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建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四十七:草原造林合理吗?
蒋高明 2017-6-29 21:52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四十七 草原造林合理吗? 蒋高明 本文载《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6 长期以来,治理生态退化的思路是以造林为主: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定位就是造林;为迎接 2008 年奥运会而紧急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也以林为“老大”;草原上实行退耕还林 ( 还草 ) ,草一直“羞答答”地躲在括号里,只是经专家反复呼吁,草有时才从括号里被“释放”出来。可治理沙尘暴的重担一直落在国家林业局头上,例如国家专门成立的防沙治沙办公室就设在国家林业局。可见在人们的意识里,防沙治沙非林莫属。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如下景像就不奇怪了:在好好的草原上生硬地挖出许多树坑造林,树林不能成活反而形成人为的风蚀坑;在干草原上,枯死的树木与顽强的荒漠化草原形成鲜明对照;在浑善达克等沙地上,已经恢复起来的草原上又种上了常绿的獐子松;经常看见人们用汽车、拖拉机或者肩挑人抬浇水来保证种下的树木能够“喝上水”,因为一旦离开了人的呵护,那些树木难逃死亡的命运。 仍然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日本人远山正瑛志愿来中国的干旱区种树;美国的公司来兜售他们的“固体水”(保水剂);某民间组织掀起“万里大造林”,试图将中国的新疆也覆盖上森林。“三北防护林”的目标也是要将草原覆盖上 15% 的森林! 然而,我们成功了么?连续几年的沙尘暴肆虐说明了一切。我从 1997 年进入草原考察,有十多个年头了。公路两旁的杨树依然不争气地立在那里,依然是手指肚粗。其实,“主人”已经换过几茬了,因为树木在草原上是“年年种,年年死”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陷入了“盲目造林”的偏执? 我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源头。从生态功能上看,那里草的作用大于灌木,灌木大于林。现行的做法是,草出了问题,拿林来治;费用分配给林多,灌木次之,草最少。草原上实施退耕换林,“还”林有钱,还草不给钱或给钱少,这样老百姓就不顾树木能否成活来造林。钱花出去了,林没有活下来,反给沙尘暴帮了忙。 最近,英国和荷兰研究人员在印度、波多黎各、南非和坦桑尼亚进行的一项为期 4 年的研究发现,干旱区造林不能帮助改善水流和防止土壤侵蚀;树木长长的根系反会加剧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树叶和树干会大大增加水分蒸发面积。干旱区人工林常常会出现“晾衣绳”效应,就像湿衣服晾起来会比扔在地上干得快一样,造成人工林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远多于自然植被。这一观点,国内科学家早就在各种场合下提到过,如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黄秉维就形象地将干旱区造林比喻成“抽水机”,提出要科学地评价森林的作用,可惜这些真知灼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从科学上来看,草、灌木、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生态上,我们用生物量来反映生态功能,其中常用的值就是年净初级生产力,是指植物在光合生产的全部季节里,每年能够固定空气中碳的量。在浑善达克沙地,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解剖这个值,发现沙地上年 ( 实际上只有短短三个半月 ) 平均生产力为每公顷 10.67 吨 ( 包括根系 ) ,其中草贡献了 93.3%, 灌木 6.4%, 林只有 1.3% 。这还是在能够分布沙地榆(乔木)的健康沙地上测定的,如果在纯的草原上,林的贡献率几乎为零。这个结果也和覆盖度的计算结果吻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我们将浑善达克的稀疏树林包括在内,得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 0.87% 。可见,“三北防护林”在草原区域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 15% 的目标是根本不现实的。 上述自然规律说明,在沙尘暴的源头干旱半干旱地区,草不但不能被忽视,而且必须被高度重视起来;草原上造林不但不能继续下去,而是要果断停止,省出的大量经费来保护草原进而恢复草原。 或问,在沙地或者沙漠上,沙子都流动了,草还能管用吗?在这样的地区当然需要根系强大的灌木或者少量的乔木(如沙地)固定流沙。但是,流动沙丘是草原植被破坏后形成的,上世纪 50 年代以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流动沙丘面积只有 2% 左右。在用人工沙障或者灌木固定后,草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在西部的严重干旱地区,梭梭、白刺、珍珠等灌木是很重要的,但是,仅有灌木,草不加入进去,也难以固定松动的土壤。灌木(沙地自然分布的乔木也有这个作用)的作用是像钉子那样钉住土壤,草的作用是捂盖,因为草的根是紧密相连的,而严重干旱地区种树则不会奏效,因为根本长不起来。 现在有人提出灌木也是林,这似乎可以实现上述 15% 的“森林”覆盖率。因此,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中,灌木“林”的造林比重达到了 40%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灌木不是林,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反复论证,灌木也是林的概念不但让生态学蒙羞,更让老百姓笑掉大牙,可我们却堂而皇之写进“国标”,这种逆天悖理的做法正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退一万步说,即使把灌木当“林”来造,也不能在草原上搞。因为只有草原严重退化了,才出现锦鸡儿那样的灌木。如果在草原上种灌木,那不是帮草原恢复,而是帮草原退化。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示范到试验,生态文明建设升级
baocunkuan 2016-9-19 15:00
自 1989 年全国爱卫会推行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林业局等各部委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示范创建活动,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环保部的环保模范城和生态省、市、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提出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那么, 从各类示范到设立统一规范试验区(以下简称从示范到试验) ,是现行各类相关生态文明创建的终结?还是整合与升级? 示范意味着好的、成功的,成熟的、可推广的,是推介性的实践。试验是难度大、不确定性强、风险大,是探索性的实践。当前,我国改革尤其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深水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维度、多主体、多环节和多要素,从近些年的地方实践看,制度缺失既是最大、重大短板,又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产品需求具有动态性及全民性,是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自上的制度缺失及自下的动态需求加剧改革难度,再加上以生态与环境保护倒逼或促进传统发展模式发展转型风险大, 建设过程中重、大、难等问题多。因此, “试验田”的播种利于收获优良的“改革种子”,从而在各地区“生根发芽”并繁衍成参天大树、绿色森林。 我国生态试点示范区在模式探索、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重复、交叉甚至混乱等乱象。第一 “部门化”、“碎片化”管理。各部委在生态创建上各自为政、各抓重点 、 职责界定不清,职能交叉或相互推卸责任等,例如存在 各类缺少相互协调的基于部门授权或环境要素的生态 示范、试点、基地、工程或项目,“碎片化”“分段化”导致的综而不合、合而不实等问题,难以打破多头管理的利益格局和资源整合。第二排斥市场主体。 当前的各类试点、示范,通常是以政策洼地(优惠)、大量资源堆积等“制造出来”, 地方政府参与示范试点的目标,也多是出于享受特殊或优惠政策、项目或资金支持,效率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管部门对地方约束性不足、鼓励性为主,或出于 “ 不伤及 ” 地方示范的积极性为原则而对示范的成效倾向于表面文章,示范与试点的过程更是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内部循环,没有市场主体的参与。第三不够重视全民获得感。拿牌子树立地方及领导的形象或政绩,而过于迎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忽视本辖区基层政府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感受,做了很多人民群众不知情、不参与、无感受或获得感的事,甚至以运动式的推进方式造成 “ 好心办坏事 ” ,人民满意程度不高且环境公信力受到质疑。 第四缺乏长效机制。评比授牌、政策洼地和数量众多等使基层难以持续、灵活、扎实和创新地作为, 考核持续激励机制性不强, 实践经验与建设路径难以经受现实考验、复制与推广;部分地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名,功利性较强,大搞形象工程、运动式、走验收和摆花架子,最后致使示范“做一个死一个”或“晒太阳”等乱象。 。 从试点示范到国家试验区,不是简单的概念转变,也并必是现行各类相关生态文明创建的一刀切的“终结”,而是有效归纳、总结、升级与整合,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强调统一规范。生态文明建设须讲求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资源要素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规范各类试点示范可弥补该缺陷。试验区强调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统筹推进,集中改革资源,凝聚改革合力的顶层设计,干中学、试验性、经验归纳与教训总结和首创精神的地方实践 。 其次突出市场主体 。 各类试点示范有效整合不仅是单一的事项融合,更多涉及背后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复杂关系。试验区着重突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探索建立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绿色发展机制。再者强调了全民的获得感。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称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或准则。试验区以“抬头看蓝天,小河见清水、开窗闻花香”等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重点解决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环境问题,势将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获得感。最后强调了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揽子”的持续机制,而不是“小打小闹”的局部的改良和部门的优化。统一规范制度安排、市场主体有效介入和依靠百姓集体发力等多方推拉力构建长效机制,势必有利于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从而形成生态“建得起、管得到和治得净”的良性局面。 从示范到试验,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要求, 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无论是生态的试验或示范,还是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都不能忽视地方首创精神、社会公众参与和区域鲶鱼效应,通过地方试验和典型示范把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加强与试验区(示范区)的沟通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 从而凝聚合力共跨改革“深水区”。 本文修改版以《生态试点示范区暴露出的问题》为题刊于2016-9-19日《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9/9454722.html
3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迎冬奥亟需落实绿色化发展战略
热度 2 蒋高明 2015-8-6 14:37
北京迎冬奥亟需落实绿色化发展战略 蒋高明 7 月 31 日,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报 2022 年冬季奥运会获得批准,这是我国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之后的又一盛事。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两地同时召开,为迎接冬奥会,两地将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就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冬奥会成功申报,无疑会大大促进首都北京和坝上地区的相关工作。 其实,申冬奥不是目的,当年举办奥运会也不是目的,生态环境的长远优势才是首都北京的软实力所在。北京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来自五大洲的客人?最直观的面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冬季是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和环境污染的季节,北京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恐怕是冬奥会能否成功举办一个重大筹码。 围绕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北京市政府业已下大力度整治,除了严格执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退出《北京 2012-2017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期间,计划压缩燃煤 1300 万吨 , 大力发展风能、光伏能源,降低机动车排污,实行与欧盟等同的“国六”标准,关停并转高排放企业 1200 家。 除了大气污染防治,北京政府还将加强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京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绿色生态廊道、京津冀生态水源林等工作。 应当说上述措施对于改善北京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改善坝上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想法虽好,还必须要很好的应对措施,否则再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是空想。对于污染产业也不能一关了之,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就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这里我们建议首都北京,借申冬奥春风,率先落实中央提出的“绿色化”发展战略。 在 3 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一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 “ 绿色化 ” 。这是十八大提出的 “ 新四化 ” 概念的提升 —— 在 “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 之外,又加入了 “ 绿色化 ” ,并且将其定性为 “ 政治任务 ” 。换句话说,这是 “ 四化 ” 变 “ 五化 ” 。 要发展绿色化经济,农业首当其冲。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觅食或生产食物之中。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了食物极大丰富,然而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异常沉重的,酸雨、温室气体升高、雾霾、病人增加、贫民窟出现等,无不与高度集约化、化学化、转基因化、市场化思维的农业模式有关。让少数人养活高度集中的城里人,土地承担不起污染之重;采取对抗的办法控制病虫草害,农田充满的杀机;五大激素进入食物链,产量提高了,营养下降了,污染出现了。当前很多环境污染,是因农业而起。如果从源头解决农业问题,从绿色化思维出发,让农业中的各项元素循环起来,农业完全是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生产健康的食物的。为了成功申报北京冬奥会,为了将来可能要迎接北京冬奥会,首都农业能否从减少面源污染,生产优质农产品,发展优质都市生态农业做起呢? 对于生态廊道建设,不能仅强调绿地率等数量,还有强调生态功能等质量。 我在北方城市中,很少看到由本地森林群落组织的城市生态系统,大部分还停留在园林绿化水平上。对于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人类采取停止与大自然对抗做法,充分发挥自然的修复能力,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远远高于现在破坏后再治理的效益。“绿色化”不是简单的绿化,绿化也不是简单的树化,绿化祖国不等于树化祖国。 工业也可以走循环经济道路,减少源头排放。 “ 先污染、后治理 ” 这一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不幸在中国重演了。采取“绿色化”工业思维,即使要求做到 “ 零排放 ” ,这在技术上也是行得通的,如造纸企业如果认真处理污水,业界内能够做到出水口的水可以喝的地步。污染不出工厂,治理成本就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什么比登天还难的事,就看你重视不重视环境保护,是真搞环保还是假搞环保。 强调绿色化发展,就必须对遍布城乡的垃圾宣战。未来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可能就是垃圾围城问题。城市代谢受阻,加上来自农村的垃圾集中到城市里来,更加大了这一矛盾。垃圾处理的最好办法是要从源头控制,要实现减量化,一些塑料类物质必须从源头停止生产,叫停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喊了好多年,为什么进展不大?恐怕还是有利益在作怪。作为首都,北京能否在全国率先叫停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宾馆用具呢?这个叫停,在全国有非常大的示范作用,会让来参加冬季奥会员的各国来宾刮目相看:北京对于环保终于动真格的了。须知道,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的宾馆里还提供一次性用品。不要说欧盟那样的发达国家,就连经济落后的非常国家都不提供。我们能将宇航员送到天上去,为什么就不能解决一个小小的白色污染呢?环境问题好多是举手之劳,不会比登天还难的。 其实,只要重视,非常困难的雾霾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 2014 年北京 APEC 蓝的出现就是明证。雾霾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雾霾的出路不是简单的煤改油,而是发展思路要转变,要限制过度膨胀的私欲,限制过度产能。当然,技术上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是必要的,但重新思考 “ 雾霾经济 ” ,适当恢复当年一些好的计划经济做法,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必要的。 我国过去在生态治理上走过的弯路,就是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认真思考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后果,没有 “ 青山绿水也是生产力 ” 这样的战略思维。如今,中央强调“绿色化”发展,北京又面临着举办 2022 冬奥这样重大机遇,首都北京应当在全国带个好头,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念落实下来,早日还北京青山、绿化、蓝天的美好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8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态风电场
seoal 2010-12-12 23:12
生态风电场是指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其基础设施不但能够与周边景观一致协调,而且能够对设施所在地及风场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有所贡献,并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体现风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生态风电场具有和谐性、整体性、高效性和区域性等四个特点。(1)生态风电场的和谐性,是指在风电机组等设施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能够与周边景观及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2)整体性是指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重视对区域整体质量提高的贡献;(3)高效性是指全面提升风电场的资源价值,实现从风电资源到景观资源的多层次分级开发利用;(4)区域性是指与当地及周边地区形成互惠的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帮助解决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个人分类: 路边掠影|3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