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初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追寻医学思想的轨迹(4):中篇
fqng1008 2019-5-1 18:10
按:动笔了,发现绪言应该最后写,上篇放在第二位,最先写的应该是中篇。下面,算是初稿吧。 中篇 走向实证 中西医汇通学派医家 朱沛文 有一段评价中西医学的论述,他 认为中医 “ 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 ”, 但 “ 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 ”; 西医 “ 长于格物 , 而短于穷理 ”, 但 “ 逐物大过,而或涉于固 ” 。 虽然不太准确,但揭示了二者差异的实质:现代医学从格物做起,古代医学因格物不足,求之以理。表明,由于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不同选择,两种医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朱沛文 先生没有想到的是: “ 精于穷理 ”的中医始终在自然哲学的圈子里兜来兜去,而“ 短于穷理 ”的西医,却建立了庞大的基础医学体系。这恰是中西医知识体系的重大差别,也是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分界线。本篇从这一现象出发,追寻医学思想跋涉的历程。 第六节 中世纪大学:思想解放的摇篮 一、 现代科学: 思想解放运动 的副产品 近现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欧洲?大家都知道与他们的 三 大 思想解放运动 密切相关。如果说现代科学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副产品,大家肯定都难以接受,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所谓 三 大 思想解放运动 , 一是指的是起源于意大利、发生在 14-16世纪 的 文艺复兴 ; 二是指 起源于德国、发生在 16世纪 的 宗教改革 ; 三是指 起源于法国、发生在 1 7 -1 8 世纪 的启蒙运动 。 看看,这哪里有一点 “科学”的影子? (一)文艺复兴的硕果 翻开文艺复兴的历史画卷,我们至今仍然惊叹那个充满活力的伟大时代。 “ 文艺复兴 ” 的概念在 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 人文主义 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 希腊 、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 中世纪 “ 黑暗时代 ” 却衰败湮没,直到 14世纪后才获得 “ 再生 ” 与 “ 复兴 ” ,因此称为 “ 文艺复兴 ”( 意大利语: Rinascimento ,由 ri- “ 重新 ” 和 nascere “ 出生 ” 构成,法语 : La Renaissance ) 。 这是实实在在的 “文艺复兴”。它的早期代表人物(前三杰)是文学家但丁(1265- 13 21)、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1304- 1374 )彼特拉克和 乔万尼 · 薄伽丘( 1313- 1375 )。后期代表人物是(后三杰)美术家列奥纳多 ·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1475 - 1564 )和拉斐尔 ·圣奇奥( 1483 - 1520 )。 不仅如此,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在那个时代交相印辉,爆发出灿烂的火焰。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那个时代更加耀眼。因为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以往对 宗教的依附 ,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 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 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 还 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取而代之 ,于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 的 形式 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 人文主义 精神,提出 了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因此,它是 新兴 资产阶级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也许,经受巨大的压抑的思想往往能够爆发更加伟大的创造性,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1. 文学 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语进行文学创作,带动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 “ 文学三杰 ” 。但丁一生写下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 “ 人文主义之父 ” 。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 “ 人学 ” 反对 “ 神学 ” 。彼特拉克创作 了 许多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两派,一派是以 “ 七星诗社 ” 为代表的贵族派,另一派是以拉伯雷为代表的民主派。 “ 七星诗社 ” 以龙沙和杜贝莱为代表,在语言和诗歌理论方面做出贡献。他们最早提出统一民族语言的主张,促进了法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拉伯雷是继薄伽丘之后的人文主义作家,是法国文艺复兴民主派的代表。他用 20年时间创作的《巨人传》是一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欧洲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国,代表人物有 托马斯 ·莫尔 和莎士比亚。托马斯 ·莫尔是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 ( 1516年 ) 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亚是天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同荷马、但丁、歌德一起,被誉为欧洲划时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丰富精炼,人物个性突出 , 如《哈姆雷特》、《 李尔王 》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西班牙,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塞万提斯和维加。塞万提斯是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其中以长篇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最著名。维加是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 “ 西班牙戏剧之父 ” 。 他一生共创作了两千多个剧本,留传至今的有 600多个,有宗教剧、历史剧、 神话剧 、袍剑剧、牧歌剧等多种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2. 美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主要有 乔托 ·迪·邦多纳 、 马萨乔 、 保罗 ·乌切洛 、多米尼哥 ·基兰达奥、 桑德罗 ·波提切利 、列奥纳多 ·达芬奇、拉斐尔·桑齐奥、提香·维切利和米开朗琪罗。 乔托 ·迪·邦多纳(1267-1337)是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画作有《犹大之吻》、《最后审判》和《哀悼基督》。 马萨乔 ( 1401-1428 ) 原名托马索 ·卡塞,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 也 是第一位使用 透视法 的画家。其代表画作有《卡西亚圣坛三连画》、《圣母、圣安娜和圣婴》、《献金》、《亚当被放逐出伊甸园》、《 圣三位一体 》。 保罗 ·乌切洛 ( 1397-1475 ) 原名保罗 ·迪·多诺,以其艺术透视之开创性闻名。其代表画作有描述《圣罗马诺之战》的三件套油画。 多米尼哥 ·基兰达奥 ( 1449-1494 )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米开朗基罗是其学徒。 桑德罗 ·波提切利 ( 1445-1510 ) 原名亚里山德罗 ·菲力佩皮,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其代表画作有《三博士来朝》、《春》、《圣母颂》、《维纳斯与马尔斯》、《维纳斯的诞生》、《圣母领报》、《诽谤》、《神秘的基督降生图》、《帕拉斯和肯陶洛斯》。 拉斐尔 ·桑齐奥 ( 1483-1520 ) 是 意大利画家。其代表画作有《雅典学院》、《圣母子》、《嘉拉提亚的凯旋》、《圣乔治大战恶龙》、《圣母与圣子》、《康那斯圣母》、《阿尔巴圣母》、《椅上圣母子》、《希斯汀圣母》、《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 》、《寓言》、《绅士画像》、《圣约翰沙漠洗礼》、《教皇朱利欧二世》、《佩鲁吉诺画像》、《草地上的圣母》、《被钉在十字架的基督》、《 佛利诺的圣母 》、《安西帝圣母》、《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粉红色的圣母》。 提香 ·维切利 ( 1477-1576 )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 威尼斯画派 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 ( 1475-1564 ) 全名米开朗基罗 ·迪·罗多维乔·布奥纳罗提·西莫尼, 是 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其代表画作有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壁画《最后的审判》、油画《埋葬》、《圣母画像》、《 圣家庭与圣约翰 》 、 雕塑《大卫》 。 3. 音乐 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 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 到 15世纪末,复调宗教音乐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和当时发展极致的绘画有所关连 ; 接下来到 16世纪早期,音乐又开始简单化了。 在 16世纪晚期的音乐,尤其是小曲,趋向于更加复杂和半音音阶的趋奉。此时在佛罗伦斯,音乐家也开始转向古典流派,他们试图通过挽诗的形式恢复古希腊的梦幻化的音乐形式。 4. 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 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对建筑的比例有强烈的追求,例如必须是3和2的倍数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恢复 “ 自然 ” ,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反对 哥特式建筑 。 5.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543年出版了《 天体运行论 》,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 地心说 体系不同的 日心说 体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 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 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6. 数学 代数学 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重要发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发现。意大利人 卡尔达诺 在他的著作《大术》中发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这一公式的发现实应归功于另一学者 塔塔利亚 。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尔达诺的学生费拉里发现,在《大术》中也有记载。邦贝利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约的情形,并使用了虚数,还改进了当时流行的代数符号。符号代数学是由 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 韦达 确立的。他于 1591年出版了《 分析方法入门 》,对代数学加以系统的整理,第一次自觉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韦达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中,改进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还建立了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代称之为韦达定理。 三角学 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德国数学家 雷格蒙塔努斯 的《论各种三角形》是欧洲第一部独立于天文学的三角学著作。书中对平面三角和 球面三角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数表。哥白尼的学生 雷蒂库斯 在重新定义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数表。法国人 笛卡儿 于 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费马建立了求切线、求极大值和极小值以及定积分方法,对微积分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将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数范围内,从而开始了数论这门数学分支。在和帕斯卡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概率论的基本原则--数学期望的概念 7. 物理学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 振摆 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 空气压力 ,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 ; 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 ;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笛卡儿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 ,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他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儿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8. 生理学和 医学 比利时 医生 维萨留斯 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 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9. 地理学 航海技术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飞跃, 葡萄牙 、 西班牙 、意大利的探险家们开始了一系列远程航海活动。 哥伦布 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外, 印刷术在欧洲的再发现,以及从东方传过来的造纸、指南针、火药 (中国的 四大发明 ),促使科学思想的迅速传播。 总之。 当时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 了 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 人文主义 ” 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 “ 古典文化的再生 ” ,不如说是 “ 近代文化的开端 ”; 与其说是 “ 复兴 ” ,不如说是 “ 创新 ” 。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源于 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者以 “ 人性 ” 反对 “ 神性 ” ,用 “ 人权 ” 反对 “ 神权 ” 。他们提出 “ 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 ” 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 “ 人 ” ,是 “ 人 ” 的本能的发挥,是 “ 人 ” 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 ; 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反对盲从 ; 要求发展个性,反对禁锢人性 ; 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 ; 提倡 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是道德行为。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 “ 文艺复兴 ” 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 : “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史教材》(初稿)(1974年)提要
黄安年 2010-11-28 10:49
《美国史教材》 ( 初稿 ) ( 1974 年)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8 日发布 书名 : 《美国史教材》 ( 初稿 ) 类型: 供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用 编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组 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印刷 : 北京师范大学印刷厂 发行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内部交流 出版时间 : 1974 年 9 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1974 年 9 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 : 小 1/32 页数: 157 页 字数 : 115000 字 本书为杨育才先生负责编写 供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生用的美国史教材。叙述了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的美国历史概况。共分八章,第一章,殖民地时代 ; 第二章,北美独立战争 ; 第三章,南北战争 ; 第四章,美国帝国主义的兴起 ; 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的美国;第六章, 1929-1933 年严重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及其实质;第七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和大战期间的美国 ; 第八章 , 美帝国主义爬上顶峰及其急剧衰落。 1979 年 3 月 6 月,笔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77 级( 54 人)和 78 级( 37 人)讲授美国简史,共 28 学时,课程必修 , 使用的教材是 1974 年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史组编写的《美国史教材》(初稿),但讲授提纲是笔者自编的。在讲授中注意了阐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展线索,并介绍研究动态,为学生编印了讲授提纲和参考资料,约 8 万字。其后,不再使用该教材。 附照片 6 张系翻拍自该书。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3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