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代西方哲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养心的哲学——对古代西方哲学之功用的理解
周可真 2010-11-28 05:16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称述古希腊哲学家的学术活动: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事实上,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摆脱俗事甚至家庭生活而专注于学术研究,历史上传为美谈。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而专心于哲学研究,后来竟至离开人群而隐居山林。 黑格尔说,从他开始,哲学家才从公共事务和祖国的利益分离或撤退,为学术而学术。 毕泰戈拉学派把追求真理视为最高尚的事业,将无所为而为的科学研究视为净化灵魂的手段。这一派以宗教般的热情从事科学研究,据说因为发现勾股定理(毕泰戈拉定理)而举行过一次百牛大祭, 但他们的研究成果绝对保密,不许外泄,以致他们无数科学发现都失传了。 古希腊哲学家爱智慧,求知识,不为实用目的,只为照管灵魂(苏格拉底语),过一种理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智慧或哲学既是幸福的手段又是其内容,作为前者,它使我们认识至善并调整实践生活以实现这个目的;作为后者,哲学或对宇宙的科学沉思是人的本性的最高、最自由的功能,是唯一为它自身的缘故而被我们所欲望的东西。根据阿那克萨哥拉曾经被人问到他是为什么目的而生的,他答道:为了沉思太阳、月亮、天空以及支配着整个宇宙的秩序。这实际上正是整个希腊哲学和一般希腊精神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回答。 对知识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信念表现在苏格拉底的下述陈述中,即知识决定着行为,因为不能想象一个竟然会做他自己认为不正当的事情。这一陈述在所有哲学家那里又以这种或别种形式重新出现,它显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哲学在希腊人理智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 据上所述,再观亚里士多德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论述,并参孟子所谓口之于味也,有同者焉;耳之于声也,有同者焉;目之于色也,有同者焉。至于心,独无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董仲舒所谓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仅仅出于养心的需要而追求可以悦我心的理义的自由学术。悦我心的幸福既是这种自由学术的目的,又是以这种自由学术为内容的。 罗马帝国晚期教父哲学中继承古希腊思想、为基督教奠定神学思想基础的第一位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公元354-430)所说的理解以便信仰,信仰以便理解 的话表明,他的哲学以及由他所开创的中世纪经院哲学也完全没有任何实用目的,只是为了宗教信仰的更加诚笃而坚定。十一世纪的大主教彼得 .达米安(Peturs Damiani,10071072) 所谓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 以及后来据此演绎而成并为托马斯.阿奎那(约1224-1274)等 基督教经院哲学家所一再重申的所谓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话,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服务于宗教信仰的关系。托马斯更认为人生最高尚、最有价值、最能给人快乐的就是追求智慧 ,这表明了他的哲学也多少受到古希腊 自由学术的影响。从安瑟伦(约1033-1109)关于信仰寻求理解的思想 中,就更可领悟到那些经院哲学家为何从事哲学的学术研究的本旨了。 总之,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哲学,虽然其对象是指向自然或超自然的神灵,其目的却是指向人的内心世界,即无意于要在客观世界中达到某个实际的效果,而只求自心的快乐或心灵的安顿。 正是为这种纯粹的精神的需要所支配,其哲学本身也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一种既不受世俗目的支配,也不受感性的东西支配,对于经验和特殊的东西只是瞥眼而过 ,而把一切事物都诉诸艰苦的思维,诉诸心灵的不断动作和运用 的思辨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亚士里多德在对当时的各种知识进行分类时,把包括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及神学在内的高级学术都归于理论的一类,即认为哲学属于抽象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知识;托马斯则把物理学(又称自然学)、数学和神学(又称形而上学)都归入思辨科学。 实际上,亚士里多德所谓理论的与托马斯所谓思辨的并无原则区别,都指不依赖于经验科学或经验知识而进行的纯粹理性活动,即康德所谓高翔于经验教导之外的完全孤立之思辨 。就其思维方式与方法而言,这种独立于经验的纯粹理性活动也就是被康德称为完全孤立之思辨的理性学问的玄学之唯依据概念 来进行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不考虑作为其思维出发点的逻辑前提是否与经验事实相符合,而只考虑其推理活动和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学的原则(推理的规则和规律)。换言之,它是不求 知识之内容切于实用,只求知识之形式合乎逻辑。所以,这种逻辑思维是一种 形式的逻辑思维,即信守亚氏逻辑传统的演绎思维。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原注:参见第欧根尼 .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9卷,第6节。 原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1卷。 原注:第欧根尼 .拉尔修:《著名哲学有的生平和学说》,第8卷,第7节。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费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 费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孟子告子上》。 《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 转引自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上)》。 转引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参见赵复三《托马斯 .阿奎那 》,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上)》。 参见《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 培根《新工具》 。 培根《新工具.序言》。 参见《哲学原理发展概述》(上册)。 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文》。 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文》。
个人分类: 西学笔记|5336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