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看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几位专家对世界当前9个猜想的看法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2-22 11:02
十几位专家对世界当前 9 个猜想的看法   再过几天,就到了 2013 年。 此时,这里有十几位专家,用他们几十年的专业素养,提供对如下的 9 个普遍存在猜想的各自独特视角的看法,世界上这些事情的结果,很难有标准答案,仅以此提供大家参考!   猜想一:欧元会“退隐”吗?   判断:小概率事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德、法轴心以及大多数欧盟的成员国最终会在解决欧债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各种方案中找到妥协的办法。可能的前景是,欧元区国家的财政主权将受到不断完善的财政纪律的制约,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将向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或欧元区经济政府的方向发展。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教授张连城: “欧债危机”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从短期看,欧元区国家都还具有解决债务危机的动力。“欧债危机源于欧元体制自身的缺陷。现行欧元体制是假定经济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而设计出来的。从长期看,如果不能解决欧元体制的缺陷,欧元崩溃和欧元区解体是不可避免的。” 猜想二:美元已 Q 了 1 、 2 、 3 、 4 :到底要 Q 到几?   判断:可能性不大,除非特殊事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民: 2012 年底 QE4 的推出,既有巩固经济复苏势头的原因,也有为即将面临的“财政悬崖”争取时间的考量。    2013 年,美国将继续执行既定的货币宽松政策,即每月买入 850 亿美元更长期限的美国国债和 MBS ,同时只要失业率高于 6.5% 且通胀预期不超过 2.5% ,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当前的低利率。将利率与失业率、通胀预期挂钩,在美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但是,美联储并没有把 QE 与失业率、通胀预期挂钩, QE4 的成本和收益尚待评估。并且 QE4 宣布后,市场反应平淡,其作用和效力有限。在 2012 年已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措施后,市场也需要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因此, 2013 年美国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要推也会在下半年的晚些时候,除非美国经济出现大的滑坡和特殊事件。  猜想三:巴沙尔政权还能撑多久?   判断:僵局破解需内外配合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 僵局解决的最佳办法是,反对派形成统一力量,在国际斡旋下,对巴沙尔网开一面,实现政治解决,巴沙尔本人得以体面下台、流亡。否则,叙利亚将陷入更持久更血腥的战乱。相关各国都无意深度介入。至于阿萨德家族的最终命运,取决于反对派能否配合政治解决尝试。 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 随着反对派形成统一的全国联盟并且得到阿盟、欧盟和美国的外交承认和经济、军事援助,巴沙尔政府图存的外交空间和战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如果大国较量保持原有态势,巴沙尔或许能坚持到 2014 年任满下台,如果俄罗斯近期放水,则战场形势会在明年上半年清晰。总体上说,如此内外交困、实力有限的中东国家,能够保持政权不倒,似乎还没有先例。   猜想四:日本“皇军”是否会再现?   判断:修宪或将列入议事日程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 在近期日本大选的当选议员中,支持修宪的占 89% ,比 2009 年当选议员中支持修宪的议员增加 40% 。安倍晋三执政后很可能把修宪列入议事日程。根据日本宪法第 96 条规定:修改宪法需要得到日本国会众参两院 2/3 以上议员赞成,并得到国民投票者 50% 以上赞成。目前自民党、日本维新会等加起来,在众议院已获足够多数,但在参议院不足。因此,自民党首先要争取明年 7 月参议院选举取得 2/3 以上的议席,然后联合维新会等提出修改宪法第 96 条,只要获得国会众参两院一半以上议员的支持就可以修宪。这等于只要是执政党就可任意修宪,从而为修改宪法第九条铺路。日本不会马上滑向二战时期那样的军国主义,但一旦宪法第九条被修改,就可能增大脱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性。   猜想五:俄罗斯试图建立新华约吗?   判断:基础已经不存在 11 月 9 日 ,美军入驻波兰,拉开驻军“华约”序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玉荣: 面对美国和北约的挑战,俄罗斯一方面加快了军事现代化步伐,一方面加紧经营独联体军事一体化来应对来自北约集团的威胁。 2012 年独联体国家还集体发声,表达共同应对外部威胁的意愿。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要组建新华约抗衡外部压力。因为俄罗斯深知,军备竞赛摧垮了强大的前苏联。今天若想真正有效抵御北约威胁、巩固在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力,头等重要的任务是实现经济现代化,振兴经济。为此,俄正加大力度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此外,即使俄罗斯试图建立新华约,其他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也未必追随。 20 年独立的经验证明,奉行大国平衡政策才真正符合他们的利益。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邢广程: 俄不会组建华约。北约和华约本身是冷战时的产物,现在冷战已经结束了,华约已经解散,北约也应解散,但是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还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但是,像集安组织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独联体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抗衡北约。此外,俄罗斯不可能组建新华约的原因包括:冷战条件已经不存在、俄罗斯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虽然俄罗斯对北约不满,但是也在谋求与北约的合作并发展关系。   猜想六:印度能否把势力伸进太平洋?   判断:实力不足,但仍野心勃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叶海林: 印度的实力不足以支持新德里的全球梦想;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连接性也没有达到印度必须全面介入太平洋事务的程度,下决心投入巨大成本去竞逐一个没有明确收益的目标是否值得,印度决策层正在考虑;西太平洋地区部分国家欢迎印度对地区事务的参与更主要是基于外交平衡考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 印度东进太平洋战略已取得重要进展。现今印度与东盟已经确定将双方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在军事领域,印度海军正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战略转向“远洋进攻”战略,正把海军活动范围从印度洋扩大到太平洋乃至全球各大洋。海军发展战略专家称印度欲控制半个太平洋。印度太平洋战略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谋而合,也恰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的利益需要一致。  猜想七:美国会打伊朗吗?   判断:掣肘因素多,可能性降低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 美国总统的连任已不再牵制其对伊决策,但其他因素仍然存在。国际社会对伊朗的金融与能源制裁已逐步显现成效,伊朗民众对本国政府的支持亦将更多松动,这将在新年中牵制伊朗当局采取继续强硬的姿态。维持核计划并避免战祸,符合伊朗的利益;以非军事手段阻碍伊朗推进核计划,仍将是西方首选。因此,伊朗做出局部退让以实现与其对立面的双赢从而避免战争,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性展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绍先: 美伊之间将有一番新的恶斗,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波斯湾局势难以平静,并严重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美国打伊朗的可能性较 2011 、 2012 年反而降低了。原因有二:一是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决心已定,目前中东乱局对之构成严重牵绊;二是政治伊斯兰化趋势强劲,已成以色列面临的最紧迫现实威胁,来自以色列迫美对伊动武的压力明显减轻。   猜想八:巴以和平曙光何时现?   判断:和谈难成优先项 巴以冲突中的儿童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 以色列于 2005 年未经谈判单方面全部撤出加沙,但犹太定居点人口房屋建设有所增加,未来撤退难度加大。在巴勒斯坦内部,哈马斯于 2007 年通过内战夺得控制权,但未得到国际承认。在巴勒斯坦内部没有实现统一、外部干涉没有被遏制的情况下,和平进程不可能取得进展,目前的复杂局面还会持续下去。 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 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准战争,巴勒斯坦被联合国接纳为“观察员国”,是巴方试图摆脱巴勒斯坦问题被长期忽视的军事和外交努力,但巴以和平进程依然无法摆脱被边缘化的阶段性命运。中东其他热点现在是世界焦点,巴以争端本身的复杂和敏感也决定了巴以和谈难以成为优先选项,即使恢复和谈,也难以实现突破。   猜想九:拉美会不会调头向右转?   判断:左翼强劲,中间崛起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 在委内瑞拉的总统和州长选举中,执政党都获大胜。这一胜利无疑鼓舞了拉美左翼的士气,使拉美政治力量的对比继续向有利于左翼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左派执政的拉美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执政地位比较巩固。 2013 年,厄瓜多尔、巴拉圭和洪都拉斯等国将举行大选。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被舆论认为很可能是未来拉美左派的领军人物。如科雷亚顺利连选连任,无疑将有利于拉美左翼力量的发展。巴拉圭和洪都拉斯左翼力量会在这两个国家选举进程中取得一定的进展。   目前拉美国家出现了执政的左翼和右翼政党的政策向中间靠拢的现象。如被认为是左翼的秘鲁乌马拉政府的政策与其前任人民党加西亚政府,被认为是右翼的智利皮涅拉政府与其前任、社会党巴切莱特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个人分类: 其它|1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程老师的学生放弃做一个优秀科学家的举动的一点想法
yongge2011 2012-11-15 17:00
我是前几天看到程老师写的他的学生放弃做一个优秀科学家这个博文的,当时看完真的还蛮触动的,作为一个在读研究生我也发表一下我的观点吧。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位学生真的好幸福。能有一个像程老师这样悉心指导他的导师。别的学校我不敢讲,就是我所在的这种三流大学里,这种现象时很少看见的。导师所做的就是给你一个研究课题和前期要看的几篇文献,其他的试验部分都是和师兄师姐学的,至于怎么做学问搞研究导师是不可能讲的,更不会说觉得做某个课题应该掌握哪方面或者更为全面的掌握某些知识而让你去看书什么的。我感觉大部分导师恨不得研一的基础理论课都不要上了,直接去实验室帮他做事。但是其实很多实验都是重复别人做过的,或者即便没有做过,个人感觉它的意义也不大。没有什么原创性的东西,都是跟风国外或者国内的研究。要不然就是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原理不清楚,过程也不太了解,就是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做好了老师就觉得你不错,做不好老师就认为你不行。 其次就是我觉得这位学生真的境界很高。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之类的,我看到有人写的理想是有一个老婆和女儿,然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之类的,我觉得这种人好没有志气,好没有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个科学家。但是到了今天我觉得其实真正可笑的是我自己,这种理想真的只是放在心里想想而已。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理想。而且我也没有那位学生的天赋,估计是这辈子当不成科学家了。真的做梦都希望和那位同学换一个环境,呵呵,也就是想想而已。 再有就是真的很钦佩程老师的为人,我是觉得程老师没有错的,其实我倒是希望我的导师能够告诉我,我做的东西所涉及的领域的其他方面的书籍或者论文,让后监督我看完。而不是整天催着我完成那些实验。(当然这些是必须完成的,我对此没有意见。) 总而言之,希望中国的高校里的导师能够多一些程老师这样的人,中国的学生里,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学生吧。
4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国家标准,我说几句“废话”
热度 4 Greg66 2012-11-7 07:51
时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颁布速度实在有点快。就我所熟悉的行业,每年标准审查会要开好几次,审查的标准有几十项之多。一些企业,记住了“一流企业出标准、二流企业出产品、三流企业出事故”的说法,一旦开发了某种技术、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有点小作为,就开始琢磨起草国家标准了,目的可能有两个,一是想展示自己龙头老大的地位,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利于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技术,形成竞争优势,无形中限制别人的产品和技术。而标准似乎也容易通过,所以标准也就越来越多了。而很多的标准, 没有深入的研究基础 ,在后来的经济、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然后就一遍一遍地修改、补充、评审,给业界带了很多麻烦事,不但没有起到标准应该有的引领作用,反而成了行业发展的桎梏。 我最近评审了一个安全培训计算机系统要求的标准,起草人没有定义清楚这个系统是什么,也没有明确系统的边界,当然就更谈不上撰写该系统的技术要求,起草人反而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人、使用教室环境(温、湿度等)、使用的计算机的要求、操作系统、画图的像素等做了些规定,我感觉实属无必要。安全培训,能够计算机化当然更好,但是如果能把问题(事故原因和对策)说清楚,拿粉笔画草图都是可以的,不必要要求画图用多少像素吧!这样的标准在事实上也无法执行,也不会有人执行,上课的屋子即使使用计算机也不会也无必要也多余要求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而且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要求使用某种操作系统,我看也是个荒唐做法。 撰写这类标准的企业,我看还是把精力用在实实在在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上,给社会带来实际效果才是获得社会尊重的途径。当然,撰写这样的标准也并非都是起草人的错,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者形势也许推动了他们这样做,但是这样提高竞争力也不是个办法,对自己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总之,“弄”标准,还是要慎重,否则效果并不好,对社会的哪方面都一样。其实我有很多激烈言辞,但还是温柔点好。我知道说了也是废话,因为这篇博文的作用也实在是有限,甚至根本就没用,所以在题目中我就说了,是“几句废话”。
个人分类: 5|4159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校训、logo、校园文化等的看法(修订)
热度 2 Greg66 2012-11-1 01:02
今日看到了一则博文,说“校训”的问题。这里列出了 很多学校的校训 ,供读者赏析。我觉得校训应该是“培养将来做什么的人”, 而且应该比较简单、明确、上口、易记、易理解,让该校老师和学生都有基本一致的理解,在日常工作、制度中都基本遵循,效果也基本达到或者正在达到,这样的校训才有意义。有些学校有校训,但师生不记得、不理解或者理解很不一致,这样的校训就相当于没有。很多单位也是这样,在显眼位置写上几条理念似乎就很有文化了,其实全体员工甚至管理层都没理解更没有在日常运用,此单位还是没有文化。这和安全文化建设其实是相同的情况。 此外,我记得2000年前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网站上对学校的正式名称、官方缩写、logo的解释都作了规定性说明(现在找不到了,也许有),我觉得也很有必要。现在国内有些大学,同一个学校的员工们的名片上的英文翻译都不一致,风格也各异,logo使用也不规范不一致,颜色、尺寸比例各有不同,这很显然非常不利于宣传本校的形象,logo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几乎和没有差不多。而且,同一个学校的很多子单位还各弄一个子单位自己的logo,更不利于统一宣传整体的形象,整体的品牌效应、影响力肯定比子单位的大,而且子单位肯定在单位整体精神指导之下,子单位无特殊情况没必要用自己的logo。我在十多年前听一位大学校长在国外考察回国后的一次演讲中就提到了大学员工的名片应该统一的问题,可是到了今天,很多还没有统一,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还没有做到,说明大家的思想不那么统一,复杂的校训就更难起到作用了。 所以推广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十分必要,尽管文化冲突需要解决(而且我认为也能够解决),但日常管理工作学习、应用这种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管理体系,它的程序文件的执行就能解决上述那些问题了。
个人分类: 12|387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科学普及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8-27 20:50
关于科学普及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思想、行为体系。 它包括:科学知识,即这样的认识;科学精神,即这样的行为准则和活力;科学方法,即这样的措施。 但是,必须注意:“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是随时间、空间、条件 而变化的,对它的认识、行为要做到能够与它“符合”,就会,也要,随之而变化。 什么是普及? 普及就是使其普遍化、大众化。 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广大群众都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什么是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就是将科学普遍化、大众化。 为什么要普及科学? 人类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并按之实践,才能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否则,就会失败、碰壁。 这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就必然,也必需,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也就是要普及地为科学事业努力奋斗。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更是如此。 又例如,各种水、旱、地震,传染病,等等灾害,的应急管理也都需相应的、及时的科学普及工作。 前不久,日本核事故引发我国某些地区“抢盐”事件,就非常典型地突出显示了科普的重要性。 要对谁普及科学? 通常认为只对中学生、大学生、小学生,普及科学,其实,所有的人都需接受不同层次、一定问题的科普,即使是研究员、院士,对于他们专长外所需的知识,就也要接受科普,即使是他们专业内的,但是新的发展、创新就也要接受科普! 当然,不同文化程度,需要和接受的内容与方式会各有不同,而且,从我国目前文化程度的普及情况,大量、广泛需要的确会处于大、中、小学文化程度。 怎样才能有效地普及科学? 既要普及,就必须受众能接受、能懂得,就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通常认为: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的方法。这当然好! 但是,关键还在于:必须了解、分析,受众在理解所普及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达到理解的规律性,根据受众的具体情况,引导解决。 而最重要的还在于所普及的内容是否科学? 不要迷信所谓“主流观点”! 特别是,现在许多主流的观点,存在大量,不实、不确,甚至虚假、错 误,例如: “大爆炸宇宙论”, 把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不断演变、发展的宇宙万物说成是由 137 万年前的一次“奇点”的爆炸形成。 “暗物质、暗能量”, 所谓“暗物质”是因已观测到的各星系团内各星系的运动状态,安已知的引力规律分析,推断其总质量比其成员星系质量的总和大 10-100 倍而产生。 虽经发现例如:非可见光星体、中微子、黑洞等,仍远未能弥补这种质量缺失。 却仍以错误分析观测结果,而认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并设想有所谓“反引力”的“暗能量”充满宇宙各处。 但经多方探测, 所发现的都是具有普通引力的物质。 而对引力公式和红移测速公式由相对论和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的深入认识与发展, 特别是,由周围星体运动状态可按改进的引力公式和红移测速公式推断其间黑洞的质量,已可为弥补所谓“宇宙质量缺失”,应能解释各种观测事实,为 否定存在不同于通常物质的 所谓“暗能量”提供了条件。 “‘夸克’禁闭成团组成各种基本粒子” 认为各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彼此不可分离的几个“夸克”成团地组成。 但是,既没有实际观察到 任何的“ 夸克”,也不能证明它们能在时空中彼此禁闭地不可分离。因而,它的存在性本身就成问题。 “波、粒 2 象性” 认为一个粒子同时又有波的特性。 但 是,一切宏观物体都只能是粒子,任何单个粒子都不可能有波的特性。只有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和统计结果才是波。 而这些显然错误的观点,却都作为真理,甚至以所谓“诺贝尔奖”推崇,写进各种教科书,并在各种媒体广泛宣扬,当成科普,造成很坏效果。 又例如,最近出现的著名科研单位众多科学家参与的所谓测得“中微子超光速”的报导,虽然,连参与实验者也大多不敢相信,但都只是质疑其精确度,和影响其精确度的因素,而想用提高其精确度或消除可能影响其精确度的因素来证实它。 原实验单位并确实又显著地改进了对中微子超发射时间的测量精度,得出原有同样结果,似乎认为已能验证“中微子超光速”。 还有其它著名科研单位准备如此进一步验证。 虽然,最后仍发现所测数据的错误而得到否定。 但是,实际上,问题根本不在“精确度”,而是对高速运动物体速度测量方法的根本错误。至今并未解决速度与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相比不可忽略的中微子的速度。 特别注意所普及内容的科学性! 因而,必须注意所普及内容的科学性! 根据科学性的特点,就必须:正确反映所普及的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运动规律;注意其在不同时空条件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应特别强调科学问题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学术讨论! 对不同认识的争辩,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分别说明:其依据、正误、得失和发展,而通过实践,表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决不能片面、武断。
个人分类: 哲理|3986 次阅读|37 个评论
关于安全专业学生出国留学的看法
热度 2 Greg66 2012-7-28 21:24
安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不少人对出国留学很有兴趣。对于研究生来说,尤其是读到中间的研究生,我不支持采用合作培养的方式出国留学半年、一年、两年后再回国完成论文的方式。这种短时间在国外留学,很难稳定参加外国导师的研究项目,也参加不了国内导师的研究项目,毕业时间又不愿意推迟(我将采取措施这样做),所以论文质量一般来说都不高。我支持完整地在国内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完全留学,在国外完成学位论文。这样,学生会从事一个完整的研究方向,对未来有益。当然,国内和国外导师正在进行 实质性 合作,正在进行合作项目研究的情况,另当别论。 学生也经常问,出国留学选哪个学校、选哪个专业?我认为专业比学校更加重要,在西方国家,各大学基本上是各有特色,大学整体排名对于将来的就业、职业生涯不那么重要。至于专业,我支持的做法,当然是按照原来的专业走下去,不要换专业。对于一个领域的熟悉和了解,至少需要2-3年时间,之后才能谈得上研究。 关于国外安全专业,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安全专业,可能叫做HSE管理,也可能叫做风险管理,也可能叫做public Health,还可能叫做其他的类似名称,如人机工程等,叫做safety engineering的倒不是很多。可能分布在管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等,和国内差别较大。总之,在国外,安全专业不是和某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的,所学的知识、从事的研究项目,基本上是各个行业普遍适用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那我“样样通、样样松”到哪个行业就业呢?我告诉你,各个行业都可以去的。当然,学安全专业,你不可能懂所有行业的技术,也不可能特别深入地懂一个行业的技术,但是你特别懂各个行业共同存在的预防事故(含职业病case)的方法和实践!事故预防,或者叫做HSE、OHS、risk management、public health等,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就像是医生,你能说医疗、医生不是一个行业吗?但是,医生并不给单独一个产业的人员治病。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ASSE、ACGIH、NSC、AIHA有多少会员,这些会员还只是从事安全、健康专业人员的一小部分。 当然,在国内,安全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人员,似乎还没有组成一个严格意义行业,还处于“谁都可以做”的状态,但不是本专业的人员,做不好,效果不佳。也因此,企业和社会组织,损失惨重。也因此,本专业的人员,机会很多,发展空间很大。已经成熟了的行业,哪里有这么多机会?在这个专业上,你发挥的作用有多大、你创造的效益多显著、你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应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完全决定的,是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几乎是一条铁的定律!而且,也不要说国内的安全专业、专业人员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安全专业的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中介机构、业余组织,等等,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你用的精力越多,在这里面空间也越大。
7492 次阅读|5 个评论
俺对科学网博客热点话题的粗浅看法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1-11-7 00:18
博主按 1 :俺也类属于科学网注册用户的“圈子”,如果有点自己的想法,谈谈也不会惹到谁吧。 博主按 2 :俺希望大家理性的讨论问题,每个人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实属正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但俺也希望讨论问题要对事不对人,搞人身攻击就不好了。 一、 关于“用功(勤奋)”与“回报” 不用功不会有回报,但回报是给有准备的人。用功得用对方向,方向错了,或者说不为发现规律而胡用功、不为创新而忙忙碌碌,只能是浪费时间。 记得上中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例子,谁能在最短时间内给出 1+2+3+…+100=? 的答案。大部分学生就按部就班的算起来,算了两个多小时也许没算对,这算用功吧,但这样不动脑筋的用功价值不大。唯独高斯在算之前,认真思考了一会,发现 1+100=101 , 2+99=101 , …. ,这样的等式有 50 对,答案是 101 50=5050 。无疑,这样找规律的用功值得赞赏。 二、“下跪的教授们” 俺刚看到这则新闻报道时,觉得“下跪的教授们”把咱臭老九们的脸都丢尽了,咱老九们拼体力不如别人,但可以拼“智慧”呀,咱不是人多嘛,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想想就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了,现在毕竟是新社会嘛,俺不想说了,说多了俺也智商为负数了。 三、“差劲学生” 在俺看来,聪明的、调皮捣蛋的硕士生大都是好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创造力;事事儿听老师话、唯唯诺诺的学生可能会讨多数老师的喜欢,但遇事没主见,做不出像样的论文,这样的学生俺不喜欢。老师培养硕士生的目的其中有一条是“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何种学生有此种能力,不需要俺再说了吧。 这样的学生早就定好了是读博或毕业后去工作的打算,平时交友广泛、社交能力强,招人待见。在决定毕业要参加工作时,论文早就做的差不多了,想去大公司实习早点进入角色,征询老师的意见时老师能不同意吗?每个老师都希望“名师出高徒”,“学生好了,老师才是真的好”。 一不留神,写多了,也困了,洗洗睡吧。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33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生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热度 6 plpbeckham 2011-7-1 09:52
在科学网上读过很多教师学者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再加上朱清时先生的南科大目前又处在舆论的刀口浪尖,昨日又品读了博文“ 我们是不是学得太多了??? ”而惊讶于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差异之大,故萌生以学生角度来聊聊当前的教育问题。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如果将教育过程看成一个力作用的过程,施力物体是教师学者或者相关政府部门,而受力物体为学生,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对于力作用效果的评价及后续的施力调节不是得看受力物体的信息反馈吗?另外,看惯了大师们对于当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也请听听一个刚刚经历过义务、高中及本科教育而正处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的一点看法——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晚生认为:父母不要过早施加学习压力!去年过年去二伯家拜年,聊到我尚读小学二年级的侄女的成绩:语数外都是98分,班级第三名。婶婶很是感慨孩子成绩不行啊!说实话,这成绩比我那时真是好多了,而且侄女还是在市里做好的学校,而我那时只是在一个现在只存“教学楼遗址”的村办小学。我当时跟他们说“一、两分的差距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她学到东西,学好了就行了”,婶漠然;同样,姐姐现在也为给我5岁的外甥女报舞蹈班还是画画板或者别的而发愁——城市里的小孩,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童年应该就是这样经历的吧。回想我们那时,童年更多是“玩”过来的,甚至几近疯狂,犹记得自己被老妈罚跪搓衣板或者挨打的情景,至少那时是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是快乐自由的,那时小孩的自然天性。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样那样的培训,过早的承受压力,再加上大多是独子,往以后发展,容易变得冷漠、自私或者孤僻。我想谁都明白,自身人格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远大于外界的强迫,正如“外应通过内应起作用”。所以说,与其投资较多的金钱与经历来培养小孩某一方面的特长或能力,不如仔细发觉或者引导性地培养小孩的兴趣,那样应该更有效果。笔者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的“教育从娃娃抓起”思想大有被曲解之意。 晚生认为:初、高中教育不要过于应试。似乎初、高中的教育只为一个目的——升学。笔者那时正是实行“素质教育”、“减负”初期,现在实行得怎么样笔者未曾多关注,只知道当时更多是一个“口号”:犹记得当初江苏省某市试点素质教育而高考成绩排名大跌落,据说第二年立马改了。大多数情况下“一考定终身”,眼看着每年高考大军牵动千万家长的心,再看看高考过后考生扔书撕试卷肆意发泄的情景,现在想想不免有些心寒。考虑到当前国情:这也没办法! 晚生认为:大学教育希望能务实些。当逃课成了习惯、代人上课成了产业、教师上课成了负担、工厂实习成了过场,你还会像刚踏进大学校门时那样雄心勃勃、斗志昂扬吗?大学,疲于评奖、排名;教师,奔波于申请项目、结题与评职称:如何来保证一个优越或者良好的教育环境?常有学生抱怨学习了那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处?而企业也常反馈学生上岗后连基本的都不会。细想一下,一些课程的学习真的是多余的,而一些很有必要的专业课却不能开。所以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合理些:学校或者学院可以根据行业特色选开相关课程并自己制定合适的教材,同时增开相关的实验课程及实习环节以弥补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不足。笔者感叹,学校的实验室更多的时候只是摆设,用于某些领导参观使用,而学生,有些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做实验,更多时候要的只是一份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而就算有学生想进行拓展实验,一些老师也会来一句“下班了,没时间了”等来搪塞,谈何意义?有时真想建议学校减少没必要的基础建设转而将节省的资金多购买些仪器设备和创造其他实验条件,这样也不至于学生缺乏后天的应用能力了。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而致各地教育差异性较大,文章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
个人分类: 研究生生涯|1764 次阅读|7 个评论
女人如何看待阴茎大小?
热度 2 andrologist 2011-6-4 14:41
女人如何看待阴茎大小?
阴茎的大小,似乎是男女都在乎或至少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很多男性对自己的阴茎长度不满意,千方百计寻找秘方,期望能使其变得稍大一些,心情之迫切,心愿之虔诚,着实令人感动。但是对性生活的质量来说,尺寸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女人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著名性学作家Rachel Kramer Bussel是一位较为特别的女性,她撰写的性学文章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在西方国家拥有众多铁杆fans。当有人问及男人阴茎的尺寸多大才好时,她不无风趣地调侃道:“我无法给出精确的数字,因为跟男人上床时我从来不随身带着尺子。不过,实践出真知,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尺寸大小跟床上的表现真的无关!” 著名性学作家Rachel Kramer Bussel 有资料说,男人阴茎的平均尺寸在12.93厘米左右(因人种的不同尺寸相差较大)。然而,很多女性却坚信比这个尺寸小的阴茎,同样能够带给自己最美好的性体验。大阴茎并不代表大快乐,越大并不代表越好。如果你不信,只需看一下Jonah Falcon,他至今保持着阴茎尺寸最长的世界纪录——34.3 厘米!但是实际上,凭直觉而论,除了那吓人的数字,他的阴茎并无任何可以让女性羡慕嫉妒的。有人研究发现,女人生来并不是尺寸狂,但却很容易受那些喜欢八卦男人老二大小的闺友所影响。其实,对别人的胯下一陀究竟是大是小感到好奇是很自然的事,不得不承认,女人有时候的确会八卦男人的阴茎,但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就跟购物选择商品一样,女人逛商场买东西,是先转悠个天翻地覆,然后才拣最实用的买。不过,没有几个女性会单纯为了尺寸大小,而满世界寻找最大的老二。 富有传奇色彩的Jonah Falcon 但与女人相比,男人对阴茎尺寸的看法就显得不那么潇洒了。研究发现,那些拥有较小阴茎的男人,他们对尺寸的焦虑程度往往要大于自己的性伴侣。其实,阴茎的尺寸到了一定年龄就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了,这个事实你很难改变。如果男人总是过于担心自己的尺寸,显然对性生活会有非常负面的影响。自我焦虑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当这种焦虑和自己的身体有关时。当一位男性带着这种 “我先天不足” 的心理暗示投入到性生活时,则很难享受其中的乐趣,包括其它形式的性亲密都很难。不少女性不明白自己的男友为何在做爱时总是自我感觉很焦虑,有时甚至很难保持勃起,性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痛苦的折磨。其实,这往往起因于男友自我感觉阴茎不够大的缘故。 不过有的男人也比较想的开,甚至可以拿此开玩笑。比如有一位名叫Stephen-O Glover的专栏作家,阴茎长得比较秀气,但他并不以此为耻,他在自传《Professional Idiot》里提到一个小秘密,说他身上有个纹身,纹的是“我有一根小香肠(‘I Have a Small Weiner’)”。听上去很粗俗,但很诚实,很多女性认为这样很性感,不是吗? 当然,也不能说男性对阴茎尺寸的焦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从某种角度来说,男人应该学会接受并习惯受之于父母的肉身,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幽默面对与自我满足。Alan Weider曾经写过一本书叫《Year of the Cock》,书中充满了作者对自己阴茎以及自身的嘲弄。书中他写到了“拥有小老二的13个好处”,其中之一是,拥有小阴茎会令你体验“菊花之乐”的机会比别人多14%。我们不知道他这个统计数字准不准确,但至少对于大多数能够接受肛交的女性来讲,假如碰到那些 “柱擎天”,即使用再多的润滑液,她们也不会让它亲近自己的菊花半分。 不少女性在接受研究调查时,不厌其烦地向研究人员诉说:“我们的性感觉实际上是非常主观的!”阴茎的尺寸是很直观的一面,但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到性生活的质量,比如交谈就很重要,至少你要感觉到自己的伴侣在想什么,这很重要。至于阴茎,它有多大就多大吧,反正你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就能长出个新的,因此,倒不如专注于自己能给予或者能接受什么样的性乐趣上。倘若你的女伴真的很在乎“充实感”,那成人店里也有足够多和足够大的假阳具与按摩棒供你们选择,至于何时用、怎么用,那就看你或她的个人喜好了。 最近,《时代》杂志健康版报道,使用一种所谓的阴茎增大器天天拉伸阴茎,的确可以使阴茎有所增大,他们称之为“牵引法”(见下图)。一项研究显示使用此法可令阴茎平均增长1.78厘米(疲软状态下),而另一项使用同样方法的研究显示,阴茎疲软时可平均增长2.29厘米,勃起时这一数据则为1.70厘米。不过与此同时,有批评家也尖锐的指出:“阴茎增长2厘米,看上去也许很不错,但是想象你戴上增大器,每天至少花4~6个小时用它来拉拽锻炼阴茎,你真的会愿意吗?” 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更大并不代表更好,也不代表更快乐。性爱能手并不总是尺寸之王。这与男人的身高有些类似,有些人总以为越高就显得越爷们。事实并非如此,不管你身高有多高,阴茎尺寸有多大,那都是自然的造化而已。简言之,女性绝不会因阴茎尺寸小就与人随便分手,也绝不会因尺寸大就随便与人勾搭。虽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的观点,但大多数女性还是认为,与其纠结尺寸浪费时间,不如思考如何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记住,大小是用来测量的,而快乐是要自己感觉的。不要在尺寸这棵树上吊死,因为有时候即使你尺寸并不小,但仅仅因为别人说小,如果你不能释怀一直纠结,最终你也会 “性趣” 索然。其实,相较于阴茎的大小,女性对男人大脑的“尺寸”更感兴趣,但即使这样,很多女性还是毅然决定:上床前绝不带尺子!
个人分类: 男性|13654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信仰自由主义
热度 1 fqng1008 2011-5-22 18:42
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我在经历了许多年的集体性的“被信仰”以后,又经历了若干年的集体性的“信仰缺失”。记得几年前儿子在英国懵懵懂懂地迷恋于“基督”(最初为了教堂里的免费晚餐),我们曾经大光其火,因为那与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不相吻合。虽然最终走出“基督”与我们的阻扰关系不大,但也是一次“信仰缺失”者对“盲从信仰”者的全面讨伐。 这两年迷恋于网络,边看边学边写,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某种 观念或者说是信仰。直到这次回武汉办事之时,当捧着 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进行系统了解的时候, 我忽然坚定地发现,原来我有了信仰即“自由主义”。原来信仰是学习和思考的结晶,是个人在文化的星空里寻觅和按图索骥,是“被信仰”破灭之后对人生和世界求索的坚定,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对于“形而上”的独立思考,是不同于“被信仰”和“信仰缺失”的渺茫和混乱的精神理念。 翻开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我发现自由主义既不是毛泽东反对的那种自私自利的小资产阶级观念,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对于社会秩序的天然反感(可能存在误解,因为自己不是政治学者)。虽然自由主义内部派别林立,但“个人自由”贯穿于制度设计和生活方式选择之中,为其逻辑出发点。它是在“自由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道德多元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等与自由”、“权利(个人权利是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与正义”、“法治与民主”的充满张力的动态平衡。 从当代许多政治哲学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由主义现代追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总结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1)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当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2)最大限度的自由平度:国家应该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3)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4)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反对至善主义;(5)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和公平机会;(6)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认为,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基于其他价值,即使是平等及正义也不例外;(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邪热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承认社会必然发生变迁的事实;(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它是把所有的组织、团体、社群甚至国家都归结为个人,因为任何组织的利益都必然地反映在个人,比如纳粹党反映的是希特勒的个人信仰,其他人可能都是希特勒观念的“被绑架者”。实际上,那些打着“人民”、“民族”、“国家”(实际上相对于被人利用的抽象名词)招牌的集权主义者,往往带有更大个人野心,是不折不扣地奴役大多数人的利己主义。我想,真正的自由主义并不排斥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价值,它只是强调个人自由是社会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是判断社会政策的最终立足点。 当然,对社会政治的热衷并不能取代我在政治学上的无知和浅薄,但是探索和钻研会缩小它的差距,我的人生经历也会对我所有帮助。 最后,我非常赞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的见解,他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 对于人生,他说:“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对于政治, 他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对于战争, 他说:“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预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蓄意进行败坏,那末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1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统计物理我国现状的看法:新书“诸论”有关摘录
fangjinqin 2010-12-20 13:02
对统计物理我国现状的看法: 新书诸论有关摘录 方锦清 按语:毕桥与我合著的网络科学与统计物理方法新书明年初即将出版,其中诸论中谈到了统计物理与网络科学的关系,并涉及我们对我国统计物理发展的看法。这里摘抄一些内容,提供给有兴趣的读者大家讨论和参考。 在过去 30 多年里,特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科学界很重视非平衡统计物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学术活动相当活跃,当时引人关注的有:非平衡-非线性科学与混沌学、伊 . 普利高津 (I. Prigogine) 的耗散结构理论、赫尔曼 . 哈肯的协同学和法国数学家勒内 托姆勒内 托姆的 突变论 ,有关这些新兴学科的全国学术会议盛况不亚于当今的网络科学会议。我国在相变、非平衡统计和耗散结构理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一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工作: 1978 ~ 1990 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等完成了 关于非平衡量子统计的闭路格林函数研究 ,对 60 年代由 Schwinger 建议的闭路格林函数理论框架做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理论表述方案,并应用于临界动力学、非线性量子输运、淬火无序系统、激光、等离子体等问题中,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反映在郝柏林和于渌等编著的 统计物理学进展 之中。在 1980 ~ 1986 年,北京师范大学黄祖洽与丁鄂江完成了 玻耳兹曼方程的奇异扰动解法 。他们用奇异扰动方法消去玻耳兹曼方程求解中的久期项,解决了历史上长期无法讨论的长时间弛豫行为和远离平衡态的气体的弛豫问题。 1978 ~ 1983 年,北京师范大学方福康将非平衡系统理论推广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 1987 年霍裕平出版了 非平衡态统计理论 一书;从 80 年代开始,北京理工大学的邢修三提出和探索了非平衡统计物理的基本动力学方程及其求解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扬州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院校学者也分别在混沌系统、混沌控制与同步系统、分形物理、复杂网络、非平衡化学物理动力系统等方面都各自取得了进展。 然而,我国非平衡统计 90 年代开始发展慢了下来,并逐渐停滞不前了,原因何在?这可能与国内组织不力有关,全国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会议本来每隔二年召开的 2 个主题分会,全国凝聚态理论分会坚持得非常好,发展也比较兴旺发达;但是统计物理分会则无人过问,原因在哪里?当时我国统计网络学科带头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负起责任来??到底受到国内什么环境影响?有什么历史经验教训?这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的事情啊!现在是应该赶快猛醒和急起直追时候了!!
个人分类: 科学论坛|58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对土地生态学的看法
geoallan 2010-9-22 00:57
我们系是土地资源管理系,因此这一学期开了这门土地生态学本科课程。由于其他老师不熟,遂由我来承担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接到这个任务,我就有些挠头。 首先,土地生态学没有一本权威的教材。我搜了一下,也就前几年大地出版社出过一本土地生态学的书,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很多内容需要斟酌。 其次,土地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某些层面上存在很大交叉。那么在定义土地生态学的问题上我就很疑惑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陆地生态系统有何区别?和景观生态学怎么区分? 最后,土地生态学正如一些学者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土地+生态学如此简单。两者如何交叉融合,又怎样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解释清楚,的确是一个大任务。 各位同仁有何建议,请多多给我提。在此谢过!
个人分类: 勉为学术|52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就科学网“顾问博主制”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famingkuang 2010-6-17 22:49
看了科学网编辑部《 借大赛东风,科学网拟实行顾问博主制 》 后,谈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原文中: 1)顾问对象:选取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100名的博主和均排行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去除公共博客和重复者) 我觉得这些人不足以代表科学网上的众博主,既然要代表科学网上的众博主行使权利,那么这些顾问博主就应该最能代表科学网上绝大多数博主利益的人,应由所有博主投票产生,不应该只讲论资排辈。所以我的建议是: (1)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100名的博主和均排行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去除公共博客和重复者)。这些人只能算是由编辑部提出的顾问博主候选人名单, (2)科学网博主可自荐或推荐不在编辑部提出的顾问博主候选人名单以外的博主成为候选人。 (3)全网博主公开投票,按票数多寡录取足额顾问博主人数。 二,原文中: 2)具体程序:科学网将根据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或者接受某一顾问博主提议的问题,以邮件方式征求顾问博主集体的意见。然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后,找到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3)为了减少占用顾问博主的时间,编辑部邮件将尽量设计成针对有关问题处理的多重选项,供顾问博主直接选择。 我的问题是:顾问博主与编辑部之间的联系采用一对一的邮件方式联系既麻烦又不够透明,而且容易让极个别顾问博主的意见成为所有顾问博主的意见,或者是编辑部把自己的意见说成是顾问博主的意见。所以如果编辑部真的认为有必要成立顾问博主那么就请给这些博主有知情权并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 我的建议是:凡编辑部需要顾问博主参与的问题请在特制的页面上显示,只有顾问博主登陆后才能看到、评论、投票。 发发才疏学浅,提不出什么好问题和建议,权当抛砖引玉,如有对编辑部不敬之处还请编辑部原谅。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4105 次阅读|7 个评论
减轻我国地震人员伤亡的几点看法和对策
haochaochao 2010-4-18 17:42
目前,地球物理的部分科研工作者一直以地震是世界难题,无法预测的为借口,推脱地震预报的责任。地震预报确实存在难度,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汶川地震致使我国大量人民伤亡后,青海玉树地震又造成一千多人民丧命。下面是本人对如何减轻 我国地震人员伤亡的几点看法和对策: 1. 加强地震带的地质基础研究,准确掌握断层分布情况,确定易产生滑坡地区的土层和岩层性质。 2. 对地震带进行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结合地震观测站的结果,分析各断层所受应力状况,探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交地震风险评价报告。结合易产生滑坡地区的土层和岩层性质,进行滑坡数据模拟,提交滑坡风险评价报告。 3. 对地震带的人民居住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地震风险评价报告和滑坡风险评价报告成果,对处在断层附近和易滑坡地区的居住居民,采取国家直接补偿、干预的方式,使此部分居民迁离断层和易滑坡区域,到地质灾害风险较小的区域居住。 4. 结合 3S ( GPS , RS , GIS )技术,提交直观明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此报告应包括地质基础、数值模拟(地震和滑坡)、人民居住情况、总结和对策等多部分。 认识世界后,按照得到的规律办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改造世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满足人民的需求。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2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点看法
mashibin 2010-4-2 22:03
我上科学网的时间不长,但是最近看了一些帖子,感觉科学网有点乌烟瘴气。 这里成了发泄的场所,很多博主在这里发泄自己对周围、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完就没有了后话。 我个人认为科学网不应该这样,应该多一些讨论,关于问题的讨论。 我现在的心情是前路茫茫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柏扬:投奔中医记
chile 2009-9-15 09:53
  高雄《民众日报》通令给一些爬格纸动物,要每人写一篇我的生活,写的话银子从丰,不写的话提头来。柏杨先生停笔数月之久,仍挡不住威迫利诱,写了一篇交卷,从副题上可看出内容之精彩,曰:闭门思过,平心检讨。初一瞧好像是学生在课堂上写给教习看的作文,再一瞧又好象是大哼秘书在有冷气的房间里写给小民看的训话训词。不过事实上我说的全是肺腑之言,盖我思的结果,是别人有过,检的结果,也是别人应讨也。我老人家集字典上所有美德名词于一身,却沦落到今天这种为人所不牙的地步,都是因为我这个人太好,而所有朋友都太坏之故。言之痛心,不说也罢,但各位读者老爷不可不知。   除了上面这个闭门思过,平心检讨的严正理由,柏老所以停笔数月之久,有些紧张大师以为我忽然销声匿迹,准是被人干了一帽,前往绿岛旧地重游,其实非也,而是御体有点违和。贵阁下读过《论语》乎?吾友孔丘先生泪汪汪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那就是对柏杨先生说的。从圣人的痛哭流涕,可知敝御体违和的隆重程度。呜呼,柏老年纪虽迈,却一向健壮如牛。去年被摩托车撞了个仰面朝天,如换了个没啥学问的人,早就脑震荡兼见阎罗,我却悠悠魂还,顾盼自雄,正说明天生异禀,不同凡品。可是天祸中华,敝阁下眼睛却出了毛病,这毛病应追溯到五年之前。最初有点模糊,读书读报,一片鸦鸦乌。到了前年,更进一步,看字只看一半,要想看全,就得歪脖斜眼,丑态毕露。我就天天骂眼镜店无商不奸,如今期负到俺糟老头身上来啦。可是,无论怎么配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总是如昔。柏杨夫人劝我到医院求治。一听要去医院,我就呼天抢地,抵死不从。盖目前的风俗习惯,流行死不认错,我的尊眼仍是七十年前的尊眼,相当年明察秋毫,五里外连一块钱都看得一清二楚,有啥可挑剔的?显然地错处在眼镜店,应依法严办,才是正确真理,怎能吃里扒外,私通番邦,疑心我有毛病也。折腾了一阵,又加上老妻力大无穷,仍不得不被押解前往。先去长庚医院,一位冷若冰霜的女医师左照右照;继去空军医院,一位热情如火的男医师把我的尊头放在架子上前敲后敲;又去找门庭若市,却脏兮兮兼乱嘈嘈的一位名医。结果是查了出来,异口同声宣布,我的尊眼血管破裂,瘀血堆积在眼球下半部,无法消失。这种贵恙,到了第四级就要举行全盲大典,我老人家已到了第二级,指日高升,快啦。   主要的现象是,用眼稍久,眼球就英勇地发胀,胀得简直要爆出来,而且痛,而且涩。医生老爷说,视神经已有若干细胞死亡。而视神经细胞,乃人体上最高贵的细胞(脚跟上的细胞算老几),死一个少一个。于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乃到了百药罔效之境,医生老爷除了面谕多眼维他命ABCDE外,别无他法。在德国的虞和芳女士,得到消息,她曾由德赴美,学过针炙(她虽是一个博士,却也是一个神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求她美国的老师,介绍台北中医张齐贤大夫。看在老友份上,这次是自动自发前往求治的。一直到今天,我每天都在拼命猛吃张大夫散丸交加的中药,眼睛有点稳定得住的趋势,胀痛的情形稍轻;又给我煮之熏之的药,每天熏上一次两次,干涩的情形也稍轻。不过两种稍轻,距政躬康泰,还有十万八千里。现在仍然是只看半个字,但歪脖斜目之后,也能支持十数分钟,看书看报虽然困难,写稿已无大碍,因稿纸上的格子格大,冒冒失失,总可填得进去。不过中药似乎太贵,动辄数千元,每次都心如刀割,与其破财,真不如瞎掉算啦。   吾友傅斯年先生在世时,一提起中医就七窍生烟,一些新派洋派,对中医更是摇头摆尾。一位朋友,被我借钱看病借急啦,有一次抓住我领口武林高手的锁喉战术,吼曰:老头,你下跪也没有用,一文不给。要看病,我陪你去找西医,费用我包。于是立刻又被押解秦重华大夫处。秦大夫亲自把我送到他的一位眼科朋友处,检查结果,学名是黄斑部变性,据说只有何仙姑下凡,才有希望。该朋友悻悻地掏出银子,摔到地上,我就捡起来仍去继续投奔中医。敬告读者老爷,我现在的尊眼除了看书看报有点差劲外,对于其他,看啥都行。看电影,看电视,尤其是看女人,无不得心应手,而且开起汽车来,更为灵光(如有仁人君子送我汽车,只管送好啦,不要客气)。   自从盘古先生开天辟地,中国是世界上硕果仅存,唯一屹立迄今,文化最悠久的国度。传统文化中,一部分是僵固了的酱缸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优秀的活泼文化。总不能一竿子打落一船人,中医有它的至理在也,它唯一的缺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医只知道麻黄治咳嗽,但问到麻黄为啥能治咳嗽,就一律瞪眼。三○年代,医学堂终于分析出来其中成分,提炼制成麻黄素,新派洋派才闭口结舌。   其实洋药在本质上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盘尼西林可以消炎,问到为啥能消炎,回答是,甲菌干掉了乙菌焉。但问到为啥甲菌能干掉乙菌?为啥甲菌具有这种特质而丙菌却没有?同样地一律瞪眼。柏杨先生说这话,可不是报名参加了义和团,横眉怒目发高烧,而是说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弃儿,被丢在阴暗的角落,一面任它自生自灭,一面嫌恶它为啥不去上学堂呀。中医之所以没有经过的整理,大概是学医的中国同胞,都立竿见影地要挂招牌,马上赚钱,很少肯在不能马上赚钱的药理上下工夫,遂使弃儿一天比一天骨瘦如柴。再熬个几十年,如果仍没人伸出援手,中国这一支优秀的文化结晶,恐怕要从地球上扫地出门,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的损失。   因为科学的落后,无论药理上或手术上,中医给西医提鞋都不配,再崇拜中医的朋友,恐怕不会请中医为他割盲肠。但如果是吞到尊肚的玩艺,至少中西医药并驾齐驱。尤其西药多半是矿物质的,凡矿物质的都容易引起副作用。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质的就安全得多。至于古代圣贤豪杰,帝王将相,猛吃硫矿,以求长生不老,那属于贵族特权,跟我们升斗小民无关。   不科学是中医最严重的致命伤。有时候看见有些中医老爷,口中念念有词,不像是治病,倒像是一位巫师在做法场,真能使人跃跃然想动脚踢其屁股。但事实上中药有其潜在的科学结构和科学原理,只是我们还没有弄明白那结构和原理的真相。傅斯年先生因为家人被中医治死,以致恨中医入骨。可是被西医治死的人更多。呜呼,凡是反对中医的朋友,包括傅斯年先生在内,几乎全都死在西医之手(除非老天保佑你,掉到河里淹死,或被汽车撞个魂归离恨天),却没有人反对西医。柏老就知道至少有一位洋大人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提起此人,家喻户晓,乃美国前副总统洛克斐勒之父,第一任石油大王洛克斐勒之子,老洛克斐勒是也。老洛想当年害了眼疾,以他的银子,自不必像柏老一样发愁进当铺,可是再多的银子也治不好尊眼,走遍了英、法、德、奥。最后垂头丧气到了中国,中国朋友就用一种不值几文钱的草药灌之,本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的心理,料不到竟灌得他重见天日,使他对这个古老国度的医药,吓了一跳,就在北平建了一个迄今闻名世界的协和医院,专门研究中国医药。可惜的是,协和医院每天忙着看病,看病可以赚钱,而研究却是肉包子打狗。中国人何等聪明,岂肯把银子往无底洞里扔。看样子要想中国医药科学化,靠中国同胞恐怕不行,势必得靠洋大人。盖洋大人都呆而且傻,容易上当,才肯花钱干这种没有急功近利的勾当也。
个人分类: 转自他乡|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注册用户推荐”说几句
刘玉平 2008-11-30 19:18
关于注册用户推荐之管见 这几天,关于 注册用户推荐 的讨论颇为热烈(略举几例,如:黄庆 加州阳光之四十四 推荐人制度与同性恋婚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998 ; 刘锋 关于用户推荐博文的建议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961 ;王铮 就用户推荐博文与刘锋先生商榷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093 ),这反映了广大博友对科博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可喜的是,在斑竹、博主们和网友们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科博已经成为华人科研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注册博主已经接近两千。作为开垦这块自留地近一年、对注册用户推荐板块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的一名老博主,就此问题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肯请批评指正!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规则,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关键在于大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不断加以改进,而不能全盘否定式的打倒。 注册用户推荐 板块,是今年四川大地震期间,在一些老博主(呵呵,包括本人在内)的提议下开设的,主要是基于 (1)斑竹人手和精力有限;(2)精选博文范围相对比较狭窄;(3)为了提高博主的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 等三个方面 。精选博文 板块,主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科研、教育和重大时事等话题,容易得到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提升科博的知名度和受众面,从而促进科博更好地发展。 注册用户推荐板块 ,既是对博主付出的尊重和肯定,更无疑是对精选博文板块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乏高质量的博文,其中一些还由此而被斑竹慧眼相中入选精选博文。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斑竹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科博的影响力和改进版面、增加功能等更为重要或实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其他博主提供了选读博文的参考线索。 从实际情况看,注册用户推荐板块是信息更新最快、题材及内容比较丰富、对促进博主之间和博主与网友之间沟通交流有不可忽视之贡献的一个板块。 因此, 注册用户推荐 的有利一面,应该予以充分地肯定。 注册用户推荐 ,最初是匿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被误用了。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来自本人,记得四川地震后有一段时间,当时 地震不可预测(报) 的观点占据了科学网精选博文甚至头条,因为 质疑 这一 主流 观点(哈哈,小刺猬因此而得名),本人曾经自荐过几篇关于地震预测的博文(人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哉,呵呵。后来就此公开道歉,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08 斑竹手下留情,多谢! )。因此,在一些老博主的建议下,没多久就改为实名推荐了。但这一改进,却把原来做得很好的表情符号(大概记得有 支持、温馨、高兴、实用、有趣、反对和夸张等七种表情。 ) 给忽略掉了,就成了现在只能从 数字上 看到推荐的肯定态度、而看不到质疑和反对的态度这一局面了。科学是对世界的探索, 对于一些科研方面的博文,质疑和反对意见,实际上对其是一种促进。如果在评论中,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提出来,是最好不过的。当然,通过在改进时增加反对或质疑的功能,亦未尝不可。 世界是多彩多姿的,对同一个问题,各人的认识不尽相同。君子和而不同,重要的是,大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在 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交流来妥善解决。 更希望在下一次改版时,通过功能的改进与增加,例如: 新发表的博文、新推荐的博文等能够设置为滚动显示,增加新加盟博主(一周内/或一月内加盟的,与特别推荐类似) , 恢复表情符号 等等。从而使广大博主和网友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也让更多待字闺中的好文章被发现和欣赏(冒昧地给大家提一点建议,有题无文、文题不符的文章能否少一些 *^_^* )。 呵呵,原来是想说几句而已,不曾想随手就写了怎么多,打住,算是对该问题的抛砖引玉。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相信通过斑竹、博主们和网友们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科博一定能够成为华人科研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81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丁金文_2220
wuyeqing 2008-10-28 13:42
8 月 22 日7 时 44 分, 2220 次列车在大连周水子站临停 1 分钟,并用警车护送, 7 名日本旅客顺利登上飞往日本大阪的航班。返回日本后,杉本洋江代表其余外籍旅客用汉语写来感谢信。 杉本洋江在信中说: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列车在周水子车站临时为我们停车一分钟 ( 本不应停 ) 安排我们提前下车,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在中国铁路史上闻所未闻。在世界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列车长为了万无一失,还专为我们联系了警车护送到机场。这也是铁路的又一创举。 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无数国人的愤怒和世界的轰动,甚至有爱国人士因为怒不可遏,不想与如此之人同一国度而想加入美国国籍,不管我们的国人是否理智,我想广大群众的意见才能代表一种时代的先进性,在这么多国人一边倒的唾骂声中既然还在为自己做毫无意义的辩解,中国这么多旅客每天每次都可以晚点,日本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晚点,如果说他们不了解我们国家列车晚点是家常便饭,就算他们出来旅行对我们国家的国情很无知,也应该知道列车有不准点的时候,他们国家的列车不晚点吗?何况是地铁也会有延误的时候,为什么他们就把时间算的刚刚好可以等上飞机,难道登机需要提前几个小时的规定他们也不知道吗?我很难想象来自发达国家的人在国外旅游连这点计划和安排都不会,他们是来旅游的,按理说不是来做重要事情的!出来旅游是鬼都知道应该提前做好很多准备,何况是鬼子.我怀疑这是日本人的一个阴谋,是想试探我们的这些所谓的人民公仆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然后让我们国人比较下他们受到的待遇和我们自己国人受到的待遇的差别,民族矛盾就是这样激起的!我们国人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但不是你说的我们自己人,而是日本人,而他们利用的工具就是你以及你们一群帮凶,我感觉自己在看007大片,多么惊险的一个赶飞机镜头!这部影片的导演就是日本的FBI。日本人只是想试探我们这么些年来有什么改变,他们的结论是,没有改变!我们有些统治者几十年来仍然是没有自信心,没有民族自尊心!对贫苦大众就耀武扬威,为富不仁!而对待日本人呢?终于让我们大家有目共睹!这点我们坐过火车的人都身有体会,而且是刻苦铭心,我们的老百姓到那里都是受到欺压的,虽然我们很多老百姓很麻木. 日本人坐火车列车晚点你们就有错在先,而且还有老人在你们就很慈悲,是不是这两位老人还有二战时的皇军霸气让你胆战心惊?我曾经看到一位大妈因为肚子疼的在地上打滚,你们的列车员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感觉就是无人售票车,找你们帮忙的结果可想而知。难道他们延误出境责任都在于你吗?你们这个时候哪里来这么大的责任心呢?一个客观事实是多因素的复杂结果,而不是由于某一个因素就可以造成一个结果,就如同我们得癌症一样也是多基因的结果,难道他们延误出境就没有自己的原因吗?我们都知道内因比外因重要很多.难道他们的信用就很值钱,我们的民族感情和尊严就一文不值吗?这确实是铁路史上一大创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知道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讲究信用,而我们有多少因为火车延误而让国人蒙受生命财产损失?这个时候你们的良心和责任心呢!建立在你所谓的为了引进日本的资金和技术的想法与卖国求荣有何不同?我们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和团结,而不是为了去讨好发达国家来求得发展!他们的技术和资金就不要我们的资源和市场吗?虽然你可以为自己辩解,当年汪精卫不可以为自己辩解吗?难道你以为汪汉奸就蠢得像头猪吗?从今天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看,你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有国人想加入美国国籍,因为我们所在并非人间,你所谓的日本人的表扬信就可以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难道就连证明一件事情是否正确需要时间和群众检验这个道理都不懂吗?这就是所谓的你们的素质?竟然置人民大众的意见而不顾,日本人的感谢信就说明你自己对了吗?小时候受到过的表扬还不够吗? 日本人的所谓表扬信我看了很多遍,是明人都可以看出这其中是褒是贬, 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做不到的(说明了永远都不会有国人在日本会受到这样的待遇)这在中国铁路史上闻所未闻(确实没有,可见这些人能力有多强)这也是铁路的又一创举(这就是你们体会了胡总书记精神的结果?终于有了一个创新的政绩),这怎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呢?这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在日本间谍世上无疑也是一个创举!因为他们只要几个旅游的人就可以把我们国情摸的一清二楚! 难道没有创造间谍史吗? 一直没有写博客的时间,但这次实在是很有必要写点东西纪念点什么,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为官者麻木不仁的心态,从鲁迅的文章中可以找到这种心态的一些蛛丝马迹.我们的民族觉悟性还是不够.我认为我们有些政府官员贪污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在任何一个有国家机器的国度里都不可避免,但是为官者就应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让我们老百姓做真正的主人,让我们的国民都能够受到平等待遇.我身边有太多的老百姓生存状况不说惨不忍睹,至少可以说是很可怜的,虽然每个人活着不容易,改革开放发展最可怜的是很多穷苦农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中央政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还是给了我们一丝希望,希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群众的政府,而不是拿纳税人的钱为所欲为.希望我们每个人发奋图强!也希望我们的列车员今后能够对自己国家的乘客能够尊重,至少跟日本人能受到同等待遇. 八二二事件沉思 转载于金文博文: 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正当我好好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时,正在网上遨游的儿子告诉我说我在 8 月 22 号做的一件大好事在见报后,在互联网上遭到部分网友的破口大骂,而且上纲上线,实在令人无法理解。做为一名有着几十年铁路从业人员的老铁路来说,我这几十年不能说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多大功劳,但至少也有苦劳吧,没想到竟落得今天这种下场,实在令人想不通。   首先,说为什么当时的列车会晚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对铁路的运力要求远远大于实际的铁路承运量。有报道说我国以占世界 7 %的铁路运营里程承担的世界 40 %的总运量,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说明我国的铁路运力缺口确实太大。由于铁路投资规模庞大,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旅客列车晚点是没有办法的事。本来我国的列车提速就是以小站不停为代价提速的,所以对于列车经常晚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第二.为什么会为当时的日本友人停车?因为当时那 7 名日本友人是因为我们的列车晚点才造成了他们有可能赶不上飞机,从而造成他们有延迟出境的嫌疑,是我们没做好工作不能按时到站,是我们有错在先,而且对方有两位老年人,确实比较令人可怜。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极讲信用,如果这次他们如果延迟出境被纪录在案的话,会为以后他们到世界其它国家的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从另一方面讲,日本现在是发达国家,是我们需要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国家,我是我们铁路部门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机会。所谓外交无小事,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的整体形象和招商引资。所以才特事特办。   第三.为何要申请警车开道?一般来说,没有特别重大的活动是不适宜于警车开道的。前面说过了,由于牵到国际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用警车开道, 7 名日本友人即使提前下了车赶到机场照样晚点,那提前下车和临时停车也就失去了意义。当时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干脆好事做到家,所以才申请了警车。   第四.如果是中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会临时停车并警车开道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我几十年的铁路生涯中,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如果确实遇到了国人同样的事,需要酌情处理,因为这种事情需要领导从全局的角度一考虑,不是绝对不可以。有人说什么铁路刚绑死人等等,我只能说,那只是报道上的一面之词,我不是当事人,不了解实情,无法做出解释,总之,如果我遇到当时那种有人在车上发疯的情况,会依法处理。   第五.日本友人的表扬信就说明了当时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为我们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口碑,为我们铁路系统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这是有目共睹的,说明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的服务行业的水平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六.很多网友因此上纲上线,大肆谩骂,污辱我们铁路工作人员的做法我无法表示理解与赞同。大家都不容易,谁不想在百姓口中落下好口碑呢?由于我们的工作确实有做的不到位的情况,希望大家能理解并给予时间让我们慢慢改正。无端的谩骂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更不要扯进历史进来,就事论事比较好。   第七.希望大家能够理智地思考问题,不要被情绪所左右,不要被一小部分别人用心的人利用。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