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意见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意见

相关日志

2020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研究发展规划意见
热度 1 jxz1963 2019-8-31 15:23
2020年再有几个月就到了,当年(2003年大家搞的《2020年行业研究报告》)我们许多人参与制定的这份发展规划的“意见”,现在看来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 研究发展规划意见 1 、前 言 油脂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供给人们最基本的三大营养素之一。我国的油脂工业经过近半年世纪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油脂工业与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依靠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中国的油料加工能力、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植物油脂产品花色品种琳琅满目,质量不断提高。制油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不断发展,油料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初见成效。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粮油市场的完全放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及独资企业相互竞争,给我国的油脂工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中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全国油料加工能力达 5000 万 t ,油脂精炼能力达 700 万 t 。从不同油料生产的普通食用油发展到高级烹调油、煎炸油、色拉油、营养及风味调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及其它专用油脂: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特殊油料加工不断取得进展,如谷类胚芽、沙棘、紫苏籽、葡萄籽、月见草籽及番茄籽等。 我国的油料蛋白和资源综合利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条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年产量为 3 万吨。已能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及组织蛋白。 2 、中国植物油料与油脂加工技术的当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较具规模的油厂已达 2000 多家。油脂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近几年制油业的技术发展,油脂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改善,生产设备的自给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 多年来,我国制油业一直把目光盯在如何提高出油率降低生产成本上,而忽略了对油料饼粕和制油下脚料的开发利用,将潜在的“经济能量”低价出售。 我国的油脂加工设备产品门类品种齐全。我国的油脂加工设备包括了从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米糠、玉米胚芽等各种不同油料作物收获后的干燥、清理、分选、储藏及输送;油料的预处理、预榨、浸出、精炼、包装与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等全过程各个单元操作所需的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有些以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只能依靠进口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现在都能由国内的企业生产制造。同时,由于国内相关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也满足了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对泵类、阀门、换热器、真空泵、自控元器件和设备等基础件和通用件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油脂加工装备企业已具备了为建设预榨浸出 3000 t/d ,油脂精炼 500 t/d 及其他油脂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线提供全套的国产化装备的能力。 我国大豆加工、大豆蛋白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落后,深加工能力小,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增值率及市场占有率较低。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和深度加工增值能力不强,丰富的大豆资源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经济优势,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天然 V E 、蛋白肽等深加工产品在国内仍处在工艺中试和中试成果熟化的技术水平,产业化的条件、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传统大豆制品缺少国家统一规定的包装,保鲜保质技术水平低,手工作坊生产比重较大。我国以生产非转基因大豆为主,在品质和质量方面,与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相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在高含蛋白大豆品种的种植上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混种、混收、混储现象严重,无法实现专用品种的规模化加工。大豆蛋白加工业以分离蛋白为主、品种少、功能性单一,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在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功能性的研究与开发及大豆蛋白的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 、 2020 年中国植物油料与油脂加工技术开发重点 3 . 1 油脂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3 . 1 .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大豆浸出加工为主,在建及已建成的 1000 ~ 2500 t/d 大型油厂近 80 个,最大的达 5000 t/d 。浸出制油占整个制油能力的优势明显上升。膨化浸出、混合溶剂浸出、液态烃浸出、超临界流体浸出等有不同规模的应用。 目前,全国较大多数油脂厂还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所谓低水平重复生产也就是将原料简单制油,而不对其进行延伸一步的开发研究。油脂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近几年制油业的技术发展,油脂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设备的自给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而制油业却陷入了一片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制油业的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不对路,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国外在华大量建厂,大量进口油料,冲击了国内的油脂行业。 3 . 1 . 2 研发重点及方向 ( 1 )建立油脂加工工艺过程中动态变化数学模型,实现油脂工业全自动控制。利用计算机、模糊数学和概率统计等技术。 ( 2 )水酶法制油工艺的研究。在水溶剂法应用基础上,采用纤维酶、半纤维酶或果胶酶,来破坏油料的细胞结构,提高油料蛋白和油脂提取率。 ( 3 )生物技术在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中的研究。 酶促水解和酶促定向酯交换,生产出功能性油脂和结构脂质,化学或酶法合成共轭亚油酸。 ( 4 )膜分离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用膜分离进行水化脱胶,用膜分离对油脂浸出中混合油分离溶剂来替代混合油的蒸发与汽提,回收溶剂,节能降耗。 ( 5 )可再生油脂浸出溶剂的开发研究。 ( 6 )功能性油脂及脂肪代用品的研究。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功能性油脂,如运动员专用、降血脂、促进少儿增长发育、减肥:油二酯和中碳链、食品专用和营养保健等油脂产品。 ( 7 )特种油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如油茶籽和茶叶籽高效增值全价开发及产业化工程;月见草油、大蒜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沙棘油、南瓜籽油、富硒油、山苍籽核仁油、翅果油、核桃仁油和杏仁油等;微生物油脂: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油脂, PUFAs 主要包括亚油酸 , γ - 亚油麻酸 (GLA), 双高γ - 亚麻酸 ,α- 亚麻酸 (ALA) 、花生四烯酸 (ARA), 廿碳五烯 (EPA), 廿二碳六烯酸( DHA )等;谷物油脂:如米糠油、玉米胚芽油和小麦胚芽油都是上乘的功能性营养保健油,同时在其精深加工中还可以提取维生素 E 、谷维素、牙周宁、甾醇、糠蜡等副产品。对谷类油脂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用米糠中的糠蜡制备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的开发与利用。 ( 8 )开展油脂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弄清油脂生物活性成分、结构、作用机理和功能性的评价。 ( 9 )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由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物。生物柴油不仅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而且生物柴油可生物降解,发展生物柴油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 ( 10 )双低油菜籽加工技术。对双低油菜籽采取脱皮分离、菜籽仁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技术的开发。 3 . 2 大豆蛋白、综合利用的研发 3 . 2 . 1 现状存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共 4200 多家,其中油脂加工企业 2300 多家,传统豆制品加工企业 1650 多家,新兴豆制品加工企业近 200 家。 2002 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 1560 万 t ,进口大豆 1420 万 t ,其中 68% — 70% 用于大豆制油加工业。全国有 80% 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的产品仍然是大豆油、高温粕等初级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开发不够。 在大豆蛋白深加工方面,目前全国已有规模不等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 30 多条,设计年产量为 10 万 t 左右,实际年产量为 3 万 t 。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 1 )传统大豆制品缺少国家统一规定的包装,保鲜保质技术水平低,手工作坊生产比重较大。 ( 2 ) 我国以生产非转基因大豆为主,在品质和质量方面,与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相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在高含蛋白大豆品种的种植上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混种、混收、混储现象严重,无法实现专用品种的规模化加工。 ( 3 ) 大豆蛋白加工业以分离蛋白为主、品种少、功能性单一,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在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功能性的研究与开发及大豆蛋白的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4 ) 大豆深加工产品,磷脂、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天然 V E 、蛋白肽等尚无统一的、完整的国家质量标准,各生产及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实行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 5 ) 国内研发机构分散、专一性不强,不具备核心系统的研发能力,基础研究薄弱,国家级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具有产业化工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项目较少。 3 . 2 . 2 研发重点及方向 ( 1 )建立我国油用、蛋白用和食用大豆的分类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高含油、高蛋白等高富集成分品种的育种研究,加快优质专用化大豆加工原料品种的种植基地建设。 ( 2 )顺应传统大豆制品发展趋势,增加大豆制品的色、味、型,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传统制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应用现代保鲜和包装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 3 )加强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强化大豆产品营养和改善食品质构的功能。重点生产低变性豆粕,开发营养或功能特性各异的大豆蛋白产品,如:大豆蛋白粉、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水解蛋白、蛋白功能特性助剂,广泛应用到不同食品体系。 ( 4 )应用高科技、开发高附加值新兴大豆功能性产品,加速大豆磷脂产品的研制,重点开发磷脂保健食品、高纯度卵磷脂、磷脂化学品及医药系列产品;着重大豆天然活性因子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逐步完善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蛋白肽等生产工艺中试成果的熟化。加强新兴产品功能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向产品精深加工的研究开发领域延伸。 ( 5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切实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如开发大豆蛋白包装可食膜、蛋白纤维、可降解蛋白质膜材料、大豆蛋白聚酯复合材料、食品润滑油、生物柴油、环保油墨、磷脂燃料油功能助剂、航天航空磷脂润滑油等。 ( 6 )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以提升大豆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和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为目标,围绕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充分利用资源、满足环境需求与市场的特殊要求,通过多学科联合、多技术集成,加深对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缩短与国际技术水平的差距。重点抓好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微胶囊化技术、微波技术、膜技术、冻干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等加工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大豆加工中的应用,如酶生物催化技术,酶分离转化技术,酶改性、定向可控酶酯交换技术等。 3 . 3 油脂机械装备的研究开发 3 . 3 .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单机的技术水平、单机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油脂装备业已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行业提供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单机产品,如大型油料挤压膨化机,立式和卧式叶片过滤机,碟式离心分离机,大型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螺旋榨油机以及大型( 3000 ~ 4000 t/d )连续油料预榨浸出成套设备( 3000 t/d )和大型连续油脂精炼成套设备( 600 t/d )就是这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有一些装置的技术性能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有不少中国的油脂设备出口到国外,国内一些外资企业在华承接的工程中也选用了不少国产设备。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较大型的成套油脂工程公司。这类综合性企业具有实施工艺和设备研发、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和自控系统配套的等综合能力,所完成的工程在工艺、设备和整厂布局上更加合理,符合实际需求。 近年来,随着油脂加工业向国际化、大型化、自动化的进展,特别是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油脂加工行业,大量兴建日处理 1000 t 以上油料的大型油脂企业,为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有必要依靠市场规则进行结构性调整。我国现有粮油设备制造企业 1000 余家,其中以油脂加工设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300-400 家。油脂加工业的调整也促进了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向着综合性、专业化、大型化方向调整的发展进程。 3 . 3 . 2 研发重点及方向 当前我国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油料收获后、加工前的干燥、清理、贮藏等方面的技术及设备的研制和开发。以大豆和菜籽为主,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与不同油料品种的,以平型静置式干燥机、连续输送(流下式)式输送机、方型、圆型干燥机、循环式干燥机、齿条式干燥机、利用太阳能的干燥机以及风力分选机、比重分选机、形状分选机、色彩分选机等多种的高效、实用的油料干燥和清理装备。 ( 2 )推广应用油料膨化直接浸出技术和设备。我国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料挤压膨化机, 50-1500 t/d 的各种型号的挤压膨化机装置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厂家的需求。 ( 3 )油料加工大型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如大型高效节能干燥机、大型预榨机、大型油料挤压膨化机,大型破碎机、软化锅和液压紧辊轧坯机,大型蒸炒锅和蒸脱机( DTDC )和低温脱溶装置等。 ( 4 )低温脱溶技术装备的研发。低温脱溶粕是生产大豆、花生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组织蛋白的所需原料的一项关键技术。双低油菜籽脱皮后生产的高蛋白低变性菜籽粕是优质饲料和生产优质饲料蛋白和氨基酸的原料;高蛋白低棉酚含量的优质棉粕是优质的抗生素等药用培养基,低温脱溶粕技术也有望在这些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因此,不论是大豆,还是菜籽、棉籽的低温脱溶粕的加工,都需要研究开发大型低温脱溶技术和设备。 ( 5 )开发以大豆蛋白为主的植物蛋白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我国的大豆蛋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几乎为空白。以研发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的加工设备,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为重点,配合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丝状纤维蛋白的应用研究。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植物蛋白的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我国油脂加工业的一项长期任务 ( 6 )开发新的油料资源,做好调和油、保健油等功能性油脂产品加工技术和成套设备。 当前,应借助于我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特种植物油料资源,应加大特种油料及相应加工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3 . 3 . 3 解决技术装备问题 在油脂综合利用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装备问题。 ( 1 )在菜籽加工中开发多种菜籽脱皮的新工艺与新设备。 ( 2 )油脚(皂脚)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 ( 3 )脱色白土利用技术装备。 ( 4 )在高真空条件下采用离心式或降膜式分子蒸馏器提取高纯度的维生素 E 、维生素 K 、甾醇等技术装备。 ( 5 )大豆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肽、糖质、异黄酮、皂角苷、胰蛋白酶抑止剂、植酸、维生素 E 、维生素 K 、甾醇、钙、食物纤维)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利用。 ( 6 )米糠油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份(肌醇、甾醇、植酸、阿魏酸、谷维素、第二磷酸钙等)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利用。 ( 7 )茶籽中各种有效生理活性成份(茶皂素、茶黄酮等)的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利用。 3 . 3 . 4 研究推广工作 在加工过程中新产生有毒有害成份的抑制,加强以下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推广工作: ( 1 )在油脂精炼脱臭工艺中,引入和研制推广高压蒸汽锅炉或其他清洁能源和装备,替代现有的导热油炉的导热油介质的使用。 ( 2 )在油脂精炼脱臭工艺中,引进和开发温度低、时间短、蒸汽少新工艺和新设备。如采用薄膜式填料塔与热脱色用的传统的塔盘塔组合的新型软塔脱臭系统 (SCDS) 、双重低温脱臭系统 (DTDS) ,冻结-凝缩真空脱臭系统 (FVSD) 等方式,以抑制和减少油脂中反式不饱合脂肪酸的产生。 ( 3 )结合最新的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机理研究成果,从油脂食品的加工温度与食物贮藏温度着手,开发新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抑制和减少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 4 )根据我国油脂资源紧缺,以及从废弃食用植物油的出路着手,开发以煎炸油等废植物油和动物油为主要原料制取的生化柴油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利用。 4 、主要措施及建议 ( 1 ) 加强组织领导。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业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学科广,推进油脂加工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建议成立由国家粮食局主管、中国粮油学会牵头、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加工企业为成员的“油料(大豆、菜籽、花生等)加工科技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行业指导、协调和推进全国油料加工产业的发展。各成员单位也要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由学会组织检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成员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业绩的依据。 ( 2 ) 加强行业集成。建立以领导小组为主导、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财税金融部门为支撑的新型合作机制,集聚大豆产业化所需的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搞大项目,建大实体、出大效益。 ( 3 ) 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大豆产业化资金投入体系。建议由国家粮食局每年投入 3000 万元作为大豆加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各成员单位和承担项目的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投入上要向油料加工产业倾斜,不断增加科技攻关、产业化项目的资金。银行、金融部门要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在贷款上支持一部分资金。 ( 4 ) 强化行业基础建设,有计划地重点建设和配套完善多功能的研发中心的建设,使之真正起到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组织、主持、参与制定大豆制品的国家标准,及时修订标准,统一检测方法,提高仲裁和认证能力与业务水平。 ( 5 )以人才为本,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水平。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吸纳一批从事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及大豆科研开发、产业化生产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利用行业学会科研队伍水平较高的优势,大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油脂加工、油脂装备和大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全面、深入的利用和开发我国油料资源奠定人才基础。 ( 6 )目前我国油脂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入世后进口市场的放开,进口油配额的取消,将对油脂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国内的油脂厂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强强联合,鼓励大企业联合兼并小企业,组建集团化公司,打造中国油脂行业的“航空母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油脂产品的深度加工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 7 )油脂企业在经营生产中不仅要密切关注市场,而且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预测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指导企业生产。进行资产重组建造集团企业 , 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兼并一些面临倒闭或遇到困难的企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式的集团企业,造就我国植物油行业的“航空母舰”。 ( 8 )加大高新技术在制油工业中的应用。如低温脱溶技术、分提技术 ( 液态混合物的分提 ) 、膜分离技术 ( 在炼油工艺上的应用研究 ) 、分子蒸馏技术 ( 提取 V E ) 、节能技术、生物技术、酯交换技术及计算机技术 ( 在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 ) 等等。功能性油脂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 营养保健油。在油脂产品中添加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如 V E 、茶多酚、胡萝卜素及硒、钙、锌等 , 调配脂肪酸平衡的调合油。 ( 9 )对于今天的油厂新的出路就是加大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油脂工业有着长久不衰的前景。中国油脂工业是否能融入这一行业的世界经济主流之中,还有待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油脂行业是一个朝阳工业,不管外来的冲击有多大,只要能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必将创造油脂工业的新辉煌。 2003 年 7 月 20 日
个人分类: 我的评论|28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啥情况?年头又一奖砸我
热度 2 ncepuztf 2018-3-1 21:02
彻底晕了, 又有编辑部用奖砸我! 《广东电力》 创刊30周年评选出13篇优秀审稿意见, 将逐一在期刊微信公众号展示! 说: 意见详尽,超1000字! 我早忘记了,反正每篇都不少! 说: 对于提升期刊质量作出贡献, 而且作者反馈 退稿很多都根据意见修改后投了同级或级别更高的期刊! 说: 有奖金,不多,搞得我很激动! 一激动就容易冲动,在同学群秀了下, 大家说:此处应该有红包! 坏了,好几个群被期待, 少了拿不出手,不会破产吧? 元宵佳节,添点快乐! 祝大家:节日愉快!周末愉快!天天愉快!
个人分类: 科教|225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意见喝彩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10 08:51
为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意见喝彩 蒋继平 2018年1月9日 刚刚在手机的订阅号: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上看到一条新闻:青岛发布意见,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租房即可落户。 这条消息我期拜已久了。今天看到特别高兴和激动。因而, 特写一篇博文,为青岛市政府的这个大胆的行政改革意见喝个彩。 中国存在已久的城乡户口制度是造成城乡等级差异的封建残余制度, 与现代文明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落后一大截。这个落后的, 不合时代潮流的制度应该得到改革了。 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只要找到地方住下来, 就可在当地办理户口。 这个手续非常方便, 使普通民众省去了许多精力和时间。 所以, 我对城乡户口限制的做法深感不满。 很早以前就写过有关文章介绍美国人的户口自由迁移的好处。 青岛政府这个行政意见要是得到真正的执行, 会对中国社会的民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 这个意见也释放了下列两个信息。 第一, 这是青岛市政府执政力自信的一个具体表现。市政府一定有信心在放开户籍限制的情况下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 第二, 这是政府真正利民便民的行政措施。放开户籍限制, 使人民充分享受自由安居乐业的平等权利。 我真心希望这个意见能够迅速成为一项新的行政法规。 不过,我建议在制定这项法规和实行这项法规的过程中, 一定要利用现代科技网络的信息,把工作做得具体些,防止有人利用法规的漏洞而占政府的便宜。我的意思是, 要坚决防止有人在两地或者多地登记户口, 从而领取当地的优惠福利。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25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拆掉“土围子”,建设新街区
热度 43 fdc1947 2016-2-22 09:20
拆掉“土围子”,建设新街区 据媒体报道,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这份“路线图”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 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京华时报》在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这个文件时所用的标题就是这句话。该《意见》明确指出:“ 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这与我长期以来的主张是相同的。 我在2013-09-26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围墙》,就提出过建设开放小区,拆除小区围墙的看法。可是,很遗憾,可能许多科学与教育工作者对此没有多少兴趣,这篇文章在科学网上看的人不多,也没有人发表评论, 当然很感谢武夷山和biofans两位先生的推荐, 在新浪博客上虽然看的人也不多,倒还与几位老朋友进行了有趣的讨论。 今天,我把这篇博文再贴出来,以表示我对中央这个《意见》的拥护,和看到《意见》后的欢忭之情。希望中央的这个《意见》将来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围墙》 小时候生活在城市中心,出门就是街道。那些大街小巷,除了极少数几条“实窒弄堂(死胡同)”之外,基本上是路路通途。比如,要到城市西北某处去,则向西、向北,或向北、向西,走一个大直角,或者弯弯曲曲地向西、向北,走多个小直角,都一样达到,并无多少远近之分。凡有围墙的都是“大人家”,围墙内多花园。但即使是大人家,围墙在一个街区,一户人家的围墙也不会大到哪里,并不影响外面行人走路。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在北方一所学校的“家属宿舍”居住。那是一个有几十幢楼房的大院,院里居住的都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属。就像一户“大人家”一样,院内的大楼、街道、设施、一草一木都是学校的资产。哪里的设施出了问题,一个电话过去,学校就会来维修。脏了,学校派人来打扫。这样,家属院就有一道长长的围墙,人们进出都必须经过大门,来家属院的客人也会在大门的传达室受到盘问,学校资产、设施,教职工家庭的安全得到了保护。不过,人们也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走许多“冤枉路”,从院墙的里面走到外面,常常需要转很大的一个圈子。 90 年代开始,各地的城市都大大地扩张。先是在城乡结合部,然后在近郊,最后在远郊和农村,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村”、“小区”、“花园”。建筑标准越来越高,房屋装修越来越豪华。这些“新村”、“小区”、“花园”毫无例外地都有一道或长或短的围墙,把围墙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墙内的人们虽然相互不认识,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墙外的恐惧。造成围墙内的居住者对于墙外面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围墙内外经济上的差别。无论是最早设立的“新村”“小区”还是后来越来越豪华的“花园”,围墙内居住着的经济条件最初都远远好于居住于围墙之外者。他们认为,墙外的人们都是他们家园潜在的破坏者,墙外的人们会盗窃他们的财产、破坏他们的设施、污染他们的环境,而那道长长的围墙则是对这种恐惧感的一个小小的安慰。他们自己进出的不方便则是为这种得到这种安慰而付出的代价。我目前坐着打字的地方,离开一条大马路只有三五十米,但是,离开小区的大门步行要十多分钟,如果要到离我三五十米的墙外,恐怕没有二十多分钟的跋涉将难以到达。如果我要去离开这里只有几十米远的一个邻近的“某某花园”的朋友家,也要走出这个小区的大门,进入那个“花园”的大门,步行近二十分钟。 最喜欢围墙的可能是城市的管理者,一道又一道围墙把城市分割为一个又一个小区域,管理的责任就可以分解给区域的管理者。分割开来的小区域也确实给城市的破坏者增加破坏的困难,使他们难以遁逃,易于被擒获。所以,许多城市管理者至今仍然在强调建设“封闭式管理”的小区。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城市中就被一道道围墙分割为一个个小的区域。中学生的历史课本上总会讲到唐代长安的一个个分立的“坊”,苏州人更熟悉的是弹词《玉蜻蜓》中“金大娘娘醉打巷门”。那都是说城市被分割开来的情况。随着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在经济发展的面前,一切障碍都被冲决得干干净净。我小时候经历的城市之中路路通畅的情况,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现在,早年设立的“新村”都已经成了城市的中心区,“新村”周围的“旧村”也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些围墙内外居住者的经济条件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别。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监控探头等使得破坏者的破坏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容易被擒获。可以说,在城市中心区附近的那些小区的围墙已经弊大于利,它给人带来的不便已经远远大于其好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在稳定的城区,拆除这些城市中间的“土围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什么?拆除围墙?那不乱套了? ” 不少人不免会很有些惊慌,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侵犯,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其实,这种担心,主要是出自惯性思维。在城市中心区附近的那些小区去除围墙,并不是不要小区、不要物业管理者。只要小区及物业的管理者应用现代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小区居民的利益可以不被侵犯,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去除这些桎梏的阻力我看主要来自城市的管理者。毕竟变“封闭式的小区”为开放式小区在管理方面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个个封闭小区简单的管理方式使惰性的管理者对“土围子”充满着感情,但是,一个由这样大量的“土围子”组成的城市却很难成为真正现代化的城市。如果城市的管理者是有远见的、卓越的,他们应当有办法管理好一个使居住着安全、舒适的生活和方便、快捷的出行的现代化城市。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7665 次阅读|71 个评论
【莫让扶贫扶不平】
热度 7 ncepuztf 2016-1-17 08:09
【莫让扶贫扶不平】 前几天意外得到 100 元钱,说是支部对口扶贫的钱。 扶贫的钱也能发? 一问才知道是去年系里党支部对口扶贫某郊县农村贫困户的,当时每个党员捐助了 200 元。 去年已经进行过一次扶贫活动,花掉了一半。 今年又该去了,结果村支书打来电话。 说不要来了,摆不平,村里没得到扶助的家庭意见很大,给他带来很多困扰。 贫困户的界定是个大难题。 该村已达到“共同富裕”,谁比谁贫困多少呢?大家都饿不死。 为不至于让 扶贫引起的不平 进一步恶化,村支书决定不再接受扶贫。 由此,系支部也只好退掉“凑”来的剩余扶贫款项。 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对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前的公平比贫困更重要,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太平)。 要说这扶贫象电影《上帝发疯了》里的那只瓶子,没有的时候大家都不需要,日子过得其乐融融,自从这瓶子来了,就成了人人都要享有的必需品,没有他简直过不下去了。 要说无论是一个人、家庭还是某个系统,不要轻易打破他的平静和平衡,否则最容易带来的就是不安宁。 想当年我们曾想解放全人类,结果引起远近周围邻居敌视。试想,人家过得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没有向你求助,你却非要学雷锋做好事,这倒也没错,你倒是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啊? 听说今年很多农民要被以脱贫的名义从大山里搬出来了,对此,我还是郑重地建议一下: 征求下人家的意见 。 如某人说: 民主就是给穷人以面子,公平就是给弱者以活路。 如果强行扶贫,面子没了,活路要再不能持续(就像我们的扶贫) 【生活来源,就业】, 那,一定会是:上帝也疯狂! 【我们常把服务的对象比作上帝,可是现实却让我们搞不清到底谁是上帝?可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都是上帝,那就一起疯狂吧!】 注:平乃 公平与太平,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个人分类: 说说|198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我在南林大促成的几件‘小事’
热度 14 lin602 2015-12-11 07:41
本人只做了十多年现在叫‘系主任’以前叫‘教研组主任’,所以基本上是个普通教师(在学校处级一走廊,科长一礼堂的今天,应该归在没有出息的人群中)。网上绝大多数博主都是学校的普通教师,所以大家知道普通教师能够起多大作用了。 没有权就没有决定甚至管理权,唯一的只有建议权或提意见权,所能达到的是‘促成’。想想还真促成了几件‘小事’。 1 大约在2003年前后,学校召开二、三十人规模的研究生工作会议,本人有幸参加,在会上,我建议我校应该搞‘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当然说出一些理由,大家议后主管校长当场拍板,让研究生院散会后立刻启动这项工作。好象是第二年(2004年)正式实施。 2 2010年国家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我校是二年制,我们院有‘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如果最后一学期学生要找工作,第一年如果学习课程,那完整的科研时间只有第三学期,而且按照国家培养要求,专业硕士要到企业去实践,这样让导师没有办法带。通过与当时的主管研究生的校领导及研究生院长电话及短信联系,强烈建议将我们这个专业(其他专业我就不清楚了)的专业硕士的学习课程时间在一学期内完成,第二学期开展科研工作。当然沟通了好多次,他们同意!后来副院长与我协商制定了我院‘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在还在实行的培养方案,将课程在第一学期全部完成。导师与研究生都说这个方案非常好,否则他们科研时间太短了。 3 现在大家用互联网都非常方便,2002年前后学校还没有正式普及互联网,我们都还用电话线‘拨号上网’(年龄大点的人可能都使用过),当时美国与欧洲专利(好象中国专利也可以了)可以在网上检索与下载,当然其他数据库还很少,但可以到网上看美国化学会及英国化学会的杂志目录,这在当时也非常不错的了。一个办公室只有一条电话线,只能一个人上网,而且费用很高,一个办公室几个人,基本上都用不起来。在一位知情实验员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我正式向院长强烈建议通过电信接入互联网,包月使用,当时好象是一千元费用一个月,院领导开明同意了,立刻放装,几天内完成。当放装网络线的时候,院办主任将全院的第一个接口装到我的办公桌上。全体教职工全部可以上网。我们全校当时好象只有我们院第一家这样做了,过了一、二年吧,学校开始普及互联网(当时每个IP都收费的),当然后来不收费了。尽管提前一、二年,但这对科研人员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的。 4 2003年院里通知我们申报硕士点,当时定的是‘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因为化学工程相对来说就业人数少,加上我们是精细化工系,经过与院领导沟通,申报了‘化学工艺’,当年获批。事实证明,化学工艺比化学工程专业无论是从就业还是科研,都更为合适。2012年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成为硕士点,化学工程也自然包含在内。 5 我于1997年接手当时的教研组主任(后来叫系主任),精细化工专业属于我们系,当时毕业实习一半人参加,有时候超过一半人不去,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论文按时到校的只有几分之一,有的学生晚几天甚至有晚十多天到校的,导师叫苦不迭。请示教务处与院,他们考虑学生最后一学期要找工作,没有任何答复。没有办法,只有自己想办法了,使用了一点系主任权力,制定了‘酷法’,实习少一次必须补一次,否则没有实习成绩。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开学第一天8点钟全体学生集中点名(教师没有课也参加),没有特别原因事先没有电话请假点不到名的学生最后要降论文等级,晚来一个星期的,取消这学期的毕业论文资格。而且毕业论文期间必须实行坐班制。十多年来,执行得非常好,毕业生最后都说从毕业论文学到了许多东西。想想,胡萝卜非常好,但有时候还必须配以‘大棒’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6 我校二村26幢住房都是二室一厅的房子,36套,我校年龄大的教师都知道这叫‘李鹏楼’。1990年因为年轻教师住房(当时还是分房没有买房之说),我们联系几十个年轻教师向学校提意见(当时的林业部蔡副部长及教宣司二位都姓张的正副司长都为这事与我们对过话解决此问题),同时写了一封给国务院的信反映年轻老师住房困难问题,我是第一签字人,当时李鹏任总理,国务院居然给我校、北京林业大学与东北林业大学各批一幢楼,而且专门下达一个批文规定,只准建二室一厅的,基建处长还专门找我们开个会传达文件精神及征求建房意见,这房子按学校方案排队分房,我们也住了七年。 除了第5件小事上有点权外,其他事情都只有‘促成’权。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事提了建议没有‘促’成功,还有许多小事促成了,但都真正是微小事了。 其实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提建议与意见个人代价不小!真的。慢慢被边缘化是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但临近退休,现在再进行反思,不后悔。 说实话,本博文的意思,作为教师,有时候不能‘不做声’,有的东西需要争取的。决定权没有,有时候还是有可能有建议促成权的。
3207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中个基金还个愿,管他理解不理解
热度 15 ncepuztf 2015-8-30 21:00
年初在博文“ 过年那些事儿 ”中以调侃的方式许下心愿:今年中个基金! 不想梦想成真!(美娣的祝愿,谢谢她!) 说心里话,失败的次数太多,根本就没指望,结果真的中了一个, 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知道消息的时候像范进中举,跑去告诉了单位领导(被期待了太久, 感觉像欠了债似的,第一时间挽救下他们对我的失望)。 科研处的同事说省基某种程度上比国基还要难,数个得了数次国基的同事 就是申请不到省基,怪事! 几年来我也是响应学校号召省基、国基一起申请,因为从来没中过, 也就不顾及是不是一本多投,基本是换个马甲又出来了, 我把申请的经历简单叙述下。 远的就不说了。 大前年申请跨工程和信息学部,大概只有2个同意,咨询有经验的老师, 说跨学科名义上鼓励,实际上是劣势,不如申请单一学科。 前年国基上会投票没过半数,看意见基本5个评审3.5个同意, 那是申请的工程学部。 去年申请省基不成功,一半一半,也是工程学部。国基因为连续申请2次, 去年停一次。 今年改变策略,省基、国基都申请信息学部,结果省基4个评审3个同意 1个优先,国基5个评审大概1.5个同意。 老实说,我的本子内容差不多,但为啥专家意见差别这么大,实在难以理解。 顺便说一下,类似情况不少,去年中了国家青年基金的老师也是同时申请 省基金,结果意见相差甚远。 不管怎么说,谢谢评审专家!我也经常审稿,有时候各种因素影响, 结果也会有波动。
个人分类: 米奥系列|17105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劇情] [少数意见 소수의견 (2015)][720p][韩国][主演: 尹继 ...
lcj2212916 2015-8-21 23:07
导演: Kim Sung-Je 主演: 尹继尚 / 金玉彬 / 柳海真 / 李璟荣 / 张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5-06-24(韩国)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Minority Opinion IMDb链接: tt4800070 《少数意见》以孙雅兰作家的同名小说为背景,改编自2009年在韩国龙山发生的人命案。电影讲述了原本非自己所愿而做着律师工作的男主角,担任了被告朴宰浩的律师,他在反对改造开发的示威现场杀死了一名警察。男主人公用尽全力为被告辩论,并试图揭开扑朔迷离的背后真相。   尹继尚饰演的法院指定律师真元拥有冷静的个性和强烈的正义感,而刘海镇则饰演真元的前辈大石,本是专业离婚诉讼律师,却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不遗余力地帮助尹继尚。金玉彬则饰演社会新闻部门的记者,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女性。李庆荣、张光、金义成、权海孝等金牌绿叶的加盟,以及小说原著本身也有书迷支持,该片可谓备受期待。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14047705
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热度 1 mhchx 2015-3-25 15:21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优化煤炭开发布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强煤炭规划管理等工作,提出十条具体意见。   《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能源保障。但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同时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艰巨挑战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意见》明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煤炭工业要遵循发展规律,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要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原则,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遏制盲目扩张和无序建设,控制重点地区、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要坚持提质增效、集约发展原则,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合理安排区域开发强度,推进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原则,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宽松政策环境。要坚持绿色开发、清洁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监管,降低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   《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重点做好优化煤炭开发布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强煤炭规划管理、规范煤炭生产建设秩序、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煤炭行业监督管理、统筹推进煤炭国际合作等工作,苦练内功、积极作为,通过煤炭行业自身主动调整适应形势变化。
个人分类: 新闻|2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课改意见是完全错误的
热度 19 gaoshannankai 2015-1-15 19:32
今天看到教育部发布研究生课改意见, 当然,和大多数文件一样流于形式,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 不过,我这个人不太喜欢揪住小辫子不放,但是, 如果是原则性,方向性问题,实在看不惯,就想说几句。 我个人觉得这个文件是完全脱离中国国情,脱离当前 实际情况,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特别是对于一线的老师 和研究生调查,意见具有路线性问题。 但愿我是错的,别把我打成反革命。 我建议教育部的老大们走到大学,问问研究生, 让他们说说需要补充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然后再去用人单位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1. 该意见片面理解研究生教学,难道教学仅仅是授课么? 老师带学生做实验、写文章,干项目,不是教学?你课本 更新再快,能快的过科研发展,现在的课本都是多少年前的 东西,与当前科研脱离过远,不仅不能直接指导学生进行 科研,反而要分去他很多时间上课,这样合理? 2. 该意见说现在研究生培养过分重科研轻教学(就按他们 理解为授课)?那么现在的科研做得怎么样?研究生培养了 最基本的科研能力么?独立设计个实验可否?撰写报告 文章可否?我看不怎么样,中国研究生的普遍问题是动手 能力很差,只会重复一些简单实验, 这是重科研还是轻科研? 反过来讲,如果真的重科研,研究生科研能力强,难道 不是好事?问问企业愿意不愿意要科研能力强的,上来 就能上手的毕业生。 表面上大学科研是多了,但是只是经费 多了,设备多了,大部分老师的精力都是拉项目,写标书, 真正坐下来干事的时间实际上少了。 这不叫重科研。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现在重科研的985高校的研究生质量普遍 高于重教学的普通211甚至更低一个级别的高校,这个怎么解释? 3. 课程是多了还是少了,现在很多没有用的课程占了大部分时间。 有些就是本科课程的简单重复,第一年大部分时间上课了,大大影响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所以,很多高校不招3年硕士生,只招 直博生,教育部的领导看不见么?还是不明白为什么。 4. 就理工科而言,研究生有的学科重理论,有的重实践。文理差异 更大,文科很多都应该是course类研究生,理工这篇research类比较多。 所以,不同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比例差异很大。就拿生命科学, 他可以说动手需要占到80%以上甚至更多,你的指导意见如何细化为 可操作性的东西? 5. 外加一点你们所谓的重视教学,无非就是形式上多搞一些教案、 漂亮的ppt,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谁来把控,效果如何评估, 你们敢真的100%选课(政治课必修)么?通过选课来优胜劣汰。 我建议,以后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以前,认真听取一下一线 没有发言权的老师研究生们意见如何?另外,下去的时候不要 以视察的姿态,那样高校只能是打出欢迎横幅,然后找几个托儿 按照你们喜欢的说。 另外,教育部应该避免直接对大学管理进行具体指导,我还是那句话, 教育部的职能应该定位于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奖励好的查处坏的, 让大学自己竞争,市场进行淘汰。
3287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一名老中医对<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回复
热度 2 wya 2014-8-22 18:23
意见如下 : 1. 与现西医相比 , 根本没有体现中西医并重。 2. 中医药法是根据中医药自身规律 , 决无必要写鼓励西医学习中医 , 更不应有促进中西医结合之内容 , 否则就与中医 具有特定理论和中华文化特征的医学体系 相矛盾。 3. 把中医医疗人员分为中医医师和传统中医师是不适宜的,应从中医药学自身体系角度考虑,或治疗依据的中医局限专业范围来划分。这种认证应由设置的行业协会来实施。 4. 根据中医药的药食同源与养生功能,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与养生产品的研发。 5. 在中医药法中写 “ 鼓励开展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 ” ,实质是对中医西医化现状的肯定而不是反思。试问西方医学立法是否也会有如此内容? 6. 中医药学因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复杂科学,所以,自古以来历代大多是良医稀缺,庸医充斥,故师承教育应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一种方式。 7. 高度重视、鼓励以临床为基础的学术研究、争鸣、创新,而不应写 “ 支持学术流派的发展 ” ,因为这只是从某一角度或侧面的学术观点与结论。其产生自古以来,都是对中医诊断手段 —— 望闻问切,中的本质 “ 切 ” 没有掌握而形成的一个结果。 8. 关于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宣传 , 应当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人员参与 , 并要承担相应责任。 9. 中医药创新 , 应建立以疗效为检验标准的药物审核制度 , 务必要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配方。 中医立法是大势所趋,然而,却远未符合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更没有能以中医药法,来约束非中医非西医的实施,或扭转已西医化的中医,否则。立此法则无实际意义。 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 原文附后: http://www.gov.cn/xinwen/2014-07/24/content_272377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中医药,即中国传统医药,是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特定理论和中华文化特征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第四条 发展中医药应当遵循其自身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坚持继承和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统筹规划,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中医西医相互学习,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采取措施支持组织、个人捐助中医药事业。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第七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每年10月11日为“中医药日”。 第八条 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对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 、 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中医药服务 第十一条 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服务,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第十二条 国家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享有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权益。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举办适当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在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配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科室,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六条 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但是,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执业。传统中医诊所的备案和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传统中医药服务,包括 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和中药调剂、中药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以及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第十七条 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不得随意合并、撤销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确需合并、撤销或者改变中医医疗性质的,应当经举办该医疗机构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遵守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的中医药服务基本要求。 第十九条 中医医疗机构配备医务人员应当以中医药技术人员为主,主要提供中医药服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应当合理配置中医药技术人员,推广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以有中医药技术优势的医疗机构为主要依托,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制定应急预案应当包括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需要,发布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采取调剂或者煎煮汤剂等预备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中医医疗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中医医疗人员分为中医医师和传统中医师。 中医医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行。 传统中医师仅从事传统中医药服务。传统中医师执业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实绩考核、登记,在登记的地域范围、执业范围内开展中医相关诊疗活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全科医生应当学习和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乡村医生应当能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十五条 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发布中医医疗广告。 第二十六条 国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明确中医药服务中需要统一的事项的技术要求。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制定并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第 二十七 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中药发展 第二十八条 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普查,建立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划定自然保护区,鼓励药用野生动植物实现人工种植养殖,支持开展珍稀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及其相关研究。 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采取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第三十一条 采集、贮存中药材以及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第三十二条 乡村医生、传统中医师自种、自采并自用地产中药材的,应当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中药材质量监测,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三十四条 国家保护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生产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饮片。 第三十五条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在本机构内使用。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根据临床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开具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中药新药研制与生产,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研发。 国家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和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生产,鼓励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第三十八条 国家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利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以委托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其他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向委托方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 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应当取得制剂批准文号。但是,仅利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 医疗机构对其配制的中药制剂的质量负责;委托配制中药制剂的,委托方对所配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负责。 第四十条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本法没有规定的,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的规定执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家支持中药国际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涉及药用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的,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章 人才培养 第四十二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事业发展需求、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培养和培训,鼓励开展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 第四十三条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注重中医药理论教育和中医药临床实践,注重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文化。 第四十四条 国家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 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中医药教育机构和中医药专业设置标准,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设立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建立临床教学基地,基地设置标准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五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中医医师和中药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技术人员。 第四十六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制定继续教育规划,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中医药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所在机构应当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七条 国家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开展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第五章 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 第四十八条 国家支持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鼓励中医药科学研究和学术争鸣,支持学术流派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中医科室发展,发挥其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第四十九条 国家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享有传承使用的权利,并对他人获取和利用传统知识享有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权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条 国家支持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传承。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遴选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并为其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传承人应当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总结、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相关的学术资料。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鼓励组织、个人捐献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科研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强和促进中医药科研工作。 国家鼓励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学科的中医药科研协作,支持中医药科技资源整合、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结合。 第五十三条 中医药科技创新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技术转让和技术推广,健全中医药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传播平台,鼓励组织、个人创作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 第五十六条 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五十七条 出版中医药图书或者其他中医药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组织中医药技术人员进行审定,并对出版物的内容承担出版责任。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应当聘请中医药技术人员进行。 保障措施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条件保障,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医药卫生政策,应当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应当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支持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六十条 涉及以下事项的,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药评审、评估、鉴定组织或者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评估、鉴定: (一)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等机构的评审、评估; (二)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质量评估; (三)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四)中医药新技术的评估; (五)中医医疗损害的技术鉴定和中药不良反应的评价; (六)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 评审; (七)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的资质资格评审和 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 ; (八)其他需要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评估、鉴定的事 项。 开展上述评审、评估或者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 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应当以中医药实践技能为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条 传统中医诊所超范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 传统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的,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医疗机构聘用不得从事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或者由原执业备案部门责令停止执业。 第六十三条 传统中医师在登记的地域范围外执业或者开展登记的执业范围以外的诊疗活动的,由登记的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登记证书。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未经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促进本地方中医药发展的办法。 第六十六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个人分类: 中医大师思想摘录|2958 次阅读|4 个评论
近期话题杂谈
热度 6 yangguoxue 2014-6-29 14:49
  一,科普 有人问我启蒙和宣传的区别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启蒙是传输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重要的让人们通过知识学会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宣传则是拼命用某种“知识”轰炸对方,要求对方接受,强制性的宣传就等同于洗脑。启蒙强调的是思维本身,宣传强调的是则是思维结 果。 中国科普的一大问题就是“思维结果”(宣传的某种知识)往往和其背后的思维本身并不配套,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仅仅做到了宣传(有的时候即便结果是对的,科普人的思维方式也令人难以接受,惹人怀疑),而科普应该是启蒙的。  二,脑残粉和高级黑 网上流传一句话,叫“一个脑残粉顶十个高级黑”,最近某大学校长以“弘扬国学”之名搞的“古装毕业典礼”真就应了这句话。 什么叫国学?国学不单单是指传统的一些人文、伦理、礼仪方面的知识,国学是将传统的知识整理出来并做出对现实的回应,这门学问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创新性质。弘扬国学,不是让人们从形式上回到过去,而在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人的心灵,引领人的精神方向,促进人的成长进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必须找到契合点,才能有效发挥其正向作用,寻找和发现这些契合点,是国学研究者的任务。  目前看来,中国有很多“热爱国学”且喜欢“宣传国学”的学者或领导(无法确定是真爱还是假爱),如一些鸡汤作者、管理专家等等,他们扮演的基本是“脑残粉”的角色,收获的是“高级黑”的效果。 三,为啥反对周杰伦的《蜗牛》进语文教材? 周杰伦被视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所引领的流行与娱乐风潮,在批评者眼中,正如洪水猛兽。换言之,不论收入语文教材是《蜗牛》,还是《爱在西元前》(曾收入台湾地区小学教材),或者《青花瓷》、《东风破》等,只要是周杰伦的作品,必将激起汹汹争议。 就我所见,近二十年来,语文教材修订屡起波澜,谁进谁出,谁起谁落,舆论的目光往往首先聚焦于人,其次才是作品。譬如这样的新闻标题:“走了周树人,来了周杰伦”。鲁迅、周杰伦,还有金庸,应是此中最受争议的三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作品都易于被愚蠢的人符号化,被迫代表批判,代表娱乐,代表武侠。 到书店翻了一下最新的小学语文课本,比起我们当年,已经有所改观。相形之下,怎么教,也许比课本的内容之争更重要。从这一点上讲,我尊重每一位批评者的意见。在我看来,将《蜗牛》选进教材,只会毁了这首歌: “阅读题:请给这首歌分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包含什么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的什么观点……” 鲁迅先生用生命写文章,后人却拿它来布置愚蠢的作业。周杰伦只能无奈唱道: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
400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热度 1 vcitym 2014-3-15 20:5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地理信息,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有利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在维护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其他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重要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监管,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地理信息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在旅游出行、医疗卫生、扶老助残等方面应用广泛。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总体要求 (五)指导思想。以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全面提高我国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推进地理信息规范监管和广泛应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地理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扶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坚持规范监管与广泛应用相结合。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地理信息高效、广泛利用。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做好统筹规划,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对产业具有支撑、牵引作用的重点领域,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坚持经济社会需求与国防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走军地统筹、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在基础地理信息生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兼顾国防需求。 (七)发展目标。通过政策推动,逐步形成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为主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个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型企业。用5至10年时间,使我国地理信息获取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市场监管有效、竞争有序,产品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三、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 (八)提升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发展测绘应用卫星、高中空航摄飞机、低空无人机、地面遥感等遥感系统,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对地观测数据获取设施,形成光学、雷达、激光等遥感数据获取体系,显著提高遥感数据获取水平。加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九)振兴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培育若干拥有知识产权的中高端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生产大型企业,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升装备制造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 (十)提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软件研发,特别是在大型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等核心基础软件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发展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促进地理信息深层次应用。推进面向政府管理决策、面向企业生产运营、面向人民群众生活的地理信息应用。繁荣地图市场,鼓励制作和出版多层次、个性化、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图产品,开发出版城市及公路水路交通多媒体地图和三维虚拟地图等特色地图。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以地图为媒介的动漫、游戏、科普、教育等新型文化产品,培育大众地理信息消费市场。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十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规范建立全面反映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制度、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建立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单位名录库,加强信息统计和发布工作。编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规划目标、方向和重点,加强与相关规划、政策的衔接,明确任务和措施。 (十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地理信息服务资质管理、数据使用许可、地图审核等制度以及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地理信息产业,鼓励地理信息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 (十五)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地理信息市场招投标、资产评估、咨询服务等制度以及工程监理、监督检验等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非法出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十六)强化安全监管。健全涉密地理信息保密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涉密地理信息处理、分发与应用跟踪机制,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涉密地理信息保密安全监管水平。加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应用管理。加大对涉外地理信息合作项目及其使用地理信息成果的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获取、处理地理信息行为。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 (十七)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加快推进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符合条件的地理信息企业申请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专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服务体系。 (十八)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促进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为核心,加快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对经批准建立的产业基地(园区)引进的高层次地理信息人才,优先安排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所在地落户。 (十九)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研发、生产和人才培养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为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鼓励企业输出地理信息服务、技术、装备和标准,承揽国际外包业务。 六、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二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资金渠道内,着力支持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出版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投入力度,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鼓励政府部门地理信息服务外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推动形成成熟的地理信息产业链。 (二十一)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地理信息企业销售自主开发、生产、出版的地理信息产品,符合软件产品范围和认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地理信息企业符合软件企业认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以申请享受有关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地理信息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在投资总额内所需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 (二十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按规定设立主要支持地理信息企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不断扩大投入规模,提高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开发适合地理信息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对其合理信贷需求给予支持。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和融资担保扶持资金的作用,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积极推动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贷款。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其他间接融资方式,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七、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二十三)完善政策法规。顺应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适时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出版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密监管等相关配套制度措施。 (二十四)强化各方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做好地理信息规划统筹、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标准建设、安全管理等工作。推进军民测绘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先进军事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成果、装备设施的社会化应用。充分发挥相关学会、协会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十五)加强分类指导。对于具有战略性或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坚持以国家投资为主,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处理好地理信息保密与开放的关系。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重点发展领域,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对于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主要由企业提供,政府给予合理引导和支持,基础地理信息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政策。 (二十六)强化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进一步丰富基础地理信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地理信息企业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开展社会化应用和增值服务,开发出版多样化、大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产品。 (二十七)推进地理信息开放共享。组织开展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性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获取分工、更新和共享工作,在切实保障政府部门应用需求的前提下,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研究并尽快出台地理信息数据对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促进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2014年1月22日 引自: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overseas/20140130/c_119192437.htm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12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科学网编辑部的小意见
热度 2 zhangxw 2014-2-3 17:26
给科学网编辑部的小意见 张学文 ,2014/2/3 在我修订已经发布的博客文章时我已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这样的情况 : 我仅是修改博客的有关部分 ( 如标题 )/ 设置而不修改正文的文本 , 结果是编辑软件认为我没有做修订而拒绝我的修订 , 今天又是我修改一个博客的类别 , 而没有改动文本 , 还是被拒绝 …. 结果我只得无谓地修改内容以求被认可 .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 所以我希望编辑修订一下软件中的 ” 修改文稿 ” 的定义 , 让它不仅包括改动文稿内容 , 也包括标题 / 归类等等环节都算修改 . 以减少我们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35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发:刘新垣院士对院士选举的一点意见
热度 4 wych199771 2014-1-22 22:13
按:此文是应刘新垣院士的要求,由我代为转发到科学网(他未在科学网开博)。 对院士选举的一点意见 有人问我:你推荐的其他院士如何? 我说:我推荐过很多优秀的院士,从未遇到作假问题,其中有的为两次 Nobel 奖获得者的学生,有的现在为全球的著名基因专家,有的现为全球顶尖杂志的编委,有的现在是学部领导。而且我的推荐有时还很不顺利,与生化界头号人物对立过,为某人当院士奋斗过数年,对评选院士时无理打压申请者的院士,我甚至至今不愿与他握手。我为人极力主持正义,爱打抱不平,既推荐优秀的科学家当院士,也批判不好的院士直至主张清除之(包括自己推荐的院士,哪怕自己会受处分,也要坚持正义和院士标准)。主持正义是我的禀性,虽然经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崇尚包公的品格。 还有人问我: 你本人推荐了作假院士应负什么责任?我说也应受到一定的惩处。因此,我对处理作假的院士候选人有关意见如下: 1 .首先要惩处作假的院士申请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第二条(“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作虚假陈述),我建议如申请人论文作假,12年(6次)内不得再申请院士(年长者这一辈子就完了,但年青者还给他一次机会); 2. 其次要处理推荐单位,因为它是第一推荐人。其领导应负责任:记过或其他适当处罚直至下台。此外,如其领导不是院士, 4-6 年内他不能申请院士;如是院士,按院士条例处理。同时,单位应停止其推荐院士候选人资格 1 次(不能不惩处,也不能太长,因会损害其他无关人的利益)。 3 .对推荐了论文作假候选人的院士的处理 应停止 2-4 年推荐院士的资格(要远轻于单位负责人);资深院士因为已无推荐的资格,但也不能不处罚到他,应停止他参加两年一次的欢迎新院士及学术报告的院士大会资格 2-4 年,不妨现在就从我开始,以戒后人。 关于院士选举,我个人认为有 两 点最为重要: 第一,申请人不能作假,以后才能公平评议。 第二,院士不能因人情关系而为水平不高的申请人说好话,更不能允许受贿而为他说好话,防止私人关系影响院士评选,这是院士改革最关键之点,因最难辨别,故也为最难之点。一旦查实一定要严惩(停止其推荐院士资格 4-6 年)。在评审时,院士们也应自觉抵制这点,我就成功抵制过一次:不让较低水平科学家当选院士而让优秀科学家当选院士。 除上述两点,我个人认为现行院士选举的其他措施都好落实,也是公平合理的。 刘新垣 2014.1.22
4233 次阅读|16 个评论
关于王正敏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的意见
热度 40 wych199771 2013-9-22 14:08
按:这是一位 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里化名“院士科民”的院士给我的留言 , 并要求公布在我的博客里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2560do=blogid=723964 , 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王正敏严重欺骗中科院并混进院士队伍里的学术欺诈事件的关注,并提请中科院等相关部门予以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 (下划线和底色字是应这位院士的要求标注的) 我的联系方式: 18918609550 ,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关于王正敏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的意见 我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 复旦大学对王正敏院士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对王的包庇书,王的根本问题是 用弄虚作假的材料申报院士,而骗得院士称号 ,如他从他的书中拿出一部分内容发表在他自己担任主编的杂志上,以后又把其当成他申报院士的论文,这完全是有意识地故意作假行为,类似的作假文章还很多,如将创刊词也冒充为论文等等共有几十篇,这是王正敏的核心问题。我们评选院士,有一篇论文有点瑕疵都不行,而王正敏有如此之多的作假论文,证据确凿,岂能允许?! 应该清除出院士队伍 ! 如果允许有 50 多篇的作假论文还让他继续保留院士资格而不加清除,势必将鼓励以后的院士申请人继续走冒险作假之路 。 我们学术界也应当学习奥运精神,对于使用诸如兴奋剂等作假手法而取得金牌者,不仅要收回金牌,还要严惩,如终身禁赛,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 而复旦大学的调查报告却对王正敏的这些作假论文避重就轻,只字不提,是偷梁换柱的包庇行为!还有王正敏抄袭他老师书中的示意图百余幅,复旦大学对此也承认不讳,明明是剽窃,却又下这一结论“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这是自相矛盾的,其对王的包庇性质暴露无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对此调查报告负有严重责任,因为我事先提醒过他,他还是要包庇作假者。 如果允许这样严重作假的人都保留在院士队伍中,有损我们广大院士的声誉和我国中科院院士的国际形象! 院士“科民”
67420 次阅读|70 个评论
[转载]关于王正敏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的意见
热度 5 wych199771 2013-9-19 20:14
按:这是一位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里化名“院士科民”的院士给我的留言,并要求公布在我的博客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2560do=blogid=723964 关于王正敏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的意见 我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 复旦大学对王正敏院士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对王的包庇书,王的根本问题是 用弄虚作假的材料申报院士,而骗得院士称号 ,如他从他的书中拿出一部分内容发表在他自己担任主编的杂志上,以后又把其当成他申报院士的论文,这完全是有意识地故意作假行为,类似的作假文章还很多,如将创刊词也冒充为论文等等共有几十篇,这是王正敏的核心问题。我们评选院士,有一篇论文有点瑕疵都不行,而王正敏有如此之多的作假论文,证据确凿,岂能允许?! 应该清除出院士队伍 ! 如果允许有 50 多篇的作假论文还让他继续保留院士资格而不加清除,势必将鼓励以后的院士申请人继续走冒险作假之路 。 我们学术界也应当学习奥运精神,对于使用诸如兴奋剂等作假手法而取得金牌者,不仅要收回金牌,还要严惩,如终身禁赛,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 而复旦大学的调查报告却对王正敏的这些作假论文避重就轻,只字不提,是偷梁换柱的包庇行为!还有王正敏抄袭他老师书中的示意图百余幅,复旦大学对此也承认不讳,明明是剽窃,却又下这一结论“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这是自相矛盾的,其对王的包庇性质暴露无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对此调查报告负有严重责任,因为我事先提醒过他,他还是要包庇作假者。 如果允许这样严重作假的人都保留在院士队伍中,有损我们广大院士的声誉和我国中科院院士的国际形象! 院士“科民” 我的联系方式:18918609550.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6838 次阅读|9 个评论
服气--我的国家自然基金‘否定意见’
热度 3 lin602 2013-8-31 11:04
刚刚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反馈意见,‘未获资助’。 同时附上专家意见。 细细看了三位评审专家意见,觉得他们写得是对的。具体的评审意见我就不写出来了,反正我是‘服气’的。 核心内容就是:我的这次申报书与在研项目相比,有一些内容有相似处。尽管有创新,但是跨度小,说穿了就是创新性不足。 在申报今年项目前,我课题组在实验室得到二个全新杂环系母体化合物(五个环稠合的含氮杂环),而且是用三个环的天然原料一步法合成(与预测的结构相差非常大),最终用单晶法测定了结构,用结构式(将环上所有基团全去掉,单用这五稠杂环母体进行检索)进行检索,在文献上检索不到,说明这个母体是没有文献报道的,而且粗测有抗癌活性。我想以此为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深入做下去,一是研究合成方法,二是研究成环机理,三是研究生物活性。自认为还可以,但没有被批准。 有时候想想,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问题上,保守就是‘死亡’! 现在看看评审意见,显示出这个现象。 当然,评审文字中还透露出:我有一项在研,时间上有点紧张。我也明白其中的含义。 总体上我觉得评审专家们的意见是对的!谢谢他们的评审与中肯的意见。 此次基金不中,尽管不是很舒服,但是服气的。近段时间除完成手里的基金外,再多花点时间做应用吧。呵呵。
4773 次阅读|6 个评论
审稿与被审稿——内外有别,生熟有别
热度 13 yuchyu 2013-6-8 18:47
工作16年了,陆陆续续发了20多篇论文,数量偏少,有的实在不怎么样,有的还行,没有突出的,不过都是自己的心血。 所以就被审稿了几十次,到后来我也会扮演审稿人角色。这10年下来,其中最大的感慨有两点:1、中外期刊,审稿人包容性差别较大;2、熟人和竞争对手审稿,差别蛮大。第二点相信好多人有过感受。我2006年投一篇化学杀雄的稿件,引用的是国外为数不多的印度SS Banga的文献,他来过我们这里,后来听说审稿的就有他。前一段时间看到Molecular Breeding有华中农业大学的一篇油菜稿件,导师也认识,发现稿件问题不大,虽然感觉内容不够丰富,那当然得客气些,说一说方法的缺点,语句行文的缺点,建议补充些关键图片,最终意见是accept after minor revision。同胞当然不能相轻。 想重点说说第一点。 国外期刊都是无偿服务,有些专家太忙就会拒绝review一些不感兴趣或不愿意研究的稿件,我自己也是,主要是没有精力去琢磨不很熟悉的领域。还有就是会受伤,比如有次看到国外一个植物科学期刊有关油葵化学杀雄的审稿邀请,无偿工作了2天,还仔细斟酌修改了投稿以及审稿意见,到填写回复之后,突然想英文的同类研究需要再检索一下,不料想googel翻页几次,突然发现了该稿件是一稿两投,作者是印度人,通讯作者还是我知道有同类研究的同行。TMD,没想到印度专家也有这德行,这还了得,浪费我这多心血,立马给主编发邮件揭发。 总体感觉,国外期刊审稿相对比较客观,因为专家是编辑部选的大领域同行,有时候是从投稿引用文献中筛选出来的,来自五湖四海,不存在项目竞争,也对你科研实力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他们首先是通过读文摘和前言的小综述来判断投稿的价值。因为和投稿人没有竞争,如果认为文稿有可发表价值,即使有不当之处,也会给出修改意见,甚至包括语法拼写,真是菩萨心肠。反正我在Therotic Applied Genetics,Plant Breeding,J Applied Genetics投稿收到的审稿意见都是这样类型的。 在国外期刊上也有好多引用中文期刊,不过功劳当然是看懂中文的华人投稿。有时候,如果审稿人抱怨有些文献检索不到,我们还需要把中刊文献的英文摘要附在修回稿上。有时候,感觉老外还是比较大度的,看稿件很细致,回复意见比较明确。 得益于此,轮到我做审稿的时候,不管国内期刊还是国外的,首先态度要端正,尽量从文稿中挑有发表价值的亮点,然后针对其不足给出7、8条具体意见修改建议,甚至用密密麻麻的审改稿附上去。 反之,国内某些审稿人,对中国人倒是不客气,因为自认为对某些领域很熟悉,凡是看到没名气、没实力的小辈投稿,根本没耐心细看,上去就是一棒子打死,随便捏一条什么文章方法不当、语言口语化、文献缺乏、数据不足之类的,仅凭任意一条就予以枪毙,和前几年大家报道的某些评国家自然基金的专家意见何其相似!难道就不会指明研究方法、内容结果的优点、缺点,给出修改意见,让人家改进试验、方便提高稿件水平或重新投稿吗?你当年没有成专家之前投稿也是受过伤的,过去做媳妇受了委屈,现在又反过来做婆婆欺负小辈,可恶至极。又或者是小家子气,舍不得指教,怕别人从你那里学得了写作技巧、研究思路?光含含糊糊说你文章不好,却没有具体理由和改进之处,这怎么能让人信服专家的水平呢?国外期刊允许作者针对审稿意见申辩解释,而国内期刊,哼哼,想得美!只要是拒稿,你甭再啰嗦,编辑部连理都不理。
9719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
liuli66 2013-3-29 10:45
今天读某“权威”(XHP)的文章。该作者开门见山说: 2012年7月6-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会前 颁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据笔者记忆并核实文献,该《意见》是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之后 [而不是之前]颁布滴。 具体说来,是在2012年9月23日公开印发滴。当时笔者刚从天津南开大学全国科学社会学研讨会上返回,得到这个消息,作为科技政策研究者,能阅读、研究和分析《意见》全文,俺是很高兴滴。笔者有相关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616207.html (抱歉,你可能“无权”阅读) LINING同志曾撰文呼唤《意见》出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608620.html )。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笔者及同行为某杂志撰写文章期间,当时很期待看到《意见》全文,但未能如愿以偿。后来该文章的一个匿名评审人提出一个评审意见: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意见》未公开发表,原因是什么? 俺们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好在不久《意见》就公开颁布了,那个问题就化解了,为俺们解围了。 文章的命运如何? 老李说过一句话:好消息还在路上。 期待 春 暖 花 开 !
个人分类: 杂感|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评审意见看青年项目创新思想的保护
lxchencn 2012-10-1 11:26
有一个项目项目得到的评审意见是缺乏直接相关预实验结果,不予资助。 申报青年项目往往是青年才俊,前期经费往往不足,提出一个科研假说已经不易,形成一个创新思想更是难得,但要完全证实假说恐怕不是申请前要做的事,应该是申请后要完成的事情,正是因为有好的思想才来申请项目,有一些证据来佐证假说就已经不错了,但还要直接相关预实验结果恐怕对于青年项目来说过于苛刻了,这种要求可能让那些看似幼稚但也许就是原创的思路胎死腹中,失去一个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发现,审课题实在是有别于审论文,严格但不拘泥于苛刻也许是科研百花齐放的条件!给青年一个原创的机会吧!
3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日钓鱼岛问题磋商,双方坦率深入交换意见。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9-25 19:50
中日 钓鱼岛问题磋商,双方坦率深入交换意见。 9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与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在北京举行钓鱼岛问题磋商,双方坦率深入交换了意见。 张志军指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日方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矢口否认两国领导人当年达成的重要谅解和共识,罔顾史实和法理,公然对钓鱼岛采取所谓“国有化”等非法行动,这是对中国领土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历史不容翻案,共识不容否认,民心不可违背。 中方绝不会容忍日方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单方面行为,日方必须打消幻想,深刻反省并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回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与中方相向而行,使两国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双方同意就钓鱼岛问题继续保持磋商。
个人分类: 其它|27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whyhoo 2012-7-27 12:55
国发〔2012〕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我国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道路交通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形势,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执法,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二)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安全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统筹规划,使道路交通安全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驾驶人、车辆、运输企业准入和安全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夯实道路交通安全基础。   ——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和责任倒查,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   ——科技支撑,法治保障。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与执法服务水平。    二、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三)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对新设立运输企业,要严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关。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鼓励客运企业实行规模化、公司化经营,积极培育集约化、网络化经营的货运龙头企业。严禁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推进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诚信考核结果与客运线路招投标、运力投放以及保险费率、银行信贷等挂钩,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道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安全班组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持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建立专业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制度,对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达标的按规定取消其相应资质。   (五)严格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管理。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加强班线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对现有的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停止运营。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80%,并严禁夜间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夜间遇暴雨、浓雾等影响安全视距的恶劣天气时,可以采取临时管理措施,暂停客运车辆运行。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根据运行里程严格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运输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确保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超时、超速驾驶的驾驶人及相关企业依法严格处罚。   (六)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抓紧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行为。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应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同时安装车载视频装置,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运输企业要落实安全监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对不按规定使用或故意损坏卫星定位装置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三、严格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七)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大纲和考试标准,严格考试程序,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强化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和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客、货车辆驾驶人培训考试要增加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对处置技能的内容,大中型客、货车辆驾驶人增加夜间驾驶考试。将大客车驾驶人培养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解决高素质客运驾驶人短缺问题。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   (八)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监管。加强驾驶人培训市场调控,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按照培训能力核定其招生数量,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   (九)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严把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加强从业条件审核与培训考试。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快推进信息查询平台建设,设立驾驶人“黑名单”信息库。加强对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异地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人聘用管理,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要严格依法处罚并通报企业解除聘用。    四、加强车辆安全监管   (十)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积极推进机动车标准化、轻量化,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大力推广厢式货车取代栏板式货车,尽快淘汰高安全风险车型。抓紧清理、修订并逐步提高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督促生产企业改进车辆安全技术,增设客运车辆限速和货运车辆限载等安全装置。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客车和公共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座椅安装强度、内部装饰材料阻燃性能等,增强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抗侧倾能力。客运车辆座椅要尽快全部配置安全带。   (十一)加强机动车安全管理。落实和完善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注册登记、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机动车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机动车产品准入、生产一致性监管,对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与公告产品不一致的车辆,不予办理注册登记,生产企业要依法依规履行更换、退货义务。严禁无资质企业生产、销售电动汽车。落实和健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加大对大中型客、货汽车缺陷产品召回力度。严格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和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拼装车行为,严禁拼装车和报废汽车上路行驶。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严格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格管理和计量认证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车辆非法生产、改装、拼装以及机动车产品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要严查责任,依法从重处理。   (十二)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修订完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家强制标准,着力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办法,质监部门要做好电动自行车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修订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电动自行车生产的行业管理,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对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并严格处罚、公开曝光。公安机关要加强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理,严格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逐步解决在用的超出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问题。    五、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十三)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和制度。加快修订完善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安全性评价等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科学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鼓励地方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在竣(交)工验收时要吸收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人员参加,严格安全评价,交通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车运行。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区域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   (十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逐年增加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保证国省干线公路网等项目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车辆购置税等资金对公路安保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特别是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要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加强公路与铁路、河道、码头联接交叉路段特别是公铁立交、跨航道桥梁的安全保护。收费公路经营企业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对安全设施缺失、损毁的,要及时予以完善和修复,确保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要积极推进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暴雨、浓雾、团雾、冰雪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   (十五)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根据隐患严重程度,实施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对隐患整改不落实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强化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排查确定事故多发点段和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全面梳理桥涵隧道、客货运场站等风险点,设立管理台账,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时限,强化对整治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切实加强公路两侧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严防焚烧烟雾影响交通安全。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十六)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制定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计划,落实资金,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要根据需要同步建设安全设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设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以城市公交同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问题。   (十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调整优化交警警力布局,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发挥农村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支持保障,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技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七、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   (十八)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公路巡逻管控,加大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依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安全。健全和完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长效机制。研究推动将客货运车辆严重超速、超员、超限超载等行为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制定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并将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交通违法信息作为执法依据,定期进行检查,依法严格处罚。大力推进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活动,加强城市道路通行秩序整治,规范机动车通行和停放,严格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管理。   (十九)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效能。推进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资源,建立部门、区域联勤联动机制,实现监控信息等资源共享。严格落实客货运车辆及驾驶人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全面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省际转递工作。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   (二十)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健全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联动的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机制,完善交通事故急救通信系统,加强交通事故紧急救援队伍建设,配足救援设备,提高施救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加快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实施细则,确保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八、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一)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   (二十二)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发布平台,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促进驾驶人依法驾车、安全驾车、文明驾车。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儿童抓起,督促指导中小学结合有关课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有关交通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夯实国民交通安全素质基础。   (二十三)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渠道,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动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电视频道,加强交通安全文学、文艺、影视等作品创作、征集和传播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全民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文化氛围。    九、严格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   (二十四)加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督办。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完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调查、挂牌通报警示、重点约谈检查、跟踪整改落实”的联合督办工作机制,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合力。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奖惩制度,对于成效显著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或者一年内发生3起及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省级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对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性质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约谈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同志。   (二十五)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研究制定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规范,完善跨区域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对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准予恢复运营,但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保障   (二十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严格道路交通事故总结报告制度,省级人民政府每年1月15日前要将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   (二十七)落实部门管理和监督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要严格责任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十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研究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来源,推动完善相关财政、税收、信贷支持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交警、运政、路政、农机监理各项经费按规定纳入政府预算。要根据道路里程、机动车增长等情况,相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警务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研究出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发展的相关保障政策,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执勤执法营房等配套设施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投入使用并给予资金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配合支持。                                国务院                               2012年7月22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7/27/content_2193042.htm
个人分类: 交通|1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给那些对于研究生有意见的导师!
热度 2 ssyandmltcdj 2012-7-27 02:34
今天看到徐老师的博客中“写给那些对我有意见的研究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595408 看到了徐老师语重心长的内心剖析,很是感慨于徐老师的辛苦与心苦,但是作为一个曾经一路走过硕士、博士的曾经的“研究僧”来说,也想谈谈作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 抛开导师申请项目做所谓的“老板”不谈,也从徐老师所说的对“人”的尊重说起!既然是人,那么大家就需要了解和深入挖掘人之所以为“人”,读研是为了什么,我们设置研究生培养是为了什么,我们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诸多研究生导师的兢业确实令人敬佩,但是所谓“影响进度就不能容忍”、“毕业后不联系或者不好联系”等情况不能赞同,学生也好,老师也好,不脱离开“人”,都需要尊重,学生读书并不一定就非要读博士(徐老师讲不想读博士的学生最好都不要读硕士),能够快乐的生活就好,想想那么多人不读书还不是一样的快乐生活,为什么研究生不能读的快乐些儿,那么试问读研是为了什么呢?做项目又是为了什么呢? 个人认为,研究生能够在实验室得到培养,项目能够按照互相交流的进度来进行,基本上能够完成进度就算不错了,如果一个什么科研经验都没有的人非要让他赶进度,试想做一下推论,其后果是什么呢?必然是一种拔苗助长,必然引起学生作科研的反感,必然会造成对于科研的恐惧,难道我们培养学生必须用严刑拷打、必须采用一种威逼利诱,难道那么多的世界级大师都是靠的赶进度?? 我想以一个比较简单的现实的与化学极其相关的科学人物来说明,我们的焦耳定律发明者焦耳先生是一个酿酒或者说是买酒商人,在自家的酒窖里测定了能量基本定律,难道他也有什么进度吗?也许有,但是其对于科学的热爱一定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有了进度之说!~ 如果一个人连科研的兴趣都丧失了,说什么进度呢,那岂不是天方夜谭?如果一个导师无法让一个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尤其是热爱的习惯,其他的什么进度,什么论文,什么艰难困苦只能让双方都觉得太过辛苦,那些浮云讨论的基石都没有了! 大学也好,科研院所也好,研究生的培养其实都是人的培养,教育的培养其本质是对人的培养,培养学生作为人来说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科研的热爱!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416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
whyhoo 2012-7-26 14:38
国办发〔201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7月19日 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 民政部 教育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卫生部 国家对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给予必要帮扶。为切实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台法规政策,同时利用优待抚恤政策和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实践中,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仍存在政策措施不统一、补偿标准不明晰、保护措施操作性不强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对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困难、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立足于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合法权益,从基本生活、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切实保障好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完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保障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应按有关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见义勇为人员所得奖金或者奖品按照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致孤人员,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二)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对急危重症的,要优先救治。因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有加害人或责任人的,由加害人或责任人承担;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按规定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因负伤造成长期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人员,可通过适当医疗费用减免、城乡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致孤儿童的医疗保障,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救助,参保(合)费用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 (三)扶持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就业。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只要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帮助他们就业、再就业。地方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见义勇为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优先依法办理证照,有关费用依法给予减免。 (四)加大对适龄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受教育的保障力度。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要将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适龄子女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对见义勇为人员以及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中考、高考给予一定优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以及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优先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五)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住房困难。各级政府要积极解决中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家庭的住房困难。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要给予优先安排。 三、认真落实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 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家属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享受相关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支付,遗属特别补助金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所需资金通过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尚未建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 对见义勇为致残人员,凡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落实相应待遇;不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评定伤残等级并落实相应待遇。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待遇的申报、认定和落实工作。加大精神奖励力度,对已落实伤亡抚恤补助政策的,原则上不再另行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扶。 四、切实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政策、资金、待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努力推进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地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保护力度,防止见义勇为人员受打击、报复或陷害。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在非户籍地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发地政府要积极与见义勇为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落实见义勇为人员的相关待遇,研究解决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图书、影视等文艺作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举办报告会、巡讲等活动,大力宣扬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倡导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充分展现党和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关爱、广大人民群众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支持与肯定,给予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更多的精神关怀和鼓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爱见义勇为人员的浓厚氛围。 (三)鼓励社会参与。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扶持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自我管理,科学运行,拓展筹款渠道,增强筹款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公益捐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关心、关爱活动,在宣传、表彰、奖励、帮助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7/26/content_2191928.htm
个人分类: 社会|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写给那些对我有意见的研究生
pikeliu 2012-7-25 12:28
写给那些对我有意见的研究生 精选 作者:徐耀 已有 4039 次阅读 2012-7-24 19:53 | 个人分类: 思想观点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   这次我是真的伤心了。    现在有的研究生怕导师怕得要死,却从不把导师这个“人”放在眼里 。   我从2003年做硕士二导开始,逐渐成为硕士导师、博士二导、博士导师,经历七年,共带出来15个博士,16个硕士,其中五味杂陈,从未向外人道过。现在我要说说了,因为我觉得我的理念遭到了挑战,或者说导师的尊严遭到了践踏。   先说说我眼中的师生关系。在我以前的几篇博文中,我对理想的师生关系做了很多阐述,一句话, 我认为师生应该平等、合作、互爱 ,我也按照这个原则规范自己作为导师的言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自己是个好导师,而且这也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生的认可。我之所以是个好导师,因为(1)我从不骂学生,学生有错误时,我会直截了当批评。(2)尽量满足研究生的实验需求,我课题组的化学试剂种类之多堪称单位之最,进口试剂都呼呼地买,只要研究生能想得到的测试我就一定会让去做。(3)我改文章非常及时和高效,这一点是研究生们很希望的。(4)我经常到实验室和研究生一起观察、讨论、提建议,从不强迫研究生接受我的观点。(5)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研究生按期顺利毕业为宗旨,我从不苛求文章影响因子。如果说上述五个原因尚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好导师,那就差一条了,我不是学术牛人,不能帮研究生找工作。   出于这些原则,我可以接受年轻人的个性,我可以改文章到深更半夜而不顾自己的腰椎病和酸涩的眼睛。想想这几年的苦日子,最多一年毕业了三个博士和四个硕士,每个博士三篇英文文章,每个硕士一篇中文文章,累死了。再回想一下最近几年受到的人事挤压,我在几乎丧失了研究机会的情况下,依然在为研究生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不打算在这里诉苦,但是任何人在付出之后都希望得到理解,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的研究生里不乏可以理解我的,但也有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   2007年一个杨姓硕士和我起过冲突,他一部分工作是重复前面学生的,我不让他做这个,说过两次,不听,然后要做测试,我不同意,他就说“你不让我做这个测试,我就毕不了业,到时候你负责”。我当然不会对此退让,结果这个学生去找当时的所长,得到“既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劝告,这个学生于是向我道歉,但他根本没有认错,毕业后这个学生杳无消息。   另一个硕士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我让她在组里做了外聘人员,一个月四千元,任务很轻松,还专门给她时间复习考博士,上个月聘用结束后尚有一些工作未结束,她承诺离开后再来一次做交接。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初几天还能打通电话,后来干脆不接电话了,但是别人可以联系得上。我不能理解她对我有什么意见,因为我认为我对她非常照顾。   还有那些毕业离所时连招呼也不打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对于一个硕博连读生,在这个课题组要呆四年,这么长时间下来,我为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难道就对师门一点感情都没有?    作为导师,我是要培养人的,不光在学术上,更要在思想道德上。教学相长,需要师生的互相理解,我可以理解学生,学生能去理解导师吗?导师为了有经费养你们,必须完成项目任务。研究生们要想想,自己读研是不是有功利思想?自己是不是趋炎附势?自己是不是小肚鸡肠?自己是不是精神太脆弱?自己有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否定导师的时候,想想导师是不是也在否定你们。   我以导师应有的胸怀宽容你们的个性,但科研工作是严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既然来这里读书,就要接受严格的培训,犯了错误不要指望不受批评,你怎么能希望别人按照你认可的方式说话呢?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内心里是真正为你们着想的,如果你们不能理解,那么不必延续痛苦的关系。   最后我也想明白了,允许别人有意见,也允许别人有意见不说。   Sunrise......   Sunset......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595408.html
个人分类: 导师与研究生|229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研究生对导师有意见?
热度 4 Bobby 2012-7-24 21:10
引子:《 写给那些对我有意见的研究生 》 导师和研究生虽然在一条“贼船”上,但有时目的不一定相同,研究生想着赶快靠岸(做完 / 写好论文交差 / 凑合毕业),导师想着开辟一条新的航线、发现一片处女地 / 绿州 / 岛屿(有所发现 / 有所创新)。 研究生希望你放松对他 / 她的约束,不要压力,不要批评,还要轻松过关或到岸,导师则是强调科研工作是严肃的,强求学生接受严格训练,因此学生将批评和教育当成刁难,将压力和责任当成剥削。 目标不一致,行动在双方的眼里“变了味”,将“爱”变成“恨”,“师恩”变成“师仇”。是不是要学学企业管理中的“ 目标管理 / 目标管理 ”方法呢?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31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
whyhoo 2012-7-20 22:27
国办发〔2012〕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以下称国发38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措施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把握清理整顿范围 遵循规范有序、便利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准确界定清理整顿范围,突出重点,增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本次清理整顿的范围包括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的各类交易场所,包括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但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除外。其中,权益类交易包括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是指以大宗商品的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采用电子化集中交易方式,允许交易者以对冲平仓方式了结交易而不以实物交收为目的或不必交割实物的标准化合约交易;其他标准化合约,包括以有价证券、利率、汇率、指数、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为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各类交易场所已设立的分支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清理整顿。 依法经批准设立的证券、期货交易所,或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不属于本次清理整顿范围。 二、准确适用清理整顿政策界限 违反下列规定之一的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应予以清理整顿。 (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任何交易场所利用其服务与设施,将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后发售给投资者,即属于“均等份额公开发行”。股份公司股份公开发行适用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 (二)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但协议转让、依法进行的拍卖不在此列。 (三)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标准化交易单位”是指将股权以外的其他权益设定最小交易单位,并以最小交易单位或其整数倍进行交易。“持续挂牌交易”是指在买入后5个交易日内挂牌卖出同一交易品种或在卖出后5个交易日内挂牌买入同一交易品种。 (四)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权益在其存续期间,无论在发行还是转让环节,其实际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以信托、委托代理等方式代持的,按实际持有人数计算。 (五)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本意见所称的“标准化合约”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除价格外其他条款固定,规定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合约;另一种是由交易场所统一制定,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的合约。 (六)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其他任何交易场所也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得为违反上述规定的交易场所提供承销、开户、托管、资产划转、代理买卖、投资咨询、保险等服务;已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按照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自查自清,并做好善后工作。 三、认真落实清理整顿工作安排 (一)排查甄别。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要求,组织对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投资者人数等是否违反规定,以及风险状况进行认真排查甄别。对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交易场所,严禁新增交易品种。 (二)整改规范。各类交易场所对自身存在问题纠正不及时、不到位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及本意见的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对问题交易场所采取整改措施。交易规则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不得继续交易;已暂停交易的,不得恢复交易,并依据相关政策规定修改交易规则,报本省(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交易产品违反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要取消违规交易产品并处理好善后问题;权益持有人累计超过200人的,要予以清理。 (三)检查验收。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各类交易场所整改规范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核查交易场所章程、交易规则、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规定,交易信息系统是否符合安全稳定性要求等。 (四)分类处置。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交易场所进行分类处置,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整改的要认真整改,该规范的要切实规范。对确有必要保留的,要按照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要求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对于拒不整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或继续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交易的交易场所,各省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清理整顿过程中,各省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清理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后,对清理整顿工作过程、政策措施、验收结果、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等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书面报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 四、严格执行交易场所审批政策 (一)把握各类交易场所设立原则。   各省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统筹规划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制定交易场所品种结构规划和审查标准,审慎批准设立交易场所,使交易场所的设立与监管能力及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二)严格规范交易场所设立审批。 1.凡新设交易所的,除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以外,必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取得联席会议的书面反馈意见。 2.清理整顿前已设立运营的交易所,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是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确有必要保留,且未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的,应经省级人民政府确认;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的,应予清理整顿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继续运营。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上述两类交易所名单分别报联席会议备案。 二是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清理整顿并验收通过后,拟继续保留的,应按照新设交易场所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取得联席会议的书面反馈意见。 三是历史形成的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所,未从事违反国发38号文件和本意见规定,名称中拟继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并将交易所名单报联席会议备案。 3.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的交易场所,原则上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确有必要设立的,应当分别经该交易场所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及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属地监管原则,由相应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管。凡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已设立运营的经营性分支机构,要按照上述要求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上述规定的,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分支机构办理工商登记,并按照工商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各类交易场所的监管办法,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五、切实贯彻清理整顿工作要求 (一)统一政策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联席会议及有关部门的要求,统一政策标准,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实际执行中遇到疑难问题或对相关政策把握不准的,要及时上报联席会议。 (二)防范化解风险。各省级人民政府在清理整顿工作中,要制定完善风险处置预案,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做好信访投诉受理和处置工作。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严肃查处挪用客户资金、诈骗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落实监管责任。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监管制度,明确各类交易场所监管机构和职能,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各类交易场所统计监测、违规处理、风险处置等工作。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沟通配合和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7月12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828.htm
个人分类: 经济|1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读书》的一点意见
热度 1 刘亚俊 2012-7-16 11:22
《读书》编辑同志: 贵刊 2012 年第 7 期万俊人先生的文章《重说学统与知识谱系》( p42-54) 主要观点我很认同,但在 p43 页中有这么一段话:“萨缪尔森凭借其卓越的财政管理能力,能够在短短十来年间让哈佛大学的财政增长数十倍,但他挤挪人文学院的钱去搞生物工程科技开发的举措竟然成了自己不得不辞去哈佛校长的主要原因。”这段话问题很大,哈佛大学历任校长中没有叫萨缪尔森的,从上下文推断万先生指的可能是哈佛大学第 27 任校长萨默斯( Lawrence H. Summers ), 他在 2001-2006 期间任哈佛大学校长,因此也不可能如文中说的短短十来年让哈佛财政增长数十倍。至于他下台的原因仁者见仁,但主要原因应该不是挤挪人文学院的钱,美国大学校长的职责并不直接管钱,花钱是董事会的事情吧!文章立论再好也需要事实细节的支撑,希望编辑同志能够把我这点意见转给万先生,谢谢! 我看读书已经 20 年,受益匪浅。祝《读书》越办越好! 刘亚俊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510640 13640338486 2012.7.16 哈佛大学历任校长名录 Nathaniel Eaton 1637-1639 Henry Dunster 1640-1654 Charles Chauncy 1654-1672 Leonard Hoar 1672-1675 Urian Oakes 1680-1681 John Rogers 1682-1684 Increase Mather 1692-1701 Samuel Willard 1701-1707 John Leverett 1708-1724 Benjamin Wadsworth 1725-1737 Edward Holyoke 1737-1769 Samuel Locke 1770-1773 Samuel Langdon 1774-1780 Joseph Willard 1781-1804 Eliphalet Pearson 1804-1806 Samuel Webber 1806-1810 John Thornton Kirkland 1810-1828 Josiah Quincy1829-1845 Edward Everett 1846-1849 Jared Sparks1849-1853 James Walker1853-1860 Cornelius Conway Felton1860-1862 Thomas Hill1862-1868 Charles William Eliot1869-1909 Abbott Lawrence Lowell1909-1933 James Bryant Conant1933-1953 Nathan Marsh Pusey 1953-1971 Derek Curtis Bok1971-1991 Neil L. Rudenstine1991-2001 Lawrence H. Summers2001-2006 Drew Gilpin Faust2007- 至今
个人分类: 科研与教学|4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whyhoo 2012-7-12 10:34
国发〔201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前民航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发展较慢、专业人才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等制约了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民航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遵循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率先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树立和落实持续安全理念,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航空服务。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民航与军航、民航与其他运输方式、民航业与关联产业,以及各区域间协调发展。   ——主动适应、适度超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民航生产力。   ——调整结构、扩容增效。合理利用空域等资源,增加飞行容量,推进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民航服务领域明显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   ——航空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   ——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5,航班正常率提高到80%以上。   ——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    二、主要任务   (四)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机场特别是运输机场是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要求,抓紧完善布局,加大建设力度。机场规划建设既要适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同时预留好发展空间,做到确保安全、经济适用、节能环保。要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原则,确保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培育昆明、乌鲁木齐等门户机场,增强沈阳、杭州、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型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新建支线机场,应统筹考虑国防建设和发展通用航空的需要,同时结合实际加快提升既有机场容量。要整合机场资源,加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都市密集地区机场功能互补。注重机场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配套完善旅客服务、航空货运集散、油料供应等基础设施,大型机场应规划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五)科学规划安排国内航线网络。构建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国内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和通勤机场为补充的国内航空网络。重点构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网络。加强干线、支线衔接和支线间的连接,提高中小机场的通达性和利用率。以老少边穷地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为重点,采用满足安全要求的经济适用航空器,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优化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航线网络,增加海峡两岸航线航班和通航点。完善货运航线网络,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按照现代物流要求加快航空货运发展,积极开展多式联运。   (六)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巩固农、林航空等传统业务,积极发展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通用航空企业创立发展,通过树立示范性企业鼓励探索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坚持推进通用航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改进通用航空监管,创造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努力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统筹研究国际航空运输开放政策。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客、货运航空企业打牢发展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成为能够提供全球化服务的国际航空公司。完善国际航线设置,重点开辟和发展中远程国际航线,加密欧美地区航线航班,增设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巩固与周边国家的航空运输联系,推进与东盟国家航空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航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民航标准的制定。   (八)持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要按照科学调度、保障有力的要求,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推广信息化技术,优化运行流程,提升设备能力,保证行李运输品质。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实施方法,简化乘机手续,创新服务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九)着力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完善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格落实生产运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推行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和安全问责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完善航空安保体制机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确保空防安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严把飞行、空管、维修、签派、安检等关键岗位人员资质关。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安全运行管理新技术、新设备。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十)加快建设现代空管系统。调整完善航路网络布局,建设国内大容量空中通道,推进繁忙航路的平行航路划设,优化繁忙地区航路航线结构和机场终端区空域结构,增加繁忙机场进离场航线,在海洋地区增辟飞越国际航路。优化整合空管区划,合理规划建设高空管制区。大力推广新一代空管系统,加强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及气象、情报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完善民航空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十一)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实行航路航线截弯取直,提高临时航线使用效率,优化地面运行组织,减少无效飞行和等待时间。鼓励航空公司引进节能环保机型,淘汰高耗能老旧飞机。推动飞机节油改造,推进生物燃油研究和应用,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航空影响的对策措施。制定实施绿色机场建设标准,推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能源的应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建立大型机场噪音监测系统,加强航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十二)积极支持国产民机制造。鼓励民航业与航空工业形成科研联动机制,加强适航审定和航空器运行评审能力建设,健全适航审定组织体系。积极为大飞机战略服务,鼓励国内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研发和应用。引导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国产化,形成与我国民航业发展相适应的国产民航产品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积极拓展中美、中欧等双边适航范围,提高适航审定国际合作水平。   (十三)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通过民航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研究发展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金融、航空旅游、航空物流和依托航空运输的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业,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加快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临空产业集聚区。    三、政策措施   (十四)加强立法和规划。健全空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加强航空安全、空中交通、适航审定、通用航空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比较完备的民航法规和标准体系。编制全国空域规划和通用航空产业规划,完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各地区编制本地民航发展规划,要做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规划的衔接。   (十五)加大空域管理改革力度。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空域资源为宗旨,加快改革步伐,营造适应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和军事航空和谐发展的空域管理环境,统筹军民航空域需求,加快推进空域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军民航协调,完善空域动态灵活使用机制。科学划分空域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做好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配套工作,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理论、法规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特点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   (十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适应民航业发展要求理顺民航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民航系统各地区管理机构建设。加强民航业主管部门对民航企业的行业管理力度,完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企业考核体系,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航空运输的社会效益。全面贯彻《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化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机场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和相关职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推进民航运输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民航机场和空管收费政策。加快航油、航材、航信等服务保障领域的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投资民航业。   (十七)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将民航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民航重点实验室。加强空管核心技术、适航审定、航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北斗卫星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加快航空运输系统核心信息平台的升级换代,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增强民航装备国产化的实验验证能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飞行、机务、空管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色,鼓励有条件的非民航直属院校和教育机构培养民航专业人才。对民航行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等实行倾斜政策,稳定民航专业人才队伍。   (十八)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对民航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重点支持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与运营。加强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和使用,优化基金支出结构。完善应急救援和重大专项任务的行政征用制度。实行燃油附加与航油价格的联动机制。保障机场及其综合枢纽建设发展用地,按规定实行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临空经济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实行相应的税收政策。继续在规定范围内给予部分飞机、发动机、航空器材等进口税收优惠。   (十九)改善金融服务。研究设立主体多元化的民航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国内航空租赁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飞机购租、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支持民航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完善民航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鼓励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担保。稳步推进国内航空公司飞机第三者战争责任险商业化进程。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采取切实措施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积极协调解决民航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开创民航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国务院                                2012年7月8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7/12/content_2181497.htm
个人分类: 经济|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意见
whyhoo 2012-7-10 21:09
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来自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的专家刘世锦、曹远征、华生、许小年、鲁政委、马骏、屈宏斌、周其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发表了各自见解;来自汽车、投资、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能源、房地产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胡茂元、王会生、刘强东、徐敏杰、曾鸣、施正荣、蒋卫平分别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温家宝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一回应,与他们就有关问题深入交流。他说,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意见,对中央正确判断形势,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温家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稳增长首先要正确判断形势,既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增强信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在促进投资当中,非常紧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要重视对新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在市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方面的企业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稳增长还要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温家宝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相关实施细则已全部出台,要抓好落实,尤其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参加了座谈会。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7/10/content_2180318.htm
个人分类: 经济|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加大力度综合治理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热度 1 xuxiaxx 2012-7-9 20:59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要求,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意见强调,要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60%的县(市、区)。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殊扶助标准。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   意见指出,此项工作由人口计生委、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国务院妇儿工委、民政部等部门负责。 来源:中国政府网
1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whyhoo 2012-7-2 13:02
国发〔2012〕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发挥其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二)发展机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现实基础薄弱等困难和问题,又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区位条件相对优越,是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特色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正处于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发潜力大;国家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原中央苏区人民思富图强、负重拼搏的意识不断增强。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以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两三年内使突出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快实施一批增强“造血”功能的工程和项目,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先行先试,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强区域合作,构筑开放平台,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国家扶持,自力更生。充分考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特殊地位和当前面临的特殊困难,国家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加快发展。   (五)战略定位。   ——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集中力量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编制实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   ——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推进南岭、武夷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江河源头保护和江河综合整治,加快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国南方地区生态安全。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六)发展目标。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完成赣州市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   (七)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赣州市加快完成改造任务。适应城镇化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土坯房改造方式。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赣州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加快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国有农林场危房改造,“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八)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鼓励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农村水质安全监测系统。   (九)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支持赣州市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电网企业加大投入,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推进县乡道改造和连通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标准和通达深度。   (十)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将居住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18周岁之前没有享受过定期抚恤金待遇且年满60周岁的烈士子女,以及试行义务兵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员纳入抚恤补助范围,落实相关待遇。积极研究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失散红军等人员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政策。支持解决上述特殊困难对象中孤老病残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问题。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    四、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十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吉泰盆地、赣抚平原商品粮基地为重点,加强粮食生产重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积极推行“单改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支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规模,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将适宜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十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强脐橙产业,加快脐橙品种选育和改良,推进标准化、有机果园建设,支持贮藏、加工、物流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研究建立脐橙交易中心。对脐橙实行柑橘苗木补贴政策和“西果东送”政策。大力发展油茶、毛竹、花卉苗木等特色林业,支持油茶示范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蜜桔、茶叶、白莲、生猪、蔬菜、水产品、家禽等特色农产品。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研究开展脐橙、蜜桔、白莲保险。支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体系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赣州、吉安、抚州等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十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城镇道路、供水、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支持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壮大实力,增强对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把有合法稳定职业和稳定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农民创业基地。支持赣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编制赣州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赣(州)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建设昌(南昌)吉(安)赣(州)铁路客运专线,规划研究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和赣州至韶关铁路复线,打通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赣(州)井(冈山)铁路前期工作,加强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造扩建赣州黄金机场,研究建设航空口岸。适时将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州港。   (十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网络,加快鹰(潭)瑞(金)梅(州)铁路、浦(城)梅(州)铁路、广(州)梅(州)汕(头)铁路扩能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规划研究吉安至建宁铁路。研究瑞金火车站升级改造。加强公路建设,支持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州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兴国—赣县、寻乌—全南、乐安—宁都—于都、广昌—建宁、金溪—资溪—光泽等高速公路。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支持三明沙县机场新建工程,扩建吉安井冈山机场、龙岩连城机场,研究建设赣东南机场和瑞金通勤机场。   (十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研究论证瑞金电厂扩建项目,规划建设抚州电厂、粤电大埔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电源点项目。推进国电井冈山水电站前期工作。支持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建设赣州东(红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抚州至赣州东(红都)500千伏线路。提高县网供电保障能力,建设石城、崇义、安远等县220千伏变电站。取消赣州市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贷款地方财政贴息等配套费用。推进樟树—吉安—赣州、泉州—赣州、揭阳—梅州—赣州等成品油管道项目建设。依托蒙西至华中电煤运输通道建设,解决赣州地区煤运问题。支持建设赣州天然气及成品油仓储基地。   (十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赣州等市城镇防洪标准。开展上犹江引水、引韩济饶供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韩江(高陂)大型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继续支持廖坊灌区工程建设。加快章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逐步扩大赣南苏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覆盖面。将一般中小型灌区新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中小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纳入中央支持范围。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八)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稀土、钨等精深加工,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加快制造业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列为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区域,加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等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支持赣州建设稀土产业基地和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水平,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按照国家稀土产业总体布局,充分考虑资源地利益,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国家稀土、钨矿产品生产计划指标向赣州倾斜。研究支持建设南方离子型稀土与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国家对稀土、钨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支持赣州建设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研究论证建立稀有金属期货交易中心。   (十九)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支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建设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等市设立分厂。支持军工企业在赣州、吉安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支持赣州新型电子、氟盐化工、南康家具以及吉安电子信息、抚州黎川陶瓷、龙岩工程机械等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级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二十)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发挥革命旧居旧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东固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支持在瑞金建设公务员培训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支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以瑞金为核心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赣州、吉安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二十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健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推动建立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赣州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支持和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支持赣州、抚州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动赣州、吉安综合物流园区及广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和服务外包,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信用评估、广告会展、培训认证等商务服务业。适应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扶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支持赣州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二十二)推动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调整行政区划,增设市辖区,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章康新区,扶持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吉泰走廊城镇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十三)加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加大长江和珠江防护林工程以及湿地保护和恢复投入力度,支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改善林相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将赣州、吉安列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支持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加大对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扶持力度,加强草山草坡保护和利用。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崩岗侵蚀防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强赣江、东江、抚河、闽江源头保护,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深入开展瑞金、上犹等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支持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将赣州市居住在库区水面木棚的农民纳入“渔民上岸”工程实施范围。   (二十四)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编制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十二五”末完成所有县城生活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支持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支持赣州市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整治,加大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支持建设赣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以及陡水湖、万安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发展农村沼气,加强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二十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参与国家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支持赣州建设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积极开展共伴生矿、尾矿和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稀土综合回收利用产业。支持赣州、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支持赣州开展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实施低碳农业示范和碳汇造林工程。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八、发展繁荣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二十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到2013年全面完成赣州市校舍危房改造,到2015年基本解决小学、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对赣州市的倾斜力度。统筹研究解决普通高中债务,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对赣州等市进行倾斜。建立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扶持办好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向赣州等市倾斜,扩大部属师范大学的招生规模,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赣州等市中小学任教。支持江西省与有关部门共建江西理工大学,扶持赣州等市高等院校和稀土、钨、铀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赣州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二十七)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赣州市市级医院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增设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儿童、肿瘤等专科医院和市县两级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支持人口大县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到2015年千人口床位数达到江西省平均水平,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区域性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全科医生。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支持赣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瑞金、龙南等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   (二十八)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及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赣州市加强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十二五”内提前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新闻出版资源配置上给予赣州倾斜,支持赣州按照市场化方式创办客家出版社。推动抚州黎川发展油画艺术。支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二十九)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合理提高低保标准。支持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设施建设。支持赣州区域性救灾减灾指挥中心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大对赣州社会救助资金支持力度。   (三十)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积极主动为基层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加快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等综合性基层平台建设,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内容,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提高乡村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水平。    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三十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加快要素市场建设,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经济林确权流通。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支持和鼓励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开展政策探索。研究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赣州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改革试验。   (三十二)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和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支持设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序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推动赣州“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和吉泰走廊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在条件成熟时,在赣州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按程序申请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推动瑞金、龙南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区、市)设立产业集聚区。支持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十三)推动开放合作。强化与珠三角、厦漳泉等沿海地区的经贸联系,打造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赣州“三南”至广东河源、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产业走廊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支持建设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支持吉泰走廊开放开发,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重要的经济增长带。建立完善区域内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密切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周边重要经济区的协作互动。鼓励与沿海地区加强铁海联运等合作。深化与台港澳地区在农业、环保、电子信息及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支持省级出口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应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   (三十四)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   (三十五)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对赣州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化解赣州市县乡村公益性债务,将公益性建设项目国债转贷资金全部改为拨款。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向原中央苏区倾斜。统筹研究将赣州列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享受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问题。   (三十六)投资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中央在赣州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级资金配套。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国家有关专项建设资金在安排赣州市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项目时,提高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   (三十七)金融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许可的业务范围内,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各商业银行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促进赣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功能,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满足有效信贷需求。支持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上市融资。深化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试点。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设立村镇银行。   (三十八)产业政策。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从规划引导、项目安排、资金配置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优先规划布局。支持赣州创建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并实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政策。   (三十九)国土资源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等方面,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倾斜。支持赣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相关指标单列管理;支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研究探索对损毁的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的,经认定可视同补充耕地,验收后用于占补平衡;支持开展稀土采矿临时用地改革试点。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不突破开采总量指标的前提下,支持对稀土、钨残矿、尾矿和重点建设项目压覆稀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对因资源枯竭而注销的稀土、钨采矿权,允许通过探矿权转采矿权或安排其他资源地实行接续。对稀土、钨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在国家下达新增开采、生产总量控制指标时给予倾斜,积极支持绿色矿山建设。   (四十)生态补偿政策。将东江源、赣江源、抚河源、闽江源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和完善,研究将贡江、抚河源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国家加大对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投入力度。   (四十一)人才政策。加大东部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鼓励中央国家机关在瑞金设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引智项目向原中央苏区倾斜,鼓励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十二)对口支援政策。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的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吉安、抚州的特殊困难县参照执行。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在赣州发展,开展帮扶活动。支持福建省、广东省组织开展省内对口支援。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支援。    十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四十三)加强指导协调。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落实,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抓紧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政策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细化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四十四)强化组织实施。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西、福建、广东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意见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衔接,强化协调配合,推进本意见的实施。要按照本意见确定的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试点和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另行报批后实施。   (四十五)弘扬苏区精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振奋精神、不等不靠,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原中央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开创振兴发展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7/02/content_2174947.htm
个人分类: 经济|1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
whyhoo 2012-6-30 10:02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陈建华 江国成 林艳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干意见》共11章45条,主要包括: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增强“造血”功能,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坚持以改革开放促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全面振兴。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6/30/content_2173714.htm
个人分类: 经济|1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的伤不起,大家来看看这个专家的意见!
热度 4 lbxian 2012-6-27 19:33
向某杂志投了一个稿件,今天被拒,但理由不能接受,大家看看如何?实在是悲剧,请各位专家看后,提点意见吗?( 专家们提点建议吗)(为了不伤害其他EI期刊或杂志,决定把所投期刊名字放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收稿 编辑部 2012-01-02 2012-01-02 初审 编辑部 2012-01-02 2012-01-09 2012-01-16 外审 外审专家 2012-01-16 2012-02-15 2012-03-17 外审 外审专家 2012-03-26 2012-04-25 2012-04-27 外审 外审专家 2012-04-27 2012-05-27 2012-06-27 退修 编辑部 复审 外审专家 2012-05-15 2012-06-14 2012-06-21 稿件处理中 编委 2012-06-25 2012-07-02 退稿 编辑部 2012-06-27 2012-07-04 2012-06-27 第一次专家给的意见,我非常同意,对本文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意见如下: 1 希望作者注意语言文字问题,检查错字或是漏字情况,如3.1.2一节中作者所指的“2.1.1” 似应为“3.1.1”。在描述问题时应采用正规学术语言,避免使用“立马”等口头语。关键词在文中应该前后保持一致,比如,行动网络模型与行动模型。 2 相关理论部分,应在梳理恐怖组织网络抗毁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评述,并着重分析本文攻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对于复杂网络中一些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从简,不必以教科书的方式罗列。 3 在3.2.1节中,作者以Agent网络来模拟恐怖组织中人员的学习、行动、参与事务、完成任务等行为。组织人员的学习为常规活动与执行恐怖任务活动有较大区别,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恐怖任务的行动网络模型,建议将两者进行区分。 恐怖组织网络依据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而构建,不能很好地反映恐怖任务执行的行动网络,本文作者也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但是,人员与资源并非同质节点,人员所掌握的知识是人员节点拥有的属性,任务与组织关系是人员节点之间不同质的边。建议以二模或是多模网络结构来区分不同质的节点,以语义社会网络等模型来描述不同质的边,构建更加贴近现实的恐怖任务行动网络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度量此模型中节点重要程度的指标及测量方法。 4 第4.1节中,组织网络脆弱性攻击实验中,建议研究不同的攻击方法(即去点或去边的策略,如随机去点和按度中心高低去点)下不同恐怖组织网络(指数分布式,全息等级结构、均匀分布式)的失效模式。 5 作者将恐怖组织网络与行动网络进行区分,意识到在恐怖组织具备自我恢复功能的前提下应设计更加有效的攻击方法。现实中对于恐怖组织网络的打击,关键是甄别关键组织成员。之前的研究偏重从静态的组织网络结构分析,建议作者构建包含组织关系和任务执行的综合网络结构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唯独甄别恐怖行动中的关键人物,从而设计出来更加有效合理的打击策略。 可复审后给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结果不是审稿专家给的,而是编委专家或编辑专家给的) 打击恐怖分子、防止恐怖事件,与打击恐怕网络组织,三者之间虽然有重要联系,但是三者并非完全等同。建议作者在文章综述部分减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增加动态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并重要介绍动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不同与应用此种方法的必要性。论文应该将重点放在行动网络模型的构建,及打击行动网络的方法设计方面,并且应该着重介绍动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求小割集的方法之间是何种关系,文章题目似乎需要调整。 大家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下面的意见与上面的差别可大了! 并且在复审后给出的意见,在文中已经很好的进行了阐述,后面提得这些问题正是我在文中解决的问题!题目更不用说,精确的概括了我研究的内容! 其次,我在文中,已经对复审中他提这些意见已经很好的进行了阐述。所以不能接受! 真的伤不起,伤不起,让我等了大半年!不过今天申诉了一下,成功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附( 在恐怖组织网络中,其组织的构成要件不仅有人,还有其他的因素如资源。组织中的成员在环境的影响中不断变化,环境也在成员的影响下发生变动。当对恐怖组织网络进行扰动时,首要的是对其人员网络进行打击,但是这一打击效果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从长期来说,这个效果将会很差,这时需要考虑其行动网络,对其资源进行扰动,从而从长效上来打击恐怖组织,从而实现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本文研究时,正是发现了单独扰动恐怖组织网络无法有效的进行打击恐怖主义网络,所以文章从二个方面对恐怖组织网络的抗毁性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其成员网络进行攻击,二是攻击后,对其资源网络进行了扰动。并对9.11事件案例进行了分析。 在恐怖主义战争中,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那么在本文中首先就对人员网络的抗毁性进行了评估及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恐怖组织会分散成小的群体,这时小群体如果掌握足够的资源,那么他一样可以发动恐怖袭击,这时就必须考虑其资源网络(行动网络),对其行动网络,应用求最小割集的办法进行了研究。这样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可 以有效的对恐怖组织的网络进行了打击,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并 且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组织不仅仅是指人,而且还有影响人的其他环境! 在恐怖组织中,动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为了解决网络抗毁性问题,已经考虑时间上的短期及长期效应,并且构建了多元网络,这 个多元网络正是考 虑了动态多元的变化特点。
231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刚刚出炉的退稿意见,大家都学学其中的审稿和拒稿学问:)
热度 26 孙军 2012-6-18 10:42
学生的一篇论文,这个学生本身是非常努力和优秀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修稿和退稿是个很正常的过程,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个稿件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控制,国内外都一样。百分之百优秀,一下出炉的稿件,目前我自己还没有看到过。 工作桌面 经审理后退稿 详细信息 稿号 : R2011-222 文题 : 秋季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 作者 : 孙军 操作 : 给编辑部发送消息 收稿日期 : 2011-12-16 稿件状态 : 退稿 当前稿件信息 稿件全文 稿件处理情况 本文费用情况 本文相关邮件 流程记录表 : 阶段名称 处理人 提交时间 估计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意见 审改稿 / 修改稿 收稿 ** 2011-12-16 2011-12-16 初审 ** 外审 外审专家 浮游植物群落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作者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域秋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结果可为南海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资料。 本文最大的不足在于对次表层概念混淆,材料和方法中指明次表层为 5 m 层,而结果与讨论中 2.3.2 却采用 50 m 层或水深不足 50 m 取底层,二者相互矛盾,而且从图 3 可以看出, 25 m 层浮游植物数量还略高于 50 m 层,因此,这部分结果因重新修改。 此外,文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图 2 、 3 和 5 水深标注有采用正值,也有采用负值,应该统一 2 )优势物种指的是单一物种,而表 1 中包含了许多 spp. 应该是一类,建议采用优势种类而不是优势物种 3 )文中数据也应统一有效数字 4 )部分计算有误和表述错误的地方参见附件 综上所述,建议修改后再审,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54 MB) 外审 外审专家 本文在实验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数据获得不容易。该文章描述了南海北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对于指示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尺度上的变动具有一定 的意义。但作者在数据的分析上趋向于资料性的陈述,没有仔细分析特征的成因、机制,在创新性上稍有欠缺。有几个问题请作者考虑并做修改 1 ,请作者确定一下,该调查航次的温盐参数是否确实是用 YSI 进行测定,因为一般来说大航次的温盐参数是用 CTD 来获取的 ( 其实文末的致谢中及提及- “CTD 实测温度与盐度数据由厦门大学胡建宇课题组提供 ” )。 2 ,文中罗列了研究海域的温盐特征,而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水团的分布一般都有密切联系,建议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数据依托温盐特征做深入分析。 3 , 作者文中提到与历史资料的比较,这块内容非常有意义,但作者因为测定方法的不同放弃了进一步比较。浓缩分析方法和 Utermohl 分析方法虽然有差别,也 各有各的有缺点,但对于同一个研究海域,其误差范围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与历史资料的差异不一定就是方法不同导致的,建议作者在这方面展开讨论,这有助于深 入理解秋季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使结论更加有意义和代表性,同时文章也会更加丰满。 4. *** 已是本文的作者,不必在重复在致谢中再提及。 5. 注意文中的有效数字,浮游植物或类群的丰度和物种数的百分比不必保留到小数点 3 - 4 位, 1 - 2 位足够了。 6.“ 2.4 群落多样性的平面分布 ” 应是 “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 ” ,不是群落多样性 退修 编辑部 2012-01-09 2012-02-06 2012-02-10 修改说明 (32.0 KB) / (481.49 KB) (2.59 MB) 复审 外审专家 (2.6 MB) 退修 编辑部 2012-02-27 2012-03-26 2012-03-14 修改说明 (0.28 KB) / (2.61 MB) 主编终审 编委会 外审意见不理想。同时,仅仅一个季度的数据很难说明生态学问题。科学的严谨性也应坚持, “ 优势种 ” 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不应随意用 “ 优势种类:舟形藻 (Navicula spp.)” 来代替。本刊存稿太多,请转其它刊物。 退稿 《 **** 学报》编辑部 2012-06-18 2012-07-02 2012-06-18
43097 次阅读|32 个评论
温家宝: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
热度 3 chemicalbond 2012-6-16 23:26
某些科学网的博主也许需要向温总理学习,不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火冒三丈。其实在科学网上讲真话的人并不是很多,倒是相互吹捧的行为更为很多人所乐见。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网的编辑们总是有着非凡的“ 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 ”,这是她们最闪光的地方,是很多教授级博主的学习榜样。 " 在谈到进一步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时,温家宝强调,要鼓励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要讲真话、听真话,善于从各种声音中汲取智慧。 温家宝:因为讲真话、听真话是民主科学决策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因为批评性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 参考新闻: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2-06/16/content_25663987.htm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42 次阅读|5 个评论
意见领袖
kepusuowdp 2012-6-14 09:39
约翰密尔首先提出了个人影响的重要性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个人及群体的角色。大约一个世纪以后,很多学者详细阐释了意见领袖这个话题。他们其中包括伊莱休卡茨和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他们认为意见领袖和其他类型的领袖不同,因为这些意见领袖不一定是拥有很高权威的个人。因为意见领袖在改变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他们有促进观念,实践和创新传播扩散的能力,在广告,营销和传播领域,关于意见领袖的研究十分广泛。 研究人员致力于确定谁是意见领袖以及在他们相应的社会体系中这些意见领袖对他人有多大的影响。一些学者通过意见领袖的功能(和他人互动的人使得创新是可以“传染的”),构造位置(那些和个体进行交流并类似于那些被他们影响的个体的人),交流习惯(比如他们的媒体曝光率以及同他们本土社会体系之外信息资源的连接性),以及他们的个性或者心理特征(比如冒险性,创新性以及思维的开放性)来识别意见领袖。虽然识别了意见领袖,但是他们基本上和其他社会成员拥有一样的社会背景,并且在需要专家意见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成为被咨询的对象。其他人则需求他们的推荐,顾问和建议,因为虽然意见领袖通常并不是社会体系中第一个采用新观点的人,但是他们相对较早地采用这些新的观点或者创新。 意见领袖没有同义词。这些个体有各种称谓:可靠的领袖,舆论经纪人,创新者,思想领袖,开创者,有影响力的人,网络企业家,社区模范,变革促进者等等。这些标签标明其建议的质量要远远超过同龄人可以提出的简单的非正式建议,他们还建议寻求建议的人给他们授权来做决定。 意见领袖的特点 研究人员对意见领袖的一个社会经济特点,个性以及传播行为做了一些归纳总结。最常被引用的特点包括: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更多的社会参与,较高的媒体曝光率,较强的国际化趋势以及比跟随者具有更多的创新性行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还对变革不是那么抵制。 根据对一些观点,产品或者创新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意见领袖的特点表现各异。比如,一项与大学校园里时尚带头人的比较研究发现,意见领袖更具有国际化趋势,更容易融入到同龄人的社会群体中,在社交方面也更活跃,更年轻,以及更喜欢社交活动。在农村社区中,和非领袖人物相比,意见领袖通常被认为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更善于利用大众传媒以及其他资源,在新观念和新的社会实践方面更具有创新性。 有些人研究了意见领袖的心理特征,比如他们对个性化的倾向。具有个性化的人倾向于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和自尊,有能力承受较大的社会抑制,比如批评和反对,以及对特立独行的强力需求。人们还通过对特殊产品或者议题有更多的知识和兴趣而让自己变的更具个性化。意见领袖通常还和个人的创造性,好奇心和消费风险认知有正相关性。 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来鉴别意见领袖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特点。这些方法包括: l 社会计量法:它向应答者询问从何人那里获取有关某个领域的建议或者信息。 l 关键线人方法:它利用社会体系中知识丰富的个体来指定某个特定议题的意见领袖。 l 自我指定方法:它依靠应答者来评估他在某个特定领域对其他人的影响。 在询问应答者与他人互动以及对他人影响的个人特点方面,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自我指定方法。营销和广告研究人员特别喜欢采用这种方法来区别与各种产品和技术传播相关的意见领袖的特点。 意见领袖与创新的扩散 当谈到创新在社会体系中扩散的时候,意见领袖是这个扩散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埃弗雷特罗杰斯的观点,扩散被界定为新观念、目标、发明或者实践在某社会体系的成员中长期传播的过程。罗杰斯详细地说明了扩散进程的五个阶段: 1. 当某个个体暴露在一项创新成果面前并开始理解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时候, 获知 阶段就实现了。 2. 当某个个体对这个创新形成自己支持或反对态度的时候, 说服 阶段就完成了。 3. 当某个个体参与到促使其选择采用或者抵制这个创新的活动中,就是 决定 阶段。 4. 当某个个体践行某个新的观念,就出现了所谓的 执行 。 5. 当某个个体对已经做出的创新决定进行强化,那么就是所谓的 确认 阶段。 传统上认为,意见领袖在创新过程的说服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人们获得了一个创新(一般通过大众传媒资源)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寻求对这个创新有所感觉的同龄人来决定这个创新对他们来说是有益还是无益。就此而论,意见领袖在一个社会体系中决定一个创新的采用率方面是重要的。 在扩散过程中,意见领袖作为他们社群中的一个榜样,他们的行动是快速行为改变并维持下去的重要决定因素。实际上,据推测一个新观念、技术或者实践的信息首先由大众传媒传播给一系列意见领袖,他们的人际交流技巧帮助他们促进这个创新在更广泛的群体中的采用,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信息的“两步流动理论”。 两步流动假设首先由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伯纳德贝雷尔森和哈泽尔哥迪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该书是基于 1944 年开展的一个在总统竞选活动中选民如何做出选择谁的决定的调查而完成的。这个假设认为来自于媒体的信息通过两个不同的阶段移动。首先,密切关注大众传媒和他们从中获取信息的个人(意见领袖)。然后,意见领袖把他们对媒体信息的理解传递给他们能影响到的其他人。个人影响这个词汇是杜撰出来的,它指代在媒体直接信息和受众根据这个信息采取的最终行动之间进行干预的过程。在这个研究中,发现意见领袖在促使人们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最近对意见领袖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它吸纳了存在于当地的或者更广泛社会集体中的组织。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意见领袖负责把心的观念或者创新带给社会并设定改变社会规则的阶段,因而可以发生大规模的创新采用行为。这是基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命题,即当一些人在一个时间段里进行互动,他们的行为间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期望和准则,而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依赖于这些准则和期望。虽然意见领袖在群体中对其他人有个人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微妙的,而不是具有决定性的。 意见领袖后的基本动机 到目前为止的很多研究几乎全部把焦点集中在意见领袖对其他人影响的功能上面。很少有研究来直接指向意见领袖的动机或者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意见领袖。 对意见领袖特点的识别(比如,他们的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和媒体使用情况)在帮助变革促进者精确地定位把焦点集中在谁身上来强化创新过程的扩散是有价值的。然而,单单集中在意见领袖一个方面——谁是意见领袖——并不能完全地反应意见领袖的全貌。决定他们知道什么以及谁知道他们也是重要的。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也以对为什么这些人会首先成为意见领袖有一个清晰画面。 因为某人的邻居阅读更多的报纸或者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他是否会根据邻居的建议而去购买某个产品吗?更有可能的是意见领袖的影响是知识渊博的人如何看待意见领袖以及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参与程度的一个函数。研究人员发现对某个议题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的讨论,以及对这个议题或者创新展现出来的兴趣层次同意见领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换句话说,持续地参与某个创新就产生了意见领袖。 另外一些重要的方面就是意见领袖同来自于不同社会体系成员的联系,以至于他们在社会体系内部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和社会体系外部的关联。罗纳尔伯特解释说,意见领袖是更精确的舆论经纪人,他们跨越社会边界并在不同群体间传播信息。 意见领袖界定的演化 意见领袖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的一个基本前提首先得以界定,并就通过人际关系对同龄人产生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创新逐步地改变了引入创新的社会准则。就此而论,意见领袖的界定需要在这些新的准则下重新审视以决定意见领袖如何发挥作用以及谁具有意见领袖的特质和能力。 比如,在农业领域,农村社会学家彼得柯辛格和托马斯霍本发现农民根据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对下面一些资源的选择,足以影响他们对新技术进行决定的过程: 1 )其他农民在利用新的实践或者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 )当地农业经销商提供技术或者支持并建议如何把这些技术用到日常生产当中;以及 3 )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信息,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近来的研究表明农场社区在创新扩散阶段的决定更多地依赖于衍生(通常是客观的)关系而非人际资源。农场杂志和其他大众传媒渠道在现代农场社区中发挥了意见领袖的职能。实际上,农场杂志、印刷的时事通讯和网络媒体不断增加的精密性取代了人际资源的可信度和知识丰富的特点。 比如,和过去的研究结果相反,农村社会学家发现其他(利用人际关系资源的)农民不再考虑来自意见领袖的最值得信任的土壤保持信息的资源。相反,一个中立的信息来源,土壤保持服务,取得了意见领袖的低位。大众传媒作为主要中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它们可以劝说农民采取土壤保持的措施。这些发现表明新的传播技术、其他技术创新和社会体系环境的变迁带来了和其他人交流的新方式,这种趋势对意见领袖本身的界定提出了挑战。 意见领袖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表明,意见领袖在帮助解释农业创新的扩散方面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的有用性也在其他情境下得以证实,比如广告,应用心理学,商业,消费者行为学(比如涉及到能源节约,时尚与化妆,运动,旅游),政治科学(特别是围绕着选举的行为),外交事务,卫生保健,信息科学,公共舆论,公共或者社会政策,社会学(特别涉及到人际信息交流,组织行为,社会网络和冲突解决)以及职业服务(比如,会计和寻求捐赠者)等。只要人们在不确定处境的情况下向朋友或者其他有影响的个人寻求建议,或者在对某个不确定议题形成态度或者观点的过程中需要帮助,意见领袖就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 (摘译自ESTC , 纯粹为了个人练习)
7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生高考完选个什么专业合适呢?大家发发意见和建议,从我开始…
热度 4 jixiaw 2012-6-12 22:03
女生高考完选个什么专业合适呢?大家都是过来人,希望发发意见和建议,从我开始……经济……下一个……
2818 次阅读|8 个评论
林纾雕塑设计方案的意见征集
hailang0 2012-6-12 08:46
学校首页 | :: WELCOME :: 新校区南区中心广场林纾雕塑设计方案说明 本雕塑作品选取了林纾最年富力强的形象来塑造,雕塑根据本照片进行艺术创作,强调了人物性格塑造,使雕塑人物表现了林纾坚定、从容、大度的性格特征。雕塑通过表情细节的生动刻画,艺术化地表现了他博学多才、豁达乐观、雍容大度的大师风范。雕塑设计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壁画与雕塑教研室的翁海村老师。 新校区南区中心广场林纾雕塑, 详细介绍(请点击进入) 您对新校区南区中心广场林纾雕塑方案的意见 不错,用这个吧 反对,不好看 无所谓 INPUT id=item___cboxfactor value="" type=hidden name=item___cboxfactor 建议留言 欢迎投票发表高见! 2012 福建工程学院 冰香凌 欢迎投票发表高见! http://www.abingge.com/jgvote/index.html 我投了反对票 http://czjr.blog.hexun.com/74929016_d.html 关于林纾新雕像的点滴思考(续完) http://czjr.blog.hexun.com/72310832_d.html 关于林纾新雕像的点滴思考,仅供参考—— 2012-01-14 14:27 http://czjr.blog.hexun.com/72227387_d.html 闽工院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 签写评论 昵称: 联系方式: 评论: 内容不得超过200个字!!! 验证码:   1 楼 czjr 在 2012-6-12 17:15:28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文传系 评论内容: 窃以为此雕像与作者欲展示像主最年富力强的主旨极其冲突!眼前的琴南,如果说是,显得古板,木瓜……冠上任何一位书呆子的名字都可以,但就是不像林纾——一位真诚勤勇的人文巨人。 2 楼 南歌子 在 2012-6-12 14:58:03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22863220 评论内容: 放那里太呆板,周围也太空旷,恕直言,有点像墓地……能否放某个楼群或绿地中间?另林纾雕像感觉太忠厚,缺乏灵气。 3 楼 未知地 在 2012-6-12 12:29:03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11 评论内容: 试试站着的雕像?周围可以再修饰一下,有点单调…… 4 楼 123 在 2012-6-11 16:45:44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23 评论内容: 1、非常赞同林纾的雕像这样才能让校园有历史的传承 2、在校园的其他地方可以树立陈宝琛邹韬奋等人的雕像 3、最重要的一个建议是能否以这次十周年升本校庆的契机能否把校歌给恢复起来岂不妙哉 5 楼 lee木悠夕 在 2012-6-9 14:37:16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8059144750 评论内容: 覺得位置上不是很好,而且地方太大,旁邊覺得太空旷,可以适当修饰 6 楼 林珊 在 2012-6-7 12:59:18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3559351113 评论内容: 林纾雕塑本身就是以个人形象去表达他的精神,作品很优秀也很写实,只是所处的广场显得比较空,建议校方以绿植等布置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把整个广场的生气和校园氛围体现出来。 7 楼 文取星 在 2012-6-6 2:51:22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8259127514 评论内容: 而且丢素的颜色与广场周围的颜色好像不搭配,不能给人一种新鲜活力,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精神抖擞的感觉,貌似也不符合现代的审美观。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8 楼 文曲星 在 2012-6-6 2:47:58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18259127514 评论内容: 雕塑整体看来,给人一种懒散,臃肿的感觉,尤其是右侧45度看去,反映不出严谨治学的态度,也看不出人物的精神、活力,更别说给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什么寓意了,且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坐姿反映不出我们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真、诚、勤、勇”四个字,没一个字可以从塑像中反映的出来,不能给人以精神的振奋感。 9 楼 空山松子 在 2012-6-5 15:37:34 进行了评论 联系方式:22651798 评论内容: 学校的创办人有数位,除了林纾像外,对其他人能否以别的方式加以感念?
个人分类: 林纾|2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办、国办印发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
whyhoo 2012-6-4 22:20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全面提升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意见》指出,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办理好政协提案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职责。 《意见》强调,做好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合力;对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推动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意见》指出,加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以规范办理程序、完善办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逐步构建职责分明、重点突出、督办有力、落实到位的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格局。要完善提案交办制度,规范提案办理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提案办理协商机制,抓好重点提案办理工作,积极采纳提案中的合理建议,健全提案答复机制,完善提案办理督查制度,使政协提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切实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定期听取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建立党委、政府、政协共同交办和督办提案机制。承办单位要根据提案办理工作需要,强化工作力量,明确承办机构,加大经费投入。要把是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是否与提案者充分沟通协商、是否切实解决有关问题作为评价办理成效的基本内容,并逐步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要支持政协组织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组织在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政协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提案质量。加大提案审查工作力度,完善提案分类办法,细化提案审查标准,规范提案审查程序,健全重点提案遴选机制。建立健全提案质量评议制度,完善优秀提案评选办法。完善提案内容及答复意见公开机制。 《意见》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民政协运用提案履行职能的有效做法,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办理政协提案取得的成效,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进展,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6/04/content_2152832.htm
个人分类: 政治|1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实施意见[转载]
热度 1 halcon 2012-5-28 19:02
校研〔 2008 〕 43 号 关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实施意见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实现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同时,在选择导师、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上给予研究生更大的自主权,现就完善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提出以下意见。 一、调整分配办法,保证 “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 ” 有较为充足的研究生招生计划 1 .加大 “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 ” 在招生计划分配体系中的权重,实行研究生招生计划向 “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 ” 所在院(系、所)倾斜(具体文件另发)。 2 .在工科院(系、所)先行试点,通过提高导师倾斜招生计划和超额招生计划的计划招生费,降低扶持基金资助额度,打破院(系、所)内部招生计划在导师间平均分配的做法,引导院(系、所)在招生计划分配上适当向 “ 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 ” 进行倾斜。 二、调整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办法,给予研究生与导师更大选择权 1 .复试时,组织考生重新填报报考专业及导师。 2 .明确规定院(系、所)须按专业或研究团队组织面试。 3 .录取时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选择确定导师,也允许考生不确定导师。院(系、所)按本单位招生总计划确定录取名单,具体办法由院(系、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报送研究生院。 4 .入学半年内,由院(系、所)安排未选定导师的研究生选择确定导师。 三、调整研究生转换导师的工作程序和要求,使有正当理由的研究生转换导师更为顺畅 1 .研究生可直接向所在院(系、所)提出转换导师申请,并按程序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 2 .研究生提出转换导师申请时,应当陈述正当理由,减少盲目性。 3 .院(系、所)若不同意研究生转换导师申请,应该陈述正当理由。 4 .硕士生转换导师时间在入学 1 年内进行,博士生转换导师时间在入学 1.5 年内进行,原则上一名研究生不能两次转换导师。 5 .学校成立研究生转换导师协调小组,建立协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师生矛盾进行协调。 四、增大硕博连读生比例,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具有充足、优质的博士生源,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为此,将通过硕博连读、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会等措施,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博士生待遇,吸引优秀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 .在导师博士招生计划总额内,对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博士生不作限制。 3 .允许硕博连读生从硕士转博士学习过程中,在本专业、相近专业或跨学科研究团队自由选择导师。 以上意见,由研究生院和各院(系、所)组织实施和落实。 华中科技大学 二 OO 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4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文的Abstract 和Summary有区别吗?
热度 14 neilchau 2012-4-28 08:49
论文的 Abstract 和 Summary 有区别吗? 曾经的一篇论文的审稿意见很有意思:第一个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非常肯定;第二个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全盘否定,还说“ The abstract is written more as a summary than an abstract ”;第三个大牛的审稿意见:在能套引他文章的地方,几乎把他相关的文章都列了出来。 当时对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都无语了,如果给出一大堆合理意见,有理有据,否定也没关系。但偏偏只给出几条无关痒痛的意见,就全盘否定,这不明显是打击投稿人吗?还说文章的 Abstract 写成了 Summary ,难道 Abstract 和 Summary 还有区别?如果 Abstract 和 Summary 真有区别,为什么其余两个审稿人包括大牛在内都没有指出这个低级错误? 面对第二个审稿人的这个无理取闹,自己在回复中只字未提,因为自己认为:论文的 Abstract 和 Summary 就是一回事。问导师,导师也这么认为。修改的文章还是被顺利接收了。不知道第二个审稿人看到我们发表出来的文章时,会不会气炸 再后来,教我们 Academic writing 的老师发邮件让参加她的 Workshop ,趁机向她请教: Abstract 和 Summary 是否真有区别。她也同意我的意见,认为 Abstract 就是文章的 Summary 。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30424 次阅读|31 个评论
急求意见:该不该接受Science的审稿邀请?
热度 57 neilchau 2012-4-21 20:11
今天一大早打开邮箱,发现里面有封Science发过来的审稿邀请。心里一阵惊、喜:惊的是邀请单位居然是大名鼎鼎的Science,喜的是自己也有机会被邀请审稿。但没来得仔细看邮件,因为有事就出去了。 现在打开邮件仔细看看,稿件的内容确实在自己过去的研究领域之内。现在仔细想想,接受的理由有几点: (1) 自己对文章内容相对比较了解 。这次之所以能被邀请审稿,是因为今年刚发表的那篇 Review article 的功劳。 (2) 这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 。以前自己只审过两篇,一篇是导师让帮她审的,详见《 第一次审稿:就拒了一篇大牛的文章 》;另一篇不算正式研究论文,而是一个Letter To Editor,是别人对自己那篇Review Article的质疑,有关某个观点的争论。两篇文章都被我拒了。但前者被修改后,接收了,毕竟有大牛挂名;后者因为学术意义不大,杂志接受了我的意见拒稿了。 (3) 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认真审稿 。这篇文章要求两周内审完,自己可以抽14天都没问题,因为还没有开始上班。 当然,也有几点不接受邀请的理由: (1) 自己很少看Science上的文章 。因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极少有文章能够发表在Science上。 (2) 自己缺乏审稿经验,毕竟还没用独立、亲自审完过一篇正式的研究论文 。不过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干某事的,都需要经历第一次,不是吗? 本来打算发邮件给自己信任的老师,请教意见。后来想想,科学网上藏龙卧虎,审稿经验丰富的老师不计其数。特写此文,请教下各位老师们,我是拒绝还是接受Science的审稿邀请? 谢谢大家了!!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30476 次阅读|107 个评论
提不提意见?-该说的还是要说
lxchencn 2012-3-6 22:06
两会在开,委员都在说,有话你说还是不说?从自己的2个小事谈谈提不提意见,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觉得提了意见也没有用。 在大学合并浪潮汹涌的时代,觉得合并之后肯定迎来建设问题,特别是原来没有大学的城市,因此冒昧给省委写了一封短信,呼吁多建大学,在每个地级城市建设至少一所本科院校,10所更好,使更多的人受高等教育,促进城市发展均衡化,就近也能够受高等教育,虽然没有收到回信,但今年看到报道有关部门宣布已经实现每个地级城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国外看到那些已经有了国自项目即使是青年基金项目的博士后都愿意回国工作,没有项目的回国的热情不高,就给基金委发了邮件建议提高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比例,让青年人有更多机会,有更好的起步,促成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够学成归国,不知道是否是偶合了,青年基金的资助率看到提高了。 很多时候一样的意见提了无数次还是得不到解决,大家已经没有耐心继续说了,说了也白说,挫伤了积极性,但是只要是正当的意见还是要说为好,两会代表们,多提提教育、科研的意见吧!
3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金落选反思兼谈基金评审意见
热度 13 sivaxin 2011-8-28 20:58
这几天总在潜水看科学网上关于自科中或者不中,评审或者旁观的种种博文,自已的申报项目落选,总有些失落,但这也在意料之中,不用专家给意见,自已便可反思出几点软肋: 第一是方向软,我申报的是海上溢油应急管理方面,这一方向本身偏狭,一方面,相比应急管理中的地震、火灾、食品安全、群体事件来说算是极其冷门了;另一方面溢油研究多数都偏重于技术方面,一般都是物理、化学角的,从管理视角研究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较少。 第二是支撑文章偏软,看到不少博主都有很多篇SCI文章,自科申报也落选,觉得自已的文章实在太逊色了,管理类本身SCI期刊较少,运输航运方面就更少之又少了,EI期刊也仅局限在有限的几本上,所以跟搞材料的同事聊天,听说他们一年可以发上五六篇SCI,让我真是汗颜。 第三是项目团队弱,每次写申报书的时候组团队便犯愁,要不是千方百计的拉郞配,要不就是孤军奋战。 第四是撰写技术还是欠火候,不少中基金或评审基金的老师都认为申请书的撰写技术很重要,要简洁、有力、精确,这方面我还须要修炼。有时自已看自已的申报书也觉得写得干,我想一份申报书得能感召自已,才能对评审也产生感召力,才能获得咨助。 以上是对基金落选的一点反思,当然要改进的地方不止上述这些方面。对落选者来说,同行评议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体现自然基金的公平和透明,因为国家社科基金并没有评审意见反馈这一项。下面是对基金评审意见的一些疑问。 疑问一:专家评审意见的长度。这次收到基金委反馈的同行评审意见,长度出乎意外的短,去年收到的评审意见非常详细,每位专家都给出了一小段,五六行意见,从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金费安排、团队组成都有详细的意见。不知是不是申报内容方向相近,申报的又是同一个口,所以参与评审的专家就觉得无须赘言了,或者是基金委的工作人员觉得无须将全部意见进行反馈。 疑问二:评审专家的数量。之前听过几次有关基金申报的讲座,说是每份申报书会送5个专家进行评审。去年收到的专家反馈意见也是5位,但今年只收到3位意见,与同事聊天说收到4位意见,不知是否基金委评审有什么新的变化。 疑问三:同行评议究竟如何才算同行。刚看到一位申请者提到申请交叉学科遭一位评委完全否定的例子,今年我收到的评审意见中有一条也让我无法认同,专家给出的意见是“选题及内容应将危机识别及预防作为重点。大型突发海上危机一经发生,沟通机制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这似乎是将溢油事故发生后一切应对方面的研究都打上无效的标记,但从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件,康菲公司明显在信息发布,公众沟通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国务院也刚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发布了相关文件,危机沟通应该也是事故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怎么就是“于事无补”呢?这一意见,让我十分受伤,让我都没有再报这个选题的勇气了。 科学网上有不少参与评审的老师,若可能很希望他们能帮我释疑解惑!
个人分类: 科研大爆炸|6512 次阅读|22 个评论
关于什么时候应该听取专家意见的科普
热度 10 yuliping 2011-5-18 22:46
这个题名有点大,比较难写,但不吐不快。 大的谈谈三峡工程,现在三峡工程已经完工运行了,当初围绕三峡工程是否该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论,后来反对声渐渐没有了,原因不详。如果现在还问你同样的问题,三峡工程究竟应不应该建呢? 大凡重大决策问题,涉及到各个学科,决策牵涉到各个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等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也许只能听取某个领域专家的权威意见,而要慎重听取综合意见。因为但凡综合意见,必然讲主流,将综合效益,而有可能牺牲某些局部利益。我做多属性评价研究也有好几年了,我的结论是,重大决策,听取专家意见只能看单个指标值,而不是仅看总评价值。打个比方,引海水入新疆工程需要论证,总共有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效益 4 个指标,每个指标 25 分, 60 分获得通过。现在技术指标假设 25 分,经济指标假设 25 分,环境指标假设 5 分,社会效益指标假设 20 分,那么总分就是 75 分,无疑获得通过。表面看,这是专家得出的结论,那么工程是否值得建?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可以基本相信技术指标得分,也可以相信环境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得分,当然这是在专家客观公正的情况下,但你千万别继续相信总得分,究竟是否该建,老百姓自己心理应该大致清楚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可以用钱计量的。 再谈人文社科,我们研究问题,总归在界定范围和基本假设后,然后采用某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得出某种结论,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一般不可能了解的这么详细,断章取义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即使专家非常客观,专家对结果的解释和老百姓自己的理解可能是两码事。今天看到 SOHU 网上讨论个税起征点是 3000 还是 5000 合理的问题,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但我告诉你专家是怎么一回事。 经济学有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什么是规范经济学?说穿了就是站在什么立场讲话。如果你站在民生的立场,维护底层老百姓的权益,我相信答案不说自明,持此立场的经济学家也会找到大量的理论、事实、证据来证明 5000 元甚至略高一点起征点至少目前是相对合理的。如果站在扩大税源的立场,同样会有若干专家会找到大量理论、事实和证据来证明 3000 元或略少一点作为起征点是科学合理的。 研究立场其实是个道德问题,我始终认为,做好事人们总归很容易理解,做坏事,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文革期间,专家学者被拉下神坛;改革开放以来,专家学者的地位虽有恢复,但总体和文革前无法相比。现在又有很多事情以少数专家学者的名义来进行辩解,我想我们不能怪他们,专家学者也是人,也要吃饭。但是作为普通民众,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诸如个税起征点的问题,请将专家拉下神坛。 最后说说如何重建专家学者的权威,专家最好就专业领域的问题发表观点,专业外的少发表公开意见,现在自然科学的大牛专家学者发表社会问题看法,左右决策的事情多了去了。社会科学的专家,希望也要站在民生的立场去研究问题,发表看法。作为普通老百姓,请搜集足够的知识和信息,相信自己的判断吧。 看了此文,我相信您对如何听取专家意见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补充:另外几个问题 1.专家被人利用的问题。 2.专家主动帮人讲话的问题,勉强可以说是“投靠”,他自己认为很光荣,因为被“采纳或批示”,总感觉学者地位下降与这些专家有关。 3.偷换概念问题,此“专家意见”非彼“专家意见”,明明专家的结论有若干前提条件和范围界定,甚至对某些问题的定义也是特指,但是一概被有意“省略”。 什么是伟大的专家,真正的大牛是敢于在公众面前公开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说“不懂”的人。 2011.5.18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77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眼睛突患中渗,拜请医学专家给些治疗意见
sumon 2010-8-23 18:58
经诊断,左眼中渗,看物品弯曲变形,目前在输液治疗,用药为银杏达摩,已输5天,未见明显效果,拜请医学专家给些治疗建议和意见。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线性代数------学生之音
热度 1 metanb 2010-5-10 12:58
学生或老师若想提供线性代数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请使用博文下方的评论框(见发表评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注意礼貌。不适当的意见或建议将被搁置或删除。谢谢合作! 李毅伟
个人分类: 课程专栏|28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给他投票”应改为“给博主投票”
boxcar 2010-5-2 06:53
参赛博文界面的左侧的投票栏目有点儿问题: 现在是给他投票,似乎只能给男性博主的博文投票,这对女博主们不公平,建议改成给博主投票。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4402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今天收到了研究生预录取通知书!
xsdzhangjl 2010-4-16 23:55
今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从开始考研到现在拿到预录取通知书整整一年了,我终于如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考大学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应用化学,结果没有录取,被调到了一个文理兼收的文科专业,大学毕业后没有考研,参加了工作,又由于工作性质及个人喜好的原因,去年大概这个时间决定要考研,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现在又考上了研究生,是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又转为了理科。 大学四年、工作六年,加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后我又重新回到了我喜欢的专业,来之不易,我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我立志要重拾当年填报志愿前的激情,好好学习、力争在这个领域取得最好的成绩,能积累丰富的知识,解决一些国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科技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9月份入学,我计划8月底辞职,然后全身心的投入研究生的学习。 路过的朋友们,如果有时间在此逗留,欢迎您多给我研究生的学习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4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个高校管理者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hanzs 2010-3-27 15:52
文/乐水老汉 按: 既然是说征求意见,那么客套话就免说了,只谈意见。 一、总体评价 序言部分 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的定位很高(用词如基石、根本途径、决定性意义),建国60年来,上述表述表明国家将教育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育面临的挑战表述比较到位,两个不适应是温总理的原话。但后边的5点对教育问题和矛盾的描述(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说得比较散,也比较客气,不够深刻。例如,教育观念就是落后,不必用相对来修饰,而且是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均落后;把人才分成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并不科学,实际上发掘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是所有教育的目标,各种人才都需要具备创新素质;而且说这三类人紧缺,那每年从各类学校毕业的上千万人都是什么型?说教育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是对当前教育制度问题的一种轻描淡写的描述,当前教育制度不是灵活不灵活的问题,学校活力不足也只是表象,当下的问题是:办学没有按国际通行的教育规律来做的问题。因此在问题部分,一定 要直接指出我们长期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这一核心问题。 二、高等教育部分 高等教育部分共提出了8方面问题(包括13章中现代学校制度问题,18章投入问题)和12项改革举措。总体显得有些琐碎。要求(号召)高校做这做那比较多,而明确提出政府应在制度、政策导向上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讲的少(不是指具体的如质量工程之类的做法)。特别是,政府应学会利用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导向和影响高校的行为,学会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 间接地 控制高校的行为。要让高校感觉是其自己在几个选项组合中,通过权衡利弊最终由自己来选择发展道路,而不是被政府强迫只有一种选项。 对于8方面问题:质量不适应需要;学校同质化;布局不合理;缺乏世界一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行政化倾向;投入不足。看起来列举得比较全面了,但这八个方面问题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的,有些属于结果(如质量)、有些属于表象(如同质化、行政化)。具体修改意见: (1)把人才培养(19条)、科学研究(20条)、社会服务(21条)并列是不合适的。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核心。将高等学校的所谓三大职能简化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不确切,三个职能应该是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科研、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强的人才培养功能。(理由参见:龚克,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第21条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的界定不太清晰和全面。应明确强调大学对其所在地区(社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并不只是体现在为社会直接培养人才方面)。其实第八章继续教育中的许多内容应该属于社会服务的范畴,例如教育培训。 (3)应明确在有条件的地区(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地区),逐步实行类似欧洲国家博洛尼亚进程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在各个大学之间,逐步、有序地打通教育资源。只要通过课程学分和成绩互认等措施,真正 实现学生在一定区域和层次的学校之间流动 ,即实现通过学校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地自由转学,就一定能够促进各个高等学校发自内心地重视教育质量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否则学生会流失、学校会倒闭)。既然在第50条中已经提出中外大学间可以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那么国内的大学之间当然也应该可以探索这种学分互认、转学,甚至联授学位。 (4)第19条的内容,许多都属于当前正在实施的质量工程项目。应该承认,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当前财政体制下的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需要立名目,以项目的形式向财政部申请教育经费,专项经费是对教育事业经费的补充)。但要来的这二十五亿经费,在全国立了十多类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一系列申报、评审过程;相对应地,省级政府、学校也要设立和评审他们那一层次的项目。这样每个学校全年都在一个接一个地应付申报和评审,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发展道路和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工程各种项目的评审(它们都有一系列明确的评审指标体系),是导致高校同质化的重要原因。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学校,只要想评上项目,标准是一个。因此建议从十二五起,大幅度减少教育部和省级政府发动的这类项目评审工程。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绝不是主要靠外部项目评审方式能够做到的。 当然,必要的,由行业、社会中介等被严格规范后的机构进行的专业认证工作,是应该提倡的,这种做法也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各种评估、评审一定不能比专业评估(认证)再微观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都应该是学校和教师自己的事情。政府主要负责维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以国家的意志和经济杠杆促进企业为大学的教育活动提供帮助即可。 三、继续教育 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早已没有年龄限制,因此应该明确提出废除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功能。将现有成人高等学校逐步建设成类似社区学院一样的非本科学历教育的机构。这类社区学院可以通过质量认证,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使其毕业生有机会转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和获得相应学位。 四、现代学校制度 第十三章应该是整个纲要的核心。因为与学校相比,政府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具体建议: (1) 有关教育的法律修订和制定工作严重滞后 。《纲要》应明确提出修改和制定相应法律的计划和时间表。例如应明确提出修订《高等教育法》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的多部法律,以及制定诸如《大学法》等新法律。否则,文中要求高等学校依法制定章程等就是一句空话。 (2)第38条提出的政校分开,其内涵需要明确解释。是否指取消行政级别之意。管办分离也要有明确内涵。38条应该明确提出通过修(制)定有关法律,使政府、学校的权利和责任明晰。 (3)第39条提出的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与第19条中提出的继续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操作层面可能会产生矛盾。因为如果高校不围着质量工程这十几个评审项目转,就有可能丧失一些声誉资源,而现在教学评估都要靠所谓的标志性成果的。实际上,政府还是在通过各种名目繁多的项目申报和评审,控制着高校的办学。党和政府的不同部门都一直在通过下发各种文件,直接干预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思政课、创业课、军事课、就业指导课) (4)第40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完全否定了进行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的可能性,有思想僵化之嫌。因为在企业、在政府、甚至在军队都实行的是经理(行政首长、军事首长)负责制。这些部门不提党委领导下,也没有显示出有什么不可调和的弊端。至少应该把下字去掉。建议将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修改为 实行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改革 。另外,《纲要》中没有涉及大学党委书记的选拔任用办法改革,应该提出实行大学党委书记由全体党员差额选举产生。如果党内民主不能在文化素质最高的高等学校率先实行,那在全国就更是一句空话。 (5)《纲要》几乎没有涉及高等学校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详细规划思路。只是在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第67条,简单地提及要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只是推进而已。而职员制改革本应该是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消除官本位影响的重要举措。 总之,《纲要》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方面,提出的具体构思显得并不清晰,没有给人以希望。 五、体制改革 招生制度改革实际上只是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部分。要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改革中的许多内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须协调统筹改革内容和步骤。例如,在谈招生制度改革时,实际上就涉及到高校办学规模自主与否问题、专业设置自主与否问题,以及经费投入机制改革问题。《纲要》对此都没有明确涉及。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将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就极为不妥。 教师队伍建设不该只是属于教育事业的保障措施,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最重要因素,应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在《纲要》中的地位。 其次,《纲要》只在第40条笼统提出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在师资队伍一章中,没有涉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见第55条)。其实,目前大学中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人事制度。当前大学很难形成能进能出,适度竞争,有序流动的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庸人出不去,能人不好进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政府人事部门对所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也有许多不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的地方(大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例如,对所有高校都执行近乎一致的各级岗位的比例控制(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占师资的比例等)。在各级教师岗位设置方面,高等学校也还没有自主权。这不能说不是《纲要》的一个重大缺憾。 总之,耗时多年(包括专题调研报告的时间),数百专家参与起草的《纲要》,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要想代表国家战略的话,恐怕还要拔高些,特别是制度改革层面上要解放思想。当然,《纲要》的亮点也还不少,与我们国家自己过去的教育比,无论如何都是不小的进步了。
个人分类: 教育政策|32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浙大)关于公布职称领导小组有关意见的通知 (转载)
pikeliu 2010-1-22 20:58
(浙大)关于公布职称领导小组有关意见的通知 (转载) 2010-01-18 08:46:43 2009年12月28日,学校职称领导小组对各学部及其他各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进行审批,同时讨论了2010年及以后有关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事宜。现将有关内容公布如下: 1.关于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者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要求 对于2009年正式进入评审程序但评聘没有通过的人员,如果2010年继续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可以按照连续三个月及以上的海外经历要求掌握;2011年及以后申报则要求连续六个月及以上的海外经历。 对于国防涉密项目研究人员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者,应在每年职务评聘启动前,由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不宜出国人员建议名单,并由职称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当年免除海外经历要求的申报人员名单。 其他申报人员按照学校文件规定要求掌握。 2.关于申报教师和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的论文要求 对于申报教师和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比例要求是学校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可由学部根据学科实际情况在以下比例要求中自主选择: 申报晋升教师和科学研究系列正高级职务的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必须达到任职条件中最低论文要求的60%,或作为第一作者及唯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必须达到任职条件中最低论文要求的60%;申报副高级职务的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必须达到任职条件中最低论文要求的80%,或作为第一作者及唯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必须达到任职条件中最低论文要求的80%。 3.关于2010年教师高级职务评聘名额下达方式及投票规则 2010年学校在申报者材料送审之前公布各学部评聘名额,允许申报者在送审之前退出。各学部要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名额再分配及评审程序,严格把关,确保评聘质量。 2010年各级评审组织的投票规则为:原则上应一次投票通过。如果需要试投票的,投票前评审委员会出席成员事先应有明确约定,允许试投票一次。 4.关于绿色通道的适用对象 绿色通道的适用对象由海外优秀人才扩展到校外优秀人才。 5.关于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人员的材料送审 从2010年起,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人员的送审统一由学部送校外三位同行专家评审,同行专家须从国内同行专家信息库中抽取,各学部要及时更新完善同行专家信息库,专家信息库成员应是国内该学科排名前五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 6.关于SCI论文影响因子的填报 为了统一并规范SCI论文影响因子的填报,从2010年起,申报者填报SCI论文影响因子以申报当年的前一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准。 人事处 2010年1月18日 来源: http://rsc.zju.edu.cn/pub/pg1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572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们有意见与建议到那里反映?
lin602 2009-9-26 22:14
教授应该说是高校的核心,他们肩负着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学校文化等重担。一个大学办得好不好,教授的素质是最为关键的。 一般来说,教授们都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的,不象刚从事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教授们都对许多事情经历过,思考过,与国内外大学的教育情况多多少少都进行比较过,即使没有去过国外,但相关文章与报道还是知道的。许多教授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其实这些想法与看法,尽管有分歧,但总体上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但教授们许多建议与意见,反映的途径到底在那里?说起来有教代会、党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还可以上书各位领导,但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们都知道,这些路基本上是不通的,或者说不太通的。许多意见根本没有人听,或者说,在一些会上,也让你说了,领导们也不表态,事情过后,许多意见与建议一点反映没有。 我讲的只是总体,不排除一些教授们的反映是管用的。但从统计来说,管用的很少。 如果是牛教授,例院士(大学校中的院士也不一定就管用,太多了),有重要职位的教授,例政协,人大中的副职(一般委员可能也不怎么样),有亲戚位居高职的教授等。还有嘛,就是非常特殊的人了。 给教授们一个正常反应意见与建议的途径吧。这是中国高校是否能够办好的核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也给科学网提个小意见
wangdh 2009-5-6 12:07
我也给科学网提个小意见 科学网发展到今天,在国内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不凡的影响,发展趋势良好。虽然也有些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必要的。如果都是一个声音,科学网就不科学了。要求一个声音,也显然是违背科学这俩字的。 我不止一次说过:只要坚持下去,科学网对于中国科技文化和教育的贡献是会被写在史册上的。这是我真心的希望。鉴于科学网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科学网的要求也日趋增高。我们在科学网上撰文讨论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一些不公平现象,我们不要忽视了科学网本身更要严格要求,尽量保持公平,保持平等。如果科学网对一些博主有特殊的政策,虽然是好意,但是违背了科学网的本意,效果是负面的。宣传平等和公平的同时,再去制造一些不平等、不公平,是很让人费解的。这样下去,科学网本身也就失去了信任和支持。当然还可以继续办下去,但是自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如果是这样的结局的话,何苦呢。 有些时间,见有博友质疑科学网对有些博主包办一切的文章,也有博友指出编辑部在推荐博文时对有些博主特别偏爱。今天又读到了大家都敬仰的李先生质疑大牛博主的博文。实际上,对于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这就是科学网博主群的特点,没有几个弱智的。所以,要办好科学网真的是不容易,这些博主们不好伺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怎么不容易,大家都很容易理解,这些博主们都比较理性,同样对于一些不公正的特殊做法,博主们也是一眼就明白。只是有些喜欢说出来,有些喜欢忍受罢了。 我今天也给科学网提个小意见吧,希望不要见怪: 编辑部推荐的施一公教授的博文: 中国科学地位远不如体育带来的思考和挑战 , 我个人觉得存在两个问题: 1 )施先生这篇博文是 5 月 3 日发布的,编辑部在 5 月 5 日推荐置顶,这应该是违背科学网自己的原则的(不知我理解的对否?); 2 )这篇文章 2008 年 8 月 30 日饶毅教授已经在他的博客上发布 , 题目是: 中国科学国际地位远不如体育 : 借鉴和挑战 , 并注明本文于 2008 年 8 月 23 日发表在《环球日报》上。这次是重复推荐。 实际上,施教授自己肯定不会在乎自己的博文推荐不推荐的。如果编辑部有其他用意,那就罢了。从表面上看,编辑部这么做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不是给科学网挑刺,科学网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我是希望更多的人喜欢科学网,热爱科学网,支持科学网,关心科学网。要达到这些目标,科学网必须严格要求和坚持原则,尽量不要设特区。 我曾说过,再不给科学网提要求了,这次食言了。抱歉! (王德华 2009.5.6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8289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夫子 2009-2-27 12:08
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2009年02月27日 原载南方网 作者:刘道玉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前武汉大学校长 中国高等教育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先生说: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依我看,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 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就是教育领导当局看不到。这验证了一句古谚: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愿为教育领导当局解谜,希望他们听进些逆耳忠言,并付诸整改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合并,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操大办的序幕。近20年内,高教领域里发生了太多事件,例如大学合并,教育产业化,建设一流大学,本科高速扩招,研究生数量急剧膨胀,专升本,学院改名,学术造假,教学假评估,建大学城运动,大学圈地远动和建设豪华校园等。 值得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取得了进步,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办学条件也有改善。到2007年,大学生在校生已达2700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省市已步入普及化的阶段。 但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越演越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一次高速大发展或大破坏之后,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这符合事物螺旋式发展的规律。可是,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一直以火箭的速度上升,从没有进行过调整或整顿,根本谈不上巩固和提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提出整顿高等教育的十意见书,真诚希望国家高层做出决定,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彻底整顿。 一、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极而言之,自学考试已成为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学方式自古就有,但是把它正式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制度,是从1978年后才开始的。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那时大学生毛入学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1.4%,不少省市还低于1%。扩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学资源的掣肘。于是,自学考试被当作统一高考之外,另一条获得大专文凭的渠道 自学考试于1981年开始试点,1983年全面推广,直至发展到被称为中国的第一考。三十年来,累计4800万人参考,85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凭。无可否认,在当时大学入学率很低的情况下,自学考试满足了很多人求学的愿望,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成才者,它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 但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非昔比,全国平均大学入学率已超过23%,不少省市已达到高教普及阶段,广东省2009年将达到78%。有鉴于此,我认为高等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似应取消这种制度,具体原因有三:一是自2006年开始,自学考试连年减少,逐渐出现了萎缩现象。二是自学考试仍然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助长了唯学历论,除具有学历统计的意义外,并不能达到真正提高人们技术和能力的目的。而且,许多人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搭界,什么容易就拿什么文凭,造成了某些文凭泛滥。三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舞弊现象严重,文凭水分很大。有人甚至极而言之,自学考试是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总之,取消自学考试制度,是整肃高等教育学风的需要,是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官员和老板考博拿学位,一路绿灯 本来,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直到1980年代末,我国也依然恪守着这个宗旨。 到了1990年代初,研究生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涌进了校园争戴博士帽。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员和老板考博是一路绿灯。为数不少的老板和官员,既不上课又不做实验或查阅文献,怎么能够达到博士水准的要求?有不少老板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见我国博士学位的含水量多么大!在职博士生已经异化和玷污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他们用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必须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属于纯粹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的大学,只能招收硕士研究生;只有少部分研究型的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1至2名研究生。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许多大学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它当作一种荣誉和身份,当作升官或求职的砝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变味,以至出现了烹饪博士。目前,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拥有世界最好和最多研究型大学的美国,只有253所。 三、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不少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用搞运动的方法,靠公关和打攻坚战,用高薪挖院士而获得的。有的甚至请省市的领导出面公关。一旦获得了博士点零的突破,就大肆宣传,开庆祝大会,奖励有关人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采取了这些不正当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学也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几乎覆盖了大学的所有专业。因此,必须对我国大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整顿,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并且要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允许普通大学乱串位,也绝不允许任何大学再搞所谓博士点零的突破攻坚战。 四、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独立学院名不副实,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 1995年民办四川电影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 一般来说,办二级学院的大多都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甚至有的重点大学办了两所二级学院。其实,无论是叫二级学院或是独立学院,都名不副实,说它是二级学院,又不隶属于大学,说它是独立的吧,又受制于母体大学。说白了,它们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是不伦不类的怪胎,而绝非像教育部负责人所说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大学的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重点大学决不能做这种降格以求的事,必须尽快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五、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 成人教育发源于英国,它是适应英国的产业革命需要而诞生的,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英国被誉为继续教育之乡,对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曾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成人教育始于20世纪初,以成人简易识字为对象。近一个世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基本上还是体现了成人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各大学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但并没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实际上是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然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体现的是文凭至上。因此,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职能,又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职责,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必须进行整顿或调整。具体做法是,把现在大学中的成人教育学院与大学脱钩,通过调整和合并,按地区或省市建立若干所独立的成人职业学院或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类学院不能担负普通大学学历教育,只能进行职业或职业更新再培训的教育。这绝非普通大学的教师所能胜任,设置职业性的专业,要由具有真正职业专长的内行担任教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 六、停止大学办分校 办分校,往往是商业炒作,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 1960年代,在备战的形势下,不少大学都办了分校,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虽然国外某些大学也有分校,但它们都完全独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各分校。 自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些大学又办起了跨地区的分校,有的甚至从东北办到了东南沿海。更有甚者,连北京的某名牌大学的附属中学,也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多所分校。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商业炒作行为,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与某大学签订了一个协议,提供五千多亩土地无偿地给该校使用,大学就可以利用这些土地招生赚钱。这种做法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一定要制止。 七、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 重点大学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试办一个科技开发园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多,多则必滥。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夸,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行为。 有的大学到处建立研究院,在全国建七八个。顾名思义,研究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要有研究实验室,配备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承担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现在某些大学在各地建立的研究院是什么货色?据我所知,是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挂个研究院的牌子,基本上是培训和卖文凭赚钱,或者就是学校的接待站。这种做法,不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声,而且助长某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八、实行教授定编制 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目前,大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近亲繁殖。不少大学存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况,严重妨碍了教师之间民主、平等讨论和争鸣学术问题的风气,窒息了创造精神;二是教授职称评定严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实不符。在1950年代,大学中的教授多是博学多识的学者,无论是人文或是自然科学的教授,掌握多门外语,通晓诗词歌赋,有的甚至具有琴棋书画的专长。他们备受人们的尊重,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可是,现在大多数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人文素质低下,丧失了对学生的魅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为数不少的人,只求表面上的学历、学位、衔头,不下真功夫做学问,落得了名高实秕糠的结果。二是大学之间相互攀比,看谁的教授多、博导多,只追求数量,导致不少人滥竽充数。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这方面,那些拥有教授和博导资格评审权的重点大学,更显得浮躁和浮夸,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有鉴于此,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实行首席教授制或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近传闻,教育部准备取消教授职称,实行教师13等级制。这并不能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只不过是以级别代替职称而已。同时,教授职称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取消教授职称不利于国际交流。在1950年代,大学里的一级或二级教授是稀有元素,可是现在某些大学的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一二十号人都是一级或二级教授了,有的甚至是一天书也没教过的职业政工干部,官本位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九、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 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 近年来,几乎每个重点大学都发生过教授剽窃、抄袭事件,其中有校长、院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等。多数大学做出了严肃的处理,但也有的大学不了了之,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有个别的大学,明明存在教授剽窃问题,不仅不处理,反而借助媒体吹嘘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虽然公开学术造假是个别的,但学风浮躁和浮夸却很普遍,至于假项目、假论证、造假论文、答辩走过场更常见了。我国的学术论文连年攀升,据说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但有多少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我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所有一级学科的世界大奖也仍然还是零呢?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出版社和学报,任何人都可以出书,有多少有价值?有人批评说,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因此,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这有利树立严谨的学风,以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 十、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 大少爷作风流行,谁都配车,装修一味向公司老板看齐,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我国大学2500亿的债务是怎样造成的?不客气地说,就是由贪大求全、追赶时髦和大建楼堂馆所造成,铺张浪费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学当局不愿承认。一些大学,建五星宾馆、豪华校门、观光电梯等,被媒体逐一曝光。原有的楼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栋楼房,非要单独建大楼,地下停车场、娱乐设施还一应俱全。不仅副部级的书记、校长配专车,而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也配了专车,甚至连已退休的副部级的书记、校长仍然配专车,一些部处长明不配暗配,公车私用是普遍的现象。现在,不仅校级干部有豪华的办公室,而且处长、科长的办公室也装修得富丽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板看齐。虽然办公条件大上档次,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为了遏制大学的铺张浪费现象,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大学的拨款、经费开支、建设项目、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对违章者应追究其责任。 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以上十个方面,但这些是最主要的,抓住了这些方面,就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各方面的整顿。要巩固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准,必须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排除万难,把整顿工作进行到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6 次阅读|3 个评论
燃油税,来了(附本人意见)
刘玉平 2008-12-6 10:44
燃油税 , 来了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酝酿了十余年的燃油税,终于走上了前台,自 2009 年 1 月 1 日 起开始征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于 2008年12月5日 发布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 自 2008 年 12 月 5 日 ~ 12 月 12 日 ,向各界人士公开征求意见。 该方案关键的一点是: 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 0.2 元提高到 1 元,柴油由每升 0.1 元提高到 0.8 元 。 具体内容,请参见:发改委网站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http://www.ndrc.gov.cn/rysgkfa/qw/t20081205_250204.htm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请依法行使您的权利,提出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网上提意见,请登陆: http://www.ndrc.gov.cn/rysgkfa    信函请寄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   邮政编码: 100824   财政部(税政司)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 3 号   邮政编码: 100820   传真请发至:   ( 010 ) 68502031   ( 010 ) 68552555    附本人意见( 已提交发改委 ) 关于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的两点意见 国家发改委: 成品油价税费 (俗称燃油税)的征收,是一项涉及面广、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长远来看,对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将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重要国策的要求,利国利民。当前,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为开征燃油税提供了极佳的时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该方案的第二部分,特提出以下两点意见,谨供参考:    二、关于燃油税费改革 (一) 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 为保障中央政策的顺利执行,维护国家和广大群众的权益,预防某些地方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拖延取消 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变相收费等消极推委和违法违纪现象, 统一行动、令行禁止。 建议 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修改为 自 成品油消费税开征之日、即 2009 年 1 月 1 日起 ,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于 2009 年 7 月 1 日前 ,拆除所涉及的所有收费站点。 (二) 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 鉴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针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倒挂现象,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成品油价格竞争格局、打破成品油价格为少数企业所垄断的局面,推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与国际油价接轨步伐。 建议 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 0.2 元提高到 1 元,柴油由每升 0.1 元提高到 0.8 元, 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 修改为以当前成品油价格为基础下调 20%~30%,再征收成品油消费税。 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 0.2 元提高到 1 元,柴油由每升 0.1 元提高到 0.8 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此致 敬礼! 刘玉平 2008 年 12 月 6 日
个人分类: 民主与法制|4782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科学网两点意见
moxj 2008-10-31 22:22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10/212141.html 前几天的博文里就提到要写建议的,当时没有写,当时没有写的理由是还没有浏览科学网,其实今天也一样.没有在科学网里点了几次鼠标.但浏览了主页里几为老师的博客,有找到导师的感觉.这些就不提,以免意见还没有提到,页面已经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话覆盖了.写到这里提醒看到本文的同学不有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你可以连接到科学网首页里看看各位老师的博客.下面我仅对这次比赛提两点意见. 一, 比赛前的宣传工作有些什么安排.宣传的定位和具体工作是怎么做的. 当然各个单位负责同志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这点我们周围几个所有明显的差别.具体我就不好说了.对宣传的看法还是和 《对大学支部生活的一点感受》 一样.我觉得没有做到因该有的程度. 二, 对比赛的定位不说,对比赛人群的定位有什么样的分析. 在 《还有谁信佛?》 的开头我就对这方面的问题很担忧.具体来说,科学网既然把参赛对象定为本科学生以上.那这些人就和参加超女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当然都是年轻人,但这些人的思想领域更复杂.有像超女里的队员一样的人.但有更多不是这样的人.是不是相同的方式会把这些人吓跑呢?我看到别的人在其它网站已经有写博客的经历,而且写的比我这个刚开始尝试的学生好多了,可是为什么到今天我写了 30 多篇了在这里,他们只发了几篇,甚至一篇就走了. 也许以后还会想到别的意见,那也一样赶快提.当然了这些意见可能是科学网早已经考虑过的.只是对于现状还没有具体的对策.或许现在就是最好的对策.毕竟不管怎么策划了,做的都是爱迪生的第一个板凳.希望看到这篇短文的同学继续支持科学网.即使比赛让你,包括我可能都不满意.但 科学网里提供的信息和评论绝对是科学网给我们最大的馈赠.    推荐阅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538 (非常抱歉,把想对网友说的话穿插在里面了.)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