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粮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粮价可能并不利于粮食安全
jiangming800403 2016-1-1 18:24
赵建民 2016-1-1 18:04 粮食安全非常重要。70亿地球人中大约还有30%吃不饱饭, 但是现在粮食压库、滞销严重,所以我纠结了,不知粮价是太高还是太低。北美大平原至少能生产10亿吨以上的谷物和油料,问题是美国政府愿意提供多少农业补贴。 农产品安全不仅仅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也不仅仅是主粮安全。粮食或者食品(food)不仅仅有数量安全,更有质量安全,不仅仅是包括主粮,更包括动物性食品。 在中国人的粮食消费总量中,口粮(细粮)占不到50%,这也是玉米价格相对于小麦、大米不断上升的原因。实际上,东北的大豆危机就是因为主粮价格较高,种玉米、水稻比种大豆合算。 中国的粮食收购价已经偏离了市场均衡价格,所以不可能一直上涨下去。国内必然会高于国际价格,但是由于国际市场根本没有太多的剩余粮食出口(虽然美洲大草原),不到2%的主粮进口量,对于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平衡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中国价格也就是市场出清价格。 但是如果国内外粮价差增大,粮食进口的套利交易也会增加。因为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只要市场上还存在剩余资本和剩余的粮源,这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较而言,粮食并不是我国农业的优势部门,在现有粮食产销平衡情况下,靠国家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会使市场扭曲。继续加大对主粮生产的补贴,只会造成粮食压库更为严重,最后陈化粮猪都不吃,只能转变成燃料乙醇烧掉。这只会加重财政负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并不利于我国粮食的长期安全。就如同日本和韩国的水稻产业已经严重饱和,一方面国际市场无处吸纳价格过高的日本和韩国大米,但另一方面,日本和韩国又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饲料与畜产品,粮食自给率只有不到50% 在所有发达的农业体系中,粮食并不是产值最高的生产部门。中国农民也在日益分化。不包括东北,关内农户以种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并不是非常多。以种粮为主业的主要是一些缺乏劳动力和技能的高龄农民以及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兼业农民,而且这两部分群体很大意义上是重合的,种田并不主要是为挣钱,而主要是为吃粮,降低生活成本。农民更多的农业收入可能来自养殖业和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他们可能要买入饲料粮,甚至部分口粮,高价粮油对他们也是不利的。 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减少农民,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增加非农收入。虽然日韩的米价是我国的10倍,但日韩的兼业小农,其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仍不到总收入的20%。 2%的进口量,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压库影响不大。解决粮食压库的问题不仅仅是限产,更重要的是增加需求,包括发展养殖业、增加向工业品的转化(柠檬酸、味精、............,甚至以淀粉为基础还能发展乙烯合成工艺),还有粮源,现在国家已经有能力向亚非缺粮国家提供更多的粮食援助。 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要还有人在中粮食,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依托人力优势,以种植业为基础,可以实现粮食及副产品向高劳动附加值的畜产品转化。所以进口北美的玉米和大豆,出口畜产品没有什么不好,还可以给中国的土地补充有机质。中国粮油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草田轮作,农牧结合,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而且如果粮价涨了,猪肉价格该不该涨,因为有5.5:1的猪粮比,其他畜产品呢?水果呢?蔬菜呢? 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可能更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畜产品。家禽、水产业和园艺业是我国农业-食品工业主要的出口部门。但在温带水果(特别是蔷薇科水果)的国际市场,中国是重要的参与者,苹果汁、梨汁等均居于垄断地位。中国苹果汁年出口总量大概在50万吨左右,大概相当于300万吨鲜果。环渤海与黄河中游、黄泛沙地地区果农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出口苹果汁行业。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733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是人口增长迅速的伊斯兰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热带的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炎热的气候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在畜产品需求很大。发展对伊斯兰世界的清真食品出口应该前途光明。 农村的现代化不能依靠高粮价,而是减少农民。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不可能把农民固结在土地,特别是粮食生产上。以目前半机械化的生产力水平,有一亿劳动力种田足矣。 加之农村养殖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全部农业劳动力也不需要两亿,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完毕。只有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和社会平均水平持平。如果我们只剩下1%的劳力种田,那才是真正的机械化大农业,农村也该实现现代化了。 但是由于一个农民完全转移到城市的边际成本至少20万元,而没有谁会为这笔钱买单,因此,90%以上的农民工不可能彻底融入城市,所以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增加农民收入可能更多的依靠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发展非农产业和服务业。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3638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镇化离不开农村农场化
热度 1 lcguang 2013-1-28 08:14
人都走了,农村怎么办?所以也需要农村农场化。 有了农村农场化, 进城自由, 返乡也自由。 喜欢高楼和繁华大街的去城里, 喜欢庭院和村野的去农村, 各得所需。 都说城镇化就是从农村赶农民进城。其实也可以鼓励农民搞农场嘛! 有人说提高粮价就能养活更多农民, 不需要城镇化。但是进口粮食便宜啊! 为什么不进口? 我们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那就是发展农场经济, 也就是农业工业化!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工业机械了, 由于土地分割太细,农机受到阻碍。 有了农场化, 就可以机械化,现代化!
个人分类: 杂谈|513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向世界输出革命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2-11-29 14:39
只要国内粮价继续高于国际市场,北美的谷物和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中国进口占了全球大豆贸易量的一半,从去年开始中国也已经成为三大谷物最主要的净进口国之一。但这等于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革命。不过这不是中国的恶,而是资本的罪。当然,5.7亿吨的粮食产量加差不多7000万吨的进口量,不考虑库存变化,中国粮食表观供应量已经是6.4亿吨,这足以满足16亿人的需求了,而六普结果中国只有13.4亿人。中国正在以其巨额的外汇盈余建立超量粮食储备,但问题是储备不可能一直扩张下去。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557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粮价会不会暴涨?
热度 9 outcrop 2012-1-26 20:33
今年在老家,发现很多耕地废弃了,被种上了各类树木。 老家这边丘陵地带,不旱不涝,土地很好。 但因为种地的收成不如打工,所以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不在家种地了。 不知道其他地方什么情况,粮价会不会暴涨? 延伸阅读 爷爷说:这么多好地都被害祸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3181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82 次阅读|22 个评论
农产品涨价的必然性——从技术扩散到财富扩散
lcguang 2010-11-29 05:20
摘要 :2010年粮食总体上没有欠产,仅仅从供需关系难以找到农产品全面涨价的原因。用投机资金恶炒来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我的解释是:信息革命加速了技术扩散,中国是最大受益者;扩散初期,少数人富了; 扩散末期,多数人富了; 农民的价格博弈实力提高了农产品涨价必然性在此,这促使农民工涨价, 进而推动农产品涨价。目前最痛苦的是白领阶层, 中国应该减少坐办公室人才的培养。 1. 引言 除了棉花和白糖,我国2010年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大体上没有欠产。但是农产品还是大幅涨价了。 比如,9月份有权威机构预测:预计本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3,950亿斤,需求量3,750亿斤,年度结余200亿斤,加之国家籼稻米库存充足,全年稻米供需形势仍然较好( http://www.cngrain.com/Publish/qita/201009/463971.shtml )。但是随后籼稻价格还是大幅上涨了。 围绕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业部和工信部观点对立( http://news.hexun.com/2010-11-26/125856648.html )。 工信部把包括大宗原材料在内的物价整体上涨归因于农产品涨价的带动 , 而农业部在 11 月 25 日 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则用数据反驳了工信部 , 称多数农产品价格涨幅远低于化肥、种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涨幅 , 农业部更愿意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和热钱流入等词汇解释国内通胀超预期的现象。 我站在农业部一边, 认为农产品涨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本文试图从更广的背景来解释农产品涨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 信息革命和技术扩散 我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带来资源增值( http://survivor99.com/lcg/cf/cf1.htm )。这个增值既超出流行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利息和利润是财富的三个主要来源,也超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比如,中国的铜冶炼技术进步了(加工成本降低了),智利的铜矿增值了。资源也可以是广义的,比如设计制造能力,品牌,市场,劳动力,权力,资本都可能是资源在自然资源之外的资源,都可能因为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进步而增值。 怎样理解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发展最快,危机之后表现最好?日本衰退是因为汇率的原因吗? 我的结论是:以电脑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得劳动力过剩。资源占有者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于是贫富两极分化。 过剩的产品和相对减弱的购买力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http://survivor99.com/lcg/wj.htm );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加重了减缓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是信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技术从美国传到日本, 再传到亚洲四小龙, 再传到中国。这才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衰退的主要原因。( http://user.qzone.qq.com/228550917/blog/1269568001 ) 技术扩散在中国还在继续,财富增长还在继续。 加上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走在很多国家前面,所以中国比其他国家好。 3. 从技术扩散到财富扩散 随着技术进一步扩散,因技术进步而增加的财富也逐渐扩散到更大人群。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各种技术从城市传到乡村, 从沿海传到内地。一是本来城里人会做的那些生意, 现在农村人也会做了。致富的农民多了。二是因为富人的需求抬高了很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比如高档烟酒的价格、土地的价格、保姆的价格,从而增加了许多人的收入。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但需要更多的土地, 也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它在扩散财富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民工的过剩。国家获得了更多的税收,其中一部分用于社保,这也是财富扩散的一个因素。 4. 从价格博弈看农民工和农产品涨价. 根据流行的价格理:供过于求, 价格就要下降; 求大于供,价格就会上升。随着价格上涨, 供给增加, 随着价格下跌, 供给减少; 存在一个价格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供给平衡。 但是我的研究表明: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区域, 是高价成交还是低价成交, 取决于价格博弈看哪一方更加承受不了交易失败的损失。 以铁矿石为例:以前矿山只能勉强糊口, 赚不了多少钱。 钱少就更加依赖交易。 所以买家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产品。但是,随着需求增大,资源有限,铁矿石涨价了这符合流行的价格理论。但是,一旦矿山富有了,它们承受交易失败的能力就提高了,于是情况反过来了,冶炼企业更加难以承受交易失败的损失,于是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最后冶炼企业仅仅能够维持生计。 农民工价格是类似的。我从2003年开始承包了一个林场, 每年要雇用农民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2003年农民工价格是20元一天。那时候很多农民抢着来林场做工。2006年是40元一天,现在(2010年)是60元一天就这样还很难找到人。木匠、瓦工、油漆工等技术工工资加倍还不止。 农民工进城打工工资并没有涨两倍, 为什么在自家门口就涨了两倍呢?不远城里和高速公路用工涨价是一方面原因, 但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原来那些在林场打工的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和妇女, 不太合适在城里打工,他们一边做田, 一边为林场打工。以前农民大多穷,小孩上学, 儿子结婚负担重,很需要钱。 但是现在,很多农民家庭熬出头了,特别是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许多年轻人挣到钱了,在家种田的老人和妇女可以不再低价为人打工了,很多人情愿打麻将、晒太阳、带小孩玩也不愿打工。不久,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农拿到政府给予的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这更加增强了农民工的价格博弈能力。 种粮食种棉花的收入算起来比来林场打工收入还低, 但是很多农民还是坚持不让地荒。这是因为农民有种朴素的感情, 认为荒了农地是罪过, 认为有地买粮让人笑话。但是,不要指望农民还会像以前那样种超过自己需求太多的粮食供应市场。我们林场周围就有许多山地, 以前是种农作物的, 最近荒了不少,有的改成种树了。因为种树耗费的劳动力少。这也说明农民富了,不再靠卖粮卖棉花赚钱了。 为什么今年粮食收成并没有下降,而粮价上涨劲头很足?就是因为财富扩散,农民渐渐富裕了,价格博弈能力强了,他们可以不再贱卖劳动力了贱卖粮食就是贱卖劳动力。粮价上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农产品涨价确实有投资资金炒作的原因, 但是投机资金只是顺应或加速了涨价的趋势。如果炒过头, 市场会给予应有惩罚。政府发出警告没错。但是如果政府看不到农产品涨价的内在动力,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通过政策抑制粮价,那么两年后,大家会看到更多农田荒芜或变成树林。那时候农产品涨价压力会更大, 价格会更高。 当然, 中国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有关,上涨也不是无限的。上涨最大压力是美国的出口价。 美国的出口价不高是因为美国对农民的补贴。中国现在打压粮价的结果就是将来大肆进口粮食,让美国定价。 农产品涨价使得做田收入和每天60元工钱相当的水平,那也不算太高。所以农产品涨价也有其合理性。 5. 白领阶层的困境和教育体制 几年前我就写了博客文章:《 白领劳动异化 ―― 信息革命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 http://hi.baidu.com/improve/blog/item/c19c2c73a863d8108601b051.html )。大意是工业革命带来蓝领(产业工人)劳动异化, 如马克思所说; 而信息革命带来白领劳动异化。 在异化劳动中, 劳动者创造越多, 他自己就越没有地位。 技术扩散初期, 白领地位高, 到了后期, 地位降低。现在财富扩散了,蓝领也好于白领。 白领阶层现在受到两方面压力:一是劳动力过剩,二是生活成本升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还是减少白领数量。我们应该及时修正我们的教育体制,多出更多的技术工, 少出坐办公室人才。 6. 总结 从信息革命和技术扩散的大背景看, 农民工和农产品涨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适度涨价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利, 对减少两极分化有利,对
个人分类: 经济学|3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