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论文写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循环论证:论文写作中的逻辑错误之1
book 2009-11-2 17:43
Circular argument 或 circular reasoning,中文译为循环论证,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循环论证实际上是一 种逻辑谬误(logic fallacy)。意思大概可以表述为:将有待证明的结论作为论据或前提来证明该结论;或者,将论题的变体 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个论题。 当我们仔细阅读论文时,会发现相当一部分论文中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在描述性比重较大的论文中更加普遍。举一个例子,本人 研究领域之一的生物地理学的相关例子: 1)目的或论题:研究某个亚热带地区分布的动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论证其成因。这个论题可以说属于归纳性论题。 2)分析:经过对该类群地理分布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3)解释:解释格局时,有的研究者会论述因为该类群是亚热带类群,所以有这样的格局。 仔细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解释模式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这种循环论证并没有真正解释该类群分布格局的成因,而只是用脑子中 先验的假设(亚热带分布)来作为论据。实际上,格局应该是由气候、植被及其他历史或生态因素决定的。 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很恰当,但平时确实会发现循环论证在不同研究领域的论文中都有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这提醒我们, 在论文写作或论述某个问题时,要仔细进行逻辑推敲。两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平时适当学习逻辑学相关的东西 ,加强逻辑训练;二是在研究中养成一个习惯,即从每一个研究课题开始时,都将其分解并构建逻辑框架(目的或假说+需要的数 据+决定因子+不同假说的逻辑对比)。 黄晓磊 2009.11.2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91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学术论文中用WebCite存档你要引用的网页
drqian 2009-8-15 05:44
互联网时代,学术论文中的引用文献不再局限于学术期刊以及书籍等,网页也成为引用的对象。网络上精辟的见解和讨论往往成为学术引用的对象,比如科学网上的博客,我觉得很多学者的观点都是值得参考和引用的。 但是一个问题来了,网页有其不稳定性。有些网站、博客今天还在,明天也许关掉了,或者网站没有关闭,但是链接地址改变了,从原来的地址已经访问不到相应内 容。还有一种糟糕的情况是该网页的作者改变了他的观点,重写了内容。那么你引用的网页,你的论文读者就看不到你当时所看到的网页内容了,他们对你的文章便 会产生怀疑,后果可想而知。有一个统计,学术文献中引用的网页地址,一般27个月后就会失效。这么一来,在论文中引用网页,恐怕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了。 用webcite存档你要引用的网页 现在有一个网站叫做 WebCite (http://www.webcitation.org), 可以实现将网页存档起来,她帮你存档网页后会生成一个永久的存档网页链接地址。在论文中,你只需要将此链接作为参考文献的链接,就可以基本保证引用网页的 安全性。除非有一天,我们强大的GFW把这个WebCite网站也给屏蔽了,那就实在没辙了 ,不过这也不影响国外读者阅读。 引文文献的参考格式: 1.Eysenbach G, Trudel M. Going, Going, Still There: Using the WebCite Service to Permanently Archive Cited Web Pages. J Med Internet Res 2005;7(5):e60. DOI:10.2196/jmir.7.5.e60 URL: http://www.jmir.org/2005/5/e60/ 转贴引用地址: http://www.xinkexue.com/space-1-do-blog-id-747.html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11228 次阅读|2 个评论
暑假期间的论文
hare 2009-7-21 19:53
很早就有了一个想法,但是整个学期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写作,每天都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放暑假后终于有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了!文章写到现在大框架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具体的细节了,但愿我能很快把这篇论文写完! 以前的论文因为涉及到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交叉方向,所以一直用WORD写论文,对于TEX一直想学习和利用,因为暑假期间时间比较多,决定从今以后尽量用TEX 来进行论文的写作!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论文写作
onist 2009-7-9 10:57
最近在写论文 感觉好难的 毕竟是第一次自己写 从论文题目,摘要,引言到实验讨论部分 英语不是很大问题 问题在组织语言 在于怎么把逻辑理清楚 当然文章最重要是要把自己的研究给鲜明的表达出来 而这些我是很欠缺的 许多人说要先模仿别人的写 然后修改 这估计是现在的最好方法吧 恩 修改修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写作:完全依赖词典翻译要不得
Bobby 2009-6-21 06:24
在中文摘要或全文的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些专业英语基础较差的基层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在不了解中文专业术语意义的情况下,往往会完全依赖英汉词典来翻译,造成许多同名的术语乱用。对这些同名翻译词的仔细辩析,可知道这些术语可能属于不同学科或不同历史时期的术语(有的已经废弃不用),要根据学科性质及术语真正含义来正确翻译,切忌完全依赖词典翻译,尤其是一些非专业词典和网络词典。以下举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常用的两组同名术语的翻译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质( Germplasm )和种质( Idioplasm ) 种质( Germplasm ) 种质( Germplasm )是育种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种质( germplasm )是决定生物种性(生物之间相互区别的特性),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种质是一种自然资源,它与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其它自然资源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它自然资源的丰度通过蕴藏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而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植物种质资源又称植物遗传资源,是指植物种质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存在的状况。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重要的育种品系、育种原始材料,以及野生种和近缘野生植物。( http://www.biox.cn/biology/200609/20060905045327_142413.shtml ) Germplasm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a collec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for an organism. For plants, the germplasm may be stored as a seed collection or, for trees, in a nursery. 种质( Idioplasm , Idioplasma ) 种质( idioplasm )是细胞生物学或发育生物学概念。 N ā geli ( 1884 )认为在生殖细胞成分中,可区别为二种,其中在雌雄两生殖细胞中等量存在的为遗传的基本物质,称种质( idioplasm );而在雌性生殖细胞中多量存在的与营养有关的物质称营养质(德 Ern ā hrungsplasma )。认为种质是被限定了方向的胶囊之集合。 Weismann 将核的染色质看成是种质。( http://www.biox.cn/content/20050702/21648.htm ) That portion of the cell protoplasm which is the seat of all active changes, and which carries on the function of hereditary transmission; -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portion, which is termed nutritive plasma. See Hygroplasm. 二、原种( stock )和原种( protospecies ) 原种( stock ) 原种( stock )是育种学的一个术语。 原种( stock )是由良种繁殖场或品种育成单位通过原种生产程序繁殖出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而且能进一步供繁殖良种使用的基本种子。发达国家还把原种分为育成者种子和基本种子。育成者种子是品种育成者自己生产的原始而无混杂的种子,故又称为原原种。基本种子是指由原原种种子直接繁殖,并经严格淘汰,或由良种繁殖场直接控制所繁殖出的种子,又称为原种。由原种种子繁殖出的后代称为检定种子,过去我们曾命名为一级良种、二级良种。 1989 年中国农业部颁布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规定:审定通过的品种,由育种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原种交种子部门加速繁殖推广。这里所指的原种,是新品种开始生产和推广的最原始的高质量种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809873.htm ) 原种( stock seed , original seed ):( 1 )指育种中为了生产农业用种子而在种子田〔原种圃( registered seed farm )〕中播种的种子。原种的原种称为原原种( foundation seed )在采选原种时必须注意保持育成品种的特性和防止品种退化。进行原种制种时,自交作物务必要求纯系。异交作物虽不是纯系,但是选择的种群也应与其他的植株进行隔离。在家禽中原种习惯用 original breed , orrginal stock ,一词,家鸡育种中称为 grand parentstock 。( 2 )在园艺植物中,作为改良品种或栽培品种的对应词,把其祖先的地方种及野生种( wildspecies )统称为原种。( 3 )等于基本种。( http://www.51protocol.com/tool/bio-words/15949.html ) The type from which a group of animals or plants has descended ; the descendants of one individual 原种( protospecies ) 原种( protospecies )指进化遗传学上的一个术语。 由一个原种( protospecies )通过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产生许多不同的物种。 One or more speciation processes are developing, starting from a unique protospecies and differentiating in a number of new ones 相关阅读: 《论文写作:机器翻译要不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332 《英语专业文献的翻译:专业词语的翻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53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60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发表研究报告,我(们)缺少什么?
chjliu2003 2009-6-18 23:08
最近将一篇已经完稿的文稿交给老外来修改。读完修改稿,直觉得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故事叙述娓娓到来,又不失逻辑。体会甚是深刻。 首先,要象讲故事一样撰写研究报告。记得博士生导师常常告诫我们,研究报告要象讲故事一样,吸引专家和读者的眼球。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精力放在研究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而对于最终的产品却不以为然,或者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或许,这也是我们总感觉到科研枯燥的一个原因吧,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总是局限在一定的框架之下去建构内容。思路套住了,哪有创新,哪有乐趣?! 其次,要有丰富而专业的知识储存和研究经验。这次稿件的修改,老外只用了2-3天的时间完成了,而我却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完成初稿。为什么同样的实验结果,自己闷头苦想却也始终没有构思好最终文稿,而老外却能敏锐地抓住研究的亮点?丰富而专业的科研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西方学者对某个领域往往是坚持几年甚至几十年,即使多年没有成果出现,也会在相关领域里有一定建树。另外,他们所在的有形或无形的团队充实了他们自己。 第三,通过合作促进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做到领域专不是容易的事。专代表在某个领域或方向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专的人不代表也精通其他领域,也不代表他/她对其他领域毫无认识。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从不同的方面去贡献,对于自己理解不很熟悉的文献、方向、技术等很有帮助。当然,合作有个前提,就是大家的水平应该是(基本)平齐的,或者,各有所长。否则,合作就发展成我们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了。 最后一点,其实是奢望了:我们要努力将中文发展成为国际语言,让老外也来综述中国大家的文章,让国内数据库成为他们检索的主要文献来源!我们其实不乏写作高手,我们的教育体系也教育如何写好文章,但是我们在中文与英文之间切换过程中似乎失去了方向。
个人分类: 科研经历|5040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硕士博士论文写作技巧讲座
yaoronggui 2009-4-18 08:14
Free Download: 清华大学硕士博士论文写作技巧讲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64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写作和发表高水平论文(PPT)
bitsun 2009-4-2 11:2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以前博导教给我的写作“杀手锏” ZZ
hnhuizi 2009-2-24 15:26
论文来源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518 杀手锏就是先不要急着描述实验数据。首先要把现有数据汇总后分析:在这篇文章里面,我要说什么?表达什么观点?主要结论是什么?有哪几点希望读者在读了文章以后能够记住?然后在写文章的时候围绕着观点写文章。 写得特别好的文章里面有种无形的气功,读起来目的明确,有条有理,逻辑清楚,通俗易懂,多用描述性的语言,有作者自己的实验思路、分析判断和对数据的客观分析,有宽厚的学术底蕴,有正确的上下文,能说出别人不能说出的东西。有宽厚的学术底蕴,有正确的上下文,能说出别人不能说出的东西指的是阅历非常宽广,不但知道自己小课题的文献,还能通晓一级学科其它方向的文献,以至于看自己数据的时候能够高屋建瓴、触类旁通,找到和其它方向结果的类同,并把这些类同点出来。这才是真正对学术的负责精神。我可以说大多数一般的学术论文缺乏的就是这些无形的气功。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4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效完成论文初稿的十二步骤
jymb 2008-12-14 22:38
你需要准备好完成初稿所须的详细资料,如果没有,你可以为每一节预备好一系列的不同要点的主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有人推荐你从介绍并按顺序写起,以确保流 畅,另一些人建议你从最简单的材料与方法开始写起,然后是讨论、结论、介绍和文献部分以及标题,把摘要放在最后。无论如何,头等要事是动手开始写作,而不 是空谈。    1. 准备好所有资料。保证你已经将写作所需要的资料准备齐全,比如数据、文献、图表和图片等。    2. 选择期刊。决定你计划投稿的期刊,并按期刊的要求写作。写作要求可以参考所选择期刊近期的出版物。    3. 开始写作。写作初稿时,只须写下来,只要保证抓住了文章的要点和主题,语句不全或是语法错误无关紧要。在你思想活跃时写作,而不要选择在疲劳时。试着找一个你能专心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4. 快速的写作。初写时,不要担心语句,拼写或者标点,有想法就写下来,保持这样的节奏。疑点放在最后。试着快速和顺畅地写作。用缩写词并为不能马上想起的句子留下空白。    5. 用自己的声音写作。表达你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清晰地写作,这样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思想。    6. 不要修改。不要想着初稿就能搞定一切,不要修改你写的内容,否则你会走弯路和浪费时间,如果你想边修改边写作,那你一个也做不好。    7. 不断构思你的提纲。用标题来说明你想说明的内容。如果离题,停下来从下一个主题写起。    8. 分段写作。不要试着一次完成写作,而要把每一部分写成小的评论。看你的资料,想清楚特定章节的目标和你想要完成和表达的东西。    9. 将初稿放在一边。将初稿置于脑后,这是为了让你保持清醒,一个人很难去校正和修改自己的作品,一天或者更多的停顿可以帮助你更正自己。    10. 修改。不断地修改文章直到你认为已经无法提高。不要以本文作者而是以公正和苛刻的批评者的立场去审视你的文章。每一个句子是否通顺?长句子是否能够说明主题?长句子是否表意清楚,或者可以将它们分成短句?这都是需要自我检查的问题。    11. 清楚和精练。以简洁为标准来修改句子和段落。最大程度地保证可读性,大多数的句子最好在15-20个单词之间。对于科学论文来说,每段150个单词是最合适的。避免无用的句子。    12. 一致性。通常一篇文章有超过一名的作者来合写,然而写作风格需要保持一致。第一作者必须通读全文并在投稿前完成必要的修改。   译自San Francisco Edit www.sfedit.net
个人分类: 科研感想|5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worldscinet
hnhuizi 2008-11-18 23:03
http://www.worldscinet.com/index.html
个人分类: 科研学习|2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写作的经典文献
热度 2 yangfanman 2008-11-9 15:06
最近收集了有关论文写作和科学研究的经典内容,这些都是有关告诉我们如何书写论文、 总结自己研究成果的好材料,记录一下。 需要阅读的: (1)AIPstylemanual(thefourthedition) (2)PhysicalReviewStyleandNotationGuide (3)Young_WritingandPresentinginEnglish-TheRosettaStoneofScience (4)TheScienceofScientificWriting (5)TheMostCommonHabitsfrommorethan200EnglishPaperswrittenbyGraduateChineseEngineeringStudents (6)TenSimpleRulesseries (7)SanFranciscoEditstuff (8)HowtoPublishaGoodArticleandtoRejectaBadOne (9)科研论文的高级方法学 (10)英语科技论文的撰写与投稿 (11)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12)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需要参考的: (1)Emuch_English_Letter (2)howtobeareviewer (3)reasoningskillssuccesin20minutesaday (4)RESEARCH&WRITINGSKILLSSUCCESSIN20MINUTESADAY (5)Howtogivesuccessfuloralandposterpresentations (6)MakingtheRightMoves 自己努力,好好学吧。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63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参考文献研究到位是“必须地”
热度 3 jianxu 2008-11-1 18:31
(仅供本组学生参考,未见得有普适意义。) 科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特征便是知识的继承性。任何一项拟开展的工作都毫无疑问地要建立在前人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之上, 其价值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既然如此,就得先找到巨人在哪儿?巨人的肩膀在哪儿? 对于参考文献的研究如同军事作战的情报研究,如果指挥员被错误的情报所误导,由此做出错误的判断与抉择,势必只能是吃败仗或者为此付出代价。 在与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情报”搞不准,一较真问,“ XX 文献是怎么说的?”,“ XX 实验用的是什么方法?”,“ XX 结果测量了多少个样品?”,“XX理论(公式)的假设是什么?应用条件是什么?”,得到的答案经常是棱模两可,似是而非。显然,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理解远不够深入,没有到位。当然,学生们对相关工作的理解,自然是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只是想强调一下,对于与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文献,实在是应该下些功夫、动动脑筋去研究,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面对众多的文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两点应该加以注意: (一)精读经典之作 。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些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对于这些工作应该认真、反复阅读,领悟其核心思想与要点,做到即使把文献合上,也能够道出其观点。结合自己工作的进展,间隔一段时间后的每一次阅读,相信一定都会有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经典工作,开始阅读时可能会有些难度,感到吃力和费解,但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就会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也自然是自己学识水平的提高。畏惧挑战,碰硬就回头者,永远不会有所长进。如果能够对经典工作有所欣赏,感觉到其精美、漂亮之处,那便是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境界。“ 宁读经典工作10遍,不读垃圾文章1遍 ”。有些文章只要浏览一下,看看摘要,也就OK啦。不必花太多时间。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二)观作者学术信誉 。有些学生阅读文献时,不注意文章产出的作者与团队。问及“这(个观点)是谁说的?”“这(项实验)是谁做的?”,便回答不出。必须看到,并非所有已发表的文献都真正具有学术价值。作者和研究团队的学术信誉很是关键。作者的学术信誉通常可以作为判断工作可靠性、专业性的一个直观方法。高水平、有信誉的研究团队大都会产出专业、严谨、可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果。相反,追求论文数量、非专业、半路出家者产出的工作,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这些工作,不可盲目轻信,人云亦云,以免受其误导。 读文献如同我们选择商品一样,要讲究品牌。 有些学生认为,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工作就不会有问题,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在顶尖期刊上发表的工作,事后经不起推敲的也是常见的现象。 总之,做研究当从把文献研究到位(吃透)做起。盲目出手,只能导致时间、人力、物力的白白浪费,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有所作为。所谓研究,英文叫“ research ”。字面上的意思便是反复、再次地寻找。对文献的研究与推敲自然是完成好工作的基础。 (注:“必须地”: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刘大脑袋的一句口头禅。)
个人分类: 为师之道|14660 次阅读|17 个评论
如何写论文综述ZZ
热度 2 hnhuizi 2008-10-24 21:0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3579 1、 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 文献 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 系统 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 医学 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3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4 、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个人分类: 科研学习|5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是谁羁绊了学术论文发表——“教师教育研究”阅读札记
JYH64J98Y99H 2008-10-16 13:24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有一套公开、规范、可操作的制度。在本刊“来稿须知”中明确规定:“稿件凡被采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如未被采用,恕不奉告评审意见。”特别是后者,包含着诸多编辑人的经验积淀,耐人寻味。据我所知,《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不惜篇幅,曾经至少 4 次刊登并强调这一制度条文,可谓用心良苦。 多年来,我一再声明,我从未说过哪一篇稿件不好,我只是说过一部分稿件很好,并推荐给职能组织或人员终审定稿而已,这是我们通过程序公正实现用稿公正的制度保障。至于这样的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大家完全可以公开讨论。学术问题,没有不可以讨论的。一方面,编辑有责任选择优秀的稿件为刊物服务,另一方面,任何一位编辑限于自己的学养,限于自己业已形成的阅读眼光甚至是近乎顽固的思维定式或曰范式,是很难跳出既有的窠臼的。 明智的选择方案之一,就是让编辑以“零度”的姿态介入稿件,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以双向匿名审稿方式对稿件作出较为客观、中立的学术评价,让用稿程序良性运转,避免出现因为未刊稿众多使一些作者因为不明真相而迁怒于编辑的尴尬境地。 其中,“匿名”就显得至关重要,避免因为公正的学术评价而导致不必要的人际纠葛。缘于此,我从不以书面形式对稿件的学术缺陷作出评判。 但有时候,作者有要求,领导有指示,那就说一说吧。我虽感勉为其难,却也希望有关作者能以“知无不言,言者无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开明宽容之心态,容我姑妄言之。 若只从形式规范的角度审查,四篇文章只有《学科构建初探》(恕我简化标题)一文符合要求,其余 3 篇均不符合要求,而这样的规范决不是刊物闭门造车,而是国家对学术期刊的规范要求,是有可以依据的国家标准的。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看到不同刊物,格式差别很大,这是因为有的刊物执行规范到位,有的刊物执行规范不力,还有的则是沿袭了已经陈旧过时的国家标准,等等。这是实际情况。在与刊物规范相一致方面,有的作者连“依葫芦画瓢”的模仿都没有做到。人家要求你正装出席一个庄严的典礼,你却吊儿郎当、衣冠不整,门卫把你阻挡住了,你却大声嚷嚷自己就是受邀的贵宾,耽误了正事,你说你怪谁? 从内容的创新和围绕主题展开论证的角度剖析,我以为只有《召回想象》一文做得比较令人满意。但是,本文的引入与话语方式值得切磋。如“在我的大脑中常会浮现出这样的两幅画面”一段,文学味道太浓,理性不足。如果是一个调查问卷,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是不是更理性一点呢,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呢。当然,我们可能会说,那也太麻烦了,但惟其如此,才能使得学术研究从习惯拍脑袋到真正重视数据,从主观想当然,到重视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同样展开的尚不够深入,如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作者却写得惜墨如金,语焉不详。如何才能召回教师的想象力,本应该大书特书,以理论工作者的学识为广大普通教师指点迷津,可作者却没有浓墨重彩予以展开,给人以浅尝辄止的感觉。此外,有些语句,如“鼓励教师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言之凿凿,但却给人以空穴来风之感,实在有点陷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论辩旋涡。 《学科构件初探》一文,论及内容过于庞杂,更像是教师教育的学科规划与建设大纲,由于文章面面俱到,使得它难以有足够的篇幅深入开掘。如果拿着这样的文章去竞选什么院长、副院长,说不定胜算很大。因为作者连自己学科的核心刊物不多的言论都出来了。考虑问题真是细得滴水不漏,但学术问题是要有所取舍的。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拿在一篇文章中谈,也不能什么文章都叫学术论文。譬如,我的这篇短文,只是工作札记,只是谈话录,我不会不知天高地厚地作为什么学术论文去发表,去滥竽充数。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作者对自己设定的小标题,选择一二,深入探讨,“上下求索”,见微知著,是不是效果更好一些?譬如,我们一般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可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于司空见惯处发现了其蕴涵了丰富的学术思想,作出了深入的学术解读。建议作者不妨将两文放在一起对照读一读,或许会有一番有益的启示。 《人文回归》一文,在语言上做了许多加工、锤炼工作,诸如“失语”、“失范”、“失道”、“失态”,实在是妙语连珠,可谓令人拍案叫绝。我以为,如此生动而欠深入的分析,恰恰是学术研究的大敌,如果放在报纸上发表,是否更合适呢。特别是作者“完善教师人格”、“提升教育事业地位”、“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段,可谓句句是真理。谁敢说不同意呢。我有点不太明白,大家都明白的,都同意的,还有学术研究的必要吗。顺便指出,许多作者太在乎自己的正确,把文章写得像上级文件,又寻求在学术期刊发表,这仿佛散文投给了诗刊,别的不说,起码是路数不对。 《路径选择》一文,似乎没有注意到现有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与既往的参考文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文献与正文的关联与对应,要求精确到页码,可以核查。这里强调一点,让作者为了文献,为了页码,甚至要折腾几个来回,好像没有必要。可是,真正对你学术论文感兴趣的人,有时不光关心你的观点,更关心你观点所以成立的材料,你的文献要可以验证。所谓无一言无来历。其次,文章在引用他人观点时,没有注明出处。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有让人感到论证不力,如文章关于教师教育发展三阶段部分。还有,作者提出教师教育机构改革的道路选择利弊分析,本应该是文章最为着力之处,可惜只在结尾处简单提了一下。我想,如果作者能论证为什么其余两条路不如现在选择的道路,好像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我再声明一下,我们从来都没有说过作者不行,更不乐意评价作者文章的优劣,这里罗嗦几句,完全是为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是为了满足部分作者书面回应的要求。稿件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欢迎大家不吝赐教。顺便说一下,作者文章获得发表,的确是作者文章从众多文章中的脱颖而出。平心而论,作者文章没有发表出来,不纯粹是作者的原因,有的是不符合刊物发表规范,有的是不符合刊物选题方向,有的纯粹是不符合编辑个人“口味”,有的可能确实就是刊物的判断失误。衷心希望 作者不要只盯着一家刊物去较真。放眼刊林,好的与比较好的刊物多着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其实,作者有选择刊物的权利,刊物恐怕也应该有选择作者与文章的权利吧。让我们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双向选择吧。在此意义上,我更愿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向有关部门发问:是谁在逼着我们的作者发表学术论文?那就让我们努力逮住决策者,请君入瓮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Cited Half-life
starmyself 2008-8-27 10:51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Cited Half-life Impact Factor Impact Factor measures how often articles in a specific journal have been cited.The total number of quotes during a year of the two immediately preceding years' issues, for example quotations in 1994 of the journals published in 1992 and 1993, are weighed against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1992 and 1993 in that journal. Example The journal Cell has an impact factor of 39.191, i.e. every article published in issues of Cell in 1992 and 1993 was quoted in 1994 an average of just over 39 times. Every article in Nature for the same period was quoted in 1994 just over 25 times. Immediacy Index Immediacy Index measures the average number of times that an article, published in a specific year within a specific journal, is cit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ame year. Example The journal Cell contained 450 articles in 1994. These articles were in the same year quoted 3,037 times, i.e. each article was quoted on average 6.75 times (=Immediacy Index). Read more about Impact Factor and Immediacy Index at ISI Cited Half-life Cited Half-life measures the number of years, going back from the current year, that account for half the total citations received by the cited journal in the current year. Example The journal Cell is given the figure 4.4, i.e. half of all the quotations from the journal Cell in the year 1994 referred to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4.4 years. The remaining half, then, concerns articles older than 4.4 years. Read more about Cited Half-life at ISI URL: http://www.bib.slu.se/kurser/sss/skriva/impactfactor/eimpactfactor.html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与投稿|11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热度 6 wangdh 2008-6-7 02:17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学位论文 王德华 每年答辩季节都要评审学位论文,每年自己学生的论文也都反复修改。但无论怎么细心,错误总还是有。遗憾依旧在,只是换新人。 那么什么样的学位论文才是好论文呢?实际上大家也很明白,心里也都清楚。网上每年公布的 国家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科学院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都是些典范(尽管也有些被指出有一些缺点,总体看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有些海归回来的教授们的论文自然也是优秀的。样板处处有。 作为交流吧,我还是想从一个导师的角度,针对我接触到的国内的学位论文情况,谈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对我自己的学生和其他感兴趣的研究生有些益处。就以流水帐形式写吧。 题目 :学位论文题目要简明、确切,不罗唆,不冗长。评委或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你的主要工作。有些同学是在博士期间做了几个不同的内容,这样题目就很难表达准确题意。可以突出一点,但不要将不是很密切的几个内容都写在一个题目上。还有些论文是几个不相干的内容,这样题目就更难定了(这种设计本来就先天不足)。不管怎样,一个题目就是一个主题,只能有所舍取。如果都罗列上,实在是不伦不类。还有些论文是一个大主题下的一点点工作,如果需要,可以以副标题的形式给出更多的信息。 特别提醒:注意论文题目可千万不要有错别字,尤其是在封面上。 摘要 :简明扼要是主要的。摘要是一篇论文的浓缩和精华。内行的人看摘要就知道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外行的人也能了解你做了什么,得到了那些重要发现。因此,选题的意义(理论和应用),用什么方法(尤其是先进设备和技术)做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主要结果和结论?是摘要的主要内容,但不需要罗列很多。一篇学位论文不可能有很多重大发现,但是一篇学位论文没有一点闪光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下功夫挖掘自己结果的重要性和结论的重要性。 特别提醒:一篇论文切忌没有结论。 英文摘要 :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读,没有语法错误 (readable and correct English) , 如果语言地道那就最好了。一旦语法、拼写、时态、单复数、语态等等,出现多个不足,一般读者就没有欲望再读下去了。 前言 :有些学位论文有一个大前言。所谓大前言,就是相对每个章节而言,每个章节内往往还有一个前言。前言要讲清楚研究背景,论文涉及到的研究内容的相关进展,主要是学说、理论等方面的发展,国内外现在存在的争论,遗留的问题等等。然后要介绍所研究的对象,相关的研究积累,已经有的主要发现,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值得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根据积累和国内外学科领域的发展,围绕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 Hypothesis ),根据科学假说,提出预测 (Prediction) 等。这也就是研究的目的了。选准了问题,目的就明确了。许多论文是没有问题,没有假说,只是说国内还没有相关资料,因此我就做了。现在的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多数是以假说驱动的研究 (hypothesis-driven) ,达尔文时代的那种博物学 (Natural history) 式的研究还是很重要,但是已经不是主流了。因此,如果你从事的不是野外考察研究,不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考察和积累后才能获得一些结论性的内容的研究的话,一定要注意当今这种 问题-假说-预测-设计-实验-数据分析 的流程思维的培养。 在前言中,要注意告诉读者这项研究在科学上的重要意义在哪里,相关结果在科学发展上会有哪些贡献。如果对国计民生有重大贡献是一定要说明的。 特别提醒:切忌前言写成堆积文献而没有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一定要明确突出。所引用的图表一定要注明出处。 材料和方法 ;这部分是相对容易写的。用什么设备,什么技术,什么配方,测定哪些指标等等。但是论文写作还是要有逻辑的,首先不要写成大学的实验报告,有些学生将使用的化学试剂列一个表,注明公司和产品信息等。这没有必要,也不能这样写。应该是将相关信息融在文字里面,如测定什么指标,用什么试剂,在什么设备上测定,这样就将参数、试剂、仪器、方法等连起来了。再者,生物学实验是有内在逻辑性的(其他学科不清楚),如生理学实验中,如果动物还没有处死,就不能先描述血液激素等的测定方法、组织线粒体的测定方法等,还是要按照常规逻辑进行,如实验动物来自哪里?如何饲养?饲养条件(温度、光照、食物成分、笼具规格 ),怎么进行实验处理?处理时间?收集哪些参数和指标?什么时间收集?什么时间处死动物?器官组织如何处理? 这些信息都需要详细给出,不能简略,还有注意内在逻辑性。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是自己创立的方法,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描述一定要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生物学研究中当今特别关注数据统计。统计方法的描述要特别注意,不同的参数类型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要说明具体的分析方法。如行为学数据不是正态分布的数据,有些数据是同一批动物在不同时间取样(重复性测定数据),有些是季节采样(有不同动物,也有相同动物通过标记进行季节采样),有些数据是百分比 具体的数据采用什么统计学方法是需要注意和描述清楚的。 材料方法部分与前言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前言中计划要验证的相关假说,需要什么样的实验处理,测定哪些指标才能实现,这些信息就需要在材料和方法部分详细介绍。 特别提醒:材料和方法切忌简化、他人不能重复。每个方法如果不是独创,都要有来源。 结果 :这是论文最精华的部分,是多年辛苦劳动的成果。有些同学喜欢按照不同的章节进行描述,这是可以的。每个章节可以独立成文,在每个章节内的前言就需要更加具体化,科学问题也就更直接和具体。方法介绍也是更具体细致。 结果部分也要注意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层次清楚。基本要求是图表要美观,用图表表示结果的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表述得一幕了然,如增加还是减少,变化趋势如何,相关关系等等。但要注意有些数据是不能用折线图的,只有连续的数据才能用折线图。图的设计和美化过程很重要,字体、线段粗细等等,这些都是要花费很大功夫的。统计学信息要详细给出来。 要时刻记住:结果是针对问题来的,结果是经过相应的实验设计,经相关处理后获得的,收集数据的过程自然是要严格仔细,数据要确保真实可信,这才是好的结果。 特别提醒:切忌在结果部分只有图表,没有文字描述;或者在文章中有描述,但没有说明数据在哪里(相关图表)。 讨论 :这部分是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首先主要结果和结论要突出出来,然后分析其合理性、重要性,有哪些证据支持,提高在那里,发展在那里。在学科领域内的贡献是什么。同时一定要结合前言中提出的假说和预测。告诉读者,你的研究结果是支持了所提出的假说,还是拒绝,还是中性。 每个结论性的内容,只要是引自文献,一定要给出出处。文献引用要阅读原文,尽量不要转引,起码要看看原文的论文摘要。现在许多引用与论文中的内容不沾边,或者是错误引用。同时正确理解原文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理解错误,也是很大的问题。 在分析自己的结果的时候,在生物学中,还要注意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分布在那里?食性?是否冬眠?分类地位?生境情况,气候情况等等,不注意这些信息,或者不了解这些信息,许多科学问题是理解不了的,也是解释不好的,即使有好的结果也很难得出好结论。这些可能适合宏观生物学领域。 讨论部分要就事论事,忌讳堆砌文献,罗列一长串,不知所云。避免总是介绍国际上已经获得了哪些结果,最后没有很好地将这些信息用于分析自己的结果、阐述自己的结论上。 作为生物学研究,由于研究的哲学不同(生物有其特殊的生物哲学,著名科学家迈尔有过详细阐述),因此一个生物学现象应该力求给出近因( Proximate cause )和远因( Ultimate cause )。一个生物学现象,不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会有很大的不足。生物哲学这一点是与物理哲学等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个生物学现象我们给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后(所谓的机理性研究,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等),还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进化上的解释)。我们测定的是一个瞬时的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或者分子生物学指标,但是这个指标所反映可是无数个世代后的一个现象,这个无数个时代的进化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分析的。 如果论文结果以多个章节进行展示,在每个章节中最好有个小结,总结本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有时也可以指出实验的不足或需要补充的内容。 特别提醒:讨论要有主次,切忌面面俱到、处处不深入、含含糊糊。 结语 :建议全文有个结语部分(不见得都需要)。结语是全文的总结,再次提醒读者你所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重要贡献,不足,以及建议可以进一步开展的相关内容。注意的是,结语不要与摘要重复,不要与每个章节的小结重复。太多的重复是非常忌讳的。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反映学生掌握文献的情况,对国内外发展所掌握的情况,对文献的过滤和综合能力。 特别提醒:不要涉及面太广、太大。要围绕几个主题展开。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的。一定要注意引用:图表的出处,每个结论的出处。 参考文献 :这部分往往容易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不细心导致的。首先,在论文内引用的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一定要列出来;反之,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每篇文献,必须都是文内引用的。前后一定要一致。参考文献的引用要精,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许多学生是根本没有阅读那些文献。既然没有阅读,列上干什么呢?你参考了吗?如果没有参考,怎么放到了参考文献中去?关于细节问题,只要细心就不会有作者姓名错误、刊物名称错误、动物名称错误、页码错误、大小写错误等等。我有个建议,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最好列在英文文献的前面,且最好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有些同学说按照拼音排序不是一样吗?我的观点是我们的中国字,顺序是笔划,不是拼音。只是个人的爱好而已,至少我学生的论文都是建议他们这样排序的。 致谢 :这部分我们一定要强调和重视。我已经有篇博文说明了如何写论文的致谢部分。 20 多年的求学之路,拿到了学术界最高的学位,说不兴奋是假的。但是这部分一定是要真情流露,要用心去写,尽量不要有遗漏,但也忌讳说过头的话。有些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不是很融洽的,在这个时候,研究生要胸怀宽广一些,人家以前帮助过你,你还是要致谢的。这毕竟是写在纸上的,如果由于狭隘的思维,对于帮助过你的一些人故意不致谢,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你想挽回,但已经没有这种可能了。因此还是要学会宽容,要海纳百川,不要留下任何情意上的遗憾。特写要说明的是,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在研究组内,平时跟研究生管理部门接触不多,甚至有些同学也就是入学时报个到,毕业时办个手续。但是,平时所有的研究生事务管理,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老师们是很辛苦的,从入学、录取,一直到毕业,他们都在默默忙碌着,毕业时刻,应该好好谢谢他们。对于研究室的实验人员、仪器管理人员等等,都是需要记住他们的帮助,给以谢意的。这方面就不多说了。 提醒:对于师兄师姐的感谢,如果他们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可千万不要称他们为博士,这样他们自己会很尴尬的。 个人简历 :提醒一点,就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简历。发表的论文,要实事求是。已经完成初稿的,或者已经投稿,或者已经返修,或者在印刷中等等,要实事求是列出来。连初稿都没有完成的,如果只是一个意向性的题目,就没有必要罗列出来了。 总之,学位论文的数据一定要真实,结论一定要适中,不要有虚假成分,不要有夸大的成分。好的成果,重要的发现,是不会被埋没的。当然一篇好的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是学术价值,形式表面的东西是为重要成果服务的。记住一篇博士论文要考虑和保证三点: 1 . 你的研究对所从事的领域有什么贡献? 2 .这种贡献是否是重要的? 3 .你的贡献是否是原创性的? 以上是随想,有很多不足。我也看过一些国外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格式上、结构上等等都各不相同。因此什么样的学位论文是好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标准。但是实际上,在现实中人们的心目中又确实有一个标准。 作为交流和参考,没有认真修改,不当指出,欢迎批评指正。 (王德华 2008 年 6 月 5 - 6 日) 相关博文: 学位论文的致谢怎么写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65 ) 研究生要重视答辩过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56 ) 研究生要重视学位论文写作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601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330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研究生要重视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
热度 1 wangdh 2008-6-3 01:29
花大精力,写好学位论文 (王德华) 到了毕业论文答辩的季节了,各个院校的研究生们和导师们都在忙碌着。一本本的论文陆续送到了导师们的手中,研究生们都在昼夜加班赶着时间,几乎 3 - 5 年来从来就没有这么辛苦过。尽管导师们早就反复强调论文工作尽量向前赶,不要到最后几天搞得自己很被动,但还是有些研究生到了最后才开始紧张。也许再过段日子,等他们毕业了,他们又会语重心长地劝告自己的师弟师妹们,你们可千万不要跟我这样啊,平时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要拖到最后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重演着同样的故事。这段时间,学生们确实在紧张着,老师们也真的是无奈着。 不管时间如何紧张,研究生们一定要明白,学位论文一定要认真撰写。这是你 3 - 5 年来科研成果的结晶,是你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收获的季节,喜悦的同时,要严肃对待它。 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状态和大环境,由于许多学校和研究院所都重视了研究生的论文发表,规定了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获得学位,这样学生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发表论文上了,对于研究生期间的应该受到的训练反而忽视了,甚至有些导师也主要盯住学生们发表论文而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样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在读期间已经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质量很好的论文,但是学位论文写得实在是差强人意。 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很多。无论是摘要的简练、图表的美观、数据的描述、参考文献等等都有很多小错误。有些同学到博士毕业了,还不会写学位论文的摘要;论文中引用的图表不知道要注明出处;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不知道注明参考文献;图表设计不美观,或者图片不清楚;统计学描述没有给出基本信息;引用的文献中的一些结论性的描述没有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献文内和文末列的不一致,在文内引用的,文后没有列出来;文后列出来的,文内没有则引用;或者引用的文献与文章内要说明的内容毫无关系,有些根本就是错误引用;有些同学是从文献到文献,根本没有去阅读原文;有些动物的学名(拉丁文)拼写错误,文献的作者姓名拼写错误,学术刊物的名称拼写错误 . ,甚至在致谢中连帮助过自己的老师的名字都拼写错误,等等,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研究生从思想上重视,导师从思想上重视,完全可以避免。一篇好的博士论文是要花费心血的, 3 - 5 年的实验工作,要想在 1 - 2 个月内是很难写成一篇优秀论文的。现在网络上也有许多过来人介绍经验,说在 1 - 2 个月内将学位论文搞定。也可能学科不同,过程会有不同。但是学问是不能搞突击的,也不能搞疲劳战,慢工出细活。没有耐心,没有毅力,没有详细计划,平时太随意,工作完全情绪化,指望最后搞个突击,我想这样的同学,学位论文肯定会留下很多遗憾。你在学位论文上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从论文上是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的。当你拿到一份精美的学位论文,阅读起来实在是一种享受。当你拿到一篇错误百出很不规范的论文,即使在文后列出了自己已经发表了一些质量不错的论文,你的心里也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现在博士学位在社会上贬值很厉害,里面自然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博士们自己的原因。首先博士们要尊重自己,要捍卫博士称号的尊严。如果博士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谁还会尊重你?博士学位论文是展示你学术水平和科研素质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大家都知道这面镜子会永远保存在你所在学校和研究所的图书馆内,会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图书馆内,电子版也会在网络上永久保存。因此,我们应该有个信念,一定要把学位论文写好、修改好。博士学位是学术界的最高学位,那么你说博士学位论文是个什么地位?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博士生们一定要清楚,毕业答辩是学位论文答辩,不是在显示你已经发表的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是截然不同的。原则上讲,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同学,其学位论文应该也是不错的。但事实上往往会有些意外。每个要毕业的同学,无论你是否发表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都是要用心去写的。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生科研素质提高最快的时期,感悟最多的时期。学会撰写学位论文也是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培养你严谨的学风、胆大心细的思维。再说了,一个人一生能拿几个博士学位?这个经历你没有理由不珍惜。理解它的珍贵,珍惜这个经历,在劳累中体味这个过程,力争写一篇规范的合格的自己满意的博士学位论文。 我的一个毕业的学生曾说过一句话: 最让你痛心难受的是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但你没有做好它。 (王德华 2008.6.2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8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谈刊物文章标题制作的几种形式
suqing1961 2007-10-31 09:06
旧作: 发表于 1992 年第 1 期《湖南研究生教育》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一篇文章能否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否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标题在这里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作为编辑,改稿、写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制作文章好标题的本事同样不可或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办公室主办,集指导性、工作性、理论性、新闻性为一体的机关综合性刊物,如何在脸面上更好地体现这四性,每篇文章标题的制作无疑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颇有学问的。笔者结合几年来的编辑实践,根据不同性质的文章总结出了其相应标题制作的几种形式。 一、 理论性的文章宜用直截了当式标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刊物有相当份量的理论性文章。我认为,这类学术文章应该很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因此,文章的标题也应体现这一特点,使读者从标题上就能直截了当地看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例如,一篇与别人争论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到底是应该走师范性的道路,还是走学术性道路,或是走综合二者的道路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是强调高师研究生教育的师范性,但原文标题试论高师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却显得很含糊,很笼统,看不出作者对这一有争议问题的态度。于是,我将标题改为高师研究生教育应体现师范性特色,这样就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另一篇争论研究生入学要不要采用标准化考试方法的文章,我将其原标题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标准化问题,改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宜全部采用标准化方法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般来说,很多作者对自己文章的内容还是很注意推敲的,因为这关系到这篇文章立论是否正确,说理是否充分,文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上也就决定着该文是否能录用;而对标题就不那么讲究了,往往随便想一个凑合了事。因此,在我们收到的理论文章中,大多数文章的标题都是千篇一律的浅谈、试论、初探之类。一个刊物如果在同一期内出现两个以上这类标题,或者是连续几期出现这类标题,那是很倒读者胃口的。遇到这类标题,我都尽量进行技术处理,使修改后的标题与文章内容更贴切,尽量把作者的观点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 当然,直截了当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定的含蓄。有的文章的观点或是容量比较大,或是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兼容了别人的观点,这时候文章的标题就应该有一定的伸缩性。如,一位著名学者谈培养博士生的经验,其文章涉及的面很广,既谈治学又谈做人,既讲选课又讲做论文,我将这篇文章的标题做成我的博士生培养观,使标题变得既直截了当又留有读者想象的余地。另一篇关于如何对待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研究生的文章,其观点的弹性很大,我认为自己将其标题改为正确对待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硕士生后,使作者的观点得到了适度的表达。 二、 工作经验性的文章宜用问题式标题 工作经验性的文章对那些在某方面工作还没有经验或是缺乏经验的人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因而也是很适用的。这类文章由于谈出了作者做这项工作的体会,介绍了作者是怎样做的、实际效果如何,所以文章的标题用问题的形式提出,能引起关心这方面工作的读者的注意。 1987年下半年,费孝通先生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首批项目论证会上,与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了长时间的座谈。费老通过自己做学问的亲身经历,对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做学问,提出了很多希望。我将这篇讲话录音整理出来后,很自然地将文章题目定为与青年学者谈如何做学问,相信每一个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青年人对这篇文章都会感兴趣的。 80年代中期,不少高校有了博士授权点,开始培养博士生,但由于缺乏经验,非常希望得到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单位的指导。当时我们收到了北京航空学院的一篇谈如何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严格把住学位质量授予关的文章,但该文标题太笼统,没有针对性。我将标题改为如何把好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关后,这篇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许多研究生管理干部反映读后很有收获,对自己的工 作有启发。 又如,研究生 进入论文阶段时,都面临着如何选择论文题目的问题,选题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因此,这个问题不仅研究生本人非常关心,导师也很重视。有篇文章正好谈的就是这个热点问题,我将该文的原题目指导研究生科研选题初探,改为怎样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选题,也就很容易引起研究生和导师的注意了。 在制作问题式标题时,一要注意所提的问题确实是目前读者感兴趣的,二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在文章中应有明确的答案。离开了这两条原则,标题做得再吸引人也是不成功的。 三、 新闻性、广告性文章宜用对偶句式标题 我们刊物设有信息窗栏目,刊登一些简讯、消息、小的新闻报导等补白短文。这类新闻性文章如果都用某某会议某年某月在某地召开、某某学校又干了某件事之类的标题,用不了几期就会让读者感到乏味的。对偶句标题由于排列工整、朗朗上口,不仅使版面显得美观、活跃,而且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北京邮电学院为了锻炼在学研究生的才干,改革过去那种研究生走马观花下基层实习的方式,让研究生挂具体的职务到基层邮电部门进行半年的工作实习锻炼,实践表明这种实习的效果很好。该院的通讯员给本刊提供的这篇稿件无疑很有新闻价值,但文章的标题研究生实习方式初探既死板又容易让人误解成理论文章。于是,我将标题改成对偶句形式:北邮改革有新招 挂职实习收效好,这一来就显得活泼多了,文章的 新闻性明显也表达出来了。 1985年暑假,西北工业大学几个研究生勤工助学,将远东机构制造公司一台闲置 6 年不能使用的进口机构加工中心修理好,使其死而复活,重新投入使用,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这则消息的原标题又长又干巴,我琢磨后将它改为:西工大研究生勤工助学 进口加工中心死而复活,标题立刻也由死变活了。 有时,一些总结、研究性会议由于涉及到好几个大问题,作为采访记者写综述,文章的标题往往很难确定。 1989 年 10 月,我赴陕西省参加该省研究生教育协会主办的陕西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十年回顾研讨会,会议代表不仅总结了十年来该省这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予以了深刻的反思,而且展望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会后,我很快就把综述写出来了,副标题也不要费什么脑筋,但主标题由于要概括会议的回顾与展望两大主题,因而作起来难度较大。最后,我还是用对偶句的形式做的主标题,做成后的标题为:十年功过众评说 为图发展共献谋。 我们刊物的封三、封四被固定用来介绍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每期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一个学校,虽然不是广告,但这种宣传形式却有点广告的味道,很受各个院校的欢迎。在介绍每个学校时,我都力图用非常简练的一句话把这个学校的特色体现出来,既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同时又让被介绍的学校满意。从已经出版的一二十期刊物来看,我们做的这类标题既有成功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但大部分用对偶句做的标题却赢得了读者的赞扬。例如,在介绍东南大学时,我用地处六朝古都,才遍四海中华作标题,很好地把这所学校座落在文化古都南京,培养的人才遍布海内外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又如,我用借巴山蜀水种植桃李,凭良师良教培养人才来介绍四川大学,用弘扬中华文化,广招炎黄学子来介绍暨南大学(一所以招收华侨,港、澳、台及外籍华人学生为主的华侨学校),这些对偶句标题都受到了欢迎。 四、 文学性和感想体会类文章宜用带感情色彩的标题 本刊设有专访、研究生园地栏目,前者主要介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管理干部、研究生,后者大多是研究生谈学习期间的一些感受,两个栏目里面的文章感情色彩都比较浓,因此,其标题也应尽量带有感情色彩。有人认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属于政府部门的机关刊物,应该严肃,文章的标题不要搞得花哨。这种意见我不敢苟同。机关刊物是应该保持严肃性,但严肃并不是板着面孔,何况我们刊物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严肃中体现活泼,在庄重中反映生动,将会使刊物更受人欢迎。 如,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赴美国、加拿大进修期间,在电力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令海外学者瞩目的成就,被美国依阿华大学授予该校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向外国学者授予的名誉学者及顾问称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她在回国后为母校清华大学作的报告中,谈了自己如何在国外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过,她认为是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给她提供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是一篇很生动感人的报告。原文并没有标题,拿到讲演稿后,我除了对文字进行必要的加工外,在标题的制作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最后,我用倪以信演讲中一句颇具感情色彩的话: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我战胜困难,作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吕锐写了一篇谈自己半年多来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体会,他认为自己在短短的七八个月时间里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邓小平同志提议建立的我国博士后制度。因此,他这篇文章的标题感谢你,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我认为就作得非常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教育制度的感激之情。 又如,一篇记述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学部委员肖纪美教授教书育人事迹的专访文章,由于作者的文学修养很好,因而标题也取得很生动。我对这个标题:壮心其未已,孜孜以耕耘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纪美教授没有作任何改动,原样照用了。 对刊物来说,在制作这类文章的标题时也要注意,感情色彩应该有节制,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这类刊物毕竟不是文学刊物,感情过分外露也会与刊物的性质失去协调。 以上总结了刊物文章标题制作的几种方式,当然,并非所有文章的标题都适合于应用上面的这些方式,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一定要去套用这些方式。标题的制作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尽可发挥每一位编辑的聪明才智,一味地套用某种固定的公式那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标题的公式化同样会使标题的制作走进死胡同,最后让读者感到腻味 。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4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