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开题报告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开题报告

相关日志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该怎么写?
热度 3 zywsict 2019-12-7 08:50
入职 XX 大学以来,每年都指导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总体还算比较愉快,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学生都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完成毕设,达到预期的目标,顺利毕业。但今年指导学生做毕设有点特殊,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今年所带毕设学生的人数几乎超过前几年的学生人数总和。 基于这种特殊性,再用以往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在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而且可能效率低下。基于这几年带毕设的经验,以及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再加上自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所以在要求学生写开题报告之前,给学生写个简单的开题报告攻略。 开题报告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这个题目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实现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以及对进度进行合理规划。 写开题报告和写八股文差不多,因为其主要内容都被限死,只能按照其规定的内容进行撰写。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等。 由于今年所带的毕设的题目几乎都是 XX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以这些题目为例,聊聊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 第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这个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两个部分。选题的背景可以通过文献调研,了解该题目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题目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按照时间方式或者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书写。研究的意义主要是指预期目标达到之后,可以带来哪些好处、便利?像 XX 系统设计与实现这类工程性的题目,只需阐述系统实现之后带来哪些便利,可以从便利性、经济性、管理的有效性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在研究或者实现过程中具体需要做的工作,相当于对题目进行任务分解。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在实现系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度比较大且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像 XX 系统设计与实现这类题目主要研究内容分成前端和后台。对前端和后台包含的模块或者功能进行细化即可。 第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这部分的作用主要就是说明如何实现预定目标以及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预定目标?像 XX 系统设计与实现这类题目,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用什么技术实现?比如用 PHP 语言, MySQL 数据库、 Tomcat 服务器、是否用 MVC 等,这些内容得详细介绍。针对每个研究内容,进一步解释拟用什么方式或者技术手段来实现,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第四,进度安排。 主要是给自己定个目标,规定在哪个时间段应该实现或者完成哪些任务。由于本科毕设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可以用周来安排进度,也可以用具体的日期来安排进度。安排的进度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可能导致其目标性不强,过短可能导致目标实现不了缺乏指导意义。一般以三周左右为宜。以下的进度安排可做参考: 2019.12.01-2019.12.20 明确论文内容,准备写开题报告。 2019.12.21-2020.01.13 进行相关论文资料的翻译,搭建系统平台。 2020.01.14-2020.02.02 开始着手设计系统,完成系统前端界面的设计。 2020.02.03-2020.02.29 完成后端数据库的设计并将前后端结合。 2020.03.01-2020.03.24 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准备中期检查。 2020.03.25-2020.04.20 根据测试结果与中期检查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 2020.04.21-2020.04.30 完成论文初稿。 2020.05.01-2020.05.20 论文修改完善,答辩 PPT 完稿 2020.05.21 之后 打印论文,准备答辩。 第五,参考文献。 这部分是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为了凑参考文献而将无关的参考文献列出;主要表现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与题目无关或者有相关性但没有在开题报告中引用。第二,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格式不统一,尤其对于期刊论文而言,不仅缺少卷号或者期号,而且甚至连页码也缺失。以下是比较正规的期刊论文引用例子:“王艳春 . 基于 Visual Basic 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21(1):43-45. ” 以上是对开题报告撰写的一些经验与总结,说得不一定全对,但对于初次写开题报告的本科生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23664 次阅读|7 个评论
硕士开题记录
chenhuansheng 2018-12-23 21:40
昨天(20181222)2017级硕士开题报告。 有刘勇、朱高峰、马金辉、年雁云、焦继宗,还有一个不认识的老师。 20 多个学生轮流上去汇报,老师们根据情况做出点评。焦老师基本不发言,刘老师见人就说话。 1 、 董敬儒是第 3 个汇报的,刘老师说了很多。其中语气不怎么友好。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l 一是他觉得黑河流域基于 NDVI 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多,董的工作意义何在?至少没有说明白。他提醒不要变成数字游戏。 l 二是觉得黑河流域空间跨度很大,能否采用统一的模型进行分析,值得怀疑。 l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觉得目标挺明确的啊。就是试图用多项式(不限于习惯的线性方式)进行拟合,探测有没有可能存在被隐藏或者被忽略的趋势。而且给出了图形,可以看出某些变化过程,用线性和三次多项式均可以得到拟合结果。但是线性拟合会忽略中间变化过程。不知道这方面是不是刘老师太过苛求了。 l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我可以理解为老师没有听懂。因为拟合过程是逐像元开展的。 但是刘老师说话的语气让人很难受。好像是严厉的批评。让人不由得联想以前同学们私下传言,说刘与颉不和,存在相互攻讦。 这种联想之下,对于他的意见,我们可能更多会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而不是就事论事的真实评论。 像对而言,朱高峰老师的评论似乎更加中肯。于其也和缓一些,相似与你商讨,或者谆谆教导。他说: l 为什么大家不用非线性拟合呢?因为 NDVI 自己可能会含有噪声。线性拟合,能够更好地抵御或者消除噪声的干扰。如果是非线性的多项式拟合,那就是假设一些偏高或者偏低的数值,都是信号。这是不合理的。 l 好吧。我觉得朱老师的意见或许是对的。但是,既然有人发了文章,而且有不少的人发了文章——主要是英文文献,都采用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拟合。那么说明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那么,针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朱老师提出的是商量或者教诲的口吻,我觉得汇报的人,包括旁听的人,都会好受一点。 怎么看待学术争端?尤其是当面的交流,这是个艺术活,也是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凡事以厚道待之,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你不知道倒底谁错了。 当然,如果对方出现了显而易见的错误或者疏忽,批判也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有些问题我们暂时不知道对错。 这么想来,以前我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时,有些时候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明显不负责任的敷衍行为,咄咄逼人,实在是有失大度了。而翟老师确实是宽厚仁慈的。 2 对于贺思嘉的开题点评,刘老师说建筑可以区分为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和特高建筑等。还说这是遥感角度的分类。现场听了我很不以为然。觉得好像没有见过有人从遥感技术的角度对建筑物按照高度分类的。这个分类与遥感没有关联。那么,刘老师的这通言论简直是无稽之谈,仗着自己是教授什么事情都要发言吗?反思自己,有时候也是对什么问题都习惯要说几句。真是幼稚。我对刘老师发言的感受,可以反推别人对我平常发言的感受。想着这事情来,感觉很窘迫,脸上火辣辣的,不知道曾经多少事情,让自己丢人现眼了。 3 、 硕士生开题,有一些共性的话题,比如选题过大、内容过多等。这些问题指出,真实及时。 还有一个共性的话题,就是对于“模型”的分类,把握不准。专家们纠结于“物理模型”与“非物理模型”。比如神经网络算法倒底是不是物理模型等,我觉得这个确实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深究。这不过是表达失当,不是什么大问题吧。重点在于用神经网络算法,能不能解决问题? 还有一些类似于此的情况,我觉得都是表达不准确造成的。对于所拟定的题目是否科学,是否可行,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一个公开的点评,大家好像也最好是人云亦云,既然你提到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得罪人的事,何苦要我自己一个人做呢? 反倒是一些涉及根本的问题没有人关注。或许,因为时间仓促,“专家”们根本就没有事先看过材料,只能临时就直观的问题发表意见。这样的情况,其实很难说对开题本身有什么重大的指导和评估。那么,如何把控,反倒还是学生自己把握和导师的把握。但是导师未必帮你把握啊。比如一个叫马强的同学,讨论度日模型预测冰川融水径流的问题。明显汇报材料准备不充分,谈不到点子上。导师在现场很尴尬地说头一天才看到材料,也来不及指导。 按说,说是开题不是 3 个月前就布置下去了,怎么会老师和学生都很匆忙呢?这中间不能只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吧。可惜,大家都会归咎于学生的。 4 薛晓玉的开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意见,需要注意。 一是对于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有助于对沙漠化、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具体话。过去很多研究只是笼统地谈沙漠化、植被退化等,实施治理以后,有如何变化也说的很笼统。刘老师认为薛晓玉的基于像元的分析,能够把每个像元的变化(趋势和过程)都梳理出来,这样子是不错的。我不知道是真的有这么重大的意义,还是刘老师的文献阅读少,没有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我看来,就中国北方、西北和三北地带,采用逐像元的分析,其实已经公开发表了很多成果。他怎么会这样子想呢? 如果是因为刘老师自己没有注意到,那么这个说法导师暴露了他的短板。我突然想到,对于数据处理方面,我因为不会编程,与此相关的好多问题我都忽略了。如果将来自己指导学生,万一有学生号准了这一脉,故意那此类问题糊弄我,那不是眼睁着被糊弄么? 二是大家对于公开产品的使用和验证的问题。好像是朱老师提出来的。薛说拟采用 Spot/VEG 的 NDVI 产品,基于 CASA 模型进行建模计算 NPP 。朱老师说 MODIS 有现成的 NPP 产品,为何不用?既然是公开的产品不用,总要有个理由。而且既然是公开的产品,那么其 NPP 的质量肯定是有保障或者得到检验认可的。既然不用,那就必然意味着自己计算的 NPP 需要质量检验。但是这部分工作在计划中没有呈现。这是个问题,而且是很致命的。我想,那么也就是说,我在使用 CAS 的土地利用产品的时候,其实是有据可依的,因为是公开的产品,其质量有保障;但似乎同时还面临一个问题,即局部精度验证的问题。 三是可行性分析:已经开展的工作和积类才是最重要的可行性。因为薛已经完成了研究区的变化趋势(线性斜率)的提取和偏相关系数的提取,所以可行性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与会的专家们说,与拟开展工作的已有工作的积类,这才是可行性的支撑。那天注会上魏师兄也有类似的表达。去年我们几个写的自然基金,我看到老师之前完成的几个基金和相关文献,确实也感觉到这才是科研积累和真的可行性支撑。我们学院年年要求老师们申报基金,甚至不惜本钱请外面的专家来指导,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四是创新性问题。薛晓玉的工作,创新性在哪里?被专家质疑。刘老师还是谁指出,方法是现成的,数据是现成的,则方法和数据都不是创新。探测的问题也是别人讨论过的。那么创新在哪里呢?这是个问题。虽然好多同学的汇报中,老师没都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普遍存在的。只不过有的人汇报比较有趣,大家就忽略了。如果拟汇报比较无聊,必然会那这个事情来拷问。我也必须思考这个问题。 5 科学问题的问题:我的科学问题? 好几个人的汇报中,明确地提到了科学问题。其实如果是实验性质的研究,比如汪某利用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试图建立冰面亮温与湖冰的厚度,这个就很容易写出“科学问题”来。因为实验目的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探求的问题。 不过,前面的师生交流声音太小,不知道老师们似乎关注倒一些深入的问题。在我看来,冰面温度与冰体厚度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湖冰表面的温度(亮温)可能与气温、太阳辐射有关,与冰体的状态尤其是冰体的厚度,似乎没有必然的关系,至少感觉不会有显著关系。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遥感探测的亮温,所用的微波遥感数据是 25km 分辨率的数据。地面实测的数据只是点的数据。这中间空间尺度差异太大,可能是不合理的。当然,合理不合理,是否存在关系,只有做了才会知道。所以这是个悖论。作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或许作一下也无可厚非吧。但是如果是博士,最后千辛万苦做出来发现没有关系,这可能是个大麻烦。 实验性质的选题比较方便、容易地提出科学问题。但是非实验性质的,就很麻烦。我们组的 4 个硕士都是作宏大区域的,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光学遥感产品探测地表植被状态的变化。能得到什么结果我们也是不知道的,没有办法预知。 怎么提炼科学问题? 想起来,我自己的研究也是这样。如果作为一个小论文,我想解决什么问题,当然可以明确、大胆地说。但是作为学位论文,就很没有底气。专家们似乎总是希望我们在促进科学发展层面有所贡献。问题是我们的方法是既有的,研究数据也是别人提供的,研究区域的特殊性在别人那里也业已指明。我们的创新尚且难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更不要说科学问题了。 怎么办呢?如果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出现,来年的 3 月,就轮到我自己开题了。这个问题要好好想一想。实在不行,使劲读文章吧。 6 看文献的选择:二流文献不要看,不要轻信。 因为对于模型的“不当”分类和表达,引出了该读什么文献的问题。李汝嫣说他的分类之所以是那样,是因为有文献上也是这样表达的。而朱老师说,文献上的表达不一定正确,要有自己的判断。 其实什么样的文献表达是可信的,还真不好说。普遍采用的表达也不一定正确,但是这是一种保险的做法。还有就是高级的杂志。档次越高,似乎越有保障。 刘老师似乎有外国期刊情节和 SCI 倾向。但是他的理由很有道理。他说。虽然我们今天对于 SCI 有一定诟病,但是毕竟 SCI 是经过严肃的同行审查的结果。而中文期刊,常常有居于人情等因素而通过审核、发表的不严肃的文章。 前几天,网上爆出日本人本庶佑的说法,他说 Science 、 Nature 的文章, 10 年后再来看,有 9 篇不正确。哪里还有无限的权威? 不过作为学生,作为知识的追求而非创造者,我们大概也只能尽可能照搬高档次的文章了吧。 7 、选题的问题 20 多个人做开题汇报,其中有两个被明确指出不符合 GIS 要求。一个是马强“基于度日模型的冰川融水径流估算”,一个周茜的“中国西北干旱区大气污染研究”。这两个都没有紧密地与 GIS 和 RS 结合起来,不止一个老师指出这可能存在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 另外,周茜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这个女生在王晓云老师的“专业英语”课堂上宣讲了一篇难度极大的定量遥感论文(李召良关于温度反演的)。他的阅读功力可见一斑。昨天在答辩现场,他一直在用笔记本看文献。学习劲头十足。昨天开题的时候,成列前期研究可以看出,他已经完成了一些出色的工作,包括两篇 SCI 文章。这确实是我所不及的。但是他说做的工作,使用观察数据分析大气污染,还是实验范畴。毕竟要容易一些吧。不管如何,文章在那里摆着呢。
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样的开题报告会被毙掉?
热度 11 wshuyi 2017-9-30 11:07
快开题了,你一定希望自己顺利通过吧?开题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严重问题,你是否都谙熟于心了?如果没有的话,赶紧读一读本文,对照检查一下吧。 惶恐 今天一个学生找我来商量开题报告的事儿。他说自己心里没底,不知道开题时候的哪些问题会导致不通过。 在我们学院,开题报告会后,处理意见一般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 通过 。这就意味着没有原则上的大问题,你可以按照开题报告里的日程安排,开开心心写论文了。 第二等是 有条件通过 ,或者叫 修改后通过 。这说明你的开题报告存在问题,好在问题并不太严重。只需要根据开题小组各位老师的意见,认真对照修改,然后也可以开始写论文了。你最好在修改后,拿给开题小组组长和导师看看,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等是 不通过 。就是俗话中常说的“被毙掉了”。这种评价是最糟糕的情况。意味着你的开题报告存在严重的问题,必须大幅度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如果有二次开题还好,至少你还有一次机会尝试。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需要延期毕业了。 学生们最恐惧的,当然是选题被毙掉这种极端情况。 那么什么样的选题会不通过呢?我帮他总结了4条,用通俗语言介绍,比较好记。分别是: 出了圈; 没价值; 不必要; 不靠谱。 下面我们一一说明和分析一下。 出了圈 所谓出了圈儿,就是选题不在专业研究领域范围内。 虽然人类的知识是个整体,但是你的学生证上是有专业类别的。如果你不需要学位,那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世界上任何有趣的问题。几百年前的那些博物学家们,走的基本上是这个路数。然而如果你当前的目标是拿下学位,那毕业论文的选题就不能偏离专业领域这个范围。 跨学科 或者 交叉学科 的研究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必须体现 本专业 和其他专业的交叉,而不能是完全做其他领域的研究,毫不涉及本专业领域关心的问题,或应用本领域的特色研究方法。 举个例子,假如你研究信息管理,大可以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甚至是深度神经网络,都可以往上招呼。但是,如果你的研究只是帮助了计算机学科改进底层算法,或者做了个Linux一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出来,那么虽然你贡献很大,却只能去计算机系那边去申请学位了。 题目出圈儿,是开题报告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一般会直接毙掉。 怎么才能保证选题不出圈儿呢? 你需要读大量的文献,了解学科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请教专家(例如你的导师),为自己的选题把关。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如果本学科有广泛适用的应用型研究方法,那么也可以放心使用,而不必担心出圈儿问题。 例如图书情报领域,有个研究方法叫做 文献计量 。目前学术界的容忍度是,只要你用了文献计量,那么计量对象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文献,题目也可算作图情研究的圈子之内。所以,你时常可以看到图情专业许多学生喜欢拿着这把锤子,虎视眈眈各个领域的文献,到处找钉子玩儿。 这样做,虽不必担心出圈儿,但是后面几条还是要小心。 没价值 科学研究,是要投入资源的。你的时间、注意力、金钱、设备、社会资本(例如时常需要请教朋友)……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投入了就需要有产出。所以如果你把资源投放到了没有价值的问题上,那就是暴殄天物。 开题小组如果认定你的研究题目没有价值,会果断叫停,这实际上是为了你着想。亡羊补牢嘛。 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呢? 简单而粗暴的解答,就是这世界上除了你之外,还要有至少一个人关心其研究结果。 在经济学里,这就叫需求。 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为什么那么火?为什么河北某高校老师一篇基因编辑的论文就引起了那么大的争议?就是因为生老病死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得病了我们就需要治疗,绝大部分人都渴望健康长寿。所以如果你的研究,能够提升1个百分点的疾病治愈率,或者延长人类平均1年的寿命,那就是 非常有价值 的。 相反,你做出来的东西没人想了解其结果,那价值就要画个大大的问号了。 你可能会辩称,有些人会领先于时代,其研究问题在尝试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过,当然也就没人关心。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肯定不被大众认为有价值,就连能看懂的人,全世界都屈指可数。先驱研究者完全可以通过研究来激发和创造需求。就像现在,相对论早已进入了大学甚至中学的物理学课本。人们在探讨星际旅行、穿越的可能性时,总会把它挂在嘴边。 没错。但是请你用贝叶斯公式来分析一下,你一个还没开题的学生,做出上述完全超脱时代,令所有人惊艳的研究问题,可能性有多高? 更多的时候,被别人不看重的研究,是因为确实没意义,也很无趣。 例如你非得要选“存款数额与利息收益相关性研究”作为论文题目……你研究啥?直接查银行利率不就完了? 不必要 你找了一个没有出圈儿,而且还很有价值的问题,欣喜若狂。 开题的时候,组长淡淡地问了你一句“John Doe博士2015年发表在XX期刊的那篇文章看了吗?” “没有!” “你的研究问题,他已经完美解决了。重新选题吧。下一个!” 一旦别人先你一步,把你打算研究的问题做完,并且发表了出来,那你还做个什么劲儿呢? 想想看,为什么开题报告里,一定要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呢?就是为了放在那里显得字儿多,而且一堆标注显得高大上吗? 当然不是。为了写这一部分,你就得读相关文献。读了文献,你自然就应该了解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已经被别人给做掉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做了文献综述,有些人依然把别人研究过的问题提出来,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呢? 原因是丰富多彩的。 最常见的原因,还真不是胡乱应付,而是许多相关的文献,他根本就没见过。 为什么?他很认真地在图书馆里,天天从早看文献看到晚啊! 他确实一直在看,不过只是在看 中文文献 。 许多学生做研究,只在CNKI上,用中文关键词找论文。只要CNKI上查不到的文献,就视同不存在。 2000多年前,我们老祖宗就用成语给这种做法起了个名字——“掩耳盗铃”。 他们为什么不读英文文献呢? 唉。 因为看不懂呗。 要想了解选题必要性,就必须全面读文献。你对该领域越是了解,选题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对绝大多数专业来说,英文文献的阅读必不可少。 好好学英文吧。 不靠谱 有的时候,你会看到题目是圈内的问题,大家都关注,没人曾经完美解决过……可选题依然被毙掉了。 怎么搞的?! 因为选题不靠谱。 这两年,有句流行语,叫做: 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 这话是否科学,咱们搁置不论。但是借用过来,却是可以成立——选题不谈可行性,就是不靠谱。 所谓不靠谱,就是指老师们不认为在你读研的这一两年(考虑到毕业年级找工作的压力,这个时间还要打折扣)有限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研究。 不靠谱的问题,有以下类别: 题目过庞大; 方法太复杂; 数据难收集。 最常见的,是研究目标过于宏大。 《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城乡信息鸿沟对策研究》……这样的选题,N本大部头著作都做不完,你一篇毕业论文就想搞定? 这就是为什么,导师在指导你选题的时候,总会提及一句“要具体”。 足够具体的选题,必然会显得“小”。但是这不要紧,作为学术训练的一部分,你应该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不要一出手,就恨不得来个“排山倒海”。更常见的情况,是把“眼高手低”四个字暴露无遗。 另一种不靠谱,是研究方法过于复杂。 当然,这是 相对的 。有的人,例如Paul Pavlou教授,能够把十余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应用自如。所以他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放在那里,就可以自成体系(请参考拙作《 如何选研究题目? 》)。对于Pavlou教授来说,这些方法都不算复杂。 但是对你来说,方法复杂度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研究也需要调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同时集成了结构方程、深度学习和复杂系统仿真……那老师们可能得回顾一下你的简历了。你得拿出足够多的证据,才能说服别人,让大家信任自己可以在读研剩余的一年时间里,在应对就业或升学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这么有挑战性的难题。 更多的情况下,列出那么多复杂方法,是因为学生对相应的研究方法缺乏了解。只是听说了个名词,就扔了上来,还言之凿凿,觉得使用这些方法很有道理(而且很酷)。结果选题被否定,要求重做,才追悔莫及,解释说只需要问卷调查就够了。 有的人,使用的研究方法并不复杂,但是需要用到非常难以获取的数据。这同样也是不靠谱的体现。 虽说如今是大数据时代,但是研究数据依然是宝贵资产,并非每个人都可以采集到的。你会看到别人的论文里,用到了某个社交网站的用户注册数据和私信交流文本(当然已经做了匿名化处理),就兴致勃勃,也把这些数据当做研究对象。可是你真正做到那一步,才会明白这些数据根本就不向你开放。别人能用是因为特殊的时段、机缘和人脉。时过境迁,数据管理的规则和法律早已完善,这些数据就无法被外人使用了。 怎样避免选题不靠谱呢?就是要有前瞻性。做开题的时候往后多想一步,尤其是想想那些具体的步骤、流程和方法。更好的办法是简单做个尝试,看数据能不能获取,方法能不能应用,以及写下的文字能否面向题目,自圆其说。 小结 以上,我们列举和分析了常见的4种开题报告中常见的严重问题。 我们来简单复习一下: 题目出圈儿太恐怖。你需要读文献来了解学科边界,或请教导师等专家把关。 题目没价值很糟糕。你需要从文献或工作、生活观察中了解真实的需求,保证你写出来的东西,至少得有一小撮人愿意了解。 选题不必要最尴尬。一定要把相关研究认真掌握,不要遗漏掉外文文献中的前沿研究。 选题不靠谱……缩小题目、具体化,使用合适的、自己能够掌握的研究方法,不要忽视数据的可得性。 希望你在准备开题报告的时候可以避开上述这些坑,顺利通过。 开题报告中还会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技术错误(错别字、语病)、内容不全(有人居然会遗漏某个部分没有填写)、格式不规范(明明有模板啊!)……本文没有详细列举,因为这些都是可以轻易避免的问题,没有做好大都是因为 态度 问题。 戒之,慎之! 讨论 你在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本文中提到的常见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以你的经验看来,开题报告有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还有哪些?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微信关注和置顶我的公众号“玉树芝兰”(nkwangshuyi)。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199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说说博士生开题——兼谈写基金申请
热度 4 等离子体科学 2015-1-10 17:09
昨天回北大,听了几个博士生的开题报告。 原则上说,博士生的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研究阶段的开始,是攻读博士阶段研究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来说,一般应该在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第一年或者第二年完成;对已经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才开始读博士的研究生,应该在博士阶段第一年就完成。我们目前很多地方是在直博学习的第三年上半年做这件事情,有点晚了。 博士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比如直博生已经上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的基本上修过研究方向相关的骨干课程),就开始选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开题。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所研究问题的 发展背景和 研究意义)?怎么做(关键问题、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粗略的年度研究计划 )?这很像写基金申请,先要简述问题背景、发展趋势、研究意义;然后是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关键问题,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以及研究计划。所以开题报告对研究生来说是最初的“写基金申请”训练。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训练——我们做科研工作,必须告诉别人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这样自己也有个底。 我们现在不少研究生上来就动手做,进展也不错,甚至发了文章、做过会议报告结果开题报告成了成果报告(或者阶段性成果汇报):上来简述一下motivation,然后就开始介绍模型和数值方法、展示结果、分析机制、总结结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笔者曾经说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缺少一个环节的训练:选题。但是通过开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环节:尽管大的方向是导师选的,但是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具体怎么做?这些基本的训练都可以通过准备开题报告的调研、分析、抓住关键问题、制定初步方案来进行。 首先,了解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对一个初入领域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80年代笔者读硕士的时候,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一位同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读了上百篇英文文献;开会的时候一些老先生问他一些不同理论、模型、结果,他都如数家珍,没有一篇提到的文献没有认真读过(细节都非常清楚)。这就是真正做好的文献调研,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调研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以及向同行请教,自然会把握自己要研究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有的学生在开题报告里人云亦云地列了十几条研究意义和重要性,可问起来只说得上两三条;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就是没有认真调研、认真分析问题。创造性的工作源于创造性的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源于创造性的思考。最起码,要能在“主流”说的一条条的重要性里,找出自己觉得最重要的部分;或者说,要有主见。年轻科研人员刚刚开始写基金,也要有一点这样的“主见”。 然后就是在前人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的位置——或者说你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有什么意义。调研工作做得好,对问题认识深刻,就能抓住关键:指出这个问题发展到哪一步,有什么issue没有解决,自己打算解决那方面的问题——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然后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合适的模型选取、数值方法的选取、关键问题是有哪些、每个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等等。特别是可能遇到的难点,如果无法突破,Plan B是什么?——这对学生尤其重要,要有冲劲,也有准备失败;而且一定要有一旦完不成任务的backup;当然写基金申请不能这么写, 目标不要定得太高, 要量力而行。 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开题报告更注重选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论证;基金申请更主要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毕竟前者是“学习怎么做”,后者是实际要怎么做。 今年的基金申请有很多改动。但是不变的是:要有好的科学问题、好的研究方案。在这方面积累,是最重要的。 Good luck!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19189 次阅读|7 个评论
谈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致我的研究生
热度 3 ljrsch 2014-12-10 14:59
开题报告的目的是确定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相当于论文的研究计划,不是给别人看,而是为自己的论文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纲领。注意,开题报告不是写论文提纲。因此,开题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方法是否具体可行,分析什么,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选题忌讳的是太大,结果只能空泛的浅层次的描述。 开题报告的老师主要从研究课题的研究问题、目标、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考察选题的可行性及意义。开题报告的考核指标包括以下几点: 问题界定清晰。选题应该源于实践,问题要具体,解决问题高视角,方案上升到理论,有普遍借鉴意义。 研究目标明确有限。剖析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提升到理论水平解决。 研究内容具体、明确。不要大题小作,要小题大做。不同内容点之间的系统性、有限性、适中性。 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案具体可行。论文要用数据说话,在此必须指出数据的收集方法。 职研论文不能就事论事,也不宜就理论理,应该就事论理。职研选题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个案研究,即案例研究,适用于在一个具体经营单位工作的同学。另一类是统计调查研究,适用于在管理机关部门工作的同学。 选题的基础是企业调查和专题研究工作。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多转多想,即所谓的“ 多转多想,狗也会遇到好事 ”(伊丹敬之, 2004 )。 学生自己可以在完成开题报告 的撰写后,闭上眼睛,能够形成一幅蓝图,心里明白要做什么,预期做出什么样子,用什么方法和步骤作。能够做到这些,开题报告就达到选题的预期目标。 学生往往犯的错误是选题背景说的很多,计划研究内容很少,研究方法就更少。例如,研究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表述,等于没有任何研究方法,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方法,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应该怎么做。其实,一个主要原因是选题过大过空。 开题报告的篇幅一般不用超过 5000 字,类似于基金项目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 选题名称( 30 字以内) 选题背景(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 ( 1500-2000 字)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400-600 字) 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步骤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 500-1000 字) 研究工作计划,以表格形式列出时间、工作内容、主要方法、计划成果等 研究难点、预期价值和水平 ( 500-800 字) 7 )参考文献 再次强调,题目不要过大。开题报告用的幻灯片应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度安排等。 总之, 开题是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简单说就是论文的设计规划工作,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 、 Why? 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或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主要背景、意义和目标。 2 、 What? 要研究什么,即研究内容。 3 、 How? 怎样研究,即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一般开题报告容易犯的毛病: 1 、研究目标不明确,说不到点子上。原因是自己心中无数。 2 、研究内容过于泛泛。 3 、研究方法不具体,什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等。或者把自己听说的十多种方法都写上。
327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有何区别?【转】
aishili 2012-10-10 11:49
研究目的 \ 研究目标 \ 研究内容有何区别 ? 刚接触课题研究的老师通常会搞不清楚研究目的 \ 研究目标 \ 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这很常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多搞几次就自然明白了。 一般研究的目的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即问题的提出,是研究的意义与理由。 研究目标就是你想通过研究建构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之类的东东,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经验,因此可以理解是一种知识产品。 研究内容则是与研究目标对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个个研究点。 看一个例子: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研究 宝山区虎林路小学 吴珏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带给人类大量信息的同时也 带来了时空新变化,为我们建立了不断延伸的动态交互学习系统,为学生认知创设了良好的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 个性化自主学习,即富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控制性学习。 “ 个性化 ” 即个人在学习中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优势特色,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 “ 自主 ” 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如果从教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 “ 因材施教 ” ;如果从学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发挥学生的 “ 主体性 ” 。 “ 因材施教 ” 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 主体性 ” 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各自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于传统教学采用 “ 教师讲 —— 学生听和练 ” 的班级授课制,统一教师、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测评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 “ 因材施教 ” 无法得到落实,学生的 “ 主体性 ” 也很难得到真正发挥。因而,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而网络将以其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地融合于网络教学中,构建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研究,力图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创新,探索总结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式,从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操上得到同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课题的实施,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推进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都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的基本内涵 个性化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个性化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 “ 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 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 , 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为此,我们力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空间,创设有效的条件,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研究设想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立足点,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信息平台,以此提高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程度和效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目标: ( 1 )通过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形式。 ( 2 )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个别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2 、研究的内容: ( 1 ) 探索有利于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的模式。 ( 2 ) 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 3 ) 探索网络教学对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形成的作用。 应该说吴珏老师的课题设计基本还是精确的,但在研究目标部分还是混淆了研究目的: 本研究设想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立足点,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信息平台,以此提高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程度和效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一段话事实上还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通过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形式。 这是研究目标 ( 2 )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个别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这应该改成:探索运用计算机网络个别化教学,考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效用。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5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热度 1 zhangenzhan 2012-3-21 22:21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转自: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杨颖 的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1273892784?ptlang=2052ADUIN=94479741ADSESSION=1332311572ADTAG=CLIENT.QQ.4333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app=2pos=1323827881 开题报告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文献综述 怎么写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3)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 .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 .编者.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 .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 .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作者. 题名 .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外文文献翻译 ,好的外文文献可以从这里找!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Dspace 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 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 Openj-gate http://www.openj-gate.org/ 提供4350种开放获取的期刊的数百万期刊全文文献。 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 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 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 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 http://www.dspace.cam.ac.uk/ 由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 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 http://www.bioline.org.br/ 非营利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机构,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尼亚、南非、乌干达、 津巴布韦等)的开放获取的多种期刊的全文。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 http://deepblue.lib.umich.edu/index.jsp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2万多篇期刊论文、技术报告、评论等文献全文。包含艺术学、生物学、社会科学、资源环境学等学科的相关论文,另还有博硕士论文。标识为OPEN的可以打开全文。 jfg CERN Document Server http://cdsweb.cern.ch/ 主要覆盖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及相关学科,提供360,000多篇全文文献,包括预印文献、期刊论文、图书、图片、学位论文等等。 kl ArXiv http://arxiv.org/ ArXiv是属于Cornell University的非盈利教育机构,面向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等学科提供16种免费电子期刊的访问。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 http://ntrs.nasa.gov/?method=browse 主要是关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科技报告和会议论文。 National Servic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ations http://www.epa.gov/ncepihom/ National Servic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ations提供的是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出版物。可以通过EPA出版号或题名检索EPA National Publications Catalog。 Energy Citations Database http://www.osti.gov/energycitations/ 提供美国能源部的科技信息摘要。学科范围: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能源和物理。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和专利。 网上免费全文期刊FullText http://www.freefulltext.com/ FreeFullText.com提供7000多种学术期刊的免费全文获取。 Open J-Gate 开放获取期刊门户 http://www.openj-gate.com/ 提供基于开放获取的近 4000 种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其中超过 1500 种学术期刊经过同行评议( Peer-Reviewed ) PMC(PubMed Centeral) http://www.pubmedcentral.org/ 美国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立的数字化生命科学期刊文献集,S现提供5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免费全文 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http://www.doaj.org/ 免费的全文科技学术期刊。现有2752种期刊,其中830种可以全文搜索。目前有140307篇文章。 HighWire Press http://intl.highwire.org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分支机构——HighWire出版社,拥有最大的免费期刊数据库,可以在线提供916种免费期刊和1,149,216篇全文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diglib.lib.utk.edu/utj/jei-home.php 田纳西大学的经济学杂志,包括2000年至2002年三年共12期的免费期刊。 The Electronic Library of Mathematics http://emis.math.ecnu.edu.cn/journals/ 欧洲数学会电子图书馆,提供了期刊、会议、论文集、专著、演讲、软件等资源。并提供期刊和电子版图书的全文浏览。非电子版图书提供前言、摘要、目录和书评等内容。特别地,在经典著作栏目内,目前可检索到哈密尔顿和黎曼的经典论文的全文。 Science.gov http://www.science.gov/ 美国“科学”网站收录内容以研究与开发报告为主,所有的信息均免费使用,也不必注册,但是通过这些站点链接的有些信息是限制使用或有条件使用的。 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http://www.eric.ed.gov/ 美国教育部资助的网站系列和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各种文档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论文摘要,这些摘要超过了一百万篇,收录980多种教育及和教育相关的期刊文献的题录和文摘。部分资源可查找到全文 PLoS公共科学图书馆 http://www.plos.org/ PLOS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其成为一种公众资源,科学家、医生、病人和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不受限制的平台来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http://www.jstatsoft.org/ 由美国统计协会出版的《统计软件杂志》,提供1996年至今20卷的内容。可以免费获取全文。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http://www.ssrn.com/ 社会科学(经济类)研究论文数据库,部分提供全文。 Max Planck Society http://www.livingreviews.org 德国马普学会,该学会创办了3种开放存取杂志: (1)Living Reviews in Relativity ISSN 1433-8351 http://relativity.livingreviews.org/ (2)Living Reviews in Solar Physics ISSN 1614-4961 http://solarphysics.livingreviews.org/ (3)Living Reviews in European Governance ISSN: 1813-856X http://europeangovernance.livingreviews.org/ Networked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ference Library(NCSTRL) http://www.ncstrl.or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金标书就是开题报告:哪壶不开提哪壶
热度 44 SoSoliton 2012-2-11 15:59
这年月,做个大学老师,看起来很荣耀,其实活得不容易,一辈子都在猴急,干着抠脑门的事儿,活到老抠到老。年轻教师尤其不容易!读个博士成天为论文发愁,抠了不少脑门,死了不知多少脑细胞,好不容易熬到一纸博士文凭,敲开了某一高校的大门,刚迈上新的工作岗位,还没喘口气,更沉重的科研项目压力又来了。你也许心态很好,不想晋升也不想加薪,只求有口饭吃就行,但你的这种好心态领导不答应群众不容忍。不进步就是在退步,看似一句口号,实是一种现实,看来在这个“以人为本”的世道,已没有由着自己的工作了。好在大伙都是这么折腾和被折腾的,所以也要想得通、受得了、穷开心。 一年一度的基金申请又进入关键时刻了,这也是一年一度高校教师最要命的时刻。看土鳖我培养的那些个土鳖博士们,不管是进了“ 985 ”还是不入流高校的,一个个都是猴急的样儿,到处求医问药,指望能从高人那里获得制胜法宝。在本土鳖看来, 做学问,要学乌龟的慢爬,切忌兔子的急跃,赢在其中不一定赢在其终。 博士毕业不会写标书或写不好标书,就是典型的赢在其中不一定赢在其终,因为写标书的基本功其实都已贯穿在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只要是自己独立地完成了博士学业的年轻人,应该都有能力写好一份基金标书 。省略或轻视了博士生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遭“报应”的 ,例如,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是培养和锻炼项目申请能力的两个最重要环节,特别是开题报告,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其实就是一份基金标书,重论文轻开题的结果是今天纵然拥有一堆 SCI ,也不知标书从何下手。 不管怎样,求人不如求己,年轻人能够熬过博士,就有能力独立地写好一份标书,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信心。前年的此时,我写了篇《 “卖菜刀”与“写申请” 》。写申请有什么难的呢?从做法或思路上讲,写申请不就是卖菜刀嘛!脑门抠不出的时候不妨多旅游,旅游的时候别只顾看风景,还要多听听卖菜刀的小姑娘耍嘴皮子。你的家里肯定不缺菜刀,你内心里十有八九也不想从遥远的地方自掏腰包带把菜刀回去,但你听了卖刀姑娘的一席谈之后,你定会 hold 不住也要捎上一把的,至少心里会惦记。 如果我们能把标书写到卖刀姑娘的嘴皮子那种地步,评委肯定也会买上(帐)一本的。 去年的此时,我写了篇《 基金申请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写申请有什么难的呢?一份标书不就是一篇作文嘛!不会抠脑门的时候别一棵树上吊死,只惦记自己的所谓导师,要多回忆中小学时期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说,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很多,但无论如何它必然是立意新颖、中心明确、认识深刻、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语言生动的。我把它提炼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中心思想”,“两个基本点”是指“创新点”和“卖点”。 只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那么基金申请就会无往而不胜! 今年我想提醒或强调的是,一份基金标书其实就是一个开题报告,能够开题就能够写标书。也许很多博士在这方面有天生不足,因为大伙在博士期间只急论文不急项目,说是开题,其实是导师授题或学生受题,开题报告只不过是做了点剪贴工作,将导师的标书剪贴到自己的报告。偶有导师对学生只授领域不授题目的,这种做法其实最能锻炼撰写标书的能力,但在急功近利的现实压力下,学生很难接受,导师也很难摁得住。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往往是死到临头才会想起它的重要性。不过纵然有天生不足,也要相信, 能够写出 SCI 就一定开得了题,因此也写得好标书。 这儿我好象对我的那些个土鳖学生们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味道,不过在我看来,所谓开题,不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我曾经说过, 科研就像烧开水 ,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 100 度让它开,否则,你烧到 80 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开题就是要开新题,要提从来没人烧过或自己烧过但还没烧开的那壶水,重开或重启炉灶,开始烧或接着烧。 写标书,就是把你烧开过的水提给评委喝,证明你能烧水;把你没烧开过的或准备开始烧的一壶水提给评委看,让他信服你要烧的水也可以喝、很好喝;评委如果喝到杯里的开水,还盯着壶里的冷水,甚至还想着山上的泉水,就肯定不会像从前的那位知县白老爷一样白喝不买单了。 面对撰写基金标书这种事情,其实人人都感觉挺头疼的,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之一是一辈子不再干这种折磨人的事情,但活路在哪儿呢?今天拿基金申请一事再调侃一回,目的是要告诫自己和自己的土鳖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贯彻执行“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 本文登载于《科技导报》 2012 年 3 月第 7 期“ 基金标书就是开题报告:哪壶不开提哪壶 ”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9753 次阅读|42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热度 1 zhangenzhan 2011-12-18 21:22
转载,来自: http://www.seavon.cn/post/313.html 以下分别说明各部分撰写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部分 课题来源部分只需简短介绍,如有特殊背景可以略加说明,一般不超过100字。选题依据,即要写出进行此课题研究的理由,故必须点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撰写选题依据部分时,可以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大背景作一相对简要的概述(约200字左右),然后把话题引到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阐述解决此类问题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约200字左右)。最后,写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进行研究。”之类的字样。另外,撰写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相关的长篇大论的内容放到第三部分中去。 第一部分中最重要的是课题研究目的,这里需概要地阐述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约100字左右,包括总目标和子目标)。可以先分述几个研究子目标、再概述研究的总目标。工程应用价值部分字数不限,内容多则长少则短,但写的必须是本课题研究所能带来的工程应用价值,不要把别人成果的应用价值也算成是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二、中外 文献 与 资料 阅读清单部分 此部分的填写要点是必须规范化,而且参考文献的档次不能太低,教科书最好不要超过3本。文献题目指的是文章的题目或书名而不是论文集名或 期刊 名,作者名要写在左边并加括号。出版社名、论文集名、期刊名及期刊的卷(Vol.)期(No.)号等写在右边。此外,还要写出文献的起止页码、出版年代(George M. Whitesides.Science.2002,295,2418-2421)。 出处部分的规范写法为:文献按期刊名、卷号(有的期刊可能没有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发表年代的顺序写;论文集按论文集名(有的论文集可能有会议举行地点)、起止页码、发表年代的顺序写;书籍按出版社名、引用部分的起止页码、出版年代的顺序写。因万维网上的文献不具有永久性,且其中有些文献未经审查不具备权威性,故网上文献应尽可能少引用。另外注意,当参考文献目录给出以后, 开题报告 中的所有引用处就只写文献编号而不要再写文献的全称。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部分 此部分一般内容较多,撰写时一定要注意围绕自己的研究内容来展开,千万不要把与本课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内容写上很多,尤其不能为了凑字数到网上或其它地方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材料。对所涉及的领域,一定要深入地进行了解,在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方法、技术等的现状后,自己进行分析、归纳、组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有什么理由,抄袭他人工作成果都是不能原谅的。 撰写此部分时首先确定好与自己研究相关的内容,然后按前述的top-down方式将准备写的内容分块,列出每节的大标题和每节内的小标题,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再有条理地论述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还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着眼点主要在目前各相关方法、技术等要素的相互之间比较,对这些内容要以综述的形式来撰写,不要大篇幅地去写本人所使用 系统 的工作原理等技术上的细节(这些内容在将来的学位论文中或许是需要的)。 一般在课题确定之后,自己会选择某些方法、技术、手段、 工具 等来完成该课题。之所以选择它们,一定是它们本身具有一些性能上的优势。故在写此部分时,要做相关的调查研究,把能够完成各个子课题的其它(非自己所选的)方法、技术、手段、工具作一宏观上的论述(至少500字),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工作思路并指出其优缺点(对解决本问题它们肯定有不够适合的地方,否则它们就会被你选中),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比较,认识到你所做选择的正确性。 相对于前面比较宏观的论述,对于自己所选择的方法、技术、手段、工具等,要在更细一点的层次上加以论述,大约500-800字左右(稍多些也没关系)。要使读者感到,你并不是在对所研究领域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展开工作的,而是对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已经掌握得比较透彻了;并且你所做的选择非常有道理,是其它选择所不能替代的。此外,在第三部分的最后,要有总结性的论述。 四、研究基础部分 此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所有与之相关的、自己过去所做过的工作(包括研读相关文献和预研部分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可以写进去,要使读者感到你有着比较好的研究基础,因此是有能力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的。 写这部分时要注意的是,对所写材料要进行整理,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写得要有条理性。另外,对此研究工作客观上有利的条件不要写在这里,要写到第六部分的可行性分析中去。 五、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部分 此部分的撰写要注意与第三部分的呼应,两部分内容不要重复。在第三部分中应写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比起这里写的相对要宏观一些。 写此部分之前首先要凝练思路,确定好自己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把研究内容概括为3-5个左右的子部分较为适中(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划分其分块)。撰写此部分时要注意简捷、明了,不要长篇大论,不要拐弯抹角,一定要使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你的主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和该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的核心。围绕这两个核心,可以适当阐述,但不要太长使人不得要领,一般不要超过500字。撰写此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能让读者感到:你对完成课题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已经掌握得非常透彻了。 六、研究方向、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部分 此部分、尤其是实施方案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是判断你能否按此课题继续进行研究的最主要依据。因此撰写时注意一定要写具体,其篇幅应该是六个部分中最大的,要在4页纸以上,而且不能再有任何泛泛而谈、浮在表面的东西。 首先指出本课题所属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比较宏观的),并作不超过100字的切中要害的简述,即指出本课题所需重点研究的是属于哪一大类的研究(如:企业信息化、Web技术应用等),内容比第五部分要相对宏观一些。 其次再根据第三、五部分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说明自己准备如何去完成课题所定的目标。方案要按top-down的方式写,同时要配以自己设计的框架图及流程图。先把实施方案分为几个块(块数视具体问题而定,一般3-5块较为适中),几个块综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整体的 解决方案 。对实施方案的各个块,要给予具体的描述,指出本块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如果可能,每个子块最好要再细分(但不要过细),概要阐述一下这些子子模块的处理方法。总的目标是能让读者感到:你提出的这个方案是精心考虑过的,在技术上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按照你所给出的这个方案去实施,是能够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的。撰写此部分时,一定要按前文所述,框架结构完全搭好之后要发给导师看,并按导师的建议完善框架结构后再按节撰写其中的内容。 可行性分析部分,对本研究工作有利的一切主客观条件都可以写在其中,但要注意不要与第四部分的内容重复。主要要说明,你的设计、实现思路 为什么 是可行的?对技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你有什么办法去克服?总的目标仍然是让读者感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在主客观方面都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怎样写开题报告的PPT讲稿
zhangenzhan 2011-12-18 20:26
转载,来自: http://www.seavon.cn/post/314.html 参加开题报告会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了一个好的开题报告可以说相当于完成了学位论文的一半;因为此时所有的实施方案基本都已设计好,如果实施方案合理,那么下面一步步去实现就可以了。如果实施方案不合理或所定课题份量不够,那么照此做出来的论文就很有可能达不到学位论文的标准;如果所定课题份量过重,则会有完不成的危险性。参加开题报告会的老师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同学们在这方面加以把握,同时也给开题的同学们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同学们的实施方案尽可能地完善,以保证接下去做的工作能够较好地达到学位论文的标准。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一定要围绕自己所做或准备做的来展开,重点要放在自己的实施方案上,不要放在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但在开题报告中仍要按照上述撰写注意事项认真写好)。要记住,老师们是来听你讲你准备如何做的,而不是来听你作技术报告的。另外,作为一般要求, PPT中原则上不能有大段的文字,一页中尽可能不要超过10行,一句话最好只占用一行,尽量不要用两行以上的 空间 来表述一句话 (否则会给听众带来阅读PPT的不便)。万不得已要用两行时也要尽可能使每行成为相对完整的段(比如不要把“研”字放在第一行的末尾,“究”字放在第二行的起始位置)。 开题报告PPT的制作最好按下述要求来完成。 首先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目标(写明研究完成时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即本研究到底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其次用一页来描述所做研究的意义,说明 为什么 要做此研究、也就是完成该研究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即应用价值)。 再用1-2页来说明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制作PPT时可将开题报告中相应部分截取过来,提炼出其中的要点,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不要拐弯抹角,一定要使听众对你主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核心能够一目了然。 接下来是PPT的核心内容——你的实施方案,要用不少于10页PPT的篇幅来描述。这部分是审查开题报告的老师要听取的重点,要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来说明你的方案。首先要给出自己设计的 系统 框架图,说明该系统主要由哪几个子部分所组成,同时说明各个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子部分用2页左右的PPT:说明该部分的主要功能,准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实现;此部分的关键问题,自己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实现此部分时估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体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 把这几个子部分综合起来应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 解决方案 。讲述时应主要从宏观出发来说明,要让在该方向上即使不十分内行的人也能听懂你的总体思路,不要过分拘泥于较小的细节问题。如果这部分的讲述能让听众感到,你提出的这个实施方案是精心考虑过的、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开题报告就是比较成功的。将来按照你所给出的这个方案去实施,就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任务。 PPT的页数在15页左右为宜,讲述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正式做开题报告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看看自己时间把握得怎么样。不要把准备讲的内容用纸打印出来照着念,那样会给人这样的印象:你对PPT中的这些内容还没完全掌握。怕记不住的内容可以直接写到PPT中,但只能是像前面所提到的,用一行一行来写,不要有大段的文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开题报告
热度 3 drgzli 2011-11-1 22:28
这几天研究生开题,有些流于形式。开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一直跟学生讲,形式上大家都可以开题的,但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写好开题报告,答辩好,对于将来的研究是很有利的,基本把以后的研究蓝图想明白了。再请资深人士指点一下,那将来会做得更好。在开题过程中糊弄导师和答辩组老师,等于糊弄自己。我理想中的情况是: 1. 学生开题报告写的比较完整,表现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技术调研的比较清楚,对问题分析深入,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当然有预期的结果更好,这个有些难为人了。不过有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做,也已经有一些基础了,所以有探索性结果是应该的。需要的平台和条件也能落实。 问题a:还没有明确的问题,比如有学生是做个平台,但是其中到底有那些难点和创新点,没想明白,只是作为一个工程开发,知道有这几个部分,我都做做。有的老师认为这就是研究,我不认可。 问题b:有了问题,但是不知道别人做的怎么样,零星的知道一点别人的工作。没有对已有技术的了解,也很难对问题深入分析,不知道以后要在那些技术点上突破。 问题c:基本没有几个人讲到问题解决中需要突破的技术,也就是还没有想到这一步。不过我自己学生的话,我也不希望他们讲的太详细,泄密了。 2. 答辩组比较随意,小方向教师比较少,所以答辩老师对于问题的把握不够,所以很难提出指导意见。即使学生说错了,或者蒙人,也很难指正。总体来说,答辩组老师还是能否发现问题,但是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出其问题关键,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还是有难度的。所以事先应该请相关的老师组成评议组,才能对开题的学生起到好的作用。 以上想法落实很难,一方面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帮导师做项目,或者刚刚确定题目,或者其它。。。另一方面,限于形势,也没有开题费用给评审老师,难以正式去请资深教授来指点。目前就是几个方向相近的老师互相给对方学生开题。效果不显著。
63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写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区别在哪里?
热度 3 zhanghongwei11 2011-10-20 16:30
最近忙着整理开题报告,有个问题很困扰我,就是 如何去写研究背景 ? 希望大家能帮我讲解一下研究背景如何来写,及其与研究实际意义的区别,谢谢! 有个同学告诉我说, 研究背景是你研究的可以用在哪, 研究意义就是用了后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字面上理解,研究背景是当前的一个大环境,有很多学长写的研究背景有点像是关于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只是每个人研究的课题不同,有的是针对实际问题去找解决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已有的算法来改进算法,或者是将旧算法用在新的实际问题上面,甚至新问题与传统问题都是跨学科的。 课题不同,研究背景写起来也是有差别的 。有的简单,有的难。 对于一个从未有人研究过的问题,写起来还真是着实费力。之前是从实际应用意义上,提出的研究课题。 哎,总之希望得到大家指导。感激不尽!
39305 次阅读|6 个评论
开题报告答辩结束后的…….
xiaomdeng 2011-10-19 15:18
准备已久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终于在昨天结束了,当然基本上都通过了,有几个需要修改一下。大家还是挺紧张的,结束后就想出去轻松下,很凑巧的是这两天是小祝和小豆的生日,所以晚上我们就出去给她们庆祝生日了,趁机挥霍了一把青春,在 KTV 里 K 了一晚的歌,还玩了一把那个电子跳舞游戏,玩得还是很尽兴的,顺便认识了一个小豆浙大的同学。看到来那儿玩的大多都是大学生,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想到有些同学都结婚生小孩了,更是觉得岁月无情。 从大学到现在,自己还是参加了不少关于学术的报告,当然只有几次是以报告人的身份参加的,更多的时候只是个观众,有些报告讲得还是很成功的,也有些讲得很失败,这些失败的大多都是因为 PPT 文字太多,而且报告人就是照着这些文字从头到尾念下来,结果观众听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用我们杨老师话说,学术报告不是科普讲座。 昨天下午的答辩会,自己除了做报告外,还认真听了我们组里其他同学的开题 PPT 报告,从答辩老师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不是很好,有些虽然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 PPT 做得不够好,还是给老师的印象打了大大折扣,自己做的可能稍微比其他同学好点。我发现有些同学这么多年了,做 PPT 报告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进步,当然可能是我们上台的机会太少了。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关于 PPT 报告制作感受,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的 PPT 报告做得精彩,或者说过得去吧!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问题了,“认真”谁都会说,可是真正能做到这两个字就很难了,如果报告前,没有认真准备好相关报告内容,肯定是做不出成功的 PPT 报告的,最多就是 PPT 做得很漂亮,可是没有什么内容,显得花哨了。前期的准备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学术报告,报告者应该根据自己研究课题需要,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并从中总结出人家的观点,经过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点,自然就能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参照报告要求,把每项内容做好。 有了一个好的内容基础后,就可以开始准备 PPT 制作了。我还记得大一刚开学上课时,教我们 CAD 的老师跟我们说过“软件都是相通的”,那时因为接触计算机比较少,还真不是不理解这句话,后来感觉这句话是越来越有道理,各个软件的许多操作其实都差不多,快捷键基本相同,要是你一个软件用的比较熟悉,相信其他软件都是一样的, PPT 也不例外。可是我始终不明白的,有些同学对一些常用软件里面的好多功能都不了解,估计是没怎么去尝试,反正软件不怕点错,多尝试下里面的操作,你会发现许多有用的东东,或者干脆看看软件方面的操作指南,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前面说过,有些 PPT 报告里面充满了文字,看不到几个图表,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 PPT ,要是这样的话,那你直接用 WORD 算了,干嘛用 PPT ,他可能连 PPT 的功能是什么都不知道, Power Point 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永恒的视觉效果,一定要记住“演示”和“视觉”这两个关键词组,一般做学术报告的都要求在有时间限制内把自己要讲的讲清楚,让观众知道你讲了什么,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我们都知道人脑对图表的感性认识比对文字的感性认识功能强大多了,人脑不像电脑那样,存储图表要比存储文字占用更大的空间,所以当你要讲清要做的是什么系统时,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配上些提示文字就比你用干巴巴的文字好多了,尤其当你面对的观众不太了解你的课题时,通俗易懂就很关键了。要描述一些流程和步骤时,为什么不画个流程图呢?这样观众一目了然,用几个方框和箭头就行了,很简单的。 当然了,文字还是很重要的,有些东东是没法用图表表达的,图表一般也需要文字配合,但绝不是在一张 PPT 上写满了文字,字小而且密密麻麻的,你让观众怎么看,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所以我们得从中精简总结和概括出来,有条理地展示出来,讲解时可以说得详细点。 PPT 里面还有一个强大的动画功能,可以适当运用这些,增强视觉效果,分时把观众引导到你要讲的重点上来,当然学术报告不用搞得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所以深受我们热捧,做什么事情,第一印象都是很关键的,我们的 PPT 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各种颜色要搭配好,布局要合理,千万不要出现什么看不清或者不规范的东东,作报告前一定要认真检查。 PPT 报告是需要做报告者和观众沟通的,所以你不能一直把头闷在报告席上,眼神要时不时地和观众交流,具体怎么做,我也还是个菜鸟,昨天就做得很不好。 就讲这么多吧,可能有些肤浅了!开题结束了,接下来的重点得放在落实课题的各项任务上了,得抓紧时间了。 非常感谢小祝和小豆及时的生日,让我们趁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个人分类: PPT报告|6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