模式、一项图书馆制度设置,更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具体化与制度化的现实体证。作为高校图书馆理念延伸与服务机制深化的时代产物,学科馆员的价值定位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和制度选择两个方面。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源于高校文化建设的需求牵引,随着高校知识与文化需求的发展而深化,其具体表现在:满足用户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需求;高校学科与科研建设需求;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馆员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高校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理念发展的现实结果,其理论产生与制度设置都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图书馆文化环境。实践表明,成功的学科馆员制度创设往往遵循这样一条逻辑脉络,即“为什么建设(实施的必要性)-它是什么?-怎样设置与运作-如何评估-怎样调整-如何使之深化并可持续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包括环境要虚、建设原则、组织模式、绩效评估及实施策略五个基本要素。 现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内容主要是按“主动联系-熟悉需求-参与合作-定向培训-沟通对话-业务深化-持续保障”的逻辑建构的。学科馆员关联性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馆藏资源科学化与合理化建设;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形成学科化服务的制度对接与信息交互;建立个院系的信息专家库,深化服务绩效等等。 学科馆员制度创设与发展既有客观必然性,又受主观倾向性制约。图书馆公关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领导对图书馆的认知、印象与重视度,主要是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馆领导及各院系领导的重视;与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之间的关系度;与读者(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的联系度;与校外图书馆及文献机构的资源建设共享与合作度等。 有些高校在创设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一定的认知误区。如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忽视对制度的全面了解和根本性认知,缺乏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条件的服务创新等。这些误区极易导致学科馆员制度变为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影响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创新与发展。因此,在选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时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扎实理论,务实创新;服务实践,稳步推进。 由学校文化与现实知识需求所决定的学科馆员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展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多元化、深层化走向,同时也昭示着现代图书馆理念的现实回归。学科馆员制度是现代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与知识结构、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文献中心开展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预示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升位,这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角色从“教辅单位”向“教研单位”的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凸显了现代高校图书馆“教辅建馆——文化兴馆——知识立馆”的渐进式服务与教学的战略办馆理念。
3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同济大学学科服务有感
热度 4 libseeker 2011-5-28 16:24
关于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是近年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之热点。近期图书情报期刊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不少。邬宁芬、陈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参见:邬宁芬、陈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2011(9):93-96,113),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知识伙伴”与“科研伙伴”计划是同济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其特点概括为“两种学科服务模式”——分别是面向全校师生的普通推广型服务和针对重点学科科研团队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三级服务梯队”——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辅助馆员;“四大服务内容”——院系联络、学科资源建设、知识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 同济大学学科馆员制度始于2003年年底,有系列特色。其一、学科馆员岗位编制隶属于资源建设部;其二、学科馆员选拔条件是“非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以上、熟悉图书情报业务、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好的研究人员”。其三、8名学科馆员承担全校30多个院、系和研究所的学科服务工作。同济大学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分布特点组建土木环境、机械交通电信、理学、文法管理及生命与医学5大学科服务基地。每个“基地”包括多个院系,比如“土木环境学科”包括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过环境规划署——王增可持续发展学院。 近十年来,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各具特色,各显神通。缺乏比较明晰的管理规范及相应的岗位职责。同济大学这个个案,有其长处,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笔者的疑问有:1、学科馆员归属文献资源建设部“与众不同”,通常归属为参考咨询部;2、从对学科馆员的选拔条件看,对学科服务的内涵有失偏颇。笔者以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其实是图书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图书情报知识)为学科建设与研究提供服务。侧重点应该是图书馆员自身的学科知识,其次才是兼顾具有其它学科背景。在欧美国家,专业图书馆的要求较高,如法律图书馆,既要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又要有法学硕士学位;如要晋升参考馆员(学科馆员),则要同时具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与法学博士学位。这点不能照搬国外。3、学科馆员学科服务范围过宽过大。目前的“学科”分类,无标准可循,可以按学科门类分、也可以按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专业目录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实一个“学科服务基地”包含了多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其实,按照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大多数人只具有一至两个“二级学科”教育背景,三个“二级学科”及以上教育背景的是少数。 当前的学科服务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比如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及其绩效考核;学科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员评的是图书馆职称,认可的是图书馆领域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所服务学科的科研成果,这样的现实面前,要做成用户认可的“伙伴”不易;学科服务不仅仅是学科馆员的事,而是全馆的合力所在,作用所在。 综上,笔者以为,学科服务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方面是对用户负责,实事求是,提供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是对学科馆员的人文关怀,让其真心用心舒心做好学科服务。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273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科馆员干什么?
libseeker 2010-11-26 08:46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2010.11.21-2010.11.26)在交大图书馆举办三期建设项目的首次学科馆员培训,来自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的图书馆骨干馆员入班。《解放日报》报道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到一成》,笔者的修正是:在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2010年06月02日《解放日报》曾报道《光顾学生不足三成 高校图书馆沦为大型自修室》,数据来源是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高校图书馆不想沦为自修室,就需要因需而变,提供学术服务,培养一批学科馆员。然而学科馆员干什么?直至今天我们似乎是相当陌生。也许由CALIS三期建设项目第一期学科馆员培训班( http://calis.lib.sjtu.edu.cn/training/ )培训内容可见一斑。特此做点摘录。 培训简介 .http://calis.lib.sjtu.edu.cn/training/index.htm 为提升图书馆员的素养和学科化服务能力,CALIS管理中心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第一期学科馆员培训班。培训班将由海内外在学科化服务及其研究与实践方面有较深造诣的学者组成师资队伍,通过理论授课、互动交流、案例分析、操作演示、情景模拟、分组讨论、以及现场观摩等方式,为高校图书馆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精强业务能力、并有能力独立带领团队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学科馆员。 第一期学科馆员培训班将重点聚焦学科化服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在院系联络、教学科研支持、信息素养教育、学科专题服务、学科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拟包括六大模块的培训内容: 概论及实务基础 学科服务管理机制 学科服务支持科研 学科服务融入教学 学科资源规划建设 学科服务相关技能 第一期学科馆员培训班培训内容 http://calis.lib.sjtu.edu.cn/training/content.htm 培训课程模块1:概论及基础实务 学科服务概论(教师:初景利) 1. 学科服务的意义与战略思考 2. 学科服务的历史与现状 3. 学科服务主要模式 学科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教师:郭晶) 1. 面向院系/用户的分析流程和方法 2. 与院系/师生的沟通策略与技巧 3. 学科服务宣传模式 培训课程模块2:学科服务管理机制 学科服务管理方法(教师:柯平) 1. 岗位设置与职责设计 2. 组织结构、服务规划与绩效评估 学科服务组织与规范(教师:黄敏) 1. 学科服务团队建设与协同工作 培训课程模块3:学科服务融入教学 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施(教师:林佳) 1. 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模式与效果评估 2.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规划与实例演绎 培训课程模块4:学科资源规划建设 学科资源的现状、建设与评估(教师:肖珑) 1. 学科资源发展规划方法与现状分析 2. 学科资源使用评估 培训课程模块5:学科服务支持科研 学科服务支持科研路线图及典型方法(教师:潘卫) 学科专题分析方法与工具(教师:马楠) 1. 学科战略情报跟踪与分析方法 学科专题分析方法与工具(教师:马楠) 2. 学科发展分析方法、工具与实例 培训课程模块6:学科服务相关技能 学科服务技术与工具(教师:郑巧英) 1. 学科服务技术、系统总览与应用 学科馆员相关技能(教师:陈进) 1. 学科馆员办公管理规范与技巧 推荐阅读 : 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55037589.html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6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
libseeker 2010-11-23 16:01
据2010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到一成》报道:据介绍,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活的智慧,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向工学、理学、文学等不同学科对口提供文献服务,在国外约占图书馆员三成。而目前全国1800多所高校的6万至7万馆员中,学科馆员占比尚不到一成。 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读毕这则新闻,有所感想。 学科馆员国外究竟有多少我不甚了解。国内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做这样的修正:在全国39所985重点高校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根据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2009年度数据,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式职工156人(博士10人,硕士54人),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职工186人(博士7人,硕士58人)。又根据图书馆网站,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17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13名。按此推算,单单这两所高校就可以说学科馆员尚不到一成。其实据笔者所知,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没能搞学科馆员制度,笔者所在学校是真没有。 学科馆员干什么?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包括:(1)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2)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3)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解答深度课题咨询,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4)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与图书馆顾问密切合作。(5)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6)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使读者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7)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 (8)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关于学科馆员信息:追求和目标是学贵精专 服务亦然 了解学科信息需求 建立学科资源导航 提供信息参考咨询 开展信息深层服务,学科服务内容包括:查收查引、科技查新、课题咨询、联系讲座、找外馆文献、院系互动。 2010年06月02日《解放日报》的《光顾学生不足三成 高校图书馆沦为大型自修室》,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几乎没去过图书馆的有8%,光顾校图书馆的不足30%。每学期去图书馆不超过两次的同学占10.3%。去图书馆的学生中,有20%的人只在考试前一个月前往借阅书籍,这些人中60%借阅的是与专业、考试相关的辅导资料,而借阅文史哲类书籍的不足30%。本市一所高校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最新调研显示,图书馆的座位异常抢手,但高达71%的人到那里是自习,借阅图书的同学只占6.29%。,文章结尾的对策为加强图书馆的学术服务,加强人际互动,使图书馆集成信息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研究中心、学习中心等多种功能,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的心脏。,不少国外大学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并已取得良好效果。图书馆员在管理资料、帮助检索之外,还增加了学术服务职能,为对口学科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走向何方?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认为:传统学科馆员主要职能是学科资源建设、与用户联络、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这样一种模式改进了图书馆与院系和校领导的关系,促进了图书馆与学术界的交流,增强了图书馆面向用户的形象。但传统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要求以及工作方式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而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学科馆员必须在学术交流的背景之下,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协调全馆和各方面的力量,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能力,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如果把传统的以联络人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称为第一代学科馆员的话,那么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学科馆员可被称为第二代学科馆员。应该说,第二代学科馆员仍在形成之中,目前还只是一种雏形。,国家科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融入一线、组织一线、服务一线;责任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广泛)知道你,(首先)想到你,(方便)找到你,(高效)用到你,(满意)评价你,(更多)利用你。。时至今天,第二代学科馆员茁壮成长了吗?理想与现实似乎仍有很大差距,所幸的是理想在,希望在。 高校图书馆不想沦为自修室,就需要因需而变,提供学术服务,培养一批学科馆员。别看近些年图书馆职工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不等于就一定能提供学术服务,胜任学科馆员。以笔者为例,虽然本科是工科专业,研究生是图书馆学。从事图书馆工作10多年,也算尽心尽力,但是总体感觉异常零碎,样样疏松。本科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但是国际上主要的计算机专业数据库:Gale计算机数据库、CSA计算机信息系统摘要数据库、CMP计算机全文数据库等等,于我皆是陌生的。本科阶段学那点东西太寒酸了,加上没有继续学习,缺乏相应的知识更新,日益疏远。此外,长期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相逢相见不相识。高校图书馆亟需培养学科馆员的土壤。 参考文献 :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到一成.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0-11/23/content_458986.htm 2 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关于学科服务页面信息.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sub_librarian.html) 3 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关于学科馆员信息.http://www.lib.pku.edu.cn/portal/portal/media-type/html/group/pkuguest/page/xuekeguanyuan.psml) 4 光顾学生不足三成 高校图书馆沦为大型自修室. 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kj/201006/t20100602_941517.html 5 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 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31763465.html 本文摘编自: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9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