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反卷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浅说邹谋炎老师
热度 2 wangyoucheng 2012-3-31 22:45
这学期有幸上了邹谋炎老的反卷积的课,对邹老学识人品非常佩服. 邹老现已七十又二,白发双鬓,仍然精神奕奕,连上四节课(上午八点到十一点四十,中间休息一次)而不见倦意,其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亦令我心有愧意.课堂听课,我还偶有思想小差,未能全神贯注.邹老手执教鞭,课程讲述如行云流水,未有滞阻;启人心智,又化难为简,发人深思.反卷积数学基础要求扎实,泛函,矩阵论,随机过程...邹老信手拈来,融入专业知识,非常契合工科学生实际.邹老云,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愿学,我就会教下去.邹老授课已无关生计,也无关名利,其所作所为,是一种师者风范,也是一种道德修养.邹老认为现在大学开设的课程,略去了许多知识,学生基础普遍不牢,这需要补充.我深以为是. 邹老社会责任意识强烈,并未满口说教,谈吐之间却是启迪我们要刻苦钻研,做出成绩,贡献社会.科技是民族强盛之道,是国家兴旺之本,发展之源.而中国现在也亟需更多青年投身科研,耐得住寂寞,做出学术贡献. 邹老退休前,在电子所工作.邹老师对待学生,大有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之态,殷切希望,热情指导.邹老退休后自己创办实业,虽年迈仍雄心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邹老现在创办的公司,知识型产业,产值颇高,服务于社会.按照常理,退休之后安心养老,怡情养性,不失为常人优先之选.邹老以自身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停止奋斗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应安于现状,应该以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邹老师尊重知识产权,上第一堂课时,他老人家就告诫我们要购买正版.邹老云,若有农村来的学生,经济困难,可由助教统计,邹老代为购书.邹老的胸襟,洗尽了铅华,滤除了杂质,如明月清风,自在无惧,故能挥洒自如.这也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如厚德载物,故能沉稳如山,气定神闲.科研之路并无坦途.学术之涯一路风雨.人生若如无穷级数,收敛是求和基础.生命若如泛函空间,定义是解析之源.没有一种转身可以永远华丽,没有一片天空能够持久湛蓝.我们不能左右结局,却不能停止前行.风过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胸襟如斯,方成大器. 邹老有语云,先生之如后生,只是早生几年.偌大中国,如邹老者,未来再如邹老者,亦应多如星辰.青年以之自勉,则国之幸甚!
个人分类: 学者点评|7235 次阅读|4 个评论
神经科学杂谈1:为什么我们需要戴眼镜?
jingpeng 2010-12-12 15:24
神经科学杂谈1:为什么我们需要戴眼镜?
从光学原理看,人眼接收到的像是倒置的,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状况是相反的。婴儿刚睁眼看世界时,应该是看到一个倒置的世界。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神经的编码解析,相当于在空间域做了图像的倒置,可以调整到正确的视觉感知,说明脑神经可以对视觉信息做一定的处理。 近视也是一种光路不对,相当于对焦不准,需要戴眼睛,对光路进行校正,使得成像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对焦不准相当于做了一个卷积运算,可以通过反卷积运算进行校正。视网膜的形变造成了近视,为什么大脑不能通过信息处理,做反卷积运算,感知到正确清晰的图像呢? 我觉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在神经科学中,视觉通路的研究是相对最成熟的,如果有人探讨这个问题,会非常有趣,说不定能发现点什么。 视觉的投射通路 ------------ 后记,2012/6/25 博文的第一段描述有误。人脑形成的视觉感知和成像的方位完全没有关系,人眼成像是倒置的,并不需要神经活动做图像翻转的处理。因为人脑收集到视觉信号,是要进行编码的,全部变成有pattern的神经冲动,这个pattern在空间方位上并不要求要绝对对应原有的物体,只是在神经回路上的一个映射。可能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视觉编码的时候,是保留了空间信息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小鼠的桶状皮层,皮层上的每个桶形结构对应一根胡须,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有保留。而人对声音的编码,则保留了频率的成分,相当于做了傅立叶频域变换! 神奇的视错觉:艾姆斯窗
个人分类: 科学-脑|597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