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北师大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北师大

相关日志

北师大学位论文Latex模板
热度 2 dabing 2017-3-1 17:03
分享北师大学位论文Latex模板在Mac系统下的使用经验. 1. 模板下载 http://gerry.lamost.org/blog/?p=811 注意: 如果系统语言原来为英文,下载的时候打开Latex模板可能会出现乱码。 我的做法: 切换为中文系统重启电脑后,再下载打开(如果再不行安装模板网页提供的字体)。 2.打开main.tex编译排版。 注意: 新版本的MacTex与现在的模板兼容还有些问题 我的做法: 安装mactex-20140525.pkg。这个版本可以在6维空间快速下到。 然后打开main.tex, 选择XeLaTeX模式排版编译。 3.一切顺利,输出PDF版论文。 4.开始往模板里面加你自己的内容吧... 感谢模板的制作人! 2017-03-01@BNU 参考: http://gerry.lamost.org/blog/?p=811
个人分类: Mac_soft|7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会“传道 授业 解惑” ——忆我在北师大学习工作30年
yushp1935 2015-10-15 18:17
到政教系做研究生,头三个学期学习的情况,如《记我研究生导师石盘教授》一文所述。1957年春夏,石盘老师被错划“右派”之后,我们五个研究生没有导师了。系主任张刚同志和校 研究生部主任方铭同志征求我们意见,是否转到1956年秋举办的哲学研究班(两年制)学习?大家只好表示同意。这样,我们正式转到研究班,继续听苏联专家康-叶-莫洛佐夫教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课程,并参加其它各种教学活动。 莫洛佐夫老师是列宁格勒师范学院比较年轻的教授,他是哲学博士又是化学博士,思想非常活泼,与研究班同学关系很好。常让我们去西郊苏联宾馆家中作客,还喜欢在周末约我班同学去郊游。在听他系统讲授的哲学课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善于作逻辑分析,对哲学基本范畴分析非常清晰。他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用现代自然科学许多新成果作为哲学原理的例证。这就使我们学习到苏联新一代哲学家的优长之处。1958年春夏之间,在“大跃进”形势下,全校师生要轮流去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莫洛佐夫老师硬是不同意!要求哲学研究班同学留校撰写毕业论文。我们的论文虽经过了“答辩”,可是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并没有授予学位。毕业时,30几位同学分配到全国各地,大部分在高等学校任教。我则留在本系任教。 其时,政教系领导作了调整,由浦安修同志(延安老革命干部、原纺织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她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夫人)出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事后我才知道,是由研究班辅导教师齐振海同志推荐,经浦安修同志“拍板”,我被选中留校的。她找我谈话时指出,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正确政治方问和较高理论素养,年青教师尤其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参加实际锻炼。1958年下半年,全国处在“大跃进”、“公社化”的高潮,系里响应中央号召,安排我们年青教师去天津市、河北省徐水县等地参观学习。她又派我和另一位年青教师詹君仲同志,带领十几位应届毕业生,到北京市宣武区椿树胡同作社会调查。其时,城市街道党委发动居民参加劳动生产,办工业或各种服务业,热火朝天搞“合作化”、“公社化”。后来,由我和君仲兄牵头,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在北师大学报发表。 同年秋天,北京市委组织十几所著名大学党委负责宣传和政治课的领导同志,组成参观访问团赴河北、河南等地考察。浦主任和姚森同志(副系主任)代表北师大参加。浦 主任让我与杨年高两个年青教师随行。大约二个多月,“大跃进”和“公社化”最红火地方,如河南信阳地区查 岈 山人民公社、商城大炼钢铁等“先进”典型,都去访问了。浦主任看得十分仔细,不但听当地干部介绍,而且搜集各种材料,回到学校后要我编辑、打印出版,供有关同志研究。 跟随 浦 主任外出二个多月,她言传身教,使我获益匪浅。我是潮汕人,广东沿海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人民文化水平较高。当我看到内地老百姓生活仍然很苦,交通、住所和食、穿、用都十分落后,然而,当地干部却说他们很快要进入“共产主义天堂”,内心充满疑惑,经常坦率向浦主任这位“老八路”、党的高级干部,谈自己看法。比如,参观查岈山公社的“工厂”时,我偷偷对浦 主任说,这几台陈旧车床怎么能叫做“工业化”?凭这台小发电机,使公社机关(相当于乡政府)有了电灯,也能叫做“电气化”?......有一天傍晚,浦主任找我单独谈话。除了讲对我的印象和鼓励的话,就严肃批评我。她说,有同志反映你脑子灵、小聪明,但不够谦虚谨慎!你缺乏政治经验,再不要乱发议论了。要认真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实质,好好向实际、向群众学习,多听、多看、多记,各种问题好好思考,好好消化。 回到北京以后,对“三面红旗”的宣传,吹得更高了,干部都要检查跟不上形势的“右倾思想”。1959年夏,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彭德怀同志发表许多正确意见和建议,却遭到毛主席对他进行错误的“批判”。接着,全党掀起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当时已任北师大党委副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浦安修同志,自然受到牵连。这时,我才领悟到,浦主任在党内生活多年,富有政治经验,她是爱护我、教育我,否则,我“少年气盛”,乱发议论,就要遭殃了。 从河南参观结束返程时,浦 主任准备带我们北师大同志,专程去河南登封市三官庙——全国学哲学样板参观。由于突然大雨滂沱,未能到目的地,改在密县参观。那里水利工程修得好,有一位中央党校同志挂职县委副书记,是浦 主任老朋友。可能他透露了浦主任的“特殊身份”,我们所到之处,均受到特殊接待。因下雨道路泥泞,当地领导派民兵护送,还准备一匹毛驴给 浦 主任做坐骑。但她坚决不肯,说我们是普通干部、人民教师,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不要对我搞“特殊化”。其言之真、其情之切,令人感动。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回北京火车上,浦主任对我说,她与艾思奇同志很熟悉。艾思奇同志当时下放到登封地区任地委副书记,如果能到达那里,征得他同意,就要把我留下,好好在农村锻炼,做艾思奇同志的“学生”!真是大水把我的好运气给冲走了。 浦 主任对我一个普通青年教师的培养,真是无微不至。1959年全校恢复公共政治理论课,她派我到中文系、俄语系和化学系任课,还分配三位教师到这些系做辅导。除了主持制定全校教学计划,设定教学任务和目的要求,她还亲自指导我备课。浦主任说,小余同志,讲好一堂哲学课不容易,你要写好“教案”。讲课时要把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清楚,要用具体事例作论证;还要突出重点,恰当联系学生实际。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摸索正确教学方法,用心积累教学经验。还应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参加课堂讨论,听取辅导教师意见,虚心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学习。浦主任 听我的试讲之后,具体分析了这堂课的优缺点,从内容到方法、从教态到言语,一一加以指点。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教师无私的爱护和关怀。浦安修同志言传身教,使我终身受用,永志不忘。经过这一年教学实践,让我慢慢懂得什么叫做“传道、授业、解惑”,从而,使我日后能顺利担负起政教系一门本科基础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的教学任务。从 1960年下学期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连续给政教系60届至69届(共十届)学生讲课。 在“大跃进”之后,国家经济生活连续三年遭遇了严重困难。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等党中央负责同志,在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大跃进”、“公社化”期间过左的政策,对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问题进行整顿。1961年全国经济生活开始逐步好转。党中央对文化和教育方面问题也着手解决。纠正“教育革命”中,否定“教学为主”、否定“教师主导作用”,参加劳动生产过多,随意搞“政治运动”、 进行 “政治批判”等“左”的错误。与制定“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差不多同时,在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高教六十条”。1961年,还责成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同志,主持召开“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制定大学文科各种教材编写计划,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编写。北师大党委在中央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下,积极贯彻执行整顿教学秩序工作。 党委常委、教务处长方铭同志负责文科方面工作,另一位常委、教务处长张刚同志负责理科方面工作。我们政教系由副主任 纵瑞堂 同志负责我系落实事宜。他们多次召开会议,传达“高教六十条”和“文科教材会议”的精神。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要坚决以教学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纵瑞堂老师长期在大学任教,教学经验很丰富。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各门理论课,是政治教育系立得住的根基。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使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政治教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各门理论课 一定要重视“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性”(即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生动性)。他特别关照我说,你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要选好方向做科学研究,把自己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这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教导,十分中肯,一直指引着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政教系领导有意给我“压担子”,1961年下半年,就首先让 我 贯彻五年制政教专业新计划,给61级学生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课,采用艾思奇主编新教科书。同时,还让58级、59 级学生一起听课(因教 育 革命下厂、下乡未系统上过这门课),共有300多学生,配了五位辅导教师。我自 知 还是一名“新手”,但领导信任和培养,只能“硬着头皮上”。我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尽可能讲清基本原理、基本范畴;突出重点、解释难点;重视逻辑分析、努力结合实际。我编写一个简要教学提纲,开列阅读书目和思考题。要求同学除了认真读教科书,还要认真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如《费尔巴哈论纲》,《费尔巴哈论》第二、四章,《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要素》,《矛盾论》,《实践论》和《关于正确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等。我还要求辅导教师组织好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写的讨论提纲。这样严格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很有收获。61级新生反映,这样学习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调动了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58级、59级学生表示,改变原来不重视读书,不重视听讲的情况,学到了理论和方法。当然,现在看来,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未完全摆脱苏联教科书框架;自己理论水平不高,有不少教条主义习气等等。 直至“文化大革命”前,每个学期我都有课,60级、62级、63级和64级都是我主讲;还给系里举办哲学研究班开过“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给几届毕业班补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1964年春节毛主席发表关于教育革命谈话和1965年学校搞“四清”之后,师大党委为了贯彻文科实行“半农半读”的改革,决定到山西临汾果树场创办分校。派政教系64级学生在1965年9月先行,而全校65级文科学生在翌年2月也到达。我随刘文翰、谢忠民同志(原系负责人)和三位教师作“先头部队”,64级三个班在果树场分为三处,边参加果树场和分校建校劳动,边上课。我负责教学工作,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由我和陈仲华、马润清分别作“启发报告”,强调自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差不多经过一 学年,学生虽有点收获,但实际上又是否定了“教学为主”。由于此时受林彪“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毛泽东思想吹捧为“马列主义发展顶峰”,和“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学习方法的影响,使我们教学工作走了严重弯路。回想起来,抵挡不住“左”的路线,我是负有责任的。不可理解的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受冲击,被当作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修正主义分子”!真是历史进入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年代。 本文已载《我的北师大年华》北师大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作者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退休教师,现借《科学网》发表, 再次表示对毌校老师、领导、校友培养帮助感谢之情。
个人分类: 时政小议论|2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