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念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天念佛宜先从念自己是孝子贤孙开始!
冯向军 2018-8-10 12:00
天天念佛宜先从念自己是孝子贤孙开始!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8/10 孝,的的确确能出生世出世间一切善道善法! 今日突发奇想。觉得,天天念佛,宜先从念孝开始,从念自己是孝子贤孙开始。 在下,是父亲大人冯佑云和母亲大人潘孔如的二儿子。是“冯老二”(对“孔老二”见贤思齐)。 在下,是国立复旦大学历史系名教授外公潘硌 基大人的长女所生二外孙。 在下,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外围设备专业领域中的第一位博士。张江陵教授是我的恩师。 在下,是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当年所出生的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在下,是【现代泛系】的接班人和继往开来者。【泛系之父】吴学谋教授是我的恩师。 ... 中国是生我养我的祖国。 美国是把我培养成美国IBM高级工程师,美国希捷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和美国西部数字公司主任研发工程师,并允许我侨居二十余年的美丽国度。 ... 在下是作为【本来成佛】和【是我父母】的【一切众生】的孝子。 一切众生是我父母,本来成佛。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 【一切众生-父母亲】都是与阿弥陀佛本自合一的【南无阿弥陀佛】! 皈命一切众生-父母亲! 南无一切众生-父母亲! 南无阿弥陀佛! 愿往生!定往生!已是西方极乐世界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光大师提倡的才是真正的人间佛教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9-23 09:30
法会今日圆满,七日之期,瞬息过去。但是法会虽圆满,而护国息灾,当尽此一报身而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也。   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一旦阎老索命,临命终时,那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定堕阿鼻地狱。此种好高务胜、自欺欺人之恶派,切勿染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戒之戒之。   杀、盗、淫等,固为重罪,然人皆知其所行不善,不至人各效法,其罪尚轻。若不自量,犯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引诸无知之辈,各相效尤,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其罪之重,莫可形容。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倘虚张声势,做假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伪心丧失矣。故佛特以妄语为各戒之根本戒者,以防护其虚伪之心,庶可真修实证也。修行之人,不可向一切人,夸自己工夫。如因自己不甚明了,求善知识开示印证,据实直陈,不可自矜而过说,亦不可自谦而少说,按己本分而说,方是真佛弟子,方可日见进益矣。   六祖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是知世间一切事事物物,均为佛法。吾人举心动念,都要了了明明,不要为妄念所迷。即如世间极恶最坏之人,以及孩提之童,如有言其不善者则怒,言其善者则喜。其怒不善而喜善者,岂非其本觉之真心发现乎?所可惜者,不知自返而扩充之,仍复日为不善,致成好名而恶实,入于小人之域矣。使其自返曰:“我既喜善,当力行善事,力戒恶事。”近之则希贤希圣,远之则了生脱死,成佛觉道矣。其所重在自觉,觉则不肯随迷情去,卒至于永觉不迷。若不自觉,则日欲人称善,日力行诸恶,岂不大可哀哉?即自喜人称己为善之念,足证众生皆有佛性。而顺性、逆性之行为,一在自勉、自弃,一在善、恶知识之开导、引诱也。现世之灾难频生,由于人多不务实际,徒事虚名,好名而恶实,违背自己本心之所致也。若能回光返照,发挥原有佛性,不自欺欺人,明礼义,知廉耻,则根本既立,无悖理乱德之行,灾患自息矣。   学佛之人,最要各尽其分,能各尽其分,即是有廉有耻。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皆当努力行之。《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上“明”字,即是克己省察之修德。下“明德”二字,即是自心本具之性德。欲明自心本具之明德,非从克己省察修持不可。进之,始可言“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之“亲民”,即是各尽其分之意。“止于至善”,即是居心行事,自行化他,悉皆顺乎天理人情,不偏不倚之中道。能如是,为圣为贤,可得而致矣。且佛法之教人,在于对治人之烦恼习气,故有戒、定、慧三学,以为根本。盖以戒束身,则悖德悖理之事不敢为,无益有损之语不敢说。因戒生定,而心中纷纷扰扰之杂念渐息,糊糊涂涂之作为自止。因定发慧,则正智开发,烦惑消灭,进行世出世间诸善法,无一不合乎中道矣。戒、定、慧三,皆是修德。由正智亲见之心体,乃“明德”也。此之“明德”,在《中庸》则名“诚”。“诚”,指淳真无妄。“明德”,指离念灵知。“诚”与“明德”,皆属性德。由有克己省察修持之修德,性德方彰,故须注重上一“明”字,则“明德”方能彻见而永明矣。   佛法、世间法,本来不是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局于现世,不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故《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佛之于一切众生愍念而度脱之,其为孝也,不亦广且远哉!且世间之孝,亲在则服劳奉养,亲没则只于生没之辰,设食祭奠,以尽人子之心。设或父母罪大,堕于异类,谁能知所杀而食之生物中,决非曾为我之父母乎?昧三世无尽之理,而以数十年之孝责人,其所知见之浅小,为可怜也。故佛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其慈悲救济也大矣!   或又谓:“猪、羊、鱼、虾之类,乃天生以资养人者,食又何罪?”此以身未历其境而妄说,若亲历其境,则望救之不暇,何容置辩?《劝戒类编》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夫人绝无信心,诞辰之先,买许多生物,将欲杀而宴宾。赵曰:“汝欲祝寿,令彼等死,可乎?”夫人曰:“汝之话皆无用,若依佛法,男女不同宿,不杀生命,再过几十年,满世间通是畜生了。”赵亦无法可劝。至夜,夫人梦往厨房,见杀猪,则自己变成猪,杀死还晓得痛,拔毛开肚,抽肠割肺,痛不可忍。后杀鸡、鸭等,皆见自己成所杀之物。痛极而醒,心跳肉颤,从此发心放所买之生,而吃长素矣。此人宿世有大善根,故感佛慈加被,令亲受其苦,以止恶业。否则生生世世供人宰食矣。世之杀生食肉者,能设身处地而作己想,则不难立地回头矣。   又有一类人说:“我之食牛、羊、鸡、鸭等肉,为欲度脱彼等耳。”此说不但显教无之,即密教亦无之。若果有济颠之神通,未为不可。不然,邪说误人,自取罪过。极无廉无耻之辈,乃敢作是说耳。学佛者,须明白自己之身分力量,不可妄自夸大,至嘱至嘱。   梁时,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该山年有例会,届时众皆大吃大喝,杀生无算,道香屡劝不听。是年,乃于山门掘一大坑,谓众曰:“汝等既得饱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众应之,于是亦大醉饱,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飞者飞去,走者走去。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大惊畏服,遂永戒杀。道香旋因闻志公之语,当即化去。(有蜀人,在京谒志公。志公问:“何处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贵贱?”曰:“很贱。”志公曰:“已为人贱,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对香述志公语。香闻此语,即便化去。)须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显示神通,当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耳。否则须如济公之疯颠无状,令人疑信不决,方可。   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须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即如《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所谓“物”,即是与天理人情不合之私欲。既有私欲,则知见偏邪,不得其正矣。如爱妻、爱子者,其妻、子再坏,彼不见其坏,以溺爱之私欲,锢蔽本具之良知,以成偏邪不正之恶知。若将溺爱之念,格除净尽,则妻与子之是是非非,直下彻见矣。是知“格物”一事,所宜痛讲,切不可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格除自心私欲之“物”,乃是“明明德”之根本。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乃末之又末之事。以末之又末之事为本,宜乎天下之乱无可救药也。佛法之去贪、瞋、痴,即是“格物”。修戒、定、慧,即是“致知”。贪、瞋、痴之“物”,蕴之于心,亦若戴著色眼镜,以视诸物,皆不能见其本色耳。“物”之祸害,可不畏哉!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不然,恐为所误,自贻伊戚,盖以其知见多而不一也。反不如一般愚夫愚妇之念佛,正心诚意,而受益甚众。故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俗言:“聪明反被聪明误。”可不惧乎!如云南保山县,皈依弟子郑伯纯之妻,长斋念佛多年。其长子慧洪,上前年死,其母以爱子故服毒,了无苦相,端坐念佛而逝。且死后面色光润,惊动一方。伯纯以老儒提倡,而信者甚少。由其妻子之死,而信者十居八、九矣。端坐念佛而逝,虽无病而死,也甚难得。况服毒而死,能现此相,若非得三昧,毒不能毒,能有此现相乎?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   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着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着力。”坡曰:“着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注意焉。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以仗佛力故也。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于高山,全凭自力故也。等觉菩萨,欲圆满佛果,尚须求生西方。何况我等凡夫,业根深重,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惑之甚矣!且今世杀人之具,日新月异,若飞机、大炮、毒气、死光等,山河不能阻,坚物不克御,我等血肉之躯,何能当此?而人生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是以欲求离苦得乐者,当及时努力念佛,求佛加被,临终往生。一登彼土,永不退转,华开见佛,得证无生,方不辜负得闻此法而信受也。唯愿大众精进行持,是所至祷。 李隆莲居士白话翻译 第七日 说大妄语罪与佛之大孝及致知、格物、老实念佛等   法会今天圆满结束,七天时间,瞬息已去。但是,法会虽已结束,而护国息灾的事情,我们都应当终生努力去做。不到人人都能吃素、念佛,往生西方,就不能说是究竟圆满。 现世学佛人中,有不少人自己说:"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到神通。"以致贻误了多少人!这种说假话的人,一旦阎王老爷来叫,临命终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难免堕入阿鼻地狱。此种好高务远、自欺欺人的恶派作风,千万不要沾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至戒至戒! 杀、盗、淫等,固然是重罪,但人都还能知道这是恶事,不至于人人都去做,所以其罪还算小。如果不自量,犯大妄语,没有得道说已经得,没有证果说已经证,吸引众多无知的人,互相效仿,坏乱佛法,贻误众生,其罪过之严重,无法形容! 修行的人,必须韬光隐德,披露自己的罪过。若是好虚张声势,假装场面,纵然有修行,也已经被此种虚骄之心折损了大半。所以释迦佛祖,特别把妄语列为根本大戒,就是用以防范其虚伪之心,才可能真修实证。因此,修行人,不可以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夫。如果因为不很明了,可求善知识开示印证,自己要如实直讲,切不可自夸而说过了头,也不必自谦而少说,要按真实情况说,这才是真佛弟子,才能天天有进步。 六祖慧能禅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因此而知,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佛法。我们举心动念,都要明明了了,不可被妄念所迷。即使世上极恶极坏的人,以至小孩子,说他不善就发怒,说他善良就欢喜。这种讨厌不善而喜欢善,就是本觉真心的发现呀!所可惜的是,他不知自我反省其恶而扩大其善,所以仍旧日行不善,致成好善名而无实际行动,流入小人行列。假使他能反省说:"我既然喜欢善,就应当力行善事,力戒恶事。"如此,近则可以成为贤善之人,大则可了生脱死、成佛觉道了!重要的是,在于自己能不能觉悟,觉悟就不会随迷情而去,终于会达到永觉不迷。如果不自觉悟,天天想人家称赞自己贤善,而天天放纵自己去做恶事,岂不大可悲哀! 由此喜欢人称自己为善的念头,可以证明众生皆有佛性。而其随顺本性或违背本性的行为,一方面,是自我勉力,还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是有善知识的开导,还是恶知识的引诱!现世之所以灾难接连发生,一半是由于世人多数不务实际,只图虚名,好名而恶实,这是违背自己的本性所导致的。如果能回光返照,发挥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不自欺欺人,明礼义,知廉耻。人的根本既已树立,就不会再去做违背天理、败坏道德的事,而灾难自然息灭了! 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各尽本分。能够尽自己的本分,就会有廉有耻,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都应当努力去做。《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面那个"明"字,就是克己复礼 的自我修养与反省。后面"明德"两个字,就是意诚、心正、身修、家齐的美德。要想明此人人皆能的明德,就非要诚意克己不可。进而才可以说:"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亲民",就是人我一体,视人如己,各尽其本份的意思。"止于至善",就是动静以礼,不欺暗室,自行化他,全依天理人情,不偏不倚的中道。能这样做,作圣作贤,也相去不远了!况且佛法教人,在于对治人的烦恼习气,所以有戒定慧三学作为根本。由于用戒律约束自身,则违反道德、背离礼教的事就不敢做,无益有损的话就不敢说。由戒生定,则心中纷扰、妄乱的杂念渐渐息灭,胡涂昏聩的胡作非为自然止息。因定发慧,则正智开发,烦恼迷惑就消除了。再进一步,作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无一不合乎中道了! 戒定慧三学,都是修德,皆由正智亲见的心体,是即明德。这个明德,在中庸则为诚。诚,就是纯真无妄;明德,就是离念灵知 。诚与明德,都属性德。由于有克己反省的修持,性德才能显现。所以必须注重前一个"明"字,那么明德自能彻见而永明了! 佛法与世间法,本来不是两回事。或有人因佛祖辞亲割爱去出家,就说佛是不孝的人。此是局限于现世,不知道过去世与未来世的浅薄之见。佛的孝亲,通于三世。所以《梵网经》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因此六道众生,实在都是我的父母,那些杀生、吃肉的人,无异是杀吃父母的肉了。佛对一切众生,都能悯念而度脱之,他的孝心太大了。更何况度父母亲永远免除六道轮回,这是世间任何孝子所不能及的啊! 而且世间的孝亲,父母在世,能服劳奉养 ,父母亲过世后,就只在他们的生日与忌辰,供奉食品,用作祭祀,以尽为子的心意。假设父母罪重,已经沦堕为动物异类,谁又能知道在所杀的、用来作祭祀的动物中,就绝对没有自己过去世的父母在其中呢?迷昧了三世无尽的道理,而以几十年的小孝来责备佛祖,其所知所见之浅薄渺小,实在可笑!因此,佛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其孝慈实在是说不尽的! 或有人又说,猪羊鱼虾之类,原本天生就是补养人的,吃了又有什么罪呢?这是因为你没有身历其境,因而敢胡说。假如你亲受其苦,那时是求救还来不及,怎么还能为自己进行申辩呢!《劝戒录类编》中记载,福建蒲城的县令赵君,很久以来已戒杀吃素,但他的妻子却很残忍,而且特别好吃肉。在她生日前夕,买了许多动物,准备杀来宴请宾客。赵县令说:"你想祝寿,却叫它们就死,你的心能安吗?"其妻说:"这都是迂腐之谈,若照佛法说,男女不同宿,不杀生,几十年后,世界不都是禽兽了吗?"赵知道无法可劝,只好作罢。这天夜里,他的妻子忽然梦见自己走进厨房,看见猪,她自己就变成猪,杀死还知道痛苦,而拨毛开膛,破肚抽肠,分割肢体,更是痛苦万分,不能忍受。到杀鸡杀鸭等,她都变成被杀的动物,最后,痛极而醒,心惊肉跳。她从此发心戒杀吃长素,并将所买的动物统统放生。这个人过去世有大善根,所以能感佛慈悲加被,让她亲受被杀的痛苦,来止住她杀生的恶业。否则她将生生世世,供人宰杀、吃食,以偿还所杀所吃的命债。世上杀生吃肉的人,假如也能设身处地,把被杀动物当作自己想,怎么不能立地回头呢?至于说猪羊等动物,本是用来养人的;那么试问,天之所以生人,也是用来喂虎狼蚊蚤等动物的吗?真不值得一笑! 又有一类人说:"我之所以吃牛羊鸡鸭等动物的肉,是为了度它们。"这种说法,不但显教没有,就是密宗也没有。你如果具有济公和尚 的神通,也未尝不可。否则邪说误人,自取极大罪过!最是无廉耻之辈,才敢作此胡说!再说,他既然能用杀吃来度脱动物,那么最尊的是父母,最爱的是妻子儿女,为何不先杀他的父母妻儿,吃其肉,来度脱他们呢?其荒诞无稽,不必再说了! 南北朝时梁代,四川青城山,有个叫道香的僧人,他有大神通,但秘而不露。青城山每年有一次神会,到时,众人都大吃大喝,杀生无数。道香屡屡劝阻,就是不听。这一年,会期又到了,道香在山门外挖了一个大坑,他对众人说:"你们都吃饱喝足,也分给我一些,好吗?"众人同意。于是道香也大吃大喝,大饱大醉。然后叫人扶他来到坑前,大口呕吐。他所吃的动物,能飞的飞去,能跑的逃去,剩下的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人都大惊叹服,从此神会永戒杀生。道香不久因听闻志公禅师的话,当即辞世(有个四川人,在京城拜谒志公禅师,志公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答:"四川人。"志公说:"四川的香是贵是贱?"答:"很贱。"志公说:"已为人贱 ,何不去之!"其人回到青城山,对道香讲说志公的话,道香闻此语,即便化去。)。须知世上那些深藏不露的修行人,一旦显示神通,往往立即去世示寂,以免增添烦恼。不然的话,必须像济公的装痴作颠,使人莫测其妙才可以。 学佛的人,务必要去掉人我之见,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才可以说入道。正如《大学》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于格物,这里所说的物,就是与天理人情不相符合的私欲。既有私欲,则知见偏邪,不能再得其正。例如爱自己妻子儿女的人,他的妻子儿女虽然很坏,他也不会知道,这是因为溺爱的私欲,遮蔽了他本有的良知,致成了这种偏邪不正的恶见。如果能把溺爱的私心格除干净,那么妻子的是非,立即就可以彻底看见了!因此而知,格除自心私欲这件事,最应深切地讲说,千万不要误认为穷尽天下事物的原理为格物。其实格除自心私欲的物才是明明德的根本。穷尽天下事物的原理,那是傍枝末节的事。如果追求枝叶而背离根本,当然天下大乱无可救药了!佛法所讲的"去贪嗔痴",就是格物。"修戒定慧",就是致知。贪嗔痴的自心私欲,积集在心,就像戴有色眼镜去看一切物体,必然不能见其本来颜色。物欲的祸害,非常可怕! 念佛的人,也不要认为自己聪明有智慧,要把这些都抛向东洋大海之外。不然的话,往往被其所误,自己招致祸患,这是因为知见复杂不专一的缘故。倒不如那些愚夫愚妇,正心诚意,专志念佛反能得到极大的利益。所以念佛一法,最好学乡愚,老实行持最要紧。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可不怕呀!例如云南保山县一个皈依弟子郑伯纯,他的妻长斋念佛已有多年。他们的长子慧洪在二年前死去。郑的妻因伤痛爱子之故,吞服毒药,但并没有苦相,端坐念佛而逝,而且死后面色光润。此事惊动一方。郑伯纯以老儒的身分提倡念佛,相信的人还是很少;但由于他妻的死,相信的人竟达十之八九。能端坐念佛去世,就是无病而死,也都很不容易,何况是服毒而死。能现此种瑞相,如果不是已经证得念佛三昧,毒药不能毒害,会有此种现象吗?当然服毒自杀,是佛法所严禁的,千万不要效仿,也不可轻试。听讲的人应当切戒。 宋代的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他参学天衣义怀禅师,大彻大悟。后母亲去世,他读诵大藏经,由此深知净土法门的殊胜,从而以此自行化他。他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念佛法门。到他临命终时,说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花,因还未能证得真性,所以不得不求生西方以证之。"将错就错",是说如果已经彻证真性,就不必再生西方,求生,还是一错。但由于未证真性,所以不可不求生西方。故说"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著的《往生集》,在"杨公传"一文后,赞叹说:"吾愿天下聪明才士,皆能成就此一错也!"这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大聪明,而又不被聪明所误的人。 宋代的苏东坡,虽是五祖戒禅师的后身,并且常常随身携带一轴阿弥陀佛圣像,说:"这就是我往生西方的证据呀!"但到他临终时,径山的惟琳长老,劝他不要忘记西方。东坡说:"西方自然是有,但是这里著不得力呀!"门人钱世雄说:"此是先生平生实践履行的,应当竭力念佛。"东坡说:"著力就错",话语落地即死。这就是聪明自误的铁证 ,希望诸位各自避免吧!  净土法门,上契佛理下契群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这是因为依仗佛力的缘故。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蚂蚁上于高山,这是由于全凭自力的缘故。等觉菩萨,欲求圆满佛果,尚须求生西方,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业根深重,假如不致力于此法门,就是舍易而求难,可见迷惑太严重!况且现今世界,杀人的武器,日新月异,如飞机、大炮、毒气、死光等等,高山大河也不能阻挡,坚固的防御也无不攻克,我们血肉之躯,如何能承受得了?而且人生如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所以欲求离苦得乐的人,应当及时努力念佛,求佛加被,临终往生。一旦登上彼佛国土,就永远不会退转,花开见佛,得证无生。这才不辜负听闻此法而信受奉行了。惟愿大众精进行持,是所至盼!    蒋科学按:现在海峡两岸“人间佛教”都是佛教界的官方路线。但是,流行的“人间佛教”问题很多,世俗化太严重,向世俗文化让步太多,出世间的精神缺乏,基本上沦为人天佛教了。而印光大师将“人间佛教”的“人间性”定位于“敦伦尽分”,非常准确,明确它是修行佛教的基础,但是以出离世间发菩提心的精神来念佛是关键,始终不忘修行的指向性,踏实可操作,对治性强,避免了狂妄众生口头禅的弊端,是末法时代的度生津梁。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04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吃素念佛为护国息灾根本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9-16 18:53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印光法师说 《佛教日报》邓慧载记录   第一日说吃素念佛为护国息灾根本   印光本一无知无识之粥饭僧,只会念几句佛。虽虚度光阴七十余年,而于佛法,绝无彻底之研究。此次既以护国息灾法会诸君之邀请参加,情不可却,且事关国家福利,亦属应尽之责。遂不辞简陋,来预此会。但今天所讲者,并无高深之理论,只述护国息灾之根本方法。至于此次法会之要义,待明日再讲。   此次法会之目的,为护国息灾。但何以方能达此种目的?余以为根本方法,在于念佛。盖杀劫,及一切灾难,皆为众生恶业所感。人人念佛,则此业可转。如只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然其消除业障之力,实亦极其巨大也。而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须明白因果,自行化他。今日之非圣非孝、蔑道废伦、杀父公妻等等邪说,皆是宋儒破斥因果轮回,以致生此恶果。如人人能明白因果道理,则断无人敢倡此谬说也。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所以教化最为紧要。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只要加以教化,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唯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今日中国社会之所以如是紊乱者,皆无教化之故也。但教化须在幼小时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若小时不教,大则难以为力矣。何则?习性已成,无法使之改易也。故念佛之人,须注意教育其子女,使为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果能人人如是,则灾难自消,而国亦常蒙拥护矣。   念佛法门,根本妙谛,在《净土三经》。而《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所示,尤为根本不可缺乏之行愿。盖善财以十信满心,参德云比丘,即教以念佛法门,得入初住,分证法身。从此历参五十余员知识,随闻随证,自二住以至十地,历四十位,最后于普贤菩萨处,蒙其开示加被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即是等觉菩萨。然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故知念佛法门,始自凡夫,亦可得入;终至等觉,亦不能超出其外。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凡学佛之人,更有应注意之事,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人与一切动物,生于天地之间,心性原是相等,但以恶业因缘,致形体大相殊异耳。若今世汝吃他,来世他吃汝,怨怨相报,则世世杀机无已时矣。若能人人茹素,则可培养其慈悲心,而免杀机。否则纵能念佛,而尚图口腹之乐,大食荤腥,亦未能得学佛之真利益也。   再者,今人好言“禅净双修”,究则所谓“双修”者,乃看“念佛的是谁”。此仍重在参究,与净土宗生信、发愿、求往生,迥然两事。又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系指亲见当人即心本具之佛性而言。密宗所谓“即身成佛”,盖以即身了生死为“成佛”。若遽认以为成万德具足、福慧圆满之佛,则大错大错。盖禅家之“见性成佛”,乃是大彻大悟地位;若能断尽三界内之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密宗之“即身成佛”,不过初到了生死地位。此在小乘,则阿罗汉亦了生死。而圆教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即已了生死。七信与阿罗汉,了生死虽同,其神通道力,则大相悬殊。八、九、十信,破尘沙惑,至十信后心,破一品无明,证一品三德秘藏,而入初住,是为法身大士。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方入佛位。其历程尚有如此之远,非一蹴即可骤至也。修净土者,即生西方,即了生死,亦是“即身成佛”,但净宗不作此僭分说耳。而与禅宗之纯仗自力,较其难易,实为天壤之别。尚望预会诸君,三复斯旨。 李隆莲居士翻译: 第一日 说念佛、吃素为护国息灾根本 印光本是一个无知无识的粥饭僧,只会念几句佛。虽虚度光阴七十余年,但对佛法,实在没有彻底的研究。这次因护国息灾法会诸位的邀请,盛情难却,而且事关国家利益,也属应尽的责任,于是不避浅陋,来参加此会。但今天所讲的,并没有高深的理论,只讲述护国息灾的根本方法。至于此次法会的重要意义,待明日再讲。 此次法会的目的,是为护国息灾。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认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念佛。因为杀劫及一切灾难,都是众生恶业之所感招。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念佛,则此业即可转移。如果能有少数人念佛,也可以减轻。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但其消除业障的力量,实在也是极其巨大的。 真正念佛的人,必须首先要闲邪存诚 ,敦伦尽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要明白因果,自行化他。今天那种否定圣贤,不讲亲情,损害仁义等等邪说,都是由于宋代儒家排斥因果轮回所导致的恶果。如果人人都能明白因果的原理,就没有人敢提出这种谬论了。大概世间一成不变的好人少,一成不变的坏人也少,大多数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的人,因此教育化导最为要紧。孔子说:"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般人只要加以教化,就没有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在施教的人是否有信念而且尽力去做罢了。今天的中国社会之所以如此混乱,就是因为没有教化的原故。但教化需要从幼小时做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如果小的时候不教育,长大就难以为力了。为什么?习性已经养成,无法使他改变。所以念佛的人,必须注意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们作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灾难自然消除,国家也可以长治久安了。 念佛法门,根本的微妙真理均在净土三经 。而《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所指示的,尤其是根本不可缺少的行愿。善财童子满怀十信 之心,参访德云比丘,即教他念佛法门,即获得初住 ,并部分证得佛果。从此历参五十余位善知识,随闻法随证果,从二住菩萨位直到十地菩萨位,共经历四十个位次。最后在普贤菩萨处,蒙菩萨开示和加被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相等,与诸佛相等,即成等觉 菩萨。然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依教奉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因此而知,念佛法门,开始凡夫也可以进入其中,最终等觉也不能超出其外。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自始自终的总持法门。故得九界 众生同归宿,十方诸佛共赞叹,千经万论都在宣扬阐述。 凡是学佛的人,有一件必须注意的事,就是切戒吃荤。因为吃荤能增长人的杀机。人与一切动物,同生天地之间,心性原是一样的,但因为恶业因缘,致使形体大相差异。如果今世你吃它,来世它又吃你,怨怨相报、世世相杀,没有了结的时候。果真人人能吃素,即可培养其慈悲心,而免杀机。否则即使能念佛,而仍然贪图口腹滋味之乐,大吃荤腥,这能得到多少学佛的利益呢? 再有,现今的人都喜欢说禅净双修,探究其所谓双修,就是"看念佛的是谁"的话头。此仍是重在参究,这与净土宗的生信、发愿、求往生,完全是两回事。又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指亲见自己即心本具的佛性而言。密宗所谓即身成佛,也是以即身了生死为成佛。如果认为就能成万德具足、福慧圆满的佛,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禅家的见性成佛,乃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必须能断尽三界 内的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密宗的即身成佛,则仅仅达到了生死地位而已。这在小乘,阿罗汉 也已了生死。而圆教 的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即已了生死。七信与阿罗汉了生死虽相同,但其神通道力,却大相悬殊。八九十信,破尘沙惑,至十信后心,破一品无明,证一品三德秘藏 ,而入初住,是为法身大士 。历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四十一位,才进入佛位。其历程有如此之远,岂能一踏脚立刻就到的!既生西方,即了生死,也是即身成佛,但净宗不作这样超越本分的说法,可是与禅宗的纯仗自力了生死,比较其难易,则有天地之别。还望与会诸位,反复深思此义。 蒋科学按:估计有些朋友认为到了战争的关头,还讲什么吃素念佛,实在是太迂腐了。其实不然!因果报应不爽。世人缺乏禅定功夫,囿于耳目,目光狭隘短浅,认识不到护生念佛的决定性作用,可悲可叹~ 延伸阅读: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010 次阅读|4 个评论
抗日时期的印光大师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9-16 12:13
1936年,中国佛教会主席圆瑛法师与上海佛教人士启建护国息灾法会,此时法师尚在掩关,圆瑛法师恭请法师出关说法,号召全国佛教徒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法师护国心殷,利生愿切,欣然允诺,以70岁高龄带一侍者,自行来沪,每天开示大众常达数小时,闻法者莫不欢喜信受。 印光法师在法会中开示道:“现在绥远战事甚急,灾祸极惨,我忠勇之战士,及亲爱之同胞,或血肉横飞、丧身殒命,或屋毁家破、流离失所。无食无衣,饥寒交迫。言念及此,心胆俱碎。今晨圆瑛法师,向余说此事,令劝大家发心救济。集腋成裘,原不在多寡,有衣助衣,有钱助钱,功德无量,定得善果。要知助人即助己,救人即救己,因果昭彰,丝毫不爽。若己有灾难,无人为助,能称念圣号,佛菩萨于冥冥中,亦必加以佑护焉。余乃一贫僧,绝无积蓄,有在家弟子布施者,皆作印刷经书用。今挪出一千圆,以为援绥倡。能赈人灾,方能息己灾。” 法会期间,法师听说抗战中的绥远灾情严重,即对众发表以当时所收1000余人皈依求戒等香仪,计2000多元尽数捐去。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4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句佛号老实念,何以能出凡入圣
热度 4 sheep021 2012-9-7 14:10
按:蒋科学闭关回来,开始普度佛法(以前似乎也有宣传),提出“一句佛号老实念,即能出凡入圣”。但没说原因,俺也没敢问,一是怕他不知道,闹了个大红脸,二是怕他知道,但有不明说,给俺一顿棒呵。 苍天有眼,今天开卷有益,发现虚云和尚早有明训,摘抄于此: 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向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哪一法门相宜,便修持哪一法门,切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著。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 《楞严经》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著、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 念佛的人 , 也不应太执著 , 否则 , 还真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念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摘自 虚云和尚《参禅与念佛的关系》 PS: 关键是要老老实实念,不可耍小聪明,否则,难得大智慧。
个人分类: 养生秘笈|1798 次阅读|6 个评论
超越血癌的博士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8-4 10:00
毛毛虫变蝴蝶 —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 道证法师讲述 林美瑛·李曜安·蔡佩芹·妙音· 东吴大学净智社·林嘉雯·蔡淑女敬记 癌细胞可以变成快乐的佛细胞 李木源居士(癌细胞变功德林) 超越血癌的博士(放生—放慈悲心生,放己重生) 欢喜心的力量 两位乳癌患者的启示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超越肝癌的勇者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超越血癌的博士 吃过苦,能体谅人苦,发大悲心 我有一位同学,现在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国际性上颇为出名的食品科学家。当他读国中的时候就生了一场大病,他的父母带他遍访名医,做了很多相当辛苦的检查,在荣总曾经发现他的胸部 X光片上有特殊的一个阴影,但是还是没能做出确定的诊断。这位同学因为受了很多苦,使他很能体谅别人的痛苦,他的心地很慈悲,大学的时候他学佛了,而且发心受五戒,受戒之后就很诚心地受持。 为坚持佛戒,放弃将到手的硕士学位 在美国修硕士学位的时候,他的功课实验很忙,每天都要做到晚上十二点、一点,这样长期的疲劳和缺乏睡眠并且长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渐渐地,他出现了一些症状,自己发现嘴唇很苍白,在他快拿到硕士学位之前,最后必须做一个实验,那个实验要杀好多的老鼠才能够完成,他天性的慈悲和持戒的精神,使他坚持不愿意杀生,所以毅然决然放弃了快拿到手的硕士学位,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责备他—‘你怎么在美国辛苦了这么久,最后又放弃了呢?大家在美国这么累,就是为了要得个学位,你怎么会这么傻?会为了不愿意杀老鼠而放弃学位!’ 学佛的慈悲、智慧,超过对功名利禄之欲望 他是一位很温和的人,也不愿意多抗辩,在他的内心学佛的智慧慈悲超过了对世间功名利禄的心,于是他重新换题目,做个不必要杀生的研究,又辛苦了好久才拿到硕士学位。 积劳成疾—患血癌 为了求学研究,他多年作实验,夜半都须观察实验结果,长期的夜间不眠,饮食、生活无规律,积劳多年,体力透支,当他回国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脸色很苍白,看起来血色素一定是低过七,原来那个时候,他血癌的疾病已经发展一段时间了。 检验报告—数目吓人,却无妨 他在美国时为他检查治疗的医师,也就是我们血液学教科书的作者—须领( Sheeling)教授,教授看了他的状况摇摇头,认为并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他的白血球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红血球不到人家一半,血小板低的程度应该是会出血的,我以前看过低到五万的病人,就已经会出血不好控制了,他的血小板只有三、四万,但是他从来不出血,还是好好的。 静心念佛—个个血球变武林高手,一个可抵十、百个用! 我这位同学,他经历了种种检查的痛苦,也知道了自己的病况,他不愿意在医院做治疗,他坚持吃素,但是改变饮食的内容和维持饮食的正常,而且他坚持念佛,照常生活,还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朋友当中,如果不提起,人家也不知道他患了这样严重的病,他还是继续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修博士学位,当他担心他的血球太少的时候,我告诉他说:‘不要紧(你不必常用七上八下的心去看检验的报告)你的血球虽然少,假如你好好地念佛,静下心来,你每个血球都是武林高手,一个可以抵人家十个用,这就像好的将军一个胜过一百个小兵!你的心不必要去跟著检验报告的数目上上下下,只要照常过快乐的生活就好了!’,他听了也朗然地笑笑。 照常做早晚念佛功课,照样得到博士学位 说真的,这种情况下,别人早就死了,但是他仍然得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且每天无论多么忙碌他都要做早晚功课,佛力的加被还有他持戒不杀生的功德力,念佛的诚心,使他能够正常得生活著,这冥冥中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尊重佛法,孝敬师僧的奇缘 他非常敬仰恩师—忏公师父(也就是上忏下云法师)当师父到美国弘法的时候,他务必要抽空亲自去为师父开车而且去租了很大让师父能够安然休息的车子,别人开不动那种大车,他虽然身体不好,但总是欢喜地自己去开车,而且请师父住在他的家中,我感觉到他真的是用一种赤子之心孝顺著师父,当他买了一把新的椅子一坐下来很舒服很好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说:‘啊!以后忏公师父来要请他坐这个椅子。’于是就真的准备好,请下次师父来的时候坐,他这样亲近高僧大德,真的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当忏公师父到美国,他就去参加师父主持的佛七,有一次在法会中有一位美国人,他是异教徒,不知道什么因缘也去到庄严寺中,那位美国人看见忏公师父全身放著光明照耀著在场的人,那位美国人好惊奇就忍不住告诉大家。他们去庄严寺的时候,显公上人(也就是上显下明老法师),人非常的慈悲而且眼力过人,他一看就发现我这位同学有病,显公上人竟然慈悲到自己私下去拜托了一位居士,是一位精研医学又精通易经的居士。这位居士过去是位将军,退休以后隐居起来,除了显公上人大家也都不知道他懂得医学,这位居士人很慈悲,他受了显公上人之托,就义务地为他看病,常常打电话询问他的状况,他用一些水果蔬菜配合给他做治疗。别人患上了这样的病,大多治疗到头发掉光、嘴也破了,常常需要输血,可以说天天得住在医院,还要隔离,他却天天都吃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吃得很胖,而且还能够照常运动打球,每天打一、两个钟头,欢欢喜喜地念佛,他从来不需要输血。 罹病六、七年,不忍父母知 而且他很孝顺,他得了这么严重的病,种种折腾都没有让台湾的父母亲知道。他的妻子,慈悲照顾、配合,经过了六、七年,他的父母都完全不晓得,朋友也看不出来,因为他想说父母年纪很大了,老人家又自己在台湾,很不忍心让他们担忧烦恼,所以他都忍耐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病况。 慈悲,福无量—持戒,乐无边 放它生—放己重生 我发现慈悲的人真的有特殊的福报。所谓放生—也就是放我们的慈悲心生,他宁可舍弃大家都追求的学位,把那些老鼠都放生了,他本来是无所求的,只是慈悲不忍众生苦,而且尊重佛陀的戒律不杀生,在他自己患了重病,本来会死的情况下,他很感慨地告诉我说:‘我遇到高人了!’真的有人出现来救了他,是很不可思议的用很安乐的方法让他恢复健康,让他重生,也不必受什么大苦。本是‘宁可持戒而死’之心,结果,反而‘不死也不苦’。他现在还是能够到世界各地发表学术演讲,脸色也红润了。我有一位学长是血液科的医师,当他知道了他的病况过程都叹为奇特,因为比他晚发病的病患都已经不在人间了,但是他的血球在佛心慈悲的加持之下,真的是一个抵人家十个用,他体会了佛法的妙用和力量,更加专心学佛了。这位朋友,他有慈悲心,他的福报也真是特别好,他的女朋友也没有像一般状况,那样抛弃他,还是欢欢喜喜地和他结婚、照顾他,两个人每天都笑得很开心,一起共修。 不可思议的念佛趣事 还有一件很不可思议的趣事,他们时常和美国的华侨以及留学生一起念佛共修。有一年冬天,大家约好在他家打佛七、一起念佛。四面八方的朋友聚在一起,有人是在雪地里面开了三小时的车子,才赶到他家来共修。没想到,那时候他的妈妈突然说由台湾要到美国,因为他的妈妈一向反对学佛、念佛,他们知道妈妈要来,就恐怕大家在共修当中妈妈到来,假如像以前那样激烈地反对大家,那么彼此就不好办,对所有从远地很诚心来参加念佛的人实在是不好交待。所以他们就拜托住在附近的弟弟,先招待妈妈几天,他的弟弟也是在美国读书,他们就安排妈妈先去弟弟那儿住几天,而且虔诚地求佛加被,让大家彼此都能圆满欢喜。他的妈妈一来,弟弟就请她先住自己家,暂时别过去哥哥那边,她妈妈觉得很奇怪就说:‘我偏要过去看看!’于是她就自己真的要过去。他们两兄弟是住得很近,走路只须几分钟就能到的距离,他的妈妈也常常去,路熟得很,但是那天竟然很奇怪,走了好几个小时都找不到他家到底在那里,倒是去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就自己到公园去玩得很开心、很愉快,然后又走回弟弟家去休息,心里想:‘奇怪!怎么会找不到呢?’她的妈妈想想很不甘心,隔天又想要跑去找,但是很奇怪还是找不到,照样又走到公园去玩,一直到他们念佛会结束的那天,他的妈妈才找到他的家。他的妈妈找到的时候觉得更奇怪,明明很近嘛!就在这里,而且她天天都来这里找啊!但是多少天来都找不到,但是她天天都去公园玩得很高兴,大家都感觉到佛力不可思议,这么多人诚心地相聚要念佛,护法菩萨就有巧妙的安排护念! 不必担心家人不肯学佛—只要善巧播种 因缘成熟,自能开花结果 他的妈妈平常虽然反对念佛,但是时时听他们说‘阿弥陀佛’,听久了也印象深刻,有一次在大地震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很害怕,就一直念起‘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可以了解,有的人虽然现在不肯念佛,但是他只要听过‘阿弥陀佛’这个名字,就等于种了一颗金刚佛种子,是怎么消都消不掉的,只要因缘成熟了,种子就会开花结果。只要听过阿弥陀佛,在危险的时候也能够起用、念出来。现在他妈妈老人家也渐渐学佛了,因为因缘是会转变的,所以学佛的朋友们也不必担心家人不肯学佛,而和家人呕气,这样的话自己就已经不合佛法,只要我们自己虔诚不退转,家人渐渐也都会受感化感应的,佛菩萨不也都耐心等待我们一千年、两千年,乃至无数个千年吗?我们自己也是一样,迟迟不觉悟啊!自己要觉悟,才能叫醒别人啊! 感谢佛恩、父母恩、师长恩 感谢莲社 ......不间断的‘感恩三拜’ 那位朋友还有一件事非常令我感动,当他就读台中中兴大学的时候,因为在李炳南老居士座下听经,就时常到台中莲社做早晚课,那时候他就发了一个愿,只要他在台中一天,就必定要去莲社拜三拜,感谢佛恩、感谢父母恩、感谢师长恩、感谢莲社每一位付出心血的老师、学长,他发了愿之后,真的无论他是多么忙,或是有事上台北,回台中都已经深夜十一、二点,莲社的门都关了,他还是一定要去拜三拜,即使在门口拜也好,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 深夜归国,不忘昔愿,感恩三拜 当他由美国回来的那一天,他的家人到桃园机场接他,他就开车载大家回故乡—台南,路过台中的时候已经深夜十一点了,他忽然把车开下台中的交流道,家人问他说:‘你干什么?’他默然不语,只是一直静静地开到莲社门口,在门外依著自己所发的愿,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地拜三拜,才又继续开车回家。 誓愿安慰一切癌病人—免除怖畏,生信心 在他病了以后,他发了一个愿,愿安慰一切血癌的病人都能够免除怖畏,鼓起信心。我相信他这个愿一定能够圆满达成,因为佛菩萨从来不会辜负一个虔诚的人。 转自: http://www.fodizi.net/bfnn/books/0985.htm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各色尿与三色呕吐
king500 2012-3-12 18:58
真修禅定,则身体生理方面是真有变化的,如在南怀瑾先生的《答青壮年参禅者》中,南老和出家僧人探讨了禅定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那位僧人小便出现很多颜色,有的红色,蓝色,黄色,各种各样颜色。这只是在书本中从过来人口中得知的间接经验与理论。下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位修行净土法门的王老居士的闭关现象。 这位王老居士,由于已经退休年龄也大了,精进念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以求命终后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中。 大连瓦房店观海寺,经常会有小型短期的闭关活动,这位王老居士是护持观海寺的老居士,自然会参加这种闭关。前不久,他就闭关 10 天,闭关开始时,他就发愿要精进念佛,当他第一天吃中午饭时,刚端过饭,就要呕吐,于是便趴到卫生间呕吐,第一波是黄色的,第 2 波是绿色的,第 3 波是红色的,这时候,他由于理论经验学习的不够充足,他害怕了,内心升起了强烈的恐惧感,这呕吐也就随之终止。我个人认为,如果他此时能生死等同观,得失等同观的话,他还会继续呕吐其他颜色的赃物(本人个人观点,正确性有待于考证)。只有身体彻底的干净了,气脉才会彻底开解。往生才会自在自主! 其实,禅定不仅可以通过禅宗的方法得到,通过念佛的方法也是可以得到的。只要方法正确,努力精进,人人都可以得到!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所说的:纵使你相信了佛法,但不按照佛陀告诉的方法去努力也是无法获得佛法所阐述的种种境界,更何况当今的人们只是姑且信之,难以实信、智信! 附件是《答青壮年参禅者》的全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阅读学习。 南怀瑾_答参禅者.doc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谷响集7:答C老居士
jiangjinsong 2010-12-14 14:54
(五)答 C老居士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老学长早岁皈依印老,虔修净宗四五十年,今日仍欲舍念佛而习定,足证念佛之法,真实难信也。灵峰大师常云:一句佛号念熟,则三藏十二部极则道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都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可见持名是大总持,圆摄一切功德。只要老实念去,不管它定不定。若去管它,早是二心。欲定反乱,只是自扰。夏师诗云:散乱固成病,分别引魔军。散乱当然不好,故名之为病。若起心分别欲遣除之,则此分别之心,即是魔心,故曰引魔军。引得八万四千魔军乱舞,何苦来?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两。   静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强要坐。勉强则身不宁,身不宁心即不安矣!要之,行住坐卧,均是威仪,只贵念念相续,不管你是坐是卧。   函云:欲修禅定,终不能定。此正合规律。因有此希求心,故终不能定。又云:但口里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实难入定。仁者之见,本末倒置。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是之定,最多只是个无所住,何尝有些许般若气息?无住生心,才是金刚般若。五十年前,弟第一次读佛典,看《金刚经》。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当时便领会得,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盖放下一切,即是无所住;一句佛号声声相续,即是生其心。倘欲抽减念佛时间以习定,则更是大错,念佛是易行道,余者皆难行道,乃龙树菩萨之开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趋坎坷之途,何其颠倒之甚也!   此事切要,故直言之。灵峰《要解》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则在念佛之深浅。当前首要是决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当深信切愿,靠定这一句佛号,靠定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无论如何也动他不得,这才决定生。看来品位也不会低。若于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诵经,明天要打坐,后天想持咒,大后天又欲参禅,这样修法,对于信、愿、行的第一个信字,早已七折八扣。信愿不坚,欲生极乐,是真背道而驰也。以上乃剖心沥血之言,望三思之。    二、劝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了生脱死,唯此一法。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术文章等等世俗之缘,应舍应放;实则您今日信中,所问之咒名,与所求之圣像等等,总之,亦在万缘之中。以上对于初修,当然是正事。但对于您八十一高龄,终身习净之老修行,则应一刀斩断,一齐放下。万缘放不下,则此一念决定提不起。往生之关键,在于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还是在寺中念,所贵者是你的念是否一。您当前迫切之务,就是把一切善缘、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叠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问,心中孤零零地单提这一声名号。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直念到佛来接引,一气念到花开见佛。这样念,决定往生;这样修,也即是万修具备。切不宜头绪过多,百端并举,东张西望,顾此失彼。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他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宾夺主。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继。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1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