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华联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大联考”PK“清华联考”,谁是受益受损者?
lgmxxl 2010-11-24 09:58
家有高中生,使我不得不关注高校的自主招生;以高等教育学为专业,使我不得不思考中国高考改革。 应该说,高考改革是牵动国人神经最厉害的改革了,它直接关联着千家万户,决定着他们子女将来的社会分层。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只大不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偏少的情况下,中国高考改革注定是最难的改革。 2001 年,教育部在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江苏省 3 所高校试行了自主招生改革; 2003 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了 22 所已进入国家 211 工程的重点大学各自拿出 5% 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试点; 2004 年,全国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增至 28 所; 2006 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在上海进行深化自主选拔录取试验,以完全自主招生预录取方式各招收 300 人。这曾被称为破冰之履; 2008 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院校有 68 所; 2010 年,有自主招生名额的学校已经增至 76 所, 2011 年将达到 80 所; 2010 年北京大学首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开了一个掐尖儿的坏头,同时清华联考阵营开始联合自主招生考试。 2011 年,伴随着 2010 年 11 月 21 日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北大联考联盟的正式成立,与之前成立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华联考联盟形成 PK 态势,一时间中国高考改革似乎热闹开来。不过评心而论,这些举措甚至不能称为高考改革,只是两个豪门俱乐部的掐尖游戏。因为他们这种改革只是在高考前提前进行一个考生预订,结预订考生一个分数补贴,最终的结果还是看高考的成绩。这种设置初宗是为了发现创新人才的方式,事实证明是无功而返的。因为在此种自主招生规则视阈中,任何一名偏科的学生绝无可能进入这些大学。如果说自主招生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各校对生源的竞争和重视。其潜在的趋势可能是各大学对自我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视。在我看来,大学争生源比争资源、师源要更有利于大学发展。 成功的大学制度不好设计,但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成功的高考制度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 、双向选择,学生的选择权得到尊重。这是高考的基石。因为只有学生的选择权得到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学生才能得以个性发展。 2 、公平至上,学生的身份得到考虑。这里的公平既包括形式上的绝对公平,也包括实质内容上的差异公平,即:高考应该充分考虑考生的身份要素、种族要素、区域要素,不应使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没有上名校的机会; 3 、人才第一,建立偏才、怪才、奇才的录取机制; 4 、分类考试,各校地位平等。现行的高考考试全部院校一张卷,先提前批次录取,然后一本录取,接下来二本、三本、高职高专等,人为地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 如果以上述四个特点来分析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我们会发现,这种自主招生是变味的高考改革,是畸形的高考形式探索。这种形式使一部分高校、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受益者,同时使一部分高校、一部分考生成为利益的受损者。 受益者的高校当然是联盟中的成员。由于它们提前自主考试,相当于提前预订了部分学生。由于参加自主考试的学生可以享受 5-30 分的照顾,所以相当多的考生会选择参加这类名校的自主招生。这些盟员高校无疑于提前在全国考生中做了一次提前掐尖儿,这无形中使这些学校的生源要好于其它没有参与联盟的学校。即便那些没有入盟的大学可以自主招生,但单个学校的自主招生和联盟自主招生效果一定是天壤之别。受损者当然是那些没有入盟的 985 工程大学。由于这 14 所高校的提前预订,使余下的 985 工程大学在优秀生源的录取方面处于劣势,它们只能在被掐过尖的学生中录取。 受益者的学生包括很多,比如本来成绩就较好的学生,获得了中学学校的推荐,它们按实力可能考不上这些联盟学校,但由于加了 5-30 分,他们顺利进入了这些学校;另一些就是一些本来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但由于家庭背景,同样获得中学学校的推荐,而高考发挥又好。这些考生按实力可能考不上这些联盟大学,但由于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他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别不相信,虽然说中学推荐参加自主招生是公开的,但不阳光的事多了。每年的自主考试前,往往就是家长实力的大比拚。受损者当然是那些成绩较好,但家中社会资本较少的学生。他们如果获得学校自主招生推荐,可能就会进入名校,但由于成绩稍差一点,又没有人际关系,只能背水一战参加最后的高考,面对 5-30 分的差距,他们可能会名落孙山。要知道自荐参加自主考试,与推荐参加自主考试的录取率是完全不可比的,前者是微乎其微的。 由上受益者和受损者,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制度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它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碳,只会让豪门更俏,让穷人更穷,是标准的马太效应式改革。我倒是真心希望国家停止这种自主招生考试,代之以 985 工程大学联合招生,让 985 工程大学的招生考试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高考。这种高考的形式可以探索,比如采取国家考试 + 学校面试的方式。通过这种考试,让名校之间合理竞争,使这些名校逐步明确各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人才培养特色。而对一般的大学,特别是地方大学,还是高考最公平。名校移出后,一般大学才会有一个独自表演的舞台。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6701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