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政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政策

相关日志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的网络调查分析
terahertz 2020-9-14 16:24
(本文发表于《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2020年25卷第2期P21-42)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RDM)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data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cut policy content to guide the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existing RDM policie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compares and differentiates the RDM policies in three developed nations (USA, UK and Australia) to ascertain how the policies vary. The RDM policies of 100 universities 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that are present online were retrieved and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using NVivo and SPS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mon underlying facts of the policies were found in the areas of access, retention, sharing, storage and ownership. All the universities share the same core val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research. They exhibit that Data Management Plan (DMP) is essential.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management are mostly issues of focus areas. More so, there is no fixed retention period for research data. To resolve the few differences identified, common criteria for data management is proposed for policy considerations to ensure compliance. Finding from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it adds to the discourse on data management policies. The study will also enable policy ma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raw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developed world on RDM and this will form a basis for policy direction. 链接: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olicies in USA, UK and Australia universities: An online survey | Malaysian Journa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https://mjlis.um.edu.my/article/view/26065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2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SCI论文摘帽也提几条建议
热度 7 d289390715 2020-2-24 11:00
2 月 17 日,科技部印发《 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的通知; 2 月 20 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 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两部文件如同晴天霹雳,马上就带来了疾风骤雨般的讨论。 两部文件总体上指导意味浓厚,姑且不论其内容,既然要 SCI 论文摘帽,笔者也提几条配套措施建议相关部门考量: 第一,全面暂停国内EI/SCI/SSCI/中文核心/CSSCI等文献收录证明业务。 不管有没有这次的文件,私以为,文献收录证明都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特别是每年评职称的时候,往往申请人员扎堆去办理文献收录证明,结果呢?证明是拿到了,但是有几个人真正关注学术成果的内容?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早该取消。早些年 SCI 、 EI 风头正盛的时候,也导致多少学子为了毕业不得不去水一些低水平的刊物。 取消文献收录证明,可以直接破除教师、学生、科研人员身上的一道紧箍咒。以后评审也好、项目申请也好,以内容、质量说话, 而不是看见带 I 的就爱的疯狂。 说清楚了,我提的建议是“暂停”,和文件的“试行”“意见”是配套的。 第二,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不收费模式。 两部文件的出台,有可能和近年来部分论文发表 SCI 期刊成本高昂有关,以至于文件中明确提出了“ 2 万”这样一个界限。但难道国内期刊就不收费吗?甚至做一个行业对比,国外高水平 SCI 不收费期刊比比皆是,而国内高水平不收费的期刊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多都是录用就来要版钱。以至于一篇文章被录用了还不够,只有交了版面费,才觉得心安。 国内高水平期刊不收费,既可以减少作者负担,也可以避免个别比较长的文章超过“ 2 万”块以后还要单独开个会讨论一下要不要发表, 更何况,最懂一篇文章的,是作者,不是各种委员会 。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巨匠,生前得不到认可的大有人在,但死后被追忆百年的也不在少数。高水平期刊不收费,可以尽量让人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作品传播。 第三,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OA模式。 不用多说了,高水平期刊 OA , 无疑会直接造福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在科普层面也达到很好的效果 。建议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的刊物可以免费下载,既可以有效纪录文献特征量,又可以扩大期刊影响力。 第四,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基于平台的同行评议公开化。 不得不说,两部文件的出台,瞬间就使得国内高水平期刊从原来的香馍馍变成了顶级 VIP 套餐,但能够享用这个套餐的,却不一定是人人皆可。 国内高水平期刊的水涨船高,极有可能导致在国内高水平期刊中部分关系稿、人情稿、名气稿、马屁稿滥竽充数,如何避免流言蜚语和险恶揣测? 公开化!基于平台的公开化,而不是基于出版社、出版机构的公开化。同行评议公开以后,大家都有据可查,是真是假,是吹捧还是打压,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后人评查。双盲审是好,但审稿人究竟是打黑拳,还是编辑部暗地里搞权钱交易,都不得而知。基于平台的同行评议公开化,过程公开,信息公开。不是倡导师德师风建设吗,难道各位审稿人、编辑这点自信还没有? 我首先表个态,我审过的稿件,都可以公开审稿意见。 没啥见不得人的,做得好的表扬,做得差的轻伤,做的极差的恨不得当面挥舞大棒。言辞间刀光剑影,掩盖着内心的刮骨疗伤。 既然是自己做的,对也好、错也罢,承认何妨? 第五,加快推进国内期刊抓紧进入高水平行列。 目前官方认可的国内高水平期刊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少 。和广大科研、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是完全不匹配的,特别是前述的很多期刊还收版面费的问题,如果仅仅以“三类高质量论文”匹配“发表支出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按规定据实列支,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会造成科研交流速度缓慢、 部分达不到“三高”要求的论文无发表经费支撑,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 。发表论文是交流成果、经验的重要渠道,但“三高”阵营门槛太高、僧多肉少,如果普通论文的经费无课题支撑,那真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能用一千块钱发表在普刊,还何必花费上几千块钱去开会?对吧。 第六,建议人才引进明确不得提出论文数量、等级要求,人才待遇明确不与论文挂钩。 唯论文导向的一个癖好就是唯论文等级和数量,甚至人才的能力被忽视了。对于大学而言,教学型、科研型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当唯论文导向盛行的时候,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他或她的综合素养。可以预见, 只要人才引进还大张旗鼓的要求论文数量和等级,就还会有大量相关论文被发表,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只要人才待遇还与论文挂钩,就还会导致一些人对论文趋之若鹜,这是由利益决定的 。现实的需求和利益存在,就会强化唯论文导向。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数量和等级,会不会有暗箱操作、具体怎么执行? 抱歉,才疏学浅,我也回答不来。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和待遇,以后怎么考核、怎么奖励? 抱歉,我也不知道。
个人分类: 论文评说|614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取消清考,不如收费重考
热度 3 d289390715 2020-1-6 16:25
本文的主要观点概述 : 1、取消清考之后,应进一步规范毕业回炉考、重修等环节。 2、从官方层面出台收费重修的指导意见,且应适当增加重修成本,以此提振本科学风。 3、重修收费应明确收费用途、费用分配,做到透明、公开、公正。 4、弹性学分制与学年制之间的矛盾,需要调和一致,否则学分制及重修易难产和流于形式。 5、总体而言,国外课程少而精,但学费贵、挂科成本高。中国大学课程体系庞大,但杂而不精。收费重修,并不适合在所有课程中开展。 6、中国现有的挂科成本和学分制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本文提出的重修收费标准是偏高的。但本文提出了核心课重修收费和收费返给学生的路径,在督促学生持续改进、纠正学习态度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7、收费重修,是从生存需求的角度,将慈善教育,变成生存教育。在生存教育当中,不努力,就出局! 8、学分制下,初修与重修的双标制,也许同样值得探讨。 9、收费重考,一是以收费重修为基础;二是收费是手段不是目的,收费的主要价值流向是回归到学生手中和更加合理的匹配投入与所得的平衡;三是本文以“考”为切入点,但收费的目的并不是重考,而是强化学习过程中的重修,如果收费只是为了考试,则偏离了作者的初衷。 10、本文虽未直接探讨,但行政化主导之下高校如何自强并逐渐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仍任重道远、前路漫漫。 作者声明 : 1 、本文未得到任何资助,纯属个人兴趣、探讨,限于调研资料有限,部分内容可能不够全面; 2 、 本文引述中较多的引用了相关原文,已在本文以特殊字体标识或颜色标识,该部分文字未作修改 ; 3 、本文为原创作品,请合理引用,勿抄袭! 4 、 本文公众号配图蘑菇头表情包原创作者为蚊子动漫,其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5 、本文图文并茂版已首发于公众号,如需转载,请私信作者。 (公众号) 0 、回溯清考 关于清考的学术研究,数量并不多。尽管近年来取消清考频频登上头条、响彻会场,但因期刊论文发表的滞后性、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不高等原因,截至目前,从中国知网中文献一栏以“清考”为精确主题词且符合高等教育大学清考的文献量不超过 40 篇(含报刊文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目前能看到的关于清考的较早的文献反而是一篇服务于清考而进行的程序设计(见:龚文娟等, 2005 ,高校毕业清考安排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2007 年,媒体以“不合格大学生该如何‘退场’”为题,初步讨论了清考问题。该报道中提到了以下问题或现象 : 首都经贸大学发布了2007年应届毕业生“清考”成绩,500多人参加的考试,有187人未能通过,占今年毕业生总数的15%,创下了学校的历史纪录。按照学校的规定,这些学生只能做留级处理,不管其是否已经与用人单位签下合同,或者已经考上研究生。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对我们多负点责”;校方则认为“学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教育界人士认为“大学生‘退出’机制应通畅” 。 2010 年,长江大学的唐凤娥较早的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讨论了大学清考问题,这一篇文献,也可能是中文学术论文中第一篇专门讨论清考的文献吧。唐凤娥的主要观点包括 : 清考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①清考照顾降低标准,助长了学生混文凭的依赖心理、②追求稳定过于迁就,强化了学生逃避学习的懒惰心理、③考试评价过于死板,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心理、④法定退出机制缺乏,导致了学校不敢清退学生的求稳心理,其对该问题的改进建议包括①完善学生留级退学制度,保证出口畅通、②建立学生能力考试制度,提升学习效果、③严格学生考试监考制度,提高诚信水准 。 有些遗憾的是,该文章自 2010 年发表以来,被引用次数仅为 1 ,下载次数截至目前仅为 468 。一个侧面,似乎可以看出,对于高等教育细微的环节关注,目前不仅不够多,而且还不够精致。 此后对于清考的关注包括 : 2011 年,北京大学卢晓东在中国教育报以“毕业率 90% 何以成为新闻”、长江大学徐红以“当下我国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 2012 年,周麟等以“基于学分制下的学业警示制度的深度思考”; 2015 年,陈淑娟以“谈‘因材施考’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 2016 年,张微等以“由‘清考’现象引发的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为题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从上述列举中可以看出,针对清考的研究数量并不多。 时间一下子就跳到了 2018 年。 2018 年 8 月 22 日,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 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 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 2019 年 9 月 29 日,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 :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 201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 :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 取消“清考”等硬规矩 ,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坚决取消“清考” 。 几份文件的陆续出台,在社会上引发了新一轮讨论(请注意,我这里并没有用“热烈讨论”),其中以媒体讨论居多,而且论调似乎也比较一致,比如: 科技日报:本科变专科,还算不上严苛; 深圳特区报:严把毕业关当从严把教育观开始; 中国青年报:取消毕业“清考”,大学生还敢混日子吗; 羊城晚报:严控大学“出口关”,让混日子者无法混。 当媒体以较为一致的观点来点赞取消清考的时候,教育一线的老师,能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比如以下两篇文章,似乎更能说明相关教师的艰辛: 吕苇,王海波。毕业季遇多重危机,拨开乌云重见阳光——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才智,2019(07):186。 周超。全面取消“清考”背景下高校谈心谈话工作的再认识 。科技视界,2019(07):144-146。 清考,从无人问津,到变成取消清考的官方意见; 从浪子回头换学历的一环,变成学渣学傻的迎头板砖; 从一部分人要求另一部分人的无条件拥护,到另一部分人不敢对一部分人说出自己的内心酸楚…… 以往的脉络,似乎也无法看清清考的传说。但当官方定调“取消清考”后,一边是高呼尘埃落定,另一边是想着怎么保证毕业率、就业率也同样符合有关规定。在上有政策之下,又是否下有对策?取消清考制之下,课程考核、人才培养又将何去何去? 且看今日评说。 1 、课程考核飞升渡劫基本模式及现实问题 1.1 课程考核飞升渡劫基本模式 在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的考核当中,如果我们忽略中间的评价过程,而仅以通过与否来观察中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考核,其考核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初考,主要指第一次课程学习按照教学计划而执行的第一次考试; 2 、补考,主要指因无法参加初考或初考未通过,而在同一轮教学结束后所参加的第二论课程考试,如以期末考试为 A 、 B 卷,初考为 A 卷,则补考有可能就考 B 卷,以此保证试题的难度等。或者直接参与下一轮教学的期末考试; 3 、清考,主要指在毕业之前,对于未通过的科目所参加的一次集中考试,一般清考前有统一辅导,或以自学为主。对于没有任何辅导的清考而言,可以将清考视为一次特殊的补考; 4 、重修,因课程考核达不到学校要求(一般表现为不及格),而按照学校要求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参加课程学习并再次参与课程考核; 5 、毕业回炉考。应毕业而无法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每年返校参加相关科目考试,为特殊的补考。 根据上述简介,在校期间课程考核现有的飞升渡劫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初考 - 补考 - 清考制(此模式为原来实践较多的模式)。特点是初考和补考的机会只有一次,剩余的机会就是清考,毕业前会有清考,不能按时毕业,每年还会再次回炉考; 2 、初考 - 补考 - 重修制。特点是初考和补考的机会只有一次,但重修和再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不限; 3 、初考 - 补考…… n 次补考 - 清考制。特点是初考的机会只有一次,但在学期间补考有多次(一般是直接参加下一轮教学的课程考核环节),直至达到最大学习年限; 4 、初考 - 补考 - 重修 - 清考制(此模式也应用较多)。特点是初考和补考的机会只有一次,无法渡劫飞升则参加重修和重修考试,还不合格参加清考。 1.2 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2.1 第一次补考的公平性问题 不管你信不信,考前划重点这个现状应该是目前还没法回避的,特别是对于普通院校,有可能这种情况更严重。一方面,是学校对挂科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老师也疲于应对补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往往对于 A 、 B 卷而言,期末初考是 A 卷,则补考大概就是 B 卷,不论是用排除法排除 A 卷的知识点,还是采用重点突击法再突击一遍 A 卷考过的重点,实际上补考的难度、新鲜感都要低于初考。换言之,一定程度上因为补考这一特殊环节的设置,已经人为的降低了补考的难度,从这一点而言,补考要更简单一些。如果在补考的监考过程中再放点水,那补考就会更 easy 。 目前,缓解补考尴尬的一招叫最高成绩 60 分。意味着,不管你补考多少分,凡是超过 60 分的,一律按 60 分计算。对于这种操作,一方面看起来对初考的人是实现相对公平,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补考中学渣对 60 分的低保需求。但对于为什么会划定 60 分作为分水岭, 60 分以上为啥没有进一步的更骚的操作,比如补考成绩超过 60 分时,按九折或八折这算,这样就避免了大面积补考 60 分和学生排名区分度不显著的问题。但显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往往没有这个决定权,而主管教务的,似乎又没有想过这个中的万千个可能。大抵,因循守旧、人云亦云,就是这么来的吧。 补考确实给了一部分人第二次机会,但往往补考就安排在下一个学期之处,至于学生寒暑假是否真的学习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全信。所以你要问我补考是否达到了检验学生水平的目的,抱歉,我认为没有。补考更像是一个形式、一个惯例,明明已经有了 A 卷,却还要再宠爱一下 B 卷。高等教育的多情,也让一部分人暗自庆幸。 至于是否客观、是否公平,谁能说清? 1.2.2 教师:多劳,却不一定多得 总体而言,中国大学老师的工资和教学收入是比较低的,不同地区、不同职称、不同角色(行政、专任教师等)收入之间也是有差距。如胡咏梅等基于某 985 高校 2010-2014 年数据的案例分析表明 “ B大学教师工资的基尼系数在逐年下降;社科类教师工资显著高于人文学科教师工资,理科教师工资则显著低于人文学科教师工资;兼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工资显著高于没有行政兼职的教师工资;退休人员工资明显低于在职同类人员工资。基尼系数分解的结果表明,绩效工资是造成专任教师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Shapley值分解的结果表明,职称和人才头衔对专任教师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分别为36.40%和22.54% ”。 顾全博士在对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教师薪酬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 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的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1.教师整体薪酬水平过低,个体间差异过大;2.保障性基本工资过低,薪酬结构过于复杂;3.高校资金来源结构单一,自营自筹能力欠缺;4.高校薪酬自主权不充分,学术权益维护机制不健全。提出建设性建议:1.提升教师整体薪酬水平,构建合理的薪酬差异体系;2.提升薪酬制度保障功能,依循学术特性加强多元管理;3.建立多元化收入来源结构,加强自主竞争筹款能力;4.扩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权,加强学术权益维护机制” 。 就考核而言,笔者举个例子。某高校,对于试卷命题、试卷批改、补考或重修试卷命题及试卷批改是几乎是没有工资补偿的,即便有,数量也是杯水车薪。但作为试卷命题、批改的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却要大的多的多的多的多的多。 试卷命题错误,教学事故! 试卷批改错误,教学事故! 主考监考失误,教学事故! 更不要说试卷批改完毕归档后还要应对一轮又一轮、一遍又一遍的各种评估整改了。 如果一个教师为补考、清考所投入的时间、精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反而还要承担巨大的责任。敢问,长此以往,还有几个卫道士甘冒教学事故风险、不惧学生吐槽甚至是人身攻击、坚持秉公处理呢? 退一步思考,就算是教师得到了相应的报酬体现,学生毕业或通过就一走了之了,但现在各种评估、教学检查可是不饶人啊,老师承担的风险和担惊受怕,足以影响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 不论是因为不挣钱,还是因为不想惹事,又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于传统试卷考核模式,配合上补考、清考,本身就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 取消清考很容易,但取消清考之后如何避免其他环节变着花样放水,谁又说得清! 1.2.3 学生问:老师,我学的东西都有用吗? 学生问:老师,我学的东西都有用吗? 我做出与我年龄并不匹配的慈祥的样子答道:傻孩子,多学点总是好的。 答毕,内心苦笑。 根据刘建清等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结果 : 从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对总学分及分配、课程的分类及必须开设的课程门数要求、实践时间及组织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上,各“标准”之间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学科门类下相临的专业门类之间也是如此,尤其是对总学时要求差异很大。 在总学分上,12个“标准”对总学分没有提出要求,17个“标准”在总学分额度上做了硬性规定,20个“标准”提出了总学分额度建议,60%的“标准”对总学分提出了一个区间范围供学校选择。 四年制专业的总学分限定最低是120,最高则是200。 学分要求范围跨度最大的是矿业学类,在140~200之间,跨度为60个学分。跨度最小的是大气科学类下的两个具体专业标准,区间为150~160,跨度只有10个学分。 我们就以 120~200 学分来计算一下,以四年制为例,四年合计 8 个学期,平均每学期的学分为 15~25 学分。通常,一门课为 2~3 学分,再考虑一下实践环节,简单换算一下,中国学生每学期要学习的课程约 5~8 门课(注:这个数字不完全准确,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学生课表去统计评价)。如果考虑一下大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学期是毕业设计或论文,实际上可能比上面的数字还要大一些。 总的感觉是:中国学生的课真的不少了! 类似的与国外的对比可以很容易找到,比如国防科技大学周云等认为“ 美国老道明大学是世界建模与仿真教育与研究的著名高校,是美国唯一一所提供从本科到博士阶段仿真专业教育的学校。分析研究老道明大学仿真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发现 老道明大学仿真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具有课程少而精且结构均衡 、专业课程知识体系鲜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 。 总体而言,国外学生的课程相对少而精,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有时间、有精力来完成诸如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项目设计等内容,而中国的学生总体而言课程多而过程监管不足,导致学生带着脑袋走进课程,听得多做得少,但如果一个学期翻转课堂太多,可能学生根本就无暇顾及那么多翻转,学习效果差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是两种状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或反面说明这种现状的现实,是国内对课时量的要求和国外对课时量的要求,很明显,国外对教师上课的课时量要求要明显低于国内。比如国内某些高校要求副教授年均 180 甚至 300 个教学学时,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教学当中了,是疲惫的教学,而不是最佳的教学。一个学期 1~2 门课足以(年均纯理论课堂教学课时量超过 200 学时的,都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再多点,备课、上课、教学效果都是问题,更何谈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过程考核了。所以,中国大学有良知、有上进心的教师,为了教学、科研所加的班,绝不是 996 可比的。如果有区别,大抵是笼子更大一些,基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笼子里生活。 在课时量要求上,学生和老师需要的是减负提质! 至于整个课程体系是否合理,有些制定人也不过是按章办事罢了。有些章又是州官章,普通人谁敢太岁头上动土? 回到本节最初的问题,学生问:老师,我学的东西都有用吗? 我发自内心的答道:孩子,多学点总是好的,前提是把东西学到手,而不是学到皮毛。 答毕,充满期待。 1.2.4 清考放水问题 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比较普遍了。 从命题放水、辅导放水,到监考放水、批改放水,全方位服务于 60 分万岁。 要问为啥? 答:被逼的! 问:谁逼得? 答:生活让人做牛做马! 1.2.5 毕业回炉考的意义问题 实际上,毕业回炉考也是放水比较多的环节。原因很多,比如不能收费、但印刷试卷、出人头监考、评改试卷却需要成本,再比如对学生的同情心理等。 如果毕业回炉考的难度、公平性不能保证,则取消清考只是消除了毕业前的那次特殊补考,从而提高了当年的毕业率,但并没有改变过个一年半载最终还是要给学生发证的现实,而这个过程,因为毕业回炉考的难度、公平性不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还是无法保证。取消清考的意义,可能与毕业回炉考矛盾。 1.2.6 重修成本低的问题 中国重修收费被很多学生吐槽,但即便这样,中国重修的费用还是非常低的。因为中国大学的学费本身就比较便宜。 这里,我们根据网媒的信息列举一下国外挂科重修的成本,你感受一下: 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41,140/year,两个学期8门课,也就是每学期每门课大约$5,143澳元。 新南威尔士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41,280/year,每一门课:$5,160。 莫纳什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40,500/year,每一门课:$5,026。50。 悉尼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40,500/year,每一门课:$5,062。 澳国立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42,960/year,每一门课:$5,370。 昆士兰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39,424/year,每一门课:$4,928。 阿德莱德大学,2018年的金融本科:$39,000/year,每一门课:$4,875。 一台iPhone X的澳洲价格是:$1,579,也就是说挂一科能卖3。2台iPhone X! 美国 Q1:学费大概多少?挂科怎么收费? @美西课代表1:一学分2000刀,一门课3学分就是6000刀。一学期12学分大概24000刀。挂科就需要重新交钱再上一次。 @美西课代表2:一门课大概是$2400,一学期$1w7左右(能选5-7门课),挂了下学期重修,一般来说没有额外费用,也不存在补考一说。 @美东课代表:一个学分1680刀,硕士一门课一般3个学分。学费一学期两万出头吧。挂科补考那个不清楚,没有经历。 @美东课代表:一年3万3,一个学分大概$350 @美中课代表:1学分1000刀吧,一学期20000刀左右。挂科以后没有补考诶,没这么好的事情。 总体而言,国外课程少而精,但学费贵、挂科成本高。 论学习内容体量,中国大学的现状不输国外;但论学习质量,可能要差一些。 挂科是国际性教育问题,但在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往往穷的挂不起科;而在中国扩招的背景下,有些学生不仅穷,还穷的理直气壮、不思进取。相比而言,中国学费低、挂科成本低,对学风和学习质量有较大影响。 我曾用节约用水的例子讲过这个问题。上学期间,你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几乎是效果甚微,但毕业以后,学生自己生活了,要交水费了,自动就节约用水了。等到执行阶梯水价的时候,恐怕他或她还会主动关注一下阶梯分级。 收费重修,是从生存需求的角度,将慈善教育,变成生存教育。在生存教育当中,不努力,就出局! 生存教育冷血、缺乏温情,甚至被质疑拜金,但由此激发出人的本能生存欲望和反应,可能你会挂科一次,两次,但如果成本太高的话,我相信在督促学习这件事上,会起到效果。至少大学期间总的挂科数量,会降下来。 2 、学分制 / 重修收费改革,有官部门怎么说? 2.1 相关政策 按道理,有官部门的文件应该放在篇首,这样才能立一个基调。但……如果基调都立了,很多讨论就被既定的框架限制了,反而无法发挥自由的想象。另一方面,作为并非专门的政策研究人员,在相关政策的引述上也有可能存在疏漏。 笔者收集到的可供参考的政策有: 根据官方的回复,具体如下 : 但另一方面,学分制是允许收费的: 2006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 一、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高等学校改按学分制收费,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5〕10号)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并在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凡未按规定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不得自行改按学分制收费。 二、实行学分制收费的学费不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 经批准按照学分制收费的,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生当年所缴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严禁高等学校以改按学分制收费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另一方面,遏制依靠学分制乱收费、高收费也是教育部明确要求的 : 2018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关于学分的规定引述如下 : 10.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校,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学秩序。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探索将辅修专业制度纳入国家学籍学历管理体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 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 分。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 26.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加强慕课在中西部高校的推广使用,加快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学水平。 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 。以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引,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慕课等优质资源平台发展,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形成支持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学习新环境。 30.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 支持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 、学位互授联授,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习,选拔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关于学分的规定引述如下 : 2. 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 ,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 10. 完善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推进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管理,丰富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选择学分创造条件。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应准予毕业;未修满学分,可根据学校修业年限延长学习时间,通过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支持高校按照一定比例对特别优秀的学士学位获得者予以表彰,并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或奖励证书。 12.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推行辅修专业制度,支持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辅修其它本科专业。高校应研究制定本校辅修专业目录,辅修专业应与主修专业归属不同的专业类。原则上,辅修专业学生的遴选不晚于第二学年起始时间。辅修专业应参照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辅修课程体系、 学分标准 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要结合学校定位和辅修专业特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健全与主辅修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联动机制。对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学生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13.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支持符合条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试点须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通过高考招收学生。试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 试点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充分反映两个专业的课程要求、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得变相降低要求 。高校要推进试点项目与现有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差异化、特色化人才培养。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应在证书中予以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开展授予双学士学位工作。 14.稳妥推进跨校联合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实施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发挥不同特色高校优势,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项目须报合作高校所在地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该项目相关高校均应具有该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高考招收学生。 课程要求、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得低于联合培养单位各自的相关标准 。实施高校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联合学士学位证书由本科生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颁发,联合培养单位可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开展授予联合学士学位工作。 18.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 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探索实行学分管理,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的,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推进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完善校企、校社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鼓励高校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设立荣誉证书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关于收取费用的规定,主要参考资料有以下内容: 1996 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 2003 年 9 月 17 日《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教育收费政策解读” : 上学要缴哪些费? 制定学校收费项目、标准的审批程序是什么? 学校的收费项目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或者由各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任何部门或单位都无权自行制定学校的收费项目。 国家对高等学校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有哪些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以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但禁止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即“双轨”收费。 各地在制定学费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学生家庭或个人的承受能力等情况。 高等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住宿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同时要有利于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定向生、特长生、预科生、专升本学生是否执行单独的收费标准? 定向生、特长生、预科生、专升本学生应与同等学力层次学生执行同样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除按规定收取学费、住宿费外,学校不得额外向他们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专升本学生升入本科后,其学费按照相同专业本科生的标准收取。预科生在预科阶段的学费按照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预科生收费标准收取;预科生升入本、专科后,其学费按照预科招生当年的普通本、专科生的学费标准收取。 教育部答网民关于调整高校收费的留言 : 2.关于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高校收费实行属地化管理。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收费管理的宏观政策,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审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收费标准。2012年以来,国家关于稳定学校收费标准的政策到期,全国有9个省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调整了学校收费标准,另外有6个省份正在启动调整收费标准的相关程序。各相关省份均能按照国家规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履行成本监审、价格听证、收费公示等程序,努力做到科学核定生均培养成本、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主动公开收费标准。各相关省份大多是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了不同的学费标准,不同专业涨幅不同。从已经调整高校学费标准的9个省份来看,调整后的学费标准,一般专业在4000-6000元之间,艺术类专业在7000-12000元之间。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再次要求,各地在调整高校收费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认真履行成本监审、听证、公示等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的规定。 2.2 政策的要点概述 上述政策内容丰富,以下进一步浓缩出与本文讨论内容密切相关的政策: 高校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三类,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重修费。 学校的收费项目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或者由各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任何部门或单位都无权自行制定学校的收费项目。 高等学校改按学分制收费,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并在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凡未按规定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高等学校不得自行改按学分制收费。 经批准按照学分制收费的,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生当年所缴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严禁高等学校以改按学分制收费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应准予毕业;未修满学分,可根据学校修业年限延长学习时间,通过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2.3 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 1 )“重修费”是否等于“重修学费” 上述文件规定“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重修费”,又规定“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 显然,原有政策中不得征收重修费和后来征收重修学费之间是矛盾的。 此外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实行按照学分制收费,学生重新学习的成本谁来支付? ( 2 )总额限制问题 “经批准按照学分制收费的,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 学生重修了一次还是无法毕业,以后的补考支出谁来填补?是否有硬性的多次重修规定? ( 3 )单科限制所导致的收费低问题 “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 以北京大学为例,根据《北京大学招生章程》( 2019 版) : 北京大学校本部学费收费标准:理科试验班类、文科试验班类、电子信息类、生物科学专业为5300元人民币/学年,其他专业5000元人民币/学年;住宿费:750-1200元人民币/学年。 我们按照上限计算, 5300 元人民币 / 学年× 4 年 =21200 元, 21200 元÷ 120 学分(“国标”最低学分标准)≈ 176 。 67 元 / 学分。一般一门课 1~3 个学分,按照这个标准,挂科重修成本仅为 176 。 67~530 元,是不是太低了呢? 上述计算当中,学分我们取的还是极小,如果学分再多一些,挂科成本还将更低。当然,另一个声音是如果学费提高,也会导致按照学分制收费的费用提高,但按照现在的大学学费而言,很多专业一年的学费在 1 万元人民币以下应该是比较普遍,也就是对上述标准约提高两倍,那么挂一科的成本大约是 400~1100 左右。与现在的物价相比,这个价格的震慑力也不够强。 ( 4 )延期,还是毕业回炉考? 按照规定,延期是要“缴费注册继续学习”,而毕业回炉考则成本相对低一些,甚至在一些高校毕业回炉考就不收取费用。现实当中,往往本科延期的执行力度也不及研究生培养,经常听到研究生延期的新闻,却很少听到本科生延期重新学习的新闻。 一些明明属于延期性质的学生,最后选择的是毕业回炉考,前述的毕业回炉考方面的成本支出,谁来关照? ( 5 )弹性学分制呼声与学年制之间的矛盾问题 尽管弹性学分制已被喊了很多年,而且弹性学分制也是与学分制收费相适应的。但目前的教育现实依然是按照学年排定主要的学习课程和顺序。尽管很多高校都在课程制定中引入了学分的概念和界定,但因为课程体系并不弹性,以至于学生重修和正常学习可能存在冲突,导致重修无法落实。 ( 6 )实践环节无法补考的问题 目前,通行的做法,一般实践环节不能补考、只能重修,但实践环节的重修收费问题,还没有被大量讨论。特别是无法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学年制而言,怎样解决实践重修成本增加的问题? ( 7 )高校的自强之路何去何从? 应该充分肯定,禁止高校乱收费是非常正确的。 但当前高校的收入只要以财政拨款、学费等为主,其中财政拨款还是主要渠道。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如何自强,也是一个问题。 3 、收费重修的基本构想 3.1 一个不变:保证学费不变 扩招造成学生人数众多,而经济发展不均衡,又使得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还不能收费过高(与发到国家大学学费相比)。未来一段时期内,保证学费不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高等教育入口而言,学费与现状基本不变,也可以极大程度的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接受高等教育层面上不会对现状造成大的改变。 3.2 收费的几种模式 1 、按课程收费 该模式比较固定,与国外目前的做法比较一致。优点是简单粗暴,缺点是不够精确。 2 、按学分收费 与上述模式基本相同,因不同课程学分不同,按学分收费,是以学分为基准进行定价。国内关于学分制的已经一定实践经验,根据调研(见下文),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是 1 学分的 100 元左右,成本相对较低。 3 、按成绩收费 对于 59 分和 1 分的学生而言,如果按课程或按学分收费,其痛苦程度是不一样的。按成绩收费,以 60 与挂科成绩的差值为基准,差值越大,需要重修的费用越高。该模式的好处是即便是学渣,也要为一分两分而奋斗,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分分必争的效果,而且根据成绩进行了权重分配,也反映了不同学习程度的差异,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如果再配合上过程考核,学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就能赚分,也能起到一定督促作用。但该模式的缺点是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对教师评改卷、判定成绩要求较高,分分必争也会造成学生倒逼教师严格评分,由此,优点是教师不敢随意批改了,但缺点却是很多自由发挥的题目上可能存在争议,造成试卷命题保守、死板。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给予教师一定的评改自由度,比如 5~10 分的个人判断是允许的,并加强对评改的教学监管和学生监督。 若采用此模式,收费过低,还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建议, 1 分的收费为 20~50 元,若考试成绩为 50 分,距离合格线差值为 10 分,重修需要缴纳 200~500 不等;若考试成绩为 40 分,差值为 20 分,重修需要缴纳 400~1000 不等。与现有的重修收费相比,该标准是明显偏高的(下文列举现状调研的个案),因为收费高,震慑效果会更强。 当然,这个标准是偏高的,并不适合所有课程。 但笔者觉得,虽然此方法更科学,但因为计算过程复杂,反而某些管理人员为了方便,还是更喜欢 1 、 2 的简单粗暴模式。加之目前已经实践和号召实践学分制,学分制收费未来有可能大行其道。但按照现在的学分制的收费标准,挂科成本太低,达不到改善本科教学学风的效果。 3.3 收费的用途 收费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因此,尽可能的将收费返回到学生手里,应该是重修收费的一个初衷。初步设想,收费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以 100% 计): 1 、学业进步奖学金, 50% 。对挂科学生的学业提出阶段性要求,达到要求,可大比例返现,以此督促学生在未来更加努力的学习,此部分直接按比例返还给交费的学生。但反之,如果学业持续未改进,不能赚回去交的钱,还要继续重修交费。 2 、优秀学生奖学金, 15% 。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体现优中选优、重点扶持、树立榜样。 3 、毕业奖学金, 15% 。对挂科学生的学业提出毕业要求,根据挂科数量、挂科分数等,按照不同比例对学生返现。 4 、教师补助, 10% 。用于补贴教师的工作量。 5 、教学管理, 10% 。用于支付教学管理、硬件损耗等。 上述比例可根据教学经验进一步调整,但总的原则应体现为督促学生学业成绩的持续改进上。当学业进步奖学金、毕业奖学金有盈余时,可考虑部分投入到教师补助、教学管理或其他教育事业,但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核、公示,主动接受监督,避免公款私用。 3.4 收费及审核的实操问题 因为收费千头万绪,笔者认为,以二级学院教务科室为主要责任单位,同时引入授课教师、挂科学生、学院领导等的监管,二级学院教务科室按照既定方案收费,并及时上交和发放各种费用,可避免校级层面收费、返回的来回折腾。校级层面重点做好对二级学院教务科室收费的监管工作,避免不合理收费、超额收费、进入小金库等问题。 反正,如果是校级财务收费,则课程核算还是要返回到授课单位,容易来回折腾。 此外,二级学院教务科室作为实操主体,实际上也体现了二级学院对学生成绩的直接关注。 3.5 重修收费的范围 前面已经论述,目前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过于庞杂,以至于某些课程虽然列到了必修环节,但有些课程并不适合收费。 当前阶段,可以采取核心课程收费的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的核心课程并非专业核心课,可将各个环节当中选择一定课程作为核心课,避免收费不合理和学生选课的偏好性和投机取巧。 如,通选课通常被认为不重要、放水,但校级层面可以要求,若必修 6 个学分的通选课,其中至少有一门为挂科可能收费的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不良现象。但收费课程必须是经过校级或同行论证的,符合金课的特征,这样在教学质量和公平性方面,能更好的符合条件。进一步的,也可以从学生视角,来再一次检视金课质量。避免关系课、领导课、感情课、水课等滥竽充数。 诸如体育、 SX 、 XSZC 等课程,可暂时不考虑重修收费,或低标准收费。毕竟,不是每个上大学的学生都想成为博尔特,有些学生只想成为霍金,而霍金的体育是不需要及格的,甚至霍金压根就不需要学习体育。 4 、收费重修所引发的争议和思考 4.1 学生该不该有一次补考机会? 如果课程的过程考核做得好,完全没必要有补考。 但根据我对国内课程考核所做的调研(详见拙文的部分论述:“新工科”背景下通识选修课过程考核理论与实践),目前的过程考核大部分是换汤不换药,还达不到全面评价学生整体表现的效果。从教育现状而言,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并以此来缓冲收费重修对学生造成的冲击,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可能还有一定存在的合理性。 但双一流建设单位、双一流建设专业,则大可以取消补考环节。 但前述的文件则规定“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政策与现实还需要调和一致。 4.2 大学四年已学完,还没达到毕业要求怎么办? 收费重修,依然无法避免一部分人即便重修了一次,还是无法通过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开篇曾提及的,在上有政策的同时,也会滋生出下有对策。目前,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取消毕业前清考,然后每年再组织应毕业而没毕业的学生回来继续考。换了个形式,但换汤不换药,本质还是以考代评、以考发证。 这样有可能造成一部分挂科比较多的学生,又不愿意交费重修,最后要等到毕业以后每年回来补考。相比而言,这种钻空子似乎具有一定经济优势。 笔者认为,目前对应毕业而不毕业的学生组织的考试,还以校内考试的标准来收费,是不合理的,而且收费过低,也有可能让一部分人钻空子。 建议的做法: 1 、挂科至少要参加一次重修,体现收费重修的严肃性和对过程学习的要求; 2 、参照社会性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应毕业而不毕业学生返校考试的参加考试成本,具体标准由各地区主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 4.3 如何避免收费重修变成教育乱收费? 收费重修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建议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收费标准进行范围性界定。各地区再进一步根据文件内容,在波动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收费标准,形成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公示的明文标准。按照一定周期调整收费标准,如以 3 或 5 年为一个调整周期。 若官方不出台指导文件,则收费重修确有乱收费之嫌,甚至会滋生明目张胆的乱收费。 4.4 本文提出的收费重修的标准是不是太高? 先来看一下目前的调研情况: 《市场报》 2004 年 10 月 29 日 第二版报道 :教育乱收费又添新丁 重修费让大学生苦不堪言 各大高校收取“重修费”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北京大学一名大二男生对记者说:“我们学校一个学分收200元,比如高等数学这一科是4个学分,如果不及格就要交800元重修费。”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采用这种学分制收费办法,每个学分的交费金额从30元—200元不等,没有一个统一的交费标准。这直接导致一些高校把“重修费”当成摇钱树,价格年年上涨。四川一所大学的“重修费”涨价后,仅一门物理学去年一年就收了40多万元。 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年执行的学分制重修收费标准 : 重修收费标准: “1.重修课程。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可参加一次重考,重考不收费。重考后仍不及格者,可以选择重新学习(重修)该门课程。 (1)文科类学生重修专业课程,按每学分80元的标准收取; (2)理工类学生重修专业课程,按每学分87元的标准收取; (3)艺术类学生重修专业课程,按每学分134元的标准收取; (4)国际生重修专业课程收费执行相应普通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标准; (5)重修通识教育课程,按最低标准(每学分80元)收取。 ”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2019 年执行的规定 : 北京大学规定 (未调研到具体收费金额): 第十二条 课程考核不合格者,必修课必须重修,选修课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要求重修或选修其他课程取得学分。已合格的课程不得申请重修。 《浙江财经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15 年的规定 : 一、学费按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计收。 二、学分学费按学分计算,每学分75元。专业学费按学年计算,艺术类专业4000元,一般专业960元。修读双专业的专业学费标准不一致的从高收取。 三、收费方式采用预收制,即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按学年制的学费标准预收。学年结束时,计算出每生的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的总额。如超过预收学费额的,不足部分在下一学年预收学费时一并收取;未到预收额的,结转下一学年使用,毕业前进行总结算。 四、四年制本科学生最低学分按160学分计,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超出此标准的,超出部分免收学分学费。 五、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以外加修、修读双专业(辅修)、重修课程学分的,均计收学分学费。 《上海海事大学学分制收费办法》 2017 年规定 : 第六条 课程考核不合格者,符合学籍管理规定者可参加补考,补考不收费。不可参加补考或补考后仍不合格者,可选择重修该门课程。对重修课程的学生收取重修学费,每学分单价为100元。 第七条 修读教学计划要求以外课程,按每学分单价100元收取学费。 第八条 专升本、插班生、转专业学生, 其正式转入后所选的学分,按转入的专业标准进行收费。 《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2011 级开始执行的规定 : 第十三条 课程学分学费按学生所修每门课程规定的学分收费,每学分学费100元。 第五章 奖 励 第二十七条 学生可申请取得不超过10个创新学分,并记为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创新学分不交纳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八条 学生一学年内所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7及以上,下一学年奖励3学分的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九条 学生毕业时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在当年毕业生总人数前1%的,返还全部课程学分学费。 《青岛科技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18 年文件 :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学分制收费,是指按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计收学费的收费管理制度。 专业注册学费是指对不同专业收取的年度学费;学分学费是指以专业基本毕业学分为计算基础收取的学费。 第四条 学校实行弹性修业年限,普通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至6年。普通专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至5年。修业年限计算自高考招生录取规定报到之日起,至颁发相应学业证书之日止。 第五条 学分学费按修读课程的学分计收,学分收费标准不分专业, 每学分学费为100元。理论课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理、工、医学类实验课教学32学时折合1学分;其它学科类别实验课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体育课教学32学时折合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成果学分计算按《青岛科技大学关于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学分记载办法》实施。多学期课程,课程的学分为其各学期学分总和。 《武汉轻工大学学分制收费制度政策解读》 : 学分制学费的收费计算方法: 1.学分制学费总额=专业学费标准×学制+每学分学费标准×毕业前收费总学分数 2.专业学费标准=(专业学年制学费总额-每学分学费标准×收费总学分数)÷学制 3.学生按学分制培养方案正常完成学业,学分学费收费总学分按四年制175计划学分、五年制218计划学分计算。如遇教学计划调整,学分学费收费总学分做相应调整。 4.专业学费学年标准和每学分学费标准根据备案公示的当年我校学年制学费标准予以换算,具体各专业的学分制学费标准以每年学校对外公布的标准为准。 目前执行的所有课程学分学费标准一致,每学分学费标准为80元。 《南开大学学分制收费改革听证会》方案 : 1.学分制收费是指对学生修读的学分数进行考量、计收学费的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是基于原有学年制学费标准的计费方式改革。 2.学分制收费由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两部分组成。学生按所在专业培养方案正常完成学业(不含辅修、重修学分学费),所缴纳的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之和不高于天津市规定的该专业学年制收费的学费总额。 计算公式为: 学分制学费总额=学分学费标准×专业应修最低总学分数+专业学费标准×标准学制 3.专业学费是指以不同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为计算基础,在学年制学费总额内扣除学分学费后,对不同专业学生每学年收取的学费。学分学费为修读课程的学分数乘以学分学费标准。学分学费标准为每学分120元。 计算公式为:专业学费标准=(学年制学费总额-学分学费标准×专业应修最低总学分数)÷标准学制 4.专业学费按学年收缴和结算,学分学费按学期收缴和结算。专业学费、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学分学费,作为一个收费期统一收取,学年度第二学期的学分学费作为一个收费期收取。 上述数据说明,本文提出的标准确实是偏高的。但本文提出了核心课重修收费和收费返给学生的路径,在督促学生持续改进、纠正学习态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4.5 收费重修,会不会演变成致富摇钱树? 坊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牛顿为了创收,发明了微积分,学生挂科重修就要交钱,由此开启了微积分致富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之路 。 该故事已被证伪,但重修收费之下,会不会导致部分教师利用该制度发家致富呢? 笔者认为不会。原因很简单,在前述的重修收费制度之下,若按照本文提出的分配方案,教师收益只是很小的一环,重修收费的重头是以激励的方式返回到学生手里的。 反之,就算有个别人利用重修收费多赚点,在对挂科率、优秀率等有要求的笑话之下,不具备连续作案的可行性。教师如果恶意挂科,极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应该注意到,如果重修收费的用途、去向不明,则有可能滋生管理环节的分配不公乃至流入私人小金库。 4.6 另一个可能:学分制下的双标 学分制下,另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对学分收取学费执行双标,其中初修执行低标准,重修执行高标准。举例而言,初修一个学分 100 元,而重修则提升到另一个数值,以此督促学生学习。 但目前的政策是“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双标制若要试点,依然需要政策开绿灯。 5 、 结语 ( 1 )本文题目为“取消清考,不如收费重考”,主要针对取消清考之后的毕业回炉考、形式考等而提出。收费重考,一是以收费重修为基础;二是收费是手段不是目的,收费的主要价值流向是回归到学生手中和更加合理的匹配投入与所得的平衡;三是本文以“考”为切入点,但收费的目的并不是重考,而是强化学习过程中的重修,如果收费只是为了考试,则偏离了作者的初衷。 ( 2 )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龚文娟,骆名剑,张晓龙 . 高校毕业清考安排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软件导刊, 2005(13) : 44-46. 人民网 . 不合格大学生该如何‘退场’ . http : //scitech.people.com.cn/GB/7545152.html 唐凤娥 . 大学生清考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理工高教研究, 2010 , 29(03) : 78-80. 卢晓东 . 毕业率 90% 何以成为新闻 . 中国教育报, 2011-07-04(005). 徐红 . 当下我国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 . 江汉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11 , 28(04) : 98-101. 周麟,崔彥 . 基于学分制下的学业警示制度的深度思考 . 文教资料, 2012(22) : 127-128+139. 陈淑娟 . 谈“因材施考”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 .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5 , 6(03) : 27-30. 张微,孟芯纬,朱平 . 由“清考”现象引发的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 亚太教育, 2016(23) : 76-77. 教育部 . 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 .http :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教育部 . 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http :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教育部 .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http :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胡咏梅,唐一鹏,易慧霞 . 研究型大学教师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基于某 985 高校 2010-2014 年数据的案例分析 . 经济统计学 ( 季刊 ) , 2017(01) : 169-182. 顾全 .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教师薪酬机制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刘建清,夏文波,李晶晶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内容分析 .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8 , 31(05) : 28-34. 周云,朱晓敏 . 美国老道明大学仿真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思考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 , 42(03) : 67-73. 信为 plus. 不挂科指南,澳洲补修费贵的惊人,压力大的喘不上气 .https : //rank.aoweibang.com/wx/4I5BtvPGln7nYQjFDE7jHauXAEOMhqfw3mOBDLk8UMP8KFvI-5s3pjglLW5_pVhawwGbMTEzS3GVH4WEnSkTmw/ BOSS 直聘海外 . 美国留学成本大揭秘: 学费大概多少?挂科怎么收费? .https : //xw.qq.com/partner/hwbrowser/20190614A0O6K2/20190614A0O6K200?ADTAG=hwbpgv_ref=hwbappid=hwbrowserctype=news http : //www.gov.cn/fuwu/2019-07/08/content_5407349.htm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06-05/12/content_278644.htm http : //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moe_2070/moe_2124/moe_2018/tnull_33856.html 教育部 .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http :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国家教委 . 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 http : //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xxgk_81884.html 中国教育报 . “教育收费政策解读” 2003-9-17. http : //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902/moe_1002/tnull_9408.html 教育部 . 答网民关于调整高校收费的留言 . http : //www.gov.cn/hudong/201411/5057940.htm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 2019 版) . https : //gaokao.chsi.com.cn/zsgs/zhangcheng/listVerifedZszc--infoId-2355915097.method-view.schId-1.dhtml 张晶 . 教育乱收费又添新丁 重修费让大学生苦不堪言 . 人民网 - 市场报 http : //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3/2952339.html 商丘师范学院教务处 . 关于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重修、补修的通知 .https : //jwc.sqnu.edu.cn/info/1017/3503.htm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务处 . https : //www.gxzyxysy.com/v-1-9797.aspx 北京大学 . 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http : //www.dean.pku.edu.cn/web/rules_info.php?id=20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15 ) .https : //open.zufe.edu.cn/info/2001/4286.htm 上海海事大学 . 上海海事大学学分制收费办法( 2017 ) .http : //jwc.shmtu.edu.cn/guizhangzhidu/394- 上海海事大学学分制收费办法 .htm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 https : //sim.whu.edu.cn/info/1038/1030.htm 青岛科技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18 ) . https : //zs.qust.edu.cn/info/1003/1006.htm 武汉轻工大学 . 武汉轻工大学学分制收费制度政策解读 . https : //cwc.whpu.edu.cn/info/1036/1480.htm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学分制收费改革听证会方案 . https : //www.nankai.edu.cn/2019/0627/c17471a237370/page.htm 中科大胡不归 . 【问答 60 】牛顿为创收发明微积分的故事是真是假? http : //blog.sina.com.cn/s/blog_dd260bdd0102wfsj.html
个人分类: 教学|103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政策的一点建议
热度 1 zhengjun324203 2019-12-11 13:18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一些政策: 1 青年基金一个人只能申请一次,而且男性年龄必须在35周岁,女性必须在40周岁以内。 2 青年基金的额度一般在25万,面上基金的额度普遍都在六七十万以上 3 优青、杰青经费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而且很多高校从其他单位挖具有优青或杰青头衔的教师 4 对面上项目成员的构成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但是据很多过来人说,成员构成影响较大 我个人提以下几个建议吧: 1 去除青年、面上、优青、杰青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名头;只对经费的额度进行分档评审。 2 只对做研究人员的年龄上限做出规定,年龄不做决定性筛选标准 3 经费额度由申请人根据研究需要自己决定 5 对研究成员的构成,要求在申请书内只写申请人和学生,不准在参与人员名单里写其他教师。或者对参与人员中教师的构成可以在申请环节结束且项目申请书获得支持的情况下,教师名单可以再具体提交审核。 6 对重点、重大项目等经费特别大的申请项目,在初次评审后,要求进行现场答辩,在答辩环节再详细列举参与教师的名单等。 7 只对申请人的在研主持项目数量做限制,他参与的项目数量不做参考。毕竟在当前的申请模式下,有不少人只是挂一下名字,但其实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工作里。所以如果某个人他申请了项目,但是由于他有很多横向课题或者其他课题导致他做不好这个项目,以后就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让他在下一次申请中很难。 8 可以全年都开放申请。没必要一年只申请一次。但是在非集中申请阶段申请的项目,因为没有上会的环节,所以要加大评审力度,比如增加评审人员数量(比如增加到10个专家意见),增加评审要求标准,对申请的经费额度也做出上限。 这样做有几个益处: 1 。特别减小了非重点单位和普通单位之间在成员构成这一块上造成的影响。申报环节,大家只看申请人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申请书的合理性,不再在成员构成等细枝末节上过多纠缠,提高了申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 有的老师年龄过了当前青年基金的限制,就不能申请青年基金了,这对他们非常不公平。去除了年龄限制,就没有这么一说。 3 没有了各类项目的头衔冠名,就没有那么多单位对优青、杰青那么趋之如鹜,导致人心浮动。 4 避免浪费。 所有项目都按经费数额划档20万,40万,60万,80万,100万,150万....所有人根据自己的经费需要来申请项目。评审人和基金委根据其所处不同的经费档次,按照不同的要求对其评审,给出最终决定意见。这样做可以避免国家经费的浪费,比如有的项目六七十万,但其实他们可能只要三四十万就可以了,以至于很多人只好买设备、到处开会等等,造成经费不必要的浪费。有的人可能有个好的idea,但是可能带有探索性的,也不需要大实验,可能需要一笔小经费,比如一二十万,但是按照他的年龄等要求,他只能申请面上项目。但是按照七八十万来申请,很显然经费不合理,而且申请下来也是浪费。所以造成了很多人为了怎么花钱而发愁,而有的人为了没有经费而忧郁。 5 减少虚荣心和攀比。有的教师因为申请到优青、杰青或其它,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以至于在现实中导致他们觉得有特权而犯错,比如有的高校里就有某些人才因为打人被告却被宽容的情况。 6 全年开放申请,可以减轻每年集中申请阶段,一些经费额度小等项目的评审负担。这样可以让上会专家匀出一部分精力,在上会环节加大对较大额度项目的评审考察力度。 所以我个人觉得国家基金委可以进一步破除基金申请中的藩篱,提高政策的灵活性,把申请阶段关注的焦点放在研究内容的本身上来,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可以不做要求,提高申请的公平性。毕竟申请人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做这个工作而申请项目,而不是因为参与人员多牛才让自己觉得能完成项目而申请项目的。
个人分类: 社会评书|1329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年辛苦,一夜回到解放前
热度 11 zywsict 2018-12-26 17:19
三年时间上了 6 门新课,其中 3 门是学校通识课, 2 门是专业基础课,剩下 1 门为专业课。这三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好不容易,将所教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正想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结果政策一变,将自己所上的课程,取消的取消,收回的收回。造成的后果就是手上没有课课上,又回到最初的状态,真是羡慕那些一门课上到老的教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68 次阅读|21 个评论
我们的互联网需要修复
热度 1 st69786 2018-11-24 15:15
我们的互联网需要修复 文 | 贺飞(北京大学) 当前,网络巨头 Facebook 、 Google 和亚马逊在网上的统治地位及其不断发生的用户隐私数据泄露事件,让人们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感到焦虑。 2018 年 11 月 23 日的《科学》杂志刊发了哈佛大学国际法教授和计算机教授 Jonathan Zittrain 撰写的一篇社论。 社论认为, 我们的 互联网和万维网数十年来在全球赖以发展和生存的三个关键因素正面临崩溃,需要采取补救行动,修复我们的互联网( Fixing the internet )。 该文作者 Jonathan Zittrain是 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教授,同时受聘担任计算机科学教授。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是哈佛大学设立的一家有着全球视野的跨学科文理交叉研究中心,是全球互联网相关研究的重镇,其研究主要聚焦互联网和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世界。中心整个校内外相关学科的教授、访问学者、法律工作者与业界人员诸多研究力量,研究范围涵盖互联网相关的社会、文化、技术、商业和政策等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图书馆和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治理,技术和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与健康科学,司法、公平和包容,媒体、民主和公众话语,隐私和安全以及技术和法律等诸多研究方向。该中心成立十多年,就全球和美国的互联网社会相关问题开展了数十项前沿研究。 作者认为,我们的互联网数十年来之所以不断发展,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即延迟原则、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以及去中心化。在这些原则的规范下,人们建立了一套简单而免费的协议用于在互联网通信,让竞争市场和用户充分发挥自身的魔力。比如,人们可通过写应用程序来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而不必知道网络的“下层”发生了什么;那些构建网络物理基础设施的人也不必知道或了解任何“上层”的应用程序如何使用的信息。 去中心化意味着互联网和网页设计是独立的,并未产生新的看门人(gatekeeper),部分是由于监管机构对这些协议(protocol)知之甚少。 作者认为,以上这几个重要原则正面临分崩离析或是被抛弃的风险。人们在网上冲浪,或许仅仅意味着在亚马逊等服务商的托管服务器间跳转,一旦其服务器主网络(或顶级域名解析提供商)停止工作,整个互联网都会宕掉。互联网的分层体系也越来越模糊,有几家初创公司已成功发明了一种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们可以不用真正使用网络,而是在脸书和谷歌的为数不多的集成应用程序间辗转。而这些应用层提供商同时又涉足物理层网络接入服务。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解决办法。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教授Tim Wu呼吁监管者分拆脸书这类的网络巨头,尝试干预措施。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在其 Contract for the Web 一文中针对政府、公司和个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则,聚焦网络可用性、用户隐私以及一种“再去中心化”(redecentralization),以重振网络成功的关键。在技术方面,他提出一种Solid技术,再次从应用中分离数据:用户可以保有其自己的数据(不管是在其家里的服务器还是一些受信任的代理商的服务器上),而应用提供商协商存取,而非自己占有数据。 社论作者和耶鲁大学法学教授Jack Balkin提出了修复互联网的建议,主张因特网设计本身就是有弹性和灵活的,不需要强迫企业分拆等激烈的干预措施,但要针对其走向中心化、掠夺用户的趋势采取行动。他们认为,那些利用用户数据的公司应该是“信息受托人”,必须以忠诚于用户的方式使用这些数据。 参考文献: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7/871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9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是否中国也要建立“拜杜法案”
xiaofuxing 2018-9-29 15:06
薛兆丰关于经济学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摘抄在这里: 据薛老师讲,在斯坦福大学,学校对教授们做科研还是做投资管得比较宽松,制度上没有那么多硬约束。比如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在做讲座的时候,学生问他是怎么分配做科研和做投资的时间的。他的反馈是,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搞科研,也可以用来搞投资。也就是说,学校对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硬性限制。麻省理工也是,虽然没有斯坦福管的那么松,但是很多教授也既可以在学校做科研、带学生、申请专利,同时又到创新企业里任兼职,搞商业,也申请专利。所以说,美国在激励创新方面的制度还是比较有效的。 另外,对美国创新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两项法案,一项是1980年推出的拜杜法案,专利权的所有权归于政府,但科研机构可以获得使用权,使用后获得利润可以得到合理且可观的收益分成;另一项叫史蒂文森-怀特勒创新法案,这项法案规定,当联邦政府的钱投入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须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商业转换。这样一来,发明创造的产权得到了很好的界定,科技的商业转化也就得到了激励。 所以说,现象与制度安排其实是分不开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大问题,一是知识产权归属;二是商业利益分配。产权问题,就像同一块石头交给不同的人,结果可能相差很大,它可能还是石头,也可能被雕琢成玉。利益分配也是这样,分配方式不一样,人们努力的方向也就不一样,要按发表论文的篇数来奖励,那大家就努力发表论文,若按商业转化后的实际收益分成,那人们就会往应用方面下功夫。 我们经常说:既要把饼做大,也要把饼分匀。意思是,先做饼,再分饼,两者相对独立,前者不受后者影响。但薛教授说,事实是相反的,应该是:饼的分法决定了饼的大小,分饼分得科学了,饼才能做大。也就是人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他们当下的行为。就像当年的农村改革,就是从土地确权开始的。所有权还归集体,但农民可以承包,收益可以分成,有了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那种地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所以,薛教授说,有形的土地确权,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对于无形的知识产权也要确权,才能鼓励创新的能量爆发。 现在的疑问是,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于谁?一种是谁投资开发就归谁。另一种是谁能把想法应用得最好,能产生最大的收益,造福于人类社会,权利就归谁所有。从目前的应用状态来看,第二种观点似乎更加的符合人类行为规律。
个人分类: 专利政策设想|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
热度 1 guxgu2012 2018-9-24 23:35
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科研服务方式,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财务服务科研的效能,解放我校科研人员,为其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 号)及《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等文件精神和《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项目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中矿大〔2014〕36号)相关规定,结合学校人事、科研、财务等工作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科研财务助理岗位是指为科研项目(课题)服务,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而设置的岗位。 第三条 科研财务助理岗位按照“按需设岗、规范管理”的原则设置,学校各级科研平台、项目(课题)组或项目(课题)所在科研团队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设岗申请,经科学技术研究院、人事处审批后进行聘用。 第四条 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管理坚持“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聘用者对聘用财务助理人员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五条 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职责: (一)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原则协助参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调剂,提高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负责科研项目具体财务报销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前期审核,按项目进度及时报销; (三)负责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跟踪管理,定期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促进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负责编制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协助项目(课题)负责人接受各级审计、财政、科技部门或受托机构组织的检查、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 (五)完成聘用单位、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岗位聘任 第六条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课题)组、科研经费规模在5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课题)或科研团队以及科研经费规模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平台,在项目执行期原则上应聘用科研财务助理,科研财务助理聘期不得超过项目期限。 第七条 科研平台、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科研平台、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科研经费规模和结构,人事处根据学校岗位情况进行审批后,由人事处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招聘,招聘结果报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资产部备案。 第八条 科研财务助理人员按劳务派遣方式聘用,工资标准由聘用单位、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会同人事处确定。 第九条 担任科研财务助理的人员必须熟悉国家和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实际,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优先考虑会计专业毕业生或具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 第十条 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聘用,实行直系亲属回避制度,不得聘用与聘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科研项目(课题)组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员。 第十一条 科研平台聘用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由科研平台统筹承担;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聘用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从项目(课题)的劳务费或绩效支出中列支。 第四章 岗位管理与考核 第十二条 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由聘用单位、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及人事处进行人员管理和考核。财务资产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进行业务培训和咨询、工作指导和监督等工作。 第十三条 科研财务助理在聘任期间,发现不能按要求完成岗位职责的,财务资产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有权提请聘用单位、项目(课题)组或科研团队重新聘用。 第十四条 科研财务助理在校工作期间,应遵守学校和聘用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部门和聘用单位的工作安排。工作期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务资产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聘任申请表 附: 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聘任申请表 申请人 所在二级单位 联系方式 项目经费总额 拟聘人数 经费渠道 (支出账户) 申请人意见 签名(科研平台需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科学技术研究院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人事处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备注:申请人包括学校各级科研平台、项目(课题)组负责人、项目(课题)所在 科研团队负责人。
个人分类: 重要政策|228 次阅读|2 个评论
IEA:政策和电池成本下降助推电动汽车再创新高
mhchx 2018-6-1 11:05
根据 2018年5月30日国际能源署(IEA)官网发布信息,强劲的政策和不断下降的电池成本推动电动汽车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全球共有约43万个EV公共充电器(照片:Shutterstock)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一期的 “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17年全球道路上的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数量超过了300万辆,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4%。 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2017年占据了一半的销售量。2017年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约有580,000辆,比上年增长72%。美国排名第二,2017年销量约为280,000辆,高于2016年的160,000辆。 北欧国家仍占有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电动汽车占挪威新车销售的 39%,使其成为电动汽车(EV)市场份额的全球领导者。在冰岛,新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总数的12%,而瑞典的份额则达到6%。德国和日本也出现强劲增长,两国的销售额比2016年的水平翻了一倍多。 电动汽车不仅限于汽车。 2017年,电动公交车从2016年的34.5万辆增加到37万辆,电动两轮车达到2.5亿辆。这些运输方式的电气化几乎完全由中国驱动,中国在欧洲和印度的注册量也在增长,其中电动巴士和双轮车的库存量均超过99%。 收费基础设施也在跟上。 2017年全球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私人充电设施数量估计达到近300万台。此外,2017年全球约有43万个公共使用充电设施,其中四分之一是快速充电设施。快速充电设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重要,并通过实现长途旅行,为提高电动汽车的吸引力发挥重要作用。 电动汽车的增长主要受政府政策推动,包括公共采购计划、减少电动汽车购买成本的财务激励措施、收紧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排放当地污染物的法规、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车的使命以及各种当地措施,例如根据污染物排放表现限制车辆的流通。 电动汽车的迅速普及也得益于近年来取得的进步,以提高性能并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但是,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并提高性能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吸引力至关重要。据报道,这些都可以通过改进化学品、增加生产规模和电池尺寸来实现。随着向锂离子以外的技术过渡,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改进。 由于镍氢、锂和钴等锂离子电池组成的核心元件存在供应问题,电池化学的创新也将需要保持增长。全球钴产量的近 60%目前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因此钴的供应尤其面临风险。 此外,精炼和加工原料钴的能力高度集中,中国控制了 90%的精炼能力。即使考虑到电池化学领域的持续发展,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钴需求量将比目前的水平高10至25倍。 报告指出,确保在满足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提高电动汽车的吸收率,需要采纳和实施最低劳工和环境标准。电池的环境可持续性还需要改善报废和材料回收过程。 展望未来,支持性政策和降低成本可能会导致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大幅增长。在国际能源署的新政策情景中,考虑到当前和计划的政策,预计到 2030年电动汽车的数量将达到1.25亿个。如果政策目标进一步达到气候目标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如EV30 @ 30情景中,到2030年,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可能高达2.2亿。 国际能源署最新的跟踪清洁能源进展报告显示,电动汽车是 38种中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4种技术之一。 文献来源:https://www.iea.org/newsroom/news/2018/may/strong-policy-and-falling-battery-costs-drive-another-record-year-for-electric-ca.html
个人分类: 报告|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IEA报告强调通过政策行动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
热度 1 mhchx 2018-5-25 10:21
根据2018年5月24日国际能源署(IEA)官网发布信息,IEA报告强调需要通过政策行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图1 通过一系列改进或 选择 最先进的灵活电厂技术提高 发电厂的灵活性 (照片: Shutterstock)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显著。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在去年取得增长,并有望以此速度实现长期气候目标。风能和太阳能成本的降低以及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促成了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故事。 这些可再生能源还面临着发电厂、公用事业和系统运营商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变性:当风不吹或太阳不发光时,如何确保持续和稳定的电力。这给电力供应的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将可变可再生能源(VRE)整合到日常运营中与其他发展相结合的挑战,例如部署屋顶太阳能等分散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智能负载,以及数字化的普及。面对这种转变,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电力部门利益相关者需要采取协调和主动的应对措施来管理这些市场变化并确保现代电力系统的电力安全。 根据与美国国家能源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编制的新版IEA《电力系统转换状况报告》,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促进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的供需变化和不确定性管理。该报告包括来自中国、丹麦、德国和印度的几个深入的国家案例研究,举例说明了加强发电厂灵活性战略以成功整合不断增加的可再生能源份额。 这份新报告是在丹麦第九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期间发起的,旨在介绍先进发电厂灵活性运动的成果,这是由中国、丹麦和德国共同领导的CEM项目,并得到了11个CEM成员和14个非政府合作伙伴。 本报告的主要发现建立在APPF合作伙伴 - 工厂运营商、制造商和系统运营商的经验基础上,旨在全面概述发电厂如何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做出贡献。其范围从修改现有发电厂的运行到为电网增加新的发电机,从而提供额外系统适当的灵活性能力。 至关重要的是,该报告强调,重要的新资本投资不一定需要更灵活地运营电厂。事实上,通过改变现有发电厂的运行实践,如更好的监测和控制设备可以轻松实现低成本改进。 发电厂的灵活性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改造方案或最先进的灵活的发电厂技术得到改进,其中几个在报告中进行了描述。 可以肯定的是,对电力系统来说效果最好的可能并不总是有利于个别发电厂,而这些发电厂可能已经建成以便全天候运行。在这些情况下,公共政策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以帮助“缩小系统所需的成本效益型运营所需的成本,以及在灵活的运营环境下维持盈利能力所需的个别发电厂。 有几种选择,包括政策、市场和管理手段。报告就各国如何推出增强灵活性的战略提供指导和分步指南。 灵活的发电厂当然不是提高系统灵活性的唯一选择。强大而智能的电网、更加敏感的需求以及越来越高性价比的存储能够为现代电力系统嵌入灵活性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改善现有设备的运行方式并进行一系列低成本改造可以快速提高灵活性,降低风能和太阳能生产风险。 未来一年,先进电厂灵活性运动将继续其更广的工作范围,以涵盖电力系统灵活性。在CEM9会议上也将宣布继续该活动,为业界和决策者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增加数字化和不 断变化的市场结构来讨论电厂的灵活性。 有关该活动和会员的更多信息,请联系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部,电子邮件地址是sir@iea.org或访问活动网站。 文献来源: https://www.iea.org/newsroom/news/2018/may/iea-report-highlights-need-for-policy-action-to-improve-power-system-flexibility.html )
个人分类: 报告|36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行研究员负责制度很有必要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8-4-23 11:46
实行研究员负责制度很有必要 中国有一个制度叫 “首长负责制”,我对这个制度印象深刻。首长在他的部门和地区具有权威、全权负责、说话算数、后果处理权、财权、人权和事权。我认为,在科研领域也应该实行类似于首长负责制的研究员负责制。 在中国的科研领域,过去也是行政领导具有决定权、财权、人权和事权,这样对于处于科研一线的研究员们是一种束缚,他们没有随机处理权,没有科研成果的享有权、没有急需人才的使用权等等,导致无法形成团队,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具备更加专注的设施,甚至无法正常运转设施设备。有的研究员合用一种设备,轮流使用,严重影响了研究进程;有的人才储备不足,在外业、内业、试验、数据处理、产业化等方面出现严重的脱节;有的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有的没有自己的场地设施,不能让研究常态化;有的研究员要应付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没有专门的秘书去做一些日常事务,没有专门的财务去做专门的账务和采购。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严重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障碍。 最近,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案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说暴露了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弱点,有一篇很专业的文章《真实的中国芯片产业》详细地讲述了中国芯片产业和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现状,非常客观专业。作者在文中说依靠引进人才的短期行为是无法在该行业取得优势的,作者说到: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产品质量提高很难,电子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创新很难,所以每一个国际大企业都有稳定的研发队伍,有大批量的研发人员,这些人基本都有终身稳定的生活,高额的报酬,自主研发的权力,对于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对于成果和效益的合理分享。正是这些条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中兴通讯依靠别人的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也属于正常。 这篇文章其实提到的问题是我以前很关心的科技政策,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问题。对于科研政策问题其实我二十年前就很上心,我购买了一本书,专门讲述日本美国的科研政策,主要讲述美国和日本通过国家意志力的介入,鼓励民间创造、制定知识产权制度、国家引导、制定国家战略,实施国家投资国家购买等等形式,在许多高精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科研创新问题。从屠呦呦的青蒿素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科研政策问题。有功劳大家都去争抢,有错误大家都推卸责任。这样的局面无法面对科研,缺乏担当精神,不敢担当,怕负责任,就没有勇气创新。行政干预太多,甚至实施行政追究责任制度,人们都不敢担当,不敢做事。中国的许多事情是领导犯了错误向职工推卸,上级有了错误向下级推卸,这样的氛围在科技上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要有创新,必须让科研人员勇于担当,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允许持续搞科研。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则应该相信科研权威,给科研权威赋予权力、资金和人才,让科研权威有充分的自决权。除过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上支持,在环境上支持,在人才上支持,在成果上支持。允许科研人员在自己的单位内部搞一个独立科研小组,允许这个科研小组有自己的财务,自主招收人才,自主使用人才,自主建立自己的试验站甚至自己的工厂,自主装配设备。而在科研成果上尊重知识产权,给与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配额、权利比例。这样才能够让研究员自己安排科研项目,自主创新。 在科研小组内部,如果出现不同的研究思路,也应该允许研究小组重新组合,允许内部分裂,让有不同思路的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个内容。允许他们各自组建自己的团队,而管理者应该支持和鼓励。 另外从科研管理方面更加灵活多样,在现在科研项目申请、监督、发表论文、结题等方面给与更多的灵活性。事实证明,许多科研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科研管理要适应这种特点,不能对科研有短视行为,研究员不同意不应该撤换项目,不能取消项目。对于撤换项目、更换项目和失败的项目也应该让研究员做出一个失败总结,让管理者也做出一个失败总结和结题报告。给与研究员以全面的权力,也必须让他担负起失败的责任,这样,研究员就正真成为能够负起责任的创新主体。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桃源、陶渊明与隐士:中国的贵族精神——禅的行囊(之六十五)
罗非 2018-1-19 11:07
导读:隐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其根源由来已久。据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年纪大了的时候准备找接班人。他先找到了巢父,被拒绝了。然后又去找许由,许由不仅拒绝,还跑到乡下隐居起来。帝尧不死心,又追到他隐居的地方,劝他出任下一任大帝。许由听后就跑到溪水边洗耳,以示连这话都不想听。帝尧只好作罢,回去找瞎老汉的儿子舜做接班人去了。 这故事还有一段后续。据说,许由洗耳朵的时候,碰到了出来遛牛的巢父。巢父就问他好好的大清早为什么要洗耳朵。许由就说, “ 帝尧不肯放过我,追过来要我做下一任大帝,我嫌这话脏了耳朵,就跑来洗干净。 ” 巢父听后就说, “ 你这家伙,如果要找地方躲,为什么不索性躲到他找不到的地方去,偏偏要到这么个容易找到的地方来?可见你拒绝做大帝并不坚定,内心深处还想借此机会沽名钓誉,故意让他找到你,还故意出来洗耳朵,再故意把原因告诉我,好提高自己的名声。你在这里洗耳朵不要紧,弄脏了溪水,让我的牛都没法喝水了! ” 说完,巢父就愤怒地牵着牛往上游去了。许由听后感到很羞愧,就跑到南方蛮荒之地,最后不知所终。 许由和巢父,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隐士。后来,就有更多的人隐居起来。从商山四皓,到陶渊明等等都是。这个传统直到明代的朱元璋才彻底消失。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把自己童年过家家扮皇帝时的那种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感觉带到了朝堂上。他不顾历代中国皇帝尊重宰相、尊重士大夫、尊重一线官员意见的传统,把全部权力都集中他自己手上,一个人说了算。朱元璋不仅要求朝臣们必须听他的,还要求全体中国人都必须听他的,所谓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读书人谁如果想做隐士,不肯出来做官的,就作为违法论处,一律咔嚓了。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那些真真假假的隐士们终于都消失了。 当然,说隐士消失,可能也只是暂时的。至少,现在的终南山上,还有许多自称隐士的人。只不过,现代的隐士,已经不一定是 “ 隐 ” 起来的 “ 士 ” ,只能称为是隐居了的人而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士 ” 和孔子说的 “ 学 ” 有关,也就是说,肯自己用心于修养来提高自己内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 士 ” 。 顺便说,中国古代贵族的位阶都和内心修养有关。 “ 天子 ” 是有足够修养可以感受天下形势,又有足够的智慧利益天下人民的人; “ 诸侯 ” 是修养足以感受一方形势,智慧足以利益一方人民的人; “ 大夫 ” 则是修养足以感受一小片地区的形势,智慧足以利益这一小片地区的人民的人;最后一等 “ 士 ” 则是有志于提高自我修养并积极实践,能够把自己搞好搞清楚的人。这和西方封建制度那种以强权为公理夺取国家,再靠势力、金钱、裙带关系获封公侯伯子男等爵位,鱼肉百姓以自肥的体系完全不同。 所以,如果只是城里人厌烦了城市生活,跑到终南山里去种地采野果为生,那还不足以叫做隐士。另外,自古的隐士就有好多不同的水准。有的人像巢父,说不做大帝就是不想做,也不用故意躲开;有的人像许由,不做大帝还要躲一下,听到别人劝还要洗耳朵,洗完还要告诉别人为什么洗;有的人像商山四皓,虽然隐居,但还是被吕后请了出来,变成了帮太子巩固地位的家臣。更多的人隐居本身就是以退为进,利用隐居来提高知名度,然后等着大人物来邀请,以谋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利益。 因此,作为经历了元、明、清这三个奇葩时期之后的当代中国人,在回过头去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小心确认一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真正的意思。 ************************* 第十一章不见桃源 收拾好东西,退了房,我打了辆车直奔九江长途汽车站。车站其实很近,步行可达,但我的背包却是再一次变得沉重不堪,除此之外,还多出一只装满了书和茶叶的购物袋。 从九江发往南昌的大巴半小时一趟。下了出租车,刚好赶上八点发车的那班。大巴驶出九江城区,上了高速,沿着庐山的西坡向南开去。车窗外,庐山的群峰依旧笼罩在云雾里。我来过庐山很多次,只有一次有幸见到云开雾散后的 “ 庐山真面目 ” 。那是 1992 年的秋天,当时我正在庐山南麓的温泉村探访陶渊明( 365 - 427 )晚年的居处。 2005 年春天,我跟朋友托尼 · 菲尔班再次来到温泉村,庐山又不见了。我们打算去拜谒陶渊明的墓地,然而诗人之墓所在的地方属于海军的一处靶场, 1992 年来时我就被拒之门外,这次再去,依然吃了闭门羹。到了村里,我们想去拜访陶渊明的最后一位嫡系后人,找到了那户人家,却发现他上礼拜刚刚去世。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村民又说,附近有个地方,是当年陶渊明饮酒会友之处,也许值得一看。听到这话,我们重新打起精神,请村民带路,前去一探究竟。 他领着我们出了村,经过一座因违章建设而被查封的温泉旅馆,沿着溪水进入到一片丘陵地带。这是一条荒僻的山路,路上只见到寥寥的农夫、水牛,还有蛇。与蛇遭遇的情景如今回想起来犹在眼前:村民弯下腰,满不在乎地抓住那条盘踞在路边的眼镜蛇的尾巴倒提起来,还没等它反应过来,又一把捏住了它的七寸。这条蛇如果拿到星子县,至少能卖五十块,村民说。我和托尼立刻回答:如果你把它放了,我们现在就给你五十块。他像看疯子一样瞪眼看了我们一会儿,笑了起来,然后转过身,把蛇远远地抛进路旁的草丛。眼镜蛇落地之后,立刻直起身子,似乎是在表达它的不满,随后便钻进长草之中消失不见了。我们拿出五十块钱递给村民,然后继续赶路。沿着溪水蜿蜒上溯,终于到了一处瀑布,下有水潭,旁边是几块巨石。村民说,每到月明星稀的夜晚,陶渊明常常邀一帮酒友来此豪饮。这还真不是他瞎编的。就在瀑布旁的巨石上,留有宋代大儒朱熹 1180 年云游至此留下的题刻。八百多年的风雨已经剥蚀了大部分字迹,但仔细辨认,你还是能看出落款中朱熹的名字。 陶渊明并不是佛教徒,但若要论及对禅宗的影响,恐怕再没有哪位诗人比他更重要了。他选择的生活方式更接近道家的理想,而他在幽居岁月中写下的诗篇,则启发和影响了所有后代的隐士。在他临终前撰写的《自祭文》里,陶渊明总结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
个人分类: 科普|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文化与政治:怎样的教育可以兴国——禅的行囊(之五十六)
罗非 2018-1-10 10:57
导读:在世界佛教史上,佛教都会定期遭受某种洗劫。悉达多在世的时候,由于他的伟大人格,也由于印度次大陆当时由多个统治者分散管理,悉达多的学校总能找到一些愿意接受它的地区继续推广教育。孔雀王朝统一印度,给佛教带来了举国的支持。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阿育王去世之后,来自继任者的反弹式的压制。十世纪以后,印度教逐渐兴起,佛教的影响逐渐受到印度教的压制,至十五世纪莫卧儿帝国第三次入侵并占领印度全境之后,佛教在印度几乎彻底消失。幸而它已经传播到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并进而进入青藏高原和东亚各国。 在吐蕃王朝,佛教也先后经历了数次人为的排斥和毁灭,但其教育精神所及,使西藏居民逐渐接受了佛教文化,并将其与原有的苯教文化融合,成为西藏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在汉族地区的历史上,佛教也曾经遇到过四次大规模的洗劫。好在每次持续时间都不久,继任的统治者通常都会取消前任设置的那些极端的宗教歧视制度,允许佛教重新开展教育活动。佛教的持续影响,使得它得以融入汉民族的文化之中,演变为禅这种完全人文化的文明形态,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蒙元以来,中国文化开始衰落。持续五百年的文化衰落,导致中国人心中出现了文化真空。在急于求变的心理影响下,五四时期的青年大力提倡废除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全面西化的文化策略。受到这场绵延历久的思潮影响,在二十世纪的百年时间里,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受到了第五次沉重打击。清末民初以来的这股西化思潮,让佛教精神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几乎消失。幸而有少数中、日、韩、以及东南亚的学者在这近百年中坚持传承和推广,逐渐唤醒了西方人对佛教和禅的部分内容的兴趣和探索,佛陀的教育精神才重新借助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和对西方人兴趣点的关注,得以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中。这也算是应和了孔子所说的 “ 礼失求诸野 ” 的文明传承策略。 悉达多所开创的,中国学者所吸收和演变出来的禅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需要的是明智的教育家的倡导和实践,需要的是富有的民间高层的关注和支持,以及上至文人武士、下至贩夫走卒的学习、亲身实践和体验。这样,它就得以进入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中国人民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基础。但佛教和禅不是宗教,它不需要人们用宗教般的热忱去追捧、信仰和崇拜。把佛教宗教化,是导致佛教在世界历史上多次遭受排斥的重要原因。因为宗教总是倾向于保守与排他的,而文化则具有包容和发展的生机。把握住这个要点,佛教就不会像其他宗教那样,变成一成不变、自我崇高的参天顽石;而是会像禅文化一样,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悄然滋养着人类的心灵,帮助人们踏上内心进化之旅。 在本节中,比尔 · 波特显然也在吐槽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官方支持。这种支持看似强劲有力,却损害了禅文化那种融于每一种日常生活之中的气氛的根基。对于大胡子所信奉的那种 “ 生活禅 ” 而言,这种损害很可能是毁灭性的。而且每逢中央政府用优惠的政策讨好佛教,就会导致大批游手好闲的人进入佛教学校。这些没有学习精神、只是在佛教学校中混吃混喝的人,其实是导致佛教衰落的根本因素。继任的统治者往往会把社会经济的衰落归因于太多人混迹佛教、不事生产,于是对佛教实施打击。因此,佛教在历史上遇到的过山车式的忽而受支持、忽而被打击的命运,和政府过度支持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而政府会这样过度支持佛教,并不是出于对其教育精神的领会和肯定,而是对某些声称或想象的宗教功能的利用。因此,佛教宗教化,是这种过山车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等鼎盛时期,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从来都是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宗教和学派自由推广和发展教育。即使有 “ 国教 ” 的建立,也并不排斥那些非国教的学说。正是这样的文化教育开放政策,促使社会文化精神振兴,思想活跃,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昌明,使中国得以称之为中国,能够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引领全世界人类走向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 ***************************** 惟道是 1975 年生人,他的家乡在武汉西北不远的应城。年轻时,惟道开始对佛教发生兴趣,他的第一位师父是家乡附近山里的一名隐士。师父教了他几年佛经和打坐的功夫,便把他送到五祖寺受戒。惟道就此在五祖寺住了下来。他告诉我,他的父母至今仍不能原谅他出家的决定。时代在变,但在他的家乡小城,变化来得没那么快。 “ 文革 ” 期间,尽管五祖寺并没有遭到毁灭,但所有的僧人都被勒令离开。直到 1979 年,政府重新肯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第二年僧人们才被允许返回寺院。但回来的僧人并不多。 1994 年,当昌明被邀请住持五祖寺,并开始重修寺院的时候,寺里只有七八名僧人。也是在这一年,本焕开始重修四祖寺。 五祖寺的僧人数量如今已经达到七十人,并有望很快达到两倍于此的规模,但是五祖寺目前还没有恢复为一座禅宗寺院。它正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有六名僧人居住在禅堂中,其他僧人则参加每天早晚两次的坐禅。每年冬季有一次为期三个月的禅七。但不是所有的僧人都修禅。有一些僧人是修净土的,他们在一间大殿里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五祖寺还有待于建立自己的 “ 风格 ” 。不过惟道告诉我说,寺院里正在修建一座更大的禅堂,将来五祖寺的主要修行将是禅宗。 他说,见忍方丈还打算选一个僻静的地点修建几座茅篷,专供那些不喜喧闹的僧人修行。这些茅篷离禅定寺的原址很近,靠近冯茂山的山顶。 由于山顶附近空间有限,九世纪时,禅定寺被移至半山腰,也就是它现在的位置。这次移动使得寺院的施主与香客来往禅定寺更为方便,而更重要的是,它也使僧人们能够更为方便地管理自己逐渐增加的土地。随着寺院知名度的增加,朝廷开始向它颁赐土地作为庙产。公元 763 年,唐代宗将冯茂山山脚下的两千多亩土地赐给禅定寺,在这之前,禅定寺还耕种着山后一处二百亩的菜田。后世的皇帝和富人继续不断为寺院添置庙产,以至于到了宋代,五祖寺拥有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三万亩,其中还不包括林地。这片广大的土地多数分布在寺院周围半径五十公里的范围之内。这片土地并不由僧人自己耕种,而是租给农民。 如此广袤的土地必定产出巨额收入,我不禁想知道这笔钱会对那些从事互助劳作的禅修者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会如何使用这笔钱?会不会用它来周济穷人?还是用在修庙上?可以肯定的是,僧侣中一定也有人想过这些问题。既然可以不劳作,干吗还要劳作呢?同样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僧人中间也一定有人在想这个问题。
个人分类: 科普|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水电发展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热度 5 zbt92 2017-12-12 07:37
文 / 张博庭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的水平,成就,已经举世瞩目。截止到 2016 年底我国水电的装机已达到 33207 万千瓦,年发电量 11748 亿度。这个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的水电的 1/4 。在水电建设的技术方面,我国水电的进步更是突出。前不久我国刚刚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电站,而且还刷新了多项水电科技的世界之最,例如,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然而,在我国水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水电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西南地区水电弃水的问题日趋严重。其次,由于水电的弃水严重,一些水电企业经营困难,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明显减速。 2016 年我国水电弃水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损失掉了一个三峡。当时,我们业内眼看着严重的水电弃水十分焦急,但社会上的媒体却只提弃风、弃光,几乎没人关注更我国严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损失 --- 弃水问题。为此我会在组织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曾给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反映问题,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因此,在今年 3 月的两会期间。不仅比弃风、弃光更严重的弃水问题被首次被披露,而且,总理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为此,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多次组织专门的调研,探讨解决弃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于 10 月 24 日,专门发布了《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下称: 1830 号文),针对西南地区弃水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一时间,解决西南水电消纳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对于我国的水 电界来说, 1830 号文的发布可以说是重大的利好。其中既有“加强规划统筹,力争‘十三五’后期不再新增弃水问题” 等的宏观要求;也有“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具体措施;同时还有“调整富余水电消纳的价格机制;研究完善跨省跨区输配电价机制;制定鼓励水电消纳的节能绿色低碳政策”等重要的政策承诺。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 1830 号文发布仅仅半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又发布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下称: 1942 号文),第一次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首位。要求全面地加快推进西南和 “ 三北 ” 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配置的输电通道规划和建设,优先建设以输送可再生能源为主且受端地区具有消纳市场空间的输电通道。这些文件至少表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弃水问题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2016年底之前,我们水电工作者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我国严重的弃水损,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只是强调说我国的弃风、弃光率有多么、多么高、损失有多么、多么大,但是,对于我们更严重的可再生能源损失--弃水,却不仅无人重视,无人报道,甚至无人知晓。然而,我们知道,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原因,目前在全球发电领域内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中,大约有70%是水电,我国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还更高。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出现了问题,对国家发展和能源的转型的影响也必然是最致命的。不仅如此,高度可调的水电的电能质量,与风、光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是无法相比的。虽然同是可再生能源,然而,一个是优质的调峰电源,一个则是需要有另外有调峰电源为其服务的间歇性能源。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外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策略。不过,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所以,我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相对较晚,至今也只开发利用了可开发量的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到90%多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出现了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需要同步发展的特殊情况。 目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是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的水电可再生能源,早已经开发殆尽。而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而且,根据电源的特性水电还应该是更重要、更优先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这次国家专门发布的 《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和随后 发布的《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中,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弃风、弃光问题前面的排序,不仅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和解决弃水问题的决心,也同时说明我们开始注意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特殊国情,将更加科学、高效的推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例如,在文件中还还首次提出了“ 科学安排在建项目开发时序,保持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合理发展规模 ”等方面的要求。 二、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重要地位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体现 作为水电工作者,笔者感觉到,这两个文件带给水电的最大利好,莫过于“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有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体现”。例如,在1830号文件中,已经有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将消纳水电一并纳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考核体系”以及“受端省份超出规划部分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承诺。在 1942 号文中,更是有了“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及交易机制,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新发展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另行发布”的更明确表述。 大家一定还记得,就在前不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不少国有企业大量“甩卖水电资产”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何种情况,虽然有当前严重的弃水,导致水电企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原因,但更离不开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配额中,没有包含水电的重要因素。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是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的。法条中也已经明确阐明:水电之所以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法调整的范围,是因为水 电的开发技术已经成熟,不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就能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精神,一般人都会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与财政的补贴无关,所以,应该不会把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之外。为此前一段时间,很多国有企业不仅自己积极开发建设水电,也非常热衷于收购社会上的一些小水电。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关部门颁布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中,居然没有包括水电。因此,这就导致了前一段时间一些国企甩卖水电资产的风潮。 笔者个人认为,不包括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是不合理、不完善的,非常不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不完善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不重视水电,甚至排斥水电,因而也是加剧了我国水电弃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国家出台的专门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政策缺陷,并且承诺将会研究解决。 三、文件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非常振奋人心 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文件和随后的 1942 号文件中,最令水电工作者振奋的莫过于“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以及“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一些具体措施了。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所以,外送通道不足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水电严重弃水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 1830 号文件中,提出了“尽快建成‘十三五’规划的滇西北至广东± 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结合在建梯级建设投产时序,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四川送电能力 2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云南送电能力 1300 万千瓦以上,确保水电送出通道需求。”的具体要求。 同时在 1942 号文件中,又再次明确、具体的要求“积极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柔性直流输电示范 工程 。 2017 年,‘三北’地区投产晋北至南京、酒泉至湖南、锡盟至泰州、扎鲁特 - 青州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川渝第三通道。 2018 年,‘三北’地区投产准东 - 皖南、上海庙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滇西北 - 广东直流输电工程。‘十三五’后期加快推进四川 水电 第四回外送输电通道以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输电通道建设。” 除此之外,造成严重弃水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整体还不够高,特别是一些龙头水电站的建设滞后,造成水电的丰、枯季节调节能力差,汛期水量大不得不弃水,而枯期的水量不足,又不能满足电力的需求。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建设好具有丰枯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电站。这次国家发布的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特别重视和提到了龙头水库电站建设问题。 因此,在 1830 和 1942 文件中都分别提出“加快推进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建设,推动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尽早开工。”和“加快建设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在统筹考虑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涉及少数民族、 文化 保护和生态 环保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相关前期工作。”的具体要求。目前,两河口、双江口电站已经开始建设,预计 2020 年后就能陆续发挥出调节效益,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还能增加各梯级水电站枯期的发电能力,极大地提高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电能质量。特别是文件中提到的龙盘水电站,其巨大的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几乎与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相当。一旦建成之后,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而据有关部门测算,除了电站本身的发电量之外,其龙头水库通过调节水量所增加的下游各梯级电站的补偿发电能力,几乎就能接近建设一个新的三峡水电站。总之,龙盘水电站的建成和投产,将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电零弃水的实现,提供最重要的技术保障。 四、好的政策需要得到落实 才能发挥作用 颁布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说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文件毕竟还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文件中的各种要求、承诺能否得到落实,才是解决弃水问题的关键。从当前况看来,我们要贯彻和落实这些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水电发展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水电本身,而是在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尤其是煤电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个问题,虽然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和解决三弃问题的 1942 号文件中都已经有所提及,但是解决煤电去产能的力度似乎还不够大。而能否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加大煤电去产能的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弃水问题的真正解决。 例如,弃水文件中解决水电最关键的送电通道的建设中,明确要求的“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雅中直流”落地点江西,目前由于已经有大量的煤电机组即将投产,所以,仍然没有最后同意“雅中直流”的线路建设。对于江西来说,他们也确实存在着合法审批的煤电即将投产,与国家要求接受雅砻江的水电之间的尖锐市场矛盾。在国家没有更进一步的煤电去产能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的情况下,江西的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如此,“雅中直流”的电源点建设,恰恰就是这次解决弃水文件中要求加快龙头电站建设的两河口水电站。如果江西的煤电产能解决不掉,“雅中直流”建不起来,龙头水电站两河口的建设,就不仅不能加快,而且还必须要适当的减速。否则,必然会增加弃水。总之,雅砻江的水电开发与江西煤电建设的矛盾,只是我国水电发展遭遇到的市场困境的一个突出代表。实际上,几乎我国所有的水电弃水,都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紧密相关。相对来说雅砻江还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国家能源局已经下决心要求江西省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国家规划,接受雅砻江的水电。 我们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电站白鹤滩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但是,建成后的电送给谁,到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为什么确定不了?因为,目前的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完全限制煤电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愿意把有限的电力市场留给自己,发展自己的煤电,增加自己的 GDP 。所以,在 1830 号文件中,对于已经开始建设的白鹤滩的送电通道建设,只能要求“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笔者认为这种协调推进的结果可能不会很乐观。因为,连目前已经协调好了的“雅中直流”都因为落地点的煤电产能去不掉而无法推进,那么规模和电量更大的白鹤滩电站的送电,如果没有更严格煤电去产能的政策配合怎么可能推进得顺利? 结语 总之,尽管这次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解决水电弃水问题的文件,已经非常具体、非常全面,非常令人振奋,但最终能否得到落实,还有待于各方的努力。因为,我国目前严重弃水问题(包括严重的弃风、弃光),已经不是水电(也包括风、光)行业本身所能解决的。我们只有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尽快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关键。
6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苏联解体源于失败的民族政策
bioxncai 2017-10-27 21:29
苏联解体源于失败的民族政策 南海潮V 不明真相的中国人常常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民主化和戈尔巴乔夫的搅局。其实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由其失败的民族政策造成的。   对于一个多民族大国来说,威胁国家统一的主要敌人并非来自外部敌对势力;而是来自内部的民族问题。   多民族大国能否保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内部民族问题。   苏联、美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多民族国家。美国的民族政策相当成功,苏联的民族政策则极为失败。   苏联民族政策的最大败笔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和“笼络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导致国家分裂的“民族分离运动”有三个要件: 一是民族文化的内向认同; 二是相对固定的聚居领地;   三是专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英团队。   美国民族政策相当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制度的力量化解了“民族分离运动”的三个要件。   下面拿美国黑人来说事:   美国的教育体制宏扬“美利坚文化”,没有强调要保护什么“黑人文化传统”,没有在基础教育领域为黑人族群留下独立空间,更没有“抢救”黑人文字和历史。所以美国黑人虽然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但没有形成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和民族学校,没有民族文化的内向认同感。   美国政府没有为黑人划定相对固定的聚居领地,黑人不容易产生控制土地或保护领地不受外族干预的诉求。   美国教育体制培养出的黑人精英是为全体美利坚民族服务,而不只是为黑人族群服务,不容易形成专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英团队。   美国没有给予黑人群体任何超越白人主体民族的优惠政策,因而也没造就黑人的“特权自大”意识。   美国民族政策的最大优势是:建立了一套“把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宪政体制,维护了各族群成员的尊严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各族群提供了自由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成了各族群可以信赖依托的“靠山”和“主心骨”。   因为美国的民族政策很科学很人性,各少数民族成员的“国民认同感”远远大于“族群认同感”,分离意识也就无从萌生。美国各少数民族别说没想过闹独立,如果美国政府强行给予他们“独立”,他们将不惜和美国政府玩命也要留在合众国内。   苏联的民族政策与美国刚好相反: 一是设立民族学校。构建民族历史,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上下大功夫,用“民族教育”替代“公民教育”,使少数民族成员随时意识到自身有别于主体民族的独立性。 二是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让少数民族聚居在相对固定的领地,滋长少数民族对自治区领地的独占排他意识。 三是对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不是立足于“苏联公民”视野,而是专注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目标。 四是实施笼络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苏联少数民族政策结出的恶果是:不断少数民族纷纷闹独立,最后连主体民族俄罗斯也成了叛变苏联的主力军。   …………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建国之初效法苏联。改革开放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因为官僚政治的固执惰性,没有对过时民族政策“去苏联化”,在民族政策上存在和前苏联相似的失误,如不及时作出与时俱进的大调整大变革将会威胁到未来中国的版图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效仿苏联在全国各地组织“民族识别”工作。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中央政府组织各地民族识别工作组,1954年识别出38个民族,1964年识别出14个民族,1965年和1979年确认珞巴族和基诺族,加上汉族,中国政府先后“识别”出56个“民族”。“民族识别”工作完成后,各民族努力构建或伪造本“民族”历史、发掘“独特”文化传统,坚守或夸大本民族与汉族的“差异”、“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政府为每个国民确定了“民族成分”,成为每个人终身保持的“身份标记”之一,以此享受政府为不同民族制定的不同政策待遇。   新中国在“苏联化”民族政策的长期作用下,多数少数民族尤其是设立自治区的藏、回、蒙、维等西部族群的“民族”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   因为“苏联化”的结果,前苏联民族政策的四大败笔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内蒙古自治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国时期整个内蒙古地区划分为热河、绥远、察哈尔、内蒙古四大独立听命于中央政府的行政实体。因为分隔在四个相互独立的行政实体内,蒙古族想联合起来闹独立就相当困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四大省级行政实体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民族意识自然因“聚为一团”得到加强。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强化本民族意识”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笼络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方面,我们甚至比苏联走得更远,负面效应也比苏联严重得多。   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作用下,除了增加各少数民族的“特权自大”意识外,还导致我国主体民族汉族存在越来越浓烈的“二等公民”感受。   因为很多“体面机会”尤其是“高校招生”对少数民族倾斜,越来越多的汉族成员通过“婚姻”或“造假”抛弃自己的汉族公民身份,加入少数民族队伍。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组成的家庭,子女的民族身份多与“汉族”拜拜!   抛弃主体民族身份消尖脑袋钻进少数民族阵营。是新中国最匪夷所思的“持色景观”。   除了汉族成员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背叛自身民族成分加入少数民族阵营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人口的组成比例。在“计划生育”和“民族移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汉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并呈加速趋势。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再是大汉民族的国家了。   “笼络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效果常常适得其反,不但没赢得少数民族“感恩”,增加对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感,相反增长了少数民族的“特权自大”意识。对于聚居在相对固定区域的少数民数来说,“特权自大”意识是分离的精神鸦片,对国家的统一不利。   当少数民族“特权自大”时,主体民族汉族因为长期承受来自国家施予的不公正待遇,也容易产生对国家的疏离感。俄罗斯民族反叛苏联就是一个伤心的前车之鉴。   新中国民族政策除了上述和苏联相似的四大失误外,最大的失误是我们在民族自治区奉行的官僚专制人事体制,极大的挫伤了少数民族民众对共和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下面是拙作《中国民族政策反思》里的一段文字:   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多数被特权集团攫取是因为“官僚专制体制”,该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各级官僚垄断对公共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权力。因为没有有效的民主机构来监督制约这一权力,特权阶层就会利用职权在“公共蛋糕”上为自己切取尽可能大的一份。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一样实行“官僚专制体制”,少数民族官员在辖地拥有不加限制的绝对权力,有充分条件利用这一绝对权力来侵吞“公共蛋糕”。   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优惠政策无疑是一块每个少数民族成员都可公平分享的“公共蛋糕”;但少数民族特权阶层利用职权把“公共蛋糕”的绝大部分据为己有。   结果少数民族的大部分成员没有充分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   “官僚专制体制”反映在“人事”上的特征是“劣胜优汰”、“奖恶惩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单向负责制”,决定了走上领导岗位的少数民族权力人物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位并获得升迁,就只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强奸民意,同时糟蹋纳税人的血汗钱折腾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单向负责制”有效地阻止了有过人能力品格的志士仁人走上领导岗位,在仕途上春风得意者多半是“用不尊严手段达到尊严地位”的势利政客。   当民族自治区的各级官僚多是无视民生疾苦只知弄权受贿的势利政客时,这个民族的群体不满情绪就会滋长蔓延。因为少数民族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汉族汪洋大海中有一种“民族弱势心态”,容易滋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当民族政客挑起民众的不满情绪里,民族成员容易不自觉地把不满的矛头对准国家政府,误认为国家政府是他们不幸的直接根源;尽管伤害他们的人也许是他们本民族的官僚政客。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来说,“公平”比“发展”更重要!国家的威信不是在“发展”中产生;而是在“公平”中产生。   …………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政策到了急需作出大调整大变革的时候,首先从“重新划分省级行政区”,“淡化民族教育”,“减少民族学校”,取消“笼络性优惠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基层政务官直选”做起……最终达到各少数民族成员在共和国境内“人人平等”,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中国人”在他们心灵上烙下的标记远远大于“族群标记”。   我国的民族政策变革刻不容缓!(熊飞骏) 来源: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3164022437095
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治理“小散乱污”,法律、政策、道德“一个都不能少”
热度 3 baocunkuan 2017-8-10 08:08
第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日前全部出炉,多地因“假装治污”遭点名。而在存在各类环境问题企业中,“小散乱污”企业为数不少,成为一个突出难点。 早 在 2015 年 3 月, 陈 吉 宁刚 刚 上任 环保 部部长 时就表态 “ 让守法成为常态 ” ——说明 了 当下环境违法大量存在和常态化 存在的现实 ;另一方面, “ 小 散乱污 ” 也并 非 “ 新鲜词 ” ,早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著名的“ 三河三湖治理 ” 和 “ 零点行动 ” 所 要 治理的主要 就 是 “ 十五小 ” 。 可以说,小散乱污就是当前环境治理中最为普遍性、反复性和艰巨性的问题。只有切实治理好小散乱污,才有可能有效控制污染源,真正实现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治理 “小散乱污”,必先厘清其本质 。 所谓 “小散乱污”,关键在“乱”,问题是“污”,而“小散”只是一种客观状态。“小”不是“原罪”,任何商业巨头都由小微企业发展而来; 李克强 总理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号召 ,就是对民族小微企业的鼓励;但也不尽如舒马赫所言 “小的就是美好的”,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度规范和引导。“散”有其历史根源,是改革 开放之初 村 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所致,散则聚,集聚起来既 可解决分散带来的执法 成本和 信息交易成本 过 高 之难题 , 也增加 机会 , 对企业间沟通、交流、共享有益。 “乱”才是污的源头,是 GDP 至上情况 下 , 资本逐利 , 放 任 小散企业 野蛮 生长 的结果;也是 法治观念 、 规则意识普遍性缺失 , 再加 上 环境法治不健全、执法不严 所导致 。 “ 污 ” 是乱的结果 ,必须要治理,所谓 “乱世用重典”,在“小散乱污”问题频发的今天,尤其应严格加强对“小散乱污”的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也 曾 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简称 “两个最严”),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 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要在制度建设和完善上下功夫;凡是反复出现、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就要从机制上找原因。 小散乱污屡禁不止、死灰复燃和顶风作案的背后,是过去很长时期传统环保模式 ——“抓大放小”政策治理逻辑 + “运动式”推进的治理模式。 纵观我国污染治理历程,在很长一段时期,过于倚重政策而忽视法律。比如环保领域耳熟能详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毕究”,从另一方面恰恰反映出“法律制度”之乏力乃至无力:法律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执法不严、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等。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差异性和选择性——没有差异就没有政策。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环保政策逻辑是“抓大放小”、“抓重点”——比如控制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物、重点污染区域——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坐视小污染源野蛮生长、坐等小问题变成大公害”的逻辑。再加上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运动式”推进污染治理。政策在层层传递过程被扭曲,政策力量也在层层传递中被不断损耗。不仅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镇等基层政府财政上过于依赖“小散乱小”企业,即使一些当地群众也把“小散乱”企业当作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负有环保责任的地方政府在“使命”和“保命”之间选择,“污”的普遍性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长期以来的 “抓大放小”的政策治理逻辑导致 小散乱污 企业没有受到普遍性约束,自上而下的 “运动式”推进治污又让企业难以形成对环境规制的稳定预期。因此,解决小散乱污,必须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应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制度工具协同治理,尤其应发起一场人民战争,向“小散乱污”宣战。 第一、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高悬 “小散乱污”法律制裁之利剑。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环保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以及不同环境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环保部与 公安部 、 最高检共同出台了两法衔接的办法,公安部门 新增 环保警察, 都为制度的 “严格”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证。落实 党政同责 、 终身追责 、 双重追责 ,建立严密的 追责 制度;采取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过程管控,对 “小散乱污”实行最严密的管控制度,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通过“两个最严”,充分发挥环境法律的规制作用,以法律的稳定性和普遍约束力,对小“散乱污”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实行更严厉、更果断的法律惩治,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基层政府有责任减轻企业的守法成本,以此倒逼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法治主导的小散乱污企业环境治理制度。 第二、通过 “差异化”政策引导,解决“小散乱污”不同行业的特殊问题。法律制度适用于普遍性问题,而对于小散乱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其污染往往呈现不同特点,非单一制度可完全涵盖。环境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针对性,恰恰能够 突出重点 ,对于 “两个最严”仍无法解决的特殊性污染问题,通过“差异化”政策,灵活的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对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企业 先行治理 , 从关键部位开始管控 ,从而推进由点 到面 的环境治理,是有效治理 “小散乱污”的重要抓手 。 第三、依托道德体系,形成治理 “小散乱污”的长效机制。小散乱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处于强势地位,而政府 GDP 至上发展观与企业资本逐利的特性高度契合所致;因而,小散乱污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需要以环境道德伦理为环境制度辩护 , 并通过道德舆论推动环境立法、守法和执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事务中来,不 仅直接监督企业的环境 治理 行 为、 政府环境履职行为, 也可 通过绿色选购 、 日常消费 等 行为 倒 逼 和 引导 企业在生产 产品或提供服务 中承担 起 “ 生产者责任 ”,还应通过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式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促进政府观念和实践的绿色转型,政府定位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实现政府相关机制政策按照生态导向制定与发展。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履职、企业守法和公众监督,形成多元、良性、有效互动,构建“小散乱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从而在根源上保证治理效果。 法律、政策与道德作为环境治理的三大工具,应协同配合、共生共济,以法律的约束力、政策引导性、道德持久性,共同构建 “小散乱污”环境法治的实践图景。以法律的稳定性持续彰显现代环境法治理念、价值、 意志 、 决 心,塑造 无论大小 所有 企业 以确切 、稳定的环境守法预期 ,实现环境法治的目标。政策则以措施和手段的灵活性、 针对性 、 多 样 化,解决特定区域、特殊时期的特有环境问题, 来促进实现环境法治目标。此外 ,还须发 挥道德 、伦理等非制度 性手段的 约束性、引导性功能,尤其是发挥广大群众 对 污染企业的监督 和约束 。 总之,无论 法律 、 政策等制度性手段还是道德等非制度 性 手段, 均 应以 生态文明建设 理念 为 核心 ,协同发力,以法治守底线,以政策为抓手,构建完善、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执行逻辑的有效性;并通过道德形成长效机制,共同推进政府 、企业、 社会协同治理 “小散乱污”、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格局。 此文以《多管齐下治理“小散乱污”》为题刊于今日的《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7-08/11104855.html
321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兰德公司评中国大飞机产业政策
STIWatch123 2017-5-9 13:31
作为国家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商用航空制造产业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扶持,中国的“大飞机梦”近来也引起著名智库美国兰德公司关注。兰德公司的专题研究报告表明,要在市场上能够与国际老牌巨头成功竞争,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仍十分严峻,并且需尽早未雨绸缪以应对可能的国际贸易壁垒。 一、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产业政策 航空制造业被更广泛地视为经济增长与创新的推动力,并为国防提供重要基础。中国政府对制造商用飞机的兴趣由来已久,但几乎所有的中国商用飞机都是从国外进口。 2008 年,为发展商用飞机制造业,中国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成立国有公司中国商飞公司,计划制造支线客机 ARJ 21 和窄体客机 C919 。中国为制造 C919 飞机提供超过 70 亿美元的初始投资。 为了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商用航空制造业,中国政府采取了如下战略:首先利用外国设计进行国内生产组装,然后在外国帮助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最后能够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完全独立地开发商用飞机。中国政府采用了下列政策工具:建立龙头企业;提供启动资金;要求国有航空公司购买国产飞机;向在中国设立组装线或在中国有供应商的外国制造商发订单;规定外国供应商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通过外交和提供贷款,鼓励其他国家购买中国飞机。 这些政策使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业产值在 2005 ~ 2010 年增长了一倍多,产业员工超过 25 万人,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然而,该产业产值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仍然很小, 2010 年仅为 0.17 % 。中国商用航空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仍然很小, 2011 年仅为 1.3% 。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尚未取代其他国家该产业的大量产值份额或就业。 二、外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目的、挑战与策略 外国公司参与中国商用航空产品制造有六方面目的。一是中国市场规模大,飞机制造商和主要航空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二是从中国低价的零部件中获益。中国供应商提供了精密的机械零部件及其他技术先进的零部件。三是建立组装业务,向中国销售飞机。例如,空客公司在天津建立了合资企业。四是把购买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作为营销工具,鼓励中国从外国购买飞机。五是成为 C919 项目供应商。最近大量外国制造商为此在华建立了合资企业。六是提升公司在华形象,使中国客户更有可能购买其产品。 大多数主要国际商用航空制造商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兰德公司报告认为,其原因众多,但中国施压使外国公司购买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以及中国国产飞机供应商应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的规定无疑发挥了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 外国飞机制造商发现,在中国投资具有挑战性。兰德公司采访的所有公司多年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它们已经制定了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战略及计划。最常见的方法是:在中国境外制造关键零部件,然后合资企业进口关键零部件进行总装。飞机使用的所有材料和零部件须经航空监管机构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这样的全球监管体系有助于减少外国知识产权在中国被盗,因为即使这些零部件是用在中国飞机上,中国制造商也必须为这些零部件获得国际认证。一些外国公司如果觉得它们的知识产权遭到中国公司损害,就会干预,阻止认证,从而阻止产品销售。 外国航空产品制造商强调,创新对于防止出现中国竞争对手十分重要,这一点在子部件生产方面尤为突出,因为子部件认证带来的障碍并没有那么大。现在,很多公司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许多此类公司指出,通过注重质量、生产效率提高和销售,即使在低端市场,它们也能胜过中国竞争对手。 所有受访者指出,中方合作伙伴在技术上越来越先进。但只有少数人担忧自己的技术优势会输给中国公司。所有受访者认为,只要继续创新,就不用有此担心。另一方面,他们的公司营销网络广泛,其产品应用于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制造的飞机上,它们还拥有独有的制造技术诀窍,因而“在位优势”突出。 三、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净效果评估 兰德公司报告认为,中国政府推行的政策致力于在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领域建立龙头企业,但该产业政策尚未发挥成效。虽然过去十年,中国航空制造业工业产值迅速增长,但该产业占世界出口和中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仍然很小,并没有显著上升。中国商飞公司尚未显示出它将能够制造出商业上可行的飞机,更谈不上它能够具有商业竞争力。 中国政府在其他高技术产业也采取国际合作和合资方式建立国家龙头企业。产业结构似乎是影响中国在战略性产业建立国家龙头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国有企业是购买者并且中国政府政策推动产品购买(如风力发电)或国有购买者提供垄断服务(如高铁)的行业,中国政府有能力促使企业购买由中国公司制造的产品,并且中国公司现在主导国内市场。但在汽车产业,消费者能够自由做出选择,外资品牌主导市场,其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并且外方能较好地控制知识产权。而航空业界于两者之间,中国政府虽然能影响中国国有航空公司高管的购买选择,但高管们也十分关注运营安全和盈利水平。 从技术上来看,中国掌握了技术复杂程度很高的加工制造技术,但仍没有掌握某些关键的先进技术,尚不能开发和生产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等重要子系统。 ARJ 21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公司制造的零部件, C919 也将严重依赖进口零部件。由于航空安全受到高度重视,任何航空零部件在使用前都要经过检验和认证。要进入材料产业尤为困难,因为制造出符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要求的高标准材料,会遇到许多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对于许多关键材料,中国还不能生产出能够通过认证的材料。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商还会在进口材料时较外国竞争对手处于竞争劣势。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业还仍在与实现系统集成的困难作斗争: ARJ 21 的适航认证日期被数次推迟, C919 的适航认证肯定会推迟。此外,中国在人才和市场方面也存在薄弱之处:中国商飞公司飞机设计团队的大部分成员不满 30 岁,缺乏整合复杂系统的经验;科层式管理风格不利于横向沟通和决策授权;建立销售网络还需大量时间,在建立全球物流、供应和服务网络以及飞机可靠性纪录方面面临挑战。 访谈结果显示,所有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商未来几年将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几乎所有受访者相信,中国商飞公司会成功通过 C919 机型认证。对于飞机销售与交付数量,受访者意见不一。有人指出,当前的销售合同很“软”,买家可通过几种方法避免最终购买,尤其可以因交货延误而取消订单。此外,等中国商飞公司全面投产时,与空客公司新机型 A320neo 和波音公司新机型 737 Max 相比, C919 机型将技术过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直到在制造出 C919 机型后再制造一个新机型,该公司才能真正打入国际市场,但在较长时间内需要中国政府的另一轮大量财政支持。即使是那样,很多受访者仍怀疑中国商飞公司能否与欧洲空客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成功竞争。 四、美国和欧盟的政策选择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一规则在美国和欧盟很盛行。只要国内公司提诉,贸易问题就提上双边议程或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但是,贸易谈判者关注的不是本国企业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如商用航空制造业,而是中国企业竞争会带来直接后果的其他产业。 对于中国商用航空制造业,报告认为,美国政府与欧盟能够并且应该采取措施,例如: 进行双边谈判,阻止空客公司与波音公司将零部件购买作为营销手段; 促使中国国有航空公司的飞机购买招标更加透明; 确保在美国联邦航空局或欧洲航空安全局认证的中国飞机零部件不包含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 呼吁在中国有业务的本国公司自愿报告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决定; 继续在双边论坛及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向中国政府施压,促使中国政府取消针对特定行业的产业政策; 密切监测 C919 及后续机型,并迅速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及双边论坛进行干预,以应对中国政府利用补贴或其他支持措施打入国际市场。 报告还强调,这些举措还不能为西方制造商在中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除非中国的“龙头企业”政策发生巨大变化,但是,通过征收反倾销税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坚持不懈地减少中国产业政策的贸易扭曲效应,这会有助于减轻中国政策的影响。 (PS:愿中国 商用航空制造业在质疑和竞争中雄起! )
5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东北
热度 10 xuxfyuwp 2017-5-2 21:27
上篇博文《气温难以承受之重》仅是想对将东北经济不景气,留不住人归于气象条件谈些看法,不认同这种相关性,但没有涉及东北发展的具体问题,这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不过,谈不是什么确实相对简单一些,而要说清楚是什么则要难许多。 既然不能归于天气,那么所谓体制机制问题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呢?最近读到东北财大王玉霞教授的一篇文章,是针对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毕竟是专业人士,又身处东北,感受会更深一些,分析起来也有说服力。其中有两点是关于政策问题的,与体制机制有关,有一定代表性。 一是关于粮价政策。玉米在吉林被称为“铁杆庄稼”,具备产量高、易于大面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等特点,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玉米开始实行临储政策,使种植玉米的风险显著降低,玉米收购价一涨再涨,达1元/市斤以上,农民种玉米积极性高涨。农民愿意种粮了,本应是好事,又何忧之有呢? 一个较直接的问题是大面积持续过度种植玉米这样的单一品种,不断使用农药、化肥,消耗水资源,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以水资源为例,由于在一些雨水并不丰沛的地区也发展玉米种植,只好通过消耗地下水的方式来维持,辽宁省昌图县曾经在地下几米处就能找到地下水,现在是几十米都难了。 另一个问题是造成储粮的严重浪费。玉米的收购价加上存储价,每吨的成本达2400元,而国外玉米的到岸价是1600元/吨左右。这样的差价无法与市场接轨,粮食存三年就会发生严重陈化,每拍卖一吨玉米要赔1000多元,粮储部门也在抱怨。 而来自粮食加工和畜牧养殖企业的叹息则更直观,说我们是躺在苞米堆上使用着最高价的玉米。大型农牧企业不是诞生在东北的粮食生产大省,而是南方的广东,温氏集团的市值已达1400多亿,每年的利润也达100多亿。若不从政策上解决粮食的成本问题,东北的企业是不会有竞争力的。 如果说临储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需要设法调动,另一项关于公路限速的问题则更显荒唐了。据王教授介绍,在吉林曾经不论省道、国道,一律限速4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限速60公里/小时,并说她的儿子、儿媳2014年就因在去长白山的高速公路上在没看到限速要求的情况下,因车速达90公里/小时而被罚款,并被关进了学习班。我本以为这种限速是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但吉林某市的一位交警政委谈道出了问题的玄机,他坦言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呀。 一项不合理的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吉林种玉米多,秸秆也多,无法有效处理,就只好烧,漫山遍野的浓烟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这些秸秆真的没有用吗?一位企业老板说,怎么会没有用,我的机器用80元的成本将秸秆粉碎打包,马上就会有人200元来收购,这样的利润哪去找?问题是一车秸秆若被交警罚去200元,谁还敢来收呀? 王教授文中还谈了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问题涉及到体制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包括国家政策制定、生态保护、市场规律、企业成本、部门利益、投资环境、百姓生活质量等,也包括部门利益问题,是以牺牲整体利益为代价的。随着问题的呈现和改革的深入,有些政策已被调整,一些不合理做法也相继得到纠正。如临储政策于2016年已经终止,改为“市场化”+“补贴”的新机制;道路限速政策也做了调整,如长白山的高速路已将限速提高的100公里/小时,限速标志也醒目了。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应对问题分析到位,搞清究竟是怎么回事。过于笼统显然无济于事,但简单下结论也未必能抓住症结要点,王教授看到并分析的案例,或许反映了某些侧面,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因素。导致东北发展下滑的原因不会仅是如此简单,还需要更完整、细致的揭示。
个人分类: 文章|6735 次阅读|8 个评论
农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fanxiaoyingz 2017-4-5 22:07
农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中国自从连续十四年一号文件是涉农文件以来, 2016 年和 2017 年的一号文件依然是涉农文件,另外 2016 年 7 月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14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然后十月份又出台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 — 2020 年)》,十一月农业部出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从 2014 年开始,全国范围内进行扶贫攻坚。这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我们不能说不好,说明共产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扶贫,我认为卓有成效,但是不能解决根本。对于诸多的规划和一号文件,我只能说问题找的比较合适,农村之病找对了一部分,但是这些措施和政策可执行性不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我也搞过多个规划,对于以上规划总的感觉是和我一样,就是赵括谈兵胜算少。 我认为,目前农业问题突出,农村衰退严重,农业成为现代化和实现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加大农业发展力度很有必要,加快农业发展很有必要。但是关键问题在于一方面规划得要很好,实施力度要大;另一方面还必须解决制度性障碍。我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多制度性障碍。 首先,第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共产党中央和政府抱残守缺,依然在维护和顽固的坚持包产到户的基本政策。包产到户的最根本的缺点是土地碎片化,农民去组织化,生产去协作化,市场盲目化。其恶果经过接近四十年的证明已经非常明显,孰是孰非已经无需辩论。其实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最近的文件中反复提出要 “支持创办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第二个突出的制度性障碍是,共产党中央和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规的时候其思维和潜意识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所以制定的政策都是 “控制性政策”“约束性政策”和“命令式政策”,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市场化发展已经很普遍,政策的执行结果和市场的需求总是脱节脱轨,每次好政策都得不到好的回报,农民得不到实际的利益,农民的每次的符合客观要求,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总是得不到实现,政府一再干涉、阻扰、破坏。究其原因是共产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放弃控制农业农民的的权力,但是又不愿意直接参与到生产第一线去组织和生产。其结果总是好心得不到好报。例如,这几年政府强制土地流转的现象层出不穷,政府强制生产某种农产品却得不到回报的项目层出不穷,政府强征土地却又闲置土地的项目层出不穷,政府破坏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层出不穷。政府出台一系列“控制性政策”“约束性政策”和“命令式政策”,但是对于政策执行的负面结果从来不负责,大多数不了了之。政府把大批的农地强制用来修建游乐园、公园、开发区、休闲区、旅游区、保税区、农业示范区,但是对于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从来不闻不问。目前的中国存在这样一种尴尬:一方面,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市场经济,尊重市场规律,另一方面政府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已经取得的极大的权力,所以政府一方面高喊尊重市场,尊重市场的选择权,尊重市场主体生产自主权,但是另一方面出台各种各样的干涉市场,干涉生产的各种政策,包括农业补助政策。举一个例子,去年政府给大多数贫困户发放鸡苗,让贫困户养鸡,结果导致本地区鸡严重过剩,今年鸡蛋价格只有二元五,远远低于去年三元四角的低价,大多数养殖户巨额亏损,退出了市场。还有本地政府支持某些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支持力度很大,几个亿的补贴,但是这样一来微小企业纷纷推出反季节蔬菜生产,而得到补助的大型企业始终没有找准市场定位,生产一样,亏损一样,终于在今年年初彻底收摊了。 以上仅仅是我们的农业发展中制度性障碍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下面我们谈谈制度性障碍的其它方面。第三个方面是什么?上面已经谈了是政府补贴。自从胡锦涛执政以来,反复使用农业补贴政策,这个政策现在看来有利有弊。最主要的弊端就是破坏了市场平衡,破坏了市场中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得到补贴的那部分人)的利益,迫使一部分人退出市场,退出生产;又迫使一部分人不敢行动,持币观望。举一个例子,国家大力扶持养牛企业,大力支持大型养牛企业发展,给与巨额补助。结果从 2008 年到 2012 年,短短的五年时间,本地区(本文的本地区指陕西宝鸡地区)的牛奶价格直线下降,几乎全部个体养牛户倒闭关门,那些养牛小区全部作废。又例如苹果生产,本地区原来有好多苹果种植个体户,但是几年前,有几家大型种植企业落户本地,这些企业拿着国家的巨额补助,聘请全国著名专家,使用专业化设施化设备,很快导致苹果生产严重过剩,把苹果的价格打压到了历史低点,苹果种植户叫苦连天,我们村最后三家苹果种植户挖树关门。所以,国家补贴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最近几年起到了破坏市场,破坏生产的作用。 农业要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是和法律的冲突问题,也就是法律对农业的过份约束和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使用,水的开采和管理权方面。过去在毛主席时代,本地农民的老宅基地有两种政策,一种是尊重历史,建国初期户主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占领多少算多少,而政府尊重这种占用,占领的多余部分自己放置东西,或者种菜;对于新的宅基地划分 0.45 亩,大约是 300 平米,可以用来建房、养猪、养鸡和放置东西。宅基地大约 300 平米基本符合农村实际,因为过去农村人的燃料是木柴,有猪有鸡(没有牛),还需要放置一些东西,基本没有多余地方,不存在浪费。但是包产到户以后,过去放置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现在放置在农民家里,例如牛分产到户以后,家家户户都需要一个牛房或者牛棚,但是包产到户以后农民的法定宅基地减少到 0.35 亩,合计 233 平米,所以这个制约了农民的产业化发展,农民购置一个拖拉机没有地方放置,购置的梨、各种设备机器没有地方放置,甚至过去放在生产队仓库的粮食现在也堆满了农民的房子。地方小了需要放置的东西设备多了,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农民放弃购置农业机械。大多数农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就把牛出售掉,到了本世纪则也不再当大而全的职业农民,不再养猪,不再养鸡,不再放置农业机器,这样家里才显得干干净净,而不再是包产到户初期那种脏乱差的屋子。但是这样一来,农民种粮种菜都不方便。这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宅基地障碍。另外一个障碍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不准动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严重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现代农业都是设施农业,有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就近放置。对于一个农场或者家庭农场,以下设施是必须的:仓库若干间,冷库一间,晒场至少二百平米,办公室一间,职工宿舍若干间,机器若干台。而以上设备都需要一定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在基本农田中,那么就受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约束。而要获得土地使用许可需要在各个政府部门办理很多手续。一般人对于这些手续望而生畏,选择放弃。所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法律性障碍。国家鼓励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和休闲农庄,这些都需要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除过法律障碍以外,各个部门(包括村委会)的吃拿卡要现象无法杜绝,这样一来发展现代农业基本把相当一部分没有门路的人隔绝到了外边。 和法律冲突的还有取水方面,国家有一个《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水利部有一个《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2008 年 3 月 13 日水利部),该法规定取水需要许可证。试想,一般的家庭农场如果没有灌溉取水系统,它就不可能获得稳产高产,而如果它依法取得取水许可,那么它一方面给水利局需要缴纳资源使用费,另一方面需要给本村缴纳管理费和水费,如果这些费用超过了他的预期,那么他还会办农场吗?有一个实例,本地有一个苹果种植户从本村大口井取水灌溉苹果地,结果电费水费和管理费总共花费一万一千元,而他的二亩苹果总共卖了八千多元,最后这个人就“耍无赖”不给村上交钱,村上也没有办法,经过县有关部门裁定,该农民把电费全部交清完事。尽管如此该农民次年就把苹果树全部挖除了。 最近几年,国家在农村管理的规范化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出台了许多法律。但是凭心而论这些法律法规既有规范性好的一面,也有排他性导致农村衰败的一面。再列举一个例子。国务院出台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迫使定点屠宰,导致地方部门利益泛滥。农民自己饲养的猪自己没有屠宰权,一方面需要长途运输费用成本,另一方面屠宰行业形成了垄断,屠宰收费很高,养猪户无法承受,三一方面有违法受到政府骚扰的风险,那么他自然就没有饲养的积极性了。农村这几年个体养猪户为什么很少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我的理解,生猪屠宰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就可以自由进行。产生一个《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迫使定点屠宰,是政府 “过度行政”的一种表现,是政府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表现。 再例如污染防治方面,国家有一个法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该法律 第三十八条 规定: “ 违反本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 5 万元以上 20 万元以下的罚款。 ”试想一个小型养殖场它可能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 ”吗?他负担得起 环境影响评价 的费用吗?他经得起政府折腾吗?换一个角度说,他只需要把环境和卫生搞好,难道不行吗?难道非要搞一个 “ 环境影响评价 ”。我想仅仅这一条就把相当一部分养殖户踢出了养殖行业。其实养殖户在养殖的时候,他自己肯定会做环境选择,是否影响人群,是否通风透气,是否受到外界影响,是否远离污染源,他自己不考虑市场不答应、群众不答应、自己的猪牛羊不答应。但是国家一强制,那不仅仅是评估问题了。 再例如《土地管理法》中规定 “ 第三十一条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老实说“占多少,垦多少”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一条也就成为土地局征收费用的一个借口,每一个企业都要缴纳数量惊人的开垦费,但是 开垦费 用于何处无人知晓。而对于农业企业来说既可以办理耕地占用费,也可以不办理耕地占用费,界定在模糊区域。例如用农地办养殖场,办食品加工厂,办农业市场,它是固定设施,按理应该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因为它是固定设施固定资产,但是也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因为它是农业用途的。这样的模糊地界恰恰是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利益寻租的重点区域,企业对于这种刁难没有办法。所以有一部分人也选择了离开。 我是搞林业的,对《森林法》比较熟悉。我认为《森林法》的主体思想体现了一个词 “保护”,对于乱砍滥伐,违法砍伐等有苛刻而且严格的规定。那么达到了保护森林的目的了吗?可以说达到了,效果很好。但是同时群众栽植树木的积极性也没有了。最近十几年,群众自发的植树活动几乎没有,最常见的是国家用大量资金堆砌起来的“工程造林”,过去的义务植树基本变成了点缀。我认为森林法过于强调保护森林,对于如何有效经营森林,如何对森林有效利用和永续利用缺乏描述,所以群众没有经营森林的积极性。本来森林和坟墓结合几乎是完美的,群众既有爱护森林的积极性,也有爱护自己家坟墓的积极性,但是《殡葬管理条例》中第十条规定不准在农地林地中建坟墓。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愿意积极地保护森林。由于法律的偏重点不同,尽管国家非常鼓励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但是由于法律苛刻,响应者寥寥。 以上描述了农业发展中的法律障碍,法律障碍已经成为一种桎梏,制约着农业向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必须整理和研究农业法和农业发展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因素,然后加以改正,才能够引导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单单依靠每年出台一个一号文件不会起到作用。再出台十个一号文件,也不可能取得和建国前三十年一样的成就。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是 农业发展中地方政府和农民和农业企业争夺利益问题,地方政府和市场争夺权利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农业依然发展不起来。地方政府和农民争夺利益和权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强制性征收和流转土地,第二,政府强制性命令式让群众种植某种农作物或者养殖;第三,政府的各种摊派和强制性管理,第四政府关于农业的许多禁令和强制管理。对于政府强制性征收土地,许多人都有直观的体会,政府以低价强制征收农民土地,然后以高价卖给企业,而企业每年还需要给政府缴纳土地使用税,政府是一举多得。庞大的政府机关依靠土地增值在维持。土地流转也一样,政府把土地强制流传给农业大企业,虽然没有改变农业用途,但是也起到了土地增值的目的,而且政府部门为了 “政绩”不顾当地农民的传统产业。破坏了传统产业,破坏了市场平衡,破坏了小农利益。第二,政府强制性命令式让群众种植某种农作物或者养殖,政府的强制行为在分产到户初期非常多,非常明显。例如本地政府强制农民栽植苹果,因为有了苹果园,政府可以征收“农业特产税”,开始农民还有积极性,后来市场不好,农民不再陪政府玩,苹果树挖除了。政府又蛊惑群众修建大棚,结果政府投入了一部分钱,大棚也修建好了,但是农民技术不过关,市场起伏变化很大,结果也只几年功夫就倒闭了。本地群众有一句总结,政府提倡的千万别做,因为必然产生市场饱和农民亏损。最近几年政府为了搞生态工程,强制行为也很多,例如公路和高速公路两边绿化带 100 米宽(两边),这种政府行为导致农业土地大幅度减少,加上农民自觉自愿地撂荒,结果是本地山区的粮食生产用地大幅度减少,潜在的粮食危机不可避免。对于政府的各种摊派,过去专门有一部法律《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 92 号 ),这个条例对于三提五统有明确规定,该法实施以后农民负担非但没有减少,相反大大的增加了,农民撂荒地明显增加,农民逃离农业增加,原因是强制征收有了法律依据,这叫 “合法的为非作歹”,这个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以后一样,计划生育法实施以后,政府上房揭瓦,变卖农民耕牛成为合法行为,农民的利益和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胡锦涛时期这部法律的部分内容得到取消,但是最近几年强征强收又有抬头趋势,例如,强制征收农产品保险,农民不愿意也要征收, 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农业保险条例》,该条例的实行使得强制保险成为可能。我想问一问政府,农业增收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什么不是通过技术途径解决,为什么不是通过采取增加公共管理设施解决,而是通过市场途径解决?这是不是政府向保险公司输送利益?很明显是的。又例如,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医疗合作机制开始收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但是从这两年开始,合疗费用直线增加,医疗保险费用强制征收,农民负担再次加重。与此相同的还有农民的养老保险,也在增加。过去几千年依靠子女养老的模式正在改变,但是这个依靠养老金养老的模式会不会成功,我看未必成功,估计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难以解决,还得回到依靠子女的老路上,还得回到做力所能及的活计依靠自己劳动养老的老路上。又例如,地方政府为了城镇化,在乡镇府周围征收土地,盖起了农民保障楼,要求鼓励农民搬迁,以便于收缴农民的宅基地,但是响应者很少,主要的原因是生活不方便,管理费用高,还有是距离农地远,所以形成十楼九空的局面。政府最近几年做了许多违背市场规律,违背农民意愿,违背传统习俗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得人心,破坏了农业发展。政府关于农业的许多禁令和强制管理也是阻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农业保护,不准城市资本在农村购置土地,这个规定原本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业发展,但是这样一来城市的大量资本也就不能向农业投资,农业中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不能引进,农业发展缓慢。又例如基本农田禁令,使得设施农业发展缓慢。让农业企业特别头疼的是政府管理的多样和多头,企业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和验收,付出了利益成本,还付出了结果代价,基层政府的心态似乎不是为了让企业解决问题,而是对企业“吃拿卡要”,故意刁难企业,企业自然贫于应付,无心经营。再例如在村委会选举和镇政府选举中,政府采取强制措施,限制被选举人资格,强制群众选择指定被选举人,搞形式民主,实际上是以集中代替了民主,以强权代替了法制,投票人做了傀儡。这种假民主在当今中国从上到下基本一样,政府玩民众于掌股之间,这样选举出的领导自然不是民众的代言人,不可能领导人民建设家园,搞好农业。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五个问题是与直接管理机构,就是农业企业与村委会和镇政府的利益争夺问题,这个问题相当突出。在基层管理机构工作的人员是比较清贫的。一旦有了利益机会,他们的态度一方面积极支持,二一方面希望能够得到利益,所以吃拿卡要现象比较普遍,暗箱抄作非常普遍,请客送礼非常普遍。村干部们在宅基地审批,农业项目立项,双退出政策执行,贫困户确认,低保户确认,农民福利政策,粮食补贴,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等方面普遍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尤其是政府的许多惠农政策,惠农工程需要经过村委会这个关口,贪污现象更加明显,暗箱抄作更加明显。有的村委会干部任职多年,其中的猫腻和捣鬼更加频繁和巨大。许多任职多年的村干部实际上就是村内的霸王,比土豪劣绅更坏。如何整理这一类人是政府的一个难题,实际上决心治理也是可能的。我建议采取三个主要措施,一个措施是任期限制制度,一个村干部任期的总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年,这样就有机会揭开黑锅,第二个是秋后算账制度,事后追究制度,第三个是财会代管制度,由镇政府或者县政府代管财务,附带审查,这样才能够彻底杜绝村干部贪污和村霸的形成。目前,村委会在现代化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负面作用多,基本上所有项目都要经过村委会成员决定,农民虽然在承包地上享有充分的自决权,但是建立设施农业,水电路的建设,土地的使用都需要村委会的同意,这为吃拿卡要提供了机会,许多企业家因为怕惹上麻烦宁愿放弃。所以,尽管中央和省府有许多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但是村委会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理由和政府唱对台戏。 农业要发展,农业人才是关键。但是由于农业是低效行业,农业上有许许多多的限制性法规,而且农业土地权利清楚,所以农业大学生基本上难以介入农业建设。许多农业大学生选择在城市就业。我手里有一个 “西北农业大学校友录”,根据这里面的资料显示,九十年代末期以后的大学生,百分之七十以上选择别的行业就业,最后就业的行业与自己学习的知识基本不搭边。这个现象的出现是与市场有关系的,也是与农业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的。另外,新世纪以前在政府事业单位就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相当一部分转行搞政治,没有转行的专家也没有多大作为,这主要是制度约束造成的。一方面,现在的土地全部分产到户,技术人员仅仅作为技术参谋存在,这使得他们没有技术决定权;二一方面,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果没有技术人员的分成,他们也就没有积极性。另外,国家以前不允许公职人员搞企业,搞本职业外的劳务和有偿技术服务,限制了农业科技人员的作为空间。所以这部分科技人员虚度了人生,国家浪费了人才资源,这个也是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虽然今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但是这个仅仅是一个意见,各个地方如何执行还得等待。农业是低效行业,农业行业技术复杂,这些使得一般的企业家望而却步,但是国家却采取了许多限制政策,禁止涉农技术人员到农业一线去发展、探索和服务。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七个问题是解决村霸和农村新兴的黑社会问题。近几年留在农村的一部分人逐渐形成了黑恶势力,对农村的各种事业干涉阻扰,使用私刑,收取保护费,强制人们服从。逐渐形成了利益集团,对于发展农业现代化非常不利,对于农村社会治理非常不利,对于国家繁荣昌盛非常不利,如果不治理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当前的选举是搞形式主义的典型,也是黑社会势力深透到基层政府的契机,相当一部分黑白通吃的恶霸分子通过和政府人员拉关系,通过对村事务的积极干预走上了村级管理岗位。而这些岗位为他们敛财,做坏事留足了空间。甘肃康乐县阿姑山村杨改兰一家人为什么选择自杀,原因就是一部分人在村子里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势力,而其它群众失去了村事务的参与权和管理权,导致群众看不到希望。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也为村内恶霸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云南省镇雄县坪桥村的杜凤华霸占留守妇女被众人打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村霸当村干部自然是私心为重,基层政权失去公平,社会管理出现混乱,不处理就不能实现农村发展和安定。要治理农村治理的真空,我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行村干部任期限制制度,村干部在几个岗位上的总的时长不得超过十年(不论当监委会主任、会计、村长、村支书)。第二,村内财务实行乡镇政府代管,县政府审计制度。第三,村内事务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第四,农民的各种补贴等优惠政策,村委会核实,但是由区财政或者镇财政直接发放到户,村委会不接触。第五,村上工程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和结果公示到县一级网站。村上工程的招标单位由镇政府审核,由县政府对招标单位的资格进行复审。第六,积极壮大村有集体企业,吸引更多的人管理村务。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八个问题是 地方政府对政策的选择性执行的问题。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对中央的政策选择性执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原因一方面是中央政策切合实际的比较少,二一个方面与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人员都超额超编,地方政府为了发工资做出许多伤害社会的事情,凡是对地方财政有利的事情地方政府贯彻执行的积极性很高,凡是对地方政府财政不利的政策执行的力度打折扣,因此地方政府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和社会对立。当然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政策还有其它原因。但是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国家政策确实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因此,如何防止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国家政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村要繁荣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行。例如陕西省政府给予农民的土坯房改造工程就在不同的县区有不同的执行力度。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九个问题是部门为了部门利益立法,并且法律互相冲突的问题。中国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各个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各自设立了许多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这些法律中涉农部分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例如各个部门设立的许可证制度。什么取水许可证,屠宰许可证,采伐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职业健康许可证、有机农产品许可证,进出口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等非常多。许可证之外还有资格认证,质量认证等等。这些资格证、许可证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要解决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必须解决的第十个问题是政策和法律中模糊区域的明确化界定问题。例如到底家庭农场能不能在自己经营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生产房屋的问题?例如,城市居民到农村投资修建设施到底能不能得到保护?这些设施的产权是谁的?投资能不能落户,能不能取得村民资格等等许多问题。当然模糊区域的界定必然地会冲破原有的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冲破利益链条,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多研究,先试点总是可以的。 以上提出了涉农发展的十个制度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四十年来积攒起来,表现出来的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共产党中央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这也是农业发展的一次机遇。希望中国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个人分类: 农林科技|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发展共享脚踏车的挑战与优势
热度 1 fealock 2017-3-27 14:55
3月27日首发于《联合早报》 共享单车发展太快,从投稿到发刊,中间又搜集到很多新信息: 先有共享单车在美国“出师不利”。 在获悉小蓝公司可能在旧金山投放无桩共享单车后,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联名给小蓝总裁李刚写信,要求小蓝在采取实际行动前必须提供运营方案、获得工商许可、保证经营活动不得与持有特许经营协议的另外一家公共单车企业发生冲突、遵守有关法律、在道路上安装任何设施必须获得批准、确定投放日期后必须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其后,议员帕金斯和代理市长法雷尔表示,将尽快起草有关法律,对乱停乱放对单车将予以扣留和高额罚款。最后,小蓝实施了“软投放”,即先租了 15 个私人停车点,投放了约 200 辆自行车。 新加坡方面,最近mobike终于现身狮城,而2月份登陆的ofo则推出了其第一批变速车。正如文章提到的,新加坡陆交局本想通过ppp项目资助一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后来发现来的都是土豪,连地儿都不够放车,前两天已经取消了招标计划。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共享脚踏车”热潮,进入2017年,这股潮流仍不断升温,且烧到了新加坡。中国最大的两个共享脚踏车公司——ofo和摩拜脚踏车,去年就蓄势待发准备出海。 有新加坡淡马锡血统的摩拜脚踏车,更是早在去年9月就组建了新加坡团队,欲将新加坡作为海外拓展第一站,并打算从校园出发逐步占领狮城市场。竞争对手ofo尽管没有明确宣布进驻新加坡的计划,却在今年2月抢先在西海岸公园、鹅榜水道、肯特岗公园、国家美术馆和金沙酒店等区域,投放了上千辆共享脚踏车,并允许市民在一定期限内免费试骑。 此外,新加坡本土共享脚踏车品牌oBike也于年初上线。团队组建方面,oBike有来自新加坡本地的核心组员和具有投资银行、BCG咨询、Uber、Grab工作背景的国际化团队成员。运营模式方面,要求用户先通过App注册,并预付押金49元,骑行每半小时收费1元。 硬件方面,oBike脚踏车类似摩拜脚踏车,但在软件Apps里有一些新增功能,不仅能记录骑行里程,还可同时计算出用户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及消耗的卡路里数。另外,还设计了更严格的积分管理制度,以防止各种人为破坏、偷盗和乱停车行为,即对于没有停放在指定区域、丢车、忘记锁车、添加私人锁、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扣分处罚,而对报告损坏车辆及错误停车等,则会给予加分奖励。 的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环境质量的恶化,欧洲的丹麦、荷兰等国家就出现了反机动化、拥护自行车出行的趋势,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种趋势逐渐增强,并从这些国家蔓延至全球。据统计,至2013年,全球已经有500多个城市建立了脚踏车共享系统。这样,中国和新加坡的“共享脚踏车”也可谓应时而生,但新加坡真的适合发展自行车共享系统吗?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海岛城市,气候地理是推广自行车出行的第一个挑战。新加坡没有四季,只有旱季雨季之分,雨季多雨且雨势凶猛,而旱季又炎热潮湿,对骑行对人来说都不友好。另外,城内不算平坦,有不少坡地,对普通民众(特别是年幼或体弱的人)日常骑行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新加坡脚踏车出行比率只有1%,远远低于哥本哈根(35%)、阿姆斯特丹(27%)、柏林(13%)等地。 大概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因素,新加坡政府过去也主要将骑脚踏车视为民众的健身休闲运动,尽管在不少公园修建了脚踏车道,也没有将其全面纳入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内。一方面,主要的交通道路上没有分隔出专门的脚踏车道,也没有相应的脚踏车交通标示,且对脚踏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另外一方面,相应的交通法规很不完善,对骑行者的年龄要求、基本条件、脚踏车基本配置、路权的优先次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然而,新加坡也存在很多优势,有利于将共享脚踏车纳入公共交通。首先,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空气好、污染少,街道干净美丽,城市面积小。而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早就开始考虑减少机动车(特别是私人汽车)、发展城市脚踏车出行的问题,近年来,更是在规划和建设实施上有了具体落实。 2013年,新加坡推出了全国总体交通规划,其中有一项就是“全国脚踏车推广计划”(National Cycling Plan),指出为了缓解交通及环境压力,要建立脚踏车友好的、畅通连接的行车环境,来鼓励民众更多选择以脚踏车出行。计划里,主要用于休闲和短途交通的脚踏车道,将从已有的230公里扩展为700公里;至2015年,在包括淡滨尼在内的11个市镇内部,铺设约100公里的专用脚踏车道,至2020年在其他地区会再增设90公里脚踏车道。 这些规划在去年就有不少进入了实施阶段。元旦刚过,政府就宣布兴建“脚踏车高速公路”,将原定于2015年动工的贯穿南北长达21.5公里的高速公路延期到去年动工,并改变了最初的设计,将脚踏车道和公交专用快速道纳入其内,成为三合一的“南北廊道”。考虑到新加坡热带地区的特点,这条高速公路上还特别设计了林荫道,帮骑行者免遭太阳直射。 9月初,建屋发展局又发布了建立“无车新镇”的计划,选址西北部的登加新镇(Tengah),拟采用多层设计隔离机动车与行人,让行人与脚踏车在上层安全通行,车辆在下层行驶,同时也会设立一个大型的自动化脚踏车停车系统。说到停车管理,政府近两年也加大投入,在很多组屋区和地铁站都新建了脚踏车存放架,还包括更充分利用空间的双层脚踏车停车架。 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备,陆路交通管理局去年7月启动了裕廊湖区共享脚踏车服务的招标活动。最终有13家公司参与了竞标,包括在法国巴黎提供Velib脚踏车共享服务的德高集团(JCDecaux)、台北YouBike的经营者及来自中国的摩拜脚踏车(Mobike)等。 陆交局预计将今年上半年会公布中标公司并颁发经营权合约,年底便会开始试行自助式的共享脚踏车计划(编按:陆交局上周五已宣布终止裕廊湖区共享脚踏车的招标工作)。 推广脚踏车的使用,发展脚踏车共享系统,符合环保健康的国际趋势,也符合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建设理念。综观目前政府在规划和实施方面的行动,道路、停车场、林荫道等硬件设施,都可弥补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要实现更全面积极的目标效果,还需要及时发现交通法规、公众教育及公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
个人分类: 政策分析文章|5112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磅:事业编人员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啦!
热度 9 xiaoshidaguan 2017-3-27 09:09
重磅:事业编人员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啦! 李芳玲 肖纲领 引言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四项支持政策: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 适用范围 《指导意见》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专技人员 。除高校、科研院所之外的事业单位的专技人员,符合不同创新创业方式要求的,也可以提出申请。 《指导意见》适用的创新创业活动突出围绕创新这一主题,涉及的创业也是与创新有关的创业。 在政策要求上,主要体现在: 采取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的,所到企业应与事业单位业务领域相近; 在职创办企业的,创业项目须与本人在事业单位所从事专业相关; 离岗创业的,须离岗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 政策措施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的政策措施 《 指导意见》明确, 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 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培训、考核、奖励等方面权利。 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业绩突出人员在岗位竞聘时予以倾斜。 事业单位应当与专技人员变更聘用合同,约定岗位职责和考核、工资待遇等管理办法;与专技人员、企业约定工作期限、报酬、奖励等权利义务,以及权益分配等内容。 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满,所从事工作确未结束的,三方协商一致可以延长工作期限;专技人员与企业协商一致,自愿流动到企业工作的,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的政策措施 《指导意见》明确,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 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 事业单位应当与专技人员约定兼职期限、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与专技人员、相关企业订立协议,明确权益分配等内容。 专技人员自愿流动到兼职单位工作,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期间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指导意见》明确,离岗创业人员的待遇主要包括: 一是 离岗创业期间,依法继续在原单位参加社会保险 ,创业企业或所工作企业应当依法为离岗创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非因工死亡的执行人事关系所在事业单位抚恤金和丧葬费规定。 二是 离岗创业期间继续执行原单位职称评审、培训、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 离岗创业取得的业绩、成果等,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创业业绩突出,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档次的,不占原单位考核优秀比例。 三是 对离岗创业期间的工资、医疗等待遇,《指导意见》由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确定。 四是 事业单位应当与离岗创业人员订立离岗协议 ,约定离岗事项、离岗期限、基本待遇、保密、成果归属等内容,同时相应变更聘用合同;与离岗创业人员、相关企业订立协议,明确收益分配等内容。 五是 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离岗创业人员离岗创业期间,本人提出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原单位应当依法解除聘用合同;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单位。离岗创业人员返回的,如无相应岗位空缺,可暂时突破岗位总量聘用,并逐步消化。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的政策措施 在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有两种情况: 一是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创新工作需要设置开展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岗位即创新岗位; 二是 设立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兼职的流动岗位。 《指导意见》明确, 设置创新岗位可以按规定调整岗位设置方案,通过调整岗位设置难以满足创新工作需求的,可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 创新岗位人选可以通过内部竞聘上岗或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产生。事业单位应当与创新岗位工作人员订立或者变更聘用合同,明确相关内容。 事业单位根据创新工作实际,可探索在创新岗位实行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便于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开展创新工作。 事业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创新创业,人事管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如何保证创新创业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指导意见》规定,根据不同创新创业方式,采取相应的人事管理办法。 一是 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人员,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挂职或者合作期满,应返回原单位。 二是 兼职或者在职创办企业人员,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专技人员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单位同意;单位应当将专技人员兼职和在职创办企业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同时,专技人员应该保证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 三是 离岗创业人员,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专技人员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单位同意。离岗创业期间违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处理。离岗创业期满,离岗创业人员可以提出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合同,也可以提出返回原单位。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返回的,原单位应当与其解除聘用合同,终止人事关系,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 事业单位创新岗位人员,属于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流动岗位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到事业单位兼职,不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关于科学家创业的探讨 最近,一篇发表于2014年的演讲文章《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突然在各个平台再次获大量转发。在演讲中, 施一公教授说:“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 ”并进一步解释说,“术业有专攻,我只懂我的基础研究,懂一点教育,你让我去做经营管理,办公司、当总裁,这是把我的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人不可能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边还要管金融。我们从领导到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这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以咨询的方式、科学顾问的方式参与,但让他们自己出来做企业就本末倒置了。 ” 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吗?几年过去,依旧见仁见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张捷认为科学家的使命就是造福人类,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 发表学术论文是科学家之间交流学术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最终目标。仅就自然科学而言,各学科特点都不一样,阶段性研究成果距离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尽相同,有些基础学科甚至离现实相当遥远,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评估科学成果。科学上的任何进步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如果科学家的创新成果能够直接造福人类,岂不是达到了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而通过创业实现这一目标是现代经济社会里科学家们最成功的模式。 实际上,科学家是否应该创业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关系非常密切,的确不是所有学科领域发展的模式,只适合于部分学科。 另外,考虑到我国国企与私企并重的经济结构特点,国家也可以制定政策与法规来鼓励科学家与国企合作实现科技产业化。 青椒说 【微信号“ 青椒说事(niumengbang) ”观点】 早在,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 “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科研人员可以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等。当时虽然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但整体来说,科学家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相关转化,无论是基于科研为社会服务,还是基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福利待遇而言,都不是坏事,也得到了较多人的支持。 当然,上次的文件属于导向性的政策,是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创新创业,并没有就细节加以说明,尤其是关于这类人创新创业的细化规定。这次的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不仅含有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还有很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可以说是科研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从事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政策。 基于两次文件的出台,梳理一些科学家的反应,结合青椒君的思考,我们认为,就科学家创业,可以形成以下共识: 一是科学家创新创业值得鼓励 ,加强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引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符合世界范围科学研究的趋势。 二是科学家创业的本质应该是科技成果的转让与转化,而不是直接的由科学家开办公司 ,这样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确保市场与科研的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 三是并非所有科学家或科研人员都适合创业 ,因为科学研究的范畴可以分为理科、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其所开展的研究并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学科差异。并且,越是研究型强的事业单位,如研究型高校,更应该加强基础研究的力度,而不是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 四是 科研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的实际执行,权限主要在这些人士所处的单位,也即 单位的态度和政策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人创新创业的执行力和成效 。 五是 一旦创新创业的大门面向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敞开,相关机构不同科学人员的收入差距会增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的收入同样会有较大差异。这 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激励和财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 来源 | 微信教育、知识分子、人民网 编辑 | 李芳玲 肖纲领 PS: 文章系观察室 微信公众号“青椒说事(niumengbang)”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 “青椒说事”。
个人分类: 教育微言|10957 次阅读|18 个评论
饭店也有“政策”?【看图打字】
ggjjhh 2017-2-10 11:55
饭店也有“政策”?【看图打字】 中国是政治教育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政策”的科学含义。 2017-02-10 11:51
个人分类: 看图打字|1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评论:别拿改革扯虎皮,一般事务慎用!
热度 2 ericmapes 2017-1-14 14:04
“今年多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改革在政策层面,一般事务慎用! 改革(reform或者 revolutionize ),应该指改变、革新之意,极端就是革命。百度释义改革为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各行各业仍高频使用改革一词似有不妥。 其实,很多方面现在算不上改革却拉虎皮,结果把人搞麻木了,改革一词就掉价了。 正如狼来了,却总不见,那天真有重大改革,会被大众忽略,岂不误事! reform表面是形式的改变,一般都伴随内容甚至实质的改变, revolutionize指革新,甚至革命之意。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文化大革命,大家是熟知的。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以及改革的节奏,也是必须的。苏联新思维不就改解体了吗!我国 现在的军改方案真是改革,20年前就提出的,为了稳妥等原因,不是轻易很快就实施了的。纪委反腐,特别是从中央都地方的垂直领导,的确是改革,也是大众多年 期盼的结果! 科教比较成熟,美国学欧洲,中国学美欧,全国学北京上海,高校学清北、985和211,科研学中科 院及其它国家级重要院所,医院学三级特协和及301和京沪 三级甲,也就是说很多都不是改革,不过学习罢了! 科学领域规则完备,概念、定义、假设、理论、范式、知识都是明确的,科学谈发现自然现象、认识自然规律、提出科学理论、形成科学范式,技术发明创造不易,一般也就重复、改进、提高,革新很不简单,科技革命慎提! 科教学习改进,动不动就说成改革是不是太过了,连政策水平都不到的何谈改革?当然,改革还是需要的,如军改和纪委改那样,但同样不易,没必要天天挂在嘴上! 高考改革,已经不少了,现在综合改革,不管怎么改,还得考,能有根本改变吗? 也就是多学美欧罢了,当然具有试点性质,那也未必什么改革! 有时候改回去,比如高考取消英语考试,从深层次看,削弱农村英语教育,并非先进,有很不公平之处。 农村考生上大学后,就远远被城市考生抛在后面了,一门语言的掌握宜从小开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珍惜现在大好局面,把英语作为必考课程,加强农村英语教学,真有心从录取分数上稍有照顾也就可以了。 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美英欧日科技发达,我们只在某些领域领先或并列,绝大多数领域处于跟踪或重复状态,科技交流普遍用英语吗!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 发改委 )----National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作为 国务院 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 社会发展 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 经济体制改革 的 宏观调控 部门。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原国家 计划委员会 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于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人家这也是中央在政策层面谈改革,地方单位一般事务试点都谈改革显然没跟对。 附上: 今年多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作者:董洪亮张烁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48:59:1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365872.shtm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记者董洪亮、张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13日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高考改革要首战告捷,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指导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据了解,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推动中高考改革相协调、相衔接。同时,教育部继续坚持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倾斜,安排协作计划21万人;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录取9.1万人。 陈宝生表示,今年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与此同时,全面推开中考改革,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医院如何管理医生“既看病又搞科研”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8-3 09:30
面对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生投身于科研事业,了解发达国家对“既看病又搞科研”医生的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美国的医院如何管理一个医生“既看病又搞科研”?虽然对此我知之甚少。但,我还是愿意把仅仅知道的很少一些情况介绍出来,以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人了解美国的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一旦他们“既看病又搞科研”,医院如何进行管理。 1、在美国的医院里,一般情况下,搞科研的医生是凭兴趣。 2、如果某医生获得了研究经费,既看病又搞科研,医院则跟据其科研项目的《任务书(Agreement)》,该医生每年从事科研的时间(月/人年)调整工资。如果某医生每年从事科研的时间是“6个月/人年”,则医院对其停发6个月的工资,其他6个月的工资,从研究经费里出。 3、医院在医生从事科研期间,停发其工资的含义有二:一是让医生全心全意地搞科研,另一方面是向其表示,医院是看病的地方,医院的工资是支撑其为患者看病的。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医院,对待“既看病又搞科研”的政策十分清晰。 当然,我对这些情况仅仅是一知半解,可能存在偏差,还望更多在美国医疗界的朋友们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个人分类: 浅谈|3302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射满清国旗”的风波看民族问题得失
热度 19 schoolcao 2016-5-28 14:28
日前, 武汉理工大学的风炎汉服社举办了穿汉服射满清国旗的活动,被许多人批评搞民族分裂。还有人把其它人搞的射成吉思汗、射努尔哈赤像的活动的图片放在了一起,引来更多人围攻。据悉,东北,内蒙还有人打来威胁电话。 对于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现在国家采取的是“装糊涂+拖时间”的法子,什么都不承认是民族矛盾,也不承认有宗教问题,而是希望在否认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时候,靠时间去磨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不是随时间推移而消失,而是不断滋生和加强的。尤其是, 不能妄图靠经济发展去解决民族问题,很多问题穷的时候不会暴露,经济宽裕了有闲工夫了才大爆发 。关键,还是要正视问题,承认问题,要 从 一个个的切入口去入手,消除民族认同的隔阂,而非设置一整套系统去扩大民族差别 。 一谈民族认同问题,经常就 有人片 面强调其复杂性 ,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文化问题,等等,说来说去就是只能捂着,别的啥也不能干。事实上,无论多么复杂,总要有入手处,其实 民族认同问题最直接的在于身份识别,这种身份识别有几类非常明显而有效的 : 1、你穿什么( 服饰 )。一眼就知道你是不是我这类的,中国古代点抓得特别好,汉族服饰上衣下裳,交领右衽,数千年固定下来,就很有利于相互识别。又比如几年,面对法国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移民过多的情况,萨科齐政府出台政策,在公共场所,不允许蒙面,实际上这是在封锁有关宗教人群之间进行身份识别进而互相抱团的一个切入口。 2、你说什么( 语言、文字 )。这个是沟通的问题,在09年新疆7月5日砍杀事件之前,新疆的维族儿童很少进入汉语学校读书,另外,回民地区,很多学校还教授阿拉伯语,让孩子用阿拉伯语去诵读所谓最纯正的古兰经经文,这不是让他们加剧小圈子抱团吗? 3、你庆祝什么( 节日 等)。这个是集中时间搞活动的方式来增强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这个仪式性和文化性非常重要。 4、你日常要遵守什么( 民俗、宗教礼仪 ),这个是在日常行为中增强凝聚力,比如,不能吃猪肉,比如什么时候去向谁做祭拜,你什么季节要做什么。 5、你纪念什么( 英雄、历史 ),这是在相关人群心目中构建一个巨大的人格偶像和共同的语言背景,增强凝聚力。 6、在国家那里你是什么( 官方的民族划分 ),这个是国家力量去推动民族之间的区分,无论婚丧嫁娶,无论是高考还是就业,甚至乘车住宿,一出示身份证,就区别立现。 7、你觉得应该的是什么( 观念、习性、教育 ),比如,西南有些少数民族古代时嗜杀,对同族也睚眦必报,现在因为他们在人种和语言上和汉族差不多,进入同样的学校读书,这个区别就削弱了,这种观念、习性问题,应该从小教育。 反观我们国家在做什么?一句话,就是一边不承认民族矛盾,一边运用国家力量去加剧民族分化。 1、服饰:讴歌和鼓励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大型政治会议场合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代表着民族服装。 2、语言文字:为根本没有文字或文字已经失传的民族系统的造字,在东北一些大学开设业已濒临灭绝了的语言专业去挽救它。 3、节日庆典:在一些地区搞民族节日庆典,并为之确定地方性假日。 4、民俗、礼仪:给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大修民族宗教场所,还把许多文革中都脱离了饮食禁忌的前神职人员请回宗教场所去教大家不饮食禁忌;扩大对神职人员的供养规模。 5、历史纪念:在历史描述中回避民族屠杀,弱化民族分化统治等事实,而是以所谓的“人民”与“贵族统治者”的划分方式来描述,甚至把外来民族征服者描述成了大英雄,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去纪念和缅怀那些事迹和人物,甚至还怀着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民族悲情。 6、官方民族划分:前期仿效斯大林的假大空的一套,设置民族划分系统,将民国时期18个民族进一步划分为56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汉族中人为划出),然后再讲我们有多少多少民族一起大团结,营造一个虚假的许许多多民族大团结的图像,这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问题;后期引入西方那一套人类学研究的思想,将民族划分无穷细分,然后搞所谓的文化保护、文化挖掘,这是中计了,第一是中了西方的计,进一步强调和增强了人群之间的区别,分化了民众,第二是中了无节操的学者的计,你只要民族划分永远细分下去,他们的科研经费不就源源不绝了么?第三是将身份证上写上民族成分,将教育、考试、生育、就业等都跟民族挂钩,用国家力量去不遗余力的推动民族之间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互相区别开来。 7、观念、教育:在学校里,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横行霸道,老师却不约束,说是怕激化民族矛盾,殊不知越是纵容,越让他们觉得那样是对的,这迟早要激化矛盾。还有新疆75砍杀事件的诱因之一是韶关维汉工人群殴,明明就是维族人强奸汉族女工引起的,政府偏偏要否认,结果呢?那当然就是汉族人欺负维族人了咯。人家不会领情的。 饱暖思淫欲,在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提高了的情况下,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会日益显现。 这里我不谈如何解决,相信看了上述的问题后,大家心里都会有一套应对策略了吧,虽然我们的想法虽然不一定一样,但只要识别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有共同的讨论基础了,有机会可以深入讨论。
9910 次阅读|30 个评论
与王兴民老师争论转基因
热度 9 bioxncai 2016-5-2 22:55
王老师,不好意思啊,你这几天火气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好意发了转基因的科普资料,好像很不如你的意,拉黑什么的话都出来了,我决定不在你博文下面说话了,在这里贴出我们的争论。你可以在我这里争论,我绝不拉黑你。 蔡小宁 2016-5-2 21:48 你对国家的态度存在误解,国家不但支持转基因研究,也支持转基因推广。最近农业部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强调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前一段时间稍微慢一点是因为由于某种原因某些团体散布了大量的转基因谣言,造成群众的误解,今后随着科普的深入,推广速度将会逐步加快。 博主回复 (2016-5-2 21:51) :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司长在会上表示,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今年中央 1 号文件强调,要 “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 。 蔡小宁 2016-5-2 21:56 你所谓的种子安全问题。中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也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不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现在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位,这说明只要推动起来中国人不笨,外国人想独占中国市场很难实现。相反强行阻止转基因在中国的推广,只会打击中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走向相反的方向,那才是帮助外国人占领中国市场的做法。 博主回复 (2016-5-2 21:58) :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司长在会上表示,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今年中央 1 号文件强调,要 “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 。 蔡小宁 2016-5-2 22:05 所谓转基因技术尚存在争议说法,其实没有反映真实情况,转基因安全性有保障、风险可控、值得推广,已经在主流科学界达成共识,当然有极少数人反对。至今还有人反对相对论,你能说相对论尚存争议,只能锁在抽屉里吗? 博主回复 (2016-5-2 22:13) : 有共识吗?就这科学网里面反对的一点也不少,支持的也不少。 博主回复 (2016-5-2 22:07) : 能提供给我这方面的论文看看吗?谢谢! 博主回复 (2016-5-2 22:06) : 我需要看到动物实验的结果和志愿者实验的报告。 蔡小宁 2016-5-2 22:14 你可知道食品安全性是要经过特定的实验后才能确定的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专门制定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实验准则,各国按照此准则的实验结果得到国际公认,就具有法律效应。绝对不是找几个志愿者来吃了做实验,你说的是外行话。 博主回复 (2016-5-2 22:18) : 那我也没看到实验报告呢,为什么不公布出来。那比一群人咋咋呼呼更有说服力的。 蔡小宁 2016-5-2 22:19 你除了拷贝 “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司长在会上表示,。。。其它话没有看到?一场发布会的关键点是什么你没有弄清楚?这点敏感性都没有,你连国家态度都看不明白,搞政策研究能搞什么啊? 蔡小宁 2016-5-2 22:21 博主回复 (2016-5-2 22:18) :那我也没看到实验报告呢,为什么不公布出来。那比一群人咋咋呼呼更有说服力的。 —— 老兄,有公布的,反对转基因的人有几个人看了,你不是也在问吗?对反对转基因的人只是托词 蔡小宁 2016-5-2 22:25 科学网里都是些什么人,我指的是主流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如果没有与隔壁的大妈达成共识,你觉得科学结论就错了? 博主回复 (2016-5-2 22:30) : 不用激动。去知网和 web of science 下载几篇关于转基因研究的文献读读,都没你那么自信,争议还是蛮多的。尤其长期效应,没有人确信完全安全的,还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 蔡小宁 2016-5-2 22:38 博主回复 (2016-5-2 22:30) :不用激动。去知网和 webof science 下载几篇关于转基因研究的文献读读,都没你那么自信,争议还是蛮多的。尤其长期效应,没有人确信完全安全的,还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 —— 你眼界真够宅的,看到几篇论文就以为看到了全部,至今还有几个人反对相对论,你说 “ 争议还是蛮多的 ” ,由于你前篇博文发了狠话,不准在你博文里发支持转基因的资料,否则就拉黑,我怕怕,我不方便贴佐证资料,请谅解。
1509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斗胆妄议:一边重霾压城、一边进口硫磺零关税
热度 30 Nancyback 2015-12-29 10:48
今天一早起来,电脑屏幕上:北京:今,霾;空气质量, 重度污染 。就在圣诞节前的一天,北京、天津都实施了霾重污染红色预警,中小学停课,汽车单双号限行。作为大学教师,不得不继续上班,空气质量低劣,上下班都无奈开车,被剥夺了步行运动的权力;从汽车出来到办公楼的一小段路上,还不得不戴上口罩。 那天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戴着口罩,匆匆忙忙的尽快进入建筑物。突然听到汽车上的广播新闻,好像是经济频道,说北方某公司通过某城市大港口进口 10 万吨韩国液态硫磺,得到零关税的待遇、通关的便利和一路官方的协助( http://news.163.com/15/1220/11/BB9BDAC300014JB5.html ,http://www.100ppi.com/news/detail-20151022-670415.html , 第一个链结曾是从韩国进口硫磺零关税的报道 )。 听了这一新闻,几天来像吃了苍蝇一般,回味起来,都忍不住呕吐,今天再感受到这污霾,实在忍不住,还是把这一议论写出来,但愿这是政府偶然失误。希望政府早日发令禁止进口硫磺。也愿天朝国民能早日摆脱污霾的压迫。 霾的前躯体,主要有四类物质: 硫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燃烧生成的可悬浮颗粒物 实际上,我们每天忍受的霾,或 PM2.5 主要是这四类物质在大气中演化反应的结果。在上世纪 80 年代前的美国,曾被定义为光化学烟雾。 在这个演化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遇到水汽,生成亚硫酸和亚硝酸微液滴,遇到可悬浮颗粒物则会附着在其表面,由于这些无机酸的作用,会立即变化为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在自然光的作用下,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会和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反应,变成强酸硫酸盐和硝酸盐。当然,在没有可悬浮颗粒物的情况条件下,亚硫酸和亚硝酸仍然可以在自然光促进下与氧和臭氧反应,变成硝酸和硫酸。 表面附着了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可悬浮颗粒物,表面活性是非常高的,再加上阳光或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遇上可挥发有机物分子,就会发生一系列反应,有时候还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常常和可挥发有机物一起排放)的参与,这个系列反应导致生成一系列毒性、致癌性都极强有机化学物质,如蓖类、吡啶类、酚类等等。 在这个演化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酸、亚硫酸、硝酸、亚硝酸等,都既是催化剂,也是反应物。 硫和氮,都是构成植物、动物细胞的成分,自然界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遗体,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和氮。按照重量百分比,硫含量比氮含量多一些。比如煤和石油,一般含硫在 0.5 - 5 wt% 。大部分含硫在 1 - 2.5 wt% 。含氮量要低一些。这些燃料含有的硫和氮,在燃烧中都被转化成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燃烧排放废气中的硫氧化物,都来自于燃料中自有的硫,但排放的氮氧化物,除了燃料自有的氮转化的以外,还由于燃烧温度过高,空气中的氮有一部分被氧化。因此,常常说的天然气比煤洁净,是不一定的,如果用常规的火焰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量并不少。只有结合了低温催化燃烧技术,才不生成氮氧化物。天然气中的含硫量也不低,只是比较容易分离净化,如果分离净化不到位,硫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少。 在讨论汽车尾气的时候,人们不太关注硫氧化物排放,是因为现代炼油技术已经把大部分硫除去了。虽然炼油工艺也除去了油品中存在的大部分氮,但是由于内燃机燃烧温度很高,还是会把空气中的氮氧化一部分成为氮氧化物排放出来。 化石燃料中硫的演化,对污霾量的贡献率极大,对污霾毒性和致癌能力的贡献也很大。但是硫在现代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对现代工业体系有重要的支撑。 工业界的人士常常说, 硫酸是现代工业之母 ,当然,也是现代化学工业之母。 1750 年铅室法制硫酸工艺的工业化,导致了现代化学工业框架的建立,同时,也催生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现代工业文明。 硫酸工业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由其本身的一个技术进步可以表达的很充分。 1750 年铅室法硫酸工艺工业化,是以 NO/NO2 为催化剂的,效率不够高,需要能耗高的气体分离,很难生产浓硫酸,但是这一工艺一旦工业化,硫酸的社会需求就被逐步放大,因为那个时代硫酸是工业的种子。 1870 年的一个技术进步,实际上是用 Pt ,白金作为催化剂,建立了非均相法制硫酸,取代了铅室法硫酸。这使得硫酸产量极大提高,特别是使浓硫酸的生产成本极大降低。大家知道,白金是很贵的金属,被大量用作催化剂,这本身就说明了硫酸工业在现代工业体系的地位。 制硫酸的原料硫,在开始年代用天然硫磺。但是天然硫磺不够用,就用硫铁矿,通过燃烧获得二氧化硫,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继续用空气氧化成三氧化硫。采用水吸收三氧化硫,从而成为硫酸。有了廉价的硫酸,由于其高活性和巨大的氧化能力,就衍生出了现代化学工业,进而演化出了现代工业体系。 二战以后,炼油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工业界的环保责任心和社会的压力,工业化国家都开展了硫磺回收。比如,炼油工业中,原来原油中的硫基本上都以硫磺状态被回收了。对于有色冶炼,好多矿物都是硫化物,或者含有硫化物,一般都用煤作燃料,排放废气中会有大量硫氧化物。但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也被转化成了硫磺。加上天然气中硫元素的回收,还有局部的燃煤电厂的硫元素回收。这些回收技术的工业化和实现,逐步导致了世界性的硫磺过剩。近 30 年来,已经不再有硫铁矿制硫酸工厂了。 环境保护的压力在工业化国家一直持续增加,硫回收作为工业行为,成了工业界必须做的。由于国际市场的硫过剩,卖不出价钱。只有政府补贴,硫回收过程才能持续。所以,从日本、韩国买硫磺,是价格非常低廉的。 进口工业化国家补贴的硫磺,直接的效果是压抑了国内工业硫回收的动力。天朝政府不补贴硫磺回收,反而允许大量进口。这无疑间接助长了污霾的肆虐。 一个简单的算术, 2014 年中国燃烧了 42 亿吨煤,假设这些煤平均含硫 1.5 wt% 。那么,排放的硫元素为 6300 万吨,折合二氧化硫为 1.26 亿吨。这些煤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的量,在相同的数量级。 显然,政府应该制止硫磺进口,鼓励硫回收。当然,硫酸工业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硫。但是毕竟可以减少一大部分硫氧化物的排放。 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态度,让人民感受到战胜污霾的决心和前景。 祝各位同行 2016 吉祥!祝愿 2016 没有污霾! 2015 年 12 月 29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862 次阅读|42 个评论
聚焦中国问题的研究
WileyChina 2015-12-22 10:06
中国研究集锦 中国的政治 利益对世界而言非常重要。它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商业,政治,文化,环境的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的研究十分广泛。 我们诚邀您一起从整个社会科学的领先期刊、书籍、特刊中探讨中国的热点问题。直至2016年3月底,内容均可免费获取 Business 商业 Making Law: Small-Scale Trade and Corrupt Exceptions at the Vietnam–China Border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Accidents of equity and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offshore incorporation American Ethnologist Re-making spaces of conversion: deconstructing discourses of e-waste recycling in China Area China's Role in Asia's Free Trade Agreements Asia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organisational climate an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Confucian Stakeholder Theory: An Exploration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Promoting Private Entrepreneurship for Deepening Market Reform in China: A Resource Allocation Perspective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Does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State-owned Banks?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China: Saviour or Challenger of the Dollar Hegemony? Development and Change Glob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ization, Dynamics and Transformation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Chinese Cashmere Industry: A Global Value Chain Analysis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Private Chinese Investment in Africa: Myths and Realities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The Problem of Greed in Economic Anthropology: Sumptuary Laws and New Consumerism in China Economic Anthropology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3rd Edition Gregory C. Chow Sample Chapter The Handbook of Glob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Daniele Archibugi and Andrea Filippetti Sample Chapter Privatizing China: Inside Chinas Stock Markets Carl E Walter Fraser J. T. Howie Sample Chapter Debt Capital Markets in China Dr Jian Gao Sample Chapter Culture 文化 Social me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Igniting positive energy’ in China since the 2012 London Olympics Anthropology Today Fei Xiao Tong: A public intellectual in Communist China Anthropology Today Noise in Guangzhou: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underground popular music in contemporary Guangzhou Area Peepboxes, Society,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Art History What do newspapers make of China in the South Pacific? Asia Pacific Viewpoint Inglehart-Welzel's Traditional vs. Rational index revisited: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Play or learn: European-American and Chinese kindergartners' perceptions about the conflic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erforming the Public Man: Cultures and Identities in China's Grassroots Leisure Class City and Community Chinese Family Groups' Museum Visit Motiv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ijing and Vancouver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Touring Yuzi Paradise Art Park, Guilin, China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 comparison of US and Chinese preschoolers Developmental Science U.S. Families' Adoption of Chinese Daughters: A Narrative Analysis of Family Themes in Children's Books Family Relations Perspectives on Modern South Asia: A Reader in Culture, History, and Representation Edited by Kamala Visweswaran Sample Chapter A New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Daniel H. Bays Contemporary China: A History since 1978 Yongnian Zheng A History of China Morris Rossabi Environment Energy 能源环境 Making sense of climate change: hybrid epistemologies, socio-natural assemblages and smallholder knowledge Area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ing in China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Strategic Interaction in Spending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ati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State Fragmentation and Rights Contestation: Rural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n China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Degradation Discourse and Green Governmentality in the Xilinguol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Development and Change Capitalist Expansion and Common Property Ecosystems: Lessons from China, Vietnam and India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feasibility of concentrated rural settlement in a contex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 study of China Disasters Policy Learning an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Policies for Wind Energy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09)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Local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Constrained by 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s on Qianhu Mountain, Northwe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A, Physical Geography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Dune Networks in China’s Tennger Desert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A, Physical Geography Constructing Water Shortages on a Huge River: The Case of Shanghai Geographical Research The Energy Reader Edited by Laura Nader Sample Chapter 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in China Edited by Zhenya Liu Sample Chapter Political Reform 政治改革 The Eagle Eyes the Dragon and the Elephant: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Rise of India Asian Politics Policy Why China's Rise May Not Cause Major Power-Transition War: A Review Essay Asian Politics Policy Transi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Challenges for Chinese Social Policy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China's Approach to Rebalancing: A Conceptual and Policy Framework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Ownership Restructuring, Marketization 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1995 and 2002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Go East, Young Cadre: Experiments in Inter-Provincial Training of Party and State Managers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Change China's Development Finance: What Issues for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s? IDS Bulletin Securing China's core interests: the state of the debat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health care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tween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health c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The Handbook of Global Security Policy Edited by Mary Kaldor and Iavor Rangelov Sample Chapter The China Crisis: How China's Economic Collapse Will Lead to a Global Depression James R. Gorrie Sample Chapter Society and Social Problems 社会及社会问题 “Dividing the poor”: State governance of differential impoverishment in northeast China American Ethnologist Bearing the Decline of Animal Sacrifice: Enhanc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Illness, Taboos, and the Government in Southwest China Anthropology of Consciousness Women's Work, Men's Work: Gender and Tourism among the Miao in Rural China Anthropology of Work Review The Right to the City and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China's Property Rights Activism Antipode Online Collective Behaviors in China: Dimensions and Motivations Analyses of Social Issues Public Policy China's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Policy in a Post-Health Care Reform Era Asia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 Are ‘Machiavellian’ Chinese children well-adapted in the peer gro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social functioning and statu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 and affect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s' beliefs about benevolent author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igenous psychology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Chinese Workfarism: Logics and Realities of the Work–Welfare Governance Model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Urban Landscapes 城市景观 When infrastructures attack: The workings of disrepair in China American Ethnologist Voicing as an Essential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Immigrant Children in Globalization Anthropology Education Quarterly Eco-urbanism and the Eco-city, or, Denying the Right to the City? Antipode Modelling green urbanism in China Area Embodying Chinese urbanism: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Area Geography, urban geomorph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Area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mute time and accessibility in Sofia, Bulgaria: a study using 3D geovisualisation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How to Evade States and Slip Past Borders: Lessons from Traders, Overstayers, and Asylum Seekers in Hong Kong and China City and Society Using Cities to Control the Countryside: An Alternative Assessment of the China National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Development and Change Urban Networks and Governance in City-Region Planning: State-Led Region Building in Nanjing City-Region, China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 Towards a study of information geographies: (im)mutable augmentations and a mapping of the geographies of information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nd Civil Socie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eography Compass A Companion to Urban Anthropology Edited by Donald M. Nonini Sample Chapter 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the City Edited by Gary Bridge and Sophie Watson Sample Chapter
个人分类: Social Scence and Humanities|1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二胎计划取消
热度 35 ncepuztf 2015-11-2 09:45
【 今天是老婆42岁生日,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二孩不要了 。】 一孩成了大熊猫。老婆感言: 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刚从一孩的噩梦中醒来, 绝不会想要二胎,过了几年,过去了就想了。 本人1974年生,老婆1973年生,儿子13岁。 看到二孩 放 开的好消息,着实高兴了一下。 原本压在心底尘封已久的二胎计划重新拿出来晾晒一番,老婆都开始联系医院熟人, 忙着准备去检查身体了。 昨天纠结1天,经过家庭成员充分讨论,最后决定取消,理由如下: (1)源于老婆身体状况的考虑。 第一胎就是高龄产妇+中央性前置胎盘,7个月的时候出血,在医院保胎35天, 早产35天【至今仍是省医院保胎最长的经典案例】。 剖腹产拉了竖刀,大夫说这样生第二胎还可以拉横刀,但是子宫小,孩子只能长 到4斤多。 如果二胎再来一遍这套程序,老婆不见得还能幸运躲过这一关,我也还得在老婆 病床下的地板上熬过腥风血雨【妇产楼就是浓浓的血腥味】的40天,老婆和我都 可能交代了。 (2)为了家庭的和谐考虑。【 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 有了孩子,就有了无穷无尽的事情,两个人吵架的概率激增,孩子带来的惊喜 不日便被生活压力湮没。 当年儿子出生,我正在读博士,生活拮据,还落下个老婆养着我的话柄,那时 多次 吵架都被这样说,自尊心大大被钉伤,至今心里都留着窟窿【我的心里满是伤痕】。 如果再生二胎,我就是没明没夜干也很难达到当前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要求 【用同事的话说,我的生活水平会急剧下降】。 为了多活几年,还是饶自己一命吧,冲动必受惩罚。 (3)儿子也不赞同。 征求儿子意见,他不明说不同意,意思表达的很婉转。 用了一个反问句: 要了二胎,你们都忙,谁来给我看作业? 你们想要,随你们便吧! 其实他的态度已经坚持八年没动摇,五岁时逗他,问他要弟弟还是妹妹, 他就说: 还是给我生个姐姐吧 ! (4)对二孩健康的担忧。 这些年,饮食安全和环境污染都比较厉害。 由于看到一胎政策贯彻的力度空前强大【以前有同事问过夫妻双博士是否可生二胎, 学校工会回复:你生个试试?!】,就没想过还能有机会,所以也不大在意养生, 身体里毒素积累估计也是加量不加价,二胎能不能健康还真是个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再说,生出来能不能健康成长也是问题。奶粉问题,弱视,肥胖、作业负担过重等。 (5)对孩子教育的担忧。 保定的学区房一路飙升,最高已经标价2万了,充分接轨北京八环的水平。一孩总算 左冲右突上了初中,二孩再来一遍,可能性不大。 综上,考虑“ 生前生后 ”事,计划取消。 当然,你要说以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所谓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也认可这种说法,但问题是我没钱 。 你也别忘了: 有钱人有能力且想生的早已是葫芦娃他爹了,不用等到现在。
个人分类: 说说|6115 次阅读|92 个评论
人口政策应当是。。。
热度 1 zhangxw 2015-10-31 12:08
人口政策应当是。。。 张学文, 20151031 最近 5 中全会通过放开 2 胎,是适合国情与我国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应当受到欢迎。另外我觉得 1. 60 年前马寅初提出应当提倡节育,以减少我国人口数量的意见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作为经济学者,马寅初的这个贡献应当永远为我们记住。当时毛泽东批判马寅初的这个建议是错误的。 2. 政府的人口政策最好是以鼓励为主,努力做到对公民不惩罚,不批评,不罚款。政府不干预夫妻的生育。确认生育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最好以宪法形式固定起来。 3. 不同年龄的人群占有的权重涉及一个社会的健康,长期一胎必然引起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当而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控制人口总量和控制合理的年龄 - 人口数量比例关系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4. 人口问题的各个环节是动态变化的,即不能急于扭转现状,也不能一个政策 30 年不变。 15 年 -20 年的具体政策的慢变化应当是正常的。 5. 人口学者应当独立研究人口问题,而不是以宣传政策为使命的宣传员。
个人分类: 一般科技.2.|1210 次阅读|7 个评论
看清楚了,放开的是二胎,不是二奶!
热度 13 ncepuztf 2015-10-30 13:03
听到放开二胎的消息,大家都在分析自己要二胎的可行性。 上午几位老师课间一起热议了下(应该不算妄议吧!)。 一位50左右年长的教师对我说,你可以要一个。 我说, 一个还弄不利索,提心吊胆的,从奶粉操心到学区房, 再来个还能有生活质量? 何况还得听听儿子的意见。 我说还是从您开始吧,我们跟着您走! 他老婆听了,说:他想生,得找个小媳妇儿! 旁边一位女老师接话: 国家放开的是二胎,不是二奶! 立即笑翻全场。
个人分类: 生活|3507 次阅读|38 个评论
【对二胎的意见】小儿日记
热度 1 ncepuztf 2015-10-21 22:01
最近据路边社可靠消息说要放开二胎。 因我和爱人早就担心一胎的风险。 于是假想若是放开二胎为真,也假设还有能力生。 剩下的障碍就是要问问儿子的意见。 儿子说:再生一个,你们都忙,谁来给我看作业?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12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发布新的气候计划
热度 1 WileyChina 2015-9-9 09:44
经过多年在环境气候问题上的被动地位,今年夏天我国发布最新的 气候行动方案 ,我国也将在 未来几年向更清洁有效地利用能源这个大方向大步迈进 。李克强总理在6月30号发布了这份声明,声明指出,遵照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向全世界做出的承诺,考虑到化石燃料巨大的碳排放率问题,我国将响应相关的要求。习近平主席相信中国已处于可以经济地落实对基础设施做出大变革的位置上。中国,美国以及欧盟是世界三大污染源,近些年气候安全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主要国家采取相应行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中经验最少。今年下半年,我国领导人将与其他世界领导人一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以做出更多具体的环境改革行动。英国BBC媒体报道称, 中国2030年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目标是较2005年整体下降60%到65%。我国还计划在2030年将增加非化石燃料的比重以达到主要能源消耗的20% 。习近平主席代表全国人民郑重做出了这一承诺。 然而,承诺仅仅是承诺。历史已告诉我们,涉及到环境保护政策,远大的目标往往在小范围内都是难以执行的。即使计划合理,政策的落实执行是非常不容易掌控的。另外,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通常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气候科学研究具有流动性,大家对解决气候问题的正确方法众说纷纭,再加上与能源消耗和排放有关的政策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会让计划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围绕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已有很多讨论,这一主题也已存在大量研究。通过Wiley我们可以 访问到多种气候环境领域的重要刊物 。如,您可以阅读到 环境政策与治理 (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期刊中关于在落实政策一体化时 政策支持起到的作用 ,环境保护政策一体化和气候政策一体化的 特征差异 ,以及各个政府推行的不同环境保护政策的 利弊 。其他相关的Wiley出版物还包括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 和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 . 欢迎查看完整的Wiley期刊目录,尤其是环境研究、政策研究及城市研究领域的期刊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100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谈谈新药审评政策
热度 4 formthin 2015-8-10 21:25
也谈谈新药审评政策 黄洪林 今天在科学网读到李连达院士的文章, 新药审评的建议 ,作为药学领域的一员,在此,也谈谈对新药评审政策的个人看法。 关注新药评审还是从 2005 年后,药监局长郑筱萸被抓开始。据说,那个时候的新药评审比较宽松, 2005 年一年批准的新药超过一万。而美国 FDA 在 2005 年批准的新药仅仅是 20 个。当然,中国批准的新药和美国 FDA 批准的新药是不同的概念,阿司匹林换了一个剂型就是一个新药。但一年出现一万个新药也的确是够多的,除去节假日,平均每天批准的新药有 30 个以上。中国的新药和利益相关,阿司匹林开发一个新剂型,价格就可以提高几倍或几十倍。而且,药物的特点是价格越高也越好卖。 读了李院士的文章,关于新药的评审政策,有些方面我也是曾经思考过的,如仿制药的研究,是没有必要几百个企业都开展相同的工作。我曾经有一个想法就是,开发权可以由药监局协调,委托几个单位进行,最后把标准公布,然后由希望生产的厂家做出样品,达到标准的就准予生产。这里有个经济的问题,谁来投资进行这个新药研发?我想,这个可以由药监局协调和筹集资金委托相关单位研发。假定这个研发共花费了 500 万元,最后这些费用都可以转嫁给新药生产单位,也可以划分市场的方式由各个单位摊派。如果 10 个药厂申请生产这个新药,平均每个药厂 50 万元,也可以按市场划分来定价。当然,这应该有个期限,假定 5 年,也就是 5 年内不再接受别的药厂的生产许可。这样的话,药厂就省下了不少钱。这个方法唯一的缺点是药监局就没有了腐败的机会。过去我这么想,但不敢说出来,即使说估计没人愿意听。现在中央抓腐败抓得紧,也许药监局的有识之士会认同这一观点。 在这里也说一说原创药的问题。李院士所说的 FDA 积压了 2 万多个品种,我想这还是中国的新药概念,不是真正的原创药物。原创药物应该是全新化学结构或者生物制品,我们通常看到的 FDA 批准是数目一年 20 ~ 30 个左右就是这一类。笔者本身不太了解这些积压的新药中,有多少是类似于 FDA 批准的原创药。如果有,应该鼓励,因为这是真正代表制药研发实力的指标。新药研究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对于这类药的宽严把握应该适度,如根据企业的实力和投入情况,每年有一定的指标,如 4 ~ 5 个也许还是可以的,多了恐怕就不正常。 最后再谈一下中药新药的问题,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从教药物化学已有 30 年历史,这是一门发现和发明新药的学科。本人不曾奢望开发一个全新的化学药物,这不现实,就是在国外也是由大型制药企业来进行。倒是曾经希望把自己研究的降脂、减肥中药能够成为中药新药上市,所以,过去一直比较关注中药新药的评审政策。早先中药新药的第一要求是 30 年老中医的处方才能被开发成中药新药。我可能是在实验室研究中药配方的早期实践者,最初完成了实验室工作后,才发现,很难把它做成中药新药,因为,缺少临床,也不是老中医,更没有 30 年从医的历史。好在早期对医院制剂的监管不严格,对后来开展临床研究带来方便。在 95 年到 2005 年期间,我的这个中药减肥方通过医院制剂室的加工生产和亲自销售出几千份这类中药制剂,服务于肥胖患者并获得很好的评价。但现在这个制剂已经找不到愿意加工的地方了,作为研究者本人虽然有些遗憾,但对个人来讲也不是什么大的损失,毕竟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手。 通过自己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实践,我对中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开展了临床使用的研究。中药的优点还是在安全性方面。我们在给予患者使用药物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出现安全问题。因为,要打官司肯定输。所以,早期都是小心翼翼。有一次患者反映服用药物后肚子不舒服,我立即赶过去,问剩下的药物有多少。我们当时生产的药是直接灌装在 250 毫升的输液瓶中, 5 天剂量,这位患者只喝了一次,还剩下 200 多毫升。为了缓解患者的担心和紧张心理,我一口气把剩下药全喝了,来证明药是安全的,让她放心。那次是冒了一定的风险,但还是有把握的,如果换成西药西布曲明肯定不敢。曾经有个患者不看说明书就一口气喝下一输液瓶 500ml 药物,还来抱怨说减肥效果不明显,那次我是被这位患者吓出一身冷汗。当然,她也给我提供了后来大剂量服药的胆量,服药后也没有任何异常。从这一点,我体会到,纯中药制剂,如果没有特别毒性大的药物,安全范围是很宽的。 对于中药新药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按照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的历史应该比西药早很多年。现代西药制剂应该从阿司匹林开始算起,也就是 110 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中药如果从同仁堂开始算起,至少也有 300 年历史了吧。早先没有这么严格的评审制度,我们的中药还是不断有好的新药出现。除同仁堂的经典配方药物,后来也有如云南白药、片仔癀、华佗再造丸等。所以,我认为对于中药应该给予宽松的政策。这种政策可以考虑为新药预先备案制。 也就是制药企业认为好的,有疗效的中药新药可以提交给新药评审中心备案,评审中心给予一个备案号。这类新药可以限制其销售价格,或者不纳入报销体系。如果这个备案药物在一定时期能够卖到一定的量,在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说明这个药物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好药,再给予一个正式的新药注册。 如果达不到销售量,也可以撤销期新药备案号。我个人认为,除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外,中药都可以开发出与化学药物竞争的纯中药制剂,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评审政策上给予中药松绑,鼓励民间的好的中药处方开发成为服务于大众的中药新药,也包括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中药复方制剂。如果中药中掺入了西药成分,或者纯化后的组分中药则不属于这个范围。
39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哥伦比亚大学院系和候选人准备Tenure 任命的相关规定
st69786 2015-7-20 16:59
哥伦比亚大学院系和候选人准备 Tenure 任命的相关规定 贺飞 北京大学 ( hefei@pku.edu.cn ) 【按】博主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 Tenure 任命的通用政策和程序,以下部分接着详细介绍一下 tenure 档案材料的准备。博文的最后包括一份提交档案材料的说明和一份所需材料的检查清单,以及相关附录材料的目录(附录内容略去)。 提请任命学院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的职责是审核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按时向主管学术事务副教务长办公室提交材料,当材料由系或 division 准备的时亦是如此。文理学院的执行副院长直接提交所在系的任命和支撑材料。卫生和生物医学学院的执行副院长将材料转交给医学、牙医、护理和公卫学院。其他职业学院的任命和支撑材料交给其院长。每份档案材料应由以下所述文件构成。 1 档案材料构成 每份档案材料应有一份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的完整的索引。此外,执行副院长或院长应提交一份申明以解释其为何接受来自系或学院提请任命该候选人为 tenure 。 2 简历 A. 截止到提交日期的当前简历,向 TRAC 说明候选人的职业和学术成就的基本总结。简历应包含以下信息: A. 专业领域 B. 教育背景 1. 毕业院校; 2. 所获学位及年份,以及 3. 学位论文题目,是否发表,以及指导老师 C. 本科毕业后所获得的所有学术和非学术职位,包括博士后期间的各种任命。 D. 教学经历 1. 所授课程,以及 2. 指导论文经历,第一或第二审稿人经历?,以及有关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的各类委员会成员。 ( 如可能,应包括每一类情况的学生姓名以及论文题目 ) 。 E. 发表论文 ( 文献引文格式 ) 1. 所有发表的成果 ( 论文应包括期刊的卷和期号以及出版日期和页码 ) ; 2. 所有没有发表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成果,如果明确的话应包含所要发表的期刊及日期,以及 3. 其他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如艺术展览或装置。 注:如果是合作发表的成果,相关条目应注明候选人是否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F. 当前或过去所获得的所有项目资助,以及正在接受评审的项目资助,每项应包括以下信息: 1. 经费提供机构的全名 ( 缩略语应有解释 ) ; 2. 经费年限; 3. 经费总额,以及 4. 如果项目承担者多于 1 人,需注明所有合作者的姓名并注明谁是项目负责人( PI )。 G. 授权专利和申请专利 H. 荣誉,获奖以及奖学金,包括学生阶段所获得的 I. 服务 1. 大学服务,包括所获职位及主要职责。 2. 学科服务,包括专业学会的职位、期刊编辑职位或基金和项目评审等。 3 案件陈述 案件陈述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说明如下: 3.1 系或学院及其发展目标分析 案件陈述的本部分描述系或学院当前发展状态和未来目标,以及所提提请的任命与之相关性。包括以下内容: A. 候选人所服务的学院或系的课程体系、学术状况及研究目标综述。 B. 学院或系的当前规模、专业分布以及教师队伍的优势和劣势。如果需要,包括学校相关系的类似信息。 注:附上相关系或学院的教师名录,包括职位和职称信息以及学科和研究领域。如果候选人服务于一个特定的 division ,名单将限制在该 division 的教师。此外,提名系或学院应完成附录 E 所规定的统计表并附在本文件后。候选人服务于一个 division 时,应包括两个版本的统计表,一个是关于 division 的,另一个是关于系或学院的,并构成一个整体。 C. 所提请任命领域的课程计划,包括所有注册在校学生、不同学位层次的学生以及当前毕业率趋势。 D. 被提名者在系和学院(如有必要,包括校内的其他单位)的学术和教学计划中所担任的角色。 3.2 挑选过程的报告 当从其他机构招聘候选人,提名系或学院应说明搜寻过程,包括所考虑的其他候选人姓名并解释为何选择这一候选人。 有关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可以授权一个系或学院直接开始操作其初级教师晋升 tenure 任命的评审,而不需搜寻程序。这种情况下,系或学院解释其如何通过比较本领域的其他学者审查候选人的资格并决定提请其 tenure 任命。 如果候选人将获得联合聘任,案件陈述应包括对所有相关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对候选人选择过程贡献的描述。 部分系和学院成立内部委员会在其全体 tenure 教师决定是否提名潜在候选人前进行初步评审。在这种情况下,应说明评审候选人的过程并附上内部评审委员会的书面评审意见。 部分学院同时在系 /division 层次以及学院层次操作评审。案件陈述应说明其采用的程序,并分别提交系 /division 和学院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评审的报告。 如果系或学院提请任命在先前没通过 tenure 评审的候选人时,应包含先前评审的完整材料, 包括投票情况和结果。所谓完整材料是指先前评审所收集的所有材料,包括所有推荐信。当候选人先前没有通过另外系或学院 tenure 任命时也有类似要求。 3.3 投票的报告 案件陈述的本部分提供关于有任命投票权的教师人数、投票日期和投票方式、投票结果等信息。还应提供缺席投票成员的缺席原因。投票 tenure 任命时不能无记名投票,应该公开投票或记名投票。 如果任何教师投票反对或弃权,报告应该解释原因。 TRAC 也可以要求投反对票或弃权票的教师提交一份有关其投票原因的陈述。如果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有多人投反对票或弃权票,可以分别就其对任命的看法作出书面解释或集体解释。经投反对票的教师本人慎重决定,反对,这些陈述可以含在档案材料内或是直接提交给教务长来考虑 TRAC 任命。大学其他教师也可以就其对任命的看法向教务长提交书面材料,不论其是支持还是反对这项任命。 在一个系提请 tenure appointment 同时在 Barnard 学院有对应系时,对应系 tenure 教师关于候选人学术资格的投票将作为记录的一部分提交给 TRAC 。此外,提名系可从相应系获取一份关于候选人的书面评价。如果相应系有任何教师投票反对这项任命,书面评价应讨论竞争的观点。此外, TRAC 可要求相应系反对或弃权的教师提交一份关于其投票原因的书面解释,这个可以直接交给提名系包含在档案材料中或是直接提交给教务长。 3.4 候选人资格审查 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在案件陈述中讨论候选人的资格、学术造诣及其未来贡献,特别是其与 “系或学院及其发展目标分析” 部分所描述的目标的相关性 ( 参见前一篇博文 ) 。 A. 科研和学术 本部分评估候选人的科研,主要发表成果以及其他学术成就,小心辨识其最重要的贡献及其在其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也通过比较本领域的其他学者来评价候选人的资格并讨论候选人的未来学术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系或学院应: 1 、识别候选人专业领域的顶尖期刊及其论文作者。 2 、如果候选人所在领域学者一般都能获得外部经费,应讨论审查候选人获得的项目资助情况。 3 、采用候选人所在学科的通行标准讨论审查候选人的学术影响力。以及, 4 、说明候选人所获得的各种奖励的重要性。 如果系或学院在早期 tenure 评审时就否决候选人,其应就此否决作出解释,说明为何在早期评审就推翻其先前对候选人工作质量的判断。 如果大学的其他单位已作出反对任命候选人的决定,系或学院应解释其为何还要选择该候选人提请 tenure 任命。此外,它还应从其他系或学院获取一份反对任命该候选人的原因的陈述。 B. 教学 作为案件陈述的一部分,系或学院应说明候选人教学成绩。包括所授课程、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指导博士后等信息以及参与课程建设的情况。同时评估候选人的课堂和作为指导老师的效果。 关于候选人教学成绩的证据,如课程大纲等,应包含在本陈述的支撑材料中。 关于教学效果的讨论应附有记录,如学生调查结果,来自现有和以前学生的信,或听课报告。如果提名系或学院为这一目的采用学生评估,应包含两到三个主要问题的统计结果的汇总 ( 如候选人教学的总体质量或课程质量等 ) ,统计应使用附录 F 所提供的统一表格。系或学院也可以附上其他问题的统计结果,不包括个别学生提交的调查表。 关于候选人导师角色的讨论应附上其指导的学生和博士后名单及其当前职位 ( 如果知道 ) 。 C. 服务 本部分评估候选在教学和学术之外对大学和学科的贡献。也可说明候选人未来将要承担的服务。与评审相关的服务种类包括,例如大学的管理职位,学科学会的职位,期刊编辑职位以及科研项目评审成员以及候选人在其学术领域的有特色的科普活动等。 3.5 候选人个人陈述 候选人准备一份不超过 5-10 页的关于其当前研究和教学现状和未来研究和教学计划的简要陈述 ( 或有关的艺术或职业活动 ) 。个人陈述的目的是向 TRAC 提供进行中尚未完成的计划以及那些尚在计划阶段的研究计划等信息,而不是已经完成的科研情况。候选人也可以在陈述中讨论其教学哲学。 所有初级教师提升 tenure 都要求提交个人陈述。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提请任命外部候选人时可以豁免这一要求。 3.6 推荐信 每项提名 tenure 任命必须有来自外部学者的评审意见作为支持,并以本文件下文所附的 推荐信 的方式进行。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未经教务长办公室的批准不能修改标准信。文理学院各系的候选人的评审由文理学院执行副院长获取推荐信,其他学院的候选人则由各自院长获取。执行副院长或院长可以授权给合适的系主任或其他人员。这些信件应在足够早的时间收集,在系或学院经过慎重考虑让其 tenure 教师投票评审之前。 负责收集评价的个人汇编推荐人名单和比照学者名单,考虑来自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的建议。在构建这些名单时不能咨询候选人。当不能从大学 tenure 教师获得足够的帮助时,该负责人应从其他机构学者那里寻求建议。 通常,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收集不超过 12-15 推荐信。要特别留意收集候选人所在专业领域最知名的学者的推荐信。当候选人的工作实际上是跨学科或涉及多个学科时,推荐人在所有学科方向都应有充分的代表性。在 TRAC 觉得提请任命单位没获取足够数量候选人所在领域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意见的情况下,它将请示教务长增加推荐信并推迟评审的完成。 推荐人不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也不能是其他高校非 tenure 聘任的教师。虽然训练过候选人或与其合作过的学者可被要求参与评审,但大多数推荐人应由与候选人没有共事过的学者组成。 作为评审的一项内容,推荐人被要求将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与其同领域的其他学者进行比较。比较名单所选定的学者包括其所在专业领军人物。对于更年轻的候选人,应包含一些明显资历高的学者。在这种案件中在名单最后包含以下段落是适当的: 注意到以上所列的部分人物是非常资深和优秀的。列出其姓名是为了寻求同 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我们不建议 当前能比得上他们;更合适点,我们请您对 达到他们地位的潜力作出最佳估计。 一份实力弱的比较名单会显著削弱候选人的案件,会促使 TRAC 寻求关于其学术地位的外部补充信息,因而会耽搁评审的完成。比照学者应仅包括哪些有足够能力获得哥伦比亚大学 tenure 聘任的个人。除了个别接近 tenure 水平但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外,不应包含非 tenure 教师。 由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处理,候选人的出版成果的样品可按照评审要求包含其中。 送达每一也在比照名单中的推荐人的比照名单被修正而排出推荐人的名字。送到先前已就某一候选人的任命给出意见的推荐人的信函被修正而提到早先的通信情况 ( 参见附录 C) 。 在得到大概允许后,在接到正式评估请求前,潜在推荐人会被问及他们是否会对候选人的工作进行评审。负责收集推荐信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指派代表(比如系主任)作出这项询问。无论如何,所有初步询问应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并要求潜在评审人书面回应,以便对那些拒绝评审候选人的情况和原因留下书面记录。对这种询问没有回应或拒绝提供书面回应 的个人应在下文评审人名单中注明。 对于那些没有回应最初请求的推荐者,应在合适的时间后发出后续信件,同时也有必要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提醒他们。这种提醒的时间选择和形式取决于 tenure 评审的紧急程度。 档案材料包含所有被要求提交书面材料的学者的回应,连那些拒绝对候选人聘任作出评价的也包含在内。关于推荐人和比照学者的以下文件也应是候选人档案材料的必需的部分: A. 适合候选人评审的潜在推荐人的完整名单,附带每位推荐人的简要介绍,包括完整头衔,专业领域,学科中学术地位以及先前同候选人的联系(如果存在)。名单还要标明哪些推荐人在评审候选人时拒绝提供推荐信或简单不作出回应。包含同样信息的另一单独名单包含适合对一个潜在外部候选人进行初步评审的所有学者。 B. 要求推荐人与候选人进行比较的学者名单附有对每一学者的简要介绍,包括完整头衔,所在机构, tenure 状态,专业领域以及在学科中的地位等。 C. 候选人的专业领域的杰出机构名单附带其入选理由的简要介绍。 D. 正式请求评审的推荐信样品,包括日期或作出请求的日期并附上比照名单。 E. 任何随后送达推荐人信件的样品,指出作出请求的日期以及收信人列表。 系和学院通常仅收集一轮评审意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经过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和教务长的特别许可,他们可以要求一些初步评审信。例如,一个系或学院可能需要少量的评估意见用来帮助其决定是否与潜在的外部候选人开启来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的谈判。这类信件的复印件包含在档案材料 中但要清晰地与推荐信区分开,连同以下信息: A. 系或学院恳求评审人员的完整名单。对于没有回应的个人应包含书面指出其未书面回应以及关于原因的解释(如果该信息可以获取的话)。 B. 对每一个人都给出简要介绍,包括所在机构,职称,专业领域,学科的地位以及与候选人先前的联系(如果有)。 C. 请求评审的信件样子,包括日期或作出请求的日期。 D. 请求评审材料中包含的任何比照名单复印件。 E. 所有回应的复印件。 3.7 发表的成果 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提供 8 篇经过挑选的候选任论文及其他著作,并附所提交材料的封面索引。这些材料应包含候选人的最重要的工作,并能代表候选人学术水平的宽度和质量。可以包括即将发表的论文和手稿,会议论文以及项目申请书以及发表的论文。如有论文或著作是与其他人合作的,应注明谁是主要作者。如果重要论文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应包含一份关于其内容的英文简要大纲。 3.8 补充文件 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可以在候选人的档案材料中包含其希望 TRAC 考虑的任何附加信息 (例如,教学引用或出版评审)。 4 证人到 TRAC 作证 如前面的博文所述, TRAC 在一次听证会就完成一项任命评审时不需要听取证人作证。在需要召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时,它将请求教务长安排至少一位证人出席会议。为应对这种可能性的发生,系或学院在其档案材料指出建议找谁作证,如有必要找谁出席。院长或系主任通常担任这一角色但也可以指派其他与候选人领域相近的其他成员出席。当一名候选人被多个系或学院提名任命时,推荐证人名单应包括每个单位的代表。 5 档案材料提交 档案材料以 CD-ROM 或闪存盘的电子文档方式提交给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办公室,出版的书籍除外。这些应提交硬拷贝连同电子媒介包含在档案材料中 ( 论文和手稿包含在电子文档中 ) 。 所有提交的电子文档材料应转换成 pdf 文件格式,不能有加密和保护限制。在准备 CD-Rom 或闪存盘时,提请任命单位应依据下文的检查清单对每一个文件内容、文件名和文件顺序等进行仔细检查。 Pdf 文件的最大限制是 28 MB 。如果文件过大,先使用 PDF 优化器,如果优化器不能减小到 28 MB 以下,请将文件分成两个文档并适当命名,如, Lastname_F_supp-mats1.doc 和 Lastname_F_supp-mats2.doc 。如果档案材料太大,一张 CD 不能容下,论文、手稿,如有需要,补充材料等应放在另外一张 CD 盘中 ( 注 : “F” 识别候选人的第一次评审 ) 。 6 附:详细材料的提交规范 文件内容 文件名 1. 档案材料索引( Cover Sheet ) Lastname_F_coversheet.pdf 2. 目录 Lastname_F_toc.pdf 3. 候选人的简历 Lastname_F_cv.pdf 4. 报告 • 来自 EVP 的信函 / 报告 / 院长推荐候选人的 tenure 聘任 • 来自学院层次评审委员会推荐候选人 tenure 聘任的信函 / 报告 Lastname_F_reports.pdf 5. 案件陈述 • 系或学院分析 - 教师名单 - 统计表 • 选择过程报告 • 投票的报告 - 内部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价 , -Barnard 学院 / 哥伦比亚对应系(如有)的评价 • 候选人资格评价 - 科研额学术 - 教学资格,包括评价统计汇总 – 服务 Lastname_F_casestatement.pdf 6. 被提名者个人陈述 Lastname_F_nominee.pdf 7. 补充材料 • 课程大纲 • 论文或未发表的手稿 • 工作评估 Lastname_F_supp-mat.pdf 8. 推荐人评审 • 候选人所在领域顶尖机构列表 • 附带说明的推荐人名单 • 附带说明的比较学者名单 • 致评审人的信件样品和任何后续信件样品 • 来自推荐人的所有回应 9. 初步评审 • 带标注的评审人名单 • 致评审人的信件样品和任何后续信件样品 • 所有收到的回应 Lastname_F_referee.pdf 10. 证人的推荐意见 Lastname_F_witness.pdf 11. 以前所有的 tenure 评审材料 Lastname_F_previous-review.pdf 7 附录(内容略去) 附录 A 关于外部候选人致推荐人的标准信 日期 机密 附录 B 关于内部候选人致推荐人的标准信 日期 机密 附录 C 关于学院或系搜寻候选人致推荐人的标准信 日期 机密 附录 D 档案材料索引 日期 附录 E 提请任命系 / 学部 / 学院的教师构成表 附录 F 教学评估摘要 附录 G 附带标注的推荐人名单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4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哥伦比亚大学Tenure评审通用政策简介
热度 19 st69786 2015-7-14 11:25
哥伦比亚大学Tenure评审通用政策简介 贺飞 北京大学 1 前言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北大在内开始全面推行 Tenure 评审制度,北大从 2015 年开始,理工科新进教职人员都是 tenure track 教师,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里摘要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12 年版的 Tenure 评审的通用政策和程序,以供借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命一个常设委员会来负责全校范围的 tenure 终审。这个常设委员会名叫 Tenure 评审咨询委员会( Tenure Review Advisory Committee , 以下简称 TRAC ) ,它负责审议院系(不包括法学院和师范学院)推荐的候选人最终能否被聘为 tenure 教职。这是一种综合系和学院涉及聘任的多种考虑的最终评审程序,其目的是审查先前的评审是否严格和真实,并确保所有候选人(不管其是哪个学院或系提请这项任命)达到同一高标准。通过审查候选人任命的程序及其资格,确保整个大学范围在 tenure 任命评审的一致性,从而晋升聘任那些高素质和学术声望的教师。 TRAC 的日常工作由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代表教务长管理,向教务长提供咨询意见,由其决定是否将候选人提交给校长和校董会决定其 tenure 聘任。以下介绍的政策和程序指导除该校 Barnard 学院外的所有 tenure 提名候选人的评审。 Barnard 学院评审候选人的程序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由另一独立文件规范。以下介绍的是 TRAC 工作的通用政策和程序。至于指导院系及候选人层面的政策和程序将在后续文章中介绍。 2 TENURE 聘任的标准 哥伦比亚大学认为,一所大学作出 Tenure 聘任决定仅当一个人被广泛认同其优秀,适合学术需要,对学科发展和学校发展目标很关键时。 Tenure 评审过程不仅要考虑被任命者的质量,还要考虑所提请的任命对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的潜在影响。 提请 tenure 任命的时机由系或学院根据其当前条件其未来发展方向决定。由于涉及到经费问题,在没有事先得到相关院长或执行副院长预算认可时不能招聘 tenure 职位。预算认可通常指定能够聘任的某领域或一些领域,从而意味着决定了学术优先发展方向。但不是说提名单位必须聘任才能提升其学术优势和教学水平。 比 tenure 聘任学术需求更关键的是提请任命人员的资格。在每种场合,被提名者应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一个证明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人,并能展示其未来持续做出科研贡献的能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也是必需的,但单是这一点不足以成为 tenure 聘任的基础。对任何提请任命的基本要求是学术成就并证明有显著原创和创造性能力。 不论其学术年龄多长,每位候选人应有真正高质量的工作。尽管论文数量也是用来评价候选人工作在其领域贡献的标准之一,但相对较少考虑数量问题。而且 Tenure 也不是简单地对候选人过去成就的回报。也是对候选人能继续成为重要且高产的学者的一种信任投票。因此,候选人应有持续活跃的学术议程显示在其学科中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同行评议是判断一名学者学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所确定的学者应是其学科公认的学术领军人物,较为年轻的学者应是已经公认取得杰出学术成就的,仅慎重考虑那些被认为极大可能成为其学科领军人物的年轻学者。 当候选人来自职业学院或者艺术类学科时,将采用比照标准法进行评审。惯常采用的考评候选人学术出版和论文的办法将被其他方法所取代,例如新闻业成就、建筑工程作品或艺术创作作品。不管怎样,所有候选人须有较高的原创性成就的成就,并能显示出其潜在的持续职业影响力或艺术成就,并被同行认为其在本领域是极为优秀的。 这些标准将在充分考虑候选人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其所在学院的不同使命的情形下适当灵活掌握。由于不同学科的学术评价存在差别,因此用于评价其学术成就的措施也应适当变化。虽然如此,所有候选人都必须达到大学的总体共同预期标准 , 不论候选人是何种学科背景或提交何种作品类型,都必须证明其是或有潜力成为所在学科的领军人物,这一点对大学来说极为重要的。判断一名候选人是否符合标准的责任由提名候选人的系或学院承担。 TRAC 通过审阅材料, tenure 聘任将仅推荐那些系或学院已经提交有说服力材料的候选人。 3 提名 TENURE 任命 虽然大学的许多层面有采用不同方法评审潜在候选人 tenure 的权力,每项任命需要相关系或学院的 tenure 教师投票同意,并得到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批准。最少要求,绝大多数合乎条件的 tenure 教师必须投票支持向 TRAC 提交评审。经过相关院长或执行副院长的批准,学院和系可以确定更高百分比的投票支持率作为提请任命的条件。 在联合提名 tenure 聘任时,候选人所服务的所有系和学院都应进行明确的投票同意。 是否提名候选人的决定由公开投票或者记名投票确定。这样一来,任何投票反对或者弃权的教师将被识别出来,并被要求他们向 TRAC 提交弃权或反对的原因解释。 当一个系或学院投票反对任命,反对向教务长提名 TRAC 评审候选人时,启动一项新的评审只能是在得到相关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和教务长预先批准后才能进行。不管是否同一系或学院相信新的评审是适当的或者其他系或学院希望考虑候选人的可能 tenure 聘任。对于那些已获得大学全职教学任命的候选人,新评审必须遵守大学章程非 tenure 服务期限限制的相关规定。 被同一系或学院二次评审仅能接受的情形是候选人自从第一次评审后工作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显著提高,这样原先的负面决定将不再有效。同样规则适用当候选人从不同的系或学院接受第二次听证,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在第一次评估之前工作是否完成,候选人在其学科达到优秀标准。 候选人最终是否提交给教务长进行大学范围评审的决定,将由被任命候选人所在学院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作出。 4 常设委员会主要考虑因素 每项 tenure 聘任都有一致的支撑材料。发起聘任的系将牵头准备这些材料,但由学院院长或执行副院长负责审核这些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负责督促他们及时提交材料。 教务长办公室在收到规定的全套完整材料前不会将聘任提交给 TRAC 列入评审日程。 TRAC 成员在讨论提名前最少需要两周(三周更好) 审核档案材料。因此,提请任命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应尽可能快地向教务长办公室提交候选人的档案材料。初始档案在正式提交评审前可以随时补充新的材料。 TRAC 判断一项聘任的主要依据是候选人的档案材料以及提名系或学院所准备的陈述材料,以及其他支持文件和来自被提名者所在学科知名学者的评审信。关于以上各种信息的要求将在下文给与简要说明。本文件第二部分包含关于如何准备候选人档案的更多细节。 TRAC 在讨论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前也可邀请证人出席说明,并从大学内外多种渠道收集更多的信息。 支撑陈述材料: 一项聘任的陈述材料构成候选人档案的核心材料,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系或学院现状分析及其目标分析: 这部分陈述材料的内容主要应说明所提请的聘任对提名单位的重要性。主要包括提名系或学院的现状,学术发展和课程建设需要提请相关任命才能实现,以及候选人是如何满足所在单位实现其远景目标的需求。 2) 搜寻候选人过程的报告: 作为陈述材料的一部分,系或学院应说明候选人是如何被挑选出来和初步评估的。如果候选人是通过搜寻来选择的,应说明是谁向系或学院推荐的以及为何要优先选择这名候选人。在提名初级教师晋升 tenure 前不必进行正式的搜寻程序。虽然如此,系或学院应在陈述材料中说明如何评估其他候选人的。 当系或学院提名一名在该单位先前评审投票中被否决聘任的候选人时,陈述材料应对早先的评审过程进行说明,包括否决的原因以及所在单位为何不再考虑先前否决的这些原因。但一个系或学院提请聘任先前被其他单位否决 tenure 聘任的候选人时,该单位应从其他单位获得第一次评审过程的说明以及第一次评审否决任命的原因。该单位自身的陈述材料应说明新的评审过程以及其为何不接受前一家单位对候选人作出的负面评价。 3) 关于投票的报告 : 陈述材料应说明关于一项聘任的正式的投票情况,在文理学院提请的聘任中还应包括 Barnard 学院的对应系的投票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有资格投票的成员的出席人数及参与人员的投票结果。如有资格的投票成员缺席,应解释其缺席的原因。 当提请聘任系有人反对聘任或弃权时,陈述材料应包括关于他们有关原因的解释。 TRAC 可要求投反对票的教师提交对候选人的书面评价,这也应包含在档案材料中或依据提交材料个人的要求直接提交给教务长考虑 TRAC 的决定。如果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有多人反对或弃权时,这些人应分别按照上述要求提交书面材料或提交他们关于这项聘任的看法的共同解释。 4) 候选人资格审查 : 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通过陈述材料向 TRAC 说明其对候选人学术质量、教学和服务的评价,应同时包括对候选人的过去学术成就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价,通过比较候选人和其所在领域的其他学术领军人物工作来说明其重要性。还应说明候选人的 教学质量并包括其为大学和学科提供服务的信息。 作为支撑材料,系或学院的陈述材料应包括以下附加书面材料: l 候选人准备一份关于其当前研究和教学及未来发展目标的个人陈述。例外情况下,学院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可以豁免对资深的外部应聘者这一要求。 l 在某些系和学院,委派专人或由材料审查委员会审核评估候选人的工作,就其资格向全体教师准备一份报告。所有这些报告都作为档案材料的一部分。 l 一些学院对一名候选人进行系级或 division 级然后学院的委员会多次评估。这种情况下,一般通常由系或 division 准备陈述材料,但学院级的委员会也应提交一份关于对候选人评估的报告,以及关于聘任投票的记录。 l Barnard 学院各系在考虑文理学院对应系的意见后负责其候选人的评审。这种情况下, Barnard 各系向对应系提交一份对候选人资格的独立书面评审材料,并包含在档案材料中。 l 候选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份当前简历的补充材料,提供被提名者学术和专业训练、成就和工作履历的完整记录的足够充分信息。 l 提名系或学院应向 TRAC 的评审提供被提名者少量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著作、发表或尚未发表的论文等。 l 系或学院支持其对候选人的教学计划的贡献评估是课程大纲和适合其领域的其他形式的书面证据。此外,补充评价候选人的教学能力的证据包括哥伦比亚或来自候选人以前机构的课程评估的统计汇总 , 实地听课结果,关于候选人的以前学生的信息和教学奖等。 l 最后,系或学院可以提交有关候选人资格和其希望 TRAC 在 Tenure 聘任过程中应考虑的任何补充信息,如论文评审意见等。 推荐信 : 公认权威对提请任命的书面评审成为 TRAC 的关键信息来源。对候选人的评审推荐信由提请任命的执行副院长、院长或其指派的人员负责收集。作为其评审工作的一部分,如下文所述, TRAC 可以请求教务长获取更多的推荐信。 所有学科送给推荐人评审的标准信件仅有详细格式文件的复印件供各单位参考,这些信件仅在得到教务长同意后才允许修改。如果是教务长收集,信件分享给相关系主任、院长和执行副院长,除非评审人声明仅限教务长和 TRAC 阅读。 院长或执行副院长负责选择送达推荐信的学者,考虑来自提请任命的系 ,division, 或学院的建议。但确定评审人名单时不能咨询被提名人。 档案材料内通常包含 12-15 封推荐信,其数量依据其评估质量少于提交材料的推荐学者数。推荐人应主要由候选人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组成。一些候选人有可能工作在一个学科内的多个专业领域或是多个学科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推荐人应包括候选人每一不同工作领域的知名学者。推荐人可以包括候选人的合作学者或以前的指导学者,但大多数评估者还应是没有与候选人一起工作过的。他们可以是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术机构的学者,但不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 每位推荐人被要求将候选人与其领域内的其他学者进行比较。在选择比照学者时,应细心定义提请任命的专业领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既要恰当又不能太窄,不能让推荐人觉得难以在被提名者和其他学者之间作出有意义的比较。 比照名单由那些有资格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 tenure 的学者组成。一般是候选人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即使被提名人是一名年轻学者。在这些案例中,推荐人被要求给出其对候选人能否有潜力达到那些资深的比照学者的成就的评价结论。 比照名单通常不包括其他大学的非 tenured 学者,即便候选人参聘哥伦比亚大学初级教职也是如此。 由于比照学者是基于其学术声望选择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也可以请他们评审候选人。虽然不能仅仅因为他们是候选人的同行,而简单将他们从评审人名单中排除出去,但也存在不应参与评审的其他原因。例如,某一比照学者可能在其他大学拥有一个非 tenure 的职位或其也申请了候选人所考虑的职位。 档案材料应包括所有推荐人的书面回应,连那些拒绝评审候选人的回应也应包括在内。作为搜寻外部候选人的一部分,一个系或学院可在得到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和教务长的特别事先承诺后,在决定是否启动与候选人谈判前收集少量的初步书面评审。所有这些评审的副本连同回信的样品均应包含在档案材料之内。 外部评审附有传记信息,简要解释为何系或学院选择写信给每位推荐人。这些描述让 TRAC 了解推荐人专业领域、在其领域的学术地位以及从前和现在与候选人的任何关系。档案材料 包括每位比照学者的类似的传记信息,从而帮助 TRAC 了解候选人与其学术领域的其他学者相比的学术优势。最后,系或学院提供一份候选人所在专业领域的领军学术机构的名单,并附上入选理由的简要解释。 典型情况下,外部评审信是在 系或学院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发出。院长、执行副院长或其授权者收集的推荐信在聘任投票前,应提供给系或学院所有 tenure 成员分享,除非推荐人声明其推荐信仅供教务长和 TRAC 审阅。 为帮助推荐人准备其评审,向他们提供候选人的简历以及由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挑选的其代表成果的样品。出于礼节需要,可在正式发出评审请求之前事先联系潜在的评审人,以确认其是否愿意承担这项工作。与潜在评审人的联系应是书面的而不是电话联系,并将那些拒绝提供书面评审的名单包含在候选人的档案材料中,并附上他们对其拒绝的原因解释。 证人 : TRAC 通常不需要听取证人意见。可是当其发现单次会议不能形成决定时,将安排能提供 tenure 任命以及候选人资格等需要信息的个人出席随后的会议。 TRAC 邀请系主任或院长作为证人出席,只要是要求多次会议决定候选人评审时。系主任或院长可以指派系或学院与候选人专业更为接近的其他人参加。只要 TRAC 请求系主任或指派人出席作证,教务长办公室将通知提交人任命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 TRAC 可依据其自身判断要求其他证人出席。这可以是系或学院的其他成员,也可来自大学的其他单位或其他大学的学者。 5 TRAC 的构成 TRAC 由教务长从哥大各学院挑选 tenure 教师 13 名成员组成,包括来自 Barnard 学院的。通过了大学范围评审拥有 tenure 职称的教师也可参与这一工作。教务长每年秋季开学初向全校公布 TRAC 成员名单。 TRAC 成员的服务期限是错列的,通常是 3 年。教务长可以安排教师短期参与替代常规成员(当其休假,离职或其他不能履职的原因)教务长指派一名委员会成员(一般是具有委员会三年任期的)担任主席。 由于 TRAC 成员的学科代表性很广,没有学院,系或学科确保能在其中占有一个席位,以下情形例外。根据与 Barnard 机构间协议的规定, TRAC 成员将从该学院增加一到两名成员。这些增加的成员仅参加对 Barnard 的候选人的评审,并根据 tenure 评审规定操作该学院的 tenure 任命。 6 向 TRAC 提交候选人任命的日程安排 计划聘任的评审从年初的春季开始,这时由教务长要求学院提交其潜在提名者的初步信息。截止到 4 月 15 日 ,学院院长和执行副院长提交一份他们计划评审的初级教师名单,不管聘任是否有可能执行,以及他们识别出认为有可能成为潜在 tenure 聘任候选人的目前在其他机构的学者。对于每一位列在名单中的候选人,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提供任命可能性的初始评价以及其学术工作的简要介绍。此外,学院院长和执行副院长通知教务长其希望操作的导致未来 tenure 聘任的所有高级搜寻。 到 5 月 15 日 ,院长或执行副院长送交教务长办公室确认其已经就其已知候选人送出的外部评审推荐信的请求。对每位候选人,确认书包括推荐人和比照名单以及评审请求信件寄出的具体日期。 在这个日期可能还不知道部分 tenure 候选人的情况。外部搜寻这时还不能结束或其随后成为对被其他大学聘为初级教师的候选人组织 tenure 评审的必须手段。随着另外候选人的识别,学院院长和执行副院长尽快地通知教务长办公室。对这每一个人,包括推荐人和比照名单以及评审请求信件寄出的具体日期。 要求 系和学院在每年的 12 月 15 日 之前完成除了那些被其他大学招募的外其内部初级教师的评审。 当一个学院的工作量很大时不能在寒假前完成任务时,教务长将允许其最终期限的例外。这种案件中,院长或执行副院长有责任请求例外并协商在学术年度开始前提交学院内部候选人的任命请求和档案材料的一个单独日程。 学院和系需要得到教务长特别允许在 2 月 28 日 之后提交初级教师晋升任命及相关档案材料。虽然对外部候选人来说没有最终评审期限,但如果教务长是在 3 月 31 日 之后收到任命请求时,就不能确保 TRAC 能在学术年结束时完成评审。 系和学院应尽最大努力识别外部候选人,并且在学术年度内越快越好。大学连同其他大多数主要大学认可 AAUP 政策指南规定的确定 5 月 15 日 是向其他机构发出任命当年秋季教师招募 offer 的最终日期。这个 offer 不能视 tenure 评审结果赞成与否。为适应 AAUP 最终期限,学院院长和执行副院长应在 3 月 31 日 之前向教务长提交外部候选人的提请任命和档案材料。 认识到同其他大学的教师谈判会被拖延并棘手, TRAC 将努力在这个日期后就着手展开外部候选人聘任的评审工作。然而,如果如果评审在 5 月 15 日 之前不能完成时,提请任命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候选人机构获得关于 AAUP 最终期限的豁免。 一个学院或系的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在请求推荐人评审其内部候选人时,错过 5 月 15 日 最终期限,应向教务长书面解释延迟的原因,并承诺学院如何确保 12 月 15 日 提交提请任命和支撑材料的最终期限得到遵守。如果一个系或学院未事先得到教务长的允许而错过 12 月 15 日 最终期限, TRAC 可以推迟考虑候选人,直到其他初级教师的评审完成时一起审议, 即使意味着推迟评审到下一个学术年度可能会不符合大学章程非 tenure 服务期限限制的规定。 7 TRAC 评审 TRAC 从 9 月到次年五月定期开会。补充会议将在六月份召开,但是不能在七月和八月召开。委员会每月至少开会两次,当 TRAC 主席和教务长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增加会议次数。 在其九月份会议上, TRAC 将首先讨论如何安排对特定候选人 tenure 聘任的评审小组成员构成。根据讨论结果, TRAC 主席将指派五位成员组成对一名候选人的评审小组,并指派其中一位作为第一评审人,并选择另外一位作为第二评审人。在本年度期间,当学院院长和执行副院长有其他提名提交教务长时,均按这种方式成立另外的评审小组。 TRAC 主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更换评审小组的成员。评审小组成员身份是保密的。 TRAC 在指派评审小组成员时 , 要确保成员的适当的知识宽度和学科结构,特别是当候选人的工作涉及交叉学科时更是如此。此外如有可能,评审小组还应有与候选人学科相近的成员。不过,并不要求与候选人的特定专业完全一致,而且通常还要求每个小组中有一位成员与候选人的专业领域迥异。 TRAC 成员如果有以下情形将不能参与评审该候选人:与候选人有共同发表论文;有共同参与外部同一项目的经历;参与培养和训练候选人;参与提名候选人 tenure 任命的搜寻委员会;在系或学院等任何级别参与过对候选人任命的投票;以及来自文理学院或 Barnard 学院的成员在其他学院与候选人同属一个系。此外,如果他们认为存在其他原因的利益冲突,也可以提出要求撤换。 在存在利益冲突的任何时候,成员既不能出席委员会关于任命的讨论,也不能接触候选人的档案材料。然而,如果他们投票反对任命或在系或学院层次上弃权,要求他们照所有不支持给予候选人 tenure 的书面解释样子作出书面解释。 教务长办公室在与其主席协商后确定 TRAC 会议日程。任命通常按照提交先后进行评审,但在关键招聘和保有案件中也可以加速。 每项任命在 TRAC 的常规例会中至少讨论一次。讨论结束时,委员会决定是否推荐授予 tenure 或保留待未来会议进一步讨论。当一项任命需要多于一次的听证时,由教务长通知提请任命的学院院长或执行副院长。 如果 TRAC 决定需要召开多次的听证会 , 委员会应请求教务长在重新考虑任命前收集进一步的信息,包括额外的外部评审信以及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的补充书面陈述。在得到主席的正式批准后, TRAC 成员可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取额外信息。要去他们开展任何这类活动时与主席保持沟通,并尽最大努力确保评审的保密。 TRAC 在其第一次任命听证会时不要求证人到场。只要是召开多次听证会,相关系主任或院长将应邀向 TRAC 就候选人的工作质量以及这项任命对其所在单位的重要性作证。当候选人被多个系或学院任命时,对其主要任命的系或学院的系主任或院长将被邀请出席。如觉得对评审有用, TRAC 也会邀请候选人将要服务的其他单位的领导。系主任和学院院长 可将证人职责授权给能更好讨论候选人资格及其将在系或学院担任角色的其他 tenure 教师。由 TRAC 决定应否要求另外的证人就候选人学术和教学质量作证。证人可以是提请任命单位的教师、大学其他单位或其他机构的人员。 为帮助证人与 TRAC 沟通,教务长办公室向其提供一份讨论话题提纲。提纲是委员会希望证人陈述的主要内容的依据。其他问题可在会议当中提出。虽然不作要求,证人可以准备书面材料提交给 TRAC 每位成员。 虽然评审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对其所分配的提请任命的评审, TRAC 的其他成员也可积极参与对候选人资格的讨论。讨论结束时, TRAC 的所有成员投票表决是否推荐候选人的 tenure 任命。 教务长(或指派代表)参加所有的 TRAC 会议,并可以积极地参与对任命的讨论。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和教务长的 Tenure 评审主管也参与支持委员会的工作。除了证人提供作证外,其他任何非 TRAC 成员的个人不能出席其任何会议,除非当评审一位 Barnard 学院的候选人时,按照大学与学院的机构间协议指定其教务长和院长可以出席观察商议过程。 TRAC 向教务长提供咨询意见,教务长主要依据其对候选人的评审意见但不被这些意见所束缚。特别地,分裂投票支持一名候选没有获得强烈认可时。除了最后投票外,教务长衡量证据出席 TRAC 会议并参与讨论。在作出任命决定前,教务长可在 TRAC 完成其评审后获取额外信息。这些信息,例如,可包括澄清或来自提请任命系的补充材料或来自其他机构专家额外的书面和口头评审意见。这些附加信息通常不与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的系主任、院长或执行副院长分享。 完成对候选人评审后,教务长向校长提交关于候选人是否被 tenure 任命的建议意见。仅在教务长和校长都认为该候选人值得 tenure 时,任命才提交给董事会批准。在提请董事会批准无固定期限任命前,来自医学院的候选人由教师理事会评审,而来自公卫学院的候选人则由教师大会批准。 在校长作出其提请聘任决定后,教务长通知有关执行副院长或院长要聘任谁的结果,然后通知候选人。在教务长、校长、或校董会不接受 TRAC 的正式推荐的特殊情形下,由教务长向其成员通报原因。被否定 tenure 聘任的候选人将应邀与教务长会面讨论相关决定。 第二次评审可以在一名候选人被否定后再次进行,但是仅在大学章程非 tenure 服务期限限制所规定的期限内召开。教务长在其认为第一次存在严重程序不规则从而影响评审结果时可批准新的评审,缺乏程序不规则理由时,一名候选人仅在教务长认为自从第一次被否定后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确实的学术增长罕见情形下被考虑。学院或系有职责在搜集更多的评审信、对候选人进行表决或以其他方式开始准备新的任命之前,得到教务长关于进行新的评审的批准。 来自系里的请求在提交给教务长之前需要得到院长或执行副院长的批准。为支持这类请求,提请任命的学院或系提交一份声明解释为何其相信新的工作达到标准可以二次评审。这份声明应仅涉及新的材料而不是第一次中已经考虑过的工作。教务长在决定是否重新考虑任命前可选择候选人所在领域的学者获得咨询意见。 如果教务长接受提请任命的系或学院召开新的听证会的请求, TRAC 不用再次评审提交支撑最初任命的材料的质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评审关注第一次评审后所完成的学术成果,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质量否决导致最初对候选人任命负面结论的理由。 8 保密要求 虽然 TRAC 的成员构成是公开信息,其所有会议记录应严格保密。 TRAC 评审一项聘任的评审小组成员构成和会议日期仅限参会人员知晓。委员会对一项聘任的讨论内容和实际投票结果同样仅严格限制委员会成员以及校长和教务长及其代表知晓。委员会成员、证人以及其他所有参与 tenure 评审过程的成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履行保密义务。 由于保密的需要, TRAC 成员和出席会议的其他任何人员希望讨论会议记录时需要与教务长或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联系。同样,大学的其他成员询问大学的 tenure 政策、 TRAC 的操作规程或评审个案等信息也应联系教务长或副教务长。他们不得就其问题和疑虑接触任何 TRAC 成员。 虽然候选人不能获得关于其评审的保密信息,但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教务长将告知他们进展。收到提请任命后,副教务长将向候选人出示这一政策申明的副本,并回答关于评审如何操作的任何问题。候选人也可在评审过程的任何时间节点要求同副教务长会面讨论程序问题。进一步信息可从院长或系主任处获得,他们有特定责任在遵从保密要求规定的前提下告诉候选人其 tenure 评审是如何操作的。 ( 2015 年 7 月)
155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贫困县名校考生翻倍 校长凭啥“扬眉吐气”?
热度 1 sucreal 2015-6-7 13:11
今天看到一篇报道:《贫困县名校考生翻倍 寒门学子成“热手”生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6/320371.shtm)有些话实在不吐不快。 首先,这个政策一点都不公平。招生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强制提高贫困考生比例,那总有人要吃亏。谁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呢?正是那些贫困,但又没有贫困到享受政策程度的学生!那些家境富足,占有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多种就学渠道的学生能有多大损失?一个政策,从勉强吃饱的人嘴里夺食物去喂吃不饱的人,但让吃撑的人随便吃,算公平么? 其次,这个政策一点都不合理。从报道中看出,有些学生本来能到市里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却被这个政策吸引回县城高中接受不那么好的教育。这是培养人才还是糟蹋人才?本来能到市里考550分,现在回到县里考530分,却上了600分的大学,这学生到底是强了还是弱了? 报道里那个校长感觉“扬眉吐气”。不过换做是我,我不会这么想。学校教育水平提高了么?师资力量充实了么?学生是因为能受到良好教育才报考这所学校的么?呵呵。
3477 次阅读|1 个评论
A股牛市的政策逻辑?
热度 2 陈龙珠 2015-4-27 09:03
本博在《 略论A股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 2015-04-05 )提到, 较高的股价和兴旺的股市,也是国有股无偿划拨补充社保资金不足的良机。 上周沪指在重要官媒 力挺下已创出了 4444.4 的新高,股民进场激情高涨。殊不知,股市的秉性是投资者自愿冒险贡献于社会的。这不,证监会日前已表态, 5 月起会一月两批次发行新股;今天又读到, 国有资产划入社保基金跨部工作机制已成立 。 即将过去 的房地产经济时代 - 改善百姓住房条件 - 大卖国有土地(很成功), 方兴未艾 的大金融时代 - 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机会 - 大卖国有资产及股权吗?拭目以待吧。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398 次阅读|3 个评论
李侠老师的科技工作者排名为何招来批评之声
热度 28 zhangjiuqing 2015-1-6 20:47
李侠老师的科技工作者为何排名招来一边倒的批评之声 因为一篇关于科技人员排名的文章,李侠老师被推上了科学网的风口浪尖。 一时间科技人员对此文章近乎一边倒的批评,甚至殃及到了李侠老师所在的专业—哲学学科,李侠老师所在的这一群体—文人。 这可能是李侠老师始料未及的。一贯豁达的李侠老师,是否会有几个不眠之夜呢? 李侠老师是一位我尊敬的学者,近些年著述甚丰。他对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的弊端发表了很多简明而深刻的见解,也对改变这些弊端提出了应对策略。 从过去的文章看,李侠老师原本是一个弱政府主义者或者是有限度的自由主义者,秉承的观点主要是政府应该少干预科学家的自由研究。只有在尽力保障科学研究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政府才会有良好的科技政策。 科技工作者的排名,在科学社会学上称之为科学家的分层。也就是说,科学家队伍呈现金字塔结构。就整个科学界而言,从下至下有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获奖科学家、国家科学院院士、终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等。就某一学科、某一学校、某一单位而言,科学家分层也是必然存在的。路透集团不是也发布各个研究领域全球顶尖 100 人排名吗?各单位不也是有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四级教授、五级—七级副教授吗?从这一点来看,李侠老师提出的科技工作者排名本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口诛笔伐的。 如果排名不关乎政府科技管理和科技资源分配,也不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也不关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动;或者排名是一种科学家群体的自发行为,是一种科研后评价,或者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提出的参考及资料,不与科技工作者的工资奖金津贴挂钩,你且去排名,事不关己,大家乐得看热闹。这就是为什么已经有那么多各种排名,科研人员并不那么在乎的原因。 然而,李侠老师给出了另一种选择,把自己放在强政府主义的立场上,并且与过去坚持的一贯立场原则完全相悖,不知何故。 也就是说,李侠老师把排名当成了资源分配的依据,把排名当成科研绩效的标杆,这必定使得排名成为一种管理科研人员的强悍工具和干预手段。这样,李侠老师站在了崇尚自由宽松的科技工作者的对立面。假如李侠老师的建议得以实施,在政府的科技行政干预如此强大的今天,会使得管理人员的干预行为变本加厉,这样的局面会令科技工作者感到担惊受怕。 从这种意义上讲,李侠老师这篇关于科技工作者排名的文章,招来一片反对之声也顺理成章了。顺便延伸一下,李侠老师依据科技人员综合排名进行科技管理的政策措施,与现在流行的利用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排名来分配政府科技资源、利用获得资助金额多少来判断科研绩效,在本质上是等效的。 有的时候,我会对一些搞公共政策研究的人说,不要为政府管理人员出太多的主意,你出的主意越多,他们的心就越乱。他们的心乱了,政策就会如忙人上厕所 - 不是大变就是小变。 配图:看似简单的算术平方根与繁分数是等价的。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1102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华尔街日报》的政策取向
ingzha 2015-1-5 06:04
我九十年代在日本工作时,唯一订阅过的报纸是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赤旗》本身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只是使我通过它对那些我相当了解的日本事务的报道,比较全面地认识日本共产党的政策。那时,除了日共所有的日本政党都参与了政权的轮换交易,透过日共,不失为一个观察、欣赏的好窗口。例如,当我读到《赤旗》首先报道日本首相细川签字的一个日期为 “9月31日”捐款收据时,我意识到这个没有政策、没有实力、只靠“清新”形象登台的“泡沫”政客的末日到来。 《华尔街日报》是我在美国订阅的唯一报纸。从去年八月以来,我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研究比较,收获不小。除了其商业影响外,我主要观察它的政策取向。这主要从它的A版后面两三页的意见栏表达出来。 首先,其非经济、非商业、非金融的单纯政治性的意见几乎没有价值,属于政治宣传广告。例如,被赶出联合国大使职位的JohnBolton作为常客,经常就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焦点问题(北朝鲜、伊朗等)发表违背事实的谬论,与《华尔街日报》相对客观的经济金融报道很不合拍。AmericanEnterprise Institute的“学者”们(多为退职官僚)也以此为阵地暴露他们的“自由保守主义”主张。政治家本人在此发言,多属防卫性质。例如John Edwards在民主党内初选时遭到《华尔街日报》等大力抨击,不得不来此澄清。克林顿夫人也在此向华尔街示好,但奥巴马比较聪明,没有直接撰文,而是由两位州长为他代笔在此声明。最蹩脚的是布托夫人,竟然也跑到这里来向华尔街求援。我当时就预感到她在巴基斯坦的不详命运。 其次,有些相关政府官员来此作政策性宣示,值得一读。例如最近美国财务部长Paulson就次级房屋贷款问题,负责金融事务的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就知识产权等问题在此说明,都是为了安定金融业、投资人的担心。至于温家宝或胡锦涛那样级别的人物,就没有必要到这里来凑热闹了。 第三,具有特定倾向的某些教授、专家常常来这里露面,虽然不负责任(他们享有言论自由),倒可以听听他们的一面之词。他们主要借此场地为共 和党的经济、金融政策献计,基本上以 Friedman马首是瞻,没有必要认真研究其成分有多少“科学性”。例如,名气很大的经济学论客Paul Krugman因其民主党自由派色彩,就不能在此发言,他的阵地是对面的《纽约时报》。 第四,有一些曾经在股票市场翻云覆雨的人物,如GeorgeSoros,也常常来作一番“哲学式”预告,不妨听之一笑。同时,要注意有一些人是因为持有某行业的股票,来试图误导读者的。 这一年来,华尔街(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两大剧变。《华尔街日报》如何报道它们呢? 第一是中国股票的暴发、暴落。《华尔街日报》对此几乎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报道中通常只能披露一些中国股市的神秘关键人物dealmakers,完全没有分析、批判、揭露中国金融非透明、非民主的本质。这表现出华尔街为了争抢中国金融市场、为了讨好中国的上市公司到纽约证券市场来交易,不惜牺牲多年的教训而置大多数普通小股东(因为美国的几乎所有员工都通过退休基金投入股票市场)的利益不顾。例如,有一家北京公司 Xinhua Finance Media Limited ,打着 “新华”的名义来美国上市(代号XFML),给别人的印象是靠新华社的垄断地位控制中国的财经新闻,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业绩。 其次,美国金融“产业”的衰落过程,突显出美国政府的政策干预本性。美国的克林顿政府财务部长Rubin和现任财务部长Paulson皆来自最大的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高盛集团),本身就是“谁操纵美国财政”的证明。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处理中,由Paulson亲自出面,与Fed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把第五大投资银行BearStearns (贝尔斯登)贱卖给JPMorgan(摩根)银行(我在贝尔斯登工作的同学形容其为“屠宰”行为),把本来管理、监督华尔街的SEC(证券管理委员会)完全当成废物来对待。Paulson然后又决定今后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直接贷款给投资银行。其实,所谓“投资银行”,并非从事银行业务,而是摆脱相关银行法规约束的投机基金而已。 去年7月,当贝尔斯登的两个“套利”(或称量子)基金破产时,SEC就已经注意到了。原SEC的主任会计Lynn Turner指出:“SEC应该告诉他们向外面寻求资金。如果贝尔斯登那时得到足够资金注入,就不会发生客户都来撤资的事情。”但SEC没有尽职,其头脑Cox在今年二月的国会听证会上以及直到贝尔斯登破产的前两天3月11日,一直宣称SEC满足于五大投资银行的现金储备。问题不是现金不足,而是“信心不足”。 Cox本人在3月13日贝尔斯登面临破产被“屠宰”的当天,竟然找不到他。原来他跑到一个大学俱乐部去参加一个官员的65岁生日晚会去了!其实,人们早知道Cox的知识和野心都不在美国的金融治理,为什么不早点换一个政客(国会议员)呢?SEC在6月底才起诉早已破产的贝尔斯登的那两个“套利”基金经理。 以笔者在与 Yahoo等大公司打交道的经历, 知道SEC首先是为大公司服务的。 Paulson用联邦储备银行的贷款通过摩根银行“屠宰”贝尔斯登,是因为这个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的倒闭会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么,这本来要求加强SEC的职责,限制投资银行的赌博性危害全球的业务,但结果却演变成缩小SEC机能,扩大Fed的权力,更进一步把美国公民的税金直接可以填充到投资银行的全球性豪赌行当。这真是本末倒置,表明美国金融政策为统治集团政治利益服务的本质。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23, 2008. 参阅 http://cpri.tripod.com/cpr12.html 等。
个人分类: 美国政治/社会|1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文:面向“十三五”的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zhangjiuqing 2014-12-5 21:21
我国的“十三五”时期各类规划研究已全面启动。 2015年,《中国科技论坛》将特别关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产业创新)中的重大管理问题的选题,欢迎各位参与这类规划制定研究的学术研究人员投稿《中国科技论坛》。 这些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应对分析 (2)“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3)“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资源配置机制 (4)“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挑战及环境管理转型 (5)“十三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风险评估与防控 (6)“十三五”时期政府转型下科技管理的趋势、重点 (7)“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服务与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8)“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转型升级 (9)“十三五”时期我国若干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前沿技术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趋势、发展障碍与应对 (10)“十三五”时期我国若干重点区域(例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协调发展 所有论文均应是学术研究性论文,即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有详实数据、案例、文献资料的支撑,对现状有理性的描述,对问题有透切的阐释,对趋势有定性特别是定量的预测,政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等等。 投稿事宜见网站: www.zgkjlt.org.cn 你也可以直接与编辑部沟通。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3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SCI收录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17种目录
wanyuehua 2014-10-17 15:44
2014 年 SCIE 收录农业经济期刊 17 种,其中 SCI 收录 5 种、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14 种。 2013 年 JCR 收录农业经济期刊 16 种,其中影响因子 2 以上有 1 种、影响因子 1 以上有 5 种。 2014 年 SCI 收录 农业经济与政策期刊 17 种目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POLICY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17 注: ★ SCI 、SSCI共同收录期刊14种 1. AGREKON 《农业经济》 Quarterly ISSN: 0303-1853 AGRICULTURALECON ASSOC SOUTH AFRICA, DEPT AGRICULTURAL ECON, PRIVATE BAG X1, MATIELAND,SOUTH AFRICA, 7602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 AGRIBUSINESS 《农业综合企业》 Quarterly ISSN: 0742-4477 WILEY-BLACKWELL,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3. ★ AGRICULTURAL ECONOMICS 《农业经济学》 Bimonthly ISSN: 0169-5150 WILEY-BLACKWELL,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4. ★ AGRICULTURAL ECONOMICS-ZEMEDELSKA EKONOMIKA 《农业经济学》 Monthly ISSN: 0139-570X CZECH ACADEMYAGRICULTURAL SCIENCES, TESNOV 17, PRAGUE, CZECH REPUBLIC ,117 05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5. ★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0002-9092 OXFORDUNIV PRESS 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 NC, 2751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6. ★ 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 Annual ISSN: 1941-1340 ANNUALREVIEWS, 4139 EL CAMINO WAY, PO BOX 10139, PALO ALTO, USA, CA, 94303-0897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7. ★ 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应用经济学展望与政策》 Quarterly ISSN: 2040-5790 OXFORDUNIV PRESS 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 NC, 2751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8. ★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RESOURCE ECONOMICS 《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1364-985X WILEY-BLACKWELL,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9. ★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 AGROECONOMIE 《加拿大农业经济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0008-3976 WILEY-BLACKWELL,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0. ★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Quarterly ISSN: 1756-137X EMERALD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HOWARD HOUSE, WAGON LANE, BINGLEY, ENGLAND, WYORKSHIRE, BD16 1WA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1. ★ CUSTOS E AGRONEGOCIO ON LINE 《经济与农业》 Tri-annual ISSN: 1808-2882 UNIV FED RURAL PERNAMBUCO, DEPT LETRAS CIENCIASHUMANAS, AV D MANOEL MEDEIROS S-N, BAIRRO DE DOIS IRMAOS, BRAZIL, RECIFE PE,CEP50670-901A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 ★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欧洲农业经济评论》 Quarterly ISSN: 0165-1587 OXFORD UNIV PRESS, GREAT CLARENDON ST, OXFORD, ENGLAND , OX26D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3. ★ FOOD POLICY 《粮食政策》 Bimonthly ISSN: 0306-9192 ELSEVIER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4. GERM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德国农业经济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0002-1121 DEUTSCHER FACHVERLAG GMBH, MAINZER LANDSTRASSE 251, FRANKFURT MAIN,GERMANY, 60328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MANAGEMENT REVIEW 《国际食品和农业经营管理评论》 Quarterly ISSN: 1559-2448 INTFOO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333 BLOCKER BUILDING, 2124 TAMU,COLLEGE STATION, USA , TX, 77843-212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 Tri-annual ISSN: 1068-5502 WESTERN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 C/O DEEVON BAILEY, UTAH STATE UNIV, ECONOMICSDEPT, 3535 OLD MAIN HILL, LOGAN, USA, UT, 84322-353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7.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农业经济学杂志》 Tri-annual ISSN: 0021-857X WILEY-BLACKWELL,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SCI投稿|8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总结楼市必知十件事:北京会涨到80万/平
热度 2 bioxncai 2014-10-14 08:56
编者按: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尊重经济规律?行政干预之手如何把握尺度?——看本文有感。 教授总结楼市必知十件事:北京会涨到80万/平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原文发于董藩教授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藩丝财智厅”。   1、我早就说过,限购限贷政策与一系列现行法规冲突,也违反经济规律,同时还侵犯了人权。放开这种行政约束,严格来说已经不简单是救市的问题, 而是纠错、是对失当政策进行矫正,所以放开是必然。大家已经陆续看到我此前的这些预测正成为现实。但这不是中央政府情愿的,这与舆论环境和决策者“心理活 动”有关,也与市场经济与特殊政治制度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关。没有人愿意承认决策失误,但必须承认决策有失误。   2、各主要银行很快会推出具体政策。之所以让各家银行自己出操作细则,或许是希望在后续调控中,在不动用中央政策的前提下,留有调整余地,也显 得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更为了给此前所谓的“不干预”承诺留点儿面子。但银行拖至今日未出具体规定,也显示出纠结心理:不得不“讲政治”,但担心风险,很 不情愿,更不想丧失了变相放高利贷的机会。看来没有权威人士拍拍桌子,想让利率七折的说法落地是很难的。   3、我一直批评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出手太迟、太弱,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我认为如此做法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代价,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下 滑加快和救市代价大大上升。这一切已经被无情地验证:尽管在铁路、能源、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紧急追加巨额投资,但已无力回天,经济形势恶化程度超出最高领导 预想,也导致行政调控被迫、不情愿地再次低头。十多年来政策的变化表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调控决策过程中根本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4、在目前的形势下,仍然强调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这可能是一个巨大错误。住建部最初“千方百计去库存”的工作思路是对的,但显然没有被最高 决策者所接受,或许是不愿意再给一次证明“房地产市场是总经理说得算,而不是总理说得算”的机会。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无疑会恶化供求关系,于救市政策的落 实不利,更会浪费资源,加剧市场震荡。尽管棚户区改造不被百姓当做房地产开发的内容,很讨民心,也必须放缓步伐。我认为至少在很多三、四线城市,这项工作 应该先缓几年再推进。   5、一线城市会全面放开吗?估计眼下不会全面放开,但一定会放松。   说“不全面放开”的理由,一是在于控制人口,因为不控制确实也不行,而决策者又一直找不到有效控制手段(我知道,但他们暂时听不进去。多年的参 政议政经验告诉我:我的建议还没有到可能被接受的时间);二是要帮助中央体现“分类调控”政策的“科学性”;三是一线城市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经济形 势没有恶化到“底裤滑落”地步。   说“一定会放松”的理由在于:一是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也很严重;二是放松改善性需求管制的呼声强烈;三是外来人口的需求旺盛,不让购买其实等于驱赶他们离开,这已经引起了强烈不满;四是一线城市交易量的明显恢复有利于带动二、三线市场的恢复。   6、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市场交易的恢复是有明显帮助的,毕竟对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无论一手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交易量都已经有 变化,但各地市场分化还是比较严重,恢复程度差别明显。过去交易量回升一两个月后价格也会明显回升,但估计目前这个政策可以基本制止住价格下滑的趋势,但 尚不足以大幅抬升全国的交易价格,因为三、四线城市存量总体偏大,而前期救市在操作方案上犯了明显不应该的错误。为继续救市,要付出新的政策代价;   7、距离向全国人民交年度工作答卷的时间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经济增长,原来说保7.5%,其实心里或许想的是8%,这是形象建 设和能力印证的要求。但打压房地产业导致产业链全面萧条,几乎波及整个国民经济。反腐导致很多公务员消极怠工,不思增长工作。打击吃吃喝喝、铺张浪费又导 致服务业全面不景气。而有些事情又无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重新求助于房地产业,故后续还必须在土地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做文章。有些内容可能在地方 政策层面表现出来,如补贴、减税等。   8、这次必须把市场救起来吗?是的,尽管此前决策者说过“不刺激”之类的话,但都不作数了。我早就说过最高领导的思路一定会改变,因为我比他们 更清楚长期、严厉打压房地产业的结果是什么,将来恢复增长的“抓手”可能在哪里。当形势恶化到威胁稳定局面、威胁政权时,认识以及随后的决策怎么可能不变 呢?这次能把市场救起来吗?只要肯付出代价,只要肯向市场低头,仍然能。具体思路我不说了。   9、理论上房地产业高增长的过程尚未结束,但由于制度、文化的特殊性和决策错误,今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的确加大了。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渐渐凸 显出来。尽管有救市措施,但有一些开发商必然倒掉,这是他们的命运,是他们老板的专业素质和视野决定的。侥幸逃脱的开发商必须考虑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改变, 否则还有一劫等着他。投资型业主也要转变思路、整合财产,否则将向第一批服装个体户那样渐渐没落甚至被套住。谁的命运会被我说中?几年内可能只会看到少量 名单,但十几年后会见到大部分答案。   10、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严厉、连续调控,间接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走出去是必然,走出去很必要,走出去是无奈的选择。这三年来听过我上课 的开发行业人士、投资大亨、普通业主以及准备首次置业的很多人,或许你们还记得我说过的“四个国际化”吧。这将成为很多人的护身符。当然,虽然一部分开发 资金和置业需求会被分流,这不妨碍中国某些大都市和核心城市房价的上涨——当25年后北京房地产市场一平米80万的均价出现时,你就知道我的预测到底是荒 唐还是神奇,也知道相信我究竟是美好还是糟糕的选择! 来源: http://money.msn.com.cn/house/20141014/07401733092.shtml
154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和基金委发布开放获取政策
wzjeditor 2014-10-11 14:50
在2014年5月15日召开的全球研究理事会2014北京会议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分别发布了 《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共资助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 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 ,要求得到公共资助的科研论文在发表后把论文最终审定稿存储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在发表后12个月内实行开放获取。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界推动开放获取、知识普惠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和努力,也表明我国在全球科技信息开放获取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会极大促进科技知识迅速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科院相关报道请见(中科院政策声明请见该报道附件):    http://www.cas.cn/xw/yxdt/201405/t20140516_4121375.shtml   基金委相关报道请见: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88/info44456.htm   两家机构的政策声明中文版附后。 文献中心科技信息政策研究服务中心为中科院和基金委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和发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关跃读】 抓住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出版业将大有可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1377do=blogid=823051 学术期刊国际化网络化出版机制与快速共享共用策略-博士后出站报告 h 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1377-813425.html 吴卓晶
个人分类: 资讯|1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里‘要命’政策的‘朝令夕改’
热度 68 lin602 2014-9-7 22:26
前段时间散步,遇到一位熟人,聊天时,她说:‘俺家孩子这几天闹着不想继续读研究生呢。’ 我问:‘为什么’? 她说:‘女儿在南京某211学校(具体学校名称我就不说了,绝对准确)读研究生(好象是经济或管理专业的),已经研二马上研三(当时还是暑假),按旧的研究生毕业要求,她发了文章,本来以为毕业符合要求没有问题了,结果刚刚学校(好象是学校还是院)新政策下来了,原来发的文章不够答辩与毕业要求,得重新写文章投稿,否则不能毕业!女儿很失望,难受,这几天耍性子想不读研究生了呢。’ 哦,研二再改变毕业标准,这是不是让人无所适从?因为这位熟人家长是做会计的,是不是说得非常准确,我就没有继续考证,但我相信,细节上可能有出入,但这事情大体上不会有错。 今年三、四月份吧,遇到一熟人,我问她今年教授职称有没有希望,因为她报了一、二年了吧,没有评上。她说:今年她没有资格报职称。我问为什么?她说,今年新规定,必须要有一年出国经历,否则没有报的资格。她没有出国一年的经历,所以今年报职称的资格都没有了。哦,因为我们不涉及这事,所以不知道,感叹! 说说自己的事吧。 1998年江苏省教育厅下文,升教授职称必须全省统一考计算机,内容是数据库foxbase,必须有合格证书。同时规定,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要考,而在此前出生的不需要考,我高兴了一下,因为我是1957年1月出生的,不需要考了。1999年江苏省教育厅又下文,内容一样,但是规定,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考,哇噻,一下将我划到必须考的人群里了。为此我到教育厅找他们反映这情况,但一点用处没有。为此,自己在家啃了几个月的foxbase数据库,几乎只上课及应付其他日常工作,参加省计算机考试,一次成功。没有耽误自己2000年报职称的进程。但是,这件事情我是非常生气的,觉得这算什么玩意,想改就改,政策就这样易改呀。 十几年来,在我的教学与科研中从来没有用过foxbase数据库,考过试后也早就忘了,而且这套软件考过试后换电脑时就从没有安装过,因为没有用处呀,白白浪费了我几个月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很生气,心里不舒服。 同时觉得我们教师如此渺小。 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甚至‘朝不保夕’的感觉。为什么有的人对报职称或其他利益的时候‘死’不当步,就是担心过了这个村不一定还有这个店。 这就是政策与规定的力量!制订政策的人改起来非常随意,轻于鸿毛,而下面人适应起来步履蹒跚,重于‘泰山’。
20118 次阅读|92 个评论
来几张伟光正
热度 4 JRoy 2014-8-20 18:46
科网最近对千人退出政策很是兴奋,看好看衰的都有 不免让人想起之前的院士劝退政策,不过貌似当时讨论不热,为啥? 大家敢对这帮海外的动刀动枪,不敢摸身边的大老虎屁股 当时我就觉得有个很有效 遏制 人们 费钱费力申请院士 而又能 保证院士质量的“损招”, 当时没敢说,现在说说权当一笑也无妨 假如我们(指决策者)希望保持院士队伍每年3%的递增(去除比如2%的自然代谢,也就是1%的增长速度,如此类推) 已有的 方法是干脆利落的选3%,任期到 他们 自然代谢(很多人讨论各种任期值,那个其实更糟糕会 造成社会更多水院士,此处不议) 院士退出制的意思是每年选3.01%,然后劝退0.1%,有那么个“劣汰”,警示作用明显! 但这依然阻止不了人们的热情,该干啥的干啥,只要不做那被揭露道德败坏的0.1%就好,学术好坏不在讨论中 我所言更损的招是: 每年增补他个30%乃至(103%)的院士, 然后淘汰免去27%(100%, 相对于去年的基数)! 还有几个 没水平、不在第一线的 “敢”而又好意思 申请 院士,怕是给他个院士都不敢当吧(没水平,第二年可能就淘汰了)? 够狠够损吧!不有效吗? ------------------------------------- 而现在大家要看到,现在 的千人 退出制度 的主要目的 不在于惩罚 已选的人才 而是在于警示那些摇摇欲试的,顺便督促一下那些当选的好自为之 这个跟院士劝退差不多,只是稍微给他们上上课 ,让以后好好做作业...... 可懂? 科网人也不妄自菲薄的大骂当初政策的制定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要想一想,同样是40,50,60的人了,为啥人家是政策制定者,而我们只是评论者? 难道就因为人家笨蛋,愚蠢,而我们太聪明了? ---------------------------- 关于政策制定,我们总是喜欢马后炮,在政策出台乃至民意商议的时候,不说话,不当回事 等到政策实施的时候,唧唧哇哇才发现有问题有毛病了。。 清华劝退老师不就是这样嘛! 既然规定了,那就毫无疑问的该退就退,不要有任何后路,不要任何圆滑 若有不妥,头几年(出台政策的时候)干啥去了? 这是国人不遵守规则恶习的源头: 心存侥幸,总认为政策是活的,会变化,有对策。玩一次真的,傻眼了 看看我们身边多少的“王八”政策名存实亡的在那,大家却习以为常(比如,宿舍要求晚上11点之前回寝,(为了避免某些责任),有几个学生遵守?) 你让这样环境的一些人怎么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很多人说了,遵守规则你就太二了 我们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学会在政策出台乃至商议的时候就提出异议,而不是马后炮 -------------------- 又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举国糟蹋程序和额外人情超越常规的一件事 就是那个高考生夺刀事件,我不知道那关教育部啥事(教育部啥时候有了社会安全和治理责任了,难道教育一事办的太好闲的?) 当时我去北京办理签证,在哥哥车上和哥哥,嫂子姐姐等说这事 当时,哥哥特别支持那个 勇敢的少年,甚至说:全国能出几个这样的啊,不必状元强啊,应该让他想上哪个学校就上哪个学校! 嫂子姐姐虽然不这么极端,但是也支持后来教育部的作为(这么看,教育部确实成功搞了民意秀),因为他们普遍认为这么多高校收这么一个英雄不算事 这是我们常常给出的糟蹋规定和不按规矩办事的借口:这么多人,不会影响到谁的利益 要知道,我们国家本来就这么多人!!!!! 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顿时我哥哥哑口无言( 也不知道当时怎么突然想出来那么一句漂亮的回答)! 我说: 哥,你觉得公安部是不是应该给这孩子一个驾照,不用考试了? ==================================== 昨天的肚皮照有点太水了,而且貌似对 形象有点不好, 再传 几张校园近照(我住的楼下),给准备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来点伟光正,不要理解博士们太苦逼,除了肚皮之外啥都没有。校园还是很美好的!
个人分类: About me|1252 次阅读|6 个评论
北京的户口-你知道吗
ailiyakong 2014-8-18 15:25
人事部和人事局渠道的区别 大家应该都知道北京户口有人事部和人事局两个渠道,民企也有走人事部渠道的,主要是看挂靠在哪个人才。网上流传的各公司解决户口数量的表就是人事部渠道的。人事部渠道本科研究生也能解决,貌似没有年龄限制,一般第二年一月拿到户口卡;人事局渠道必须研究生,有大家熟悉的不超过27和35的年龄限制,一般第二年七月左右拿到户口卡。 已婚研究生政策,教育部留学回国落户政策 除了人事部和人事局两个渠道以外海淀区有一个不太稳定的“已婚研究生落户”政策,上学期间嫁个北京人,不要998,也不要298,连9块钱都不要了,免费实现你的落户梦想,还不占公司指标。不过,这个政策很不稳定,一是明年不一定还有,二是政策内容变数很大。关于这个政策,希望大家不要过多追问,政策真的变数很大,不太好回答。 另外教育部还有一个留学归国的落户政策,每个公司的指标数是可以查的,传送门 http://www.cscse.edu.cn/publish/portal0/tab89/info8999.htm 这个政策不只针对应届生,在国外留学然后工作个十年八年混不下去回国当高管的都可以通过这个政策解决户口。相比于普通应届生落户的惨烈竞争状况,这个还相对容易一些。如果特别在意户口的,去国外读个硕士回来通过这个渠道解决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另外一些政策比如干部调京(人才引进)、解决夫妻分居这种面向非应届的就不赘述了。 关于连续5年社保和纳税记录 有两样东西可以部分替代户口的功能,一个是经常提到的连续5年社保或交税纪录,另一个是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连续5年社保或交税纪录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5年时间还挺长的,一般人都会换一两个工作,想做到“连续”,两份工作之间是不能有间隔的,而且还必须特别盯着算计好了。比如10号在前公司离职,20号在新公司入职,这种情况两边公司都不会给上这个月的社保的,这样就断了,5年就得从头算了。就算你5年一直在一个地方干,也不排除赶上个不靠谱的HR给你漏了俩仨月的,在小公司这种事儿真不稀罕。 关于《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工作居住证相对五年社保就容易很多,只要工作满2年,在当前公司连续上了6个月的社保和个税就可以办了,办下来是有效期三年,三年之内把该办的事儿都办了它就完成历史使命了。证到期了可以续签,续签也是要求持证期间社保公积金不能断月的,而且换工作要及时变更证上的工作单位,这个证能成功续签的人其实不多。工作居住证比5年社保要容易,用处也更多一些,拿到的也早,所以根本不用去考虑5年社保这个事情。工作居住证正常的话毕业两年半的时候可以拿到,就可以开始买房、摇号等等,这个时间点比人事部的户口晚两年,比人事局的户口晚一年半,记住这个时间差,后面还会提到。 买房买车方面的差别 买房和买车方面,北京户口、工作居住证、连续5年社保、连续5年纳税,这几样有其一就具备资格了,户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早”上面。上面也提到了,人事部的户口半年拿到,人事局的户口一年拿到,工作居住证两年半拿到,社保纳税五年拿到,这里面就会产生时间差。对于买车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开始摇号的问题,鉴于目前上百比一的中签率,早开始摇其实没什么意义,拼的还是人品。但是买房方面就有一些影响了,尤其是前两年房价一直飞涨的年代,工作居住证和户口差两年时间,这两年房价可能会张20%-30%,比如你买一个200万的房子这两年能差50万左右,这是户口可以量化的最大的价值。不过,以目前房地产市场和政策的情况来看,房价再出现暴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如果房价涨幅不高于理财收益的话,户口在这方面的价值就消失了,这也意味着户口整体的价值是在下降的。要买户口,可以拿这个跟卖户口的人去砍价儿。 政策性住房 北京的政策性住房主要是这么几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自住型商品房。前三样都是只有北京市户口才能申购的,有一种算法说一套经济适用房比周边商品房便宜几十万,所以北京户口至少值几十万。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比如公务猿和公务媛来说这确实是有帮助的。但对于高大上的,应届生薪酬就轻松击穿经济适用房家庭收入上限好几倍的程序猿和程序媛,户口在这方面的价值就蒸发了。所以程序猿和公务猿一个价钱买户口,其实是吃亏滴。 另外一种自住型商品房是去年的新政策,这类房子比周边便宜30%左右,没有户口也可以买,是摇号决定购买顺序的。政策上北京户口优先摇号,也就是中签的几率高一些,由于没有数据,无法验证这方面的价值。不过从最近开盘的一些自住型商品房来看,中签比例都在50比1左右,所以这个优先目前来看还是比较鸡肋的,未来什么情况现在不好说,据我的判断,应该还是会有一些用的。 子女上学方面的差别 子女就学和升学,这是北京户口目前不可替代的最大的优势。先从上小学说起,从政策上来说,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也是可以上公立小学的,而且不用交借读费,但现实是要复杂的多。上小学拼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是关系,二是学区房。有学区房,并且一家三口的户口都在房子上至少3年或者5年,这是一般重点小学的标准门槛。举个例子,拿要求比较低的三年来计算,孩子6岁小学报名,3岁之前户口就得转进来,2岁就得买完学区房。如果是要求高一点的五年,孩子生下来的同时,学区房就得已经搞定了。所以没户口的话,孩子是肯定上不了重点小学的。有户口且有钱的,上重点小学;有户口钱差点的,上普通点的小学;没户口的,上再差一点的小学。小学和初中是绑着片区的,小学这一步,基本上就决定了未来9年的学习环境。 关于高考 在北京参加高考是另外一个北京户口当前不可替代的作用。估计三五年内在北京放开异地高考的可能性还不大,在北京高考上好学校确实容易很多。但是这块的价值我总觉得有风险,对于现在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孩子高考是20-25年之后的事情,这么长的周期里形势和政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很难预料。一个风险是政策方面,放开限制让在北京读书的没户口的孩子也在北京参加高考,或者甚至于高考大改革完全改掉现有的升学机制都不是没有可能。虽说这对有户口的孩子影响不会太大,但老爸老妈在解决户口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有一些机会成本的,第一份工作往往会为了户口放弃一个更高薪酬或更好发展的选择,二十年下来收入上差个一两百万真不是没有可能,到头来孩子高考没优势,岂不是很崩溃。另一个风险是形势方面,现在北京小学里“京二代”的孩子已经比土著的多了,以后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京二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爸你妈那都是人中龙凤啊,找工作时候能解决户口那起码都是全国各地的高材生。未来北京的小孩绝对是智商和素质水平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20年后如果高考还在,北京还是不是一个最容易考大学的地方,这事儿也许不好说。 生活琐事方面 有没有户口在很多生活细节小事上会有差别,这些事儿成本不高,但往往来的很急,或者没有预料,让人从感觉上会把事儿放的很大,从而产生一种没有归属感的感觉。举个例子,工作两年有点积蓄之后你打算下个月跟同事一起去出国玩一趟,这时候需要办护照啊,然后突然发现尼玛我得去户口所在地办护照啊!还得尼玛是工作日啊!我特么还得为这个事儿请假啊!项目很紧啊好不好!我出国玩请假老板就已经给我脸色了!还TM再请假去办护照啊!还尼玛得买来回机票啊!没户口就是TM外地人啊!不方便啊!没有归属感啊!这种小事儿其实很多,比如你毕业以后身份证和户口本地址会不一样啊没准哪天就得火急火燎的去改啊,比如你怀孕大肚子还得到户口地办准生证去好几趟都办不下来啊,等等。其实这些如果能提前想到,哪趟春节回家顺手就办了。但确实,我们都是凡人,提前想不到这些东西,它发生了就会非常非常不爽。不过冷静下来理性的想,这些还都是小事,它总能解决的。另外不管有没有户口,我们可以尝试着在生活各方面想的细一些,多做一些预警和准备。就算是有户口,孩子6岁去小学报名了才知道要买学区房,那一样完了不是? 不能解决北京户口,户口要不要挂靠在其他城市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不想把户口迁回家,即使不能解决户口,我要把户口挂其他地方。挂其他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慎重的思考一下。如果家里有亲人在,我建议还是放回家,有点什么事家里人可以帮着照应。如果家里没人或者不想麻烦家里人,就要找个其他城市,那就注意一定不要因为落户影响在北京上社保公积金,比如上海深圳户口首先排除。其他的就是越近越好,出点什么事方便办。比如我邮很多毕业生户口在天津或者石家庄,都是不错的选择,就是天津太TM贵了。 总结起来 人事部比人事局早半年拿到户口,已婚和留学有特殊政策 5年连续社保和交税纪录其实很难,工作满两年后办工作居住证更容易 社保和公积金方面,有没有户口没差别 有户口可以早两年买房和参加买车摇号,在房地产转稳的形势下,户口的价值在下降 月收入7000块钱以上的人是没资格买经适房和两限房的,这方面有没有户口没差别 新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有户口可以优先摇号 子女上学方面,有没有户口差异很大;有户口也还需要关注其他因素 子女高考方面,有没有户口差异很大;但也需要承担在未来20年内有改革的风险 没有户口会遇到很多恼人的生活琐事,但是有些是可以细心准备提前避免的 如果不解决户口,不管户口迁到哪儿,千万不要影响在北京上社保公积金
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鲜为人知的知青回城政策出台内幕
bioxncai 2014-7-2 21:25
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往事!甚至很多知青都不知道知青回城政策出台的曲折过程! 核心提示: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 1969 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长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比插队的知青更迫切,更强烈。然而,粉碎 “ 四人帮 ” 两年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有关政策强烈不满。一些了解知青尤其是兵团知青内情的人不无忧虑地说: “ 知青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我看迟早要出乱子! ” 果然,就在 1978 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本文摘自:《世纪风采》 2010 年第 8 期,作者:王心文,原题: 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爆发的前前后后 1968 年 12 月,毛泽东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 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下乡 “ 一片红 ” 成了 “ 文革 ” 的一个 “ 战略部署 ” ,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运动推向极端,从而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1978 年云南知青的集体抗争事件拉开了全国知青大返城的序幕。 到 1978 年年底,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数已高达 2000 万人,实际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 “ 再教育 ” 的还有 1000 万。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与农民杂居在一起的,他们同农民一道挣工分,自食其力,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过着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 200 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 1969 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年数长达七八年以上,常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比插队的知青更迫切,更强烈。然而,粉碎 “ 四人帮 ” 两年过去了,国家的整体情况在好转,唯独知青的生存状态未得到根本改善,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有关政策强烈不满。一些了解知青尤其是兵团知青内情的人不无忧虑地说: “ 知青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我看迟早要出乱子! ” 果然,就在 1978 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 40 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这个决议不仅肯定 “ 文革 ” 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了 “ 伟大成就 ” ,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 “ 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 。 这个《四十条》里还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正是这一条,彻底破灭了滞留边疆的 200 万兵团知青的愿望。他们不仅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先之死,成为这场大风暴的导火索。 徐玲先分娩时难产,而此时农场的赤脚医生却喝得大醉,结果母子不幸双亡。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农场,闻讯而来的知青络绎不绝,将停尸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个个挽着裤腿,戴着黑纱或者小白花。 这些知青一开始只是无目的地议论,转而便有了最初的动议,要农场领导同意举行追悼会,要求对造成徐玲先母子死亡的人员进行严惩,后来又提出一些改善知青待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于是,这一由女知青之死引发的不满情绪,迅速演变为针对知青普遍命运的反抗行动。 在与农场僵持了两天后,知青们不得不采取了另一种极端做法。他们抬着徐玲先的尸体,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的大路。 云南省委紧急指示:要多做工作,不要激化矛盾。一位中央领导也为此讲了话。全国各建设兵团、边疆农场都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加强了对知青动态的密切注视,以防出现连锁反应。 知青向西双版纳州委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惩办肇事医生,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二,改善农场的医疗卫生条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第三,给死者开追悼会,追认烈士,优抚死者家属。 然而,这种并不过分的要求,却没有得到州领导的认可。于是,知青们在景洪抬尸游行,围观者不计其数。 第四天,领导们终于出面了,他们带来了上级的有关答复: 第一,对肇事医生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第二,徐玲先享受因公死亡待遇,同意开追悼会;第三,进一步落实知青政策,责成农场尽快改善医卫条件,并统筹解决知青生活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等等。 知青的要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然而,当这支请愿队伍退出景洪时,他们却在路上遇到了另一支知青队伍。这是一支罢工的大军,他们打出的两块横标上写着两行惊心动魄的大字: “ 知青要做人! ”“ 知青要回城! ” 领导这次知青大罢工的是一名上海籍知青,叫丁惠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丁惠民对一些犹豫不决的知青说: “ 你们情愿当一辈子知青吗?现在命运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你要么一辈子当知青,要么横下一条心,除了回城,别无选择!《国际歌》唱得好,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救自己。想一想十年青春付之东流,你们还等什么? ” 不到一周,景洪农场 12 个分场的知青都被串联起来,成立了 “ 声援橄榄坝知青领导小组 ” ,通过宣言,丁惠民被推选为总指挥。这一事件令云南省委十分头疼,立即派出省、州联合工作组,与罢工的知青进行了一次正面接触。 省、州工作组的领导们摆出一副官架子与知青代表见面,居高临下地说了一番劝导的话,使得知青们十分不快。丁惠民看出这些领导人并没有诚心,便突然提出一个让他们为难的问题: “ 各位领导,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你们回答,你们是不是可以向我们交交底,你们的家里都有几个子女在乡下当知青? ” 这个问题让领导们目瞪口呆。确实,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子女此时还在乡下当知青。领导们发怒了,对着丁惠民和其他知青谈判代表拍桌子,大声斥责起来。 知青罢工代表立即全体退场,表示抗议。 也就是在这罢工的关键时刻,中央知青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会议决议播发后,犹如在火堆上又泼了一瓢油,知青们的愤怒更加强烈了,要求回城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1978 年 12 月 14 日,罢工知青向州委正式提出北上请愿的要求,并在未获同意的情况下,强行组队北上。冲突再次迅速升级,又一轮斗争开始了。 一封寄自北京的匿名航空信及时地送到了丁惠民手里。写信人显然熟知这里发生的一切,他向罢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北京最高层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不同看法,分歧很大。《四十条》并不代表许多老同志的意见,据说邓副主席对知青问题已另有指示,云云。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上海知青收到朋友的来信,朋友的父亲刚刚参加了北京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他将这次会议中的种种内幕和细节透露给了远方的这位知青朋友。信中说: “…… 我父亲说,知青问题迟早是有希望解决的,但是切忌操之过急。 ” 这两封信给了罢工的组织指挥者以很大的信心与勇气,他们决定继续北上,并写了《北上请愿并致党中央、华主席、邓副主席一封公开信》。在北上请愿团成立大会上,丁惠民讲了话: 我们的目的是代表云南农垦十万知识青年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当面呈交请愿书,并作口头汇报,反映十年上山下乡道路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我们唯一的宗旨和使命,是将全体农垦知青的最高心愿 ——— 大返城的要求转达给敬爱的华主席、邓副主席。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是顺应党心民心和历史潮流的。我们坚信党中央在了解农垦知青真实情况后,是会同情和理解我们这一正当要求的。 经过一番较量,知青请愿团战胜了省、州工作组,顺利到达昆明,正式进驻云南农垦总局招待所。 云南省委派人会见了知青代表。省委某领导并没好好看《请愿书》和《北上宣言》,瞄了一眼便交给了秘书。然后他却郑重其事地指出,知青们赴北京请愿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向他们转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指示: “ 云南省委办公厅并转知青代表请愿团,中央原则上不同意你们来北京。希望你们立即返回农场抓革命促生产,并配合当地党委做好落实知青政策的工作。 ” 省委这位领导的脸上现出严肃的表情,口气严厉地接着说: “ 同志们,你们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错误行动,无条件回农场去,抓革命促生产,否则你们就要犯更大的错误! ” 几个知青代表小声地耳语了几句后,丁惠民站起来宣布道: “ 请领导同志转告中央,我们肩负云南边疆十万农场知青的重任赴京请愿。我们的决心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12 月 28 日下午,知青北上请愿团近百名代表,打着旗帜,义无反顾地踏上铁路路轨,在昆明火车站以东两公里处一个叫做羊方凹的地方集体卧轨示威,致使当日应由昆明开出的数十对客运和货运列车受阻;昆明连接京沪、京广、陇海干线的铁路大动脉中断。 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数以千计的昆明市民和学生冒着严寒,纷纷赶到羊方凹围观。当天晚上,省、市委组成工作组赶赴卧轨现场,进行说服劝阻工作。大批军警也奉命开进羊方凹,待命行动。 60 个小时过去了,铁路线依然中断,连秘密开往中越边境的军用列车也不得不停在那儿。 3 天 3 夜后,云南知青大卧轨的严重事态终于惊动了北京的最高层。 12 月 31 日凌晨,北京方面电告云南,同意知青请愿团赴京反映情况,但人数须限定在 30 人以内。 喜讯传到羊方凹,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欢呼后,知青们又抱头痛哭。他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震动了北京,换得了应有的一份权利。 1979 年 1 月 2 日,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火车站迎来了这批衣衫单薄的云南知青。丁惠民在月台上左右张望了一番,没有任何人前来同他们接洽与中央首长见面事宜。他心里被这种怠慢与冷遇暗暗地激起了一团火,于是下了命令: “ 全体集合,打出我们的旗帜,列队前进。目标,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 ” 30 位皮肤黝黑、衣着不整的男女知青,风尘仆仆、表情肃穆地列成两队,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朝着天安门广场走去。一面皱巴巴的大旗在刺骨的寒风中猎猎作响,上面醒目地写着 “ 云南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 。 一连两天,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知青家长和从各地回家过节的知青,纷纷赶到广场来声援云南知青请愿团,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堆成了小山。许多外国记者咔咔地按动快门,把关于中国知青的新闻发往世界各地。 1 月 3 日下午,两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分开人群,走到知青跟前。他们掏出工作证自我介绍后说: “ 对不起,哪位是丁惠民同志?请你们随我们先到招待所住下,中央首长明天接见你们。 ” 云南知青赴京请愿团代表终于等来了中央首长。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民政部部长程子华听取了知青代表关于边疆农场存在严重问题的汇报后,说了许多感慨之言。 首长的话说得很诚恳,很感人,对知青们有安抚,也有鼓励与小小的指责。对于上山下乡的道路正确与否,首长们没有评说。他们只是让知青们回去后, “ 把生产搞好,把公共食堂办起来,把猪喂起来,还可以养鸡,养鸭,把菜也种好 …… 你们要在那里安家立业,以那里为家,创造新乐园 ……” 首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 “ 你们是新时代的人,眼光要放大一些,远一些,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的意见,我们负责转达给党中央。中央已经派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到你们那里去。你们回去后要帮助农场某些干部转变作风 ……” 会见后,首长与知青代表一一握手,最后,还直呼其名地把丁惠民留下来,嘘寒问暖。 1 月 24 日,丁惠民等 3 名知青代表以个人名义致电王震,以检讨的口吻说了一些话。 没过几天,中央首长接见云南知青代表的谈话,以及知青的检讨电报同时刊登在全国各家大小报纸的头版头条。 就在元旦过后不久,云南省的一个工作组来到勐岗农场,要在场部召开知青代表大会。 工作组的组长是省知青办的副主任,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干部。他走上台后,看了下面一眼,然后念起了讲稿: “ 国营农场广大青年职工同志们,战斗在农场生产第一线的广大青年工人、干部、党团员同志们 ……” 下面的知青一下子愣住了: “ 你再念一遍,开头那句是什么? ” 副主任没有听出台下人的话中之意,把开头那句又念了一遍。台下顿时哗然,会场一下子如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 “ 知青就是知青,你们搞什么鬼?怎么干了十年,连知青也不是了吗? ……” 会场大乱,知青们情绪激愤,有人当场痛哭起来,更多的人则冲上台去质问副主任。副主任这才知道自己的头一句话便出了问题。可是,面对质问他还强辩说,这是中央最新的《四十条》里规定的,自己没有说错 …… 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见过大世面的知青指导员龙胜云忍不住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很快赢得了众人的支持: “ 知识青年同志们,战友们,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兵团知青,我们是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到边疆来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而不是来就业找工作的。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现在兵团撤销, ‘ 文革 ’ 也结束了,为什么还有人任意篡改我们的知青身份,剥夺我们落实知青政策和回城的权利?《四十条》是不能接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人讲的话,哪一级领导的指示,如果不尊重事实,不遵循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都不能接受! ” 很快,新的知青罢工潮又掀起了。 此时,有一行自称中央调查组的六人小组到达了勐岗。 勐岗农场的知青对中央调查组人员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欢迎:成千上万的知青迎出农场几公里,在公路上夹道欢迎。农场大门口搭起了鲜花牌坊,插起彩旗,横幅标语大书 “ 欢迎你,北京来的亲人 ” 。 每一个知青都很激动,因为他们相信,当中央调查组了解到农场知青的实际情况后,《四十条》里不公正的条款就一定可以改变。 调查组人员心里却不安起来。他们的使命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宣传《四十条》,解释有关文件的,只是借调查走走过场。更麻烦的是,他们并非真是从北京来的。 发觉受骗的知青们怒不可遏,有许多知青甚至要冲上台揍这些冒牌的中央调查组人员。好在罢工指挥部紧急决定,将冒牌调查组的人护送出会场后,便将他们驱逐出境,才没造成更大混乱。 罢工指挥部决定即日起罢工升级,并通电中央和省委,如果真正的中央调查组 3 日内不到勐岗农场并答复知青的要求,勐岗农场知青将进行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 “ 不回城,毋宁死! ” 3 天很快就过去了。 1 月 23 日晚上 7 点整,通电的最后时限已到,中央调查组依然杳无踪影。 当晚 9 时,首批参加绝食的男女知青,共计 311 人,在场部露天会场集合,经过庄严宣誓后,一一进入绝食现场。 他们宣誓的方式很有中国特色,每人一碗酒,歃血为盟,然后齐刷刷跪下,面向家乡,右手握拳,誓言铿锵。这种悲壮古朴的宣誓仪式,让当事者与旁观者都不由自主地涌动起一股壮烈之情。万余名知青为进入绝食场地的壮士们送行,一时间泪飞如雨,哭声恸地。 几分钟后,一份事先拟就的电报稿通过电话传到县城邮电局值班室。以后,每隔两小时,勐岗农场知青以罢工指挥部名义向当地县、州、省委以及北京通报一次绝食现场情况。 就在知青开始绝食时,中央派来的调查组一行数人向勐岗急速奔来,领头的便是调查组组长鲁田。鲁田是农林部副部长兼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还兼任着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一位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过来的老干部。 他在年初便接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到云南调查并妥善处理农场知青大罢工的非常事件。他先去了西双版纳,在那里亲眼目睹边疆农场的落后与混乱状态,感慨不已。 在橄榄坝农场,知青们给鲁田做了一锅 “ 鲜鱼汤 ” 。那所谓的 “ 鲜鱼汤 ” ,只有汤没有鱼,味苦涩,腥臭扑鼻。原来知青将河里长满绿苔的鹅卵石取来下锅熬汤,还给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 鲜鱼汤 ” 。那里的知青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要吃这样的 “ 鲜鱼汤 ” ! 鲁田看到那些低矮潮湿的草房,屋顶发黑,漏了许多窟窿,屋里的墙角和床底下竟然长着一簇簇的野蘑菇。就在这样简陋不堪的屋里,每间同时住着两对甚至更多的男女知青,他们大多属于未婚同居,有的人孩子都有两三岁了 …… 在勐腊农场,鲁田看到一群男知青脱下上衣,裸露出累累伤痕,那是在兵团工作时被打的永久纪念。他得知一个统计数据,知青中伤病率高得惊人,贫血接近百分之百,营养不良达百分之百,患胃病、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慢性疾病的达百分之百,另外女知青患痛经与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者近百分之百。更可悲的是,知青中非正常死亡率逐年上升,自杀率高居各项死亡率之首 …… 这就是全国知青生存环境的一个可悲的缩影。知青上山下乡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否成功,今后还真要再坚持搞下去吗?鲁田想起,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上,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到会表示,坚持要按 “ 既定方针办 ” ,坚持上山下乡的正确道路决不动摇,会议产生巨大矛盾,最后才勉强通过了那个决议。 鲁田也听说了,最近北京流传着邓小平一句不无幽默的话: “ 我们花了 300 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 鲁田想,小平同志的话绝非出于偶然,这也许正是那位大智大勇,经历过许多次风浪的老革命家放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试探气球。 应全体知青的强烈要求,调查组与知青见面大会立即在山坡的露天会场举行。中央调查组的首长被请上主席台就座,罢工指挥部成员坐在台下知青队伍的最前排。 放眼望去,会场与山坡上黑压压的知青少说也有三五万人,主席台就像一座孤零零的小岛,被知青的汪洋大海包围着。鲁田的脑子里冒出一句古话: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当他走上讲台,说出第一句话,也就是按规定把知青称为 “ 青年职工 ” 时,台下便咆哮起来: “ 我们不是青年职工,还我知青! ” 鲁田有点发急,但他必须按中央的指示, “ 妥善解决 ” 此事,便对着话筒苦口婆心地劝慰起来,从罢工的危害讲到中央的决议,试图唤起人们的理智,让他们耐心等待将来的好前景。 台下的知青不想听下去了。知青罢工副总指挥、北京知青吴向东走上台,拿起话筒,才说了首句 “ 北京来的首长同志们,我亲爱的知青战友们,兄弟们,姐妹们 ---” 喉咙便颤抖了,话不得不停顿了下来。 台下一片寂静。鲁田站在旁边,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自觉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 吴向东终于又开口道: “ 我,吴向东, 1969 年下乡的北京知青,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当着我的故乡北京来的首长和亲人的面,当着我患难十年的知青朋友的面,说几句公道话。请你们记住,这是一个 30 岁男知青留给这个世界的肺腑之言。说完这些话,我想我从此问心无愧,因为我已经尽了我的最大努力来报答大家的信任。 ” 他尽情诉说了知青的种种苦难与不幸,讲出了一代知青的心里话,说出了大家要求返城的迫切愿望,最后,说: “ 在我的发言即将结束时,为了捍卫一个真正的知识青年,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尊严,也为了拒绝刚才强加给我的 ' 农场青年职工 ' 的不真实身份,我决定以最后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抗议! ” 说完,他转过身,面对全体调查组成员,从裤袋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就切开了手腕,刹那间指头粗的血柱有如喷泉般喷涌而出,不等人们清醒过来,这位勇敢的知青便面带微笑跌倒在地上了。 响着凄厉警笛的救护车将伤员载走了,会场已无法平静。鲁田早已老泪纵横,他决没想到,现行的知青政策会对知青伤害得那么深那么致命。他几乎有了一种身为刽子手的负罪感。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讲台,对准话筒说: “ 我要郑重地、负责地和全心全意地为了刚才的话,也为了那个不公平的称呼向你们道歉。我这里正式向你们说一声:你们,知识青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 台下的知青猛然爆发出了长达十几分钟的掌声。 接着,鲁田告诉台下的知青们,他也有两个在农村插过队的孩子,他被打倒多年,去年才重新出来工作。他了解也能理解知青的苦难与迫切心情,但还是要请大家耐心等待一阵,让中央有个全盘考虑分批解决的过程 …… 然而,知青们不想再一天天一年年地等待下去了,一个身患严重心脏病的四川女知青,慢慢走上台,突然一下子跪倒在鲁田面前,大哭起来: “ 伯伯,伯伯,救救我们吧,救救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吧 ……” 女知青的哭声与话音,引起了台下数万知青的共鸣,他们一起对着台上的中央首长,齐刷刷地跪下来,哭得石破天惊,大地颤动! 鲁田大恸,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面对眼前这个女知青和台下数万长跪不起的知青们,他感到自己肩上如同压着一座泰山,难以承受之重。 他慢慢扶起女知青,面向话筒说道: “ 知识青年同志们,孩子们,你们起来吧,我决定,现在就通过电话向党中央请示,反映你们的回城愿望与要求。 ” 这位老人决心冒着政治生涯中的最大风险,挺身而出,为苦难深重的知青们请命了。 凌晨 5 时许,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通话,满脸倦容的鲁田重新走进了会场,登上主席台。他对着话筒,用略带嘶哑的嗓音对着下面静寂中的知青们说: “ 知识青年同志们,现在让我负责地回答你们的问题。首先,我希望所有绝食的同志立即恢复进水进食,全体知识青年停止罢工,返回原单位抓革命促生产。因为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明确表态 ——— 知青同志们,你们的合理要求是应该得到满足的! ” 一阵窒息般可怕的静寂后,全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疯狂的跺脚、鼓掌声,歇斯底里的号啕大哭声。许多知青冲进绝食现场,把他们的英雄高高地抬起来,抛向空中。 返城的大门打开了。国务院批准了知青办的一个包括 “ 六条 ” 办法的请示报告,于 1979 年 1 月下旬下达各省市自治区。 “ 六条 ” 大致内容如下: 其一,积极办好农场,尽可能地把知青稳定在农场中。这是前提,但也是一条不现实的前提,几乎等于虚设。 其二,需要商调回城的,可以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 其三,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招收其在农场的子女。 其四,从国营农场参军的知识青年,从 1979 年起,退伍复员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 其五,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 其六,上海郊区去云南农场的青年,本人愿意回原籍社队,可以允许。 1979 年 2 月上旬,云南召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市有关领导商讨如何落实国务院 “ 六条 ” 的精神。此消息很快在云南垦区各农场传播开了,知青们闻风而动。很快,知青返城大风暴就从云南蔓延到了全国。上山下乡运动,就此宣告终结。 来源: http://www.xici.net/d204582452.htm
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huailu49 2014-5-15 09:07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 1、 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 2、 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3、 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4、 推广制造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 5、 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 ——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完善财税、土地、价格等相关政策。 ——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 15% 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尽快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 ——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配套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继续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抓紧落实健康、养老服务和信息消费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时,围绕群众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摘自 5 月 1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电讯稿)
个人分类: 产业结构|1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3届政府间LCA合作国际研讨会 - 日程
wanght 2014-4-10 17:01
LCA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政府和政策制订的重视。 这个系列会议第1届是由欧盟发起的,原本的目的是支持欧盟产品环境足迹PEF,第2届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组织(见之前的 博文 )。这一届由美国环保署、农业部主办。会议主要讨论如何促进各国LCA数据库开发与合作、探讨LCA在政策中的应用。会议内容和日程如下。 这次我有两个报告: 1、介绍LCA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主要是基于我们中国生命周期核心数据库(CLCD-China)的研发经验。 (没让Ecoinvent或GaBi来讲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他们比较商业化,容易起争议。。。咦,这岂不是说我们的CLCD还不够商业化吗?膝盖中了一箭)。 2、另一个报告是关于如何将LCA方法与政策目标结合在一起,主要讲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方法ECER。 不说了,接着赶报告。 DRAFT AGENDA 3 rd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on LCA Washington, DC, USA, April 14-162014 Attendees for the Day 1 and 2 interactive workshop will include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government and intergovernmental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as well as non-governmental technical experts. Days3 followup meeting will primarily involve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The event is being host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Nations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Participation is by invitation from the eventorganizers. DAY 1 and 2: InteractiveWorkshop to Advance an Intergovernmental Partnership to Improve LCA DataAccessibility, Applications, and Database Interoperability DAY 1 8:00-9:00 Registration/Coffee 9:00-9:30 Welcoming Remarks · Robert Perciasepe, EPA Deputy Administrator(and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 Representative from USDA (TBD) · Elliott Harris, Standing Director of UNEP Regional Office for North America SESSION 1: Background on Goal Setting, Data Access, Database Interoperability 9:30-9:50 Workshop Objectives and Orientation Tentative goal statement: Develop outline of key principles, components,and draft workplan for a voluntary international/intergovernmental partnership(“Global LCAccess”) to promote LCA data accessibility, interoperability, andapplications. (Facilitator) 9:50-10:10 BigPicture Keynotes—Why is this important and useful?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having interoperable openLCA databases, Greg Norris,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verview and Profiles of LCA data networking efforts 10:10-10:30 Summary Profile of Worldwide LCADatabases, Network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Efforts , LlorencMila I Canals (UNEP) 10:30-10:50 BREAK 10:50-11:10 Profile1: USDA LCA Digital Commons/Proposed Federal Digital Commons Dr.Simon Liu, Director, USDA National Agricultural Library, USA 11:10-11:30 Profile2: European Commission’s Life Cycle Data Network (ILCD) PavelMisiga, European Commission/Gian Andrea Blengini, EC Joint Research Council 11:30-11:50 Profile 3: Asian LCA Database Network and Japanese Efforts Dr.Atsushi Inaba, Kogakuin University, Japan 11:50-12:20 FacilitatedDiscussion on LCA Data Networking Systems 12:20-1:00 LUNCH (Onsite) SESSION 2: Technical Aspects ofDatabase Interoperability (Developing aCommon Understanding among participants ) Facilitator 1:00-5:00 Brief overview of core elements Hongtao Wang,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 Rapid presentations of core elements: Ø Data,Metadata, Formats, and Nomenclatur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operability . Gregor Wernet, Ecoinvent, Switzerland Ø Ensuring coherence and quality of data (incl. network registries and protocols). Dr. Sau Soon Chen, Malaysia (TBC) Ø Name andconcept mapping of datasets using the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Dr. WesleyIngwersen, USEPA, USA Ø Integrationof LCA software with multiple databases vs. formats conversion. Andreas Ciroth, Green Delta, Germany · Moderated Technical Discussion of Interoperable LCA Data Network (Facilitator) Ø Introduction Ø Agreement on draft principlesto guide work (e.g. transparency and availability) Ø Development of a draft visionfor the interoperable data network Ø Identifying potential users andcontributors Ø Initial agreement on elementsneeded Ø Distribution of work into discretecomponents --------------------- DAY 2 8:00-9:00 Registration/Coffee Session 3: Planning for anInteroperable LCA Data Network (Moderated Discussion Continued) 9:00-9:15 Summary of Day 1 discussion (Facilitator) 9:15-10:30 Presentation of the Draft Vision for anInteroperable Data Network and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Discussion orElaboration Ø Seekagreement on overarching principles Ø Seekconsensus on vision for interoperable data network Ø Identificationof key technical “sticking points” that will need to be resolved. 10:30-10:50 BREAK 10:50-12:00 Initial consideration of possibledemonstration projects 12:00-12:40 LUNCH (Onsite) 12:40-4:40 Development of a DraftWork Plan Ø Defininggoals and objectives for the interoperable database network Ø Outlinedraft Terms of Reference for Steering Committeeto guide Partnership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Ø Draftingof major workplan elements Ø Identifymajor deliverables and potential Working Groups (multi-stakeholder) Ø Identifyingleads for Workplan elements/Working Group efforts Ø Discussionof appropriate “home” for project Ø Enlistingadditional collaborators and how to follow-up Ø Draft projecttimeline Ø Discussany needs for financial support Ø Determinemeans of communication; logistics (e.g. Community page on Global SCPClearinghouse), emphasizing remote participation 4:40-5:00 Wrap Up and Next Steps. End of Workshop -------------------- DAY 3 Day 3will be organized as an intergovernmental discussion to: · Reviewor discuss any key follow-up issues among governmental representatives relatedto Day 1 and 2 outcomes ·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representatives tofurther discuss or receive updates on other key areas of interest from theearlier international LCA meetings (i.e. EC hosted meeting in Brussels inSeptember 2012 and UNEP-hosted meeting in Paris in April 2013) 8:00-9:00 Registration and Coffee 9:00-9:20 Welcoming remarks · MathyStanislaus, USEPA Assistant Administrator for Solid Waste and EmergencyResponse: LCA as a Key Element in Shift from Waste Management to SustainableMaterials Management. · ShaoyiLi, Head,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Unit, SCP Branch, UNEP: Life Cycle Data as a Foundation for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CP) 9:20-10:15 Session 1: Intergovernmental Follow-upDiscussions from Day 1 and 2, including next steps Chair:Ted Macdonald (USEPA) and Llorenc Mila I Canals (UNEP) · Steering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tasks · Definingkey interest areas among representatives · Outreachto other potential partners/collaborators 10:15-10:30 BREAK 10:30-12:00 Session 2: Discussion on Ad Hoc Working Group on LCA Data Quality · Update onprogress of this effort , Bruce Vigon,SETAC · Comparisonof LCA Database Quality and LCA in Policy ,Dr. Inaba, Kogakuin University, Japan · ECPresentation (TBC) 12:00-12:40 LUNCH (Onsite) 12:40-2:00 Session 3 : LCA Applications in Policy ,Llorenc Mila I Canals, UNEP Format :Short presentations by front-runners i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cycleprinciples in policy Objective of the session: To identify key policy areas where LCapproaches and/or LCA as a tool generate tangible outcomes, and those in whichno success stories can be identified yet,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the mostsuccessful examples in order to guide future applications. UNEP would like todraw a report summarizing these findings to support countries in implementingLC-inspired policies for SCP. Guiding questions: Ø What was the specific use of LCA/ LC approachin the specific policy? Ø Has there been a measurable benefit (economicsavings; reduc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s; etc.)? Ø What worked best? What was missing? What isbeing improved? Presentations: (10 minutes) 1. China:LCA for achieving multiple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targets in China, Hongtao Wang, Sichuan University 2. EC:Energy Labelling (track record of market transformation, “soft” life cycleapproach) or PEF (exploratory, “hard” LCA based). Pavel Misiga, EC Commission (TBC) 3. France:Grenelle law, Sylvain Chevassus, Ministry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BC 4. Japan: LCA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 Mr. Nakano,JEMAI, TBC 5. Mexico:Sustainable Procurement TBC 6. Sweden: A new life cycle based climate indicator in Swedishenvironmental policy , Eva Ahlner, SwedishEPA 7. Thailand:LCA 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Plan in Thailand, Jitti Mungkalasiri,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gency,Thailand 8. U.S.: Regulatory Uses of LCA in the NationalRenewable Fuel Standard Program, Vincent Camobreco,EPA’s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ir Quality, Transportation and ClimateDivision, Climate Economic and Modeling Center. Guided Discussion: · Definingareas of interest among representatives (target: basis for working paperdescribed above) 2:00-3:00 Session 4: Defining a Capacity Building Agenda for thisIntergovernmental Dialog Mexico??? Brazil??? 3:00-4:00 Session 5: Planning for Next International LCA Meeting, SylviaTrevino, Mexico MexicoPresentation · Host and key participants · Proposed timing/location · Main focus area(s) proposed 4:00-4:30 Presentation: Planning and proposals forGovernment-Business Dialogue in LCM2015 , Llorenç Milà i Canals, UNEP 4:30-5:00 Wrap Up and Next Steps End of Day 3 meeting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2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老还乡”这个政策维持北京800年古都没有膨胀扩大
热度 3 rongqiaohe 2014-4-2 17:06
看了一则消息《 投资客保定抢房楼盘闻风涨价 : 国企员工请假看房》 ,十分感概!仅仅是因为一个传言,还是事后被政府部门否认的传言,就让沉寂的保定楼市一夜之间热闹异常。 北京的地盘是否要膨胀到保定去,尚不能确定。但是,从历史来看,自从元朝在北京建都以来,历经 800 多年的历史,直到 1949 年,中关村还是北京的远郊区,位于绿色的田园之中。历经 800 年,北京城仅仅扩大到200万人口,紫禁城还是那座紫禁城。 可是现在,中关村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中心区之一。昌平区已经和市区连接了,通州也连成一片了,北京还在继续膨胀扩大。以后是否会扩大到海边去,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在过去的 800 年,紫禁城还是那座紫禁城,北京几乎没有扩大多少。这是为什么?仅仅就因为一个政策而已,这就是 “ 告老还乡 ” 。 800 年来,再有成就的官员,退休后必须回自家的家乡。保持首都的规模,而不会过于膨胀。 还是老祖宗高明啊! 在美国也同样,小布什不当美国总统了,就需要离开华盛顿,奥巴马进了白宫。将来奥巴马不当总统了,他也得离开华盛顿。以保持城市不会无限制膨胀,以免给美国人民带来更重的负担。 《投资客保定抢房楼盘闻风涨价 : 国企员工请假看房》 http://house.people.com.cn/n/2014/0327/c164220-24754593.html
个人分类: 浅谈|3240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4中德开放获取出版研讨班顺利举办
weiruisxyq 2014-3-16 09:49
会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学到了很多。 第一天(3月12日): 9:00-10:00 大会报告:开放获取进展 主题:介绍支持开放出版的不同途径与可取方式 1 ) Ulrich Korwitz (德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开放获取政策及其基础设施的 全球发展态势 2 )张晓林(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开放获取进展 10:30-12:30 第一节:开放获取期刊 - 科研院所如何运行和实施 主题:新型开放获取期刊的挑战与风险,支持学术交流与科研过程的崭新方式 1) Dr. Sabine Gehrlein (德堡大学图书馆)海德堡大学的开放获取期刊 经验 2 )初景利(国家科学图书馆)中文开放获取期刊全景 3 ) Jennifer McLennan ( eLife) eLife :命科学出版的崭新范式 4 )王应宽(《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期刊》副编审)开放获取期刊的长期 可持续运营方式 Rapporteur: Kai Geschuhn (MPDL) 13:30-15:30 第二节:学术出版的网络与工具 主题:分享开放获取期刊的运营经验 1 )刘培一(科学出版社):中国国国家开放获取期刊平台 2 ) Karlheinz Pappenberger ( 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 ) :建立德国开放获取期刊 运行网络的一项德国科研基金会项目 3 )彭希珺(国家科学图书馆):期刊 3.0 :中文开放获取期刊的语义网出 版平台 主持人:初景利 16:00-18:00 第三节:开放获取期刊 - 国际商业出版者的角度与经验 主题:转向开放获取:价格结构透明、可持续性、质量要求 1) 皇家化学学会, Dr. WayneTian ,区域销售经理(大陆,香港,澳门): 皇家化学学会开放获取期刊的政策与实践 2 )王丹青( BMC ) BMC :创建强而有力的开放获取期刊 3 )英国物理学会, Dr Matthew Salter (亚太区出版经理):开放获取出版 的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 Roland Bertelmann(HGF) 第二天(3月13日): 9:00-10:30 第四节:设立与管理开放出版基金 主题:中德开放出版资助的实施原则与支持条件 1 ) Dr. Johannes Fournier :德国科研基金会的开放出版项目 2 ) Dirk Pieper (比尔菲尔德大学图书馆):比菲尔德大学的开放出版基金 3 ) 李麟(国家科学图书馆):支持开放出版的战略与政策 主持人:任胜利(国家科学基金委) 11:00-12:30 第五节:从订阅模式过渡到开放获取模式 主题:以开放出版作为提升学术期刊发展的机遇 1 )汪谋岳(《中国医学期刊:英文版》):转向开放出版的实践 2 ) Dr. Christof Ellger (柏林):将 ERDE 变成开放出版的经验 3 ) Prof. Dr. Bert Hoffmann : GIGA 开放出版期刊集群 主持人: Matthias Kaun 13:30--15:00 第六节:内容重用——许可证为何如此重要 1) 顾立平(科学信息中心, NSL ):内容重用:权利、许可和管理实践 2) Dr. Andrea Hacker (海登堡大学):德国科研基金会资助的欧亚开放出版的内容重用 3) 代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医学文献文本挖掘 4) 沈志宏( CNIC ):数据出版 Rapporteur : Georg Botz 15:30-17:00 第七节:交流讨论:实施开放出版 主题:综合专题报告的各项内容,梳理政策讨论重点以及政策建议内容。 主持人:张晓林(中国) Dr. Ralf Schimmer (德国)
3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研究政策》S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3-16 07:55
ResearchPolicy 《研究政策》荷兰 ISSN:0048-7333 , 1972 年创刊,全年 12 期, ElsevierScience 出版社, SSCI 、 EI 收录期刊, SSCI2012 年影响因子 2.850 、 5 年影响因子 4.387 。 该刊致力于分析、理解和有效地应对经济、政策、管理,通过创新、技术、研发和科学组织所构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多学科杂志。 刊载科研政策、科研管理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被公认为是在创新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期刊 。该刊 JCR2012 年 SSCI 管理学科排名第 30 位( 174 种), Q1 (一区);计划与发展学科排名第 3 位( 55 种), Q1 (一区)。 该 刊 1974 年入选 SSCI ,目前在 S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74 年第 3 卷到 2014 年的第 43 卷 共 2638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2193 篇(包括会议论文 176 篇)、图书评论 276 篇、综述 73 篇、社论 57 篇、传记 11 篇、更正 11 篇、通讯 7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741 篇、英格兰 636 篇、荷兰 253 篇、德国 219 篇、意大利 209 篇、法国 172 篇、西班牙 115 篇、加拿大 111 篇、瑞典 85 篇、日本 80 篇、丹麦 62 篇、瑞士 61 篇、比利时 58 篇、澳大利亚 54 篇、苏格兰 44 篇、中国 43 篇 (不包括台湾地区 30 篇)等。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 构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UNIV SUSSEX ) 215 篇、曼彻斯特大学( UNIVMANCHESTER ) 83 篇、麻省理工学院( MIT ) 65 篇、哈佛大学( HARVARDUNIV ) 54 篇、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 TECHNOL ) 53 篇、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UNIV ) 50 篇。 2638 篇文章共被引用 80334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8428 次、 2011 年被引用 9589 次、 2012 年被引用 10963 次、 2013 年被引用 9851 次、 2014 年被引用 1218 次),平均引用 30.45 次,年均引用次数 1959.37 , H 指数为 130 (有 130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130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4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30 篇),其中学术论文 40 篇(包括会议论文 2 篇)、综述 2 篇、书评 1 篇等。共被引用 906 次,平均引用 21.07 次, H 指数为 15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清华大学 8 篇、香港科技大学 7 篇、香港城市大学 6 篇、浙江大学 5 篇、中国科学院 4 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篇、复旦大学 3 篇、香港理工大学 3 篇等。 中国学者在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 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每年发表论文的引文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43 篇论文和 11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英格兰、美国各 7 篇,荷兰 5 篇,德国、新加坡、韩国个 2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荷兰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3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87333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research-policy/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research-policy/0048-7333/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respol/ 中国学者高被引论文: 1 、标题 : Comparing innovation systems: a 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 to China's transitional context 作者 : Liu, XL (Liu, XL); White, S (White, S)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0 期 : 7 页 : 1091-1114 DOI: 10.1016/S0048-7333(00)00132-3 出版年 : AUG 200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67 通讯作者地址 : White, S ( 通讯作者 ),Chinese Univ Hong Kong, Dept Management, 313 KK Leung Bldg, Shatin,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2 、标题 : The emergence of China as a leading nation in science 作者 : Zhou, P (Zhou, P); Leydesdorff, L (Leydesdorff, L)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5 期 : 1 页 : 83-104 DOI: 10.1016/j.respol.2005.08.006 出版年 : FEB 200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62 通讯作者地址 : Zhou, P ( 通讯作者 ),Inst Sci Tech Informat China, 15 Fuxing Rd, Beijing 100038, Peoples R China 3 、标题 : An audi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firms: some empirical findings in Beijing, China 作者 : Yam, RCM (Yam, RCM); Guan, JC (Guan, JC); Pun, KF (Pun, KF); Tang, EPY (Tang, EPY)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3 期 : 8 页 : 1123-1140 DOI: 10.1016/j.respol.2004.05.004 出版年 : OCT 2004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76 通讯作者地址 : Yam, RCM ( 通讯作者 ),City Univ Hong Kong, Dept Mfg Engn Engn Management, Tat Chee Ave,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4 、标题 :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oncept 作者 : Sharif, N (Sharif, N)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5 期 : 5 页 : 745-766 DOI: 10.1016/j.respol.2006.04.001 出版年 : JUN 200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62 通讯作者地址 : Sharif, N ( 通讯作者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Div Social Sci, Kowloon,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5 、标题 : China's emerging presence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 A comparative bibliometric study of several nanoscience 'giants' 作者 : Guan, JC (Guan, Jiancheng); Ma, N (Ma, Nan)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6 期 : 6 页 : 880-886 DOI: 10.1016/j.respol.2007.02.004 出版年 : JUL 2007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41 通讯作者地址 : Guan, JC ( 通讯作者 ),Bei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Sch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3, Peoples R Ch 该刊被被 SSCI 数据库引用最多的论文: 1 、标题 :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POLICY 作者 : TEECE, DJ (TEECE, DJ)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15 期 : 6 页 : 285-305 DOI: 10.1016/0048-7333(86)90027-2 出版年 : DEC 198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030 2 、标题 :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 作者 : DOSI, G (DOSI, G)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11 期 : 3 页 : 147-162 DOI: 10.1016/0048-7333(82)90016-6 出版年 : 198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458 3 、标题 : 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 - TOWARDS A TAXONOMY AND A THEORY 作者 : PAVITT, K (PAVITT, K)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13 期 : 6 页 : 343-373 DOI: 10.1016/0048-7333(84)90018-0 出版年 : 1984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180 高被引论文: 1 、标题 : How open source software works: free user-to-user assistance 作者 : Lakhani, KR (Lakhani, KR); von Hippel, E (von Hippel, E)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2 期 : 6 页 : 923-943 文献号 : DOI: 10.1016/S0048-7333(02)00095-1 出版年 : JUN 2003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319 2 、标题 : From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to socio-technical systems - Insights about dynamics and change from sociology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作者 : Geels, FW (Geels, FW)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3 期 : 6-7 页 : 897-920 DOI: 10.1016/j.respol.2004.01.015 出版年 : SEP 2004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80 3 、标题 :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作者 : Siegel, DS (Siegel, DS); Waldman, D (Waldman, D); Link, A (Link, A)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2 期 : 1 页 : 27-48 文献号 : DOI: 10.1016/S0048-7333(01)00196-2 出版年 : JAN 2003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71 4 、标题 : Typology of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 pathways 作者 : Geels, FW (Geels, Frank W.); Schot, J (Schot, Johan)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6 期 : 3 页 : 399-417 DOI: 10.1016/j.respol.2007.01.003 出版年 : APR 2007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67 5 、标题 : The governance of sustainable socio-technical transitions 作者 : Smith, A (Smith, A); Stirling, A (Stirling, A); Berkhout, F (Berkhout, F)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34 期 : 10 页 : 1491-1510 DOI: 10.1016/j.respol.2005.07.005 出版年 : DEC 2005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67 热点论文: 1 、标题 : How journal rankings can suppres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 comparison between Innovation Studie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作者 : Rafols, I (Rafols, Ismael); Leydesdorff, L (Leydesdorff, Loet); O'Hare, A (O'Hare, Alice); Nightingale, P (Nightingale, Paul); Stirling, A (Stirling, Andy)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1262-1282 DOI: 10.1016/j.respol.2012.03.015 出版年 : SEP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3 2 、标题 :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An emerging field of 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作者 : Markard, J (Markard, Jochen); Raven, R (Raven, Rob); Truffer, B (Truffer, Bernhard)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41 期 : 6 页 : 955-967 DOI: 10.1016/j.respol.2012.02.013 出版年 : JUL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2 3 、标题 : Performance-based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ing systems 作者 : Hicks, D (Hicks, Diana)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41 期 : 2 页 : 251-261 DOI: 10.1016/j.respol.2011.09.007 出版年 : MAR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0 4 、标题 : What is protective space? Reconsidering niches in transitions to sustainability 作者 : Smith, A (Smith, Adrian); Raven, R (Raven, Rob)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41 期 : 6 页 : 1025-1036 DOI: 10.1016/j.respol.2011.12.012 出版年 : JUL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8 5 、标题 :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knowledge base 作者 : Fagerberg, J (Fagerberg, Jan); Fosaas, M (Fosaas, Morten); Sapprasert, K (Sapprasert, Koson) 来源出版物 : RESEARCH POLICY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1132-1153 DOI: 10.1016/j.respol.2012.03.008 出版年 : SEP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16
个人分类: SSCI投稿|14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美国][黑夜传说4][BD-RMVB.720p.中英双字][精彩恐怖动作]
lcj2212916 2014-3-3 21:45
◎译  名 黑夜传说4/决战异世界:未来复苏3D ◎片  名 Underworld: Awakening ◎年  代 201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奇幻/恐怖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 7.1/10 from 14,237 user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h 25mn ◎导  演 曼斯·马林德 Mans Marlind       比约恩·史坦 Bjorn Stein ◎主  演 凯特·贝金赛尔 Kate Beckinsale ....Selene       查里斯·丹斯 Charles Dance       英迪娅·埃斯利 India Eisley ....Eve       迈克尔·伊雷 Michael Ealy       Kristen Holden-Reid ....Quint       斯蒂芬·瑞 Stephen Rea ....Jacob       提奥·詹姆斯 Theo James ....David       桑德琳·霍尔特 Sandrine Holt ....Lida       Richard Cetrone ....Lycan #1       Jacob Blair ....Officer Kolb       Sanny Van Heteren ....British Newscaster       Robert Lawrenson       Kurt Max Runte ....Troop leader       Marvin Duerkholz ....Lestroy       Ron Wear ....Jack Fletcher       Shawn Beaton ....Med Tech #2 (uncredited)       Daniel Boileau ....Lab Worker #3 (uncredited)       Jesse Branden Dahl ....Vampire #1 (uncredited)       William Francis ....Police Officer (uncredited)       Angela R. Knight ....Sexy vampire (uncredited)       Lee Majdoub ....Desk Guard (uncredited)       Peter Maze ....Drowning Orderly (uncredited)       Tyler McClendon ....Young Scientist (uncredited)       Panou ....Old City Cop #1 (uncredited)       丹·佩恩 Dan Payne ....Lycan Creature 2 (uncredited)       Adam Reid ....Alan (uncredited)       Julia Rhodes ....Antigen Tech (uncredited)       Jeff Sanca ....Truck Driver (uncredited)       Christian Tessier ....Guard (uncredited)       Alicia Vela-Bailey ....Vampire Girl (uncredited)       Damon Winters ....Polizei #4 (uncredited)       Ian Robison ....Military Official       James Waterson ....Jetta Driver (uncredited)       Mark Gibbon ....Announcing Guard       Benita Ha ....Surgical Nurse       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uncredited)       Catlin Adams ....Olivia       Ian Rozylo ....Old City Cop #2       Joe Censoplano ....Cadillac Driver (uncredited) ◎简  介 凯特·贝金赛尔回归领衔《黑夜传说》系列,主角赛琳娜辗转于狼人、吸血鬼、人类三大阵营之间,为自己,也为女儿夏娃不懈战斗。 在塞琳娜昏迷的那十几年时间里,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的吸血鬼和狼人的物种,并对它们施行了“大屠杀”的政策。在人类对吸血鬼和狼人斩尽杀绝的同时,还有一个秘密组织利用生物技术和对狼人的研究,创造出来了一个新物种:超级狼人。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力量、速度、体积和杀伤力。无论是对于什么物种来说,这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苏醒过来的塞琳娜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于前,为了活下去,她只能拿起武器为自己的兴命搏斗。此时,她发现了自己有一个15岁的女儿伊薇。她是狼人和吸血鬼的混血儿,她的存在对于找到超级狼人的弱点很有帮助。可是妮莎却被人类锁在一个研究所内,为了种族的生存、为了自己的女儿,塞琳娜又一次踏上了腥风血雨的征途。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096639
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书的话题聊起来轻松而又沉重
热度 5 JYH64J98Y99H 2014-2-13 17:53
科学网知名博主挑起了读书话题,大家纷纷参与讨论,亮点纷呈,一时好不热闹。实际上,这个话题接近名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人人皆有看法,既未必解答自己的问题,又未必开出正确的药方。况且,人家王老师老马识途、老谋深算,采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的战法,尽管大家都希望一马平川、马踏飞燕,可是一不小心,还容易让异见者马失前蹄、人仰马翻。呵呵。 这个话题 不说想说,说了怕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既然参与讨论,那就不怕贻笑大方,大胆说吧。说错了都不怕,说对了还能怕吗。如果年长者都不敢现身说法,又如何期望对年轻人有所影响呢。 我相信这句话,书犹药!病人特别是疑难杂症患者,面对装着满满当当药品的中西药药房、药铺子,直叹世上无药可用!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是药三分毒,不对症的药,吃多了岂非毒害自己?像我们进了图书馆,普遍感叹自己书读得太少,可人家钱锺书感叹,原来图书馆里藏有那么多自己不需要读的书!开个玩笑,假如王老师当年读了点官场黑厚学,并积极实践,混个京城高官,前拥后簇,还需要在这儿说读书没用?怕该笑谈工作忙,没有时间开博客了,他可能反问,开博客又有何用? 我声明一下,王德华老师自己说读书无用,更多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自谦、自嘲,是积极有为的姿态。我从来没有认为他读书无用。事实上,一个从“毁树容易种树难”那张考卷走出来的王老师,正是读书改变了命运,住在北京城里,离红太阳最近!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神圣而又光荣。它的此在,就是他的价值,出入国际交流学术会议场所,那相当于为国征战的国家队主力队员。有所作为是人生的境界,他就做到了。学术研究,他或许离经而决不叛道;博文写作,他每每得意而从不忘形。 但我相信,他肯定会有他的牢骚,所谓不在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在北上广,不知道自己钱少。正是因为他比我们多读了几本书,他才有资格发点读书无用的牢骚。刘志军钱多了,一度提拔不了,花钱又买不了官,他可能会说,钱真没用!某未遂院士事件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同时,如何教育与影响年轻人,营造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待遇、尊严与价值,值得全社会好好讨论。一个人没有读到有用的书,正像病人没有用到特效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谓无用的书,修心养性,滋养人生。所谓有用的书,经世致用,立竿见影! 或许,阅读关于文学、艺术、美学的书太晚,错过了大学的浪漫时光! 或许,我们阅读投资理财股市楼市的书太迟,错过了楼市发展的黄金十年! 或许,我们阅读人际沟通、热爱生活的书太少,错过了珍惜身边良师益友! 或许,我们阅读无字大书用心不专,缺乏明师指点,坐失更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每每喜欢假设,而历史真实走来,可以记录,可以研究,可以反思,但不可以假设。 王老师仿佛现身说法,光读动物学等单一学科肯定不行!还得广泛涉猎,来点文学、史学、哲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来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光钻进故纸堆没有用,还的灵活运用!没有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北大图书馆那点积累,毛泽东还能够成为毛泽东吗? 常叹自己读书太少,很多道理明白太晚。细菌、病毒、陷阱,风风雨雨,沟沟坎坎,规则潜规则,弯弯绕绕特别多。等到弄个明白时,内心夙愿早已成为明日黄花。眼睁睁目睹好人被愚弄,妖魔鬼怪兴风作浪,等到大限临头时,人人皆取得西天真经。从这个意义上,人生就是一部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西游记》。 我们先接着讨论一度争论面红耳赤的考研基地问题,这关乎读书,更关乎人才测评与人才选拔。如果我们的国家老是吸引二三院校的学生以考研基地的方式进入主流研究群体,概率意义上的先天的功力不足,必将贻误国家科研事业。把第一流的人才吸引到科研队伍中,大幅度地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普惠广大科研人员,关键取决于国家的人才战略与科技政策! 至于有人喜欢拿博士生与打工者相比,则有点短视了。博生生正处在人生的长线投资阶段,与吃青春饭的打工者,不太好比。不可否认在剑走偏锋的时候,打工者也有登堂入室的时候。如一家民营企业董事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其妻就改嫁给了他的小车司机。这位仁兄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一直认为自己这辈子都是替老板打工,没有想到,老板一直在替我们打工。话说回来,博士生、硕士生也别心里酸溜溜的。知识丰富的人也容易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犹豫间错过了机会。有时,恰恰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温室里的花朵虽鲜艳,但其生命力远远不如山野的花花草草。路遥知马力,让岁月见证是是非非! 拿我仅知道一点皮毛的围棋来说,您的棋下得厚实,易耽误效率,难做活棋,无异于作茧自缚。自以为下得灵巧,容易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躲闪腾挪容易以卵击石、自投罗网。行动晚了,夺不到金牌。冲锋早了, 可能就是阵亡烈士。对弈就是置身没有硝烟的战场,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人生如棋。 顺利时,需要居安思危, 沉稳持重,谨防阴沟翻船;不利时,要善于 捕捉战机,顽强打入敌后,甚至要放出胜负手,志在一搏。旗鼓相当时,则要精于计算,甚至锱铢必较,在劫来劫往中,奠定胜局。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输家一定叹自己见识有限,怪自己 棋书读得太少,棋谱看得不够啊。 实际上,名人论读书的话多如牛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正如小马过河,取决于人们是相信松鼠兄的话,还是信奉牛伯伯的话。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斯宾塞则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或许人们对于经世致用更为关注,据说中小学对于学习的研究并不太热心,但对于学习力的研究却乐此不疲。有所名小学校训就是力学,另外一所名中学,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学习力!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老师法宝。听说,有心理学家热衷于考试学研究了。如此下去,国家公务员考试需要细化了,县长、市长班,大班上课培训;省长、部长班,小班上课培训;主席、总理班,那得一对一个性化培训。这年头,光学习是不给力的,学习力才给力。姓王的,叫王力,著名语言学家;姓李的叫李力,起码弄个书记院长或董事当当;姓谷的,叫谷力,就算错过了市长机会都错不过中心主任职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要给点力。起名不加力,哀叹手无缚鸡之力的一天,怕是劫数难逃。 我想,什么时候公务员招考发起低烧,研究生招考发起高烧,科学的春天便归去来兮。侵占大家权利与权力的活,也够恶心的,公务员未必注定是好差事。有一位国家主席对掏粪工人说,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说句实在话,在特定年代里,掏粪工人活得有滋有味,地位显赫;国家主席却郁郁寡欢,含冤离世。高处不胜寒,中看的人未必中用,中用的人未必中看。 妇孺皆知的书籍面包说、阶梯说、好友说,并没有也不可能过时 。 性相近,习相远。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可能在于多走了一段路,有时在于多吃了两碗饭,有时可能就是多结识几个人,多读了几本书。在这文学意象丰富、思想意涵丰盛的马年里,春风扑面,春色满园,春光醉人,还是 挑选 两本书好好读读 吧,毕竟开卷有益。 我的反悔:读书真是无用 (王德华) 对于科学网上时不时会冒出读书无用的言论,且呼喊这些言论的不是博士、硕士,就是博士后、副教授,还有教授在助威。每每读到这些言论的时候,很吃惊,尤其看到还有那么多博士教授们在一边敲边鼓、高呼支持,尽管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有不同言论不奇怪,但自己的心里还是像打碎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所以,不少时候,是写了评论,又删了,又写了,又删了。过一会儿,想表达一个观点,写了几句,就再写不下去了,最后一删了之。但总还是有压不住自己内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就会留下一些胡言乱语。不管是不是正确,表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这个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说不定哪天自己成熟了,长大了,就懂了这现在无论如何也不懂的“读书无用”的言论。 青春年华的研究生们,春节回家看望父母了,本是阖家团圆、共叙亲情的时候,却不小心听到隔壁自己当年初中没毕业的发小王小二,竟然外出打工带回家20万元。这种现象,高家庄有,马家河子有,梁山泊也有,似乎比较普遍。这个事实太刺激那些从大都市里回来的研究生们了,对他们的打击有点太大了。不是说读书改变命运吗?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自己读完了本科,读硕士,再读博士,还有博士后,怎么会到现在都在还向父母伸手过日子呢?欲哭无泪啊。获得学位的硕士们一看那些苦读的博士生们,心里平衡多了,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读博士,有先见之明;大学生们就更高兴了,兴奋得翻三十个跟头,庆贺自己当初没有报考研究生,快乐啊,英明啊。可是,大学生们、硕士生们、博士生们回到农村老家,见到当年初中都没有毕业,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发小们,就高兴不起来了。我靠,我们这些读了书的,有了学位的,要车没车,要房没房,他们这些大字不识一斗的小哥们,怎么都成了大款了了呢?听说小六子还养了好几房,正在家里跟正宫闹战争呢,这让我们的脸面向哪里搁啊?吃着小伙伴们的烧鸡牛排,喝着小伙伴们的茅台、XO,抽着小伙伴们的大中华、万宝路,心里那个难受啊,虽说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也是每每举杯的时候,五味杂陈心中翻腾啊。 听着,看着,我一时间糊涂了,这是当今的现实吗?不是很确定,使劲闭闭眼再睁开看,希望看清楚。我们的大学不是在争世界一流吗?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这样的胸怀,这样的眼光,这点追求,那还有什么希望啊?鼓足勇气站在了高台上,迎着凛冽的北风,顺口说了句风凉话,还是加了冰的:“大学生们还是不要太现实的好”。以前也曾吹过几次凉风,没加冰,也很凉: “年轻人还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还有“年轻人还是不要太现实了”。幸运的是,当时走黑路的时候,没有遇到不测,没人在背后砸我的黑石头,所以大脑到今天还能正常思考点问题。也许当时年轻,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我,可能是真的真的真的糊涂了啊。只是自己不服老而已,早就是一朽木也。 所以,话音刚落,马上有年轻人在对面的楼顶上喊道:“年轻人现实点没有什么不好的!”马上有众多附和: “就是啊,就是啊。那老家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越读书越贫穷,越读书越无望。”那边也说了:“可不是吗,我TMD当时就是信了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忽悠,都快博士毕业了,还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哥们,听我的,千万不要读书了。大学都不要读了。纯粹是浪费时间。”有个年轻副教授说话了:“他说的是真的。我就是一个活标本,都副教授了,才一个月4000块钱。唉,悔不该当初啊。” 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的见过世面的大学者说话了:“贫苦人家的孩子,还是考虑早就业。报考大学的时候,要选择有就业前景的专业。科学家、教授、总工这些职业,是人家有钱人家孩子的事,与你们没什么关系,趁早死了这条心吧。”又有学者说话了:“对是对的,只是有个比例问题。90%的学生是应该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的,还考虑什么兴趣啊,先养活老婆孩子再说。剩下那10%的孩子,家里有钱,生活无忧,就可以任选科学家、教授、总工了,有兴趣,还可以选择各种公务员。” 一位在大学里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授听见了,心焦如焚,忙不迭地说:“使不得啊,使不得啊,兄弟们!我们的大学是年轻人青春启航的地方,梦想绽放的地方,我们要让雄鹰飞向蓝天,让鱼儿奔向大海,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他们向往的能够到达的地方,把梦想的种子种下。喜欢探索的,去攀登科学高峰,喜欢化工的,去做工程师,喜欢文艺的,去创作,喜欢教书的,去当教师。我们不可以这么短视的,要看远一点”。又一位中年教授说话了:“老教授说的话是对的。都说读大学不好,读研究生不好,读博士不好,当副教授不好,那么问问你的发小王小二,他在怎么说?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孩子是你的孩子,你是让他们读大学、读研究生呢,让他们读好大学呢,还是让他们初中毕业就去建筑队挣钱呢?”年轻教授憋不住了了:“现在多数学生为了活下去的话,是可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但是,顶尖大学的学生如果还是以就业为导向,把大学办成了技校,那就不太合适了啊。” 有位女生也想说句话:“我也困惑。可是我回家看到我的女伴们一个个都结了婚生了娃,一天天在家带着几个孩子,灰头灰脸的,盼着在外打工的老公回家,我突然感觉我读研很幸运,谢谢我的父母开明啊。” … … 争论在继续中。 各种智慧在闪光。 不管我们说得多欢,那些小学没毕业的靠打工赚了20万的王小二们,是不会来科学网嚷嚷的。喊得响的,抱怨的,忽悠的,是我们这些说着羡慕他们的人,咱们都是有学历的人,都是读书人。咱们羡慕人家什么呀?羡慕的是他们手中还散发着一股汗味的一张张的领袖头,我想博士教授们不会傻到羡慕他们的一身臭汗吧?等你拿着退休金,享受公费医疗,周游列国的时候,王小二们在干啥呢?你要是跟他们流一样多的汗水,CNS你就可以出专刊了。 下面是一些博友的评论(不详细注明是那位博友的智慧了,抱歉! 文献出处:科学网博文下的评论): “就是有太多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科研这条路,他们也没太多现实的想法要赚大钱,然而残酷的是,这条路不单没让这些年轻人致富,甚至把他们推向越来越穷的地步,也许连农民工的待遇都达不到,“三十而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奢望。更为可悲的是,当这些年轻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问题要求更高待遇的时候,公众却在冷嘲热讽,批评他们不应该为了金钱而从事科研。我相信当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为了兴趣而不是钱从事科研的,只是扭曲的制度把他们的理想都磨灭掉了。” “支持(大学生不要太现实了)! 一群农村孩子,1979年从一所乡镇高中毕业(现已经撤销)走入学校。当时嗜学成风,后来的发展大都不在所学的行当。下面是几位同学的情况。 北大技术物理系:现在生物行当,教授博导。 清华化学系或者水利系:移民加拿大,现银行职员。 国防科技大学自控系:现在国内某饲料行当老大,分厂遍布全国。 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理工):私人企业老总。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厅官,某地级市委二把手。 长沙冶金工业学校(现合并入中南大学):厅官,长沙。” “运动员如果只想着拿金牌,大部分人是失败者。如果确信参与比取胜更加重要,那就是奥运精神。年轻人存在就是财富,追逐梦想就是升华青春的价值。如果贪图安逸,动物园里德动物,监狱里德无期徒刑囚犯都值得年轻人羡慕。如果追求理想,猫耳洞里的蚊叮虫咬,实验室里的夜以继日,炼钢炉前的汗流浃背,小麦地里的挥汗如雨,都幸福异常。年轻人需要远离庸俗世俗的阴气,对接理想志向的阳气。如果谁能保证年过半百的教授立马成为20出头的年轻人,我想,他一定会马上愿意抛弃一套大房子兑换。这就是青春的价值!这就是理想的价值!” “当代的大学生不是不懂,是不想懂,是被眼前的利益看花了眼,迷了心窍。 如果都悟透了,看穿了,那这个世界就完美了,就没有人走弯路了。但是,也就没有所谓的青春了。青春可以失败,青春不拍失败。跌倒了,爬起来,照样有美好的未来。” “人生短时期遇些不如意的事是正常的,长期下来老天爷不会忘了你的。后天的收获都是当初努力的结果。如果羡慕一夜致富,那就去赌场吧,到了那里就知道赌徒发财的只是极少数。” “如果只是就业,就不要上大学,去学个手艺更好。例如现在的装修工人,每天轻松挣三张人民币,不用交税,想啥时休息就啥时休息,更关键的不用交学费。成长空间也很大,脑子灵活的几年就成包工头了。上大学,读研究生不能太实用之义。” “选专业考虑就业是非常正确的,不只穷人选专业要这样,大多数孩子都要这样。毕竟智商、情商等超常的孩子或家里背景深厚的是少数,凭兴趣做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谓高雅事业的是极少数,穷人或平民的孩子若有极好的天赋和极强的兴趣选择这些专业,一定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得贵人相助。” “不要抱怨读书。科研难做,为什么有人能做成美国名校教授?因为你读得不够好。搬砖容易,你为什么不去啊?体力劳动的辛苦,不是你受得了的。 包工程好,做生意好,你陪领导喝到吐血试试?有这酒量,有这身体,最重要,有这份低头的“忍耐力”么? 不要开口闭口马云,比尔盖茨这些企业家的,人家的书读得真不比你少。在学校混文凭,和读书没有关系。读了几本书,用不出来,应该先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自己都说,硕士到了车间干不过中学生,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该先反思吧? 我周围朋友,包括我自己,也努力考研,出国,也业余打工过,很苦,但是从来没有抱怨自己读书无用,一起读书做研究,后来部分一起创业的朋友,早都走上脱贫致富的路了。那些和打工比的留言,怎么不想想10年后,打工的机会在哪里?”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读书,而是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你的处境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你不服气,那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和他们一样去打拼,有人50岁还创大业呢,你有创n次业的机会,你有这个魄力吗?敢冒这个险吗?相信,那些低学历打拼成功的人,如果他们有高学历,应该更加成功。” “首先读书本来就不是一个发财的好路子,要想赚大钱千万不要读书,早早的去经商,随便做点小生意都能赚的不少,比读书强多了;再者不要羡慕那些打工的,他们赚高工资也是应当的,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地位不高,干的体力活很重,并且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很多福利和保险,所以应该得到较高的收入,只是以前他们的收入太低了,现在社会公平度有所提高,他们得到的也有所提高。当然教育工作者也是很辛苦的,工资水平相对不合理,这很需要提高,不过不能因此就否定了读书的价值,毕竟没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经济增长得不到支持,赚钱何来。不管何时,知识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期待知识分子的经济条件会越来越好。” “关键是人家在工地干活,跟着公头捣鼓的时候,你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是如何预算与投入的。我认为作者不是一心想赚钱。只是确实被回家周围环境和自家没法提升逼的。但作者你到底想干嘛,那是你的事情。虽然同在读研的我,也仍为这个事情迷茫。一直会到读研这个地步,多少有不希望自己的所谓“天赋”——家长们常说的读书这块料之类的被浪费掉。但是真到读研这地步,到底和初心偏离了多少又怎样呢” “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是生活状况的好与不好,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其中有一些因素是确定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随机性的。读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甚至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读多少书,与生活穷与不穷,是根本没有任何一对一关系的两件事。抱怨无益,争论更无益,唯有瞄准人生目标,从小事易事,一件件做起,一步步跑起。” “你其实还是太功力了。我是失业工人退休的。你只看到他们拿钱多,你就没有看到他们挣钱的辛苦。建筑工我初中没有毕业假期就打过工,我曾经在短了的架板掉下来过,好在不高是轻伤,我失业后一次意外,一只眼睛看不见了,我当电工,因为是生产线,有时的接线都是带电工作。你不要看他们现在挣钱多,到老年一身病,特别是化工行业的,重污染的如绝缘材料厂,附近的村庄得肺癌的就很多。工人的高收入多是拿健康换来的。当然,也有中国的知识不值钱和分配的不合理问题。关键在于有个好心态,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不是研究生,但那样的人有几个?就史玉柱创立巨人时也不是研究生,但现在的巨人在哪里?真的不是越读越穷,而是你不读,国企你就进不了,公务员你也考不上。而你年薪6万,也算不上穷,20年后你再比,看他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还能不能比上你?” “最近关于这读书无用的声音是不是多了点?其实回过头来看,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培养到硕士博士,其内心深处的确是希望我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给他们的晚年带来幸福……这点不假。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的时,无论你的专业是什么,任何一行,都可以做的很出色,收入很高,刚开始工作可能起步很困难,但是抱怨又能带来什么?为什么不埋头努力,想想家中老父母的期望呢?实在不行,还可以转行,你一个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我想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差,只要努力,什么不可以学?说到底,如果你怕吃苦,又想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整天只会抱怨,社会不公,自己没背景等等,那么你能对得起家中老父母的期望和培养不?” “一个个说读书不是为了赚钱的,都是骗人骗自己的,不要把自己说的多清高,你可以过很清高的雅士生活,但是想想培养自己的父母还住在土坯房里,身边的妻儿吃穿用度总是紧巴巴的,你对得起他们吗?我没想过大富大贵,可这个社会竟然让我们读书越读越穷,本科生干不过专科生,硕士生比不过本科生,博士生都找不着工作,不说了,让我哭一会儿。。。” “建议向钱看的人尽快离开科学界,最好连书都不要念,那没啥用,还费钱。现在打个小工什么的,一个月也能挣个小几千。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读书无用论在现今会甚嚣尘上?” “读书不是为了赚钱。如果你以学位来作为赚钱的手段,那错了。以后社会的会越来越成熟,会认识到高学位不等于高能力,高学位=高收入的观念会越来越淡。社会分工越细,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能适合社会需求才是高收入的重要条件。” “工资与做的具体工作有关,受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百业,最后按能力/薪职雇佣劳动力。一个进步的社会,通常的工资与付出正相关,各行业的薪水趋同. 美国这类国家基本上有端倪,卡车司机/矿工赚的不比教授少,博士也开出租/开卡车. 一些苦力活赚钱很多的.读书是获得基础知识,就业技能的前提,也要紧跟市场需求,乐于做教师的, 与乐意做卡车司机的,一方面是取决于薪水,还有一面取决于个人兴趣与职业求,教师一般是博士,司机小学毕业即可.个人感觉,将来的博士仍要贬值, 一旦教育回归本位,许多博士硕士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太多了. 国家老保等福利普及后, 再加上青状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读书也将回归本位,不再以赚钱为目的.” “聪明的人越读越有钱。死读书的越读越穷。” “读书穷三代,读博毁一生啊” “读书当然有用,知识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一个修理汽车的,他当然需要知道各个部件应该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情况是除了问题,怎么去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虽然他并不需要知道多少物理理论。读书无用论是批评错了地方。搞清楚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去让自己具备这个职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才是正确的。” “到学校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你的那些老乡,初中毕业出去闯荡,其实也是在学习,只是在社会上学习而已。混的好的就是这个社会学校里面学得好的。所以和在学校学习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学校学习,学得好(不只是成绩好,有文凭),假于时日,也可以混得很好;如果学得不好,当然就难说。所以关键是做好自己。” 武夷山 2014-2-14 07:20 人各有志。认为无用的,如果还在努力读书,岂非自己欺骗自己?认为无用而混日子,那就混吧;认为有用,则不需与人争论,只管静心读书;或者不管有用无用,已经到了读书审美的境界,那就是人生大幸了。 王德华引发讨论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66951.html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8227 次阅读|16 个评论
再谈“意想不到的老虎”
热度 10 xying 2014-1-21 08:27
我在 《占卜与推理》 里介绍了“意想不到的老虎”悖论,谈到对于这类问题逻辑推理得不出答案,用博弈的方法可以有一个最优的混合策略解,以此来说明解决具体问题的政治技巧。这篇文章给喜欢追根究底的人一个深入的博弈技术上解释。 “意想不到的老虎”,我在中学的时候读过,一直不得要领,直到近些年读了些书以后,才嚼出点味道来。 麦克向公主的父亲求婚。国王把他带到五个房间前说:“有一只老虎藏在这里,这是在你意想不到的那一个房间。你逐个把门打开。如果你足够聪明,在打开那扇门之前猜到。我就把女儿嫁给你。” 麦克想:“如果老虎在第五间,我打开前面四间的门都一定是空的,那我在打开这房间之前就能猜到它在这里。这不是意想不到的,因为它与国王断言相矛盾,所以老虎不可能在这里。(第一步) 把第五间排除了,老虎只能在剩下四个房间里。同样推理,也不可能在这最后的第四间。(第二步) 如法论证,老虎也不可能在第三,二间里。(第三,四步) 如果老虎在第一间。因为老虎是在这五个房间里,已经排除了后面所有的房间后,就不是意想不到的。所以也被否定掉。(第五步)” 麦克信心满满地相信:如果老虎是意想不到的,就不会在这些房间里。当他依次打开第二个门时,意想不到地跳出一只老虎来。 国王说的话得到了验证,都是真的。那么麦克推理的错误在哪里呢? 这个悖论还有不同的形式,诸如 Surprise Examination , Unexpected Hanging Paradox ,预测悖论等等。关于这些悖论,中文网上许多解答大同小异,大约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抄来的。认为错这第一步,第二步和最后一步,各有他们的理由。但都没说到点子上。大家可以看“维基百科:老虎悖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81%E8%99%8E%E6%82%96%E8%AE%BA 英文的说出些道理,说学术界对它倍有兴趣,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这看似简单悖论背后的复杂性甚至可以引申出哲学上重大的问题。见“ Wikipedia : Unexpected hanging paradox ”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expected_hanging_paradox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自我指涉的认知悖论。在逻辑上,国王提供些知识,其中有两个命题: 1. 老虎在五个房间之中。 2. 老虎所在的房间你推测不出来。 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在推理下不相容,它们构成了自相矛盾的判断。你在假设下推测出老虎在任何房间都会被第二个命题否定。麦克利用它们得出老虎不在这五个房间的任何一间中。但这又与第一个命题相矛盾了。这逻辑推理的过程没有错,错在你如果认为,国王给定的知识可以用来做推理的前提,那结果则会跟给定的前提相矛盾。从不相容的几个命题出发,你可以推出任何结论。就是说你可以用其中的命题经过一定的推理路径得出某个结论,也可以经过不同的路径得出相反的结论。 麦克推出老虎不在这五个房间里,我们来看这也可以推出老虎在第五个房间。 用反证法。假设老虎不在第五间,麦克的第一步推理的结果换成了假设。按照麦克的第二,三,四,五步推理。仍然得出老虎不在这些房间里,但这结论与命题1矛盾,所以初始的假设不对。因此老虎是在第五间。 也可以推出老虎在第二个房间。 按麦克原来的第一,二,三步套路推出老虎不在第五,四,三房间。现在假设不在第二间,用假设代替第四步的结果,加上第五步结果,与上述国王命题1矛盾。依反证法,假设的反面是对的,因此老虎必须在第二间。 这样自我指涉的认知悖论,以给定的知识作为推理的根据,逻辑推理兜了一圈必定是矛盾的。你在这圈子任何一个地方断开,把结论换成了假设,一直推到矛盾时,按反证法说,假设就不对了,从而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网上的一些解释是用逻辑得出与麦克的推理中一步相反的结论,然后说这一步是错了。这仍然没有跳出怪圈,依然在悖论的逻辑路子里兜圈子。按这样子,也能证明任何一部都是错的。 有人问,既然这两个命题构成一个自相矛盾的判断,为什么国王到最后还是对的? 网上也有各种解释。其实这只是国王运气好,麦克没蒙对。他要是按照前面路子推出来老虎在第二个房间。尽管是自园其说的论证,麦克只要自个儿信了,就可以牛逼哄哄地指着门说:“我推测出老虎就在这一间。” 国王岂不就是错了? 从认知的观点,国王给出的知识在推理上自相矛盾,无益于推导,不能作为推理的根据。你用它们来推理,是白忙乎。国王随便将老虎关在哪个房间,都和这知识无关,也就无从据此猜测,就算你蒙对了,那也是意外的。世人的许多凭借大道理来论证的事,大抵如此。 有人嗤笑说:“这太简单了,如果这个老虎是‘意想不到的’,那么无论麦克说什么,国王都可以说他不对。因为能被你猜着了,就不是意想不到的。” 这是在语言上做文章,不过这样解读没有技术含量。悖论的目的是促进思考,很多问题并不拘于严谨的表达,而是用形象说法来揭示深刻的思想。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问题。有能力的看到的是难点,不纠结于浅显的枝节以免忽略本质。“意想不到”这话比较含糊,故事中国王这句话其实只是提个醒,有“谅你也想不到”的意思。并非用它来判决麦克的答案。答案的对错是由事实来验证的。 一位朋友跳出这个问题,从一个高度说:“既然这只老虎是‘意想不到’的,麦克怎么可能‘足够聪明,在打开那扇门之前猜到’呢?” 她以女性的直觉说:“这只能解释为:国王根本就不想把女儿嫁给麦克。麦克的错误是在于,还想根据国王的话,企图用推理来猜出这‘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确实一针见血! 既然国王和麦克意愿相左,两人各自从不言而喻合适的大道理出发,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诉求,都觉得自己不亏理。再下去就只能是暴力解决了,文明一些,就赌个输赢。大家愿赌服输。这个故事的议题就从逻辑的问题转为博弈的问题了。 其实国王原来的意思也是随便将老虎关一个房间。看在公主的份上让麦克猜一次,有 20% 机会中奖,对穷屌丝也该知足了。大道理谈不拢,玩暴力你赢不了,还能怎么地?那个“你足够聪明,怎样,怎样”说法是玩政治都懂的学问,让你有点自己也可以掌握命运心灵鸡汤之类的盼头。要是麦克是黑骑士、蝙蝠侠的什么,公主一门心思又在他身上,国王也许就要考究麦克的智商了,这 20% 中奖机会这时有点欺负人。麦克凭他的实力宁可用拳头。 博弈的设计是政治家必修课。这里是设计个比赛规则。比如说,麦克可以猜多次,直到见着了老虎。要猜着了, 10 分;没猜着却见了虎,负 10 分;没虎蒙有时,扣些分,设为 M 分,接着猜。最后看积分正负定输赢。研究政策的人都该想想:这扣分 M 该是多少?才能让麦克和国王都觉得愿意放弃拳头,玩游戏赌输赢。 国王没什么花招可用,必须预先将老虎放入一个房间,策略分别记为 1 , 2 , 3 , 4 , 5 ,对应着把老虎放在编号那个房间。麦克当然可以从头到尾每个房间都说有老虎,但是老虎要是在比较后的房间,猜不中扣分很多,显得傻,未必是最好的策略。如果前面房间都没虎,后面有的概率就较大了,所以没有前面开始了猜有,后面再猜没有的道理。因此麦克比较现实的策略库是:策略 1 从头开始都一直说有,到猜中为止; 2 从第二间开始猜有,直到猜中为止;如此 3 , 4 , 5 类推。比如说国王的策略为 4 ,麦克的策略为 3 ,意味着国王把老虎放在第四个房间,麦克在第一,二房间都说没有,从第三个房间开始说有老虎,丢了 M 分,第四个房间蒙着了得 10 。这个对局麦克的得分就是 10-M ,把这个数值放在博弈支付矩阵的第三行第四列中。支付矩阵其他元素的赋值类推。这是一个零和的博弈,国王的得分是麦克的负值。我们可以写出麦克博弈支付矩阵如下。 选择 \ 老虎 1 2 3 4 5 1 10 10-M 10-2M 10-3M 10-4M 2 -10 10 10-M 10-2M 10-3M 3 -10 -10 10 10-M 10-2M 4 -10 -10 -10 10 10-M 5 -10 -10 -10 -10 10 从这矩阵看出,除非麦克蒙错了不受罚( M=0 ),不存在着优势策略。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别指望国王和麦克有什么策略一定比别的高明。对于聪明人来说,这样还不够,因为胜负的概率很不同。如果麦克和国王的实力相当,什么样的 M 才公平呢? 公主说:“国王和麦克如果都完全随机选策略,他们的数学期望是这个博弈的平均分,它是矩阵里所有分量都加起来除 25 。 M=2.5 时这个平均分为零,这个最公平。” 这不能说错,但这是对两个都漫不经心的随机选择者而言,在弱智王国里的公平。国王如果同意这个数,就被公主忽悠了。因为麦克这时可以选第一个策略,就是每个房间前都说有老虎,无论老虎在哪个房间,都不会是负值,这就稳操胜卷了。 国王叹气说:“女大不中留呀!你把老爸当傻瓜了。这第一个策略优势太大,必须加大扣分惩罚力度才行。 M=5 时,这个策略的平均分是零,这才是合理。” 麦克说:“你觉得我肯定选那第一个策略?我是那个总以为别人只会盲目随机傻瓜的真正傻瓜吗?要按你说的,我所有策略没有一个是正的均值了,这能合理吗?真正合理的 M 值,必须使得你和我全都采用最好的策略时得分是零。” 孙子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麦克的提议是对于两个聪明人的公平。但这要费脑筋由人及己的通盘计算。我计算过, M=3.78 ,是双方都没有优势策略和纯策略的博弈,只有一个混和策略的纳什均衡。国王的最优策略是以 16% , 13% , 11% , 10% , 50% 的概率把老虎方进房间序号 1 , 2 , 3 , 4 , 5 。麦克是以 50% , 10% , 11% , 13% , 16% 的概率选取他的策略 1 , 2 , 3 , 4 , 5 。这时候的得分的数学期望为零。这些计算是非合作博弈基础课程的内容,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世上很多事情是用大道理辩不清的,在现实中最后的解决只能是实力的对撼,而不是基于美好的幻想。提出兵不血刃的替代方案,设计一个让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接受现实,用风险较小的游戏来代替残酷的对决, 是一种政治的艺术 。对于明白人来说,公平的结果必定是一种随机的选择。
个人分类: 科普|11741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基因产业战:中国基因技术的尴尬
热度 1 bioxncai 2014-1-6 20:21
工业化时代的监管思维和手段,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中国对基因这一前沿科技的政策必须更具前瞻性 没有机场,再好的飞机也难以飞向天空。 中国基因技术正面临这样的尴尬。由于注册死结迟迟未能解开,多地医院开展已久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被国家监管部门三度叫停。 基因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科学的顶峰。通向这一顶峰的路上,中国民营机构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部分测序任务(1%),所幸没有被完全抛下。 其后,国内基因产业的先行者实现了由参与、接轨到同步及部分引领的跨越发展,并逆向并购了美国上游公司。但这并不代表取得这场商业战争的完胜。整体观之,中国基因产业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依然处于被动。 业界认为,坐拥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宝贵的主场优势,中国基因技术和产业,完全有理由做得更好。 但前提是,中国对基因这一前沿科技的政策更具前瞻性,成为这个战略产业的助力。 工业化时代的监管思维和手段,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深圳何以能建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其探索不无启示。 几乎没有哪一项技术,如基因这样事关人类自身奥秘和切身幸福,它绝不仅仅是一项赚钱与赚取眼球的产业。在国家战略层面,它需要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地位。 临床注册死结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被三度叫停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相关法规的滞后,以及以落后政策限制创新技术发展的体制障碍 拿到自己第16周的产检化验单时,37岁的高龄孕妇汤玉珍(化名)差点崩溃。 在这张化验单上,一项名为“21-三体风险度”的指标数为1:300,而参考值为1:270。 这意味着,汤玉珍腹中的宝宝,有很大机率患上唐氏综合征——一种可能导致先天畸形的常见胎儿疾病。 医生建议她做羊膜穿刺以确诊,但同时她也被告知,这种羊膜穿刺术有0.5%的流产风险。 就在汤玉珍万分纠结时,医生告诉她,可以考虑先做一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产前筛查,这种检测方法只需抽取5毫升静脉血,没有流产风险,准确度高达99%。 15天后,汤玉珍拿到了这项检测的结果,检测报告上看似没有定论,但是却给了她一个稍微安心的数字“1/759340072”,这是她生出“唐娃娃”(指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概率。 在国内,和汤玉珍一样做过这项检测的孕妇已经超过40万人次,但她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项在各地医院开展已久的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国家法律法规监管的灰色地带。 就在汤玉珍接受检查的前一天,这项技术在国内的主要推广者——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下称华大基因),在2013年11月1日收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口头通知,要求其停止相应的基因检测临床服务。 其中原因为何? 三度叫停 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全球知名的基因研究机构,也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的龙头老大,早年的履历包括了参与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水稻基因组计划、SARS诊断试剂研究等成绩。 但是,算上2013年11月的这一次,这一生物科技明星机构所提供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临床服务,已经被国家监管部门叫停三次之多。 最早的一次是在2012年4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说,华大基因进口未经注册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检测试剂,在深圳部分医院进行产前优生优育筛查服务。 这封举报信被层层批转至深圳市药监局,深圳市药监局随即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华大基因使用的是美国Illumina公司生产的Hiseq2000基因测序仪及其配套试剂,华大基因未能提供该设备及试剂的相关医疗器械或药品注册证明文件。 被举报之时,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开展近两年。除了海外市场,在境内,华大基因也已经为广东、湖北和天津的多家医院提供该项服务,检测的样本数占到全国的半数。 深圳市药监局随后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华大基因停止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依法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申报注册,并提交书面报告。 不过,叫停通知下发后近一年时间,华大基因与各家医院合作的收费检测项目依旧照常运行。 为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后来再次向华大基因下发了叫停通知。据华大基因内部人士透露,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临床服务受到影响,但原有的已在部分地区开展的项目,仍在正常进行。 2013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第三次叫停这项未经国家监管部门批准的无创基因检测临床服务。 对于第三次叫停,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华大基因向国家监管部门提交的报告中,华大基因方面表示,“将执行国家食药监总局规范管理整顿、停止临床商业活动的指令,将深圳临床检测转为免费服务和科学验证。” 注册死结 面对国家有关部门的一再叫停,一家民营企业为何敢“置若罔闻”?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华大基因并不是没有试图注册,而是按照现有的政策法规,注册程序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完成的死结。按照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包括产前筛查在内的各种人体诊断仪器以及配套试剂,只要是用于临床,都必须向国家药监部门申报注册审批。 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副主任曹国芳介绍,在注册审批过程中,如果是进口医疗器械,除了需要提供相应的设备技术资料,还必须满足在原产国上市的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不仅是华大基因,包括贝瑞和康、安诺优达等国内众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临床服务的技术提供方,所使用的都是美国Illumina公司的Hiseq系列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 而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510(k)条款,Hiseq测序仪及配套试剂要在美国上市,则必须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审批。 Illumina公司在中国北方区的一位代理商告诉记者,除了一款小型高通量测序仪MiSeqDx已经于2013年11月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Illumina的其他系列产品,直到现在仍没有通过FDA审批的消息。 但这并不妨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美国进入临床应用。 这位代理商表示,在FDA认证之外,美国还有一项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标准,只要对应实验室的人员执照齐全,而且通过了政府认证的严格质量管理,就可以对外提供自己验证过的收费临床服务。 Illumina和美国另外几家公司或机构,已通过这种标准,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推向了美国市场。 既然已经进入临床应用,这些美国设备制造商也就不再去大费周折,申请FDA的上市审批。 但在中国国内,并没有与这一修正案相类似的政策,设备要临床应用,必须注册。 这样,国内众多基因研究机构和公司所使用的进口设备,也就丧失了在国内注册审批的最基本条件。 从2009年开始,华大基因就多次向国家监管部门咨询进口测序设备的注册可能性,并尝试进行注册,但在现行的法规和规章下,申报注册一直难有结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深圳市药监局目前也正在协助华大基因与国家食药监总局进行沟通,希望解开这个死结,解决注册审批程序问题。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充分考虑实际市场情况,有可能在近期为华大基因加快审批。 曲线落地 在汪建看来,国家监管机构的谨慎并无不妥,尤其是基因这样可能危及公众安全与伦理的敏感技术,更加需要持续观察,以及政策研究准备。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新兴技术也同样存在。而在政策空白期,产业最好的办法,往往都是在确保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先行先试。 事实上,国内众多公司和研究机构,也一直在试图以其他办法,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曲线落地。 在技术管理层面,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良钢介绍,原国家卫生部2009年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所有的医疗技术按照安全性、有效性等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在该办法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所属的大类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被划分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卫生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但2011年,在管理实践和专家建议下,卫生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调整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类别的通知》,将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的管理类别调整为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由此,绕开国家监管部门层面,直接获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成为可能。 与国家级监管部门的谨慎相比,面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许多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态度积极。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项技术得以在全国数百家医院快速落地。 比如,2011年12月,广东省物价局、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关于胎儿21-三体综合征基因检测筛查列入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进行了新技术专家论证会,予以审批通过,并列入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在华大基因总部所处的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告诉记者,2013年,深圳市政府决定由深圳市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给予为期三年3000万元的支持,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医保范围。 据山东济宁市市长梅永红介绍,济宁目前也已经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不仅是唐氏综合征检测项目,还将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妇女宫颈癌等4种疾病的基因检测纳入十大民生工程。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济宁已检测出了8个“唐娃娃”和41个带有可能致聋的基因缺陷的孩子,为家庭为社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现实需求 地方政府的热情动力,来源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国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在每年约1600万的新生儿中,先天性致愚致残缺陷儿童总数高达90万。 仅唐氏综合征一项,中国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亿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患儿的医疗和社会救济,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童多为终生残疾或智力障碍,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根据华大基因、贝瑞和康提供的数据,从2011年至2013年5月,两家机构在国内进行的总样本数超过20万的临床检测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准确率的确达到了99%以上,远高于传统血清或B超等唐氏综合征产前检测技术的60%〜81%。 社会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刚性需求,带来了不小的市场空间。 国安证券研究员马金良分析,如果按照每年待生胎儿总数以及单次检测费用3000元计算,无创产前诊断市场容量接近500亿元,“钱”景广阔。 不过,这也让人产生另一个疑问,华大基因的商业化抢跑,是不是“为了人民币服务”? 此前,就有媒体质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价格在1000〜3700元左右不等,价格远高于传统检测手段。 对此,汪建回应表示“冤枉”。他透露,此前检测价格较高的一个核心原因在于,检测试剂完全依赖于外资公司,不得不付出昂贵的成本。 “不过,我们在2013年3月已经全额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后我们的成本会迅速地降下来。”汪建透露,预计在未来1年内,华大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价格就将降到原来的1/5甚至更低。 这意味着,这个产业的实际规模,以及华大基因的真实收益,其实将远低于外界预期。 追问政策 马金良认为,在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有很大希望在政策层面最终落地,即使是进口测序仪设备注册审批这个死结,也有办法打开。 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核心设备的国产化。 2013年3月,华大基因斥资1.176亿美元收购的Complete Genomics,就是一家从事测序仪生产和服务,并且拥有CLIA认证资质的公司,这次收购意味着中国基因检测产业无自主产权测序仪设备及试剂的尴尬现状有望打破。 但无论是打地方监管的擦边球,或是通过设备国产化规避政策,都只是权宜之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在全国开花,还是需要国家对无创基因检测进行立法规划和政策支持。 唐杰表示,过去两年来,在药监部门叫停华大基因的风波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基因产业法规的缺失。 他认为,药监部门按照现行的法规监管并没有错,但中国现在对这种从科学发现走向产业化的新技术的监管,还处于工业化时代的思维,而生物技术是一个后工业化的产物,用工业化的政策监管,整个产业就卡死了。 梅永红之前曾长期在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主持工作。在他看来,如果一味地以现有政策法规来套突破性的技术,其合理性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梅永红认为,基因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情,国家应该将扶持基因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立相应的产业标准和临床应用服务规范,制定政策引导和支持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如何让政策立法跟上产业发展,将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考验。 下游反击战 华大基因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是一次成功的反击,但中国基因产业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整体上依然处于被动 打印收藏评论(0)字号: 关注我们 全球基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商业战争。一些昔日的合作伙伴,已变成竞争对手。 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当属华大基因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 这桩国内首例跨国生物科技并购案,被中国生物科学界视作中国基因产业进化的里程碑。在2013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科技部高新司一位官员回忆这起并购时仍感叹,国外生物科技企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以前只听说过国内企业被收购,现在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能够走出去,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 但在这样一次标志性意义的收购背后,中国基因产业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整体上依然处于被动。 战争序幕 没有人会怀疑,基因,这个揭示人类生命奥秘的学科,必将孕育出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产业市场之一。 因此,早在多年之前,围绕基因技术的“产业战争”就已经拉开序幕。 1998年,在全球科学家还致力于描绘人类基因图谱之时,美国科学家克莱格·凡特就创办了一家名为塞雷拉基因组(Celera Genomics)的私立公司,开展自己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且不允许他人自由发布或无偿使用其数据。但在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所有人类基因组数据不允许专利保护,且必须对所有研究者公开,塞雷拉不得不将数据公开,大量后续商业计划就此无疾而终。 此后,由于基因技术产业化市场没有全面爆发,基因世界进入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处于产业链上游、拥有基因测序仪器设计制造能力的公司,和以基因测序技术和研究为主、分享产业链下游蛋糕的机构和公司之间,分工有序、一片和谐,不时传出商业合作佳话。 比如,华大基因2010年购买了Illumina公司128台HiSeq2000测序仪,成为后者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直接帮助Illumina公司完成了至关重要的商业爬坡。 同时,华大基因也借助这批设备资源,配合前期积累的基因测序技术优势,彻底稳固了国内基因测序市场的领头羊地位。 胜利反击 然而,当基因技术走出科学研究,产业化应用市场成熟时,昔日的伙伴开始因利益掐了起来。 从2010年开始,国内基因测序市场逐渐起势,在一些分析机构的预测报告中,仅中国基因测序市场的规模,就已从百亿元级别一路攀升到千亿元,全球市场更成为一块庞大的蛋糕。 于是,上游的仪器设备商们不再满足于硬件销售,逐渐向基因检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伸手分羹。从2012年开始,国外几家主要仪器商纷纷转型进入技术应用领域,并把业务拓展重点瞄准中国市场。 与下游基因测序企业相比,他们同样掌握着基因测序技术,而且还拥有国内基因测序企业所没有的核心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优势。这一点,成为打压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国本地企业的一大利器。 商业逐利性的残酷一面,立刻显露了出来。 比如,在华大基因向国家监管部门申请基因测序设备注册审批时,按照法规需要提供设备制造商的基本资料,但当华大基因向昔日的合作伙伴索要材料时,却遭到拒绝。 同时,与华大基因合作的仪器商,还以各种借口拖延并终止已购设备的维修,并将价格本就偏高的临床使用试剂耗材提价近一倍,让华大基因近1亿美元的设备险些陷入瘫痪。 痛定思痛之后,华大基因决定通过反向收购上游公司,来补齐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短板。 而竞争者一方面直接加入对CG的抬价,另一方面在媒体和美国监管部门中造势,希望以安全威胁等理由阻止华大基因收购CG,一度让并购交易濒临失败。 最终,华大基因通过与CG董事会和美国政府的反复沟通,对竞争对手的指控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回应,加上美国反垄断法案对本国企业的限制,美国最终批准了华大基因对CG的并购申请。 整体落后 虽然华大基因完成了对CG的收购,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取得了这场商业战争的完胜。 直到现在,中国基因测序产业乃至整个基因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基因测序技术和产业脱胎于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被全球生物科技界公认的、对人类健康事业影响深远的基础性技术和效益外溢性极强的产业。在美国,基因测序市场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势头迅猛,每年接受各类基因检测的人数超过700万人次,使得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70%,直肠癌发病率降低了90%。 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虽然起步稍晚,但在基因检测技术水平上却并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介绍,中国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不仅承担了国家生命科学和基因组重大科研任务,还掌握了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并为中国培养了优秀的基因检测人才。 但发展至今,除了华大基因,中国的基因测序市场主体仍以中小型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主,这些机构和企业大多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面向公众的检测项目少之又少,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大竞争力。 此外,与华大基因过去面临的问题一样,国内基因测序企业在基因检测技术的关键设备上仍依赖进口,没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一旦被上游企业“卡脖子”,仍将缺乏还手之力。 产业环境之忧 在政策环境上,中外基因产业也面临不对称竞争。 美国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一直在全力推进基因测序产业的配套政策升级,不仅建立了严格的FDA评审制度,还推出了支持实验室自主开发的检测标准,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保驾护航。 2013年11月1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为美国的基因测序公司颁发了第一个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仪授权,并授权批准了配套通用试剂的临床应用,为美国的基因测序技术产业化扫清了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也与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展开合作,共同开发人类基因组DNA标准品,还将为整个基因测序产业建立一个风险可控的监管框架。 而在中国,国家监管部门仍对基因测序技术保持谨慎态度。 虽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打响了中国基因测序产业的发令枪,但在具体的配套政策上一直有诸多限制,再加上学界和产业各方对这一新学科新业态争议不断,导致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发展难成体系。 对此,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有一个形象比喻:基因测序技术与整个产业的关系,就好像飞机和航空业一样,凭借现有技术水平,我们能够制造出飞机,但如果没有机场、飞行员等各个方面的配套,依然不可能飞上天空。 在他看来,当前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化正在进入大跨步的关键时期,作为一项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必要将基因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则可以引入准入许可制度,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加强监管,为飞机配齐起飞的整套系统。 汪建认为,新一轮的全球生物科技竞争将高度国际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及海外巨头进一步进军中国,华大基因曾遭遇的各种产业狙击,将会越来越普遍。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将对中国的基因企业快速发展,建立应对国际竞争的实力起到关键作用。 深圳式监管 规范加扶持的监管政策,能在确定新技术的产业化价格标准、保证企业生存同时,降低消费者的成本,实现产业与民生效益的良性循环 打印收藏评论(0)字号: 关注我们 基因产业的政策监管究竟该从何入手,一直是困扰决策部门的大问题。在这方面,“深圳模式”或许是一个很好借鉴。 最近几年,深圳生物科技产业已已已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的强大科研力量,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高于30%,聚集了华大基因、迈瑞、华润三九、健康元、海普瑞、信立泰等一大批中国各专业领域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 在基因技术领域,深圳甚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库建设也加快推进,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分析能力世界第一,可溯源生物实验样本存储总量全国第一、全球前三。 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基本思路,是找到一个控制技术风险和支持产业发展的平衡点。 一直以来,深圳市政府非常注重引导产学研用结合,从2009年的《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到2011年的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产业转化能力始终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因为其直接与人体相关,基因技术涉及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道德问题,因此,引导基因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但基因技术的特殊性,又要求政府不能用固有的规章制度来监管。 因此,深圳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先行先试医疗管理体制,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 比如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检测技术,深圳就结合了美国经验和中国特色。美国CLIA认证允许有资质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的科研机构,对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先行先试,国内则普遍使用羊水穿刺技术。深圳结合两者规定,是否做基因检测由公众自愿决定,但是否终止妊娠,则必须接受羊穿并以羊穿结果为依据。 唐杰表示,这种监管方式,既把风险降到了可控范围,也支持了新型基因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这种共赢的监管方式,还体现在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与财税优惠上。一个典型例子,就是2013年设立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业科研基金。 这样,政府为每位接受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孕妇提供600元财政补贴,并增加400元的妇幼婴儿险,华大基因等技术提供方再减免300元,检测费用就从2012年的2000元降到了700元。 通过以上规范加扶持的监管政策,既为新技术确定了产业化的价格标准,又能保证企业生存,更让消费者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一个技术、企业、产业以及民生效益的良性循环。 类似的政策思路,已扩展到深圳2013年规划的东部沿海国际生物谷。据唐杰介绍,深圳已规划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的50平方公里区域,用于建设一个国际化的生物产业基地。 唐杰表示,目前深圳市已经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大基因以及其他农业育种团队合作,未来生物谷的建设思路是将在大科学、大数据、大产业、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下,发展成打通科研、教育、产业、民生的生物产业聚集基地。在深圳的规划和构想中,这个生物产业聚集基地将实现一个大产业化的融合发展,不仅要留住国内的生物科技企业,也要把国际上优秀的基因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吸引进来。 对于国家层面的基因产业监管政策,唐杰认为,产业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如全国统筹困难较大,可考虑深圳这种小区域先行试验的做法,这也与中国设立经济特区、自贸区是同一思路。 “登山者”汪建文 如果说,雪山是地球实体高度的顶峰,那么,基因就是目前人类生命科学的顶峰。在这里,汪建同样是一个跋涉于黎明之前的“登山者”。 黎明到来之前,汪建走丢了。 那是2006年的一个深夜,在冲刺卓奥友峰的最后一段路上,汪建跟队友、向导失散。更糟糕的是,绑在手套上的探灯也掉了,他只能摸黑向海拨8201米的峰顶独自挺进。 不知走了多远,汪建看见前面有一盏灯。那是一个英国人,汪建和他搭伴爬到峰顶,才终于听到队友熟悉的中文。 与队友会合后,汪建掏出相机准备拍下晨曦,却突然被巨大的阴影覆盖。那是几十公里外的珠穆朗玛峰,在极小概率下形成的奇景——只有在合适季节,天气睛朗之日,太阳初升的几分钟里,珠峰的阴影才能在某一个角度几乎水平地拉远,笼罩远方的卓奥友峰顶。 “从此,我确定了两件事,”汪建说,“第一,一定要到最高的峰顶上,不然总难免被挡在阴影里;第二,最壮丽的景色与最伟大的成功,机会往往都只存在一刹那,转瞬即逝。” 在他的主业里,汪建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也最高最远的路。 如果说,雪山是地球实体高度的顶峰,那么,基因就是目前人类生命科学的顶峰。在这里,汪建同样是一个跋涉于黎明之前,等待阳光降临的“登山者”。 人类基因1% 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有一条262米长的青铜甬道,上面用文字记载了从300万年前到公元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的7000 多个重大历史事件。 最后一条记录是——“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 “这是我们干的。”汪建说。 在他看来,基因科学直溯了人类的本源。在螺旋状的DNA结构中,60亿个A、T、C、G元素的碱基配对方式,决定了每一个人从生理到性格的特征与病变。 1986年,美国提出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计划把人体内约3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谱图。该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有很强的英雄情结,总觉得一辈子应该做一些可圈可点的事留下来。”1994年,在美国西雅图从事科研工作的汪建决定回国,为中国的基因组事业做点什么。 但在那个时代,中国科技界对此还并不感兴趣,没有资源资金的汪建,只能一边以生产艾滋病诊断试剂为生,一边静待时机。 1998年8月,在科技部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杨焕明任主任,汪建任执行主任,于军、刘思奇任副主任。 但汪建随后发现,国内科技界多数依然不支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无奈之下,他们“擅自”跑到伦敦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战略讨论会,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1%区域的测序任务。 到了这一步,4人横下心来,决定一条路走到底。1999年7月,他们拿出几乎全部家当,从美国借来相关设备,注册成立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华大基因),与中科院等机构一起奋战一年多,最终于2000年6月完成了任务。 “那时候还没有电子屏幕,只能挂起一张10米长、3米高的基因图,每天有人拿着笔和尺子在上面一点点填充,”汪建说,“感觉很伟大,就像是在指挥一场战役。” 只不过,对于基因科学来说,测序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绘制图谱,到检测每一个基因代表的意义,直到通过人工干预基因,预防或治疗人体病变,还需要走一条看不见终点的长路。 从“志愿者”到“登山队” 2002年,汪建检测出了冠心病。 医院的建议是住院治疗,但受不了约束的汪建,决定锻炼身体保卫自己。 从跑步,到打篮球,到登山,汪建越爬越上瘾,最后只要几个月不上雪山,就全身发痒。 用他的好友、知名企业家王石的话来说,汪建登山水平其实不是很高,但很有激情。 在汪建看来,登山和做事业有很多的共同点。 比如,如果爬很矮的山峰,一般只要组织一帮志愿者,形成一个团,就能随便上;但要爬真正的高峰,就不能呼啦啦一拥而上,必须建立正规的登山队,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 “一开始,我们更多也是在逞英雄,为了理想来志愿地做这个事情,有很多次发不出工资,一些人甚至砸了自己的铁饭碗。”汪建说,“但现在,我们要继续发展中国的基因产业,就不能只靠理想,需要把它做成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更好地继续向前走。” 1999年,华大基因诞生于北京机场附近的一个工业园里。当时,汪建他们本来打算建立一个非营利研究机构,却发现当时的中国并不支持这样的私人实体,最后只能注册为营利性质的公司。 在此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华大基因没有董事会、股东和可观的回报,甚至差点在2007年倒闭。 即使在这样艰难的局面下,汪建也没有对无数找上门来的资本给过好脸。华大基因刚创立时,他们向资本方求助,开始别人承诺了投资,最后却“除以二”再“除以二”,用汪建的说来说,“受尽侮辱”。 自此之后,华大基因对资本高度警惕。每当有投资人找上门来,汪建都先让他们讲,然后总结说,“你们说了不算,我不接受投票决定,我说了算,科学说了算”。 2007年,华大基因南下深圳。一位老领导带着汪建四处找落脚地,有企业听说了,指着一栋装修豪华的大楼对汪建说,欢迎你们过来,这个楼我免费给你们用!可汪建愣是没吭声。回去后,老领导问他为啥不答应,汪建嘴里蹦出5个字:“绝不当二奶。” 吃人嘴短,汪建不想被资本“包养”,他的目标是让华大基因以科技驱动市场。 最近几年,基因科学逐渐从科研实验转向产业化,让他离目标越来越近。 华大基因向《财经国家周刊》提供的收入数据是:2012年约11亿元,其中,政府科研项目占比约10%,海外收入30%〜40%,国内科研服务占比20%〜30%,临床收入10%〜20%。 “未来,临床收入会大幅增加,和健康相关的收入肯定要占到99%。”按照汪建的预测,未来华大基因将创造一个巨大市场,“科技服务一百亿元,医学服务一千亿元,人人服务一万亿元”。 更“好玩”的未来 产业化只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汪建的真正目标是活得“更好玩”。 玩是他的一切。他不喜欢被人称为“老板”,行事有时像个土匪,有时像个顽童,反正是不屑被世俗限制。 创立华大基因之初,为了拉另一位创始人杨焕明入伙,他跑到杨的办公室“大闹天宫”,逼得刚评上正教授的杨焕明“走投无路”。最后,杨焕明把跟单位签下的7年合同和存折一把拍在汪建面前:“我认了,工作不要了,命交给你,钱也交给你,干吧!” 汪建一直对“Olympic Games”的中文翻译耿耿于怀,“怎么能叫运动会呢?”他认为,这样一个大众的节日,或许叫“奥林匹克嘉年华”会更靠谱。 在华大基因,上班时没有员工打领带,因为汪建反感,只要他看见,就会拿着剪刀去剪一个口。同样的还有LV、GUCCI等奢侈品,汪建只要看到员工用,就会“帮”别人卖掉,然后把钱捐出做公益。 不过,手下们也有办法“收拾”他。2012年,汪建从海拔7000米的高峰玩了一把高山速降,回来后,他的汽车钥匙就被没收了——熟悉他的员工说,只要没车钥匙,没人订机票,“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汪建就没办法自己跑出去冒险了,“看他还怎么折腾”。 对自己的性格,汪建不认为是白羊座所致,他更相信基因决定性格。他觉得,自己只是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2003年的“SARS病毒战”,从拿到病毒样本,检测,到拿出试剂方案,华大基因20多个小时就基本完成。 华大基因现在正与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合作,从基因层面研究疟疾、结核病等的防治方案,帮助非洲一些地区的人走出疫病阴影。 或许,也正是因为汪建的“好玩”,在2012年,竞争对手以“生物威胁论”抹黑他时,更多的人选择了简单地相信他,正如他也简单地相信,爱无国界,基因无国界。 “扣篮”挑战 登山路上,越到高处,越是艰险。 在汪建看来,基因技术对传统医学的颠覆即将开始。 比如癌症。为什么肿瘤切除之后,过了一段又会复发,而且复发在不同的部位,甚至转成别的癌?“过去,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哪个部位有了肿瘤,再去找药物,找靶点。”汪建说,以后肿瘤可能不再以部位来命名,而是以病毒种类进行分类,从而找到更准确的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汪建认为,未来90%以上的病不会通过医院来解决,因为在人出生前,就能从基因上知道未来最可能犯什么病,应该怎么预防,出现什么先兆时预警,治疗也知道哪些药更有效,哪些药没有效果,所有的一切都是个体化、精准化的。 “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大数据平台,大计算和分析能力,这是我们最强的竞争力。”汪建说,从大数据往上走,可以催生更多的科学突破,往下走,则可以带动更多的产业突破,“这是个几乎无缝的互动体系”。 问题在于,未来实现这一切的,一定会是华大基因吗? 2010年5月22日,汪建以56岁的“高龄”登顶珠穆朗玛峰。 在这一年,华大基因开始了全面的商业发力:斥巨资购买128台新一代测序仪,开始与医院合作推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 但也从这一年开始,许多曾经默契的合作伙伴,为了更大的利益,悄然站到了他的对面。 此外,由于打通基因测序产业链,华大基因在越来越多的检测项目上充当了颠覆者的角色,也让他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或明或暗的压力。 2012年7月,面对上游企业的重重封锁,汪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持,在一场暴雨的洗礼中,在北京十三陵附近一个私人农庄里,向深创投、红杉资本、弘毅投资、摩根斯坦利等投资机构敞开大门。 同年12月,华大基因宣布出让旗下华大科技40%的股权,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这笔融资,被用于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为华大基因的产业链条弥补关键的硬件缺环。 面对竞争对手的重重阻挠,汪建和最让他得意的接班人、CEO王俊带领华大基因的年轻团队,在3个月后,完成了他们的并购计划。 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完胜。在收购前,CG每年亏损5000万美元,对华大基因来说,它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用好则如虎添翼,用差则反成拖累。 这一切,或许将决定于国内市场。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宝贵的主场优势,让它有望成为华大基因进取国际市场的根基之地。 但前提是,中国对基因这一前沿科技的政策更加灵活,成为这个战略产业的助力,而非阻力。 “登山者”汪建也喜欢篮球,1980年代在美国念书时,就奉迈克尔·乔丹为偶像。 他常常想,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想来想去,最让他愤怒的,还是在大学打球时,被2米高的人盖帽时的无力感。 每一次,在众山之间,汪建于帐篷中听着风声睡去,总会进入这样一个梦境:他用力跳了起来,从对手的脑袋上飞过去,但却摸不到篮筐。 在基因这个赛场,他最终能越过对手的头顶,扣球进篮吗? 来源: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596.html 
26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歌舞将军、论文院士和科技政策
热度 40 cwufp 2014-1-3 09:20
天朝最有名的心灵鸡汤之一是那句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为了能当个可以成为将军的好士兵,从百万军中脱颖而出,别处心裁的独辟蹊径成了每个士兵朝思墓想的设计思路。有一些人就比较天才,很快读懂了做事儿先做人等深奥哲学道理的意义,学雷锋做事儿,挖垃圾,帮洗袜子,加上唱歌朗诵,很快就脱颖而出,从此走上好士兵和标兵的道路。 也有的士兵生来就有得天独厚的才能,能歌善舞,在百万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能变成将军的好士兵。最终成为将军还真不少,很多是耳熟能详的,这当然是少数几个奇葩国家特有的一景。 还有一些是更聪明的,先在江湖闯荡,尽管从不舞刀弄枪,没见过飞机大炮,却可以凭着一首歌,一篇文章,一个奖进入部队,立刻与众不同将军的候选。 于是,他们就是军人的代表,是百万将士的代表,到处代表军人,老百姓都坚信这些是可以当将军的军人。 年年都有十来万年轻人在经过数年的煎熬后,粗通了科研,戴上博士的帽子,意味着有机会变成教授,研究员。可这漫漫长路上人山人海,靠干活哪有出头之日,更何况做科研的确也需要一点天才,还要 99% 的汗水,这也太难,太难了。于是,聪明机灵的人就想出了各种攻略,其中一条最成功的攻略是以官带学,以学促官。博士毕业后去那些与领导可以天天接近的岗位,即便是端茶倒水,也是无限风光。先对别人笑,慢慢的一步步,别人开始对着你笑。岗位上去了,学识也自然跟着增长。当了处长一定就是教授,当了副局级和局级,院士基本上指日可待,只需要 招一些学生,让学生帮着搞出 几篇文章和一个如探囊取物的奖项。啥都不会不要紧,买一个,装装样,所有来参加立项和验收的人都一样,大家心照不宣。 这些人处处代表科技界,成为科技界的模范和榜样,是科技界的精英和将军。 没摸过枪和手榴弹的歌舞将军不会因为是将军就能去指挥打仗,但是, 那些从没有真正做过科研的教授和研究员可真的上战场。因为他们是明星,是榜样,是院士,他们制定国家科技战略,形成与之匹配的科技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也就是科技人员考核办法。如果说那些摸爬滚打的将军们有机会指挥自己的军队,在小范围内形成权威,那么,科技界就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些摸爬滚打的人从来也无法获得给养,没法形成自己的战斗力。这也是歌舞将军虽然没啥好处,但是,祸害远不如官僚院士的原因。 眼下,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的荒唐已经不是可以用缺少思考或者缺少大局观来遮掩的,本质在于爬上去的人不想否定自己,更不想否定自己的权利,因此,一切都从权利的需要出发,才是所有异化的动力根源。可是,这样的荒唐还能持续多久呢?谁能保证周边的虎狼能让你一直平安? 新年开始了,期待开始变化的那一天能在今年出现。
8802 次阅读|79 个评论
再谈废品回收站应该享受国家补贴
热度 2 STS 2013-12-9 10:46
昨天晚上写了一篇博文《废品回收站,应该享受国家补贴》;之后 szhuyong1983 博友回复说“此行业免税,你可咨询下税务部门”。所以也就去查了一下相关的规定,找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里面的确规定“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但这一规定也限制了享受政策的范围: 第一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的单位”,也就是必须到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废品回收公司才能享受,也就限制了个人和个体工商户享受这一政策的可能性,因为他们不是“单位”。这一规定存在政策上的不公平性,因为如果能够注册公司,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但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明显不具有这种实力。 第二必须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仓储场地”。众所周之,城里的废品回收大多是“游击队”,回收后的废品一般运到城乡结合部,随便找个地方就分拣了。有的即使有“根据地”,这块地也是没有手续的。如果批下地的手续,那成本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三必须是“财务会计核算健全,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就目前的废品回收站而言,不可能有健全的财务手续。 因此,从上面的情况分析,目前的废品回收站很难享受这一政策。如何从政策上帮助废品回收站,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当然,如果哪位专家掌握更新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欢迎不吝赐教。
个人分类: 科技与社会|7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科技期刊角度解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liu005777 2013-12-7 17:12
——刘全稳 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摘自2013年11月15日 18:53 新华网 黄底红字 是提请注意的文件表述内容, 绿底黑字 是以往文件的表述内容 蓝色字体为 评论 部分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评论1: 文化体制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永无止境地改革开放 评论2: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为了使被改革的主体日子不好过,而是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评论3: . 何谓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 是指各行各业,面很宽,所有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 “深化” 不同于“深度”,深化表示向着深处演进,“深度”表示一定程度的深处,目标是明确的。 全面深化改革 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 表示所有的改革(包括已经改了的和没有改的)都要向深处推进,不得停留于浅表层,不得回退; 二是 以往某些领域的改革因为涉及到其它领域不配套无法进行或者无法深化下去,这次各领域全面配套进行深化改革 评论4: 无论科技期刊界属于文化领域还是科技领域,均属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所以,那些寄希望于科技期刊为“非时政报刊类”,可以继续观望等待的基础已经或将要彻底不存在了。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评论5: 文化体制改革是否应当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评论6: 所有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文化体制改革概莫能外,包括2017年香港的特首选举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 文化管理体制 和 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3 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章主题鲜明地提出“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并且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评论7: 两届中央集体都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宜,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央的一贯方针。 评论8: 何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 是指人或事物由小到大、由 简单 到 复杂 、由低级到 高级 的变化 大发展 是指发展的幅度、跨度、区间大 繁荣 是指多而且复杂的方面都向成熟的方向发展,花开花落、新陈代谢、生机勃勃。 大繁荣 是指各个层次上、范围上、无论是冷僻的、受众寡的,还是热门的、大众化的领域,都存在着有死亡有新生,新旧交替频繁的现象 科技期刊界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表现的是期刊业的雨后春笋般蓬勃向上之精神,是期刊号的自由获取与销号,最终达到各个科研领域的科技期刊一个不少,辅助刊物不断增加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 评论9: 本届中央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体制、机制与体系,见(38)(39)(40)。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评论10: 改革以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公平正义为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立足于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评论11: 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意 人民 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仍是 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 关键 (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期刊的体制改革 要以“第十一项概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 ” 为目的展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评论12: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否依然?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4)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评论13: 2020 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的阶段验收期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评论13: 2005 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分10条规定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允许范围,是否面临着动摇?其中明确指出了报刊属于非公有资本不得进入的领域。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第9条指出“ 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 通讯社、 报刊社、出版社、 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和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站)、有线电视传输骨干网等;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开展视听节目服务以及新闻网站等业务; 不得经营报刊版面、 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时段栏目; 不得从事书报刊 、影视片、音像制品成品等 文化产品进口 业务;不得进入国有文物博物馆。” (5)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6)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评论14: 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报刊界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8)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评论1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面临着消除壁垒问题,《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面临着被取消的态势。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评论16: 文化领域的现代市场体系是怎样的,又如何加快与完善?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9)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实行统一的 市场准入制度 ,在 制定负面清单 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 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 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评论17: 应该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科技期刊是否消除壁垒走向市场;二是科技期刊是否被列入“负面清单”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10)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1625.740, 32.57, 2.04%)、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 农产品 (7.86, 0.13, 1.68%) 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 11)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12) 完善 金融 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完善 人民币 汇率 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 收益率曲线 。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 人民币 资本项目可兑换。 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1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条件,完善 风险投资 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评论18: 科技期刊如果被定义成科技成果类,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期刊将会走科技型中小企业之路。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4)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15)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 一律取消审批,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评论19: 科技期刊界刊号审批制是否将被取消?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 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评论20: 一些高校去行政化了转为了企业或社会组织,这些高校学报企业化将不可避免,非公有资本进入高校学报则水到渠成 (16)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7)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18) 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 消费税 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19)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21)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2)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3)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4) 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 、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 教育、文化、 医疗 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 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 评论21: 文化领域对外资开放势在必行。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25)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改革市场准入、 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 投资保护、 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 评论22: 如果在自贸区办刊,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联合办刊,是否被列入负面清单? (26)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 旅游 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27)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8)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29) 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0)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31)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海域 海岛 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2)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33)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 (34)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5)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36)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37)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 增强 国家文化 软实力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 ,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评论22: 科技期刊等非时政报刊类的体制改革应该进行了 (38)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 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 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评论23: 市场化后文化企业老总应该以股权多寡来定,难道还是政府或事业单位委任?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39) 建立健全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 文化市场准入 和 退出机制 , 鼓励 各类市场主体 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 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 、 股份制改造 。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 推动文化企业 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 、 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评论24: 科技期刊成立文化企业后,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所属单位(大学、科研院所)可以持特殊管理股进行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改革。应该关心的是办刊人如何适应所办期刊的退出机制,所办刊物“退出”后,人的身份问题。 评论25: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后如何确保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科技期刊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可以带来大发展,但如何确保大繁荣?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 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 允许参与对外出版 、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评论26: 各种形式的科技期刊微小企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期刊将被允许,“门槛”针对的是有“舆情”属性的报刊。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 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 。 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评论27: “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 ” 是否表示国务院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被坚持?这是一个“看点”,如果被坚持,则科技期刊界这次很难“深化改革” 评论28: 多层次的文化产品要素市场如何建立?国家级、地方级、社团级、个人级?政府文化资助怎样进行?层层推荐?精品如何界定? (40)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 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 科学普及、 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评论29: 将科技期刊纳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如何?高校与科研院所均纳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这样,科技期刊的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深化改革同进退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 组建理事会, 吸纳有关方面代表、 专业人士、 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评论30: 期刊、杂志社也可以组建理事会,为专业领域服务 引入竞争机制,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 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评论31: 科技期刊也可以培育成文化非营利组织,可以对社会资本开放。 (41)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 培育 外向型文化企业, 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评论32: 一些大型文化企业(高层次的)可以有组织地实施本条要求,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承担职责 评论33: 科技期刊可以作为外宣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对外放开,由外资企业帮助宣传而达到外宣的目的,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42)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评论34: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可以随着高校一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43)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44)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5)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46)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47)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48)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49)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50)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55)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完善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56) 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57)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58) 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评论3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成立相应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评论36: 科技期刊的改革如果不进行下去,说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委没有重视本条,不能“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59)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 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评论37: 期刊界的选人用人局面将会出现新变化,任人唯贤、任人唯亲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地交叉出现。 打破干部部门化, 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 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评论38: “中石油”的“石油大学帮”等例子将被遏制。科技期刊微小企业中“清一色”一个学校校友现象可能不会出现。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评论39: 科技期刊微小企业中将会出现“农民当董事长”,“小青年”当总经理的现象 (60)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完)
个人分类: 文化|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延长退休与财富再分配
热度 3 fanxiaoyingz 2013-12-4 00:46
延长退休与财富再分配 多少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一次新政的出现都对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有着深切的影响,或者有利,或者有弊,概莫能外。 就拿养老来说, 1985 年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 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 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 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政府的养老政策在三十年内不断变化,没有恒力,没有定性,结果今年新政出台导致一片唏嘘。 记得十多年前,政府的养老金收缴量远远大于支出量,于是乎就有许多专家鼓骚让养老金进入股市,说是让养老金保值增值。结果呢,养老金真的进入股市了,但是增值了吗?恐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法理上讲,养老金进入股市玩冒险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行为,是对养老金缴纳者的掠夺。但是为什么这种忽悠行为能够得到当局认可呢?怕是有猫腻。养老金进入股市为合法转移养老金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为少数人掏空养老金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为养老金的混乱使用、胡乱使用、不加监管地透支提供了绝好机会。结果如何?结果就是养老金的极大亏空。 养老金作为一种资金,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多余,或者不足应该是正常现象,当中国老龄化来临的时候必然不足,当养老金开始缴纳的那几年必然剩余。这个很正常,但是为什么非要在开始缴纳几年有结余的时候忧愁地花不出去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能让养老金静悄悄地躺在哪里,非要想个法子动一动呢?我以为从本质上来讲,有些人起了歹心,打起了养老金的注意,所以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今天的结果是生产力大发展了, GDP 大发展了,生产效率提高到自动化水平了,但是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却要延长了?天下奇闻。 实际上延长退休正如网上热议的,对于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处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小生产者等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党政机关、对于公务员、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尤其是有职务的领导阶层有利无害。所以,在退休金问题上出现的必然是一线劳动者、政府和党政领导阶层之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不得而知。 处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小生产者,他们工作很辛苦,在工作过程中劳心劳力,得了各种职业病,处在亚健康状态,他们希望早点休息,早点照顾一下家庭,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三十多年来的财富分配机制向着有利于政府职员,有利于商人,而不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岗工作的工资和退休工资比较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比较优势”,有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在岗职工的工资甚至没有退休工资高,所以退休风潮在本世纪出是“风起云涌”,迅速增加。在我的周围刚上四十岁就退休的很多。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职工扩招很厉害,人多而活少,让职工提前退休也是乐意的事情。尤其是自从实行社会统筹养老退休金以后,企业让职工退休等于完全给企业摔了包袱,企业可以把利润分配给少量人,同时可以招聘急需人才,从而获得发展机会。所以,企业职工提早退休在社会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此外,政府机关中领导干部提早退休也是公开的秘密。目前一般科级干部各地普遍在 55 岁以前就退休,美其名曰“离岗”。离岗的目的美名曰“给年轻干部让位子”。而离岗以后的原领导根本不用上班。这种现象在全国应该很普遍,而不是个别。所不同的是各地的具体年龄稍有差别,尤其是女职工。离岗的特点就是回家不用上班,但是工资待遇依然按照在岗职工标准发放。这种优越性是工厂企业职工不可能享受的。而对于普通的非领导职工来说,到了 55 岁以后就很少有人难为他,基本不给排重活,也基本不用经常上班,管理可以比较松散一些,比较人性化。当然这种情况仅仅是在实现了办公信息化以后的事情。在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以前,我父亲仅仅是个小文秘,他老人家一直干到了六十一岁,写了大量的官面文章,比别人少活了二十年。 在没有实行绩效工资以前,退休职工的工资和在岗职工工资比较相差不大,而实行了绩效工资以后退休职工的工资比在岗时候少三分之一,在目前这个工资水平,许多退休职工要比在岗时候少 1500 元到 2500 元,而且不再有住房公积金。所以身在党委政府和事业单位,比较清闲的单位的职工当然不喜欢退休。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此人深深知道退休的利弊,他早十年前就把自己年龄在档案上改小了八岁,结果怎样?按实际,他应该退休四年多了,但是这几年他依然领取在职职工工资,每年多领取两万,前几天去世了,但是他却领取的是在岗去世的抚养金,尽管这人活的岁数不大,但是他的精明的确给我上了一课。 从这种个案中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党政机关的干部尽管接近六十已经不能干活,但是他们没有必要干活,干活少工作轻松,但是待遇一分不少。这样的好事让我干到八十岁我也愿意。所以,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愿意按时退休,也不愿意提前退休,他们巴不得推迟退休,一年多领取几万元。 所以,延迟退休在广大一线劳动者哪里是吃亏的,他们是不情愿的;但是在当政者那里他们是高兴的,热烈响应的。这些对立根本上来讲就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结果。所以, 延迟退休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社会财富再分配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不能草率定论。本质上讲,让一线劳动者多劳动几年,在目前的工资制度下就是多剥削他们几年,让他们给社会和政府多提供剩余价值;而让党政机关的人推迟退休几年,就是让他们多拿取几年高工资,多剥削一下别人,多从社会上吸取一些财富。假如一线职工多干五年,而他的寿命依然是 72 岁,那么他将多为社会创造几万元财富,但是少领取几万元退休金,当然这五年在岗时期的工资将由工厂企业来发,而不是社保机构,所以本质上把养老责任退还给企业是政府的如意算盘! 尤其是目前处在“退休双轨制”的情况下剥削更加严重。退休双轨制在目前就是党政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工资由国家政府财政支出,而且个人的退休金额度标准和原来职务挂钩,它的本质是社会养活这些退休人;而广大农民、工人、商人和自由职业者等的退休金由社会统筹,也就是说有青年人养活老年人,或者自己年轻时候养活年老的自己,只是把提前缴纳的养老金由社会政府机构统一保管、统一缴纳,政府补贴一部分实际上还是纳税人的钱,所以社会统筹养老的本质是职工自己养活自己,寅吃卯粮而已。这是退休双轨制的根本区别。这种制度最后必然产生存储和支出严重不平衡,退休者或许有一天发现自己账户上连续几个月没有打上钱;而由政府财政支出退休金的退休制度永远不会出现亏空,退休领导在目前制度下永远不愁没有退休金可领取。 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要求平均发放退休金,实现社会公平,本质上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否定了退休双轨制。去除退休双轨制,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历史大趋势。在改革退休制度的同时改革社会财富分配办法,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大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能不能把养老责任再次推给企业还值得推敲! 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政府准备或者已经正在实施,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由过去的政府财政出资划归社会统筹养老,由社会力量统筹解决。这样一来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医生、农林畜牧人员、研究所人员的退休工资有大幅度裁减的趋势。因此引发的矛盾将更加深刻。一方面,社会人员必然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较高的退休金不满,甚至发难;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由于退休金减少也会出现不满;再者必然对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极大影响,他们会首先希望在退休后在社会上再找一份工作,因为这个会去提前谋划而分心,也因此会多联系社会而减少敬业精神。所以,延迟退休会引起连锁反应。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75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第一个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诞生(上)
twenty33 2013-12-1 12:10
2012年2月29日,我国环保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与已经施行了十多年的GB3095-1996相比,最显著的修订是增加了 细颗粒物( PM2.5)的标准。此次修订受到了来自政府、公众和媒体等各方面的 前所未有的 广泛关注, 成为了持续的社会热点话题。本文将介绍 PM2.5的相关知识,回顾我国第一个PM2.5标准的诞生过程,并从中寻找推动PM2.5列入标准的社会因素。 什么是 PM2.5? PM2.5从一个科学名词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仅用了几年的时间。环境科学中将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称为PM2.5。直到2013年的4月19日,PM2.5才迎来了它的规范的中文名称“细颗粒物” 。 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一类致癌物 。由于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物的来源、转化和清除机制有所差异,我们一般按照直径大小对颗粒物进行划分。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从它们的定义中可以看出,TSP包括了PM10和PM2.5,而PM10包括了PM2.5。 PM2.5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 PM2.5、雾霾和蓝天 对公众来说,有一个直观感受的指标来评价空气质量的好坏,那就是能见到多少个蓝天。人们感受到的蓝天实际上是好的天气情况和低的污染物水平的组合。在坏的天气情况下,比如在某些阴天或者雨雪天,即使污染物水平很低,很多人仍然感觉不是蓝天。而环保部门所说的“蓝天”,则是从单纯的空气质量的角度出发,由对多种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数值来定义。比如北京市环保局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即空气污染指数小于 100)的天记为“蓝天” 。因此,人们感受的蓝天和环保部门所说的蓝天之间是有所差异的,但差距不应该很大。 但是近些年“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人们主观感受矛盾凸显” 。以北京市为例。从 1998年,北京市开始重视大气污染的防治,实施了“蓝天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大气环境。根据环境状况公报,北京市的蓝天数量从2001年的185天逐步增加到2009年的285天 。但公众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感受并非如此。从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5月30日,两名网友历时一年拍摄了《北京蓝天视觉日记》。在拍摄到的365张照片中,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现蓝色,相对于官方公布的285个蓝天数量少了105个,差别明显 。 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数不断增加。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本世纪以来全国霾日数增加明显,中东部地区霾日数有显著增多趋势。据环保部门统计,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 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 公众感受和政府公布的蓝天数量的差别以及雾霾的严重同时说明了仅监测 PM10的不足和PM2.5列入常规监测的重要性。因为在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比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中,只有颗粒物能够影响大气的能见度,进而影响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感受。而颗粒物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即PM2.5,影响程度更大;这是因为PM2.5的直径大小和可见光的波长比较接近,能更有效地反射、折射和散射可见光。 由于在旧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仅将 PM10作为常规监测项目而不包括PM2.5。虽然PM10的浓度不断下降,PM2.5的浓度实际上可能变化很小甚至增加。也就是说,PM2.5在PM10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的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128微克/立方米,PM2.5占到了PM10的80.5% 。 2008-2009年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启动调研 早在 2008年初,环保部就已经启动了针对当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修订项目 。至2009年8月,该项目编制组在收集和分析了世卫组织(WHO)、美国、欧盟、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相关资料后撰写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初稿。2009年9月至12月,环保部就修订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问题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各高校、地方环保厅局等共计193家单位并在其网站公开征集意见,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污染物项目中“是否有必要增加 PM2.5”。 回函单位中,23家单位建议增加PM2.5的标准,5家单位不建议增加PM2.5或认为应首先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和观测试点工作。 2010年11月首次提出的征求意见稿中没有将PM2.5作为强制指标 2010年10月,环保部组织有关单位召开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订讨论会。 这次会议认为,当前国家制定实施 PM2.5空气质量标准的时机不成熟, 但同意发布不具法律效力的PM2.5参考限值,地方政府可参考其制定本地的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参考限值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与WHO的第一阶段过渡期目标值(针对发展中国家设定)基本一致。因此,在2010年11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并没有被列入全国性的强制标准。就此,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中解释称:“目前我国TSP和PM10浓度水平较高,两种污染物的污染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我国PM2.5污染较重…如果制定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大范围超标。我国还未开展对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缺少监测基础。因此,从全国的角度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仍然较早…待全国TSP和PM10污染水平显著降低,全国PM2.5污染治理条件成熟时,制定实施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011年11月的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将PM2.5列入强制性指标 2010年11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书面意见210条及大量网评意见和建议 。2011年5月,环保部召开大气环境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就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广泛讨论。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究主要分歧的基础上,编制组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据时任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处长裴晓菲透露 , 在 2011年8月23日的环保部常务会议上已经准备将PM2.5列入常规监测项目。 2011年9月8日,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 。 2011年11月16日,环保部公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 ,和一年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较, 最大的调整是将 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2011年12月13日,环保部召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科技咨询委和科学技术委审查会。 会议认为,该标准关注了人体健康,实现了标准限值逐步与国际接轨,制定过程中公共参与程度空前,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认为标准发布是人心所向,目前发布条件基本成熟 ,建议尽快发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011年12月29日,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并向国务院报告。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当日,环保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 因此,从标准的修订过程来看,事件的转变发生在 2010年11月(公布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到2011年8月(环保部决定将PM2.5列入标准)之间。而征求意见稿收到的书面意见及大量网评意见对PM2.5列入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的书面意见没有公布,我不得而知。而在这段时间内,公众和媒体对PM2.5的态度如何呢? 美国大使馆公布 PM2.5的监测数据 早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就安装了PM2.5监测仪器,并在Twitter网站上发布监测数据。使馆发言人称该监测站是为美国使馆职员及家人和在北京的美国人服务的 。之后一段时间,美国驻中国其他几个城市的各领事馆也都开始发布PM2.5监测数据。但是,这似乎并不是美国驻外使领馆的惯例。据我个人了解,美国驻其他国家的几个使馆(比如印度、日本等)并没有监测并发布PM2.5数据。 美国使馆所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及严重程度通常远远比我国环保部门公布的要高。主要的原因在于使馆采用美国施行的 PM2.5标准来换算成污染指数,而这个标准(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比中国采用的PM10标准(PM10日均浓度限值为150微克/立方米,按照50%-80%的PM2.5/PM10比例计算,PM2.5日均浓度限值约为75-120微克/立方米)要严格的多。次要的原因是美国使馆每小时更新计算一次污染指数,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用日均浓度限值来转换每小时的污染指数不合理。另外,使馆的监测仪器能否恰当的维护和正常的运转不得而知。 这可能还涉及到一个政治问题,即美国驻华使领馆有没有权力发布 PM2.5的监测数据。2012年中国环保部官员曾表示,希望美使馆停止发布PM2.5数据。这位官员宣称发布PM2.5数据是干预中国内政,违反国际外交公约 。 美使馆的 PM2.5数据引起中国公众较广泛的关注恰是在2010年11月。2010年11月21日,美使馆的监测数据显示,PM2.5指数超过了最高的污染指数上限值500,网友将其称为“爆表”。使馆将此时的空气质量形容为“糟糕透顶(Crazy Bad)”。虽然很快被其删掉,但这个评价还是流传开来 。 很多微博用户开始转发美使馆的 PM2.5 监测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并对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提出质疑。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dqhjbh/dqhjzlbz/201203/t20120302_224165.htm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8/144926386794.shtml http://www.iarc.fr/en/media-centre/iarcnews/pdf/pr221_E.pdf http://news.sohu.com/20111218/n329378369.shtml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 http://env.people.com.cn/GB/16691986.html http://www.bjepb.gov.cn/bjepb/341240/index.html http://news.qq.com/zt2010/skybeijing/ http://news.qq.com/a/20131104/013661.htm 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307/t20130731_256638.htm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011/W020101130374443039627.pdf 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111/t20111116_220068.htm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421/114988.shtml 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dqhjbh/jcgfffbz/201109/W020120130460791166784.pd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111/W020111116602406614804.pdf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6-26/110189838.html http://view.news.qq.com/zt2012/mslg/index.htm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6/025823580041.shtml
3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1000万,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热度 2 lbjman 2013-11-19 22:13
1000万,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我等草民,实在很纳闷,中国的“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2012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培养出院士奖励1亿元特殊支持计划。 张曙光用2300万元评院士 差一票,说明院士铁帽子比较值钱。 而 目前 武汉政府对评上一个院士奖一千万元 ,院士快速贬值。 说明国家 出台院士强制退休政策是动真格的,不知疗效如何 ? 备注: 院士快速贬值不是院士“荣誉称号”的错,是制度缺陷造成后果。
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美活动房是如何解决穷人买房问题的--供中国政策制定者参考
lcguang 2013-10-27 04:11
 中国的廉价房廉租房陷入两难境地,标准低了, 如茅于轼建议的, 不要私人厨房和厕所, 很多人反对; 标准高了,大多数该享受的享受不到。 这和退耕还林政策类似。标准高了, 只有关系户才能搞到。   收入两极分化, 房价也必然两极分化。打压高价房其实是便宜了富人,没有意义;降低低档房房价,才是正解! 像茅于轼说的那样降低标准, 我是比较赞成的。 但是其缺点是,没有公用厕所和厨房, 回到从前——那样的房子我住过,确实是降低生活水平。不好。有没有办法少花钱, 住上自己的舒服房子呢?有!      北美是如何解决穷人买房问题的?诀窍在于活动房(mobile house)。   说是活动房,其实大多从未移动。和正常房子比,就是没有地基, 单层。正常的房子房价比如20万,同样面积的活动房只有3-5万。 为什么它这么便宜? 因为它没有土地,占的土地要付租金, 其实也不贵, 比公寓的管理费贵不了多少, 公寓月管理费200加元, 它可能300加元。也因为没有土地, 房价上涨它没有份。但是这样的房子便宜啊, 我认识一对夫妻, 都有很好工作, 但是他们愿意住活动房。   中国土地少, 不能建这样占地太多的移动房。 但是, 中国政府可以提供有续租选择权的毛胚房,让买家自己装修, 装修好的房子可以自由买卖,有续租选择权, 就如同加拿大活动房。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是:住户花钱少,钱真正用在改善住房条件上,而不是土地上;穷人可以不参加炒房投机, 但是照样能住上自己拥有的舒适房子。 目前的廉租房没人愿意装修, 大家都不太在乎环境, 容易脏乱差。 但是一旦装修好的房子可以买卖, 有续租选择权,大家不仅会努力改善室内环境, 也会注意室外环境。
4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理论与政策不是一一对应的
热度 2 niehuihua 2013-10-26 13:04
经济理论与政策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个人的读书会之四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 本周“一个人的读书会”推荐一本书,《相同的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全球化、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One Economics, Many Recipes),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 推荐理由:(1)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全球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都关心的核心问题,而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在上述三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2)在面对“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两个极端时,作者反思了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一个符合现实的调和理论;(3)本书将经济理论与政策结合起来,论述简单明了,案例丰富生动,很适合政府官员和学者阅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 中国从1978年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影响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甚至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走向。粗略地说,在中国经济崛起之前,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那就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和反对政府干预的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崛起之后,经济学家普遍同意,现实的经济体都是市场经济和政府管制结合的混合经济体(例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最重要的是,所有研究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学者都不得不承认,民主(或专制)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单调的一一对应关系。中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或地区的成功案例,导致政体与增长的关系成为当今经济学理论的最大困惑之一。一个例证是,当今全球最火爆的经济学家、MIT经济学教授Acemoglu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并且其普及作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因为无法对此提供解释而遭致普遍的批评。 在这一背景下,罗德里克教授的专著其实就是想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现象与新古典经济学“违背”的“悖论”提供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罗德里克是一个折中主义者,他既不同意“华盛顿共识”的精确处方,也不同意“特殊国情论”。他提出的第一个解释是,经济理论和政策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本质上,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产权保护、法治、市场竞争、去国有化等核心理念仍然是正确的,这些基本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请注意,实现这些基本原则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却不是唯一的。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没有象发达国家那样全面地保护私有产权,但是对集体产权、国有产权的保护是比较全面的,这催生了公私结合的、“产权模糊”的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总体经济增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取名为“相同的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这种折中主义可能会让欧美主流经济学略感欣慰,但是却让喜欢偏执于一端的经济学家们失去了自己理论的个性。 罗德里克不想成为经济学理论的消极无为者,他与合作者提供了一套“增长诊断”分析框架。其做法是,对所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然后提出针对这些因素的解决方案,最后将解决方案制度化。这是一种“决策树”的做法,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明了改革的先后次序和实施步骤。中国目前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许多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一方法可能对中国改革寻找突破口有所启发。林毅夫在《繁荣的求索》一书中也借鉴了这一方法,不过讽刺的是,罗德里克并不同意林毅夫的基于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为何? 罗德里克不认为“产业政策已死”,因为转型经济都存在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外部性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去解决,这就给产业政策留下了操作空间。但是,产业政策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比较优势战略就是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在上一篇读书笔记里,我提到基于绝对优势的规模经济也是发展战略之一,链接 http://doctornie.blog.sohu.com/280403582.html 。)他举例说,台湾地区和韩国处于同一收入水平,但是前者选择自行车产业作为出口替代战略,而后者选择了微波炉产业作为出口替代战略,这与比较优势无关。特别是,他引用安布斯和瓦兹阿格发表在《美国经济学评论》上的研究成果证明,全世界的穷国在变成富国时,产业集中度都是下降的,这不可能是选择比较优势的产业专业化战略所能解释的。 有意思的是,罗德里克区分了启动经济增长和维持经济增长两个阶段。他认为,启动经济增长其实比较简单,只要做对了一两件事情就够了。但是,维持经济增长则需要多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是的,对于一个长期处于低增长的经济体来说,只要释放了其中一两个环节的增长约束,经济就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增长,这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但是,如果要维持长期的经济增长,必须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必须建立稳定的制度。一句话概括,短期增长靠政策,长期增长靠制度! 本书通俗易懂,这导致严肃的学者可能会认为它并没有对作者提出的“大而化之”的分析框架提供严谨的证明,但这并不重要。我倒是认为,本书的长处是涉及了全球的增长现象,也提供了全球的案例,但是对其中重要的案例并没有深入的分析。例如,作者谈到了中国乡镇企业这一制度创新,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及,乡镇企业的历史基础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地方的分权,也没有提到如今“乡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现象已经消失了,因为“模糊产权”终究无法提供有效的激励,而保护私人投资的完善产权制度却仍然没有出现,反而加剧了“政企合谋”(聂辉华,2013),从而出现了生产安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恶性竞争等诸多乱象。 最后,我想说,在当今这个时代,谁要是不理解中国,或者没有来过中国,要推进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或者制度经济学,那都是不可能的。Acemoglu什么时候来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人民大学的核心智库,网址为 http://NADS.ruc.edu.cn 】
4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会议员要求政府改革开放获取计划&Finch Group做出回应
OPENRESOURCES 2013-10-21 17:06
英国国会议员正催促政府改变其开放获取出版业的过渡计划。在9月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会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表示,政府应该鼓励更多地使用免费机构知识库,而不是过多使用开放获取出版物,后者按照每页收取费用。详见网站 http://tech.gmw.cn/2013-09/12/content_8884275.htm 。报告原文见 http://www.parliament.uk/business/committees/committees-a-z/commons-select/business-innovation-and-skills/publications/ 同时Dame Janet Finch做出回应,表示对报告中提到的一些内容表示遗憾,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回应详见 http://www.researchinfonet.org/finch-report-response-to-select-committe/
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江月 偶得
热度 1 陈小斌 2013-10-13 04:16
革命当须闯将, 研究非赖帅才。 庭前冷月案前影, 过得寂寥秋天。 知否歌坛八九, 谭张童赵满台。 而今却看白鹿原, 姹紫嫣红开遍。 长思偶得。当某个人成为一名政府机构或公众媒体所认可的学术帅才的时候,这个人的学术生涯基本结束了,至少已过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学术史毕竟不是政治史。学术史记录的是学术创新成就,而非帅才的领导成就。而学术创新成就,需要尽量减少非学术或者假学术性质的社会活动,静下心来,做青灯古佛般的苦行僧,尽其才智,才能获得。 由于学术研究带有强烈得个人特质,因此,学术的发展不应以培养所谓的学术帅才为重点,而是以保护学术研究的个性自由、研究空间和时间等为重点,这样才可能形成肥沃的学术土壤,出现本土原生的学术大家,不然,只能是引进引进再引进。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21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出台加大煤层气开发财政支持,完善发电上网政策
mhchx 2013-9-23 09:10
2013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13〕93号文件,加大煤层气开发财政支持,完善发电上网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提高财政补贴标准。综合考虑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等因素,提高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中央财政补贴标准,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具体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门研究制定。   (二)强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引导扶持。落实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小煤矿整顿关闭扶持政策,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关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小煤矿,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三)加大中央财政建设投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建设投资支持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将保护层开采配套工程、井下瓦斯抽采工程纳入煤矿安全改造投资支持范围,输配管网及利用设施、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纳入煤炭产业升级改造投资支持范围,治理利用技术装备研发纳入能源自主创新和能源装备投资支持范围。   (四)落实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政策。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煤矿瓦斯等灾害治理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确定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并确保提取到位、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二、强化税费政策扶持   (五)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扩大煤矿企业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调整完善,研究制定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六)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财政补贴,符合有关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规定的,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处理。财政部、税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抓紧修改完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三、完善煤层气价格和发电上网政策   (七)落实煤层气市场定价机制。各地要严格落实放开煤层气(煤矿瓦斯)出厂价格政策,已纳入地方政府管理的要尽快放开价格,未进入城市公共管网的销售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进入城市公共管网的煤层气(煤矿瓦斯)销售价格按不低于同等热值天然气价格确定。   (八)支持煤层气发电上网。煤矿企业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优先自发自用,富裕电量需要上网的,由电网企业全部收购。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简化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并网项目核准、环评、用地、电网接入和发电许可等手续,加快审核办理。   (九)完善煤层气发电价格政策。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造价及运营成本变化情况,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适时提高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未提高前仍执行现行政策。电网企业因此增加的购电成本,通过调整销售电价统筹解决。   四、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管理   (十)加强煤层气矿业权管理。建立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统筹煤层气、煤炭资源勘查开采布局和时序,合理确定煤层气勘查开采区块。对煤炭规划5年内开始建井开采的区域,按照煤层气开发服务于煤炭开发的原则,采取合作或调整煤层气矿业权范围等方式,优先保证煤炭资源开发需要,并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对煤炭规划5年后开始建井开采的区域,应坚持“先采气、后采煤”,做好采气采煤施工衔接。增设一批煤层气矿业权,通过招投标等竞争方式,优先配置给有开发实力的煤层气和煤炭企业。   (十一)建立勘查开发约束机制。新设煤层气或煤炭探矿权,必须符合矿产资源、煤层气开发利用等规划,并对煤层气、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勘查、评价和储量评审备案。研究提高煤层气最低勘查投入标准,限期提交资源储量报告。对长期勘查投入不足、勘查结束不及时开发的企业,核减其矿业权面积;对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块,限期完成产能建设;对不按合同实施勘查开发的对外合作项目,依法终止合同。   (十二)鼓励规模化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建设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区块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支持大型煤矿区瓦斯输配系统区域联网,推进中小煤矿联合建设瓦斯集输管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储配及输气管道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做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项目的金融支持服务工作。   (十三)规范煤层气投资项目管理。煤层气开发、输送、利用等建设项目根据投资主体、投资来源和建设规模实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制,并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文件中予以明确。研究完善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推动煤层气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推进科技创新   (十四)加快科技研发应用。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有关科技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开展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应用。   (十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煤炭、煤层气企业建立瓦斯防治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机构,增强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具有技术、管理优势的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相关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鼓励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煤层气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六)强化协调指导。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产煤省(区、市)要健全煤矿瓦斯防治(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办公室依托单位,落实专职人员和专门经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   (十七)严格目标考核。各重点产煤省级人民政府要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有效方式,把年度瓦斯事故及死亡人数控制目标、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目标落实到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和煤炭、煤层气企业,并严格绩效考核。有关部门要研究将煤层气开发利用量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提高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   (十八)加强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鼓励和支持政策,指导帮助企业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级煤矿瓦斯防治协调领导机构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对在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9月14日
个人分类: 政策|1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德堡工业园区与海德堡经济发展处为吸引国际企业落户联合发文
Helmholtz 2013-9-5 17:58
我们都已经熟悉了国内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种种优惠政策而吸引投资者、尤其是国外知名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而这个模式其实连德国著名的科技小城海德堡也同样不能免俗。下面就是新收到的为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国际企业入驻海德堡和莱茵-内卡河谷区,海德堡工业园区与海德堡经济发展处联合提供的服务措施。目前包括吸引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也是德国的一个新时尚,因为自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德国的最大投资国,虽然在金额数量上还远远比不上中国获得的来自德国的投资。 ---------------------------------------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Setting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and the Rhine-Neckar Region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Service 1: Test the ground for your company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offers visits of up to one week to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terested in setting up their presence in Heidelberg. This so-called “matchmaking support” provides chances to connect with potential customers, research collaborators or strategic partners. The week-long program for business visitors includes:  Office space on the premises of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with individual address, phone, fax, internet access  Postal services: o Letter box with company name o Mail forwarding service  Matchmaking support services: o Briefing with Dr. André Domin, General Manager of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o Tailored research and arrangements of business contacts o Other site information  Online publicity Those services are subject to fees. Service 2: Set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If you have decided to set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and the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will support your company in this endeavor Services include: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 Facilities to immediately set up temporary Europe and Germany offices: o Flexible lease o Office space with individual address, phone, fax, internet access o Conference rooms o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on-site receptionist o Individual company address o Telephone with voice mail o Mail forwarding service  Matchmaking support services o Consulting time with professionals o Monthly programs with experts o Referrals to select service providers o Business subjects workshops o Access to knowledge network o Recruitment of local specialist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 Location search: o Individual support in searching for buildings, office space and production sites with suitable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in the Heidelberg and Metropolitan area  Business support: o Business registration o Application for residence and work permits o Recognition procedures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o Support with applications for funding program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and European Union as well as other funders o Networking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s  Family and living support – help with selection and registration: o Support with house-hunting and residence registration o Childcare facilities (nursery, kindergarten) o Schools o Club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o German language and integration courses  Information on Heidelberg: its assets and surroundings o Culture o Sports o Events Advantages of a business location in Heidelberg – City of Science and Business in the heart of Germany and Europe  Worldwide connections: 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 less than one hour away  City of Science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Rhine-Neckar (2.4 million inhabitants)  Community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 Symbiosis between science and economy 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workforce  Proximity to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 International child care facilities and schools, culture, sports, leisure  Outstanding quality of life Contact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Dr. André H.R. Domin, General Manager Im Neuenheimer Feld 582 69120 Heidelberg, Germany Phone: +49 6221 / 5025710 Fax: +49 6221 / 5025711 E-Mail: andre.domin@heidelberg.de Internet: www.technologiepark-heidelberg.de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Marktplatz 10 69117 Heidelberg, Germany Phone: +49 6221 / 58-300 00 or +49 6221 / 58-300 01 Fax: +49 6221 / 58-30010 E-Mail: wirtschaftsfoerderung@heidelberg.de Internet: www.heidelberg.de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政府向心理学者寻求政策转型支持
PZhou 2013-8-24 09:02
A Seat at the Table White House Looks to Psychological Scientists to Help Transform Policy http://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index.php/publications/observer/obsonline/a-seat-at-the-table.html
1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教育部小学减负十条看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部门和政策
zhangjiuqing 2013-8-23 16:56
从教育部小学减负十条看 我们需要怎样的 政府 部门和 政策 教育部 在 8月22日 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表 ,征求意见之后就会当成政策执行,这算是政府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小学生负担与小升初竞争白热化的措施 。 这良好的愿望值得肯定。 我们的政府政策大都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治标不治本,虽然在政策发布之前有政府提出需求、专家论证并起草意见稿、各方征求专家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等的诸多环节,但是政策出台的结果确实可以想见: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效果不佳。政策一时间风生水起,几年之后涛声依旧。政府成了不断出台各类政策的政府,政府的绩效表现为新政策出台的数量,颇有点研究追求论文数量、地方政府官员追求 GDP增长一样。 以下是我对征求意见稿十条的规定的评注,【】为征求意见的十条内容。 【 一、阳光入学。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 】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根本和前提,没有这个根本和前提包括阳光入学在内的十条规定,注定将无法较好地进行。教育部不开展切实行动去认认真真推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却以一句轻描淡写来统领全文,是本末倒置。因此,教育部最应该出台的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十条意见》及其配套措施,而不是这个要别人去简单执行的规定。以北京为例,要对北京地区的公立小学中学不均衡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原因进行分析,从人财物等政府拨款用人等制度进行全方位调整。为了满足有钱人的特殊需求,要有允许建立私立的贵族小学中学的政策。 【 二、均衡编班。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 既然随机安排,既然有网上注册,这条规定何必麻烦那么多人,兴师动众。按照注册号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即可。再说呢,如果啥证书都没有,啥面试都没有,老师会有一双慧眼,知道哪个孩子智商情商的高低?说到底,这一条是对前一条效果的不相信。 【 三、“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说了多少年。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城市里,有几个家长不给孩子早期教育?全国统一教材,统一标准,除了统一,还是统一。教材难道不可以差别化,教学难道不需要差异化?多少年来,教师要求低年级学生严格按照学生正襟危坐,认真听老师教课,把小学生变成了木头人了。看来以后机器人当教师了。 【 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 看图说话还写吗?参观考察日记还写吗?读书心得还写吗?心算速算还写吗?大概只有家长自己或者社会培训机构给孩子留作业了。学生在学校的负担减少了,学生留给家长的负担大大增加了。当学校为了减负上半天课,家长只好十一点去接;当学校为减负三点放学,那些家长只好两点半去接。当学校、教师减负后,家长、家庭都增加负担了,社会各种辅导班会更加火热。 【 五、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 字词听写算测试吗?全校统一不考,各班自行考试,行吗?既然考试成绩不作为各类升学依据,多元化的、超出课程标准的内容考考又如何?考试考试,即使不是学校和老师的命根子,仍然是学生的命根子。我们还是去培训机构获得考试机会和成绩吧。 【 六、等级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 不知道三好生还评不评,各类学习标兵还评不评。我们的中考、高考甚至研究生录取严格按成绩排名,各种绩效考核严格按照数量排名,还不如让小学生早早习惯并面对这严酷的现实。 【 七、一科一辅。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 那一辅又要垄断了,教育主管部分又可以寻租了。老师不像学生推荐教辅材料,天呀,老师也越发成为教材的机器了。把教辅两个字改为课外阅读,岂不是更好? 【 八、严禁违规补课。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 】 没有初中的均衡化发展和平等招生,就无法阻止小学生的各类补课、坑班。以北京为例,市级示范校、区级示范校、一般学校的差距都摆在那里,一些名校对小学高年级有自己的掐尖招生特权。可以预见,各类针对小升初的培训班级会乘机大发展。 【 九、每天锻炼1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 这也需要规定,看看小学体育教育弱化到什么程度。如果班上有一个学生被磕磕碰碰,全班学生会好几天在课间连教室都不让出,每天锻炼1小时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太多的小学没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多数孩子只能踢毽子跳跳绳了。党的八项规定之后,应该节约好多经费,不知道这些经费能不能用到孩子们头上。 【 十、强化督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 我相信,这样的减负十条,小学老师和学校是轻而易举完成的,家长是被迫增加负担的,社会培训机构是高兴承担的,教育部门是啥也检查不出来的,领导干部是谁也问不了责,政府报告出来的减负效果是非常了得的,百姓眼中的实际效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需要的教育部门是能够找到教育问题的根本,并以实际行动去解决,而不是今天出一个政策、明天出一个条例的部门,不是为着一项措施今天去检查、明天去监督的部门,不是今天派出一个校长、明天调换一个校长的部门。我们需要的教育政策是能够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教育适度竞争、高等教育高度自主的政策,而不是那种没有触及根本体制机制利益、缺乏整体和系统设计、年年都可出台的一事一议政策。不然,教育改革多年,教育政策充栋,百姓对教育抱怨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小学减负十条,不出台也罢。 牢骚话,不说也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他们兑现了吗?
jlpemail 2013-7-31 16:45
国家法律和政策对军转干部待遇的规定 2012-06-12 20:48 星期二   一、军转干部是终身光荣的退役军官。退役军官享有国家干部身份和国家给予的荣誉的待遇,非因犯罪经法院判决,不得剥夺。(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第二十二、四十五条,1963年修正后的第二十四、四十八条,《军官军衔条例》第三、六、二十八条)。   二、军转干部均是国家干部。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复转干部均是国家干部,应统一由人事部门管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应同当地干部一视同仁。”(《现役军官法》第三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三条,厅发 26号)。   三、军转干部在改革中要保留其干部身份。“对到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联合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工作和出国(境)留学等军转干部,保留其干部身份和档案工资”。“对自愿自行就业的转业干部,各级人事部门、军转部门应负责他们的档案管理,保留其干部身份。”(国发 18号,中办发 5号)。   四、军转干部应受到国家、社会的尊重、优待。“军转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接收转业军人的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活福利待遇、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三条,《国防法》第六十一条,《兵役法》第五十一条)。   五、军转干部由国家妥善安置。 “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置转业军人,根据其在军队职务等级、贡献和专长安排工作,”“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兵役法》第五十九条,《国防法》第六十一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八条)。   六、军转干部享受地方同等级别干部的工资、政治、生活待遇。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后,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师、团职干部未安排相应职务或安排职务偏低的,分别享受当地地(市)、县(处)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干部服役条例》条三十六条,国字 333号,国发 129号,国发 18号,中发 3号, 国转办字2号,国发 135号,国发 34号等。对师、团职干部的规定:国发 24号,中办发 44号,国发 98号,国发 42号,国发 29号,国发 36号,中办发 5号,中发 7号,中办发 10号等)。   七、军转干部享受地方同等级别干部的退休待遇。“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所任职务等级低于转业时原军队职务等级的,按照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相对应的地方干部职务等级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应待遇”。(中发 7号)。   八、军转干部享受地方同职级干部的医疗待遇。“军队转业干部享受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相对应的地方同职级干部的医疗待遇。”   九、军转干部的住房应优先安排,享受优惠政策。“接收单位向职工分配或出售住房时,对军队转业干部应优先安排。凡现任职务低于原在部队职务的,应参照原在部队时的职务享受所在单位相应职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和优惠政策。”(中发 7号)。 引自: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334317PostID=43055010
个人分类: 消息场|18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哪些场合,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热度 23 tangchangjie 2013-7-4 08:15
在哪些场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唐常杰) 在博文 《 博文瘦身法:分集扩容与一键压缩大而无用的元素》 中,笔者写过一句话“ 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就宁用技术而不必动用管理;能用管理解决的问题,宁 用 管理而不必动用政策”。表述似嫌太简,也许,说成“技术 方式”、“管理 方式 ” 和“政策 方式 ”,会更 准确一些,也啰嗦一些。 三位博友(17-19条)关注这句话,第18条的Z 博友 要求“举例说明此命题”。考虑到 博友们喜欢 轻松 有趣的议论, 把举例任务放入 潜思维,昨天在 单元门廊看见了智能电表阵列中有发光管急闪,提醒某户电费已罄,即将停电,灵感忽至; 不知下面的“ 电费的故事” 够不够有趣 ? (1)用电的 政策时代。 搜寻 记忆,能记得的 童年 最早事件,是离乡进城, 第一次看到电灯时提出的一系列傻问题和怪建议, 差不多就 像《童年》中唱的“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年后还成为饭桌上佐餐的笑料(笑声和尴尬的多次重复,加强了记忆) 。那 时,共和国的 国龄 才几个月,百废待兴, 机关实行 供给制,不发工资而发若干柴米油盐,家属大院有电, 根据供- 需矛盾情况 ,每家可有8-15瓦的电灯N个(N3),每天用点H小时,(H4), 室内和 路灯电费都由公家出。这就是用电的“政策时代”或“原始共产主义”时代。那时的电能生产力低,消费也低,人们知国情而心态阳光,也不为用电而纠结。 (2) 用电的 管理时代 。 后来实行工资制,电费自付,一个 家属院只有一个电表, 路灯费公摊, 各家电费按 估计的“瓦时数”计算。 家属委员会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来主持公道,评估各家每天大致开了多少小时 ,灯泡多大,计算 “瓦时数”, 各家轮流辛苦、算 收电费。 为协助家长,院里的高年级哥姐们,常得意宣称,因此而在老师讲授之前就学会了虚拟的评估值概念和“归一法”,如果穿越时空,用现在的程序语言的写出来,大概是: Begin (a) 累加,算出评估出的大院“总 瓦小时”; ( 评估值不等于电度表记录值 ) (b) 带大院特色的 每 “ 瓦小时”单价 = 总电费 / “ 总 瓦小时”;(含分摊的路灯费) (b) for (i=0,in,i++) 第i 家费用 = 单价 × 第i 家 “ 瓦小时”; End; 因为是自费用电,各家都自觉地节省,常精准地调度煤油灯与电灯,院内还是 时不时为电费 闹点小纠纷,时不时有举报,指控谁 谁不自觉, 多开几小时的灯, 谁 谁家里常来客人,用大灯,...,云云。 有 家属代表 为民请命,在节日前向上级要政策,如,春节那一个月的路灯费由公家出,等等。 与 “用电的原始共产主义”时代 ”相比,“用电的管理时代”的“电享受”多些了,但 烦恼多也多些了 。 (3) 电表的 机械技术时代 ,记不清是从那一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 机械式电度表进入每家每户 了, 其电压线圈与电流线圈各自形成交变磁通,在铝盘上不同位置穿过,形成感应涡流,两对磁通与涡流相互作用,在铝盘上产生转矩 ,通过 蜗杆 涡轮,推动十进位的累计器。 这时的 常务管理包括两项工作 :(1)定期抄查电表,邻里之间不会为电费而纠纷了;(2)定期反作弊,有些 知机巧 的人,用外置磁铁或在电压线圈上加电阻,甚至用短路开关,对着电表唱那首著名的“马儿哟,你慢些走呃, 慢些走”,管理工作比较繁琐,有时还要配合法制手段。 (4) 智能电表时代 ,如今,小区里用上了 户外 集 中管理的 数字智能电表,用户买电费卡, 充值- 插卡-交费,如果欠费, 智能电表 立即铁面无私地切断电源, 实现了电费的“云存储”,用电的“云管理, “ Pay as you go”,消费 自主透明 ,还可利用峰谷差价, 方便、省心, 80年代在美国学习期间,就看到了类似的管理。 上面的故事,是否能够说明本文开头的那个命题?即: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就宁用技术而不必动用管理;能用管理解决的问题,用宁管理而不必动用政策”,(或者,反过来说,当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要动用复杂的管理和政策了)。 在不同场合,可能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管理中做出不同选择或者不同的组合。 用 政策 政策有全局性和 干预性,适合民生大事。例如 当处理弱势群体利益时,要用政策来平衡强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才能稳定;对少数民族的若干与时俱进的政策,最近的把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的政策,都 是为了稳定和团结而制定的, 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维护弱势群体的政策,如失业救济,少数民族保留地,残障人士政策...,等等。 用 技术 为芝麻小事情专门制定政策,就不如开发一个芝麻程序来得简单, 程序 虽 “机械死板”;却避免了 私心杂念的干预。例如, 同 势群体中的资源竞争(如升学、推荐),用机器、程序检查指标是可行的方法。 一些 需铁面无私、 杀伐决断 的事情,如欠费停电、考试送档线、报账科目,等等,特别适合技术或机器来处理。 在 《 博文瘦身法》 一文中说的这句话,是因有博主提出了政 策性的 强烈建议 ,要求增加博文生存空间,笔者觉得,用户可先用技术解决部分问题。 问题提出后 3天,科学网又在技术层面做了调整 : 博客、群组的单个附件大小由原来的5M,调整为20M;单张图片大小为5M。博文的字数限制,调整为5万个字符; 而没有动用政策(例如把博主分级,给某些级别以优惠),技术的问题,用技术来解决,比较简单。 用 管理 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具体分析、 协调干预和 临机 处置。 协调干预,即“人治”的干预, 人有感情,也可能有杂念;而 临机 处置,相当于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延迟绑定( late bounding)或 case 语句,或者像诸葛亮的限时而开的锦囊妙计,车不到山前,是不知走那条路的;所以需要人的智能;特别是 当 政策太宏观、而机器过于死板时,可能就要人性化的管理了。 在决定答辩(论文或项目答辩)次序时,先抽签,然后对有特殊理由的个体做出人性化的调整; 抽签可类似于java 语言中的 (int)(Math.Random()*n)来实现,因而 可视为一种计算,属于机(器)治(理), 机治比人治更有公平感,利用这种人机的妥协,也是一种 管理。 技术是生产力,管理属生产关系 新技术并不排斥政策,事实上, 决定采用某项技术完成某件事,就是一项明智的管理或宏观的政策。 技术是生产力, 技术发展了,能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管理方法与时俱进。 例如,如果有特殊人群, 交电费也困难,不用脚痛医脚的减免电费的方法,而采用更人性化的,解决就业或提高特殊人群总体收入的政策。 又例如,过去有些项目申请在评审后没有反馈意见。不但申请人群体有意见,还加大了关于投诉和解释的管理工作负荷。后来,在评审时,评审人多作一个举手之劳,写一段反馈意见,在审批系统中再加一个小程序,提取出反馈意见,直接寄给申请人,用技术轻松解决了问题,就不必动用管理和政策,也不必为那些加班写反馈意见的工作人员的专门开会讨论补贴政策了 。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一) 批评家类数平方根律与科学博客的改版(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二)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人生与算法 爱情的点线面体,兼议引文标注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在哪些场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11159 次阅读|52 个评论
真的老虎来了
cgh 2013-6-27 23:11
城镇化已经提出 20 年有余,几乎与改革开放一致,但是最近要采取特别措施、走新鲜路径,看来真的老虎这次是真的来了。 这将是一只把农民赶进城的老虎; 这将是一只吃掉农民土地的老虎; 佛说,能成为虎食也是一种造化; 城镇化的几个核心问题在发改委主任的报告中也提到,这个路径看来是问题不小: 1 、与批准转基因合法化的其中一条相似的理由是,前些年已经有大规模的转基因进口,对应的,前些年已经有大量的农民落户城镇。但是反过来看,前者用非法的存在来推导合法化,后者用已经存在的事实说明政策的延续。那么,为什么不是顺其自然发展而是人为推动特殊路径和政策? 2 、城市服务等是不是达到现实需要。且不说已经让很多高学历人群怨恨的住房问题,城市公共服务是不是能够保持在现有水平去接纳更多人口?新进城人口是不是有能力就业并承受现在的城市消费?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才能自然而然解决的,而不是“英明政策”所能推动的。 人为推动的政治性运动,只能是侵蚀老百姓利益的老虎,不可能代替生产力提高所产生的进程。发展应该是没有捷径的!不是排列组合所能产生的。 ――――――――― 小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6/27/content_443479.htm?div=-1 首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城镇化路径,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须合理设定 2013 年 06 月 27 日 星期四 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在昨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 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 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专家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 3 年 2505 万农业人口落户城镇  报告提出,各地正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印发实施。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 社保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 18 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 14 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 开辟了通道。据公安部统计, 2010-2012 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 2505 万人,平均每年达到 835 万人。   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须合理设定  未来城镇化如何发展?徐绍史介绍,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 为重点,兼顾异地就业城镇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 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同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 住人口。   保障城镇常住人口合理住房需求   徐绍史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 ■ 解读   农业人口实际落户量或超 2500 万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 34 个百分点,基本上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近几年城镇化速度也比较快,一些县、地级市等农村转城镇户口已很宽松,只要有固定工作,住房,基本可实现。   因此,实际的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有可能比 2500 万还多。   首次明确提出城镇化路径   报告提出,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陈耀表示,近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是按照此路径进行的,但这还是第一次明确提出。   现在我国城市化率跟国际比还较低,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到 2030 年大约有 70% 的人住在城里。目前很难有明确的时间表。   农民工市民化存两大问题   对北京等特大城市而言,城镇化的步伐必然走得较慢。陈耀表示,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市民化的成本是否能够负担,市民化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需求,这需要地方政府测算总的成本。而此前有学者表示,一个农民工市民化后的成本为 20 万,陈耀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科学的数字。  其二,要考虑城市管理能否跟上,大城市市民化放开后,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北京、上海等地一旦放开户籍,大量人员的涌入会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适应。当前很多城市已经根据已有的供给能力,在逐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但希望北京这种特大城市把户籍放 开,时间还很漫长。   陈耀称,城镇化要分步骤来。现在大家片面地追求速度而不考虑质量,是不合适的。当前现有的城镇化中, 17% 是属于伪城镇化,城镇化率存在虚高。因此,现有的问题是如何让这部分人真正转为市民,且存在很大的难度。   特大城市可在远郊先改户籍   对很多特大、大中城市而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特大城市,当地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兴趣已经不十分强烈。  李铁称,大城市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可以考虑针对已在大城市长期定居、稳定就业、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他们总量中占比并不高,解决他们的落户不会带 来太多财政上的负担。在操作环节上,一些特大城市可以在周边的建制镇和远郊区县,率先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比如可以考虑把在主城区的长期举家迁徙的外来 人口落户到远郊区县和小城镇。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 盘点 “ 十五 ” 规划首提城镇化   资料显示, “ 城镇化 ” 被官方首次采用确认是在 13 年前。 2000 年 10 月 11 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采用了 “ 城镇化 ” 一词。   这份建议里专门用 500 多字阐述 “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 。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对该建议进行说明时要求, “ 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 。 2001 年 8 月,一份专门针对 “ 十五 ” 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全文对外刊发。对于城镇化制定了 5 大政策措施,包括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此后,对城镇化,在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报告中都有提及。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 “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至此, “ 大城市 ” 和 “ 城市群 ” 成为主流认识。   十八大更是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到 2012 年 12 月 15 日 -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 “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 。   新京报记者 廖爱玲
个人分类: 杂谈|1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行“钱紧”的好处
sstone2009 2013-6-22 15:46
最近几天,传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的信息,这样银行可能面临“钱紧”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类似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银行放贷量增大的情况下,“钱紧”的压力将更加明显。 银行“钱紧”对于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有很多好处:其一,必然减少由于原先政策刺激和政府直接投资的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有利为多)地方债,也必然减少盲目投资,提高投资质量;其二,缺乏大项目投资以后,银行利润总体趋于下降,银行必然重视对实体经济性质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实体经济有望得到新一轮的坚实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其三,有利于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质量;其四,也可以期望,银行“钱紧”将对社会日渐增长的浮躁之气有所压抑。 当然,“钱紧”必然减缓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速度,但这在现阶段显然已经不是十分迫切的任务,这与国家十八大前后提出的经济战略思路是十分一致的。银行“钱紧”的效果还要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显示,银行的业绩会受到影响,但人们的生活不会有本质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受谣言蛊惑,社会心理处于稳定,这是必须要努力维持的。
个人分类: 草根经济学|2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策推动英国低碳发展
mhchx 2013-6-19 09:42
发展历程 2003 年英国提出的“低碳经济”开启了全球利用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先河。2008年,英国又通过能源法案、气候变化法案以及计划法案,奠定了能源低碳发展战略的法律基础。 2009 年,英国又成为首个“碳预算”立法的国家。该国可再生能源指令规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要从目前的3%上升到15%,到2020年碳排放减少34%,到2050年减少80%。 2010 年末,新成立的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CC)采纳气候变化委员会的建议,与可再生能源工业界一起评估2020年可再生能源潜力及障碍。2011年出版英国可再生能源路线图及电力市场改革白皮书,发布新建核电政策,并列出8个适合新建核电站的地点。通过碳捕获和储存(CCS)减少排放,确保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量、创造就业。 2012 年,英国推出总容量达47GW的风电计划,重新鼓励核能研究,并与法国签署超过5亿英镑的核能合作协议,建立核安全领域的合作框架;启动新一轮鼓励发展CCS计划,并宣布投入10亿英镑支持企业发展大规模商业化项目;投入1.25亿英镑创建“英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发布CCS路线图,描绘2020年实现CCS商业化推广前景:到2050年CCS减少能源系统成本100~450亿英镑,贡献30~160亿英镑的经济价值。 2013 年利益相关者开始进行生物质原料的低碳评估,DECC也正在开发生物质能碳计算器,以完善2050年路径计算器,帮助决策者制定生物质能政策。随后设立减少供热排放计划,更新可再生供热计划,确保现在和未来平价、安全、低碳能源供热。目前DECC正与核能调整办公室共同加强对新核电的监督与管理。 初见成效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报告,2012年英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7MW(其中陆上风电1043MW、海上风电854MW),产能比上年增加了33%,占欧洲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16%,英国在欧洲及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排行榜分别为第2位与第5位;累计装机容量为8445MW,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排名中占第7位。 近年来,英国光伏市场发展迅速。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太阳能光伏市场展望报告,2011年英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累计为904MW,2012年英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就达925MW,占欧洲光伏市场的6%,太阳能光伏市场累计达1829MW。 不容忽视的是,英国再次重启新的核电项目。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度报告,2010年英国供应的核电量为56.9TWh,占总发电量的15.7%;2011年底,英国在运营的核反应堆为18座,总装机容量达9220MW,总运行年数为1495堆年。 未来行动 英国未来还将持续启动四大行动。 第一,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了增加并加快英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英国将出台可再生能源义务,鼓励合格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商,促进可再生大规模发电;固定上网电价计划,支持能源用户投资小规模、低碳发电系统;可再生供热激励计划为商业、工业、公共、非营利机构和社区支付20年的可再生供热发电费用,以及可再生供热保费计划,即一次性支付给家庭、社区和社会房东,帮助其购买诸如太阳能热板、热水泵和生物质锅炉等技术。 另外,英国还将规划可再生能源路线图——设定加速使用包括风电、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和热、地源、空气源热泵、可再生交通的计划。同时,确定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使公司每年提供超过45万升的可再生能源燃料,并支持供热网络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 此外,还将连接和管理网络访问权制度和其他行动,确保新发电机可及时、安全和有效地连接电网。英国新电力市场改革方案还将从2014年起支持可再生发电。 第二,投资新核电。目标是第一批新建核电站约2019年发电。DECC正通过多种举措减少新核电投资的监管、规划投资者风险。 包括国家政策声明——用于评估潜在的新建核电站地点;监管理由——建立监管程序,评估新核反应堆设计的好处是否大于健康风险;核废料和退役的安排——确保新建核电站的经营者准备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未来退役和核废料的处置费用;通用设计评估——评估新反应堆设计的保险、安全及环境等。 DECC 正在评估和开发电力网络潜在需求,确保国家电网适应新核电,并联合核反应堆供应商和运营商,拥有新型核电技术人才,创造和支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英国核能供应链。 第三,创造新的CCS产业。CCS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是必要的。它涉及到从化石燃料发电厂(或大型工业源)捕获二氧化碳,经过管道输送,然后在废弃的石油与天然气气藏或深处的含盐蓄水层等地下结构里离岸安全存储。 DECC 已在世界上开发了最具综合性的项目,帮助创造新的CCS产业。DECC正通过以下项目支持CCS产业的发展:运作拥有10亿英镑可用资金的比赛,支持商业化规模CCS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实践经验;资助一个四年期的协同研究、开发和创新计划;与工业界一起降低CCS技术的成本,开发供应链,创建存储并帮助开发CCS的基础设施。 第四,改革电力市场。电力市场改革计划将大大改变英国电力市场,带来1100亿英镑的投资回报,并满足的气候变化目标。为此,DECC正引进具有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支持低碳发电量投资的机制;容量市场——如果需要而支持供应安全的机制;支持这些改革的制度安排。 发表于 《中国科学报》 (2013-06-19 第7版 能源周刊)
个人分类: 政策|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武帝在学术领域实行的政策——读史偶记(17)
热度 2 cswen 2013-6-9 17:22
汉武帝在学术领域的政策 ——读史偶记( 17 ) 温景嵩 ( 2013 年 6 月 7 — 9 日写于南开园) 我国的学术界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争不已的时期,却迎来了一个诸子百家胜出,百家争鸣不已,群星灿烂,学术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从秦始皇灭六国大一统的秦王朝出现后,马上就被迫着萎缩下来。先是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独尊法家,实行了“以吏为师”的法家专制主义;然后,汉高祖在灭了楚项再度实现了刘家大一统的汉王朝后,就改换了一个角度,虽然在学术领域不再实行“法家的专制主义”,而是实行了融汇了道家和法家两家为一体的黄老思想,却仍然是学术专制主义,只不过现在换了一个招牌。现在到了汉武帝,到了汉王朝全盛时期,他可能是感到黄老思想已不再能满足全胜时期大一统的汉王朝需要,从而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思想。招牌再度转换,从黄老思想,转换到孔儒一家。 总之,看起来各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不欢迎百家争鸣,而是欢迎学术专制。我国几千年来各家王朝的名号虽然有所不同,学术招牌的归属也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在学术领域要实行专制这一点,大家却是一致没有分歧的。当然,从汉武帝换到了“独尊儒术”以后,后面的各家王朝,大家就都看到了只有孔儒一家的学说才最有利于各个王朝政权的巩固。所以而后的几千年来,孔儒一家就以此而独霸了我国学术界,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五四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为止。然后是经过了“文革”的“批林批孔”,孔儒学说再度遭到严厉的批判。现在到了改革开放时代,在学术领域重新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政策后,则孔儒学说开始复苏,开始又香了起来。当然不是回归到以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而是回归到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和别家的学说一起争鸣而已,这就很好了。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里可以看到,在西汉时代,汉儒的政治思想有如下两条: “第一条为变法和让贤论。 这派理论远始于战国晚年之阴阳学家,如邹衍的五德终始论,自那时以后一直到董仲舒的公羊春秋里的“通三统”的学说。这些学说里大抵主张天人相应,政治教化亦应随时变革,因此而不认为有万世一统之王朝,也不承认有历古不变之政制。他们根据历史演变之实际,主张在政治领域应有以下之具体进程: 一、 圣人受命。(地上各代开国之君,皆相应于天上某帝之某德而降生。如青帝木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白帝金德,黑帝水德。) 二、 天降符瑞。(受命者必有符瑞,如以土德为王者,必有黄龙见之类。) 三、 推德定制。(这包括了要易服色,更制度,改正朔等。如以水德为王者服色要尚黑,以十月为岁首,数尚六之类。董仲舒所讲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乃指的是政治上的最高原理,这和制度之更易并行不悖。) 四、 封禅告成功。(圣人受命为地上之君,故要定制度,祈太平,成功则必祭天报告,此即封禅。) 五、 王朝德衰,天降灾异。(天理循环,成功者最后仍然要去。这有如春,夏,秋,冬之更迭互成,世上无不衰之德。) 六、 禅国让贤。(见灾异降,知天命改,应早物色贤人让贤;否则革命起,终无以保其位。) 七、 新圣人受命。(此下循环不已,中国以往五帝三代,皆在此公式下演进。) 武帝以前,汉儒鼓吹变法;武帝以后,汉儒渐渐鼓吹让国,始终是循着上述理论行事。诸如汉昭帝时的眭弘,汉宣帝时的盖宽让,均因请汉室让位而伏诛。然后,谷永和刘向等却仍主天运循环,汉德已衰之说,汉庭乃无从裁抑。(永之言曰:“天生烝民,不能相治,乃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实则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而汉宗室刘向则说道:“王者不可不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国。” 以上种种可见,天运循环,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独一姓,此为当时所普遍信仰之理论。) 第二条为礼乐和教化论。 另一派汉儒,认为政治最大的责任,在于兴礼乐,讲教化。而礼乐和教化的意义,在使民间均遵循一种有秩序,有意义的生活。此即古人之所谓“礼乐”。要达此境界,不仅朝廷应恭俭自守,又应对社会一般的经济不平等状态,加以调整。此派理论,亦远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卿,直至汉儒贾谊,董仲舒,下至王吉,贡禹等皆是。前一派于汉为“齐学”,后一派于汉为“鲁学”。“齐学”恢奇,“鲁学”平实。“齐学”流于怪诞,“鲁学”流于训诂,而皆有其病,流弊皆不免。”(以上皆引自钱穆《国史大纲》,括弧中之字,原文皆为小字体所印出。) 读罢钱穆先生这几段文字后,我非常感慨。 原来远在几千年前的汉儒们,就已发现了现代人黄炎培所提出的“历史周期律”。只不过他们不叫它为“历史周期律”,而是叫做“天运循环论”。据此,他们并提出,“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非为一人独姓。到王德衰败的时候,为王者就应当让贤。”他们并为此敢于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向为王者提出让贤的主张:西汉王朝汉昭帝时的眭弘,和汉宣帝时的盖宽让就为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真是可钦可敬啊!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也不可能看到他们理论的错误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所信仰的“君权神授”理论,这个理论则是完全错了。在这一点上,后来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更接近于真理。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舟水相互作用”的感悟,亦即:“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这一点感悟若再发展一步,就必然会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论”而代之,一个暂新的“君权民授论”,就会在我国诞生了。若能往前再发展一步,则结合“历史周期律”(亦即“天运循环论”),就应该早于大英帝国几千年,一个“君主立宪”理论就会在我国诞生。那时的君王则不再掌实权,但可世袭;而掌实权者(如首相)则要主动实行轮替制,轮替与否,则取决于选民手中的选票,一切最终由选民的选举决定,也就不必再经过血腥的战争了。 当然,即使如此,唐太宗李世民仅凭他这一点“君权民授”的感悟,也就必然会使他治下的国家,成为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二个国家大治之时,亦即著名的“贞观之治”;这件事就绝不是偶然的了。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436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才计划 vs 政策激励
热度 1 wueryong 2013-4-18 12:41
严格说来人才计划也是一种政策激励手段,但斯以为人才计划不如切实制定奖励和导向政策有效。国家、省市、乃至我们这样的学校也不断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即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申报或享受某种人才计划。国内大多和权利相关的往往被人诟病,往往是人为因素占主要成分。国内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更大,要把有限资源“计划”到原有国有企业中,那我们现在估计和古巴(没有歧义)差不多。还是小平那句话“计划少一点,市场多一点”,简单实用才是硬道理。浙江大学能从浙江省二流高校发展成国内一流高校,靠的还是路校长的政策。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2374 次阅读|2 个评论
猜一猜---不要做事后‘诸葛亮’
热度 4 lin602 2013-4-17 10:05
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将会对美国的对外对内政策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事件刚刚出来,要过好几年才能在事实上反映出来。 过几年后再评说,那就是事后‘诸葛亮’了。 911事件,让拉登、萨达姆、卡扎菲完完了。叙利亚也危险了,美国又在太平洋地区作为重点。 你如何看待波士顿爆炸案这事情,你如何判断美国的对策与政策走向?
2427 次阅读|8 个评论
治理污染必须探求全社会治理模式
热度 5 fanxiaoyingz 2013-3-5 15:54
治理污染必须探求全社会治理模式 最近网上报道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全国有许多企业把污水通过高压泵打入了地层深处。这个消息实在很可怕,这其实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国人将会生活在持续污染的水环境中,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将持续很多年,基本上没有办法消除了。这个消息也证明一个确定的事实:中国治理污染的模式是完全无效的,必须探寻新的有效的治理模式。 过去治理方式就我所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谁污染谁治理,一种是官办企业治理。第三种是放任不治理。而我们发现,这两种治理方式都是低效的,现在必然探索一种或者两种有效的社会化治理模式,或者官方和社会联动协调的社会治理模式,寻求治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式,同时寻求治理的全民参与——即社会化模式,只有做到既是专业化的又是全民化(即社会化)的,污染治理才能够彻底治好。 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它的后果越来越被人民认识,越来越多的事实被曝光。据报道全国已经有二百多个癌症村(见邓诸平编审博客)。 有毒有害化学品往往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遗传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长期或潜在危害 。现在的年轻人出现肾衰竭,癌症,猝死等怪病的很多,经过核实与粮食污染,转基因食品食用和饮水污染,蔬菜污染都有很大关系。所以,预防污染和治理污染绝对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绝对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需要全民参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643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643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57852.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2/274872.shtm (欢迎提供相关链接) 全民参与污染防治必需有个章法,有个参与的模式才能有效。 针对我国以前的治理方法的缺点来初步设计这样一个模式: 首先,治理污染的企业和产生污染的企业分离 ,研究所中治理污染技术成熟的课题组和研究所分离 。研究污染治理的研究所有了成熟的技术以后应该改制成为污染治理公司,技术成熟一批改制一批,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成熟技术快速地推广。 产生污染的企业 在自己的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成熟以后应该把污染治理这块业务独立成立一个“子公司”,让该项技术独立推广,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治理全国的污染。 第二,国家采取污染治理适当补贴政策。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给谁补贴?补贴多少?如何补贴都是问题。会不会出现骗钱行为?会不会出现虚报行为?会不会出现漏报行为?等等,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污染企业的管理问题。我的意见,放开人事、管理、内部财务、营销和产品,让治污企业到市场上自由发展。但是因为许多治理污染的企业没有好产品,结果企业往往亏损,而政府补贴的目的就是“让治理污染的企业不亏损”,能够持续经营,在此前提下企业业务得到扩展,企业实力得到壮大。为此,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证治理不好的企业不再享受政府补贴,欺骗政府资金的行为得到惩罚,治理好的企业得到表扬和鼓励。 这几年通过“家电下乡”,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农机具补贴政策”,还有养殖补贴政策,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政府的小资金带动了农业大产业”。有了这个实践基础,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小资金带动环保和污染治理大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国家不缺钱,这一点和三十年前大不一样,现在我们的政府把大批的资金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购买美国两房企业债券,可以说几千亿美元损失在了外国,两个泡泡都没有冒,我们自然会有大量资金来治理污染。 政府补贴治理污染的企业应该对准靶心来补贴: 1 、 应该补贴治理污染量很大,但是亏损的企业,至少应该让他们的亏损补平。根据流量来补贴。例如电表,水表,煤气表和暖气表等缴费一样,不能够笼统地补贴。 2 、 对具有重大贡献专家进行个人补贴,条件是专家必须在企业工作,可以对治污企业内的重要贡献人员进行补贴。 3 、 对企业内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补贴。这样的目的不言而明,就是提高治理污染的质量,提高治理污染的水平。 4 、 购买重要的污染治理的专利,向社会各个治理企业免费推广。 5 、 对治理污染企业的关键设备进行补贴,一次性补贴。 6 、对治理污染的科技攻关进行补贴,也可以让公关组织申请科研项目,拉入科研序列。 第三,对于那些污染环境,但是制造企业愿意回收,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产品,应该建立废旧品回收制度,回收模式。例如啤酒瓶子,塑料瓶子,废旧钢铁,废旧电池,废旧电器,废旧摩托车汽车等,目前仅仅由废品回收公司,个体废品站等是不够的。应该分类回收,分类补贴,走向产业化,正规化。尤其是鼓励综合利用,综合处理,无二次污染的技术和企业。 第四,对危险的化学物品应该特殊对待。鼓励研究所、大企业从事危险的化学物品的回收利用工作。专门制定民间进入此行业的政策、法规、明确其义务和权利。 第五,改革相关的事业单位。把事业单位的业务推向市场,把事业单位的业务拓展。例如过去的农口许多单位,农技站,农技站、兽医站、水保站等等。如何把事业单位安全地推向市场呢?稳妥的办法就是原来的人员工资照发,一直发到退休,而事业则由这些人员自己去找,政府交办的事情根据事情大小、劳动量和技术难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最后要接受政府审计。这样,政府的工作就是下达任务,检查进度,检查完成情况,审计资金使用等管理。而政府和原来事业单位的关系就是“业主”和“雇主”的关系,而原来的事业单位可以在市场上找项目,找发展机会,另找业主等。现在的事业单位和许多研究所都没有事情可干,“国家任务吃不饱”,而社会上的业务不让做。我们不能任由污染严重发展,但是治污能力却严重不足的现象持续!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是,污染治理企业的最后的产物如何再处理? 一个是市场购买,通过市场消化,这个好办,企业会有利润;另一个是政府购买,赠送给他人使用,例如浓缩后的人粪尿,还有沼气池的沼渣,政府购买后赠送给绿化公司,林业局等;还有一些治污企业的产品暂时没有办法处理,尤其是含有微量元素,放射元素和重金属的产品,这个应该浓缩后使用一定地方暂时封存,例如大海深处。 最近我发现许多大企业,居民区的人粪尿都没有经过化粪池处理,而是直接排到了河流中,使得居民区周围的河流臭气熏天,而把人粪尿直接排到河流中引起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无法计量的,一方面大量的肥料没有被庄家和树木吸收利用令人惋惜,另一方面,排到河流中的人粪尿导致河流富营养化,河流污染,河流中生物死绝,河流下游土壤含氮量含磷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富集化,结果导致癌症村出现。所以,应该鼓励社会力量拉大粪,把人粪尿拉到森林里,拉到农田里,拉到沙漠里,拉到植物需要的地方去,这个仅仅需要国家适当补贴就能启动和运行。 另外,目前城市绿化非常时髦,绿化面积很大,但是绿化树木花草的“尸骸”如何处理呢?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那么能不能让民间搞一些生物能源公司来利用呢?有些只要出一些政策就好了。例如,把城市无法利用的木材制作成木炭,由于木炭有很强大的吸附功能,那么就能够用木炭来吸附河流中的微量元素了,这个量大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就不需要那些“过滤膜”了。 总之,污染由于其普遍性,全局性,和分散性特点,必须由全民参与治理,探索社会化治理和高技术结合的路子,探索普通群众和高级专家结合的路子,探索政府和企业结合的路子才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40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关注】中小学事故频发是县教育局长、校长负责得起的吗?
热度 1 cgh 2013-2-28 07:12
【关注】中小学事故频发是县教育局长、校长负责得起的吗? 湖北老河口市一小学今晨发生踩踏事件 致 4 死 11 伤 ,之后,被 认定为责任事故 ,教育局局长等 6 名领导干部先免职接受调查,待调查结果出台后再依纪依法处理。对秦集小学校长等 2 人行政撤销职务,同其他 4 名责任人移送司法。在媒体网站的延伸阅读中,是一串的事故新闻: 海南白驹学校围墙倒塌 一名小学生被压死 ; · 广东一学校厕所倒塌砸死两名男生 ; 湖南长沙一小学发生踩踏 33 名学生受伤 ; · 河南驻马店一小学发生踩踏事故 6 名学生受伤住 院 。用事故频发应该没有夸大吧! 再说说,自己对现在农村中小学的了解。我自己上小学一-四年级的小学大概十年前就废了,学生需要走到我们当时上五年级去的远小学(当时只有小学)。前几年听说,读初中的学校(只有初中)也撤掉了,搬到我当时读五年级的小学,成立初中和小学都有的学校。应该是去年,听老爸说,学校又变了。这个学校的小学又搬到更远的地方了。为什么我知道这些?只是因为老爸要每天接送上小学的侄子,还要中午送饭。我和老爸说,让侄子自己走路,也算锻炼吧。老爸说,路太远,那么小的人,走得受不了,还要过一条没有天桥的国道大路。 所以,从报道仔细看看发生事故的学校:“包括张岗村在内的 8 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就读,路远的孩子只能寄宿。”“现在学校共有一到六年级学生 905 人,其中,寄宿学生有 505 人,挤在一栋四层的宿舍楼里,学生宿舍十分紧张。”“老河口市教育局韩主任:一般的就是 3 年级以上, 1 、 2 年级有一些务工人员在外的,家里没有人看管的也有少部分在这里寄宿,现在宿舍比较紧张,现在是正在修建校舍。” 说明什么?一个小学为什么要那么大规模,让那么多村子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这是校长能决定的政策吗?不同的地方产生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当地教育局长能创新出来的政策吗? 科学网上关于教育的博文很多,涉及自己儿女的、涉及中小学的、涉及大学教育、涉及研究生教育。可是,看到媒体一次次事故的报道,几个当地学校负责人被处理。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谁才应该真正为这些事故负责,为这些不合理的政策负责?!如果不从根本上看待问题,我们看到的将是更多的事故!
个人分类: 杂谈|26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自费制”推广不宜预操之过急
whoiswho 2013-2-13 08:23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105678.html “ 研究生自费 制 ” 不宜预操之过急 2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其目的是 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新华社)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亿万 民众 的关注。 如房价一样,学费也是一个牵动广大普通家庭神经、影响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 相信有关部门选择在春节期间,人们不太关注新闻和政策时仓促推出这一措施也是考虑到这 层 因素的。但之所以依然能引起很大的响动,说明这一政策的出台确实影响到了普通人家庭的生活, 更说明政策 还有许多欠 周全 的地方。 但也有学者认为: 在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它和中小学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等“大众教育”,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受众面上不可同日而语。在某种程度上,免费的研究生教育因为受众较小而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而政府和国家站在公共利益的层面上,更应该在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阶段实现“义务”。让研究生不再免费,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金节省下来,用到其他方面。 这恐怕也是有关部门推出“研究生教育自费制”的初衷吧? 但众多有识之士却不这么认为:众所周知,对于中国普通家庭的子女来说, 高学历教育 就是改变命运的一块“ 敲门砖 ” 。 在目前社会上“拚爹”现象突出、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 因“先天不足” 无法“拼爹” 更无雄厚家底作后盾的情况下, 只 有靠苦读、 “拼学历” 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研究生的自费政策,无异抬高了 普通孩子的 教育门槛,提高了 家庭的 经济成本,让原本 拥挤的 向上通道 显得 愈发狭窄 ,最终会阻止 普通人家的孩子 进入上层,使社会上层成为“富二代”和“官二代”的乐园,从而加深社会矛盾和仇富心态,不利于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推广和发展 。 毫无疑问, 研究生自费 制 是一种大势所趋 应当实施 。 但在目前形势下推出显然是为时尚早 ,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 首先,政策配套没有跟上。目前国家承担的9年义务教育远远没有达到有关部门所公布的“全覆盖”的目标 。 普通家庭要供养一名学生,从幼儿园、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 至少 需要50万元的投入,这笔钱 可以说 是普通家庭 全部 的收入。 因此, “因学致贫”现象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比比皆是。而相应的政策或者国家已经实施的 教育 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远没有落实,再出台收费政策,实际上绝了 倾家荡产熬到大学毕业孩子 再往上 “光宗耀祖”的念想 。 所以 有网友质疑:一项 教育政策的出台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在 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阶段 还未 实现“义务” 教育的前提下,仓促出台这样的政策 严重 削弱了国家 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信任度 。 其次, “ 研究生教育自费制 ” 不能成为公众为高校的还债制度 。 自 1999 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 在开门办学方面 迈出的步伐过大 。 盲目地扩建 和 扩招使许多 高校陷入极度的“ 财政 危机”中 。 几乎 全国 所有的 高校都是 在 负债经营。许多高校 的校长 甚至 调侃自己 是“亿万负翁”。 那么,“研究生教育自费制”的实行, 怎样才能实现将收费用在“ 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上, 而不 被民众认为是:政府让老百姓替前些年“高校盲目扩建”埋单 ,值得商榷 。 其三, 研究生自费会不会 影响教育质量。有学者认为,扩招后的大学本科的水平历年下降,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高校为了完成就业指标 和 减轻学校的负担,将原本4年的学科压缩成3 年甚至两年,以实习为名过早地 将学生 推向社会, 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模式,造成本科生质量的严重缩水。 那么,研究生自费后3年的学时会不会缩水,也是一个未知数,研究生的就业是否最后沦落到没人要的地步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北上广等大城市将会顺势提高进入门槛,将以前的准许全日制硕士毕业生落户,提高到博士不是没有可能。 其四,助长了高校的乱收费现象,甚至将 以前的 乱收费合法化。 众所周知,开门办大学的思路让各高校利用高校和国家的资源开发了许多创收的渠道。以研究生为例除了国家批准的MBA、CMBA等以收费为目的的高级研修班外,许多高校还开设在职研修班和企校联办班,而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甚至开设了“总裁班”“精英班”,这些研究生且不说质量如何,光收费就相当客观,最少的5万,最贵的高达30万。收到的费用很少用在教学上,而是 偿还了过度扩建的银行货款。 其五, 教育的产业化和 过度收费让青年人丧失了对国家的忠诚度和责任心。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的基础,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令人担忧的是 目前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上学的钱是家里掏的,凭什么要奉献国家?” 大学生没有理想和信仰,没有感恩和奉献国家的信念,将会彻底动摇国家的基石。而做为“精英教育”的研究生的收费,也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黄精人才对国家的忠诚度。 毫无疑问,中国还没有达到“精英人才”过剩的程度,不管是在任何国度,国家对 本国 “精英人才”的培养教育都未曾放弃过。 一些留学归来的学者之所以有“西方实行的也是研究生收费制”的错误想法,是基于“自己在国外留学读研是交钱的”这一狭隘的思路,但他们没有说明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不仅对本土学生实行免费,而且对优秀的外国留学生也通过各类“奖学金” 变相进行免费,目的只有一个:抢夺人才、留住人才。美国硅谷有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学成不归就是一个铁的事实。 基于此,在目前情况下 “研究生自费制”显然不宜全面推广。建议可否首先在重点高校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或者配套政策跟上后再行推广也不迟。
个人分类: 转载|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解说明美国关闭SA政策前后的GPS定位精度
zhangyong1361 2013-1-9 19:33
图解说明美国关闭SA政策前后的GPS定位精度
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政策,选择可用性,美国采取的限制GPS定位精度的政策。   美国政府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通过降低广播星历精度(ε技术)、在GPS信号中加入高频抖动等方法,人为降低普通用户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的一种方法。   普通GPS的信号有两种码,分别为C/A码和P码。两种测距码对应的是两种类型的服务,一种是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SPS),另一种是军用的精确定位服务(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PPS)。SPS主要面向全世界的民用用户,PPS主要面向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部门及民用的特许用户。   C/A码的误差是29.3m到2.93米。一般的接收机利用C/A码计算定位。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SA (Selective 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米左右。 美国于2000年5月2日04:00(UTC)时间左右关闭了SA政策,注意并非是2000年5月1日(UTC),下面通过自己编写的软件解算SA关闭前后的结果图来说明。 图1 SA关闭前后 N方向定位结果 图2 SA关闭前后 E方向定位结果 图3 SA关闭前后 H方向定位结果 可以明显的看到,2000年5月2日04:00前后的GPS定位结果差异。SA关闭前,精度为100m,SA关闭后为10m. 张勇(zhangyong1361@163.com) 2013-01-09
个人分类: GNSS|9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R院长在哪些方面让我一万个看不上?
热度 41 陈安博士 2013-1-4 20:13
  1,R院长极力支持学者的“ Professionalism ”,且对很多非生物领域的人或生物领域但学问不如他的人谈生物领域的问题嗤之以鼻。   我赞成这个“嗤之以鼻”,并支持R院长在转基因方面的观点。同时,我认为R院长本人在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方面太不“ Professionalism ”,他真的没资格作为国家科技政策的设计者(或顾问)角色出现。说实话,连提建议都不够格。   “自打脸”的事情对于R院长还有很多,但这是我对其很有看法的最重要的一点。   2,R院长认为科研经费应该是“同行评议”,而不是领导为主体分配。   这一点我也赞成。   但同时,R院长却得到了很多根本没有任何同行评议过程的这类资源,要说,哪怕是你全部选自己的朋友去假模假式地弄弄“同行评议”呢,也还有点说服力,但是看见钱,就啥都不顾了。   此为再次的“自打脸”事件。   3,R院长在还持有美国护照的时候就填表作为中科院院士候选。按照规则,没有中国国籍的人连做候选的资格都没有唉,兄弟。从公安那边开个正在办理国籍转换中的证明也依然不符合规则。   明知有规则而不遵从,希图浑水摸鱼。俺们推断他是想在当了院士之后再来真正的转换国籍。不过现在其实已经不再有必要换国籍了,我倒是好意地建议他还是继续持有美国护照吧,主要是方便来往探亲,“亲”其实要比“院士”头衔重要得多。   第三个“自打脸”事件,估计“院士”二字成为他一生都要避讳的字眼,纯粹自讨苦吃、自寻烦恼、自作自受。   4,杨焕明在国立研究所供职的时候开公司,R院长怒斥,很有实名举报的架势。同时,R的朋友王晓“西”院士也在国立研究所当头目的同时开了公司,新语丝也多次批评,但是R就支持得很。   典型的有圈子无是非,第四次“自打脸”。   5,R的朋友S频频抢发论文,R撰文支持,认为是好现象。同时,北生所的某PI几年才发论文,R依然认为是“好样的”。不管发不发论文,只要是圈子里的,怎么做都是“好样的”。   朋友和朋友的下属都是好样的。咋就没见过他如此高调地夸奖过其他学者?包括北大他自己所在学院的学者?而中国有学者发个自然新出的某刊,就被他认为是垃圾。要知道,这个刊物还有很多论文并非是生物领域的,你作为外行有资格评议吗?太不 Professionalism了吧?!   典型的有圈子无是非,第五次“自打脸”。   6,R院长在科学网上只回复院士和北美正教授的质疑,国内学者中除“院士”外,一概不理。   对了,还回过香港金副教授的质问。香港嘛,不是大陆,当然有所不同。   这是在西方受过平等观念熏陶的知识分子吗?有本事不回你就都别回,这种选择性回复让人笑掉大牙。   也属于“自打脸”,让人看不起。留过言的人里当然有些颇把R的博文当成圣旨的,所以,每每在遇到这种情况后依然坚持继续做粉丝,我很佩服这群人。   7,忽悠和倡导国家实行X人计划,自己、自己朋友、自己老婆先弄个再说。   老兄,你能不能稍微避讳哪怕一点点啊?中国的科学家不都是傻子?!   这样的行为虽然不算自打脸,但是很龌龊。   8,前段时间突然分析起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趋势,还柱状图、折线图地画得不亦乐乎,其实,难道我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励数目一直以来不都是0吗(杨振宁李政道那个撑死了也算中华民国的,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根本就是美国的),这个趋势图需要很认真地来画吗?   知道的人都明白这是在继续忽悠国家给他钱、给他话语权,不知道的都会被弄糊涂,真不明白他到底想干嘛! ———————————————————————   而这样的人,这么多的行为,居然能够成为很多人的偶像,我看,应该看成“呕像”才更合适吧?   当然,有人不管粉主如何“差”,都愿意继续“粉”下去,且一生一世呢,都随他们。话说考中状元的才子秦桧也有三个好朋友呢,这个世界很多彩,俺理解。   袁贤讯先生认为“安哥,这回你可能要尴尬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649475.html ),我笑了,里面的内容哪里会论证到我尴尬的问题?而且面对这么一位先生,我想全世界都没人会尴尬。   他即便得了五个诺贝尔奖,也依然让我一万个看不起。
个人分类: 人论|6352 次阅读|73 个评论
[转载]汽车产业的环境变化--政策环境
liumeao 2013-1-2 13:37
汽车产业的热点问题是车辆安全的限制强化和高安全问题的制定。以及美国政府的燃比规定(16.6km/L)和欧洲的碳排出量规定95g/km)。 相关内容是对应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必须的牵制的兴起;以及通过贸易来缓解经济增长缓慢。 汽车产业环境变化的因素 汽车产业细分为前方产业,汽车产业和后方产业。前方产业包括材料产业,实验研究和生产设备产业;汽车产业包括汽车产业和汽车部件产业;后方产业包括道路,金融产业,流通产业和服务产业。 各国在金融危机后加大了对汽车行业的支援;美国250亿美元的清环境车的开发支援;德国5亿欧元的清环境车开发的支援;英国23亿英镑;中国15亿美元。 先进国家的燃比规定的比较
个人分类: 汽车产业|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mhchx 2012-12-20 10: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会议强调,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三)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落实到位。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ldhd/2012-12/19/content_2293942.htm
个人分类: 新闻|1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不景气投资什么都盈利不多
热度 6 cutefay 2012-12-6 16:52
我有搞投资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无论投资什么,一年能够有20%的利润就是很不错了,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无论是投实业还是投金融、房地产,都是如此。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些高科技的项目,但发现大多数科研院所力捧的高科技的项目,都不怎么样,大多数产品,要么品质有问题,要么工艺根本行不通,如此等等。因此,我认为检验一项成果是否有用,不是看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看它要么在科学理论上贡献多大,提出了什么新理论,要么是否能够真的对社会有用。我猜,科学网上这些科研人员们,能够做到这点的人是不多的。大多数人做出来的成果,既没有对科学理论有多大的贡献,对社会也没有太大价值。 我之前一篇博文“ 看到一个关于民工的视频,顿时泪流满面 ”中视频中那些民工之所以那么凄惨,主要是因为找不着活儿,人员过剩。如果企业不景气,做企业赚不到钱,那么自然愿意搞企业的人就少了,社会上就会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人员。所以,虽然现在国家通过法规和文件规定最低工资是多少,以此来保证打工者的利益,但如果因为企业不景气造成大量失业人员,还是解决不了底层人员的根本保障。现在做企业确实很困难,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而销售却不给力。 因此,现在搞投资,往往都是通过吃“政策”的饭,就是政策上给哪个行业以税收优惠或者财政补贴,那么就投资哪个行业。如果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总指望着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那么国家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例如,现在国家非常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于是很多资本就大量投入文化产业,或者打着文化产业的幌子搞其他产业 。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417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天价切糕”谈关于民族政策的一个模拟结果
热度 36 王铮 2012-12-6 09:40
关于民族政策的一个模拟结果 “天价切糕”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民族政策的热议,其实对于这个政策问题,我带领我的学生从晓男(现在中国社科院做博士后)做过政策模拟,学生张帅间或参加了这项工作,前后花了一年时间。这里模拟的的“民族”不是种族,是个特殊群体,可以是民族,也可以是一种特殊文化群体,例如所谓“香港人”,就是特殊文化人群。顺便说一句,我是有少数民族血统的,母系是肯定的,我的外婆的妈家,家谱上清清楚楚记录着世系,历朝历代为此吃了不少苦,也更多地享福。父系,我上次得了一种病,原来以为是恶性瘤,开刀后发现是一种特殊人种的遗传病,我得的实际上是遗传性良性瘤。查资料知道中国人的祖先中,乌孙人是这个人种。有人告诉我,哈萨克人是乌孙人后裔还有人说塔吉克人是,让学者们考证去吧。按现在基因的考证, 6 万 5 千年后的走出非洲后的人类,共同起源,他们来到中国大地的有两支基因,一支是从南亚经过云南北上的,有的经过温州一带最终达到了日本,难怪我学生讲温州话,我听着像讲日语。哈哈。另一支是南亚分手后又与欧洲人祖先在中亚分手经西伯利亚达到中国北方的。我就是这种民族融合的后代,你可能也是。学生从晓男,从姓,按某些记载,是金日磾的后代,金日磾原来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归顺汉武帝了。大家都说从晓男长得帅,是匈奴人的基因作用吧。张帅,四川内江人,很斯文的女孩子。三星堆文物出土后,人们推断四川人的先民文化不是夏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对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没有任何偏见。 我们模拟采用的方法是基于自主体的建模, ABM , agent-based modeling ,这里的英语词有人把它翻译为基于“主体”的建模,我坚持采用“自主体”,因为被模拟的对象有自主行为,自己的利益追求。“主体”这个词用得太广,不适合做专有名词,特别是某个独裁者把自己的思想称为“主体思想”,搞民族狂妄、民族孤立。我不喜欢民族强调以自己为主体,让其他民族服从。搞民族“主体”思想的,闹独立的人,往往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这是一个蒙古族的老牧民告诉我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我们在他的羊群前拉家常。 言归正传,模拟结果发现,对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需要适当的偏袒,不然他们因为人口少导致的经济规模小和文化圈小而获得利益的机会少而贫困。但是偏袒度不能超过某个阈值。超过了就会出现严重问题,数学上叫分叉。偏袒的结果,首先导致多数民族人员在经济上不愿意不敢于与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平民打交道,结果在经济上让他们逐步走向孤立。偏袒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事实上被鼓励闹事,因为闹事的结果是他们获得偏袒利益。我在某地与一个卖大米的农民交谈,他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他以为我是调查市场的,他说:“你们共产党就得照顾我们,不照顾我们就闹事”。其实他两个儿子,一个在某大学数学系,另外在某神学院,已经获得了较多的政府照顾。查市场,他就威胁你要闹事。偏袒导致了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经济上的遭到更广大公众的孤立和政治上采用了对待其他公众的偏激行为。都是偏袒惹的祸。前几天我与人谈到“香港独立”思潮问题,大家都认为是政府对香港人太照顾,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出问题,大陆担着;香港人投资,享受特殊待遇。所以他们自大了,以为是高等国民,他们中的少数不良政客,为了权力,利用民众的自大心理了。那个蒙古族老大爷的话是一针见血的。 模拟发现偏袒过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快速地导致了社会的公共选择日益严重地在全面地孤立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民众自主体不是一个政策就可以劝说的,他们在感觉不公平的情况下,按自己的利益行为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不与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发生经济联系,由于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个体数少,他们的经济扩展、文化创新的概率比较小,容易在风险冲击下陷入困境。比如香港,坚持与大陆闹独立,坚持讲你“至高无上”的“香港话”,你的电影、电视,也就没有人看了,拷贝卖不掉了。“独立”就是自我孤立,国际上这种例子很多,要不就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了。你骂大陆人是蝗虫,其实没有大陆人蝗虫般涌来,你的那些商场就关门,你的旅游业就停滞,不是曾经闹过几次危机吗?那时候可呼吁大陆政府让人去旅游。怎么好了伤疤忘了痛。连基本的经济规律都不讲了。偏袒把你们惯得笨了。我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原来在某自治区修机动车,带徒弟,某年事件后,他返回了中原的老家。技术的传播中断了,偏袒带来了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文化的孤立。我有一个朋友,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他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最帅的哥。他开玩笑地说:“上政府当了,准我们生三个小孩。现在三个小孩读书,经济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想赚钱给娃他妈做个小生意,结果姑娘病了,还传染他弟弟,钱都买药吃了。”事实上由于汉族地区普遍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汉族从中受益,偏袒反而彰显少数民族的经济困难,因为多生孩子使得贫困地区进入不利的经济竞争地位。这个帅哥还说了一个故事,他在中央民族大学有一个女朋友,是四川凉山的,我开玩笑说,不是王小丫吧?他说:“不,是彝族,毕业后,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放开牵的手了”。他感到了一种不公平。我模拟不了爱情。 我们的文章最终没有发表,因为不知道往哪里投稿。我在国外的区域管理学术会议上做过报告,很多人感兴趣,但是我最终没有把稿子给他们,怕反华分子歪曲。我妻子也反对我做这个研究,她说我们是“吃的地沟油,操的总理心。”惭愧。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存在少数民族或少数文化人群政策与法律问题,各国政府应该勇敢地对待。 作为知识分子,可能我们的确吃的是地沟油,但是要操一操总理的心,这才配称“知识分子”。同样科学网可能也吃一点地沟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网络论坛,谢谢他们操了点总理心,推荐此文,让大家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谢谢同样“吃地沟油,操总理心”的几个参加讨论的博友。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8371 次阅读|4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高经济增长阶段已经过去?
mhchx 2012-12-4 15:49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21204a.shtml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回答过去的高增长是如何取得的。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从低基数开始。基数低、规模小,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初阶段实现高增长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包括结构、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   在结构层面,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红利、经济结构(例如从农业转向工业经济)、开放(投资和贸易)等。这些因素如何推动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经济学界和政策界已经有很多分析。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这些因素互相关联和强化。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例如农民工)还是开放(加工业),其核心都是人口红利。这些年来,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制造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1985 年,农村人口还占总人口的 80% 左右。 2011 年,农村人口已经低于城镇人口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当指出的是,技术的提高来自于应用,而非创新。无论是国内的企业的技术,还是外资企业的技术,都依赖于现有技术的应用和扩散。   在制度层面,主要是改革。改革本身也在几个层面上促进经济增长。首先是通过改革废除了诸多旧的、阻碍经济增长的制度。比如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农业集体化。其次是通过改革促成了一些现存制度的变迁,使其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反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比如保存了国有企业,但却改变了国有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其三,通过改革创设了一些新的制度,来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增长。比如说财政上的分税制。在这方面,改革开放后的 30 多年里,中国的体制改革涉及到几乎是所有的领域,包括宪法、法律、行政等基本国家制度,和税收、财政、金融、产权等领域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所有这些制度上的变化,才促成了人们今天所看到的经济制度。   在政策层面,促成高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界和政策领域所谓的 “ 凯恩斯主义 ” 政策。这里又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国家是如何通过干预经济来实现高经济增长的。首先是国家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高增长是投资驱动的。其次是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调节经济增长的速度。再次,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来保证高经济增长。如果说在前面两个层面,也是世界上其他政府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把国有企业作为工具来实现高经济增长,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990 年代中期,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 “ 抓大放小 ” 的政策,即对大型国有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而对中小企业则实行中国式的私有化,即民营化。 “ 抓大 ” 和 “ 放小 ” 都推动了经济的高增长。而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有企业不仅被用来应付金融危机,而且被用来保障维持高经济增长,即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国有企业部门,促成其经济活动的大扩张。   所以,当今天人们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增长阶段,进入到中等增长的阶段,就意味着上述三个层面的要素所能带来的发展动力,都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撑以往的增长速度。这要求对这三个层面逐一进行一些分析,然后寻找如何通过改革,再次激活这些层面的要素,或者如果这些要素不可能再被激活,就要寻找新的增长要素和动力。 高增长难以为继的原因   为什么高增长难以为继?首先来看结构领域是如何失去增长优势的,这里的要素是上面所提及的人口红利和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和很多现在的发达国家也就是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势必成为一个 “ 未富先老 ” 的国家。目前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已达到顶点。 60 岁以上的人口将从目前的 12% ,上升到 2050 年的 31% 。换句话说,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无论对内部经济还是外部经济,都在产生负面的影响。劳动力不再便宜,生产成本急剧提高,对内资和外资都产生影响。劳动成本的提高,会迫使很多内资或者外资转移到其他能够提供便宜劳动力的国家和经济体。   世界经济失衡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近年来所面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危机,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造就了一个外向型经济体,高度依赖贸易和投资,对外出口高度依赖欧美市场。但这些年的经验表明,这种方式难以为继。因为经济危机,欧美国家开始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很显然,中国无力改变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年来,中国资本 “ 走出去 ” 遇到的巨大困难,只是其中一个困难指标。也同样重要的是,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的现实。实际上,中国是第一个仍然很穷但不得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领导者角色的国家。这个事实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感觉到力不从心。这些因素都在促成近年来中国力图从外向型经济,转型为内需型社会。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在结构层面进行调整。不过,在任何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很长的时间。人口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旦一种生育方式形成,很难在短时期内加以调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育儿成本高涨,妇女的高教育化和职业化,生育率必然降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生育率,已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保持人口的可持续性,中国需要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不过,从近期来看,只要政策得当,中国不致于发生由人口红利消失的经济危机。例如,中国可以延长退休年龄。从中长期看,中国不可避免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   同样,世界经济失衡也需要各国的努力才能重新回到均衡状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仍然在整个经济体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尽管欧美市场的萎缩,但因为中国经济和欧美经济之间的高度依赖关系,中国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欧美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是逐步的和缓慢的。同样,中国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的进出口,不过,增加的速度也同样是逐步的和缓慢的。也就是说,尽管中国外向型经济仍然会继续,但外向型经济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促成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但通过调整外向型经济来保持中等经济发展速度是有可能的。 城市化是唯一增长动力   在结构层面,唯一有希望可以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技术和资本)在市场中的合理流动。过去 30 年间,部门间的要素流动提高了生产率: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国内国外之间。城市化未来可通过加强城乡之间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流动,进而提高生产率。如果有足够的改革,中国的城市化或者新型城市化,可以继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但这需要大量的改革。   这里还须要加以特别强调的是,人们往往给予高度关注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须要再讨论。不过,技术创新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多还是会继续依赖技术的应用,而非创新。这并不是说,中国不重视创新,或者中国不需要创新,而是因为创新往往是可求不可得。中国的技术发展模式更多的会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应用技术并在一些方面加以改进或者创新式改进,但不会是像欧美的创新模式,即原创。   在政策层面,凯恩斯主义似乎也到了尽头。在过去 30 多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中国的基本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过度投资的趋向。例如,桥梁、公路和码头等拆了又造、造了又拆,尽管国内生产总值有了,但对人力和资本,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了过度的浪费,不能对经济质量的提高有任何帮助。同样,国有企业的简扩张也难以为继。过去数年的大扩张已经造成了极其负面的效应。国有企业的大扩展挤占了原来属于民营企业的空间,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难,既没有投资的空间,也缺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当然,这并不是说,投资不再重要了。尽管在很多地区,中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过度,但在西部地区仍然有空间。不过,基础实施的投资和经济活动量的大小有关联。西部投资规模可以有多大,取决于西部经济活动的规模。而西部经济规模的变迁,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中国未来主要的投资领域是在社会领域。很简单,中国到目前为止的社会投资远远不足。中国的社会政策刚刚开始,仍然需要大量的对社会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和医院的投资。例如,中国的学校建筑尤其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建筑和教育设施,质量极其低下。再如,因为老龄化社会来临,医院和养老设施严重不足,需要大量的投资。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这些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会有间接的正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建设消费社会的途径,但社会投资已经不可能支撑经济高增长,也不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近年来中国的科技政策趋向。中国经济要提升质量,实现从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的转型,科技是关键,对科技研究要作大量的投入。这一点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国家主导的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往常的情况是,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而接受国家资本的往往是国有企业,而非民营部门。尽管从中国现实的情况来说,很多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技术创新的责任,但这并不是说民营企业就不能创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比国有企业的低。因此,科技投资的分配必须把民营企业考量在内。日本、韩国和台湾这些经济体都是通过培植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而崛起的。中国如果一味地把科技创新的大量投资,注入国有企业而歧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不仅没有效率,国有部门反而会演变成既得利益集团,把科技创新演变成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科技创新最终必然会演变成经济活动的简单扩张。同时,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发展不起来,国家的经济结构会处于长期的失衡状态。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 尽管中国外向型经济仍然会继续,但外向型经济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促成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联合早报网》
个人分类: 观点|1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又被政策玩了
nianfz 2012-11-15 18:46
我又被政策玩了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 但至少应该有十年了 每一次新政出台总要调戏几个人 而我,每一次,每一次,每一次。。。总是很不幸,很不幸,很不幸。。。 政策已经越来越复杂了 复杂到我的脑力已经不能及了 远远,远远,不能及了 可是,但是,可但是 谁让你倒霉呢?政策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制定的 我跪在地上仰问苍天: 不是一直说白面比麸子值钱吗? 怎么今年又不区分了呢 不区就不区分吧, 怎么我白生生的面粉还生辰八字又不如麸子们的了呢? 老天爷呀 还让不让榆木脑袋们活了 好吧,我认输了 不要再玩了,好吗 好吗??? 好不好呀? 你不会说话,你响个雷呀!
个人分类: 原创|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实施新能源政策促进未来新能源发展
mhchx 2012-11-1 10:35
根据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德国新能源政策》报告,2011年德国电力生产总量为612TWh,电力生产来自不同燃料的最新构成情况为褐煤为25%,可再生能源为20%,无烟煤19%,核能为18%,天然气为14%,燃油、抽水蓄能及其他约为5%(见附图)。 根据德国 2011 年 6 月决定在 2022 年前关闭所有 17 座核电站,以及德国要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因此,德国必须重新构建其能源系统,为此,德国提出了包括120个独特办法的能源理念,实施能源一揽子计划(六个法律及一个条例),考虑到德国目前88%的天然气、98%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未来 18% 的电力生产空间将由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来填补,因此,可以预见,德国未来新能源发展前景光明。
个人分类: 观点|6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以政策与标准促进生物质技术更新
热度 2 mhchx 2012-10-29 16:16
2007 年 美国 施行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规定的生物燃料强制使用量(见附图)。 根据可再生燃料标准( RFS ) 规定了使用义务,每年都会公布强制使用量,确定到 2022 年使用量要达到 360 亿加仑( 1400 亿升)。按技术分成 4 类,有着各自的数值,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技术开发)均成为上述标准的适用对象。 4 种分类是指 “ 可再生燃料 ” 、 “ 纤维素 ” 、 “ 生物柴油 ” 和 “ 革新技术 ” 。 “ 可再生燃料 ” 是指来源于玉米(谷物)的乙醇,也称为第 1 代生物燃料。这种燃料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原油价格基本保持上涨的形势下,具有针对汽油的竞争力。首先,以这种燃料为 “ 排头兵 ” ,在 2015 年之前将之增加到 150 亿加仑。这已接近 140 亿桶,相当于汽油车使用燃料的约 1 成。 “ 纤维素 ” 以玉米的茎叶根、木质、柳枝稷等栽培植物作为原料。这是第 1 代技术衍生出来的技术,也被称为第 2 代技术。 “ 生物柴油 ” 是利用大豆及油菜花等植物制造出来的柴油替代燃料。 “ 革新技术 ” 包括以上 3 种技术以外的所有技术,也被称为新一代技术。 总之,美国通过划分四代标准,一直在引领生物燃料及生物质技术的开发。
个人分类: 生物质能|40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一)
lgjszy 2012-10-15 14:16
2007年12月30日,我应中国科技法学会的邀请,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技术合同法律制度实施20周年座谈会”并演讲,题目是《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参考》。 重新登出略作修改。 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 — 北京技术市场为例 今年是我国技术合同法律制度施行二十周年。在总结我国技术市场丰富经验基础上, 1987 年 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具有中国特色《技术合同法》,按照技术转移规律和现代合同原理,设计和规定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四种类型的技术合同,其调整范围覆盖当今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合同法明确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解决了在技术转移中有关技术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研究开发风险的分担、技术秘密的维权与处理等特殊问题,并把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列为技术服务合同。 1999 年,《技术合同法》的主要条款纳入我国《合同法》,成为其第十八章 “ 技术合同 ” 并补充适用于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进出口合同。 在技术转移基本法制方面,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已与国际接轨,技术合同立法已经走到发达国家前面,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得到欧美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我国技术转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一、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问题 1.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潜力亟待挖掘。 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程度很低;研发活动相对封闭,科技产出自我循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拥有十分丰富的成果和专利,但很多仍集中实验室阶段,离产业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原因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责任不明确,未纳入考核指标。 2. 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发展不平衡 。中关村近 40% 的企业,很少或没有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农业和远郊区县技术市场发育水平低、差距大。 2002 年农业技术合同成交额 1.40 亿元 , 仅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0.63% 。 10 个远郊区县的技术合同成交额 9.56 亿元,仅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4.32% 。 3. 技术商品有效供给不足 。北京尽管每年科技成果累累,但真正能够实现转移转化和形成产业规模的成果不多。专利技术合同额在北京技术合同额中占比例较小, 2001 至 2006 年,专利技术合同额占北京技术合同额的比重不足 1% 。专利技术转移合同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平均不足 5% 。原因 , 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意识淡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与应用脱节;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技术中介服务能力不足。 4. 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滞后、人才匮乏。 总体服务水平低,职能交叉、结构不合理;手段落后,质量差,人员素质低。缺乏竞争力。 法律地位不明确,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专利和成果经营能力弱,对现有技术和成果筛选、评估、集成以及产业化等深度开发,提高专利和成果经营能力。技术转移人才匮乏,缺乏技术经纪人和技术市场管理人才。 5. 技术交易信息渠道不畅通。 技术交易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 6. 技术交易融资渠道不畅。 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约为 1 : 10 : 100 。北京技术成果转化资金和产业化资金远未达到。 技术交易项目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十分薄弱。 7. 技术市场监管薄弱。 技术市场行政执法依据不充分,没有国家级法律依据,地方性法规监管内容不同,描述不准确,执法难度加大。监管机构尚不健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限制,使技术市场监管被边缘化,没有专管机构和专管人员。监管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技术市场监管活动工作专项经费。核心技术外流,没有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秘密合同的审查制度。 8. 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不完善。 缺乏针对技术转移,规范技术转移主体、客体和转移行为的法律、法规。现有政策条件过严,实施难度较大。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呼吁多年的软件技术的开发和转让,至今未得到与其他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相同的优惠政策。现有政策只针对技术卖方。直接采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买方得不到相应的优惠。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并有收缩的趋势。 奖酬金问题。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不允许列入成本,要求在税后列支,对于卖方主体为法人的组织,此项奖励实质上已经没有意义;为技术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个人所获得的奖酬金被视为薪金所得,与工资合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来讲已经没有鼓励作用。计算机软件开发被视为软件销售,交纳增值税。 (未完待续)
2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完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二)
lgjszy 2012-10-15 14:11
(接上一篇) 二、 思考与建议 1. 确立国家技术转移战略。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技术转移可以成为不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组织等各个创新主体都参与的发展战略。通过促进技术转移来催化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和主流之一。审时度势,确立国家技术转移战略,对促进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加强政府作用,增加技术市场职能,积极推动技术转移 。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作为技术市场基本任务。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增加三项职能。一是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技术转移职能。二是可行使政府介入权职能。政府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完成后一年未实施技术转移的,应当向社会公告,供他人应用。 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可专利的,在课题验收完成后二年内未申请专利和技术转移的,向社会公告,供他人应用。三是技术转移中的技术秘密合同的审查职能。 建立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转移与扩散机制 。明确技术转移职责与权力,加强业绩考核。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将技术转移作为重要职责; 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将技术转移业绩作为考核指标;科研人员技术转移业绩作为个人业绩考核指标。 安排技术转移专项资金。国家和地方安排技术转移专项资金,促进技术转移活动和项目。 实施引进技术本地化战略。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提高引进技术的效率。 3.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技术转移。 研究制定国家技术转移条例,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办法。当前急需制定和修订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办法、技术转移人才管理办法、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转移的办法、在技术转移中加强对技术秘密审查的办法、促进专利技术转移的办法。 制定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修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9 ] 273 号文件)。制定鼓励技术买方应用技术的税收政策。技术转移提成个人奖励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力度。 加强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权属政策具体化。明确技术转移和扩散责任。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制定管理程序。 形成专利、技术转移的业绩,作为验收项目的重要内容,承担项目单位资格的重要指标。对职务发明人的激励落到实处。建立科技部系统知识产权托管中心,基本职能是受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委托,管理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主要任务是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阶段可专利的查询和论证;代理科技计划项目可专利的申请事宜;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专利的申请费、维持费等;监管专利技术转移情况,必要时行使政府 “ 介入权 ” ;经营入股的专利技术产权;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如小试、中试、融资等。 5. 坚持本国企业优先原则,立法促进产学研结合。 坚持我国企业优先原则。建立政府合作研究开发计划。建立政府技术转移计划。 6. 建立技术转移相关机构,构筑完善体系 。积极培育技术转移主体,促进技术转移机构的全面发展。建立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区域、城市技术转移中心。 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 7. 建立国家信息中心,疏通技术转移信息通道。 促进技术平台的网络建设及信息流通渠道建设。建立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建立区域、省、市技术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授权收集与整理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科技计划;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成果、可转移技术项目;建立资料库;通过网络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8. 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重奖技术转移有功人员。 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设立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专项经费。完善技术转移提成奖励办法。提高技术转移奖励提成比例。技术转移奖励提成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技术转移业绩作为个人考核指标。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设技术转移奖项,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9. 在京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建设北京技术转移大厦,争取科技部授牌。围绕技术交易的供需双方和服务链条,提供 信息采集加工与发布、技术对接服务、知识产权与成果深度开发与经营、技术投融资等全过程服务。 10. 加强技术市场监管,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共同发展 。尽快制定全国适用的技术市场法规,以国务院名义发文,为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国家、地方相统一的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技术市场监管纳入国家科技行政工作范畴,提升监管地位和力度。建立与财税、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推进技术市场监管工作。技术市场监管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能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成果资本化,是创业风险资本退出渠道;是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孵化器,可向这两个资本市场推荐优秀企业,还可促进国际与国内技术和资金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积极发展科技人才市场。北京技术市场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科技人才的流动和北京人才市场的形成发展。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技术市场也必然是要与人才市场相交融发展。 (完)
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本关于合作研究的新书
PZhou 2012-10-8 22:36
该书由美国三所高校(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联合编著,题目是 “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Policies, Industry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该书覆盖面广,涵盖合作研究的战略管理、运行与政策等相关问题;考查了由各种利益相关群体(包括企业、区域经济开发官员以及高校院系)建立的合作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对国家创新体系、世界一流研究人员进行了比较研究。 具体内容见链接: http://www.springer.com/economics/r+%26+d/book/978-1-4614-4387-2
2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热度 2 nli2233 2012-9-21 09:02
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现行的国家政策尚有不少可以调整的空间。这里提出的是一个政策概要,其中每一条都值得进一步细化。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政策措施实际上是“双刃剑”,需要在执行的时候拿捏“火候”。 第一,切实推行反垄断法。 反垄断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例,因为垄断是自由竞争的死敌。垄断的存在,会使得垄断企业因为既得利益丧失进取的雄心、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的威胁而安于现状,同时,因为市场进入困难,有进取心的小企业也被剥夺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反垄断法在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国内不少行业,由国企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这可能是这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切实推行反垄断法,就应该采取措施,削弱那些国企的垄断地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我国于 1980 年代就颁布了专利法,随后又加入了国际版权公约。但是,多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直是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一个靶点。大量的免费抄袭和模仿固然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但是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对本土的创新也会带来危害。 第三,合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常常被作为保护民族产业的一个有力手段,加上中国是个大国,政府预算很高,政府采购的政策调节能力就更加显著。但是,滥用政府采购,也会阻碍创新。这是因为:一来,受到保护的企业并不一定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参与国际竞争,而是变得更加没有进取心;二来,其它企业会因为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而丧失了进入市场的机会。特别是,我们可能丧失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三来,政府采购的产品不一定是市场上性价比最好的,浪费了公共资金。 第四,合理利用技术标准。 近年来,出现了借助推行国家技术标准以扶持国内企业并阻止国际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做法,而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比如在电信行业。但是,必须认识到,这种做法也是个双刃剑,要推广其它的行业必须慎重。它既能帮助国内企业占领国内市场,也能使得国内企业因此而丧失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引进。 以上四点,都是跟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关的。只有在正常市场竞争环境里,企业为了参与竞争,并追求高额利润,才不得不努力创新。因此,建立并维持市场竞争的环境,是促进企业学习的保障。 第五,建立法制社会,鼓励诚信,依法惩治经济诈骗行为 。创新的重要来源包括从互动中学习、干中学和用中学。这些学习过程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能完成。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是学习隐性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这里,诚信的作用十分明显。 第六,大力支持并正确评价科学研究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是必要的,因为通过科学研究不仅能够获得最新的成果,而且可以培养人才。但是,在技术创新政策中盲目把科学研究放到最优先的地位则可能是错误的。如前文所述,科学研究只是创新学习的部分来源,是不是最重要的来源,取决于产业特征、创新模式等多种因素。在有些产业部门,创新的其它来源比科学研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创新政策|4102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单独或双独,来点有人不愿意听的。
dragon513 2012-9-5 18:34
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思考。对现行计生政策不敢苟同,没有其它目的,也不想犯上。以下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严格地讲什么单独、双独允许生二胎,这本来就是错的。这个伪命题还用这么纠结?要能允许生二胎应该所有人放开,不允许所有人都不允许,谁超了罚谁。“人生而平等!”不是吗?无论他是不是超生的他们这一辈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上一辈即使超生了父母已经交了罚款并在就业、晋升、评定奖励等方面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所谓“代价”。 “人生而平等!”不是吗?社会抚养费收了,如果还不够只要通得过那就再立名目吧。但收了费就得赋予别人同等权利和义务吧,超生(准确地讲应该是“被超生”的)的孩子有罪吗?。他们不该被赋予与其它人同等的生育权吗?所以就全社会来讲,只应该考虑要不要放开第二胎的问题,要不放开都不放开。话说双独养老负担大,但他父母享受了政策呀,即使奖励太小顶不上用。貌似他没得到什么,但其它人尤其是上一辈在就业、晋升、奖励方面因为超生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他至少从中“胜出”了。独生子女家庭享有比超生家庭更有利的就业等机会和政策扶持,他们因为只抚养一个小孩比别人少付出或者将更多的资源更集中投向了下一代。因此,他们的下一代享受了更多更好的资源。他们可能至少负担4个老人,但他们也可能独自继承了4个老人的遗产和各种资源。超生的好象看着分担了父母抚养义务但他们从小开始就要与兄弟姐妹分享可能来自父母的财富和各种资源。是超生的就被打上“不光荣”的烙印了?那是父母们的权衡考虑和选择。 我为啥关心这个问题?肯定啦,关系到众多如我般的超生分子的利益。因为我就是那个超生的,出生在计生政策刚实行的年代。父亲工作肯定是受影响的,罚款不说几次提升都因为我的存在...我爸当年肯定郁闷死了,呵呵。可是关我何事?我能选择待在娘肚子里不出来? 无论哪个时期,有人既然在国家明令禁止下还要超生恐怕主要还是独生子女的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1.要么罚得不够狠或不足以与多生育一个子女带来的好处(养老保障或其它什么的)抗衡;2.国家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大,也就是好处不够多,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奖励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3.在制造公平环境时却人为地制造了不公平,公信力在丧失。对第1、2点我不作任何倾向,也不是我这个小人物能考虑的事。对于第3点近来倒有一些感受。首先,我自以为我计划外地来到世上给国家、社会增加了负担,难得的GDP又被我给分摊了十几亿分之一,接受教育后打心里还是能理解并支持这一中国特色的政策。 社会是复杂的尤其是中国的社会更复杂,没有约束根本也不大可能。因此,对于自己的尴尬身份心里多少有点愧疚,结婚后也自觉遵守计生政策。但是长大了、接触社会了、有了想法了才发现:身边超生的人太多了,80年代之初还可以理解为政策之初很多人不理解,不清楚后果。现在的人还超生总有它的原因吧?问题更严重的是现在身边超两三个的也大有人在,某些名人、官员、有钱人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随心所欲。慢慢地我开始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心里也变得不平衡了:XX局长一家4口被杀,XX名人公开宣称要生几个,宣传XX(公务员)无私奉献事迹时只言片语居然能看到主人公家里不止一个小孩的影子。我不是对超生家庭有意见,只是政策、规定既然制定了就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规律似乎可以解释名人、有钱人超生的疑惑。官员、普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何做到违背国家政策工作又不受影响的?太多此类信息,不想也没有时间去挖掘。但是信息如此发达,此类信息看多了XX公信力就难免不受影响了。 回到问题之初。既然对普通国民有某一个政策,对所有人都一致多好呀。为啥还要还要撕开一个口子,现在口子还要越撕越大,一个小口子必然会有漏洞。 http://gd.qq.com/a/20120905/000007.htm 省计生委主任:不搞单独子女生二胎试点 2012年09月05日06:54 南方都市报 薛冰妮 我要评论 ( 136 ) 字号: T | T   南都讯 记者薛冰妮 实习生 邓倩晖 昨日,广东省计生委主任骆文智做客民声热线,首度正式回应“单独子女生二胎”等调整生育政策的呼声。骆文智称,国家目前没有做出决定搞生育政策调整试点工作,也没有接受过各省试点工作的申报,更不存在批与不批的问题。他强调,近期国家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    近一段时期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   面对计生政策是否调整的疑问,广东省计生委主任骆文智回应,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经中央批准,任何地方都无权力调整政策,最近国家人口计生委也反复强调,在国家没有调整政策前,任何部门都不能随意发表意见,更不能擅自调整政策,这是重要、严肃的政治组织纪律。最近,部分专家、学者对调整生育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这是正常的,但是个人所言,并不代表政府。   骆文智还特别说明,“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做出决定搞生育政策调整试点工作,也没有正式、也没有在任何时候接受过各省试点工作的申报,更不存在批与不批的问题。所以只要国家政策没有调整,大家都要自觉遵守和支持计划生育政策。”他表示,近一段时期国家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即使以后要完善和调整生育政策还是计划生育。    广东“失独”家庭至少3 .6万户   骆文智表示,广东目前登记的“失独”家庭有36000多户,其中76%的“失独”家庭实现了再生育。骆文智表示,36000户的数据未必统计完全,有些家庭不一定愿意领每月150元的补助,所以不愿登记。   针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2008年广东省出台政策: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而没有再生育的,每人每月给予不少于150元的特别扶助。广东省计生委也出台了“优生惠民工程”,对独生子女伤残、伤病家庭建立救助扶助制度,在生育关怀基金里设立了一个优生健康爱心专项扶助资金,每年对一批伤残儿童家庭给予一定资助。今年还将资助1000户伤残儿童特困家庭。   骆文智透露,国家正在研究对“失独”家庭的加大帮扶,包括了养老和医疗的政策。广东也在研究,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失独”家庭购买计划生育意外伤害保险。    相关新闻   广东不孕不育率达14%   精子供不应求 求精等一年   南都曾报道广东精子库告急,存在一精难求,排队一年的问题。骆文智表示,广东的精子库供应确实供不应求,而不孕不育夫妇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需求量很大。广东省计生委科技处处长庄俊义表示,目前广东的不孕不育率为14%。不孕不育夫妇若要申请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确实要等1年。    无生育夫妻取消计生奖励   因为现在并不鼓励不生育   此前,广东没生育的家庭按政策可以双倍领取计生奖励,但现在这些家庭已没有奖励。骆文智称,政策调整以后,无生育的夫妻不能再领取奖励,因为现在鼓励少生和优生,并不鼓励不生育。 (南方都市报)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3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疗卫生的酸葡萄政策
sstone2009 2012-8-31 18:36
百度百科把酸葡萄效应解释为: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 挫折 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 理由 ”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因为一个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给当政者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解除这种压力,出台一个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当政者从巨大的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谴责。把这种效应姑且称作政策的酸葡萄效应。那么这种政策姑且称作酸葡萄政策吧。 近日,医疗卫生界又出台了一个政策,名为“大病保险指导意见”,据说是为了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积蓄很久的问题,具体由商业机构承担。我要说的是,我们国家的商业保险机构,早已在承担大病、健康等保险,现在出台这个政策一是没有新意。二是那些贫苦的群众是否买得起昂贵的商业保险?颇有那种“一个著名主持人问一个贫困孩子为什么不吃肉”的幽默。三是商业机构要不要盈利?会不会接受特别需要保险的人群?四是医疗费继续上涨,即使能报的比例更多了,是不是以为着自付的金额还会增多?五是现行已经覆盖95%以上的医保是否从此以后只能报销小额了?六是到底什么是大病?是指花钱多的医疗?还是某些具体的病?总之,从此就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解决好了吗?这样的政策,留给我的疑惑实在太多。 我很是担心,“大病保险”成了“药物降价”一样,药品价格降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各种利好消息、新闻报道了一批又一批,一批又一批,一批又一批……今天发现,原来医疗费用还是在不停地增高。那么,这些政策,岂不是医疗卫生的酸葡萄政策吗? 包括,医药分家、药房托管、药材招标……但愿,这些都不是酸葡萄政策。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对外、对内好象有‘太极’的味道
热度 4 lin602 2012-8-25 08:36
‘太极’好象是中国的一个特产。 我总是觉得我国对外政策有‘太极’味道,我国外交原则是什么?有没有一个让其他国家觉得中国的明显对外政策特点,总觉得是以‘功利’为核心运行的。 毛泽东时代,黑人兄弟用轿子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毛泽东的话),现在哪些国家还会抬中国的轿子?以前中国是代表第三世界说话争取利益的,现在中国还让哪些国家觉得是代表他们说话?目前的中国,有点四不象。 对内管理上,房价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调控来调控去,房价根本就压不住,大量的空房子在那里不能长粮食,许多底层人没有房子住,房价又不断上涨。股市猛炒了十多年,从六千点猛跌到二千点,大量股民伤心离开。看看这些调控手段或政策,就是‘太极式’的方式,让人捉摸不透。 雾里看花有时候会有点利,时间长了别人就不玩了。 我这不是否定‘太极拳’哟,哈哈。
3095 次阅读|6 个评论
WMO等联合国机构呼吁加强国家层面干旱政策
杨学祥 2012-8-25 06:42
WMO等联合国机构呼吁加强国家层面干旱政策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孔岩报道 近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美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目前旱情持续发展,其中,中西部地区受灾最严重,80%农田均出现灾情。美国专家认为,旱灾影响的不仅是美国本土,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一场粮食价格风暴。   美国旱情将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全球粮食市场。这一状况凸显出当今世界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所显现出的脆弱性,而该问题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联合国机构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寻求提出一些更加协调、更加积极的用于管理干旱风险的政策,从而填补目前国家层面上在该领域的空白。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说:“气候变化将会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干旱会在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粮食、水和能源领域。我们需要转变目前这种零碎的、应对危机的做法,而要创造出国家层面上更加整合的、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干旱政策。”   (责任编辑:叶海英)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hbh/2011xdtxx/201208/t20120824_183024.html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全球面临严重干旱 粮食危机迫在眉睫 2012-8-24 05:5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 粮食危机 三年自然灾害 推荐到群组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全球面临严重干旱 粮食危机迫在眉睫 我在2010年2月6日指出,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9-1961年的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2000-2030年又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重现干旱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3004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2016年连续发生 2012-8-17 16:20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2016年连续发生 杨学祥 随着罗马尼亚成为最近一个因为干旱而粮食大规模歉收的国家,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担忧加重。罗马尼亚或许不是粮食的主要供应地,但干旱已经成为一个蔓延全球的问题。俄罗斯部分地区的谷物收成下降了50%,墨西哥也正遭受着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几乎70%的国土面积受灾。而美国正处在56年来最干旱的一年,上月的玉米价格由此上涨了23%。 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8-17/100425186.html 我在2010年4月12日指出,尽管气象界对旱涝发生的原因和特征争论不休,下一场灾害是干旱已经成为事实。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对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干旱,我们不能轻描淡写,掉以轻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1267 我在2008年9月16日指出,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们早在2012年3月28日就确定2012年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将给世界带来强震和流感,给中国带来干旱和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2439.html 下一场灾害是干旱:2010年和2011年干旱连续。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的南方干旱说明了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0014.html 2012年、2015年、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2013-2014年、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拉尼娜次年和厄尔尼诺当年中国易发生干旱,由于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连续发生,中国连续干旱至少持续到2016年,2012年的干旱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32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533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楊鳳崗博士伯克萊主講中國宗教政策之變遷
aaa0 2012-8-25 04:08
週三(9月23日)下午,美國普渡大學宗教社會學著名學者之一 楊鳳崗 博士於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主講了一場講座,主題圍繞中國1949年以後數十年來的宗教政策,吸引了不少本地學者前來參加,教室中座無虛席,顯示了美國人對 中國宗教 政策之關注。 楊博士按照年代,回顧了中國內地自1949年以後數十年內、文化大革明期間、及至改革開放之後不同階段中宗教政策的變遷。他總結說,過去60年來,雖然中國官方企圖對宗教嚴加管制,但是事實證明其效果有限。各個宗教的信徒,其中特別是信奉基督宗教的人數,只是按照官方公佈的數字,都有顯著的倍數增長。不但天主教信徒增長十分明顯,基督教新教信徒的數字與1949年時相比更是有數百倍之多。 楊博士指出,如今中國老百姓對宗教的需求可以說是「需求過剩」(Over-demand)。很多老百姓希望有宗教信仰,這顯示了宗教信仰在中國社會中是有充滿的活力的。同時,如何發展與管理宗教亦成為一個亟需探討的挑戰。 楊鳳崗 教授二十多年前來美國求學並成為基督徒,現在是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社會系的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宗教社會學、北美華人宗教等問題的研究,並且在普渡大學成立了「 中國宗教 與社會研究中心」,支持和資助當代 中國宗教 的實證研究。該組織每年都會在中國內地組織有關宗教社會的暑期高級研討班及研討會,從世界各地邀請著名宗教學者講學與研討。去年10月,與北京大學合舉辦了 中國宗教 社會科學高峰論壇,邀請了多位國際學術界最活躍的著名學者進行探討。 楊鳳崗 教授對中國的宗教狀況與管理有不少專文論述,並曾參加去年11月份於北京舉行的由中國官方機構所舉辦的「中國 家庭教會 問題專題研討會」,就 家庭教會 登記、政府的 宗教管理 政策進行討論。 楊教授著作的一篇題為《 中國宗教 的三色市場》的論文指出,「加強宗教管制的結果不是宗教信仰和行為的總體減低,而是致使宗教市場複雜化,即出現三個宗教市場,而且每個市場都有自身特別的動力學。這三個市傲虎場是:紅市——合法的宗教組織、信眾及活動;黑市——政府禁止或取締的宗教組織、信眾及活動;灰市——既不合法也不非法,既合法又非法的宗教組織、信眾及活動。」 他並且提出三個命題進行討論:「只要宗教組織在數量和活動上受到政府限制,黑市就必然會出現(無論信徒個人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只要紅市受到限制和黑市受到鎮壓,灰市就必然會出現。宗教管制越嚴,宗教灰市越大。」 最後,總結說:「雖然對於正式的宗教組織的參與會減少,但是其他形式的宗教性的表達會相應增加,結果是造成一個龐大的和非常不穩定的宗教灰市。宗教灰市的現實表明,宗教管制的實際效果總是非常有限的」 本講座由附屬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宗教、政治與全球化計畫」(Religion, Politics and Globalization Program, RPGP)、社會學學系、東亞研究學院(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IEAS)、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以及美籍亞裔基督教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Asian American Christianity, ISAAC)聯合贊助。
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决定
yue 2012-8-8 21:1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doc
个人分类: 活书出版社,可检索图书馆|2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傅瑾教授事件看流俗
热度 99 cwufp 2012-7-27 13:48
好友曹大侠刚才写了一篇博文,义正词严的说明了门槛的重要,俺不是很同意,因为他说的门槛已经不是防止滥竽充数者进入的一个障碍,这次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明证,而这种门槛却防了伯乐,也防了千里马,蛇蝎毒虫没挡住,却可以绊倒千里马,遮住伯乐,因为此门槛非彼门槛。 一般而言,或者对于一个有正常价值观的社会,门槛的设定是以贡献能力和贡献大小为标准的,而现今流行的门槛是以获取能力和所获取的荣耀为标准的。这种不同门槛的设定和推行结果,导致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让所有人都把所有能力发挥在获取上,不会把精力放在贡献上,即便本来拥有千里马的潜质和智慧以及能力,最终会变成一头驴。 本来,世俗之所以世俗,是因为百姓多少都会有羡慕嫉妒恨,他们总是以某人的获取能力作为羡慕的对象或者生活中奋斗的目标;而宗教或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制定规范,以教化为目的,修正世俗,宣扬贡献和高尚,提高整个社会的情操。而当社会或者政策导向都是以个人获取能力或者获取的荣耀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时,每个人都会把能力发挥到极致去做获取的事情时,没人关心人活在世界上更应该讲一点贡献,社会的流俗化是必然的。 当年作为JST的外国人研究员在东京大学工作的时候,就有一个没有念过研究生的盲人因为其突出的能力和贡献被招聘为先端研究所的教授;而工学部就有在NS上发表了诸多科技论文的国际知名大专家都快50岁了还是副教授,因为他同方向的教授还没有退休,却没有听见任何这两个事情的议论。 傅瑾教授何许人我不知道,有什么贡献我也不清楚,但我从大家的博文中已经知道了两点:一是用各种获取了什么来再次获取什么;二是用一个空的获取来证明获取的能力,并因此失去了已经获取的荣耀。 一群知识分子,整天热衷于热炒谁在获取中是诚实的,大声的高喊就体现了正义感还是高尚?打假不是不需要,有本事去打那些大官的假,那些美国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的高官们你们打下一个没有?捡软柿子捏体现不了什么水平,更没有什么好高尚的,这个,连我这样世俗的百姓都知道。这种连世俗都算不上的正义和高尚的呐喊,喊出来的是社会的流俗。 如果政策不放弃显摆官家的高明和技巧,把每个人都当一只馋猫来耍的念头,不断的制造出一些名头和所谓的门槛,就像把小鱼吊在钓钩上,诱惑每个人发挥出所有能力都是为了被钓住,那么各种造假会层出不穷,有打不完的假,也会涌现更多的打架伪英雄。而这种英雄的增加,我看到的是伪正义和社会的没落。 当所有人都热衷于议论获取是否诚实的时候,个人的腐败已经转变成社会的腐败,流俗的力量在积聚,积重难返,结果只能是灭亡。要相信大道无形,正义永恒。
18909 次阅读|22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污染场地修复呼唤责任担当
redtree 2012-7-16 18:36
人民日报:污染场地修复呼唤责任担当 2012-07-12 09:17:20 作者:孙秀艳 来源:人民日报 法律空缺、标准不全、规范难觅,让“棕地”变“绿”,各方都需付出努力 也许还有人记得北京三环内的田野,大望路附近化工厂的忙碌,但是城市扩张的脚步正在提速,这些已经成为记忆。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土地的紧缺,各地大力促进关停、搬迁企业场地的再开发,污染场地修复日益得到重视。 然而,虽有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但是法律空缺、标准不完备、人才队伍不足,想让更多“棕地”变“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策措施利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升温 看看去年一年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有多少活动,你就能感觉到这个产业正在热起来。今年 4 月、 5 月,第三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 2012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论坛相继举办,参会者不仅有这个领域涵盖专业的最知名学者,污染场地的业主方即政府代表,工业及修复企业,还请到了全国人大、环保部的高官,各方的关注一目了然。 “关于污染场地修复最早的文件应该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4 年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也就是环办 47 号文。 2005 年环保总局下发的《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也对污染场地提出了要求。”中国环境修复网执行主编高胜达告诉记者。对污染场地修复提出明确要求的,还有正在接受挑战的各个城市,不少地方都对污染场地修复出台了地方法规。 将污染场地修复推向“热点”的,是国家近年出台的几个规划。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以及受污染场地、土壤、水体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后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 — 2020 )》、《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几个规划内容直接与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相关,项目、资金都有所倾斜,环保业内也直呼一块产业大蛋糕已经摆在面前。 “国务院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两个规划中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也提出了项目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司马铭峰博士在第三届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上透露,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就安排了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湘江流域的治理修复工作。 政策利好直接带动了产业的热度,据中国环境修复网不完全统计,仅 2011 年,新注册成立或转作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就超过了 20 家。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围绕产业链的修复类企业正不断诞生。 修复不是简单事,污染场地综合管理考验政府 一块污染场地从“棕”变“绿”,要经历哪些过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环境研究所所长罗启仕认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内容及程序应该包括污染场地调查、污染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修复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过程管理与监理、第三方验收监测和工程后评估等,可以说复杂而漫长。 对于污染场地,原有两种处置模式,一是先出让再治理,二是治理后再出让。由于出现过出让后治理效果难以掌控的问题,目前,大多是政府先将地块修复,然后再出让。修复产业链长、参与机构众多、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较大,因此,在整个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如何保障场地评估的准确性、如何选择修复方案、如何防止污染土随意转移、如何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修复到何种程度算是成功,污染场地修复管理工作可谓头绪繁多。一面连着城市生态,一面连着百姓健康权益,在污染场地修复这个问题上,政府可谓责无旁贷,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牵涉问题多,专业性强,污染场地管理也在考验着政府。 环保部固废管理中心张俊丽博士认为,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的实质就是制定好规则,维护好秩序。“制定规则”即确定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维护秩序”就是确保所有的参与者按照规则去做,确保修复目标的实现,保障产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的构建,应该包含场地污染预防、场地治理修复监管,以及修复后场地可持续管理三方面的内容。 缺法律依托,制定地方法规;少完备标准,找来发达国家参照使用。国内一些城市在污染场地管理方面探索性的工作,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但是,在探索做好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城市都遭遇了一些难题。北京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唐丹平表示,由于国家缺乏对评价单位资质的审核,污染场地评估质量难以掌控。另外,由于缺乏技术规范,在修复方案的选择上,同样存在很多困难。 在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几位研究人员看来,这些问题还都停留在污染场地修复全过程管理这一层面。政府要做的应该覆盖更广:应在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合理分摊修复责任、明确优先治理清单、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修复目标和方法等方面做好工作,这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治病”要花上千亿元,污染责任界定需法律护航 相较于管理的繁复,对环保产业界来说,污染场地修复无疑孕育着巨大商机。在湖南株洲,清水塘地区企业整体绿色搬迁项目不久前开工,估算的费用就高达 483 亿元,投资的重头就是污染场地修复。 “由于污染场地情况复杂,给地‘看病’、‘治病’需要的费用普遍比较高。”曾长期在国外从事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中国环境修复网总工蒲民告诉记者。有媒体估算, 2015 年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包含土壤和地下水)的市场规模可达 400 亿元,而整个“十二五”期间, 整个市场规模将在 1000 亿元以上。 谁出这笔钱?钱从哪里来? 谁污染,谁治理。然而,污染场地多是搬迁国有企业留下的,其中一些已经破产,还有的企业因为产权变更,无法认定污染企业的责任主体。同时,由于土地所有权为政府所有,污染场地治理的责任都压在了政府身上。 “由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来源引出的,是对污染法律责任的界定。原有的污染场地修复费用由政府承担没有异议,但是更应关注的,是今天的生产场地不能再成为明天的污染场地,修复这些污染场地,又再由政府也就是公众埋单。”高胜达这样说。 避免出现高胜达担忧的情况,唯有法律来规范。一些外国大企业进驻中国投资建厂,第一件事就是取土壤和地下水的样本,为的是“立此存照”,等离开之日有对比,免责任。这是长期受法律严管的外国公司的自觉和自我保护行为。 然而,与之对比,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系统的有关土壤保护的法律,如何防治,如何界定污染者,以及修复过程和结果法律责任的认定,一片空白。 曾长期从事环保政策法规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表示,污染场地问题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验是:形成一种对环境污染的终身、产权和连带责任追究体系,无论污染者如何变身,都能做到有账可查。同时,连带责任也把向污染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保险公司乃至投资股东列为处理对象,不仅可以减少工业发展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为污染治理筹集了资金。 “我们在操作层面工作,感觉急需法规和标准、规范来把污染场地的问题管起来。”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马骏说,只有立法部门、管理部门、业主以及实施单位都承担起责任,才能把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做好,保证土地在一个安全状态下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环境修复网 http://www.hjxf.net/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首份《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发布
cuncaoxin 2012-6-26 12:23
国务院新闻办( www.scio.gov.cn ) 6 月 20 日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文、英文)。该白皮书前言指出: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日益广泛。 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 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在稀土开发利用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出口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中国一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产品。中国将继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产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该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白皮书承诺,我国将加强稀土行业的科学管理,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以 23% 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 90% 以上的市场供应;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 20 年前的 50 降至目前的 15 。 在 3 月份,据中国经济网消息,有权威人士透露,国家正酝酿组建大型稀土公司,首批选址可能定在内蒙古包头,有可能会依托包钢,并将考虑跨国经营。 中国的稀土资源 80% 集中在包头。包钢是国内最大拥有稀土稀缺资源的企业,依托白云鄂博稀土与铁共生矿,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而且在全球稀土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包钢稀土产业的发展一直给予关注,希望包钢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规模,形成优势,把稀土产业做大做强。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1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Liuli看过来:邹恒甫说政策制定
热度 7 曹聪 2012-6-6 14:25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6/130224545462.shtml 邹恒甫 :这20多年来,我给中央写了上百份专业报告,从分税制改革开始,政府和学术界的互动情况我太清楚了。有些“经济分析师”脸皮厚,在一些场合吹牛皮说“总理采纳了我的这条意见”,早些年前有个人这么吹牛被当面戳穿。听他们瞎吹!党中央、国务院能听他们的一家之言?如果这样,我们国家的决策机制也太儿戏了吧? 每次要制定政策,中央都会广纳意见,请不同的机构写专题报告,有时候“封闭集训”,然后由高层根据这一堆不同人写的报告做出决策,不可能由一两个学者说了算。 我也经常参与写报告,所以我很忌讳在媒体上说太多的话,“支招的不说话,说话的不支招”,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
个人分类: 微博|34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邮件选编
metanb 2012-5-22 12:28
下面所转发的是去年系里学科会议之后,向李老师和XX提出的建议。 早先我已跟XX提出这学期不带任何课。这学期早些时候,YJ打电话给我,说积分方程方面的课程 找不到人带,我考虑到系里的困难,又接受了该课程。需要讲清的是,我当时头脑中认为XX负责此 事,并通过YJ和我间接沟通。(之前XX在我这里总是得到不希望的答案)。 前几天我才知道XX现在只负责本科教学;除非另有情况,这是最后一封抄送给她的无关本科教学的 邮件。 就目前而言,我对学校和李老师负责;对于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表示支持。但不会参加相关会议、活动。 我很欣赏院办的ZP老师,人很热情也很会办事,我对有些事比较马虎,但她会帮我注意,不至于使 我吃亏。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推广。 * * * 关于先前的建议,已看到有所调整,我表示谨慎的赞成。 李毅伟 2012-5-22 -------- 转发邮件信息 -------- 发件人:"Y.Li" 。。 发送日期:2011-11-28 10:39:08 收件人:"junlin li" 。。 抄送人:。。 主题:Re:回复:我的建议 谢谢李老师。 具体事宜或许需要从长计议。科研不像教学,没有那么多“常务”,相关活动也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设立科研主任或有架空之虞。我认为做研究最关键的是心情舒畅、时间自由,政策上有保障(如减免教学工作量等)。 XX: 我现在回来两年半,今年5月以来才腾出点工夫持续地搞科研。假如前两年没有工作量的要求,也没有带学生,我就不会因为职称问题而产生那么多顾虑,到现在自然就有新成果,那样的话我现在或许会更乐意兼顾搞点教学。对于我来说,这两年科研和教学的优先次序搞反了!到今年发绩效工资我才知道,“引进博士”前两年没有工作量要求,其他博士则没有这种优惠条件,之前一直给蒙在鼓里。我觉得学校这种政策很傻! 我回来后发现有人疑心很重,这干扰了我的判断,加之政策没保障,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我是“主动”把自己给捆了起来,也好让别人放心。实际上,只要稍稍想一下,就会明白,来这个学校落户的外地人,多半是老婆或老公是本地人(从校级领导到系里的退休教师也不难看出这一点),是那么容易动弹的吗?我注意到这个学校越来越本地化、农村化、家属化,这是很不好的趋势。 另外,之前系里人事变动(很显然,当时已内定),压根没问过我,令我感到不快。实际上,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支持比我更年轻的人。就算让我当,我也会让出,这样既不会使我感到不快,也能增进团结。学院也好,系里也好,似乎不会办事。 我有这些考虑是很自然的事情。 李毅伟 2011-11-28 在 2011-11-27 21:08:05,"junlinli"。。。 写道: - 隐藏引用文字 - 毅伟:你好,邮件收到。关于科研主管的事,我一直的意见就是确定一个科研主任,轮流也不妥,但一定要明确并适格。我也会找XX讨论这事。 另我一直对你研究能力有信心,你所遇到的我们都经历过,我们都会支持你,必要的话和导师及相关专家多讨论,我是很期待你的高水平成果。 JLL --- 11年11月27日,周日, Y.Li 。。。 写道: 发件人: Y.Li 。。 主题: 我的建议 收件人: "ZXX" 。。。, "lijunlin9726" 。。。 日期: 2011年11月27日,周日,下午1:15 有关科研方面我一直有些考虑,具体如下: XX: 系里科研方面的事情(比如,填报科研工作量等),我认为应该让“适格”的人经手。这里“适格”是指学术上的能力达到博士水平,而不是看职务。考虑到做研究的人多半不愿意管杂事,我的建议是让学术上适格的人按学年轮流。学术上不适格的人必须从学术事务中排除出去。 另: 1. 下学期不想带课了,也不想再带任何学生。对于我来说,最好的情况只能是做好我自己;如果做不到,我去任何地方都没有区别。 2. 前任系主任疑心太重、不自信、专断,又很不适当地拿我和其他人比较,我深恨之。望代为转告。 (老早以前我在系办说起没有教学档案盒的事情,当时她在场,就让我用其他老师的盒子,意思是那位老师退休了,用不着;我没办法,只得找袋子把这位老师的教学档案装起来。不过我在想,等我退休了或是离开了,不知道我的教学档案会是啥下场呢?我不愿意搬弄是非,这次就算破例吧。) 李老师: 学科建设方面的事情,我认为经手的人也应当符合“适格”原则,至少应当有博士学位。为了不使参与其中的人有额外的负担,可以考虑共同承担,也就是参与者按学期或按学年轮流去做那些管理或服务方面的事务。 李毅伟 2011,11. 27 * * * 附言: 我个人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在研究方面的发挥不理想,我自己不满意,对系里或学校也没大贡献,处于“双输”的状态,就是因为一开始不尊重我的意志造成的(也从来没有人问过)。就好象要烧开一壶水,中间总是被打断,结果一直开不了。如果从一开始不带课、不带学生,到现在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就能够拿出可以看得见的结果。。。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3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苏州大学生创业政策
liyadong 2012-5-12 13:58
苏州市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   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个人分类: 创新创业|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策制定的渐进性——由湖南职称评审开房收钱想到的
热度 2 yuliping 2012-5-6 17:24
政策必须根据问题而制定,似乎从来没有最好的政策,政策水平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不断进步的。在职称评审中,由于针对学者水平的科技评价存在极大的主观性,无法用客观指标来进行衡量,从而给职称评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评审公平,没有一些硬指标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明确规定一定要有一项省级课题和 2 篇权威期刊(省教育厅公布目录)才有资格申报教授,否则申报资格都没有,职称评审结果公示时必须公布教授的这两项硬性指标。现在虽然貌似有类似的标准,但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不信查查已经评上教授的科研成果,不够条件的能够找出一大堆,本文事件当事人似乎也只有一篇权威论文《中国体育科学》。 规定硬指标饱受诟病,因为这是典型的“以刊定文”,难道省级课题都是有水平的吗?难道发表的普通期刊上的论文就一定比核心期刊论文学术质量低吗?都不是。问题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硬指标作为基础,职称评审的标准就没有底线,没有底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职称评审开后门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所以,不合理的政策有其存在的理由,对保证教授职称评审的公正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不要因为政策存在不合理因素就加以否定,上海小车牌照拍卖,一块铁皮卖到 6 万,公平吗?绝对不公平!但确实对控制上海的交通拥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小车拍照是抽签,问题是抽签能保证最需要小车的居民抽到吗?肯定不能!貌似公平,其实也不公平!但是对控制交通拥堵是有效的。政策的制定必须是渐进性的,先制定一个政策,暂时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想一步到位制定一个完善的政策,就如一年想实现共产主义一样。 现阶段,影响个人的明显不公平事件影响很大,公众关注度也比较高,但是影响机构评价的明显不公平现象由于不直接涉及到个人,因此被大大掩盖。大到文明城市评比,小到单位先进评比,有无限想象空间。 以学科评价为例,比如省重点学科、博士点评价、硕士点评价等等,由于是总体评价,完全可以采用一些文献计量学指标来进行客观评价,根本不需要专家投票。相关评价机构聘请专家的目的,无非是设计一套评价体系,广泛征求意见并优化,评价是照此标准执行,最后算总分即可。评价时按照申报材料的成果,一一进行真伪鉴定,然后根据评价方法汇总计分,并且在网上公布。不要再人为投票了,人为投票貌似合理,其实极不合理,你懂的! 2012.5.6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41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需要科研战略家之二:科研成果的评估
热度 1 guobingchen 2012-4-22 11:50
先说一件真事和一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故事。 真事是:ANU博士的毕业要求是提交thesis,这个thesis的定义是“ 'original written work', which, for the PhD may have been published (thesis by publication), or may be comprised of video recordings, film or other works of visual or sonic arts, computer software, digital material or other non-written material. ” 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事是:药监局一方面要求大家创新,可以真的有一类完全创新的药报上去,他又不敢批,非得等到国外有相关的审批或报道了才会批下来。 这2件事很好的代表了对待科研成果和不同态度和评价方法。我们的学生毕业为什么一定要有SCI论文?我们的人才引进为什么一直是以SCI论文(有的干脆就是影响因子分数总和)为标准?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没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评价体系,也没有打算去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索性就用外面的吧。 我们不相信自我评价,不相信同行评价(甚至是在院士评选中),可能和文化有关系:人情文化、权贵压力和知识分子独立学术风骨的缺乏。而潜意识里的媚外情结和非专业出生的政工领导对量化指标的快速接受使得外来评估体系很快占据了我们的主流标准。这是个悲哀,对一个国家科研政策的长期发展来说,更是一个危险。 如何改变?我想还是要依靠同行评价。但是要更多的加上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细节公示,以确保评价的公正和公平。毕竟文人们还是很在乎阳光下的面子的。 另外,对出资方来说,掏钱之前对课题的评估更加重要,亦就是说国家政策层面的方向指引更加重要。良心说,这些年国家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材料、基础工业方面还是投入并引导了不少的资源。但是,我们也不幸的看到,在一些极少数人把握的特大重点项目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个别实验室的特色,而不是国家或者是社会当下迫切需要的项目。其实,对于这些重大的、对国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当下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由第三方战略科学家提出需求,公开招标。比如NIH一直以来对AIDS和HIV都比较重视,就有这样相关的从大到小的各种立题,各种层次的科学研究人员都可以申请。所以,在生命科学领域,真正对中国老百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课题才应该立为重点项目,并公开招标。投资方应该是出钱让别人来解决我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目地把立项权交给同时是申请者的人,不珍惜纳税人的钱。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举几个例子。成龙给ANU捐了不少钱,但是指定用于肿瘤的研究,因为他的母亲是死于肿瘤。中国现在有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诊治方案等都急需研究,比如HBV,比如基于中国人免疫遗传学特点的抗病毒免疫(我不是阴谋论者,但是像SARS这样的高感染亚裔族群的病毒感染机制需要搞清楚),比如高污染环境下物种生物学特点和遗传学的远期影响,比如转基因动植物食品和制品对环境和使用者遗传学近期和远期的影像等等,这些类似的,都应该由国家直接立项,然后寻找合适的实验室来做。 下期:文献情报系统和语言
个人分类: 嚣张漫谈|4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需要科研战略家之一:科研工业体系的建立
热度 2 guobingchen 2012-4-22 11:09
科学网真的是个好地方。从华人科学家们在这里的热烈的思想碰撞和最近组织的签名抗卷烟科技奖的活动,充分体现了科学网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这里一开始的政策是莫谈政治,但是与科学有关的政策,我想还是可以聊一聊的。在我所属的生命科学领域,最近我还真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由于这里只是博客,不是正式的科学论文板块,有些文字并没有经过取证,只是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大家不要较真。 如题所言,站内不同专业内的科学家都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科研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并不时讨论一些和科研相关的事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家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中国科研事业的爱恨交加。经过这些年的游学,我也谈一些我所认为的中国需要注意的科研政策方面的事项。 从哪里说起呢?首先我想说:科研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我想这个没有人反对。很早期的科学研究只是富、贵阶层闲暇之余的奇技淫艺,到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已经是一个职业,有自己专属的一个产业圈,也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规律。从个人的观点来说,现在的科研只是一份工作。但是从一个国家来说,科研绝不仅仅是培养几个大师,发表多少文章,科研政策也不仅仅是制定多少人才引进计划,给科学家配备多少钱的问题。对于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的、有自己显著特殊的行业来说,其国家层次的战略政策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很可惜,一些连我这样的低年资博士后准科学家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却少见有人提出。更别说讨论和实施了。 首先,作为一个已经形成产业的科研行业来说,资金流动是战略家、政策制定者和管理层最应该关注的。就已我做在的生命科学领域来说,国家每年那么多的经费投入(上百亿),这些钱最终的流向是哪里?我们最终得到的又是什么?很不幸,连我都能看出来,这些钱最终大部分都流入了国外的几大试剂和仪器公司。我记得在十年前,好像还有一批国内的小生物公司涌现。但是这些年基本都倒闭或者被国际大鳄们合并了。在中国,好像生物公司都是在做销售,特别是代理。像样的,能把东西卖出去的几乎没有。实际上,生命科学,包括医院检测试剂这块所用的基本产品,包括一些中高端的产品,对于一般从业的科学家来说都不难做出来。可能只是由于品目太多,没有一个实验室可以独自全部做出来,也或者单纯的做蛋白表达或抗体制备,没法发文章,没法升职称,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也就没有人去做了。其实,如果国家先集中财力,集中人员和力量,把这些我所认为的科研辅助工业体系建立起来,建成几个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生物公司,这样,哪怕我们的科研政策拨发再多的经费、再多的垃圾文章的出现,至少我们的钱还是在国内的市场上流通,还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国家几百、上千亿的钱最终都流向了国外的那几个公司。而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虚拟的论文而已。当然这些科学成果也是很重要的。我只是说,就像我们一直自我标榜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科研政策应该是要遵循科学规律,先打好这些工业基础(并且,我们是有能力做好这个基础的),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下期: 科研成果的展现和评估
4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句话点评:老年保障待遇政策双轨还是多元
热度 2 黄安年 2012-3-9 07:48
一句话点评:老年保障待遇政策双轨还是多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3 月9 日 发布 强调一元化领导、统一思想一直是舆论导向的政策主张,有意思却的是在社会保障的待遇或政策制订上却并非统一的或一元化的,而是各唱各的调。昨天人保社的新闻发布会有关退休待遇差距大是养老金双轨所致的内容引发广泛议论。其实岂止双轨制,在笔者看来是多元制、利益集团所制。所谓待遇,既有中央定的待遇,又如有各部委定的待遇,还有各省市区定的待遇、各单位定的待遇、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待遇、小单位依据小金库能力定的待遇,当然还有农村地区不同情况的待遇,这些待遇那里是什么双轨 , 简直是不同利益集团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对象需要制定的待遇,从而形成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许许多人发现自己“吃了亏” , 这个普遍感到吃亏现象显然不能仅仅用双轨来解释的。 *************** 人社部:退休待遇差距大是养老金双轨所致 2012 年 03 月 08 日 07: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阮长安   人社部新闻发布会         尹蔚民      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别,女性的退休年龄问题……昨日,这些问题成为人社部新闻发布会记者最关注的焦点。   昨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50 后最关注的话题 养老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记者:现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较大,群众反映强烈,国家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尽快解决退休人员双轨制的问题?   尹蔚民:退休待遇差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现在退休制度不同所造成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企业先行推开了社会保险制度,而且这一制度一直在完善并向前推进。但我们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与企业不同退休养老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待遇差。   对待遇差这个问题,我们作为社会保险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家也知道,我们已经连续八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近几年每年的调整幅度都达到 10% 。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倾斜,使他们的待遇水平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   从长远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就这一问题去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已经做了原则的规定,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推进,现在已经在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将来我们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要完善这一制度,到合适的时候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再推进机关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所以我想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养老金可投资运营 实现保值增值   中国证券报:请问目前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大概有多大?养老金入市如果进行组合式投资运营,目前会有哪些困难或者阻碍呢?   尹蔚民: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养老金可以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保值增值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对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而言,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我们国家的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 1.9 万亿,去年养老金收入大约为 1.3 万亿,支出约为 1.2 万亿,略有结余。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我们既有当年的结余也有累计的结余。   去年财政对职工养老金的补助大约为 1800 多亿,如果扣除财政补助,有 13 个省有缺口,但是这种情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缺口逐渐在缩小。   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问题,我们还在论证,一定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    60 后最关注的话题 退休年龄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目前上海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女性弹性退休制度,请问中央层面对此问题有何考虑?   延迟退休年龄仍需研究   尹蔚民:根据 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我国的退休年龄是女职工 50 岁、女干部 55 岁,男职工 60 岁,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比如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等。我们国家现在退休年龄的年限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年轻的。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们国家养老制度的挑战,也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我们需要研究我国的退休年龄问题。   我现在需要纠正的是,个别地方不是在试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而是在延迟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因为退休年限的决定权在中央,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试点。无论是从完善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言,这都是一项积极的、有效的,而且被世界各国实践所证明的一项很好的制度安排,但是目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需要论证和测算,也需要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认识,我们会适时地提出这样的政策建议。   多省代表提建议:男女同龄退休   华西都市报讯 ( 记者杨东梁波石莉芳邓宇 ) 男女能否在相同年龄退休,或者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连日来,这个话题成为两会多个代表团讨论的热点。   中科院院士、上海市政府参事王恩多代表说,女性科学家平均三十一二岁才开始工作,到 55 岁正是第二个工作的高峰期,但是 55 岁已经成为女性研究员的一个分水岭,面临着退休,非常可惜。建议修改相关规定,实行男女同龄退休,让中年的科学家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王恩多说,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在 1978 年规定的,不仅存在男女的差别,在女性职工和公务员之间亦存在差别,男性退休年龄为 60 岁、女公务员为 55 岁、女职工为 50 岁。   据了解,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内司委建议人社部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根据不同行业、劳动强度规定相应的退休年龄,同时可把提前退休的选择权交给妇女。    70 后最关注的话题 城居保   新华社记者:今年我国计划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全覆盖,请问这两项保险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新农保城居保 今年覆盖 4 亿人   胡晓义: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最近几年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大的创新。到去年底这两项社会保险国家直接部署的试点地区已经达到全国 60% 以上,参保的城乡居民已经超过 3.32 亿人,加上各地自行开展的试点,总参保人数已经超过 3.64 亿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今年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年底之前要基本实现全覆盖,我们工作安排是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全面部署。   实际上,相关的地区已经积极地开展准备工作,所以今年年底之前这两项制度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全面铺开是有把握的。我们重点做好资金的安排、调拨和分配,试点地区或新覆盖地区服务网络的建设等。我们有信心,今年这两项制度的覆盖人数有望达到甚至超过 4 亿人。    80 后最关注的话题 铁饭碗   深圳卫视记者:据我们了解,从 2007 年开始在深圳试点的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已经在国内一些省市相继推开,我们想了解目前公务员聘任制试点推广推行的实施情况。   支持深圳探索公务员聘任制   尹蔚民: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可以在部分公务员的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制公务员和我们所说的其他公务员还是有所不同的,他需要签订聘任合同,需要商定协议工资,需要加入养老保险。深圳市是我们选定的试行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城市。从深圳试点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深圳市的试点采取的是一个增量的改革,也就是说原来的公务员不动,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试行聘任制。   对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的改革大家都非常关注,我看媒体和社会的反映还是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家认为打破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就这个问题我曾经专门到深圳进行调研,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大家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试点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有几个年轻的原来是其他地区的公务员考入了深圳市聘任制的公务员,他们自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有了工作的动力、有了工作的方向。当然,他们也认为这打破了“铁饭碗”,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所以他们更有了工作的动力。   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也仍然在试点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在深圳试点所取得的经验有没有普遍的意义,在全国能不能推行,这是深圳试点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深圳市进行探索,不断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的办法,能够经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和办法,以便为将来在全国推行聘任制公务员时提供借鉴。    90 后最关注的话题 就业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 680 万,可以说再创历史新高,那么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去年毕业生 660 万 初次就业率 78%   尹蔚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去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 660 万,初次就业率达到 78% 。虽然比例和前年大体上相当,但是由于人数增加了,相应地也增加了 20 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 680 万,而且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 700 万左右。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二,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地方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我们特别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开创一些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创业对于就业而言是倍增的效应;   第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加强网上招聘,加强招聘进校园活动,每年暑期毕业时期,都要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门的就业服务月、服务周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农民工最关注的话题 欠薪   楚天都市报记者:我们关注到每年年末的时候,人社部门都会会同几个部门为农民工兄弟进行年关讨薪,但是我们发现讨薪是屡讨屡欠。之前您也提到会有相关的工资保障条例出台,请问这个条例何时出台?   容易发生欠薪地区 推动建立工资周转金制度   对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地、负责任地解决他们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在逐年下降,而不是在逐年上升。   对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第一,依法解决。大家知道,去年全国人大修法,专门把恶意欠薪写入了刑法,可以治罪。   第二,农民工欠薪主要发生在建筑、餐饮服务等领域。我们现在对容易发生欠薪问题的建筑领域实行工资保障金制度,同时要求总承包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一旦发生农民工欠薪,总承包单位应该承担责任。同时在容易发生欠薪的一些地区,我们在推动建立工资周转金制度,也就是说一些中小企业发生欠薪行为后,由政府建立的周转金先予垫付,然后再进行处理。   第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不给人家钱良心何在!我想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要有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   第四,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13 省市试点个人账户做实   经济参考报记者:请问今年个人账户做实的试点有没有可能继续扩展?   胡晓义: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要逐步由原来的空账转为实账的积累,这是国家确定的一个基本方向。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宏观上和微观上的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在 13 个省 ( 市、自治区 ) 开展了部分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这项工作总的进展是平稳的,到现在为止,这十几个省市做实的个人账户资金达到 2700 多亿。今后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2012lianghui/20120308/5719222.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保障研究(07-11)|1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货币
热度 8 fanxiaoyingz 2012-2-17 21:16
什么是货币 我一直被什么是金钱,金钱是干什么的所困惑。尽管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对于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起源解说得一清二楚,但是我依然在许多时候对货币很迷惑。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已经被说的一清二楚了,但是货币的作用和货币的进一步演化还不清楚,货币在离开马克思以后是怎样变为纸币的还是不够清楚。实际上,货币已经在马克思所描绘的本质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了。 马克思所描述的货币实际上就是黄金和白银,以黄金和白银结算的制度,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发行的纸币制度本质上就是“金本位”货币体系。货币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在金本位体系下运行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上多个国家被迫放弃金本位,尤其是在 1930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 英国在 1931 年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国在 1933 年宣布每盎司黄金从 20.67 美元贬值到 35 美元, 1935 年到 1936 年有法国、荷兰、瑞士和意大利等宣布货币贬值,金本位制度彻底崩溃。 到这个时候,其实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也走到了尽头。在新问题面前新的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学说需要跟进。劳动价值论其实是建立在金本位的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资本论的前面到后面是一贯的,前后逻辑关系是清楚的,一旦金本位理论解体,那么劳动价值论自然就处在了一个新的被挑战的时期。然而就目前看,许多马克思理论家就这个问题没有给出答案。 世界各国为什么选择放弃金本位制度,放弃劳动价值理论,原因就是在这个理论下世界经济运转不够灵活,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金本位制度解体以后世界陷入了混乱,于是 1943 年美国的亨利 · 怀特提出《国际稳定基金计划》,美国的凯恩斯提出《国际清算联盟计划》,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 1942 年 7 月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计划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正式形成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仅仅是金本位货币体系垮台的开始。美元的国际地位确立以后,美元就一直走在贬值的道路上,所以美元多次发生信用危机, 1960 年, 1968 年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人们抛售美元购进黄金。 1968 年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七次经济危机。 1973 年再次出现抢购黄金风潮,同时美元已经从 1942 年每盎司黄金兑换 35 美元下跌到 1973 年每盎司黄金兑换 120 美元。所以在 1971 年 12 月世界十大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盛顿召开汇率会议,重新确定了各国之间的汇率,到此,浮动汇率制度走上历史舞台,固定汇率制走向历史末路。 于此相联系的金本位制度也走向了末路。因此货币是什么这个古老问题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我则一直就不明白许多东西,包括读懂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以后。 实际上,国际货币固定汇率体系解体以后,货币不再和黄金直接挂钩,因此黄金作为货币的作用已经开始被削弱。黄金不再代表货币的大小,因此货币作为一般劳动价值的理论遭到了部分抛弃,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不再体现。货币发展到了 1970 年,他已经纯粹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赤裸裸的经济关系,而不再是仅仅表示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关系了,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在这里第一次被解决,人们不再提出什么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在这两个概念之下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交换价值随着市场行情变化的交换规律在这以后也被完全统一起来。货币第一次变为纯粹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信用的保障。 所以,货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发展到了“国家信用货币”的程度,它实际上不再是劳动价值的代表了。 然而国家的信用在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就是靠不住的。以美国为例,每盎司黄金在 1930 年兑换 20 美元,到了 1942 年兑换 35 美元,到了 1973 年兑换 120 美元,到了 2012 年兑换 1560 美元。国家信用货币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之路!!中国的货币在毛主席时代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度,一直坚持劳动价值学说理论,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在 1980 年以前一直很值得人民信赖,其价值一直没有贬值。但是自从 1980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走向了贬值之路,在我的影像中,人民币第一次大幅度贬值是在 1987 年到 1989 年,这个时候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而价格体制改革马上进行,人民在恐慌中产生了抢购风潮,物价飞涨;紧接着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人民币出现了第二次大幅度贬值,时间是 1992 年至 1995 年,这几年存款利息高达 12% ,甚至更多,全国金融一片混乱。到了 1999 年朱镕基宣布给全国的工薪阶层涨工资,涨幅为当时工资的一倍,这次又引起了人民币快速贬值,时间是世纪之交;到了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经济学家预言中国进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必然引起货币贬值,果然在 2010 年到现在货币进一步快速贬值。所以中国的货币自从成为国家信用货币以后在近三十年来,它的信用程度一直被人们所怀疑,人民币一直在贬值。人民币贬值的本质就是剥削,是国家对人民的剥削,是当权派对群众的剥削,是新阶层对劳动者的剥削。 所以,我对货币是什么一直保持怀疑态度,保持研究心态。最终我们发现,货币到了现代已经沦为“经济发动机”的作用,沦为经济刺激试剂的作用,国家不断地超发货币,刺激大家都去追求金钱,如果你不去追求金钱,那么你昨天持有的能够购买全家粮食的货币今天不能购买你自己的粮食了。货币的不断大幅度贬值使得打工者不断打工,劳动者不断劳动,投资者必须投资,经理人必须卖命,否则你就无法挣够你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不断劳动,不断创造的财富(使用价值)哪里去了?很显然这是当代困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严重问题。在中国很显然被权贵和他们代表的新兴资本家占有了。 当代货币的本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国家经济信用”,但是“国家经济信用”到底又是什么呢?进一步追究发现,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本身——货币是一种“契约”,货币是一种人与劳动产品的交换“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是物质交换的合同,是物质和劳动交换的合同。到了这里,货币就彻底地变为一种经济关系,它与他的物质外在表现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货币不论是黄金的,是白银的,是纸质的,还是是电子的没有关系。货币就是一种物质交换、物质与劳动交换、以及劳动与劳动交换、物质与技术交换,物质与信息交换等等的一种交换关系、交换比例。这种交换关系开始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后来是掌握的市场手里的,进一步还是掌握在国家货币发行者手里的。成为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经济活跃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记。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契约,这种契约和一般合同不同之处是他并不是直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同,而是一种“共同合同”,在一定的商品兑换条件下,或者说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的劳动与商品之间的合同。货币契约是在一个社会共同环境之下的大众契约。它的基础是国家经济总量,因此就是一种国家信用。 在货币契约取代了劳动价值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把更多的资源纳入了货币化体系,例如生产资料,例如土地,例如矿产,例如知识产权,例如空间,例如森林等等。它把货币化契约的范围扩大到了几乎各个领域。使得人民劳动显得相形见拙!!但是,反过来它们又用这种货币化的契约交换人民的劳动产品,因此使得劳动产品的价值一再贬低,人民逐渐陷入贫困。而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契约货币替代了商品货币以后,出现了新的功能。过去我们说货币有四大功能:储藏功能,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人类社会第一次一起进入了一个没有商品作为内涵的纯粹信用货币体系时代。所谓信用,其本质就是债务,信用货币体系的要害就是剥离了货币的商品属性,从而使通货所具有的发现商品之间的合理“兑换比率”关系的基本功能紊乱,并最终丧失“财富储藏”的可靠性,使整个货币的四大功能失调。货币的四大功能在信用货币体系时代丧失了基本的储藏功能,代替这个功能的是一个新功能:经济发展动力,发展促进剂。各个国家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避免经济停滞,都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不断发行货币,不断地使人民的财富贬值,从而促使人民不断挣钱劳动。所以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促进了经济不断发展。但是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它使得处在市场有利位置的资本家不断积累巨量财富,最后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新的更大危机。 纵观历史,经济发展的动力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权力的强制力,这个力量是个人意志力的具体体现,是人们生存压力在群体生活中的一种直接体现;另外一个就是契约的强制力,这个力量的本源还是人们生存的压力,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迫切需求,尽管它是一种比权力强制力弱的作用力,但是它以膨胀人们的欲望和受到生存威胁两种方向的作用力压迫人们,迫使人们开动脑筋,使用体力去挣钱,求生存。而货币贬值正是利用了这种压力。所以现代信用货币的形成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产生了过度生产,浪费生产和非持续生产等新情况,失去了自然界原有的和谐与平衡,也产生了贫富分化严重和严重剥削。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852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装置自主创新的零零碎碎
hoggy 2012-2-10 10:12
不好细谈,就不一一展开了。 1 、所谓仪器、装置、仪表,这里面有期待已知和发现未知两种特性。对于实验室当牲口用的工具类的,就是期待已知,即验证工具;对于科学家 “ 去做个看看 ” 的,是期待未知的,是做发现的工具。这两种装置性质是不同的:前者山寨了是浪费钱或者违反 WTO 补贴,能买了就好;一种是没了做不好前沿研究,可以考虑山寨,但要想做好研究就要做创新点。 2 、山寨肯定走向死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山寨很成功的例子,目前南方的山寨体系大多是来料加工贸易过程中,所谓内销过程中出来的;北方往往是政绩的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商业形式,应当是 OEM ,或者是彻底本土化的把制造业 做成服务业。 3 、构建价值链。其实大陆目前很着急的事是,人家总是把我们当作工厂!还好现在研发外包业来中国了,如药明康德,多了半环。价值链是从最源头的科学创新开始,到工厂、销售、用户和投资人。要想赚得多,就要组织这个链条。 4、多种扶持方式。我们喜欢研究美国,大的政策容易看到,但作为美国扶植自主创新更多的是各种小政策,即微环境。 5、评价体系。我们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官味、人情味、铜钱味多。大项目可以满足各类大牛的口味;小项目多是广种福田。
个人分类: 创新方法学|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腾笼换鸟"-你是什么鸟?
热度 1 seacat 2011-12-2 14:50
"腾笼换鸟"-你是什么鸟?
  腾笼换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 的产业基地“ 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腾出空间培育“吃的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什么“鸟”能达到这个要求? 看看我们的许多人才政策几年一变,目的就是为了给更好的“鸟”腾地方。 这个“鸟”是做什么用的呢?请注意“笼”字。 笼中的鸟是用做观赏的,你不能自由飞翔,更不能大声啼鸣......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84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央政府的信用问题
dongzg101 2011-11-18 22:35
任志强:限购令本就不该出台 任何地方政府都想取消 2011年11月18日 14:05 来源:观点地产网 3597 人参与 48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日前, 华远地产 (600743)董事长 任志强 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时表示, 限购令 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以下为部分现场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先问一下任总,限购令你觉得一年之内有没有可能取消? 任志强:《人民日报》今天说不能取消,说如果取消了,房价就会反弹。就是说官方媒体正确认为,只要取消了,就一定反弹。 限购令, 刘晓光 觉得限购令还可以接受,因为他是政府官员出来的。他就是习惯于计划经济,他当官的时候就使用这种计划经济的行政手段,现在别人当官也可以用这种计划经济的形式手段。我个人觉得,限购令就不应该出台。限购令不是说因为市场怎么样了我们就可以出台,它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的姜部长都说行政命令是不得已的,怎么叫不得已?因为你笨,没有办法,如果有办法,怎么会不得已呢? 记者:既然自己都觉得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时候,既然认为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那应该有调整的空间。它本身就不应该是个办法是不是? 任志强:对。但是政治家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所以政治家想让它改它就改了,政治家想让它不改它就不改。 任志强:我个人觉得,如果从政治角度出发,我们谁也猜不透政治家会做什么,所以我们从来不说一定什么什么时候。我觉得如果一个国家不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的话,这个市场不会好。我们现在限购的大概是46个城市,为什么这些城市限购?别的城市不限购?其中既有一线城市,也有二线城市,也有三线城市,有一些城市限购在社区,有一些限购的大,有的是限购在小户型上,大房子不限购。新建普通 商品房 价格要控制住,那就是高档房不控制。如果说户籍政策本身就不是个好的东西,你还用一个不好的东西去弄出一个更不好的东西来,那有什么道理呢?10年之前,我们就在说户籍制度的改革问题,像很多城市取消了户籍制度的限制。但是我们如今又拿起户籍制度这个武器变成了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武器,那肯定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我觉得早就该取消了。 记者:我们现在不谈政治角度,你以一个业者的身份来看,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这个限购令怎么样才会取消?市场压力非常大,限购令执行不下去,我们不评论限购令对还是错,我们说它什么时候会停止? 任志强:市场早就想把它取消了,要不然怎么有佛山市的故事呢?如果佛山市的故事不是上面硬压着,可能所有城市都按照佛山市的办法去办了,就是说早就想取消了,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想取消,但是有人不想让它取消,应该说去了9个小时,第十个小时的时候就恢复了。那就是告诉大家,市场早就想取消了,我们不是从市场的角度谈。 记者:这些地方政府的要求或者是想法。地方政府依据的是什么? 任志强:依据的是市场已经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刚才谈了半天投资,明年的经济不就是从限购的角度出发吗?所以明显限购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是符合的话,姜部长就不会说过多或者是不得已的行政色彩了。也就是说上面不是不知道它个错误的东西,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或者是怎么改,该不该改,或者有比他官更大的人说不能改。 相关专题: 地产大炮:任志强 限购令: · 限购令后遗症 · 群雄割据 限购令箭在弦上 · 限购令两年内不会退出 房产税将代替限购令 · 碧桂园领跌内房股 珠海今起实施限购令 业界观点: · 孟晓苏:未来房价不会降低 限购令只是短期政策 · 潘石屹:限购令让楼市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 · 叶檀:房价限购令遥遥无期 房产商不应乐观 昨日新闻TOP3: · 上海楼市开启史上最大降价 四大地王爆发危机 · 万科上海酝酿旗下楼盘全线降价 降幅或超20% · 女人与床的极致诱惑 国内性感“床模”家居照 位宇祥 标签: 任志强 国际金融论坛 高档房
940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们要参与或主持政策(制度)制定者
热度 2 zls111 2011-9-30 12:03
看 《未来一周,谁会被火烤?》 有感: 我们总是希望上面能改革,能制定好的政策,我们享受就行,最后总是悲剧的,历史无数次证明了。 靠上面推动就是狗屁了,还是封建那套,最后又坑爹。底下人不单单只是参与,也要参与政策的制定,利益相互抗衡才会大家分配均匀,要不然又是一家独大?不过难呀!!!看看互联网产业,没有一家独大,发展多好,看看电信业,坑爹又**。在看看铁道部,无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李小鲁:取消高考加分或致人才培育 千人一面
dongzg101 2011-9-20 01:34
李小鲁:取消高考加分或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摄影 中国网/李昭)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体制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人民对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已经逐渐达到了迫切的程度,如今在摸索中不断发展的中国教育究竟还面临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实施了哪些解决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做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谈了他的观点。 政策愈加关注高考公平 能否多次高考系人文道德风险问题 近日有报道称,高考加分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奥数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加分,也要尽可能地取消,针对这个问题。李小鲁解答道,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收紧,奥数各类学科加分要取消“三模三电”,取消所有这些问题,在各地实行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表现出一个同样的趋势和趋向,就是越来越关注高考公平,越来越关注、关心和采用高考过程当中公平性保障的政策设计,这是一个总的特征。 我认为,在当前我们整个社会流动的通道,特别是从下往上流动的通道不多。而且通道当中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最强的是高考。所以这样对高考的公平性给予关注和关于保障,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我们不是曾经有人设计过吗?说能不能多次高考,能不能够增加综合测评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问题,都牵涉到中国的政策设计过程当中人文的道德风险问题,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恐怕还不如高考来得更保险、更公正、更公开和更公平。 这种情况是一种很残酷的现实,但是它又是比较无奈的现实。而我作为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干部来说,特别是我更多地从教育理论,从人的成长,从整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整个国家创新性人才的这个角度来看,对公平的强调是必要的。但是对公平的强调和保障如果抹杀了人的个性,抹杀了教育的多样性发展,抹杀了学校的差异性构件,教育和人才在发展上讲,它都不可能真正能够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高考面前特长人才被抹杀 加分取消或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 李小鲁副厅长说,我们很难对高考进行依赖于道德层面的改革;依赖于社会公信力的改革,所以说我们很难。但是你不依赖这样的改革,社会公信力、社会道德水平就会受到制约。包括我们的整个改革、高考改革,我们的高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试定终身,都千军万马拥独木桥,那你说这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和这个国家的人才成长环境,又怎么样才能够得到改善呢?所以这是两难状况。据我自己的理解,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素质优长的,有一些人是体育好一些;有一些人是数学好一些;有一些人是科学技术的实际悟性好一些;有一些人就特别擅长于技能操作,它是多样的。 但是我们在高考面前,把所有的这些都抹杀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高考制度设计上的一个不足。以前有奥数这样的一些学科门类,学习优先发展和优秀发展的人才需要的体制。以前有“三模三电”加分从而使得科技人才比较容易通过高考的渠道,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学习,但是有渠道。以前曾经有三好学生加分,曾经有体育加分。这个特殊渠道需要人才多样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发展,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是你一概都取消了之后,我们就只能够千人一面地录用人才,千人一面地培育人才,千人一面地发展学校,千人一面地发展教育。这实际上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 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各种各样的加分砍掉它是不利于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客观需要的。而且砍加分是简单化的做法,因噎废食的做法。我的看法应该按照规律来办事,该加的分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一部分有特别优长的学生会获得差异性的成长,会获得加速度的发展,会获得创新性的成长经验。加分的关键是制度设计现在要进一步完善。 一张试卷考天下有失公平 加分政策应是改善而不是简单地取消 李小鲁接着说,我们现在一讲到这个问题,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会影响公平。第二个说法会导致社会一些不同的公民的反对,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两个说法我认为都是一个伪问题,这样不仅不会导致不公平,相反这会更好的实现真正的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因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优势、有特别、有优长的人,能够有更好发挥他们优势、特点和特长的机会,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用一张试卷去衡量所有类型的人,反而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实际上它的公平程度也不是最高的。 一刀切地取消所有加分是简单化的做法,大家有一个顾虑就是加分不公平。我认为恰好它是真正的公平,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平。第二个顾虑就是,你这样加分会导致大量的没有优势的、没有条件的、没有天赋的家长的反对。这样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顾虑。这种顾虑可以通过我们的舆论引导,可以通过我们政策设计的保障,还可以通过我们加分机制公信力的提高来解决。因此我觉得为教育健康发展,为创新型人才早出、多出、快出,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升华改革,也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加分、高考加分的政策应该是进一步地改革和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取消。 加大自主招生推进力度 政策在引导多数人的同时也应照顾少数人 李小鲁继续说,这跟自主招生本身是不矛盾的,因为自主招生的大原则就是要选拔一些不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学生。我觉得自主招生应该提倡,应该支持,应该加大推进的力度。但是自主招生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完善,招生的公开性和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更清晰,更有可检验性。这样的话,我们的自主招生就有可能会给有特殊优长的学生以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和空间。人民群众总的来说追求公平是80%的一般性个性特征的人。这是人类的生理啊,总是有20%的人是特殊的,或者体育特殊,或者艺术特殊,或者科技思维特殊,或者其他方面特殊。 这个是一种二八理论,要是80%的人有话语权,他要求的是形式上的简单的公平。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我们政府、我们舆论既要尊重这80%,也要引导这80%。同时不要那么残酷,不要仅记住了你们的80%,而把20%的人弃之不顾。而且话语权往往在前者,所以,我们一般要更加关心后者,防止前者的声音掩盖和扭曲前者的声音和意志。你们应该按照高考的正常推行来做,你们的80%的人就能够达到公平的保障。 但同时你又应该有一个机制,有一个渠道,有一个空间是照顾到这20%的人,对这些人进行优先、优长或者是特殊发展。这是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的事,但是关键就是对这20%的人的人选,制度设计要设计得很好。怎么好呢?就是我刚才讲的。第一个是标准清晰,第二个是可检验的,即它的可操作性是可以随时监督的,第三它是公开而且牢固的,在一个有效机制保障下去平稳操作的,一定要按照这三个标准制定执行。你这样的取消加分没有意义的,我认为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防止民粹主义思潮 在高考不能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时候应维持当前稳定 当记者问到这个政策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高一开始的学生就基本不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时,李小鲁副厅长答道,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一种思潮,什么思潮呢?就是人民群众对公平的追求,他自发的有一种民粹主义的倾向,因此我们的政府、舆论必须要在这方面做出健康的、理性的、科学的引导。从俄国、法国以及英国的经验来看,无一例外在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民粹主义的产生,作为一种巨大的思潮,它会有很强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当前要高度防止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很多考生家长对加分的那种团结式的反对,实际上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潮情绪,和这样的一种思潮潮流的。我们的政府、舆论应该理性的、科学的和比较冷静的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要从大局的、民族的、国家的角度来正确认识80%的人走的道路。 自己本人曾经参加过一些教育部的会议,也曾经跟一些其他省的教育厅的领导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在战略行动公文里面普遍主张的是高考部分,这是一个。第二个在高考不可能做根本性改革的时候,要维持当前高考的稳定,这是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革,拟定能够为一些优长,特长,特别的学生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会。我们都是这样看的,关键就在于你开辟这个新渠道、新口径的时候要着重于制度设计,要着重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同时,又要着重于这一些新的渠道,新的口径要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让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关键是要做这两方面的工作。 专家背景资料 :李小鲁,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巡视员,从事副厅长职位已经十几年的时间,曾著有《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一书,获得全国三个一百原创性著作奖和广东省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更多阅读 高考加分引发“习惯性质疑” 呼唤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教育部要求严格审查高考加分考生资格和身份 教育部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 奥赛获奖不再有高招保送资格 熊丙奇:以多元评价体系替代高考加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10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三)
lgjszy 2011-8-26 15:35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的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 (三)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李明亮 林 耕 (2003年10月) 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网 http://www.cbtm.gov.cn/bbs/detail.asp?id=261 日期:2003-10-28 作者:李明亮 林 耕 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网站转载: http://www.chinatorch.gov.cn/ckzl/llyj/200707/4055.html (接上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3911do=blogid=479448 ) 三、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应确立的方针、目标和政策 (一)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的方针 在过去 10 多年,我国技术市场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这个方针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对技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作为商品已为人们广泛接受,技术转移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技术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技术转移与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互渗透,逐步扩展为以技术商品为中心的复合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我国技术市场的架构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正在实现与国际接轨,且呈迅猛发展之势。“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带有很强的政府行政调控色彩,显然已不适时宜,应当加以调整。 目前我国技术市场正在由政府主导型向着市场主导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开放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如何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如何提高技术市场中的交易效率来促进市场迅速发展,等等。因此,在的时期,我国技术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应当坚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的方针。这一方针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市场的市场规律特性,政府的作用限于对市场的规范与监管上,核心是营造发展环境。 (二) 未来 20 年我国技术市场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我国技术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上发挥着基础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为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发挥技术市场在人才、资本等市场中的先导作用,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结合我国技术市场的客观情况,提出未来 20 年我国技术市场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总体目标: 面对来自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挑战 , 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技术贸易体系和规则的挑战以及经济运行体制深入改革的挑战,在未来 20 年我们将本着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的精神,把我国技术市场建设成为包括法律保障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市场体系健全,运转协调有序,竞争公平,行为规范,交易高效的开放型技术市场。营造市场主体平等利用技术商品资源机会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促进技术商品的正常转移。 在优化技术市场发展环境和提高交易效率的基础上,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到 2022 年,力争在 2002 年 884 亿元的基础上增加 6 倍以上,达到 5300 亿元,保持平均每年以 10% 左右的速度递增。 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 — 60% ,也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分阶段目标: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应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从 2003 年开始至 2012 年,完成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并走上正常运行轨道,确保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每年以 10% — 15% 以上的速度递增, 2012 年力争达到 2800 亿元以上,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5% 以上,确立技术市场在各生产要素市场之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是从 2013 年开始至 2022 年,技术市场进入健康稳定发展阶段,技术市场体系已经发展成熟,成为相对固定的技术市场行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这一阶段技术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率将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力争保持在 7% — 10% 的增长速率,年技术交易额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到 2022 年达到 5300 亿元,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50% — 60% ,实现科技进步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确立这样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符合我国技术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进程要求。实施中还有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实践上有新创造。 (三)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 政策带有很强的导向性,过去 10 多年国家对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促进了技术市场的发展。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无疑就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的竞争,技术市场自然成为了竞争的重点领域。因此在未来 20 年,我国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鼓励力度,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等,应重点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必要时政府还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对于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其由此获得的收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上应予减免,以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伟大事业。这样政策的稳定和落实将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得到科技支撑。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未来能源供给或呈多元化格局:核电安全值得关注
热度 1 杨学祥 2011-5-31 08:10
日本未来能源供给或呈多元化格局 日期:2011-05-31 作者: 来源:文汇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show(chkw) { if(chkw400) { chkw=400; } else { chkw=chkw; } return chkw; } 日本及世界的电源构成(2008年) 发生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系列灾难性事故,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日本原先以扩大利用核能为主基调的能源政策。据悉,为弥补核电站受损导致的电力供应不足,东京电力公司正积极向世界四大燃气涡轮机生产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以及日本三菱重工了解燃气涡轮发电机的库存情况以及可发货日期等,着手进行采购准备。 快捷、廉价、洁净,是液化天然气(LNG)发电的最大优点。据生产商介绍,根据燃气涡轮机的库存情况,“最短4~5个月,通常1年时间就可以实现新建燃气涡轮机的运行发电了”。 液化天然气和煤气化多联产技术重受青睐 有关资料显示,建造一座输出能力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需要耗资数千亿日元。但是,建造一套同样级别的组合燃气涡轮发电机组(GTCC),所需费用只需数百亿日元。在排放二氧化碳方面,尽管燃气涡轮机无法与达到了零排放的核电站相提并论,但是,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少于传统的煤炭火力发电。假设煤炭的热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液化天然气大约为3。目前,三菱重工在大输出、高效率大型燃气涡轮机制造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 即使是由于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遭到诟病的煤炭火力发电,日本也已经开发出了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洁净煤”技术。作为一项国家项目,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HI)与三菱重工等合作,开发出能够将蒸汽温度从原先的600℃提高到700℃,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的先进超超临界(A-USC)火力发电技术。除此之外,将煤炭转化为燃气后进行燃烧,发电效率比最先进的煤炭火力发电提高了20%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也已经进入了实际验证阶段。目前,由日本九家电力公司和J-POWER(日本电力开发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洁净煤动力研究所,已经成功进行了2000小时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有关专家表示,组合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与碳捕集及封存(CCS)技术,将有望实现煤炭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近年来,由于过分重视核能发电,埋没了日本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发电技术。由于没有新建煤炭火力发电厂的计划,有些生产厂家只能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谋求生路。尽管采用洁净煤技术进行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煤炭火力发电,但是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会出现一定的下降。 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成关键词 大力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是可供选择之一。目前,英国已经启动了在2020年之前通过风力发电提供3200万千瓦(相当于30个核电站)电力的“第三轮海上风电计划”。这是一项在海上建造无数个大型风车的宏伟计划。面对北海油气田减产的严酷现实,英国选择了“风”作为确保能源自给的有力手段。据介绍,日本三菱重工参与了1万千瓦级大型风车的制造。 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与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已经在千叶县铫子海域建造了一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海上风力发电的实地验证。组成风车的零部件超过一万件,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因此,建造海上风力发电设施,或许能够起到确保电力供应以及振兴饱受震灾创伤的地区产业的“一箭双雕”的效果。 构筑能够抵御灾害的电力系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从“集中”转变为“分散”,将是未来重建电网时的关键词。人们通过本次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现,现今由电力公司将电力输送至每家工厂、每幢办公大楼以及每个家庭的单向输电系统,一旦供给方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极大混乱。 由东芝公司、日立制作所、三菱重工等开发的“智能电网”以及“智能电表”,是一个不仅仅电力公司之间,企业和家庭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融电力的分散型电力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电动汽车将成为“流动蓄电池”。在设置于家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配备蓄电池后,家庭也能够储存电能了。 目前,智能电网在世界各国正处于试验验证阶段。在日本,为了应对电力供应缺口,人们希望智能电表能够成为适当控制电力需求,进一步推广节能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希望能够借助于智能电网的建设,进一步普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燃料电池、燃气涡轮机热电联产等分散电源、利用锂电池进行储能等先进技术。 根据2010年6月发表的日本“能源基本计划”,到2030年,计划新建至少14座核电站,并逐步提高核电设施的利用率,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在电源构成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4%提高到70%。但是,福岛核电站事故,极大动摇了日本国民对核能的信赖。 据报道,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政府将重新评价能源基本计划。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核能?在未来能源基本计划中,究竟将增加多少液化天然气以及煤炭、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在汲取了大震灾的教训之后,新的能源战略即将浮出水面。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1105/t20110531_3050413.htm 德国宣布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能源政策的改变 已有 172 次阅读 2011-5-30 15: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地震 能源政策 核泄漏事故 核电站 德国宣布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09: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外电报道,德国环境部长30日宣布,德国将于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的核电站。德国将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影响,瑞士政府25日表示,瑞士现有5座核电站将于2019年至2034年陆续达到最高使用年限。之后,瑞士将不再重建或更新核电站。目前瑞士电能近四成来自核电。 http://news.sina.com.cn/w/2011-05-30/092422553994.shtml 龙卷风逼近美国一处核电站引发核危机忧虑:核安全漏洞 已有 264 次阅读 2011-5-28 10:0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核安全 日本大地震 龙卷风 核电站 推荐到群组 龙卷风逼近美国一处核电站引发核危机忧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17:29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5月26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惨剧也可能在美国上演,美国中东部11个州正遭受史上最大规模的龙卷风袭击。龙卷风已经逼近堪萨斯州南部的狼溪核电站,但核电站中的应急设备和燃料池却很难抵御龙卷风的袭击。   核电站操作人员和联邦检查员称,狼溪核电站距离在龙卷风中受创最重的密苏里州乔普林市仅240公里,但核电站无法保证其设备安全,也无法保证灭火所需车辆、紧急发电机所需燃料以及保持核燃料冷却的补给水供应。负责运营狼溪核电站的狼溪核电公司表示,他们将立刻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狼溪核电站是今年3月因安全问题被列入联邦监控名单中的三家核电站之一。前工程师大卫·洛赫鲍姆(David Lochbaum)说,那些可能在龙卷风中受创的设备都属于“后备中的后备设备“,但是显然应该提高对它们的关注,因为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应付龙卷风。   除了狼溪核电站,美国在今年遭遇的龙卷风已经导致阿拉巴马州和弗吉尼亚州数座核电站断电,这些核电站已经暴露在危险之中。阿拉巴马州的布朗斯费里(Browns Ferry)核电站的警报系统已经瘫痪,警察和紧急救援人员只能使用电话和扬声器互相联系。弗吉尼亚州的苏里核电站一个用于为后备发电机提供燃料的燃料箱被龙卷风毁掉。   美国这三座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不禁让人对美国全国104座核反应堆的安全状况产生担忧:尽管这些核反应堆及其安全系统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应该抵挡大地震、洪水或者龙卷风的袭击,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紧急备用的设备或者这些设备所在的建筑房屋也能够防御住这些灾难的袭击。(李金良) http://news.sina.com.cn/w/2011-05-27/172922543037.shtml 点 评: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核安全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最近,美国核电站在龙卷风的威胁下频现危机,自然灾害和人类战争对核电站的威胁层出不穷。面对现代战争对交战国的能源、交通、通讯等要害部门的先发制人式的毁灭打击,核电站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奢谈安全,却毫无保障:国际公约对超级大国毫无约束力。德国宣布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核电的不安全因素值得关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960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6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共政策制定的几个问题
热度 2 yuliping 2011-5-13 19:51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突然想起这么一个问题,随便想了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执行效果的模拟,一项政策,在出台前,设法模拟出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的影响,实在无法模拟或者把握不准的,一定要先进行试点。 比如前几年广东对在企业打工的民工统一推行社会保险,导致大量企业经营不佳甚至倒闭,如果模拟或试点到这种结果,愿意承担这种代价,再推行也没有问题。 第二,政策制定的道德评估。一项政策的制订,出于什么目的?有那些利益相关者?政策的道德评判可能有哪些方面?须知,政府也代表着一方的利益,也存在道德问题。目前,该问题远远没有引起重视。打个比方,某市准备对电动车进行机动车管理,意味着电动车一样每年要交数百元的税、养路费等等,当然,政府找的理由很高尚,为了加强交通管理,降低交通事故等等。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每年几百元机动车税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类似的政策过多,必将影响政府的威信,酝酿更大的社会矛盾。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个税 3000 元起征点的问题,有道德问题吗? 第三,一定要注意全国性政策的严肃性。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能够适用中国各地的通用政策极其有限,政策也有地区差异,所以在制定全国性政策时一定要非常谨慎,不要闹笑话。 第四,政策的“反向模拟”。这是我发明的一个词汇,意思就是一旦制定某个政策,就要考虑到政策涉及的人员想法设法违反政策,钻政策的空子,这方面国人的水平太高了。 听朋友说过一个笑话,说远远地看到交警查酒后驾车,干脆立即停车,然后拿起一瓶酒,当交警面喝下。刚才没有喝,现在喝的,但是现在俺没有开车。 第五,政府政策相关部门的协调问题。一项政策,如果涉及面较广,就要考虑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问题,不能等政策发布后产生新的矛盾。 第六,政策的收敛性。政策一旦公布实行,能否产生良好效果,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不好的政策会加重矛盾,甚至产生社会动荡,也就是说,政策无法收敛。 2011.5.12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880 次阅读|3 个评论
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改变的利与弊
热度 16 baoyongli800 2011-4-25 10:02
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和录取终于告一段落,感触颇多。今年师大生科院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招生人数减半了,其次是对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尤其是在细胞生物学专业和遗传学专业还根据研究领域(其实本质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人为划分了)分别设置了细胞生物学(1)、细胞生物学(2)、遗传学(1)、遗传学(2),我们国家工程实验室可以并只能招收报考细胞生物学(2)和遗传学(2)的考生。面对这样的改变,对导师以及考生来说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也是所有新政策实施伊始所要面临的问题吧。下面我就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新政策的利与弊吧! 首先,招生人数减半,其好处就是能够避免每个导师因研究生过多,无暇顾及而影响对每个研究生的指导,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规定的宣布是在学生考试之后,录取之前,考生根本不知道这样的信息,因此报名人数较多,导致很多考生落榜;2.导师们每年都是从硕士生中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招生人数的减少,可挑选的范围就缩小了,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博士生的质量;3.对资历比较低的导师或弱势学科的导师来讲,在招生人数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更难招到学生了,这样不利于年轻导师的成长和弱势学科的发展。 其次,对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好处就是让考生在报考时就目标明确,避免考生在某个专业的聚堆现象。这似乎是一种为了保持良好秩序的做法,但其实其弊端也十分突出:1.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同,很多硕士考生在报考的时候是以能考上为第一关心的问题的,所以对详细的专业以及此专业的导师情况还比较懵懂,在这种情况下硬让人家选一个详细的专业领域实属不妥。比如说今年的考生中有好几个报考了细胞生物学(1),但知道成绩后与我们联系了,结果被告知,他们只能选细胞生物学(1)里面的导师,使我们失去了成为师生的机会;2.导致面试形同虚设。初试总分数是500分,复试的总分数是250分,其中笔试为150分,面试成绩100分,这样由于笔试与面试成绩的悬殊比例,录取名单基本被笔试成绩确定了,面试的老师也不能人为地制造太大的不公平,只能是给自己认为比较出色的学生略高一点的分数,但丝毫扭转不了高分低能被录取的局面。3.师生互选变成了学生单选。以往专业划分不特别详细的时候,导师可以在通过复试的考生中通过面试挑选自己满意的,剩下的考生依然可以找到其他的导师,但现在研究领域被详细划分之后,就等于已经事先将学生与导师绑定了,按考试分数已经被录取的同学如果课题组不要,他就没有地方去了,所以只能收着,否则这个考生将面临非常悲惨的局面。如此一来,所谓的“师生互选”也就变成了学生单选了。 不知道这样的政策明年会不会继续?继续的话是否会更为成熟一些?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欣喜的,那就是在前几天给明年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讲“生物学进展”课的时候,有好多同学在课后咨询考我们课题组应该报哪个专业的详细情况,但愿明年不要因为研究领域的划分影响了我们今世可能的师生之约。 后记:4月26日学校研究生院派人来生科院调研了,主要的议题就是关于研究生招生及培养,希望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的发言很踊跃,期待明年招生政策能更合理一些!
个人分类: 师道杂陈|4458 次阅读|36 个评论
温总理对自己的劳动评价:有成效!
cgh 2011-4-14 18:10
温总理对自己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评价是有成效!开发商认为如何?房产中介认为如何?老百姓认为如何? “当前市场仍处于相持阶段”,我们的外交一直在强调“双赢”,人民内部只有矛盾。在房地产市场上似乎是敌我斗争?! 富豪榜报告、奢侈品消费等,似乎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的贫富差距相当可以了。这些富豪的房地产投资为什么成了不合理需求?问题在富豪不仁,还是法制不治,或是百姓无知? 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在老百姓眼里,估在他走之前是看不到的吧。 ---------------- 温家宝: 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13/c_121301659_4.htm 当前,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这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央加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应该看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推进,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不合理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市场出现了一些降温迹象。这说明,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是正确的。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仍处于相持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与调控目标和群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有的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地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总的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但光靠中央财政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并优先保证用地供应。要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避免寻租和暗箱操作,促进这一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如期推出全部房源并明码标价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是保持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并始终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要切实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衔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房地产调控要真正见到成效,关键要抓落实。目前市场正在观望,如果政策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流于形式,就很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很难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老百姓也很难建立起信心,我们的调控就会功亏一篑,最终,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各级政府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强化责任,确保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察。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 --------------------
个人分类: 杂谈|1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事关广大知青切身利益的一份文件
huailu49 2011-4-13 08:00
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 发文日期: 1985-06-28 实施日期: 1985-06-28 发文机关:国家劳动部 文号:劳人培 2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使绝大多数原下乡插队知识青年得到较为妥善的安排。但是,他们插队劳动的时间是否计算工龄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经与各方面商量,一致认为“文革”期间下乡的原插队知识青年的工龄计算问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遗留下来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给予妥善解决。经请示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将具体意见通知如下:   (一)凡在“文革”期间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在他们到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其在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返城后等待分配工作的时间,不计算工龄。工龄的起算时间,可以由原插队知识青年现在工作的县团级以上单位(含县团级单位),根据本人档案中履历表和其他有关材料填写的下乡日期审定;对个别有异议的,可经所在单位调查,报县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审批。   (二)已安排工作的原下乡插队知识青年,按此通知精神计算工龄之后,对于他们与工龄有关的工资福利待遇的问题,过去的,不再找老帐;今后的,按新计算的工龄对待,与同工龄的职工一视同仁。   (三)在一九六二年至“文革”开始前,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到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在工龄计算上可以仿照上述办法处理。   (四)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的工龄计算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上述原则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后组织实施。要从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把各有关方面的工作做细做好,切勿草率从事。要按原则办事,反对不正之风。 (五)此事内部掌握执行,不公开宣传。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50后"
热度 1 ywan 2011-4-4 00:57
最近网络上流行什么“后”,比如80年代出生的人就是“80后”,像我这样70年代出生的人就可以自称“70后”。现在议论最多的是“90后”。不知怎么的,今天看到民政部的有关“墓地20年使用权”的新政新闻报道,让我想起了“50后”。 在某种意义上讲,“50后”的中国人大概是“不幸的”一代中国人。 出生后还不太懂事的几年,适逢国家百废待举正在忙忙碌碌搞建设,虽然精神资源很丰富,但物质资源相对匮乏,如果再加上父母忙于参加镇反、三反五反、肃反、反右运动(或本身就是运动对象),后来又是大炼钢铁、反右倾,可能连照顾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再看看现在每当放学的时候,幼儿园、学校门口的汽车(前几天网载连直升飞机都出动了呢!)一辆接一辆排成长龙接孩子甚至搞得交通阻塞;对于“50后”来说,岂不就是当年老师讲的“共产主义天堂”日子来到了! 等长到刚刚懂点事儿了,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如果不幸的再生活在某些农村地区(凑巧那里的左倾领导人放卫星比较狂热、虚报浮夸风比较严重)的话,挨饿怕是肯定的,没准儿活不来可能性都有吧? 对那些有幸健康地活下来的“50后”,到了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已近六十年代末了。“说时迟那时快”,平地一声惊雷,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几乎所有的“后”擦拳磨掌、蜂拥而上,响应领袖号召,造反的造反,串联的串联,下乡的下乡,革命战场到处是,就是没有“大学”上。就这样一晃又是近十年啊。 “50后”挺过了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战斗岁月”,进入七十年代末,除外有幸考入大学(感谢小平的1977年恢复高考英明决定!)的“50后”,当开始就业、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于是,只能干苦一点儿、累一点儿的工作。但不管怎么说,进了工厂,当了工人,生活稳定总算有了奔头,结婚生子吧,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只生一个。 就这样,好日子过了几年,随后就是八十年代末的物价闯关 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吃饭,是啊,“最大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儿也时有发生。 等工资涨上来了,进入到了九十年代,MBO开始了,于是“50后”们开始有下岗的啦,偏偏这时,自己孩子又要上大学,不能让孩子再“吃”没有知识的亏啊,就算是砸锅卖铁借高利贷也要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咬咬牙一挺,又是十年风雨情。 终于盼到了新世纪,我们的伟大共和国开始进入经济强国俱乐部,孩子大学毕业了,要工作了,要给孩子买房子(应该说,这是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好事儿)结婚了,咦!结果发现房子值钱了!大学学历倒不值钱了! 等把自己养老的钱拿出来,帮孩子把房子首付搞定时,发现到了2011年了 – 自己已经老了,身体也不行了 本来身体底子就薄,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到了该为身后事想想的时候了 可是,一愣神的功夫,哟!惊呆了:民政部墓园土地使用政策制定人,已经拍拍他的脑袋给自己想好了。 我不明白,大约在90年代,国内某些城市买一平方米的墓地大约就需近万元了!而寻常百姓墓地的造价成本绝不会超过千元!那么,其中每平米几千元的收入空间能抵多少年的管理费该是小学算术题吧?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注: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 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6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策助力 加快推进国际技术转移显成效
lgjszy 2011-3-24 14:55
(本报记者解佳涛报道 经林耕审阅修改)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网 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html/2011-03/21/content_22012.htm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1年3月21日 第B6版:技术转移 当前我国应该从加强国别政策研究、提高技术转移机构的相关业务能力、完善针对国际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体系等方面着手,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技术转移的良好氛围。 今年年初,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为跨国技术转移提供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在北京启动。据悉,ITTN将通过挖掘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筛选国际先进、适用高技术成果,组织跨国技术转移展示对接,广泛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联系协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全球技术、创新资源对接。 有关专家表示,ITTN的成立显示出我国政府对国际技术转移的高度重视,该平台将通过整合资源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积极实践显成效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按计划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据了解,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设在北京,建成后主要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合作信息和科技资源共享;二是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中意创新联盟、联合研发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两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创造与转化;三是搭建产业化合作平台,支持中意双方企业实现进入对方市场的软着陆。 2010年,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牵头组建的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在成员数量、质量、服务能力、运作模式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快发展,联盟成员达到170家,与长三角、东北、甘肃、武汉城市圈、广西北部湾等国内5家重点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与交流,与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美国、德国等22个国家近80家国际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渠道,初步形成了跨区域、国际化的技术转移合作网络。 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实践工作,努力探索大范围、高效率的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如承办中英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合作论坛,联合中英科技创新计划,以技术转移为桥梁,通过论坛和对接会的方式将英国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建设需求和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了有益实践;与美国、德国专利律师事务所合作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欧美市场。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林耕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国际技术转移发展迅猛,北京市技术出口额从2004年的39.3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2.34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584.6亿元,“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技术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57.1%;北京市技术进口额从2004年的17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96亿元。 同样,国际创新资源也已成为江苏省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和项目源。江苏省仅2010年新获批的59家外资研发机构就承担了企业研发项目1777项,申请专利3502项、获授权专利799项。江苏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3年前江苏省科技部门就已经布局创新国际化战略,除每两年举办一次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外,还主动扩展与重点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将科技合作作为江苏省对外交往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江苏省有18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并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9家跨国技术转移分中心。 政策支持谋发展 为广泛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苏州市在引进外资研发机构、落实优惠政策、构筑合作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大力推动国际技术转移。 一是积极引进外资研发机构 。鼓励和支持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在苏州市设立研发机构。对经省级认定在该市新设立的外资独立研发机构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资助,非独立研发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的择优给予100万元以内的资助。支持和鼓励在苏州的外资研发机构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当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合作方式共同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 二是落实国际技术转移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重大装备引进以及属于市级以上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在市重大科技专项中给予重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经确认后给予科研补助。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机构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是构筑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依托高新区、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点推进新区科技城、吴中科技园、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构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网络。依托苏州亚太经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与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以及人员互访等活动。 四是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以苏州科技广场建设为契机,加强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和集聚,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项目可行性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培育一批国际合作示范企业,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培训和指导,并帮助企业建立涉外技术转移合同订立的内审机制和长效技术贸易运行机制。 四川省同样十分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四川省科技厅近日公布的2011年科技工作要点提出,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四川省今年将重点推进3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强7个国家级、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新建3-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一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题项目;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举办1-3个国际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谈到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技术转移的良好氛围时,林耕表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 一是开辟多种渠道,加强与国外的联系 ;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国别政策研究 ,尤其是对我国主要技术进口国与出口国设定的一些限制性政策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三是我国在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如从邀请国外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等逐步推向业务开展,不能急于求成; 四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为企业技术进出口提供全程的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这应该成为我国从事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技术转移机构具备的基本能力; 五是进一步完善针对国际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体系 ,同时加强有关技术进出口的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高度重视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技术保密问题 ,加强技术审查; 七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这也是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3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业霸权、行业垄断——经济真相系列
newniu 2011-3-23 22:23
许多问题还是从笑话谈起。话说日本发生发生地震,正好边上有福岛核电站。“福岛”解释起来就是幸福之岛,但有个核电站,偏偏发生地震,“福岛”马上成为“灾岛”。发生地震后,有几天这核电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CCTV台马上有专家出来宣传,说日本核电站没有问题,结果相反,成为人们的笑料。下面的笑话在网上已经传播了很长时间。 CCTV说日本核电站不会爆炸,结果爆炸了。专家马上说,其他两个机组不会爆炸,结果也爆炸了。专家接着说,即便核电站爆炸了,外壳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 用,结果壳被炸飞了。专家开口说即便核泄露也不会污染日本,结果东京核辐射超标。今天看CCTV又报道:中国是安全的,我一听眼泪都快下来 为什么专家那么肯定地讲核电站没有问题,根本原因有两个:1、专家只是专家,对地震、海啸了解太少;2、专家要推销核电,宣传核电。如果日本福岛没有出事,就完全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噱头。专家们当然没有想到严谨的日本人也会出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专家事实上在为核电行业说话,而不是单纯个人真实观点。核电各企业,各专家之间从市场方面进行竞争,然而他们这一个行业,却是一致对外的。这就形成了行业性的垄断。 在经济学里,市场垄断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其中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是非常有名的三种形式。以上三种是经济领域的垄断,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权力和政策问题。随着大政府的出现,各行各业都在政府里出现代理人,制订有利于本行业的政策成为当前垄断的新形式。这完全不涉及市场问题,而是政府问题。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政策和规定”是如何出炉的。食品、钢铁、建筑、医疗和法律等行业,这些行业内部存在着竞争,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们同时也看到,“政策和规定”同样是此行业的人制订的,他们不可避免会保护自己本行业的利益,从而使“政策和规定”有利于这个行业。 看看我国的烟草,饮用水、食品、医疗等等,都自然会产生行业保护问题。这些不是依靠市场形式,而是利用企业影响力影响政策,为本行业谋利。甚至制订一些门槛和规矩,利用牌照和准入理论上,防止外部资本进入,保持独有的利益。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摘报] 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 1
tengyi1960 2011-3-11 09:02
第一,进一步认识信息化战略性、基础性定位,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二五”期间,全院上下要把信息化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加快实现科研信息化服务环境的发展。 第二,抓应用、抓服务、抓安全,推进全院信息化“十二五”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工作将向全面渗透、深化应用方向迈进,将以信息化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牵引信息化,突出抓应用、抓安全、抓服务,带动能力建设。院党组已原则同意“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发展纲要,院属各单位要认真学习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理念、思路和主要措施,推进我院信息化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工作将围绕“面向创新2020发展战略建成信息化的科学院”的核心目标,紧紧抓住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条主线,重点形成科技云、管理云、教育云三类云集,着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应用服务支撑能力及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等四项重要能力,加速实现从硬件建设到环境构建、从强调建设到突出应用、从条块布局到整体推进、从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从相对封闭到共建共享等五大转变。 有关信息链接: 信息化工作会议: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77/n13506632/index.html
个人分类: 思想盆|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来了,草坪为何没返青
热度 6 sheep021 2011-2-27 16:08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朱自清的《春》中描写的春风春景,实在诱人。但是,不要以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是不仅人不同,花也不同了。现在城市的草坪里、公园里,清一色全是人工统一种植的花花草草,野草野花倒是成了凤毛麟角的稀罕物。 有些草坪很奇怪,估计用的是进口草种,反应慢半拍,春天来了就是不吐芽。别处都郁郁葱葱了,它那里还是一片干草茬子,黄不拉几的。即使有些本地杂草冒出头来,都被那些辛勤的园丁悉数清除干净,斩草除根。 有几个老伯看不惯,就呵斥那几个正在拔草的园丁(民工模样的人):春不杀生,你们这是干啥呢,吃饱了撑的,怎么把刚发芽的青草全都给拔了? 园丁头也不抬,手也不停,低声说道:这是我们的工作,这里要是长杂草,我们就要被扣奖金了。 老伯说:平时清除也就算了,毕竟还有你们自己的草顶着,总算还能留点绿色。现在早春,你自己的草还没发芽,就不能先让杂草长几天,好歹应应春景。 园丁说:这事儿我们做不了主,要不您跟俺的上级说去,俺的工作就是拔除杂草。否则不仅扣钱,还得走人。 老伯说:这是什么政策啊,宁愿干着黄着,也不让杂草长。这是谁规定的,草坪上只能长进口的草,这里又不是足球运动场。都是草,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这些草在这里已经生长成千上万年了,怎么一下子就被你们给剥夺生长权了呢。 “宁愿干着黄着,也不让杂草长”,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根源。草坪不仅仅是养草的地方,而且是洋草的地方。管理部门宁愿花大价钱伺候着那些高贵的洋草,浇水、施肥、除杂草,也不允许生命力旺盛的本地杂草生长。 笔者门前曾经有过一片荒芜的空地,没有人浇水、施肥,但杂草丛生,郁郁葱葱,没过膝盖,密密麻麻,人想走进去都难。 草堆里还长有许多草药,时不时有人来摘一些回家煎药喝,还能清热降火。 距离不远的一块人工草坪则非常寒酸,里面基本没有杂草,稀稀疏疏地长着一些娇贵的洋草,竟然遮不住地面。 更恐怖的是,有些草坪养护单位,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大量使用除草剂,无疑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如不禁止,后患无穷。 草坪里非要种上统一的洋草吗? 由此我想起了我国目前的人才政策,似乎只有有过海外经历的才是人才。我们整天喊着缺人才。到底是真的缺人才,还是缺有过海外经历的人才?某高校竟然规定“评教授要求出国一次停留半年以上,累计半年的不算数了。”见: 职称有风险,政策随时变 。 这又是何必的呢?外来的草儿会迎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去海外洗过澡的和尚也会念经?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就算了,怎么连自己的草也不相信了。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30 次阅读|7 个评论
能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高铁问题
热度 1 jitaowang 2011-2-20 06:22
我不是高铁方面的专家, 也不是低铁方面的专家. 看到李小文老师的一篇博文 " 专家迟到的马屁 ".似乎感到把高铁方面的功与过都归纳为一个人不太恰当. 在我记忆中, 在低铁的年代中曾经接连发生过几起重大事故而轰动全国. 最后问责到当时的铁道部长的事件记忆犹新. 不管如何, 最近几年在铁路运输方面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的. 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 最关心的是高铁高价问题. 这就涉及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政策如何, 不是仅仅一个部长的双规能够解决的! 同时部长个人的问题照章办事, 该双规的照样双规! 作为老百姓第一位最为关心是所有高铁低铁运行的安全问题!!!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27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土鳖当自强,洗澡成大王
热度 6 sheep021 2011-1-26 21:17
boxcar:从字面上看:“土鳖”属土,“海龟”属水,哪个更“水”,似乎一目了然。 俺要说,土能克水,也能被水侮,土鳖当自强,冷眼看大洋。水势无常,你软他就强,你强他就软。 “土”距离“王”也就是差“一”个天而已。只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土鳖一样可称“王”。 但这一片天,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土鳖们自己去争取。“自天佑之”,自己努力,上天才会帮你。 这个“天”,就是政策。要么改变政策,要么适应政策。总不能被政策憋死 现在,内外企业都一视同仁了,为何人才还有内外之别,而且是天壤之别呢?举例说明,国内硕士毕业生自己都未必能落户上海,但国外本科生就可以拖家带口落户上海,甚至“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 ” 这不是歧视吗?歧视也没办法,谁让咱“土”呢,又没有一个好爹,要想仿色合法换件新衣服。最不济,到海外洗个澡(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摇身一变就成海龟了,哈哈,比炮打活人还利索。倒是跟大闸蟹有一拼——外地蟹到阳澄湖洗个澡,就成阳澄湖大闸蟹了,身价能翻几倍。 相关链接 朱猛进: 当土鳖被政策性遗弃之后 留学人员落户政策问答: http://blhk.hwrcw.com/detail.asp?id=13908lmid=A350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校里的“歧视”与“士气”
boxcar 2011-1-3 07:47
新年伊始,科学网的置顶区溜光照明:刘广明老师的博文大学需要士气【1】和赵明老师的新年第一博说说高校的歧视政策【2】同时出现在最显耀的位置。这两篇博文的主题和关键词(士气与歧视)倒是很对我的胃口和习惯撷英,今天赶早起来写篇综合博文,谈谈大学里的歧视与士气的问题。 其实,关于近些年来高校在招人和进人时候的歧视话题,科学网上也没少讨论。例如,去年年初有过一拨讨论,我也曾为此写过一篇 中国的大学校门朝哪儿开?开多大? 【3】之所以会有许多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原因在于我国的高校经常会出台一些很莫名其妙的对一部分人的歧视政策与对另一部分人的优惠政策。因为没有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竞争,我们时常会看到的是一部分人的忿忿不平甚至心灰意冷,相反,因为有了特别的照顾,有些受益者可能会沾沾窃喜。其实,歧视政策、或者说不公平政策的存在,可能直接导致很多气士的出现,从而严重地影响高校的士气。 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应当有的是年轻学子和长期保持着学术青春的教师,大家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这是大学的士气之所在。然而,当很多人靠着自己的努力高高跃起、想要一飞冲天之时,却可能被玻璃天花板(一些明规则或潜规则)撞得头昏脑胀,立马跌落在地,看到这种场面,想飞之人难道不会被震撼?如果那些可能制约个人发展的因素不再羞答答的魅规静悄悄地开,而是白纸黑字地写在文件之中成为政策的时候,大家可就不用自讨没趣地去撞那个看无实有的玻璃天花板了,而是常常要很现实地感受着紧箍咒的痛苦,这时候还想再保持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士气,难! 在国际象棋中,小卒子能勇往直前地往前攻,其作用不仅仅是棋手手中的炮灰,而是为了冲击对方的底线完成升变;在中国象棋中,小卒子过河顶大车只是一个传说,最多只能顶一个小车,而且因为排量不够还只能走慢吞吞的单行线。因此,在小卒子的使用上,除了棋盘全局的考量外,两种象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国际象棋中的卒子更有士气,因为最后可以升变为除了王以外的其它棋子;中国象棋中的卒子的表现难免瞻前顾后,士气要差得多,原因就在于规则(政策)的不同。没有一个让奋发向上的人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境遇、公平合理的政策,如何让人保持旺盛的士气? 高校对出身的追捧或歧视,最终必然严重影响大学的士气。有了受到追捧的显赫出身者,会因为被重视和高看一眼而无需做更多的努力,出身低微甚至被视为卑贱者,也可能由于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好的前途而失去希望最终放弃努力奋进。所以,为了大学能够有更高的士气,请放弃歧视。 ******************************************** 参考: 【1】 刘广明:大学需要士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156 【2】 赵明:新年第一博:说说高校的歧视政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062 【3】 吕喆: 中国的大学校门朝哪儿开?开多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894
个人分类: 教育|69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年第一博:说说高校的歧视政策
热度 1 pukin 2011-1-1 21:35
今天是2011年1月1号,新年第一天。首先恭祝科学网博主和科学网编辑 新年快乐,万事顺心,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记得80年代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大学被分成两大类:全国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80年代的大学生,无论是重点或非重点大学,都应该算是天之骄子。我只说一个数字,我考大学那年,大学录取率是4%! 那个年代只要能考上大学都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所以大学毕业后很多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都能去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央各大部委、国有大型企业工作。 大概到了1993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这就是所谓的211工程。 这样大学就重新被分成了两类:211学校和非211学校。211学校的学生自然趾高气扬,因为再过7、8年进入21世纪以后,他们的母校就要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了。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这天可以说是中国大学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率众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北大百年校庆,而且在庆祝大会上郑重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中国人喜欢玩数字,国家主席98年5月提出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因此就诞生了985工程,相应的也就有了985大学。 中国的大学从此就被分成了6类: 1、985第一批大学,一共9所,这九所每年都开一次常委会,还酝嚷要成立中国的常青藤联盟。不过随着华约、北约自主招生联盟的诞生,估计常春藤也腹死胎中了^_^ 2、985第二批大学 3、985第三批大学 4、211大学 5、非211大学 6、民办野鸡大学 大学真真的是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几年在大学里,开口闭口都是985、211。.一说自己是来自985的学校,就好像天然的高人一等;如果是来自211或非211的大学,那只好夹着尾巴做人了。 在学校进人招生政策上,各个学校,无论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制定了一些相当歧视人的政策。我顺手举几个我所知道的几所985大学的例子吧: 1、研究生招生政策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由于研究生数量的扩招,有很多专业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需要调剂外校来的学生。前几年的政策是,如果某个导师在报考自己的学生里没招满合适的,需要从外校调剂的话,只要导师愿意要,一般都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最近几年政策开始变了。如果这个调剂的学生不是211毕业的大学,成绩再好、能力再强也免谈! 如果是推荐保研的学生,非211学校也是一律免谈! 2、学校科研教学、实验、管理岗进人政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里的人事处成了甄别人才水平高低的第一门将。先不管你是否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无论你的实际水平有多高,先看你的第一出身是哪所大学。 教学、科研岗位如果第一学历是985大学毕业的,OK,可以进入第二关;如果是非985大学毕业的,除非你发过影响因子10点以上的文章,否则一律免谈。 如果是实验、管理岗位,要求比教学科研岗位低一些。如果第一学历是211大学毕业的,OK,可以进入第二关;如果是非211大学毕业的,一律免谈。 -------------------------------------------------------------------------------------------------------------------- 我曾经奇怪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检索了一下这几所985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院士和长江学者的第一学历。结果令人吃惊,至少有一半的人第一学历不是毕业于985大学,有的甚至毕业于非211大学。 无庸讳言,名牌大学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可能普遍要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但名牌大学的二三流学生不见得比普通大学一流学生水平高。我好像记得王鸿飞老师说他的一个很优秀的博士生居然是个专升本的学生。 毕竟想进入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的年轻人是少数,而那些过关斩将、一路艰难走过来第一学历毕业于非985大学的年轻人都是比较优秀的。 中国的高考制度,大家心知肚明,就是一考定终身。实际上有很多有才华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没有考出平时的水平而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野鸡变凤凰的例子在全世界都俯首皆是。出身名门的三钱是我们的楷模,但出身草根的华罗庚、袁隆平同样也是我们的榜样!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3085 次阅读|50 个评论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初探
jinshuqin 2010-12-9 18:56
本文已发表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第6期,作者金书秦,宋国君。由于部分图表未能完整显示,引用请到相关数据库下载全文。 摘要 :已有的研究在环境价值评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这可作为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工具,但对环境政策的费效分析仍显匮乏,且主要集中于整体分析,没有深入到干系人,政策建议的意义不大。单一追求货币化可能会使费效分析走向极端,建议将费用和效益分类,以多维的向量形式表达。基于干系人的分析可以使政策改进首先在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福利最低的受体最先享受增加的收益,效率和公平在环境政策中同时得以实现。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政策 费用效益分析 一、 引言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环境经济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将环境保护政策或工程所带来效益较为客观地显现出来,费用效益分析正是完成这项任务最有说服力的工具。我国的环境经济学发展近三十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环境政策,包括政策的设计、分析和评估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研究的结论通常是对环境政策效果的浅层描述。由于缺少有效的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研究结果通常只能对现有的政策进行局部修正,却回答不了该项政策是否原本就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根本性问题。费用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核心内容,也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深入的领域。 二、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研究综述 1 . 国外研究综述 费用效益分析的思想最初起源于法国人杜波伊特( Jules Dupuit ),在其 1844 年写的《论公共工程效用的衡量》中指出:总的来说,公共工程的效益和公共工程将产生的直接收入通常不是一回事。美国的政府机构 1936 年开始在水利建设项目中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美国环保署的《经济分析导则》 是 EPA 为了提高决策水平而做出的持续努力的一部份,该导则为环境管理和政策的成本、 效益 、和经济影响提供分析的基本框架。该导则将环境政策的效益分成人类健康、愉悦、生态效益、减少物质损害四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常用评价方法,包括趋避行为法、陈述偏好法、医疗成本法、生产函数法等。 环境保护领域费用效益分析的成果多见于美国的未来资源研究所 (RFF) 成员,如弗里曼( A.Myrick Freeman )是环境领域进行价值评估的集大成者,他对于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是费用效益分析最基础和常用的工具。在其 1979 出版的《环境改善的效益》( The Benefits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中描述了当时效益分析技术的状况,接下来在 1993 年又出版了《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系统地提出了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和理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价值难以量化的难题。通过建立各种剂量反应关系,众多的环境价值定量方法在他的书中归纳出来,如对健康和寿命的评价、房地产价值模型等。 RFF 成员克尼斯( Kneese )首次尝试在环境领域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在《环境保护的费用 - 效益分析》( 1984 年)中, 他综合了波特内( Paul R.Portney )、拉斯韦尔( Harold D Lasswell )等人的研究,对美国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酸雨、水污染的控制和改善进行了效益方面的评估。这项研究是极具价值的,通过直观的数据给决策者传达环境质量改善后的货币化收益。 RFF 的费用效益分析小组在 2006 年对哥伦比亚的环境政策效果与效率进行了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哥伦比亚的大气、水、土地、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环境政策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判断政策有效性的主要依据就是看政策的实施是否达到当初的设计目标,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就是目标 - 现状对比,在总体上有一些对费用和效果的评估。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这只是一份政策评估报告,并不是一项专门的费用效益分析研究。 M M.Hufschmidt 著、过孝民等译的《环境经济评估指引:环境、自然系统与发展》( 1989 年)继承了 RFF 的众多研究,并明确提出对受体的分析,将基本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物质与能量守恒方法确定环境变化对受体的影响。 尽管如此,这里的受体关注的仍然是自然体,也就是指没有将社会性考虑进去的单个自然属性的物体,例如对植物叶子的影响、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等。而没有进一步将这些受体与关系、利益等联系起来,这些研究在建立剂量 - 反应关系上有较大的贡献,但仍然没有涉及到干系人的分析。 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基本属于对国外研究的追随,这从研究的时间上也充分得以体现。 1980 至 1990 年代,我国相继出现了在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环境质量改善效益评价等与费用效益分析紧密相关的研究。 刘鸿亮院士主编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实例》( 1988 ) ,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就环境政策(书中用环境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该书指出了费用效益分析在环境决策中的本质用途:那就是对为实现某一环境目标的众多环境政策进行排序、择优。在其理论部分也提到费用效益分析的目的应该在于对已查明的每一个效益和费用定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本研究的干系人分析的思想相一致。但是,在该研究的实证部分,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仍然是总体上的,即结论中只给出一个总体上的费 - 效比,并没有得到不同干系人所受的影响。之后国内鲜有对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相关的研究主要关注污染损失定量方法、项目或工程评价等。 如夏光的一项研究估算了中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期间由于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损失。 宋国 君等对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尽管该研究没有着重于费用效益上的评估,但提出了政策评估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思路,即要得出可靠的评估结论,不能依靠单一的评估方法或信息来源,而应当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得到可相互核实、印证的评估结论。 综合以上对国内外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环境外部性的量化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在资源价值评价、污染损失评估、环境效益货币化的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尽管仍不成熟。但是,在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方面仍然存在以上两方面问题: (1) 大多数的费用效益分析仅仅止步于对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或浓度减少的评估,很少深入到由于环境质量改善而导致的受体影响,特别是忽视了环境政策中费用的分担和效益的分享问题。因此,已有的研究往往过分强调总体的效率,即总的费用效益比,但缺乏公平性方面的考虑。 (2) 少有对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大部分集中于对环境工程、项目等单个环境行为的费用效益分析或评估,而环境政策的影响显然更加广泛和复杂,更加具有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必要。 三、 费用效益分析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针对上文归纳的两方面问题,本文认为在改进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上,有两个关键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首先就是对政策费用和效益的分离、分类,使得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在多种维度上具有可比性,而不是单单的货币维度。其次,费用效益分析不仅要考虑政策的总体效率,更要考虑政策对于不同人群的费用分担和效果分享状况,因为公平也是公共政策需要考虑的的重要方面。 (一)费用和效益的分离、分类 政策的费用 / 成本包括政策的执行成本(主体是政府,用于政策制定、实施、监管成本)和遵守成本(主体是企业,为达到某项政策规定所需投入的设备、材料、人员等成本)。在费用方面只考虑为达到政策目标而发生的直接费用,间接的费用将被纳入效益的考虑,只不过是负的效益。由于费用的发生通常是确定的,所以费用的计量较之效益的计量更为简单,为了表述简洁,下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效益,但所说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费用的计量。 首先是政策效果的判别。环境政策效果的判别包括效果的确认和分离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不是独立或具有先后顺序的两个步骤,两者可以同步或交叉进行。政策效果的确认可以通过监测、或者人身感受来获得,分离则更为复杂,要避免重复计算,即要把同时发生的政策效果分配给不同的政策。环境政策效果的分离不仅要借助于一般的环境科学监测和预测,也可借助调查、访谈等社会学方法,并强调这些方法在反映政策公平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从效果转化为效益。从政策效果到政策效益,要经过一个量化、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要把以环境科学语言表述的政策结果转化为用经济学或数学的语言表述的政策收益。一部分环境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直接反映出来,这部分效果转化为可衡量、可核查的经济效益,可用精确的货币化数值表示;而另一部分(且往往是大部分)效果却不能或暂时不能进入市场,没有真实的市场价格,但却是具有价值的,这部分效果以非货币的形式表示,生态效益或社会效益(如人均寿命提高 1 年)。一般的环境价值评估研究通常将第二种效果通过估算转化为货币价值,进而与第一种效益相加,得出以货币数值表示的总效益。但是根据数学常识,一个精确的数值与一个近似数值相加后,其加和值的精度是与近似值的精度相同的,这反而使得原本部分精确的政策效果变得完全不精确。况且,在对环境效果进行货币化估算时,不同标准和模型下计算出来的结果差异动则成倍,甚至数量级都不一样。因此,看似精确的数字实际上是完全不精确的。 本文认为,效益的表达不应当局限于用单一的货币单位衡量,而应将其分类,以向量的形式表示,可以是二维、三维、多维向量。采用几维取决于对效益的分类,有几类就有几维。政策的净效益是效益向量和费用向量加和,而不仅是数字的加和。如图 1 所示,该图中将费用和效益分成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两类,例如 E 1 = ( 100 元,周边群众舒适度提高 10% ),费用和效益分别是坐标系中的一个二维向量,政策的净效益是效益向量与费用向量的差向量。 A: 方案 1 净效益 B: 方案 2 净效益 货币化效益 / 费用(元) 图 1 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向量 (二) 干系人分析: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基于干系人分析的费用效益评估方法见图 2 。 政策目标 可选政策 1 可选政策 2 可选政策 n 干系人 1 干系人 2 干系人 i C 1 B 1 C 2 B 2 C i B i 净效益或费效比 NB 2 或 B 2 / C 2 NB i 或 B i / C i 政策 2 的总净效益或费效比 政策 1 的总净效益或费效比 政策 n 的总净效益或费效比 效率原则:总净效益或效 - 费比最大 公平原则:干系人费用效益对称。 政策集 干系人分析 费效分析 政策筛选 / 排序 图 2 基于干系人分析的环境政策费用效益评估 图中将费用效益分析作为政策设计或预评估阶段的分析工具,目的是在众多的可选政策集合中选取最有效的一组,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首先是将政策所涉及的干系人识别出来,进而对各干系人在该政策组合下所支付的费用 (C i ) 和获得的效益 (B i ) 进行分析,得出净收益 (NB i ) 或费效比 (B/C) ,通过对不同干系人的净收益进行向量加和,最后得出政策的总净收益或费效比。政策手段筛选的原则一方面是政策的总净收益最大,另一方面是各干系人能够享受到与其支付的费用相称的政策收益,决策者在权衡公平和效率之后作出最终的政策选择。 特别地,考虑到代际外部性,后代虽然无法直接分担和分享政策的成本、收益,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承受一部分政策的后果,且由于长时间跨度的累积,这部分政策后果有时候甚至大过发生在当代的后果。因此,在干系人的识别中,后代也应当作为重要的一类。 四、 小结 理想的公共政策应该是使每个干系人都受益,也就是对每个干系人而言都是费用有效的,这样才能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政策作用机制 。实际上,任何完美的初始设计都不可避免政策的失效或低效,但这些失效或低效并不是存在于政策的全过程,可能仅存在于某些细微环节。因此,若将发生在不同干系人身上的费用效益分析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找出环境政策改进的具体环节了。基于干系人的费用效益分析,既能实现对政策总体费用有效性作出判断,按照效率对不同环境政策进行优先性排序;又能关注受政策影响的个体,看其所支付的费用与享受的效益是否对等,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基于干系人的费用效益分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首先从整个政策过程中费用效益最差的环节进行改进,所提高的福利归原本福利最差的人拥有,可以说,这种改进是边际概念(效率)和公平原则的完美统一和实现。综上,本文的结论如下: (1) 费用效益分析可应用在环境政策的评估、排序、和优化中,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目前缺乏研究,导致政策的设计、分析和评估停留在较低水平; (2) 费用效益分析是环境政策效率和效果定量化的方法,但追求用单一的货币化计量可能会导致比定性描述更大的误差,对费用和效益进行分类、多维度的向量表达方式更能放映真实状况,也能达到定量化的目标。 (3) 基于干系人的费用效益分析既可以考察政策整体效率,又可以判断受政策影响的个体的福利状况,有利于政策改进从最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同时实现政策的效率和公平目标。 EPA. Guidelines for Preparing Economic Analysis . U.S. EPA. 2000. ( 美 ) 克尼斯著 , 章子中 , 王燕清译 . 环境保护的费用 - 效益分析 . 北京 :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9. Allen Blackman, Richard Morgenstern, etc. Review of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lombia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 Washington, DC: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2006. M M.Hufschmidt 著 , 过孝民等译 . 环境经济评估指引:环境、自然系统与发展 . 台湾 : 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9. 刘鸿亮主编 .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实例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8. 徐嵩龄 .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实力与理论研究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8. 夏光 .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8. 宋国君 谭炳卿等编著 . 中国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评估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7. ( 美 ) William N.Dunn 著 , 谢明译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2.
个人分类: 刊出文章|4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已经到了需要大转向的时刻了?
zhangxw 2010-12-8 17:55
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已经到了需要大转向的时刻了? 张学文,2010.12.08 2010 年我国参加高考的学生回缩到 1000 万以内 2010 年进入新疆的拾棉花工人数不够 2008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南方农民工不够 都是独生子,谁去当兵? 爷爷奶奶退休,外公外婆退休,爸爸妈妈也退休了,而我的还要关照老婆、孩子!这种情况会成为未来的典型人口结构?再过 20 、 40 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是健康、还是另外一种非常可怕? 关心人口问题的马寅初作古了,制定计划生育的领导人作古了,我们要把他们定的政策闭着眼睛推广到什么时候? 昨天读易富贤先生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236 使我感触到问题严重,而我 2009 年的人口计算博客文章已经用了可怕二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822 。我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到了需要学术界、全社会大讨论的时刻了。其核心点是要看到 20/40 年后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逐步缺乏问题的严重性,人口政策不能万岁,要对 20,40 年以后的社会从现在就负责任,不能去犯新类型的错误。
个人分类: 一般科技.2.|3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出台及各地推进综述
cuncaoxin 2010-11-21 05:21
傅蕴德 2010 年 9 月 8 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10 月 10 日 正式颁布决定。国家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理为 战略选择引领方向 2009 年 11 月 3 日 温家宝总理 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 发表讲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出,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而且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产业就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其中一些产业又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此前的 9 月 21 日 、 22 日,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阐述了以新能源、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与海洋探索等为重点的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随后酝酿相关政策,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 国家部委和智囊机构规划与诠释 今年 1 月,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亚太总裁协会( APCEO )继 2010 年 9 月于中国吉林省成功主办首届( 2010 )世界新兴产业大会后,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将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攻略、发展动态及问题等总结形成了全球第一份《 2010 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并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国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报告认为新兴产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般来说,新兴产业是指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新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过程的形成期阶段的产业。 也有学者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伴随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以及新需求的产生、拉动而出现 , 对一国竞争力或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部门和行业。 各地 厉兵秣马分享蛋糕 各地加快推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部署,据笔者观察,这些省市、自治区在国务院决定发布之前已经在战略性产业布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并取得进展。 京津冀可实现对接合作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 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0 年 8 月 30 日 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 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 7 大新兴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中的重点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规划中的 55 个园区有一半在长株潭, 40% 的项目也都落在长株潭的范围内。  日前,吉林省国家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春举行揭牌仪式,吉林省将以此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黑龙江省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和现代化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LED 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内极具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合肥是我国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彩虹集团是国内光电行业领先的中央企业,目前正在中国 ( 合肥 ) 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建设彩虹高世代 TFT-LCD 玻璃基板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河南省把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七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采取了六方面政策保障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 二是制定加快产业发展政策;三是加快实施英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四是建立创新研发平台,为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五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投入;六是着力加快关键技术研究,推进重点领域技术产业化。 内蒙古自治区以风电、光伏产业、天然气制甲醇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代表世界煤化工领先水平的鄂尔多斯神华煤制油、包头神华煤制烯烃、伊泰煤制油项目已建成投产。 官员学者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江认为,严格意义上说 , 国际上并无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的通行阐述 , 只是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 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举措包括 : 部署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重点,更加重视通过培育市场、引导需求发展产业,创新投入方式,颁布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等。 对于产业升级 , 工信部规划司姚珺称 , 将通过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等途径实现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永伟总结出七条发展新兴产业的共性: 1. 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在掌握技术的领域发展新兴产业。 2. 通过体制、政策和市场的综合设计,才能实现新兴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需要体制创新的是靠政策补不上的,政策的问题有时候是市场所解决不了的。 3. 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依靠新进入者和中小企业发展新兴产业,要通过利益调整培育多元的市场结构。 4. 市场是选择和培育型新产业的基本力量。 5. 在发展初期,政府支持与必要的规制决定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政策的支持既关注研发也重视产业化。 6. 重视主流技术的升级,技术提升与市场应用要良性互动,重视培养初级市场或利用边缘市场逐步升级;既要防止过于支持低端的市场,而让低端走进高端,也就是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又防止过于追求高端,技术标准定的过高,让给国外技术主导本国市场应用进程。 7. 产业链或者产业群是新兴产业形成的标志。   据一位参与《决定》规划的专家介绍,确定七大产业为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从这些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以及广泛的就业带动效益等方面考虑。这些产业有些在近期能发挥带动作用,有的则是在近期有较大发展或具有中长期战略意义的产业。该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但是行业的前瞻性和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今年 1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论述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个规律。   11 月 16 日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二届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要实现美好宏图,需要解决转变指导理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三大问题,否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将面临新瓶装旧酒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近日将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的产能过剩列为目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面临两大突出难题之一。而此次新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单独提出,可见在新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比重较低的背景下,中央对发展新能源的鼓励态度没有改变。 全球攻略: 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 在当前后危机时代,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 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明显看出美国期待着以新能源革命作为整个工业体系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发动一场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 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 ( 太阳能 ) 等新兴行业。还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 25 并加以实施,成为日本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 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 5 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 3 家研究伙伴 , 计划在 2011 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 17 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笔者认为,世界发达国家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侧重点也各有千秋,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技术轨道、科研实力、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 , 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头。这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个人分类: 技术创新|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高”雷你吗?
陈龙珠 2010-11-10 21:02
从技术层面上看,疑似近些年 连续地银行超贷 促进了物价的上涨和潜在的通胀? 然而,近10天来,传媒不时地出现三高一个新词。晚饭后上网检索拟予学习,只是读后还真地迷惑了起来:这位国家发改委 高官的三高提法 ,若已在国家政策上予以实施了,则各地抑制涨价不就变成了抵制国家走向强盛了吗? 摘编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10月30日举行的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所以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 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 发改委副司长周望军 : 四原因致物价上涨过快 热钱炒作列其中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25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马化腾之流发房补是一种坏政策
thickdoor 2010-10-29 16:29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的住房补贴拟发放人员名单,该市第三季度将向684人发放住房补贴,里面有个闪亮的名字腾讯集团CEO马化腾。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作为地方级领军人才,马化腾每月可获得3100元的购房贴息。在最新的胡润财富排名榜中,马化腾以293亿元资产名列第二。 截至今年5月底,深圳市共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457名,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8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748名,后备级人才629名。截至目前,深圳市共为这些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296人次,共计3244万元。 马化腾缺这3100的补贴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以他的资产,买个房子还要贷款?那简直是个笑话。但是,马化腾该拿这笔钱吗?答案却是肯定的,合法收入为什么不能拿?有消息称,马化腾将拿这笔钱做慈善,拿着政府白给的钱做点小善事,既帮助了别人又陶冶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看来,这是一件大好事了?网友的议论纷纷纯属没事找事、瞎发泄喽?未必。 政府有三项基本职能。第一是建设市场经济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第二是合理分配国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第三是健全法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三项职能中,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服务。 在建设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政府应遵循效率优先原则,致力于建立法律和规则、合理运用调控杠杆,在为企业竞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同时,引导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应遵循公平优先原则,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实现合理的财富流动,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控制贫富差距扩大。效率与公平要实现相对平衡,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牢靠的基础和保障。 深圳市给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房补用意很明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个弯子绕的确实不小。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自然得从执行结果的利弊消长来考量,深圳这个政策是否实现了利的最大化呢? 马化腾有293亿的资产,每月3100元的房补自然是九牛一毛,多它一点不多,少它一点不少。对于其他的企业高管,这些钱的实际意义几乎相同。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市,高科技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已经形成人才吸纳的内在逻辑,发放房补绝对不会成为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此举的最大效益,只是传播意义上的锦上添花。 没有实现利的最大化,这个政策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没能推动效率的提高,却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实现。政府的收入来自税收,拿了老百姓的钱,就得给老百姓办事。3244万元,相当可以做点像样的事了,直接发给富翁和金领阶层,总不免有劫贫济富之嫌。现在,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质疑、批评这项政策,甚至激起了对马化腾的仇富心理,足以反映公众对分配公平的担忧、反感的情绪。 因此,深圳市给马化腾之流发房补,是不折不扣坏政策,是好心办了坏事。这样的政策不仅深圳有,广东、厦门、福州、河北也有,引进人才没有错,但在人才的评价条件制定方面不能过高到毫无意义的地步,实际上,在某一地域、某一领域、某一产业内,领军人物不宜过多,合理的人才梯队更能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在GDP为王的积累、扩张时代,政府总有为促进经济发展不择手段的冲动,也遵循着自己的内在逻辑:只有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集体性需求。 这种冲动是值得警惕的,首先,政府既不能以效率的名义损害公平,也不能以预想性的集体代表意识损害个人利益。其次,发展经济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人民幸福的主要推动力而非唯一,政府过分强调一点容易被GDP冲昏头脑,作出不恰当甚至荒唐的决定,陷入向资源、环境以及后代掠夺财富的自我毁灭式发展。
个人分类: 假正经|3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转载】开放获取对大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pkustm 2010-10-25 14:31
正在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会场,想起刚发表的这篇文章,转贴在此与同行交流。 【注】这篇文章发表在《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上(钟灿涛, 董成文,季燕江. 开放获取对大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4):120-126.) 这里贴出来的与正式发表的版本略有不同。 ====== 开放获取对大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Open Access on Universi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摘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术论文的发表和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开放获取可提高论文的利用率,明显提升作者和所在机构的学术影响。开放获取运动的宗旨符合大学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定位。建立大学机构知识库( IR )并采取适当的 强制性 政策保证存储率和存储质量能够提高我国大学的科学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本文在分析开放获取对大学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的开放获取政策和机构知识库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brings new models for 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cademic papers. Open Access (OA) can increase usage of academic papers, apparently enhance academic impact of authors and their institutions. The object of Open Acess conforms with the mission of universtities, including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Establishement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R) in universties and applying proper mandated policy to ensure deposit rate and quality can dramatically enhance the scienctific impact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facilitat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impact of Open Access movement o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Open Access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学术论文,开放获取,大学,机构知识库 Key Words: Academic Papers, Open Access,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1 开放获取运动简介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最重要平台之一。在以纸媒体为主的时期,学术期刊很好地完成了组织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以及透过发行渠道完成学术信息传播的使命,并形成了学术出版的独特商业模式。 学者和大学出版论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科学创新和大学教育。出于商业利益以及行为上的惯性,围绕学术出版和传播的大型出版集团和数据库机构逐渐偏离了其服务于学术交流的初衷。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在垄断学术出版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的价格,资料显示,截止到 2004 年近 10 年间科学、技术、医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价格每年上涨 20% 左右 。全球大学及主要研究机构每年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来购买各种学术资源。 正如 MIT 图书馆馆长 Ann Wolpert 所说: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出版商已经忽略了学术的价值 。 传统学术出版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因特网所带来的低成本传播优势,没有主动演化出适应网络时代新环境的业务模式。 但因特网逐渐成为重要学术交流平台的趋势无法逆转。源于学术界内部的动力开始对这一形势做出响应。最初主要发生在个人层次,部分学者自发地利用因特网进行学术交流,其形式有 Email 、讨论组、个人主页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动地适应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新环境,并逐渐发展到学科层次(如物理学领域广泛使用的预印本存储系统 arxiv.org )。 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简称 OA )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开放获取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 根据 Peter Suber 的定义,开放获取是指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 。 开放获取运动的实质就是通过消除价格壁垒和许可壁垒,促进学术信息的免费获取和自由使用 。 2001 年以来, 召开了有关开放获取 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 提出并确立了 对开放获取活动影响深远的 系列 倡议、宣言、原则和策略 ,如 BOAI 、 百斯达 宣言和柏林宣言等 。开放获取 运动 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并 取得了丰硕 的 成果。 开放获取运动也已经从最初单纯地应对学术期刊危机发展为对整个学术交流机制的反思和流程的再造,对整个学术生态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实现开放获取主要有两种模式。绿色 OA 模式是将学术研究论文等存储在机构 / 学科知识库(也有人称为仓储库)中( Institutional/Subject Repositories )供读者免费获取。黄金 OA 模式则是直接创建 OA 期刊或将传统期刊转化为 OA 期刊。其论文同行评审方式与传统期刊一样,但其成本主要通过向作者收费来弥补。发表论文所需要的费用最终仍然是通过研究项目的资助或作者所在机构转移支付。无论是黄金模式还是绿色模式,开放获取都可提高学术论文的利用率,大大增强作者及所在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根据 DOAJ 的数据,截止到 2009 年 12 月底全球出版的 OA 期刊已达 4000 种,但中国仅有约 20 种。 2 开放获取对大学战略层面的影响 大学的三项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知识、传授 / 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 开放获取运动有助于大学实现这三大主要任务,直接触及到大学的核心价值。 在网络环境下,一所大学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扩大其影响力,进一步服务公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网络影响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效率 。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可以预期的是,这一趋势将会影响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因此开放获取对大学的影响首先是战略性的。 2.1 开放获取可提升大学的科研影响力 大学科研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论文引用数量等指标(包括新发展出来的针对大学等科研机构的 H 指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并不直接从其所生产的学术论文中受益,而是受益于由此所带来的学术影响。学术论文的影响力直接依赖于其能见度,任何限制论文访问的措施,对于提升大学的科研影响力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大量的研究表明开放获取的文章比非开放获取的文章影响力要高许多。对从 1992 至 2003 年 12 年间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商业、心理学、健康学、政治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法律等在内的 10 个不同学科论文引用情况的研究发现开放获取( OA )文章比非 OA 文章拥有 36% 至 172% 的引用优势 。 在所有针对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情况都是一项权重很大的指标,因此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科研影响力,并进而影响到对大学的评价和评级。 2.2 开放获取有助于提高大学声誉和品牌 大学声誉是自身科研影响力的一种自然反映。开放获取能够提高做为大学最主要学术产品的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大学和研究机构本身影响力,进而大大提升其声誉 。 大学品牌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认可程度越高,它的社会声誉就越好,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相比没有采取开放获取政策的大学,较早采取开放获取政策的大学将具有先发优势、质量优势、使用优势以及竞争优势 。这一竞争优势将会随着未来走向 100% OA 的过程 而逐渐减小直到消失,但过渡阶段,这一竞争优势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公众对大学领导地位的认同度也不容小视。 南开普敦大学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系( ECS )在全球第一个要求所有发表的研究论文都必须存储在本系的机构知识库中。在 2004 年底南开普敦大学又在全校范围内实行了强制性的论文自存储政策。 Peter Hirst 2006 年给出的表征大学影响的 G 因子排名中,英国南开普敦大学名列英国第 3 ,全球第 25 。 邱均平等进行的中国重点大学网络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通过 Google Scholar 对各个大学进行搜索来进行,发现搜索结果数量大于 10 万条的共 25 所,不足中国重点高校总数的 20% ,而超过 100 万条的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大学 。 2.3 开放获取提高大学争取资源的能力 大学以及其它研究机构之间是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源于机构对师资与教学和科研资助市场的竞争。机构学术地位与学术品牌成为赢得先机和取胜的最主要砝码。对于高校来说,其学术成就与学术品牌优势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教育和研究资助。这些资助既可以来源于国家与政府的公共资助,也可以来源于企业或团体的私人资助 。 大学整体的科研绩效评价不仅对于大学的声誉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到大学的资源获取能力。英国的 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 和澳大利亚的 RQF(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 RQF) 是面向大学的研究评估,评估的结果用于确定各大学获得的固定部分经费(独立于通过竞争争取的研究经费)。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财教 233 号)明确要求主管部门负责对高校基本科研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未来其分配机制也需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绩效进行调整。 除了直接的政府经费以外,大学还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开放获取使学术成果更容易传播到学术的院墙之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大学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和社会捐赠,并吸引到更好的学生。 3 开放获取对大学运营层面的影响 除了战略层面的影响以外,开放获取对于大学运营层面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覆盖了从科研人员个人到整个学校的所有层面。 3.1 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方便 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过程可直接受益于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要了解前沿进展需要阅读最新文献。开放获取方式发布的论文(以及相关材料)方便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师和学生可直接从网上找到全文来阅读。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大量学术期刊和电子数据库的中国高校来说,这一点犹为重要。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术信息表现形式的创新。在论文或附件中使用音频、视频以及其它形式的原始数据可以更好地表现和支持文章的学术观点,方便学生和其它科研人员理解。 3.2 完善大学科研产出的管理 研究表明,建设机构知识库是最容易实现的开放获取( OA )方式。所谓机构知识库是指用于管理和传播机构成员研究成果的一系列服务系统 。机构知识库是对机构内成员智力产品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并提供开放利用的知识传播与知识服务系统 。 机构知识库可以建立大学本身知识生产的全面永久记录;大学知识库还是一个良好的 营销 工具 。通过更好地管理大学的智力成果,同时将大学的所有知识产出集中起来,能够使研究人员和大学管理层更高效地评估这些成果的价值,甚至能够通过成果的转化来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 2001 年建立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知识库是机构知识库的最初雏形 。截止到 3 月底,全球已经有近 900 多所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库。 3.3 提高大学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效率 年终以及职务晋升的过程中,大学都会对教师进行内部绩效考核。建立规范的机构知识库,可以大大降低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统计和核实工作的工作量,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效率。大学也面临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压力,完善的机构知识库,再结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方便大学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学校的整体科研情况。 Steven Harnad 就建议所有英国的研究型大学员工都应当建立并持续更新一份标准化简历以方便 RAE 评估。简历中应当包含每篇已发表论文全文在本大学知识库中的链接 。 4 大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中的作用 大学始终是创新的先锋,理应成为开放获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国外的经验表明, 大学可通过普及概念、鼓励发表、创建设施以及制定政策四个方面的行动来推动开放获取的发展。 4.1 开放获取理念的普及和教育 开放获取运动源于学术界应对学术期刊危机的努力。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开放获取运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从整个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获取运动实际上是网络时代学术界对学术交流危机的自然响应,是对现有学术交流系统的反思、修正和发展。 学术意义上的开放获取并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了解,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开放获取运动完全符合科学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方法-同行评议,不应将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开发获取行为与不经评议即可自由发表的个人主页、博客、 BBS 等在线发表平台相混淆。 所有针对学术论文的主要开放获取计划都非常强调同行评审的重要性。做为优秀开放获取期刊的代表,开放获取期刊 PLoS Biology 自 2003 年 10 月创刊起就被 Thomson ISI 收录评估 , 2005 年该刊首次 ISI 影响因子就达到 13.9 ,高居生命科学类引用率最高期刊的榜首。 机构知识库( IR )的概念同样容易产生混淆。仅就字面来看,学位论文库、科研数据库以及学术论文库都可以看作是 IR 的一种,并且与机构本身的知识管理和数据资产管理密切相关。但在具体的讨论和语境中,一定要明确具体的内涵。在涉及 OA 的讨论(如本文)中,对机构知识库( IR )最狭义的理解就是存储本机构发表的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并免费供其它用户使用的数据库系统。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依赖于其观念的普及。大学在普及开放获取理念以及明确相关概念方面采取积极的行动也是其教育职能的一个自然体现。 4.2 支持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 由于开放获仍然是相对较新的事物,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对于开放获取的好处了解仍不多,再加上对版权等问题的担心以及人本身的惰性,许多人可能不愿意向 OA 期刊投稿 。 为了实现开放获取的诸多优点,大学要鼓励教师在开放期刊上发表文章,并提供补偿文章发表成本的机制。同时支持创办 OA 期刊或将现有传统期刊转变为 OA 期刊(例如,我国大学学报应当尽可能地转变为 OA 方式来出版)。 大学有义务协助教员了解知识产权和版权管理政策,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与出版商的谈判,保证教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哈佛大学为了解决教员发表 OA 论文以及进行自存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为教员提供咨询和帮助,专门新成立了 学术交流办公室 ( Office for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这一新机构,协助副校长办公室解释相关政策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4.3 创建开放获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建立机构知识库符合大学消费、生产并传播学术成果的根本目标。 建设机构知识库是目前最容易实现的开放获取( OA )方式。 目前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 Dspace 、 Eprints 和 Fedora 系统。 当然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建立并非仅仅架设一套学术论文的存储和管理系统那么简单。 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学校最高层的重视和多个部门的协调行动。信息和网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图书馆部门提供业务运营支持,科研及人事管理部门从科研绩效和人员考核的角度制定引导性措施,保证存储的完整性和质量。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门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支持,帮助处理可能涉及到的复杂版权关系和利益冲突。大学员工则需要意识到整个工作的意义,并进而主动配合相关工作。 4 、制定强制性存储政策推动开放获取发展 真正的黄金 OA 期刊在所有学术期刊中的比例还较小,但大多数期刊都允许作者进行自存储和机构存储。没有强制性政策的情况下,现有机构知识库中文章的存储率仅约 10-20% 。为改变这种情况,美国国家卫生署( NIH )于 2008 年 初 通过了一项强制性政策。要求从 2008 年 4 月 7 日 开始所有基于 NIH 资助而发表的论文必须存储到 PubMed Central 数据库中 。 全球范围内大学建立的大多数知识库的内容也不丰富。大学需要加快采取强制性自存储措施的进程 。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在 2008 年上半年都通过了强制性自存储政策,要求所有教员发表的论文必须存储在本校的开放获取知识库中(除非有充足的理由获得每篇论文需独立申请的豁免) 。 2009 年 3 月 18 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教员会议又以全票通过了开放获取决议 MIT 教员的学术文章对公众免费开放并可在网络上获取。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政策是在一些学院施行, MIT 的这项政策则是作为教员投票结果首次在全校范围内施行 。 这些著名院校的行动为全球其它大学,包括中国大学,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榜样。 5 推进国内大学开放获取行动的具体措施 总体来说,国内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仍不理想。开放获取在国内大学的推广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 5.1 进一步加强对开放获取的认识 研究表明国内有关开放获取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图书馆和情报学领域的杂志上,反映了大多数学术研究人员对开放获取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 。这与国外大学教授们积极推动开放获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大学管理层面上对于开放获取和机构知识库的了解更为有限。这都造成国内大学对开放获取,特别是其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的科研论文,特别是高水平论文主要是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被国内同行看到。 高昂的订阅费用也使国内许多大学的科研人员无法及时阅读到最新的科技文献。应该说,我国大学是开放获取运动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享受开放获取的成果,还应当积极地做出贡献。对于大学管理层来说,更应积极了解开放获取对于大学的影响。事实上, 在我国大学中,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中推广开放获取运动,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的学术声誉,有利于我国大学的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有利于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内部科研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对大学的科研绩效评估,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的持续发展。 5.2 选准突破口推动开放获取在国内的发展 考虑到国情,短时间内在国内新创建大批纯 OA 学术期刊并不现实,而大多数国内传统学术期刊目前对转变为纯 OA 方式出版也并不热情。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最优秀的学术论文主要是发表在国外的英文期刊上,而这些期刊对于机构自存储大多数已经有较明确且积极的政策。因此,开放获取运动在国内大学的突破口还是应当从建设大学机构知识库开始。 当然,机构知识库可以涵盖的内容很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先从最简单的地方做起,重点先瞄准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来建设大学机构知识库。 目前在国内,在大学内建设大学知识库的只有厦门大学等很少的几所院校 。随着对开放获取认识的深入,不久一定会有更多的高校开始建设自己的机构知识库。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科技论文在线在经过粗放型论文发布、有选择地进行后评审以及优秀论文结集为电子期刊出版等几个阶段之后,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在促进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使科技论文在线成为大学 IR 联盟的可行性。科技论文在线通过先发表后评审的机制创新地解决了学术论文发表的时效性和质量保证之间的矛盾,在普及学术论文免费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相信其政府背景对于促进大学知识库的建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5.3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和推进机制 开放获取政策涉及到整个学术交流体系以及相关方利益,其复杂程度也是空前的。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要积极推动我国大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并进行必要的投入。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无论最初的推动来自何方,机构知识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但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则必须密切结合科研管理、人事绩效考核以及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等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来进行。国外大学的强制性措施,无论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学院级政策,还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全校性政策,实际上是以教员投票方式通过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强制。 考虑到我国大学治理的实际情况,政府和大学管理部门的推动更为关键。建议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等有关资助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开放获取政策与管理办法,并且进行必要的经费投入,推动各个大学开展各自的大学机构知识库( IR )建设;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特别是 985 建设的重点研究型大学应带头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建设大学机构知识库,大力推动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使校内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不断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声誉,促进大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 略 )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4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种政策很不好
xupeiyang 2010-10-23 06:30
1 当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2 当兵退役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3 当兵退役具有高职(专科)学历的,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6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方舟子-肖传国事件评述(二)--学术监督机构是虚拟机构?!
husherong 2010-10-18 19:27
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受理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工作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和举报。2005年4月,监督委员会出台了《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第三条 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宗旨是,维护科学基金制的公正性、科学性和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弘扬科学道德,反对科学不端行为,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三)对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管理以及实施等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监督委员会受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关科学基金申请、受理、评议、评审、实 施、结题及其他管理活动的实名投诉和举报。 第十九条 监督委员会受理有关下列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第二十条 监督委员会不受理下列投诉和举报:   (一)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无关的投诉和举报;   (二)属于学术争论的投诉和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章程》( 2005 年 3 月 17 日 五届二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 评:这个委员会只是对:(三)对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管理以及实施等进行监督;而且, 第二十条 监督委员会不受理下列投诉和举报:(二)属于学术争论的投诉和举报。 类似肖氏弧这样的问题,显然在进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门槛了! 三、投诉信受理的范围:对候选人提名书及附件内容的异议及其它违反院士增选有关规定行为的书面投诉和意见。不受理电话、口头、网络方式以及超过投诉规定截止日期的投诉。投诉信截止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匿名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信中确有实质性内容的,由学部常委会研究处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2006年12月8日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评:看来,肖传国虽曾经作为院士候选人,对方舟子的网络诉求工程院似乎没有接受的理由。 九、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关于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送我部。年底前,我部将对本《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 3号) 评:看来,教育部没有管这事,只是让下属单位管。 第三条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原则 1.尊重事实。相关部门妥善保存举报资料和相关材料,及时进行细致调查,实事求是地予以处理。《清华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经2003~2004学年度第7次校务会议通过,2003年12月17日) 评:对大学而言,不举报就不会调查,肖传国真的无处投诉?! 因为法院,譬如说北京市某法院:,该种理论在业界被认可的程度为纯学术探讨与争论问题,学术上的争论与分歧应在学术范围内解决,而非依靠法律来解决学术分歧问题。 两小时庭审后,法官最终提出疑问:是否学术造假,究竟能由哪个权威部门裁定?(西安交大长江学者状告老师侵犯名誉权案再度开庭 学术造假究竟谁能裁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1日06:59 中国青年报) 不是的! 法官裁定不了,还是有机构管的,那就是人民团体中国科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科技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研究中的浮躁现象,促进科学道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要求。 第四章 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负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监督所属全国学会及会员、相关科技工作者执行科学道德规范情况,建立会员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报。   第二十七条 调查学术不端行为应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原则。应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对举报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在调查过程中,准确把握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第二十八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重视社会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委托相关学会、组织或部门进行事实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第三章 监 督 第十四条 学会应建立科学道德专门委员会或相关机制,制订本学会的科学道德规范及对科学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并负有本学会科学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建立合理有效、公正透明的查处程序及规则,受理对所属会员科学不端行为的投诉,并知会有关单位,必要时开展联合调查。对调查属实的科学不端行为,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开处理结果。 第十六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所属学会执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的情况及科学道德状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将采取相应措施,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实施必要的处罚。《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9年9月7日中国科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评述:看来,只有这个人民团体有资格来管管法官不懂,其它政府部门可能不屑管的学术问题了! 可是,肖方的事历经10年,科学道德专门委员会生活在桃花源中?! 如果网络上的揭露的不算投诉可以不管,那么,作为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对方肖事件作出反应又依据的那条那律呐?! 我们反过来是否可以理解:凡是不通过正式途径,也不是经有关当局批准的网络或媒体发布的消息,都是非法的,不可接受的? 建议: 有关方面,说的是官方。 看看: 全国财政科技拨款总额达到了2581.8亿元(2008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600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约为2000万,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RD人员总量为196.5万人年,RD科学家工程师总量达到159.2万人年。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人员分别为15.4万人年、28.9万人年和152.2万人年。(中国科技统计2009年度报告) 如此多的经费,如此多的人员,竟然只有一家人民团体来管,而且是投诉了才来管。也不知道中国大陆有多少人知道要找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专门委员会? 因为,北京与西安审理学术腐败案子的法官都可能不知道,学术问题不决,得问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专门委员会;违反党纪,得找纪律检查委员会;只有犯法,才找法院! 肖传国找过科协吗?! 看来,这次中国科协的表态,就当做做广告吧! 学术问题不决,找中国科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桐乡市委 政府关于2009年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 2009
pikeliu 2010-10-7 21:59
中共桐乡市委 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桐委〔2009〕3号 (2009年2月17日)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按照保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现就2009年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 扶持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1、加速土地流转。对依法组织成片新流转土地面积100亩以上、签约土地流转合同五年以上,一次性给予流出农户每亩100元奖励,村级组织每亩100元工作经费;对利用冬闲田成片季节性流转种植粮油面积20亩以上,给予经营主体每亩20元的奖励,村级组织每亩15元工作经费。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本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服务组织、直接为农服务的企业、农民购置粮油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的机械设备,除上级补助外给予15-30%配套补助;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化示范基地创新服务机制,购置新型农机、新建农机库房、开展植保统防统治给予重点奖励。 3、扶持专业服务组织。对各类服务组织或农户创办小蚕共育室一期蚕种饲养量50张以上的给予每张10-15元的奖励;对各类服务组织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示范推广应用、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项目给予3-5万元奖励。 (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4、扶持都市型生态农业。对新建100亩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主导产业种养示范基地和接轨大城市合作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类型每亩奖励50-150元;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无公害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奖励标准提高50%。 5、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对新建成连片50亩以上、签约土地流转合同五年以上的钢管大棚和毛竹大棚(避雨栽培)、梨V型栽培的设施农业基地,分别按每亩1500-2500元、500-600元给予奖励。 6、鼓励规模化生态养殖。对养殖散户搬迁入园,养殖量存栏畜3000头(禽1万羽)以上的规模化生态畜禽小区,新建的畜禽棚舍给予每平方米10-20元的奖励,对利用新技术改进畜禽治污设施的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对小区硬化道路、污水管网和道路绿化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给予每平方米10-30元、每米10-30元和每平方米3-4元的奖励。 (三)扶持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实力 7、增强农业龙头组织带动功能。对新评为桐乡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市场实施的生产性投资项目给予投资额3-5%的奖励;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市场新建投资额10万元以上的初级农产品包装、保鲜、储藏项目给予投资额15-30%限额30万元的奖励。 8、发展订单农业。对实施订单农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种植业类每千亩、畜类每万头(禽类每十万羽)0.5-2.5万元给予奖励;经立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农业、联结基地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的项目给予5-10万元的奖励。 9、鼓励创牌争优。对获得嘉兴市级、省级、国家级农博会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分别奖励0.2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分别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 10、经年度考核,对在扩大规模、实缴税金、质量安全、自主创新、社会贡献等综合业绩名列前茅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给予2-10万元奖励;对运行规范、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作用强等综合业绩名列前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2-5万元奖励。 二、工业经济 扶持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加大有效投入,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突出提升工业基础平台和装备水平,鼓励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提升产业层次,鼓励集群发展 11、鼓励工业生产性投入。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工业生产性投入任务完成好、质量高的镇、街道、开发区的奖励。 1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引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符合《桐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改造提升类项目,给予单个企业设备投资额1-2%限额100万元的奖励。 1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扶持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设备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符合《桐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引进类项目,给予单个企业设备投资额2-4%限额150万元的奖励。 14、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培育力度。对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通过司法途径认定的减半执行);对新获得浙江名牌或浙江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老字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专项用于品牌宣传;对新获得嘉兴市、桐乡市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集中宣传。 15、鼓励创建区域品牌。对新获得全国性的产业名镇或制造基地的镇(街道)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16、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主导制订国际标准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补助100万元,主导制订国家标准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补助20万元,主导制订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补助10万元,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补助5万元;承担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或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企业或组织,分别一次性补助50万元和20万元; 获得国家、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的企业或组织,分别一次性补助50万元、20万元;设立质量奖,对我市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或组织,每年评出2家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 17、对实施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单个项目总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或经确认的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单个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给予专项优惠政策。 (二)培育企业梯队,促进集约发展 18、鼓励优势企业上市。对上市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上市挂牌后给予企业团队200万元奖励,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并经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给予1000万元的补助,用于企业上市前期费用、办理相关手续缴纳的税费(五年内未上市的由财政收回),以及企业上市下年度起五年内缴纳所得税比上市当年度增长部分中的市财政留成中核定补助给企业,上市后首次募集资金在5亿元以上投入我市的再增加500万元补助;对收购市外上市公司,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入本市的,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19、发展总部经济。对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集团公司总部(包括工业和服务业)从外地迁入桐乡的,达到销售限额并纳税在本市的,奖励企业100万元。 20、鼓励企业实施兼并和收购,推动企业资产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低成本扩张。在兼并收购中涉及到土地、房产、设备、车船等资产转让过户相关税费,地方留成部分以财政奖励的形式予以一定的补助。 21、实施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构建新型企业梯队结构。按照竞争入围、动态管理、年度考核、优胜劣汰的原则,着力培育10家大企业大集团,提升20家传统特色企业(其中10家精品名牌企业),壮大30家新兴行业企业,扶持4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其中2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对入围的培育对象,经年度考核合格后,在执行第12条、13条生产性投资项目奖励政策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单个企业最高限额再提高100万元;对入围企业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的改造提升类项目和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鼓励引进类项目,在建造厂房(含生产需要的配套用房)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免收或缓缴,其他项目给予现行标准50%减免或缓缴;对百家工业企业培育中年度考核优胜的企业经营者给予奖励。 22、设立企业新型工业化考核奖,鼓励中小型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考核范围为当年度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照新型工业化考核要求,对年度考核得分前10名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每个获奖企业经营者奖励5万元。 23、设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奖,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在当年企业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1亿元且销售收入和实缴税金比上年增幅20%以上的企业中,评选出年度十佳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每个企业经营者奖励5万元。 24、鼓励微小企业上规模。实施微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微小企业提档升级。由镇街道和工业主管部门排选出一批规模以下企业,作为发展升级为规模以上的重点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对当年新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其上年超过200万元的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在当年按上年投资奖励政策予以兑现。 25、设立企业发展贡献奖,对发展速度快、实缴税金多、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奖励。当年实缴税金达到500万元-4000万元,增幅在20%以上的,按以下标准奖励: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5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奖励1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奖励15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奖励20万元,当年实缴税金增幅在10-20%的按同标准减半奖励;当年实缴税金达到4000万元以上,增幅在12%以上的,按以下标准奖励:4000万元-5000万元奖励30万元,5000万元以上奖励50万元,当年实缴税金增幅在8-12%的按同标准减半奖励。 26、建设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服务平台,安排企业管理创新服务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家培训、企业管理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形象策划、宣传和运行监测,以及管理先进的奖励等。 (三)加大平台建设,推动集聚发展 27、加快推进工业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配套。对镇、街道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3-6%限额100万元的补助,开发区、临杭经济区、特色产业集群区块给予要素倾斜。 28、加快临杭经济区开发建设。设立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临杭经济区西部五镇的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以进一步做大做优西部五镇的发展平台,增强承接杭迁企业等市外内资项目的能力,推进我市招商引资步伐,提升我市在杭州都市经济圈中的整体竞争力。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29、鼓励创办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建造标准厂房。对列入全市规划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标准厂房建设,优先保证建设用地需要,并可按同时期同区域最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挂牌出让;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现行标准的50%减免或缓缴;经验收合格、已取得房产证的建设业主,给予每平方米10-60元的补助,分三年到位。开展创业基地和标准厂房示范项目创建活动,被评为桐乡市级示范创业基地、嘉兴市级标准厂房建设示范镇的,分别给予5-10万元、10-15万元工作经费补助。 30、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对诚信担保公司为中小工业企业担保贷款的,按月平均担保余额2%进行风险补偿,最高给予每年注册资金6%限额300万元的补助,并由财政增加10%左右限额500万元的资本金。 31、支持高新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安排1000万元创业风险投资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科技型高成长性创业投资项目,可参与风险投资或实行风险补偿,引导风险投资公司参与本市风险投资项目。 三、科技创新 扶持方向:积极推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技术创新 32、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实施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列入有经费资助的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按规定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对列入无经费资助的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经验收或成果登记的每项给予限额5-10万元资助;对列入市级重大、重点和一般科技项目并组织实施的,分别给予30万元以上、10-30万元和10万元以下的经费资助;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给予一次性5-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33、鼓励发明创造。对当年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国外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每项分别奖励1000元、3000元、2万元、3万元和5万元;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并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给予限额3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专利示范镇(街道)给予5万元的奖励。 34、鼓励农业科技进步。对列入市级重大、重点和一般科技项目以及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按工业企业标准支持。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分别给予8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分别给予每村20万元的奖励。 35、设立政府科技进步奖。对实施主体在桐乡的单位和个人获得国家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单位或个人,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同时获奖的,按获奖的最高档次给予奖励;对评选为年度十佳科技进步企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集聚创新资源,推进科创平台建设 36、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对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团队式、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为重点,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企业、高等院校或个人开展科技合作,并实施项目或共建研发机构等形式创新载体的,经评审验收后,给予实施主体限额30万元的经费资助,对接轨上海、杭州的合作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分别给予5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的经费资助。 37、支持创建省级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安排1000万元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体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改善创新条件,强化公共服务和区域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38、支持市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孵化器)建设。安排孵化器专项资金,用于市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来孵化器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进入市科技孵化器的高新技术项目,每项给予限额20万元的经费资助。 (三)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 39、鼓励信息产业发展。对信息产业工业企业技改投入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培育新兴产业政策从高执行;对新获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登记并投入实际销售的软件产品,根据实绩给予企业一次性限额5万元的奖励,经省认定的软件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40、加快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评定为信息化示范项目的,给予投资额的10-30%限额20万元的补助;对依托块状经济建立的服务平台,为50家以上中小企业服务的网上平台、创建具开放性为行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经申报评定后给予投资额的10-30%限额10万元的补助。 四、开放型经济与招商引资 扶持方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衡发展;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一)坚持招商选资,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 41、鼓励新办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所在镇、街道新办合同外资300万美元以上且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工业项目,在桐乡经济开发区新办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且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工业项目,自实际缴纳增值税起,按实到注册资本中的外方出资部分(折算成人民币)的10%以内给予奖励,分二年(50%、50%)到位,同时自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起,按实到注册资本中的外方出资部分(折算成人民币)的10%以内给予奖励,分三年(30%、30%、40%)到位,当年度享受不足,以后年度不予补足。但奖励额分别不超过该企业当年度实际缴纳增值税(净入库)、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的50%。 42、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凡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或《桐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引进类、改造提升类外资工业项目在投产后增资扩股的,对设备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单个企业设备投资额2-4%限额150万元的奖励(享受第41条政策期限未满的除外)。 43、凡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桐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引进类,达到规定投资强度,合同外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含增资或以并购、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的外资项目),在项目报批和建设过程中减免或缓缴有关规费。 44、经市项目评审小组认定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一项一策,单独制订相关优惠政策。 45、对确认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作出特别贡献的引荐人,给予一定的引荐奖。对我市产业升级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农业、工业、包括教育卫生等服务业项目引进的市外内资参照执行。 (二)优化进出口结构,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 46、壮大出口企业群体。对新出口企业自营出口额达到5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的,分别奖励5万元和10万元;对经市外经贸局认定的外贸出口中介服务机构,每推动自营出口超10万美元的企业1家,奖励1万元。 47、鼓励企业出口。对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且名列前5位的企业,每家奖励5万元,名列前6-10位的企业,每家奖励3万元;对出口规模列前5位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每家奖励3万元;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拓展服务外包业务,对出口规模列前3位的出口企业,每家奖励5万元。设立出口企业十佳奖,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增幅综合评定,前5位奖励10万元,6-10位奖励5万元。单个企业同时获得上述四类奖项的,从优选择一项执行。 48、支持企业争创出口品牌。获得嘉兴市出口名牌、浙江省出口名牌、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每个名牌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50万元;鼓励企业境外注册商标,申请注册成功后,奖励1-3万元,单个企业全年奖励限额10万元;鼓励企业开展管理体系、产品国际性认证,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产品认证的给予2-3万元奖励,单个企业全年奖励限额10万元。 49、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按实际缴纳保费的50%予以支持,对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出口品牌荣誉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按实际保费支出的6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全年补助限额80万元;对企业参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的考察、游说、赴境外抗辩、参加听证会、培训费用以及相关工作经费等予以一定的支持。 50、鼓励开展进口贸易。对各类外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进口额增长且名列前3位的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 (三)鼓励境外投资和参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51、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在境外开办(包括增资)生产型企业、研发中心、资源开发型企业的,自取得各级外经贸部门批准证书起一年内在当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按中方投资额的1-2%限额30万元奖励企业;对在境外开办贸易公司和办事处的,自取得各级外经贸部门批准证书起一年内在当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给予单个项目5-10万元奖励。 52、支持企业参展。参加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境内外展会,按每个标准摊位费用境内1万元、境外2-3万元奖励,费用未达到奖励标准的,按实际发生费用奖励,参加由外经贸局组织的促进桐乡产业发展的境外重点展会给予摊位费全额奖励,对各级出口名牌和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参展给予摊位费全额奖励,单个企业全年奖励限额10万元;对由市统一组织或行业协会组团本地企业开展招商、商品展示等,规模达到境外10家、境内20家以上的,给予组织方每次10万元奖励;由外经贸局统一组织的境外展览产业宣传、特别装修资金按实补助。 五、服务业 扶持方向:鼓励服务业与生产领域逐步分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壮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53、鼓励二、三产业分离。鼓励工业企业将科技、物流、贸易、设计、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服务分离组建服务业企业,分离后企业新增的负担,地方实得部分三年内给予奖励;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经税务部门批准三年内给予减征,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手续、降低费用。 54、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用地按照工业用地标准实行招拍挂,地方行政性规费给予50%减免,当年实际新增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3%限额100万元的奖励。 55、发展楼宇经济。对民营新建办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8000万元以上集科技、金融、会展、培训、信息、商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楼宇配套服务项目,给予按其新增投资额1-3%限额100万元的奖励,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性行政规费给予50%减免。 56、培育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对民间新组建的有助于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全市性、全省性、全国性行业协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30万元补助。 (二)做大做强专业市场和旅游业 57、提升专业市场档次。对重点专业市场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的地方性行政规费给予50%减免;对新办重点专业市场开铺率80%以上,达到不分割比例,按不分割的经营性商铺实际投资额给予1-3%限额100万元的奖励;三年内企业地方性行政规费给予50%减免;从市场开发起上缴地方留成部分的适当比例,建立市场平台建设培育资金进行试点;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入驻新办重点专业市场设立省级以上地区总代理达到一年以上的,给予经营者一次性5-10万元奖励。经市政府批准的专业特色街,可参照执行重点专业市场的有关政策。 58、增强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对新进驻专业市场的省级及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检测中心等服务业公共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20-50万元补助。 59、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贸市场,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地方性行政规费给予50%减免;新建市场的经营户有关地方性行政规费给予50%减免。 60、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开发前景好、影响大的旅游建设项目,当年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投资额给予1-3%限额100万元的奖励。 61、扩大地接规模。对市内旅行社当年接待来桐游客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且比上年有增长,按增量人数给予限额8万元的奖励;安排地接游客在市内星级饭店住宿人数达到500人次以上且比上年有增长,按累计人数给予限额8万元的追加奖励。 62、鼓励服务业企业创牌。新评上3星、4星、5星专业市场,国家3A、4A、5A级景区的,分别给予5万元、15万元、50万元奖励;新评上省级、国家级服务业品牌(老字号),分别给予15万元、50万元奖励;新评上3星、 4星、5星的饭店(宾馆),分别给予5万元、50万元、500万元奖励(按市场地价取得土地的);新评为嘉兴市十强旅行社、浙江省百强旅行社,分别给予5万元、30万元奖励;对新评上4星、5星的旅游购物点,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被命名为省、嘉兴市旅游经济强镇、省特色旅游村的,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 (三)培育拓展现代服务业 63、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对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按注册资本的1-2%给予限额50万元的奖励。 64、发展新型商贸业。对新办连锁配送、汽车4S等新型商贸企业,硬件设施和管理系统新增投入2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投资额给予1-3%限额30万元的奖励。 65、鼓励发展社会服务业。对民间投资新建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康复等社会服务业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1-3%限额50万元的奖励。 66、鼓励服务业企业壮大争优。对个体工商户变更注册为服务业企业的,给予登记费用免除的优惠,并在三年内给予年度新增地方实得部分适当奖励。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上规模档次,按照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小等指标,采取年终考核,一年一评的办法,设立服务业行业企业优秀奖、企业发展贡献奖、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奖。 六、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扶持方向:鼓励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推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67、鼓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对列入桐乡市循环经济年度计划的项目,根据循环经济的贡献和投资规模的大小按培育新兴产业投资奖励政策从高执行。 68、鼓励创建循环型示范企业、工业(农业)示范区、镇街道。对被评为市级及以上循环型示范企业、工业(农业)示范区、镇街道的,给予一次性3-5万元的奖励。 69、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经认定的绿色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经审核的清洁生产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项目,按其贡献和投资规模给予限额30万元的奖励。 70、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对符合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当年新增面积在100亩以上或投资农业景观在50万元以上的生态休闲农业园,给予3-10万元的奖励。 71、鼓励使用有机肥。对农业基地(园区)、种植大户使用本市有机肥厂利用当地畜禽粪便加工的有机肥,给予每吨100元的奖励,对利用生物环保养猪垫料加工有机肥的按比例折算奖励标准提高50%。 72、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对生态畜禽小区、非新增养殖户的规模养殖大户除饲养肉猪外建造的治污处理的沼气工程设施,按投入的30-50%给予奖励。 (二)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鼓励节能降耗 73、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对社会效益明显、节能效果显著的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节水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以及国家、省、嘉兴市鼓励推广的新型能源、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给予项目限额50万元的奖励;被列入国家、省节能推广目录的节能产品,给予开发企业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开展节能竞赛活动,被评为市级及以上节能示范(先进)企业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74、鼓励建造节能型建筑。凡新建项目被评为省、市级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75、对采用节水节电技术,利用太阳能等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市场、商贸、旅游、宾馆酒店等项目,按照节能减排的实际成效给予限额20万元的奖励;对新授予省级、国家级绿色饭店称号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三)加强环境整治,鼓励减排治污 76、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及减排项目,按工程总投资额的10%限额30万元给予奖励,其中,企业减排工程项目,凡能超额完成国家减排任务的,在与省以上补助不重复的前提下,其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并列入年度市重点工程项目的,给予限额5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下、不列入年度重点工程项目的,给予限额30万元的奖励;对污泥治理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适当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 77、企业在完成国家削减任务后有多余排污指标的,可进行排污权交易;可交易排污权的出让和转让优先优惠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桐乡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倾斜,通过公开挂牌、拍卖或协议方式取得排污权交易价,属鼓励引进类项目或改造提升类项目的调整为成交价的50%为最终价,属于允许类项目的调整为成交价的80%为最终价。 七、附则 78、本政策意见中涉及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与招商引资、服务业等相关政策条款,分别由财政局、农经局、经贸局、科技局、外经贸局和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由发改局、财政局、农经局、经贸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负责解释;上述各部门应会同财政局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79、本政策意见实施过程中,市级各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参展部分统一归口在开放型经济与招商引资部分,项目操作和资金使用按职能分工原则分别由农经局、外经贸局、经贸局、发改局实施;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由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实施。 80、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集中支付、绩效挂钩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由财政局建立奖励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奖励项目情况;对当年的各种专项奖励资金按性质分块相对集中时间由市财政统一支付;各主管部门要对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及时跟踪管理,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奖励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对审计、检查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取消资格、收回奖金。 81、凡同类奖项不得重复享受,应按最优惠的条款执行;除新办企业外,企业获得的各类奖励总额不得超过其当年对市地方财政贡献的50%。 82、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当年度内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得享受扶持奖励:(1)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2)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3)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4)企业或企业经营者发生严重违法事件的。当年度出现下列情况的酌情削减扶持奖励资金额度:(1)未完成当年度减排任务的;(2)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高于即期全市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亩均产出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 83、本政策意见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除继续执行市政府 10号专题会议纪要和桐外经 20号文件的规定外,原有同类政策同时废止;本政策意见如与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相抵触的,则按上级政策规定执行。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贾志云对改进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的五点建议有重要参考价值
xupeiyang 2010-9-20 07:44
(1)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以引导科研人员投稿给中国期刊。目前,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依赖于在JCR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家高端论文流向国际期刊。然而,由于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内纳税人,因此,在使用这些科研经费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有义务发展中国的期刊事业,从而使中国科技期刊展示出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水平。因此,建议在划拨科研经费和课题验收时,可仿照对《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倾斜政策5,积极鼓励科学家将一定比例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 (2)建议采取措施,鼓励学科代表性期刊加大国际化力度,通过刊登国际优质稿件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待晋升为国际重要期刊时,自然能吸引中国科学家的高端研究成果,从而展示中国的科研水平; (3)建议进行期刊改造。目前中国学术期刊最大的问题是重复出版6,并且有些期刊所覆盖的领域泛而不专,而国际期刊的发展趋势是期刊专门化,越专的期刊,越容易吸引到高水平的稿件。建议对学科老化而又有替代性期刊的刊物在高起点上进行改造,凝练办刊方向,从而在迎合科学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4)建议重新审视中科院期刊编辑的定位。编辑的素质以及学术水平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影响很大,根据编辑的工作性质进行分类管理,从理念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中科院期刊学术编辑队伍的建设; (5)建议用学科导向替代资助期刊时的SCI导向,确定资助对象时应考虑到中国科学发展的学科布局。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科院在资助期刊时,都很强调SCI(收录与否和影响因子的高低),那些未被SCI收录的学科代表性期刊被边缘化了。本研究提示,接受经费资助的期刊,其学术影响力并没有提升。如果基金资助的导向调整为学科导向,目前受资助的SCI期刊(很多SCI期刊为学科代表性期刊)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又可惠及更大范围的学科代表性期刊,为改善这些期刊的办刊条件和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目前,科技期刊的低谷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软肋之一,也影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际影响力5*。要走出低谷,迫切需要改善有关管理政策。 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折射出管理政策需要改善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101作者:贾志云 全文见 http://www.bulletin.cas.cn/dqml/ysyxb/201007/t20100719_2907138.html 分析文章称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需改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737.shtm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3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策
metanb 2010-9-17 20:10
政策是高层意志的反映。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longfo 2010-9-8 07:41
菲律宾杀人了 日本抓人了 美国军演了 中国熊了 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整天批评这个批评那个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别骂科研做的不好了 别骂这个计划那个计划了 把根整好才最重要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3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技春耕时节的那道风景线-----基金漫谈 (研教散记6)
carldy 2010-8-16 12:53
这里转载的是唐常杰老师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270 科技春耕时节的那道风景线-----基金漫谈 (研教散记6) -----基金申请中的苦辣酸甜和批准率干预 ( 说明: 《科技导报》的苏青博士和任胜利博士约我写一篇 漫谈 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短文,先写了这篇《研教散记 6 》。 一人在一问题上的体会就只那么几点 ,可看出尽管语言不同,有些要点在《散记 1 》出现过,投稿的版本在篇幅,内容,标题上做了改动,现等候发表。征询了《导报》意见,原来的《散记 6 》还可以 在博文上出现。) 1 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在高校和科研所 , 每年冬春之交,教师、科研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面孔,频繁出入科技管理部门,或满面洋溢着一股兴奋,或眉宇中透出一丝隐忧;或英气勃勃,或略带疲惫, ... 这道特殊的风景线告诉圈中人,一年一度科技春耕的大忙季节 --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来临了。 申请并获准自然科学基金不是小事。对单位,它是科技评估,学科建设、学校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教师,是未来两三年学术人生之托付,是晋升职称的条件积累,是建设团队的招兵旗;对初生的基础研究小团队,能否获准基金,可能是坚持、撤退、散伙还是转战的决策点。在提交基金申请书前的最后十天,基金梦中梦基金,万事唯此为大,申请者怎能不为它兴奋,为它担忧,为它疲惫? 二十多年中,我获准过八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两项配套的国际合作基金,还得到过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科学基金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分项目,等等。常有年轻教师来诉说申请基金之难,受到的压力之大,询问写申请的经验。借此漫谈栏目的机会,谈一些体会。 2 选题和撰写申请书 (1) 选题策略:朝前看,朝外看 . 选题于一念之间,常决定了基金项目的有和无。有了项目,研究者就把三年青春许给了项目,决定了几年的苦辣酸甜。选个好题目不亚于女要嫁对郎。 考察科学历史,一些好题目或选题于未来世界所需,或来自于留心观察,他山借石。 朝前看 ,即朝未来的社会需求看。如果能知道五年十年后,社会需要而现在没有,且自己可能作出来的技术,肯定是个好课题。这类题目太需要想象力,但不乏成功者,例如提出关系数据库的 E.F.Codd, 例如电子邮件发明者,例如 Web 的先驱者。 上面的方法需要能洞察大自然未泄的天机,不容易做到。退而求其次,还可以观察大自然已泄的天机。即 朝外看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唐代画家张璪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自然世界、社会生活时不时会给有准备的人以启示。计算机科学中,遗传算法,鸟群算法,蚁群算法,基因表达式编程(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 一种数据挖掘的新方法),都是计算机科学家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社会的需求,常催生新奇之产品;生物的启示,常指示造化之神工。他山之石启发出来的思维往往是原创;我们在作关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第一个基金项目过程中,偶然一次看关于生物转基因技术的科普节目,启发我们申请并得到了新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转基因表达式编程的数据挖掘。 ( 2 ) 撰写申请书,四项基本原则:新、深、实,严 。 (a)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基础研究项目,为未来几年、十几年的技术实现修桥铺路,是在科技大兵团到来之前占领知识的制高点;新是第一重要的。在评审基金项目时,常为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而拍案叫绝,每每看到这样的项目,耳目一新,倦意顿消,自然会给出好评。 (b) 深刻、深入,关于关键技术和突破点的阐述应能说服评审人,申请人不只是有奇思妙想,还进行了深入思考,让评审人相信,这笔钱给他不会扔在水里; (c) 实在、实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是骡子是马,都要在计算机上遛遛,常常要求实现原型等等 ; ( d )严谨,展示我是认真的。稍有失误,就会像埃蒙斯在高手如云的奥运会射击场,只好蓄芳待来年了。 ( 3 ) 持续发展的项目,作一个,准备一个 基金项目周期一般三年, 第一年为项目展开奠基,不会轻松,可能没时间思考下一项目。从第二年,研究者心情愉快,此时可随时思考 What is my next project? , 每读一篇论文(包括高级科普的和外学科的),每听一个报告,或自己的课题组每取得一项成果, 都有四问:已经做了什么,还没有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可以作为下一个项目吗?,经过一年的酝酿,到第三个年头,就要为下一个项目做点预研, 例如发表一两篇预研的论文,在申请书提交前的半年,就开始和研究生讨论、写提纲,甚至开始填写申请书了,把项目做成连续剧,不断深入,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常虑则小虑,否则,不忧有大忧,丰年备歉不是新思维,哲人先贤早有论述,刘伯承元帅在淮海战役中说: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 可称为三阶段战役思想的典范。 3 计算告诉咱,成功在前方 下面的计算将给你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让我们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好消息给我们展示成功的前景。 坏消息:如果总体批准率为 20% ,自认为水平在前 50% ,则中标率 40% ,这小于掷硬币的概率。 所以常有人调侃,中标了是意外的惊喜。当拿到非常客气委婉的 reject 通知书时,认真的年轻人都是痛苦的,短则默哀三天,长则难过几月。建议去吼两嗓子,特别推荐唱水手: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认真读评审专家的意见,明年再来。 好消息:按中标率 40% ,愚公移山三年,中标率 1- ( 1-0.4 ) ^3 =78.4% ,( 需要一些条件才成立,去创造这些条件 ) 。 电视剧《海浪行动》的片尾曲中,有这样几句: 因为相信梦想在前方,就把艰难险阻当作风景欣赏 ;, 因为渔火点亮了海洋,相信黑夜过后就有黎明曙光 ,挺适用于此情此景。 4 一个政策干预的思想实验 如果把通讯评审的结果和分为低中高三类,低类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低评,基本上不会中标;高类得到了全部专家的好评,基本上没问题,他们将稳稳地拿走一定比例(可能是 5% )的项目;中类则是有争议类,也是本文关注的类。根据多次参评经验,中类有下列特点: l 中类的申请者年富力强,有成果,还未成大名,需要扶持; l 中类是不错的类,评审专家常说,看到这么多好项目,真舍不得把哪一个拿下去。无奈名额有限,只好优中选优; l 中类的类内距很小,用数据挖掘的行话,是一个紧致的类; l 由于上一条特点,中类得分有机遇性成分,或多或少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包括申请人所在学校、评审人的兴趣和水平,等等。 l 中类和低类有较大的差距 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善待中类? 模仿物理学家解释相对论时采用的思想实验:秘密地选少数样本( 5-10 个)分别寄给两个预先划定的评审组,每组五人,按规定评审和统计。 估计有下列结果:大多数样本的两组评分会在同一个等级,两组的评审结果至多相差一个等级,但在同一个等级中的排序会有差别,甚至是明显的差别。 就像在高考时,在划定分数线之后,一些人很可能因为一分之差,走入了分岔函数的另一个分支。老师们都知道,一分之差不一定是真正的实力差别。无奈游戏规则已经确定,一个可行的方法是给中间类中落选者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梦,蓄芳待来年。 笔者正进行的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研究干预规则的挖掘技术。给个简单例子,某项技术指标(或政策)作微小的调整(行话称为干预),会导致什么结果?下面就以基金批准率为例作继续上述思想实验,避开复杂的概念和公式,给一个外专业朋友也能理解的计算。 从网上查到 2008 年青年基金批准率 22.51% ,面上基金批准率 18.1% ,对高中低的分布,略去对高中低的量化描述,下面的计算假定 高类占 5% ,中类占 35% 。适当简化模型,假定计算中需要的条件都成立。 按上述假定,中间类申请者不怕失败,愚公移山连续努力三年,会有什么前景呢? 简单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表 1 ( 中类占 35% ,按 2008 中标率,中间类连续努力三年结果) 一年中标率 连续申请两年中标率 连续申请三年中标率 面上基金 (18.1-5)/35=37.4% . 1-(1-0.374) 2 =60.8% 1-(1-0.374) 3 =75.5% 青年基金 (22.5-5)/35=50% 1-(1-0.5) 2 =75% 1-(1-0.5) 3 =87.5% 讨论:青年基金的 22.5% 的录用率比较合适,面上基金批准率 18.1% 略嫌低了一点。笔者在网上查到, 2008 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在与数据挖掘相关性最大的 IIS (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System )领域的批准率为 20% 。( http://dellweb.bfa.nsf.gov / wdfr3/BOTTOM.ASP DRILLINFO 0502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 ) 干预方法:如果面上基金批准率从 18.1% 提升到 19.5% (专业术语:微扰),批准项目数增加 (19.5-18.1)/18.1=7.7% ,(或者把单项经费大约减少 7.2% ),会得到下列结果: 表 2 ( 中类占 35% ,整体中标率 =19.5% ,中间类连续努力三年的结果) 一年中标率 连续申请两年中标率 连续申请两年中标率 面上基金 (19.5-5)/35=41.42% 1-(1-0.4142) 2 =65.7% 1-(1-0.4142) 3 =79.9% 干预的结果,使得中间类的愚公移山者连续三年努力的中标率从 75.5% 提高到 79.9%.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一个和谐的结果 , 它给年轻人一个希望,一个梦,有梦就会不觉三年长。 上面在若干假定上做了思想实验,仅供参考。数据挖掘应该在真实的数据上进行,基金委领导和管理专家才有资格和数据资本作出权威的挖掘结论。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1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球自转的原因是什么?
maokebiao 2010-8-4 14:31
原作者:海阳冷风添加时间:2008-10-07原文发表:2007-02-08 人气:219 来源: http://www.geoenv.cn/lrm_article/ef/60088.html 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地球自转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星云假说误导了地球科学。地球无故不会转,它内部没有动力!现地球之所以24小时自转一周,是因为它在以每小时10万多公里的速度绕日公转,且途中遇到太阳风的侧面推力,使高空产生等离子西风环流,高空西风又推动地面西风和向东涌的洋流,进而推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一、地球在自转地球自己转 ?今天人们所说的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绕日运行的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旋转一周,这是现行时间标量的依据,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地球自转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转这一自然现象。?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然而,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自转的原因是什么?自转的动力从哪里获得?为什么选择现在的方向、姿态、速度自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是要求去重复说明地球在自转这种已被证实的自然现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现象背后的原因,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及其制约因素。 ?地球自己转已经是在说明地球自转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转的动力在于自己,在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外部,在于自身具有的内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转并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而是否定地球内部有推动自己旋转的动力,如同水磨旋转的动力并不在于磨体内部一样。故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若把两者等同起来,便是一种误等。 ?二、误等误导了分支科学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把地球在自转的现象归结为是地球自身的行为,并未更多地意识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也没仔细质疑过地球自己转的动力来源。一代代人大胆地在地球自己转这一基础上,开垦着一块块分支科学的园地,其中地质力学、大气动力学等,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角动量、惯性、科里奥利效应等,引为自身的力源;天体物理学用地球自己转的原理,去解释其它行星、天体的运动;哲学家们据此概括出事物运动的动力都存在于事物内部这样的普遍规律;还有的分支学科运用这一原理圆满地解释过其它自然现象。在这样的气氛下,谁若撬地球自己转这块基石,难免会触动一系列分支学科发生连锁地震,科学界必群起而攻之。 ?问题是,由误等误导的这些科学分支已经走到非常困难的境地。如气象学一直以为,风就是由于地球自己转而产生纬向环流的,而金星243天才自转一周,它却有比地球更大的纬向风,又作何解释?地质力学认为,山脉是地壳跟不上地球自己转的转速而向西滑动堆挤而成的,那么金星自己几乎不转,它地表上两条巨大的山系和大峡谷是怎么来的?另外抱给你一个地球,把它放在太空同样的轨道上,它会自转吗?到底地球自己转还是不转的问题,已经尖锐地提到现代科学的面前,无法回避。 三、虚构的星云说 ?科学并没有做错题,结论与事实不符的原因在于被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所误导。自哥白尼证实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后,人们就开始探索地球自转的动因。300年前的牛顿力学便精确地描述了地球的自转及其进动,但牛顿并未从物理学上论及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而是简单地把它归因为上帝的第一推动。 ?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根据牛顿定理试论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力学起源》一书中,虚构出一种原始星云,地球在这种星云的引力收缩中诞生,于是保留着收缩时所产生的旋转惯性,从此永恒地按牛顿惯性定律旋转,地球自己转的动力是地球形成时与生俱来的,地球自转的原因在于地球物质自身的引力,力源在地球内部,地核的旋转角速度应大于地壳。?随着拉普拉斯把这套虚构的假说数学化,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诞生,地球自己转被公认为是地球在自转现象的原因,并成为战胜上帝推动说的有力武器。 ?当然,琼斯捷费利斯的碰撞潮汐说、施米特的俘获说、本纳季的新灾变说等,在地球旋转惯性的最初来源问题上提出过不同看法和推导,但在地球自转的力源问题上与康德并无两样,即地球内部一直保留着某种原始的旋转惯性。这些假说的推论过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第一大前提都是虚构的,没有观测和实验的证据。 ?科学不能建立在无法实验验证的假说基础之上,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是不可靠的,不能作为科学立论的基础。况且,康德所臆造的原始星云根本就不存在。如果50亿年前有原始星云,50亿光年远处就不会有星光传来,因为星云是不发光的。现既然有星光传来,说明那里没有星云。同理,50亿年后,那里的人类看到咱们太阳的星光时,也说我们这里曾是原始星云,你信吗?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5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让一个建议或者一项方案得到实施
cutefay 2010-8-3 15:26
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或者某群人向领导或者其他人提了一些建议,但领导或其他人并没有采纳。 在企业界还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某个企业请咨询公司做咨询,最后的咨询方案却没有得到实施。 为何别人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有一种原因是别人觉得这个建议不好不愿意采纳这个建议;另一种原因是建议虽好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没办法实施。同理,为什么咨询方案得不到实施,有一种原因是咨询方案不好企业不愿意实施,另外一种原因是,咨询方案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很有困难。 下面说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下: 我认识的一位管理学方面的老师的妻子去一个商厦买鞋子,她看中了一双鞋子,七百多元钱,无奈那双鞋子没有合适她的尺码,导购员里的人跟她说这款鞋子过几天才能够再进一批,让她过几天再来买。结果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了老师的妻子没有再回来买这双鞋了。对于这店面而言,是到手的鸭子又飞了。而刚好这老师是这品牌鞋子的咨询顾问,他分析了这件事情,并向该品牌公司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导购员可以跟潜在的顾客这么说:您看中的鞋子缺货实在很抱歉,您是否能够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等我们货到的时候把您要的鞋子给您快递过去。老师的这个建议是非常好的,这种办法不仅仅能够抓住到手的鸭子,并且能够让这只鸭子成为这个品牌忠诚的客户。并且,如果进行成本分析,卖掉这双鞋子可以赚好几百元钱,而只需要额外付出几元钱的快递费,非常合算。而当这位老师跟企业的负责人谈过之后,企业的负责人说:您有所不知,这办法我们实行不了。因为要多付出的几元钱的快递费我们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来出,任何部门都不愿意多出这几元钱的快递费。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小故事:这位老师提出的建议虽然很好,对企业也很有利,但是企业却因为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没办法实施。要让这个建议得到很好的实施,就需要调整企业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需要大费一番波折。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些建议虽然看似简单,但建议的实施却很困难。 因此,一个好的建议或者方案,并不仅仅要看起来好,最重要的是这个好的建议或方案真正可实施。局外人在提出一个建议或做出一个政策方案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内部的真实情况,因此,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没办法实施。并且,即使是局内人,有些隐藏得比较深的一些阻碍也未必能够考虑到,因此局内人提出的建议或者方案也未必可以试试。 什么是真正的可实施?一方面,这个方案要能实施下去;另一方面,实施下去之后不能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方面要能够治好病,另一方面是治好了别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哪些是阻碍方案实施的最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利益问题,另一个是流程问题。如果一项新的方案损害了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利益,这个人或者这群人肯定会千方百计阻止这方案的实施。如果一项新的方案与现有的工作流程相冲突,那也实施不了,只能改变或者修正现有的工作流程。然而有的时候工作流程的改变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再增加或者调整一些内部的制度才能够实现,这个过程中可能又会引发其他问题。而往往流程问题虽然麻烦,但是却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而利益问题,有时候很难解决。 要解决阻碍方案实施的利益问题,有以下两种方法: 1、找到双赢的方法,让原本会在方案实施中失去利益的人们得到其他的补偿。例如,可以给反对者一些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或者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让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大家皆大欢喜。 2、上面的方法虽然好,但是很多情况下不容易找到这样的双赢的办法,并且有的时候双赢意味着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这个时候就只能采取措施,让反对者失去决策权,例如调到其他部门去等等。 无论是上述哪种办法,只要反对者的实力足够强大,要实施一项方案都是很困难。这就要看想实施这项方案的最高领导者们对实施这项方案的决心如何,能够付出的代价如何。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一些黑暗的社会现象的整治,不是没办法整治,而是看领导整治的决心如何。 结束语:我们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或者在网上写一些建议性的文章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建议使用者的情况限制,考虑到建议本身实施的可行性如何,是否会产生副作用,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可以辅助采取哪些措施,这样的建议的实操性更强。如果建议不具有可实施性,那么说了跟白说一样。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8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靠“买船”和“租船”能否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梦?
zhumengjin 2010-8-2 02:04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联合蹂躏之后从此一蹶不振,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帽子。我们知道,船坚炮利是科技相对发达的必然产物,近代和当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的直接原因在于科技的相对落后。缩小、甚至消除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如何实现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强盛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国家应该也必须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执行长期发展战略。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根本,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关系国家命脉,必须加大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的力度。然而,从目前执行的国家科技人才政策中,我们只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历史重演。 以史为鉴,中国军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几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但凡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靠买船和租船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永远只能受制于人,永远没有后来居上的可能。买船和租船注定是让国家落后、自愿受制于人的自宫思维。 科技人才队伍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国家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国家不着眼于自身培养能力的发展,而是全面引入买船和租船的发展思路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思维对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只会起到弊大于利的负面作用。 在我国科技的某些空白和明显薄弱的领域,花费额外的资源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适量的尖端人才是无可争议的,但全国各行各业都舍本逐末,各个领域都像搞政治运动那样干起买船和租船的勾当就必然是灾难性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很多事情只要演变成带政治任务的全民运动,多半会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带来或大或小的伤害。从百到千,再从千到万,当人才计划不分领域、不分规模而无限扩大,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政治运动时,必将对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长期伤害。恕我直言,当前轰轰烈烈进行的各种人才计划的本质就是花费纳税人的高额血汗钱,在国际上用高价购买别人培养好的现成人才,根本不管该领域是不是真的需要,反正买人的数量可以作为政绩就行。 实际上,很多连买都不是,由于有些人脚踏两只船,国家只不过是用买人的钱做了租人的事,并且租了还不能为我所用,租而不能用的实际效果就等于是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帮最富有的美国搞科技投入。 事实上,一个国家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底座所能垒起来的高度决定了塔尖所能达到的高度。 人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塔尖,所以塔尖很重要,但不能说塔的中底部不重要。没有金字塔中底座的建设和发展,也就不会有与国外金字塔一样高的塔尖。目前流传的这里钱多人傻,速来分羹的坊间语从侧面反映出国际顶尖人才们认为中国的¥是见者有份、不拿白不拿、而且随便混混就能拿很多¥的心态,这种在国外要拼命努力、在国内可以随便混混的心态实际上已经把中国金字塔的塔尖高度大大降低了。合理的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是从整个金字塔的建设来考虑,当整个人才平台建设好了,自然就会冒出有高度的塔尖来。一个国家的拔尖人才队伍是在金字塔的中底部人群的良性竞争中自动产生的,绝不是买卖来的。 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即使买来塔尖也发挥不了在国外所能发挥的作用,反而为吹破牛皮的人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空间。而我们都清楚,外来变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远胜于土著变种,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意思大家肯定都懂的。 目前国家不是从整个科技人才金字塔的建设来考虑,而是把大量的资源从广大金字塔的中底部吸收过来,用来维护、装饰买来的、租来的悬空塔尖。不过,悬空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垮掉的,不管被装饰得多么富丽堂皇。这种制造空中楼阁的人才政策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是时候反思目前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国家科技人才政策了!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1680 次阅读|38 个评论
[转载]家庭和政策拖住女性成才后腿
xupeiyang 2010-7-24 14:09
http://www.bioon.com/trends/comment/448531.shtml 刚刚在北京闭幕的第三世界女科技工作者大会上,一位马达加斯加女科学家讲述自己科研路上遭遇不公正待遇和艰难抗争的经历时,一度哽咽失语,发言稿最终由另外一位与会者代读。在发言稿的结尾,这位女科学家许下了这样一个心愿,我们期待更多的女人成为母亲和科学家。 此次大会上,来自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中外学者聚集一堂,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成长障碍和困境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 女性参与科研的规模优势未能转为质量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开幕式上披露,2003年世界女性研发人员约占研发人员总数的27%。其中,非洲为29%,亚洲为15%,欧洲为32%,美国为24%。 2009年,中国女性科技人员约1437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女性数量占总数的25.7%。 遗憾的是,这种规模优势未能转化成质量优势一边是女性参与科技的总量不断增长,女状元频出,大学校园阴盛阳衰;一边则是高层女科学家稀缺。 数据显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只有5%;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只有8人,占4.6%;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而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家组成员中,没有一位女性。 女科学家遭遇玻璃天花板的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以世界公认的科学界最高奖项之一 诺贝尔奖 为例,诺奖百余年历史上,女性获奖者少之又少,迄今全球有15位女科学家,16次获得诺贝尔奖,女性占2.8%。 截至2008 年的统计,在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方面,除居里夫人获得了1903年物理学奖与1911年化学奖外,只有1名女性获物理学奖,2名女性获化学奖。 家庭和政策拖住女性成才后腿,30岁成为男女分叉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赵兰香几年前曾听说一个故事:有一年,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生招考,几轮考试下来,结果录取的全都是女性。女生在考试方面的能力让她大为叹服。 不久后,赵兰香负责完成了我国近年来首项基于规模调查的《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课题,历时一年半的问卷调查涉及31个省区市,共发放了4240份问卷。 调查结果使包括这位科技政策研究者在内的很多人,对女性有了新认识。调查发现,即使从主观意识来看,男女在30岁以前,在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出什么事方面没有差异。一旦到了40岁以后,差异就明显,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雄心勃勃,女的则呈现相反的态势。 30~40岁之间,正是形成差异的时间段。赵兰香发现,一方面,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可能导致她的兴奋点就会有所转移。而当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牵扯着家长的很大部分精力。 另一方面,在这一年龄段,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使男女竞争的机会和起点形成一定的差距。女性这一时段正值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却开始生育,而男性则突飞猛进,更有利于将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譬如,目前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对年龄的限制是男女一刀切,超过35岁就不能再申请,而很多女性在此之前要完成生儿育女等任务,成果自然没有男性多。 一项对中国自然科学界中女性的专门研究显示,全国和省级学会女会员占总会员数的1/4,但女会员获得的研究项目却仅占总项目数的1/10。 一些国家的不平等现象甚至更加糟糕。如日本女物理工作者获得教授头衔平均比她们的男性同事晚10年。在美国一些名校,女教授与她们的男性同事相比,拥有较少的实验室、较小的办公空间和较低的工资。 在赵兰香看来,许多有潜质的女科技工作者,在家庭重担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还有一些则彻底放弃了科研,这对一个热爱科技的女性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结局,对于国家而言,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数量和比例的增多,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在事业上贡献她们的聪明才智! 打破玻璃天花板亟待立法支持 对女性参与科技的平等权利,尚缺乏有效的保障与关怀,有的甚至存在明显障碍。路甬祥院士呼吁,应该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立法内容,在法律和政策上,保障女性在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科研职位和科研资金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路甬祥院士建议,在具体科研与教育领域,可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研究基金、特别培训基金与女性科学组织或工作机构,为女性科学家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同时,在现有的研究基金和奖励评价中,应充分重视对女性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近年来则一直呼吁给生育后的科研女性一笔启动经费重返科学界,现在科学发展很快,生完小孩以后,原来的项目接不上了,让她们怎么做?回国人员都有启动资金,女性为什么不能有?在她看来,这样的支持意义重大。 赵兰香介绍,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女性的参与可以增加科学研究的多样性,男性思维和女性关注点会有所不同,女性富有的母爱,会渗透到她的工作中。比如,当前科学研究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问题,如何进行科技发展方向性的决策,在男性主宰的科技世界中,需要女性视角的关照。 国际上已经注意到科研领域男女性别的差异,并开始努力缩小这种差异。比如,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理事会制定了女性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席位计划,一些职位一定要专门留给女性。芬兰科学院从2000年开始,当一职位的申请者资格相当时,实行女性优先原则。韩国实施女性加入科学工程计划,请有成就的女科学家一对一培训有潜能的女中学生,吸引她们选择科学事业。 在第三世界女科技工作者大会一个分会场报告中,一位印度女科学家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自己的报告:男人的成长,是个体的成长;女人的成长,是家庭的成长,是国家的成长。( 生物谷 Bioon.com)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策”对么?
boxcar 2010-7-19 08:44
昨天中午看到武夷山老师的新博文 外有评估,内有对策 【1】,让我想到2个问题:对策到底是什么?对策一定对么? 对策,首先是应对之策。中国社会流行过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就是说党政机关自上而下地发布一项政策之后,下面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出一条巧妙的对策出来应付一下,形成所谓的应对之策,轻则偷懒耍滑,重则偷梁换柱。结果可想而知,基于再好的设想所值得的红头文件也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很可能在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旧的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如故,甚至因为这些对策造成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策,有时还是一种堆策。上头既然已经觉得下个红头文件的精神力度已经不够了,要来点儿带量化指标的东西搞个评估,那下边照样有办法,很简单的一个字堆,于是面对量化的评估,就有了堆策。缺啥指标我们就堆啥指标,面对本科教学评估,大学们缺地我们就征地,缺房咱就盖楼,欠硕士化率我们就一年进他N多的硕士毕业生(哪怕用完未来5年的计划指标也再所不惜),SCI文章偏少俺们就买擅长批量生产论文的设备、引进文章牛人造......,如此一路堆下来,何愁指标不达、评估成绩不优秀?! 对策,在堆策也难实现的时候,还可能变成兑策兑水策略。堆,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摞起来,如果实在的东西不够用甚至根本没有,还坚持要达到指标争得优秀的评价,为成功而不择手段之人会想到一个偏门(骗门)的招式兑水。于是,很多虚假的东西就会应运而生。就如大家对CEO们如果提出了应该有海外博士学位心理预期指标后,没有的可能就要赶紧去弄个西太之类的名校(这次已经大大的有名了,很多不知道麻绳理工的也知道西太了)的博士文凭回来。只不过,兑水策略的水分一旦被挤干,剩下的东西将更加干瘪而难看。 如果让我们平心静气、放长了眼光、不带任何一丝功利心地去看,以上三种对策,其实都是不对的,都算不上正确的策略,或者说都是很难持续发展的,时髦的说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应付一时的政策的对策,往往都是短期行为,算是一种未必正当的应急措施,这项政策的风头一过就拉倒,没有下文。应付评估检查的堆策是一种缺乏事前规划和认真实施的堆砌,就像为了证明自己的工程正在进行而买了堆砖头、水泥和沙土等建筑材料堆在路旁,但检查过后,没准会连自己都会把它们看成建筑垃圾。兑水策略就更加不堪了,因为假的迟早会被拆穿。 很多大家都明知道不对的对策之所以会出现,甚至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可能还在于许多政策缺乏连贯性,很多的评估具有明显的暂时性,所列的指标简单孤立,过于片面而不尽合理。正如我在以前的博文评价指标说中曾经写到 在不凸显指标的时候,这个整体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比较协调地发展,可是一旦形成了指标评价系统,人们就会为了疯狂地提高指标而忽视整体的正常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种种畸形和怪异的现象出现。【2】 对(正确)的对策,应该有利于长治久安的连贯、成系统、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多项措施,而非靠头痛医头,脚疼治脚的短期行为去疲于应付检查和评估,必须杜绝为追求高指标而进行疯狂的罗列堆砌甚至兑水造假行为。策略对路了,小到个人,中到一个集体,大到整个国家的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只会在一次次的虚耗和浪费中缴上不菲的学费,不断地留级,似乎永无毕业之日。 ~~~~~~~~~~~~~~~~~~~~~~~~~~~~~~~~~~~~~~~ 参考: 【1】武夷山: 外有评估,内有对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5120 【2】吕喆:评价指标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940
个人分类: 社会|6070 次阅读|6 个评论
积点德吧!读两则新闻有感
qlms 2010-7-4 13:31
看新闻,一则是《 新经济刺激措施可能重来 政府应对成最大变数 》。如果真的重来,意味着会发生什么,不多说了。 另外一则新闻是《 媒体称房租暴涨堪比绿豆 中介 1 小时抬价 800 元 》,这意味着什么,也不多说了。 只是希望,有关学家和有关部门,凭良心做点事,积点德吧! 愿天佑中华!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22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要让政策管死做事的人
whitesun 2010-6-30 23:06
不敢说自己在做事,实际上是单位底层的工作人员,做具体的事较多,从来都是别人管我,除了管学生外,我没钱管其他任何人。在这半年的工作中发现,大量的时间都在做没用的事,或者说不产生价值的事,整天用大好的时间等待这个签字,打印这么个表格,填写那么东西,说的好听点做这些事是为了产生更大的价值,为自己的发展而做。但细细一想,人的精力有限,国家花那么多的钱请各类工作人员审核或管你这么些做事的小小人物,处处让你把这个表填了,那个写个总结,到某某地方找谁谁签个字。说实话,办1毛钱的事成本都超过1块钱。例如带本科毕业设计,填了好几次没任何意义的表格,说实话,都在弄虚作假,谎报总期检查以及考勤,甚至答辩时明显知道某人不是自己做的,没学到什么,也无人指出,或不敢或没必要指出,期间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评论文,填这个表,那个表,这些事对学生、对自己不产生任何价值,都源于管理而来。我发现类似的情况普遍存在,所谓按照规章制度、按照政策做事,虽然是为了防止坏人得利,但把好人也拖进去,而且处处拖,拖到让你只能屈服,否则无法生存。说到底,要想解决好这类问题,就是不要让政策管死做事的人,让做产生真正有价值事的时间和精力占较大比例,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争取利益做所谓的事。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31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战略意图和中国地方政绩考核
maokebiao 2010-6-15 19:57
美国政府的战略意图非常远,本文基本上是基于一些现象进行推测,没有具体的资料。 未来的世界以资源和技术为核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灾害会越来越多,很显然资源是最重要的。未来大家是为资源,实际上是为能源而战。 早在很多年前,美国人就把地球上的石油资源,矿产资源探测清楚了。自从冷战(苏联解体)结束后,美国人和其他国家不再怎么在乎什么主义,更在乎的是利益。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美国人的卫星把我家乡洞庭湖的石油探测出来了,当时感到非常神奇。今天看到报道说美国在阿富汗探测出来大的矿藏。 (参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5477 ) 其实美国人不是今天才发现,在他们制定 911 事件好多年前就已经探明了阿富汗的矿产资源。今天才说出来,是他认为条件成熟了,他们可以操纵阿富汗了。美国早就发射了多种资源卫星(包括重力卫星)联合探测全球不同地方的密度,从而推测全球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分布。他们制定了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掠夺全球的资源。他们却不在自己本土开采,用尽一切办法保护。很多从美国回来的人说,美国是人类最后的天堂,可想而知他们保护得有多好,而他们在其它地方打着各种旗号掠夺资源,破坏环境。 911事件很可能是美国政府 自导自演的,目的就是在国内和国际上制造舆论,为出兵伊拉克做准备,美国政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石油,接下来就是阿富汗的矿产资源。美国人民是全世界最重视生命的国家,如果政府没有充足的理由,他们是不会同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死那么多无辜的士兵的。 这个 视频资料最能说明问题 : 911 恐怖大骗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TAxMjQ=.html 为什么美国人一直盯着中国的南海,恐怕这是他们在搞完阿富汗的矿产资源的下一个目标。在中国南海很可能是蕴藏着大量的 干冰 和 石油 。美国的航母开到那里,哪里就有战略资源。 天安舰事件 很可能是美国人和日本人联合搞的,想想朝鲜的军事技术在海上什么时候占过韩国的便宜,击沉多少天后还找不到证据,朝鲜军事有这么厉害吗?他们就算有这个胆量,但也没有这个能力挑衅美国人。当然,不排除日本是重要参与者,现在日本也是蠢蠢欲动,我们跟他们成不了朋友的,国家利益是没有朋友的。私下里个人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但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危亡面前,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 请参看: 韩国民间团体致函联合国反对政府调查结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5727 韩国民间人士都看出来这种蹊跷,因为他们知道,战争打起来,受害的是他们朝鲜半岛的人民。坐看的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美国这次学聪明了,让韩国人在前面冲锋,自己坐守大本营。 事实上,美国的真正意图还是在中国,为将来给中国制造麻烦逐步加砝码。 低碳经济也是美国人想用能源来建立一个按照他们想象的世界经济秩序,用气候变化做幌子来号令全球。他们在京都协议上假装不签字,让发展中国家造成错觉,实际上我们很可能都被他们忽悠了。现在国内对低碳经济炒得很热,显然我们被忽悠了,既然美国人这么在乎节约资源,那美国政府干嘛不把节能的高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短期看来好像受益,但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则,多少年后都要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人应有的责任,大家可以协同作战,但不能拿这个东西来要挟别人。我们有将近14亿人,天赋人权,每个人的权力是一样的,担的责任是一样的。我们饭都没吃饱,怎么保护,再说就算保护,也要按照人均来计算。 发展中国家有多冤,就拿中国来说。我们出口多少钢材,我们基本上是干体力活,做的最消耗能源的那部分粗活的工序,是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但这些钢材出口给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后,他们通过精加工(提炼纯度),反过来卖给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高纯度的钢价格是远远高出初制钢的。我们不但污染了自己的环境,还在替别人挣钱,最后人家说你二氧化碳排多了,应该交钱,这叫什么逻辑。 我们的目标在技术,技术是硬道理。看看这些年来,我们有多少自主的技术,哪些拿得出手?现在铁矿石涨价,中国竟然没有参与定价的权力。我们应该改变策略,我们不再出口初制钢材,提高技术,进行深加工,提高钢的纯度。我们这么大一个市场,根本就不需要出口,占领自己的市场就够了。每年我们花了多少钱进口高纯度的钢,技术突破怎么这么难呢?其实不难,关键在体制上,人人想着当官,做管理者。给予一些创新的技术人员一个奖罚体制,突破关键技术的高额奖励体制让人人争着去做一线科研和技术工作。 跟朋友聊起联想 IBM ,朋友的观点是联想做得很好。但被我批了一顿,我们不该买或者买了之后只要它的技术,然后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这样中国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才能发展上去。美国人的战略意图很清楚,就是他看到中国快要把跟 IBM 笔记本的技术研制得差不多了,他就把他的产品卖给你,这样你就会放弃研制,放弃独立自主,技术永远落在人家后面,专利永远是别人的,你就是一个搞生产或者组装的,帮着人家挣钱。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凡是能买到的,我们都做不好,凡是封锁的,我们做得还不错。 我们要开发和提高技术,充分利用现在有限的资源,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但不要跟着美国瞎起哄,掉进他们设计的陷阱。大的气候变化是由天体运行轨道决定,相对而言,人类的作用太小了,人类只能被动适用或者主动规避灾害,但几乎不能改变自然灾难的发生。举个例子,你可以提前几天或者几小时知道哪儿要地震,但你改变不了地震的发生。太阳辐射增强,我们只能主动穿防辐射的衣服,但我们没法减弱太阳的辐射强度和轨道距离。 未来的世界,技术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的国家必须重视技术创新。虽然国家现在叫得很凶,但作用很小。到了底层,由于体制的原因,无法落到实处。提高一线技术创新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一系列的奖励措施,给一线技术人员最大的自由度和尊重。 科研经费的申请与拨款也要以该研究机构是否有重要技术转化以及社会影响为重要指标。改变现在以公关为主的局面。 以技术产业化和自主品牌企业并解决失业问题作为地方官员的重要政绩考核指标。 最后重声,国家需要让房地产降温,让房价降下来,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其危害几年之后就知道了,银行里面只剩一个数字。投机者获取暴利后,绝大部分有条件的人将钱提走移民了。请参见: 移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7453 中国的尴尬及对策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3549 房地产支撑不起大国崛起。 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4373 中国的体制改革,特别是科研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改革,讨论和制定政策必须有大部分下层(大部分基层)的人参与才有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由下层提出一些建议方案,逐步往上层推进,然后又反复调整,达到上下一致,具有可操作和监督性,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体制是必须的。 毛克彪 副研究员 2010.6.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克彪-中国的尴尬及对策
maokebiao 2010-6-8 21:25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今天看了新闻- 吴敬琏担忧中国陷日韩式危机 祷告上苍保佑中国。站在我的观点,写上几点: 参见: http://maokebiao.spaces.live.com/ http://news.sohu.com/20100608/n272636823.shtml 终于忍耐不住,写上一段。中国的处境将非常尴尬,先说房地产。一年前,我在戴旭的基础上补充了自己的看法-房地产支撑不起大国崛起。 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4373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问题 今天的局面非常尴尬,房价到底降不降,降经济出问题,甚至崩溃,不降短期能挺一下,长期还是出问题。怎么办?我的答案是降,降一半再打5折。不降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现在很大一部分人将资金用在投机上,挣到钱后移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7453 。再过几年,国内就剩一个空壳,银行就剩下一个数字和一些空房子,财富全到了北美。为了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必须赶紧采取措施。现在房价大降,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房价不降,不利于稳定。 采取两手政策解决这个问题,即 房价降一半,货币贬值一半,工资涨一半(特别是对于下层一线工作人员工资翻番)。我想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依赖房地产产业,赶紧向技术产业转移,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包括模仿,地方必须搞活技术产业。地方政绩考核以是否建立品牌企业,和有效的技术发明(转化生产)转移为重要标准,弱化虚高的GDP。 第二个问题:天安舰事件问题 正如911事件一样,天安舰事件,很可能也是由美国策划的。何以见得,据说911根本就不是恐怖主义干的,而是定点爆破,为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找借口。请看 视频资料: 911恐怖大骗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TAxMjQ=.html 美国很可能就是制造天安舰事件拿朝鲜要挟中国,达到他搞倒欧元继续搞倒人民币的阴谋,很可能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中国的局面将非常尴尬,介入不是,不介入也不是。美国的战略眼光太长了,我们跟美国耗不起。 搞倒欧元: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3194 为了遏止美国的意图,怎么办?我们拿911做文章,拿伊拉克做文章。虽然胜利者是不被审判的,但胜利者是可以被谴责的。毕竟伊拉克死了那么多人,没有找到美国的借口大杀伤性武器,美国政府必须对此负责。天安舰事件也一样,必须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我们要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媒体上宣传由于美国政府的错误引导,导致许多无辜的人民牺牲性命,而他没有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并要在各个地方播放,911恐怖大骗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TAxMjQ=.html 。 第三:气候变化问题 根据我个人读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判断:气候变化基本上可以断定,地球本身有一个调节系统,人类在这个系统里面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比起地球外的大系统而言,人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大的气候变化周期是由行星的运行周期决定。行星位置微小的变化对地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上百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感觉不出来。所以很多问题就无须担心,要灭亡的迟早要灭亡。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必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一点有意无意地和低碳经济吻合。但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节约能源是为了让现有的资源利用时间更长一点,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所谓的低碳经济是美国政府打着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名义欺负其它国家。 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将来的气候变化不稳定性增加,为了在将来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我们必须节约有限的资源,并且开发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当然,气候变化还是要研究的,提前做出预防,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灾害损失,这点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要。 今年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大面积减产,国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农副产品涨价不全是因为炒做。为什么会炒做,是因为减产了,有炒做的价值和机会。必须现在储备必要的物质,甚至提前进口。如果明年灾害继续,后年再继续,连续三年,我们就很可能撑不住了,要提前做好预计。没有饭吃比没有钱花更可怕,让我们的人民自己多储备。 另外,为了延续本民族,我们也要向外太空发展。 中国必须快速进行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发展模式以及收入分配体系。对从事一线技术创新的工作人员工资翻番,对有效创新实行高额奖励。 毛克彪副研究员 2010.6.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悼钱老,暨教育思考
guobingchen 2010-5-25 19:16
钱老的离去掀起了全国,甚至全球华人 对中国式学者精神、中国学术大师情结,乃至中国教育和科技未来发展的热议。加上教育部领导的突然更换,更是勾起了国人对政府下一步教育科技规划的猜测和憧 憬。 对钱老的深切缅怀,呼出了国人对有气节、有血性、有贡献的大师的崇敬。中国,或者说华人中不缺聪明的学者,更不缺勤奋的学者,也不缺 有成就的学者。但是,一心为国、不计名利、更能有此大成者,真的是很难得。钱老的经历是特殊的,也是属于特定的时代的。现在,不说那些揣着一些没有实际意 义的SCI文章的牟利爱国主义者的蜂拥海归,就是真的有杰出成就的海外华人,也很难有钱老那样的辉煌了。这不是说,我们就不学习钱老了,而是要科 学的继承钱老精神中对现实生活里的我们有启迪意义的精华。 钱老精神一是爱国,二是科学精神,三是系统论,可惜最后钱老自己提出的教育方法 论,可能已经超出教育本身的范畴,连他自己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钱老的爱国就不再阐述了,再说,某些马上就可以换护照的人们就要和我翻脸 了。他的科学精神,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可以理解和践行。除了那些真新实理容易,我更想说说,钱老伉俪的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实,在去年,我就有写 科学与艺术的冲动。可惜,这个话题太大,一直无从下笔。但是,我一直朦胧中能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互补和转换,更是能慢慢领悟科学真理和人生道理的 共通之处。扯远了,以后有空聊这个,关于科学精神,可以参阅我的其他文章( 科 研概论 和 科 研方法的真新实易 )。 系统论,我真的是不懂。钱老和一般科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规划和奠基了中国几十年航天部门,甚至一些 其他相关部分的发展,至今我们在他规划的领域还没有走弯路( 更多钱老的介 绍,可以看看台湾网友YST的文章 )。这不是一般的远见和目光可以做到的。真的要好好学学系统论。其实,我开始关注方法论,也是基于对教育更广泛 和更长久发展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位或课题。当然,我现在连门边还没有摸到呢。不过看来,教育的方法论和科技发展的系统论当是我们重点应该研究和发 展的。 最后,钱老晚年还一直在关心的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问题,至今也无法解决。总理问了6所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长们,都不能 得到在点子上的答案。其实,症结大家都知道。可是真的要改变,可以想象将面对怎样巨大的利益集团的阻力。就算总理怎样一次次放下万机,花半天时间到课堂示 范、企图引领风气,我们依然看不到主管机构的实际行动。所以,突然有了部长的更换。 开始很容易联想到武汉大学的案件牵累到我们的部长。不 过好像不是( 好友评价周济:没有官气像名教师 被总理批几 次)。仔细分析,原来是周部不愿得罪那些利益集团。老好人式的 官,看来只能到科学院工程院养老了。结合中央在宣布人事变动时的讲话(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5/info1257073820496705.htm ), 特别是要求,看来袁部被赋予了一定的改革的任务,并且是中央需要的、配合教育科技深化发展的、让我们期待的改革。不过,可以想象,阻力和压力依然会很大, 并且有些超过教育体制之外的东西可能会削弱改革的效果。 可以预期的几个方面,譬如高校反腐,特别是基建反腐的运动,高考制度的改革(各省 分步缓慢进行),本科生学分制的完善(学分收费制等),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全面推广(前期部分高校已经试行了不短时间),民办/新式高等教育的竞争引入 (南方科技大学等) 可以幻想的有学术独立,教授治校,学术风气的端正 不管怎么说,总理已经把路指出来了( 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可以期望,我们的集权集中方式一定会再一次给世人带来惊喜。看看总理的 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 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 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 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 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 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 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我看了这些很激动,去年我写了一篇 实 现四化,崛起中华 中提到的很多预测和这里契合。比如新的信息网络标准、产业链条、太空和极地战略等等。总理的智囊们只是制定了具体的方向, 而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和科技业内的人来说,只要保有科学精神、追求创新精神、坚持实践精神、发扬爱国精神,就是为祖国的崛起和腾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让我们 一起,早日弥补钱老的遗憾。 后记:去年11月的旧稿。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1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苏省科技工作的建言
guobingchen 2010-5-25 18:25
前言:本文源于09年8月江苏省科协对科技工作的征求意见稿。 跨过新世纪,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站在历史的长河看中华民族的变迁,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融合和黄金发展时期。第一次 融合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大地上各诸侯国及各种思想流派的碰撞和融合,经过秦朝的一统和震荡调整,在汉朝进入第一次黄金发展时期,所以我们被称为汉 族。第二次融合是在魏晋后草原游牧民族侵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民族冲突、战争和扩张,在欧亚大陆上进行的陆地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样经过隋朝的统 一和短期震荡调整,进入一个以盛唐为标记的黄金发展时期,所以有唐人街,唐装的称谓。唐之后的朝代交替依然是这种陆上民族交流融合的继续。而进入工业 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越来越小,这种交流和融合也必然演变成全球性的,从单纯的陆地到海洋和空中的立体的交流模式。从这个趋势看,被洋枪洋炮打开 国门就成为了必然。所幸,在这第三次由国民党完成的统一,也同样经过短期震荡调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是,这一次的发展和前两次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第一次融合发展是中华民族自己内部的活动,第二次融合发展也是以中华民族为强势 或优势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即使我们暂时被异族占领、统治,我们依然可以融合、吸纳对我们有利的各种营养成分。但是工业化时代的几乎所有方面的根基、 标准和趋势一直是由西方国家发展和制定的。所以,其实我们现在是一个弱势文化。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口多的优势不复存在。所幸,由于资本家贪 婪的本性、资本主义私有化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本来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一次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给 了我们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全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科技和教育就是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 江苏省在全国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政治上,南京是前朝未尽政治问题的联系枢纽;而苏州也俨然是新时期政治官员的培养营。经济 上,从国有经济到苏南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模板。而在教育和科技发展上,江苏更是领先京沪之外的所有省份。更难得可贵的 是,江苏的大学学科种类齐全,并且都有一定的规模。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江苏省的科技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可以成为全国发展的模板之一,成为 中国新时代发展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强劲推力之一。 下面我就四个层次来阐述自己对江苏省科技教育发展的想法。 一、 目标导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中国人在科研素质和能力上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个阶段,我们科研发展的方向远比具体的科研技术重 要。我们希望这种方向不是以 悦上 为导向,而是以我们的目标为导向。而我们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时 效性、社会性和持续性。这些特性要求我们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科学上的前瞻和先进性,也要考虑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和时效性;既要考虑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契合全 国科研发展规划,也要考虑江苏本地的特色和本土需要;既要考虑现时急需的科技发展需要,又要注重建立保证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体系。在具体制定目标时可 以以地区和专业分别细化分解。 由于信息资料的缺乏和学科的局限,我只能举例说明。比如: 1. 鼓励参与或牵头 组织全国性、甚至全球性重大基础科研项目。这部分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物理、化学、数学、天文、航天航空、生物等学科,在已有的全国或全球领先水平的基 础上,投入不超过全省 5% 的资源来发展。原则 上不开展新的、从头开始的研究方向。但是可以在未来逐步增加其在全省科研资源中的比例。 2. 筹组或深化基于 本省优势学科的,立足全省农、工、商、建和文的,面向全国的科研辅组工业体系。在目前大型高精密仪器和相关耗材都需要进口的情况下,我们对基础研究投入的 资金越多,国外相关的公司就赚的越多。所以在我们大规模进行基础研究投入之前,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科研辅助工业体系,既可以促进良性的科研循环,又可以带 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更可以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做一些储备。同时要避免我们的科研辅助企业和相应的研发中心被国外企业兼并和分解。这部分工作可以 5-10 年作为起始期,投入 50-60% 的资源,在以后完善和稳定的时候,逐步减少政府的投入,政府以规划和引导 为主。在前期,还是要以高校和研究所为研究主体,企业为投资和生产的主体,或者建立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科研平台联盟。当然操作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一是要向 高校科研所宣传到位,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投资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3. 基于本省生产、 生活实际问题的实用科研活动。这部分应占到科研资源的 30-40% 。可以先期重点建设问题收集平台和问题投标平台,同时协调规范权益分配和保护体系,或者企业和地方政府支付体系。 二、 专家领头 在制定科研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我们只需要挑选专家带头人,然后由这些带头人来挑选相应的中级管理 及基层科研人员。同时我们要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1. 进一步解缚人才 流动。在目前人才已经相对流动的情况下,我们还需重点完善流动性人才的社会保障支付体系;脱钩科研教育和行政公务职称待遇的关联。 2. 鼓励流动,扩大 交流合作。个人的力量毕竟有效,要有效整合和利用中国科技人才数量的优势。一定要建立良好、健康、有效的科研交流合作,以流通带动发展。 3. 注重专家及人才 梯队的自我培养。输血只是短暂提高我们竞争力的短期行为,干细胞再造才是最终治疗办法。所以,利用引进人才的带动和教育作用,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的培养系 统,探讨有效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法,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三、 完善体系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和科研体系,这里只是想补充一些个人想法。 1. 进一步完善科研 基础数据库,并实现汉语化和标准化。比如文献数据库、材料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和信息数据库。之所以要实现汉语化,是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在第三次融合和发展 的道路上,不是被被人融合,而是融合别人。现阶段我们重视英语,不过是因为汉语在全球还是弱势地位。重视英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至于标准化,是为了未来 无限扩展留下规范接口。 2. 建立和完善科研 辅助工业体系,实现科研经费投入的合理流通。包括基本仪器设备,大型高精密仪器,相关耗材,实验试剂和材料。 3. 合理参与国际合 作,保护民族产业发展。我们一定要达到研发本土化、信息汉语化、利益合理化。 4. 进一步完善科研 教育体系,培养梯队人才。我们要逐步强化方法论培训,提高科研从业者的能力素质,提高培养标准,同时控制高层次人次数量。 四、 规范道德 其实不过政策也好,方法也好,最终都要面临执行的问题。而执行的主体是人。在现阶段制度体系和利益观下,首先需要迫切解决的, 并且要长期保持的就是科研职业道德观建设。 1. 加强立法。比如 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实验室安全、科研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科研经费监督等等。 2. 强化监督。可以 从行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多层次来进行。由于科研活动的真、新、实、易性质决定,我们必须严格保证科研活动的真实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易用 性,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表扬先进,宣传 科学精神。我们既要鞭挞不道德,又要宣传和树立正面典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具体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内表扬、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等手段进 行。 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最主要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我要做好每一天的实验工作;如果我是学 科带头人,我要带好每一个研究生,做好每一个项目;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我一定深入调研、虚心下问、科学制定、积极协调、公正监督,做好本职工作。
个人分类: 科海拾贝|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均衡教育发展 孵化创新大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
guobingchen 2010-5-25 18:12
本文原写于09年2月对教育部教改意见的征求稿,原文载于Space,现逐渐将Space里的相关文章转帖于此处,以求更多知音。 国家最近在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接到了使馆教育处的通知,就仓促写了下面这些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zhuanti/2009zqyj/index.htm 参 与纲要建设。 国 家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现阶段主要问题 无需多言,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国际交流等在内的综合教育体系,培养了文史经哲理工农医军等各行业需要的人才,保证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稳步进行。 同 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依然存在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基础教育方面,教育发展不均衡地情况愈 发突出。这种不均衡着重体现在教育内容、地区、城乡和所有制组成等方面。主要有: 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以高考为中 心,轻视,甚至忽视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 地区方面:主要体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滞后(见图1),从而不能为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陷入恶性循环。 图1:各省6岁及以上人群中未接受教育人群比 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 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事业普遍落后于城市,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 有享受到相应比例的教育资源。 所用制组成: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的今天,教育事业的投入和发展依然是国家为 主,没有能够将社会力量有效引入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来,见图2。 图2:全国教育经费来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7年教育统计数据 2,高等教育方面,高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不足。我们拥有数量最多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却没有相应的顶尖的创新 性人才。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的体系、理念和方式急待完善和改进。 3,对外功能方面,国际交流,特别是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凸现不 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语言和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和扩张应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 国 家高等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长期目标 :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广泛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养创新性高级科学技术研究人员;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要求,提升 中文及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中期目标 : 保持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推进教育 事业均衡发展;改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提升国家创造力;扩大教育开放,加强教育事业国际双向交流合作。 以上目标分别从对内 和对外两个方面阐述,并分别针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对外扩张三个重要方面展开。 教育的基本和终极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所有国民的综合素 质。不论受教育者是否能做出成功的事业或杰出的贡献,首先要让他/她成为一个健康、有道德、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公民。所以不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培 养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第一位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升学率或者那一纸证书。这种基本教育将贯穿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并着重要在学前和义务教 育阶段进行,以保证所有国民即使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也都能成为合格的公民。 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受教育者中,继续培训那些有意愿并且有能力 的人成为有较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充实国家各个行业的建设。这个层次将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等部门承担。 在经过 筛选后,继续对小部分有潜力的受教育者,集中资源和力量,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性的高级科学和技术专业人员,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这部分主 要有研究生培养部门完成,并且不宜一味追求数量,而要强调质量。 而教育的对外职能方面,将体现为充分发挥以中文和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中华 软实力的全球范围渗透和扩张,配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实现中华再次崛起! 图3:教育的对内三级职能金字塔 (陈国兵 原创) 在这样的长期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首先我们要解决前述提及的教育发展均衡、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等问题。下面就具体 的措施进一步阐述。 指 导方针 基于以上的 分析,我们提出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政策指引,合理配置,专业管理,科学发展。 政 策指引:基于小政府、大社会的未来趋势,政府应该明确其不可能承担进行所有具体的教育事务工作,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致力于整体教育事业的规划,政府外资源引 入的标准和条件,评估和监管,并重点投入和国家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关键教育事业。 合理配置:政府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教育相关资源,保 证各地区、城乡之间、各教育层次之间等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专业管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政府只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具 体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去做,减少政工干部对具体行政事务的干扰。 科学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 人制宜。切忌全国一刀切、囫囵吞枣和一过性运动。 具体的方法阐述如下: 教 育的均衡发展 1、 改革高等教育录取制度 现阶段社会热议的诸如减负、文理分科、素质教育等话题,追根溯源都是和高考相关的。但是现今的高考制度也是 农村孩子、城市中底层孩子和非特权家庭孩子得到合理公平高等教育机会的唯一途径。高考制度不能废弃,但是在现今逐步改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调整。应集中 教育学家、数学家、统计学家等进行立项研究,如何将高考成绩、平时成绩、老师评价和特殊才能等按照合理的比例纳入高等教育的招生标准中。增加每年的高考次 数(每年2次),降低一考定终生对孩子的心理压力。 参考具体方案:高考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老师评价占20%;特殊才能及 其他占10%。 其中高考成绩可以是学生提供入学前一年内参加的任意一次高考的最高分,并换算成百分制。比如王同学高考600分,其换算 成绩为600/750=80%,按50%比例计算为40分。张同学高考420分,其换算成绩为420/750=56%,按50%比例为28分。 平 时成绩应该是由就读学校提供的经证明的高中三年核心课程的有效成绩,换成成百分制,分四档取整数,60分以下为50,60到80分为70,80到90分为 80,90到100分为90。比如还是那位王同学平时成绩平均为95.3分,取整数90,按照20%比例计算为18分。张同学平时成绩为82分,取整数 80,按20%比例计算为16分。平时成绩项要对学校的证明追加责任负责制,以保证公平。 老师评价要进行量化,并结合班级上所有同学, 分不同方面排序并量化,排序分四档,分别记分为90(第1到n/4名,n为班级总人数,下同)、80(第n/4到3n/4)、70(第3n/4到n/2) 和60(第n/2到n)分,并按照比例换算,可以参照下表。这样,按照20%的比例,王同学的老师评价为14.6分,张同学为16.6分。 学号 姓 名 德育 智育 体 育 美育 动手能力 其 他 平均 001 王 同学 80 90 60 70 80 60 73.3 025 张同学 80 80 90 80 90 80 83.3 特殊才能及其他方面能力可以包括艺术才能、各类奖项、各类加分政策等等。假设王同学有国家级学科竞赛的一等奖等,可以在该项得5分,张同学是少数 民族,可以得1分。 这样,王同学的总分就是40+18+14.6+5=77.6分,张同学是28+16+16.6+1=61.6分。这 里所设置的比例数字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明,具体应由专家经计算后确定,以保证弱势群体孩子高考高分可以上好学校,也保证孩子不会因为高考一时失误,丧失好学 校的录取机会,从而逆向传导,解决社会关心的热点教育话题。 2、 重新规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强化素质和道德教育 新中 国建立伊始,我们的目标是让广大的贫下中农能够接受有效教育,并且要肃清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潮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余毒,所以我们才会统一汉语拼音方案,推 出简化字,并且强化教材中的革命性意思形态。现在中国共产党基本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并且经过若干代的培养,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强制均衡分配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教学时间。使得德智体美劳等学生素质教育的各个 方面均衡发展,并且将这种素质教育的结果纳入升学考试的评估系统(参见上述高考录取方案)。 适当减少教材中革命性内容的比例,加大一般 道德涵养培养的内容。现代社会不应太过鼓吹革命性的思潮。除了节选部分纪念新中国成立的内容外,应适当限制革命性内容在5-10%之内。同时相应增加通用 性的道德教育内容,比如爱国、爱社会、爱生活、爱人民、爱劳动、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尽职奋斗等内容。 加大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比 重。在扫盲事业和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整理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有效的精髓部分,逐步加大全民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 可以考虑加设中华文化课程,以填补、纠正改革开放以来,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代表的拜金主义和姓资姓社斗争带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混乱,甚 至可以说空白,对中国特色一词进行详细阐述和教育。 保持自然科学教育与世界同步,建立教育资源体系。中国的义务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 被证明是极其成功的。我们应进一步保持目前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应进一步与世界最新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发展内容保持同步更新,建立自然科学方 面的中文数据库和资源库,从小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资源得到教育机会。 3、 重视教师的培养 教 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过程。受教育者方面是因人施教的问题。而在教育者方面,则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都是孩子, 基本还没有很好的选择和鉴别能力,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所以对教师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对教师的培养主要在于普及新的教育理念(上 述),培训教育技能。除了不断输入新毕业师范毕业生外,也要注重对现职教师的在职轮训,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4、 加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 国家应保证有至少50%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基础义务教育,并保证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 村地区教育经费和资源的充足供应。同时结合下述所有制的改革,保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全国所有地区都实现全部的义务教 育,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延长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5、 逐步改革教育机构所有制结构,开放教育市场 从 图2可以看出,目前我们的教育投资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更为突出的是学杂费比例过高。从国内部分学校实行的校董事会制度来看(比如中国药科大学, http://www.cpu.edu.cn ),政府在确保绝对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建设,可以起到既获得更多经费,又能引入积极力量参与学校发展和监督。从理论上讲,只要政府保 证50.1%的控股权,放开其他的参股力量,可以增加近一倍的资金参与教育事业的建设,从而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学杂费等收取比例。 创 新性人才的培养 创 新性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 1、 创新性人才的储备 创 新性人才的储备主要谈本科生的教育问题。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提议:严出和学分制。 首先是改变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再到宽进严 出。现阶段学生在高考前普遍学习压力比较大,而到了高校以后,突然出现监管真空,加上毕业条件较低,大量优秀的高中生在接受本科教育后并没有能成长为继 续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所以,应该改变宽出为严出。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适龄受教育者数目减少,有可能实现宽进严出。严出体现在制定严格的毕业 标准,对不过关的坚决不发放毕业证书。 具体可以用完善的学分制来实现。各专业毕业必须修满一定量的学分,其中核心课程必须修习,同时在 指定的课程范围内修满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同时将学分和学费挂钩,学生每学期选择多少门课,就缴纳多少相应的费用。如果学生考试没有通过,允许学生缴费重 修,但是核心课程最多重修2次。教师的奖金和其教学课程的学分和所收取费用挂钩。就读期间,如果愿意跨学科学习,只要缴费修习完了所有规定的核心课程,达 到毕业所需要的学分总数,即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这样既可以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促使教师执行严出的教学效果。 2、 创新性人才的支撑 培养创新性人才,不能指望准人才们单枪匹马,孤军奋斗,政府和学校要为准人才提供坚实的支撑。从国家层面来 讲,要做好下面两点。 建立国家级的科技数据资源体系。创新性事业首先要确定其设想是否为最新,所以必须要对全国和全球的所有资源进行检 索和查阅。国家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购买国外已有的成熟数据库、合作建立国外数据库的国内镜像或中文版节点等方式,尽快建立这样的系统。在早期主要向 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开放,后期向所有国民开放,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储备相应的科技人才。 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的科研工业体系, 促使科研工作良性循环发展。从事科技工作,特别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大量的科研设备、材料、试剂等特殊材料。从国家层面来讲,首先应该投资建立相应的 科研工业企业和研究所,在国内提供这样的科研材料的供应,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外出口。这样既可以避免国家大量的科研和教育投资流向国外的垄断企业,也可以 壮大民族高科技企业,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可以为高端科技研究提供互动的智力、技术和材料支持。比如生命科学领域,完全可以集合国内近 百所的具有相应学科的高校和研究所,研发和生产相应的试剂、耗材和设备,实现自给,从而使每年上百亿的科研资金在国内流动,达到解决就业,拉动内需的目 的。 3、 创新性人才的解缚 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理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人才的出现。现在的境况说明束缚创新性人才发 展的因素太多。现在应该一一解缚。 1) 精简机构,与行政脱钩 虽然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但是国内高等学校机构臃肿、 官僚腐败等境况人尽皆知。其实,我们应该改变理念,高校的职能应该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同时修正服务方式为校长领导下的、以党委会(党组)为平台的民主集中 制工作流程。校长由最大股东(政府)指定,但是每年要接受教代会或类似的普通教师的代表机构监督和询问。党委书记由其中一位副校长担任,主要负责非专业领 域的服务工作。学校的行政服务人员不应超过教职工总数的5-10%。同时从行政服务人员到教授等教职人员一律取消和政府机关相挂钩的行政级别。相应的工资 直接从1-12级标定发放,取消相应的行政福利待遇,统一纳入工资项目。 最关键的是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现在的模式是国家直接下拨给 各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审计和监督,但是大部分的使用都是不透明的。比如前段时间的高校基建风,就有基建处的朋友告诉我,教育部有这样的一笔基金,不申请就 过期作废了,不用白不用,甚至不惜拆迁刚建成不久的建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并助长了腐败和不正之风,还导致了现在各高校的巨额负债。其实,从教育部开 始,应该改变经费的拨放和管理使用。改变从上向下的撒钱制为由下向上的申请制。各学校应该明确编制每年所需要的经费总额,包括人员工资、教学经费、科研经 费、平台建设、行政管理费用等等明细项目。政府核实后拨放,并定期审查使用情况,从而实现常态化的年度申请和审核。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使经费的使用发挥最 大效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 2) 重新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 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出创新性人才。有些 专业就是为了日常的建设和工作而设置的,不必强求其进行一刀切的创新性建设。可以将现今的所有专业划分为学习类、技能类和研究类三种类型,赋予不同的培养 目标和要求。比如医学院,不必要求所有的医学研究生都进行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生就应该加强技能类培训,其毕业研究生应该能完成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而不是 能做实验室工作。而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应该就是完成学习型的研读过程。通过这样的科学化的分流,让最后有能力的小部分人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进行创新性的 研究工作。 另外还要对高校进行分类和定位。教育部只能集中精力,重点建设少数基础较好的高校。不能所有的高校都叫嚣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能通过合并院校来实现规模和人数上的大。高校应该找到自己的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把自己的优势学科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学科,这种目标远比世界一流大学 来得实际和有效。而广大的地方院校,应植根于本地区,做好本地政府的智囊机构,不必一味强求世界级的课题研究。如果能把当地的情况研究透,为政府做好决策 的参考,同时也能从地方政府得到投资和建设,方为地方院校理性的选择。 3) 加强平台建设 近期国家加强了海外人才的 引进工作。但是有部分引进的人才回国后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贡献,究其原因,其中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不足和缺乏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和学校应该先把巢筑好, 这样引来的凤才能更容易出成果。而一些高校的领导的急功近利和海外牟利爱国主义学者的联合,造成了人才引进的不少误区。 4) 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任何人才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有可能成为才。是人就有衣食住行、家庭、子女等生活问题。政府不可能包揽一切,也不应 该支撑一切。在社会高度分工的今天,政府和学校只要支付高薪,然后通过合理的社会分工解决高端人才的生活后顾之忧。 同样,研究生在学习 阶段,没有收入,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供高额奖学金,至少要保证其就读期间的生活稳定。 5) 建立良性的流动机制 高 端人才的流动有助于高端人才本省的成长,也有助于高端智力的扩展,为更多的地区做贡献。政府和学校不应该为高端人才的流动设置障碍,包括国内的流动和国际 的流动。只要有足够的信心,有足够好的条件和服务,应该相信高端人才愿意留下来。 4、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最后,在上 述支撑体系完备,束缚解除,有大量的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培养体系,创新性人才和大师的培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 方法论的建立 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thode)奠定了整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笛卡儿的理论包括实验验证一切、将问题细化、从易到难、最后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 下,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现在,建立起来辉煌的自然科学成就。但是随着数据的海量累积和系统化的加深,原有方法论的缺陷越来越不足于指导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庸理论和不求甚解,诞生了传统的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中国文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只有追求入世功名利禄,或者人文宗教追 求,少有实验主义者。现代学科发展已经证明实验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理念引入经典方法论中,构建我 们自己的方法论。希望有能力的有识之士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至少在目前,我们需要把经典的方法论引入相应的教育过程中。 2) 以引带教,本土培养 上面提到国家大力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像干细胞一样,在中国的土 壤上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而不是只能做好他/她自己那一摊子事。同时通过这样的以引带教,加强中国本土高端人才的培养工作。 3) 扩大交流,海纳百川 上面也提到允许高端人才的合理流动。我们也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积极吸纳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 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高端科技人才和大师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们做好一切准备的情况下,她自然会如期而至。 教 育的国际交流 教育 国际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继续扩大出国留学派出 大国 地位的确立和维持除了战略威慑、政治地位、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外,文化实力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的出国留学派出战略一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文化, 二也是促进国际交流,让国外更好认识我们。即使是留学生定居海外,只要他/她还说中文就能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参 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 加大教育和科技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除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外,我们也要逐步建立各种形式的国际合 作。积极传播中文和中文文化。 3、 放开和扩大来华留学 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开外国学生来华学习的规模、学科范围和层次。提 供合适的奖学金,重点在传统的亚非拉地区的开展亲华高端人才的培养。 4、 加大教育的国际援助 在现有孔子学院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中文学校的数量、规模和覆盖面。更可以以国际志愿者、无偿援助等方式介入教育领域的渗透。特别是中华文化有传统影响力的东南亚地区,更是可以直 接以中文援助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http://219.235.129.54/cx/search/search.jsp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检索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78/info4178.htm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2004年,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80/info4180.htm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概况2004年,教育部 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09/info4009.htm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2004年,教育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9%E6%B3%95%E8%AE%BAvariant=zh-hans 维基百科 方法论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考房价
jiangnianyun 2010-5-8 22:37
房价问题令人头痛,不用多说。什么样的政策才能稳定房价?也同样令人头痛,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似乎花样翻新地比着出台各类调控政策,但是否能真有效,恐怕还要再看看。 以笔者粗浅的认识,认为问题的核心有二: 1、从短期来看,到底把房子看成什么?是问题的核心。 是生活必需品,还是财产、投资品?是人生驿站,还是精神寄托?这里既有政策导向问题,也有文化导向和观念问题,是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解决的问题。 2、从长期来看,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也是稳定房价的关键 。 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文化、物质条件都好的地方,是每个人的愿望,无可厚非。但如果满足人们的愿望的地方能多一些,人们就没有必要都往大城市挤,大城市的房价以及蜗居、蚁居问题自然也会少一些了。这同样也是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的陈述非一两句能说得清,就不赘述了。
个人分类: 政策:高谈阔论|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任志强先生的问题值得思考
陈龙珠 2010-4-28 16:50
房地产大鳄任志强,快人快语。近日又以 为什么是房地产 ,提出了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尚显模糊的问题( 摘编如下 ),值得人们尤其是政府官员们的思考。 说来也是,官员门在政策设计时,若考虑的时效长远些、顾及的因素综合些,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尤其是关乎民生之行业的政策,也不至于象近3年来对待房地产业的这样大起大落。 房价变化幅度多少属于健康,如何才能有效地得以控制?这是拿着纳税人银两的官员们早就应该回答好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一时难以回答,官员们也不应该做的是,面对房价暴涨困局,以愤青等形式来间接地挑拨老百姓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而制造更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转移社会注意力! ----- 任志强新作摘编 ------- 问题在于房价如果进入下行通道之后的底线在哪里?是许多专家学者评论员们所说的下降70%、50%或是30%吗?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房价从23.5万美元/套下降为19万美元/套,大约下降了20%左右,个别城市与地区下降较多大约超过了35%,但许多城市则只下降了510%。中国20082009年初的下降比例全国而言大约也只下降了不到20%(2009年统计局的1.5%上涨,则在同比中减去下降部分是处理的,因为恢复性增长中要回归到原价基础上),与2007年的销售量相比下降也在20%多一点。 但所有人都知道美国的房价和销售量的下降对经济的冲击,同样也知道2008-2009年初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和销量的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那么这次下降的底线是什么呢?仍然是以中国经济的下滑为代价吗?要再来一次重新的救市吗? 媒体与社会可以不承认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地位,也可以恨不得让开发商退出市场,恨不得让房价下跌得更多,饿死所有的投资者与投机者。是的,这确实是让那些抱怨颇多的民粹们很解气的一件事,但解气之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在中国经济的下滑与失业增加中,这些今天买不起住房并处于下层的人群会更加生活困难、不但买不起房也因失去了国家建立保障性住房的能力而住不上保障性住房。当股票下跌时,那些投资者会去购买这些廉价的股票吗?当20082009年初房价跌倒底点时,会有人涌入市场吗?那些专家评论员们不是仍然在期待房价的继续下跌而号召大家坚持不要买房吗?大多数人都是在担心房价的继续下跌,而仍然不敢入市。 ...... 我不认为房价过快上涨是件好事,许多人认为我在吹嘘高房价的好处是为了开发商的利益,却不知道开发商的最大利益是长期稳定预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商并不希望房价的暴涨,不希望每次都短期的面临不可预知的行政干预的调控措施。更希望将市场与保障分开,并且用市场化的利率及供给增加来调控房价,用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来防止通胀的预期。因为任何行政的手段都无法改变需求的欲望,无法满足住房需求的释放,最终国家一定是要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的,而不是用强力压制这种欲望的升级。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暴风雨前的黑夜
jove20020 2010-4-8 13:03
暴风雨前的黑夜,宁静的可怕,很多人经受不住寂寞也耐不住孤独,中途下车,疯狂猎手,渐显大兵团作战的激烈程度,此次大盘将现疯狂的一面,不是大跌挖坑,就是上涨挖坑,总之会挖一个较大的深坑,要足够容纳很大的资金深入,统帅下令:等!继续等!再等!只等那层窗户纸捅破,出现一个契机,然后股市爆发,涨也罢,跌也罢,都会带来疯狂的收益,这个要看怎么操作,现在需要的就是管理层的重锤落地,重锤一点,四面开花,也有的是四面楚歌,惊慌失措的比比皆是,这个拭目以待。 大盘跌破5日K线,一直在小博指出的3130点以上维持窄幅震荡,现在想通过大盘指数来确定买卖点,简直是脑子进水,必须针对个股各个击破,提前介入,操作(T+0),使劲降低个股的成本,主力洗盘时,看看谁被洗出来,那就废了。越是这样的惊心动魄的时机才是真正好的时机,战战兢兢,魔龙之战,要用魔龙之剑,拿起最强的一面直面股市的疯狂。 这时候要做的任务就是使劲降低个股成本,然后开始坐轿,谁愿意抬轿都行,但是要抬得稳当点,否则也要遭到重创。看看谁是场中人了。 逢低关注金融,资源,来内需收益的板块,现在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还是很难奏效,只是强势压低股价,作用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其它的辅助措施都是摆设。现在国家要增加供地需求,把市场增加到农村,很多地方扬言要建万人村,继续推行走城镇化路线,国家投一部分钱,老百姓再交一部分,国家费了那么大的劲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原来也是为了要收回,充分拉动内需,这个伎俩也太没水平了,就现在的程度,农民有多少收入,妄想降低房价,简直是痴人说梦,尤其人民币升值一旦兑现,国外的资金入驻中国,这将继续助推房价上涨,试想农村廉价的供地需求,那些地产大佬们不知道,那些炒房客不知道?尘归尘,土归土,一切还是那句话,国家让你挣钱,想不挣都难,若想让你破产,想不破更难,一切照旧。 钢铁受压的时间足够长了,一旦地产再次起来,必定激起相关板块强势,尤其机械类,基建类,这些拭目以待。 朋友好运! 知足者常乐! (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部们平均拥有房子不少,能出台抑制房价的政策吗?
lin602 2010-3-20 22:34
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一般人是不敢有二套房子或三套房子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物业税受不了。 为什么中国的富人们敢囤房,因为不用交税,房子多多益善。 为什么多房子不要交税,因为制订政策的干部们房子多呀,他们不会出台政策让自己多交钱吧。 许多干部多套房子,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山西翼城:放开“二胎”25年
忆江南 2010-3-20 11:40
独生子女政策在一片吵吵嚷嚷中走过了30年。而山西翼城县,却做了一个历时25年的人口实验放开二胎。 这一鲜为人知的二胎人口试点,以晚婚晚育加间隔的方式逐渐成型。 令人震惊的是,25年后,这个试点县的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水平,各项人口指示也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什么是翼城 30年前的翼城试点对我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梁中堂说。 1979 年,全国不分城乡推行一胎化生育政策,传统中国多子多福的生育习惯由此被改变。 现任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梁中堂,其 时是山西省委党校教师。他在30年前给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讨论会的论文中已经指出:如此激烈的生育政策必将导致中国人口老化。 在这篇论文中他还认为:当时的人口统计方法有误,科学的统计是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统计人口数据,并且要统计出男女性别比例,而并非简单的依靠各地公安部的户籍统计。加之计划生育对于农村人口的压缩并不适于我国,同时提出了晚婚晚育延长间隔的折中方案。 在被计生委否定5年后的1984年春节,已经是山西省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的梁中堂急切的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建议试行这一生育政策。信件很快得到了中央高层的批复,并有意选择一两个县试验。1985年,冀城作为中国的首个人口特区, 以不能宣传为前提得以顺产。 人口书籍《八百万人的实践》中提出:与翼城试点一并提出的还有三个试点:湖北恩施,河北承德,甘肃酒泉。但事实上,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四个计划生育试点:湖北恩施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属于少数民族享有可生育二胎权力。承德属于山区囊括在国家计生委提交中央报告的第七条边远山区和沿海渔区特殊困难户可生二胎。而甘肃酒泉也并未真正意义上实施过二胎政策。而女儿户等二胎试点,均是由下至上争取而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二胎试点仅为山西翼城。 梁中堂为什么把试点选在翼城? 梁中堂认为,二胎试点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典型的农业县,二是该县人口情况清晰,三是县委领导能力强,四是省县领导有较好沟通。 最初二胎试点并未在翼城县而是长治市高平县。而后来走访到翼城时,梁中堂发现翼城的人口底子很好,人口增长幅度不大且计生数字比较具体。而时任领导的看法也给梁中堂吃了颗政府定心丸:我认为强行推行一胎化是很难的,而在听取了梁中堂和试点的介绍后,我同意他关于人口的算法,我认为是可行的。 时任山西翼城县委书记武伯勤与梁一番谈话后,最终花落翼城。 试点后,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 1985 年,在山西翼城开始试点梁中堂的二胎政策。县政府建议农民生育要有计划,妇女第一胎在24岁生育,第二个孩子则在30岁左右生育,杜绝三胎和三胎以上的生育。梁用这样的方式来检验中国人口出生率是否会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而有所下降。 车月莲,从70年代一胎化实行时就在翼城担任当地计划生育宣传员,至2009年退休。她说:在翼城试点施行前,虽然政策只允许生一个,但农民日常生活导致生育都在两个孩子以上,政策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受到了许多人为的摩擦和障碍。 负责1990~1998期间翼城县计生委主任的 冯才山更将当时的计生工作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在试点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计划生育是国策,最开始大家都以为不能越过这个雷池,对试点的设立感到很惊奇。当时我在翼城龙化镇当镇长,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听错了。这一胎化好不容易推展开来,能就这么变了?并且当时还有个担心就是:在放开了二胎之后,农民会不会继续生三胎。生四胎?冯才山的这些忧虑,日后 25 年的计生工作中的事实,给出了答案。 一位不到30岁的农村妇女躺在床上一句话也没有,只是用一半是疑问、一种半是哀怨和忧虑的眼神盯着我。这个图像一直到现在都十分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子里。 1988年的事,至今在 梁中堂 印象里不曾抹去。 在当地政府、学者和群众的合作下,政策逐渐由不合情理调整为合乎情理。翼城试点在一开始便步入正轨,从刚刚开始一户一户的去进行家访,再到后面组织群众开群众动员大会,梁中堂用最简单但却最直接的方式在翼城逐渐将晚婚晚育加间隔推广至户。 施行试点时,翼城有17个乡镇,当时人口就已经27.8万人了,当时的目标是到2000年,人口不超过30万。 而这个异于全国的人口试点,却在1982-2000全国两次人口普查期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该县各项 人口指标数据均优于全国水平 。在此期间,全国人口增长了25.5%,而翼城县放开二胎却仅增长了20.7%。而另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出生性别比全国为117.8,翼城则为106.1。 试点经验还没有影响政策 在谈及翼城30年印象最深的事时,1986年就开始从事计生工作,而 现任翼城县计生委办公室主任吴宝堂说:别的地方生育率都是 1.0 , 1.3 , 1.5 ,而只有我们翼城是 2.0 。这就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在翼城试点获得成功后,有些邻乡的女孩子会为了能生二胎嫁到翼城来。 有人说是因为有了我,翼城的老百姓才得以生育二胎,但事实上,是我要谢谢他们,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我的理念才得以实践,正是因为他们,才能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梁中堂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数据直观的显示出:放开二胎政策不仅不会导致人口的迅猛增长,相反,人口增长速度会降低。 二胎政策是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和国家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采访中,一位翼城现任计生干部如是说。 对中国计划生育政 策施行的30年间产生的负面影响,梁中堂不遗余力的四处奔走以寻求调整政策,但均告无果。翼城我现在已经很少去了,我要做的是将那段历史记录下来 。梁说。 2009 年,梁中堂与易富贤发起了人民网E两会上号称第一提案的347号提案《停止计划生育,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提案得到多达4万人支持。今年两会,关于调整计划生育的呼声仍不绝于耳。 30 年前梁中堂就对一胎化政策会导致的影响进行过预判: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四二一家庭结构导致的压力正逐一的变成现实,被众多体制内外的学者反复研究并讨论,其中包括了当年的强硬派宋健、田雪原等人。但人口政策决策层对翼城县的试点尚无明确表态。 梁中堂感慨:历史实际上是一股大势,而这是由民众构成的,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几十年人们谈及这问题时,会发现有我们在提出反对意见。
个人分类: 人生笔记|2255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在的二胎建议没有超越马寅初
忆江南 2010-3-20 11:33
专访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胡鞍钢是中国高层智囊人士之一,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至今,此机构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他长期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但后来他的思想开始转向,2009年11月26日,他在《经济参考报》撰文《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提出应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并指出:人口增长已经不再是我国资源环境的主要压力来源。 一胎化政策当年是提倡,而非强制 南方周末:1980年党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为什么期限是30年?当时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 胡鞍钢:当时它是按照一代人即25~30年为一个周期来考虑的。我认为当时确定这一政策时已经确认到2000年中国人口为12亿,人均收入已达到邓小平说提出的800美元到1000美元。这一政策主要是服从当时的经济目标。而1980年党中央提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实际上是提倡,不是完全强制性的,这就说明在30年后,根据当年的人口会有所减缓,建议调整政策。 南方周末: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有过变化吗? 胡鞍钢:可以说在20多年前,我认为人口过多是中国现代化第一大的限制因素,到了1990年在我写的一篇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文章中,就换了另外一个思路:认为从当时到2015年,在抚养系数还在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仍在提高的情况是,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时代。2002年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中国到2020年会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一个转变。 南方周末:您怎么看待热议调整计生政策? 胡鞍钢:一般我们的公共政策周期是7到8年,没有超过10年的政策,而且它都是适应性的进行调整。客观的说,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它已经不适应了,因为中国的人口环境发生了变化,另外中国的发展程度也在变化。当时的政策我觉得它实现了在低收入条件下控制人口的目标,但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中等收入。生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公共利益,确实需要政策辩论,因为它更加专业化,也更加知识化。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对待这些知识,可能后面的人就要不断地付出代价。 现在的二胎建议没有超越马寅初 南方周末:目前我国的人口状况如何? 胡鞍钢:自1991年江泽民将计划生育作为第一位的问题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很快就下降了,从80年代妇女总和生育率2.7~2.8降到2000年的1.7~1.8,中国就已经成为一个人口低增长的国家,突然进入到少子化阶段。我定义的少子化阶段即生育率在1.8以下,如果现在城市不到1.3,那么就是过度少子化了。因此中国不光是老化问题,少子化问题也出现了。 南方周末: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人口政策必须调整? 胡鞍钢:我国人力资源,人口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提出这个政策时,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年,到2010年会达到9年以上,翻了一倍。因此简单地去看人口基数就有一定的问题了,在某种意义上,人力资本提高以后,其实它是个财富,消费财富,然后有消费市场,又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这是在30年前制定政策时不会想到的。所以,公共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当地进行调整,而不要陷入到我们所说的教条主义。 南方周末:怎么看待一胎化? 胡鞍钢:关于一胎的观点,我觉得已经不是人口学界的主流了。中国的政策是这样的,首先看学术界,现在学术界,特别是人口学界这个已经不是主流了。经济学界主流观点也赞同二胎。 我还觉得,(调整人口政策)可能是亚洲地区形成共识了。大约不到三个月前,我参加了早稻田大学讨论亚洲一体化的会议,其中有一个专题就是人口问题,已经形成共识是,这个时候如果再不调整人口政策的话就有点晚了。 南方周末: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调整? 胡鞍钢:北京大学的曾毅教授曾经提过人口软着陆,就是说从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到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软着陆。更详细的计划还有晚、稀、少,生一胎能不能隔三年甚至五年,他都有建立模拟,我觉得这个方案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可惜十一五没有接受,我们2005年就弄这事了。 现在又面临十二五,有没有可能接受,我估计可能也比较难,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政策调整的过程。但是现在看来,调整势在必行,我觉得调不调已经没有必要争论了,只不过现在就是怎么调,既要避免生育高峰,同时平滑下去。 具体操作可能有待于计生部门育人口来做。现在还有上海和其他几个地区的试点。这些试点也在探索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最后会由实践来检验。 南方周末:您怎么评价中国人口政策30年? 胡鞍钢:总而言之,其实我们也是在调整前人错误代价的结果。早在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提出计划生育的想法,像马寅初、孙本文、费孝通等学者也提出这些想法,很可惜当时没有成为国策。直到70年代初,中国人口太多了,毛泽东才说人口非控制不可。 实际上这个机会一旦失去后,它决定了后面的人要不断付出调整的代价。所以,它不是简单对30年前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从建国以后的政策就开始了。因为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建议没超过马寅初先生,马寅初是最先提出来人口调控的微观目标,一对夫妇两个孩子。
个人分类: 人生笔记|15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允许在荒山上造别墅将一举两得
lcguang 2010-3-9 05:32
允许在荒山上造别墅将一举两得 现在国家停止审批别墅用地, 理由是别墅占地太多。而我反对一刀切。原因是: 一. 居民收入两极分化, 房价房型也应该两极分化。 我们一方面限制别墅房, 另一方面又限制绿化率不能太低, 其结果是, 房型档次拉不开距离,不能适应收入和消费两极分化的需要。 现在居然有人开宝马住廉价房, 这说明什么? 说明廉价房档次太高, 搞得有宝马的人都愿意入住。而真正的穷人住不上。要避免有钱人占有廉价房, 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廉价房标准。 我早就从退耕还林现象中看到高标准廉价房的弊病。退耕还林本来这是鼓励农民栽树的,但是标准太高每亩补助接近450元,结果后来普通农民根本搞不到指标,指标都被领导的关系户, 甚至林业局的小集体拿走了。 高标准廉价房和退耕还林补助, 表面上有利于穷人和农民, 实际上是让他们离补助更远。 我们现在虽然限制别墅房建造,其实变相别墅房到处都是。我以为最好的限制是按占地面积叫物业税。 多占地, 多缴税,再合理不过。 二. 中国荒山有的是, 与其荒芜不如让富人造别墅 你要是做飞机从北京起飞, 请你看看下面的荒山---大片大片连绵不绝啊!中国缺的只是农地,并不是山地。 中国虽然鼓励造林, 但是政策落实不好。老百姓造林非常不积极。除了退耕还林补助, 林业局每年还下达荒山造林补助。 但是你不要以为补助能真正到造林者手中。我朋友造了1600亩林, 也只拿到400亩的荒山造林补助每亩50元。退耕还林指标一亩没弄到。 农民造林不积极还因为砍伐要经过林业局审批, 普通农民根本拿不到砍伐指标。结果是,他们只能低价把树林卖给林业局的关系户。 我知道有个行政村, 卖成材林的钱, 还不够重新栽树的成本。其中缘由令人惊愕!造林危机严重啊! 但是, 要是允许富人在荒山上造别墅, 那么他们一定会花大力气美化环境, 植树造林。 这边国家给补助, 树林还造不起来, 那边让富人自己花钱造林绿化? 如果你是领导, 你选择哪个? 都说中国荒山沙漠治理难, 其实只要让私人永久拥有,治理荒山沙漠一定进展神速。 所以我说应该允许在荒山上造别墅,这样既可以消解富人的财富, 减轻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 也可以加速造林绿化。如果担心有的富人只喜欢大房子, 不在乎周围绿化, 那有不妨添加强制绿化条款,比如,两百亩的别墅区负责绿化两千亩荒山。
个人分类: 经济学|4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听谁的?关于中小学校长出国培训
qlms 2010-3-7 18:01
教育是个大事情!绝对的大事情!!! 教育是全国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的人士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大家关心教育的原因很简单,谁家没有孩子上学啊? 要将教育办好,要让全体人民满意,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不容易的事情要办好,更应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现在教育问题上,国家虽然说面向大家征集教育改革的意见,但从执行效果上看,好像不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因为普通人提的意见,基本就是石沉大海,教育好像只是一些见过世面的肉食者的事情,和大家无关。 教育改革,现在好像只有总理关心的事情,才会引起重视。这点很不好,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不仅普通老百姓对教育没有发言权。我想,就是一般大学的校长,一般教育学的专家,对教育改革,也没有发言权。最后的结果,是那些能给总理说上话的人,才有建议权。当然,如果建议是正确的,那么则是民族之大幸。如果建议是错误的,那么则可能误国殃民。 今天看了一下教育部副部长关于 派遣中小学校长出国培训 的新闻和这一 决策的来源 之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是谁在领导我们的教育部?领导错了,咋办?谁负责?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5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美国罗林斯学院的“开放存取政策”
wangyk 2010-2-27 00:31
王 应 宽 2010-02-27 Beijing , China 美国罗林斯学院的开放存取政策 2010 年 2 月 25 日 ,美国罗林斯学院人文与科学院全体一致通过了开放存取政策,旨在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其研究成果和知识。该政策规定了开放存取著作成果的界定、种类、范围和适用于该校哪些著作权人等。为便于政策的实施,还规定了由 Olin 图书馆提供开放仓储服务,保证该校教职员工的成果和著作能及时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开放存取。 该政策对准备实现开放存取的期刊、机构或组织均具有参考价值。故转贴于此,供分享。 OPEN ACCESS POLICY The faculty of Arts Sciences of Rollins College is committed to disseminating the fruits of its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as widely as possible. In keeping with that commitment, the faculty adopts the following policy: Each member of the faculty of Arts Sciences grants to Rollins College nonexclusive permission to make available the final, peer-reviewed, manuscript versio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f his or her scholarly articles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works) and to exercise all rights under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law in those works for the purpose of open dissemination. In legal terms, each faculty member grants to Rollins College a nonexclusive, irrevocable, paid-up, non-commercial, worldwide license to exercise any and all rights under copyright relating to each of his or her scholarly works,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at the works are not sold for a profit or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purposes, and to authorize others to do the same. The policy will apply to all peer-reviewed scholarly works, including works jointly authored with persons who are not members of the Rollins faculty of Arts Sciences, written while the person i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except for any works completed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is policy, any works for which the faculty member entered into an incompatible licensing or assignment agreement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is policy, and any work for which the author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to receiveroyalties (including monographs, textbooks, musical, or other creative works.).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mittee will waive application of the policy for a particular work upon written notification by the author, who inform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mittee of the reason. To assist Rollins College in distributing the scholarly works, on or before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each faculty member will make available an electronic copy of his or her final version of the work at no charge to a designated representative of Olin Library in appropriate formats (such as Microsoft Word or PDF) specified by the library. Each work will be embargoed until it has appeared either in print or online at the publishers web site, whichever comes first. Olin Library will make the work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in an open-access repository.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mittee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interpreting this policy, resolving disputes concerning its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recommending changes to the faculty. The policy is to take effect immediately; it will be reviewed after two years by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ommittee, with a report presented to the faculty. The faculty of Arts Sciences calls upon Olin Library to develop and monitor a plan for a service or mechanism that would render compliance with the policy and the waiver procedure as convenient for the faculty as possible. To this end, the faculty authorize the Dean of the Faculty to provide appropriate Olin Library personnel with the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Section II(1) Research, Scholarship, and Artistic Activity of the College of Arts Sciences Faculty Self-Assessment Reports. Passed by unanimous voice vote by the AS faculty 2/25/10.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3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温哥华最贵的和最便宜的房子及启示
lcguang 2010-2-18 09:08
都说温哥华环境好好, 房价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但是你知道大温哥华(包括周边几个城市, 其实已经连在一起了)也有很便宜的房子吗?这样大的两级分化, 给中国制定地产政策的人和中国的房奴有什么启示呢? 大温哥华的平均房价大概是100万加元(大约640万人民币)买200平米的房子(两层, 上下各100平米),占地(连同院子)面积大概是700平米左右。温西(UBC大学附近)和北温(west vancouver)靠近海, 房价贵很多,大概300万。如果临海(water front), 那就更贵了。同样类型的房子,在东部卫星城市可能只有50万。 最贵的是北温哥华的房子,上千万加元一套。见下图售房报价: 1098万的房子内部是啥样?见下图: 可见主要还是海景。 3000万的房子是啥样?见下图: 可见不光有海景, 还有悬崖峭壁。可能这样安全吧。房子的面积400多平米, 地的面积是3000多平米。好地无价,人家根本不按面积算价钱。 有的房子,可以从车库把游艇开进大海。还有点房子有私人沙滩。但是没有卖。那些房子可能更贵。 大温哥华有便宜的房子吗? 也有。温西有40-50万的房子, 看起来和其他价值300万的差不多, 但是它的地是别人的((leasehold)), 每年要交租金大约每年7000加元. 其实也不多,大概是其他房子物业税的2-3倍。等于多交一倍多的物业税。 最大缺点是房价升值没有份。 更便宜的房子叫移动房(mobile house),这种房子便宜的令中国人羡慕。见下图: 一万多加元,便宜的不到10万人民币。下面是典型的移动房外观: 要是你以为里面条件很差, 那就错了。见下图: 其缺点也是不带地, 要另外交地租, 每月大概是300-500元。大概是物业税2-3倍。房价上涨时, 这种房子涨价少。 不带地的房子和廉租房相比,住房的负责维修, 对房子更加爱惜。 不要以为租房的和住廉价房的都是穷人。 我的一位熟人夫妇都有工作, 一年的工资可以买3个移动房, 但是他们觉得住移动房很好, 而情愿把钱花在别的的地方。很多人有稳定收入的白领都情愿租房, 原因是麻烦少(不必维修房子), 便于换地方工作。倒是很多没有好工作的人,才一心想买房出租, 希望靠租金养活自己。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1. 房价两级分化在北美是正常现象。 2. 高档房上涨,并没有带动低价房上涨。 这对中国政府的启示是: 1)要鼓励房价两极分化,让不同收入的人有合适自己的房子。 2)应该多提供廉价房,特别是小户型的房子和不带地的房子(地另外收租)。 其实北美的移动房并不一定移动,搬迁的移动房其实很少见。所以不带地的房子也可以造成楼房, 减少占地面积。让那些只想住房,并不想投资的人,买这种便宜的不带地的房子。 加拿大人对住房的态度也值得中国房奴参考:租房没有什么不好,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寻找适合自己购买力的房子, 不要为了房子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等有钱了再卖高档房不迟。 房价两级分化,贵的超过便宜的千倍。但是住房者的享受差别有那么大吗?我们做个试验:加如你无家可归, 现在让你选择: 1) 免费在上面3000万的房子住半年(半年住街头或野外); 2) 免费在上面1万多的房子住一年。 你选哪个? 要我选, 我就选择便宜的移动房。可见好房差房, 实用价值差别并不大差别不到一倍。这样想想,为了高档房而牺牲其他享受就不值得了。中国房价炒得高, 也是因为很多人热衷于买大房子。面积大了,套数就少了。供应就紧张了。
个人分类: 经济学|5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赶日超美,指日可待
qlms 2010-2-8 10:20
最近几个月,特别是海南被批准为国际旅游岛之后,有关海南房价的新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前些日子,新浪搜狐之类的门户网站上一般都说是一天一个价,最近则强调一个小时候涨1000元。这样的消息已经持续好多天了,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现在估计应该每平方都3万之上了吧。不过这个价格据说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因为有很多人用麻袋带着现金去全款买房,结果还要排队,没办法,谁让咱们有钱呢。 看到这,想到10月份左右的一则旧闻,当时某研究机构预计,09年中国的GDP可能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估计当时的机构肯定没有预料到我国的英明的经济政策,你看这海南一批准为国家旅游岛,GDP统计值估计马上增加很多,09年的全国的统计值,估计超过日本没有多大问题了。 按照现在的搞法,我们在2010年,把全国各个区域,都发文振兴一下,争取房价都翻一番,估计想不超过美国都难。结合大道和小道消息,已经列入2010年振兴计划的有,安徽和江苏的皖江计划,天津的滨海新区,新疆区域振兴计划。我感觉再把河南、河北和山东列上,来个黄淮发展计划,然后沿长江流域的几个省市,来个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最后再加上西南计划,珠江计划啥的,就差不多了。 至于实际的生活水平是不是世界第一,估计大家都知道吧,不多说了。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1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wlingj 2010-1-31 16:0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调配处处长尹 璐】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作过多方面的表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区分了四种类型的共产主义,提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后来他又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是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未来社会将提倡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地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能力的机会;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 ;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表述,我们可以从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客体、发展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发展的主体讲,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基本意思。1.每个人的潜力、才能和关系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同社会发展相对的。2.一切人的潜力、才能和关系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它与单个人或某些人的发展相对。实际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通过每个个人的发展表现出来,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 其次,从发展的客体讲,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若干主要方面。 1.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类特性,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在个人那里的充分发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讲,指活动的自主性、计划性、目的性和能动的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方面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个人主体性及其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二是就活动的形式来讲,指个人活动达到充分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活动对象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关系,人也在实践活动上按照人的方式同对象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关系,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就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挥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相对于旧式社会分工使人的能力片面发展、人及其活动碎片化、贫乏化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能依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社会需要交替地从事不同社会职能的活动、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和自由变换其活动。 2.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特性要从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得到解释,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它是指人通过与世界多种多样的关系,全面地表现和确证自己的完满性,使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二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性。它是指个人积极参与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的个人、从而也就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使个人摆脱个人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 3.个性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主要表现为兴趣、爱好、性格、心理、需要、气质、行为特点等等。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个人自身中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二是个人的肉体和心理的完善。身体器官的各种功能均衡发展,健全的而非病态的心理意识。三是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发展。主要包括:个人按其特点发展积极的需要;发展相对全面而高层次的需要;由占有和利己性质的消极需要向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需要发展。四是精神道德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包括:思维的全面性、观念的全面性、道德的全面性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五是个性的自由发挥。 最后,从发展的途径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工业化以前的社会里,生产劳动主要依靠体力和经验,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和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智力和知识。因此,就我国来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充分重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理想涵义,而且具有人类实践和发展过程的现实涵义;不仅是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一种状况,更是一种现实存在着的运动,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对我国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涵义和时代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和目标,又是一种现实存在着的运动和过程。作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一种状况,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在这一目标最终实现之前,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比个人已经获得的发展状况(比如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今天,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日益显现如下特征: 第一,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应该具有的能动性。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来说,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说,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是这两方面能动性的统一。 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实践不发达,人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加上剥削阶级实行愚民政策,导致人的主体性受到抑制。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逐步摆脱以往的依附性和服从性,其主体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尊重。在人的发展和客体发展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导的方面。经济发展依靠知识和科技的发展,而知识和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特征。 第二,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从人的需要的角度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段,物质需要的匮乏是困扰人的发展的首要方面。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比较普遍和比较充分的满足,精神需要便相对地突出出来,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如果仅仅热衷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精神空虚、思想颓废的不良后果,这种片面的发展不仅有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相伴随的。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日益明显,这是由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因此,人们在考虑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规范。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被动地依附于自然、从属于自然转变为以征服者的姿态主动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虽然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走向失衡,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在此情况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相生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 第四,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精神动力和创造能力等。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和措施,解放人的思想,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在传统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对自身内在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笔者认为,以发展的眼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对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而且对新时期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人才的凝聚和开发是通过一定的人才政策实行的。而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则是人才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我国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统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价值定位的理论依据。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和目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人本身才是评价社会活动、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我们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标准,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中心,把人的自我发展放到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从本质上来说,人才政策处理的正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即通过人才的培养、凝聚、开发,充分发挥人才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服务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人才政策应把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定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1.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其生存和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有趋利避害的内在要求,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一切社会活动最终都是由人的需要产生的,需要的满足即获得一定的利益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正是由于人的客观需要,才产生了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活动;而人的需要具有无限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不断产生的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们便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通过这些新的条件的创造,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人的需要的不断再生性和无限递增性,才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永恒性。所以,一个社会如果只关心经济发展的各种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需要这个根本动力,社会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应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 2.人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举措。 社会发展是人活动的结果,人是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一切形式的社会财富都不过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化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因此,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决定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大因素。著名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深刻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他大声呼吁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目的与手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一物质前提。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人们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未来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现实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生产力愈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越紧迫。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社会的发展必须归结到人的发展上来,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强调经济增长的一些物化的、量化的指标,甚至以破坏自然环境、过度掠夺自然资源、劳动者个体的单一畸形发展为代价来获得这些指标,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那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改革的真正目的,更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虽然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但是发展生产力只是手段,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才是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共产主义也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的 ,人类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也在《新发展观》中阐明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他明确指出:发展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和完整人的发展。他以对人与市场的关系的精辟分析说明这一观点:市场是为人而设的,而不是相反;工业属于世界,而不是世界属于工业;如果资源的分配和劳动的产品要有一个合法的基础的话,即使是在经济学方面,它也应依据人为中心的战略 。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当代中国人才政策的本质要求。人才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直接目标是社会发展,其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定位的人才政策,才能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价值定位的现实依据。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之后,我国社会的就业岗位、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人才的社会流动性空前增强,人的自主性要求大大增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压制甚至禁锢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管理和控制人才为特征的旧的价值理念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与时俱进,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1.传统人才政策的不良后果。 传统的人才政策以对人才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价值定位,很大程度上把人才视为管理和控制的客体,压制人才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大大削弱人才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压制人才的主体性和独立意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的埋没。从根本上说,人才如果失去了主体性和独立意识,从而失去能动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也就不成其为人才了。二是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约45.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6万多人,单位公派留学人员10.7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专业几乎涵盖了全部学科门类。而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只有13.5万多人,不到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1/3,远低于一般国家留学人才回流1/2的比例。除在读人员外,大量留学人才在为其他国家服务 。原因何在?除了国内工作条件比较差、生活保障措施不到位之外,恐怕相关的人才政策不配套、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所以,要避免人才埋没和人才流失,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就要制定相对宽松的人才政策,为其提供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人才政策理念。 2.国外人才政策的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世界各国都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开发战略,采取多种措施,在加强本国人才培养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别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加紧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人才,使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比如,美国通过增加H-IB签证(许可外国专门人才在美工作的签证)等方式吸引别国优秀人才;德国出台绿卡计划,紧急招聘国外计算机人才;英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许多国家都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国人才 。这些国家的手段和措施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高度重视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环境和最大的发展机会。最后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它实际上反映了以人为本、鼓励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才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 3.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比如: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征,既有利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同时也有利于极大地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逐利性等特点,容易导致诚信的缺失、投机的盛行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等负面现象,因而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对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其次,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或GDP指标的提高,而是经济、科技、社会与环境、资源、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历工业化进程以来的一系列生态、资源和环境危机之后的理性选择。实际上,正是人的片面发展、缺乏必要的理性和道德才导致了上述危机。因而,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社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就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前景。 最后,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竞争的需要。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对科技革命的主体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科技革命的广度和深度。在20世纪初,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人数、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而到20世纪末,则主要依靠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当代的社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从而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门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不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发展全面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就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裕,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革命减少了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独立性,从而推动了人的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使人的能力得到更广泛、更充分的发挥;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的交往关系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 总之,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小康化的文明发展成果又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131 ,120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 .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 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F佩鲁.新发展观 .张 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92.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203 ,50 . 丛大川.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政干部学刊,1999,(12). (责任编辑 康 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文章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本网发布时间:08-08-06 21:34:06 21
个人分类: 人才政策|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wlingj 2010-1-31 16:0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调配处处长尹 璐】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作过多方面的表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区分了四种类型的共产主义,提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后来他又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是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未来社会将提倡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地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能力的机会;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 ;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表述,我们可以从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客体、发展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发展的主体讲,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基本意思。1.每个人的潜力、才能和关系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同社会发展相对的。2.一切人的潜力、才能和关系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它与单个人或某些人的发展相对。实际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通过每个个人的发展表现出来,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 其次,从发展的客体讲,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若干主要方面。 1.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类特性,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在个人那里的充分发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讲,指活动的自主性、计划性、目的性和能动的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方面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个人主体性及其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展;二是就活动的形式来讲,指个人活动达到充分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活动对象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关系,人也在实践活动上按照人的方式同对象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关系,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就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挥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同时,相对于旧式社会分工使人的能力片面发展、人及其活动碎片化、贫乏化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能依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社会需要交替地从事不同社会职能的活动、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和自由变换其活动。 2.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特性要从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得到解释,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它是指人通过与世界多种多样的关系,全面地表现和确证自己的完满性,使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二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性。它是指个人积极参与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的个人、从而也就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使个人摆脱个人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 3.个性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主要表现为兴趣、爱好、性格、心理、需要、气质、行为特点等等。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个人自身中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二是个人的肉体和心理的完善。身体器官的各种功能均衡发展,健全的而非病态的心理意识。三是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发展。主要包括:个人按其特点发展积极的需要;发展相对全面而高层次的需要;由占有和利己性质的消极需要向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需要发展。四是精神道德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包括:思维的全面性、观念的全面性、道德的全面性和自我意识的全面性。五是个性的自由发挥。 最后,从发展的途径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工业化以前的社会里,生产劳动主要依靠体力和经验,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和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智力和知识。因此,就我国来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充分重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理想涵义,而且具有人类实践和发展过程的现实涵义;不仅是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一种状况,更是一种现实存在着的运动,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对我国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涵义和时代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和目标,又是一种现实存在着的运动和过程。作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未来社会所要达到的一种状况,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在这一目标最终实现之前,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比个人已经获得的发展状况(比如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今天,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日益显现如下特征: 第一,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应该具有的能动性。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来说,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说,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是这两方面能动性的统一。 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实践不发达,人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加上剥削阶级实行愚民政策,导致人的主体性受到抑制。如今,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逐步摆脱以往的依附性和服从性,其主体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受到尊重。在人的发展和客体发展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主导的方面。经济发展依靠知识和科技的发展,而知识和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的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特征。 第二,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从人的需要的角度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 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段,物质需要的匮乏是困扰人的发展的首要方面。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比较普遍和比较充分的满足,精神需要便相对地突出出来,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如果仅仅热衷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精神空虚、思想颓废的不良后果,这种片面的发展不仅有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相伴随的。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日益明显,这是由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的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因此,人们在考虑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规范。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被动地依附于自然、从属于自然转变为以征服者的姿态主动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虽然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走向失衡,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在此情况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相生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 第四,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精神动力和创造能力等。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和措施,解放人的思想,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在传统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对自身内在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笔者认为,以发展的眼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对当代人们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而且对新时期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人才的凝聚和开发是通过一定的人才政策实行的。而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则是人才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我国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统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价值定位的理论依据。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和目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人本身才是评价社会活动、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我们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标准,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中心,把人的自我发展放到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从本质上来说,人才政策处理的正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即通过人才的培养、凝聚、开发,充分发挥人才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服务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人才政策应把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定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1.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其生存和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有趋利避害的内在要求,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一切社会活动最终都是由人的需要产生的,需要的满足即获得一定的利益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正是由于人的客观需要,才产生了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活动;而人的需要具有无限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不断产生的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们便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通过这些新的条件的创造,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人的需要的不断再生性和无限递增性,才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永恒性。所以,一个社会如果只关心经济发展的各种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需要这个根本动力,社会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应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 2.人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举措。 社会发展是人活动的结果,人是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一切形式的社会财富都不过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化成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因此,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决定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大因素。著名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深刻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他大声呼吁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目的与手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一物质前提。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人们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未来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现实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生产力愈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越紧迫。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社会的发展必须归结到人的发展上来,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强调经济增长的一些物化的、量化的指标,甚至以破坏自然环境、过度掠夺自然资源、劳动者个体的单一畸形发展为代价来获得这些指标,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那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改革的真正目的,更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虽然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但是发展生产力只是手段,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才是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共产主义也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的 ,人类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也在《新发展观》中阐明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他明确指出:发展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和完整人的发展。他以对人与市场的关系的精辟分析说明这一观点:市场是为人而设的,而不是相反;工业属于世界,而不是世界属于工业;如果资源的分配和劳动的产品要有一个合法的基础的话,即使是在经济学方面,它也应依据人为中心的战略 。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当代中国人才政策的本质要求。人才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直接目标是社会发展,其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定位的人才政策,才能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政策价值定位的现实依据。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之后,我国社会的就业岗位、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人才的社会流动性空前增强,人的自主性要求大大增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压制甚至禁锢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管理和控制人才为特征的旧的价值理念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与时俱进,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 1.传统人才政策的不良后果。 传统的人才政策以对人才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价值定位,很大程度上把人才视为管理和控制的客体,压制人才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大大削弱人才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压制人才的主体性和独立意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的埋没。从根本上说,人才如果失去了主体性和独立意识,从而失去能动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也就不成其为人才了。二是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约45.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6万多人,单位公派留学人员10.7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专业几乎涵盖了全部学科门类。而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只有13.5万多人,不到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1/3,远低于一般国家留学人才回流1/2的比例。除在读人员外,大量留学人才在为其他国家服务 。原因何在?除了国内工作条件比较差、生活保障措施不到位之外,恐怕相关的人才政策不配套、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的原因。 所以,要避免人才埋没和人才流失,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就要制定相对宽松的人才政策,为其提供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人才政策理念。 2.国外人才政策的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世界各国都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开发战略,采取多种措施,在加强本国人才培养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别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加紧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人才,使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比如,美国通过增加H-IB签证(许可外国专门人才在美工作的签证)等方式吸引别国优秀人才;德国出台绿卡计划,紧急招聘国外计算机人才;英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许多国家都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国人才 。这些国家的手段和措施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高度重视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环境和最大的发展机会。最后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它实际上反映了以人为本、鼓励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才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 3.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比如: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征,既有利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同时也有利于极大地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逐利性等特点,容易导致诚信的缺失、投机的盛行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等负面现象,因而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对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其次,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或GDP指标的提高,而是经济、科技、社会与环境、资源、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历工业化进程以来的一系列生态、资源和环境危机之后的理性选择。实际上,正是人的片面发展、缺乏必要的理性和道德才导致了上述危机。因而,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社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就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前景。 最后,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竞争的需要。一方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对科技革命的主体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科技革命的广度和深度。在20世纪初,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人数、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而到20世纪末,则主要依靠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当代的社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从而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门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不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发展全面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就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裕,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革命减少了人的依赖性,增强了人的独立性,从而推动了人的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使人的能力得到更广泛、更充分的发挥;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的交往关系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 总之,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小康化的文明发展成果又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131 ,120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 .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 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F佩鲁.新发展观 .张 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92.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203 ,50 . 丛大川.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政干部学刊,1999,(12). (责任编辑 康 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文章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本网发布时间:08-08-06 21:34:06 21
个人分类: 人才政策|2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产科研仪器还“欠”什么?
boxcar 2010-1-31 02:06
在我前面已经写过的一系列关于国产科研仪器的博文【1~4】中,讨论过国产仪器面临的牵引的匮乏、经费的短缺以及在认知和基础方面的浅薄,在这篇博文中,我想再深度分析一下国产仪器还欠什么,也算作为这个系列博文最后的总结。 国产科研仪器,特别是具有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为什么会呈现一种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尴尬局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在我前面所作的的牵、钱和浅的分析可以是答案的一部分,但归根到底,不能回避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欠账太多了,多的一时还不完,各种原因形成的漏洞缺口也太大了,大的难以补上。所以,这里才要说说欠字。 (一)欠政策 所说的欠政策,是指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甚至课题组层面,都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对仪器研发各种的激励政策。前面博文的回帖里曾有老师说到政策的问题,目前的考评和奖励体系中,基本没有涉及自主研发仪器的工作量如何换算、该给发多少奖金等内容。这种对国产仪器自主研发的激励政策的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科研人员除非必须或者自己本身痴迷于仪器的改进和研发,否则基本上不会对仪器的自主研发感兴趣。不愿意自己做,要用仪器就只好斥巨资采购现成的商业化仪器回来做研究了,当然,这种研究在特色和原创性上会大打折扣。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办法就是要开始重视仪器的自主研发,特别是具有原创性的仪器研发,以后应该把仪器自主研发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明确地列在科研项目的考评指标中,有些本来就侧重仪器开放的项目应该要求必须由自主研发的仪器作为成果,另一些则可以在考评时把自主研发的新型仪器和研究方法在成果中的权重加大,以此鼓励仪器的研发。单位制定对员工进行考评和奖励制度时,应该明确列入新仪器开发和改进方面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以及相应的奖励规格等条款,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科研仪器的研发中来。 (二)欠投入 说到投入主要是钱的问题,这在前面的博文平【3】中已经专门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三)欠基础 所说的欠基础,说白了就是底子薄!我国在工业技术基础方面还很薄弱,难以支撑那些能突进到科研最前线的高精尖科研仪器的研发,主要表现在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有的甚至根本还没过关。这些材料和器件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时,由于使用条件并不太苛刻,对各种技术指标的要求也相对宽松,所以有些问题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可这些材料和器件一旦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就很难保证这些仪器的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科学研究所必须的水平了。有时虽然可以通过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和器件,但代价很高,制造出来的仪器的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因此这类仪器很难被产业化大量生产和使用。另一类薄弱的基础则是指理论基础,目前做仪器研发的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理论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要用仪器做研究的科学家,这样难以对仪器的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自然也就难以指望他们能迅速形成新的设计例如;此外,由于大学的分科教育体制,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影响了他们对仪器的研发能力的提升。 (四)欠核心 由于基础薄弱,根基不牢,所以很多仪器的核心技术并没有被很好地掌握,导致目前我国很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实际是进口的国外产品。这种利用产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仪器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虽然可以算是正常的现象,但其中有一些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却仍自我标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精品,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了。实际上,科研仪器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更无法在科学界获得良好的口碑。 (五)欠信心 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基础单薄和核心技术欠缺的原因,所以国产仪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够的信心。生产者对原材料和器件没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信心。销售者在向用户推销时更喜欢炫耀他所卖的仪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进口的,仿佛进口的标签就是高质量高性能的保证书一样,却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许多使用者也对国产仪器缺乏信心,不愿意采购和使用。 (六)欠火候 进行科研仪器研发的人不但需要由较高的理论水平、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有极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很多时候就直接表现在是否有足够多的研发工作经验。如果经验也不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去做这种仪器研发工作的火候还不到,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和历练。 (七)欠人气 所说的欠人气,就是指缺少一些真正理解国产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意义、并能够自觉地支持这方面工作的人。这个人气的人并不仅限于主管的领导,更多的时候却是包括整个研发队伍在内的人大都不赞同作自主研发,即使不反对,他们通常也不会积极协助做仪器研发的人,所以说还缺少人气。 (八)欠合作 一件复杂的研究型仪器的研制工作具有多学科背景,往往不是一个天才或通才自己就能轻易搞定的,而是需要一个一定规模的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开发工作,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之间应该开诚布公地开展合作,努力把仪器的研发工作做好。合作当中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闭门造车,而把仪器的研发工作真正做好。 总之,这些欠缺如果都有幸能在国产仪器的研发中逐渐弥补好,那么新型的国产原创性仪器的研发是可以指望的,以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的使用为基础的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被做出来。 参考: 【1】吕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442 【2】吕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447 【3】吕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426 【4】吕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9072
个人分类: 科研|66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上海市新人才政策体系构建初探
wlingj 2010-1-28 09:45
作者: 胡鹏    上海市 人才政策 政策设计   优良的人才政策是上海市人才良性 发展 的必要保障、通过对上海市人才政策定量评价和调查问卷方式评价,以及对上海市的人才政策状况的总体把握,构思上海市新人才政策体系。期望对上海市以后人才政策的制定者与管理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最终推动上海市人才质的优化和量的提高。      为保证政策的系统性与 科学 性,兼顾人才政策工作的实际应用性,在新政策设计中,笔者认为,上海市新人才政策进行规划与设计应从人才政策体系总体框架规划、人才政策内容以及人才政策管理等三个设计要素入手。      一、人才政策体系总体框架规划      人才政策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地政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安排实施相关政策,也要对人才政策进行总体框架规划设计,以保证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动态性。因此,政策总体框架规划是人才政策设计的必要要素之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在分析目前上海市人才政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政策系统性的特点,将对上海市人才政策进行总体框架的规划。   对于人才政策系统而言,既要保证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要求,又要坚持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题组建议,对于整个人才政策体系框架而言,需要将人才政策体系进行职能划分。从人才政策系统功能上讲,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职能模块:政策预测与评估管理模块、政策实施与执行管理模块以及政策内容设计模块。如图1所示。      其中,人才政策预测与评估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人才政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完成政策需求论证;对已经实施的政策进行过程评估与后效评估;提供新政策补充序列等。   人才政策实施与执行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人才政策的推广与宣传;有效传达人才政策的思路与重点;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收集政策实施后的信息反馈,发现政策需要改进的地方;实施政策过程控制等。   人才政策内容设计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新政策设计论证;完成新政策内容设计;结合实施政策效果对政策改进与完善等。   通过人才政策体系总体规划,可以将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细化,同时明确各模块执行人员的职能,进而加强和规范人才政策管理。      二、人才政策内容模块      为保证政策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可以从上海市人才政策的六个模块:①人才引进政策;②人才使用政策;③人才培养政策;④人才评价政策;⑤人才激励政策;⑥人才保障政策,作为基本模块进行统筹与平衡,防止政策偏颇与缺失。同时,针对六个模块结合政策评价的结果和政策改进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各政策模块的缺口对其政策模块内容进行补充与修订。其中,人才引进政策与人才培养政策是对上海市人才战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政策模块,它们对人才增长效应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人才引进政策与人才保障政策是有效吸引外来人才,发挥人才积聚效应的重点政策模块;而人才使用政策、人才评价政策与人才激励政策是提高现有人才效能的重要政策模块,也是目前需要重点加强的政策模块。    三、人才政策管理      任何政策的实施与执行都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执行效果。因此,在对政策管理中,必须对政策制定、实施、执行、控制以及评估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人才政策的作用,以达到充分挖掘人才效能、实现人才对 经济 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人才政策实施效果定量评价和对个体受众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上海市对于人才政策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对人才政策内容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人才政策的管理,提高人才政策实施与执行的成效,以达到人才政策宏观调控的目的。针对目前人才政策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应该在保证人才政策内容平衡与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策出台流程,进而提高政策实施执行成效。 政策的出台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以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实施效果。一般而言,人才政策的出台一般应遵循以下流程:   通过规范政策前期准备(政策预测、政策调研、政策可行性论证、政策内容设计)、政策实施过程管理(政策宣传、政策实施、政策执行)以及政策后期管理(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信息反馈、政策调整)等政策系统中的三大流程环节的有效实施,同时将政策过程控制控制纳入政策实施过程,可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政策实效,进而达到人才政策实施的目的。   另外,从前面的政策评价结果得知,目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在于政策的宣传、动态性和连贯性。因此,在政策实施中应该提高这方面的管理水平。   对于政策宣传,其主要问题是宣传途径单一,政策覆盖程度不够,或者说没有很好地考虑人才个体了解人才政策途径的渠道偏好。因此,在利用原有宣传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体形式,按照人才政策不同的内容模块,定期对各种人才政策进行公布与宣传。对于一些热点与重点政策,要在宣传的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指导,解决人才在政策办理中的内容含糊、手续繁琐、周期长、享受成本高等感受。   对于政策实施的动态性与连贯性,则可以通过管理出台流程的规范来予以保障。政策预测与调研能够避免人才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与实用性;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可以进一步考察政策的执行效果,及时修正或废除不当或过时的人才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就整个流程而言,对人才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推进的过程。
个人分类: 人才政策|2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
xupeiyang 2010-1-12 07:35
新能源、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助推科学发展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10年01月11日 var str=''; if(str!=""){ document.write("来源:");} else document.write("来源:科技部"); 来源:科技部 数据显示,节能减排领域的获奖成果数量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成果数量的11.3%,评审组改革成效显著,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强化。 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巨型水轮机水力稳定性和叶片铸造工艺方法,巨型全空冷发电机通风系统、发电机主绝缘及定转子温度场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水轮机转轮稳定性和巨型全空冷发电机冷却两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等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在三峡工程右岸、龙滩等电站,机组运行实践表明:机组性能优异,安全可靠,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巨型全空冷发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安装工期短、运行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机组利用系数高等优点深受用户的欢迎,开创了巨型水轮发电机通风冷却技术新时代,由此打破了国内外有关巨型水轮发电机只能采用水冷的论断。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反思-(转)
sunapple 2010-1-7 09:06
丛亚平:应慎出扩大吸收外资的政策 完善经济安全审查 作者:丛亚平文章来源:乌有之乡点击数:10261更新时间:2009-10-23 应慎出扩大吸收外资的政策  对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反思 丛亚平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引进外资的绝对数值有所降低,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的的相关政策,并酝酿启动外企在A股市场上市;发改委外资司也在就十二五规划中的鼓励外资政策进行研究。   面对外资已在中国占有越来越强的控制地位,我国不应再制定盲目不切实际的引资目标,更不应借此复活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原因如下:   一、中国吸引外资占比反而提高   2009年以来,我国虽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连续数月下降,但由于降幅低于全球其它国家外资直接投资额的下降幅度,所以我国吸引外资所占比重实际是上升的。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初步估计,今年1季度国际直接投资(FDI)同比减少了54%,预计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将比去年减少一半。而我国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0.09亿美元,同比仅下降17.9%,其中6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61亿美元,同比下降仅6.76%,而8月份同比去年还增长了7%。也就是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的下降远远小于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幅度,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反而是上升的。   中国是目前全球投资环境最好、外资获利最多的地方。最新数据显示,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挣钱和盈利比例最高的地方。这两年曾有人声称越南将在制造业部门、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有一些外企转到越南等国。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越南经济动荡,使许多外商认识到,越南缺乏合格熟练劳动力、基础设施差及效率低下等缺陷早已有之,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又成倍放大了上述缺陷,许多外商在越投资要么停工,要么无限期推迟,要么收缩。2009年3月上海美国商会再度调查,打算将工厂迁出中国的公司减少了一半,想在其他国家投资建厂的大公司已经重返中国。根据联合国贸发展会议(UNCTAD)8月6日公布的对240家跨国公司的有关投资前景的报告,中国仍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其次才是美国,再后是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应制定盲目不切实际的引资目标,更不应借此复活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二、我国现在并不缺资金和外汇   20年前中国缺资金、缺外汇,需要引进外资。然而近10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现在不缺资金和外汇,更不需要再继续付出高昂的代价吸引外资。中国多达2.1万亿元的外汇储备,正为如何花如何保值而伤透了脑筋,为什么还要不惜代价引进那么多外资来占领中国的市场和产业地位、损害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的呢!随着美国的天量债务的不断累积,美元将不断贬值,国外资本急于用越来越不值钱的虚拟货币来置换中国有价值的实体产业,我们更不应该充当击鼓传花的最后接手,在全球放出天量货币而把实物资产价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拿中国的产业、中国的资源和换回花花绿绿、严重泡沫化的美国绿纸,让外资成功的实现财富大挪移!   对外引资要算投入产出比,而算下来的结果是负数。我国引进外资,外方收益率极高。例如很多外资低价购买我国银行股抛售后利润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远远高于世界资本的平均收益率;而我们自己的外汇投出去,收益率极低,甚至赔钱(美国国债现在利率只有0.25%,美债和美元资产又不断贬值,02年到07年已贬值40%,而且美国的天量债务使美元未来还会大幅贬值,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巨大损失和风险)。我们引进来的外资靠着超国民待遇在国内大量赚取暴利,而我们自己手里的美元被逼迫走向境外,遭受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许多投资甚至损失一半。里外里形成双向损失,这种严重负效率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我们国家就被掏空得越多! 之所以我国大多数工农依然贫困、中国内需始终无法拉动,这也是原因之一。一个拥有垄断优势的沃尔玛,就使中国无数企业被迫以超低几乎是没有什么利润的向沃尔玛及美国民众提供商品,而这千万个没什么利润的企业自然无法给员工发放合理的工资和劳保,更无钱投入环保!而民众手中没有也直接导致中国内需不振,形成中国长期大患。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项目,投产后利润大部分流出海外,税收也收不到多少,工人工资也很低,只有表面的GDP数字增加一些,如果再加上环境治理的投入,实际上是负数。    西方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已经形成,目前美国已在我国境外对中国形成了军事包围圈,如果再让外资在中国境内对我国形成经济包围圈,里应外合,我国的发展前景就很危险! 目前我国经济已呈现出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这使我国未来经济的自主性和政治的独立性受到威胁。   三、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了我国大部分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进入对于中国的贸易扩张、增加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与中国对外开放之初不同的是,对外开放的收益在逐渐递减,与此同时风险却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长达30年的开放和引资,加上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使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形成控制和遏制之势。如果请来拾遗补缺的资本和机构一旦占巢为主,控制了中国的主要行业和利润,东道国的人民反而成了血汗工仔,这样的招商引资是应该遏制的。   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已达8500亿美元,三资企业已占我国工业总资产和产值的1/3以上,增速远高于国有经济。以2008年为例,占中国企业总数约3%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0%,出口额占55.3%,如果算利润,外资所占的比重更高,而外资缴纳税收仅占全国的21%。一般认定,外资在国家产业中的份额超过20%即为安全警戒线,而目前外资在我国产业中的份额已达到30%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用国外资本必定要以出让本国权益或未来利益作为代价。随着外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向我国经济核心领域的延伸,抽空中国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着。   过分引进和依赖外资,已给我们经济带来很大的安全隐忧:外资通过投资并购布点,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形成了由外资主导的寡头控制。跨国公司本来就在资金、技术、品牌、企业管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有竞争优势,加上超国民待遇和跨国公司的转帐和逃税优势,使我国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大批被挤垮,国内市场和要害企业大量让外资占领。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06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如在饮料、、快餐、啤酒、化妆品、肉制品、大豆食油、日化行业、水泥行业、玻璃行业、电梯行业、超市零售行业、干电池、小五金制品行业等,或呈垄断之势,或大多由外商控股;主要的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许多大的医药企业也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汽车制造、高速列车机车、快递行业、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了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快递、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例如在快递行业,UPS、FedEx、DHL、TNT四大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市场已取得支配地位。我国是一个基建大国,而水泥行业前5大企业4家却已被外资控股或参股。这还只是06年的统计,近两年,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连互联网业、水务行业、金矿开采、等重要行业也被外资大量占领。同时,外资向我国的金融、农业、零售、物流、公用设施、咨询服务等战略性、命脉性行业进行产权渗透。许多高端的金融服务市场也被外资控制,如评级机构几乎全被外资控制,高端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也大多被外资占领,大量的企业中介利润和企业机密被外资掌握。   跨国公司的强势还对我国机械、电子、钢铁等重化工业构成重大打击,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许多细分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也被跨国公司占有了控制权,一些齿轮、轴承、机床、汽轮机等重要装备和零部件行业被外资廉价购并。   再如互联网产业,中国B2B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几乎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基本上已被外资控制,中国民族互联网产业与民族资本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严峻的现实,绝非危言耸。当今信息化时代,国家信息关乎国家安全,美国最近让微软关闭5个国家的MSN就是一个警示!中国B2B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的严峻局面是:(1)外资全盘控制,使我国互联网产业本身存在巨大经济风险;(2)外资依存度过高,对国家信息化战略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危害;(3)外资控制程度过深,对国民经济更带来潜在隐患。   四、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后患在加剧   目前我国不是招商引资太少的问题,而是过多过滥引资已构成对我国产业和经济遏制之势的问题:   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所分析的:我国现存不多的国有重点企业,是我国60年建设起来的工业体系核心部分。这些企业的意义,远远超出账面的资产,而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企业管理团队、熟练技工、技术团队及核心技术、品牌等能力的集合,是行业内配套体系不可替代的部分,是行业自主创新的平台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支点。一些关键企业一旦被外资控制,就会造成全局性的损失,有些产业被控制还将威胁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一旦外资在东道国市场份额中占据了相对优势,则本国企业将失去话语权,绝大部分利润将被外资拿走,这种吐血引资导致国民财富大量外流。民众手中没有钱,国内的内需拉动很难起来,中国经济只能进一步被绑在对外需的依赖上。大量引进外资短期内或有利于近期表面GDP数值,但长期而言,我国的工业、金融和商业以及出口、贸易被外资控制,将严重影响民族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很多的民族老品牌消失了,新品牌成长不起来,这是中国长期的、过于慷慨的招商引资政策的结果。 面对这样一长串的外资控制清单,任何国家的领导者看到都不会等闲视之,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空间和经济安危!   一位地方县官在把当地一座矿产以1.3亿元人民币贱价卖给外资投行之后痛心的说:我也心疼啊!如果自己开采,收入够我们县花30年!但我只能卖,我顶不住上面的压力呀。再这样卖下去,全国县级以下的资源将大部分被外资廉价控制!其实,这些资源是民生的基础和国家稳定的基础,这些资源和企业远远比日益贬值的美元有价值的多,然而我们却在开放、引进的口号下,用黄金换泡沫。基层地方官员的无奈也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困境和悲哀。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已指出,我国装备工业市场、高技术产品等偏重于依赖进口,冲击和挤占我国装备工业市场。这是我国经济过深卷入世界市场而造成结构失衡的反映。经济结构的失衡又固化了劳资分配差距过大等深层发展机制的偏差,侵蚀民族工业产权和控制权,威胁我国核心战略利益,我国部分工业行业已被外资企业主导。在这份报告之后的近三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被外资所控制的行业越来越多   五、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受到外资挤压   大量事实证明,所谓外资企业带来先进技术,所谓以市场换技术,越来越成为空话。钱学锋说,我们对于外资的贡献存在高估和误读。由于外资在中国主要是两头在外的飞地经济,与本土企业并未建立紧密的前后向关联关系,因而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增长作用非常有限,外资对GDP的贡献仅有统计上的地理意义。加之十几年来,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出口采取越来越保守的态度,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对华封锁遏制政策从来没有改变过,美国光是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的文件就长达7000多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企业越来越多采用独资而不是合资,外资企业对我国的技术外溢几乎没有。加上一些干部和企业员工满足于接受外资现成的产品设计和设备,依赖洋人搞建设的心理加重,加上外资的收买和贿赂,成为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障碍。由于国外装备和高技术产品的大量涌入和普遍不注重吸收消化再创新,本国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空间被一再压缩,并加剧了产业控制权的旁落、利润的外流。这实际上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   六、环境压力也使加工型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大量引进的外资形成的加工业贸易经济模式,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低效率、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产业,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加工厂,使中国面临环境严重污染、利润福利低下、技术创新缺失、经济依赖深重的局面。这种低利润、低效益、高依赖、加工型的外向型经济,使中国经济失去高效益的根基,一遇国际经济危机则经济大起大落。   尤其是环境的压力不可轻视。目前欧美等强国已形成明确的以环境因素压制中国的战略,不久将在本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将会制定限制碳排放的苛刻条款,在中国被进一步逼迫支付环境货币后,过去那种牺牲环境赚取低微利润的生产模式更难以持续,成为一条得不偿失的高危发展之路。中国许多企业已被挤压得没有多少利润,再为环境支付代价,效益完全成了负数。何况我国的生存状态也不允许这样发展。出过国的人回国后都会明显感到中国环境、空气、水质等与国外的巨大差距,恶劣的空气和水源使全国人民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患病增多及医药费用不断增加,也带来社会不稳,近几年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于外资(内资)建厂使环境恶化到民众无法生存因而起来反抗。我国不应再成为外资转移污染、降低劳动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淘金地,而应朝着中国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实力的方向努力!   而且,即便中国引进外资的绝对值有所下降,也并不值得紧张。连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也曾经表示,FDI下降并非完全是坏事。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借着金融危机这一时机,将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加以调整,更多地把优惠政策给予内资企业,让中国经济更有可能走向自主创新、自主增长的轨道,这反而是好事。 经济安全审查需进一步完善   对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建议 丛亚平   面对外资已在我国经济、金融、舆论中占有越来越强的控制地位,不少专家认为这种趋势不可小视,否则,主要产业被外资控制,大量资产和利润外流,经济命脉被外国资本所把握,我们的经济发展前景会越来越被动。   为防止这种状况日趋严重,特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不宜再扩大招商引资及优惠政策   今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规定跨国公司在京新设立或新迁入地区总部,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人民币,高管人员办理北京户口,可不受学历、年龄等限制。有关部门还公布了对外资QFFL进一步放宽限制,对引进外资的审批权进一步下放,对外资投资房地产松绑,甚至连军工企业也要 有条件地对外资开放,商务部在酝酿实施外商投资的备案制(甚至无需审批了)等等。这些举措将开启地方政府新一轮激烈的引资竞争,让中国经济进一步陷入增长而不发展的拉美化困境。   鉴于这种严峻局面,我国不应再制定盲目不切实际的引资目标,没有必要推出更多的刺激引进外资的措施,无须进一步加强招徕外资的工作,更不应借此复活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否则我们将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少,等于在自己的国土上让外资攻城略地,消融我们的产业基础及长远发展的根基。国家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政策用在支撑本土民族企业和中小企业上,推动我国企业进一步科技创新和持久发展。相关精神应在国家十二五规则中予以体现。   当前我国不仅应严格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和统计,以阻碍热钱大规模跨境流动,还应防止西方国家趁机实现以其金融泡沫、虚拟货币置换我实体产业、掠夺我国民财富。因此,引进外资和外向型经济,只能作为阶段性的策略,不可以作为国家战略。   二、尽快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开放不够的问题,而是不善于在开放环境中自我保护的问题,是在安全形势渐趋严峻的情况下,防范意识、防范机制不足的问题。确保国家安全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要保护经济安全,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及经济安全机构,建立能很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目前,我国虽在商务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政府机构都设有相关的审查部门,行政资源是多头分散的。应参照发达国家的办法,建立包括外交、国防、安全、商贸、工信、金融等部门和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在内的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进行相关的安全审查。建立对FDI和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监督机制,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细则,并辅以制度化的舆论监督。   同时加快制订《国家经济安全法》与《反商业间谍法》,确立国家经济安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国家经济安全议政指标体系,建立必要的储备和保障体系。确定负责国家经济安全的部门,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定期提出国家经济安全报告,包括经济安全的形势预报,从国家安全角度提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针、政策等等。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分门别类,涉及各个重要与敏感行业、国有与民营大型企业的保护体系与应急机制。 总之,需要建立一个能超脱部门利益来全局考虑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的机构,来整体谋划我国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战略。   同时,加强对具有战略性经济、军事价值的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政策引导;加强知识经济的创新,谋求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对外资的引进,应重在引进技术。引进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创新,而不应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依赖性。韩国在引进技术之始就提出同类技术只能引进一次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应集中专业人士总结过去资金耗费、市场被占但技术并没引进成功的教训,研究和细化技术引进关键条款和合同签订技巧,结合自己的科研团队完成技术创新。制定严格执行条款对造成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坚决不予引进,违犯者追究责任。   三、进一步完善经济安全审查的有关法律   我国虽已经出台了《反垄断法》,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但《反垄断法》仅涉及限制外资在华垄断,未涉及与外资有关的安全问题。六部门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反垄断法》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应该包括经济安全和涉及社会稳定、国家防卫等政治军事安全,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对外资并购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应该从经济安全和政治军事安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因为外资并购不仅涉及经济利益的得失问题,而且涉及社会就业、环境保护以及国民经济体系稳定、国家军事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时,不仅要进行短期评估,而且要进行长期战略评估;不仅要从经济层面审计得失,而且要从社会稳定、环境生态、国家防卫等多层面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估,对并购后的后果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对比与权衡。   《反垄断法》中对于国家安全涵盖的范畴,安全审查由哪些机构来执行,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审查,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所实行的安全审查,也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细节性的程序与审查办法。一些审查仍是隐形的。我国急需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条例,让《反垄断法》中的条款具体化,从而更具可操作性。   同时,应制定较高定位的《外资法》。《外资法》的审查的重点应放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内,包括:国防敏感部门,如重点装备企业和战略性高科技企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或行业,包括矿产、公用设施、物流、农业等;各行业排头兵企业,衡量标准包括市场份额、技术领先性、品牌重要性等。   对外商投资进行背景审查,比如是否由外国政府控制、对投资可能造成对本国市场的控制或垄断、对本国环境生态或居民健康可能的危害、对过去不符合上述精神的有关法规、文件予以修正或撤销;参照俄罗斯的办法,开列禁止出售的国家战略性企业名录,并将这些企业改制的权力上收;责成相关部门建立外资总量预警和产业预警信息系统。   四、改善政府部门运作机制和干部考核体系 要扭转片面的市场换技术、招商引资的偏好。以GDP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招商引资指标化,对地方官员施加的晋升激励,造成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外资和贱卖国内产业和资源,对国内经济形成持久暗伤。那种只看GDP不看经济国防、产业自主、金融安全、民生第一的考核方式应尽快修改。   建议明令取消政府考核指标中的招商引资内容,纠正某些地方将招商任务指标硬性分解到各机构的错误做法。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中,加入对环境指标的严格考核、对当地居民收入、对真正大量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的满意度指标、对国内企业长远发展潜力指标等。考核中既要关注GDP增长,更应注重增长的代价与利润的分配,防止各级部门及官员的短期行为成为主导行为。另外,应强化国家重要部门负责人的安全及全局意识。   建议应改变以招商引资数额作为衡量商务部门工作的标尺,商务部应该成为保卫中国经济版图的经济国防部,成为守住经济大门、严防外资进一步泛滥,努力为本土企业在境内境外争取公平的国际商业环境的后盾。在现阶段,对那些在中国境内破坏自然环境、贿赂行政官员、谋取不当利益、制造不平等竞争、转移利润、逃税漏税的外资企业,商务部应该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按净资产回购这类外资企业股份,并以此降低外汇储备、减少美元贬值的损失。   五、保护信息安全,支持民族互联网企业   鉴于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中国B2B研究中心建议:1、加强宏观监管:加大对外资投资我国互联网重要领域监控。2、完善融资体系:鼓励各项境内资本参与投资互联网产业。国家应在资本市场上给予国内优秀互联网企业以政策支持,优先安排在中国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逐渐达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由国内资本控制的目标;3、鼓励自主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互联网产业发展道路。单纯模仿美国模式不是中国的出路,提高我国互联网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应成为今后重点。   六、遏制出卖国家利益的受贿及买办行为   国家的经济安全被入侵一般分为五个层面:外资对东道国市场的大量占有;对国家资源的大量占有;对国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财富再分配的影响;最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对国家经济决策权的影响。   近些年,跨国资本在华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涉外利益集团不仅越来越深地影响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而且还积极介入中国法制化进程,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国立法、执法,使其在华利益(包括不当利益)法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涉外利益集团更加无拘无束、声势强大,而一些专以出卖国家利益换取私利的官僚买办,则为虎作伥。利益大量外流并向国内少数人集中的同时,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持续低下,致使中国的内需长期不振,贫富差别日益拉大。这种不良趋势已到了必须加以改变的时候了!    为遏制买办势力在改革的幌子下贱卖国家资产、在开放的口号下出卖民族利益,就要像严查力拓案一样,严查贪污间谍行为和后面的关系链。 要遏制官僚买办阶层的做大和干扰,让出卖民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个人和机构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官僚买办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最近对力拓案的查处是一个好开端,外资通过行贿和瓦解中方等方法,控制和抬高铁矿石价格,仅6年就让中国企业多付了7000多亿元!大量金融股权和银行股份的贱卖让外资两年内赚了上万亿!   对出卖国家利益者,应采取断然措施,重拳出击。不仅要依靠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更应充分调动和依靠群众,因为民众是腐败卖国的最大受害者,具有天然的积极性,应通过重奖举报等方式鼓励民众和单位知情者参与监督。同时恢复以人民为本的公众立法原则,在制订和完善有关《外资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商业间谍法》《爱国者法案》等法律的过程中,应以大众立法取代精英立法,遏制国际资本和买办势力的权力交换和廉价收购和重要企业,控制我民族产业经济命脉。   七、有效约束涉外利益集团   (1)完善法律制约。这方面,美国的防范措施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先后制订了《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联邦院外活动管理法》《院外活动公开法》,对涉外利益集团的活动进行直接管制。主要涉及:对游说者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界定,实施主动登记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与身份表明制度,对违法者实施处罚。其他法律也对涉外利益集团的活动进行限制。如《联邦选举法》禁止外国人和外国代理人对选举进行捐款,《政府道德法案》禁止外国人和外国代理人向政府官员馈赠礼物等。中国应将法律细化,并加大执行力度。   (2)舆论与社会监督。新闻媒体报道的揭露比法律制约更加及时有效,应鼓励新闻媒体、社会大众以及其他各类组织机构,对跨国公司、相关涉外团体与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而对部分媒体为求广告收入积极充当外资利益传声筒的行为,则应制订法规加以约束。   (3)鼓励与涉外利益集团相对立、相竞争的利益集团的发展,实现博弈的基本平衡。须设法限制与削弱涉外利益集团的强势地位;使利益集团显形化,鼓励中资、竞争性行业商会和同业公会、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公益团体的发展,形成对强势集团的制衡。   (4)规范部分学者的研究行为。本着管住政府,放开民间的原则,约束、禁止各大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国外企业、机构资助的课题研究,严格禁止涉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外企或商会等的变相任职。鉴于行政干预力的敏感以及道德制约力的缺失,鼓励相关社会公益团体对那些充当黑嘴或涉外利益集团代言人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学者提起法律诉讼,以制约学者日益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增加决策与执行的透明度,鼓励媒体进行公正的舆论监督,激励公众进行必要的社会监督。   (5)约束掮客的买办行为。目前许多外资企业采用把领导干部子女聘入公司任高管或给在海外的子女输送利益等办法,从政府官员手中换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政策红利。不断曝光的跨国公司向各级官员及子女行贿的案例,清楚地证明这些趋向有多严重。因此,应建立相应制度约束公权力与亲属商业利益之间的置换和勾连,应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亲属在外资企业任职的相关规定》,规定外资聘用中方高管人员要向当地相关部门备案;强化高级领导干部财产与子女亲属就业的申报与公示。相关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职期间不允许直系亲属在外资企业任职,如有的话干部应实行回避等。总之,在如何限制官商勾结、利益外流上,许多国家都有很多相关约束法规可以供我们借鉴。   八、改变单向式开放、不均衡开放的格局   长期以来,对外开放超过对内开放,长期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甚至法外特权。这种单向式开放、不均衡开放,使中国的财富不断外流,发展的空间严重受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研究员江涌曾形象地比喻:美国对中国是前庭后院式的开放,而中国对美国则是登堂入室式的开放。国际资本在中国大肆攻城略地,获利丰厚重;而中资企业在西方市场屡遭挫折,不是收购被否,就是投资巨亏。中国的经济主权、国家尊严、商业利益都受到严重侵蚀。   按中国的现有情况,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收益在迅速降低,负面效应在不断扩大。在外资于中国高歌猛进之时,中资企业的生存空间却日益狭窄,众多中资企业要么成为外资的附庸,要么陷入破产边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的持续优惠与宽容,就是对自己的虐待与残忍。尤其是在我国大量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陷入困境之时,国家应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对内开放,给予国内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因为他们才是创造就业、稳定社会、科技创新、提高投资效益和增加内需的中坚力量。   另外,政府采购也应以支持民族品牌的产品为先。美国一惯号称鼓励公平竞争,但并不妨碍他们制订优先购买美国货的法律。而我们则相反,例如在国家投入巨资的高铁项目中,主要订单大多给了价格昂贵的外国企业,而我国货运机车包括两万吨重载列车机车完全能够生产,没有任何必须进口的理由。国家应规定,对国内可以制造,而且性价比较好的,应该优先购买国内企业产品。应在政府干部中开展一场关心国家经济安全、对民族产业发展增强责任心的教育运动。   从历史长河看,谁封闭,谁落后;但从国际现实看,谁开放不当,谁遭遇危机。时至今日,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经济竞争政治化等情况,要求中国在全面总结、吸取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世情、国情与党情,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对外开放战略。因此,不顾时间与条件的改变,一味简单地强调对外开放,而不讲求对外开放的科学有效性,不分析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风险,对中国的发展实践是十分有害的。中国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就必须告别所谓的廉价劳动力后发优势,坚定地走自主创新、内需主导的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5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科学基金政策:从资助项目转向资助人才
pikeliu 2009-12-8 20:51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8 保障足够的研究时间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科学基金政策:从资助项目转向资助人才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主席马克沃尔波特希望逐步淘汰以项目为基础的基金资助方式,鼓励更多的创造性。 (图片提供:《科学》) 科学家们通常都会抱怨在申请经费的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足够的时间作研究。如今,英国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慈善机构维康信托基金会计划实施改革,通过给自己所支持的独立研究人员以无约束的经费,从而解除这些束缚和限制。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目前,维康信托对英国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的资助方式是给予为期3年或5年的经费,并专注于某种特定问题。11月初,维康信托官员宣布,他们计划逐步淘汰这种资助方式,从2011年开始,基金会将其20%的经费或1.83亿美元用于一个名为研究人员奖金的新项目,新项目的资助力度更大、资助时间更长,可以达7年。 维康信托基金会主任马克沃尔波特说:我们的想法是让最优秀的年轻人能够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的、长期的问题。尽管基金会目前已提供了这种类型的资助,包括以研究员基金的形式提供工资,但新基金项目会将这种模式拓展到从研究机构领取工资的研究人员。 维康信托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以托管美国出生的药业巨人亨利维康爵士的遗赠财产,其总经费约130亿英镑,是英国最大的非政府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生物医学慈善机构之一;基金会的宗旨是资助提高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研究,资助公众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的文章指出,新变革让维康类似于美国的慈善组织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虽然规模比维康信托小,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私人机构之一,它拥有120亿美元的资金,由著名飞行员、工程师霍华德休斯于1953 年成立,其宗旨是资助人,不资助项目。在为期5年的时间里,大约350多位霍华德-休斯研究员每年会有1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包括管理成本费),资助期限可无限制地延长。几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采用类似方式资助了近200位研究人员。 维康信托也有研究员基金项目,该项目为500多位独立研究人员在4到7年的时间里提供工资和研究经费;但是,基金会也为大约200多位研究人员提供3年期的项目经费,每年的经费从25万美元到50万美元;此外,基金会还提供大约45个项目基金,经费为200万美元,期限为5年。在明年秋天实施新项目前,维康信托将在夏天组织一个竞争性更强的竞赛。 谈到新项目选择人员的方式,沃尔波特说,不同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通过纸上申请选择研究员,维康信托计划通过面试候选人以测试其勇气和精神的方式来选择研究人员;评审人将更少关注纸面工作、更多关注研究的质量和重要性;他表示,基金会希望这种互动方式能创造出一种科学家社区;而且,基金会还会保留获得资助的研究人员申请其他经费的自由。 沃尔波特拒绝透露新项目中每位研究人员每年可获得经费的平均水平,只是强调研究人员可提出他们的需求,但获得资助的研究员的总数应该不高于245人,而且,尽管每年的经费可能少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助,但维康信托的研究人员可以申请设备、旅行费和其他支出等补充经费;正在职业初期的科学家将成为新项目的主要对象。 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是英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说:我全力支持这种改革我认为这是资助科学的最好方法。英国邓迪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安格斯兰蒙德是维康信托会员、基金评审委员会主席,他并没有参与这项改革,他表示基金会应仔细听取反馈意见,并准备解决任何突然出现的问题。(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9-12-8 A4 国际) 更多阅读 资产缩水 英国维康基金会削减研究资助
个人分类: 美国科技与教育|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货币政策
gaihua559 2009-11-3 23:18
最近看了不少有关经济的论言!感觉经济实在是很玄乎的东西!以往学过的一些什么政治经济学基本无用!那些文章可以把人绕到沙漠,不知西东! 貌 似目前中国的货币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国际游资目前对人民币的冲击相对较小。而自中国经济开始爆发后,基本一直以做为国际货币的美元为标杆。国 人向来省吃俭用,习于存钱以防不测!导致目前国内的现金特别多。货币说白了,最终要与实物联系起来才可以发挥作用。一般稳定的经济体,市面的现金流,基本 可以和现存商品达到一个平衡。一旦商品量降低,显然就是通货膨胀。当货币开放后,面对的物质流就不仅仅只是国内的,而是市场所及之处的任何地方的! 美 金长期占据该优势。即使大量印刷纸钞,但由于很多国家的外汇都是美金,所以,美国只需印刷纸就可以,而其他国家则必须用实物来兑换这些纸。因此,一个国家 的纸币一开放,如果这种货币的信用度较高,则必然导致该货币升值,为了维护纸币的稳定,有必要增大货币的发行量,似有无本经营的感觉。然而,若有一 天,该货币突然信用度降低,原本的储存的不流通的货币变成了现金流,涌回国内,而国内的物质明显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货币信用度会恶性循环地降低,连 续贬值。对于国内的经济而言,必然短期难以承受,导致国家的金融系统因为信用度大大降低而崩溃(当然这方面实际运用时,可以达到弃车保帅的作用,实际利益 还是最终占有了)。当然,那些持有货币的国家组织,也会害怕自己手中的纸币变得一文不值,而阻止该情况发生(除非想要以此做为武器,置对手于死地), 而在稳定后,慢慢换回好处。这实际就牵涉到两个甚至多个国家间的利益博弈! 这和炒股就差不多了,首先尽量将价位炒高,甚至远远超过该物的实 际值,然后抛售,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回报(发行者实际就是空手套狼)。但是,一旦抛售的规模大于承受度,则可能血本无归。而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发行 权的国家而言,在信用度良好的背景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本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无端发出的一堆纸,换回来了实际的物质。相当划算。只要在未来的发 展过程中,让纸币逐渐地贬值,相当于持续地从国外拿回自己需要的物质。 不过,目前这种形态似乎总是发生在不利与中国的境地。九十年代的美 金,比现在肯定值钱不少,国家持有大量的外汇,短期基本无法处理,而美金在逐步地贬值,所以,这基本就相当于美国大大获益,表面的顺差,对于美国而言,实 在是大大的有益。 保值增值的选择是大量购入国外的有潜力的固定资产。不过,相信他人的保护政策,让你无计可施。倒是国内,刚改革开放之时,急需外面的资金和技术,以较低的 代价出售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目前的价值,与当年的代价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所以,我们的资金的另一个绝佳的处理方式是流向非洲之类的待开发区 域。只是,这些资金的管理者,是否真正把国家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去花,还真不一定。 中国的产能及其巨大,但是,相对而言,国内市场的东西,似 乎总为人诟病,质低价高,这似乎让人感觉这不是做为一个整体与外界博弈获取利益,而是分裂的个体在相互间博弈。如果这过去的数十年,算为不流血的资本 的原始积累过程的话,目前资本积累也应该完成了。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切实的照顾好国民,尤其是那些为了这原始积累付出极大代价的农民及社会底层。如果感觉 目前能够站起来说话,那是建立在中国底层人民的困苦之上的。下一步,若需要继续高速发展,只需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国内市场的增长,完全可以和国际 市场相比。 突然发现,美国想方设法对付中国的政策,与中国和 太相似了 最后发现自己也被自己绕到不分西东的境地了,脱离了怎样开放货币,怎样赚取最大利益的话题了。
个人分类: 社会反思|3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周期的演化与宏观政策的相关性(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Cycles and Finance Policy in
TIANLI99 2009-10-14 09:4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Cycles and Finance Policy in China : from 1979 to 1999(in Chinese) Ai WU The Second China Economics Annual Confer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 XiAn , China ,Oct.15-16,2002. 经济周期的演化与宏观政策的相关性:中国1979-1999 武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http://down.cenet.org.cn/view.asp?id=47417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论文|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政策及工作特点
pxyeco 2009-10-2 19:40
我们认为,现阶段湘江水污染整治工作存在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重视工业污染治理,忽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现阶段整治措施是以“五个一批”和环境准入为核心的,这些举措主要针对有色、化工、采选、冶炼、造纸等行业,对农业污染的重视仅限于规模化养殖污染,对生活污染的关注仅限于城市生活垃圾。事实上,农药及化肥污染、城乡结合部生活排污、船舶机油污染、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染,具有潜伏性、分散性和随意性,对湘江水环境的累积影响大,极易发生难以预料的环境事故。比如,湘江沿岸的菜果花农田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大面积发生蓝藻现象的重要潜在威胁。因此,要实现湘江水质的长久安全,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废物处置率。 第二,重视命令控制类政策,忽视环境经济类和环境宣教类政策。现有政策如流域限批、“三同时”制度、“五个一批”、排污标准等,都属于命令控制类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是通过停水、断电、吊销营业执照、拆除生产设备、罚款等强制性措施来实现的。这类环境政策目标明确,能很快地获得预期的环境效果。但是,执行这类政策需要庞大的执行队伍,需要对微观主体进行经常性环境监测和督察,因此执行成本很高。关键的是,这类政策执行时效有限,很多小企业在躲过“严打风头”之后又“蠢蠢欲动”,存在极大的“返污”可能,这是郴州市三十六湾、玛瑙山等矿区非法采选企业屡整屡弹的重要原因。要完全防止企业排污,必须从根本上打消企业排污的念头。一方面,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触及企业主的经济利益,使企业难以承受非法排污的惩罚成本;另一方面,加强湘江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重视长株潭环境同治,忽视全流域环境同治。自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长株潭三市开展了许多以湘江同治为核心的环境同治工作。湘江水污染治理绝非长株潭三市所完全能为,必须是沿岸八市联合治理,这是流域污染治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是,除了长株潭三市外,其他五市均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各自为政的整治工作,八市之间并没有建立完备的环境同治机制。流域治理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是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管理,有些国家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因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把沿岸八市看作一个独立的地缘经济区,建立八市之间的环境同治机制,围绕湘江治理统筹协调各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重视水质管理,忽视水量管理。水资源是流域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水质和水量是流域两个相互影响的要素。只重视水质管理而忽视水量管理,是不科学的。在枯水季节,径流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相应减弱,发生水污染事件的可能性很大;在洪水期,洪水搅动底泥,也容易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事实上,湘江长株潭江段2006年初出现的铬污染以及上世纪末几次出现的紧急状况,衡阳市区江段出现过的紧急情况,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枯水期。因此,在湘江水污染治理同时,必须加强调水引水管理,通过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调度,实现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作者是博主彭新宇,此文思想已另行成文发表在《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2009)》。
个人分类: 流域生态环境|4490 次阅读|1 个评论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目标及整治措施
pxyeco 2009-10-2 19:29
为了解决湘江污染问题,省政府 2008 年 6 月颁发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提出将采取综合整治、分期治理推进湘江治污,重点解决湘江水污染问题,尤其是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以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争取在三年内解决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到 2010 年实现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目标。据此,各级政府对辖区内的水污染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采取了许多整治措施。 1 .实施整治目标责任制。各市成立了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制定了相应区段的整治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行动内容、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并与各级县政府及工业园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水质实质性指标纳入县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将整治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湘潭市探索“节能减排目标倒推制”,根据减排的目标任务,倒推各项措施,由此确定目标所需工作,并将之分解细化到各部门、企业。衡阳市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专门推进以水口山有色金属矿区为重点的重金属减排。郴州市建立了水污染整治专项检查监督机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用 “ 市长督办卡 ” 的形式,明确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时限和整改的目标,对各县区政府进行追踪督察。 2 .实施“五个一批”。即取缔关闭一批违法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按照整治实施方案和各市下发的整治通知,第一阶段整治企业(项目)总数为 180 家。截止 2009 年 3 月份,湘江沿线各市已经取缔关闭 37 家企业,淘汰退出了 21 家企业,停产治理 46 家企业,限期治理 122 家企业,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 36 家企业,搬迁 11 家企业,城镇污水处理 62 家企业,工业园区处理 11 家,生活垃圾场处理 50 处,造纸企业污染整治 384 家(如表 2 )。 3 .加强饮用水质管理。各市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口,清除保护区所有违规垃圾堆放点,加强饮用水源和地表水监测,由环保部门进行采样分析。衡阳、永州等市还进行全天候环保自动监管,随时掌握饮用水源和入湖河道主要支流水质变化情况。湘潭市政府成立了湘江水污染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制定颁发紧急预案,加强处置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 4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娄底总投资 6166 万元的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郴州市投资 7000 多万元建成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 8 万吨,并取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甲级资质许可证,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配套率达 50% 。株洲市向农发行融资 4.95 亿元实施 “ 湘江株洲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 ” 项目,项目起点为天元区马家河镇栗雨街道的廖家屋场,终点为浅塘村的徐家园,全长 16.3 公里。衡阳市重点抓水口山四厂废水治理,投入资金 3000 余万元建成了四厂废水处理系统和硫酸废水预处理工程。永州市累计投资 4.3 亿元对全市四大重点领域的 34 个重点环保项目进行了新建和扩建,其中对永州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工程、道县氧肥厂废水治理工程等在内的 10 个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了全程监控治理。 5 .严格环境准入。各市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环评、审批、验收三大关口,明确规定 “ 三不上 ” ,即重污染项目不上、轻污染但难于治理项目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上,强化源头减排。湘潭市在项目建设上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即新建项目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岳阳经济开发区执行 “ 三同时 ” 保证金制度,建设项目按照 “ 三同时 ” 要求完成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经验收合格的,及时将保证金返回建设单位;否则, “ 三同时 ” 保证金充作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环保部门不予项目竣工验收,有关部门不得发放准予生产的相关证照。 6 .环境同治措施。长株潭三市组建了长株潭环保执法监察队对《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制定长株潭三市湘江污染同治目标;在长株潭环境同治目标责任考核时引入“污染下游上游扣分”的惩罚机制;制定长株潭三市统一的产业准入政策;建立湘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管理机制,在三市湘江交界面实行水质在线监测,建立湘江长株潭段横断面控制标准。娄底市考虑到该市分处湘江和资江两大流域,结合其环境污染现状,将资江流域比照《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行同治。 7 .环保公众参与。长沙市召开“长沙市湘江流域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及五年行动计划工作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包括 5 位普通市民对《方案》和《计划纲要》的修改意见。永州市环保局对该市湘江沿岸冷水滩宋家洲大坝的所有排污口督察过程中,对企业污染水体的行为通过媒体进行了曝光。湘潭市为了加大对未经环保审批、违法新建排镉企业有奖举报力度,对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第一举报人,给予 5000-10000 元奖励,同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 8 .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湘潭市采用污水生物制剂除重金属回用、含镉废水处理和零排放等技术治理湘江污染,对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与竹埠港工业园、湘乡等老工业区的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同时通过开发风力发电、无机房电梯、矿用智能通风装备、地温空调等 20 个节能减排科技新产品。永州湘江纸业公司共投入 3 亿多元进行 “ 三废 ” 的综合治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配套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实施综合利用,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 1100 余万元,每年环保产值达 7200 余万元。 注:本文作者是博主彭新宇,文章思想已另行成文发表在《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2009)》。
个人分类: 流域生态环境|5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行科技期刊开放获取(OA)的机构与政策
xupeiyang 2009-9-1 14:23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Health (NIH): NIH的公共获取政策 要求自己资助的研究人员的论文经过同行评审,并接受出版后,向国家医学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PubMed Central提交一份终稿的电子版,并在正式出版日后的12个月内对所有人公开。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 http://publicaccess.nih.gov/policy.htm 。NIH的政策对2008年4月7日之后(含当日)接受出版的文章生效。 The Wellcome Trust 要求任何同行评审期刊已经接受出版,并全部或部分由Wellcome Trust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在任何情况下其电子版本需在刊物出版了最终版本之日后的六个月内,尽快地免费提供给PMC数据库(和任何其他PMC国际站点PMCI sites,如UKPMC)。 了解更多有关 the Wellcome Trust 的政策信息请访问Wellcome Trust。请注意,我们的滞后期通常是12个月或24个月,只有公开获取出版的文章适用于该政策。* 英国的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要求 任何人在2006年10月1日后提交,由同行评审期刊接受,并全部或部分由MRC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其电子版本应尽早并必须在六个月内存储到英国PubMed Central(UKPMC)。 更多信息请查看 MRC指南 。请注意,我们的滞后期通常是12个月或24个月,只有公开获取出版的文章适用于该政策。 What is PubMed Central (PMC)? PMC is an archive of life science journal literature operat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a division of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Access to PMC is free and unrestricted via the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