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精品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给“限量版”注水,会是一种文化吗?
jianxu 2010-12-9 00:52
物以稀为贵 。限量版的理念是以稀缺加优质而取胜,打造精品。牟利的哲学与薄利多销、物美价廉之类截然相反。法国、意大利的那些时尚名牌或许念的就是这样的生意经。于是才会有 专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那些成功人士。 ,。 阳澄湖大闸蟹 ,美味佳肴,名扬天下。到了黄金季节,供不应求。据说便有人从其它地方运来体貌相似的泊来品,倾倒入阳澄湖内,再当着采购商的面儿从湖里打捞上来,售之,而且让你眼见为实。可这时间一长,难免有泊来者与 local 者相亲相爱的,随后便自然会有传宗接代。 100% 纯正的大闸蟹便会被篡种(杂交、杂化、变异),濒临被同化与灭绝。当然,听说这在后来已经得到了整治, 正宗的大闸蟹加上了激光条码等高技术的防伪标记 。 ,。 藏獒 ,生活于西藏高海拔上的一种名犬。据说极其忠诚,而且对敌人凶猛。加上外观潇洒的形象。超级可爱,深受追捧!故市场价格飙升。有报道说最高价可达到 50 万元人民币。甚至成为一些人投资的方向。河南的某狗市上,逐渐发现了大量事实上仅拥有 1/2 、 1/4 甚至 1/8 以下藏獒血统的藏獒,以混血儿充当纯种来售。或许是藏獒的遗传基因比较强,若非顶级的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其纯度。可怜的藏獒,如何去面对如此残酷的杂化与变异? 大概是近十年前,由一香港富豪出资,一项冠名为 XX 学者的人才计划出台,受聘者的年薪津贴可达到 10 万元,差不多是当时普通正教授的 3-4 倍。受聘人的资格是要达到美国大学里正教授的水平,还成立了包含有诺奖得主在内的资格评审委员会。记得央视在新闻中,报道了一位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回来的正教授,推着行李车,从机场的出口走出来,受到英雄凯旋般欢迎的场面。 当时真的是曾经令人兴奋过 。也就是三五年的功夫,冠以 XX 学者的人愈来愈多,却未见得都很自信地敢言自己具有在美国大学里出任正教授的实力(更不要说在那些一流大学了)。当然,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那 10 万元的津贴也就不再有什么吸引力了。不过,牌总还是要玩下去的? N 人计划出台。力挺百万年薪,吸引具有美国大学正教授资质的人才 全职 回国。带着一种不差钱的冲动,拟乘欧美经济危机之际抄底。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元素,一是正教授,二是全职回国 。其实,边界条件挺苛刻的。那些真正忠于美国法律的人,准备在一纸 全职回国工作合同 上签字的手,难免会发抖。 做人要厚道。 别忘了,老美最恨的就是不诚实、没诚信。其实,报效祖国有多种形式,大可不必为了暂时的一点蝇头小利去弄虚作假。无论欺骗的是美国还是中国任何一方的雇主,最终都不会有好的交代。 解铃的办法之一是演绎为乙类。要求签短期合同即可,也就是 part time 。另一个演绎是,受聘人的水平可与美国大学的正教授 equivalent 。这一 equivalent 可就麻烦了,带来的是真实资质的艰难界定。仅从中英文的翻译上打几个擦边球,就让你如同唐憎认不出谁是悟空和六耳猴。例如,某公司首席工程师,某政府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某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等等。这些 title 是什么?可敌 Full Professor 吗?大让鱼目混珠者有机可乘,钻灰色地带的空子,也致使真正有资质者原本灿烂的光茫跟着打折。譬如,拥有美国大学里博士后的经历者,将自己的职称译为 XX 大学研究员。从字面上看,将 Fellow 翻译为研究员是没有毛病的。可有谁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同这玩意儿较劲儿。面对这种心机,我们只能是一声叹息。计划越来越离谱。这张牌已经打完,若再想让人兴奋起来,只得再去靠政治家的智慧了。 不知道是体制还是文化上的问题,好像我们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套把戏始终很无奈。只要能牟利,对精品的注水就防不胜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如此循环往复...... 。打造品牌,对于我们好像永远只能是个传说。 谁来捍卫限量版的物有所值?谁来保证珍惜物种血缘上的纯正(蟹应该是卵生,无血)?什么时候我们的计划能够做到 非诚勿扰 ? 相关链接 学者型科学家正在走向 濒危 人才与体制:鸡与蛋的关系? 海归 是否需要入乡随俗?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8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