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补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士生“钱袋子”鼓起来的理由有哪些
热度 24 xiaoshidaguan 2017-3-14 09:33
博士生“钱袋子”鼓起来的理由有哪些 李芳玲,肖纲领 导读    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 。    缘由    起因还得从两个月前总理召开的座谈会说起。这场座谈会在 1 月 16 日举行,主要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 你有钱不给学生,你拿它干什么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召开的座谈会上反问道。    挑起话头的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 这次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应该再次提高研究生补助金了 。”    “现场得到正面的答复,我特别受鼓舞,也很感动。”刚刚开完座谈会,施一公也没想到能得到总理斩钉截铁的回复。    “我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第一就是 基础的助学金 ,1000块钱确实太低了,而且是若干年前的。第二,还是要 鼓励竞争机制 。”总理紧接着叮嘱,“财政部和教育部,你们抓紧解决。 ”    博士研究生“加薪”备受重视    博士研究生有多惨呢?网上有人说,在硕博生活中存在一个可喜可贺又可畏可怕的现象: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同学纷纷结婚,大红请帖接踵而至,为同学感到高兴的同时,尴尬的是囊中羞涩之极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研究生,读研时享受的国家助学金是同类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75%,即使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他们领取的国家助学金也能达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50%左右,远高于 目前流行的标准。    眼瞅着要“加薪”的博士研究生们,在座谈会上备受重视。环保部部长、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也替他们大吐苦水:“文科更差,只能发几百元左右,个别学生甚至会白天在实验室干活,晚上去打一份工。    座谈会上,8位代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对完善政府工作报告谈了看法。总理责成有关部门 抓紧研究提高研究生基础补贴标准 ,调动青年人才积极性。    建立博士补助和工资标准的联动机制    建立博士研究生补助和职工工资标准       此外,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也在小组讨论会上提议,要 建立博士研究生助学金补助和城镇职工工资标准的联动机制 。    他认为,2009年,我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32000元,到2015年已达62000元,翻了一番。然而,目前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地方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可以说,博士研究生如今在城市里属于低收入人群,也是一个贫困阶层。而且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因为学制比较长,所以他们一般毕业的时候,跟同龄人相比,收入更是落下了一大截。”黄震强调。    黄震建议,“还是希望能够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说今年总理报告讲了以后提了, 那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办?希望能够和我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标准有一个联动机制,工资标准提上去了,助学金也应该有个联动。形成这样 一种机制,使我们最优秀的学生愿意去考博士,愿意去做博士研究,我认为这 很重要。 ”    研究生补助情况调查    一项调查问卷以遍及全国各地、覆盖广泛专业的1663名研究生为样本,对 于研究生“薪资”问题展开调查。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几乎遍及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各年级均有体现,覆盖专业也比较广泛(见上图)。    参与调查的研究生问卷结果显示,223人每月补贴在0-500元(含)区间,占比13.42%;359人每月补贴在500-1000元(含)区间,占比21.66%;450人每月补贴在1000-2000元(含)区间,占比27.14%;452人每月补贴在2000-3000元(含)区间,占比27.26%;148人每月补贴在3000-4000元(含)区间,占比8.97%;每月补贴在4000-5000元(含)区间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比较 低。    同时,仅有11.13%的学生表示补贴金额能够满足日常使用, 88.87%的学生表示补贴并不能满足日常开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了一些细节——    虽有个别特例,但从总体上看,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相比其它地区的平均补贴水平而言较高。而两位就读于香港地区的参与者的补贴则全部在7000元以上。    同一地区的不同院校、机构,补贴差距也很明显。总体上看,科研机构的补贴要高于高等院校;985、211等重点院校补贴相对较高。    从专业上来看,文理补贴也有所差异,总体上看,文科生的补贴要明显 低于理科生。此次调查中,文科生补贴最高定档3000-4000元(含)区间(企业管理专业,文理兼收)。    “高补贴专业”多集中在生物、材料(凝聚态)、医学等方向。    ——调查来自《知识分子》    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提高补助标准体现了 以学生为本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建议每人每年提高到2.5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 有助于国家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 : 补助标准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   来源 | 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知识分子   编辑 | 李芳玲;肖纲领 PS: 文章系教育社会观察室原创, 欢迎关注教育社会观察室官方微信公众账号“青椒说事(niumengbang)”,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教育、社会资讯及观点。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10392 次阅读|27 个评论
该怎样安排研究生的暑期工作
热度 26 Taylorwang 2015-7-21 09:31
暑假来了,但对于我这样的老师,暑假除了不用给学生上课外,其它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事多时,仍有忙不过来的感觉。但对于研究生来讲,暑假还是有所不同的。近二个月的暑假,如何安排研究生暑期的学习和工作,作为导师总要为研究生做一个合理的安排。 这么长的假期,让研究生回家与父母团聚是应该的,但二个月的假期,全部呆在家里,显然也不合适,根据我的经验,回家呆二周就足够了,所以,我支持所有同学都回家休息二周,但回家的时间就不要统一,而是根据课题组的正常工作进展情况,相互协调,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在留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博士生,只要还没有毕业,总要为博士的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做准备。硕士生,从研二刚升到研三的同学,早已进入研究课题阶段,这个暑假也差不多是关键时期。明年暑假前就要毕业了,若还没有相关期刊论文投稿的同学,要加紧做实验,必须在暑假结束前投出论文,不然,明年能否准时毕业就会成问题;已投稿,或已经发表了论文的研三学生,也还可以将毕业论文的深度拓展。对于研一刚升到研二的研究生,目前国内硕士生在研一阶段有大量的课程学习,另外,对于我们这些手上没有国家 863 , 973 等纵向课题,主要拿横向研究课题的老师来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必须长期研究的方向,故在研一阶段没有确定他们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而是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跟课题组的师兄或师姐做实验。一些临时性的分析测试,或一些废水处理探索性的小试验也由他们进行。暑假对他们来讲可以有连续整段的时间搞课题研究了,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必须尽快确定。在暑假前,我一直在考虑他们几位做什么课题的问题。作为搞应用研究为主, 所选的课题最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要考虑课题组的已有研究基础和研究特色,以及研究的延续性;另外还要有一些创新的苗头,或研究亮点,使研究的结果能达到硕士生毕业论文深度的要求。 想来想去,比较来比较去,终于将这几个课题确定下来。当然,经过这暑假期间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也有可能有些方向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再改研究方向,但 至少有一个明确地研究课题,让研究生们能在暑假有目标的学习和工作。 为了他们能尽快地上手开展研究工作,我再安排上一届的硕士生或博士生,协助和指导他们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 为了鼓励同学们能更多地到实验室或工厂现场做应用性的研究实验,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除人人都有的数额相同的研究生生活补助外,根据研究生自己填写的去实验室或外地工厂的考勤记录,另外增加实验补助。社会上有些单位招收暑期工,给在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我也有研一的研究生问我,能不能去做暑期实习生,我没有立即回答,但我知道, 暑期让同学们留下来继续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应该提高他们的额外补助标准。 我就通知大家,二个月的暑假,按一个月 1500 元的标准每人先补助 3000 元,然后再根据考勤与工作成果,后面再另外计算奖励。 过了二天,办理转账手续的研究生告诉我,学校规定:每个月每个研究生的额外补助只能支出 800 元,否则要办理交税手续,二个月的暑假,只能给出 1600 元。听到这,我只能讲,那就每个人先转 1600 元,其它的钱,我另外想办法解决。其实这个标准也是许多年前确定的,这几年物价与工资上涨了许多,但研究生补助的上限免税额仍没有变化。我想, 若研究生留在学校学习和工作,他们拿到的额外补助,达到与校外的暑期实习生相近时,他们就更愿意留在学校了。 事实上我们这样做后,再也没有人要出去做暑期实习生了,甚至今年外校刚考来的未来研一的研究生,也加入了我们的暑期研究实验团队! 绝大部分研究生毕业是要找工作的,我也同意大家为了找工作而做实习生,我只是希望同学们尽快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的研究内容。在研三的毕业前夕,论文的研究内容已全部完成,并得到我的认可,就可以进入找工作或实习阶段了。由于我们的研究生在读研阶段,所开展的研究课题就与应用相关,不少研究生还参加了一些实际工程应用项目,所以每年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容易。确定了工作单位后,我同意他们去工作单位实习 1-2 个月,因为这不仅是让工作单位选择我的研究生问题,同样,也是我的研究生选择这些工作单位的事。我明确地讲,若在新的工作单位工作不愉快,就回来再另外找一个单位,但到目前为止,从我这里毕业的研究生也有几十人了,好象还没有被退回的。当然,人往高处走,树移死,人移活,工作几年流动的还是不少的 !
12745 次阅读|79 个评论
一丝悲凉——也谈博士补助
ywa 2014-10-11 11:28
最近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博士生开始声讨学校疑惑社会对博士的补助过低。身为一个工作过几年又读博士的回锅肉在读博士。本来不想说什么,因为工作时候目睹和经历太多一顿饭吃去如今可怜的一个月补助的事情,所以自己一直告诉自己,不管那么多,认真做学问,抑或早点出足够的成果,早点毕业回家是王道。因为家里上有双亲,中有娇妻,下有幼女。但今天看了新浪博主@ 左罗本右达夫魔兽站中间 的博客 http://weibo.com/p/1001603755076937193256 后。小心脏很受刺激,感觉善良的中国博士善良的有一丝悲凉。 原因如下: 原有以中山大学老博士为代表的涨不涨诉求主要基于新老博士补助不等,新博士补助高于老博士的问题。而新浪博主谈到的是现在不是新老博士待遇不同的问题,是整体国内博士待遇过低的问题。悲凉正来源于此,中国博士抑或说中国人是多么的淳朴、善良和容易满足。中国人不畏贫穷而畏不公。我们博士可以一直都这么穷,但不能让一部分新博士先富起来或者至少比我们富。 哎。。。。。。。。其实新博士一样很穷。 引用新浪博主一句话结尾: 当然,并不是不赞成提高待遇的诉求,就这点钱,国家也好意思拿的出手?
个人分类: 感悟|3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给” 小论博士生津贴(补助)
热度 25 blackhumor 2014-7-16 17:33
最近中山大学一位同学发文,对其学校博士生补助政策进行反思。同样作为博士生的博主对其的行为表示钦佩。我们应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有年轻人的锐气,这里针对最近的观察说几点自己的想法。 1、俞海良老师显然是误读了张同学的发文,因为计算下来,中大新生的补助确实要比老生高很多,就算是扣除了学费。 2、补助真的仅仅是“钱”那么“简单”吗?我想并不是,你说一个老师兢兢业业评杰青、评长江真的就是为了多赚钱么?我看并不然,更多的是对自身成果的一种认可,说老百姓的话就是——有“面儿”。博士生又何尝不是呢?如此补助,然高年级博士如何有“面儿”? 3、“不患寡而患不均”。按劳分配还是不是我国的基本分配方式?同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到底还是不是按劳分配?如果不是的话,新的政策能不能对生产力产生推动?我看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程应该给中大领导门上上了。 4、我不推崇与国外学校补贴比较,中国就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但也不要动不动就说“有种你出国读去...”这类的话,我们选择留在国内读博有我们的信仰,有我们的追求,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 5、“我可以不要,但是你不能不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其中说明了,“我不要”是我自身的觉悟,“你不给”是你对我的态度。简而言之,在制定此政策时,有没有真正的尊重博士生?有没有找博士生代表座谈?如果有,是哪些博士生代表去座谈的? PS:博主学校还没有制定这方面政策,所以这里仅仅是声援张同学,如果博主学校到时候也是这样“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我只是想知道当时代表我们去与学校座谈的是哪位同志。
15757 次阅读|56 个评论
获取基金的新策略?
editage 2013-9-13 21:40
尊敬的 Eddy 博士: 基金补助一直是开展新研究项目时会遇到的问题,西方的研究人员也有这样的问题吗?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没错!基金补助确实是现今科研人员都头痛的问题。过去十年来因为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多数国家从 GDP 中提拨给研究的经费的比例都下降了,西方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中央经费减少,使得高校研究人员要开展新科研项目越来越困难,而对新进的研究人员来说,争取基金补助的难度更是加倍。一项 研究 显示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基金资助的人平均年龄是 43 岁,这表示年轻的研究人员要花 15 年以上的时间在实验室做研究后才能打算开展属于自己的研究项目。同样的,一些小单位有时候也比较难争取到基金,因为大部分的政府补助都给了规模较大、名声较响亮的高校。 在经历一连串冗长的过程递交国家或私人基金申请书之后,还要等一年或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知回复,如果结果仍然没有申请到项目补助基金,真的是特别挫折。西方的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情况,提出了另一种基金来源,叫做“ crowdfunding (众筹)”。 2009 年上线的网站 Kickstarter 是一个给艺术、因为及其他创意项目集资的平台,之后几年, 许多网站 复制这个模式开始为科研项目集资, Microryza 、 Petridish 、 FundaGeek 等都是很好的代表。 这是怎么操作的呢?首先,在网上发帖简单说明项目案然后寻求大众捐款,任何人看了并认同项目案的内容的话就可以资助,每个项目案都有特定的集资时间,大多是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网站上会公布项目赞助者的名单,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研究项目的公信力,同时影响潜在的赞助者。通常,这种集资的网站会从募集的资金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而赞助者捐赠一定的金额时会收到奖励。这类的网站提供支持给要开展新项目的研究人员。 当然,这个机制也有它的挑战。透过集资的方式募得资金是非常消耗精力的过程,大部分的募资网站不帮忙宣传项目或是不帮忙寻找赞助者。而透过社交网路宣传项目寻找赞助者更是特别耗时,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要由项目负责人自己进行,他必须要非常熟悉社交网路营销并持续受到关注,除了宣传项目外,他可能还需要准备给潜在赞助者进行简报,还要透过朋友或是同事的关系寻求支持,要自己一个人处理所有的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不过,募资网站还是有它的独特优势。一些政府不愿意补助的“高风险”项目案,透过募资网站的帮忙,都能够得到资金;此外,在这个体制下,科研人员直接收到赞助者的资金,他们更有责任对大众交代。另一个特点是收到赞助的研究项目通常都是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透过募资网站,大众能判断那个项目案要解决的问题是最紧要的,然后提供资金支持相关研究项目,事实上,许多赞助者通常都是亲身被研究项目提出的问题所困扰,所以愿意支持研究找出解决办法。 尽管如此,赞助者还是要承担一些风险,许多在募资网站得到支持的研究项目都无法完成研究,加上没有人监督,在网站上发帖寻求支持的这些科学家,没有合法保障。如果能有中央研究单位成立公立募资网站,网站主办单位有权审核科学家,或许能降低这种风险。虽然募资模式无法取代传统基金补助,但在取得基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绝对有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会选择这个渠道来获得支持。 您认为这种模式在国内行得通吗? ∷ Eddy 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 意得 辑 英文论文翻译 专家 团队 支持提供 ∷ 【意得辑提供专业 英文论文编校 、 学术论文翻译 、 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同步刊载于 意得辑专家视点 频道: http://www.editage.cn/insights/获取基金的新策略?
个人分类: 国际发表要闻|4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问,反应堆运行人员补助的文件?
iliketg 2012-11-26 06:19
请问401,909,还有清华的同事,你们那儿运行人员的补助怎么发,有没有文件规定,谢谢。
2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助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6-23 10:22
突然想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每位出国人员每年的资助,足够几十个研究生的补助了。 不过,反正美元在国内也没办法花。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550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会为了晚上吃一份五块钱的菜而犹豫吗?
热度 6 yuanyafei2007 2012-4-9 23:57
下午去食堂排队买饭,前面有两个女生,听到了她们买饭时的谈话。一女生指着份菜向打饭师傅询问:“这份菜看起来很好吃,多少钱?”“五块。”这位女生犹豫了一下,又问了另一份菜的价格,还是五块。正当她犹豫着要不要买的时候,她后面的同伴边拉着她走,边对她说:“晚上用不着吃五块钱这么好的菜,咱们还是去买别的吧。”等她们走了之后,我买了那份看起来很好吃的菜,结果真的是“看起来很好吃”。 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吐槽玉泉食堂“看起来很好吃”的饭菜,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那两位女生谈话的思考。 一、 她们为什么会犹豫? 玉泉食堂的饭菜属于中科院研究生院校内食堂,价格在整个北京城内已经算得上很便宜了。现在在帝都逛一圈,除了各大高校及部分食堂外,想吃顿饱饭,五块钱肯定是不够用的,两个五块也不够。食堂内最贵的菜也正是五块钱,最便宜的在两块钱左右,对于在科院的学子们来说,一顿饭吃个五块钱的菜,应该是没有心理压力的,可是她们为什么犹豫了? 吃饭属于人类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如今却要在吃饭这个方面做出限制,那么肯定是钱不够花。 二、 钱怎样才够花? 在此先不讨论怎么消费与支出的问题,还是先分析一下收入的事情吧。来到科院的学子绝大部分都是全日制在读,忙的事情也都是学习与科研,很少有其它的收入来源,可以说全指望着工资活着(正式说法叫“研究生补助”)。目前研一的工资标准是每个月900,这只是大部分,每个所各有差异,据说还有是800的,当然,有低的就有高的,京区生物类所中的遗传发育所那2000的基准总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不过一山更比一山高,还有更让人羡慕的数字。 关于补助为何要喊成工资这个说法,这应该和导师为什么要称为老板有关,也和价值与剩余价值有关。你我做为研究生,都是在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是难以估量的价值,请不要低估自己每天所做工作的含金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也正是科学技术。我们现在所做的,为之所奉献青春的,正是在构建整个社会的基石。没有我们的努力,共和国的高速增长无从谈起。在此可以自豪的说一句:共和国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有我们的汗水在里面。说这种话不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想要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做为价值的生产者,我们绝对有理由要求获得与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待遇。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人均GDP达8039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约合每月2742元,预计2012年会达到每月3000元。2012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260元。先不说要和人均收入达成持平,只一个最低工资标准都没达到。总之,工资太低了! 最近在科学网上看了些中科院研究员写的博客,他们在考研复试结束后都感慨如今研究生的质量,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除了学生本科学校实力与科研经历外,还特别分析了如今的研究生待遇。只要一和国外的学校相比,这种差距立马显示了出来,提高研究生待遇也成为了招到优秀学生所必要的措施。他们作为曾经的研究生,也是希望提高研究生待遇的,只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部分导师的意愿? 三、 怎样提高研究生工资? 我能想到的提高工资的方式有如下几个: 1 高层领导们觉得研究生工资有点低,把工资给涨了。 此方式可能性不予分析。 2 学术界某个人或几个人觉得研究生工资有点低,提了个建议,结果工资就涨了。 这种方式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这个人肯定不会是你我这样小虾米一般的研究生,只能是学术界大腕,而且绝对是重量级的,要么就是几个很有影响力的研究员或教授。 3 大部分的人乃至所有人都觉得工资很低,民心不可违,工资给涨了。 这种可能性极大,但这是在有行动的前提下,没有行动,什么都白搭。而且得有人牵头,希望这个牵头的是咱们研究生自身的群体,比如学生会,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只有在为争取自身利益而努力的时候,才不会轻易放弃。当然导师也得进入到这个行动中,谁让大家“本是同根生”呢,不把他们裹挟进来,研究生自己玩也忒没意思了。 四、 解释一番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要反党反社会,也不是想煽动学生运动,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而已。这么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理解最深的就是马克思要你过的明天比今天更好,你如果不在今天争取明天的权益,那么你明天活的肯定比今天更惨。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大家关于自身的思考,当然自己思考的这些东西在大家眼中可能很幼稚和冲动,不过谁没有过幼稚的时候呢。 希望大家明天过的更好! 希望你不会为了晚上吃一份五块钱的菜而犹豫! 希望不再会有人想起杜甫的那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袁亚飞 2012年4月9日 欢迎转载,无须注明出处!
2697 次阅读|8 个评论
博士补助会迎来新一轮的涨幅吗?
热度 3 pinjianlu 2012-3-20 18:34
听说油价又涨了,物价肯定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那么博士补助也该涨涨了吧,听说西南交大最高可达3000元了。 另外希望博士补助可以发放5年,因为现在的博士越来越象打持久战了。学校规定导师要发300,我们却从来没有实现过。这样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那就是象我们老板一样,可以大量扩招,反正自己不花钱,还有人干活,免费劳动力越来越多,还动不动就把你拖个5、6年。这些老板招收的博士数量是惊人的,但博士教育也成了放羊式教育,至少我的论文他从来没看过。所以强制性导师必须给博士发补助就可以杜绝这种现象,有课题你才招博士,而不是找一大堆来放羊。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39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现在博士的补助比我的工资高多了
热度 17 soar1120 2012-3-16 15:38
http://www.xnjd.com.cn/ShowNews-1070-1.shtml 近日,学校研究决定:从2012年1月份起,较大幅度提高全日制博士生的奖助学金标准,不仅奖励全额学费,而且每月为全日制博士生发放的助学金最高可达3000元。 “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最高学历人才,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3月1日下午,陈春阳校长在新学期全校中层干部会议上强调指出,“为了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必须尽可能免除全日制博士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学习、潜心研究、多出成果”。为此,学校决定从今年1月份起,除继续对全日制博士生100%奖励全额学费作为奖学金外,还将他们的助学金标准从之前的每人每月1500元、12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3000元、2200元、1600元。其中,三个等级奖助学金获奖人数分别占博士生总人数比例的15%、50%和35%,资助覆盖面达到100%。 博士还没毕业几年,学校博士的待遇一涨再涨啊,想想当初的243元,感慨啊。 现在博士从学校得到的补助就有3000元了,比我的工资高多了,和我从学校拿到的所有收入基本持平,还稍微高点,情何以堪啊。 现在读博士的条件确实比过去好多了,前几年,我拿着243元补助读博士的时候,天天起来要为吃饭担心,花了不少时间在兼职养活自己上,毕竟20几岁的人了,不能靠家里养活。这个时间基本上占了读博时间的一半,虽然得到了不错的收入,但是如果能花在博士论文上,应该可以多发几篇好论文
8172 次阅读|21 个评论
我们老板算补助的方式
热度 3 pinjianlu 2011-9-30 22:02
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固定工资不知道他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反正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数,从300到500不等,如果作了点儿行政职务比如研究生支部书记的就会高点儿。我猜他也是根据自己喜好来确定的! 绩效工资是他根据自己的感觉,觉得谁做得好就多发点儿,不好的就是个负数。 比如我这个月在找新方向,那就是基数固定工资+绩效工资=400+(-400)=0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845 次阅读|6 个评论
由拮据想到的
tonybean 2010-8-23 12:53
这个暑假是一个烧钱的暑假。从北京回所,入住新的宿舍,转换新的环境,一系列的花费就必不可少:上网费,公交卡费,手机号码和充值费,生活用品添置费,旅游(这个是必须的,放假嘛),手机(千元以下的,老手机3年多了,其实还能用,不过功能不满足于我了),还有各种各样的交际费(聚会)不可胜数,这个月下来我花了不少了虽然说我现在已经有补贴,可是在北京的时候都是入不敷出,何况回来这段时间。想想自己还真对不起父母,其他同学都能养活自己了,我还老摊开手掌问家里要。这不完全是补助低的缘故,是我开销大,从下个月开始,我就真的要实行节约用钱的强制措施。 有人会把各项的开支都预算得清清楚楚的,然后每次的开支都不会超过预算,我觉得这样很累人的。就像申报项目的开支预算,每一项该花多少钱都算清楚,实际上多花了就不能报销。这样做的结果还可能是,每一项的钱都基本上花光了,用尽所有办法搞来了发票,而项目的花费真的所剩无几,甚至超支。 还有一个类似的情况,就是河流的排污控制。虽然每个工厂排出来的废水量和浓度都符合标准,但是流域这么多的工厂的废水就不一定能够使河流还保持着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了。只有实行总量控制,还要考虑少雨的情况,统一分配排污量,才能保持水质目标。 下个月嘛,我的钱就控制在一个大概的开支水平,其它钱存起来,必要时再用,算是定期的。在我能支配的范围里,我就尽量在每项开支都节省,说不定还能剩点呢。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涨补助了,贺!
fzy 2010-4-17 23:17
我是07年入学的博士,当时一个月补助只有400元,而正值物价上涨的时候,于是进入了非常简居的生活,吃饭都有点问题,还不得不问家里伸手,实在有些伤心。在博士二年级以后进入了实际项目阶段,导师发放了一些补助,可以暂时缓口气了,更可喜的是在博士三年级的时候,国家终于提高了我们的补助至1000元,正是本月我们的补助卡开始产生了数字上的变化,在此发文表示祝贺。我们的博士学习是四年,因此我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还能享受不错的补助生活了,呵呵。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调查五:博士生加薪是否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
whitesun 2010-1-16 18:34
这次博士生加薪当然是好事,但每个学校是否能真正给加了还不得而知。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周围认识的博士生还没涨补助,如果这样的话,会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对部分博士生更不公平了。因此,想调查一下:您的学校给涨了没?原来多少?涨到多少了?留个学校名和数目就可以。 欢迎在读博士们留言参与调查,以便间接起到起到一些好的作用。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55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谈谈研究生补助的想法
hongkuan15 2009-10-14 11:45
很多人讨论读研究生收入的问题,其中有一个结论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尽量不选择读研究生。生存是第一位的,理想是第二位的,有伟大的理想也要先吃饱了肚子才行。在自己大学毕业后如果家庭条件不好,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压力,如果此时还要交学费,补助又非常少,而家里为了供上大学已经积蓄全无或者债台高筑,这个时候对钱非常敏感也是理所当然的,压力大也是在所难免。而家庭条件好的就可能比较从容对待,因为自己还可以伸手朝家里要钱继续生活的不错,即使没有补助。曾经碰到一个实习的学生,家里条件很好,上大学期间自己一直不住宿舍,在外面租房子住。他来实习从没有想过有钱拿,他的想法就是我来实习就是给我自己的简历增加一个经历,对我自己有好处,这还要什么钱啊。这也似乎挺容易理解的。家庭条件好的不会计较,家庭条件不好的,本来经济压力就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当然心里不高兴。 这样看来,导师给不给钱就是很难界定的东西了。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家庭条件不好的总是弱势的,是需要帮助的,不单是补助,还有精神上的。 我想做导师的应该想清楚,得让学生能生存了才能给你干活,学生有了积极性,压力小了,思想集中了才能集中精力做科研,这样在出成果上,在试剂耗材上才能更加有效,哪造成的节约和出的成果肯定大于给学生的补助。 无论如何,碰到抠门的导师,那就想尽办法尽快毕业走人,碰到好的导师,更好想尽办法做好科研,发好文章。总之,无论如何,主要目的是毕业!无论给多少,试验不能少! 我曾经碰到过三个导师,都是没有很多钱的导师,都是按规矩办事,从来不多给一分钱的。不过有的导师自己在乎得到的钱多少,有的更看重科研产出。我觉得无论导师怎么给补助,只要他一心放在科研上,能够真心的为学生着想,那就是好导师,那就值得知恩图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提高研究生待遇更要提高其质量
zjwang 2008-10-25 14:25
今天又看到科学网主页上不少关于提高研究生待遇的精华文章和版块,其实,关于提高研究生待遇一直是科学网的一个焦点议题之一。之前有李小文老师、李飞老师等呼吁,今有饶毅老师和王铮老师等撰文。在网上也看到学位主任、各大校长院长等在呼吁,感到非常高兴,毕竟曾经和今后一段时间自己也是研究生一员,当然可能已经赶不上好时候了。在学校呆的这几年中,饭菜价格涨了不少,可是研究生补助多少年来还是一成不变,随着物价飞速上涨,越来越不够生活了。要不是老师补助一些和女朋友接济一些,像我这样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恐怕早已被逼退学了,还怎么有勇气再往下读,虽然老师一再劝导。在之前我也发过研究生补助低于全国最低工资的文章,也发过要提高研究生质量,限制博士生数量的文章。 提高待遇是一方面,但是提高研究生的质量何尝不是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我这里的提高不是一些心系国家发展的著名学者提出的多优良的质量,只是很微弱的一点点而已。并不像老师们说的,研究生是中国的基本研究力量,只能说是很少一部分研究生是。 硕士阶段在身边看到接触到一些整天以游戏度日、无所事事、或游走于各种社交活动的同学,这个不奇怪,因为现在硕士生招生越来越多,毕业越来越容易,大部分同学都是混为文凭而来的。要说真正做点事情的少之又少,当然做科研的更是凤毛麟角,一般要么是缓解就业压力,要么是不急着工作想多玩几年(反正家里有钱),要么是自己想做点什么可是导师不指导或没有项目可做,他们不玩做什么呢?可是,到了博士阶段,这个被社会上看起来神圣的阶段,被喻为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摇篮、科研的生力军,仍然有一些同学以游戏度日,或热衷于各种网络和社会活动,完全把科研和学习抛得九霄云外。当然还有一些学生想干点什么,无奈导师不能提供科研条件。包括,有些学生是挂名某些没有时间指导的大牛名下,有些学生被整天只有横向生产项目的导师指派出差赚钱去。因为有很多学校,博士毕业不是问题,发要求的文章也不是问题,所以这些现象一直大胆地存在,他们丝毫不用担心将来。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读硕士,读博士。而各学院各老师多带一个学生,哪怕十个中就只有一个干活,也无所谓,反正不用自己掏钱培养,反正会多一个学生为其干活。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学生呢?而国家,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各行各业需要越来越多能为其带来更大效益的高级人才,那不是硕士、不是博士吗?而且是优秀的研究生。所以国家也大力扩招,反正也不用多花多少钱。社会发展了,学生招多了,但是补助不用增多,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补助应该相对来说是少了,所以国家扩招也没事。培养100个,出1个人才,就够了,反正中国人多。 可是,要把提高研究生待遇提到议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学生数量太多了,国家要拿多少钱出来啊?所以,要提高研究生待遇的之前,是不是先要提高研究生质量,限制研究生数量?难道,这高额补助也要发给整天以游戏度日的学生手中吗?要发给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学生手中吗?要发给整天游走于各种网络和社会活动的学生手中吗?这样对于整天过着清苦的日子专心做科研的学生公平吗?如果招生灵活了,毕业条件严格了,导师招生规范了,导师项目要求提高了,导师指导任务明确了,我不相信这研究生特别是博士数量下不去,质量上不去。有的老师有项目,有时间有精力,但是制度决定他不能招博士或更多的研究生;有些导师没什么项目,没有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制度决定了他能招到很多学生。如何保障学生的质量,学生的数量呢?提出一点想法,由学校和导师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学生发补助。如果学生不能干活,我看这导师还敢不敢要,还舍不舍得花钱发给学生。如果导师没有项目,整天让学生无所事事,我看学校还敢不敢让这导师疯狂的招生。学生少了,国家拿出来补助给学生的钱就少了,但是每个真正做实事的学生得到的钱却增加了,而且质量也提高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看是时候要提高研究生待遇了,但是更要提高研究生的质量,限制其招生数量。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必要解决的问题。
个人分类: 杂谈|8347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