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有勇气在40岁转行做科研吗?
NatureResearch 2020-9-11 14:54
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适当的经济条件,你可以随时开始一项科学事业。 Julie Dunne曾经对自己的会计工作很满意,但是她总觉得自己想要尝试其他工作。“我只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她说。新千年伊始,Dunne参加了国际环境组织Earthwatch开展的一次野外调查,意识到自己对科学研究有极大兴趣。 57岁的Dunne目前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古代陶器的化学成分来确定人类早期的饮食习惯。 Stuart Firestein在研究神经科学之前,一直在演艺行业工作。 TED/James Duncan Davidson 高龄踏入科研领域并不容易:大龄学生可能需要重读中学或本科,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他们可能要调整自己的经济或生活状况,以适应科研工作。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简历或建立研究项目,而当找工作时,他们可能还要面对年龄歧视。 但是年龄较大的学生也有优势,比如更成熟,有动力,有独特的经历和人际关系。许多人说探索新事业的最好方法是去上几堂夜课,或者读研究生,如果喜欢的话再决定成为全职博士生。那些过来人说,虽然这条路可能令人怯步,而且要做出牺牲,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喜欢我的工作,”Dunne说。 Dunne绝不是唯一一个在进入中老年后又努力从事科研的人。一些人在某个行业里站稳脚跟后才发现自己喜爱科学。另一些人一直喜爱科学,但是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做好攻读博士学位的准备。还有一些人希望在学术界获得一份终身职位,但是因为竞争激烈,他们花了几十年才实现梦想。 ▍大龄博士▍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欧洲博士研究生及青年研究人员理事会和欧洲大学学院的数据,大多数博士生的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但是也有很多年长的学生。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5.3%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在41岁到45岁之间,45岁以上的占8% (参见“博士数据”) 。欧洲大学学院的数据显示, 在许多国家,在30岁之前完成博士学位十分罕见,50岁之后才成为一名资深教授则司空见惯。 Source: NSF Dunne在2005年正式进入科学界,那时她45岁。 她开始在晚上和周末上科学课程,为申请本科学位做准备。之后,她在布里斯托大学一路完成了学士和博士学位。她说:“一开始感到很害怕。”尽管Dunne的同学都刚刚本科毕业,但是她有自己的学习动力。在每学期开始时,她和同学会拿到每门课的指导手册,上面列有阅读书目和课程标准。她会把它们从头到尾看一遍——她很惊讶身边的年轻同学竟然不这么做。她认为决心是成功的关键,“你必须全心投入。” 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Stuart Firestein发现他的学士后学生中年龄较大的那些和Dunne很相似。在哥伦比亚大学,他们单独支付每堂课的学费,而不是像本科生那样支付整个课程的学费,因此他们想要从投资中获得最大回报。他们更专心,而且把学习当成工作一样。 Firestein进入科学界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他一直对科学有兴趣,童年时期想要成为天文学家。 但是在高中,他喜欢上了戏剧并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将近15年 。 30岁那年,他在旧金山为一出成功的作品担任舞台监督和灯光师。白天有空的时候,他开始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学习动物行为。在他获得生物学学位后,他离开剧院, 以接近40岁的年龄开始攻读博士,之后又从事博士后研究 。 Firestein说他的剧院背景在某些时候成为他的优势。比如,他背台词的能力有助于他记忆有机化学反应。 在经历过剧院生意滑铁卢 (比如一场失败的演出) 后,搞砸一次实验并不是什么大事。 (他甚至还写了一本书叫《失败:科学为何如此成功》。) ▍大器晚成▍ 现年63岁的Robert Hevey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植物园学习植物生物学及保护,他说对于年纪较大的学生来说,循序渐进非常重要。 当他还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工作时,他就利用空余时间慢慢学到了博士水平。 新千年伊始,他开始上植物园的植物保护及生物学证书课程。然后他在夜校上硕士课程, 每个季度上一门课,终于在6年后取得学位。 到那时,他才辞职全心攻读博士。Hevey说美国的社区大学和非学位课程能帮助大龄学生决定读博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即使这些课程顺利进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他们眼前,Hevey补充道:“你的经济条件允许吗?” Hevey能够自费念博士是因为他的经济条件足够他一生无忧 。 对某些人来说,回归教育可能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当Dunne从英国的牛顿阿博特搬到布里斯托上本科时,她买了一套比之前小很多的公寓。“我买了辆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旧、最小、最便宜的车。”虽然Dunne喜欢时尚,但还是减少了服饰开支。 “对我来说,这是经济上的倒退,因为如果我继续工作的话,生活将更有保障,”Dunne说,“我并不是为了求财——但我仍希望自己有足够的钱生活。” 起步晚也意味着职业生涯会缩短。有些人可能没有机会申请到终身职位。Hevey计划在大学里再深造6年,然后到植物园做志愿工作。 Dunne的观点很理智:“从现实角度来说,永久性职位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并不期待得到一个终身职位。如果能在退休前一直做博士后,我就很满足了。” Firestein表示,对年长的学生来说,学术职业道路也是可行的,但是他也提到在社会上的行业里发展能更快地获得成功。他见证了许多学生迅速成长为行业精英。 在早年职业中学到的技能也能在之后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Oné Pagán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曾在波多黎各第一次攻读博士,但是那时候他还未准备好。一年后他退学并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从中获得的教学经验让他之后受益匪浅,后来他又在一所医学院当研究技术员。最终,他决定继续学业,并在33岁时取得了硕士学位。这让他获得了一个医学院的教职。 虽然Pagán仍旧想读博士,但是那时他已经30多岁了,已娶妻生子。“我必须养家——这就是现实,”他说。 但他最终还是遇到了合适的机会,他先前导师的一位同僚邀请他申请康奈尔大学的药理学博士。Pagán和妻子商量后,认定这是一个不可错失的良机。他符合学生贷款的条件,也有资格申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供的奖学金。奖学金只有他之前收入的75%——虽然不多,但是足够生活。他在35岁的时候被录取,这一次,他准备好了。“我已经是个负责任的成年人了,”他说。 不过,他还是担心自己的年龄可能阻碍他攀登学术的阶梯。他并不打算在45岁的时候做博士后,然后申请终身职位。所以他应聘了5个未明确要求博士后经历的教授职位。其中只有西切斯特大学向他发出面试通知。在Pagán拿到这份工作后,他问新同事为什么选择了他。结果是因为他在之前工作中学到的教学能力——他在面试的教学演示环节表现出色。 ▍家庭顾虑▍ Pagán提到,科研工作常常需要科学家到处奔波,而家庭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阻碍。比如,他即将有一次学术休假的机会,他希望能去欧洲的实验室。 但是因为有两个孩子和一条狗,他只能选择离家更近的地方 。 对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遗传学家David Gurwitz来说, 家庭责任在其事业前期也是一大顾虑 。因为要义务服兵役和挣钱养家,Gurwitz不得不几次中断学业。他在34岁的时候取得博士学位,在1989年,也就是他37岁的时候,完成博士后。他希望他的孩子在以色列伴着祖父母长大,但是以色列的学术职位并不多。因此他成为一名研究助理,一开始在一所政府机构工作,后来在特拉维夫大学。 Gurwitz与他人合作研究,发表论文,最终提交了自己的项目经费申请。他志愿教学,吸引了研究生到他的实验室工作,不过他要和终身教授共同指导学生。尽管如此,他一直没有得到终身职位。 到了2014年,情况有所转变。Gurwitz获得了三笔重要经费,他的院长建议他再次申请终身职位。今年,65岁的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终身副教授。Gurwitz说:“在以色列,我可能是首次获得学术职位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他鼓励大家不要放弃。他说:“ 坚持一定会有回报,即使要花上多年时间。 ” Paul Bédard是魁北克大学的一名地质工程师,他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才在50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学术职位。1995年,他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开始寻找工作,但那时并没有合适的学术工作。因此他成为一名公司顾问,工作了5年。之后十年,他在大学里担任实验室负责人。 当一个教职突然空缺出来时,Bédard非常想申请。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即行动。他说:“你不能说,我要花5年时间慢慢爬到那个位置。你周一开始准备,周二就得提交经费申请,然后在周五拿到钱。”行业经验帮助他迅速行动起来,也帮助他确定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虽然有时科学事业起步很慢,或者过渡期令人感到恐慌,但是起步晚的科学家仍有希望取得好成绩。美国经济研究所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45岁之后转行的人中,82%的人都成功了 (see go.nature.com/2wzckct)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新工作更满意。 Pagán说:“无论你是20岁、40岁还是60岁,只要你想做,就去做吧。” 原文以 Career change: It's never too late to switch 为标题 发布在2017年10月11日的《自然》职业版块上,原文作者: Amber Dance Nature|doi:10.1038/nj7675-289a 想要获得海内外科研工作机会?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 自然职场线上招聘会 ,了解海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工作机会,并参加会议环节,获取实用的科研/职业建议 您也可以直达 自然职场网站 轻松搜索海内外科研职位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职业专栏|8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体验了这款科研游戏,我想转行了
liuhong2018 2018-5-21 09:05
试玩国内首款模拟科研狗人生的游戏《另一只科研狗》,本以为可以有一番成名立业的闯荡。但玩完之后,才发现是一段写实的悲伤故事。 游戏开始的画面是在小学课堂:老师问孩子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 大家的回答:商人、艺术家、大官... 而你的选择只有科学家、科学家、科学家... 在经历了多年漫长而又坎坷的科研求学生涯,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后,你最终被一家研究所录取。 整个游戏以时间和金钱为基础,对,有了它们才能填饱肚子、精神健康,才能好好活下去。 时间怎么来?从起床、吃饭、上班、工作、下班,直到睡觉,分秒必争!钱呢?吃喝喝好睡好心情好,绷紧神经做好苛刻老板的每一份工,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吃得起饭、看得起病。 想查看更多详情,请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 科研最新好货推荐,赶紧戳此查看👇👇👇 细胞服务专场,品质优选 丁香通十周年 科研 Fun 肆购 实验必备神器--做了这么多实验,每次都有你 5.20蛋白情缘--没有你,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国内大牌先锋--物美还价廉,再也不用愁经费了
1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到剑桥音乐系毕业的博士在老年所作博后,我这真心不叫转行啊
热度 1 kongling814 2017-4-24 21:38
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 要求专业对口? 博士不过是几年的思维训练而已 博士期间做了一个课题 难道就不能做其他课题了吗? 我觉得博士毕业之后什么都可以做 学科交叉 跨学科 甚至去卖保险 都可以 没什么不能 转行 不应该有任何偏见 有朝一日 我来招聘 绝对欢迎各个专业背景的 专业对口 太狭隘了吧 博士毕业后 做博后就应该 换个实验室 换个方向 单位招聘哪来那么多专业对口的要求 真心不理解 所幸的是 在香港 我从未遇到专业对口这样的要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物研究与转行
热度 3 tianyizhang6 2013-1-2 00:46
对于生物学研究的机遇和问题,我在两三年前的博文里已经有一些讨论。但就如中国的一言堂与美国的枪一样,生物学研究的某些固有的缺陷在两三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生物学的第一大特点是学生就业难,这是事实,谁都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回避。原因显而易见的:生物学研究需要比其他学科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就出现了学生与博士后要比教授多很多倍的现象;同时,生物学研究的方向绝大部分是基础研究,不能直接与现有的货币经济体系挂钩;还有,生物技术产业界在出成果前依赖生物学研究,但出了成果以后,通过金融经济的包装,把绝大部分利润分配给了与前期生物学研究无关的人等。 简单的说: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找教职竞争压力大;在应用方面,其大投入、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难以让生物学研究者的个人贡献在目前的经济体系中得到合理的分配。 当然,就生物学基础研究本身而言,也有一些比其他学科更明显的缺陷。生物学研究的结果的可信度基本上需要研究者本人的信用来承担。同行审稿只能判断纸面上的部分,例如创新性、思路的清晰度、机理研究的深度等等。至于这些实验结果是认真做实验得到的,还是伪造的,同行基本判断不出来。最多只能说“我不相信这个结果”,但很难说得出这个结果错在哪里 生物学研究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上都会有一些“大牛”。这些“大牛”对于某个分支的规则与标准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大牛”是真的牛,在技术与概念上有所突破,而且治学严谨,那这个分支就有比较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分支会吸引一些优秀的年轻人,竞争会很激烈,但应该是良性居多。反过来,如果“大牛”不是真的牛,而是一些 story maker ,整天就在黑板上画 model ,写 big question ,把一些若有若无的现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大牛”也是 CNS 一大把的。这些大的 story maker ,会培养出新一代的 story makers ,一个领域就这么传销开去,谁也不能问自己用的方法是否可靠,自己做的实验别人是否能重复。而在大的 story maker 手下工作过的优秀的年轻人则会立刻离开这个分支,或者从此痛恨上了生物。 除了治学方面的问题,影响生物学研究的另一大方面是资源共享的问题。理论上,对于所有发表了的结果,作者都有义务把自己用的材料与同行共享,一来是保证研究的效率,二来可以让同行检验发表的结果的可靠性。如果你找一个陌生实验室要一个质粒,那可能好一些,给的可能性应该有 50% 。但拿到质粒以后,最好立刻做酶切鉴定和测序。如果要别人的转基因老鼠,那别人可能会反问一句:你是新来的?你是谁呀?老鼠你都敢要?不懂行情啊?对于这一点,做果蝇的人感到庆幸一些,因为老人们带了个好头,基本上能要得到发表了的果蝇突变体。 基于生物学研究现有的这些问题和局限性,生物学教育研究模式确实需要改变。由于生物的复杂性,只有吸纳高素质的研究者,才能改变整个研究环境和氛围。这个是最困难的一点。你既然说,生物学生就业难,生物的同行评议有很多问题,生物领域有很多 story makers ,生物学研究存在很多不合作的恶性竞争,那你还让我去搞? 但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生物学研究不困难,那你为什么要选它呢? 有一些生物学导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怕生物,怕辛苦,那对生物学研究不利。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种辛苦与困难的意识可以筑成一道很高的门槛,只有能越过这道门槛的人才能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年轻人翻门槛是自愿的,是被自身的欲望所激发的,而不是被逼的。中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降低专业调整的限制,我相信,这是一种合理的、不可阻挡的潮流。一些生物味道比较浓的大学,例如医药、农业、林业、水产业等,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转型压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需要多一些考虑。 大部分高中生的兴趣都还没有真正形成,需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兴趣变了,专业就得变。由于学科交叉越来越频繁,生物专业的学生需要学更多的多高等数学、化学、信息学知识。对于这一点,我要感谢中国科技大学,我们当时学的数理化都是按“理科标准”的,就是说我们学的物理课与化学系的是一样的,学的数学课是与物理学的是一样的(不知道这个传统有没有变)。虽然我已经很久不用原来学的那些数理化了,但这种锻炼给我带来的好处我至今仍然能感觉得到。况且,那些转行去做统计或去华尔街的同学应该更感谢那时的数理化教育。 不适宜做生物的生物系学生应该及早跳出去,而那些 die hard 的非生物专业学生可以到苦海里炼一炼。说到从外行转入生物的,应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当年摩尔根在加州理工的时候,就把很多生物外行拽了进来。这种传统延续到了饶毅的博士导师的博士导师,饶毅的博士导师的博士后导师,以及饶毅的博士导师。现在也有一些很出色的,庄小威啊,何川啊,什么的。别的大学毕业出来的优秀“转科生”应该也有一些。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0045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科学工作者的春天
cgh 2012-7-10 00:10
中国科学工作者的春天 很多媒体的标题“我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其实新华网的标题是“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7/07/c_112383665_2.htm 美国科学家供过于求 多面临失业或转行 http://gb.cri.cn/27824/2012/07/09/6071s3761692.htm 其实美国人应该向中国学习,我们的很多领导都是高学历,转行做行政管理的嘛 希望中国科学工作者的春天别像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春秋太短,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但是大家却都来北京。 想起儿歌,春天在哪里。
个人分类: 杂谈|1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剖析便得不到改善 ---本科阶段剖析
热度 10 littletree25 2012-4-30 12:47
最近,困惑和纠结达到顶峰,开始逃避科研工作,甚至想到了转行。但是博士学位拿不到,转行后连养活自己都难。是件大事,得仔细考虑,认真剖析,不然转行也不一定意味着美好的前景。 当然,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回答我是否真的是不适合走科研这条路。 先从本科说起,那时我积极,整整四年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 说上课吧,一直坐第一排,为的是不让其他人分散我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的把自己是否理解的表情反馈给老师。老师们都很好,每次我表现出迷惑他们都会再详细地讲一遍。记得当时最痛恨的事就是课没上完就饿了,肚子叫的山响,一是相当尴尬,二是相当不爽,因为一旦感觉到饿,我就马上不能再专心听讲了。因此当时根本不理解为什么有人逃课,为什么有人挂科。当然,我也不是完美学生,也逃过课,主要是马哲、马经那些实在无趣的课。也有考的烂的,比如计算机基础,貌似得了 70 来分。这科实在是 hold 不住,原因可能是我上机第一节课就受了打击。记着那时老师说竟然有人上大学之前没摸过鼠标,他表示十分不理解。我当时就是没摸过鼠标,连页面的转换,最大化最小化都不会,所以一直自卑,一直没自信,上课时一直觉的学不会。还有游泳,上了 4 次课我才漂起来,当然成绩很差,而且直到现在也没学会换气。 除了平时上课,我当时十分想进实验室学习试验技能,看看科研到底是什么样子。本科期间我分别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学实验室呆过一段时间。 一翻前思后想,我找到了当时带我们生物化学试验的老师,问她能不能让我跟她做试验,看看试验到底什么样子。我如愿以偿。但是,进去才发现,其实就是刷瓶子专业户。每次去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教学试验结束后的那几大盆的瓶瓶罐罐刷干净,收拾好。我当时因为要赚钱养活自己,课也非常多,所以每周只能去两次,每次 2 小时左右。但每次的任务都是刷瓶子,从来没见过人家做实验,但有一次是配药品叫我过去了,说让我学习下,虽然简单但这应经是这学期的收获了。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刷瓶子变快了,从 1 小时一大盆,变成了半小时一大盆了。 后来又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这是个真正搞科研的实验室,主要做分子方面的。我进去也很困惑,做的最多的就是一旦知道师姐要配培养基,赶紧的把称量纸、钥匙,药品、 DD 水、记号笔准备好,觉得她下一步要用哪个,赶紧递上去。现在想想真是纳闷啊,师姐为什么都没有一次放心的让我自己配下培养基呀?怕我配错?让我称个药品也行啊,但是没有。中间也问,师姐,你为什么做这个,为什么做那个,为什么先这个后那个的。因此,那时就明白了转基因的大体步骤了。后来就有个女孩也加入了。她进来后我基本上没提问的机会了。因为她在不停的说话,都是关于美容、化妆、美食的。师姐边做试验边听她讲,精力十分有限,我的收获基本上也趋于零了。 虽然这样,在这实验室确实也做过实验。师姐开恩,让我俩各自都提了下质粒。虽然是个基本的试验,但我准备的很认真,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的记到了本子上,连准备废物盒都写上了,让师姐好一顿笑。虽然看过很多遍,但这个质粒质量提的确实不好。我当时口出狂言,再提一次,再不行再提,提上 100 次,说我就不信了,还没个好的时候。结果很受打击,师姐说你闹呢,药品挺贵的,哪有那么多药品让你这么浪费? 在这实验室期间,还有一件事我记得非常深刻,就是师姐要说明早上有试验,我肯定 8 点就去实验室了,结果去了后发现门还没开。当时没手机联系不到,自己就在那里傻等,期待的是能学点什么。后来师姐说,他们起不来床,都 9 点有时是 10 点后才来试验室,我当时很纳闷,为什么起不来呢,做实验多能学东西,早来多好呀 ? 后来又忙考英语之类的,这个实验室也不去了。 微生物实验室是我做毕业论文的那个实验室。管理的老师很严厉,第一次去就被批评了。记着她让我们先在那屋等着,她出去拿个什么东西。回来发现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望着窗外,谈论着草地上那条被人走出来的小路。她说你俩干嘛呢,在实验室还敢东张西望,一点都不严肃。从此,就觉得那个实验室十分的神圣,膜拜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是老师帮设计的毕业论文,是师兄硕士论文的一部分,用 DGGE 来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我的研究主题是优化 DGGE 条件,使这一手段更好的应用到这个领域。我进去时这部分试验已经接近尾声了。该优化的条件都优化完了,而且验证后效果还不错。所以我的试验我并没真正意义上做过,只是验证了下。而这验证也是在师兄带领下做的。自己独立的也做过一次,悲剧的是输送胶的管子由于操作过慢被胶堵上了,师兄很上火。后来没机会再做了,当然也有其他原因。毕业论文也就这么写出来了。 本科生活,除了上课、进实验室学习外,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考研。当时是本专业第一名,完全有保送资格,但是学校不给力,不上本校不给保送资格。基本上没怎么纠结,因为通知我的老师就给半小时让决定。明知道压力很大,但还是毅然地选择了考外校。整个考研过程是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但这貌似是和别人有区别的,快乐来自对新学知识的成就感,比如政治,居然也有了巨大的热情。痛苦则来自对已学知识的割舍,要考的院校侧重应用,所以给的教材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浅显,是相对于纯搞生物的来说。所以在整个的准备过程我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应该去掉哪些东西才能使答案更简单,同时又四肢俱全。当然知道的多可以多写,但是在考场上这是不允许的,时间不允许。你在这题上多写两个细节就意味着你在其他题上少写两个采分点。权衡了下,忍痛割爱,整理知识结构时就把那些去掉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初试 401 分,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总结整个本科阶段,我内心是想从事科研工作的,而且在理论学习、试验技能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虽然收获不大,但毕竟有这份热情。更重要的是,我考上了一个水平更高的大学的研究生,拿到了从事科研工作的敲门砖。 以后阶段的剖析再续 ….
5606 次阅读|31 个评论
学海无涯靠眼界 – 再说寒门子弟的缺陷
热度 87 fpe 2012-4-28 09:37
学海无涯靠眼界 – 再说寒门子弟的缺陷 最近有两篇博文吸引我的注意力,一篇是肖重发的《 斯坦福化学博士自杀:寒门子弟留在美国转行做软件 》,另一篇是刘全慧老师的《 本科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肖文有意无意地把天才的陨落解释为转行编程,似乎不妥。毕竟人家做到首席 工程 师(架构师?美国头衔的名堂很多,是典型的钱不足,名来凑,所以不能太把首席当成一回事。 Palpal 又如何?还有 Google 和 CISCO ),不能说不努力或不成功。只是,按照当事人的说法, 一年 20 多万美元,令王庆 根 很满意,这说明寒门子弟的缺陷是眼界,仅仅是 20 多万美元,就值得如此拼命么?湾区的 20 多万也就是东部的 10 多万,中部的 10 万出头。一名成功的教授,研究费加版权费,也可以挣到这么多。某些人每年的私下捐款,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意味着他们的合法收入是 10 倍以上)。那些看不起学位、看不上头衔的人,因为风云际会,他们拥有超人一等的眼界。 我们重视名校和名师,名校给学生以系统全面的训练,名师给学生以高瞻远瞩的眼界,后者是学生在各个领域成功的秘诀,因为他看见过什么是成功,知道如何专注才能成功,并且在成功路上得到老板的提携。和中国华山一条道,成功靠高考(或当官)的途径不同,美国人成功的方式太奇怪了,作一个产品能够吸引众多粉丝,编一个程序也能成功卖钱,写一本书可以高枕无忧半辈子,写两个章节也能版权超岁入,推导一两个公式也能青史留名。正因为成功的传奇太多了,所以美国人很容易专注,不为外界所左右,努力开发自己的兴趣,成为人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人。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稀缺程度,所以王庆根的转行,我们都认为不值。然而,为三斗米折腰的国人还少吗?有的人一毕业,转移了研究兴趣,虽然著述颇丰,然而丧失的是成为大师的机会。有人改行作 IT ,只不过当时有无限的机会,而自己有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潜力(论文、老师、关系等)。机会只眷顾第一个开拓的人,后来者必然受到始发者的阴影笼罩。很多郁郁不得志的天才,只因为选错了行当(男怕选错行)或选错了方向。天才在无限的后悔中消耗,只能说明当初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眼界。 科学的开拓者大都是闲人,只有那些闲人才有开拓的眼界 。 刘全慧老师笔下的本科生,也是一种闲人:他们没有经济独立的压力,没有同行竞争的攀比,没有社会事务的繁琐,没有家庭柴米的负担,最幸运的是没有思路(范式)的陷阱,只知道勇往直前。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两个愿意点拨一下的名师,调动了无限的青春活力,这是成功的最大动力。一句话, 成功依靠专注,专注始于眼界 。寒门弟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相当的眼界,一旦离开成长的环境,就不知道如何发展,这是难以衡量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内在缺陷,很难弥补。天才也需要人指引,没有哈代,还会有华罗庚的成功么?王庆根的中途转行,似乎与导师的不成功有很大关系。当然,我也不能乱猜。 参加过学术会议的人都知道,藏龙卧虎,人人都有绝门功夫。为什么要鼓励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呢?希望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向着更高的标杆直跑,只有那符合自己性向的研究(或工作),才是成功的捷径。至于名和利,都是成功的附属品,饭后的甜点而已。为了甜点而忘了主食,是寒门子弟最大的缺陷。上了名校,只能给社会多贡献一个高级一点的打工者,所以我反对对寒门子弟的特殊照顾。故老传言,成功的学生往往具有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动力来源于: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或家庭因素。寒门子弟这三条都有欠缺,所以还是不能拔苗助长。我想,如果未来的大学,能够按照这三条选择生源,成功的概率要增加不少,至少美国名校都是如此干的,名人都上名校,因为出身有优势,或者说眼界有独到的地方。美国招生官员,阅人无数,努力从细微的线索中寻找成功的线索,而家庭背景,就是部分成功的保障了。眼界真是难以捉摸的东西,没有相当的阅历,不能达到超人一等的眼界,所以我们要游学四方,增加不可捉摸的眼界。 有道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学海无涯看眼界;初生牛犊意志专,自古英雄出少年。 附录: 另眼看寒门贵子 -- 谈寒门成才的两大障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75225 条条大道通罗马 -- 谈 “ 寒门贵子 ” 的集体主义认识和误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78416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23147 次阅读|181 个评论
[转载]学生物的前途--连载(3)
ellapan 2010-12-18 22:07
生物啊生物-写给生物男生 发信人:jenny07(meng),信区:Biology 标题:生物啊生物-写给生物男生 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SatFeb215:34:542008) 越来越讨厌生物.读PH.D比什么专业都苦,没日没夜拼命干,被老板压榨,实验出不出 结果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运气努力金钱后盾一样不能少. 好不容易出点东西, 还 得费劲巴力写, 改来改去, 还得抓抢时间赶在做同样实验的同仁前面.最倒霉的却最 常见的就是: 自己刚兴高采烈出了结果要提笔写时, 发现一模一样的结果被刚刚另一 个实验室发表了. 或者更惨的是, 文章都写好要提交了, 才发现人家刚刚发表. 那 感觉就象灭了气的大气球半个世界末日. 几年心血全部泡汤.  好不容易做孙子熬到毕业, 你就会深刻体会到自古华山一条路是什么感觉.摆在你 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博士后. 什么叫博士后?就是PAY的工资基本是硕士生的一半 ,投入的工作时间却是几乎全部生命.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业余爱好.不敢在 老板面前请假,虽然理论上每年有两周.对老板唯命是从,说错一句话都可能走人,一 年没出PAPER可能走人,老板没拿到FUNDING就得一定走人.一句话:学历最高,挣得最 少,工作最累,也最不稳定. 少数运气极其好毕业学校极其牛, 博士和博士后老板极其牛, 自己发表文章又极其牛 和老板关系又不错的幸运儿们,博士后四五年方可在过得去的学校找个助理教授职位, 继续辛辛苦苦熬TENURE,找FUNDING.这就算最好的归宿了.  最最可怕的是,经过八年十年在生物领域的折腾,充分享受老板的剥削以后,还没出路 的生物博士们往往都从一往无前意气风发敢闯敢干变得畏首畏尾,胆小如鼠,怕东怕西 ,头脑简单, 男子汉风范尽失. 最可怕的就是这个类似被洗脑的严重后果.人变得毫 无情趣,生活变得毫无希望,事业变得毫无追求.每天就祈祷老板有钱, 自己好可以 不必再去找工作. 虽然工作四五年挣得还不如刚出校门的理工硕士,和前后左右的同 行们一比, 还能多出两三千, 就会无比满足无比优越无比踏实无比心安理得.他们不 敢看外面世界有多大, 他们没兴趣去尝试生物以外的生存之路,他们忍心让老婆孩子 陪自己一起受苦,没钱上好学校,买钢琴,象样点的房子.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时间陪家 人而感内疚.所以你做生物男人的老婆,就要做好每天承担多数家务, 一天到晚见不 到人, 自己却要任劳任怨吃苦受累受穷,好好伺候劳工的准备.和生物男生的婚姻结 合, 常常能让你最深刻和淋漓地体会到什么是婚姻里的苦.  而最最关键的是, 当你为了他付出所有青春和辛劳,而生活一无回报时, 你会伤心地 发现, 他已经变成一个不思进取苟安现状情调全无反应迟钝面目全非的木头.婚姻当然 可以不是为了嫁给钱, 可是就算单纯为了嫁给那个人, 这样的一个人难道还值得去爱 吗?他甚至不能记住你的生日,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因为挣得少, 他变得在钱 上比女人还斤斤计较,自己不去度假, 也舍不得花钱让家人去度假. 他甚至已经迟钝 到体会不到你的爱情和关心,也没有能力和兴致去体贴关心理解支持你. 冷漠,让你 随时心颤受伤不已. 所以,我个人结论是: 除非你觉得你在这行是天才,发SCIENCE就象喝水那么容 易,又善于拉关系找FUNDING,否则十之八九就是死路一条, 几十年做不完的博 士后, 和近似安慰人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工资也差不多的其他职称.  如果已经走在这路上的, 有个忠劝就是: 一定要改行. 不要怕这怕那, 与其坐以待 毙,不如奋起抗争.当你成功转行成功那天, 你才会知道, 外面天地有多宽, 外面 空气有多新鲜, 外面生活有多惬意潇洒.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努力跳出火坑吧. zz一声叹息:学位越高越贬值?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调?(转载) 发信人:nyoung(Dragon),信区:Biology 标题:zz一声叹息:学位越高越贬值?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调?(转载) 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TueJan2212:17:402008) 【以下文字转载自Physics讨论区】 发信人:creacle(热带雨林),信区:Physics 标题:zz一声叹息:学位越高越贬值?美国博士毕业生2006年薪水调查 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TueJan2203:54:072008) 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每年四个季度各发布一次新毕业大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薪水 调查报告,这报告共涉及80个学士专业,40个硕士专业,23个博士专业。冬、春、夏三 季发布的数据是各季度的数据,秋季版发布的是去年8月31日到今年9月1日为止整个学 年的数据。 以下数据摘自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最新公布的2006年秋季薪水调查中获博士学位毕业生 的平均年起薪。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薪水较低可能并不令人吃惊,然而,生物与生命科 学博士生除了就业难以外,薪水低这个事实还不是广为人知,特别在此提醒。在该协会 统计的理、工、商、人文社科、教育等五类23个专业中,生物与生命科学博士薪水排倒 数第二,为$43,195,比今年毕业的同专业硕士的$47,250还要低$4,055!地质及相关科 学博士生的薪水为$54,038,比去年的$65,050少了一万多,也比本专业今年的硕士生 毕业生的起薪$64,111低一万多! 知识越多越不值钱?学位越高越贬值?明白过来时,只能一声叹息了! 博士毕业生薪水最高的几种专业 1.商业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Management$81,438 2.电气/电子与通信工程$81,297 Electrical/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 3.冶金工程(含陶瓷科学与工程)$80,667 MetallurgicalEngineering(Incl.CeramicScience/Eng.) 4.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s$76,630 5.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75,659 6.计算机工程ComputerEngineering$74,750 7.工业/制造工程Industrial/ManufacturingEngineering$73,292 8.物理Physics$72,357 博士毕业生薪水最低的几种专业 19.心理学Psychology$49,374 20.人文科学 Humanities$48,938 21.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48,487 22.生物/生命科学BiologicalSciences/LifeSciences$43,916 23.英语语言与文学EnglishLanguageLiterature/Letters$41,405 除了以上13种专业以外,处于中间段的其他10种专业的薪水排序自高至低依次为: 机械工程、化学、航空航天工程、数学(含统计/精算)、民用工程、经济/金融(含投 行)、外语与文学、地质与相关科学、农业与天然资源、教育管理。 说说我们的生物系 声明:在某知名高校BBS上看到的,觉得有些关联,转贴过来。文中观点不代表本人意见。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如此简单的道理,可悲的是很多这样被称为教授的人竟然不能理解 之所以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生物系,本人认为这是因为目前的生物专业处在一个集毕业 难、科研苦和人才供需比例失调的尴尬状态。科研方面是热点,随着近年来海外高水平人 才大量归国,生物学各个研究领域的竞争均日趋激烈,不仅本土的老专家学者的生存空间 被严重挤压(没办法,这个领域中国和老美老欧们差得实在有些离谱),而这些参差不齐 的海归们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竞争,在这个时候,科研成果的产出就几乎等同于一切 :好的意味着巨额的科研经费和接踵而来的各种头衔和荣誉,而末尾的那些就几乎要直面 无米下锅实验室无法继续生存的窘境,而且,显而易见,这样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地加速这 个分化过程。 学生方面,在生命科学的二十一世纪这面大旗的指引下,大批的高校纷纷兴建和扩 大生物系的规模,而一批批怀着美好憧憬的年轻人也迈进了生物系的大门,诚然,他们中 的一部分,应该是顶尖学校生物系中的一小部分人,能够得以申请到国外最高水平的院校 得以继续他们的科学家的梦想(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喜欢科研现姑且不论),而剩下 的这绝大多数生物系的学生,当他们苦熬了三五六年终于毕业拿到一纸文凭的时候,突然 发觉自己当初以优异的考分带着几分骄傲迈入的生物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已经被严重的边 缘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除了高校的生物系和极少数的相关科研院所,社会对于生物学 人才的需求约等于零。 于是,产生了下述几个结果: 1.生物科学本身的发展日渐畸形。宏观、经典学科门类无人问津、后继无人、举步维艰 ;少数热门学科则趋之若骛甚至是不管实际情况一拥而上,由此导致的重复建设、资源浪 费、恶性竞争和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且成果高于一切的现实客观上导致了重教轻研 现象的加剧,生物系学科教学特别本科生阶段教学水平急剧下降,老师敷衍了事,学 生不知所云,课程味同嚼蜡的说法毫不夸张。 2.生物系的教授们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和日渐萎缩的生存空间,他们对于课题内容 和实验周期不再具有选择的灵活性。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能发文章做什么,很多时 候,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了不符合实际和毫无意义的工作当中目的只有一个: 影响因子。成功者要想更加成功,落后者要想在这个浮躁的圈子当中生存,压力自然而 然地转嫁到了学生的身上:只有让学生们工作更多的时间、更长的年限,什么毕业,什 么就业,我们哪有心思操心这些个! 3.可怜的生物系的学生们,他们是最无辜、最悲惨的一群人。在导师眼中,他们基本 上等同于一台实验仪器,而且,出不了好结果的实验仪器毫无价值。毕业之后,他们大 多数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回归单调枯燥的科研生活,少数人能够勇敢地抛弃多年所学转 入其他的行业这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因为,除了科研,我们什么也不会不是我们不 想学和学不会,是因为如果不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实验,这一纸文凭根本都是妄想! 这样的情况并不局限在生物学领域。 这不是生物学学科的错,也不是学生们或是哪个导师的错,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和人才 培养模式的悲哀 转贴:(生物)博士后和山西黑煤窑窑工的异同,看生物板上劝退贴有感 发信人:jn74612001(pottytraininglayman),信区:Biology 标题:(生物)博士后和山西黑煤窑窑工的异同,看生物板上劝退贴有感 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TueNov2012:47:262007) (生物)博士后和山西黑煤窑窑工的异同,看生物板上劝退贴有感 A。收入 博士后:勉强糊口,少数拿fellowship的除外。 黑煤窑窑工:勉强糊口。 B。人身自由 博士后:H1,J1,绿卡给拴着呢。 黑煤窑窑工:没有。 C。工作强度 博士后:一周六天,每天10-12小时,有时周日加班。 黑煤窑窑工:一周六天,每天12小时。 D。职业危害 博士后:实验室门上往往贴着个骷髅头,病毒+细菌+化学试剂+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措 施一般比较完备。 黑煤窑窑工:煤矿冒顶+瓦斯泄露+其他,几乎没有防护措施。 E。职业前景 博士后:少数人可以升到AP及进工业界。 黑煤窑窑工:少数人可以升为黑窑工头。 F。入行缘由 博士后: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黑煤窑窑工:山西煤窑包吃包住,好吃好喝,三年挣大钱。 G。产出 博士后:少数高质量文章,多数是水,重复性还有问题 黑煤窑窑工:多数是煤,少数煤矸石。 F。产业特征 博士后:劳动密集型。 黑煤窑窑工:劳动密集型。 H。对本职工作热爱程度 博士后:不热爱的比热爱的多 黑煤窑窑工:几乎没有热爱挖煤的。 I。职业生涯长度 博士后:可以做到退休,如果老板一直有基金来源的话。 黑煤窑窑工:差不多是青春饭。 J。从业人员国籍 博士后:多数是中国。 黑煤窑窑工:中国。 K。从业人员来源 博士后:世界各地生物博士,中国美国毕业的居多。 黑煤窑窑工:穷困地区农民。 L。政府干预 博士后:绿卡越来越难办。 黑煤窑窑工:中央政府解救。 分子生物学PhD找工记 发信人:Todd(托德),信区:JobHunting 标题:分子生物学PhD找工记 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MonDec313:28:332007) 本人背景:分子生物学PhD,学校综合30左右(JBC1作1萹,2作1萹,專利1项) ;HarvardPostdoc2年 半,Cancer方向(1萹在写) 年初拿到绿卡,4月份决定找工作。将CV改成Resume。主要从www.bostonworks.com及 www.indeed.com上找工作。发出上百份简历,6月初拿到一个phone-interview机会却被放鸽子。发Email 过去也不理,很郁闷。7月份把简历拿给学校PostdocOffice的人改了一下。8月份家中装修外加旅游,找工作毫 无进展。 进入9月份,时来运转。9月20日phone-interviewwith业内巨头M公司的recruiter。 20分钟搞定,获得ON-SITE机会。此后又陆续拿到几个phone-interview。总体感觉phone-interview不难 。一般来讲,有phone-interview说明你的简历受到亲莱。只要英语可以交流,表现出自信及对Position的浓 厚兴趣,一般都能拿到ON-SITE机会。到目前为止,6个phone-interview我拿到5个ON-SITE机会。那个没拿到ON- SITE机会的是Novartis的PostdocPosition,HM是一印度妇女而且做的是CadiovascularBiology.而且这是 一个45-minBehavioralinterview. 下面主要谈谈ON-SITE。 第一个ON-SITE是一个郊区的start-up(www.nanobiosym.com),据说10人左右。ON- SITE安排在周六。先与一个Scientist谈半小时。主要问研究经历及一些技术问提。其间,他提到他们公司不是 朝9晚5,平常周末都要加班。然后直接与CEO谈,又是一个印度妇女。久闻印度公司之黑,心中不免一颤。刚谈 不久,就说她公司员工从朝8点干到晚8点,周一到周六,周日为optional。当时就想起身撤退。出于礼貌,继续陪 聊。然后又说,前3个月为试用期,工资会低一些,但比postdoc工资高。我估计在$50K左右。她还反复问我 Doesitmakesense?然后听说我有绿卡,恨不得我第二天就来上班,说先part-time也行。好不容易摆脱纠缠,出 得门外见一老中正在与那个Scientist在聊,心中不免为我们这些生物老中感到悲哀。第二天(周日)将其拒之。 顺便提一句,她广告登在boston.craigslist.org。周一新广告就又登出来了。以后的几周,几乎每周一都见此 广告。可笑!想想一个想省几十元广告费的公司,还是要小心。 第二个ON-SITE,也就是我最终去的这家公司E,99年创立,目前百人左右,成长很快, 目标2009年上市。有2个药在2年内要上临床试验。我所要做的课题就是其中之一。我对这课题很感兴趣。HM人 很nice,组里的人都很有活力。2周后受邀第二轮ON-SITE,见VP,与HM及其2个手下共进午餐。第二天开始 referencecheck。一周后拿到offer。 第三个ON-SITE,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司M。大公司面试果然不一样,3组behavioral questions,每组3-4个面试官。中间穿插一些技术问提。一周后referencecheck。然后受邀第二轮ON-SITE。但 始终不是很喜欢这个HM及课题。而且感觉他对我也不是100%满意。这个HM比较Aggressive且在未征得我同意的 情况下contact我的一个collaboratorforreference。第二轮ON-SITE结束时跟我说还要面试人,年底前才能 做决定。后来我还是把他给先拒了。 第四个ON-SITE,是Novartis的PresidentialPostdocFellowship(不是前面提到的那 个Postdocposition)。由于本人在local,没经过phone-interview直接ON-SITE。其实也就见Educational Office的负责这个program的一个PhD。20分钟seminar,然后谈谈这个program外加问我问提。首先强调,Novartis 一般不雇自己的postdoc。因此,3年后都得走人。但他们希望你能发好文章。你所做的东西相对独立。 我感觉这象是一个面子工程。第一轮ON-SITE后就要3封推荐信。然后第二轮ON-SITE,并且要找愿意接受你的PI 。然后写researchproposal交committee审批。整个过程长达4-6月,因此放弃了。顺便提一句, Novartis的postdoc一年$55K。 第五个ON-SITE,是业内巨头A公司。但这是一个2年的contractposition($31/hr)。 全是技术问提,无behavioral问题。最后一个intervewer竟然是我PhD系主任的学生,97年毕业,现在是 principlescientist。与我相谈盛欢。这是一个cancerdrug-targetidentification的position。HM跟我说,以 前他们主要从发表的文章中找targets。后来发现有不少结果重复不出来(看来生物实验重复性确实是一个问题)。 因此,他们现在主要靠自己筛了。 第六个ON-SITE,也是一家成长很快的公司A。与我要去的公司E很像,连课题都很像。 VP人很nice,居然主动给我倒水喝。 第五,第六个ON-SITE由于还有candidates要面试,时间上对我已不合适。尽管他们跟 我说如果有别的offer就通知他们,这样他们可以加快做决定。最终我还是决定去公司E。 总结: 1。生物PhD找工作不容易(牛人除外:背景或networking,如前几天那个freshPhD) 。没有绿卡的还是先在学 校熬张绿卡再说吧。 2。找工作前对整个industry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比如说你至少要知道Bio-Pharm和传 统Pharm的区别。找工作本身真的是份全职工作,要投入很多精力找。 3。Resume和Cover-letter很重要。最好准备一个模版,然后找人看一下。一般一个 位置至少有上百人申请。最后能有机会ON-SITE的也就3人左右。Resume和Cover-letter最好针对不同的 positions略加修改。如果你有了几次ON-SITE,你就知道Whattheyarelookingfor。往往他们并不会全写在广告上。 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你过去的经历翻译成他们想要找的。如果在公司有熟人最好,没有也别灰心。我所有的面试都是 自己投简历的结果。 4。ON-SITEseminar很重要。逻辑要好,要通俗易懂。工业界有牛人,但大多数也是 泛泛之辈。一定要反复练习,找人多提意见。 5。面试时要表现出自信。对公司的理念及platform要有所了解。尽管都是cancerdrug development,你会发现各个公司的理念及platform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一定要准备一些问题 给interviewers。本班精华区的很多文章对面试还是很有帮助的。还有据我所知,生物公司招人最后大多是group decision。因此每个interviewer都要重视。任何一个interviewer对你有异议你可能就失去这个机会了。有 时他们会再给你一个机会重复这轮面试。 最后祝愿还在挣扎中的生物PhD兄弟姐妹们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标题:生物劝退指南zz系列 标 题:生物劝退指南zz发信站:BBS未名空间站(FriNov1715:52:182006),转信 【总结】生物类退学改行找工作指南 经过几个晚上在各大bbs的耐心考古,还有前辈大牛指出的明路,偶炮制出这篇指南,供郁闷中的华人同行jjmm参考...如有问题或不足之处,请回文指出,我将在第一时间修改。 总之,想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是不难的,事在人为,虽然需要付出时间/金钱,但是有投入就有回报.大家坚持不下去的,可以参考以下的选项,没有必要怨天尤人.T kano友情提醒:一般逃离生物类的,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多半也是自己不喜欢了,如果是后者,不考虑经济原因的话,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喜欢什么,不要为了钱跳进另外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到头来熬不住了还要换 艾小柯友情提醒:我觉得其实上学也好,找工作也好,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都跟着潮流跟着金钱走。做自己喜欢事情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是实实 在在的,而虚荣心所带来的短暂得意一般都虚得很,何况,虚荣是没有底线的,世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有个头啊。都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我觉 得认清自己才是迈向成bbs功的第一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行的科学家们
janephys 2008-10-29 16:38
转行的科学家们由于其独特的经历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本文特总结了部分转行科学家的经历如下,并不断更新中。哪位博友倘知晓其他转行的科学家信息,请在评论中留言,不胜感激! 1、200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艾科瑟尔(Richard Axel)在哥大读本科时主修英语,兴趣在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由于奖学金不足,加上他喜欢看歌剧,艾科瑟尔在医学院的一个实验室找了一份清洗玻璃器皿的工作。艾科瑟尔活干得很糟糕,不是烧杯底没有洗干净,就是打破试管,或者移液管找不到吸球。但他喜欢提问题,老是问为什么做这个试验而不做另外的。于是,实验室解除了他的清洗工作,改聘他做实验员。当时,沃森和克里克刚刚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艾科瑟尔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在考虑上研究生院时,他在文学和生物学之间举棋不定。最后,反对越战的他决定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以避免服兵役。。。。 信息来源: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024620.htm 2、198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霍罗德E瓦尔缪斯(Harold E.Varmus)在上医学院前曾获得过哈佛大学的英语文学硕士学位。他申请的多所医学院包括毕晓普的母校哈佛大学医学院都不愿接受他,后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别具慧眼录取了他。从哥大毕业后,瓦尔缪斯从来没有当医生,而是到毕晓普实验室做博士后,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 信息来源:(同上)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024620.htm 3、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布罗意 (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1987),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下塞纳,191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192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德布罗意从18岁开始在巴黎大学学习理论物理,但是因为打算沿其家族传统,以后从事外交活动,他也学习历史,并且于1909年获得历史学位。由于他哥哥(M.de Broglie)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拥有设备精良的私人实验室,从事物理实验研究。受到哥哥的影响,德布罗意参与一些物理研究工作。从他哥哥那里德布罗意了解到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方面的工作,这些引起了他对物理学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德布罗意终于放弃了已决定的研究法国历史的计划,选择了物理学的研究道路,并且希望通过物理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信息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4710.htm 4、霍夫曼(Roald Hoffmann 1937~) 1937年7月18日生于波兰兹沃切夫。1949年随家移 居美国,1955年入美国籍。195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Classics文学学士学位。1960年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2~1965年,在哈佛大学工作。1965年任康奈尔大学副教授,1968年任化学教授,现任该校化学系主任。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霍夫曼因对分子轨道 对称守恒原理的开创性研究,和福井谦一共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霍夫曼主要从事 量子化学 方面的研究。他在哈佛大学工作期间,和有机化学家R.B.伍德沃德合作,进行 维生素B12 的合成研究。霍夫曼应用自己在量子化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从分子轨道的各个方面对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研究,并以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提出的前线轨道理论为工具,进行分析和讨论,终于在1965年提出了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又称 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这个理论把量子力学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的阶段。这个理论被誉为认识化学反应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霍夫曼因对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开创性研究,和福井谦一共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霍夫曼还曾多次获得美国化学会和国际量子分子科学会的嘉奖。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 、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还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信息来源: http://ch.sysu.edu.cn/hope/sitesdemo/phychemi/resource/expert/200809/76.html 5、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本科是在Brandeis学的历史,然后获得数学和物理的博士学位。1985年获物理学最高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同年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1990年获得被称为数学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1997年获美国科学成就金奖。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信息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8/13/content_522800.htm 6、随着前苏联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解体,曾被前苏联寄予厚望的俄罗斯核科学家尴尬的发现,他们在俄罗斯已没有用武之地,这些科学家们不得不纷纷转行到如今最热门的网游业从事游戏开发。据 悉,作为英国政府资助的预防核扩散项目之一,俄罗斯Sarov、Snezhinsk和Zheleznogorsk三座前核城市的部分软件开发与程序员早已转行到了网络游戏开发这一新兴的产业。 信息来源: http://games.sina.com.cn/newgames/2004/09/090344969.shtml 7、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是仅有的几位同时是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和王家学会会员的科学家。 1930年李约瑟出版了3卷本专著《化学胚胎学》,1941年李约瑟当选为英国王家学会会员,1942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被称为继达尔文之后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学著作之一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学》。 1948年5月15日,李约瑟正式向剑桥大学出版社递交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秘密写作、出版计划,并将余生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50多年来,先后出版了24册(他生前出版了18册),计1万5千页、300万字。1971年,李约瑟被选为英国人文科学院院士。 信息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10/09/content_10168781.htm 8、瓦尔特吉尔伯特(Walter Gibert) 1932 年生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哈佛大学物理学助教等职务,后转攻生物学。由于发明了可以迅速确定DNA 碱基排列顺序的方法,1980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据W.吉尔伯特博士讲,获诺贝尔奖的最佳途径是理论物理学。他虽然在这个领域努力拼搏过,但是感到该领域中比自己头脑聪明的人太多了,已经有不少人投入到诺贝尔奖级的课题中。他原想转攻实验物理学,可实验物理离不开钱和人,而且必须成为项月负责人,太年轻是得不到诺贝尔奖的。 出于以上种种原因,他又把目光瞄向化学领域。该领域的聪明人也很多,但不像理论物理界令人感到有那么多的竞争对手。遗憾的是,他没有发现有价值的能获诺贝尔奖的研究课题。 转了一圈,他最终落户在生物学界。这个领域的实干家和爱好者都很多,相对而言,头脑特别聪明的人比较少。最重要的是,该领域诺贝尔奖级的研究课题特别多,其中外行人也能看出来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发现快速确定DNA 碱基排列顺序的测定法。他自己对DNA 的生化特性不甚了懈,所以去请教有关专家。专家认为,由于没有与DNA 碱基种类相应的分解酶,所以无法测定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吉尔伯特没有灰心,他听说可以利用化学去分析DNA 的碱基结构,就指示刚刚修完博士课程的马克西姆博士从事这项实验,以证实他的猜测。剩下的就是等候诺贝尔基金会的电话通知了。他等到了。1980 年,他和桑格博士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信息来源:《诺贝尔奖并非是梦》石田寅夫 第六部分75
个人分类: 新路|684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