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最热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135年来最高纪录: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热度 2 杨学祥 2014-7-26 05:25
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135年来最高纪录: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度-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135年来最高纪录 2014年07月25日15:30 环球网 评论中大奖(2人参与) 收藏本文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5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于近日公布监测结果称,201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气温为16.22度,创下了自1880年以来,135年间的6月份最高气温记录。   此前的6月最高气温纪录是2010年的16.19度。而前10位的最高平均气温纪录都出现在1998年以后。其原因被认为是全球温室效应的加重。   6月,除新西兰的平均气温达到了其1909年开始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外,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平均气温也高于往年。结果显示,全球6月平均气温在20世纪的100年里(1901-2000年)上升了0.72度。   另外,2014年5月的全球平均气温(15.54度)也成为了188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14年上半年(1-6月)的世界平均气温为14.17度,仅次于2010年(14.22度)和1998年(14.20度),与2002年并列第三位。(实习编译:赵安琪 审稿:王欢) (原标题:2014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135年来最高纪录) (编辑:SN182) http://news.sina.com.cn/w/2014-07-25/153030579316.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05 次阅读|11 个评论
河南热冠全国包揽高温排行榜 局地破42℃:2014最热年?
热度 1 杨学祥 2014-7-22 07:36
河南热冠全国包揽高温排行榜 局地破42℃ 2014年07月21日16:29 新浪天气 评论中大奖(18,701人参与) 收藏本文 21日14时全国高温排行榜 ( 1 / 3 ) 周一全国气温分布   自入伏(7月18日)以来,副热带高压强势北抬,占据了中国东部广大地区,从长城脚下的华北到鱼米之乡的江南,中东部地区遭遇了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过程。今日全国近半数(18个)省区市出现高温。 下午14时,河南多地气温超过40℃,全国高温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前10名河南占了9个,生生把我国热极--吐鲁番挤到第10。巩义41.6℃,伊川40.9℃,孟州40.7℃,省会郑州也突破39℃大关,到了15时,河南气温继续攀升,巩义高达42.4℃。 近期全国高温,伴随高湿度,这意味着,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还要高,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桑拿天。根据预报,周二全国高温格局不变,到了周三,长江以北高温明显减少,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会因为降雨的到来而凉爽不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721/1629102316.html 点评: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度-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如果不发生特大地震,2014-2016年赤纬角极小值将导致最热年发生。 中央气象台发高温黄色预警:2014年是最热年? 已有 274 次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2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今年7月为近60年最热 台湾多地破平均高温纪录
热度 2 杨学祥 2014-7-21 13:36
今年7月为近60年最热 台湾多地破平均高温纪录 2014年07月14日16:18   原标题:今年7月为近60年最热全台多地破平均高温纪录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60年来,今年夏天7月最热,全台平地13个气象局观测站也破了平均高温记录,比起过去30年的7月份,平均高出1.62度。今天还可能上看36度高温,   据报道,台“气象局预报中心主任”郑明典表示,要破了去年台北市百年来最高温39.3度的的记录机率很低,但是在周三以前还是要注意全台高温,周三以后天气型态转变,不再全台晒成红番薯,而是锁定北部等局部地区飙高温。 http://roll.sohu.com/20140714/n402225814.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17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央气象台发高温黄色预警:2014年是最热年?
热度 4 杨学祥 2014-7-21 08:41
中央气象台发高温黄色预警:2014年是最热年?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度-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18.6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18.6度向北(南)纬18.6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1997-1998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4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相关报道: 中央气象台发高温黄色预警 多地气温逼近40度 2014年07月21日02:10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讯 (记者王硕)昨晚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陕西关中地区、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四川东部、重庆以及新疆大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在河北东南部、山东大部、河南大部、陕西关中地区、安徽东部和北部、江苏西北部、浙江北部、福建中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重庆中北部以及新疆北部和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达40℃。 (原标题:中国多地迎高温局地40℃) http://news.sina.com.cn/c/2014-07-21/021030550814.shtml 201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2014年会更热 已有 219 次阅读 2014-7-20 14:3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81317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1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2014年会更热
热度 3 杨学祥 2014-7-20 14:36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2014 年会更热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 5 日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显示, 2013 年是自 1850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之一,这与全球气候长期变暖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公告说, 2013 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温度比 1961-199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0.50 ° C ,而陆地温度则高出约 0.85 ° C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导致去年天气异常的主要是人为因素。 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131529402885.shtml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 8.5 级以上地震和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也是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因为 2004 、 2005 、 2007 、 2010 、 2011 、 2012 年都发生了 8.5 级以上地震,而 2013 年没有发生。 2013 年的最热年是 2014 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 2014 年不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 2013 年。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2014 年 02 月 06 日 13:15 国际在线 微博 我有话说   原标题:世界气象组织称 2013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十个最热年份之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素云):世界气象组织 5 日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显示, 2013 年是自 1850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之一,这与全球气候长期变暖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公告说, 2013 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温度比 1961-199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0.50 ° C ,而陆地温度则高出约 0.85 ° C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在 2013 年,这两种气候现象均未出现,全球气温却在升高,表明导致去年天气异常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其中,澳大利亚的极端天气最为典型,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公告称,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 14 个年份, 13 个都发生在 21 世纪。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迈克尔 ? 雅罗说,虽然变暖的速度不均匀,但基本趋势是不可否认的。鉴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记录量,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雅罗强调,人类是否采取行动控制二氧化碳和其它吸热气体的排放量,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星球以及子孙后代。 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131529402885.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5205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3年地球继续发烧:2014年最热年的前兆
杨学祥 2014-7-20 13:32
2013年地球继续发烧:2014年最热年的前兆 杨学祥 我在2014年5月23日指出,今年极端天气并非厄尔尼诺惹的祸。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相关报道: 2013年“体检报告”出台我们的地球继续发烧 2014年07月19日02:04 | 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昆明日报   新华社电 美国气象学会17日在线发表了一份地球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趋势,打破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在内多项气候记录。   这一题为《2013年气候状况》的报告由5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主任汤姆·卡尔在电话记者会上说,这项报告评估了多项气候指标,可以把它看成对地球的年度体检。   报告显示,2013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之一。由于采取的分析方法不同,每组科学家得出的结果略有不同,但2013年应该介于史上第六热至第二热之间。从国家来看,澳大利亚经历最热年,阿根廷经历第二热年,新西兰则经历第三热年。   2013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同样在上升,其中北太平洋表面温度创造最高记录。全球海平面也持续了过去20多年年均3.2毫米的上升速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凯瑟琳·沙利文说:“这些发现强化了科学家过去几十年的认知,即我们的地球成了一个越来越热的地方。”来源昆明日报) http://roll.sohu.com/20140719/n402445519.shtml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已有 597 次阅读 2014-3-26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最热 最冷 潮汐南北震荡 推荐到群组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减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史上最热年”可能在今明两年出现
热度 3 杨学祥 2014-7-18 13:43
“史上最热年”可能在今明两年出现 时间:2014-07-18 02:54:02 来源: 辽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郑泽川 核心提示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往往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从而引发巨大的灾难,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概率明显增加。今年或明年,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今年5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而眼下,中国国内多个地区正遭受桑拿天持续“烤”验,不少人将此与强厄尔尼诺现象联系到一起。在他们看来,今夏的高温天气堪比1998年由厄尔尼诺引起的酷暑,甚至更热,今年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那么,事实是否如此?我国今夏多地区持续高温原因究竟何在?1998年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将重演?会带来怎样的气候变化?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产生哪些长远的影响?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在历史上“劣迹斑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厄尔尼诺推迟至秋冬最热年份可能被改写   辽宁日报:今夏我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不少人将此与强厄尔尼诺现象联系到一起。杨教授您认为呢?   杨学祥: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虽说历史上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往往也是“大烤”之年,但“大烤”之年并不一定是由于厄尔尼诺事件所引发的。况且,截至目前,厄尔尼诺现象还尚未形成,因此时下的高温天气与厄尔尼诺并无联系。   辽宁日报:既然当下的高温天气与厄尔尼诺无关,那么其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很多人称今年会更热?   杨学祥:这主要是由月亮赤纬角(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的变化所造成的。当月亮赤纬角处于最小值时,就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基本上每隔18.6年月亮赤纬角就会出现一次最小值,上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出现的年份是1995年至1997年,今年恰好是月亮赤纬角再次出现最小值的年份,所以天气才会持续高温。   至于很多人称今年可能会更热,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的确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只不过时间推迟了。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今年天气肯定还会更加酷热,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因为厄尔尼诺通常跨越两个年份,史上最热年份的称号也许会由2015年获得。   辽宁日报:迟到的厄尔尼诺究竟何时出现?今年发生极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杨学祥:结合多国的气候数据报告可以了解到,今年厄尔尼诺事件多推移至秋冬季节,并且不会出现极强状态。一是,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马德雷处于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目前恰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二是有利于厄尔尼诺强化发展的时期已过:4月9日至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7月30日至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进一步发展,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但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 6月 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阀值,但相关大气条件仍处于中性状态。概率上看,6月至 8月份始发厄尔尼诺概率是60%,而10月至12月发生的概率为80%。发生程度上,很可能是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   辽宁日报:此番厄尔尼诺事件姗姗来迟,那么其持续时间会不会更久呢?   杨学祥:这个不能确定。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律,但平均来说,3到5年发生一次,一般每次持续时间为12个月左右,但也有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的情况。   可能出现“北旱南涝”对我国粮价影响有限   辽宁日报:今年推迟到秋冬季节的厄尔尼诺事件又会给农业生产等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学祥:根据以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规律,厄尔尼诺年往往会引起全球多个地区气候异常,其中一些地方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另外一些地方却高温少雨、干旱严重。通常是美国西海岸干旱、少雨,东部会发生极其寒冷的冬天;南美西海岸,包括秘鲁会发生更多暴雨;巴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会干旱;澳大利亚东部以干旱为主,夏天很可能林火多发。   就我国而言,如果发生厄尔尼诺,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北旱南涝局面,这对于农业生产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作物的减产。   目前像华北南部旱象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南方秋季可能出现低温阴雨,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产量形成。根据国际统计,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概要造成玉米、春小麦、冬小麦、水稻等世界四大农作物减产2%左右。   辽宁日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是不是意味着农产品价格将上扬?   杨学祥:农作物的减产的确对农产品价格有着直接影响。总体来说,历史上出现较强厄尔尼诺现象时都导致了农产品的大牛市。资料显示,过去5次厄尔尼诺期间,国际小麦价格平均约上涨10%,大豆和玉米价格分别平均上涨4%和1%左右,而2002年厄尔尼诺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了26%。   不过,我国主粮对外依存度不高,粮食自给率达95%以上,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对食品价格的压力不会很大。以玉米为例,有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期间,国际玉米价格平均涨幅在1%左右,其对我国玉米价格和CPI推动作用几乎为零。   辽宁日报:从长远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又有多大?   杨学祥:今年厄尔尼诺到底会对未来全球气候产生多么明确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历次厄尔尼诺年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统计,厄尔尼诺影响最明显的时期是其发生后的次年,届时长江流域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风险加大。1998年长江大洪水就是发生在厄尔尼诺次年,这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另外,从更长远来看,今年的厄尔尼诺的意义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会不会扭转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   “拉尼娜”紧随其后未来3年都须谨慎应对   辽宁日报:今年厄尔尼诺强度虽不是很大,但其对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如何降低厄尔尼诺所带来的危害为大众所关注,您能提一些建议吗?   杨学祥:结合以往厄尔尼诺年的经验,了解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前进行防范很有必要。首先面对今年厄尔尼诺发生可能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目前来看,黄淮地区,首先是把夏玉米抢时间尽快种上,并抓紧适时中耕。东北地区有可能发生冷害,要采取促早熟的措施,如适当地增加磷肥、控制氮肥等。   对于南方地区,要注意对洪涝早做准备,提前疏通田间排水系统。要有蓄洪准备,提前进行人员疏散转移,做好补偿。充分利用蓄滞洪区和上游的水库蓄水、拦洪,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全大局。针对很多湖泊已用于养殖的现实情况,要早有预案准备,确保能够及时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轻损失。   当然,厄尔尼诺所造成的全球冷暖异常和旱涝异常,不但影响到农业,也对渔业、交通运输、煤电、油气、公共安全等领域产生巨大威胁,相关部门也需做好应急准备。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跟踪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做好预防厄尔尼诺所带来危害的同时,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气候异常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   辽宁日报: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今年的厄尔尼诺持续时间还是未知数,又如何预测下一次天气异常的到来?   杨学祥:理解这一问题并非难事。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来讲,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来说,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2014年至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至201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灾害比厄尔尼诺更大,例如2010年拉尼娜事件。因此,在全力做好厄尔尼诺事件的预防工作时,从长远来讲,还要做好拉尼娜出现的准备。□本报记者/王敏娜   专家档案   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和自然灾害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各圈层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000年被评为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2004年和2010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9月全球海洋表面温差图(单位:摄氏度)。 http://epaper.lnd.com.cn/lnrb/20140718/index.htm 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407/t20140718_5706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795 次阅读|7 个评论
全球变暖理论的又一失误:厄尔尼诺预测低于预期
热度 4 杨学祥 2014-7-17 06:22
全球变暖理论的又一失误:厄尔尼诺预测低于预期 杨学祥 一、引言: huangnigang1 2014-7-16 23:57 为什么科学问题被博主说成是谋害中国的金融战? 博主回复 (2014-7-1704:34) :错误的预测总会使一部分人蒙受损失,是否故意值得研究。厄尔尼诺炒作客观存在,预测失误也客观存在。中国的气象部门为什么哑然失声,不做客观修正? 博主回复 (2014-7-1704:22) :金融战客观存在,请注意资深期货专家范适安的评论: 厄尔尼诺炒作中国又为华尔街买单 2014 年 07 月 15 日 05:53 来源:证券时报作者:魏书光 随着国内夏粮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谷物市场库存继续走高。市场投资者对于厄尔尼诺现象来临的担忧正在一扫而光,谷物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半个月之内,部分品种跌幅之大,实属罕见。 现在来看,当初厄尔尼诺概念的炒作,是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典型操盘手法。高盛等大型跨国投行先募集足够的资金,描绘出一个似乎前瞻性的概念题材,然后输入给共生的外媒,再由一些买办性的新闻网站积极配合,国内部分财经媒体盲动,继而投资者盲目买入,成为接盘者和买单者。 像今年经典的案例在 2011 年 8 月份,美国号称“百年干旱”的时候上演过一幕,而 2008 年 7 月份也曾经上演过。不幸的是,每一次买单的对象都是中国。这值得中国贸易商和金融投资者深思。 资深期货专家范适安认为,贸易的两大核心就是占领市场和垄断利润。什么叫定价权?定价权就是获得左右价格工具的权利,有了这个权利,才能提得上维护和获取贸易利益,而贸易利益是国家利益的物质体现。通常低价策略有利占领市场、高价策略有利实现利润,美豆的沉浮,是美实现贸易利益的深刻教材。而中国仍然在学习的道路上。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15/12720081_0.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2232.html 二、超级厄尔尼诺和最热年的预期 英国《每日邮报》 2014 年 2 月 11 日 报道,科学家称 2014 年人们或许需要早早用上太阳镜等“装备”,因为今年可能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科学家预言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高达 75% ,这种现象会向大气中喷射大量的热量。   德国科学家相信他们能提前一年预测厄尔尼诺现象,计算出 2014 年发生这一现象的几率为 75% 。他们希望这样的预测能让世界各国制定更好的策略,有效地应对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科学家通过分析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的水温,来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预测。但因为水温受到赤道附近风的强烈影响,可做出预测的期限还是只有半年甚至更短。德国吉森市加斯特斯 ・ 李比希大学的阿明 ・ 邦德和同事不是分析太平洋中某一特定区域的水温,而是勘查太平洋所有区域的大气温度,然后研究厄尔尼诺流域的温度跟太平洋其他区域温度的联系。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使用的这一方法正确预言了过去两年不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而现在他们预测 2014 年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高达约 75% ,称 2014 年由此可能成为有记录的最热一年。   对此有些专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来自加州拉霍亚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气候学家蒂姆 ・ 巴 尼特评论说,这些德国科学家使用的研究方法已经过时,“研究人员使用的技术让我觉得好像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其他专家认为,邦德等研究人员没有考查海洋和大气的物理学特征,而只是研究了温度的统计学模式。 近期,另一项研究发现,由这种异常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状况预计可能会加剧。气候科学家警告说,以后每十年很多国家可能就会遭受严重的干旱、野火和洪水灾害。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02/14/content_24872063.htm 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的国家气象机构均预计,今年有 60% 至 70% 的可能性爆发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从 3 月起,多份官方报告预警,农产品和能源市场可能受亚洲干旱和美洲潮湿极端天气影响。贝莱德大宗商品策略基金旗下农业证券经理德斯蒙德预计,与天气有关的风险溢价必然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回涨。 http://money.163.com/14/0604/18/9TTPU07R002540BQ_3.html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指出,今年会不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还要看 7 月的平均海温,目前认为有 80% 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从大多数模式预测的结果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 7 月份基本上能够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23/081030406055.shtml 三、扭转全球变暖中断的预期 在气候科学家看来,一个大问题是接下来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大到足以将全世界翻转至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的温暖阶段,后者是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关的一个 20 年到 30 年的气候周期。 在过去的近 20 年里——大约从 1997 年至 1998 年开始, PDO 一直处于变凉阶段,并且拉尼娜现象也一直占据着上风。有限的证据表明,一个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 PDO 回到温暖阶段,在此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这可能将导致海洋中的热量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全球变暖的跳跃。 Trenberth 说:“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512/c1007-250037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3736.html 丁一汇说:“从更长远来看,今年的厄尔尼诺的意义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会不会扭转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4-06-23/081030406055.shtml 很多国外气象学家认为, 2014 年这次厄尔尼诺现象能够将 2014 或 2015 年变成超记录的温暖之年,甚至可将拉马德雷冷位相变为暖位相。根据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记录,最近一次大范围的厄尔尼诺发生在 1997 至 1998 年,那次厄尔尼诺使得 1998 年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四个年份之一。这场争论的胜负将在年底见分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275.html 统计资料表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一般持续 20 年左右,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一般持续 30 年左右。 2000 年开始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才经历 15 年,绝不会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而半途终止。 改变客观规律以适应全球变暖理论,这显然是学派的偏见,必须得到纠正。 面对两种 2014 年厄尔尼诺预测,相关管理部门如何应对? 实践检验是最终的判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四、时间证实了我们的预测:厄尔尼诺发生时间或延后 7 月,诸多农产品迎来一只“黑天鹅”——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调整。基于厄尔尼诺天气的预期,棕榈油、白糖前期获得了较高的天气升水和资金人气,棕榈油走势也强于其他油脂品种,但目前天气炒作出现退潮。   当时间进入 7 月的时候,厄尔尼诺似乎渐行渐远。当前天气变化趋势到底如何?世界气象组织、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澳大利亚气象局近期都发布了相关报告。   世界气象组织 6 月 26 日 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阀值,但相关大气条件仍处于中性状态。概率上看, 6-8 月份始发厄尔尼诺概率是 60% ,而 10-12 月发生的概率为 80% 。发生程度上,很可能是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并很可能跟 2009 年至 2010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类似。 澳大利亚气象局 7 月 1 日 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 2014 年 7-11 月仍有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有半数模型表明厄尔尼诺的始发几率在 9 月开始增强,而大多数模型的预测均显示南半球春季将会有厄尔尼诺的展开。但目前各种监测数据显示尚未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最新月报(数据截至 2014 年 6 月 5 日 )显示,厄尔尼诺在北半球夏季发生的概率仍为 70% ,而秋冬季节发生厄尔尼诺的概率则升至 80% 。发布于 7 月 7 日 的最新周报表示,厄尔尼诺预警显示目前依然处于中性状态。 http://stock.sohu.com/20140715/n402236688.shtml 据日本气象厅周四( 7 月 10 日 )称,今年夏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低于早先预期,不过秋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偏高。 日本气象厅上月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今年夏季出现,至少持续到秋季。目前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 9 月到 11 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 日本气象厅气象预测专家 IkuoYoshikawa 称,日本气象厅降低了夏季监测海域海面温度预测值,因为 7 月和 8 月期间的温度可能接近平均水平。 http://info.glinfo.com/14/0714/07/8C5BD0E29031B606.html 据计算,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 9 月到 11 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 2014 年 11 月 18 日 -2015 年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 2014-2015 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我在 6 月 21 日 指出,厄尔尼诺 3 区自 2014 年 5 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 0.5 ℃ ,目前超过 1 ℃ ,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 11 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不过, 4 月 9 日 -7 月 28 日 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 9 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 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8 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 9 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 1951 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 2 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 1982 年到 1983 年事件,以及 1997 年到 1998 年事件,都处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中国气象科学的公开争论刚刚开始,这对于中国贸易商和金融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世界气象战火中的东风,更多地关注可能扭转长期被动挨打的境地。 据环球外汇网 报道,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不可能成为重大事件。这表明,澳大利亚气象局已经完成了“厄尔尼诺炒作”双簧中前台角色,也验证了我们的科学论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不可能成为重大事件,拉尼娜现象越来越可能成为重大事件, 2010-2013 年的多次拉尼娜事件就是证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2175.htm 请关注科学网的科学争论。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507 次阅读|20 个评论
香港录得130年来6月最高温度:最热年前兆
热度 2 杨学祥 2014-7-4 20:02
香港录得130年来6月最高温度 平均气温达29度 2014年07月04日10:10 中国新闻网 评论中大奖(19人参与)   中新网7月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今年6月份“热爆”。香港天文台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上月份平均气温高达摄氏29度,是香港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130年来最炎热的6月份。天文台于6月份共发出6个酷热天气警告,合共涉及超过118小时。香港上月平均最低气温27度,最高气温31.5度,分别是6月份其中一个第2高及第3高纪录。   虽然天气炎热,但6月的日照时间和雨量大致与正常数值相若。整月总雨量为436.6毫米,较正常的456.1毫米少约4%,而本年至今累积雨量为1503.4毫米,较同期正常数值1096.9毫米多约37%。 (原标题:香港录得130年来6月最高温度 平均气温高达29度) http://news.sina.com.cn/c/2014-07-04/101030468698.shtml 我在5月23日指出,今年极端天气并非厄尔尼诺惹的祸。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已有 489 次阅读 2014-3-26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最热 最冷 潮汐南北震荡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减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95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651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1998年以来的超强厄尔尼诺未必出现
热度 2 杨学祥 2014-7-1 17:24
自1998年以来的超强厄尔尼诺未必出现 杨学祥 “厄尔尼诺”又要来了?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预测称,南美秘鲁附近的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持续偏高,今年10月至12月发生导致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达75%至80%。但究竟强度如何,目前仍未明朗,未必如部分媒体此前所言为“自1998年以来的超强厄尔尼诺”。 我在5月9日指出,今年夏秋季或有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3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专家:“厄尔尼诺年”未必会现极热天 2014-07-01 15:10:28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厄尔尼诺”又要来了?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预测称,南美秘鲁附近的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持续偏高,今年10月至12月发生导致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达75%至80%。但究竟强度如何,目前仍未明朗,未必如部分媒体此前所言为“自1998年以来的超强厄尔尼诺”。 上海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沈愈解读说,虽然厄尔尼诺来袭,会给世界气候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但通常影响都会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对上海而言,由于地理范围实在太小,很难评估厄尔尼诺这样一个发生在赤道范围的气候事件会给上海带来什么直接影响。” 厄尔尼诺具不确定性 不少人“谈厄色变”,联想到“极热天气”。如果今年真是厄尔尼诺年,申城是否会像去年那样再现“史上最热”夏天?沈愈说,其实,这只“大老虎”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年夏天也未必极热。根据国际标准,判定某一年是否是厄尔尼诺年,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洋温度比常年平均值异常偏高0.5℃,并且这一状态维持至少3个月以上,那么第一个月才是起始月。沈愈说,现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仅仅是刚刚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和气候预测具有不确定一样,厄尔尼诺的预报也具有不确定性,也曾有过少数在7、8月份夭折、消失的例子。”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测,今年夏季申城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预计达23到29天,比常年平均的28天偏多,与近10年的平均值基本持平,仍有可能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但强度比去年偏弱。 80%厄尔尼诺年现暖冬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沈愈说,厄尔尼诺是发生在赤道地带的气候事件,不会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等来影响中国。据统计,近50年来,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会出现暖冬。 此前,气候学家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进入了平台期。厄尔尼诺的来临,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再度进入了“上升通道”?沈愈说,通常,厄尔尼诺年确实都有利于全球温度上升,平台的现象可能会告一个段落。“但热带地区外的区域,暖不暖,何时暖,和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是一对一那么直接的对应关系。如2013到2014年,申城出现了暖冬,但这并不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入夏以来,虽然已宣布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申城这几天仍很凉爽。”刚过去的6月,上海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近1℃。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指的是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围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netease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http://news.163.com/14/0701/15/A030HHBR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0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接近我们的预测
杨学祥 2014-6-27 06:13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接近我们的预测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26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今年6月至8月厄尔尼诺现象完全形成的概率为60%,10月至12月完全形成的概率高达75%至80%。 目前对此次厄尔尼诺强度的判断仍存不确定性,但出现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可能性更大。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服务专家鲁普斯·科利当天在日内瓦的记者会上说,此次厄尔尼诺强度可能与2009至2010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强度相当。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说,目前准确评估此次厄尔尼诺对2014年全球气温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不过数据显示,出现厄尔尼诺的1998年和2010年,均列入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三个年份。 关于2014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的预测曾风行一时,我们一开始就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2501.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 2014年06月26日22:45 新华网 评论中大奖   新华网日内瓦6月26日电(记者张淼 王昭) 世界气象组织26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今年6月至8月厄尔尼诺现象完全形成的概率为60%,10月至12月完全形成的概率高达75%至80%。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日前已达到弱厄尔尼诺的临界值,但海平面气压、云层以及信风等大气条件仍处于中性状态。这表明,厄尔尼诺现象还没有完全形成。   世界气象组织说,未来数月,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将继续上升,与产生厄尔尼诺密切相关的大气条件也将形成并增强。根据气象模型推算和专家意见,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延续至2015年的前几个月,其强度峰值将出现在今年第四季度。   目前对此次厄尔尼诺强度的判断仍存不确定性,但出现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可能性更大。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服务专家鲁普斯·科利当天在日内瓦的记者会上说,此次厄尔尼诺强度可能与2009至2010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强度相当。   作为每2至7年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往往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之际,强降雨活动从印度尼西亚向东转移至太平洋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可能异常干旱,而南美洲热带西海岸、墨西哥湾地区、巴西南部至阿根廷中部则可能降雨增多。   厄尔尼诺往往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对此,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说,目前准确评估此次厄尔尼诺对2014年全球气温的影响还为时过早。不过数据显示,出现厄尔尼诺的1998年和2010年,均列入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三个年份。   而今年,在厄尔尼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日本气象厅监测结果显示,5月份全球平均气温已创下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 (编辑:SN098) http://news.sina.com.cn/w/2014-06-26/224530428813.shtml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 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2014-06-23 11:21:25 来源:天气网 【字体:大 中 小】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未等“世界杯之夏”的序幕拉开,一个“超级厄尔尼诺年”可能已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一个“高温红色预警”的亮相而提前登场了。   2014年5月29日或许将成为气象历史上经常被提起的一天。这一天,北京市南郊观象台的温度达到了41.1℃,超过当地历史同期极值,也是北京自1951年以来最早出现的超过40℃的气温。还是这一天,天津、河北等地也热得“大红大紫”,气温均打破历史同期纪录。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发布了史上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这场自5月26日开始、为期6天的华北地区高温天气,很有可能只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更为剧烈的气象事件的序曲。众多气象学家预测,2014年将是一个“超级厄尔尼诺年”。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尽管厄尔尼诺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但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有可能更加频繁发生。这也印证了美国白宫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并开始影响人类。 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将来袭 2014将会是最热的一年?   捉摸不定的“圣婴”   当很多人都自然地将此次华北高温与厄尔尼诺联系起来的时候,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澄清说,这一说法“论据不是很充分”。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高温信号是从西欧一带发展过来的,与厄尔尼诺没有直接关系。此外,如果厄尔尼诺发生,对中国的影响将从今年年底开始,持续到次年,一般会造成“暖冬”和南涝北旱。   今年2月,很多研究气候与海洋的科学家们都注意到,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正在升高,已经比往年正常水温高出了0.77℃。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科学家蔡文炬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赤道东太平洋的温度越高,厄尔尼诺的强度越大。一个月前,这场厄尔尼诺的发生几率是70%,现在大概已经到了80%。”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当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水温比常年偏高0.5℃以上时,即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如其持续半年以上,则叫做“厄尔尼诺事件”,该事件一旦形成,会影响整个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多地的极端或灾害性天气。   近几十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97~1998年,导致了美国南部大雨、秘鲁山体滑坡、非洲龙卷风、印尼森林大火、澳大利亚干旱、东太平洋的鳀鱼渔业骤减,损失估计350到450亿美元,全球23000人死亡。很多科学家都担心,今年的这场厄尔尼诺事件将在量级上与1997年的那场比肩。   与气候学家忧心忡忡的态度相比,那些负责天气预报的官方机构却相对谨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报中心于5月10日发布消息称,未来3个月内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是58%。世界气象组织则表示,大部分天气预报模式都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或许会在今年年中前后形成,但是现在评估它的强度还为时过早。   为何官方机构要比科学家们更加保守?对此,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指出,官方机构乐于承认一场厄尔尼诺的蓄势待发,但却有意回避对它强度的预测。这是因为,强度预测的准确度更难,在过去就有过失败的教训——1997年的那场厄尔尼诺就超出了所有预报专家的警告。2000年,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预报专家来说,预报错误比没有做出预报更令他们感到尴尬。此外,预报专家们总是担心,预报会引起人心恐慌,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对此,蔡文炬表示,态度谨慎也是好的,因为气候总是变化万千,预测难度本身就很大。他认为,今年的这场厄尔尼诺强度可能并不会像1997~1998年那样大。这是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基础不同:1997年前后,正是两个气候振荡周期暖相位的叠加时期,而最近这几年,地球正处于振荡周期的冷相位上。   不过,有所准备总比措手不及要好。1997~1998年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广泛的破坏,而美国加州的决策者们根据预报提前几个月就投入了额外的750万美元为防洪做准备。最终,虽然该州仍遭受了11亿美元的损失,但比1982~1983年超级厄尔尼诺期间的损失减少了一半。   气候变化不是将来时   蔡文炬长期研究海洋与气候的关系。今年年初,他和来自中国与美国的科学家一起,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繁增加》的亮点文章。文章指出,尽管厄尔尼诺事件的总体数量不会增加,但在全球变暖效应下,未来100年内,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将热得更快,温度更高,“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将会翻倍,将从20年一次发展到10年一次。   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厄尔尼诺的发生,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科学界20多年。蔡文炬团队用20个模型计算证明,厄尔尼诺与全球变暖确实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可算是对这一问题的确定性回答。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正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系统。两年前,蔡文炬还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吴立新合作发现了海洋的“热斑”效应:即近100年来,海洋升温最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其增暖趋势大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至3倍,形成“热斑”。“热斑”效应很可能引起冬季风暴、夏季梅雨以及局地大气环流等显著变化,导致强气旋、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5月初,美国白宫发布了由一个科学委员会草拟的《全国气候评估》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全面影响。报告正式宣布:“气候变化,曾被认为是遥远未来的问题,却已稳步向当前迈进。”   相比上个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刚刚发布的第五次报告,美国这份报告的口气要紧迫得多。科学家们在报告里指出,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大部分地区平均增温了将近2华氏度,假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激增,到本世纪末,升温的幅度有可能超过10华氏度。如今的美国,干旱地区更加缺水,湿润地区暴雨更多;热浪变得更为频繁与严重;山火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森林则在喜温害虫的攻击下日渐凋零。   中国科学家更多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根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斌的研究,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好处居多: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100至200千米);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增加迅速;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会导致农业减产。   气候变化不仅具有生态上的意义,它也将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因子。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个更热的世界,将会更加危险。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克雷格·安德森发现,气温每升高一度,每10万人中的暴力犯罪案件就会增加4.19起。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不同的季节,让志愿者遇到绿灯时在路口停车,以观察后面排队车辆的反应。结果发现,在天气凉爽时,排队者只是间断地短摁一下喇叭;但在炎热的夏季,那些被堵在后面的驾驶员就开始不停地摁喇叭,朝车窗外喊叫,甚至将手伸出车窗外做出不礼貌的手势。   高温增加了人们“路怒症”的发作,也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当下一轮高温来临时,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与气候变化有关,你都该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气温掌控。 http://www.tianqi.com/news/2600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5月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5月:最热年预测
热度 3 杨学祥 2014-6-25 19:35
今年5月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5月:最热年预测 NOAA:今年5月是1880年以来全球最热的5月 2014年06月25日09:56 中国天气网 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中国网6月25日讯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6月23日报道,周一(6月23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指出,自1880年有天气记录以来,今年的5月是全球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5月。   今年5月,地表和海洋的平均气温达到了15.54摄氏度,比20世纪的14.8摄氏度高出0.74摄氏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指出,这已经是连续第35个平均气温高出上个世纪的5月,也是第351个平均气温高出上世纪的月份。上一次5月的平均气温低于20世纪是在1976年。   今年5月,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被热浪袭击,哈萨克斯坦东部、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温度更是创下新高。部分海洋盆地地区的温度也是达到历史新高。然而,大西洋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部以及西南部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往年更低。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纪录,2010年但(4)月的温度也达到有史以来同期最高值,今年4月的温度与2010年持平。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预测,今年夏天北半球太平洋厄尔尼诺暖流出现的几率为70%,该暖流今年秋冬季再次出现并对温度以及降水产生影响的几率为80%。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625/0956101525.html 我在5月23日指出,今年极端天气并非厄尔尼诺惹的祸。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科学界主流只承认1998年全球高温是1997年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忽视了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高温的贡献,以至于2014年厄尔尼诺还没有发生,有人就把2014年极端天气(特别是高温)元凶的帽子戴在厄尔尼诺的头上,跟风潮流的科学界缺少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825.html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已有 489 次阅读 2014-3-26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最热 最冷 潮汐南北震荡 推荐到群组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减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958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01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表接近80℃ 云南四川热爆了:关注2014最热年
热度 5 杨学祥 2014-6-7 07:42
地表接近80℃ 云南四川热爆了! 2014年06月05日 17:01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字号: T | T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高温天里,这种路边摊鸡蛋的实验到底靠谱不靠谱? 最近,云南、四川热爆了!攀枝花大火差点烧到机场,元阳2名中年男子中暑身亡!6月4日,元江的地表温度几乎达到了80℃!万一摔一跤,没准真的就成了三级烫伤。热得这么离谱,数据帝实在忍不住来扒一扒! 天空飘来一行字:破纪录都不是事儿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从5月中旬到现在,云南的元江、 昆明 、巧家,四川的西昌、攀枝花,热得破纪录都快成了家常便饭,真真让数据帝扒到手软。下面就来逐一细数。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云南元江,一个年高温日数已经超过吐鲁番的城市,也是中国年高温日数的最新纪录保持者,似乎正在证明着自己“火炉”绝非浪得虚名。6月4日元江的地表温度几乎达到了80℃!万一摔一跤,没准真的就成了三级烫伤。 破纪录的不止元江。云南的昆明、巧家,四川的西昌、攀枝花,破最热纪录同样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元江、西昌、昆明、巧家均创有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纪录 (1)元江6月4日最高气温43.1℃,为1953年有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纪录!而且是连续创纪录!就在前一天6月3日气温42.7℃的最高纪录,仅仅保持了一天就被刷新。原纪录2005年5月27日42.5℃! (2)西昌6月1日和2日,最高气温39.7℃,为1937年有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纪录!原纪录2012年5月21日39.1℃。 (3)昆明5月25日最高气温32.8℃,为1951年有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纪录!原纪录1958年5月31日31.5℃。同时,昆明今年6月4日和5月26日32.6℃,均为第二高,6月2日32.3℃为第四高,6月3日31.7℃为第五高!历史前五就这样被扎堆儿囊括! (4)巧家6月3日最高气温44.4℃,创下当地有气象数据以来最热纪录。 看看常年6月上旬这些地方的平均最高气温:西昌27.2℃,元江34.3℃,昆明24.0℃!差的不是一点儿! 攀枝花连创6月最热纪录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四川攀枝花!6月1日40.1℃,创下当地6月最热纪录!然后2日40.1℃追平纪录,3日40.5℃再创纪录!6月4日41.1℃,纪录还在被改写! ·不怕热一天,只怕天天热 昆明、攀枝花、元江、西昌刷新连续高温纪录 (1)昆明5月29日-6月4日,连续7天最高气温超过30℃,创下当地最长连续30+纪录!(对于昆明这样的高原城市,30℃应该就算高温) (2)攀枝花5月12日-6月4日,连续24天最高气温超过35℃,创下当地最长连续35+纪录!6月1日-4日连续4天40.1℃,创连续40+纪录! (3)元江5月11日-6月4日,连续25天最高气温超过37℃,5月12-25日连续13天最高气温超过40℃,分别创下连续37+和连续40+纪录! (4)西昌6月1日-3日,连续3天超过39℃,创下当地最长39+纪录! 热得这么离谱 老天你是闹哪样? 怎么会这么热?数据帝告诉你,今年当地雨季姗姗来迟,天天晒太阳,所以气温异常高。常年5月这里已经进入雨季,就算不是每天下雨,降雨也会变得频繁,天空云量增多,这样就不利于地面热量的接收和积攒,也就不容易出现晴热天气。 但是最近一个月,四川南部、云南大部降水明显偏少,使得气温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上进入6月,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北移,四川南部和云南接收到的热量更多,这就好比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跳高,所以晴热高温天气就越发严重,只剩下“死”路一条——“热死”,还可能是“旱死”—— 丽江 5月1日-6月4日降水量只有2.2毫米,创下历史同期最少纪录!炎热干燥的天气下,攀枝花出现森林大火,昆明的水库几乎干涸。 端午节假期昆明高温,熊猫都热成了“哈巴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降雨正在向云南、四川南部一带推进。6月5日,最迟6月6日,就能到来。而且降雨会持续多日,少则3-5天,多则可能一周。总之,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热成狗了。 数据帝还想借机告诉你:气温≠体感温度≠地表温度 ·气温≠体感温度 气温是在百叶箱中测得的,也就是遮光通风的环境下。人不是活在百叶箱里面,在室外活动时,往往暴露在阳光下,走在滚烫的路面上,因此人体感觉到的温度也会和实际的气温有差异。导致差异的因为包括穿的衣服颜色,是否有风,湿度大小,是否在阳光直射下等等。 ·气温≠地表温度 夏季出现高温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经典镜头。路人甲拿着温度计往地上一戳,惊叹:“你看,这都50℃了,气象台凭什么说只有40℃,肯定是压低瞒报了!” 这画面太美,让数据帝实在不忍戳穿,但还是想跟路人甲兄台说一句:“哥们儿,你的温度计可能坏了,气象台报40℃的话,你戳地面得60℃呢!” 是的,数据帝的意思你大概已经get了——地表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高至少20℃。比如元江,6月4日14时地表温度达到了79.7℃,而当天最高气温是43.1℃!两者相差36.6℃! 所以要明确,都是温度,但针对的对象不同,一个是空气,一个是土地。气温是在距离地面1.5-2米高的百叶箱中测得(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要求)的空气温度。而地表温度是陆地表面的温度。 结语:数据帝劝你千万别犯傻学人路边摊鸡蛋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想着,地表温度这样高,是不是可以摊鸡蛋了?NO!数据帝认为这种做法有点傻。WHY?因为一旦鸡蛋接触了高温的地表,就会使得地表迅速降温。地表是靠太阳加热的,鸡蛋盖上去,就无法继续被加热,不像家里的锅下面有持续的加热,因此摊鸡蛋是不可行的。 而且高温天去路边摊鸡蛋,估计鸡蛋没熟人先熟了。就像前几天某晚报记者花80分钟在路面摊熟鸡蛋,数据帝特别想问一句“你还好吗”。所以,未来如果再出现40℃以上高温,数据帝建议最好躲在家里吹空调,千万别去犯傻摊鸡蛋! http://weather.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4_06/05/36676525_0.shtml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已有 498 次阅读 2014-3-26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最热 最冷 潮汐南北震荡 推荐到群组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减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27 次阅读|7 个评论
北方六省区明日将达37到40度 北京或破记录: 2014最热年
热度 3 杨学祥 2014-5-28 19:43
北方六省区明日将达37到40度 北京或破记录 2014年05月28日18:33 中央气象台 评论中大奖(40人参与) 收藏本文 高温区域示意 24小时天气预报 48小时天气预报   受暖气团控制影响,自本月26日以来,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今日15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气温达35~37℃,河北南部局地超过38℃。预计明天白天,上述地区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并增强,中央气象台今日18时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明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部、江淮中部、山西中部及南部、新疆南疆盆地及吐鲁番盆地、云南中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达40℃。   请上述地区的民众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北京地区自1951年以来5月份南郊观象台观测到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8年5月14日,为38.3℃。 预计明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有望达到甚至突破该数值,成为一个新的历史记录。   另外,降水方面,预计未来24小时,西藏东南部、贵州东部、江西东南部、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广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西藏东南部局地有大暴雨。同时,吉林东部局地有还将有冰雹天气,请上述地区的民众注意防范。   一、重要天气    1.中央气象台5月28日18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明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部、江淮中部、山西中部及南部、新疆南疆盆地及吐鲁番盆地、云南中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达40℃。    2. 江南华南藏东南有中到大雨   29~31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江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另外,28日夜间至29日,西藏东南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50毫米)。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528/1833100765.html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已有 481 次阅读 2014-3-26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最热 最冷 潮汐南北震荡 推荐到群组 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减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导致高温、干旱和雾霾 月亮赤纬角是指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而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时期,月亮只能在南北纬18.6度之间摆动,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导致赤道与两极的热交换减弱,形成旱涝异常和冷暖异常。主要表现在中国南方暴雨和北方干旱,例如1995年至1997年就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几年大旱,南方发生暴雨。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的研究结论表明,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90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5个枯水期和4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4至15年,平均为9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7至14年,平均为9.25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18年左右,这恰好与月亮赤纬角的18.6年周期相吻合。 在1991年,郭增建等人提出了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此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   在历史上,对月亮赤纬角变化所带来的天气灾害也有记录: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至1943年(河南大旱)、1959至1960年(山西大旱)、1977至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至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至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与北方干旱相反,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期的1941至1943年、1959至1960年、1977至1979年、1995至1997年、2014至2016年,中国南方都发生了暴雨洪水。 例如,1942年新安江特大洪水,富春江、曹娥江同时大水,浙西、皖南部分县水灾较重。湖南浏阳县山洪暴发,淹死三四千人。 再如,1959年福建、广东、广西3省区5-7月持续多雨,造成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广东东江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博罗站洪峰流量12800m3/s,沿岸90%以上堤围溃决,沿江9个县、15.9万hm2农田受灾。福建省水灾损失也较大,全省农田受灾15.2万hm2,死亡895人。 再如,1979年广东东江支流西枝江特大洪水,中下游堤围全线崩溃,惠东县城和惠州市区被淹,惠阳地区农田受灾6.8万hm2,死亡151人。 再如,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再如,2014年广东多地遭受超200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 其中广东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发生暴雨洪涝的频率最高。2013-2014年中国雾霾频发,与2014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造成的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关。我在2013年就指出,中国严重雾霾还将持续三年。 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功不可没。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756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8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科学不同观点客观存在 获取客观资料要及时纠偏
热度 1 杨学祥 2014-5-21 20:51
科学不同观点客观存在 获取客观资料要及时纠偏 杨学祥 学者文双春提出了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发展的历史难题:科学有政治立场吗?科学是描述客观事实的,显然没有政治立场。但科学家有可能是有政治立场的。科学研究寻找真相、追求真理,但有政治立场的科学家在参与学术争论时,或在最终的科学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得出阶段性结论时,会不会受其政治立场的影响呢?他们会不会打压不利于他们政治立场的科学发现? 科学是描述客观事实的,显然没有政治立场。但在科学问题政治化的今天,科学观点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会被不同的政治家所利用,已成为现代世界的新趋势。特别是涉及到政府管理的科学问题,如气候变化原因的探索。 早期的科学观点曾遭遇宗教裁判所的封杀,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是写入经典的当事人。宗教退出国家管理之后,国家管理科学化成为当代进步的标志,也为科学问题政治化铺平了道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减排计划”是典型的事例。 据 2007 年 3 月 13 日 美联社报道,英国政府于 3 月 13 日 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此举将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同样的立法。按照该立法的草案,英国到 205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1990 年减少 60% 。“这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托尼•布莱尔说:“它为全球其它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近几个星期以来,英国的政治党派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纷纷进行了“绿色”表决以展示他们的环境态度。无论是布莱尔的工党还是反对党保守党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他们把更多的媒体时间放在了臭氧层问题上而不是英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已经让布莱尔的阵营受到打击,他们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可以使布莱尔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上,比如环境问题。布莱尔计划于 9 月份离任,如果他能够在离任前成功促成一项全球二氧化碳协定,这将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绩。 我在 2010 年 8 月 2 日 的评论中指出,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9345.html 布莱尔的成功在于:给全球变暖理论带来无限生机,又自食其言不承担对发展国家的援助义务,为气候问题政治化开创了先河。尽管目前全球气候谈判步履艰难,但气候变暖的理论已经统治全球。雷丁大学 Lennart Bengtsson 教授的不同观点遭到拒绝已经不是个案。 在最近关于 2014 年厄尔尼诺的预测中,我们也能看到明显的区别: 主张全球变暖的科学家认为: 2014 年将发生最强的厄尔尼诺,成为历史上的最热年。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气候预报中心( CPC )于 5 月 10 日 发布的一项预测结果,厄尔尼诺——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周期性的水温升高现象——很可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出现。如果足够强劲,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不仅能够严重破坏世界各地的天气,同时也可能引起看起来已经停滞 15 年的全球变暖的重新复发。 在气候科学家看来,一个大问题是接下来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大到足以将全世界翻转至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的温暖阶段,后者是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关的一个 20 年到 30 年的气候周期。 在过去的近 20 年里——大约从 1997 年至 1998 年开始, PDO 一直处于变凉阶段,并且拉尼娜现象也一直占据着上风。有限的证据表明,一个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 PDO 回到温暖阶段,在此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这可能将导致海洋中的热量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全球变暖的跳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3736.html 我在评论中指出,今年夏秋季或有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1999 年林振山等人给出 2014-2015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 12 ,有利于 2015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 2014-2015 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 1997-1998 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 1995-1997 年和 2014-2016 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 1997-1998 年与 2014-2015 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 2014-2015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 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 2015-2016 年。 统计资料表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一般持续 20 年左右,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一般持续 30 年左右。 2000 年开始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才经历 15 年,绝不会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而半途终止。 改变客观规律以适应全球变暖理论,这显然是学派的偏见,必须得到纠正。 面对两种 2014 年厄尔尼诺预测,相关管理部门如何应对? 实践检验是最终的判决。 相关博文: 论文被拒,“内幕”捅到报纸上去 精选 文双春 2014-5-21 13:40 科学有政治立场吗?科学是描述客观事实的,显然没有政治立场。但科学家有可能是有政治立场的。科学研究寻找真相、追求真理,但有政治立场的科学家在参与学术争论时,或在最终的科学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得出阶段性结论时,会不会受其政治立场的影响呢?他们会不会打压不利于他们政治立场的科学发现? 当科学遇上或夹杂了政治,科学兴许就不完全是科学家说了算的了,游离于科学之外的口水战似乎也在所难免,而这样的口水战,即使是科学共同体外的人,人人都可插上几句,媒体更是定然不会放过扇阴风点鬼火的机遇。最近,几位气候学家与国际著名同行评议杂志《环境研究快报》 (ERL) 就打起了一场疑似这样的口水战。 雷丁大学 Lennart Bengtsson 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前所长)和其他 4 位研究气候的科学家于今年 2 月向 ERL 杂志投了一篇论文, ERL 杂志基于同行评审意见,于 3 月中旬作出了拒绝发表该论文的决定。 Bengtsson 等人不抛弃、不放弃,又要求该杂志在其“视点( Perspective )”栏目发表该论文,杂志编委会——负责所有“视点”文章的评审,在 4 月上旬也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该论文还是如前面同行评审意见所说“有错误”,而且太长,超过这类文章的正常长度。 Bengtsson 教授对评审结果不服,一气之下将“内幕”捅到了泰晤士报,该报于 5 月 16 号在其头版发表了文章: Scientists in cover-up of “ damaging ” climate view 。从文章标题看就明显偏袒 Bengtsson 教授。 Bengtsson 论文的主要论点是:气候对温室气体可能远没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在其去年九月的报告中所声称的那么敏感,应开展更多的工作以“减少潜在的不确定性”。这明显挑战了 IPCC 之前的观点——如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加倍,则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4.5 ℃ 。 Bengtsson 教授说,他承认排放将增加全球平均温度,但关键是增加有多快。他的意思其实暗指全球气候变暖没 IPCC 说的那么恐怖。 一份同行评审专家在其意见中写道,他强烈建议不发表该论文,因为它“没什么帮助”( less than helpful ),“实际上是有害的( harmful ),因为它为过于简单化的‘错误’主张开了先河,而且会让气候怀疑论者变得更恶劣。”显然,评审意见透露出这位评审专家是气候怀疑论者的对立者。而 Bengtsson 教授是劳森勋爵顾问委员会布莱比气候怀疑论者智囊团成员,至少从组织上看是一位气候怀疑论者,以 Bengtsson 教授在行当内的名气,审稿人应该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这样看来,评审是否科学、客观,是否带有政治倾向,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这就难怪 Bengtsson 教授向泰晤士报捅“黑幕”:审稿人阻止他的论文发表,就是因为审稿人对气候科学的不同观点不容忍;“气候领域目前的问题是,一些科学家正在把他们的科学角色与气候活动家混淆在一起。”臆料科学发现有可能被气候怀疑论者用来加强他们的观点就建议毙掉论文,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这表明科学正逐渐被政治观点所影响。他进一步指出,现实从来跟不上 模型,因此,如果有人提出要对世界经济体系做重大改变,那么我们必须要有更可靠的信息。 泰晤士报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明显也相信了 Bengtsson 教授的一面之词,它强硬声援 Bengtsson 教授:对气候怀疑论者的欺凌必须终止( Bullying of climatesceptics must end )。它的这一声援,其实也证实了 Bengtsson 教授就是一名气候怀疑论者。泰晤士报说, Bengtsson 教授的主张让人想起了 2009 年发生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气候门”事件:一些科学家被控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以压制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预言的批判。 Bengtsson 教授本周退出了劳森勋爵顾问委员会布莱比气候怀疑论者智囊团,因为他感觉受到了他所谓的来自学术界同行的麦卡锡式压力。劳森勋爵是前保守党总理,他认为其他气候学家所施加的压力的确令人震惊,完全堪称麦卡锡主义。据说,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发来短信,也支持 Bengtsson 教授。 令人——至少令发过论文者——不解的是, Bengtsson 教授如果真是只为发表论文,为什么不针对审稿人的意见从科学上进行反驳,而是通过向公众揭穿学术共同体的人为“黑幕”企图获取学术共同体外的大众支持?科学难道是靠嘴巴说的?支持的人越多越正确?有人在网上评论说, Bengtsson 教授不应该把学术争论捅到学术共同体外的大众媒体上去。但可以想见, Bengtsson 教授如果不这么做,他会如此快速地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吗?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家伙的这一招如果不是自学成才,定是向中国贪官的情妇们学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把共同体内的事情捅到共同体外(例如网络和媒体)去,是获得胜利或解恨的最有效和最见效途径。 这不,泰晤士报的文章一出, ERL 杂志连同它的出版商英国物理学会( IOP )便不得不第一时间回应了。回应方式当然是首先发表一份声明,证明自己程序正当、立场公正。声明详细说明了 Bengtsson 教授论文的投稿、评审过程和该杂志的编辑标准。声明说, Bengtsson 教授的论文被拒,并不是如他所说不能容忍他对气候科学有不同观点,而是因为论文“有错误,在我们看来对本领域不会有大的促进。” Bengtsson 教授曾经在本杂志发表过论文,而泰晤士报在其头版文章中,只从审稿人的评审意见中摘取“不一致”、“没什么帮助”、“有害”等字眼,是断章取义。声明辩称,编辑部挑选的两位审稿人具有最高水准且是国际学术界值得尊敬的成员,无论从审稿人还是从杂志角度看, Bengtsson 教授的稿件被拒仅仅是因为其内容没有达到杂志要求的高标准,而与“行动主义( activism )” 绝对没有任何关系。声明还说,编辑部正在等待其他审稿人的意见。 编辑部公布的一个审稿人的审稿结论,在我看来真是灵验至极。审稿人说:“我把论文对本领域的潜在影响级别定为高( high ),但我必须强调,这将是强烈的负面影响( a strongly negative impact )。” Bengtsson 教授论文的影响不“高”不“强烈”吗?他的论文的“高”影响和“强烈”影响甚至已经突破了本领域,而且由“潜在”立马变成了“显著”。至于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审稿人斩钉截铁的断定看来是不算数,估计一时也难有定论。不过,任何科学发现,只要扯上政治,便有了立场,所以也就既是正面的也是负面的,又有那位牛 B 审稿人审得了或审得准呢?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796440.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方升温迅猛多地破30℃ 京津冀等地入夏:关注2014年
热度 1 杨学祥 2014-5-21 05:14
北方升温迅猛多地破30℃ 京津冀等地入夏(图) 1 2014年05月20日08:14 来源: 人民网 全国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图 1 全国48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图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蒋琪)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全国72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图全国24小时降水量预报图全国48小时降水量预报图全国72小时降水量预报图   中国天气网讯   自5月8日以来,强降雨就一直是南方天气的主旋律。今天(20日),雨区将明显收缩,长江中下游一带有望迎来久违晴天。但明后两天,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又将再次被大到暴雨所覆盖,其中,江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在北方,降水稀少、气温攀升。未来三天,西北、华北、黄淮多地的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石家庄、济南等地都将进入气象意义的夏天,北京入夏已成定局。    北方气温继续攀升 北京入夏已成定局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由于近期冷空气势力较弱,降水稀少,除东北地区外大部地区气温迅速攀升,多地最高气温突破30℃大关。   昨天14时,受降雨影响,内蒙古东南部、东北中南部、黄淮中东部出现不同程度降温,辽宁中西部和东南部降温较为剧烈,气温较昨天同一时次下降6-10℃。其它地区则是升温为主,石家庄14时最高气温达到33.8℃,创今年以来新高。   未来三天,北方大部气温整体偏暖。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最高气温陆续攀升至30℃以上。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地最高气温有望达到33、34℃,将纷纷创下今年来新高;郑州今天还将出现今年首个高温。   从5月15日开始,石家庄和郑州都已经拉开了入夏进程,济南也于5月16日开启了入夏之旅。未来几天持续偏高的气温或将把石家庄、郑州、济南带入气象意义的夏天。   对于北京来说,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周小平介绍,从16日开始至18日,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3天超过22℃,19日至20日两天北京的日平均气温也将继续稳定在22℃以上。按照气象学标准,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第一天即为入夏日。因此根据目前的预报来看,北京16日入夏已成定局。    21日至23日江南华南仍将有较强降雨   20日南方雨区明显收缩。   明天起新一轮较强降雨来袭。   进入5月以来,江南、华南大部地区降雨明显偏多。5月上中旬,江南、华南以及贵州东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0~35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有360~470毫米,广东东部沿海达500~1000毫米;江南、华南大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1倍,广东沿海偏多2~3倍。5月8日至11日、13日至14日、17日至18日出现了三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江南、华南一带的雨区明显收缩,长江中下游一带有望迎来久违晴天。但在广西中南部、广东大部、福建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此外,重庆、贵州北部一带降雨明显加强,将出现中到大雨。   明天,南方新一轮降雨过程拉开序幕。21日至23日,江南大部和华南中北部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其中湖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大部、广西中北部及广东中北部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有60~130毫米,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中北部局地累计雨量可达150~230毫米(见附图),局地最大1小时雨量可达80~1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还将伴有雷电和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3日,江南地区降雨明显减弱,华南部分地区仍有中到大雨。   由于近期持续强降雨,需加强中小河流、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水情雨情监测,继续做好防御工作。加强城市的排水等工作,并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电力以及临时建筑物等的危害。此外,降雨偏多地区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农田被淹受涝;抓住降水间隙抢收油菜,已收割油菜注意翻晾以防霉变。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责任编辑:UN625) 原标题:北方升温迅猛多地破30℃ 京津冀等地入夏(组图) http://news.sohu.com/20140520/n399780873.shtml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9.5级地震。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2014年至2016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 已有 1850 次阅读 2014-1-22 06:49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高温 干旱 月亮赤纬角 暖冬 2014年至2016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2014年至2016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证实我们在5年前的预测,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112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98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厄尔尼诺和强震的博弈:2014年最热?
热度 2 杨学祥 2014-4-2 19:27
厄尔尼诺和强震的博弈:2014年最热? 杨学祥 2014年变热的因素:可能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处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年变冷的因素:2000-203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受到抑制,即使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了,中国东北也会发生严重低温冻害事件和冷夏;特大地震和海啸导致海洋底层冷水上翻使表面海水变冷。 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转换期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在这个周期中,月亮赤纬角从18.6°增加到28.6°。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周期为半年。 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热,2005-2007年和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全球变暖减缓。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142.html 今年热过去年?专家:不大可能 2014年04月02日07:30 新闻晨报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晨报记者 金玉蓉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海洋是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海水异常增温将会引起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极端天气发生。厄尔尼诺平均每隔2-7年就会发生,持续时间短则3个月,长则可达一年多。   2月以来,美国、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或科学家纷纷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而造成气候异常。更有科学家称,今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消息一出,去年刚经历极端高温的上海市民不淡定了,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我国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上海今年夏天是否会比去年还热?昨天,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市气象局气候中心的专家,专家表示,连续两年出现这样的高温可能性不大。   目前仅断定发生风险增大   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沈愈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在21世纪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比较频繁。从2007年开始,整个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涛动处于冷位相,在此背景下,海温走暖的趋势似乎缺乏支撑,常常发展了一点点就半途夭折。因此近年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有所减少。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认定,今年已经或者一定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各国机构采用的措辞都表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沈愈表示,各国的预测是依据当前的海洋大气条件,经过各家不同的数值模型计算后得出的结论。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还是处于冷位相,而到了今年3月,转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3月21日至26日的七天平均数据来看,海表温度已经较常年同期高出了1℃。   然而,短期内的海表温度的升高并不能确定就是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沈愈表示,在国际公认的监测海域内,当海表温度月平均值高出常年同期平均值0.5℃,且持续3个月,才能认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了,所以目前还处在观察期内。不过和去年7月-10月出现海温回暖相比,目前回暖的势头确实较强。   沈愈表示,即使今年发生厄尔尼诺,也未必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今年是否发生厄尔尼诺还未确定,它的强度、持续的时间是否会超过历史更加无法预计。同时,厄尔尼诺对于我国天气的影响是间接而且是复杂的,还要综合考虑季风、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积雪等等的影响,因此厄尔尼诺和我国的气温、降水并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   连续极端高温可能性不大   再过2个月,申城就将进入汛期。沈愈透露,在目前进行的汛期气候会商中,已经将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纳入考虑之中,不过与发生赤道附近的厄尔尼诺现象相比,家门口的海-气特征对于本地的气候走势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与否对于热带地区气候来说很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是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来说,这个信号并不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压倒性,它和上海今年汛期热还是不热、有多热关系并不明确。”“去年的高温,虽然没有1934年那么热,但也是在上海100多年气象记录史上数一数二的,连续两年出现这样的高温的可能性不大。”沈愈说,极端天气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今年比去年还要热,这样的情况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今年高温天会多吗?沈愈表示,关键取决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而日本海附近的海表温度、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的强迫都会对副高的状态产生影响。诸多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研究方法局限性,都增加了气候预报的难度。   (原标题:今年热过去年?专家:不大可能)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02/073029846564.shtml 2014年夏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关注冷夏的发生 已有 449 次阅读 2014-3-11 04: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拉尼娜 冷夏 拉马德雷冷位相 推荐到群组 2014年夏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关注冷夏的发生 杨学祥 日本气象厅10日发布消息,今年夏天(6月至8月)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边的水温将高于常年气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日本部分地区今年可能遭遇冷夏,同时雨量增多。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强震频发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6972.html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69、1972、1976年的厄尔尼诺都给中国东北地区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和冷夏,给中国南方带来严重低温和冰冻灾害。 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4863.html 厄尔尼诺冲刺继续:40%可能不会出现在2014年 2015年一定发生 已有 353 次阅读 2014-3-27 14:1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拉尼娜 拉马德雷冷位相 灾害信号 推荐到群组 根据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的趋势,我们预测2014年发生拉尼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4-7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目前的发展趋势进入关键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6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66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干旱黄色预警:黔湘赣浙等地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杨学祥 2013-8-9 16:33
干旱黄色预警:黔湘赣浙等地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字体: 大 中 小 】 2013-08-08 17:03:56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央气象台8月8日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 据8月8日气象干旱监测,贵州大部、湖南大部、浙江大部、湖北东南部、江西西部和东部、安徽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预计,未来3天,上述大部地区仍维持高温天气,无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 8月8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防御指南: 1、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应密切关注天气演变,若有增雨作业条件,应适时开展增雨作业,以缓解当前旱情;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的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3、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采取节水措施,减少农业和工业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 4、江南及贵州等地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应严加防范,禁止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 编辑:潘煜 http://www.weather.com.cn/news/2013/08/1942087.shtml 关注2013年洪涝灾害:拉尼娜、低温、流感、旱涝、强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0809.html 准备迎接最热年: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已有 463 次阅读 2013-7-26 16:5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夏季酷热 冬季严寒 拉尼娜 拉马德雷 推荐到群组 准备迎接最热年: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最近研究表明,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存在必然的联系,今夏酷热,将加剧冬季的严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极寒PK最热年:前冬暖后冬冷暴起暴落可能性大
杨学祥 2010-11-28 06:57
千年极寒 PK 最热年:前冬暖后冬冷暴起暴落可能性大 杨学祥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一直到本月的月底,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将维持着晴好无雨的天气。回顾整个 11 月,南京仅仅在 11 月 14 日 迎来了一场雨, 11 月中下旬的温度比常年同期都要偏高,南京今年不仅入冬迟,天气也是异常干燥。 秋天冷得早,冬季冷暖难捉摸    11 月 27 日 ,南京的最高温度蹿到了 18 ℃ 。未来三天,全省大部分地区仍是以这样的晴好天气为主。根据气象台的预报,除了今天白天温度略有下降外,下月初期温度就会迅速回升,南京的最高温度将回升至 17 ℃ 以上。 11 月就要接近尾声了,可是中午在街头还能看见穿单衣的年轻人。据统计,南方的气温均较往年偏高。不少市民都清晰地记得,去年 11 月中旬,南京已经迎来了第一场大雪;而目前看来,今年 11 月南京入冬基本上算是告吹了。    上个月,有国外研究者称今年可能是千年极寒,此消息被国内媒体转载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加上从 9 月下旬开始,冷空气就提前发动攻势,南京于中秋节当天就迈入秋季,很多人开始囤过冬用品,棉衣羽绒服也纷纷上市。可是到了 11 月中旬之后,南京的天气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冷下来,这几天甚至还能看到蚊子,让人对千年极寒的说法开始产生怀疑。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北方大部地区以及江淮、江南北部和东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近十天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1 ℃ 以上,东北部分地区偏高 4 ~ 6 ℃。   近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网站发布的消息, 2010 年 10 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八热的 10 月。 1 至 10 月全球海陆平均温度为 14.73 ℃ ,与 1998 年同期并列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1 至 10 月!   但同时,有消息称,拉尼娜现象对海洋温度的影响依然明显,赤道太平洋的中部和东部的海温低于常年。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气候预测中心的预测,拉尼娜将会继续加强,并至少会持续到北半球 2011 年春季。气象专家表示,尽管 10 月之前的气温偏高,但是仍不得不考虑拉尼娜对于整个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北半球寒冷的几率偏高,所以今年冬天究竟是极寒还是极暖,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 1 】。 2010 年和 1998 年天文、地质、气象条件比较 1997 年 4 月 -1998 年 6 月发生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8 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最强的拉尼娜事件, 1999 年气温跌入近 10 年的低谷。 2010 年前 10 个月的高温意味着 2011 年将跌入近十年气温低谷。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和灾害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 】。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77-1999 年全球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2009 年 6 月 -2010 年 5 月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2010 年 6 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2010 年与 1998 年有相同的气象条件。但是, 1998 年和 2010 年分别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处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和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分别处于 8.5 级以上地震间歇期和活跃期, 2010 年成为最热一年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 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8 年左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相类似,是新一轮特大地震的信号。 2010 年处于潮汐 1800 年周期中的暖时段, 200 年周期的冷时段, 60 年周期的冷时段; 1998 年处于潮汐 1800 年周期中的暖时段, 200 年周期的冷时段, 60 年周期的暖时段。 2010 年重复 1998 年状态的可能性不大,但千年极寒不会发生【 3 】。 2010 年 12 月为罕见的一个月的弱潮汐时期, 2011 年 1-5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0-2011 年冬季的潮汐特征是:前冬暖,后冬冷【 4 】。 人们只记住了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 1999 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 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今年前 10 月系全球最热一年 千年极寒说法遭疑。 2010 年 11 月 28 日 03:16 扬子晚报。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0/1128/61311.html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3. 杨学祥 . 气温骤冷的可能性很大 .  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 . 刊发时间: 2010-11-09 10:13:13  光明网 . http://guancha.gmw.cn/2010-11/09/content_1373099.htm 4. 杨学祥,杨冬红 . 这个冬春比较冷:内蒙部分牧区今冬可能发生白灾 . 发表于 2010-11-15 15:17: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400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可能:今年将是“史上”最热年?
杨学祥 2010-2-3 07:18
  没有可能:今年将是史上最热年? 杨学祥   持续严寒天气肆虐欧洲之时,英国《卫报》1月10日援引一些气象学家的话报道,尽管北半球多个国家近期遭遇寒流,2010年可能成为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   气象专家道格史密斯说:1998年是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一些质疑全球变暖理论的人说,如果真会出现全球变暖,1998年以后的每年都应更暖和。我承认,这种情况没有出现不过,事情很快会发生变化。   史密斯和其他一些气象学家介绍,1998年之所以成为最热一年,与当年厄尔尼诺现象不无关联。   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现象,出现周期两年至7年不等,一旦出现,可持续数月。1998年出现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使当年成为历史上破纪录的高温年之一。   不过,太平洋随后出现拉尼娜现象,阻止气温进一步上升。拉尼娜现象在气象学中特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水温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成为1999年至今全球气温低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史密斯介绍,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眼下已经出现,一旦持续数月,今年可望成为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 。 厄尔尼诺是气温变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温室效应不能解决北半球多个国家近期遭遇寒流,有人希望厄尔尼诺来拯救全球变暖。其理论根据是不充分的。 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间发生,是1998年成为历史上破纪录高温年的原因之一。 近期研究表明,影响气温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太平洋十年涛动的暖位相对应温暖期,冷位相对应低温期。 第二、厄尔尼诺事件海温增暖,拉尼娜事件海温变冷。 第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28.6度加强潮汐的南北震荡幅度,对应海温变冷,最小值18.6度对应海温变暖。 第四、地震、火山和海啸活动强对应气温变冷 。 1998年成为历史上破纪录高温年的原因:1998年处于1977-1999年太平洋十年涛动暖位相,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18.6度,没有发生8.5级以上大震,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2008-2010年低温冷害频发的原因:处于2000-2030年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28.6度,2004、2005、2007年连续发生8.5级以上大震,2009年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发生8级地震海啸,2007-2008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在太平洋涛动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增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所以2009-2010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今年不是史上最热年。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其当年前后气温可能较高。我们已做过2014-2016年高温干旱预测。 参考文献 1. 气象学家预测今年或是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2010-02-03 05:23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http://news.dayoo.com/world/201002/03/61966_100913845.htm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